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人教版1-2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人教版3-4章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2篇

1.影响气候因素(图1)

2.方法指导

(1)气温成因分析:按照“纬度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的思路分析。第一步,分析纬度。一般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决定了温度带。如比较气候差异的成因问题,若被比较的几个地点纬度相当,或者气温与对应纬度不符(如纬度高但气温高),则不再是纬度起主要作用,就应该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果纬度高的地点气温低,则纬度一般就是主要因素。第二步,分析下垫面。下垫面的分析应按照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的思路分析。首先,距海洋近则受海洋影响大,一般海洋性更强(表现为冬季偏暖,夏季偏凉),反之大陆性强。其次,根据其位置进一步考虑其影响因素。如果所分析的地点位于内陆则只需要分析地形,包括地形的起伏状况、坡向等,通常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阳坡气温高于阴坡。也正因为如此,往往陆地内部气温异常均为地形所致,正常则为太阳辐射所致。如果所分析的地点位于沿海则分析地形和洋流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作用,而寒流具有减温作用。第三步,分析大气环流。如果位于季风区,则从不同季节进行分析,冬季需考虑所分析地点受冬季风影响的大小,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和地形对冬季风的阻挡,一般距冬季风源地越近且地形阻挡作用越小的地区气温低。夏季则分析受夏季风影响大小。第四步,分析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一般通过改变下垫面、改变大气成分、直接放热等方式影响气温,如城市热岛效应。

(2)降水成因分析:按照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的思路分析。第一步,根据位置分析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的前提是要记住全球大气分布的规律。分析区域所处的位置,低压控制区多雨,高压控制区少雨,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雨,从陆地吹向海洋少雨,低纬吹向高纬较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多。第二步,分析下垫面。通常按照海陆位置地形和坡向洋流等顺序进行分析,方法类似于气温分析。首先,通常沿海降水大于内陆。其次,若位于大陆内陆则主要分析地形,若位于沿海则分析洋流。需要注意在分析地形时,应结合盛行风向,迎风坡降水大于背风坡。洋流的影响是暖流增湿寒流减湿。第三步,分析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降水,如人工降水、增加或减少植被以改变局部降水。结合以上思路,既可以对选择题选项进行逐一排除确定答案,也可对简答题答案做到要点清楚、思路清晰。

二、关于气候特点的考点透析

1.气候特点分析(图2)

2.方法指导

若没有特殊说明,在对某地气候特点作分析时,往往应从气温、降水、风、光照等方面逐个进行分析。可按照此思路进行:概括描述气温特征描述降水特征描述大风日数和光照总量。首先,概括描述气候特点,即描述气温降水的基本季节分配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其次,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分别按照“总量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的思路进行。分析总量,气温一般用热量丰富、高温、温和、温凉、寒冷或温度低等词语描述,降水用丰富、稀少、干旱等词语描述。如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特点,可描述成热量丰富或终年高温;而寒带和亚寒带的气候可描述成气温低,气候寒冷。分析气候的降水特点时,一般降水量大于或等于800mm的地区可以描述成降水总量丰富,降水量少于400mm的地区描述为降水稀少或气候干旱,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的区域,若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可用“降水较少”描述,若位于温带或亚寒带可用“降水较多”描述。如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丰富,北京降水较少。分析时空分布特点,如果分析气温应强调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然后再分析气温的地区差异。如我国降水时间变化特点可描述为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特点可描述为东南向西北减少;并且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内陆盆地、背风坡和高原降水少;降水最多地区位于台湾,降水最少地区位于托克逊。

三、关于气候分布的考点透析

1.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如图3)

2.方法指导

气候分布的记忆在于把握好分布规律,大陆西岸以每10个纬度一种气候类型由热带雨林气候更替至温带海洋气候;大陆东岸以季风性气候为主,分别分布热带雨林、热带季风至温带季风气候,且大陆东岸中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均只有亚欧大陆才有分布,其它大陆分别表现为热带草原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记住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等。

3.类型判断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数据,按照“确定半球确定温度带根据降水特点确定气候类型”顺序,逐项筛选,得出结论。具体分析如下。

(1)确定半球:最冷月出现时间(1月前后——北半球;7月前后——南半球)。

(2)确定温度带:依据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单位:℃),如表1。

(3)确定气候类型:结合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判断气候类型(表2)。

(4)两种气候类型的判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降水总量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大于1 5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小于1 000mm。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3篇

1.地球公转速度

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此时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如表1所示。

2.日出、日落方位

如图2所示,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刚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则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3.南、北极科考(观测极光)

南、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时,是科考的最佳时间。如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进入温暖的季节,这时候沿海有些地方冰雪消融,岩石出露的地方生长着地衣植被。

极光是高空稀薄大气层中带电的微粒所致。在带电微粒流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气体所发出的光也不相同,因此就出现了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极光,美丽又壮观。两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间。

4.地中海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和非洲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典型城市――罗马、洛杉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而此时南非开普敦正值当地冬季,温和多雨。冬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被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而此时开普敦正值当地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分不利。在生长季节,植物必须经过炎热干燥的锻炼,为了减少蒸发,植被的叶子上长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叶小,很硬,故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都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30°S以南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尤其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这是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节海陆气温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破坏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带状分布规律,使同纬度海洋与陆地上高、低压相间分布,完整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单一,故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1月份的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在西伯利亚,故形成了冷高压――蒙古高压(或称亚洲高压),它切断了向南移动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分别在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月份的北半球,印度一带形成了印度低压(或称亚洲低压),它切断了向北移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在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别形成了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具体的气压中心分布如图3所示。

6.季风风向

在亚洲,由于冬夏季节海陆上的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它们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因而在亚洲东部、南部形成了大范围的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显著改变方向的风,即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及其面积的不平衡性,致使全球大气运动复杂化。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气压带、风带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而在亚洲东部、南部则存在着季风环流现象。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它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极大。

亚洲南部的季风。冬季,由于赤道低压移到赤道以南,南亚受冬季形成于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影响,吹东北季风,又因该地远离冬季风源地,故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赤道低压与形成于亚欧大陆的印度低压连成一体,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带来大量水汽并形成丰沛降水。可见南亚季风是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了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了。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强,那么就会带来大量降水;反之,则降水少,易导致旱灾。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就是西南季风惹的祸。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如表2所示。

澳大利亚北部也有一股季风――西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并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显然,该处的西北季风与北半球冬季时东亚的西北季风的成因截然不同。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如表3。

7.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索马里暖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该海区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图4甲)。夏季,该海区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索马里暖流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图4乙)。

总结: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沿岸为寒流――索马里寒流;冬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沿岸为暖流――索马里暖流。

8.陆地、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升温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升温慢,放热也慢。1月份,北半球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南,即“凸高为低”),海洋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北,即“凸低为高”);南半球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南,即“凸低为高”),海洋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北,即“凸高为低”)。即:1月份,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同理,7月份,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9.长江口海水盐度

夏季,受锋面的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丰富,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长江的径流量大,就稀释了长江入海口的海水,从而使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很少,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长江的径流量小,很少稀释长江入海口的海水,从而使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0.淋盐与返盐

淋盐又叫脱盐,指在雨季降水比较丰沛时,雨水可以稀释地表的盐分,使地表盐分降低,这一过程就叫淋盐。返盐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水中的盐分沉积在地表的现象。

以华北平原为例,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水将盐分冲入土壤深处;春秋季降水相对少,盐分随水分蒸发又回到土壤表层。所以说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降水少,蒸发弱,因此盐分相对稳定。

二、人文事物和现象

1.动物迁徙

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动物随季节变化而南北长距离迁徙就是这个原因。如北半球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雨带向北推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2.天山冬夏季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来放牧,被称为“转场”。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高山牧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因此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游牧方式。

