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碳税;包容性增长;税制
一、包容性增长下征收碳税的必要性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亚行当时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是可持续的、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的。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会领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更具体地看,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目前,开征碳税可以涉及到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碳税征收的可行性
1.理论上的可行性。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从而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从理论上来讲对化石燃料按照其含碳量征收碳税,则会使得燃料的使用成本上升,而使用成本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促进资源的节约,削弱化石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研发及推广,使二氧化碳污染减少到帕累托最优水平。碳税通过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促进新能源推广,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政策上的可行性。我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和承诺。2009年9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了《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提出我国可以考虑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其路线图为2009年进行燃油税改革,2009年或之后择机推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预计开征时间2012~2013 年。2010年我国也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还表示“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制定,将重点围绕加快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展开,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并实现对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控制权。这些政策和决议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
3.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其他环境税相比,碳税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碳税的税基是碳的排放量,各种能源的含碳量是固定的,所以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是确定的,再考虑减排技术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计量真实的碳排放量,所以碳税计量相对简单,对税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容易,也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同时,其他国家的碳税实践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包括合理设计碳税的税负水平,充分发挥碳税的调节功能,并规避其对低收入群体和高耗能产业的冲击等。
4.国外碳税制度的实践。欧洲国家征收碳税的实践起步较早,芬兰是最早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的国家,于1990年开始征收碳税。此后,瑞典、挪威、荷兰、丹麦、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开始先后征收碳税。迄今为止欧盟27国已经全部开始开征环境税。并且碳税的征收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外的实践证明,碳税是一种有效的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政策手段,碳税的征收,不仅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革新,并且对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碳税税制设计的思考
1.征税范围和对象。我国现阶段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可确定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其中,化石燃料的范围包括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泥炭、柴油、重质燃料油、轻质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煤油、焦油、天然气等。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经营、交通、生活。二氧化碳税只将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纳入征税范围。运输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对消费税改革,使汽油、柴油的税负与碳含量挂钩;还可通过对车船税改革,使税负与排气量大小挂钩来实现。出于民生考虑,暂时不对居民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征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或个人。其中,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
3.计税依据以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折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税基。计算公式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使用量×碳强度系数。虽然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税基,有利于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技术上不易操作。考虑到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去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量单纯由燃料中的碳含量决定,税基的选择可用燃料代替实际的排放量。单位能量的化石燃料中煤的含碳量最高,与之相应,煤的折算系数最高,天然气最低。一般来说,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并且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因此,碳强度系数可以测算而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可计量性。
4.税率。理论上,二氧化碳税率的确定应考虑二氧化碳的边际损害成本。但边际损害成本实际上是难以确定的,因此,税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减排目标、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其他税种的协调等因素。为了保护能源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区分能源密集型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对能源密集型企业实行优惠税率。
5.税收优惠。二氧化碳税的实施应鼓励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应考虑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此,二氧化碳税的税收优惠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积极减排的能源密集型企业的优惠。为了鼓励企业节能减耗,企业可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二氧化碳减排协议,对于签订并履行协议的企业,可实施税收返还;对于积极采用技术减排或回收二氧化碳(例如实行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等)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6.收入的归属与使用。由于碳税的征收涉及行业的发展、国际间的协调与平衡,从中央税、地方税的性质来看,碳税宜作为中央税,而不宜作为地方税。但考虑到调动地方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以及增加地方税收入比重等因素,碳税可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实行收入分成,中央分成比例应大于地方分成比例。从收入的使用上来看,为了强化碳税节能减耗的特定目的,碳税宜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减排降碳,如鼓励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
参考文献
[1]Lee,C.Flin,S.J.& Lewis,C.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Combining Carbon Taxation and Emission Trading on Sifferent Industry Sectors [J].Energy Policy.2008(36)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能源
0引言
低碳建筑理念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绿色建筑理念,它的核心目的在于追求最少的非可再生能源的耗用满足人们最大的住宅能源需要。这种建筑理念的兴起与世界能源危机的深刻背景密切相关,通过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应用,有效地减轻当前人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达到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1低碳建筑兴起的背景、概念和设计内容
1.1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兴起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是伴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而兴起的,由于住宅生活、汽车、生产等行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仅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建筑是最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据测算建筑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50%,而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截止到 2010 年,我国的碳排放量比 2000 年增加了约 6 亿 t。[1]为了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世界各国经过长时间磋商签订了《东京议定书》,其核心内容就是降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我国承诺在2020 年之前,将我国的碳排放降低 40%~50%。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降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的主要工作方向,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低碳住宅理念逐渐兴起,并开始应用于我国住宅建筑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 低碳住宅建筑设计理念的概念
低碳建筑设计就是把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调整建筑耗能比例结构,降低对矿物燃料的消耗量和依赖性,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目的,营造低能耗高舒适性的健康环境。[2]现在低碳建筑理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实践,应用了太阳能技术、外墙保温等节能技术,达到了一定的节能目标。但这只能称之为是一种节能建筑,与低碳建筑理念全面的绿色能源使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低碳建筑理念的主要要求是:
①实现能源的优化组合;②大量应用节能建筑设计技术;③应用科技手段探索建筑新材料应用之路;④尽量选择无害环保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对人体的无害。
1.3低碳建筑理念的主要内容
在低碳建筑理念当中,围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节能,低碳建筑理念中的节能是一种广义的节能、全面的节能理念,包括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其中心内容就是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②减少污染物排放,也就是减少建筑物的固体、气体、液体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③满足人们全面的使用要求,低碳建筑理念在强调绿色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追求更高的居住享受,创造出“健康”、“舒适”“、高效”高质量居住环境。
2 低碳建筑施工探讨
在低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建筑需要的基础上,把技术成熟的
先进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并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使建筑耗能比例达到最优化,大量降低建筑对矿物燃料的消耗和依赖,最终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营造舒适、绿色、健康居住环境的目的。
2.1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在建筑立面的材料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一些素混凝土,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的使用,减少天然石材的耗用,避免天然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对大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水泥原材料供给上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前植物建筑技术的发展,在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种植屋面,通过屋面绿化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创造小范围天然氧吧的基础上达到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住宅建筑结构,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使用量,用质量更好、更耐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
2.2 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外墙围护结构是住宅建筑热损耗的主要方面,现在国家已经要求在所有住宅建筑中应用外墙保温材料,以达到减少热损、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在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保温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窗户设计上也应该按照低碳思想,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中空玻璃。还可以将门窗设计与当前正在流行的阳台壁挂太阳能结合起来,使阳台在采光功能的基础上成为低碳建筑主要能源来源。另外可以利用高层建筑中出现对流风,充分发展城市风能,能用建筑中产生的自然能源满足居住建筑对于能源的需要,使建筑与新型能源之间产生互补。
2.3要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
随着低碳思想深入人心和科研人员对新材料、新能源研发的重视,低碳、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不断问世,并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发展成熟。在低碳住宅建筑中应该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以达到低碳建筑的设计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应用可再生能源,在低碳建筑当中应该尽量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多引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建筑的能源设计,实现建筑能源使用与自然能源再生的平衡。②应用新型燃料,随着新型燃料研发的逐渐深入,烃、氢燃料使用技术逐渐成熟,在低碳建筑中可大规模普遍使用烃、氢燃料,以代替传统的煤气、天然气。③应用余能使用技术,现在很多工业生产当中会产生一些余热、余能,这些能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可以说是极大的浪费,低碳住宅建设应该将这些能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所有能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使用。
2.4科学优化居住建筑设计
在住宅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减少能源材料的使用。①自然采光设计,所谓的自然采光技术主要是指白天充分利用阳光来为设计空间照明的设计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和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被动式采光设计主要是优化建筑的透光设计,使建筑透光能够达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利用自然阳光实现居住空间的采光需要。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主要是指采用镜面反射采光,利用光管导光、光纤导光,棱镜组传光,利用卫星反射镜采光,光伏效应间接采光等技术和方法进行采光设计。②增加自然通风设计减少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现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虽然在低碳建筑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现在国外在自然通风设计上的方法很多如单侧通风、穿堂风、烟筒效应、非烟筒效应等等,国内的住宅建筑设计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经验,在考虑空间使用的基础上对热的产生进行综合分析,对通风热能进行集中配置。③设计、研发和建立适合国内市场需求且经济成本可行的建筑技术体系,如建立轻钢、新型轻质混凝土结构、符合材料结构体系等等。这样能更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对墙体、门窗、室面、遮阳和楼底面系统的设计,提高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一、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 或者在产品、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耗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碳耗用量”,“碳”耗越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国际贸易的碳足迹主要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从贸易品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来考察。从生产环节来看, 贸易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温室气体。目前,出口国生产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都计入出口国名下, 与消费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实际上, 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的同时, 相当于间接消费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 以及相应排放的温室气体。从运输环节来看, 国际贸易意味着更多、更长距离的运输, 意味着碳足迹的增加。有报道称,从新西兰运送 1 公斤奇异果到英国,会排放 1 千克二氧化碳,假如在英国境内产销,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 50 克,相差了 20 倍之多。目前,国际贸易主要以海运、陆运、空运等运输方式为主,按每千克货物每公里产生的碳排放来计,空运“碳足迹”最大,是公路运输的10倍,是海运的50倍,所以空运是国际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焦点。而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分工、资源配置全球化,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也越来越大。美国巴塔哥尼亚服装公司在自己的网上提供了5种产品的“碳足迹”。其中一件售价190美元的防雨外套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计的,原料产自日本松山市,然后在越南的河内缝制成衣,最后在内华达州进行分销,全程14000多英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5磅,是衣服本身重量的10倍。英国从国外运来的蔬菜水果,每年要消耗掉英国燃料用量的12%。而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2004 年由运输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23%。
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多数国家都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问题肯定也将引起各国重视。
二、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Labelling),就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即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较成熟的碳标签由英国发起。从 2007 年起,英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成立了Carbon Trust(碳基金),鼓励向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日本紧随其后,鼓励本国公司在商品包装上详细标注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足迹。欧盟也积极推出新的规则对生物燃料的碳足迹衡量做出强制性规定。法国政府也鼓励零售商对碳足迹进行核算,签发了零售商和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在国内推广使用碳标签。
