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包装设计;实用性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63-01

当前,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其综合素质也在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对于商品包装的要求逐渐增多。商品包装的高效性能够调动消费者购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当代包装实用性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未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当代包装设计不仅要坚持实用性,还要融合审美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等。

一、当代包装设计的概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商品的要求与日俱增,其中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有效的包装设计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当代包装设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有重信用阶段、美化阶段与促销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均是重要的,如果包装设计缺少实用性,则会成为浮华的装饰品,进而其使用价值也将有所丧失,再者浮华的设计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极易造成人力、材料与工艺的浪费。因此,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简单性与实用性。通过实用性设计,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在实用性设计方面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审美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等方面。

二、当代包装实用性设计存在的问题

1.欠缺审美性。对于任何包装设计而言,不仅要具备实用性,还要拥有一定的审美性,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其审美需求在不断增强。因此,当代包装设计要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包装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要保持和谐与统一,如果缺少实用性则不能展示包装的使用价值,而缺少审美性则会不能满足人的审美精神需求。因此,当代包装设计要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2.欠缺可持续性。目前,包装设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虚假包装、豪华包装与过度包装等。虚假包装主要是指忽视了商品的质量,过于关注设计的精美,同时包装设计对名牌进行了模仿与抄袭,甚至还含有欺骗性的文字等,如:劣质奶粉的包装,“新蒙牛”;过度包装主要是指商品包装的功能和价值均过剩,未能满足实用性的要求;豪华包装主要体现在礼品性包装方面,如:月饼包装,通过此类包装,虽然商家获取了超额的利润,但刺激了腐败的出现,同时也践踏着传统文化。因此,当代包装缺少实用性与可持续性。

三、当代包装实用性设计的措施

1.结合审美性。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在不断变化,进而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不断增多。当代包装的实用性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与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实用性设计的基础上,要进行审美性的设计。

在生活水平落后时,包装的实用性设计是必要的,以此满足市场与受众的实际生活需求,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包装设计要有所侧重,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展开创造性的设计,以此实现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的有效结合。

2.结合可持续性。目前,我国积极开展着节约型与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当代包装在坚持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虚假包装、过度包装与豪华包装等,要对此类包装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生态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当代包装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再生材料进行全面的运用,同时要减少材料与空间的浪费,在此基础上,商品包装设计才能够具有可持续性,进而其实用性也将更加显著。

当代包装设计的具体措施有:对天然材料进行使用,主要是指利用未加工或者粗加工的材料,此时的设计将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与回收率;对高科技手段进行运用,此时要保证包装的人文性与简洁性;最后,要注重包装材料的实用性、经济性与节能性,在造型方面,要保证自然与生动;在主题方面,要倾向于人性化、智能化与绿色化。

当代包装在实用性设计时,要关注个性化、独特性与创新性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包装的要求进一步增多,为了促进商品包装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要注重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同时要与审美性、可持续性等进行有机的结合。相信,随着包装设计中问题的有效解决,当代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将更加显著,同时产品的竞争力也将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陈砚.中国当代包装设计的本土化思考[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2篇

生态环境因素促使设计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生态设计的发展。生态包装源于“生态文明的理念,主要是指包装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设计,提倡包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利用和可再生利用”。生态包装强调设计中经济、实用、美观三个关键因素要达到最和谐状态,即设计材料、加工技术、制作成本、美观等方面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随着武夷岩茶在国、内外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设计理念转变,尤其是在生态设计理念倡导下,现有的岩茶包装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最典型的有2类包装:一是岩茶包装设计中出现了过度包装、奢华包装。即“在材质上选用楠木、花榈木、松木、香樟木等作为原材料,在这些材料上采用烫金、镶玉、雕刻等制作工艺”,欲追求“好马配好鞍”的高端茶包装。这样的包装,仅为包装茶叶而设计,功能寿命及其短暂,用完即弃,没有考虑到包装的重复使用,造成了制作成本高,珍贵原材料的浪费。二是包装盒体结构设计花样百出,有罩盖式、抽盖式、异型盒、盒中盒等变体外包装造型,造成了盒体空间的极大浪费,而且也是用完即弃。在大力倡导生态包装的时代,武夷岩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是强调了包装的宣传、销售作用,重视岩茶包装的封面设计,试图营造视觉上的“高档商品”的外在形象,弱化了包装结构的设计,包装材质的探索,循环再利用的设计研究,导致了包装设计出现追求浮夸之气,过度包装泛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目前,市场上类似的包装占据份额很大,并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究其原因,一是经营者不愿意花费大力气重新改版现有的包装,二是市场上还没有较生态的包装设计作品可供武夷岩茶包装参考,三是设计者还没有成熟的设计体系、方案,仅停留在设计思想阶段。四是设计师与经营者之间沟通的重点不一致,大多情况下设计师要遵循经营者的建议,设计符合经营者满意的作品。这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生态包装在岩茶包装中的应用的进程。由此现状得出,武夷岩茶包装还停留在生态包装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2将生态设计理念注入武夷岩茶包装设计