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牧民利用山地阳坡地带的干旱草原即春牧场放牧。夏季牧民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和高山、亚高山草场,一般海拔为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美。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下转移。冬天,牧民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中的荒漠草原地带,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

由于受到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影响,天山北坡的气候比南坡湿润,山顶的积雪和冰川是山下绿洲农业灌溉的天然水库。天山的夏季牧场在海拔较高的云杉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则在云杉林带以下的山麓地带。云杉林带以上冬季气温偏低,被冰雪覆盖,只能作为夏季牧场。

3.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

墨累―达令盆地处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这种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的情况,被称为山地的雨影效应。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区位优势是: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小麦种植和牧羊活动的忙季不同。小麦忙季:当地(南半球)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割,即3~5月播种(忙碌),10~12月收割(忙碌)。牧羊忙季:当地冬季,5~7月配种(忙碌),8~9月剪羊毛(忙碌)。

4.黄河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水,将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黄河调水调沙有利于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稳定黄河的现行河道,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

黄河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黄河主汛期(7~9月)来临之前。此时调水调沙,一方面,小浪底水库上游来水量少,来沙量少,大量放水使水库下游河道水量增大,冲沙效果好;另一方面,也可腾出水库库容,便于水库在汛期拦蓄洪水。

5.三峡水库“蓄清排浑”

“蓄清排浑”是水库的一种运行方式。三峡水库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在排沙),汛后蓄满“清水”,这种运行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浑”。三峡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每年汛期(6~9月)的来水量和来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2.3%和78.2%。根据这一来水来沙特点,每年汛期三峡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运行,使含沙量较大的洪水(俗称“浑水”)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汛期过后,三峡水库中水的含沙量小了,水变清了,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

6.旅游活动

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适合在夏季观赏,纬度越低,适宜观赏的时间越长。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在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且富于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而观赏北国风光,一般选择在冬季。

三、典例剖析

例1 香水百合是一种长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在自然状态下,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花期约3个月。表4中为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在自然状态下,香水百合在北京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底 B.5月底

C.8月底 D.11月底

(2)在自然状态下,北京市的香水百合开花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牧场放牧

B.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南非开普敦正值少雨季节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由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常见的季节性地理事物和现象。

第1小题,题干给出了香水百合的开花条件,即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计算表格中四个日期的日照时长,日照时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则3月1日为18:06-6:46=11小时20分钟,与开花条件相差甚远。6月1日为19:37-4:48=14小时49分钟。由此结合选项,开花日期应为5月底。

第2小题,5月底即北半球夏初,此时天山牧民在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放牧;此时为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生长期;此时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当地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1)B (2)A

例2 图5中S为南极点,MN为晨昏线的一段,N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这一天N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为昏线

B.M点位于N点的正西方向

C.M比N早进入新的一天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图示这一天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

B.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为牧羊忙季

C.亚欧大陆等温线较同纬度海区北凸

D.洛杉矶可能温和多雨[HJ1.9mm]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考生可借助辅助图像快速解题。

第1小题,若N点所在纬线圈至邻近极点范围内出现了极夜现象,则N处最大太阳高度为0°,与题意不符,因此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即N点所在的纬线圈应位于昼半球(如图6所示)。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方法,MN为昏线;M位于N的西北方向;N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0时,也就是说N点位于自然日界线上,先进入新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其移动方向无法判断。

第2小题,判读图6可知,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草原草木生长茂盛;墨累―达令盆地此时为小麦收割期,牧羊的闲季;亚欧大陆等温线凸向南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温和多雨。

【答案】(1)A (2)D

四、强化训练

图7为某日阳光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1~2题。

[TPw7.TIF,BP][TS(1][JZ][HT5"H]图7[TS)]

1.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

B.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C.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向北迁徙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图8),完成3~4题。

3.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4.据图8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5.与俄罗斯北部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一致的是

A.法国南部港口正值干燥少雨期

B.德国油轮从中东返航经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C.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

D.黄河小浪底工程放水冲沙

图9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的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的气压中心。读图完成6~7题。

6.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80°交点附近,则

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是炎热干燥的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7.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由图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前后。

2.B 此季节南极洲出现极昼现象,无法观测极光;华北地区的冬季风是西北风;非洲草原雨带南移,动物向南迁徙;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B 据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

4.D 索马里洋流属季风洋流,在夏季,表层海水受西南季风驱使,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冷的水补偿表层水,使水温降低2℃~3℃,成为寒流。

5.B 俄罗斯北部冬季黑夜时间长,有利于极光观测;法国南部港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日本樱花春季盛开;黄河小浪底工程夏季放水冲沙。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 、选择题:(以下各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代号填人下面的表格中,每题选对得2分,不填入表格、多选、错选不得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我们亚 洲,山是 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回涌现出一副亚洲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回答1、2题。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 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 2、“我们亚洲,河象热 血流”是说亚洲的河流 众多,奔流不息。下面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都流向太平洋B、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都流向四大洋 C、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 D、“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流向大海3、世界是的湖泊和最深的湖泊分别是 A、里海、贝加尔湖 B 、贝加尔湖、里海 C、苏必利尔湖、青海湖 D、咸海、贝加尔湖 4、下列各组气候类型, 在欧洲分布最典型的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5、读右图,下列关于北美洲温带海洋气候面积小的原因正确的是:A、落基山阻挡了西风 B.极地冷 空气势力强C .热带气流北上使降水减少 D.阿巴拉契亚山地阻挡了暖湿气流 6、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7、读“非洲气候类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齐全 B.气候类型基本以赤道为中心线对称分布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 D.没有高山、高原气候类型8、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 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洋远 B、海陆差异显著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高原地形的影响 9、读右图,关于印度德干高原地势的 叙述正确的是: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0、原产于墨西哥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11、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 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12.下列非洲的矿产中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的是:A、煤、铁 B、石油、铀; C、铁、锰 D、金刚石、黄金1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 山脉; B、落基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14、拉丁美 洲的原有居民是A、白种人 B、混血种人 C、黑 种人 D、印第安人15、 东南亚各国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有A.越南、老挝、柬埔寨 B.缅甸、老挝、越南C.泰国、文莱、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16、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的地区是:A、美国 B、西欧C、东南亚 D、大洋洲17、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A、麦加 B、麦地那 C 、耶路撒冷 D、大马士革18、流经国家 最多的河流是 A、莱茵河 B、多瑙河 C、易北河 D、伏尔加河19、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A、基督教 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 佛教C、佛教 基督教 D、佛教 印度教20、读图(24—2), 罗马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该气候的特点为A、终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低温 少雨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 分,共9分)1、海洋:A B 2、大洲:C D E 3、海峡:F 4、G处的地形特点是 5、M是一条 石油运输线,该运输线是将 的石油运往 (国家)。