具体而言,2007 年 1 月,英国最大的超市特易购(Tesco)表示将来所有上架的 7 万种商品上都要求加注碳标签,并已开始在空运的商品上加注飞机标志的小标识,表明空运在商品的生命周期中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法国超市巨头卡西诺(Casino)采用食物里程的概念来表述碳排放的衡量,并在自有品牌的商品上同时标注环境友好和 CO2 排放量两个商标。日本的碳标签系统会详细标示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个阶段的碳足迹。以洋芋片为例,从马铃薯的种植、加工、装配、运送到上架,甚至包装回收或垃圾处理过程,每个环节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说明清楚,让消费者了解到底哪些商品对环境的影响最严重,并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做出购买低碳产品的选择。美国目前大概有 20 多家厂商生产的 75 种商品已经加注了碳标签。百事生产的 Walkers 奶酪洋葱薯片是最先加注碳标签的商品,GM、Dell、Home Depot 等美国跨国公司都表示要在公司生产的商品上加注碳标签,体现缓解气候变化的意识,引导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象关注价格和品质一样关心商品的碳足迹指数。瑞典经过研究得出,瑞典25%的人均碳排放最终归因于食品生产。为此政府提出要求给食品贴上碳排放标签,明示该食品在生长、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绿色的食品。台湾也将于2010年 3月起启动碳标签制度,鼓励业者申请标示碳标签,以方便民众选购低碳产品。可以预见,将来的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出口方会要求对方提供其组织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碳足迹”指标,而显示碳足迹,加注了碳标签的商品更易进入国际贸易领域,被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接受。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1.引入国际碳足迹认证标准,建立碳标签制度。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碳足迹标准是2008年英国标准协会(BSI)等部门联合的PAS 2050标准(《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该标准已在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法国达能公司等多家企业约75种产品中试行。 按照该标准,企业除了测定和降低产品的碳足迹之外,还可以针对公众如何进行环保的选择、使用和处理产品提供建议。而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ISO 14067已处于草案拟定阶段,计划于2011年。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上加注碳标签将成为发展趋势。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PAS 2050中文版会,以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在我国试点工作。2009年11 月,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高层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官员表示环保部将以中国环境标志为基础,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2010年1月,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表明,2010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将围绕低碳经济等重点产业,大力加强食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认证工作。同时,积极推动认证认可多边和双边国际互认。可见,我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确定“碳足迹”具体的核算法则、实施方案和标准,以保障碳标签制度的顺利推行。
2.转变外贸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先在外贸商品推行碳标签制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2000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却付出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近年来,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以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为主,如我国化肥、钢铁、水泥生产占世界总量的比率分别由1980年的17%、8.2%、9%增至2005年的43%、31.2%、46.6%。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了世界最大钢铁出口国。
而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减排压力,都要求我国必须转变外贸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低碳生产。我国目前已取消“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排放、资源型) 产品出口退税,对一些重点的“两高一资”产品还加征出口关税,并引导这些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更为节能的方向发展。我国应优先在外贸商品试行碳足迹认证、碳标签制度,虽然短时间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外贸企业通过碳足迹评估、认证,加注碳标签这些“可视化”方法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最终不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使企业处于环境领先地位。同时对于这些节能减排企业或者碳足迹低的产品,我国政府也应该给予适当财税上的奖励,以激励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评估“碳足迹”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CSR)的一部分。
3.大力发展碳金融,推进和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是指与碳,特别是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做“碳融资”,主要是指银行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扩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规模及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信贷投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据统计,自2008年底至2009年9月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对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45%,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共同启动了“绿色信贷”政策。目前,国内各大银行都将扩大绿色信贷业务作发展的重点。中国工商银行目前贷款企业中属于环保部门认定的环保友好与环保合格的企业占98%,涉及贷款余额占99%,其余不到2%的有贷企业尚在环保达标评价之中。中国银行不断开发环保金融创新产品,先后推出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并利用中行全球化服务网络、多元化业务优势,在外贸环保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等方面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按照我国已提出的“十一五”期间要实现20%的节能目标,未来整个投融资需求预计将达到10000亿以上,每年将存在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融资市场。可以预计,绿色投资、绿色信贷将在培育和发展我国低碳、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增强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推行低碳消费。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把全球变暖“归功”于企业行为,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研究甚少。其实,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用能约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 26%,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但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公众对碳足迹、碳标签还不熟悉,更不要说推行低碳消费。相比之下,英国公众的碳足迹意识就很强,英国连锁超市中的商品贴上了碳足迹标签,完全是应消费者的要求实施的。因此增强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引导低碳消费才能使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有广泛的消费基础。作为消费者要降低自己的“碳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自己的碳足迹,比如优先选择有碳足迹标签的产品,尽量选择本地生产的低碳产品,如食用本地绿色食品和有机蔬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尽量选择海运产品等等。其次是积极进行碳抵消,也就是植树造林,增加碳汇(Carbon Sink)能力。现在国内外不少网站上推出“碳计算器”,利用这一工具可以计算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有意识地用各种实际行动缩减碳足迹。2007年我国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个人可以捐资到该基金造林,以消除自己的“碳足迹”。截止2008年底,该基金已获得3亿多元人民币,在全国10余个省区完成碳汇造林200多万亩,预计今后的10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000~2000多万吨。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出口国,一旦“碳足迹”认证,碳标签制度开始普及,我国出口商品很容易受到其他国家强制要求碳标签的限制,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连续多年居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公司已经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碳标签。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将影响全球超过500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大量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都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否则跨国公司的订单将与你无缘。因此,提前研究、采取应对碳标签问题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外贸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开发署(UNDP).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hdr.省略/en/media/hdr_20072008_ch_chapter1.pdf.
[2]Anon.Practices urged to lighten carbon footprint[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8(9).
[3]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中外能源.2009(4).
关键词:环境税;二氧化碳税;低碳经济;税式支出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3)10-0073-11
一、欧盟环境税理论概述
环境税亦称生态税或绿色税,最早由发达国家开征。欧盟国家在工业化革命进程中生态环境遭致不同程度的破坏,政府亟需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分配环境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于是环境税理论应运而生。所谓环境税是将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而增加的社会成本,内化至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价格中,通过市场手段来保护环境资源。广义的环境税包括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各类税收,如环境税、资源税、汽油消费税、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能源税、废弃物税、废水税、噪声税等等,不一而足。有关环境税收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庇古税的提出。1912年,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用解决外部性的税收方法来解决保护环境的政策问题,即通过征收环境税(庇古税),迫使厂商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Pigou,1912)。庇古认为,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导致了私人的最优而非社会的最优。为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政府应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外部纠正私人成本。使得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和利益等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利益。简单地讲,庇古税是以从量税的形式根据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或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来确定污染排放者的纳税义务,并对之直接征收。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则为环境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托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他认为环境既有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因此,环境税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手段(Marshell,1969)。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时至今日,欧盟国家有关环境税的研究日趋成熟完善,张会萍(2002)、周国川(2006)等总结了欧盟的环境税理论发展趋势。认为目前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环境税要素的研究。为了保证政府和公众能够接纳环境税政策,同时为了保证环境税实施的有效性,环境税征税对象的选择必须与污染源和污染排放量密切相关。为了增加透明度,在污染源和污染排放量难以确定和监测的情况下,应简化税基的确定方式。理论上的最优税率应能够使削减排放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损失成本,从而实现社会成本的内在化,但种种因素的存在使之仅仅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可行的次优税率选择应根据环境保护目标来确定,并根据各种信息的变化即时作出调整。
二是对税收公平的研究。环境税产生的分配影响会增加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又是不同的,比如不同的收人群体、不同类型的家庭、不同的类型行业或企业、企业与家庭之间等等。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分配影响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来减轻那些最受影响群体的税收负担,以实现更为有效的公平。
三是对环境税收人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税收入应专款专用,专门用于资助环境改善开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环境税款应使用在特定污染问题的特定群体上面,增加的环境税收入可以相应减少其它税收,来补贴那些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甚至也有观点认为环境税应与其他税收一样,是公共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可用于公共支出,比如减少政府赤字,而不必用于特定用途。所以,为了正确使用环境税款,使用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机会成本(张会萍,2002)。
四是有关环境税收效应的研究。任何税收的首要职能是收入功能。环境税也不例外,除了对负外部性的纠正以外,环境税还可以增加公共财政收入。目前的部分工业化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所得税,但所得税的扭曲效应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和投资,因而有学者提出可以将所得税转化为不具备扭曲效应的环境税。这样既改善了环境质量同时又减少了额外的税收负担,此即环境税的“双赢效应”假设。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环境税的非环境收益性研究,比如所得税向环境税会减少对劳动力的税负,在实现更清洁的环境同时也能增加就业。
近年来低碳概念的提出,则将环境税和低碳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斯特恩认为气候变化归根到底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财政的问题,社会要实现低碳发展,包括环境税在内的相关政策制度不可或缺(Nicholsa Stem,2006)。
二、欧盟各国环境税收实践的比较
(一)欧盟环境费税政策的一体化
欧盟各国在有关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制定上,经历了从简单的补偿成本收费,到有针对性地开征特定的环境税种,再到对税制的全面绿化改革的过程,历时一百余年。从早期庇古税的提出直至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此阶段基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税主要表现为收费形式。通过收费,由排污者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相关成本。主要种类有特定用途收费、用户费等等,属于环境税的雏形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欧盟各国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税、资源税、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汽油消费税等,环境税种类日益增多,征收目的主要考虑了环境资源的分配和收入功能。90年代中期至今则是环境税制度的迅速发展时期。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张的形势,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以低碳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财税政策等。为了推行有利于环保的财税政策,许多国家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如欧盟各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欧盟环境税费政策一体化改革,包括欧盟成员国的能源税改革、环境税费结构调整,建立税收减免和返还机制等。基于欧盟统一市场建设和环境保护与产品竞争力维护需要的原则,其环境税费以市场运作作为前提和基础,其税率费率的制定与环境资源的价值正向联系。欧盟税费一体化的基础基于环境标准和管理的一体化,早期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差异较大,阻碍了正常贸易,为消除影响,当时欧盟环境政策的主要议题就是环境标准一体化,1971~1976年的第一期环境行动项目涉及到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为各成员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和管理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引。尽管起草者和建议者欧盟委员会并没有方案的决策权和实施权。但是却对欧盟环境政策一体化产生了深远影响。80年代欧盟环境税费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各成员国建立限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税费政策。由于国情不同,在具体费税政策方面,各成员国并不相同,总的来说,差别收费和多重征税制度是欧盟环境费税政策的最大特色。90年代欧盟重点对现有政策进行审查和修订。加强政策发展方向一体化的协同。欧盟环境政策战略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立一体化环境政策框架,来协调欧盟各成员国绿色税费的改革和调整,这对环境标准制定的影响很大,也推动着新手段的开发和运用,促使不同部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环境政策更加协调。欧盟环境政策的创新包括欧盟整体层次与欧盟国家层次,欧盟整体层次的环境政策创新仅具有指引和协调的作用,所采用的标准是下限标准,即各成员国排放标准和收费(税)标准最低不能低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标准,并且最低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修订并提高,以鼓励条件成熟的成员国执行更为严厉的环境标准,同时给条件尚未成熟的成员国时间上的缓冲余地。
(二)欧盟国家环境税制改革的措施
1.开征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税种。主要是是对污染物或者污染行为征收污染税。OECD(1993)的研究表明,与政府管制相比,环境税的主要优点是:环境税通过改变相对价格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考虑环境影响,其灵活性更高。许多国家都将环保规章制度和环境税以及其他一些经济手段以互补的方式加以综合运用。目前具体开征的税种大体可分为五类:
一是对废气排放课征的污染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见表1)、二氧化碳税、二氧化氮税,欧盟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在90年代开征。二氧化碳税最早由芬兰在90年代开征,目前瑞典、挪威、荷兰、丹麦也开征此税。二氧化氮税目前有法国、瑞典、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开征。二是水污染税,目前欧盟国家绝大部分都开征此税。三是垃圾税,目前德国、挪威、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开征。四是噪音税,目前荷兰开征了机场噪音税,德国开征了汽车噪音税。五是农业污染税,主要针对农药和化肥产品征收,目前主要有挪威、瑞典、比利时和芬兰等国开征。
2.绿化原有税制。一是取消原有税制中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取消污染能源和产品的税收优惠,调整原有税收制度和政策,取消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规定;二是对原有税种如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车船)税等实行更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政策,绿化原有税制。如为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目前欧盟国家对含铅汽油实行高消费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表2)