生态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领域要求设计着眼于产品包装要与相关环境相融合,探求材料的“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的内在互动式的设计。设计师设计时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与资源关系,同时兼顾技术与艺术在设计中的作用,做到节约生产成本,设计再次使用的功能,减少废弃物产生。采用环保原材料,或原生态的包装材料。诸如布、麦梗、竹纤维等。总之,立足于实现包装的功能性设计,避免设计仅仅停留在包装的外观设计上,具体而言从以下四方面生态设计原则来探索武夷岩茶的包装设计。

2.1选用原生态包装材料

包装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包装材料,对生态包装设计而言使用生态材料是首要条件。即材料要满足可回收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材料;或是原生态的、可自行降解的原材料。茶叶本是草木来与自然,因而对武夷岩茶包装材料的选择更多的趋向于草木类的原生态材质。原生态材料是指那些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植物,如竹材、木材、芦苇及农作物茎秆等,这些材料来自于自然,在材料属性上与茶叶同源,而且此类材料获取廉价、容易加工,废弃物即能有效回收且易分解,对环境不造成污染3,是最理想的岩茶包装材料。选择此类材质的关键点在于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原生态材料加工、制作技术,为生态设计服务。

2.2精简结构,反对空、过、繁的包装

武夷岩茶包装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过度包装,多采取木盒或密度板包装,分量过重;包装剩余空间过大,体积过大4;追求雕刻、镶嵌等复杂的多次加工设计,包装装饰过繁缛。武夷岩茶作为旅游特产品,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然过重、过大、过繁缛的包装不适于游客携带,且过度包装有悖生态设计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科技手段及人性化的考量解决包装尺寸、结构、保护性等问题,提倡极简的实用性包装。

2.3再使用的延伸功能设计

生态设计理念之前的包装设计品,用完即弃,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在生态设计理念下包装可探索包装多功能的延伸设计。以再使用,持续使用,延长包装使用寿命为设计考虑方向。可从两方面研发:一方面,融入生活器具概念设计,即前期作为茶叶包装,后续可盛其他物件的容器,如收纳箱。另一方面,导入游戏、趣味概念而设计,如可拆卸、拼装的玩具、生活装饰小件等。这是立足于生态设计的最高层次即可持续产品开发的设计,是最具生态设计意义的设计。值得注意的事,做延伸功能设计时特别注意节约原材料,不可舍本逐末,为了延伸功能设计而浪费大量的可用材料。

2.4减少包装封面设计的油印面积

美的外表很容易引起注意,美化包装封面是包装设计艺术性的体现。然而大面积、各种色彩的油印,不仅浪费油墨,且废弃物中油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由此,在设计中追求封面设计简洁化、图形设计符号化、抽象化、概括化,这些做法主要侧重于废物的处置阶段,以此实现最高级的清洁生产措施和可持续发展。

3总结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3篇

学术界将“绿色包装”定义为对生态坏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够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根据这个定义,可将绿色包装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全卫生。不同的产品对于包装的需求和规范各不相同,可是在安全卫生的要求方面却是相同的。包装的结构用料和使用的涂料都要对人畜无害,特别是在食品和药品的包装上。第二保护环境。包装从取材到加工,再到使用,最后到废弃的一整个寿命过程中都不能够对环境造成破坏。包装在结束它保护、移动和储存的职责之后,最好能够循环重复利用,以达到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第三节约能源。节约能源又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即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包装的取材应该避免采用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此外,应减少包装加工的步骤,缩短包装制作的生产周期。这样做既保护了地球上的稀缺自然资源,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电能热能的损耗。在结构设计方面,包装的体积要小,分量要轻,以减少运输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包装特别是商品的运输包装的形状不要追求无谓的繁琐,尽量规整简单,以减少运输环节的压力。

二、推广绿色包装的必要性

1发展绿色包装,是对人卫生健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假奶粉、假鸡蛋、假胶囊等造假食品骇人听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是一些工业用料被添加到了食品之中。例如,无良商家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用工业燃料“苏丹红1号”给食品染色等,这些工业添加剂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包装生产属于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会加入一些工业添加剂。由于包装的特殊属性,它跟食品以及药物等直接接触。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唯有同时保证包装的卫生安全,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和染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2发展绿色包装,是应对国内外经济竞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商品加工国,出口商品物美价廉。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想出了种种理由抵制我国的商品。近年来,他们已经不再以倾销和增加关税的方式,转而使用提高绿色包装标准的手段来组织我国商品的出口。为了保障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们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包装,努力与国际接轨。

3发展绿色包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物质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增大。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白色污染”、工业废水问题尚待解决,温室效应、雾霾天气又让我们束手无策。推广对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绿色包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环境资源造成损害。

三、推行绿色包装的必要措施

1加强绿色包装材质研发的力度,优化绿色包装的设计

根据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既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和Degradable原则,可以看出绿色包装的推广需要材质研发和设计优化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包装的结构设计中,遵循少量化原则,减少包装材料,反对过分包装。在包装的选材上,尽量使用自然素材,使用本地材料,以减少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的消耗。绿色包装提倡使用能再生,可循环使用以及可重复使用的材质。目前再生纸,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材质得到广泛使用。这些材质依然在回收利用中存在着问题,新型包装材质的研发有待加强。