22、读“西亚和北非地区图”,回答问题( 14分)(1)西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 ”之地。 (2)该地区具有世界影响的矿产资源是 ,它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这种资源主要输往日本、 和 ;(3)图中标注的主要石油生产国①是 ④是 。(4)请你写出该地矿产 输往西方各国的最短运输路线:波斯湾 海峡 海 海 运河 海 海峡 洋 西方国家23.读“南亚”图,回答问题(7分)⑴图中,南亚地区的主要风向是 ,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凉三季中的 季, 它一般出现在哪些月份? 。⑵河流A源于中国,主要流经 国,注入海B 。⑶地区C在气候上难以受北方冷空气侵入的原因是 。⑷D是 海。2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⑴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A是 洋 ,B是 洋 C是 洋, D是 运河E是 湾,F是 海峡 H是 岛,I 是 群岛⑵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①是 河,②是 河③是 山脉,④是 高 原⑤处是 气候 ④处是 气候。 25、读 欧洲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1)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最典型的气候类型 是 ,影响该气候的主要因素是③ 和④ 风。(2)欧洲南部横亘着 山脉, 该山脉的走向是 走向,对④没有阻 挡作用。 ( 3)欧洲以 地形为主,北部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主要是受 作用形成的。26、填表对比:(5分) 流向 注入的海 洋 水量 水位变化 流经的主要气候区尼罗河 亚马孙河 27、将下列东南亚的农矿产品与其主要 28、将南亚主要农产品与其分布出口 国用直线相连。(2分 ) 地区用直线连来。(2分)A.天然橡胶 ①印度尼西亚 A.小麦 ①恒 河下游地区B.椰子 ②马来西亚 B.黄麻 ②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 C.锡矿 ③泰国 C.水稻 ③德干高原西部地区D.石油 ④菲律宾 D.棉花 ④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沿海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中国高中地理知识点1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①耕地——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②林地——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即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③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以及东南部低山丘陵区的草山、草坡。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三多三少一大”。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4.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A、自然原因:①多属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人为原因:①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对水资源的污染和人为浪费严重;③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5.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一是开源,包括①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②开发地下水;③设法用最经济的办法淡化海水;④人工增雨;⑤开发利用冰川;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二是节流,包括①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②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③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6.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及优缺点

A、东线(长江—京杭运河—天津):①优点——水源充足,可调水量大;有京杭运河和天然湖泊可利用,修建快,投资小。②缺点——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需建火电站,运转费用大;水质较差,也易受污染;易使沿线地下水位上升,发生次生盐碱化。

B、中线(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①优点——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送水;水质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水源有保证,可调水量较大;封闭输水,不易被污染,也不易引起沿线盐碱化。②缺点——新挖渠道或铺设管道,工程量大,投资大。

C、西线(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西北地区):①优点——输水线路短;水质好;可改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②缺点——地形复杂,工程巨大,投资大;可调水量小;可能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7.我国水能、太阳能、风能的分布

A、水能资源:①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西北地区;西南最多,华北最少。②河流分布——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蕴藏量也较大。

B、太阳能资源:①丰富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新疆。其中,青藏高原西南部最丰富。②贫乏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及湖南一带,其中四川盆地最贫乏。

C、风能资源——①东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岛屿;②西北内陆地区(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内蒙古);③青藏高原北部;④东北地区和河北北部。

8.我国北方和西北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形成强劲的偏北风;

②该地靠近亚洲高压中心;③春秋季,冷暖空气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因暖空气干燥易形成大风沙暴天气;④或因地形起伏大而多峡谷风,或因地形平坦开阔对风的阻力小。

9.我国东南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陆风;

②夏季风偏南风强劲;③夏秋季节多台风;④海面对风的阻力小。

10.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有众多的河流注入近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③有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沿岸南下冷水),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大批鱼类到来。

11.舟山渔场的成因——①有台湾暖流与沿岸冷海流交汇;

②长江、钱塘江带来有机质和营养盐类;③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类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位置适中,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地。

12.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①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②水温;③光照;等。

13.海水晒盐的条件——①有大面积平坦的泥质海滩;

②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雨天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我国主要盐场——长芦盐场(最大)、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14.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A、煤炭:北多南少,60%以上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山西(最多)、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天然气:①石油——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大陆上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沿海大陆架也蕴藏着较多的石油。主要油田有——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及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和塔中油田等。②天然气——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盆、准盆)、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鄂尔多斯)四大气区,以四川盆地最多。

C、铁矿——铁矿,南北平分: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攀枝花、大冶、马鞍山、石碌。

中国高中地理知识点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我国内、外流区域的界线——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mm的年降水量线。

2.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水位(汛期)、流量、含沙量、冰情、流速或水能。

3.河流的水系特征——指源地、流程(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系形状等。

4.我国四类地区河流的判断:①春汛、夏汛东北地区河流;

②流量小、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流;③流量大、汛期长南方地区河流;④流量小、汛期短、季节变化大华北地区河流。

5.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①地形起伏大小;

②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强度;③植被覆盖状况;④土壤质地;等。

6.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及防治

A、洪水的来源——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上游的干支流,二是南面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三是北面的汉江。在有些年份,若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B、长江中下游洪灾严重的原因——①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这是因为:流域内气候湿润,雨季长,暴雨多,加之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使长江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干支流多股洪水汇合在一起,长江干流就会出现特大洪水。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原因:一是人口稠密,用地紧张;二是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③河道宣泄能力不足,原因:中下游地势低洼,且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等),使河水流速较缓,水流不畅,排洪不畅;中上游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此外,由于人们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还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可见,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但首先是自然因素,其次才是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洪水灾害的作用。

C、防治措施——①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②中上游兴修水库,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③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分洪等);④长江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⑤修建三峡工程——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7.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的原因——①径流量小。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且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使黄河年平均径流量较小;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少有支流汇入,使下游水量更小;另外,黄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枯水期和枯水年下游易出现断流。②工农业用水和人口生活用水量大。黄河沿岸工业以煤炭、钢铁、纺织、化学等工业为主,耗水量大;农业灌溉多以漫灌为主,需水量大;黄河流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极大。黄河沿岸大量的用水消耗,使下游径流量进一步减少。③由于节水意识不强和管理及技术落后等原因,使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的浪费较大。④由于蒸发和渗漏损失,也是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8.黄河水害及治理

A、黄河水害及成因——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形成地上河。

B、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治理黄河水害的措施——①水土保持。在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生物措施(造?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②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对拦沙、调沙、防洪、防凌、解决下游断流问题将起到作用)。③兴修、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9.黄河凌汛

A、发生河段——①上游河套一段(宁夏、内蒙古境内);②下游山东境内一段。

B、发生时间——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10.黄河下游流域狭窄,几乎无支流的原因——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

1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原因:地势起伏大,或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

②河流径流量大(原因: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12.建设水电站(基地)的条件:一般从方面进行分析:①水能是否丰富;

②建坝难易及工程投资大小(地形、地质条件);③移民规模及难度;④淹没损失(耕地和城镇等)大小;⑤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

13.河流洪涝灾害的一般成因

(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a、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b、地势低平,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c、地上河两岸河堤易决口溃堤;d、扇状水系或东西对称水系使各支流洪水同时汇入干流,使干流洪峰叠加;e、河道泥沙淤积或入海河道单一,使排洪不畅。②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b、河流含沙量大,淤塞河床;c、干流汛期长,水量大。③气候特征:a、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多暴雨;b、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2)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及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4.河流洪涝灾害的治理原则、措施

(1)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2)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15.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即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

(1)自然因素:①地形——水流速度:地形影响落差进而影响水流速度。流经平原的河流河宽水缓,有利通航。②气候——径流量及变化、结冰期或封冻期:a、降水——影响河流水量、水位及季节变化。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运。b、气温——影响水温,从而影响结冰期或封冻期,影响通航时间。③水系特征——河道宽阔,河网稠密,有利于航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促进航运发展。

16.我国的两大湖泊分布区是: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17.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1)干旱地区的湖泊——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使湖水减少(或由于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使湖水减少);(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和人们生活大量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水量减少。(人为原因)

(2)湿润地区的湖泊——①流域内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积;②人类大量围湖造田,使湖面缩小。

中国高中地理知识点3中国的气候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①冬季: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成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少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同时,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②夏季:特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此外,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我国的一月均温0?C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成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最低。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①深居内陆,受大陆影响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气流越过山地进入盆地时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④沙漠广布,吸热快;⑤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我国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垂直温度带四个温度带。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因为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得到的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得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

