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林林场,2007年在原林场和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塞罕坝地处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加大对森林系统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1研究方法

蓄积量法是以森林蓄积量数据为基础的碳计量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森林主要树种抽样实测,计算出森林主要树种的平均容重(t/m3),根据森林总蓄积量求出生物量,再根据生物量与碳量的转换系数求出森林的固碳量[2]。

1.1森林资源蓄积扩大倍数δ的确定

利用该系数可将树木蓄积量换算成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蓄积量。根据测数学,中国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树叶平均生物量占整株树总生物量的6.75%,树枝占15.75%、树根占25.0%、树干占52.5%,由此可计算出树木生物蓄积量扩大倍数为1.9(IPCC默认值为1.9)[3]。

1.2容积密度ρ的确定

该系数是为了将森林全部生物量蓄积转换成干重的换算系数。日本主要树种平均容积密度约为0.45,本研究取国际通用IPCC默认值0.5。

1.3含碳率γ的确定

该系数是为了将生物量(干重)转换成固碳量的换算系数[4-6]。中国阔叶树一般含碳率值都低于0.5,而针叶树的平均含碳率一般等于或高于0.5,用0.5作为平均含碳率计算森林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得的结果比较客观真实。

1.4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α的确定

法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森林蓄积生物固碳量占森林固碳总量的41%,林下植物固碳量占森林固碳总量的8%,林地固碳量占森林固碳总量的51%。因此,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α为0.195,其作用是根据森林生物固碳量计算林下植物(含凋落物)固碳量。

1.5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的确定

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为1.244,其作用是根据森林生物固碳量计算林地固碳量。

1.6森林全部固碳量计算公式

CF=树木生物固碳量+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

=∑(Sij×Cij)+α∑(Sij×Cij)+β∑(Sij×Cij)

其中:Cij = Vij×δ×ρ×γ

式中,CF为森林全部固碳量;Sij为第i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面积;Cij为第i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密度;Vij为第i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单位面积蓄积量;δ为生物量扩大系数;α为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β为林地碳转换系数;ρ为容积系数;γ为含碳率。

2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总面积9335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量的72.39%;全场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m3,公益林地4232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3%,商品林地32346.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4.65%,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之比接近3∶2。林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

3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生产经营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林业为主,商品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中心工作。同时单层人工纯林集中连片,但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和综合抗逆能力下降,近几年森林病虫害虫总量逐年增加,且有大面积发生的趋势,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和全面合理地培育后备资源。

3.2 人口增长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也较普遍,对各种植被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增大,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自然与生态的渴求,自然保护区建设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林场的协调发展。

4.2 林业经营管理

4.2.1 分类经营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发挥森林的各种功能,在塞罕坝优质人工林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经营,将林业潜在的最佳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4.2.2 林地林权管理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应及时查处。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利用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流失,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2.3 限额采伐管理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遏制森林资源超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抚育经营,防止国有森林资源流失。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4.2.4 荒漠化管理

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牧、禁垦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加强荒漠化防治,又要发展特色沙产业,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4.3 开展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可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使旅游、林区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承受能力为前提,避免生态功能的破坏。并按照淡旺季节、节假日、不同景点、不同线路而有区别地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2)生态旅游业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所有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不污染、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5 结语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应当加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并将措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万维英.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 丁存发.优质高效、分类经营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河北林果研究,2001(3).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森林资源;生态景观资源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01-01

我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森林被开辟为农田,加上现代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致使我国变成一个人均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林业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有力推动了林业发展,奠定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发挥着维持生态平衡的无可代替的决定性作用,赋予林业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以林业为主的综合开发以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2l世纪,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粮食、能源、人口和环境问题,科学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必要的食品、医药、工业原料、能源和优良环境,已产生积极的影响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处理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加速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林业健康迅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和战略重点。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最终建成“两大体系”,已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另一方面,森林生态的景观资源方面也值得我们更好地利用。森林生态景观资源主要是指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它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可以概括为5个类型,即地文资源,如山地、奇峰等;水文资源,如江河、溪流等;天象资源,如日月星光、冰雪霜露等;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等;人文资源,如民俗风情、图腾古迹等。森林生态景观资源的主要功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环境。森林生态景观资源通常具有资源利用的多重性或多功能性。要想景尽其用、地尽其利,充分发挥景观资源的综合潜力,首先要选择好利用方向,并提出恰当的发展目标。这种选择的基本依据就是景观资源的属性特征、景观特征及其评价级别。发展目标的内容就是社会作用目标和自我健全目标。发展的社会作用目标有三:一是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的典型作用;二是展现自然与人文遗产,提供游憩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三是促进旅游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先导作用。通过上述形象典型、精神启迪、经济先导三者协同作用,使人们从这里获得在其它领域所无法获得的活力。

