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的特点

光伏产业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可持续发展;中国

作者简介:吴琦(1981-),男,山东莱芜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3)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97-02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的重要性逐步显现,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枯竭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自1990年起了四次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而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则是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3]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4]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将严重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5]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也进入世界前列。但由于当前欧美市场需求增速放慢、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我国光伏企业普遍进入了生产经营的寒冬期,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颖的能源供应模式,将会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光伏发电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也决定了光伏发电发展应用更适合分布式。[6]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也为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需求仍面临刚性增长,同步进行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分布式能源规划,将使建设更多的区域型或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可能,为实现能源体系变革和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推进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及特点

1.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建在用户需求侧,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有别于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当地发电、当地并网、当地转换和当地使用,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以及长距离输电的损耗问题。但大多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需要公共电网的支撑,否则就无法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2.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具备如下特点:

(1)较小的输出功率。光伏发电的模块化特点,决定了光伏电站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项目经济性却不受影响。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千瓦乃至几百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都控制在在数千千瓦以内,但投资收益率并不会低于集中式项目。

(2)较轻的环境污染。除了需要考虑分布式光伏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噪音,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可部分缓解供电紧张。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用电需求最高的白天出力最高,但是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较小,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供电紧张状况。

(4)可实现发电用电并存。集中式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二、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1.发展现状

我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明确规定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我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装机规模已达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的装机规模也已超过117万千瓦。而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要达到1000万千瓦。2013年,国家电网继2012年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之后,再次《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用户自己装置光伏发电设备,国家电网可以为其接入电网,发电量可以自用,多余部分也可以上网卖给电网。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受理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119件,发电容量33.8万千瓦。

2.面临问题

现阶段,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1)从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供能企业若依赖单一能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会受到地域、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

(2)从运营方面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施工规范和运营标准等尚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后续问题的集中显现。

(3)在并网和配电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和配电均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分布式供应与集中式供能之间调配困难,难以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4)在发电业务许可方面,按照国家规定,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不符甚至相悖的问题。家庭分布式光伏主要用于自发自用,项目容量小且分散,不具备成为从事发电业务的法人主体的资格。因此,如果套用集中式发电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用户可能会因为经济性和便捷性的考虑,放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三、我国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对策措施

1.开拓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

鼓励各类电力用户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做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优先支持在电价较高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支持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社区等建设小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加强分布式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需要,编制并执行国家及地方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发电与配电的协调发展。根据当地电力市场规划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合理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

3.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

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行业规范,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秩序,避免恶性无序发展。健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监测体系,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监管力度。

4.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建设

督促电网企业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的电网改造和建设,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接纳能力。对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负责接网及公共电网改造。对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负责公共电网改造。

5.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服务

督促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程序,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及运行的监管力度,构建简捷高效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系统,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及时并网。

6.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和补贴政策

根据当地的光照资源禀赋和生产建设成本,分区域制定分布式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建立并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支付制度,电网企业按月向项目转付补贴资金,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7.建立健全扶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金融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适合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信贷政策,创新有利于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技术创新。

8.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土地政策

对利用建筑物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满足国家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简化项目申报和建设管理的相关程序。对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土地主管部门可以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9.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配电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Mohan Munasinghe.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SED):Issues and Policy[C].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5.

[2]Li Zhidong.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energy strategie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5):2149-2160.

[3]Bwo-Nung Huang,M.J.Hwang,C.W.Yang.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revisited:A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7(1):41-54.

[4]British Petroleum(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Full Report 2009[R].2009.

[5]江林.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国内外政策分析与启示[J].江苏电机工程,2013,32(3):66-68.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光伏产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41

光伏专业能培养大量光伏人才,这些人才在进入社会后就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为了让高校、职业学校培养的光伏人才符合实际要求,就要派遣学生前往企业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环境。企业也要和高校合作开发新项目,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1 发展光伏产业的作用

发展光伏产业最基础的作用就是环境效益,能改变以往使用能源时造成的污染。由于光伏的能源利用来自于太阳能,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理念。发展光伏产业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文明村镇建设过程持续向前推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可以将太阳能照明、取暖等技术和设备在农村推广,顺利让农民生活更加便利,农民的生活方式因此改变,提升农民生活的质量。光伏发电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对很多行业的发展均能起到较佳的作用。