7.我国几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③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青藏高原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一线。

8.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9.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阴贺巴冈”一线,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①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②推移规律:五月——夏季风在南部沿海登陆,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六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移到长江流域,雨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持续到七月上旬),4—6月华北出现春旱;七、八月(七月中旬以后)——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先后推进到华北、东北,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九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南撤到长江以南;十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在大陆上消失。(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1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成因——①冬季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冬、夏季风均带来大量的海洋水汽;

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③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有台风雨;④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该地还是我国少有的多冬雨的地方。因为,冬季该地盛行的东北季风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海洋气流受到地形的抬升,就形成绵绵冬雨。)

12.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成因——深居内陆,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1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我国跨四类干湿地区的省(区)——西藏、甘肃、陕西、内蒙古。

1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①位置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②地形的影响;③季风的影响。

15.我国的气候特征——①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②雨热同期;③气候复杂多样。

16.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有利影响:①夏季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等种植区大大向北扩展;②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③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B、不利影响:①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②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③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④高寒、干旱气候区广,不利于农业发展。

17.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①江淮地区六、七月份的梅雨;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的伏旱;③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④华北地区春季和初夏的春旱;⑤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寒潮;⑥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的倒春寒(春季的强低温和雨雪天气);⑦东北、华北、西北春季的风沙天气;⑧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暴雨洪涝;等。

18.我国旱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①受夏季风进退影响的锋面雨带的移动,导致北方的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正常年份);

②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19.华北春旱的成因——①春季,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降水少;

②春季太阳高度增大,升温快,又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③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和春耕季节,需水量大。

20.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月份,夏季风和锋面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东北一带,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控制,形成高温、晴朗、干旱的天气。

此时,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所以,伏旱往往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21.华南及西南冬、春干旱的成因——①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③农田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④西南地区易发生干旱还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损失有关。

22.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有——①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界线;⑤≥10℃积温4500℃等值线。

23.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及变化)和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两方面描述。

24.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高低及变化)、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水热组合状况(如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以及其它突出的气候要素特征(如光照、风、气压等)等方面描述。

25.影响气温的因素有——①纬度(或太阳辐射);

②下垫面状况(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③大气运动;④天气状况;⑤人类活动;等。

26.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的影响);

②天气系统;③地形地势;④海陆位置;⑤洋流;⑥人类活动;等。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交流沟通;地图;多问;好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69-01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就学生而言,渴望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倾向。因此,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才能使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探究劳动。一次鼓励、一次肯定,常常会使学生充满信心,爆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进而增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屡受打击会使学生感到灰心丧气,相反,则动力无穷。这时教师要关爱他们,给予他们人性化的温暖,学生也会感到教师这种非说教的情感,从而激发出人性的感动和动力。这样,教师的关爱就成了学生探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人性是相通的,所以,一些实例往往成为学生兴趣的火种。古今中外相关的事例数不胜数,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随意举例,要精选好的素材,紧扣教材内容,恰到好处,更要力求生动。如,七年级上册“板块运动”,教材中涉及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性与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分布相关的内容,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就可以把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实例拿来讲。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以北印度洋海域发生了罕见的地震,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夺走了28万多人的生命。而如果再加上故事性很强的内容就更好了,所以,可以引用一个故事:在这次海啸中,一个年仅10岁的名叫缇丽的英国女孩,使200多人逃过了这场浩劫。当时缇丽与母亲在海边玩耍时,发现海潮突然改变方向,海面上泛起大量泡泡,她马上意识到这是海啸的前兆,于是迅速把这一情况告诉母亲,母亲又迅速将这一情况告之海滩边的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在海啸爆发之前,人们已经安全转移,这片海滩也成为普吉岛上唯一没有人员伤亡的地点。学生听了这样的故事,一定会精力集中,十分有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到图书室和因特网上查阅有关地震、火山的资料,探究地震、火山的前兆和后果,学生兴趣渐浓,也就会按要求完成,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重说教、轻实践是我国中学教学的弊端。而好动是学生时期的天性,所以对症下药、适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才能将其兴趣培养提高到一定水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几个小制作活动,如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些环节,或草草介绍一些,其实小制作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媒介。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7篇

例1.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解析:实验用材:1.5升或更大的空矿泉水瓶(1个)、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盘(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实验步骤:(1)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

(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去。

(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置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实验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例2.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用自备的物具演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画出晨昏线,试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解析:(1)实验用材:一只不透明的小球如乒乓球等球状物表示地球;一只发光的灯泡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发亮的灯泡对着不透明的小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说明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昼夜半球就不断地进行交替。

例3.自备器材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解析:(1)实验用材:选一个球状物如乒乓球。

(2)实验步骤:①将虚拟的球状物北极点朝上(指向北极星附近);②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③从北极点上方看球状物的旋转并确定旋转方向;④再将虚拟的南极点朝上,旋转方向与②相反,并观察此时从南极上空看球状物的运动方向。

(3)实验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①侧视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②从北朝上空着,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③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例4.设计一种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简单易行的方案,并试着测量该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求写出实验用材、步骤、结论并作简图加以说明)

解析:(1)实验用材:①取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做圭杆);②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刻度尺、量角器等。

(2)实验步骤:①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见图O点处;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的角平分线OC;⑤第二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实验结论: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例题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解析:1.实验用材:水、沙子、烧杯(2个)、温度计(2支)、带夹子的铁架台、大功率白炽灯、手表、纸笔等文具(2分)

2.实验步骤:(1)在室内把装有相同体积水和沙子的两个烧杯放在铁架台两侧,把温度计分别插入水和沙子中,并用夹子固定。

(2)用大功率白炽灯对水和沙子同时加热到相同温度,并记录此温度。

(3)把步骤(1)的装置移到室外阳光下,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4)把步骤(1)的装置移回室内,观察降温过程,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5)把记录的温度转绘成曲线图,比较水和沙子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从而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水升温和降温都比沙子慢,即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说明海洋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小。

例题6.岩层受力会发生褶皱,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右图①是一个水平岩层的剖面图,读图后完成:

(1)在②―④空白格上绘出“背斜成山”至“背斜成谷”的演变图示。

(2)用文字对图示加以简单的说明:

①最初形成的沉积岩层一般是水平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绘图(见下)

②岩层受到挤压上拱形成褶皱,背斜成山

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形成裂隙被侵蚀

④顶部被不断侵蚀,形成谷地,背斜成谷

例7、测量当地的地理纬度

解析:取一个小型望远镜,在它的一侧粘贴一个量角器,在量角器的中心位置固定一个螺栓(或粘一个小钉),拴一段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一个重物。阴历十五以后,选一个没有灯光的地方,将望远镜瞄准北极星(望远镜里没有十字的话可在目镜上用水笔划一个),

此时看绳子在量角器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地理纬度。

例8、设计一个测定某地区的经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解析:可以使用的工具:直杆,钟表。

地理经度的测定:

方法:利用地方时差来求经度

步骤:①将钟表时刻订正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

②利用直杆确定当地正午时刻:当杆影最短时,既为当地正午时刻

③当地正午时,看钟表时刻,此时的钟表时刻即为当地北京时间

④根据当地地方时与东经120°的地方时差,即可求出当地经度。

例9、地转偏向力的观测

解析:为了观察地转偏向力,可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地面,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某点滴一滴红墨水,你就会发现红墨水流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北极上向下观察,你可以发现红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墨迹。同样将地球仪倒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进行演示观察,从南极上向下看,可发现墨迹向左偏转。

