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化工 二氧化碳 排放 综合利用

前言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我国能源结构中主要的资源。煤炭资源在能源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煤炭蕴藏数量位居世界的第三位。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煤炭资源成为主要被利用的能源。我国属于煤炭大国,也属于煤炭使用的大国。煤化工自兴起以来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煤化工产生的直接损害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今后的煤化工行业,不仅要注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更要研究二氧化碳的利用问题。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是煤化工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煤化工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资源的需求空前强大。我国能源储备中,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较少,多数工业能源都依靠于煤炭资源。我国煤炭保有存储量超过1万亿t。煤化工一直是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重点,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发展煤化工工业。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编制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建成七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区,到2020年末,我国对煤化工投资将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良好利用能源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煤化工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可以有效延伸开发新能源的时限。发展煤化工行业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二、煤化工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发展煤化工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研究煤化工中CO2的综合利用,就是要将减少排放和合理利用统一协调起来,减少CO2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1.煤制甲醇和烯烃过程中的CO2 排放。煤制烯烃过程是指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四个流程。在这一阶段的CO2 主要源自煤气化的过程。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CO2 数量大。原理就是煤在氧气和水蒸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反映。

2.煤液化过程中的CO2 排放。煤的液化主要是指把固体状态的煤,正在高压和温度控制下,直接与氢气反应,从而转化成液体油品的技术。煤液化过程是一个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过程,反应中的氧和氢的纯度都很高,反应后以水中氧的形式排出,CO2 的产率比较低,

3.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 排放。煤的液化过程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分别为气化过程,合成过程和精炼过程。在煤间接液化过程中气化和合成步骤中,会产生CO2。这个阶段的每吨液化产品中CO2 排放量大约为3.3t。

三、煤化工中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

1.应用的主要技术

1.1CO2转化与固定化技术。CO2转化与固定化技术主要是利用CO2的化学性质,对其进行转化,成为其他物质或者固定到其他物体中,实现资源再利用。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第一,将CO2当做大棚种植中的气体肥料,这种做法能够促进蔬菜的生长,植物吸收CO2的量超过平时的数量,可以增产增收。第二,利用CO2制造降解塑料,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如餐具或者保鲜材料,医用材料,地膜等物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自然环境中的完全降解,减少了塑料制品的污染,对于环保具有重要意义。第三,CO2经过催化可以转换成甲醇、合成气或者烃类的化工原料,可以产生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脂类、羧酸等物质。

1.2CO2的循环利用技术。CO2的循环利用技术是依靠CO2的物理特性来实现的,属于资源化的技术应用。这种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第一生产超临界的CO2,超临界CO2具有压缩性和流动性,液体具有高密度、高比热的特点,具有高渗透性和低粘度的特性,超临界CO2是非常好的萃取介质,操作简洁,工艺时间短。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第二,把CO2作为食品的保鲜剂和添加剂,用于食品的保鲜冷却、冷藏。特别是在碳酸饮料的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需求量很大。第三,用于空调制冷的介质。CO2用于空调制冷介质主要是利用跨临界CO2取代氟利昂。第四,制造干冰。CO2的固态形式称之为干冰,干冰一般用于食品工业领域,文艺产业领域,而且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第五,气体焊接方面。CO2在气体保护焊接、炼钢、油气井等方面应用广泛。

2.采用的主要设备

煤化工排放的CO2 是在混合气体中,要从混合气体中提纯CO2 需要对气体进行必要的压缩。无论是提纯还是综合利用,都要对气体进行压缩,所以,煤化工二氧化碳的利用的主要设备就是压缩机。

3.回收、储存和运输过程

CO2 的综合利用需要进行回收、储存和运输。这三个环节中要做好CO2 形态的转变,在储运过程中,采用低温储运技术,最好采用储罐充装,运输过程要掌握好设备的平衡和循环。保证回收、储存和运输过程的工艺流程。

结语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资源仍然是坚持使用的能源种类。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煤炭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煤化工行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对社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做好煤化工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煤化工的使用弊端,使煤化工的危害逐步减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活动。在倡导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今天,做好煤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共赢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马柯,马娟,浅析煤化工二氧化碳排放及综合利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4期。

[2]孙永泰,二氧化碳化工开发的新工艺[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年03期。

[3]金涌,周禹成,胡山鹰,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化工学报,2012年01期。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生态文明;资源;环境;途径

收稿日期:2012-02-06

作者简介:肖创伟(1963―),男,湖北洪湖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设计、生态教育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06-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危机。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列入规划;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为中国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在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要实现这一文明转型,就要切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探索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其中,发展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将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

2 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2.1 低碳生活

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一种理念。低碳生活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二是低碳能源利用,三是生态碳汇建设。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2.2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过程中,自觉遵守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不断调整、改善进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达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共进,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狭义的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并与之相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 。建设生态文明,在价值观念上,强调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实践途径上,体现为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在社会关系上,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3 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1)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反思和批判,要求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碳排放总和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的生活模式,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改变这种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以保护地球家园,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我国目前虽未制定明确的“低碳生活”的法规、条例,但种种社会发展理念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低碳”原则。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新课题,全面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矛盾而提出来的,它内在包含了“低碳”原则,更包含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3 践行低碳生活的主要途径

低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生活主要应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细节去践行。

3.1 衣

(1)少买衣。即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节约2.5kg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kg。如果全国每年有2 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约6.25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t。

(2)多穿棉。即多选择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排碳量也少的棉、麻类“低碳”材质的衣服,尽量避免选择化纤质地的衣服。资料显示:一条约400g重的涤纶裤“一生”要排放47kg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在面料的选择上,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有关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

(3)勤手洗。提倡手洗衣服,少用洗衣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每月有一次用手洗代替机洗,每台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1.4kg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kg。全国有1.9亿台洗衣机,那么每年可节约26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4万t。此外,洗衣时用温水,而不用热水,也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3.2 食