2规范绿色包装的评价体系

绿色包装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可是对于绿色包装的定义和评价却始终没有一个规范。我认为推广绿色包装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具体化绿色包装的评价体系,量化每一个环节中的最低标准。这个量化的体系中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的消耗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包装寿命终结之后的回收率以及不可回收部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食品安全;低碳农业

作者简介:孙滔(1969-),女,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2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53-03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是于2003年出现在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人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一文件中。在这一份报告中英国预计,按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不仅如此,石油煤炭的大量使用还会导致气候加剧变暖,直接威胁到英国这个岛国的生存。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后,低碳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食品安全则扩展为包括食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内的复合型概念。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使得人们更加提起了对这一问题的注意程度。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于近年来我国所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生产中滥用添加剂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由于滥用添加剂所造成的危害。从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几乎所有食品都含有各种不同的添加剂,从腌制食品到饼干、从速冻食品到即食制品、从各种调味品到饮料,多数食品都含有至少5种食品添加剂,最多的则高达20余种。在一般的乳饮料中,除了鲜牛奶之外,会含有山梨酸钾、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乳酸、海藻酸丙二醇酯、食用色素、阿斯巴甜、食用香精等添加剂;薯片中则含有谷氨酸钠、食用香料、二氧化硅、柠檬酸钠等近20种添加剂……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增稠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增味剂、香料等。一些在欧盟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如甜蜜素等,在我国的食品生产中还在广泛使用。

(二)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目前,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量大约是5460万吨,占世界化肥的施用总量的30%,为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农药的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每亩农田使用近两斤农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这些农药中99%进入到了生态系统,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祸患。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还造成了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激素类超标和重金属污染等,直接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性。近期出现的大米镉超标以及毒生姜、毒豇豆事件就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恶果。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约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在这样的土地上生产出的农产品,其安全状况可想而知。

(三)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质,食品包装可以被看作是食品本身的组成部分。食品包装影响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食品包装本身不合格和食品的过度包装问题。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是对我国食品包装检验的结果却显示,食品包装本身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如塑料包装袋的甲苯二甲苯溶液残留物超标、PVC保鲜膜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超标、锡制罐内涂层使用双酚A等;还有的生产者为了增加包装物的视觉效果,在包装物中添加铅、砷、汞、铬等重金属。这就使得原本保护食品安全的屏障变成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祸端。

(四)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流问题

这一类问题,以人们所熟知的 “地沟油”为代表,还包括如废弃餐盒的重复使用、废弃包装纸经漂白剂浸泡后回流市场等。其中,“地沟油”的危害尤其深远。据估计,每年约有300万吨的地沟油回流到我们的餐桌,从路边的小吃摊、火锅店,到一些高档餐馆、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甚至是知名的保健品生产企业都被曝使用“地沟油”。地沟油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地沟油在不法加工过程中被大量添加工业制剂,如双氧水等,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其次,地沟油的原始加工方式,如蒸煮、去杂等会造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第三,地沟油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地沟油的加工主要集中于一些个体加工点,以小作坊为主。这些小作坊加工方式原始,对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任由它们直接排入大气、土壤和水源,严重污染环境。对于地沟油加工作坊的报道,无一不包含着“恶臭”、“污水”、“垃圾”等字样。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沟油成为了严重的社会公害。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也为今后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和食品的对外贸易埋下了隐患。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较上一年仅增长4.3%,比2011年同期增速回落21.7个百分点,而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政策,加强立法、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碳排放为主要指标的环境指标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新“门槛”。ISO/TC207/SC7(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和相关活动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4月开始制定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ISO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信息交流的要求和指南》)将于2014年4月正式公布,届时,能否获得低碳认证将成为我国商品走出国门的决定性因素,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二、低碳经济对食品安全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外的许多厂商,包括英国的特易购、百事可乐以及其它世界著名的食品公司已经为其食品饮料标上了“碳足迹”标签。沃尔玛、IBM、宜家等也都开始要求其供应商在为其提供的产品上加贴碳标签。仅沃尔玛的这一要求,就至少会影响到五千余家中国的供货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要求,又给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我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2011年,我国化肥总产量达6217.2万吨,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分别占世界的20%和3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这些化肥的生产每年就会消耗我国约1.7亿万吨标准煤,占到国家能源总消耗量的6%左右;更为严重的是,据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食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到食品生产过程全部碳排放的25%,减少食物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是使得我国食品生产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措施。再者,我国化肥的生产每年约消耗近1亿吨的高品位磷矿石和72%的硫资源,而磷矿石早已被列入我国的短缺资源,如果不控制诸如化肥农药的生产,对于本来就处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我国来说是雪上加霜。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食品生产和消费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达到12%左右,产量年均增长达到11.2%,远高于世界4.2%年平均增长率。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人工香料的生产主要以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等为原料,其产品品种已有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约400多种。而化工产业则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而且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苯甲酸钠等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难以分解,对环境会造成长期的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促使我们尽量减少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转而重点发展天然香料的研制和开发。这不仅能够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也使得人工合成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亟待开发的就有约200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我国食品过度包装的症结