例10、试验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解析:自制两个木盒,一般为50厘米长、10厘米高(也可以找两个废旧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木盒)。两个都放满泥土,一个种上杂草,一个什么也不种。放置在开阔的地方并与地面成30°。当杂草长好后,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将水淋到两个木盒上,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也可以将流出的水收集到水桶中,经过沉淀计算一下含沙量。

例11、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

解析:在没有月亮(初一、初二)和明亮灯光的夜晚,将准备好的照相机对准北极星,用慢速胶卷,开B(T)门,放置几个小时,在胶片上会留下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就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例12、密度流的形成”实验仪器并演示。

[实验材料]:(1)一个30CM×5CM×10CM的玻璃水槽,且水槽中间有隔板,隔板上下有二个小洞。

(2)水和有颜色且不溶于水的油若干

[实验步骤]:第一步:在水糟中间插入隔板。

第二步:将隔板上下二个小洞密封。

第三步:在隔板两侧分别加入水和油,要求水和油的深度一样。

第四步:演示,将小洞打开。

第五步:观测水和油的流动(下面小洞水流入油中,上面小洞油流入水中)。

[实验结论]:密度流的形成:由于密度差异,使密度大(如演示中的水)的海区底层海水流入密度小(如演示中的油)的海区表层海水是密度小的海区流入密度大的海区。

例13、“储油构造原理”实验仪器并演示

[实验材料]:(1)长80厘米左右的透明塑料管

(2)和有颜色且不溶于水的油若干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等体积的水和油装入透明塑料管,并将管的两端密封。

第二步:将其平放在演示台上。

第三步:观测水和油的位置(水在下油在上)。

第四步:将其弯曲呈蛇形悬挂在演示架上。

第五步:观测水和油的位置(水在向下弯的部分,油在向上拱的部分)。

[实验结论]:石油、天然气因密度小而富集在密封的背斜中心。

例14“自流井的形成”实验仪器并演示。

[实验材料]:1、长80厘米左右的透明塑料管。

2、水。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透明塑料管的一端接进水口,另一端让其开口并垂吊在演示架上,高度比进水口低些,使透明塑料管呈U型管。

第二步:让进水口进水,透明塑料管开口端出水。

第三步:在透明塑料管的U型弯管的上侧用针扎一个小孔。

第四步:观测小孔水流情况(水会从小孔水流自动喷出,喷出高度不超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线的高度)。

[实验结论]:U型弯管犹如承压水的承压区,进水口相当于承压水的补给区,出水口相当于承压水的排泄区,从小孔喷出的水犹如承压区的自流井,其原因是承压水埋藏在上下二个隔水层之间,受到来自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的水压差所产生的静水压力。

例15、热力环流实验。

请根据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能验证热力环流的小实验。

(1)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3)观察到的现象。

(4)结论。

(5)请列举出两个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1分)。

解析:以下只提供两个参考方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但每一小题的得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方案一:

(1)实验器材:水,水槽(或金属面盆,或类似的能加热的容器),红墨水(或类似的染料等),铁架,酒精灯(或小电炉等热源)

(2)实验步骤:①先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水深20―30cm),将其置于铁架上。

②轻轻地在水槽中间滴入数滴红墨水(注意不要使水扰动)。

③将酒精灯置于水槽中央加热(火不要太大,因水温太高,对流太强烈,效果反而不好)。

(3)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从水槽中央缓缓各升起,到水槽边缓慢下沉。

(4)结论:中间水受热,密度变小而上升,并向四周运动;周围水温较低,密度相对较大而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5)山谷风;海陆风;季风;城市热力环流等。

方案二:

(1)实验器材:稻草或木材等;火种。

(2)实验过程:选择一晴朗无风的天气(白天夜晚即可),在安全开阔的场地点燃一堆火。

(3)观察到的现象:观察到火苗从中间向上升起,草木灰也跟随火苗上升,在四周有草木灰纷纷落下。

(4)结论:火堆中间温度最高,密度最小,气流上升,火苗和草木灰随之而上升,四周气温较低,密度大,空气下沉,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影响下,草木灰也跟着降下来。

例17、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定学校操场某点的东南西北方向。要求:简要写出方案及原理,并用简图作必要的说明。(提示:利用日影,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不同时间的太阳在地平面上的运动图”。)

解析:方案:在某点A树一竿,并以该点为中心画一圆;某一天,竿的日影在上午和下午的某一刻的影长刚好与圆相交,记录这两点E、F;连接这两点线MN(这条线就是通过当地的一条纬线,该线指示东西方向。过A点作MN的垂线,即该线就是通过A点的经线,与日影相反方向一端就是该点A的正南方向。

图解如右图示:

原理: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规律。一天当中,除了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两个时刻是相等的,其影长也有两个时刻等(在我们北回归线以北,正午的影子是朝正北)。

说明:如果学生利用已知的当地经度,利用地方时正午的日影和测定南北方向,如果叙述正确酌情得分。

例17、某地处于人口稠密的丘陵山区,最冷月气温大于14℃,年降水量约1600mm。由于滥砍林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请你为该地区设计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达到既保持生态环境,又可使当地人们脱贫致富的目标。

解析:利用气候指标和地形特征选择适合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1)在丘陵上栽种南方经济林木(果树如茶树、荔枝、龙眼等)、种草,并可养鸡,放牛;低洼地挖成鱼塘、塘中养殖淡水鱼,水面养鸭养鹅等。

(2)在山谷修建小水电站;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生产沼气,作为生活燃料。

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第8篇

Classical New Zealand Wines

新西兰的经典葡萄酒之路

新西兰拥有繁茂的原始森林、雪山和壮观的海岸线,一直以来,令人惊异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除此之外,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在这里,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和酿酒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酿造出了其独具特色的优质葡萄酒,尽享国际赞誉,成为这片土地上的财富。

新西兰由南岛和北岛组成,都是多山环境。不过两者气候却迥然相异,最北端接近亚热带气候而南端则几乎已临近极地。海洋气候的影响使全国范围内都能够栽种葡萄,当然大多是靠海之地。新西兰葡萄酒产区跨越南纬36~45度,纵长1600公里,葡萄生长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下,产生了具有各种各样风格的葡萄酒。

沿着新西兰经典葡萄酒之路,可以最快地饱览几大产区的迷人风光。从霍克斯湾(Hawke’s Bay)到万宝龙(Marlborough),这条旅游线路不但是美食和美酒之旅,还是文化、探险和风光之旅。旅程全长380公里,连接着霍克斯湾、怀拉拉帕(Wairarapa)、惠灵顿(Wellington)和万宝龙几大新西兰重要的葡萄酒产区。霍克斯湾有醇美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美乐(Merlot),怀拉拉帕的黑比诺(Pinot Noir)沁人心脾,而万宝龙地区则以盛产长相思(Sauvignon Blanc)而闻名。在这条路上,探索百余个酒窖及葡萄园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乡村风光、森林公园、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及品尝各种美食,绝对是葡萄酒爱好者探访新西兰的首选之旅。

除此之外,奥克兰(Auckland)、吉斯本(Gisborne)、基督城-坎特伯雷(Christchurch-Canterbury)以及中奥塔哥地区(Central Otago)等新西兰著名葡萄酒产区,也是葡萄酒爱好者值得一去的地方。

A Journey for Food and Wine

美酒佳肴自由行

何不尝试一次新西兰美酒之旅呢?沿着我们提供的路线,尽可饱览新西兰迷人风景,同时不错过当地每一个著名葡萄酒产区,每一款诱人美酒。旅行的起点设立在新西兰的北岛,拥有大型国际机场的奥克兰绝对是最佳选择,从奥克兰南下至新西兰的最东端――最早迎来晨曦的地方――吉斯本,接着沿霍克斯湾、怀拉拉帕,到达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惠灵顿也是连接南北岛的重要枢纽,从这里我们可以前往南岛,到著名的万宝龙葡萄产区游历一番,然后继续南下通过历史悠久的基督城,到达终点站中奥塔哥地区。

