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现状

光伏产业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光伏产业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 人才 瓶颈

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我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板的世界生产工厂,随着整个行业的爆炸式增长,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培养太阳能光伏人才的机构却非常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这一现状已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1 我国太阳能光伏应用产业长期看好

未来我国光伏应用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其长期发展前景被看好,这是因为:

1.1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极寒和高温天气,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低碳、环保上,低碳经济得到各国大力扶持。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廉价,显示出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呈现成本下降的良好态势。从中长期来看太阳能行业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整个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仍然乐观。

1.2 中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据报道,2011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1298.39万千瓦,占世界总产量的34.9%,是世界光伏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约有96%的光伏产品的市场依赖于国际,国内市场容量较小,只占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不到1%,但未来有望加快增长。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到2050年力争达到600GW。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10%。如此巨大的市场说明这个行业肯定有光明的前景。

2 太阳能光伏行业人才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2.1 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各类人才均处于短缺状态

近些年来,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技术工艺、营销、设备安装和维护等各类、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将需要数十万各类、各层次技术人才。

2.2 太阳能光伏行业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是“两头在外”,即生产在国内,但是原材料、设备在外,核心技术和市场在外的一个畸形发展状态。这里所说的核心技术就是指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这种技术一直控制在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控制了整个产业的上游产业链,我国大多数太阳能光伏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工作,高耗能,高污染,利润低。而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攫取了整个链条的大部分利润。我们要摆脱这种处境就需要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加大技术研发和科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降低整条产业链的成本,提高竞争力,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要靠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完成。因而,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的短缺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瓶颈。

3 太阳能光伏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滞后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综合运用电子、电气、机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专业性突出,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来说,该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却相对滞后。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专门为该行业发展设立的人才培养部门和机构都比较少。目前,国外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一种是高校及实验室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企业自主培养模式。在高校及实验室培养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部分著名大学都建有新能源学院或新能源实验室,用于培养风能、太阳能科技人才,如美国的能源部每年都会专项拨款大量资金用以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些年这一资金数额已经达到上亿美元,足见其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再比如丹麦技术大学设立了新能源学院,专业涉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著名大学设立了太阳能相关专业,如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光伏工程专业、瑞典达拉纳大学的太阳能工程专业等。而企业自主培养模式中,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实力以及技术和资金支持才能实现人才的自主培养。国外有很多企业具备这种实力,完全能够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人才的自主培养。如美国的SolarCity,它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太阳能系统的提供商,该企业的资产总计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美元,因而具备了自主培养人才的实力。这对于培养太阳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当地太阳能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内来说,太阳能相关专业的教育相较于国外,无论是从资金、技术和实力上讲都更加逊色。国内培养太阳能相关专业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随着科研项目来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就是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完成受资助项目的过程中顺带着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这种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周期长,培养太阳能领域的人才数量也较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企业自主培养专业人才,这种方式在一些大型企业都有所体现,这些企业从海外招募专业顶尖人才,构建本企业的科研团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如保定的天威集团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所急需的人才问题的。

应该说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要通过高等教育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在最新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中还没有找到太阳能相关专业的专业代码,可见从专业设置的角度还没有给予该专业足够的重视。国内第一个设立太阳能光伏学院的是南昌大学于2008年10月6日创立的,该学院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少数高校成立了太阳能光伏学院,主要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教育部在上海交通大学有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在合肥工业大学有太阳能光伏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正在组建硅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另外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工程学院[1]、淮海工学院[2]等十几所大学创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够进行太阳能领域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新余高等专科学校[4]开办了太阳能工程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培养太阳能专业人才。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太阳能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太阳能光伏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专门培养太阳能专业的高等院校和机构太少。

虽然国内从2008年以后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办了光伏类专业,但很多都是在物理、材料、电气等专业下设立的光伏方向,专门的独立的培养太阳能专业的机构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来说是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高等学校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没有走出来,没有主动进行市场调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高等学校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市场却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市场上急需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却培养不出来。任其发展下去,我们的高等教育将走入岌岌可危的边缘。

②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

已经开办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院校在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都不够成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师资队伍极其匮乏,能够担任这一专业教学的老师非常有限,好多学校都是从外边的科研机构请一些专业人士担任教学工作,或者是从一些行业中比较有名气的企业中请技术人才担任教学工作,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处在起步阶段。

③高端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高端核心技术的人才的培养工作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行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人才瓶颈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制约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还没有哪个机构能够培养出能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

4 太阳能光伏行业人才危机的解决对策

4.1 大力引进行业内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

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能够快速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许多留学海外的留学生,做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回国的意愿,只要我们加大政策引导,提供优厚的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高端人才是愿意回国创业的,有了这些高端人才的加入,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有质的进步。这些海外留学生很多都有很高的创业和工作热情,应该尽力给他们提供优厚的物质、精神条件,使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和聪明才智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2 建立完善的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资源,满足企业对高端研发人才的需求和对一线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外,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商务谈判、营销、管理类人才也应当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来,可以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双学位的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积极推动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样人才培养才不会与实践脱钩。