(1)少吃肉,多吃素。多吃本地的果蔬及应季果蔬。数据显示,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而生产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肉类的1/9。如果一个人从现在起转做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t。另外本地的果蔬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选择应季蔬菜水果,每千克减排二氧化碳400g。

(2)不浪费粮食。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常常出现,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kg,每年可节约48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2万t。尤其在餐厅就餐时,要根据人数适量点菜,以免造成浪费。

(3)倡导清淡烹调。我国饮食文化讲究煎、炒、烹、炸,而这些烹调方式可产生大量油烟,排放的油烟长时间游离在城市上空,直接威胁居民的健康。采用电磁炉烹调则可做到无烟、无气味、无明火和废弃污染。

(4)煮饭提前淘米。米浸泡10min后再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t。

(5)少喝瓶装水。生产瓶装水要比生产自来水所消耗的能源高1万倍,而那些瓶装水留下的聚酯瓶,无法自行降解,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如今欧美一些国家正在掀起少喝瓶装水的倡议,好莱坞明星们也正兴起“自带水杯,喝健康温水”的小行动。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戒酒或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kg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kg。

3.3 住

(1)选择小户型。根据家庭人口数量选择合适户型,既可减排二氧化碳又节约开支。大房子建造中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和制冷。资料显示,减少1kg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kg;少用0.1m3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kg。

(2)不过度装修。室内装修设计应以简约、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而不应过度装修。在单位空间内,科学控制板材、油漆、石材用量,室内照明光源不盲目使用射灯,都可减排二氧化碳。

(3)使用节能门窗。根据统计,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还能隔绝噪音,大大降低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因此,挑选住房时尽量选择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减碳型住房。

(4)利用自然能源采暖和制冷。选用太阳能热水器既省电又省气,若每个家庭安装2m2的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满足全年70%的生活热水需要。此外,可通过采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屋顶获得能源,如新建成的武汉火车站,其太阳能房顶项目铺设面积17万m2,年发电量可达200万kW•h。

3.4 行

(1)少开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根据估算,如果每月少开1天车,则我国平均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L,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kg。如果全国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这一点,每年可节油约9亿L,减排二氧化碳197万t。

(2)开小车。开小排量的车,既节能又时尚,而在停车位紧张的大都市,小巧灵活的小型车更是占尽优势。如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kg。同时,巧妙使用驾车技术,如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尽量避免突然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开窗等等,也可省油减排。还应大力开发或选择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低油耗、环保型的汽车。

(3)多乘公交车。乘公交车不但能避免拥堵,而且节能效果相当明显。按照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轿车相比,油耗约为后者的1/6,排放的有害气体更可低至后者的1/16。据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L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t二氧化碳排放量。

(4)多骑自行车。最“绿色”的出行方式是骑自行车,健身、环保一举两得。如果有1/3的人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全国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 280万t,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据《武汉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显示,拟在主城区形成总长800km四通八达的自行车廊总体布局网络,方便市民骑自行车出行。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举办地哥本哈根就被称作自行车之城,每天有60多万名市民(哥本哈根地区居民总数约170万人)骑车出行,与坐汽车相比,共减少排放10万t以上的二氧化碳。目前,哥本哈根人市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是:37%骑自行车,28%乘公交车和火车,31%自己开车,4%步行。作为低碳生活的一部分,骑车上下班将重新流行起来。

(5)多步行。健康之道足下行。多走路,少坐车,上下楼尽量爬楼梯。尤其对于常年“蜗居”在办公楼里的人们,既可锻炼身体,也有利于低碳。资料显示,5层以下,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每次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g。

3.5 用

(1)节约用电。节电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kW•h电,就可以减排1kg二氧化碳。

(2)使用节能家用电器。如果全国的家庭都使用节能空调,每年可以节约用电33亿kW•h,相当于少建一个60万kW的火力发电厂,还能减排温室气体330万t。适当调高空调制冷的温度也可减排。有数据显示,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每调高1℃,就能节电7%,每台每天可以减少排放175g二氧化碳。普通冰箱可通过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冷冻的食物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每台冰箱每年也能省20kW•h电。电视机的屏幕调暗一点,节能、护眼又延长使用寿命。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kW•h。一支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一支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了,以欧盟为例,家家户户使用节能灯后将减排3 200万t二氧化碳。

(3)及时切断电源。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250W。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h,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有的家用电器尽量不使用“声控、光控、遥控”等作为控制开关,可节电10%~15%。如果人人坚持用完电器拔插头,全国每年能省电180亿kW•h,相当于3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

(4)节约用水。家里的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水和从鱼缸换出来的水可暂时储存起来,用来浇花,用不了的水冲厕所。

(5)节约用纸。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不耗费纸张的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单面纸要重复利用;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等。

(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方便筷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形象地展现了地球“发烧”的历程: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耗费石油资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次性纸巾和卫生筷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树木的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研究证实,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g。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 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如果全国减少30%的一次性木筷使用量,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万t。 低碳生活应拒绝“一次性”用品。外出购物携带环保购物袋,尽量使用棉布质地的购物袋;出门用餐可自带餐具,既环保,又卫生。

4 结语

低碳生活是对现有生活方式、发展模式的新变革,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人类迈向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61~62.

[2] 王玉玲.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9):39~40.

[3] 黄海东.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J].商业时代,2009(1):107~108.