奥克兰(Auckland)

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中央偏北地带,处于太平洋的怀特马塔港湾(Waitemata)和塔斯曼海(Tasman)上的曼努考港湾(Manakau)之间仅26公里的地域上。静静地偎依在两个大港口之间的奥克兰是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它在闪闪发光的海水衬托下,素有“帆船之都”的美誉。温和的亚热带气候,美丽的海港、岛屿,神秘的火山锥,以及国际机场,这些元素无疑使奥克兰成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奥克兰城是沿着死火山口所构成的,它主建在七座甚至更多的火山上。在港湾之外,散落着如同珍珠般的零星岛屿;港湾内,舟楫横阵,海水清澈,海港大桥连着两个港湾。大桥、港湾和沉睡在朗伊托托岛(Rangitoto Island)的朗伊托托火山,充满着蓄势待发的蓬勃生机。

朗伊托托火山岛在奥克兰海湾内,是让人最为难忘的湾内景观,它是约600年前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岛。仿佛是设计好了似的,仅仅在600年前,一座火山从海中冒了出来,创造了奥克兰近乎完美的天然港湾。若干年后,熔岩流和火山灰流下来,形成方圆5公里的圆锥,成为奥克兰的主要海景。而这里之所以被称为朗伊托托,是因为当时火山喷发得十分剧烈,岩浆飞溅,当地毛利语的含意义是“血样天空”。

一些二战时期的建筑物仍留在这个岛屿上,此外还有几个20世纪30年代的巴凯斯(原始的度假屋),它们已经被修复和保护了起来,作为早期时代的一个简单印象。岛上还有火山熔岩形成的洞穴,珍稀的岩石以及有着“新西兰圣诞树”之称的珍贵植物。游人可以乘坐小火车到达260米高的山顶,在那里,奥克兰海湾和城市一览无余。

星罗密布的岛屿中,尤以怀赫科岛(Waiheke Island)最为著名。紧邻奥克兰城,怀赫科岛是经久不衰的工艺美术品中心。这里有许多美术馆和艺术品商店,也有很多店铺可供游人品尝上等咖啡或新西兰既干净又新鲜的美食。值得一提的是,怀赫科岛由于其夏季少降水和持续高温,成为著名的红葡萄酒生产地。怀赫科岛拥有十多个高品质的葡萄园,是一个令爱酒人士喜爱的地方。

奥克兰拥有上百个葡萄园和酒庄,是广阔而多样的葡萄酒产区。当地有新西兰最古老悠久的葡萄园,其中最早引种是在1819年。以赤霞珠和霞多丽(Chardonnay)而闻名,如果想游遍奥克兰的酒庄与葡萄园,你需要一辆车和至少3天时间才可以完成。

推荐酒庄游:

Stonyridge Vineyard(石脊酒庄)

坐落于奥克兰美丽的怀赫科岛的石脊酒庄,以生产混酿红葡萄酒而驰名远近,种植品种包括赤霞珠、美乐、品丽珠(Cabernet Franc)、马贝克(Malbec)、小维铎(Petit Verdot)等。石脊酒庄一直以酿造世界一流的波尔多风格红葡萄酒为目标经营着。以酿造高品质混酿红葡萄酒,严格有机栽培技术融合传统酿酒工艺,带来享誉国际的美酒享受。

石脊酒庄葡萄园特别的位置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葡萄酒,平缓的北面斜坡,山脊遮蔽了寒冷的西南风,这也正是石脊酒庄名字的由来。当地夏季的气温经常超过30℃ ,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6℃。结合出色的葡萄栽培技术,在正常年份葡萄都能达到理想的成熟度。这里的葡萄采收后,必须手工挑选,并立即运入酒厂,足以保证葡萄的新鲜。

石脊酒庄的咖啡厅也是值得推荐的,坐落在遍布橄榄树、色彩缤纷的藤蔓和法国南部的山谷,天台咖啡店(Veranda Café)是最浪漫也是最有异国情调的地点,这里是游客用餐,私人聚会,以及举办婚礼的理想场所。特别是石脊酒庄每年都会举办派对,一直深受全球游客的欢迎。派对上会邀请世界级 DJ 到场,游客可以尽情在葡萄园和橄榄树下跳舞,徜徉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享受难忘时刻。

吉斯本(Gisborne)

吉斯本是全球大陆上第一个迎接晨曦的地方。位于新西兰北岛最东端,吉斯本美丽而又迷人,这里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是一个惬意并且沉浸在毛利文化中的地方。

来到吉斯本,可以挑战海拔1754米的希古朗基山(Hikurangi),这是全球每日第一个看到晨曦的地方。也可以从蒂阿拉罗瓦(Te Araroa)出发,行驶在宽阔、一望无际的大路上,到达新西兰陆地的最东端。古老的东角灯塔正坐落于此,沿着约700级台阶登上塔顶,无限风光在顶峰,绝对值得一看。通向灯塔的路紧紧地依偎着海岸线,数米之外即是片片沙滩。

吉斯本的光照十分充足,土壤肥沃。虽然因西面的山得到庇护,但还是直接受气旋的影响,葡萄酒品质随着不同年份有着很大的变化。吉斯本是新西兰第四大葡萄种植地区,其中霞多丽的种植面积达一半以上,约占2000多公顷,是公认的“霞多丽葡萄酒之都”。地中海气候和适宜的土壤是当地葡萄酒产业成功的关键,使该地区可以一直生产出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获得国际嘉奖的葡萄酒。

推荐游览景点:

尤瑞瓦拉国家公园

(Te Urewera National Park)

尤瑞瓦拉国家公园位于丰盛湾(Bay of Plenty)和霍克斯湾(Hawke’s Bay)之间,占地约20万公顷,园内有北岛最大的原始森林。公园远离闹市,因此有助于保护稀有野生生物,如奇异鸟、卡卡(体形大的森林鹦鹉)、猎鹰及极具特色的蓝鸭等等。

偏僻、崎岖、巨大的尤瑞瓦拉国家公园是北岛上最大的森林覆盖区,公园的东南边界有怀卡雷摩瓦纳湖(Waikaremoana),这里因天然美丽的湖泊而备受人们喜爱。该湖是大约2200年前由于巨大的山体滑坡阻塞了怀卡里塔希基河(Waikaretaheke River)而形成,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个湖更像是个峡湾。许多有趣的活动都在卡雷摩瓦纳湖上举行,湖边有环境保护部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包括汽车旅馆、小木屋、宿营地、加油站及商店等等。游客可以在湖上划船、垂钓、划独木舟,也可以步行登山或经许可后狩猎。

怀卡雷摩瓦纳湖步行道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步行道之一,也是极具有挑战性的,步行道全长46公里,沿着湖的西岸,四周环绕着尤瑞瓦拉国家公园浓密的森林,需要4~5天才能走完全程。如果进行多天的徒步旅行,沿途设有小木屋和露营地供游客休息。

霍克斯湾(Hawke's Bay)

霍克斯湾位于新西兰北岛东岸,是新西兰引领葡萄酒和美食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来到这里,不可不去内皮尔(Napier)装饰艺术城(Art Deco),在这里可以欣赏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同时也是一个品尝美酒的地方。