2 校企合作培养光伏人才的必要性

光伏产业更注重实用性,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如此才能在学习理论后在实践中检验自身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仅学习理论就会造成无法理解所学知识,此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失去意义。企业需要的光伏人员需要符合市场要求,要能适应企业岗位的特点,光伏专业的学生在没有从业经历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企业工作肯定难以胜任。因此,校企合作势在必行,让学生提前前往企业感受工作特点和氛围。而且企业在研发新的光伏产品时,学校能利用自身的科研力量对企业起到帮助作用。

3 校企合作培养光伏产业人才的对策

3.1 形成光伏联动发展机制

光伏企业的发展仅依靠之前的方式已经无法达成目标,需要依靠新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高校与企业共同创办联动发展小组,均派遣企业和学校资历较高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小组成员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光伏产业最新的发展动向,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实际进行调查。小组成员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查后,就能对此类光伏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光伏企业储备优秀人才。光伏企业也可与高校合作研发新的光伏产品,内部员工在合作中能学习到很多新知识,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为光伏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光伏企业可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主动向高校发出邀请,让高校的研究团队投入到光伏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和高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此种光伏产业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各方资源,让社会各界都能帮助光伏产业成长。充分培养小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让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坚持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职业操守,让小组成员以前往欧洲进行学习,让自身更加符合市场化的需求。学校应制定公关人才规划,了解光伏产品在欧美遭遇“反倾销”的情况,让这些学生具备应对“反倾销”危机的公关能力,在学有所成后,前往欧美各国“反倾销”组织人员进行谈判,力争改变这些人的看法,给中国的光伏产业争取发展机会。利用这种方式获得来自国外的支持,如此不仅能调动本国的力量,也能利用外国的资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2 利用科研机构实现粘合效应

社会上存在各种高端的光伏研究机构,在光伏研究上具备世界最前沿的水准,与这些组织合作,能让校园和企业的合作效率得到提升。高职院校要派遣一些光伏专业的学生前往光伏科研机构观察科研成果,让学生对光伏实验室中的全部实验器械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进行研究,从事光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在旁边给予指导和讲解。科研人员要注意在讲解时融入一些光伏企业的生产理念,让学生能对企业的生产方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职院校的光伏专业则可从邀请科研工作者来到学校任职,加动合作发展小组,让高校的光伏专业更能符合市场需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利用此种方式对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全球范围内,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均面临不同程度的竞争,科研组织的加入能让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弥补两种合作存在的不足。比如,学校虽然具备一定的科研力量,但不如科研机构强,科研机构就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科研支持。但科研机构本身不具备产品生产能力,企业可以帮助科研机构将一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并批量生产,让科研机构的成果能创造经济效益,科研机构也能利用自身力量实现创收。

3.3 实施“未来人才”储备战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不能完全把握未来的发展形势,需要提前采取措施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采取“未来人才”储备战略,培养一批学生,让这些学生接触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光伏技术,将这些学生培养成最精英的骨干力量。在与光伏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参照岗位的具体要求,寻找符合特点的学生,企业可以从全国的高职院校选择表现最为优秀的专业人才,记录其在光伏领域的表现信息,定期前往国家最先进的研究机构向国内最顶尖的光伏专家学习。根据“二八理论”,20%的主要力量创造80%的效益,培养的这些精英人才就是光伏领域在未来获得巨大发展的关键。

3.4 注重先进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研究中,都是强调各组织之间的合作,此次研究则将创新理念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利用专家学者的学识和影响力召开专项的讲座,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一些熟悉教育、具备一定企业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导学校的课程设置,让学校的教材体现出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不创新光伏企业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也要邀请企业导师,均是具备技师及以上资质的导师,来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个光伏课题,组织专项的创新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凡遇到困难都要思考能否以创新的方式解决。学校也要派遣教师前往企业学习,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直接改变教学方法,舍弃原本教学方式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以更加自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时刻督促自己具备创新理念,只有教师具备创新能力,才会让学生也具备创新能力。教师与学生均具备创新能力后,就会让学校的创新竞争力达到新的水平,这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参与企业工作后,就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4 总结

在光伏专业设定之后,就需要与企业保持合作,共同利用彼此的优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光伏行业人才。如此就能促进光伏产业向前发展。企业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高校也要利用自身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积累,让学生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光伏生产。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光伏;集群化;必然性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倾斜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最近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 最近5年达到40%以上。然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呢?集群化发展无疑是一种正确可行的道路[1]。本文就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作出了论证。

1. 集群化的概念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首先由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分析和描述这种现象时常常用“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揭示了相关产业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2]。“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其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企业联系和规模结构以及对竞争力的影响。