[4] 傅德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N].杭州日报,2009-05-29(6).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3篇

【摘要】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原有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模型进行修正,对中国1978~2012 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中国的人均GDP 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不存在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的结论,而是呈现正“U”型的关系。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人均GDP;库兹涅茨曲线

【作者简介】周塔尔才让,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

一、引言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多家国际环境监测与预测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从2006年开始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 左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过量的排放对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稳定有着严重的威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举行的三次会议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目的在于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并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做了规划,确定了各主要国家的责任与减排目标。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面临由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国际环境约束,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是用来描述人均收入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假设,最先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他认为分配公平程度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即在坐标轴上显示为倒“U”型的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同样存在一种随着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于这一假说,学术界研究结论不一。支持者认为,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替代、贫困减少以及市场机制中产权的清晰界定会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一些实证分析结果也证明了某些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倒“U”型的趋势。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将收入作为外生变量具有内在缺陷,而且在低收入阶段环境恶化严重的条件下,经济是难以持续高水平发展的,也难以达到环境改善的转折点,在这一观点背后同样有相关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一定会出现倒“U” 型的趋势, 也会出现“N” 型、正“U”型、单边递增型曲线等等趋势。这些研究除了理论上的差别之外,还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研究阶段或者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污染物排放等,造成了结论上的差别。

本文在研究中将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研究的重点是考虑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区域性气候反常的威胁。另外,中国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全球受到瞩目也是本研究选择其作为重点的原因。关于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一些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研究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中的倒“U” 型关系,而以中国或者中国的某些省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由于文献之间选取变量不一、研究区间的差别以及使用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的同时,选取区别于已有文献中的变量与阶段,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所谓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中的“拐点”。

三、模型选取与变量说明

(一) 模型的选取

首先,在做实证分析之前要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假说中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文章在研究中假设存在库兹涅茨拐点,即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的趋势,也就是假设该模型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且方程的二次项为负数。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一般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而在选择解释变量的时候,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选择,有用人口规模的,也有用经济发展状况的等等。本文针对研究的主题,在模型中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另外选取Shafik (1992) 使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的二次方程形式,并取对数使模型的方程线性化,表达式如下:

LnCO2 = α + β1LnINC + β2(LnINC)2 (1)

其中,式(1) 中的CO2 表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衡量; INC 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对各变量取对数是为了在分析中使模型线性化。

(二) 变量说明与相关数据的处理

首先,关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的衡量。许多文献在研究中常使用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指标,由于世界银行公布的相关数据的时间区间较短,很难涵盖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阶段,本文在研究中使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作为主要指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费结构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年鉴中的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使用了按照物理学中的相关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而转换成的标准煤消费量来衡量,由此可以通过物理学相关公式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除以人口规模获得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中国工业生产常用的标准煤燃烧系数以及现有技术条件下工业锅炉的效率,经过计算可以折算出1吨标准煤可以产生大约2.62 吨二氧化碳。通过查阅1978~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得到相关原始数据,经过折算可得到历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如图1所示。

其次,关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确定。本文采取文献中常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标准,将历年的名义GDP 通过以1978 年为基期的GDP 平减指数折算为以1978 年为基期的实际GDP,然后与历年的人口规模相比得到历年的人均实际GDP。对1978~2013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原始数据处理后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说明

根据模型(1) 的说明对上述数据取对数,然后使用eviews5.0 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结果如下:

LnCO2 = 2.010 - 0.802LnINC + 0.091(LnINC)2(2)

(2.53)(-3.67) (6.10)R = 0.99 R2 = 0.98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方程拟合度较高,各参数的检验以及模型的总体检验都可以通过,即该模型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另外,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二次项系数为正数,说明该方程并不是如模型假设那样的倒“U”型曲线,而是正“U”型曲线,显然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相关假设不符。但是这一结果与另一些相关文献的实证研究结果相同,都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中所描述的倒“U”型曲线,而有可能是正“U”型的结果。如图3所示。

通过对回归后方程的分析可知,方程为正“U”型曲线,曲线的拐点发生在人均实际GDP大约为90 元(取对数后大约为4.5) 的时候,1978年的人均实际GDP 为379 元(取对数后为5.9),即图3 中Ln (INC) =5.9 的时候,即模型所假设存在的拐点发生在1978年之前,因此从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即1978 年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一直是一种单边递增的函数关系。

四、结论

(一) 实证分析结果的理论解释

对于假设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是倒“U”型曲线的研究本来就存在争议,大多数支持者的实证分析结果数据和经验源于发达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由于早期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数据缺失以及不同污染物与经济增长存在的不同关系等原因而存在争议。因此,一些学者对于库兹涅茨曲线的普遍性提出了质疑,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研究主体而言的,不同的国家地区,污染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即使上述研究主体与时间段相同,不同的污染物也会出现不同的曲线。因此,单纯依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而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与已有的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相比较,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并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单边递增的函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 实际意义

此外,通过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知道模型假设中二者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是倒“U”型的,而是正“U”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单边递增的关系。这说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中对于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快速消费,新兴能源的研发以及使用还不足以替代现有的主要能源,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化肥对农作物燃料的替代不足以及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膨胀性使用等等,确实带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因此,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仍需承受较大的环境压力,尤其是温室气体对区域气候带来的威胁,中国仍需要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环境问题。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汽车税制;低碳经济;二氧化碳税;燃油税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一经济模式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保障,其中税收政策是最为重要的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也主要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低碳汽车税制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和深远的意义。

一、低碳汽车税制的涵义及建立低碳汽车税制的意义

本文所阐述的汽车税制并非是把与汽车有关的税种进行简单的集合,而是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开征的税,具体包括对汽车的生产、购买、保有、使用、养护、转让和报废开征的税。有些国家将汽车税制按照三个阶段设立:一是汽车购置阶段,如汽车购置税、消费税、增值税等;二是汽车保有阶段,如汽车重量税、汽车税、车船税等;三是汽车的使用阶段,如燃料税、燃油税等。由此可见,汽车税制是指在汽车产品(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和流通的不同阶段征收,彼此间又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税种构成的体系。低碳汽车税制则是指在汽车税制的构建中,应当出于低碳经济之考虑,设立相应的税种或者做出相关的规定,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燃料的经济性、鼓励新能源研发和使用之功效。