影响食品安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包装问题,2011年,有关专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月饼包装进行了抽检,发现40.26%的月饼包装空隙率超过了国家规定,包装材料的重量是月饼重量的1.5倍以上,而其中95%以上的包装材料是非必需的。据研究显示,食品包装占我国商品包装总量的70%,覆盖了纸、塑料(无纺布)、玻璃、金属四大包装,它们均可从其能源与资源消耗中寻找碳排放的“碳足迹”。 2011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产值位居全球第二,占当年我国GDP的2.67%。而每1公斤的包装将会增加3.5公斤的碳排放量。加之目前国内大多数包装企业的设备相应陈旧、能耗较大,使得能源成本占到加工费的比例高达20%到30%,不仅如此,食品包装中所添加工业原料的溶出和挥发还造成了食品的污染。

三、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相应对策

(一)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

在食品加工中,大部分原料都来自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在给我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仅以氮肥为例,2011年我国使用的氮肥量近3000万吨,而每吨氮肥从生产、运输到农田施用总共会排放12.85吨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左右。与生态环境恶化相伴,食品安全形势也十分严重。土壤板结、化肥矿物固化、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设施农业土壤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向动物和人体富集。因此,要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首先应该从食品的源头入手,改变传统的农耕模式,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减少食品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隐患。

(二)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

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起,低碳经济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已经有数年,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还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一些专业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也并不全面,更谈不到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了。对于低碳经济理解的现状,不可避免地造成我们在提出对策和执行规则方面的欠缺。因此,要想以低碳经济的措施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首先应该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调动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倾斜,使他们成为低碳经济和食品安全共同发展的试验地和辐射源。为其他企业制定标准,成为其他企业的指导者。从而避免各行其是,无章可循的问题。

(三)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推向极致。一个面包的生产需要上百道工序、火腿的加工需要八十多道工序、果冻的加工则需要煮胶――过滤――调配(添加添加剂)――充填封口――杀菌――冷却――烘干――包装等工序……加工程序的繁复,使得食品的口味越来越具有独特性,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包装的精细,使得食品的档次显得越来越高贵,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而据中科院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在食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食物的加工过程碳排放最大,超过50%,合理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中碳排放将是减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更为严重的是,繁复加工不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食品的危险性也在悄悄增加。研究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蒸发、提纯等工序在提升食品口味的同时,也使得食品原料中原本存在的有害元素的浓度提高,更有甚者,有些原本无毒无害的物质,也会在高温的条件下合成有毒物质。因此,要想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首先要从人们的消费观念出发,回归传统的饮食习惯,没有了市场的需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繁杂自然也会简化。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程序,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还能够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开辟国际贸易新市场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给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2011年6月22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2011年9月起,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的飞机,将使用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煤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显示航空界的低碳决心。同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样品,提出从山东青岛带走20吨“地沟油”样品进行试验。如果可以使用,将每年从中国采购12万吨“地沟油”。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开始执飞洲际航线。在我国谈之色变的“地沟油”,却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商品。因此,低碳经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压力,还有扩张进贸易领域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碳”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利用国际交易渠道,变压力为契机,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相关低碳措施和标准将给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更多的产业将会感受到低碳经济的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恰恰是解决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中问题的一种重要措施。以食品安全为例,低碳经济的发展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减少生产环节中的碳排放,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正是能够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推动相关部门从各个角度研究如何减少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推动食品生产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又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杨孝伟.低碳经济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

[2] 顾平.浅谈食品企业如何实现低碳经济[J].上海节能,2012,(08).

[3]塔娜.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的中国食品包装安全与优化[J].中国包装工业,2013,(03).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物流 低碳运营 运营策略

2010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相关课题组经过调研,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报告中建议将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按月征收碳税,并提议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向企业征收碳税。在低碳经济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物流企业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一、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条件

物流企业要实现低碳化发展,除了离不开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技术和人文等外部环境的支持外,物流企业自身低碳运营条件也非常重要。

1.自然界清洁能源的供给与使用。自然界清洁能源的有效使用是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关键条件。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发低碳清洁能源,发展能源供应的多样性,核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必定会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能解决能源供需矛盾,而且有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物流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和碳排放量大户,应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2.物流低碳标准体系建设。物流低碳标准体系是指以物流为一大系统,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的低碳技术标准和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类物流作业的低碳作业标准和低碳管理标准。物流低碳标准体系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通过标准化整合物流各节点资源,降低物流产业整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上。因此,物流低碳标准体系一旦建成,将是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行动指南。

3.合作型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信息平台的搭建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是物流企业高效运作、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物流企业的眼光开始从系统硬件设施建设转向信息技术与管理能力建设,使信息识别系统、物联网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GPS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逐渐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优化了物流业务流程,协调了各物流环节,提高了物流系统效率。

4.低碳物流技术的应用能力。低碳物流技术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有效控制物流作业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应用低碳物流技术,从短期来看,虽然前期投入大,但长远看,可以降低企业碳税支出,提高总体能效,推动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在未来碳税时代下的市场竞争力。

5.物流网络节点的优化。物流的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保管、分货、配货、流通加工等,都必需在海港、内河港、空港、火车货运站、汽车货运站、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上完成。如果实现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低碳化运行,必须优化节点地址和线路,将优化后的物流节点、线路网联成一个系统,确保整个物流系统运转的有序化和正常化,保证物流网络运营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强。