2.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支撑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经济环境、体制边界、市场空间和竞争条件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也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光伏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急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探讨新的发展模式。集群化发展成为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3]。

2.1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集群化发展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光伏产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资产约束和关键资源的限制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人世后外资企业可以进入所有行业,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因此,要想提升光伏产业整体竞争水平,单纯依靠财政扶持或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光伏产业之间只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才可能有效克服与其规模相关的劣势,依靠集群化发展,既能保持光伏产业灵活多变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2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提高技术创新需要集群化发展

要想在短期内全面提高光伏产业的支撑能力,依靠传统“小而全”的发展道路显然已经行不通,而必须转向“小、精、尖”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光伏产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提高,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光伏产业如能形成一方群落或集群,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市场风险代价;又可以使光伏产业集中更多精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使光伏产业基于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而且,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能促使企业问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从而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3光伏产业发挥区域品牌效应需要集群化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不断增多,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必须创造出大量非农业的就业岗位,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提出了“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等战略。这都需要光伏产业在短期内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向骨干企业集结,组建乡企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光伏产业的灵活优势,通过产品分工、工序分工和经营分工,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系列的光伏产业,形成大规模加工经营的局面和优势。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快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既有其必然性也具备了可行性。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地实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加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4]。

3.1提高区域经济产业集中度

企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模、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各地区政府应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要引导布局分散的光伏产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各地区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规模,提高光伏产业专业化竞争力。

3.2改善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发展环境。各地区政府应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委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通过组建各种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为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诊断服务,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等,为光伏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3.3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光伏产业集群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最具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加以重点发展,因地制宜,形成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在区域内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区域特色光伏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发挥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陛品牌、营造市场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提高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5]。各地区政府要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创建和改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提升光伏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同华.山东省促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DOI:10.7666/d.y1469208.

[2]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22-27.DOI:10.3969/j.issn.1006-480X.2001.11.004.

[3]金青梅.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19(4):31-34.DOI:10.3969/j.issn.1003-3890.2005.04.009.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秦皇岛 太阳能 光伏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17-02

秦皇岛市位于环渤海地区,年平均气温11 ℃~12 ℃,气候条件好,阴雨天少,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24000 h,太阳的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米4kW时以上,具备利用太阳能的良好环境,因而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有利于太阳能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1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形势

太阳能产业链的结构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太阳能产业结构,但还不成熟,需要逐步完善。

首先,在上游产业领域。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出现了迅猛发展,涌现了江苏中能、江西赛维等一大批优秀太阳能光伏企业。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从刚开始的十几家企业迅速扩展为上百家企业[1]。然而,随着市场发展,上游产业布局进入加速淘汰,自2012年初开始,在“双反”压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内外夹击下,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倒闭潮不停升级。由于中国对美国、韩国产多晶硅的“双反”制裁出台,以及国内光伏下游行业的回暖,整个多晶硅行业的供需平衡才逐步恢复。这也导致多晶硅行业成为整个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中洗牌最为充分的,至2014年上半年开工的企业有15家,总产能16万吨。

其次,在中游产业领域。由于建设周期短、技术门槛低、接近市场、利润较高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开始进军光伏行业,据统计,至2011年底光伏电池制造企业超过500家。由于当时国内下游产业市场尚未启动,造成严重产能过剩,95%以上产品只能出口。但随着2012年初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光伏电池及其组件展开反倾销调查,光伏电池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严重下滑,1/3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后,整个光伏电池制造行业进行重新整合,才逐步恢复稳定。

最后,在下游产业领域。由于很长时间内的光伏产业不协调发展,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都集中在多晶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导致下游产业发展缓慢。只是受国外市场需求拉动,在珠三角、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从事光伏产品生产,出口太阳能灯和太阳能计算器等单一产品,且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化程度不高。随着近年来整个光伏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中上游产品价格的下降,下游产业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特别是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光伏产业下游电站出现迅猛增长。但是目前,光伏应用产品形式还比较单一,国内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总之,随着2012年国内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难的种种磨砺,随着2013年国内光伏企业结构的不断整合,整个光伏产业业正逐步走向理性发展的道路。

2 秦皇岛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秦皇岛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2],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研发和生产,现已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近年来,在市、区重点的扶持下,又出现多家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又有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和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研发和生产,使秦皇岛市成为全国光伏封装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但秦皇岛市的光伏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

2.1 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从整个光伏产业链来看,秦皇岛市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生产属于中游企业,已经颇具实力。但是作为硅原料提纯生产的上游企业明显发展不足,而硅原料价格占据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这对秦皇岛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秦皇岛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而作为光伏应用产品的下游企业,由于产品单一,且没有被大规模普及应用,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发展陷入困难。