我国当前的汽车税制主要是由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税种构成。在以上税种中,仅有汽车消费税考虑到了低碳的因素,即依据乘用车不同的排量征收不同的汽车消费税,同时对汽油、柴油、汽车轮胎征收消费税。除此之外,鲜有考虑低碳因素的。笔者认为,设立低碳汽车税制具有如下意义:首先是促进汽车的生产者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能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低碳的汽车税制可以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减少污染,加大研发投入;对使用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更能够促进汽车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技术,加快节能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其次是增加财政收入,专款专用,用于环境的治理。在现有的汽车税制中,如车船税、汽车消费税本身还属于环境税的范畴;在将来可能新增的一些税种中,如汽车企业的排污税(费)、固体废弃物税、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税等亦属于环境税。征收环境税所获得的收入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专款专用,用于特定的环境保护活动,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二是纳入一般预算收入,制订补偿计划,用于抵消环境税可能带来的累退性,或者补偿对其他税的削减,即用环境税代替那些影响劳动所得和劳动成本的税种。第三是有助于人们养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汽车税制的建立,新的汽车税种如二氧化碳税、燃油税的开征,以及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和小排量车的税收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影响到人们购车的选择和汽车的使用,尽可能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更加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工具,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低碳汽车税制的构建

构建低碳汽车税制既要立足于当前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又要考虑到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同时开征过多的新税种,或课以较重的税赋,脱离了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给汽车企业和汽车使用者造成过多的责任和过重的负担,则会欲速不达,甚至抑制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我国的低碳汽车税制。

1.取消排污费,开征排污税。对汽车生产企业(含零部件的生产)而言,应取消排污费,设立排污税;同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鼓励对新能源车和节能小排量车的生产。当前我国主要对污水、废渣、废气、噪音、放射等5大类113项污染环境行为进行排污收费。由于排污费以“费”的形式征收,法律效力不高,随意性大,征收成本高,征收效率低,存在较多问题。如征收资金管理不严,普遍存在挤占、挪用情况;排污费与企业利润不挂钩,企业可将排污费计入生产成本作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承担,无法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由于污染收费标准低于污染防治费用,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积极治理污染;排污费的返还制度也不利于环保资金的统筹与合理安排,排污费中不高于80%的一部分要返还给企业用于重点污染源的治理,返还的资金大部分被用做生产发展资金,只有少部分被用作污染治理。长此以往,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依然不减。目前,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已刻不容缓,它也是我国环境税构建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内有的学者虽未提出新建排污税,但是对排污收费要进行规范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其中包括改超标收费为排放收费,收费收入纳入国家预算,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成,收费收入全部用于环保项目,引入当量的概念,适当提高收费标准等。笔者认为,以上对排污费的改革措施,与将排污费改为排污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由于税有更高的权威性,将当前的排污费改为排污税更加妥当。当然,征收的主体、征收的环节、征收的办法也要随之变化,会涉及众多具体的操作事宜。

在当前的税收体制中,如企业所得税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的税收优惠、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税收优惠同样适用于汽车企业,但是缺乏专门针对汽车企业开发、使用新能源的税收优惠。虽然,国家给予了新能源车的生产企业以财政补贴,但是关于专门鼓励和扶持新能源车的税收政策基本没有建立。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至少应该给予新能源车生产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增值税的抵扣优惠、消费税的减免优惠等。在鼓励小排量车方面,国家已出台政策对1.6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汽车下乡政策还规定对小排量的微型客车、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给予财政补贴。这些措施的出台虽然只是针对小排量车的购买者,非及于小排量车生产企业自身,但也极大促进了小排量车的生产和销售。笔者认为,应当继续保持关于小排量车的税收优惠和补贴的政策措施,同时鼓励小排量车生产企业提升技术,降低小排量车的油耗,提高小排量车燃油的经济性,进一步推广小排量车的使用范围。

2.修订现行汽车消费税。当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征税对象过窄,没有将载货车纳入其中。殊不知,载货车对能源的消耗和对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占有相当的比重。据统计,我国重型汽车保有量仅占机动车保有总量的5%,但其NOX和PM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4%和86%。2008年我国汽车总保有量超过6400万辆,其中黄标车180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28.1%,但黄标车排放的污染物却占汽车大气污染排放物的75%。载货车虽然不是消费品,大多属于生产资料范畴,但是出于对节能环保的考虑,应将其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畴。二是税率设计不合理。首先对排量在1.OL以下的乘用车征收消费税实则没有必要,为体现对小排量

车的鼓励可以取消这一消费税;其次是2.OL~3.OL排量水平的消费税率较低,因为这一排量水平的乘用车数量多,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不低,应当提升这一区间汽车消费税的税率。三是对消费税的征收仅考虑排量是不够的,还应当考虑汽车的实际油耗和碳的排放因素。当然,这一因素的考虑在操作上将面临困难.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才可以实施。据此,可从以下方面改革汽车消费税:扩大汽车消费税的征税对象,将载货车纳入其中;取消1.01以下乘用车的消费税,提升2.01~3.01排量之间的汽车消费税税率;在征收汽车消费税的同时考虑汽车的实际油耗和碳的排放量是否超出相应的汽车排量要求,对超出者应当加成征收。