4.3 促进产学研结合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产学研脱钩的现象,企业自己经营自己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闷着头搞自己的科研,使得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应该认识到要想生存,必须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方面要加大本企业内部的科研投入,重视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之长,补自己的人才之短。高等院校也要改变办学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结合,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4 培养稳定而专业的师资队伍

鼓励相近专业的老师和有潜力的老师转行到太阳能行业中来,开展太阳能或新能源领域的研究,鼓励这些优秀的师资深入企业,在实践中锻炼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融合,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教育体制,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磨练,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专业知识才能够不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才能更适应市场需求。

4.5 企业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

企业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短视行为,而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与企业的经营行为相互冲突。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脱离技术创新的经营行为终归要被市场淘汰,而任何的技术创新都以人才为依托,所以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只使用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考核机制,为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使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参考文献:

[1]郭瑞,王胜辉,高微,王帅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3).

[2]刘学东,邵理堂,孟春站,宋祥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方向)人才培养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

[3]周雷,孙云龙,刘伟.光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10.

[4]廖卫兵,罗双根,孔青荣,熊明辉.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 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关于太阳能光伏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

课题项目:本文是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项目《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RS-2012-3033。

作者简介:

岑玢(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统计学的研究工作,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师,讲师,2012年6月受资助承担了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本文就是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3篇

“灾难”是否会来袭,尚需观察。但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应从生产向研发转变,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如果没有创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光伏产品必将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国内的光伏产业就没有出路。

调查带来压力

在过去一年中,低迷不振的光伏产业,被冠以“寒冬、暗夜、低谷”等字眼。就在光伏产业头上“朝阳行业”光环逐步褪色时,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光伏产业前景的担忧。

“这次反倾销调查是国内光伏制造业的成本下降速度远高于国外同行业者的预期,加之欧洲光伏支持政策缩紧,造成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竞争加剧引起的。而且,由于国内光伏产业近几年多了不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一些企业在技术竞争方面不具备优势,低价竞销成为其常规战略,这容易给国外提起反倾销以口实,也是国外提起反倾销的一个诱因。”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雷说,“如果此次反倾销调查成立,必定会使一些规模小、实力不强、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破产倒闭,而技术实力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则要做好战略整合

准备。”

与此前美国对华“双反”调查不同,由于欧洲是中国光伏组件的最大出口地,去年中国光伏产品有60%输往欧洲,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意义非比寻常。甚至有人预测称,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六成左右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创新谋求发展

反省自身,欧盟对我国光伏组件实施反倾销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的不足。

“总的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企业在大宗成套光伏设备制造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竞争力,这是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障碍,必须引起重视。当我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下降后,未来全球光伏企业比的就是核心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李雷说。

9月10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检索发现,目前,我国与光伏有关的3种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达6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达26.66%,而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仅为13.33%。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在专利申请量上我国光伏企业占据优势,但硬实力却有待加强。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4篇

自2011年下半年起,由于国内产能过剩、欧洲市场需求下降与贸易壁垒等多重因素叠加,用进入“寒冬”来形容我国光伏行业毫不为过。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即是在2013年3月,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电力宣布其在中国的主要子公司破产。无锡尚德的破产进一步暴露出全球太阳能行业的糟糕境遇。在此之前,西方太阳能行业发生一连串倒闭事件,包括德国的Q-Cells和美国Solyndra的破产事件。一连串企业倒闭尤其是大型企业倒闭,可以理解为行业见底的重要标志。遭受欧美“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双重考验的中国光伏产业,是否还能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引人深思。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高度集中于中游生产环节,关键技术设备需进口

一般而言,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环节。其中,上游包括技术研发、硅材料和其他材料的提炼生产,中游包括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的生产制造,下游则是指光伏系统安装建设及运营与维护。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技术、投资与资本规模要求差异较大。资金与技术问题所产生的壁垒,使得硅材料提纯与光伏终端应用环节的价值量相对更高,而中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与组件封装环节因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其竞争激烈,产业价值量也最低。

我国光伏企业则恰恰集中在产业链中游低附加值、低利润回报率的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而在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和产业链下游的光伏发电环节,发展还比较滞后。自2007年起,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便稳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如表1所示。低端产业链生产环节的重复建设,对产能扩张的盲目追求,使得产量严重过剩,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

表1 近年来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增长态势及与全球产量比较

年份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MW)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MW) 中国占比(%)