我们在利用森林生态的景观资源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开发了对生态造成空前的压力与冲击,所形成的恶果主要表现在对景观资源的直接破坏或侵占方面。多年来这种“破坏性开发”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单纯经济利益驱动和短期行为所产生的掠夺性开发;

二是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和武断所形成的乱开发;

三是不胜任的专业人员的败笔或不合格产品。

面对这种状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开发与节约的关系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首先,我们要建立体系,明确保护对象。在景观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景观资源保护体系。现在的景观资源普查状况还很不平衡,也缺乏统一性与系统性,有的地方或部门随意宣称“天下第一”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也存在着如何科学而恰当地评价的问题。合理评价景观资源,是明确保护对象与目标的重要环节。

其次,我们要健全体制,协调步调由于景观资源类型多样性和利用多重性的特征,历史上形成了由政府相关部门分别管理的状态,这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办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都演变成了分散的部门管理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对景观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国家景观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经过多年来各方面的努力和专家学者的呼吁,“严格保护”已成为愈来愈多的部门的共识。在国家体制改革和加快立法的进程中,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准绳,努力协调各方步调,成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优势和积极性。

最后,我们要加强法治,完善保护措施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也逐步齐备,这给景观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法治的依据。从当前的社会实践看,似乎是缺乏执法主体和严格执法,当然也有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因此,要达到依法有效保护景观资源的目的,就必须完善保护措施。我们需要从健全立法和严格执法及健全管理体制三方面加大力度,与国家法律和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地方法规也要相应出台。树立新时代环境意识,培养珍惜资源、爱护资源的高尚品德,是有效保护景观资源的根本措施。这样,景观资源的综合潜力就得到了合理的永续利用,并使之得到不断改善。对可再生的景观资源,应努力使其增值、增量和增效,防止退化、破坏和流失,促其良性循环,对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要在分级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利用,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合理调节有限的景观资源的耗竭速度。开发与保护应该综合起来,使开发强度的分级控制与保护措施的分级管理协调起来。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现状;保护措施;问题;补偿对策;湖南长沙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67-02

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的生态公益林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益林是指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改善,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并为人们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目前,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认识。如何持续健康地促使森林特别是生态公益林的发展、保存及发展显得极为重要。文中介绍长沙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现状,分析该市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途径和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林多功能效益。

1 长沙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文化名城”和“山水洲城”的美誉。长沙土地总面积118.28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51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2 309万m3,森林覆盖率5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长沙市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目前,全市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的面积为17.43万hm2,补偿资金3 520.4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偿面积13.04万hm2(含国有林面积0.55万hm2),年补偿资金1 865.41万元(国有林补偿资金39.13万元);省级财政补偿面积1.06万hm2,年补偿资金155.03万元(表1);市级财政补偿面积3.33万hm2,年补偿资金1 500万元,部分区、县已实施了生态公益林补偿。

2 长沙市生态公益林保护措施

2.1 健全管护机构,强化管护措施

全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森林公安、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等资源管理机构,为依法治林提供了组织保障。各县(市)均与生态公益林管护单位签订了管护协议,各项目实施单位与专职护林人员和护林监管员签订了管护协议。有重点公益林的乡镇林业站均加挂“生态公益林管理站”的牌子,将工作重点放在重点公益林的管护上。全市建立各种管护机构498个,确定专职护林人员470人,专职护林监管员103人。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的决定》《长沙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长沙城市林业生态圈重点保护区域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落实了一系列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圈保护建设措施。各项目实施单位对生态公益林都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禁伐和限伐,严禁商业性采伐,从严控制征占用林地,加强巡山护林,积极防止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病虫害等问题的出现。对面积较大的重点公益林区实行重点监管,设立护林哨所,开展专项治理,发现有破坏生态公益林资源的苗头,及时从严打击。并建立了生态公益林登记和统计制度,及时掌握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情况。

