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 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兽医公共卫生学》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公共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刍议 《卫生学》的实践教学设计 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 浅谈公共卫生监测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如何提高兽医公共卫生水平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方法 浅谈综合医院中药工作的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中新媒体的运用 浅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韩杰 尹荣焕 韩小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要组成部分,也是利用兽医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 教学改革 兽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58-02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学科,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及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和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门以兽医领域技术和资源直接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动物染疫、动物性食品污染造成的人畜共同患病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使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并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及专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兽医专业学生将来能够担负起利用兽医领域技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学专业以及动物药学专业开设了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 更新教学内容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主要涉及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四大部分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新发现的疫病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0余种,如1985年英国发现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发现的H5N1型人禽流感,2009年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旧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布鲁菌病、鼠疫、流感、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新发和旧发的共患病从发生的病因、症状、病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向同学介绍,同时还针对SARS的防治引入人医和兽医的协同配合共同防治的事例,增强同学们对兽医公共卫生的深一层认识。针对当前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在课堂中增加了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加入药物,如“瘦肉精”、兽医药品和不适当的添加药物等,屠宰过程和加工环节人为制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的阐述。另外,很多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该课程很多内容着眼于大环境的统筹、标准和法制等内容,缺乏专业技术性,对生产缺乏指导意义而放松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就学生在此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中增加了课程讲解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内容虽然宽泛,但知识的系统性、融合性很强,并且代表着时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二 改进教学手段

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内容,需要将目前的很多重大环境问题展现出来;在讲授养殖污染与人类健康时,需要将畜禽养殖的现状展示出来,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了解导致污染的原因。这些内容的展示都需要将现实情况搬到课堂当中,借助图片、多媒体视频、音像等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系统庞大,学科跨度广,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

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络和多媒体已经被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通过影像直接展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动物屠宰检疫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图片、网络视频技术展现了屠宰检疫宰前检疫的内容、宰后检疫的具体部位,使同学们对屠宰检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在讲授食品生产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系统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建立纠偏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和纪录保持程序等分别做出展示,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教材与参考材料、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有关的事件、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及时上传并更新,让学生随时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范围。另外,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内容上传至该平台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只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借助这种手段能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真正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中增加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案例引导下,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教师与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然后,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针对课堂上讲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个议题进行课堂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讨论意见,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讲述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就整个讨论环节进行点评,并最终就某些观点进行纠偏。

此外,在教学中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兽医公共卫生教学中,我们将以人医和兽医协同配合共同防控SARS为案例引出当前我国共患病防治中存在的人医和兽医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兽医的重要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中,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 结束语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健康与疾病是现代医学最为重要的两大概念,从生态学来看,所谓健康就是人同周围环境两者保持着正常动态平衡的过程,一旦这个正常动态平衡过程被打破,这就是所谓的疾病。如何防止这个平衡过程被打破?以及如何修复这个失衡的过程,使人同周围环境的正常平衡过程得以恢复,正是预防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按照人体所处的健康、临床前期与疾病三种状态,即未病、欲病、已病分别采取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办法,防止疾病发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如降温对中暑的预防、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预防等都属于防患于未然这一类;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定期健康体检、普查、筛检等都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三级预防又称之为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预防肿瘤转移等。现代医学的专业越分越细,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三级预防为核心的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论其将来走上何种医学相关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面对健康人或病人都能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因此,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以三级预防为核心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为了说明某种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而在教室内或在实训室内借助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预防医学主要涉及“五大卫生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与现实性,单纯进行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充实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亲临环境现场,通常采用的是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法充实并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除了“儿童少年卫生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室内可以完成实践性教学之外,其余内容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必须进入各自的环境现场,通过现场调查法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而切忌照本宣科作案例分析,否则很难取得成效。环境卫生学中家庭环境卫生实践内容,可以进入社区并走进家庭,进行现场调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参观饭店、餐馆、食品厂,可以通过体检、化验与膳食调查反映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参观工厂、矿山工人现实的劳动生产环境,感受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到职业病防治院(所)去见习,见识各种常见的职业病,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病的认识,尤其是可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鉴别职业病的能力,以减少误诊。