2000 287.00 3.00 1.05

2001 401.00 4.60 1.15

2002 560.00 6.00 1.07

2003 750.00 12.00 1.60

2004 1256.00 50.00 3.98

2005 1815.00 145.00 7.99

2006 2536.00 438.00 17.27

2007 4279.00 1088.00 25.43

2008 7911.00 3238.00 40.93

2009 12464.00 5851.00 46.94

2010 27381.00 7710.60 28.16

2011 37185.00 12983.88 34.9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虽然我国在太阳能电池产能与产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行业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其他发达国家的手中,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对外依存度很高,如薄膜电池生产线、四氯化硅闭环回收装置、自动电焊机等设备都主要依赖进口。这种技术设备方面的差距,导致光伏产业发展缺乏稳定的基础,直接致使我国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此外,虽然与使用传统能源相比,使用太阳能产生的固体废物少、能源消耗低,作为绿色能源的代表其在应用环节具有无污染、无排放的环境友好型特征,但并非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是无污染的。光伏电池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是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尤其是太阳能多晶硅的生产和铸锭、切片所需的能源消耗较大,环境影响也较大。对于我国光伏企业而言,集中于电池制造环节且尚未掌握产业清洁发展技术的现状,除了带来低端生产环节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外,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悖于绿色新能源应用的初衷。

(二)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进口依存度高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最主要的原材料。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早期发展并不景气。近年来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产量也得到迅速扩张,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41吨迅速增至8.2万吨,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2001年至2013年多晶硅产量

(编辑注:去掉纵坐标数据中的“,”)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我国硅矿尤其是优质石英硅矿储量丰富,可以为多晶硅的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但生产高纯度多晶硅不仅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门槛。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主流技术是改良的西门子法,但是该法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几家大型厂商手中,国内除少数大型企业突破了技术限制外,大部分厂商是从国外引进技术。核心技术的缺乏,直接导致我国大部分厂商所生产的多晶硅产品质量较差,生产成本略高,因此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纯度多晶硅(见表2)。原材料的高度进口依存度,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风险大增,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表2 2010―2013年我国高纯度多晶硅进口量与产量(单位:吨)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进口量 47510 64614 82760 72104

生产量 52203 84801 71000 8200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三)产品销售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5篇

———以嘉兴为例

詹霞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浙江海宁314400)

【摘要】金融危机后我国太阳能产业急转直下,大批光伏企业破产,值得关注。文章首先从产业链和产业发展

模式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认为政府应帮助光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弯道超车。依据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和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战略的思路,并进行了案例研究。

【关键词】光伏产业;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42-03

一、问题提出

我国光伏产业自2004 年开始连续五年增长100%以上,可

谓爆炸性增长或井喷式增长。2010 年全国有300 多个城市发展

光伏产业,100 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在2008—2011

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扩张中,中游加工制造环节迅速扩大,产业

链中间环节增长很快。政府对生产环节的补贴、低廉的劳动成

本、免费的环境成本、较低的进入门槛、巨大的国际市场使企业

看到了无限商机,大量民间资金涌入光伏市场,加剧了光伏企

业扩张。2011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世界50%。但是,继

2011 年美国“双反”和2012 年欧盟“双反”之后,我国太阳能光

伏产业一落千丈,大批企业破产、停产。不仅中小企业,就连大

企业尚德也于2013 年宣布破产。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正

面临内忧外困的窘迫境地。内忧表现为产能过剩,国内市场还

未得到有效启动,企业转型升级缺少动力;外困表现为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出口订单减少。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形成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在太阳能光伏产

业培育和成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见图1)。光伏产业在形

成初期要依靠政府减税和补贴政策来降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

进入光伏市场,随着光伏企业增加,光伏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

大,光伏产业链不断完善。光伏产业在成熟期还要依靠政府激

励和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进行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整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发电的

市场应用。政府政策应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进行设计和调

整,综合考虑供给端、需求端、发电端和设备容量等环节的需

求。从实践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光伏产业都是在政府

政策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二)产业链结构及特征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见图2),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

