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膝关节康复方法

膝关节康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股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膝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单位:563000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院康复科

笔者于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行康复治疗,30例术后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同时与另30例未行手法关节松动技术患者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康复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左侧12例,右侧14,双侧4例;年龄14~55岁;对照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左侧14例,右侧11例,双侧6例,年龄18~62岁。

1.2 康复方法 治疗组术后即康复介入,病情平稳后在康复科行综合康复。具体如下:①术后第2天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肌力训练,用尽全力使股四头肌收缩,持续6 s/次;由肌肉收缩20次开始,逐日增加10次至每次肌肉收缩50次维持,4次/d;②术后第3天开始持续性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患肢置于CPM机上,设置起始、终止角度和周期位置,控制循环周期45 s~4 min; 活动速度调至1 s/次,根据关节活动范围逐日增加活动度,2次/d,持续2~3周;同时指导患者行膝关节主动运动及主动助力运动;③2周后行手法关节松动技术,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4级手法,一般先用小级别手法(Ⅰ、Ⅱ级)缓解其疼痛和僵硬后,再用大级别手法(Ⅲ、Ⅳ级)改善其活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反馈调节手法强度,并注意固定或保护骨折断端,每种手法重复3次,每次治疗时间20 min,1次/d。若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不理想者,每天治疗最后;在运用第Ⅳ级手法接触关节活动终末端达到痛点时,让一治疗师固定其骨折断端,在超过痛点基础上稳定、持续的直接牵拉关节周围组织10~20 s;拮抗与放松反复2次(第一次让患者用全力对抗治疗师的力量、第2次则让患者完全放松)。疼痛于第2天消失则强度适宜,治疗后冷敷膝关节10 min后再行主动运动。加强坐位床边锻炼或坐位双手抱膝训练;④4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进行主动负重下蹲活动,并逐渐加强行走训练及步态训练。

对照组除不进行第③步治疗外均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标准;优:膝关节屈伸正常,或伸正常,屈曲135°~145°;良:膝关节伸正常,屈曲120°~134°;可:膝关节伸正常,屈曲95°~119°;差:膝关节活动范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60例患者在3个月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伤口感染、骨折断端错位、骨髓炎、关节内感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对2组患者3个月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进行对比,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表现出显著疗效,其膝关节优良率达到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

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标准(例数)

优良可差

康复组3024330

对照组3014673

表1示,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即刻行股四头肌的有效等长收缩运动是后期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的基础,可保持股四头肌活力,是防止局部粘连与僵硬的有效措施。CPM的早期介入对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关节的制动可引起关节粘连,软骨失去营养,而早期活动可使关节液的正常循环得以保持,避免粘连。

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局部循环,活血散瘀,解痉松粘,通利关节等。手法关节松动术的运用,能改善关节血液循环,消除关节内外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稳定持续及拮抗-放松的牵拉,可克服纤维组织内部粘滞性阻力,使组织得到较大的牵伸,有利于消除关节挛缩。运动疗法中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有助于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组织形态学和韧带抗张强度的恢复;同时还能促进运动条件的恢复,使肌肉收缩力增加,关节稳定性加强。

康复训练应本着循序渐进、因病制宜的原则,切莫操之过急,运动过度,以避免不应有的损伤。若出现骨折断端及关节严重肿胀、疼痛,应减缓训练强度或暂停训练,以等长肌力训练维持;积极处理并发症后尽快恢复训练。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各阶段目标的实现而增加患者积极性,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后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莫永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CPM的康复应用.按摩与导引,2008,8:35-36.

[2]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8:1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华夏出版社,1989:29.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的康复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使用。在7名举重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根需要安排4次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力量和功能动作筛查(FMS)评分的测试。膝关节患侧屈伸的活动度增加;在角速度60?/s时,屈伸肌等速力量提高;FMS评分由12.4提高到15.1。通过康复训练,ACL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患侧的神经肌肉控制和肌肉力量的到提高;患者的动作模式中,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得到改善。

关键词ACL 康复训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7名男子举重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5.2±1.3年,平均年龄17.6±5.3岁。

(二)研究方法

根据康复训练的需要,安排4次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力量和FMS评分的测试。使用HOGGAN便携式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计侧量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利用CYBEX-NormT等速测试系铳测试60时的屈伸肌力量;利用FMS套件对运动员进行评分。通过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显著性p