在所得税调整方面,主要包括对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如荷兰和德国允许税前扣除和给予税收抵免等;荷兰和芬兰为鼓励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允许环保设备可以加速计提折旧等。机动车(车船)税方面,目前德国按机动车的污染程度分档征收机动车税,无污染排放的电车则免予征收;英国、芬兰的政策是对小排量和低排放的车辆减征或者免征机动车税;意大利则通过对环保车实行减征销售税的方式来鼓励人们购买使用(梁本凡,2002)。
目前,从欧盟的环境税收实践来看,各国政府都比较注重运用税收手段来加强环境保护。一些欧盟国家环境税收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环境税收入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如荷兰的环境税收入占其税收收入的比重已达14%。环境税收在减轻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如通过对含铅汽油征收高额消费税,目前欧盟国家已全部使用无铅汽油。丹麦政府在1991年率先征收碳税,按行业不同对交通事业、商住用电、轻工业、重工业分别设计了高低不同的碳税税率,其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从1980~2002年的22年间,丹麦能源消耗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但从能源消耗结构来看,煤和焦炭以及油等高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消耗比重逐步降低,天然气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清洁能源的使用却在逐步增加,从而导致丹麦整个能源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呈逐年减少态势,未实行碳税前的1990年,丹麦的能源工业碳排放量为5270万吨,2005年为4940万吨,总量减少了340万吨。1990年,电力生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度为937克,2005年为517克,减少了420克,降幅为44.82%(李璎,2011)。碳税的征收对丹麦能源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他如瑞典等国家都有类似经验。
三、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税收政策现状
(一)环境问题困境
我国作为新兴工业大国,面临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我国经济总量庞大,目前GDP居世界第2位,但是,综合对比全球主要大国单位产值能耗和人均能源消耗量,我国却处于落后水平,也就意味着同样创造单位价值,中国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高碳排放所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加重,不仅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城市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目前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些都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因此,实行低碳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选择。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等等。从政策层面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不完善。这将会极大地阻碍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中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的发挥,也势必会阻碍现代化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结构转型建设步伐。因此,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应该从上至下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利于资源节约以及发展低碳产业的环境税收政策体系,完善相关的能源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
(二)环境税收制度现状
与欧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护环境的税制建设还较为落后。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缺乏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首先是现行税制体系中没有针对环境污染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其次,现有税制的绿化程度较低,不能有效地起到环境保护的正效应,税制结构、税种的设立安排并没有特别关注当前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内涵。目前的税制结构体系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税种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这些税种在增加政府收入方面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税制整体绿化不够,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税收收入速度未能在发展当中起到更好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反而可以这样说:经济增长、税收增长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取得的。
由于现有税制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不适应低碳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进行税制的绿化改革是势在必行。欧盟环境税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如何借鉴欧盟已经取得的环境税制研究和实践成果,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税收理论,并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战略问题。
四、我国环境税收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
(一)环境税收制度改革的思路
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政府设计绿色税制时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要具有前瞻性和整体性,应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整治污染行业和污染企业、鼓励和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一定要能使税收制度从宏观上对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微观上对企业的生产或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其选择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据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并结合欧盟环境税收方面的实践经验,来构建我国环境税收体系:首先应设计税费整合方案,使之一体化。其次要对现行税制进行深度改革,利用税负转嫁方式提高资源产品和易污染产品的价格。提高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相对成本,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友好。再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征新的环境税种,包括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碳税等,并实行专款专用。另外选择合适的税式支出方式,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按照目前的中央、地方的分税体制,除个别地区以外,我国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由国家统一实施,中央政府首先应从整体上制定统一税制,负责全国性和跨区域性的税收管理工作;在统一税制的前提下,赋予地方政府在某些地方税种上的自,并实行严格管理。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税法允许范围内特别是一些地方税种的实施中,制定一些配套税收政策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为谨慎起见,可以在税制改革中选择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省份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
(二)环境税收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1.费税整合。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税费负担已经比较沉重。原因是企业除了负担各种税收以外,还要缴纳名目繁多的各种政府收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税收体系之外,还建立了独立的收费体系,比如环保方面的排污收费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收费项目的不规范,造成了企业整体税费负担过重,并且规费收入的使用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再以环境保护的名义开征新的税种或者提高税率,势必会加重企业负担,企业通过税负转嫁最终又将负担转移给消费者。如何做到在不加重社会的整体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企业或者个人的环境使用成本呢?这就必须进行费税的结构性调整,对现有收费重新归集、处理,取缔非法收费,减少收费项目,实行费改税,这样可以平衡因环境税制改革后带来的社会整体税负增加,以减轻企业或者个人的整体负担。同时应将原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使用效率。
2.绿化现有的税种。
(1)资源税。从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来看,资源税的绿化应该首先提上议事日程。为了遏制资源的过度生产与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资源税应进行以下调整:①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开征了资源税的欧盟国家一般征税范围都比较宽泛,而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目前仅局限于原油、天然气、原煤、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品和盐,因此,应当适时逐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应将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严重短缺或遭受严重破坏的资源纳入征收范围。②改变计征方法。资源税偏低的单位税额不足以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不利于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在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的同时,应该实行比例税率,实现价税联动。实行差别税率,对诸如原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实行较高税率,通过税负转嫁提高资源产品的销售价格,迫使企业使用节能设备或者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011年11月1日开始,原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税实行5%~10%的从价定率计征办法,下一步应考虑将其他应税产品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或从量与从价结合的方式。
(2)消费税。消费税带有非常强烈的政策调控意图,目前选择了14类产品征收,其中对卷烟、酒、成品油、鞭炮焰火、木制一次性筷子、小汽车、摩托车和实木地板的征收都体现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图。消费税对生产者征收,通过税负转嫁提高终端价格,影响消费者的使用。消费税的绿化一方面可以扩大征税范围,将一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如塑料袋、电池等纳入征税范围,另一方面将现有征税产品进行结构优化,如小汽车,2006年起按排量大小拉大了税率差距,排量1.0升以下最低税率为1%,排量4.0升以上最高为40%,对高能耗的大排量汽车消费调控作用明显,今后还可按尾气排放量实行区别对待,如达到国Ⅳ或国Ⅴ排放标准的税率低于国Ⅲ,混合动力或者使用以乙醇为原料的燃料的汽车可以适当减免税,电动车继续免税。成品油中的汽油和柴油也可实行国Ⅳ标准的税率低于国Ⅲ,以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对烟酒,税率还可以继续提高,以实现控烟控酒目的。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则可以将现有5%的税率提高至10%,以保护森林资源。
(3)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为了控制耕地的滥用和占用,我国先后开征了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耕地持续减少,使我国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之一。土地资源紧张的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的29%,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0.8亩的警戒线。特别是2001-2005年间,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占用耕地,广东省共减少耕地258.4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51.69万亩。广东粮食至今无法实现自给,这与广东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广东耕地面积太少,农民无田可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地方税种改革,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可以扩大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以合理利用土地,尽量保护已经日渐稀缺的耕地资源。
(4)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类似意大利的机动车销售税,是在车辆上牌环节按照车辆价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属于中央固定收入,车船税是一个地方税种,类似于欧盟国家的年机动车税,主要对机动车船征收,实行幅度定额税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机动车数量呈爆炸性增长,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资料,截至2011年11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3亿辆,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另一方面却使得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差,特别是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一方面要发展,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两个税种应该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建议改革现有车辆购置税,实施差别税率,以排气量作为依据,节能和小排量的车辆购置税可以在现行10%税率的基础上适当减低,如减为5%,而高耗能或超过3.0以上的大排量的机动车可以参照消费税大幅度提高征收标准,如增加为20%的税率等。从2012年开始,车船税已经大幅度提高征收标准,同时根据排量来区别不同的税额。对于机动车较多的地区,可以尽量选择最高幅度来征收,这样大幅提高车辆的使用成本,同时应拿出部分增加的收入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5)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一个专款专用的税种,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计税依据,附加征收,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来源,按区域实行差别税率,是一个地方税种。城建税今后的改革方向是:为了尽早实现城镇化目标,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加快乡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后应将城建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乡镇,并统一税率,目前市区为7%,县城和镇为5%,其他地区为1%,可统一提高至7%。
(6)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于2000年暂停征收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原来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投资过热,今后可以考虑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恢复征收,专门针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新增企业或者行业征收,以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3.选择合适的税式支出方式。
税式支出。是指国家给予一些特定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税收优惠,以起到税收激励或照顾的作用,因此所导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放弃或让与就构成了财政上的税式支出。税式支出体现了直接政策导向,可以用来作为鼓励企业低碳生产、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手段。在原有的税收优惠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
(1)直接税。2008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3免3减半的优惠,综合利用资源的收入可以减按90%计税。今后可以借鉴德国和荷兰经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比如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是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可采用缩短折旧年限、采用年数总和法或者双倍余额递减法来加速折旧:环保和治污方面的技术改造费用、购入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等允许税前一次性列支并加计扣除;对于投资开发荒山、荒地、荒漠的企业,给予减税或者免税优惠;对企业进行环保和治污方面的捐赠,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对环保科研成果的转让减征或免征所得税。而对于个人在环保和治污方面获得的所得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2)间接税。企业普遍缴纳增值税或者营业税,目前流转税在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鼓励节能减排等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今后可以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政策倾斜:比如扩大优惠企业和优惠产品的范围,对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企业、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或者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对于销售通过环保节能认定的产品可以免征或者减征增值税。
4.开征新的环境税税种。
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目前政府在环保投入方面。资金相对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开征专门的环境税税种,并对筹措到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1)环境税。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针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产品和原材料开征了专门的环境税,我国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征此类税收,该税种现阶段可以选择污染类产品征收,征收环节可以选择在流通环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在零售环节实行价外课征,在销售发票上分列价税,使负税人消费者一目了然。开征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税率不宜过高。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目前很多欧盟国家开征了二氧化碳税,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开征二氧化碳税能很好地弥补现行消费税的不足,能促进能源结构合理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污染物排放,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实现低碳发展比较理想的政策手段。对于重度污染物二氧化硫,我国也可借鉴欧盟经验,针对排放此类气体的企业开征二氧化硫税。
(3)水污染税和废物污染税。目前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开征了水污染税,针对日趋严重的排污问题,我国可试行开征污染税以代替排污费,以排放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对其排放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课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企业和个人可实行不同的征收办法区别: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按实际排放量采用定额税率征收。实际排放量如果不能确定,则可根据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其排放量。对居民则以其排放的生活废水作为主要征税对象,以居民用水量为计税依据,实行从量定额课征。
上述三种环境税收比较适合选择污染比较严重的省市作为试点,从重点污染地区和污染行业人手,积极尝试,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和征收地区。将来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学习德国、挪威、法国、荷兰、意大利开征垃圾税,效仿荷兰、德国开征噪音税,借鉴挪威、瑞典、比利时和芬兰的经验开征农业污染税。
另外,欧盟国家环境税收入一般是专款专用,如法国,95%以上的环境税相关收入都实现了专款专用(梁本凡,2002)。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我国新开征的二氧化碳税、污染税等环境税收入也应该如同城市维护建设税一样实现专款专用。应避免以保护环境为名,增加税负后,税款却用于其他方面。只有将环境税款全部用于环境保护的公共支出方面,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税的调节作用。
(王政电子邮箱:)
参考文献:
梁本凡.2002.绿色税费与中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27-47.