三、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即开场白作为开始阶段、以新课进行为中阶段、以结束语为结束阶段。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能否吸引住学生,关键是看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导入新课、引人入胜的作用。通过开场白导入新课常见的有旧课导入式、事例引入式、问题导入式、情境导入式几种常见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只有学生关注了教师,倾听教师的讲课,才有可能真正具备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否则,就是无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即主体内容设计,包括教学时间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案例的应用,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课堂教学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环节与形式上完整性的体现。一次授课内容结束之前,进行结束语的设计,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直到最终掌握并应用该知识,以及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都需要通过课堂结束语的设计来完成。前苏联教育家尼洛夫•叶希波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堂课是很有好处的。教师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认识本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结束语的常见形式有解惑式结束语、归纳总结式结束语、传道式结束语、留置悬念式结束语等。

四、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人才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一、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近20年来,全球经济及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预防医学学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被动个体治疗进入到主动群体预防的时期,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知和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的传染病;以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整体人群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新的历史重任。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发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概括和解释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因为它仅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如高血压、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97年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以及卫生服务因素构成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医学的整体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共识。

为了适应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卫生方针和政策也作了巨大的调整,整体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卫生工作的核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劳动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同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机构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各级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相继成立,发挥着人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作用,工作范围从传统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流行病几大卫生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领域。为了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从北京、上海、杭州等试点城市向全国范围推广,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保障社区人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使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正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社区扩展。体现了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公平性,为发挥预防医学的效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作用。有人称社区卫生这一变革为人类第三次卫生革命。最近我国学者提出了“大卫生”观念,认为作为社会事业一部分的卫生事业要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承担责任,社会各部门配合,人人参与,使医学社会化,才能实现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的目标。它体现我国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二、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基本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学基础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专业主干课程,此种教学模式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过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如上所述,近20年,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最近,我们对近5届本校预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识又没学,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动手,高分低能,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

如何改革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杨克敌等从社区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拓宽基础,加强临床,优化专业”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新思路,弥合预防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的鸿沟。在培养模式上与临床医学专业前期趋同。因为当前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预防医学人才需要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来面对疾病谱更加复杂化的人群,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要。耿齐鸣也认为:2004年的SARS流行给我们现行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出警示,在医学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和重视预防医学教育,尤其是社区预防医学教育。

赵福生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预防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必须与卫生防疫体制相适应.目前卫生防疫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指导公众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控制疫病流行、消除或减少致病因予的作用外.还有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是以卫生学类课程为主.很少或没有设置公共卫生事业所急需的卫生行政执法等专业和课程。卫生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而且卫生监督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远不能满足需要。预防医学系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课程,培养从事卫生执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出毕业专题实习和卫生防疫机构现场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采用教研室毕业论文专题实习与卫生防病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专题实习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文献、课题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使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增强学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并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如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这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江城梅也认为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改革重点应加强预防医学实践环节,由于相当多教师是“三门”(校门、教研室、课堂)教师,不但缺乏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各学科专业之闻也很少教学交流,讲课缺乏生动的实际案例和亲身体验,实际上就是应试教育。建议预防医学专业老师应该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锻炼一段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便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请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专家上讲台讲课,使学生接触预防医学实际工作。

殷朝阳等分析了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实验课程学时数和预防医学实践周数要科学设置。其次,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测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健康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再有是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落后、环境条件差的现状,特别是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国外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总的说,国外比较重视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如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提出:预防医学教学范畴包括有最常见的课程: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信息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理事会(The Councilon'Education in Public Health)规范了MPH 学位点应包括五方面的教育内容,即行为科学、生命统计、环境卫生科学、流行病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巴黎第六大学(Broussais Hotel一Dieu)医学院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简称为DCEM)中,基础教学内容有:(1)交流:交流技巧、卫生教育技术、文献收集、信息论。(2)流行病学:描述性与分析性流行病学、统计学、人口学。(3)规划:卫生机构评估、卫生与预防的行动计划。(4)经济:卫生机构与卫生制度管理、卫生经济。(5)法学:行政、组织及民事的法学基础,社会保护,卫生法和社会法。(6)环境:物理环境的研究方法与环境卫生学;应用社会科学方法:组织职能与卫生一社会政策的分析。除了上述课程之外,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生还必须自主选择学习下述选修教学中的两门课程:环境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机构与卫生服务部门的管理、社区保健。