6.供应链一体化的实施。低碳物流营运的基础是供应链一体化,需要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达成良好的供应链伙伴关系,资源互补,强强联合,将最上游到最下游的各种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有助于减小不确定性,降低库存,提高运输作业与物流节点运作效率。同时应进一步搭建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网络,实现供应链物流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二、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策略

1.建立多式协同运输配送系统。相对于单一运输方式,多式协同运输是将公路、铁路、水道、航线等网链起来,吸取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优势,通过有机结合,实行了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载体无缝衔接的运输与配送。其克服了单一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效率化与最优化,在整体上形成一个安全、高效和环保低碳的输送系统。此外,多式协同运输配送除了通过高效率地解决商品产销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来实现节能减排外,还应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包括:(l)确立铁路运输在低碳物流运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开发动车组货物运输方式;(2)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GPS/GIS应用,实现公路运输碳排量减少;(3)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碳运载工具;(4)开展共同配送,优化物流配送线路;(5)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施电子货运。总之,多式协同运输配送网络的形成和低碳运输措施的展开将解决物流企业主要的碳排放问题,必将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实施物流包装“五化”管理。物流包装“五化”具体包括:(1)标准化。包装标准化主要通过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等的标准,以实现商品包装与物流包装的兼容、包装与装卸工具的兼容。包装标准化不仅有利于集合小包装,充分利用物流包装容器和运输工具的空间,迅速实现集装箱和托盘的装箱、装盘,而且也方便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2)集装化。包装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的集装方式实现机械化操作,便于物流企业在装卸、搬运、保管和运输等过程采用机械化手段操作集装箱、集装袋以及托盘等集装方式,从而加快物流环节的作业速度和提升物流运营效率;(3)循环化。包装的循环化即实现包装的多次和反复使用,包装的循环化需要企业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以及梯级利用包装,具体来说,通用包装可以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从而减少回返运输费用;周转包装如饮料、啤酒瓶等,可实现多次反复使用;而梯级利用包装,可以把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直接转化为他用或经过简单处理后转作为他用。(4)再生化。包装再生主要针对废弃包装,对废弃包装物经过再生处理,再生处理后转化成为全新包装材料,同时在制造新包装材料和器具时,尽量实现包装的多功能化;(5)精减化。精减包装材料既可以节约包装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也可以减少运输过度包装而产生额外的碳排放,有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物流企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包装低碳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简化的、可降解、方便回收、常温加工的包装,还需要在流通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3.加强全国性物流中心总体规划与布局。物流中心合理规划与布局,其核心是仓储活动的低碳化,其主要措施包括:(1)仓储中心建筑要采用最新的绿色建筑技术,以降低照明、空调和设备的能源消耗。例如,以采光板代替日光灯照明,在仓库大部分工作时间内满足照明需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发展第三方仓储业务,合理应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容利用率;(3)物流产业园区,发挥物流企业的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以打造低碳物流中心。

4.开展低碳物流技术创新。从物流企业的能源结构和发展阶段来看,短期内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减少碳排放的难度较大,因此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善能源效率和技术装备无疑是一条非常有效、切实可行的途径。低碳技术创新,可以是改善化石能源利用率的创新,可以是物流装备低碳化改造创新。

5.发展碳中和应用能力。碳中和技术是通过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和固碳工程技术对排出的碳污染进行处理,将捕获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理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但是,这种技术不是真实地减少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含量。

6.增加森林碳汇。上述五点主要是通过控制碳源,减少能源消耗以降低排碳量,采用的是减法策略。增加碳汇则是加法策略,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原理,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收以达到间接减碳目的。增加森林碳汇具有碳减排无法取代的优势,其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可以真实减少二氧化碳。

三、结束语

由于我国物流起步相对较晚,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一体化服务水平低,物流企业分布不均衡,组织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等诸多问题。依据这一发展现状,笔者提出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条件及对策,希望从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源头上、运营过程中和终端上探讨出一条物流企业低碳运营实施路径,让更多的物流企业去重视低碳物流,去实施低碳物流。只有每个物流企业、每个物流环节实现了低碳化运行,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才能得以改善,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钢.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政策目标协调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10期

[2]李湘娟.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中国储运.2008年09期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 民族化 人性化 环保概念

美国当代设计家人机工程学的先驱德雷夫斯说过:“要是产品阻滞了人的活动,设计便告失败;要是产品使人感到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更快乐,设计便成功了。”[1]这不仅仅是对产品设计来说的,也同样是对产品的包装设计,现代产品设计应多注意产品包装的民族化、人性化。

1 产品包装设计

产品包装设计是指产品在质量、性能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商品的原有状态及质量在运输、流动、交易、储存及使用时不受到损坏和影响,而对商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艺术手段。

产品包装具有三大功能。(1)使用功能。就是人在搬运或者携带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方便,甚至让使用者受伤,使用包装是为了保护使用者。(2)方便功能。使人方便,包括使用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很多包装设计成方形,就是为了给运输和消费者带来方便。(3)销售功能。销售功能是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一种展示功能,比如通过商店这种特殊环境,可以把产品的最佳效果展示出来,这就要借助于包装的美化功能,尽量展示产品的特点[2]。