2.2 科技支撑能力弱

目前,只有少数龙头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企业处于良性发展循环。其它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足,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投入研发资金有限,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中。

作为光伏产业上游的硅原料生产要求技术很高,国内也只有少数大企业掌握生产技术,秦皇岛市的上游企业还处于研究探索当中。

作为光伏产业下游的应用产品设计要求技术较低,但利润相对也不高,导致企业规模小,缺少技术人才,产品开发能力弱,一直难以持续发展。

2.3 政府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经过这些年的政策扶持,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研发和生产已经成为秦皇岛市光伏产业特色,但由于产业布局、人才引进、资金分配等方面考虑不足,形成一枝独秀,导致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首先,没有重视下游光伏应用产品的推广。秦皇岛市位于渤海地区,光照充足,地形以山区为主,非常适于光伏产品的使用。但目前光伏产品以太阳能照明为主,形式单一。并且只在市里部分区域被使用,而在山区和农村并没有被积极推广,没有形成规模,限制了相关众多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没有重视中游产业均衡发展。中游产业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生产装备等各个方面,产业配套不齐全,没有形成优势。

最后,没有重视上游产业发展推进。虽然上游产业由于技术含量高,研发资金投入大,以秦皇岛市现有情况难以独立发展,但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与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同合作,提高本市光伏产业竞争力。

3 秦皇岛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对策

首先,完善秦皇岛市产业结构。充分发掘秦皇岛的地理优势,大力推广光伏产品的使用,促进众多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实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从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设计更多样性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秦皇岛市现有的光伏产业优势,进一步均衡发展中游产业,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设备等齐全配套,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的上游企业来秦皇岛市投资办厂,实现硅片提纯生产,为中游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

其次,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秦皇岛市高校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校企联合,推进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最后,关注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上游产业的硅原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例如:四氯化硅为制造多晶硅时产生的副产品,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国目前对于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相对薄弱,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这些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3]。中游产业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化学品的使用,所产生的废气排放出去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游产业的光伏应用产品生产中,会出现一些加工废料,若是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环境。另外,随着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废旧产品,进而催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秦皇岛市在大力发展绿色太阳能产业,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时刻重视节能环保问题,监督企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论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国内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只重视产业建设,没有考虑市场的供求平衡,造成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出现众多企业亏损倒闭;另一方面是没有重视下游产业的发展,没有重视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推广,造成整个光伏产业结构不均衡,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而不是应用国。秦皇岛市在发展光伏产业时需要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本地区具体情况,合理发展太阳能产业。

参考文献

[1] 王鸿飞.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8):840-843.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光伏产业困境及地方政府的救助

光伏产业借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效应而命名,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产业链,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当前深陷困境的就是光伏发电的上游制造业部分。这个行业虽然属于能源行业,但其特点完全不同于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约束的行业,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较少受到上游资源的限制而容易出现盲目的扩张。

1.欧美低迷经济的影响,光伏产品出口大幅度下滑。根据中国太阳能光伏网报道,2006-2009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2007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28.4亿美元,增速高达1162%,截止2011年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4%。但2012年出口增长的趋势发生逆转。由于整个行业近90%的产品要出口海外,其中近90%产品出口欧美地区(见表1),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疲软,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美国于2011年年底发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要求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23%-249.46%不等的关税,接着是欧盟和印度的双反调查,国际贸易形势急剧恶化,预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下滑至130亿美元左右,下滑约40%。

2.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企业亏损扩大。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萎缩,而供给却因各国政府对战略产业的扶持政策而不断增长,结果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据NPD Solarbuzz网站公布的数据,2001年底至2012年3月,美国和欧洲市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走势持续下降;另外世纪新能源网公布光伏行业价格监测数据,2012年3季度多晶硅及硅片、电池、组件总体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 其中,多晶硅已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011年的21-28美元/公斤,目前下降的趋势仍在持续。价格持续下跌是导致中国光伏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并且,由于价格继续下降,还部分出现了卖得越多亏得也越多的情况。比如,2012年2-3季度,英利绿色、昱辉阳光、阿斯特、韩华能源等公司的单位营业收入的平均亏损程度小幅扩大。