制造环节,污染最大,对设备和技术要求最高。以多晶硅为例,

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主要由德国、美国、日本垄断,我国高纯

度多晶硅90%依靠进口,而从产业链价值分布来看,硅材料提

纯占毛利率50%~60%;下游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对辅助设备和

技术要求很高。相对而言,中游电池组件和光伏组件生产对技

术要求和设备投入很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我国太阳

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加工环节。由于上游的技术垄断导

致多晶硅价格太高,加上下游光伏发电安装成本和技术成本,

所以分布式发电成本高,若没有政策补贴,很难得到应用推广。

针对光伏产业链特征,在完善产业链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非常

重视如何利用激励和补贴政策促进上游技术研发和下游光伏

市场应用。上游环节,他们一方面建立各种创新平台,激励企业

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他们严格垄断晶硅提纯技术;下游环

节,他们利用各种补贴政策促进光伏发电应用推广。由于本国

劳动力成本高,他们又积极地把产业链中游环节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

图1 光伏产业的形成

图2 多晶硅光伏产业链结构

(三)产业链价值分布

光伏电池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相比薄膜电池,晶

体硅电池转换率较高,占市场90%以上。晶体硅电池又分为单

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转换率比多晶硅高,但是,由于单

晶硅耗能严重,炼制过程中需用成本极高的高纯石英坩埚,自

1998 年,多晶硅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单晶硅,成为市场主流。从硅

矿到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瓶颈,因为该环

节在技术、成本、能耗、污染四个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

在技术上,国际主流技术如改良西门子法、硫化床法、冶金法,

都掌握在美、日、欧七家公司手中,被其垄断控制,业界有“拥硅

为王”的说法。2001—2003 年多晶硅价格维持在25 美元/ 公

斤,2004 年后价格不断上涨,2007 年底达到400 美元/ 公斤。从

图3 中可以看出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多晶硅提纯的利润率最

高,随着产业链衍生,越往下,利润越低。我国目前已经投产五

百多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十多家,硅片企业六十多家,

电池企业六十多家,组件企业三百三十多家,主要集中在产业

链中价值增值较低的组件环节。

图3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价值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欧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政府促进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的产业政策决定了该产业

的发展模式。根据光伏发电成本预算,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

火电发电成本的10 倍,高额价格阻碍光伏发电市场应用,光伏

发电成本下降依赖产业政策补贴和规模化。从一开始,欧美发

达国家对光伏产业链的完善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就德国的产业

政策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两方面,如德国在1991 年推

出了1 000 太阳能屋顶计划,1998 年提出了1 000 000 屋顶计

划,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光伏购电补偿内容;此外,德

国政府还推动了“光伏创新联盟”平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提升。美国的产业政策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美国早期光伏

应用相对较弱。美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光伏产业技术研发,提

供充足的光伏研发资金。日本政府大力推进以屋顶计划为主的

大型示范性项目应用,给太阳能发电成本50%的补贴,分十年

递减。可见,光伏产业在形成初期,政府补贴、信贷优惠和强行

购电政策引导着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完善。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政策面

覆盖不广,缺少涵盖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的有效激励政策(吴

昱,2013)。2006 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7 年能源发展十一

五规划中明确重点发展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2007 年可再生

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在2010 年达到30

万千瓦,2020 年达到180 万千瓦。2011 年发改委颁布了《关于

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2 年发改委颁

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从政策上

看,主要集中在产能方面,缺少完善产业链的指导和政策。在现

实约束下,受利益驱动,我国企业大多选择进入门槛低的电池

加工和光伏组件。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体现为“两头在外”(产业

和市场倒挂)的发展模式。由于高纯度多晶硅术被欧美国家控

制,垄断价格使得光伏发电产品成为奢侈品难以在国内推广应

用,受欧美广阔的市场需求驱动,国内光伏产业加工环节不断

扩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国际

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导致光伏产能过剩。

四、光伏产业提升战略理论依据

(一)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

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提出了两种机会窗口理论,第一种是

当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在技术成熟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这种情况下,由于发达国家已

经控制了核心技术,发展中国家很难再超越发达国家。第二种

是发展中国家若能在新兴产业形成时主动从高端入手,排斥外

国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后发国家就可能抢占到技术创新

制高点,就有可能超越发达国家。美国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实现跳跃式发展,赶超了英国。国内学者贾根良对机会窗口

进行了修正认为新兴产业在第一种机会窗口下很难实现跳跃

式发展。

(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中提出了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认

为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四项基本因素和两项辅助因素。四项基

本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相关及支持产业;两项辅助因素包括:政府、机会。(1)生产要素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2)需

求条件。(3)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4)基础设施。(5)政府。

(6)机会。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日照条件好,硅矿

石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国内市场大。存在的劣势是:政府

扶持力度不够,光伏企业创新力不强,光伏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缺少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必须围绕

以上六项因素展开。

基于以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

力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否通过发

展战略新心产业赶超发达国家。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从现

实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

是,我国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又具有巨大的

国内市场,若是能充分利用多晶硅价格下降这个机会推动国内

市场应用,既可能释放产能过剩,又能促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五、案例研究

嘉兴是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全市共有一

百多家企业,注册资金200 亿元,嘉兴光伏产业约占浙江省光

伏总产值的1/3。嘉兴光伏产业自2005 年开始产值呈几何级数

增加,2005 年销售产值仅有5 亿元,2008 年达80 亿元,2011 年

达200 多亿元。随着欧洲国家消减光伏补贴和“双反立案”以及

美国“双反”、汇率、国内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从去年

下半年以来,嘉兴光伏企业出现了产能缩减、亏损严重、资金流

紧张的情况,整个行业陷入发展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嘉兴25 家上规模企业亏损超过了4 亿元。为拯救太阳能光伏

产业,嘉兴市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出台《关于进一步扶

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不仅勾画了嘉兴打造光

伏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更在鼓励企业做强、鼓励技术创新、促

进应用推广、推进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

(一)创新建设嘉兴光伏产业园

2012 年12 月14 日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

点新闻会日前在嘉兴举行,浙江首个光伏产业“创新试点”

落户嘉兴。“五位一体”是指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

创新、光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光伏产业智能电网局域网建设

和光伏产业政策集成创新。2012 年底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正式启动建设。半年多来,园区按照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创新