3.设立汽车二氧化碳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燃料消耗量成正比。在各汽车大国,城市交通领域中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城市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以上。一些工业化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或燃效标准,并出台根据整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或燃效征收汽车税的“低碳清洁税收制度”。如欧盟于2008年11月末颁布了分阶段实施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从2012年开始将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30g/km的Ml类新车进行惩罚。德国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按发动机排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汽车税的政策。按照这项新税政,所有总质量小于3.5吨的Ml类汽车,均按以下标准缴纳汽车税:汽油车根据其发动机排量,每lOOcm3征收2欧元;柴油车根据其发动机排量,每lOOcm3征收9.5欧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20g/km(基准值)的汽车,直至2011年每年均可免征汽车税;对于超过基准值部分,则按每g/km加征2欧元。排放量符合欧Ⅵ标准的柴油车,从2011—2013年每年可免汽车税150欧元。日本也抬高了排放标准,颁布了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要实施的燃效标准‘5]。目前,世界各国都把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度量。欧盟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令限制新车的排放,到2015年,欧洲新车平均排放将降至130g/公里,到2020年为95g/公里。美国的目标是到2016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155g/公里。日本的目标是2015年155g/公里、2020年115g/公里。我国在2009年8月环保部门下发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轻型汽车(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手动档汽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控制在219克内。自动档汽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控制在233克内。令人遗憾的是此标准是推荐标准而非国家强制标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正随之提升,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北京将在2012年前后,将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为国V,国V排放标准相当于欧V标准。欧洲在2009年9月1日已正式实施最新的欧V标准,首先在新上市车型上使用,逐步推广到所有的市场车型。北京一旦全面实施国V排放标准,则意味着达不到此排放标准的车型不得进京销售。

笔者认为,应考虑设立汽车二氧化碳税,对达不到标准的汽车征收此税种。可根据城乡的差异将全国分成几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区适用不同的排放标准,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汽车征收二氧化碳税。同时颁布不同地区排放标准提高的时间表,使得汽车的使用者提前知晓。汽车二氧化碳税的纳税主体是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汽车使用者,而且征收额度与是否使用、使用多少有关,即汽车二氧化碳税可按照每公里超过基准值多少克进行征收。汽车二氧化碳税的征收可以促使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汽车尽早淘汰或尽可能减少使用,最终达到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或许有人会担心,汽车二氧化碳税的征收会影响到汽车产业的发展。其实不然,因为汽车二氧化碳税主要是针对保有的汽车征收,新车在出厂之时就应当满足新的排放标准,否则不准许销售。汽车二氧化碳税的征收能够促使旧车的淘汰和更新,从而促进新车的销售,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征了二氧化碳税,其纳税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不仅限于汽车的使用者。还有一些国家也要开征二氧化碳税,如法国从2010年1月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征税标准初步定为每吨二氧化碳14欧元。在我国大面积开征二氧化碳税时机尚不够成熟,且操作起来困难众多,择机先行开征汽车二氧化碳税不仅可行,而且将为进一步深化二氧化碳税的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4.酌情取消或者降低车辆购置税。当前我国的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规定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这些政策的出台固然是利好消息,但毕竟是一项临时政策而非税收法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车辆购置税的税率过高,征收的对象范围过宽,几乎囊括所有类型的汽车。日本的汽车购置税只对私家车征收,在2018年以前执行如下暂定税率:对私家车按购置价格的5%征收;对营运车和微型车按购置价格的3%征收;对售价低于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7万元)的微型车免征购置税。从促进汽车的销售和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应当借鉴日本的做法,取消作为生产资料并进人生产和运输领域的商用车购置税,仅对作为消费资料使用的私家车和公务用车征收购置税,且购置税的税率应在5%左右为宜,对采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可考虑免征购置税。汽车税制改革的原则之一应当是尽量减少车辆购置阶段和保有阶段的税赋,适度加大车辆使用阶段的税赋。遵循这一原则将能够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同时,又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况且依照我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因税率降低和征税范围的缩小导致车辆购置税收人的降低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5.改革现行燃油税。我国自2009年取消了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6项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的单位税额每升提高了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的单位税额也相应提高了。由此人们期待的“燃油税”变成了“消费税”,而且是在生产环节征收。这一改革的实质是用消费税而非燃油税替代养路费。应当继续推进燃油税改革。就世界上开征燃油税的国家而言,燃油税的税率普遍较高,美国为30%,德国为360%,法国为300%,日本为12%,俄罗斯为70%,英国达80%,加拿大为33%左右,新加坡为每升0.41新元。燃油税的负担者主要为燃油的消耗者,而汽车则是燃油的主要消耗者,因此,燃油税的纳税主体主要是汽车的使用者。设立燃油税不仅可以减少对汽车的使用,减轻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还可以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促进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

三、小结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虽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各自的减排计划,但会议进行得异常激烈和艰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负担的减排比例之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排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之争,实质上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之争。无论争议结果如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负有节能减排之责,这一职责终将由国民和国内企业承担。推行低碳经济,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尽快建立我国低碳的汽车税收制度,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义务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以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黄润源,李传轩.国外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发展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8,(12):200-203.

邓禾.环境税制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税务与经济,2007,(3):95-100.

郭佩霞,朱沙,关于环境税费研究的一个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08,(5):156-158.

战静静.机动车污染防治要协同作战[N].中国汽车报,2009-11-02.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化工;CO2;减排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9401

,现在环境中的温室气体溶度显著增加,全球变暖的趋势变得明显,各个国家正在采取防治措施,因为温室气体中最多的是CO2,所以要控制温室效应就要先减少CO2的排放,要注重开发减排技术。目前我国的煤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公司中的工艺流程是煤制甲醇和煤制油,但是这种工艺流程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废气。煤化工的发展是符合我国煤炭多石油少的结构特点,煤化工的发展可以减轻我国对石油的依赖,使用非常先进的煤炭处理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能够降低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在煤化工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二氧化碳废气的排放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就需要进行节能减排,煤化工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减少CO2的排放。

1煤化工过程中CO2排放研究

1.1直接液化产生的CO2

煤直接液化就是把煤和氢气放置在一起,加压和高温的条件下面发生反应,煤炭就会直接转化为成品油。在煤炭当中含有氧,反应环境中含有很高纯度的氢气,反应生成了水,通过通道排除反应体系。直接液化过程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较少,比如说上海神华公司PSU装置上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足百分之二,而该公司在美国的PSU装置上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有0.34%,这就意味着每生产一吨油就会产生两吨的二氧化碳。