李璎.2011.丹麦环境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论坛(10).
张会萍.2002.环境税及其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
周国川.2006.环境问题与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构建[D].河海大学博士论文.
Marshell.1969.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London:MacMillan,8th Edition.
Nicholas Stem.2006.Stem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
OECD.1993.Tax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Complementary Policies[R].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
论文关键词:碳关税,六重,不确定性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目前虽然世界上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但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已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2009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的法案,拟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未达到美国碳排放标准的进口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碳关税的不确定性,是指碳关税在合理性、合法性、征收标准、操作方法和预期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一方面这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决定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环境是复杂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其二,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的有限理性决定了碳关税实行前所设计的目标、实施速度、预期效果与世界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利益集团博弈的影响。利益集团的博弈,更可能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影响进而改变“碳关税”的合理性、合法性、实施进程与实际效果。
一、征收“碳关税”是否合理的不确定性
“碳关税”纷争的核心在于,发达国家认为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需措施国际贸易论文,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碳关税”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同时也违背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对“碳关税”在WTO框架下的合理性提出了明确设想: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种增值税,是政府对市场所产生的扭曲——不考虑环境外部性的一种矫正,真正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应该看到这一合理性而对‘碳关税’予以接纳”。但是,在国际分工的固有框架下,国家间碳关税的财富调节机制是将一部分收入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在没有相应的税收反馈、调节和补偿机制下,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碳减排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援助,反而会因为碳关税的征收直接影响到出口部门的就业、收入等问题,从而违背了人类公平发展的基本准则,使得碳关税的合理性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争议。
二、征收“碳关税”是否合法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4条和《京都议定书》第10条都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肯定了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所有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是各国承担的责任并不完全相同小论文。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是一种“奢侈排放”,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性排放”和“发展性排放”,理应负担主要的减排义务。而碳关税是不区分来源国,对未达到美国国内减排标准国家的进口产品一律征收,无视附录1缔约方和非附录1缔约方国家的区分,有违“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另外,在WTO框架下,从GATT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来看,征收“碳关税”也有违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再看GATT第20条环境例外条款,其中(b)款要求该措施可以是“为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措施”,而有些学者据此认为碳关税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符合“保护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条件,但问题在于碳关税也符合“必需性”的措施吗?这一点现在无法证明,仍有其他合理可选择措施的存在。此外,碳关税是否适用第20条(g)款也存在争议。从以上分析可知,碳关税有不合法的理论依据,而实践中国际贸易论文,又有曾经著名的“小虾——海龟案”,当环境和贸易冲突时,在WTO法律框架下以保护环境为由而胜诉的先例,理论与实践的反差导致了碳关税的合法性具有不确定性。
三、“碳关税”征收标准及其是否一致的不确定性
虽然美国和欧盟都没出台具体的碳关税征收方案,但文献中提到的碳关税都是直接基于进口产品的所谓“碳含量”或者“内涵排放”的标准进行征收。“内涵排放”是指产品自此上溯到各个生产阶段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和。如果碳关税的征税基础是贸易产品的内涵排放,则影响内涵排放的因素很多,比如能源结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等,此相关信息需要根据各国采取的减排政策措施,定量计算出国家间政策的具体差距,这都需要获得出口国政策的大量信息,这种信息还要细分到各行业、各产品,计算其内涵排放来确定税基,同样需要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信息,需要出口国政府的大量合作。而出口国政府是否愿意配合具有不确定性,就是即使愿意配合,征收碳关税如此之高的信息要求能否真正做到也是未知之数。因此,征收标准的确定是个技术难题。最后即使碳关税合理的征收标准确定下来,发达国家可能仍有权选择自己的征税标准,就像普惠制一样,可以任由发达国家自己制定不同的普惠制方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待遇。碳关税征收标准的实施是否也会如此,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四、“碳关税”操作方法的不确定性
如果碳关税的征收标准确定下来,随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实际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操作。不论怎样的标准,都需要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制定排放标准并计算排放成本,且进口产品的排放标准或排放成本不能高于本国成本,这需要统计各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所有数据,上文提到了这样高要求的数据几乎难以获得,而且如何计量和监测二氧化碳排放也需要标准和方法的统一。目前碳排放的计量方法日益多样化,国内外碳排放相关标准大致有ISO/EC207/SC7、IEC/TC111、GHG Protocol、黄金标准、PAS 2050等等,这些标准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其核算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时效性,但是究竟选择哪种计量标准和方法能更准确地加以统计,且不会引起各国的争议国际贸易论文,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探索。
五、征收“碳关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
作为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减排计划的必要保障,在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由此看出,碳关税的目标是以征税为名达到保护气候安全之实。然而,在履行《京都议定书》协议的实践中同时却会产生碳泄漏的问题,即指在只有部分成员参与的国际联盟下,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采取的减排行动导致不采取减排义务的国家增加排放的现象。碳泄漏的产生主要源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构成的经济传导作用,通过能源产品的国际贸易、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三种渠道产生,进而增加了非减排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碳关税的实施有可能偏离最初的减排设想,不同程度的破坏了全球减排合作机制,造成碳关税目标与预期效果的偏离。
六、利益博弈影响“碳关税”能否征收的不确定性
能否征收碳关税还取决于各种经济体之间的博弈,首先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博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时代,虽然发展中国家产业的碳密集度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但这主要是源于国际产业转移及分工的结果。而且,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和开发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因此,发达国家欲征碳关税,发展中国家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相反会结成“反碳关税同盟”,争取国际舆论,利用有关国际贸易准则,共同反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小论文。碳关税可以成为惩罚少数不履行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国家的措施,但不能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手段。2010年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前夕,12月3日,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四国明确表示拒绝接受东道主丹麦提出的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草案。由此可见,新一轮博弈刚刚开始。其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内部,碳关税能否征收还取决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博弈。其内部分歧主要表现在:碳关税是否是牺牲其他行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保护部分行业的一种做法,征收碳关税是否显然是安抚有关利益集团的一剂良药。因此,欧盟内部少数发达国家一直在推动碳关税议题,而许多其他成员国却一直表示强烈反对。无独有偶,2009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对众议院法案获得通过的消息进行评论时国际贸易论文,也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他说:“在当前整个世界经济仍深陷衰退之中而我们已经看到全球贸易大幅衰减之时,我想我们对于发出任何保护主义的信号都应该非常谨慎地考虑。”“我想存在其他方式,最好有一个国际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碳关税能否最终实施仍具有不确定性。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世界经济长期来看会转向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稀缺资源的角逐也会促使经济走向低碳化发展的轨道。因此,“碳关税只是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解释不应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沉迷的理由。碳关税将是大势所趋,尽管最终能否开征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中国外贸沿着低碳化道路发展的选择应是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外贸战略仍是当前的最佳选择。为此,我们应改变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模式,调整贸易政策向竞争力导向转变;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并引导外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拓新兴市场,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实施绿色贸易增长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①黄凌云,李星.美国拟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0(11)
低碳并购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对生态效益的追求。生态效益在于度量生产实践中投入产出的对比。如果生产活动中消耗了更少的资源与能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且对环境的损害程度达到最小化,则认为企业生产活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国内学者对生态效益展开了初步的研究,王金南[2]认为生态效率是一个技术与管理概念,关注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物料投入的生产力,以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牛苗苗[3]认为生态效率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以一定的资源投入和生态环境代价,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能力。诸大建、朱远[4]认为生态效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量(即GDP总量)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实物量比值,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decouplingindicators),是一国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外度量生态效率的经典定义是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于1998年提出的,用投入产出比率度量生态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需要的效率。用公式表示为。纵观国内外文献,对生态效率的定义几乎都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量与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之间的对比进行衡量的,用以表示经济社会的物质减量化与环境破坏程度,是体现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低碳并购意在追求生态效益与环境保护,因此同样适合于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生态效率经典定义评价低碳并购产生的生态效益。