3.国内光伏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负债率上升、破产压力凸显。2012年,在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业绩下滑。据Wind资讯,截止2012年12月3日,A股太阳能发电板块共计79家上市公司,其中53家已2012年年度业绩预告,仅24家净利润增长,占已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45%;出现净利润下滑的为29家,占55%。53家上市公司预测2012年年度净利润为2.49亿元,较其2011年的3.11亿元减少了0.62亿元,降幅近20%。2012年3季度,在香港及境外上市的包括保利协鑫、江西赛维、尚德电力、英利等在内的前十名中国光伏企业全部亏损,亏损总额达8.1亿美元,总债务累计达263.4亿美元(其中,保利协鑫为2季度数据,尚德为1季度数据)。保利协鑫亏损较小,2012年2季度约为0.34亿美元。

由于亏损持续,债务问题严重,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特别是2012年7月以来,重庆大全、尚德、赛维LDK、河北晶澳等4家光伏企业,分别因股价持续跌至1美元以下30天以上,而先后收到纽约证交所(NYSE)的退市警告。目前,尚德的财务报表没有正常公布,2012年2-3季度只公布了部分财务数据(Preliminary Financial Results),与亏损和债务相关的一些重要数据均未能如常公布。该企业目前正就其债务及是否退市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银行商讨解决的方法。

问题较大的企业除了尚德外,就是这10家光伏企业中负债率最高的赛维LDK。

4.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破产边沿,地方政府已经介入救助。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处境危急,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救助,光伏企业出现国有化趋势。2012年10月19日,赛维LDK与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19.9%的股权购买协议。恒瑞新能源是一家9月底刚成立的公司,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占股40%。所以,这次股权交易由新余市政府主导,使赛维获得23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接着,11月5日,东营光伏也出售其50.38%的股份给一家由东营市政府控制的中国企业,售价1000万美元,从而实现了国有资本对该企业的控制,被“国有化”。目前,对于尚德的解决方案还在艰难谈判之中,无锡市市长及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正与尚德共同研究救助方案。

由上所述,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出口大幅下降,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形下,利润大幅下滑,最大10家企业截止2012年第3季度全面亏损,总负债中短期债务沉重,资金链紧张,企业面临破产的边缘。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光伏企业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企业流动性问题,而实质上并不是融资能力和流动性问题,而是世界各国对太阳能光伏行业所采取的扶持和补贴政策,致使整个行业生产和消费不平衡,供给过剩并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所引发的。

各国光伏产业政策将加剧行业过剩和竞争

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光伏产业支持政策,目的是支持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因此,世界光伏产业产能还将扩大,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还将持续,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1.世界各国出台支持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2012年2月,中国工信部颁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光伏产业紧紧围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升光伏产品性能、做优做强我国光伏产业”的指导思想。

不仅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和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也都出台了各项措施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但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欧洲一些国家对这些政策进行了调整,但鼓励支持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表2是我们搜集和整理的各国2009年以来光伏政策的变化。

2.全球光伏产业产能继续增长,价格持续下降,竞争日趋激烈。在各国政策的支持下,世界光伏产业的产能将继续增长,价格延续下降趋势,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企业破产兼并增加。2012年5月,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公布《2016年光伏产业全球市场展望》,预测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将由2011年的近30GW产能,到2020年达到60-250GW,2030年达到260-1100GW。据EPIA预测,近期在各国政府政策激励推动下,以及考虑到新兴市场发展的潜能,全球光伏产能将从2012年的40GW左右,2016年增长到77.3GW;即使采取适中的预测情景,到2016年全球光伏产能也将增长到38.8GW。

以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利润中占50%以上的多晶硅和晶片市场供求发展为例。首先,据NPD Solarbuzz的2012年3季度《多晶硅和晶片供应链报告》预计,2013-2014年多晶硅及晶片的供求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尽管目前多晶硅生产商仍在亏损经营,但多晶硅产能在2012年仍将增长22%,2013年增长18%。其次,虽然市场在扩大,价格仍继续下降走势,生产依然过剩。报告指出,2012年多晶硅平均价格预计将下降52%,2013年预计降至21美元/公斤;生产过剩的情况仍然持续,工厂开工率将由2011年的77%,下降到2012年的63%。除非终端产品市场需求强劲增长,否则多晶硅生产商将有很多会在一年半到未来几年后破产。

由上述可知,未来中国光伏产业所面对的是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由于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决定的,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低成本竞争。为此,我们在帮助光伏企业脱困的过程中应更具长远战略眼光。

振兴光伏产业需良好的市场环境而非“国有化”

从世界范围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起从一开始就是政府政策推动的,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政府自然而然地会更多的介入。然而,中国光伏产业能否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成长壮大,“国有化”不应该是战略选择的重点所在,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更好地建设有利于行业健康成长的市场环境,而不应仅仅作为出现危机时的资金提供者。