产品包装材料方面的原则。(1)环保原则。环保包装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地球资源而提出的。现代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过度浪费带来自身健康以及环境的持续发展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加强环保意识,注重“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在包装“出生”时就要安排好包装废弃物的”后事”,或回收再用,或加工再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装废弃物的良性循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2)民族化原则。在包装设计时加入民族元素,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审美意义、工艺特点、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在包装设计时要大胆加入民族元素。(3)人性化原则。包装设计的“人性化”到底要如何尊重,才能帮助包装达到一种销售的可能呢?这种“人性化”要求产品的包装和消费者之间达到一种适度的尊重,就是让消费者在包装上能寻求到理解的情感语言,达到某种所需要的情感诉求,将包装信息的传递与不同地位、年龄、性别、背景、环境的人的事物认知、人文崇尚、道德观念、、情感反应等联系起来。所有从事包装设计的人,都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正确诠释,更好的表达,使包装设计成为一种更加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选择产品包装材料时,应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商品保护原则和经济原则,三者都解决了,材料使用才是合理的。

2 产品包装的民族化设计

产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产品和产品包装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组合体,不能够割裂开来看待,对使用者来说,更是如此。在德国企业界,非常重视产品的包装和包装设计。他们不是把包装当成产品的附属物,而是作为产品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来加以重视,认为包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顾客,还要保护被包装的物品。因此,我们在产品包装设计时,也要注重民族因素的处理,因为民族化扎根于不同民族群众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着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审美理想,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积累。现代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产品与包装、前卫思潮的简单结合,更主要的是要挖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层的本质文化内涵。

根据包装的定义,可以明确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3 产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动态设计哲学,它没有确切的开始,更不会有终结。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人性化设计以人为轴心展开设计思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4]。人性化设计也是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比如包装要能够获得人性化设计的成功,首先是要引人注意;再者是要富有一定的情感联想;成功的商品包装不仅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和联想,而且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总的看来,产品包装设计的人性化是指进行包装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这里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静止的人,而是人的活动状态。所以在设计产品包装的时候,也应该多考虑使用状态,比如怎么运输产品,如何打开包装,在什么场合下使用该产品等。宽透明胶带是为了包装的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却特别麻烦,很难找到撕开的头,而且很难撕断,除非借助剪刀或者专门的透明胶带工具。这在设计时就没有充分考虑一般人的使用状态,如果能够在包装设计时考虑到这个因素,附带加一个小小的尖状物,就显得更加人性化了。

产品包装要切合消费者追求高品位文化的消费需要,实现产品包装的风格创新。由于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考虑产品的经济耐用,更讲究消费的文化品位,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利用文化底蕴,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绚丽多姿的现代文化中汲取精华,突出品牌的文化品位,形成产品包装的文化风格,以鲜明的文化色彩赋予产品独特的个性,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满足消费者文化消费的需求,是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运用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是建立在几千年来包装的基础之上,它的发展必将不能离开原有的特点和精髓。在艺术思想百花齐放的21世纪,产品包装设计应更具有人性化和民族化,这样才能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势头。民族学是一门新型而古老的学科,具有世界范围意义。是人民群众技术、知识的总结,涵着丰厚的智慧和精神,适应性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有把包装设计和民族性结合起来,两者相互发展,相互依存,设计出具有强烈色彩的民族产品,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其它的民族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范凯熹.包装设计.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2]席涛.包装设计的绿色革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7篇

1.1绿色设计理念的概念

绿色设计理念也称作生态理念、环保设计等。绿色设计理念是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分析并总结出产品的一系列性能、功用、质地、开发周期以及产品的成本,而对产品是否影响资源和环境更应当作重点考虑,使得绿色产品较传统的产品在各方面都更具优势,力求在各方面都做到绿色节能环保。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应将环境污染因素和节能减排、不对生态圈造成压力当作首要设计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污生产措施,减少工业生产中因有害物质的排放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干扰,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或者可循环使用的资源。

1.2绿色理念包装设计的准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绿色理念包装设计的基本理念,绿色理念包装相对传统包装而言更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和人文关怀,它所传递和表达的信息量大且涵盖的范围广。绿色理念以环保、健康为准则,研制出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高速、健康发展的产品。

2现代社会对绿色包装设计的要求

2.1绿色包装的结构

在商品时代的今天,绿色包装以其特有的结构特征赢得初步胜利。在包装的结构上,绿色产品较传统产品的包装而言,使用更方便,搬运更合理,储藏更可靠,解读更方便,它具有传统产品包装不具备的各种优良性能,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不能只满足于产品包装的基本性能,更多的人寻求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和满足,从中获取更多的益处,当代设计离不开这些因素,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得当代产品包装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包装的结构,无论大小都应倾注绿色设计理念,因为产品的结构更能体现产品的好坏和它的优劣。绿色设计理念想要准确地传达产品包装的内涵和信息,必须在它的结构上下工夫,从产品性能、用途以及消费对象方面综合分析和研究,研制出适合产品要求的绿色包装才是当务之急。