二、结果

在ACL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膝关节患侧屈的活动度由56?恢复到139?,患侧伸的活动度由151?恢复到170?。在ACL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在角速度60?/s时,屈肌等速力量健侧由165N・m/s提高到206N・m/s,患侧由60N・m/s提高到181N・m/s,双侧差异由63%缩小到11%;伸肌等速力量健侧由254N・m/s提高到311N・m/s,患侧由119N・m/s提高到280N・m/s,双侧差异由52%缩小到10%,

三、讨论与分析

ACL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全幅度膝关节伸的活动度受限容易被忽视[1]。同时ACL术后有多种因素影响髌骨的活动度,如沿着内外侧支持带的创伤瘢痕组织、脂肪垫的限制等。在恢复活动度阶段,首先通过手法推动髌骨改善髌骨的活动度;然后通过小强度、长时间的牵拉改善屈伸活动度;通过大约4~6周的康复训练,患侧的屈伸活动度基本上恢复正常。

其次,在第2周后进行神经肌肉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负荷。而后,大约在16~20周之间,加入增强式训练。Hewettet的研究表明女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明显的减少[2]。大腿前后群肌肉是膝关节稳定的主要肌肉,其拮抗肌群拮抗比以及双侧差异情况可以用来评估膝关节损伤风险,同名肌肉左右差异应小于15%[3]。患侧膝关节肌肉力量变化屈肌、伸肌的力量都逐渐增长,同名肌肉双侧差异逐渐减小。

在康复训练的中后期,下肢肌力双侧差异小于15%后,逐步加入专项相关的训练,利用FMS测试,检查其动作模式中的不对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COOK使用深蹲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否对称;跨栏上步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否对称,同时还挑战了骨盆和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跨栏上步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还挑战了骨盆和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主动直膝抬腿测试可以评价在盆骨保持稳定、对侧腿主动上抬时,掴绳肌腱与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以及骨盆的稳定性[4]。通过FMS测试,可以找出这些下肢存在的不对称。而这些不对称可能是因为活动度不足、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者神经肌肉控制不良引起。FMS测试过顶深蹲、跨栏上步、直线箭步蹲、主动直膝抬腿和总分均有所提高。通过专项相关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步克服对患肢的恐惧,逐渐建立信心。

四、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ACL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患侧的神经肌肉控制和肌肉力量的到提高;患者的动作模式中,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Austin JC,Phornphutkul C,Wojtys EM. Loss of knee extens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f knee position and graft tensioning[J].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2007(89):1565-1574.

[2] Hewett TE,Lindenfeld TN,Riccobene JV,et al. The effect of neuromuscular training on the incidence of knee injury in female athletes. A prospective study[J]. Am J Sports Med. 2000.27(6):919-920.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3篇

泉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中应用中药熏洗以及功能锻炼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完成手术后,指导100例患者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活动。其中观察组患者则在拆线后,加以中药熏洗进行辅助。结果 经过不同的术后康复锻炼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分别为92%、78%,两组康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后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功能锻炼以及中药熏洗,可取得明显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中药熏洗;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168-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科室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若未能给予患者进行合适的处理,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并发症,例如膝关节不稳、关节强直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1]。相关医学研究通过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后采取功能锻炼以及中药熏洗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2]。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后康复方案,以观察中药熏洗与功能锻炼联合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43.22±4.13)岁;骨折类型:9例高处摔倒,5例打球致伤,12例重物砸伤,24例交通事故。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的塌陷大小均在5 mm以上,属新鲜闭合骨折。11例患者伴有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以Schatker标准进行分型1例Ⅰ型(属单纯劈裂型骨折),8例Ⅱ型(属劈裂塌陷型骨折),34例Ⅲ型(属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4例Ⅳ型(属内內髁骨折、髁间突骨折),3例Ⅴ型(属双髁骨折),1例Ⅵ型(属合并干骺端以及骨干分离型骨折)。

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42.36±4.19)岁;骨折类型:7例高处摔倒,4例打球致伤,13例重物砸伤,26例交通事故。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的塌陷大小均在5 mm以上,属新鲜闭合骨折。13例患者伴有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以Schatker标准进行分型,1例Ⅰ型,10例Ⅱ型,3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1例Ⅵ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原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术后康复方案

1.2.1.1 骨折处理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开放性复位,恢复关节面解剖形态,并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由于该组患者中有45(塌陷骨折基本上都有骨缺损,需植骨,是否改为85?)例患者具有骨质缺损的情况,因而还需给予患者进行充分植骨,合并韧带损伤予韧带修补或重建,合并半月板损伤予成形或修补,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入院后的3~15 d内完成手术。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抗炎治疗以及换药。