1.2间接液化产生的CO2

煤间接液化也就是需要分步进行,先是把煤气化,然后再合成,最后进行精炼。在这三个过程当中,主要是气化和合成这两个步骤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在进行气化的时候需要加入氧气和水蒸气。煤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CO2,CO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CO2。在这两个过程当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CO2。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大约每生产1吨的油就会附带3吨的二氧化碳。

1.3生产甲醇过程产生的CO2

煤制造甲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了煤的气化、净化合成气,还有合成甲醇等过程,当共同存在氧气和水蒸气的时候,煤会发生下面的反应:

在甲醇的生产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配比,而煤气化过程当中获得的气体配比不符合需求配比,这就需要一部分的CO通过反应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满足甲醇生产的要求,但是出现了副产物CO2,大部分的副产物都是在对合成气进行净化的时候除去。

1.4生产烯烃产生的CO2

煤制造烯烃其实就是在制造甲醇的过程当中加入一个过程——甲醇制备烯烃。煤制备烯烃过程中主要是煤气化和制备甲醇的过程会产生副产物CO2。因为生产烯烃的时候会产生甲醇,这样就可以按照产生的甲醇来衡量排放的CO2,可以知道每产生1吨的甲醇就会产生2吨的CO2。

至2020年,我国煤制造业的产量能将是每年三千万吨,通过煤生产的烯烃能够达到800万吨,每年通过煤生产的甲醇的产量为六千万吨。通过对各条生产线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按照上面的产量计算,将会产生两亿吨的CO2。

2生产工艺改进减排

2.1煤气化技术的选择

煤气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CO2来替代N2来进行传输,作为载体的二氧化碳就来自排放的废气,所以用二氧化碳作为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O2的排放。煤和富含氢气的气体共同气化可以提高合成气中的氢碳比例,合成气中的氢碳比例提高能够降低工艺的能量消耗,从而降低CO2的排放。现在很多,煤化工厂把富含氢气的气体直接燃烧,这样就大大浪费了氢气资源,合气技术能够加大对富氢气的利用效率,这样就可以降低工艺流程中产生的CO2。

2.2工艺流程优化改进

对煤化工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充分利用多余的氢能源,这也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比如说在制备甲醇的过程当中,N2会积累在反应器中,这就会降低反应器的效率。在合成的过程当中还会形成一股驰放气,这样才能够保证合成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中。驰放气中含有很多的氢气,一般是进行燃烧处理,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氢资源,可以用膜分离来回收氢气,重复利用,这样就能够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3二氧化碳的减排方法

目前减少CO2排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存储、循环利用术和化学转化。这三种方法中的存储和循环利用并不能够减少排放CO2的总量,只有通过化学方法转化CO2才能够减少排放量,这样才能够生产出附加值高的油代产品。

3.1存储技术

存储技术主要是收集CO2废气,然后进行分离和压缩,然后把它们输送到地下,存储在地壳中,这样就能够和大气隔绝,在一段时间里面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从理论上来说,CO2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面被存储在地下,不会和大气混合到一起。向油田里面注入CO2,这样可以提高煤层气的回采率。现在世界上正在研究这种技术的项目有八十多个,目前世界上最大存储CO2的量每年能达到100万吨。这种方法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二氧化碳会形成一个酸性的环境,酸性环境会溶解重金属和污染物,这样水质就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3.2循环利用

CO2的循环利用就是运用它的特性来进行它的循环使用,比如说制作干冰、灭火器等,这些制造技术也较为成熟,而且已经广泛运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这种技术简单方便。二氧化碳用作超临界萃取剂的时候比较容易获得,而且十分稳定,安全无毒。使用超临界的CO2来代替氟利昂,用二氧化碳制冷的效果要差一点,但是它的制热效果比较好。现在车用二氧化碳空调的技术已经成熟,还有就是使用CO2来代替N2来进行煤粉的运输,一些CO2还可以作为气化剂,这样合成气就更加容易制备甲醇、烯烃等产品。还可以二氧化碳还可以制作煤浆,这是一种全新的能源。煤粉在CO2中的质量分数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五,水煤浆中的煤粉含量只有百分之五十。这样运送的煤变多,使用的管道就可以更加细,传输的动力就能够更加少,而且还可以降低对水的需求。

3.3化学转化

化学转化意味着吧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的物质再进行利用,这样就能够提高氢原子的经济性。比如说通过植物的光合转化CO2,还有把CO2作为原料来制备碳酸盐和水杨酸等。光合作用的效果十分明显,一年植物可以把三百万吨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两百万吨的有机物。这样就保护了大气的环境。使用二氧化碳肥料来种植蔬菜,不仅可以消耗排放的CO2,而且还能够使得植物旺盛生长。现在较为热门的是用二氧化碳制备可以降解的塑料,但是这种方法的效率比较低,这使得不太容易进行大规模生产。使用CO2来制备可以降解的塑料,这样可以保护环境。除了制备可降解塑料,还有一些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变为甲醇、烃类等产品,这样产品的附加值就会变高。

4总结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短时间里面排放的CO2变多。通过技术转化CO2,能够从根本上消耗排放的CO2,但是一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现在还不能够大规模依靠转化技术来消耗排放的CO2。存储技术则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存储大量排放的CO2,而且技术也较为成熟。在煤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加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注,多植树造林吸收CO2。

参考文献

[1]王健.煤化工产业面临的CO2排放问题及对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9,(6):3437.