2DEA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DEA模型主要有CCR模型与BCC模型。基于DEA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每个DMU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然后将各DMU定级排序,确定各DMU是否为DEA有效,并指出其他DMU非DEA有效的原因及改进的方向和程度。本文选取常用的线性规划CC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的有效性及其优化措施。以2010年发生低碳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9~2013年的财务数据及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的数据,所需低碳并购样本及财务数据均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其中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报告》《年度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根据低碳经济追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崇尚绿色技术进步的内涵,参照岳书敬的做法,采用包含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基于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的绿色TFP指数(totalfactorproductivity)来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变化程度[5]。(1)投入指标。选取的投入指标为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资本与劳动的投入。中国尚未出现上市公司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官方统计数据,因此通过大量查询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种相关报告经过综合整理而得。能源消耗采用上市公司每年消耗的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投入,以每年上市公司消耗多少万吨标准煤来表示。各公司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是以煤炭、原油、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的消耗量,与相应的碳排放系数相乘来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资本投入以上市公司每年投资总额来表示,鉴于数据的可得性,资本投入以营业总成本代替。劳动力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万人)来表示。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很少披露每年的从业人数,从业人数直接影响了企业规模与总资产,鉴于数据的可得性,考虑采用总资产作为输入指标,借以考察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状况。(2)产出指标。生态效益的产出指标主要反映上市公司实施低碳并购策略后所生产的低碳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因此选取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做为产出指标。对样本并购前后各个年度的并购绩效综合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到低碳并购实施当年的绩效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为清晰度量并购绩效的变化情况,暂不考虑并购当年的低碳绩效变化,将低碳并购前二年及并购后三年的生态效益均值进行比较,以此构建低碳并购绩效评价的DEA差量评价模型[6],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低碳并购生态效率在于考察并购后CO2排放是否得到控制,节能减排是否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效率是否提高,因此在DEA模型选择中,选择以CO2排放最小为导向的DEA模型,对低碳并购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部分样本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3.1低碳并购生态效率总体分析表1说明,总体上低碳并购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低碳并购公司的生态效率有了较大改善,少量低碳并购样本甚至达到了DEA有效,但小部分低碳并购样本的生态效率反而下降。从变化趋势来看,低碳并购生态效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体现为先由小变大,后由大变小的趋势。由此说明,企业低碳并购的短期生态绩效改善力度较大,长期生态绩效改善甚微,因此企业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缺乏持续推动力,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基于利润导向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低碳约束往往得不到严格执行,生态效率的长期改善也许很难维持,尤其仍有少数企业的低碳并购生态效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恶化。进一步从低碳并购DEA有效的个数及低碳并购生态效率的平均绩效分析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了低碳并购的综合技术效率及DEA有效的上市公司个数分布。数据显示,并购(2010年)前后的生态绩效均值变化反映出低碳并购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率改善,短期绩效改善明显,2010年生态绩效达到0.84,但长期生态绩效改善仍然有限。DEA有效个数进一步证明,并购当年,DEA有效个数明显增加,2010年达到19家,随后递减,之后趋于稳定,但DEA有效的个数占样本总数的比例很小,不到20%,说明低碳并购的生态绩效改善幅度十分有限。在低碳并购活动中,并购当年的其他因素可能对并购生态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为清晰度量生态效率的真实变化,忽略并购当年的生态绩效值,考虑将低碳并购前二年及后三年的生态绩效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构建低碳并购生态绩效评价的DEA差量评价模型深入探讨低碳并购产生的生态效率改善状况,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表3显示了低碳并购的生态绩效DEA差量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并购前后一年的差量得分显著为正,增加幅度为0.016866,DEA有效的个数逐年增加,说明短期内低碳并购的生态绩效明显改善,大部分低碳并购短期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再从并购前后二年至三年的差量绩效变化来看,生态绩效改善缓慢并有下降趋势,并购前后长期绩效改善均值仅为0.041809,且DEA有效的增加数平均值仅为2,佐证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低碳并购的长期生态效率改善非常有限。随着低碳并购的推广,虽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采取低碳并购策略实现转型,以提升低碳核心竞争力,但当前企业大多还是坚持自身利益驱动导向,环境保护措施未能很好的贯彻与严格执行,导致生态环境效率长期改善很小,需要国家执行更为严格的低碳政策,增加企业环境破坏的违约成本,加大惩罚力度,建立促进生态效率改善的长效机制。
3.2低碳并购生态效率优化策略上述结果表明,当前少量的低碳并购生态效率是DEA有效的,但大多数低碳并购并非DEA有效。根据DEA模型有效性判定的基本原理,对于无效的DEA决策单元,通过对有效面上的投影进行分析,可以找出DMU为DEA无效的具体原因,进而可以对投入、产出量进行改进,使之达到DEA有效,因而对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进行优化。优化的基本方法是:计算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各投入、产出变量的投影值,再计算松弛变量减少或剩余变量增加的变量值以实现DMU落在效率前沿面上,以达到DEA有效。以2012年为例,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表4揭示了2012年部分低碳并购样本原投入、产出变量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以及可改进的投入、产出量,对于非DEA有效低碳并购样本,可以依据松弛变量或剩余变量的调整使得非DEA有效样本达到DEA有效。(1)调整松弛变量对非DEA有效进行优化。表4中,京东方A(000725)、徐工机械(000425)、招商地产(000024)、泛海控股(000046)、万泽股份(000534)、格力电器(000651)等上市公司积极实施低碳并购策略,并购产生的生态效率在并购后二年达到了DEA有效,生态产出效率最高。但其余上市公司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并非DEA有效,需要调整优化非DEA有效的投入产出松弛变量,从而使得这些上市公司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达到DEA有效状态。表4显示除已达到DEA有效的样本外,其余样本都需要通过减少每个DUM的松弛变量S-2(能源投入与CO2排放)、S-1(资本投入)投入量以优化非DEA有效,尤其是要调整能源投入与CO2排放量。例如对于有色金属中金岭南(000060)来说,其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并非DEA有效,投入存在严重冗余,能源投入过多,CO2排放超标,投入产出配比并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从投入角度分析需要减少能源投入量为26057279.32元方能达到DEA有效。对于钢铁企业新兴铸管(000778)来说,需要减少能源投入量为2389642.126元方能达到DEA有效。因此可以看出,这些非DEA有效的样本大多因为能源投入过多或CO2排放超标导致生态效率低下,且各家公司的能源投入与CO2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达到DEA有效,这些非DEA有效低碳并购样本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通过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投入和CO2排放来实现生态效率优化目标。(2)调整剩余变量对非DEA有效进行优化。表4中除了京东方A、徐工机械、招商地产、泛海控股、万泽股份、格力电器等上市公司达到DEA有效外,其余上市公司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并非DEA有效,需要调整优化非DEA有效的剩余变量,从而使得这些上市公司达到DEA有效状态。这些非DEA有效样本从产出角度分析发现都存在产出不足现象,主要表现在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明显不足,影响利润总额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DUM增加剩余变量S+1(主营业务收入)、S+2(利润总额)来实现DEA有效。具体来看,有色金属中金岭南(000060)的生态效率并非DEA有效,可以通过增加利润总额来实现。主要原因在于低碳产品开发不足与低碳技术改造落后影响了利润总额增加。
4研究结论
所幸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打印机厂商都认识到了环境能源与企业的共生关系,将“打造绿色的输出”作为企业的基本运营策略。而且这些策略贯彻打印机从生产到回收的整个产业链,打造全方位的“绿色”。
绿色宣言――对地球的庄严承诺
绿色?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仅仅是宣传的噱头,因为它距离厂商们所追求的真金白银距离太远,太阳春白雪。但是在我的采访中却发现,厂商们对于“绿色打印”的责任感一点也不含糊,很多厂商都形成了自己的理念、策略和目标。
惠普:为环保设计
惠普产品始终保持一个理念,即“为环保设计(DfE)”。惠普认为,一个产品的环境性能主要决定于其设计阶段。1992以来,惠普公司就采取行动减少产品和消费者带来的环境影响,“为环保而设计项目”专注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材料创新,减少材料使用量,开发环保、使用寿命长的材料;可回收性设计,设计更易于升级和/或回收的产品。惠普的打印机产品秉承“为环保设计”的理念,在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产品在环保节约方面的表现,藉此帮助用户构建绿色IT环境。
佳能:环境利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
佳能环境保证的基本方针是指所有的企业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均要以环境利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为目标,通过资源利用率的改进和提高,在提供“环境负荷小的产品”的同时,坚决杜绝威胁人类健康、安全以及自然环境的行为――这也就是佳能所执行的EQCD思想。即E(环境)一生产资格;Q(质量)一销售资格;C(成本)与D(交期)一竞争资格。佳能认为,其中放在工作首位的环境条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爱普生:环境活动=创造效益
爱普生集团一向秉承“环境活动=创造效益”的理念,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对此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总经理草间三郎曾经说过:“对环境的投资不能在短期内衡量它的盈亏,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此事。有必要做的事情,再大的投资也应实行。我想必须推进环境保护活动,在将来这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企业将从中获得收益。”
富士施乐:环境友好
富士施乐一直以“环境友好”为座右铭,为保护地球环境,防止污染而不懈努力着。早在1997年,公司就开始致力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降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待机时的能耗,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富士施乐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充分考虑了节能、预防污染等环保要求,并设定了有关能耗和便利性的“绿色目标”。2007年度,富士施乐决定开发更多的节能产品,使2010年新产品的能源节约达到2000年的三倍。
三星:绿色理念贯穿各方面
作为绿色打印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三星OA一贯重视绿色打印产品的研发,同时更将绿色打印的理念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作为全球少数几家拥有激光打印引擎核心技术的企业,三星已经将绿色打印的理念贯穿到从打印机外观设计、技术研发到原材料的选购、耗材回收、工厂的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企业的战略行为,从经营的高度诠释绿色打印的深刻意义。
OKI:生产和环保并行
OKI集团的环保理念就是“为信息化社会提供商品的同时,积极开展保护地球环境及社区环境”。为此OKI集团还制定了相关的活动方针:
1 在商品的开发及设计阶段,对从商品开发到商品废弃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努力提供环保型商品。
2 大力引进公司内外有关环保的技术,努力做到省资源、省能源、减少废弃物。
3 不仅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还要自主制定环境保护改善计划并努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切实履行环境管理系统的PDCA,在保持有关系统和业绩的基础上,致力于不断地改善活动。
5 与国内外相关公司共同开展集团公司的环境保护活动。
利盟:共赢
在过去的几年中,利盟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去降低打印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去降低打印所产生的污染物。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利盟希望做到的是能够极大的去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降低业务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足迹。但是,在这样做的同时,利盟希望不去提高我们的成本,并且不会扰乱正常的业务讲展。
绿色打印产业链――贯穿产品生命周期
打印机的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为生产、应用、回收3个阶段,打印机厂商的绿色策略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回收阶段,应用阶段的环保工作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生产:从源头抓起
在生产阶段需要厂商们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生产具备“绿色”特质的设备,这些设备应该在节能、环保、回收方面都有相应的考虑。目前大多数打印机厂商都有很多“独家秘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惠普
早在2004年,惠普就致力于开发和推广节约型办公设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具备节能、双面打印等特性的节约型打印机。惠普全线的网络打印产品提供了标配或选配的双面打印单元。双面打印的意义不仅限于为企业节省50%的纸张成本,更大的集约效应在于:1台工作组级的双面网络打印机一年可以节省1吨办公用纸,而生产这些纸张需要6棵成材树木,还有10吨左右的水资源耗费和污水排放,那么仅100万台惠普双面打印机一年就可以节省100万吨纸,保护600万棵树和1000万吨的水资源。
惠普推出“0”秒预热技术,利用创新的陶瓷加热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打印。陶瓷定影加热技术不仅实现了打印速度上的大大提升,相对于一般打印机在预热过程中的耗时耗电,能以更短的时间启动打印,更降低了打印状态下的电量损耗。而待机状态下2W的省电模式,使惠普激光打印机真正做到了全部状态下的节能。有数据指出,200万台惠普LaserJet 1000系列激光打印机一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省1亿度电,相当于全北京市一天的耗电量,相当于三峡大坝一天的发电量。
今年惠普推出了化学生成的球形碳粉技术,碳粉分布精确度更高,与传统碳粉相比可以降低碳粉用量。与之配套使用的集成硒鼓技术,因为集成了智能芯片,使硒鼓和打印机能够交互通信,使打印机准确掌握碳粉余量,不仅可以在碳粉不足时发出警报,让用户在最佳的时候更换耗 材;更能保证每一粒碳粉都能最大发挥最大效应。
2008年9月,惠普亚太及日本区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市场部副总裁Ivy Liang Siu Ching在香港宣布,09年开始,惠普新推出的激光打印机将全面应用AUTO-ON和AUTO-OFF功能,将打印机的闲置功耗降至不可思议的1W。此项技术将在用户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作业输出命令后,关闭大多数部件,实现最大限度的能耗减少。而且得益于惠普的O秒预热技术,在接收到输出命令之后,打印机也将快速恢复至Ready状态。
佳能
佳能的彩色激光打印机LBP-2410和喷墨打印机PIXMA860i双双获得2003年由日本节能中心颁发的节能大奖中的“节能中心长官奖”。这是佳能连续三届累计第六次荣获这个奖。IR4570数码多功能办公系统具有紧凑的设计以及一流的复印速度,该型号的产品在从生产到最终回收的每个阶段都是环保的。
在原料采购时,选择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有计划地杜绝有害物质的使用。迄今为止,佳能的所有生产基地均已通过了欧盟《限制使用6种有毒有害物质(RollS)》的指令。
因为取消了传送带,大量节约了生产基地的电力消耗的和生产用地。
爱普生
爱普生的多项产品革新都基于“省”的技术:节能技术(低电压、低能耗)、空间节约技术(创造更小巧、更轻便的产品)、以及时间节约技术(降低产品研发和运输时间)。这些技术的目标只有一个:开发环境商品。爱普生以“节能设计”、“节省资源”、“排除有害物质”作为环境商品的三个基本方针。
在商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用户使用商品时的耗电量。爱普生根据每个事业部商品的不同特点,设定了不同的节能目标,不断地努力改善商品的节能性能;至今,爱普生在各大产品领域都拥有了卓越的节能设计研发能力。例如,在激光打印机方面,印刷速度的提高降低了耗电量,在印刷结束后,机器还会自动转变为低耗电模式,使能耗比原来的产品削减了35%;在POS打印机领域,由于采用了打印头的静电式驱动,实现了仅为其它驱动方式1/1000的超低耗电量;在喷墨打印机方面,爱普生的主力机型产品系列同3年前相比,每天的总消耗电能约为原来的1/2。
为了实现节省资源的目标,将实际循环再生中的问题反馈至设计阶段,有效利用“3R(Reduce=削减、减少Reuse=再使用Recycle=再资源化)设计指导方针”改进商品设计。另外,商品的小型化、轻量化也是一种降低投放资源的重要设计课题。作为对商品“一生”中的环境负荷进行定量评估的手段,公司正式地引进了LCA(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通过对开采资源、设计、制造、流通、废弃、再生等各生命阶段中所需的资源、能源、排放物等的整体掌握与分析,评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对分析结果加以量化,并提供给公众。
爱普生详细划分了无条件禁止的化学物质和有条件禁止的化学物质,并规定了管理等级,根据这一采购基准进行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并特意购买了仪器,对购入品在工厂内进行检测,从而准确判定购入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爱普生从2004年后期至今的全球绿色采购率均一直保持100%。2005年3月底,基本实现了废除欧洲RoHS指令规定的几种特殊化学物质。
富士施乐
早在2002年,公司就建立了“绿色采购标准”,禁止在产品中使用铅、汞、镉、铬、PBB(多溴联苯)、PBDE(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2007年11月,富士施乐正式宣布将通过与国内外材料厂商及加工厂商的合作,开发出在无铅状态下的处理工艺,开始在其生产的所有复印机、打印机产品中采用无铅技术,从而减少产品中的特定有害物质含量。此举在业界尚属首例。
EA墨粉。富士施乐的大部分数码多功能一体机和激光打印机都采用了富士施乐专利乳化聚合墨粉技术,它采用直径仅为5.8μm的微粒子EA墨粉,墨粉颗粒比传统彩色和黑白墨粉分别小12%和32%,而且尺寸均匀。它可大幅提升转印效率,墨粉消耗减少37%,墨粉耗损率降低了68%,保证98%以上的墨粉被传输到介质上,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大幅提升图像输出品质。同时较低的定影温度和墨粉消耗还能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35%,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双重效果。
富士施乐开发出业界首个“生化塑料”,它由30%以上(重量)植物源性成分的原料组成,适用于制造喷蜡打印机产生的废弃物远远少于传统的打印机。
需要高耐久性的“可拆卸部分”的零件当中。生化塑料是由生物量制成的塑料(是来自动物和植物重现性有机资源)。与使用传统塑料(ASB的树脂)相比,它可使C02排放量减少约16%。富士施乐今年的中国首款彩色SLED打印机DocuPrint C2255感光鼓更换部件的前盖就是由生化塑料制成的,此生化塑料原料主要来自于玉米。在日本,当部件25%或以上的成分是由生化成分制造时将会被贴有“生化塑料标志”,而富士施乐就是同行业首个获得此项标志的企业。
喷蜡技术。富士施乐2007年了Phaser 8560DN彩色喷蜡打印机,其使用的耗材是青、品红、黄、黑四块特制的蜡块。这种新型蜡质固态耗材(蜡块)及其包装均无毒无污染,安全清洁。合成树脂成分的喷蜡蜡块不含溶剂成分,与碳粉不同的是,它们不会撒落、泄漏,弄脏衣物。喷蜡打印机没有高压电极,打印过程中不会产生废粉浪费,极大减少了粉尘或微粒排放,更无臭氧产生,因此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打印设备所造成的办公室污染问题,如颗粒污染及臭氧排放等。此外,喷蜡打印机的四色蜡块紧凑小巧,没有外壳,安装简便,打开喷蜡打印机顶部盖板即可安装及更换,操作结构更为简单,重量与占地面积也更轻、更小;使用完后也无需丢弃。喷蜡打印机不需要更换硒鼓或喷头,没有转印带和定影器等其他消耗品。据有关统计,传统激光打印机在打印10万页后将产生平均157磅废弃物,而只以四色固体蜡块作为耗材的喷蜡打印机仅仅产生5磅废弃物。
三星
应用NO-NOIS静音技术,三星打印机在打印黑白文档时,产生的最低噪音只有45dB;打印彩色文档时也只有46dB,比人们之间正常谈话的声音还小。
不同于通过软件设置直接降低打印分辨率,来达到省墨的目的,三星的省墨技术则是唯一基于硬件的,在不影响打印精度的前提下可实现40%的墨粉节省。
作为业界最早将绿色健康纳入品质考核标准的厂商,三星打印机对供应商实行了严格的“环保合作伙伴(ECO―PARTNER)”认证,并将这种认证评价由一级供应商延伸到二级供应商,要求所有供应商都要达到
欧盟“Rolls指令”规定。据介绍,三星打印机全线产品材质的选取皆是围绕这 两大认证标准严格把控,将用户因使用打印机诱发的健康威胁降至最低。
OKI
OKI英国生产基地通过模拟技术采用了最适温度管理设计,从2005年11月开始起用的注重环境型办公楼。对原来柴油和天然气并用的空调系统的燃料进行改造,全面改为天然气,从而抑制了CO2的排出量。同时还通过光传感器,自动控制办公楼的日照、最大限度地活用自然光,在此基础上仅仅在有人的地方开动照明和空调设备。特别是夏天,利用湿度较少的当地气候特点,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开关窗户,使外部气体循环到工厂内,进行温度调节,导入了这种温度管理系统之后,冷气的使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削减。
除此之外,在其主要产品的墨粉盒的生产过程中,将原来需要大量水对成形品冷却的真空成形方法,全部变更为浇铸成形方式。通过这些改善,与2004年相比,2007年全年的电力成功削减了280万千瓦(43%)、水16,000m3(79%)、7,500万日元(45%)的电气、光热、水、维修费。以上这些技术在中国深圳的工厂也有应用。
OKI所有页式打印机均采用已被全球公认为“绿色节能”的LED成像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有诸多的好处,单单从环保节能方面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了打印机内部部件,从生产端就减少了生产材料的使用;由于采用了LED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打印机可以保证辐射低、零臭氧排放、噪音大幅降低,由于整体节能,同时也导致耗材消费大大降低;OKI页式打印机是鼓粉分离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鼓的使用寿命,也是对环保的一个贡献。
联想
联想自身研发的长寿命硒鼓技术,不仅减少了打印成本,能节省25%或50%的墨粉,产生的臭氧是一般激光打印机的10%,保护环境和用户的身心健康。
联想打印机通过RoHS认证,是绿色环保最好的鉴证。在自身产品上身体力行推行绿色环保。
联想“极限核”设计采用的是聚合碳粉,与普通碳粉相比较具有能耗更少的特点,并且可以减少40%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二氧化碳、氧化氮和氧化硫的排放,使得办公环境绿色环保,即使在室外完成打印作业,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联想在2005年联合全国的工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假冒伪劣耗材实施了有力的打击,维护了耗材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了用户与厂商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绿色打印市场的形成。
我国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绿色采购制度,联想打印机今年列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打破了以前以国外品牌为主的格局。
打印机应用:小习惯,大收益
而应用阶段的“绿色”,其实是需要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参与其中的,无论厂商采用何种先进的技术,也抵不上用户所形成的良好的使用习惯。如下班及时关闭打印机电源,平时打印时养成双面输出的习惯,普通的文档尽量采用多页合并和草稿模式打印等。这些看似小的动作往往能带来较大的能耗和资源的降低。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让打印更加绿色的10个小窍门”和“企业用户5个绿色习惯”两篇文章,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身体力行绿色环保。
让打印更加绿色的10个小窍门
1 N合1打印功能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打印作业都需要输出得那么精美,如果作业仅仅是用来作为备忘录、看看版式、整体效果,那么我们一定要善用打印机所提供的N合1打印功能。这个功能能为你节省很多纸张和碳粉消耗。
2 省墨模式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如果你的稿件并不是要提交给老板、客户,仅是内部的交流,那么你还可以选择省墨模式来打印。这种方式打印的稿件在清晰度上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要比正常稿件浅一点,不会影响正常的阅读。
3 样稿打印
“样稿打印模式”在打印N份的指令发出之后,打印机只输出一份作业,等你确认稿件没有问题后,后面的作业才会被输出。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无谓的浪费,而且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 延迟打印
此功能允许用户按照自己办公室的打印机使用情况设定作业的实际输出时间,例如我们可以把并不着急、但又非常庞大的作业留在下班以后、打印机空闲的时候输出。如此这般,打印庞大的作业既没有占用宝贵的上班时间,也没有妨碍别的同事对打印机的需求,节省了大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打印机的利用率。
5 网络管理软件
简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网络打印管理软件可提供卓越的管理性,极大地减少了管理人员用于处理网络中打印相关问题的时间,直接降低了企业网络的管理成本。随着软件Web化的趋势,目前大多数的网络管理软件都集成Web服务器,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只需在浏览器中输入网络打印机的IP地址即可。
6 成本控制软件
如何管理打印机,如何有效控制打印机的使用成本已经成为管理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厂商都推出了成本控制软件。这些软件能够统计每个用户、每个部门的打印量,并生成最终的报告供管理人员分析决策。这些方案可以增强打印机的合理使用,同时增强用户的责任心,自觉减少不必要的打印,降低打印机的使用成本。
7 无纸收发传真软件
PC Fax是一个免费的传真软件,可以直接把文件接收到指定的PC中,也可以直接通过PC发送传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不需要纸张介质,从而大大节省了办公成本,同时,不通过纸张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墨粉消耗。除此之外,无纸收发传真还可以避免接收垃圾传真所带来的纸张和墨粉浪费,所有传真均被接收到PC中,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减或备档,进一步节省了办公开销。可谓节约又环保!