2.2 抓好采伐管理,提高林分质量

所有生态公益林只准进行抚育或更新性质的采伐。需要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采伐的,先由林权单位提出申请,再经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现场进行调查设计,然后报县林业局审批。在采伐过程中,明确责任人,加强伐中监督和伐后验收,使采伐严格按采伐作业设计书进行,确保采伐质量。宁乡县对沩山风景区、花明楼镇、灰汤镇等旅游景区实行禁止商业性采伐规定。浏阳市对19个乡镇12万hm2山林实行全面封山育林,并制定了株树桥饮用水源地的森林资源保护方案,有效加强资源保护。

2.3 建立地方公益林补偿基金,完善公益林建设体系

在国家和省财政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的基础上,长沙市各级均在努力争取建立市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长沙市财政从2006年起每年拨付补偿资金373.014万元,对城市林业生态圈1.25万hm2重点公益林进行补偿。岳麓区于2007年率先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对区域内生态公益林按每年300元/ hm2的标准予以补偿。长沙县于2009年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对全县4 700 hm2县级生态公益林按每年150元/hm2的标准予以补偿,对国家、省级补偿不足每年150元/hm2的,由县财政补足150元/hm2;2011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将全县非经济林7.33万hm2全部规划为县级公益林,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健全生态补偿机制。2012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由原来的1.16万hm2增加到3.33万hm2,补偿标准由原来的每年300元/hm2提高到450元/hm2(其中市财政承担300元/hm2,区县财政承担150元/hm2)(表2)。

2.4 规范补偿资金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安全

全市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均由县级以上财政实行专账管理。到单位的补偿资金直接拨付到单位账上,到农户的补偿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直接拨付到农户的存折上。不再由乡镇发放现金,避免乡村截留、挪用。如浏阳市共办理农户存折33 472本,利用财政局农业补助发放信息管理系统,每年发放补偿资金只需10 s。

3 生态公益林补偿存在的问题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一、府谷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 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

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府谷地区来说极为重要,不仅如此,国家也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作为重点,因而,应该充分的把握森林资源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林业资源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眼前发展是为长远发展做铺垫,如果过度的重视眼前发展的话,那么会影响到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另外,如果过度的重视长期的发展,那么,也会对眼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仅要坚持眼前的发展利益,同时要做好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并且对其进行协调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非常关键,必须要保证长远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2. 确保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同步进行

对于森林资源保护来说,主要是通过一些保护措施来增加森林资源的储备量、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的现象,如果忽略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就会使得森林资源不断的受到破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以往势必会造成森林资源、以及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对此,要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制定合理的计划,既要保证森林资源有着很好的恢复效果,还要保证经济效益的效率化,要一边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一边利用森林资源来创造利益,尤其是要合理控制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度,避免出现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这样不但会影响到环境,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 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国家也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有些地区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的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再加上法律法规执行力较弱的情况下更助长了这些人们破坏森林资源的气焰。对此,应提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府谷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

二、府谷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1.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对于森林资源来说,具有再生能力和自主更新的能力,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之下,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逐年的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这种开发高于保护的情况之下,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和自主更新能力也在逐渐减弱,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因此,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传统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缺乏全面性,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森林资源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根据当今森林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现状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2.充分发展林业经济

林业的发展与森林资源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方面涉及到采伐来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对此,应做好林业的合理发展,对森林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因为森林资源的具体发展情况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面积来决定,通过合理的分析并找到林业企业发展的最佳比例,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将林业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最大化。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企业是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直接施加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对企业加强控制和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以法律为准绳,加强监管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要使企业主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由于各种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与影响都有所不同,所以在监管中要根据产业、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拟定出合适的环保标准,合理开采资源。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的舆论监督能力,使破坏森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现象曝光,使企业主失去社会诚信。