[2]劳旺梅.煤化工过程中CO2减排技术探讨[J].煤炭技术,2013,32(4):227229.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6篇

1.1应用低碳设计现状

目前的建筑行业中,关于低碳理念的应用主要是玻璃幕墙应用的推广,而建筑机构中其他部分:外墙、楼顶和地板等并未考虑应用相关的低碳设计。目前低碳建筑的研究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我国冬冷夏热特点的地区,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往往需要用空调来降温;冬季寒冷,需要暖气供暖。无论夏季或是冬季,人们生活所需的能耗都很高。所以,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要兼顾考虑建筑结构良好的隔热功能和保暖功能。保暖和隔热是互相矛盾的,建筑设计要想实现既能保暖又能隔热,还需要解决许多其他相关的问题。研究发现,建筑物排放的二氧化碳绝大部分属于日常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表明了建筑物的日常消耗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外,采用的建筑材料在生产以及运输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部分二氧化碳。由此看来,想要从根本上降低建筑物排放的二氧化碳,首要工作就是降低建筑物的日常能耗,其次就是尽量降低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

1.2低碳设计应用优势

1.2.1明显降低能耗

据有关调查,考虑我国的建筑物所有能耗中,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产生的能耗占其中的多半以上,同时还会产生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破坏的污染物,占有建筑物所产生总污染物的34%。如果所有的建筑物都采用低碳节能技术,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低碳节能建筑和以往的普通建筑相比,能耗大幅降低了70%。由此看来,低碳建筑能够明显降低能耗,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2.2大力推广低碳节能建筑可促进新型建筑的发展

在以往的普通建筑中,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以及有关的生产技术设计毫无例外地都带有明显的商品性。但低碳节能建筑改变了这一特性,强调现代化建筑物应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整体建筑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凸显新型的建筑美学。由此看来,大力推广低碳节能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新型建筑的发展。

二、建筑节能设计中实现低碳设计采取的主要方法

2.1主动建筑低碳相关设计

建筑物的立面可以采用素混凝土取代普通混凝土,可以减少大量建筑石材的使用,从而减少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采用的素混凝土可以就地取材并搅拌,以减少混凝土在运输环节造成的浪费;屋面还可进行植被绿化,实现大量吸收排放二氧化碳的功能;建筑结构要减少建筑钢材的用量,从而使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然采光可通过镜面反射进行主动采光,可利用导光管、棱镜组等进行传光工作,用卫星反射镜进行采光工作。自然采光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改善室内光照条件,减少人工照明用电,从而达到节约自然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2.2被动建筑低碳相关设计

被动式建筑低碳设计中的采光设计指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提供空间照明的节能方式设计。这种低碳设计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提高采光效果。外墙可以使用外保温以降低护结构的热损耗,采用中空玻璃和保温屋面,也可以实现建筑节能。

2.3用新能源、新材料取代能耗较高的旧能源、旧材料

低碳节能建筑要利用地热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材料也要采用绿色建材,如建筑的外墙可使用无污染的泡沫材料以及保温隔热涂料等,外墙所应用的保温系统、隔热水泥模板系统等新建材的应用也为在节能减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7篇

随着全球减排机制的加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减排呼声的不断提高,基于二氧化碳零排放理念的“碳中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碳中和”(Carbon Neutral)概念,最早起源于1997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现改名为碳中和公司The Carbon Neutral Co.)的商业策划。这家公司以“碳中和”为商标,帮顾客计算出其一年之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然后让顾客选择以植树的方式吸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以达到顾客“碳中和”的目标。在此之后,虽然这种以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因受到环保组织普遍质疑而未能推广,但“碳中和”这一概念还是被西方主流媒体广泛接受和宣传,并成为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和社会团体零排放运营的最佳绿色环保标签。

目前,国际社会上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组织和个人积极自愿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当中,通过投资或购买一些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项目活动所产生的减排额度达到组织或个人的“碳中和”,如汇丰银行,雅虎网站,惠普公司,乐购,欧洲之星等都已纷纷加入到“碳中和”行列。

“碳中和”理念在全球的发展和扩张已经从最初的纯企业行为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同行业、不同层面间的减排总动员;同时,在政府大力推行之下,“碳中和”也悄悄地发生着由纯“自愿”向“官方计划”的形式转变,成为了全球减排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碳中和与体育盛事

截至今日,个人、企业和体育赛事都纷纷打出“碳中和”旗号,其中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6年德国世界杯成为了体育界“碳中和”实践的良好范例。

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是迄今为止首次实现全程“碳中和”的奥运盛事。实现“碳中和”,完全抵消奥运会活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确保都灵冬奥活动对气候无害,是都灵冬季奥运组委会计划中重要的基础部分。据都灵奥组委计算,为期16天的冬季奥运赛事预计将排放10万吨的二氧化碳,其主要来源是交通和比赛场馆的运转。为抵消这些碳排放,组委会进行了一项“都灵气候遗产”(HECTOR)计划,使这些二氧化碳排放将通过林业、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计划得到抵消。除此之外,在都灵冬奥会的诸多环保方案中,还有一项名为“天然冷冻剂”的新方案与温室气体减排息息相关。该项自愿性方案由冬奥会两大赞助商──麦当劳与可口可乐,加上联合利华公司共同出资支持,并由环境规划署与绿色和平组织支持。方案目标是推广各摊位贩卖点使用替代冷冻技术来冷冻食品和冷饮,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气候与臭氧层。可口可乐在运动会场设置了1000具冷饮设备,均是利用二氧化碳来当作冷却剂,如此一来,可减少氟氯碳化物(CFC)及氟氢碳化物(HFC)等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使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如果这项技术推广到全球规模,将可大幅降低冷饮业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同时又可保障地球的臭氧保护层不被破坏。环境规划署在洛桑体育博物馆举行的“全球体育与环境论坛”(Global Forum Sport and Environment)国际会议上公布,都灵冬奥会期间排放的温室气体,有70%被抵消,创造了冬奥会新纪录。而随后举办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更是超额抵消了该赛事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即德国世界杯通过在印度和南非的环保投资获得“碳抵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0万吨,而比赛期间增加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8千吨。