综合上述预防医学的改革动向,作者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卫生战略的改变,教学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群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大卫生观思维。

2.根据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转变,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如传统的三大卫生、流行病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

3.注重交叉学科知识培养,拓宽授课知识面,如:人文科学、信息学、管理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对于现代预防医学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4.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课、社会实践和毕业专题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尤其是要改革死板的考核方式。

三、构建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设想。

如下图所示,与传统培养模式完全不同,本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线,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特点。学生将拥有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另外,通过在卫生和疾病预防机构的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本模式还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总之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要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工作需要相一致,该模式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2007年获得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

在此新的培养模式中,教学方式也要做较大的改革:如下图所示,各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围绕老师的导读内容和命题展开课后的课本基础理论自学,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做探究实验。把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在讨论课中发表和辩论,最后形成结论和完成学习报告上交给老师。该教学方式借鉴国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经验,确实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完全不会有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厌学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克敌,杨世秀,欧阳宁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4-25.

[2]耿齐鸣.从SARS流行看今天的预防医学教育.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2):82-83.

[3]赵福生.从包头市卫生防疫队伍现状看预防医学教育面临的任务.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7,13(4):251-254.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应用型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必须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扎实的应用医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群体预防与个体治疗的认知,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决策能力,熟练的现场调查技能,善于从医学实践中客观地分析和评价问题[2].临床医学生作为卫生事业一线人员,直接针对患病群体,第一手收集和获得最初的健康资料,直接参与防病治病和对病人的权威指导.未来临床医生不仅从事临床个体的医疗保健,更要掌握从人群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生应该具备以下七个要素:医学专家/临床决策者、交流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促进者、学者、职业家.

2预防医学的教学思想和对策

2.1教学思想

通过医学教育教学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人才,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需求,以医学教育认证标准为基础,以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强人文,厚基础,重技能,高素质”为目标,构建预防医学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改革为重心,推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医学教育和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的整合[3].

2.2教学对策

将预防医学知识渗透进临床专业学生的思维中,在临床专业教学中将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全科医学、循证医学等知识进行讲授,并应用于临床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使学生在诊治疾病时具有预防医学的理念,全面审视疾病,对病人进行疾病的诊治、康复和预防知识的指导,在宏观上掌握国家医疗政策法规,使医学生不仅要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者,更要做预防医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和健康保健的提供者[4].

3教学内容的改革

3.1用大卫生观念培养学生宏观视野

在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社会医学、循证医学等课程体系,着重讲解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防治任务的变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的意义.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大卫生观念,深刻认识政府对人群健康负责的形式和内涵.并讲授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疾病谱的改变,医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高素质的生产力要素——劳动者,个体保持健康是自身、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2强调行为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

影响健康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四大类: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于不同的健康问题,各类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例如,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存在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要改变吸烟行为,使吸烟者戒烟,首先需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使吸烟者形成吸烟有害健康的信念,对戒烟持积极态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促使吸烟者内在动力去采取行动.只有全面掌握预防保健的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不利影响,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3.3正视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3.3.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现代工业给人类生活、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及潜在的危害广泛存在.大量环境有害因素进入人类生活,人们在吃、穿、住、用诸方面接触大量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有害因素,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3.3.2生活方式的改变

主要来自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的饮食睡眠习惯、缺乏运动等等.

3.3.3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刺激及工作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3.3.4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流动人口的增加.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传染病传播的风险,给城市的生活设施增加了负担,对计划生育工作也带来很大难度.

3.4强调疾病防制的复杂性

疾病的防制既要注重躯体疾病的治疗,更要防范化学、物理、生物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对机体的损害,还要正视经济发展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用多因多果论分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健康促进协调起来.