体系与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电网局域网和政策集成支持

创新“五位一体”的基本思路,从高端切入,进行错位发展,全力

推进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规模化发展。2013 年3 月18 日嘉

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获得19 个项目

(总投资约合67 亿元)签约。2013 年6 月18 日嘉兴太阳能光伏

产业投资推介会上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又与12 个项目(总投资

130 亿元)完成签约。

(二)创新光伏产业商业模式

光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

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建立光伏发电标准化

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

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国推广应用。主要有屋顶太阳能光伏

发电项目投资模式创新(建立光伏发电投资公司)、屋顶太阳能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模式创新(如鼓励各类光伏发电工程服务公

司项目总包模式)、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运维模式创新(如

鼓励成立各类光伏发电专业运维一体化的商业公司)。嘉兴市

政府对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14.2 平方公里)要求

园区建筑物屋顶基本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全覆盖,3 年内达到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 MW 以上,并为全省更大规模的光伏发

电推广应用提供新经验。同时设立的10 亿元光伏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推广应用、核心部件与专用设备制

造、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

引进、培养、使用。2013 年6 月19 日,市政府决定对嘉兴光伏产

业园区建成的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给予2.8 元/ 度的补

贴(国家补贴标准是0.45 元),该补贴期限为期三年、每年下降

5 分钱。

(三)成立产业联盟

嘉兴市不少光伏企业正着手从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市场

开拓等方面做出调整,而更大范围内的抱团合作也在积极酝酿

中。2012 年6 月底,嘉兴市光伏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32 家

单位加入。光伏行业协会暨产业联盟将成为推动企业转型、产

业协调发展的强大力量。联盟首批会员共有32 家单位,其中既

有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天通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福莱特光

伏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业界知名龙头企业,也有中科

院物理研究所嘉兴工程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

所这样的科研机构。产业联盟将在促进企业合作沟通方面发挥

全方位作用。比如说联盟将抱团组织对外原辅料采购谈判;上

下游企业采购时可优先考虑联盟内企业;在备品备件上可以组

织合作,减少重复备品备件,节约成本;在技术开发、标准制定

上联盟也可以促成企业共同合作,同享成果;联盟还可以形成

有知名度的区域光伏发电品牌,一起向省、国家反映政策诉

求等。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发展到重要的战略调

整期,危机中蕴藏着机遇,需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时机,积极调整

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扶持光伏产业发

展,从宏观和微观上为光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从高端切入,建

立光伏产业园,帮助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光伏产业商

业模式,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成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沟通,降

低企业成本等。努力争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利用发展战略新

兴产业赶超发达国家,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J].经济理

论与经济管理,2013(5).

[2] 包海波.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6).

[3] 李慧.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

(15).

[4] 陆俊.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问题研究———以海宁为例[J].当代社科视

野,2012(5).

[5] 刘玉莲.中国光伏产业的“昨天、今天、明天”[J].经理世界,2012(9).

[6] 腾达.我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J].电源技术,2012(8).

[7] 倪秋菊.从光伏产业看我国产业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2013(7).

[8] 张路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分析[J].福建论

坛,2013(2).

[9] 张冲.探析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J].产业经济,2012(3).

[10] 薛大帅.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8).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政策扶植 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TM91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中的发展困境

能源问题制约着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光伏发电因其清洁、便利、高效、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产业。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资本纷纷涌入该领域,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充分的经济实力,同时存在较多的环境、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民营资本在该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加大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但光伏发电的应用比例仍十分低,据统计,到2011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21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36万千瓦、地热能发电装机2.42万千瓦,海洋能发电装机0.6万千瓦。这些清洁能源的发电形式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截至2011年底,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主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仅为27.5%,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在我国“十二五”开局阶段的发展形势并不容乐观。截至2011年底,国内各主体清洁能源发电的基本情况为:常规水电装机达2.3亿千瓦,核电装机达1257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450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分别为21.8%、1.19%和4.27%。由此可见,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程度尚属于起步阶段,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的比例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也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但大多数处于末端的“电池片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多晶硅的生产十分落后,长期来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技术和原材料、销售和市场在国外,加工制造在国内,进而形成了对全球产业链的“依附性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加大“双反”力度。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的最高关税,中国企业将被彻底关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关闭潮。可见,我国的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可谓“内忧外患”,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产业技术提升缓慢。

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国内的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光伏电池平均能耗已降到2.5kW·h/Wp左右,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已接近1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接近19%,个别企业的多晶硅电池转化率已达到18.5%甚至更高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还十分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生产的将是各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但业界仍在不断努力,如公布并实施了光伏电站并网技术标准GB/Z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此外,我国光伏产业的专利申请保护工作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专利大部分是国外企业来华申请的,在少数属于我国的专利中,专利权人为光伏企业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他大都是由个人或科研院进行申请的。