内皮尔城及哈斯丁(Hastings)城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装饰和西班牙修道院风格的建筑。内皮尔的装饰艺术所以闻名,还是由于1931年的大地震,整个内皮尔被夷为平地。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开始了装饰艺术的发展,将古典线条式、西班牙教会式和装饰艺术式全部完美地集中在同一个地方,由此,以装饰艺术建筑闻名于世。

得益于日照时间长和地中海气候,霍克斯湾是新西兰最温暖、最干燥的地区。充足的日照、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与酿酒师的精湛工艺,使霍克斯湾的酒类产品赢得了高度的国际声誉。霍克斯湾是新西兰第二大红酒产区,也是最悠久的产区之一,早在19世纪便开始葡萄酒产业。霍克斯湾以世界一流的获奖红酒生产地区而闻名,包括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美乐、品丽珠和西拉(Syrah),白葡萄品种霞多丽也有广泛种植。许多新西兰著名酒庄都坐落于霍克斯湾,并设有露天和室内餐馆。所以,大可以自己开车到葡萄园,或参加由经验丰富的导游和旅游业者所设计的品酒之旅。游客可以沉浸在葡萄园、果园和橄榄树种植园中的咖啡屋、餐馆和露天餐厅的愉快氛围中,通常还有令人难忘的现场音乐表演。

Black Barn Vineyards(黑谷仓酒庄)

黑谷仓酒庄坐落在霍克斯湾最美丽的蒂马塔山麓(Te Mata Hills),不仅是种植葡萄的理想地,也可谓“坐拥”无尽美景。在蒂马塔山麓的庇护下,有温暖的微气候,这里是游人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酒庄虽不大,种植面积只有10公顷,葡萄园分为28个小分区,每个分区独立进行管理、检测以及进行收获。这里主要生产高档波尔多风格的红葡萄品种,如美乐、赤霞珠和品丽珠。白葡萄包括霞多丽和长相思。经营者相信好酒源自于葡萄园中,坚持手工挑选,以确保最佳的果实品质和成熟度。

黑谷仓酒庄是专门为游客成立的。来到这里,可以去酒窖品尝当地美酒,在获奖餐厅 Bistro 吃一顿午餐,夏天的傍晚,在露天竞技场欣赏音乐会或露天电影,这里被世界级音乐家们公认为最好的户外剧场,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氛。美术馆和颇有名气的村庄市场在夏天的每个星期六也会开放。村庄市场坐落于葡萄园的中心,当地种植者、面包店和生产者,为了把最新鲜和优质的产品展现给顾客,都不约而同地延迟睡觉时间或者很早起来准备上市产品。市场在上午9时开放,出售的大多是当地的季节性特产,整个市场充溢着新鲜的烤面包、当地的烘焙咖啡、花卉、肉类、橄榄油、有机蔬菜、薰衣草产品等等,时间恰巧的话,大可一同前去,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此外,黑谷仓的精品酒店也是值得停留的地方,奢华精致的酒店装修,一定给你留下难忘的体验。黑谷仓酒庄虽然规模很小,却不乏获奖的珍品,多数都可以在酒窖中买到。无论是度过一两小时,或是一两天,霍克斯湾的美景绝对不会让你觉得乏味。

推荐酒庄游:

Church Road Winery(教堂路酒庄)

在霍克斯湾众多酒庄中,内皮尔的教堂路酒庄是现存最古老的酒庄之一,它由卢森堡人 Bartholomew Steinmetz 于1897年建立,历史以逾百年。当 Steinmetz 返回家乡后,将酒庄交由一位年仅19岁的酿酒师管理,此人正是今天被尊为新西兰精品红酒之父的 Tom McDonald,他从十几岁便从事酿酒师工作。McDonald 开始尝试在新西兰酿制优质红葡萄酒,在1949年首次发售赤霞珠葡萄酒,随着酒品质的提高,逐渐受到鉴赏家青睐。McDonald 退休后,酒庄曾经一度被关闭,在1989年教堂路酒庄作为新西兰优质红酒产地的核心被重建。

来到教堂路酒庄,你可以通过向导带领,游览酒庄,体验葡萄酒酿造过程,尽情享受这里的美酒,同时参观新西兰第一葡萄酒博物馆。博物馆由一个古老的酒窖改建而成,馆内保存着许多历史久远的酿酒工艺文物,最久远的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酒窖门口,设立了专供游客品尝美酒的地点,同时提供外售,包括许多稀有年份酒。

怀拉拉帕(Wairarapa)

怀拉拉帕紧邻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使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周末旅行目的地。怀拉拉帕有美丽的乡村风光,不走寻常路的旅游路线更是魅力无限。如果你不仅想品尝美酒佳肴,还想了解各种野生生物、欣赏旖旎的自然风光,这里无疑是你的无悔之选。以群山为背景,该地区起伏的田地上的羊群、橄榄树和星罗棋布的古朴小镇,造就了其独有的特色。所有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怀拉拉帕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夏天的怀拉拉帕炎热干燥,充足的日照和稀少降雨量是这里葡萄酒品质的保证,也是当地葡萄酒在国际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很多酒庄对外开放,欢迎游客前来品尝,还有一些酒庄在全年开放。最好的参观时间是3月初,即当地新酒上市的时候。

近年来,该地区经历了一场变革,精品酒庄以及一流咖啡馆和餐馆应运而生。虽然这里还没有大酒店,但当地有许多舒适的农场旅店和精品酒店,是非常不错的休闲度假地。

虽然就葡萄酒生产量而言,怀拉拉帕只占很小份额,但是,凭借当地优质的黑比诺葡萄酒,怀拉拉帕地区酒庄在国际上享誉盛名。马丁堡村(Martinborough Wine Village)是怀拉拉帕的葡萄酒核心产区,优质葡萄酒庄荟萃该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村庄广场出发,步行即可到达许多葡萄园和酒庄,品尝到优质黑比诺葡萄酒。

惠灵顿(Wellington,新西兰首都)

惠灵顿地处新西兰北岛的南部,扼库克海峡咽喉,处于全国的中心位置,是往来南北二岛的交通枢纽。惠灵顿也是世界最佳深水港之一。惠灵顿三面青山环绕,一面临海,怀抱着尼科尔逊港。在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天气温暖,阳光充沛。

惠灵顿是新西兰的首都,同时也是艺术和文化之都。来到惠灵顿,当然要去市内观光。市内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如政府大厦,它是南太平洋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地还有雄伟的保罗大教堂,市政大厅及著名的战争纪念馆。

城市中心位于美丽的海港和森林覆盖的丘陵之间,与自然十分亲近。早晨或黄昏的时候步行观赏惠灵顿的海边风光是件十分愉快的事。从皇后码头(Queens Wharf)出发,沿着海岸走,经过蒂帕帕博物馆(Te Papa)和谢弗斯游艇码头(Chaffers Marina),到达东方湾(Oriental Bay),你会在这里发现成排的咖啡厅与一路上迷人的黄金沙滩。

万宝龙(Marlborough)

作为新西兰经典葡萄酒之路的终点万宝龙,绝对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广阔的河谷布满了星星点点的酿酒厂、高耸的山脉、历史悠久的建筑、国家森林、幽静的海滩、河流和田园诗般的水道。

万宝龙是新西兰最大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地区,充足的阳光,凉爽的夜晚,少雨的秋季和易于排水的冲积土壤,这些特点结合在一个地点,使万宝龙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当地以长相思最为出名,享誉国际。而霞多丽、雷司令以及发展非常迅速的黑比诺品种也备受推崇。