2.2绿色包装的造型

产品的包装造型属于产品的基本属性因素,也是产品设计中较为重要的方面。现代化的生活使得人们崇尚简约主义,当然在绿色产品造型设计上也融入了简约设计的元素,产品的造型应简单、干净、有内涵,同时简约的产品包装设计也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使用简单的形状、颜色,做到产品包装外观的简约,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力求用最少的基本元素达到最佳的效果。

2.3绿色包装的材料

绿色包装材料是顺应社会的需求产生的,人们利用可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来制作产品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量资源和成本。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迫在眉睫,此类材料干净、卫生、无污染。绿色包装材料多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这类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限制材料的种类数,缩减材料的种类可以增加同类材料的使用量,即用种类尽可能少的材料作包装材料,与此同时人们要考虑材料的兼容性,使自然资源被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使得自然资源良性循环。人们对废弃的或者不被重视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玉米杆、麦秆等被丢弃的绿色材料,应该根据其特性来设计研制出可利用的绿色包装。使用绿色包装必须确保包装原料的安全化,材料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便在回收以后对废弃包装进行处理,同时制成的绿色包装也要容易分类,以便处理。通常被用来制作绿色包装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2.3.1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的分子内部结构比较特殊,其化学结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能够发生改变,因此用可降解塑料作产品包装材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制作简单,降解速度较快,可以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达到降解的目的。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又被还原成简单的化学成分,这种可降解塑料无毒,对人体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不会造成威胁,当它以新的形式进入到生态环境中后,又可以重新组合,从而被再次利用。现代科技需要以可降解塑料作原料来进行包装的加工、分解、再利用。

2.3.2可重复再生材料

可重复再生材料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点,相对传统包装材料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生活中常见的可重复利用包装有盛装各种酒、饮料、食用油等的玻璃瓶或塑料瓶,这些玻璃瓶都可以回收利用,前提是这些玻璃瓶中不能含有金属、陶瓷等其他物质,根据玻璃瓶的颜色可将其进行分类收集,以便再生利用。

2.3.3可食性材料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可食性材料已经在食品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可食性材料不含有害物质,加工简单方便。可食性包装材料在实现产品包装功能后,也可以将其“废弃物”当作食用原料来使用,体现包装材料的多功能性。可食用包装材料质轻、干净、无毒无味,可随身携带,保存方便。可食性材料的种类有很多,经过一系列的组合、加热、加压等方法制成。不同产品所需要的可食性包装材料也不同,根据原料的特性将可食性材料进行分类加工,主要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可分为五大类:(1)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成分是淀粉,使用各种天然果实淀粉,再加入天然无毒的植物胶或动物胶以一定的比例制成。(1)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众所周知,蛋白质具有胶体性质,加入改变蛋白质胶体亲水性的添加剂,制得以薄膜形式存在的包装材料。(2)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以多糖食品为原料,利用多糖食物的凝胶作用制得。(4)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由不同来源的脂肪提炼得到相应的包装薄膜。(5)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由多种材料组合,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得。

2.4绿色包装的生命周期

所有的产品包装都有生命周期,和传统的产品包装生命周期相比,绿色产品包装的生命周期不仅包括从包装设计、制造、装配、运输、使用到变成废弃品为止经历的所有时间,还包括从废弃后到再利用的时间。

2.5绿色产品的营销

绿色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由众多执行不同职能、不同名称的中间商连接起来的通道,通过中间机构进行营销活动,绿色产品应在适当的时间,按照相应的价格进行配送与销售。产品的绿色营销因素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时候,企业应该大力宣扬绿色产品较传统产品的优点,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消费潮流”中,促进绿色消费。

3绿色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绿

色包装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性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它昭示了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必然发展趋势。人们通过匠心独运的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出的包装更加简约时尚。就拿绿色包装在食品中的运用来说,绿色食品包装在生活中使用得很普遍,它在使用之后可以通过降解程序再回收利用,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机制都没有危害,绿色食品包装设计凸显出经济价值,绿色食品包装是绿色设计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的绿色产品包装还可以供人食用,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绿色食品包装在讲究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体现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必将推动“绿色消费浪潮”。

为解决由于人们过度追求产品包装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即包装中存在的生态学问题,世界环保组织曾呼吁所有人了解绿色包装设计的新内涵,绿色包装设计要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节约自然资源,包装容器可以经过回收再次填充使用,包装材料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性,并且可以在自然界的作用下降解。

在产品包装中引入绿色理念这一概念,使设计者在产品包装设计中产生许多绿色理念的构想,这种绿色包装不会污染生态环境,也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能循环使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物质。人类的新价值观将会使得绿色设计理念受到全人类的关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具有深层价值的理念。

4结语

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第8篇

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

绿色包装的提出并未否定或减弱包装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的三大基本功能,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国际公认的4R1D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循环)、Recover(回收利用)和Degradable(可降解)原则。只有在包装的各个环节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包装。

1.包装减量化

包装减量化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包装,而是指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采取材料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通过改进包装结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手段,减少材料使用,简化包装设计,避免过度包装,提高包装效率。包装减量化原则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欧美等国家已经将包装减量化作为发展绿色包装的首选措施。