4. 发挥中央及地方政府作用

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满足森林资源稳定、和谐的发展,通过地方政府的力量来加强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和采取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首先,应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投入的资金,同时大力开辟森林资源保护投入资金的新渠道,合理的分担森林资源保护的资金,在稳定资金的支持下来促进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其次,要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森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森林保护对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重要性,才能确保人们积极的投入到森林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要将一些媒体资源、传播渠道、信息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培养人们对森林保护的正确观念,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问题分析

前言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导致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不仅不利于生命的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绿色经济的形成。

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想更好的保证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就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到适合不同地区发展的林业生态发展之路。

1.1 森林资源匮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是人均森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国土森林覆盖率较低。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的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只达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1%,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仅占世界人均的12%。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大部分资源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以及西南部地区,而西北部地区的森林资源相当紧缺。

1.2 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工作不到位 在以往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和政府过于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浪费,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林业生态,提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导致森林成活率不高,进而影响了整个林业生态的建设发展水平。而且一些林业建设树木品种过于单一,树种种植结构和搭配不大合理,不能够有效解决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1.3 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在对林业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意义,掌握更好的管理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林业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思想认识不充分,使得林业发展质量一直不能得到提高。人们总是把林业作为促进生产部门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来看待,从而忽视了林业本身具有的生态保护作用。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林业管理效率,增长林业发展的产业链,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

2.1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政策 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林业生态保护区,提升我国森林覆盖率,为我国今后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要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提升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行政处罚,从而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浪费,实现我国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进行林业环境生态建设前,管理人员要做好整体规划,从生态环境保护全局出发,与世界生态环境接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性较大,在制定建设保护措施时,各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

2.2 加大国家政府资金支持 林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国家政府做好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这样可以保证其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林业发展中,各级政府要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纳入到财政预算开支中来,加大林业投资比例,提升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需求,种植相应的树木,并加强对树木的管理,提升林木的成活率。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扩展生态环境保护渠道。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出更符合自身发展的林业建设战略。尤其是要加强对西部地区林业的建设,增强资金的倾斜度,减少西部沙漠化现象,实现当地环境的良性循环。

2.3 提升林业发展思想认识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林业部门的规划。在提升林业部门的发展水平时,需要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思想认识,建设林业生态重点保护区,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还要加大对林业建设宣传,提升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积极监督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行为,从自身做起,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浪费。比如少用一次性筷子,正反面使用纸张等。通过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可以有效减少木材使用量,提升我国森林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只有提升了人们对林业发展的思想认识,积极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够减少我国的环境破坏。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6篇

2、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

野生鸟类在人工驯养繁殖,易地保护情况下,繁殖大量个体,然后放归自然环境,使濒临灭绝的物种恢复种群数量。我们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应该就地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栖息地的环境,再加强其他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原有的鸟类,使它们延缓灭绝的时间。

3、对鸟类的救助 。

4、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加强保护措施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障。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大珍稀树木;资源状况;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31-01

前言

古大珍稀树木是有生命的珍贵文物,是民族文化、悠久历史和文明古国的象征和佐证。在研究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都起着不可忽缺的作用,通过对现存古树的研究,可以推究千百年来树木生存地域的气象、气候、水文、地理、地质、植被以及空气污染等自然变化。同时,古树名木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友谊,促进友好交往的重要媒介。

1 遵义县森林资源总体现状

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190533.3hm2,其中:有林地147850 hm2,疏林地509 hm2,灌木林地36880.4 hm2,未成林造林地190.5 hm2,苗圃地14.1 hm2,宜林荒山荒地3468.9 hm2,辅助生产林地11 hm2。按森林类别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168913.3 hm2,地方公益林为40159 hm2,商品林81613 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9135346.1 m?,其中有疏林地蓄积7612805.1 m?,散生木14187 m?,四旁树1401998.8 m?。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8.72%。

遵义县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大娄山山脉将其分为西北部中山峡谷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柏木林区和东南部黔中丘陵常绿栎林、马尾松、柏木林区及灌丛、草坡等。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很少,现有森林植被主要是天然的次生植被和人工林。全县有森林植被200多科5000多种,构成森林的主要树种有77科25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种类繁多,国家级保护动物就有猕猴、豹子、狐狸、穿山甲、红腹锦鸡等,以及野猪、山羊、野兔、野鸡等,昆虫资源已知有499种。