想要感受万宝龙的酿酒业,布兰尼姆(Blenheim)是必经之地。布兰尼姆旁边的大型冲积平原是大自然专为葡萄栽培酿酒而建。夏季持续的干燥和日暖夜凉的气候让葡萄经过较长的成熟期后,仍能保持其酸度。这里的土壤浅薄,渗水快,肥力较低,这些都使得葡萄生长缓慢,从而产出高品质的酿酒葡萄。万宝龙葡萄酒便是因其浓郁的自然口味深受欢迎。大到大型的葡萄酒出口公司,小到舒适朴素的葡萄酒庄园,这里应有尽有。许多酒庄附近的咖啡馆或餐厅都能提供葡萄酒配餐的服务,在户外享受温和的日光,可口的美食,美不胜收。

推荐酒庄游:

Herzog 酒庄

Hans Herzog 是万宝龙颇具代表的酒庄之一,Herzog 家族与同样热爱美酒与美食、追求高品质、同时对新西兰这片土地充满深情的人一起,经营着酒庄和餐馆。创建人 Hans 和 Therese Herzog 来自葡萄酒种植世家,他们是钟爱创新的葡萄种植者,喜欢从事园间研究。

尽管在瑞士经营产业已很成功,他们依旧追寻生产波尔多风格的高品质葡萄酒的理想地。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开始寻找最适合葡萄生长的土地,经过他的探索,他在新西兰找到了具有完美条件的万宝龙。

Herzog 酒庄提供葡萄酒品尝和销售,以及旅游预约服务。有许多令人激动的葡萄酒可供选择,其中包括:黑比诺、美乐、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雷司令和长相思等。

基督城-坎特伯雷(Christchurch-Canterbury)

广阔的坎特伯雷平原,南阿尔卑斯(Southern Alps)高低起伏的山峰,凯库拉(Kaikoura)深邃的海水,正是这些迷人的风景组成了坎特伯雷。基督城位于南岛东岸,作为坎特伯雷的核心城市,基督城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英国气息。在这里,19世纪的典雅建筑比比皆是,而到处花团锦簇、草木繁盛的景象,又为基督城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誉。恢弘的建筑、古老的宅院、整洁的公园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浑然一体。

虽然这是个年轻的葡萄酒产区――第一个葡萄园于1977年建立――坎特伯雷正凭借这里的特色雷司令和黑比诺葡萄酒成为众所周知的,并得到赞赏的产区。该地区的土壤以砾石和冲积岩为主,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往往寒冷。这里的酒庄遍布各地,以怀帕拉谷(Waipara Valley)地区发展最为迅速,这里酿造的雷司令葡萄酒已得到国际认可。

来到这里,怀帕拉谷葡萄酒庄绝对不能错过。停下脚步,在新西兰葡萄酒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品尝美酒佳肴,当地的榛果,橄榄油和薰衣草同样充满魅力。乘四轮马车悠闲地游览葡萄酒园也是值得推荐的美妙旅程。

推荐游览景点:

大教堂广场(Cathedral Square)

大教堂广场位于基督城的市中心。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风格充满优雅情韵,其高耸的尖塔更是基督城最重要的地标。它有粗石砌的玫瑰窗以及有13座钟的钟塔,在这里停留一定会听到它美妙的声音。教堂每天都对各界游客开放,登上塔顶,尽可饱览市中心的优美景色。

中奥塔哥地区(Central Otago)

中奥塔哥位于新西兰南端,干爽的气候和充沛的阳光,使它成为黑比诺的重要产区。中奥塔哥地区可谓新西兰最优美的葡萄酒产区,如果你只能游览新西兰的一个葡萄酒产区,那就来中奥塔哥吧,不过你至少要花上3天时间,才能完全领略这里的酒庄风采。

秋季的中奥塔哥是异常美丽的,这个地区原来的植被极少,如今大多数树木是落叶树,因此这个时候卢萨河两岸呈现出一片金色。在这金色的印象派画布上,品着杯中美酒,聆听导游述说当年淘金者的故事,遥想那逝去的野性岁月,神游于物外。当游艇途经那些遗址时,你还可以下船去亲自勘查一番,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

皇后镇是中奥塔哥地区的中心,被南阿尔卑斯山(Southern Alps)包围,皇后镇是最完美的观光地点,毗邻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是座深而蓝的高山湖,倚靠壮丽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旅游胜地皇后镇的景色变化万千、宛如仙境。这里湖泊和高山景观适合几乎所有的探险活动,同时,皇后镇也是一处著名的享受之地:打一场休闲高尔夫,进行一次鳟鱼垂钓,游览美丽的国家公园,寻访佳肴与顶级美酒。享受惬意的休闲活动的同时,留下最美妙的回忆。适合的话,捧回几款中意的美酒,让旅行更添几分情趣。

来到这里的游者,尽可花一个下午时间品尝当地名酒,了解这块产酒地的奥秘。说到本地的葡萄种植渊源,要追溯到19世纪初的淘金热年代,法国人让-德西雷・费罗(Jean Desire Feraud)最早发现此地生产葡萄的潜力,于是便开始种植。

中奥塔哥是世界上最南部的葡萄酒生产地区之一,也是新西兰唯一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这里的夏季炎热干燥,而且冬天寒冷多雪。温差大,这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土壤结构与新西兰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差别,矿物质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土壤造就了各种具有独特口味的葡萄酒。这个地区生产口感强烈、味道浓郁、具有天鹅绒般质感的黑比诺,赢得了广泛赞誉,备受全世界葡萄酒爱好者的追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皇后镇的吉布斯顿谷葡萄酒产区(Gibbston Valley)。吉布斯顿谷有“葡萄谷”之称,绝对是你见过的最美丽的葡萄种植区之一。葡萄产区夹在崎岖的片岩山脉和多岩的卡瓦劳(Kawarau)河谷间的空隙上。处于高纬度地区造成了冬季寒冷、夏季干热的气候特点,同时昼夜温差十分显著,这些特殊的条件造就了在国际上一直备受推崇与嘉奖的优质葡萄酒。这里种植的葡萄70%以上都是黑比诺,其他品种还有霞多丽、灰比诺(Pinot Gris)、雷司令和长相思。与葡萄酒一样闻名的,是吉布斯顿谷的美味奶酪。干酪和羊奶奶酪是野餐篮中的必备食物,当然,再带上一瓶优质的黑比诺葡萄酒更是相得益彰。

New Zealand Travel Tips

新西兰贴心游

时差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新一天的国家之一,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新西兰实行夏令制,夏季时钟向前拨1小时,比北京时间早5小时。夏令时间在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开始,翌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结束。

货币

新西兰的货币单位是新西兰元(NZ$),硬币分别为5、10、20和50分以及1元和2元,纸币面值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新西兰不限制带进或带出的外币数量。但是,任何人若携带一万新元以上的现金进出新西兰,则需填写现金出入境报告。各种主要的信用卡在新西兰都可以使用。饭店、银行和一些商店还接受旅行支票。

交通

新西兰有三个国际机场,分别位于奥克兰、惠灵顿和基督城。新西兰航空(Air New Zealand)和安捷航空(Ansett New Zealand)与其他公司一起争夺从这三个国际机场到国内各主要城市和省份机场的空中市场。新西兰的海上运输十分发达,有13个大港口和众多的小港口。新西兰的铁路是一家私营公司,铁路线几乎连接了全国每一个城市和城镇,可供乘客选择的路线有三种:高速路线、上下班专线和旅游路线。

地广人稀的新西兰,汽车是必要的代步工具。这里99%的成人都会驾驶汽车,每个家庭平均都有1~3辆车。新西兰道路宽阔,交通设施先进,在这里驾车安全系数很高。在新西兰驾车是靠左行使,取得新西兰驾驶执照是必要的。(持国际驾驶执照者,自抵达新西兰之日起一年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