4教学方式的改革

4.1采用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采用很多典型的案例,例如2003年SARS的大流行等,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案例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案,进行汇报,老师给予点评和总结.组织学生就预防医学课程的某些热点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学生查阅大量文献,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参与方式讲授,80%以上的学生反映该形式提升了专业知识的深化理解,锻炼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有助于从事预防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

4.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等,制作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新闻、图片或案例等信息辅助教学,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科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趣味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延伸,教师把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等放到网络上,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可以拓宽其知识面,开阔视野.还可以开设统计学软件操作的实验课,加强学生统计分析能力.

4.3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中紧密跟踪国内外预防医学的研究前沿,实时了解疾病的全球流行动态和研究进展,将预防医学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调查技术的新进展补充到教学中,并与其他学科广泛融合、相互交叉,合理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方法融于教学中,传授给学生[5].

4.4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环节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重点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以及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增强认识疾病的敏感性.国内外多数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首先接触病例并做出相应报告的多是一线医务工作者.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识别和正确及时的应对对发现和控制疫情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和疾病控制中心对传染病暴发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可以通过模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的现场教学,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学目的.在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与临床实践中,指导病人充分认识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在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课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职业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在疾病诊断中增强对职业接触史的关注.

5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重点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开展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卫生实践基地的实习和特色课程的实习.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如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第二课堂”、“挑战杯”、学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并将其纳入学生课外实践学分,在制度上保证社会调研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中得到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紧密结合,从而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如学生参加襄阳市环境问题的研究,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网上查阅文献、现场实地环境考察、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及调研论文撰写等,综合运用了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等知识,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显示了社会调研实践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带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参加社区的调查或义诊活动,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现状和医药卫生现状,加强责任感,培养环境、群体和预防观念.

6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的教学

SARS的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职业中毒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提示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中应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使其掌握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以后遇到传染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6].

7素质教育的探索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正确认识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能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满意,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1 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

护士是医嘱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观察病情的前哨兵,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对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的纠纷、投诉进行调查分析后,归纳出风险的常见原因,如护理业务技术水平低造成的风险、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造成的风险、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的风险等,针对临床发生风险的原因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学法懂法,提高对风险的认识

2.1 做为管理者除了自己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外,还要组织全院护士多次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依法对待医疗护理风险,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并消除对待护理风险的一切消极情绪。法律本身对医护、对患者都是以保护其合法为宗旨。护理风险可控制的一面就是人为主观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一方面来减少风险概率。

2.2 积极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一些标识如三查七对标识、防滑标识、区域标识等,并及时告知病人要注意的问题。

3 从护理风险的主要相关因素着手

3.1 医源性因素:规范护士的言语,印发护士的文明用语,规范护理行为及礼仪规范,强调护士做到五点和四心。五点:微笑多一点,语言礼貌点,解释耐心点,工作主动点,服务热情点。四心:热心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释每一个提问,细心做好每一项工作,爱心献给每一位病友。

3.2 护理技术因素:护理技术水平低下、经验不足、协作精神差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除了科室做好护士技术水平的强化培训外,护理部每月都进行抽查,抓住护理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直至熟练。强调护士长在排班上,要根据每个护士的工作资历及经验水平的高低进行互补排班的形式,保证每个班的护士技术力量的均衡。组织学习护理管理与团体效能。护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许多的护理活动是集体协作完成的,同时与医生也是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团体,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3 医院卫生学因素:这方面护士起着举足经重的作用,做好各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抓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护士长对工友的环境卫生工作常抓不懈,加强监督,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其整改。

3.4 医疗设备因素:护士长不仅保管好科室所有医疗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有关的注意事项,还要把所有医疗仪器的操作程序写好塑封,挂在仪器旁。设专人负责医疗设备,每天检查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的应急情况,时刻都处在良好备用状态。禁止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数量不足等情况发生而影响医疗护理效果。

4 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包括: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质控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

5 护理风险的控制

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5.1 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工作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连续进行的重要措施。