2 遵义县保护古大珍稀树木存在的问题

据种质资源调查资料显示,遵义县纳入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0个科42属74种1341株,其中树种以马尾松、柏木、枫香、银杏、朴树、桂花、丝栗栲等为主。分布地点以古建筑、机关学校、村寨、路旁、村民祖坟等地方较多,占总数量的85%,且马尾松、柏木、枫香三个树种的古、大树群落较为普遍。境内自然分布的国家一、二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篦子三尖杉、黄杉、香榧、遵楠、香果树 共5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宣传不到位,群众认识不到位。

媒体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甚少,人民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上,良好的社会保护氛围还未形成。群众对保护好古大珍稀树木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受木材贩子的挑唆,加上有些树责权不清,部分群众只顾眼前利益,以修造公益事业为名,将古大珍稀树出售给木材贩子以获取短期利益。

3.2古树生长不容乐观。

一是古大珍稀树木的生长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二是古大珍稀树发生病虫害较多;三是古大珍稀树遭到一定程度的人畜破坏。

3.3技术问题。

遵义县在保护古树方面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古树名木树种多,树龄长,树体衰老,恢复树势和修补树洞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目前关于古树保护的专业技术培训较少,使这块工作的专业技术缺乏,因此许多古树的救治恢复只能靠传统经验解决。

3.4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遵义县共有古大珍稀树 4414株,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只能对数量较小且位于重点部位的古树给予保护,其他古树只能采取常规护养挂牌保护,而古树保护是一项长期持久性的工作。上级林业部门又没有专项的古树保护资金,只能靠遵义县林业局自己筹一些资金但没有专门的保护经费。古大珍稀树保护的机构、人员、资金、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力等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一套专门的管理系统。

4 主要治理对策

4.1技术方面

4 1.1常规性保护

对位于镇乡的古大珍稀树木,采取登记挂牌,并要求护林人员定期巡护和日常养管,对企事业单位内和个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求各责任主体对古树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清理,对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实行监测,当发现有病虫害发生时,就统一组织对全县散生古树进行药物防治,有效地保护了树叶不被害虫违害。

4 1.2重点保护

4.1.2.1树体支撑

对树冠过大,主枝过重的古大树,采取支撑措施。对十大古树村落采取重点保护,如乌江、永乐等镇的千年银杏,榉木;乐山镇的红豆杉群落;毛石镇古楠木树群落采取修围栏保护;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单株古大树采取一定措施的保护。如洪关乡的千年银杏和红豆杉分别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并且安排了保护经费。通过各种保护措施,这些本已衰弱的千年古树慢慢恢复生机。

4.1.2.2垒砌坝台

对位于山区且根系的古大珍稀树,遵义县采取实施修筑坝台、垒砌台阶等措施。如鸭溪、松林、、三岔、虾子等镇的古柏树群落,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根系2/3,古树的生成条件恶劣,长势衰弱。根据现地条件,对该古树群落的根系进行了垫土,在护坡上预留排水孔,为古树创造良好的排灌水条件。

4.1.2.3修补树洞

对出现有树洞的古树,及时采取树洞补救措施。如石板镇的金丝栏木,龙坑镇的千年银杏,由于年代久远,树杆中空主支已经腐烂,戎П焕谆髡鄱细霉攀鞯纳存严重受到威胁,对此采取了“水泥浆砌法”对树洞进行了修补,针对现地情况,用水泥桩做围栏加固保护。

4.1.2.4挂标牌保护

为规范古树名木的管理,统一制作了古树标识牌,标牌登记了古树的名称、树龄、照片和保护等级等“户口”档案信息,使古树真正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4.1.3加大宣传力度

4.1.3.1结合日常巡查,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

对全县古树名木保护进行定期检查和和日常巡护的同时,加大对保护古大珍稀树木资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使广大公民增强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主动参与保护,树立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生存观。