1.2.1.2 主动功能锻炼 手术完成后,应在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主动功能锻炼,例如早期主动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关节训练等。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手术当日,确保患者的关节功能位保持不变,同时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其次,术后,间隔约8 h,鼓励与指导患者对股四头肌进行适当锻炼。具体为:仰卧-膝关节处于静止状态-用力使足跟向下蹬-伸直足背-收缩股四头肌,若锻炼有效,手掌触摸可感受到髌骨在上下滑动。患者需每日反复运动,1次/2 h,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5~10 min之间。早期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宜过量,要由小至大,由少至多的提高锻炼强度。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主要以等张收缩、等长收缩为主。一方面,等长收缩的训练部位以骨后方肌以及骨前方肌为主。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屈曲健腿,将腿置于枕头上方,通过收缩骨后肌来使得足跟压至床面,动作重复10次,动作压力由轻重轻。通过收缩股前肌来使得膝盖压至床面,动作重复10次,动作压力由轻重轻。每日重复等长收缩训练8~10次。另一方面,等张收缩主要是通过抬高直腿进行训练。同样是采取仰卧姿势,伸直双下肢,患肢屈髋以直腿方式抬高,直至其与床形成30~90°角,进而保持屈髋位,屈膝4次,伸膝4次,每日重复等张收缩训练4~8次。

关节训练:术后第2天即予患肢被动功能锻炼(CPM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主动关节训练,方法:取仰卧姿势,屈曲健腿,伸展患腿,缓慢的屈曲患膝,患侧脚踝逐渐向臀部靠近。然后取俯卧姿势,屈曲患膝,使脚踝靠近臀部。最后在此动作基础上,进行抗阻力膝关节活动。

1.2.2 观察组术后康复方案 对照组康复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具体为:经过拆线后,可给予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辅助术后的康复锻炼。其中,熏洗中药房包含20 g威灵仙、20 g续断、20 g姜黄、20 g茯苓、20 g怀牛膝、20 g桂枝、20 g草乌、20 g透骨草、20 g伸筋草、30 g独活、30 g两面针、30 g羌活。将中药煎煮好后,置药液于盆中,药液量以500 mL为宜。暴露膝关节于药液盆的上方,使药液蒸汽可对患处产生熏洗效果,其次采用毛巾浸药液,将浸过药液的热毛巾敷于患处,注意控制毛巾的温度,避免烫伤。待膝关节有发热的感觉后,配合活动,并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关节僵硬的地方,可通过手法按摩来达到松解筋骨的目的。中药药液冷却后,及时更换热的药液。中药熏洗为1h/次,每日熏洗2次,一剂煎药可循环使用3 d。

1.3 统计方法

借助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并以百分比[n(%)]进行表示[3]。

2 结果

研究根据患者的行走步态、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以及活动范围等进行评估。优:患者膝关节十分稳定,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疼痛情况,行走步态正常;良:患者膝关节大致稳定,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疼痛情况轻微,行走步态好明显改善;可:患者膝关节稳定状态有改善,膝关节功能有好转,疼痛感仍旧存在单有明显改善。差:患者的病情未有好转[4]。

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高达92%,对照组术后康复优良率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术后需要制动,因此患者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例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液回流障碍、组织液吸收障碍、膝关节肿胀等,此类现象既不利于修复创伤组织,还以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丧失关节功能等[5]。为此,在给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需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肿胀、粘连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早期的功能锻炼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6]。

临床上通过在手术后给予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中药熏洗,同时结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其中,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高达92%,对照组术后康复优良率仅78%,结果显示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明显疗效。相关医学研究指出,术后早期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关节组织血液的循环,还可起到预防静脉血栓、加快肿胀消退、等效果,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7]。这一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符。其次,该次观察组所应用的中药中,茯苓与怀牛膝可起到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疗效,威灵仙、续断以及姜黄可起到消肿止痛等疗效,桂枝与草乌可起到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疗效,透骨草以及伸筋草可起到舒筋通络的疗效[8]。通过熏洗的途径,使药物可对患处直接产生作用,促进患处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明显改善了膝关节的功能,缩短了康复的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风华,管清华.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膝关节僵硬40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2):48.