(四)能源布局的国家垄断性明显。

在电力领域,目前我国的能源布局基本上是国家垄断的局面。由于民营光伏项目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利益,传统电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导致民营企业的项目推进慢,并网、上网难等。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网电价补贴、民营企业准入制度等政策支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近如人意,能源垄断的格局还是严重缩小了光伏企业的发展空间,降低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二、民营资本遭遇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化石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

在我国,清洁能源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动摇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在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所占比重仅为8.9%,而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化石能源则占了90%的份额,其中煤炭的比重更是高达68.7%。由此可见,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化石能源的市场高占有率。化石能源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太阳能市场内需不足,进而导致光伏产业的发展受限。虽然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受化石能源的影响,我国太阳能市场发展仍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我国约九成以上靠消耗能源和资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出口,而国内需求非常有限,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可以说是有产业无市场 。

(二)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太阳能光伏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多依赖于国外,而且我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高价进口,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超过70%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只能出口到国外,这种产业链发展的“依附性”状况,使得生产的成品出口价格受制于国外,国内企业则仅负责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耗能的末端生产环节,这也成为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发展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政策扶植不够与法律制度不完善。

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激励十分不足,对屋顶计划的扶持力度也大大不够。政府补贴制度不明确,企业是否能拿到国家补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政府执行的不确定性关系到投资成本的高低,进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同时,国家立法的滞后性导致了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产品的民营资本企业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可谓是“无法可依”,从而使其不能顺畅地发展。特别是完善的市场保障制度、激励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太阳能市场无法有秩序地运行,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四)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度都较高的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又少,除少数企业外,产品的总体质量远远不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研方面,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往往偏重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常规工艺的研发,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人才方面则主要依靠老企业的退休技术人员、研究所的少量科研人员等开展技术研发工作,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十分少。

(五)国企民企区别对待。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与国企相比不公平的待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目前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融资现状是以内源融资为主,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外援融资为辅,上市民营资本在股权融资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

从内源融资来看,由于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在自我积累分配中常常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太阳能产业在成本的计算方式上没有将传统能源火力发电的成本和设备的折旧成本纳入其中,且折旧费过低,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从而导致自有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脱离政府补贴的趋势日趋明显,依靠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短期内有限的自由资金及现有的政府补贴制度的禁锢使得资金短缺问题十分容易产生。从外源融资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即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渠道获得资金,但目前这些渠道并不畅通。直接融资方面,绝大多数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难以承受股票发行的成本费用,而过分追求规模管理更是导致企业债券融资方面比重不足。间接融资方面,民营资本自身负债率高导致了银行借贷中贷款十分困难,银行对民营资本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这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承担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的费用。有鉴于此,很多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选择了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导致了民营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光伏产业民营资本发展的制度创新

首先,政府应加速制定相关法律,及时将现有的扶持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及时修订光伏产业配套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让民营企业参与到新能源竞争中,经审批的民企应与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家也应提供相同的政策支持。此外,政府应构建统一的政策体系,各部门立法应一致、连贯。各级政府应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和资源的区域特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企业也应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及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生产者、投资者的积极性。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还应关注消费市场的培育,保证供给方的投资回报,引导消费市场做出选择。政府应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放权”给市场,使其在市场中达到竞争的“最效率”,在市场失灵时才介入。应对民营资本投资者进行补贴,加大消费环节的补贴力度,加速消费市场的形成,进而激励投资者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但补贴政策应有一定的标准,对产品质量不高、在低端生产环节盲目扩张的企业,不予补贴。

再次,国家要以税收或其他方式将传统能源的价格加持,使其成本提高、市场需求减少,降低市场占有率。应按不同的类型对民营资本制定价格政策,要求地方电网以最优价格将其并入,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更多消费者,以解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对生产企业和民营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也是我国目前较为主要的经济激励手段,政府应制定强制性税收制度,主要征收对象是消费主体,引导消费市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太阳能产品的使用比例。

最后,政府要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由发改委制定审批标准,统一进行审批,还应适当放宽对地方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并将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财政部门,加速项目启动,进而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让民营企业有良好的投资预期,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投入到光伏产业。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民营资本的规模化仍面临着成本、人才、装备、技术、政策及相关体制等问题,要保障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民营资本在清洁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可以有效治理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可以借助对民间资本的融资发展清洁能源,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法)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主要特点;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7日

尽管随着全球各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视和规划,世界太阳能电池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太阳能电池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及信息产业政策也对行业发展起到较强的稳定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量逐月攀升,出口均价持续回落。2013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月度出口量环比持续增加,6月当月出口5,738万个,同比增加34.2%,环比增加9.5%。与此同时,出口均价大幅回落,6月当月为每个14.5美元,同比下跌46.8%,环比下跌9.8%。

(二)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013年上半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2亿个,增加65.7%,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8.6%;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4,962万个,增加4.2%,占19.7%。

(三)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主导。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1.8亿个,增加58.9%,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3.1%;民营企业出口6,174万个,增加28.2%;国有企业出口597.5万个,减少23%。