1.光伏产业困境并非产权结构问题所致,“国有化”并不是必须的选择。中国光伏产业的困境不是产权结构问题造成的。在前几年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时期,这种产权结构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当企业出现亏损、资金链紧张,有破产倒闭的风险时,为什么一定要国有资本注入来承担风险呢?“国有化”并不是解决资金链问题的唯一选择,当然也不是必须的选择。一方面,这个战略新兴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可能让更具战略眼光的民营资本进入;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在危机中比国有资本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因此,国有资本不是解决光伏产业危机最好的选择,至多是最后的选择。即使选择了国有化手段解困,也应从行业未来发展战略角度,选择施救对象,并匹配以严格的资金使用条件。

2.政府应着重确保行业成长所必须的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从世界光伏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看,光伏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正在快速经历自由竞争阶段,并向垄断竞争阶段过渡。由于各国政府对本国光伏企业提供了许多支持政策,所以,全球光伏产业扩张很快,企业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中国光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培育,以适应未来国际竞争。

为此,首先,政府或行业协会在行业外部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信息管理等服务体系,产业内企业应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其次,以这次产业困境作为契机,利用市场手段,严格限定国有资本的使用条件,既要限制政府盲目注资冲动,又要给企业压力,让其在市场环境中成长;第三,还应该明确,政府在解决光伏产业问题中,“国有化”作为最后的手段,不仅要有严格的条件,应尽可能少量使用,达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而且只能暂时救急,不能将其作为目标而长期化,“国有化”后应在一定时期后按照市场制度及时退出。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战略新兴产业承载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项重要功能。江西省发展到现阶段已面临较明显的资源、空间、市场等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目前江西省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总体利好。文章认为应进一步细化和聚焦重点领域,分类加大政府扶持或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高端。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江西 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状 对策

后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将新能源、新技术、绿色技术、新型汽车及航天航空等作为今后重要发展产业,开始回归对实体制造业的关注,希望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一轮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后危机时代,由于外部需求的萎缩和转变使出口增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后危机时代必须转变,从而能在国际分工中不脱节。在此背景下,江西省政府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务院于2010年10月《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内容比较一致(见表1)。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余前广(2010)指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质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有机关联、企业产品竞争力彰显、技术水平初具优势和发展后劲强势蓄积的特点。

2010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0.77亿元,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44.7%,同比增长47.4%,拉动全省工业收入增长20.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7.1%,实现利润375.08亿元,同比增长77.5%,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33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500亿元,资产总额迈入4000亿大关,实现利润45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79.7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32亿元,同比增长21.6%,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其中金属新材料、文化及创意、光伏、绿色食品、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及新医药制造及航空制造七大产业资产规模过百亿元;2012年上半年有902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启动,实现销售收入4480亿。

目前,各地市产业集聚格局形成。光伏产业85.0%的收入集中在新余、上饶两地,新余以赛维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链共完成收入294.09亿元,上饶在晶科能源的领军下完成收入178.43亿元;风能、核能产业集中在南昌,完成收入11.27亿元,占总量的73.2%;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业集中在宜春、九江、上饶、抚州,四地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产业,全力打造动力与储能电池完整产业链,共完成收入122.41亿元,占比达65.9%;航空制造产业五成以上收入由景德镇完成,实现收入71.98亿元,占53.5%;半导体照明产业近九成收入集中在南昌、吉安,两地完成收入59.16亿元,占87.9%;金属新材料产业集中在鹰潭、新余两地,共完成收入2347.14亿元,占57.1%;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七成以上收入分布在宜春、景德镇、九江、上饶四地,合计占72.9%;生物及新医药制造业集中在宜春、南昌两地,共完成收入347.00亿元,占58.7%;南昌、宜春、赣州、吉安、九江的绿色食品业均已形成规模,共完成收入1023.24亿元,占81.0%;文化及创意业集中在新余、南昌,分别完成收入377.83和172.47亿元,合计占产业收入的57.6%。

(二)产业基础不同导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

从已公开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金属新材料、绿色食品、非金属新材料、生物、文化创意和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走在前面,其中,2010年光伏产业的收入增长居首,2011年是金属新材料产业,尽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在高速增长,但是由于江西在该产业的积累有限,总量还较低,占十个产业收入比重不到2%,具体见表2。