8 双面打印单元
尽量购买带有双面打印单元的打印机。双面打印可以降低50%的纸张耗费,例如按某企业每月打印50,000页、每张打印纸4分钱来计算,采用双面打印,一年仅纸张费用一项便可节约成本12000元,而且激光打印机一般可以使用3~5年,这样下来,就可以为企业节约4~6万元左右的资金。
9 以太网卡
如果多人使用环境,选装带有以太网卡的产品。办公室里惠普的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自如的进行打印,不受共享打印效率低下的制约,不失为一个解决业务打印需求量大、提升办公效率的新方式。
10 养成下班关机的好习惯
在下班之后,如果没有延迟的作业要打印,那么就应该顺手把打印机的电源关闭。我们前面也提过,打印机在待机和节能状态下都有能耗,即便是节能状态下,最低能耗也有10W左右。此项操作不仅可以为用户节约较多的电费,操作简便,而且由于在节能状态下,打印机也有部分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此举还会延长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无论是于私于公, 我们都应该养成下班关闭电源的好习惯。
企业用户5个绿色措施
――OKI公司日常工作中实现“绿色IT”的相关措施
OKI不仅从产品上执行绿色理念,更是把节能环保彻底贯彻执行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
下面的举措是OKI公司在日常的办公中所坚持执行的一些措施,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日本的企业在这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资源比较有限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每个公司效仿。当我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 在OKI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夏天办公室内空调温度必须在26℃以上,为了给员工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允许员工在夏天可以不穿着西服外套,同时在空调开启的同时严禁开窗,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冬天,公司还给每一个员工统一配发工作服,这样可以将办公室温度调低一些,同样可以节省资源。
2 另外由于公司内的办公设备很多,因此在公司日常管理制度中严格规定,员工在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设备电源,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充电器、热水器,以及办公室所有的灯光和空调,并由各个部门主管组成监督组进行检查。每个工作日的午休时间也要求同样做到“人走灯熄”。
3 除此之外,在与各地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员工的出差很频繁,我们也在公司内部积极倡导,在酒店住宿的时候尽可能自带洗漱用品,酒店里的毛巾等物品最少要使用两天以上更换,以避免大量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和每天换洗毛巾被褥造成浪费。
4 企业的环保事业应该纳入到“企业公民”的范畴中,我们知道,企业公民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企业公民是评价成功企业的新标准,一个优秀的企业,都应该在纳税之外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然企业的环保事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媒体、公众、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5 企业赢利与企业责任是不矛盾的,甚至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如果能够在其中找到平衡点,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推动,企业品牌力的营造意义非同寻常。企业的财富来源于社会,必须时刻想到回馈社会,良好社会形象对企业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宝库。
回收再利用:不给地球添负担
电子垃圾正日益威胁地球的安全,“谁生产谁回收”正在成为流行的模式。打印机厂商在这一方面也有积极的响应,并推出了多项相关政策促进回收率。
惠普
惠普在十多年前即推出了地球伙伴计划PlanetPartners,回收利用惠普打印耗材。至2003年12月,该项计划已在全球回收利用了超过七千万惠普激光打印机的硒鼓,六千多万惠普喷墨打印墨盒。惠普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及美国设有激光及喷墨打印耗材回收利用设施。
惠普保证回收利用的惠普打印耗材加工工艺先进且对环境无害。所有回收的惠普耗材都会经过多道回收程序。惠普打印耗材经分类、分割为原材料后用于生产新的金属及塑料产品。到目前为止,惠普打印耗材经回收利用后再生产的塑料及金属种类繁多,包括惠普扫描仪及打印机部件、汽车零件、微型芯片加工盘、托盘及卷轴。
2003年,通过惠普地球伙伴计划回收的激光打印机硒鼓全部变废为宝,无一件被弃为垃圾,节约能源率达100%。在喷墨打印墨盒方面,惠普在全球回收物质再利用能源率达90%,剩余物质也以负责任的环境保护方式加以处理。
同时惠普对环境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耗材的回收过程中,为此惠普还做出了如下的努力:
将惠普激光黑白打印机的硒鼓安全说明打印在硒鼓的外包装上,而不再单配安装说明书,从而每年节约近350吨纸张。
北美及南美市场销售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包装采用100%可回收物质,其中包括至少35%的消费者使用后可回收的包装盒。
至少30%的惠普激光打印墨盒外包装采用消费者使用后可回收的物质,同时保证包装盒必要的强度。
确保耗材产品中所有的办公纸张、贺卡、光面纸及相纸等不含取自原始森林的未开采木材纤维。
规定惠普可回收型办公用纸必须采用30%消费者使用后被回收的纸纤维物质。
要求所有惠普透明产品包含45%的回收后物质,这既包含了消费者没使用过的物质也包括消费者使用后的回收材料。
重量超过25克的部件都必须带有ISO国际认证标识以保证材料在回收阶段更易于识别。
自1992年以来,黑白激光打印机硒鼓所采用的部件数量平均减少了32%,塑料合成树脂成份平均减少了55%,使其更易于回收。
大型标准惠普喷墨打印墨盒不再使用粘合剂,从而使其可回收率提高25%。
在提供回收服务地区,所有未经涂层处理的办公纸张,贺卡及光面纸都可与普通的办公纸张一起回收再使用。
在提供纸壳、报纸及塑料回收利用服务的地区,包装也被设计得可被完全回收利用。
佳能
佳能在全球设有四个硒鼓和墨盒回收再利用的工厂,分别位于美国的弗吉尼亚、欧洲的布列塔尼、日本的大分和中国的大连。佳能通过在遍布全球各地的佳能展厅和售后服务中心设立回收箱的方式,对使用过的硒鼓和墨盒进行回收,并在集中后送到最近的处理工厂进行回收再生。2005年4月佳能(中国)正式开始以分公司、展厅等单位为回收点,开始硒鼓和墨盒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扔掉了是垃圾,分类就是资源”――佳能大连工厂前总经理中里仁
佳能进行硒鼓和墨盒回收的过程完全符合环保标准,回收实现了100%的再次资源化。在生产车间,回收的硒鼓和墨盒按照工序被一一分解成一个个的零部件,包括外壳、带电滚、套筒等部件,这些部件清理完毕后,按照可直接使用和不可直接再使用分类。可直接再使用的,如带电滚,套筒等铁零部件经过检测合格后,直接作为生产新墨盒的生产零部件进入生产工序。不可直接使用的,如C板、外壳等则进行分类材料再生。大连工厂前总经理中里仁有一句名言“扔掉了是垃圾,分类就是资源”。
爱普生
目前,爱普生已经在欧洲7国、美国、韩国、中国、日本开始了商品的回收、再生利用活动。爱普生的回收、再生利用系统要求将回收来的废旧商品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再生利用。整机回收,按照市场价用旧机器以旧换新购买新机器的同时,给予客户不同程度的免费服务或者礼品赠送,包括超值维修、墨盒、USB线等。此活动在爱普生服务全国97座城市128家服务中心进行。将回收的旧机器进行环保处理。
从2001年开始,爱普生就积极开展耗材回收工作。具体回收形式包括:通过回收网点回收使用完毕的爱普生正品耗材;在客户处配置专用回收箱回收使用完毕的爱普生正品耗材;使用完毕激光打印机硒鼓、碳粉盒的上门回收;使用完毕大幅面打 印机墨盒的上门回收。
精工爱普生集团宣布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棕色纸板作为其生产的大幅面打印机墨盒的包装,对比以往使用的白色纸板包装,新包装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实现100%的回收。与此同时,爱普生还将把墨盒塑料外壳的颜色从以往的灰色改为一种自然色,这一改变使其生产工艺变得更加简单,并不再需要使用染料进行加工,从而减少墨盒塑料外壳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侵害;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种自然色的塑料用途更为广泛,因此,爱普生的这一举措也将对墨盒回收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星
作为办公产品,打印机每天都需要消耗一定数量地耗材,如果废弃的墨盒和粉盒随意丢弃将会严重的污染环境。这就要求打印机耗材的生产厂商严格把关耗材的生产和回收工作。三星打印机在这个方面做的同样非常出色。三星打印机耗材采用的是中性墨粉,不仅环保,而且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任何伤害。并且耗材的发挥比较充分,能保证较高的打印输出品质。实现高精度打印,一次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打印合同等文本不用再反复返工,浪费纸张和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在耗材的回收和处理方面,三星拥有完善的耗材回收系统,用户使用完的碳粉盒将尽量回收并处理。还专门设立了废硒鼓报废室,将生产线、协作厂家和市场返退的废硒鼓统一收集,并委托给专业公司进行集中销毁处理。亦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逐步淘汰了对环境有害的打印机生产物料的使用。墨盒仓采用可回收利用的原料制成,减少废粉对环境的破坏。
利盟将致力于帮助用户减少打印量
利盟国际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柯兰德博士在一次讲演中谈到,利盟认为80%的碳排放量来自于打印过程中的纸张耗费,因此利盟将致力于帮助用户减少打印量,实现更多的节约。
打印机厂商帮助用户减少打印量?这与利盟的经营难道没有冲突吗?利盟如何在其中完成自身的转型?利盟大中华区总裁曾德文先生在我们的谈话中--破解了我们疑虑。
80%的碳排放来自纸张
作为一家全球的公司,利盟希望不仅在业务发展上,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都能做得很好。利盟对于自己所销售的最受用户青睐的激光一体机做了一个生命周期的调查。从原材料的开采一直到最终产品被废弃的整个过程的研究。
产品的制造阶段,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运送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排放量的3%。它所消耗的能源,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量是占总量的5%。打印机碳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占总量的8%。而纸张的消耗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占到总排放量的80%
要想真正地降低打印机生命周期的能耗。就意味着必须减少打印。利盟开发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去帮助客户降低打印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打印。在利盟有三大举措来达到这个目的,分别是打印、数据传输、管理。
首先是打印。从员工的角度,从整个一家公司的角度来说,能够减少打印设备的数量。数据传输意味着在企业的核心工作流程中,是否能够找到机会让更多的文件数据是以电子的方式进行传送。管理则是让客户更清晰的去看到整个分布式打印环境的情况,也就是提高这个环境的可适性,从而获得在这个环境中的一些关键数据。
解读利盟三大策略
当利盟研究一个公司客户打印环境的时候,通常会发现这家公司部署的打印机型号、种类是非常自我的。通常,两个员工或者是两个客户就会有一台设备,但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一台打印设备为至少六名员工共享使用。
面对这样的布局。利盟就需要为用户统筹规划,在合适的地点部署合理的产品从而来达到合适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一个经过优化的,由最佳实践所支持的这样一个方案。从而能够为客户带来打印设备成本的极大的降低,并且为他们节约更多。
在优化的方案中,通常利盟都会配上多功能一体机,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它对于数据传送非常重要。谈数据传送的关键点是,如何把原来纸制的信息数据变成电子的形式来进行传送。利盟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盟独有的大屏幕彩色电子触摸屏。它非常适合人的本能使用习惯,它是以图标的方式来方便用户的使用。如果你想把一张纸的信息发送电子邮件,你就按邮件的图标,然后屏幕上就会展现这样一个电子键盘的画面。你只需要把这个纸张放入机器中,通过这个电子软键盘输入接收方的电子邮件,然后按绿色的键,很快接收方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在这个电子邮件中会有一个附件,这个附件就会有刚才我们扫描的张纸信息。这个例子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展示利盟如何帮助客户把原来纸制的信息用电子的形式进行传送。
这种做法是否真的使得用户的打印数量减少了呢?利盟选择了在法国的一家分公司。作为执行优化的打印和打印输出试点。最终这个试点项目带来的结果确实是令人非常瞩目的。首先,打印的设备数量是降低了67%,能耗降低了55%,打印的纸张数量是减少了43%,每年在打印方面的成本降低了44%。在利盟新加坡的办公室也执行了这样的试点,在新加坡这个办公室中,打印纸张的数量是减少了67%。中国办公室也在执行这样的措施,效果也很好。
第三点管理的部分主要涉及分布式打印环境的管理如何来提高分布式打印环境的可适。利盟有自己专门的工具,还有服务能够去捕获分布于全球各个地方的打印设备上的数据,并且把它存储到数据中心中。利盟可以很好的去帮助客户来跟踪他们每一台打印设备的利用率,单个用户打印的情况。同时,利盟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监控每一个用户,或者以部门为单位跟踪打印的情况,并且还可以捕获在碳粉方面的消耗和利用的情况。事实上,目前利盟已经为世界上几百个公司客户提供这一项服务。每年管理了多达几十万台的打印设备,同时利盟还通过这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多达几十亿张的打印服务,在中国利盟也有这样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打印、数据传送和管理这三种技术和服务,利盟帮助客户实现减少打印。节约更多的目的,并且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足迹。
爱普生2050年环境愿景
6月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新闻会上,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Corporatjon)企业战略部执行总监酒井明彦先生介绍了精工爱普生针对2050年全球即将面临的一些最紧迫的环境问题而制订的这一雄伟计划,并阐述了公司在未来十年中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逐步实现“2050年环境愿景”,爱普生设定了以下四大目标:
1 将产品完整生命周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
2 实现所有产品的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
3 将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量减少90%,并消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