(四)对欧盟出口大幅减少,对日本等新兴市场出口倍增。2013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5,522万个,减少42.5%;对日本、加拿大、韩国、中国香港和印度分别出口3,825万、3,012万、2,892万、2,699万和2,641万个,分别增加3.6倍、1.4倍、1.1倍、1.5倍和1.4倍;上述六者合计占同期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81.7%。

二、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出现量增价跌的原因

(一)国际市场需求提升拉动出口增加。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以及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上升,光伏产业正从单纯依赖欧洲市场转向全球化,日本、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逐渐成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据太阳能市场研究机构NPD Solarbuzz预测,在新兴市场的带动下,2013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达到15GW,较去年同期提高9%。国际市场需求提升拉动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加。

(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迫使企业低价竞争。来自彭博社的新能源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多晶硅组件产能为60.3GW,当年全球光伏的装机容量仅30.5GW,预计2013年全球光伏需求仅35.1GW左右。全球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一些德国公司在欧盟的销售价格已低于每瓦0.58欧元。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维持低价竞争态势。

三、当前我国光伏行业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光伏产品低价竞争的国际市场开拓方式遭遇困境。随着美国和欧盟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制裁,我国太阳能电池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企业开始寄希望于潜力巨大的日本市场来弥补。但是,与其他市场将价格因素摆在重要位置不同,日本市场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与服务,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非常高。企业只有获得J-PEC认证才能承接住宅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而获得JET认证才能承接大型屋顶、地面电站项目。目前,国内只有尚德、英利、天合、赛维LDK、阿特斯等少数光伏企业获得了J-PEC或JET认证。欧、美、日的市场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表明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已经越来越难获得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光伏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和质量作为支撑。

(二)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前景难料,部分企业暂停对欧出口。欧盟2013年6月初公布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税率后,我国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与欧委会的沟通和谈判,争取以价格承诺方式换取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6月中下旬中欧双方已连续开展了两轮价格承诺谈判,但双方在对我输欧光伏产品提价幅度上存在很大分歧,谈判前景难料。据了解,虽然一些德国企业在欧光伏组件售价已不到每瓦0.58欧元,但欧方仍要求我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65欧元,而我方认为每瓦0.5欧元更易接受,双方分歧过大导致谈判困难重重。由于反倾销税率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晶澳、英利已停止向欧洲运输组件,正泰太阳能也计划停止对欧出口,是否重新供货要看中欧双方的谈判结果。

四、产业发展建议

(一)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尽快改变产品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不利格局。在企业层面,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太阳能光伏产品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在国家层面,应营造良好的鼓励国内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使国内光伏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尽快制定太阳能电池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一直是全球光伏产业的国际通用光伏模组检验标准,而我国光伏产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标准化进程已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竞争力明显降低,缺少应对竞争手段。所以,应重视光伏产品和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结合国内产业技术实际水平,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多晶硅、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相关标准;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产品的认证监测制度,打造中国光伏产业的优质形象;完善光伏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的行业监管,避免劣质贴牌产品流入国际市场,推动企业加强光伏产品组件回收,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尽快出台发展光伏产业的持政策。把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政策、立项、土地、税收、投入等方面。给予光伏产业重点倾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向上积极申请,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整合创业创新要素资源,向光伏产业倾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雷,郭焱.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外能源,2010.9.

光伏产业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枯竭以及其开采、使用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增大,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和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是可供选择的绿色能源之一。以太阳能为基础的光伏产业是我国中央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近百条,2013年国内光伏电池产能为42GW,产量达到25.1GW,与2012年相比,增长率约为20%,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2%,位居全球首位。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一系列帮助光伏产业实现“量变向质变”转化的政策频出,使我国光伏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1]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多晶硅产量逐年增长。多晶硅是生产光伏电池的原料,在生产硅基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多晶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00%,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图1为我国(大陆地区)近五年多晶硅年产量情况。

图1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变化趋势

从图1可知,从2009年至2010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增幅为137.7%,2010年至2011年多晶硅产量增幅为81.6%,由于多晶硅产能增幅过快,导致国内多晶硅产能的过剩,加上国际多晶硅生产企业对华倾销,造成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整个行业陷入困顿。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由原来的近50家锐减至7家,产量也由2011年的79000t减至60400t。2014年,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的繁荣和我国商务部公布对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多晶硅的生产迎来了一波扩产和开工潮,其年产量由2012年的60400t增至84000t。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多晶硅发展势头强劲且良好。

(2)太阳能电池产量居全球首位。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至2006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等一批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并取得巨大成功,促使国内太阳能电池制造业规模迅速壮大。从业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为几百家,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呈逐年增长发展态势。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组件以25.1GW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3%。

(3)光伏装机容量迅猛上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受国家政策引导和带动,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自2009年至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增幅非常快,然而2012年受光伏组件、逆变器、EPC总包价格单边下跌,且政策导向不明朗。2012年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19GW,大幅度低于2012年初的预期的5~7GW。[2]2013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光伏发电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GW。其中,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92GW。