2.包装重复使用

包装重复使用是指产品包装在一次使用后能够再次进入包装系统实现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一次包装废弃物,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和易清洁性,以便包装一次使用后还能重复使用;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加强包装的多功能性设计,使包装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还能发挥其他用途;建立行业内各类包装容器及辅材的规格、尺寸标准,提高其周转利用率。

3.材料循环再生

材料循环再生是指通过物理和(或)化学的技术与方法,将废弃的包装、包装材料或包装组分处理成为中间材料或产品,达到材料循环再生的目的。材料经循环再生处理后,可再次进入包装系统,能使一次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减至最少。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及材料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材料循环再生的适应性,避免材料因过多加工给循环再生处理带来困难,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4.能源回收利用

能源回收利用是指将无法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的包装废弃物,经焚烧、填埋等处理,得到电能、热能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以及能源再生利用技术,将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新的能源,将包装系统末端的能源回收利用起来,最终实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5.包装可降解性

包装可降解性是指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在水、光、微生物等的长时间作用下分解、腐化,最终以无毒的形式进入生态环境。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材料选择时,优先选择降解性好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当其完成包装功能后,即使未进入材料循环再生和能源回收利用系统,也能在自然作用下降解转化,可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国外案例分享

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的困扰,他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比较符合本国实际的包装废弃物管理体制。例如,法国的“生态包装”模式、德国的二元回收系统、巴西的“塞普利”模式、新西兰的自愿包装协议等,其中德国二元回收系统和新西兰自愿包装协议的成效最为显著。以下重点介绍这两种包装废弃物管理体制。

1.德国二元回收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与日俱增,加之相关环境法规缺失,德国国内垃圾乱倒乱堆现象日益严重。而在当时的生活垃圾中,包装废弃物约占三分之一(按重量计)。针对当时包装废弃物总量居高不下的现状,德国政府于1991年6月12日颁布实施了《包装废弃物避免和回收条例》(以下简称“《包装条例》”),旨在避免或减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该条例首次将回收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规定为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的法律义务。

为履行《包装条例》的法律义务,1990年9月,由95家包装生产商、包装零售商及原材料供应商自发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非赢利性私营组织——DSD公司(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 GmbH),总部位于科隆。DSD公司成立后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它是与国家已有的公共废弃物回收系统平行运作的第二个全国性的废弃物管理系统,因此被称为“二元回收系统”。

DSD公司是通过与地方政府、上游废弃物回收处理公司和下游包装行业各类企业的密切合作,才得以形成该废弃物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首先,DSD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尽可能收购并整合各地已有的废弃物回收机构,再同其他废弃物回收机构合作,加上DSD公司建立的一些回收机构共同组成了DSD公司遍布全国的回收网络。其次,DSD公司与上游废弃物回收、分类、再生利用公司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将通过DSD回收网络回收来的包装废弃物交由他们处理,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另外,DSD公司与下游包装行业各类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包装生产商和零售商通过向DSD公司缴纳一定的费用取得绿点标志(Green Dot)的使用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加贴这种代表产品责任的绿点标志,这些贴有绿点标志包装的回收处理则交由DSD公司负责。

二元回收系统运行十多年以来,为德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循环再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8年,德国二元回收系统共回收了大约260万吨销售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20%(回收率超过100%是因为未贴绿点标志的包装废弃物进入了二元回收系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二元回收系统得到了实践证明。

2.新西兰自愿包装协议

新西兰在20世纪后半叶也面临了同样的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为减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1996年6月,新西兰环境部长代表中央政府同包装行业签署了第一个自愿包装协议,即New Zealand Packaging Accord 1996(以下简称“Accord 1996”)。当时该协议的推出是为了掌握包装行业每年的材料消耗、包装消费及回收数据,同时在包装行业各部门提倡重新设计、减少包装材料使用、增加回收利用量,进而减少包装废弃物的填埋量。

2004年8月,新西兰政府同包装行业签订了第二个自愿包装协议,即New Zealand Packaging Accord 2004(以下简称“Accord 2004”),针对第一个自愿包装协议的实施情况,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协议期为5年。相比Accord 1996,Accord 2004在内容上的主要改变是从包装数据和包装设计规范转向了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品管理”和“扩大生产者责任”的核心原则。因此,Accord 2004涉及了更为广泛的协议各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品牌拥有者及零售商、回收组织和原材料供应部门等共9个部门。

在协议签署的同时,协议各方须制定各自部门的5年行动计划,在部门行动计划中应包含各自部门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目标。经过两个自愿包装协议的执行,新西兰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由协议实施之前1994年的29%上升至2008年的58%,这一数字与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相当,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水平。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能够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实现如此大的提高,足以证明这种以政府为导向的自愿协议成效显著。

国内发展需求

1.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工业国。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为1.2万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接近1.4万亿元,环比增长18%左右,增长幅度超过两位数。然而,据统计,仅2004年,我国来自包装行业的废弃物就达1600万吨,且排放量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这些包装废弃物如未得到妥善处理,将变成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还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只有在绿色包装的基本原则下,对包装进行减量化设计、生产,对包装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再利用,才能够实现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