5.2 查对制度:它是护士执行医嘱、施行治疗和护理前的必要步骤,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基本手段。

5.3 抢救工作制度:抢救工作是否迅速、及时、有效是衡量医院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5.4 护理会诊制度:会诊成员由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专科特长的护理人员组成,及时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减经病人的身心痛苦。

5.5 医疗事故、意外事项处理与报告制度:护理部(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长(护士)分析护理过失与不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5.6 护士长安全护理查房制度:安全护理查房是护理人员互相沟通并增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护士长必须经常检查科内安全护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对易出现不安全事件的人员、项目要进行重点培训和教育,并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发现疑难问题要及时上报护理部。要提出整改措施,讨论疑难问题,研究、制定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5.7 制定重点科室、部门及重要操作的风险管理:根据重点科室、部门及重点操作如ICU、手术室、产房、儿科、急诊、供应室、血透室及输血等的常见风险种类、常见原因,制定出其控制手段。

6 效果与体会

通过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及多方面的防范对策,收到了满意效果。不仅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而且把相关人员、相关科室的差错、事故、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明显提高了安全系数。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6篇

山西省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西阳泉 045100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县中小学校的食堂卫生状况,以制定合理的学校食堂检查方案,使中小学生的用餐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方法 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监督员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填写“学生集体食堂食品卫生调查表”。结果 共检查25所学校,餐饮服务类许可证领证所占比例为68%,员工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持证率67.40%,个人卫生合格率为23.21%,食堂的环境卫生,食品存放加工以及餐具消毒卫生情况均合格者为23.00%。结论 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存在较多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对中小学校食堂卫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预防食物中毒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

[

关键词 ] 中小学校;食堂卫生;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31-0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农村学生到城市学校住校读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农村拆校并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因此,中小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但是,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缺乏统一的管理,学生用餐安全未得到充分保障[1]。为了保证我县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避免由于饮食卫生问题而导致相关疾病以及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于2012年10月组织调查小组对所有学校食堂卫生进行彻底的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意见,并向政府呈报《加大资金投入,彻底改变我县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建议》报道。

1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盂县所有中小学25个学生食堂,包括从业人员138人,就餐学生2582人。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填写“食堂食品卫生调查表”。调查主要内容有三部分: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效性;②员工健康证;③原料来源是否有保证、食品存放位置是否安全、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科学、环境卫生情况、餐具消毒是否合格等。

2结果分析

2.1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

县城7所中小学食堂均领有餐饮服务可证,领证率100%,乡镇中小学18个食堂领有餐饮服务许可证10家,领证率55.56%。

2.2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及个人卫生情况

2.2.1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持证情况 在县城7所中小学食堂的43名工作人员中,经健康和卫生知识检查,持有合格证40人,持证比例达到93.02%。乡镇18所中小学食堂有从业人员95名,持有合格证53人,持证率55.79%。

2.2.2 食堂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 检查中合计有56名操作人员正在进行岗位工作,对其进行个人卫生状况检查,发现其中未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上岗有39人,留有长指甲24人,甚至查有4名工作人员有抽烟和随地吐痰行为,乱扔废弃物者占41.07 %(23/56)57.14%(32/56)不知生熟器具专用及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按照卫生规范要求,总体合格率仅为23.21%(13/56)。在健康卫生问卷笔试调查中达到合格的人15名(80分判为合格),仅占抽查数的46.87 %(15/32)。

2.3 食品原材料检查、食堂环境卫生、食品存放、食品加工过程及餐具消毒情况

2.3.1 食品原材料索证抽查 所谓索证就是指食品生产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原、辅料时向供货方索要化验单或者合格证的行为,索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食品原、辅料进货过程把关,杜绝伪劣的原材料进入经营范围内使用[2]。而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由于索证方面工作较繁琐、食堂进货人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或者涉嫌收取回扣利益,索证这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如此一来学校食堂的原辅料食品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质量保证。