(4)光伏产业结构。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生产、光伏电池制造等环节。其中多晶硅生产技术密集度最高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90%以上以单晶硅或者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已满足我国约50%光伏产品生产需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近5年中国多晶硅生产情况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多晶硅需求量/t 45000 85000 130000 136406 157000

国内多晶硅产量/t 18300 43500 79000 60400 84000

国产多晶硅占国内年度需求量百分比/% 40.7 51.2 60.8 44.3 53.5

(注:数据来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但是,我国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总体上工艺技术更新滞后,不仅产品品质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污染与浪费也较为严重,在国际市场基本不具备竞争力。

在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制造是其最重要的生产环节。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但是国内应用少,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补贴路径的变化,光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3]而国内光伏装机市场逐步兴起,光伏电池组件的国内销售量也在上升,“两头在外”的局面正得以改变。[4]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达15.5GW,同比增长34.8%,占全球总产量比例超过60%。[5]因此,从产业链角度看,能够对国际市场供应形成较大冲击的是处于中游的国内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该环节也首当其冲成为此番美欧“双反”的直接对象,进而加深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困境。

二、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发展阻碍重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总体对外依存度仍较高,特别是太阳能电池销售。然而,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加深的特定宏观背景下,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欧洲)的补贴下调导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出现了萎缩[6];另一方面,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至2009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经历了数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无休止的贸易争端势必恶化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环境,阻碍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2)国内产业无序发展。光伏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使一些企业在近乎“疯狂”的状态下投资建厂扩能,随着产能的集中爆发,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渐显现,“产能堆积”、“产能闲置”问题严重。例如,2011年光伏产业产能以100%的速度增长,而市场需求的增速只有50%,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速使得这一年光伏产品价格平均下跌近40%。[7]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各省市加速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刺激了产能迅速扩张。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各地区几乎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8]

(3)融资渠道不畅通。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渠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乎行业命运。我国光伏上市企业有22家,海外上市的有10家,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多数光伏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多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相应的融资机制匮乏。投资光伏产业和相关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长,要获得融资必须以光伏系统安装之后的发电量所带来的收入作为条件,属(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于项目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在目前所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9]

(4)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瓶颈。与传统发电形式相比,光伏发电的优势在于,功率选择灵活,维护相对简单,拆卸方便,其作为分布式并网的电源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伏发电开始迅速发展。[11]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而合理的并网是电力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解除了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的瓶颈,才能促使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针对我国光伏企业在国外所遭遇的“双反”威胁,我国光伏行业应建立一个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平台,共同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贸易争端威胁。强大的行业调研能力、迅捷的信息预警机制、灵活的应诉能力以及与外国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均是该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另外,这个机制平台的建立过程中,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应发挥主导作用。

(2)规范产业规划,加强政府调控,助推实力企业提升产业结构。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必须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减少资源调配过程中脱节的现象,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产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受《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影响,光伏行业无序发展态势有所减缓,部分落后产能酝酿或开始退出,产业调整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日益强烈,上半年,我国前10家组件企业产量全行业占比近60%,前5家多晶硅企业占比超过80%,集中度持续提高。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结构,推动产业调整升级,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12]

(3)疏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资金的充裕是保障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疏通融资渠道,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等一些促进光伏产业融资的倾斜政策;倡导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开放社会资本进入行业,以解决“融资难”问题;规范光伏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行为,适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项目融资服务平台,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民生项目对光伏发电提供贷款贴息政策。

(4)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为并网运行、离网运行和混合运行三类方式。[13]我国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最近能源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针对分布式发电并网发展难题提出诸多具体措施。例如,在建筑屋顶资源方面,对屋顶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且适宜光伏发电应用的新建和改扩建建筑物,应要求同步安装光伏发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地方政府可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及奖惩制度,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的单位可按折算的节能量参与相关交易。在并网方面,要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网和并网运行服务。在市县(区)电网企业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明确办理并网手续的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并在电网企业相关网站公布。[14]

参考文献:

[1] 李文杰.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回顾[J].中国财政,2014,661(8):67-68.

[2] 2012中国光伏装机1.19GW大幅低于预期[EB/OL]. 2013-01-16,.

[6] 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350(1):87-96.

[7] 《内忧外患致朝阳产业步入困境_中国信息报》――透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尴尬局面[EB/OL]. 2012-09-05,http://.cn/jsdk/201209050021.shtml.

[8] 怎样看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EB/OL]. 2012-07-10,http:///energy/2012-07/10/c_123391828.htm.

[9] 袁艳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以基于光伏产业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 许振超.光伏发电并网面临的问题分析[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7

(7):119.

[11] T.M.Razykov,C.S.Ferekides,D.Morel,E.Stefanakos,H.S.Ullal,H.M.Upadhyaya,Solar photovoltaic electricit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Solar Energy,2011(85):1580-1608.

[12] 工信部: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有望跳跃式增长_产业经济_财经_中金在线[EB/OL]. 2014-08-20,http:///chanyejingji/

20140820/187327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