4.2政策方面

4.2.1加大打击力度,严惩破坏古树的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古大珍稀树木保护及活体树木移植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因地制宜制定我县的有关古树名木保护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对森林的保护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朝阳;湿地;生态;作用 ;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56-1

1 朝阳湿地概况

吉林省通化朝阳湿地保护区(县级)位于通化县朝阳林场境内,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段,东部、南部、北部与白山市、柳河县相邻,西部与本县兴林、光华等乡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5度16分,北纬41度18分,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森林沼泽湿地。重点保护对象是森林沼泽为主的高山湿地,以玄武质地貌为基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湿地面积2752公顷,占林场总面积的18.3%,占全县湿地面积的94.8%。这里拥有大面积的森林沼泽湿地,具有原始的森林沼泽地貌风光,奇特的森林高山湿地景观,是宝贵的森林文化资源。朝阳湿地是通化市唯一水源地——哈尼河主要支流朝阳河的源头,因此,对该地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朝阳湿地的生态环境

2.1 气候条件

该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4.3度,7月平均气温22.4度,1月平均气温零下18.5度,极端最高温35.3度,极端最低温零下43.5度。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40.6毫米,最小433.4毫米。年平均光照2520小时,无霜期100—110天。

2.2 地貌特征

朝阳湿地海拔在550米—800米之间,地势较平缓,属低山地貌。湿地沼泽面积2626公顷,占95.5%,水域面积125.4公顷,占4.5%。其中有玄武岩时期特征的各种洼地,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泥炭沼泽,还有山间河滩地,地表常年过湿形成的沼泽。

2.3 土壤条件

保护区地带为暗棕土壤,由于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尚发育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和潜育暗棕壤及黑土。

2.4 动物资源

朝阳湿地在中国动物区域属于古界东北区长白山地亚区。据调查,依赖朝阳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鱼类42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12种,鸟类131种,兽类22种。

2.5 植物资源

朝阳湿地森林覆盖率94%以上,属长白山植物区系的森林湿地,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地衣植物2种,苔藓植物28种,蕨类植物20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300多种。

3 朝阳湿地的功能作用

3.1 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朝阳湿地自然环境优良,物种较为丰富,有众多的生物资源,是通化市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东方白鹳、灰鹤等濒危水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湿地物种的多样性、濒危性, 使其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3.2 保障社会生活的作用

通化朝阳森林湿地是哈尼河的源头之一,而哈尼河又是通化市唯一的饮用水源地,也是通化县的重要饮用水源之一,事关通化市、通化县快大茂镇50多万人民的日常供水,被誉为通化人的母亲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使该湿地涵养、蓄积丰盈的水源,对保障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3 保证经济发展的作用

由于该地区气候适宜,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泡水源充足,植物种类多样,特别是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存环境。朝阳林场和兴林镇依托朝阳湿地创建了林蛙养殖基地,已成为有规模效益的特色产业。湿地景观,自然独特,开发旅游业,将带动林场和周边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3.4 保持典型湿地的作用

朝阳湿地拥有我省面积最大的森林沼泽湿地,具有森林湿地的典型性、完整性。因此,保持好朝阳湿地的生态资源现状,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它在森林湿地科学研究中的特有价值和重要作用。

4 朝阳湿地的保护措施

4.1 依法保护湿地资源

《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已从2011年3月1日起实施,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改变了以前湿地保护无法可循的状况。县政府在朝阳林场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设专门执法人员,规范管理,使湿地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4.2 强化湿地保护教育

可是目前湿地保护宣传还比较滞后,人们普遍缺乏湿地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要积极普及湿地保护基本知识,提高全社会关注湿地、爱护湿地的意识,营造全民保护湿地的舆论氛围。

4.3 严格规范湿地开发

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规范旅游观光、科研考察、林下开发利用等行为,避免损害湿地,确保通化市和通化县50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

4.4 保护湿地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申报省级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通化县拟向吉林省政府提出建立省级通化朝阳湿地保护区的请示,以提升湿地保护级别,使该湿地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二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县林业、环保等部门已着手实施哈尼河流域(通化县段)生态恢复工程,逐年削减流域采伐指标。目前,已实施封山育林1100公顷,上游停耕还湿80多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