2.3.2 食堂的环境卫生状况 根据《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和《食品安全法》相关法规,盂县25所食堂中有16所不符合法定卫生要求,不合格所占比例达64.00%。其中有56.00 %(14/25)?学校食堂操作间面积过小,达不到法律所规定的餐厨比;44.00 %(11/25)厨房无功能分区、采光、通风不良,布局不合理。48.28%(14/25)的食堂“三防”设备不齐全,操作间内可见苍蝇;有52.00 %(13/25 )的食堂墙壁、地面、天花板有油垢和灰尘,灶台油腻脏黑。

2.3.3 食品存放以及加工过程卫生情况 48.00 %(12/ 25)食堂无专用食品原料库且食品原料着地依墙放置;40.00%(10/25)食堂无冷藏设施;食品加工、制作中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的有64%,(16/25),其中有20.00%,(5/25)的食堂在加工过程中将饭、菜半成品和成品搁置在地上。

2.3.4 餐具消毒情况 32.00 %(8/25)食堂无餐具消毒设施;64 %(16/25)食堂对用过的餐具没有药物或者热力消毒工序。经过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对106件餐具抽检,只有3个食堂的20件餐具合格,合格率为18.86%。

3讨论

对我县25所中小学校食堂的卫生检查情况结果表明:在盂县中小学校食堂中,特别是盂县地方乡镇中小学食堂卫生状况确实存在较多的安全卫生隐患,其中食堂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服务人员卫生意识地下、轻视餐具消毒工序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食堂设施陈旧,基本都是利用其他房屋稍作改造而成,设计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齐全,学校重视教学质量,一味只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却忽视学校全方面的食品安全工作[2]。很多学校办校前从未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没有科学的按照卫生要求进行选址、设计和布局工作,也建立功能分区和购置相关卫生消毒设施,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3],也造成学生的餐饮被各种致病菌和毒物污染;据报道[4],2012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小小也有多起,其中学校食堂发现食物中毒事件也不少。为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自身高度重视[5]。

4 改善建议

4.1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

加强对盂县各个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中小学生食堂用餐安全卫生条例[6],学校食堂必须在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取得之后再进行营业,其选址、设计和布局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中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要求具备卫生消毒设施,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者按《食品安全法》相关条例依法进行处罚[7]。

4.2 实行中小学校食堂安全卫生责任追究制

2006年1月1日《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开始施行,明确指出了学校主要负责人是该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责任人[8]。教育行政相关部门也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考察目标,对于学校食品卫生监管不力的学校第一负责人给与惩罚。

4.3 加强食堂卫生消毒设施的建设

增加经费购买必卫生消毒设施,并且保证食堂面积充足够用,设置熟食专间、增添防蝇设施 [4]。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体检以及卫生知识技能培训,一定坚持要持证上岗、保持良好食堂操作流程和操作习惯,在各方面注意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传播。

4.4 推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量化评级制度

利用高频率卫生监督和卫生许可量化评等级方法,将食堂食品卫生进行量化分级,确定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为优级的学校,适当减少检查评比次数;而评为良级的学校,正常频率检查[9];评为中级的学校增加检查次数;而评为差级的学校,下达硬性文件进行整改并且进行处罚,再次检查合格后允许营业。

5小结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盂县中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小学的食堂状况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部分学校食堂没有有效食品餐饮服务许可证;②大部分食堂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不合格;③食品原材料检查不仔细、食堂环境卫生不合格、食品存放不合理、食品加工不合理及餐具消毒不合格。中小学食堂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广大师生和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他地区卫生监管部门也把中小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作为食品卫生监管的重中之重,通过各种途径的改善措施,各地的中小学食堂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0]。所以我们更要像其他地区学习,加强中小学食堂卫生监管工作,通过教育局行政干涉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管,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学校食堂存在安全隐患,监督整改,加大力度改变中小学食堂乱办乱管、只办不管、对外承包租赁的经济利益至上的现象,为盂县在校师生营造一个放心的就餐环境!

[

参考文献]

[1] 华伟,徐赟.探讨农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与对策的定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149.

[2]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

[3] 杨家明.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6(3):211-214.