北京奥运的“碳中和”路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其中“绿色奥运”的口号不在局限于环保单个方面,而是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世界和平、公平竞争、科技进步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寻找多元化的支撑点。在早些时候,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就明确对奥运会进行了整体的绿色规划。以《奥运行动规划》为指导,北京奥组委一直在积极地采取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具体包括在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将能耗指标要求作为工程建设的附件纳入场馆建设施工;广泛采用太阳能和风能这两种“绿色”能源为体育场馆和奥运村供电;采用新型环保建材并通过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然而,北京奥运会要想更好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仅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远远不够。北京奥运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奥运前期场馆建设以及奥运期间的交通和比赛场馆的运转,有数据统计,北京奥运会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前往北京所乘坐的飞机将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参加北京奥运比赛过程中,平均每位运动员将向大气中排放约4吨的二氧化碳。

2007年10月2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做的一份评估报告―《北京2008年奥运会:联合国环境署评估报告》建议北京奥组委应该制定并实施一个“碳中和”方案,起码抵消由于举办奥运会而在中国产生的所有碳排放。

2007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开始推动一项“夺金路,碳中和”的全球活动,号召各国运动员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借此契机,北京奥运会可以尽快与世界环保组织合作开展“低排放”、“碳中和”活动,鼓励境内外参加奥运会的团体和个人,通过投资国内潜在减排项目或在自愿减排市场购买已核证的减排量达到自身的“碳中和”。把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和“碳中和”的理念纳入本届奥运会,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暂时无需承担强制减排义务,而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恰逢此时,我们利用本次奥运会,在国内宣传和实践“碳中和”的理念,通过引入外资赞助的模式向国内具有减排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北京奥组委可以选择一家具有良好信誉的国际性银行、环保型能源企业或者是碳金融机构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碳减排信用额赞助商,由赞助商出资购买国内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信用额,并将这些碳减排信用额捐赠给北京奥运会以供“碳中和”之用。

采用这种全新的国际绿色体育赞助模式,可以使北京奥运会在现有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同时可以另辟蹊径,为国内的减排项目引入资金,推动我国减排项目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一盛大赛事的良好宣传和示范效应,推广“碳中和”理念,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引入国际减排合作机制促进我国减排项目的发展;最后,“碳中和”奥运会的举办将让国际社会看到我国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的不懈努力,以缓解我国在后京都时代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谈判压力,带来名誉和利益双赢的局面。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义范文第8篇

现在,环境压力正逼近我们的生活,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起因于“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地球人口激增,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致使二氧化碳吸收及反射回地面的长波辐射能增多,引起地面气温上升;另一方面是森林的大面积被毁,致使其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少。本来进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有2/3可被植物吸收,但是由于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二氧化碳量显著下降。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设定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三种情况及其后果:

第一种为气温上升少于2℃时,欧洲、亚洲、中美洲和亚马逊河热带森林将失去30%。研究人员指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即使全球立即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气温在2100年也会上升2℃。

第二种情况指气温升高2℃~3℃时,西非、中美洲、欧洲南部和美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发生旱灾的概率上升,可利用的淡水减少;而在非洲和南美洲,却会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增大发生洪水的危险。

第三种情况是到本世纪末气温上升高于3℃时,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以及欧洲、亚洲、加拿大和中美洲的森林将锐减60%。全球淡水大幅度减少,有30亿人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却无饮用水可喝。粮食产量减少2000万至4亿吨,面临饥饿的人数达到4亿人之多。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因为这些后果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是必然发生的,更可怕的是人类的行为还在加速后果的产生。全球气候变暖正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恶化起来;极恶劣的气候又“反戈一击”,摧残已经出现断裂的生态链,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止向崩溃的步伐。

逐渐恶化的环境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大家都来“乐活”,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要做到“乐活”,不但要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而且要有具体的环保行动。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生活细节上身体力行,就能积少成多。

科技部《公民节能减排手册》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省下了O.4千克标准煤和4升净水,与此同时,减少了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和0.015千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每个家庭每月省下10度电,全国每年可节约用电450亿度,等于三峡水电站半年满负荷的发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4500万吨。

对于家庭来说,这10度电从哪里来呢?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然在耗电,加在一起等下于让一只30至50瓦的灯泡一直亮着。倘若全国有3.9亿户家庭在用电后拔下插头,每年可节约20.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97万吨。

此外,节约1斤粮食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国有11.65亿人平均每人每年减少1斤粮食浪费,共节能约21.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4.8万吨;

使用纸张时坚持双面打印、复印,既能减少费用,又可以节能减排,倘若全同有10%的打印部门能这样做,每年便可减少耗纸约5.1万吨(相当于节约A4纸100亿张),能节能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

生产1吨再生纸比用原木为原料生产的纸少耗能40%,使用1张再生纸能节能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7克。如果将全国2%的纸张使用换成再生纸,那么每年就可节能约45.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116.4万吨;

每月少开一天汽车,每辆车全年可节油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倘若全国1248辆私家车的车主能够做到,那么总共可以节油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生产1只塑料袋耗能O.04克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O.1克。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的使用量,那么每年可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看来,只要每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多留一点点心,就能省下大量的能源,缓解环境恶化的步伐――

为每一盏灯都设置一个开关,养成人走灯灭的好习惯;

合理使用照明灯具,首选节能型灯具;

尽量选购能调节照明亮度的灯具.可根据所需灯光的亮度对其进行随意调节,以达到节电的目的;

电脑和电视机等不用时关闭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

关好水龙头,用水时不大手大脚;

尽可能循环利用,洗完澡的水可以洗衣服和擦地板;

洗澡用淋浴,节水型的莲蓬头冲流出的是很细的水流;

把空调调高1度,不裹着被子吹空调,将空调恒温器调定在26℃左右较为适宜,尽可能用定时器,起床前大约1小时把空调关掉;

尽量少用汽车,骑一骑自行车;

少乘坐电梯,如果楼层较矮,不妨步行上楼:

少用一次性用品,纸张尽可能正反两面都用起来;

尽量选择有机食品,远离不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