另外,十大产业集中度各不相同,光伏产业、风能及核能、航空制造、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金属新材料和文化及创意制造业集中度较高,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绿色食品的分布最广,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集中度高能较好地实现产业集聚效应,降低产业链成本,有效控制竞争秩序,提高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通过新增4万亿元投资和10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措施使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同时,也使原来准备淘汰的过剩产能不减反增,产业结构升级更加困难。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保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升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我国政府确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于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决定》。在政府导向和支持激励下,各省掀起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热潮,其中既有为争夺国家资源和政策支持,抢占发展先机的,也有一些是盲目跟从,导致无序竞争、简单重复投资等市场问题和隐患。江西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东临福建,西靠湖南,他们总体都强于江西。在众多“高手”间展开竞争,无疑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二)省内环境

江西省政府于2009年12月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并积极推动规划的落实。2011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在推介会上,江西省共推出了196个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为1381亿元。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具有江西产业特色,又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江西省将采取诸如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力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保障项目建设和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等举措来保障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规模。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江西省产业链完整,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在锂电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宜春钽铌矿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占世界的12%,居第一位;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江西赣州市素称“稀土王国”;在发展非金属新材料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对于江西省而言,应该做到有所侧重,先做强做大传统优势项目,再考虑发展弱势产业,形成强势产业带动后进产业的态势。

(一)厘清理论界与执政者认识上的差别

理论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理解还没有统一,一般以国务院的《决定》为标准。刘玉忠(2011)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战略性、创新性、先导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江西省发改委和省价格理论研究所课题组对其内涵做以下理解:其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个区域概念;其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个动态概念;其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交集。

执政者认识的主要表现为“新产业”“热门产业”“区域内未涉及的传统支柱产业”,如,将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中央《决定》要求的必须从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是有差距的。

江西省的规划将“绿色食品”、“文化创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上述两界认识差别是有关系的,这种认识上的差别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容易导致官员利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义发展一些传统落后的项目,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招商”工作任务,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最终影响整个规划的实现。因此,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规律。

(二)充分重视金融和人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这就要求通过灵活的政策和产业发展优势来吸纳他们;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都是巨大的,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积累是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的。江西省各地依据实际情况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如,南昌市每年提供1亿元,但是从总量上来看,还是较少。企业应该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省政府需给予大力支持。另外,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或者是战略性股东,使得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大,同时,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降低原始投资者的风险。

(三)特别关注风险控制

由于新兴产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特别关注风险控制。

第一,密切关注相关市场的变化,构建起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掌握市场主动权。赛维LDK原是江西第一、全国第二的光伏企业,由于企业产业链构建较快,资金链变得紧张,加上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光伏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对我国产光伏产品的贸易制裁,赛维陷入债务危机,成为新余市乃至江西省的一块鸡肋。江西赛维走到今天,除了自身因素外,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加速其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赛维短时间就建立起一定的企业规模,但是其商业运作方面仍是销售低端产品的企业,不是掌控市场的主体,因此,其成长完全依靠市场需求的稳定。赛维虽也投资高端多晶片,但由于错过最佳时机,反而拖累了整个集团。因此,借鉴于此,一方面不能单纯乐观依赖市场,需要企业通过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来引导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也不要盲目给企业发展压力,遵循企业发展规律。

第二,通过推进本地传统产业的战略升级,避免新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江西省是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传统产业底子薄,发展新兴产业要量力而行。有学者指出,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之转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可行的。如,江西的陶瓷产业,传统的是艺术品陶瓷产品和建材陶瓷,新兴的是蜂窝陶瓷、纳米陶瓷和陶瓷膜等特征陶瓷。显然,这需要科研的支撑,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新模式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将资金、技术、知识产权和人才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产业中每个角色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余前广.江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告,2011.6

2.刘峰.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J].领导之友,2010(5)

3.科技之窗.江西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4)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 反倾销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产业形势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光伏领域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作为光伏技术的支撑,光伏制造产业已大部分转移到中国。这种局势的逆转严重威胁了欧美等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得欧美等国政府接连对我国进行所谓“贸易保护主义”的新一轮制裁。据此,本文主要通过相关事实、变化趋势的了解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意见。

一、欧美对华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18日,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等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11月,美商务部对此正式立案并开展调查,并于2012年宣布对我国被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2012年7月24日,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针对我国光伏制造商向欧盟委员会提讼,9月欧盟委员会对此开展调查,于2013年6月决定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014年,美商务部对我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开展第二次“双反”调查,并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