[4] 时福礼,郭春晖,虞洁红.我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法制,2006,10(5):28-29.

[5] 张立.我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J].首都医药,2013(14):23-23,24.

[6] 潘庆年.清流县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5(3):68-69.

[7] 李爱平.射阳县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2):96.

[8] 毛春和.梅河口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6):521.

[9] 丁则芳.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2.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獭兔;养殖;现状;对策

我县獭兔养殖业中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滥配、轻培育、重数量等不良现象,造成品种退化严重、综合开发利用率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獭兔养殖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獭兔养殖业的发展。

1 獭兔养殖的现状

我县主要有哈白兔、新西兰、青紫蓝、比利时、中国白兔、安哥拉、西德长毛兔等皮用、毛用、肉用型等8个品种。2012年兔饲养量达到1.2万只,其中獭兔饲养量8056只,存栏3835只,分别占兔饲养量和存栏总数的67.1%、81.3%,其中主要以笼养的饲养方式为主。主要规模养殖户有2家,饲养规模较小,饲养方式落后。

2 獭兔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群众科学养兔意识差,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方法。我县虽然獭兔饲养量较大,但大都以散养为主,卫生条件差,没有做好定期的兔舍消毒、兔粪处理等工作,从而导致兔球虫等病的发生,引起大批幼兔死亡。

2.2 重治轻防

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重治轻防是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养兔者不是从杜绝疫病发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抱着出现疫病对症治疗的态度,没有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引起兔瘟等传染病的发生,导致兔的死亡。

2.3市场前景不亦乐观

因为没有带动养兔业的深加工企业,市场销售时畅时阻,挫伤了群众养兔积极性,商品转化率比较低,“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模式尚未形成。

2.4 养殖者存在经营观念误区

2.4.1 认识误区

有些养殖户在饲养獭兔的过程中赚了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不顾资金、技术等自身条件及市场潜力如何便一拥而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最后导致失败。

2.4.2 品种选择误区

目前市场上虚假广告到处都是,倒种贩种现象严重,坑害农民现象时有发生,而有些养殖户爱花小钱拾大便宜,不从有种兔许可证的单位引种,盲目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2.4.3 经营规模误区

农户或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滞后,仅把獭兔养殖做为一种副业来经营,而不重视管理防疫,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管理跟不上、疫病爆发、产品滞销等,造成损失。

2.5 没有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饲养者盲目生产,导致产销脱节。因为我县没有龙头企业可以开拓市场,因此缺少引导养殖户生产、深化加工等相应的配套服务,造成农户管理方式落后,面对大起大落的市场,农民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主动出击。

2.6 没有规划,建场选址随便

场址的选择是养殖业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实现獭兔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商品生产的基础。而在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县部分规模养殖场盲目草率选址,不按技术要求建场。不合理的兔场选址对建设投资、兔的生产性能发挥、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生产效能、经济效益及对周围环境都有不利影响。

3 建议

要把握我县獭兔业的成本优势,将獭兔养殖变为我县农户发家致富的亮点,就必须选育与饲养并重,扶持龙头企业,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飞跃,鉴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3.1 重视良种发育体系的建设

就獭兔而言,选择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养利用率高、被毛品质好等性状,使用个体选择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就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型大的个体作为种兔,以期把优良特性遗传给后代。在皮毛品质方面,应选留毛色纯正、毛密、被毛平整、枪毛少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不断提高皮毛品质。

3.2 以市场需求以导向,进行“标准皮”的生产

杜绝炒种,防止因急功近利而进行等外取皮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提高獭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水平,坚持适时适龄取皮原则,并按科学要求进行皮张的腌制、定型、晾晒、保管等工作,以高质量的皮张换取獭兔饲养的高经济效益。獭兔皮主要用于裘皮服装业,只有符合“短、平、密、细、美、中、牢”特点的优质皮才有市场。

3.3 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

要加强獭兔养殖龙头企业的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以公司为龙头、种兔场为基地、专业饲养户为骨干的生产模式,组建起利益共同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发展獭兔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