4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当地社区共同努力,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2050年环境愿景的诞生背景
为什么现在就将42年以后的环保计划公布于众,这个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带着诸多的问题,我们走访了爱普生品牌战略部主管肖霄小姐,请她来为我们解读爱普生的2050年环境愿景。
肖霄认为这个愿景的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爱普生自身的环保传统,另一方面是当下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
首先爱普生在理念上是非常环保的。从1942年成立之初,就一直是一家“与自然为友”的环境领先型企业,在全球推行环境经营。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环保,贯穿产品的整体生命周期,包括从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回收再生各个环节,渗透在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
其次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全球环境,人类正在面临两大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个是全球变暖。如果我们维持现状不做任何改变,到2050年,地球的温度将上升两度。不要以为两度没什么,不要以为可能只不过我们会觉得比较热或者比较不舒服,温度上升会带来其它很多的并发灾难,会导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运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积极的保护森林和其它生态系统,支持生物多样性。
第二个环境问题就是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能源和矿物资源方面,它们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相伴随而来的是资源的迅速稀少和枯竭,很多种自然资源已经接近枯竭,许多金属的消耗远远超出了现有的储备,导致近年来原材料价格飙升。爱普生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有必要重新思考并改善我们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应对全球变暖,我们会限制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之低于地球的二氧化碳可吸收容量;应对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会调整我们的生产流程,只使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再生效率。只有这两方面做好了,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环境可持续性。2050年环境愿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有挑战才有进步
这样远大的环境愿景。就意味着这42年中爱普生都将接受大众的监督和检测,爱普生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对此,肖霄认为爱普生是给自己设立了非常高的目标,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挑战,就像爱普生传承至今的“挑战与创新”的基因。一方面是对技术能力的挑战,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不管设计能力,还是制造能力都面临变革的挑战与大幅提升的需求。
另一种挑战是寻找到投资和收益的平衡。大家都理解,环境方面的投资比较特殊,是需要长期才能够见效的。从长远来看,环境方面的投资终将获得巨大的收益,也许是其它方面的投资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从短期看,环境投资必然会和企业的短期收益,以及现阶段的一些经营活动发生冲突。这个冲突怎么样去平衡?如何保证持续的环保投入?如何掌握合理的投入度?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需要企业具有非常长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流淌于爱普生血液之中的环保理念以及长期的环境经营所炼就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将会支撑她在环境领域做出长期的、收益良好的投资。
结语
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小故事。1998年爱普生率先在业界提出“无氟里昂宣言”,宣布在1994年3月之前,全面废除使用氟里昂。但是在当时爱普生每年的氟里昂使用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并没有其它的替代性的技术。所以当时这个宣言提出来的时候。业界普遍持怀疑态度,都认为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一、碳审计应用的国际比较
1.英国:全面推行碳审计,打造零碳社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和“低碳审计”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是低碳审计起源地。隶属于英国下议院的环境审计委员在 2009 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与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低碳审计框架。报告认为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1)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实施过程的适当性和遵循性;(2)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3)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4)低碳财税减免的合法性、 真实性和效果性;(5)加强对低碳交易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对低碳问题进行全面审计的报告,为其他国家低碳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英国在碳审计取得的成果中, 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低碳社区的建设上。通过碳审计,英国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社区每一个建造和运行环节的碳排放量,并综合考虑了降低这些碳排放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美国:抓碳审计重点,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美国对环境的审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美国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从《京都议定书》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环境审计的侧重点转向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监督,美国也不例外。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将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在国际市场上,如果碳关税得到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将面临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 21%。
美国在进行碳审计时确认其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为二氧化碳,将碳审计界定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通过对一系列排放因素的考核和比较后,美国最终将审计重点确定在三个方面:汽车、房产和生活方式。根据美国碳审计公布的数据显示,约一半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家庭和个人。因此,美国碳审计的重点放在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上,无疑具有针对性, 这也使美国民众提高了低碳意识,从小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减少碳排放量。
3.香港: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审计。香港是我国率先实行碳审计的地区。香港的经济体系以服务业为主导,建筑物用电占全港用电量89%。香港整体的温室气体每年的排放量的13%是来自能源(发电方面),而79%来自建筑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8年7月推出了香港首部建筑物 “碳审计”指引,适用于商业或住宅用途的建筑物,也适用于大部分作公共用途的建筑物,包括学校、社区中心、运动场馆等等。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审计,并最终通过乘以相应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将其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以得出定量的碳审计结果。以此来协助建筑物用户及管理人员提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量度其温室气体排放表现,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减排运动中来。政府在碳审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多个政府部门投入到碳审计中。在 2010年的碳审计活动中,政府产业署管理的楼宇,已新增44幢大型建筑加入了碳审计活动,还有更多的团体加入进来,必将进一步完善碳审计在香港的实施。
二、国外碳审计对我国的启示与举措
1.创造开展碳审计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提升公众碳审计意识。我国低碳审计起步时间较晚,目前社会各界对碳审计的认知度不高,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视能源消耗和碳的高排放。为了推动碳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审计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碳审计的舆论宣传导向,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尤其是对企业碳审计的宣传与倡导,要求企业履行社会公共责任,深刻认识碳排放的危害性及碳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碳审计工作,为碳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奠定了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碳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碳审计属于新生事物,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准备,在初次执行碳审计时,必须有章可循。为此,要保障碳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结合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评价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加快建设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更为具体的碳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对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进行详细规范,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碳审计工作。
3.培养和储备碳审计技术人才。开展碳审计工作,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项目审计的基本素质外,还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并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用能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尚缺乏开展大规模碳审计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将是开展碳审计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美国的审计人员不仅包括会计师,还包括律师、工程师和相关行业的专家人员。结合我国审计人员的现状,政府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接触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业务时,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与外部专家合作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4.明确碳审计的重点内容。 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是提高低碳审计效率的关键策略,如何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低碳消费合理的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二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应确定碳审计的重点,只有先在重点项目上大力推行,才能积累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并量身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标准。目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碳排放占了全国全部碳排放的将近一半,因此,碳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说能耗最大的建筑业应该借鉴香港的经验,实行碳审计系列活动,这样就能够分析出现有的建筑物温室气体的排放,找到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
5.加强与低碳收支相关的财政资金监督。低碳收支的审计监督指的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经济而提供资金运用情况审计。这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也是我国低碳审计急需建设的机制之一。低碳收支的监督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审查资金的符合性,低碳资金是针对低碳项目或产品而划拨的,审计中要严格检查项目或产品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②低碳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审查是否存在对低碳资金截留、挪用等现象,以保证低碳资金的真实有效的使用。③低碳资金的使用效果,主要审计低碳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