二、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反倾销的趋势和特点

从上述反倾销案件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反倾销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反倾销诉讼产品范围广。从2011年美国对我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到2014年再次对该产品及其组合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品遭受反倾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产品范围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等,产地范围从大陆扩展到台湾地区。

(2)反倾销税的税率高。2013年6月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同年8月对我国光伏玻璃产品征收17.1%-42.1%的临时反倾销税;2014年美国在第二次“双反”后,对源于中国大陆的产品征26.33%-165.04%的反倾销税。

(3)涉案金额大。2012年9月,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逾200亿美元。2013年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中,我国大陆地区涉案15亿美元,台湾地区涉案6.57亿美元。

(4)对华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多。自2011年美国开启对我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次“双反”调查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先后受到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一系列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5)反倾销手段更加隐蔽。纵观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可以发现方式不断升级,由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灰色区域”,到频繁设置技术壁垒,再到利用国家安全等非关税措施提高对华贸易壁垒。

三、中外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国别歧视”。目前多数外国政府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采用 “替代国价格比较”办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但这种衡量标准却不具有合理性。因为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原材料方面的差异会对产品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我国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低价优势,以替代国价格进行衡量会夸大产品的倾销幅度。

(2)经济利益纷争。我国产品在各国的畅销对地企业的既得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起贸易报复。瑞典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艾里克森就曾指出,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的真实目的在于其不想让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开放的贸易体系中搭便车。同样,中美光伏贸易纠纷案的根源就是我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大量销售,使得其本土少数太阳能企业破产。

(3)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出口价格低。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屡遭倾销指控的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低。造成这种低价的原因在于:出口企业忽视劳工权益而达到的低成本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我国政府对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补贴。这些都导致了光伏产业井喷式的增长,从而致使其价格低廉。

(4)我国出口秩序混乱。部分出口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选择竞相降价以低价抢占国际市场上,扰乱了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而这极易为外国实施反倾销制造借口。此外,一些企业利用少数企业已获取的“无损害”胜诉结果,继续大搞低价竞销,致使我国不断陷入反倾销指控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中国对欧美光伏产品出口的增长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光伏出口企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申诉。为了积极应对外国的反倾销,更好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我国政府要尽快通过谈判、协商,彻底解决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支持体系,明确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树立品牌意识;此外要积极应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lobalData.Anti-Dumping Measures Against China and their Imoacts on Solar PV Module Markets in the US, Europe and China.GDAE0150VPT. 2013.

[2]朱宪辰,李玉连.领导、追随与社群合作的集体行动――行业协会反倾销诉讼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 2007,(02).

[3]徐建牛,孙沛东.行业协会: 集群企业集体行动的组织基础―基于对温州烟具协会的案例分析[J].浙江学刊,2009,(01).

[4]刘爱东,蔡建平. 我国机械冶金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例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7,(10).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8篇

SEMI中国自1988年在中国开展业务,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泛半导体产业的成长。SEMI每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SEMICON China、SOLARCON China 及FPD China联展,也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泛半导体产业交流盛会。正值SEMICON China落户中国25周年,已然成为每一位半导体从业者争相出席的全球最大半导体旗舰展。SEMICON China、SOLARCON China、FPD China旗舰展览享誉全球,日前已得到美国商务部贸易展览会(TFC)认证,这意味着全球对中国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的期望及认可。

SEMICON China 2013――中国半导体产业旗舰展览

进一步突破传统半导体设备及制造,打造全产业链,并继续结合中国半导体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设立主题专区:IC设计、制造及应用专区、二手设备及一站式服务系统专区、LED制造专区、TSV专区和MEMS专区。 同时,打造同期高端论坛,覆盖IC设计制造、先进汽车电子、二手设备及零部件等、MEMS、3DIC等。

SOLARCON China 2013――中国光伏技术第一展,光伏产业风向标

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材料、设备、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站项目开发、工程服务等单项技术冠军企业,将齐聚SOLARCON China 2013展会。活动同期将聚集MWT、IBC等最具产业化前景技术的配套设备、材料、技术服务商,以及银浆、EVA、背板等关键附材厂商。同期配套专场技术研讨会,可获得技术升级一站式服务,质量与成本的新平衡点在SOLARCON可以找到!

FPD China 2013――中国平板显示行业标志性活动

全球领先设备材料供应商、主要面板制造商和中国领先终端品牌云集,融合产业热点的OLED专区、持续高增长的触摸屏专区以及引领产业方向的下一代显示专区,三大主题专区覆盖平板显示、触控上中下游全产业链,FPD China 2013是融入中国显示、触控产业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