3.4 加强防疫工作

为了保证引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引进种兔时必须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切实做好隔离观察工作,以防止各种疫病的传入。种兔引进后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经检查证明无病后才能转入健康兔舍或繁殖兔群饲养,发现异常或病兔应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和治疗,同时还要做好防鼠害、防兽害等工作。

3.5 注意獭兔保温

由于冬季青绿饲料缺乏,獭兔的营养水平下降,体质较弱,受胎率偏低,所生仔兔若无保暖设备容易冻僵或冻死,若要进行冬繁冬养,则需喂给獭兔营养丰富的饲料和准备适当的保温设备,以便保持獭兔的健康体质和所生仔兔的安全。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建设、概念、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概念简析

环境工程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对防治环境的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以及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环境工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学科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治理环境污染源。

一八五四年,周密调查了在英国发生的霍乱疫情,发现成疫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水井被患者的粪便所污染。因此,对饮用水进行了相应的过滤与消毒,有效的控制了水媒病的发生。所以,卫生工程与公共卫生工程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以及水分析等。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数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住平衡,我们把这个污染物量称之为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的质量与环境的本身的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巨增,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已超过了卫生一词,卫生工程也被改称之环境工程。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工业造成的污染,其中一些废气、废水以及废渣中的原材料或副产品都是不能利用的。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政府方面把相应的经济措施运用起来,使工业革命新技术得到促进。但是,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环境工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二、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对城市的污水没有完善的处理,城市生活的污水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城市径流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而城市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重要来源,生活污水多来自于家庭、城市及商业区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些地方会产生很多的洗涤污水、粪便等污染物,经过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要想使这部分的污水得到相应的处理,就要对城市的污水厂进行建设,污水由污水厂进行处理以后再进行排放。这些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循环。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全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工业污水的分布,尤其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更是严重。在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方面也更加严格,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很多污染物,对人体具有很大的伤害性,所以,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此进行处理。另外,还有一个污水源就是城市径流污水。它们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复杂的成分,主要的造成原因是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产生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地面的垃圾与废物,经过城市的河流所致而成。在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污水,然而,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处理污水的实施并不先进,并且,在各个区域建设中也没有一定的平衡性。没有及时处理污水,对污水没有高回收率等。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讲都是急需解决的。

其次、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填埋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最后、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原料以及燃料费用大概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例如石油、煤、盐以及矿石等这些基础的工业原料都具有多样的化学成分,很多生产厂家只能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有用的,其它没有用的部分都变成了废物,这不但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也对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我们国家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利用率,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国家对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生产过程及消费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生产与消费中能做到多次循环,这样还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所以,在国际上很多国家把对资源的再次利用作为经济的重要战略,大力提高了资源的再次利用率。所以,我们国家对于资源的再次利用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利用的意识不断的加强,相当,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二,对工艺与设备进行改革,对流程进行全新的开发。在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清洁生产的工艺,这不但对工作环境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物耗与能耗都有一定的减少,同时,使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三,物料进行闭路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在工业生产中过程中流失的原料、副产物以及中间体被称为三废,特别是我们国家燃料以及农药行业,主要的原材料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利用率,而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的占到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难实现的就是用水闭路循环,我们国家已经研制出了处理三废的技术,并且,还在不断的努力创新,进行技术的改革,使得我国的废物处理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四,鼓励多元化的社会投资,对环境工程的体制建设不断强化。城市环境工程需要巨额的耗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无论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还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以及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都要有较为规范的体制进行维持。要想城市环境工程进入良性的运行,就要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要把环境引导的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加强宣传,对于参与者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把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出,环境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并且需要巨额的投资,在建设环境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工程建设间的关系有个正确的处理方式,积极的采用相应的有效的措施,面对环境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观念方面不断进行转变,在管理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并且不断的加强,运用健全的工作机制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于在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进行妥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才能够使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也才能真正把环境工程的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城市[J]. 江西能源. 2012(04)

[2] 孙子健,沈凌.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J]. 海岸工程. 2011(04)

[3] 孙天.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