[2] 张俊忠,刘效敏,卞泗善.一次性被动活动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5):304-305.

[3] 戴闽,艾江波,帅浪,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973-975.

[4] 裴啸,胡翠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疗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390-391.

[5] 程英雄,王斌,徐无忌.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新中医,2010,42(5):29-30.

[6] 李世念,邱继明.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四肢骨折后期功能障碍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5):92.

[7] 侯伟东,唐向阳,周远辉,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探讨[J].河北医学,2011,17(5):605.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关节镜下三联术;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探讨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 导致患者反复脱位的主要原因是脱位后关节支持组织愈合不良进而导致髌骨解剖结构出现异常[1], 表现为患肢运动能力下降、膝关节周围组织萎缩, 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多发, 如果不得到有效治疗,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常用传统的保守疗法进行治疗, 易反复且疗效不显著, 本研究通过探讨关节镜下三联术治疗复方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降低了髌骨脱位的复发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46例, 其中男28例, 女18例, 年龄9~34岁, 平均年龄为(15.1±3.4)岁, 脱位次数为3~9次, 平均脱位次数为5次, 其中左侧脱位21例, 右侧脱位25例, 初次脱位均由外伤所致, 多为运动伤。

1. 2 方法 术前检查:体格检查恐惧试验、倾斜试验46例患者均为阳性, 患者被动活动受限严重, 患者患膝Q角平均值为(23.1±0.1)°, 显著高于正常值。X线检查显示:髌骨关节间隙有退变, 下肢外翻畸形>15°, 髌骨位置升高且偏小, 患膝股骨外侧髁位置偏低, 髁间凹浅平明显。

1. 2. 1 手术方法 对所有患者急性联合麻醉, 应用关节镜通过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进入, 探查关节腔、髌骨运动轨迹、脱位情况, 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下可见髌骨呈现半脱位、有明显外移, 三联手术包括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3], 对于髌骨外侧支持带显著紧张的患者首先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选择距离髌骨外缘约1 cm, 自髌骨尖水平髌腱外侧缘至髌骨外上极的外侧2 cm, 近侧2 cm, 切开髌骨外侧支持带, 完成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重建紧缩术:选取自体半肌腱和半膜肌, 用线将两端对折缝合, 然后在股骨内髁和髌骨侧面中点处各切开约2 cm的切口, 在髌骨内侧缘向外侧用钻头钻一条隧道, 同时在股骨内侧髁处也钻约4 cm的隧道, 然后将肌腱一端从髌骨内侧通道拉入从股骨通道拉出并反折, 然后紧贴髌骨表面将肌腱拉回并在髌骨至骨滑车中间进行复位, 然后将肌腱两端同时植入股骨隧道并进行固定。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在胫骨结节内侧作约3 cm的切口使胫骨结节充分暴露, 然后在结节内外缘用克氏针钻孔并打通, 并沿截骨面将胫骨结节的近端推至远侧后并进行有效固定。

1. 2. 2 术后处理 术后应将患肢伸膝位固定, 2 d后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7 d后可对患肢在支具保护下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 14 d后可进行床上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 然后可进行负重锻炼, 同时应给予预防伤口感染及饮食护理等, 并随访1年。

1. 3 评价指标 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应用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主观、应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Q角变化及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46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无伤口感染情况发生, 有6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前侧疼痛但与手术前比较显著减轻, 随访1年内46例患者均无再次复发现象;46例患者手术前后IKDC评分为(36.3±4.1)分、(86.9±5.6)分, 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为(53.7±4.7)分、(92.3±4.8)分, 治疗前后Q角为(23.1±0.1)°、(11.7±1.1)°, 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病, 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 初次脱位时大多因运动导致, 疾病导致患者膝关节疼痛、脱位感、不稳定、肿胀等, 影响儿童膝关节发育和生活质量[4]。关节镜下三联术治疗复方髌骨脱位, 能全面探查患者关节脱位情况, 对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的患者将外侧支持带有效松懈能增加膝关节活动能力, 内侧支持带重建术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可以有效调整韧带使其达到最佳紧张度, 同时能有效调整Q角,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5]。本研究通过探讨46例应用关节镜下三联术治疗复方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Q角矫正良好,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石新春, 赵娟, 张菁, 等. 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后康复训练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9):2323-2324.

[2] 陈岗, 吴宇黎, 吴海山, 等. 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4):305-308.

[3] 唐恒涛, 苏训同, 王义隽, 等. 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25(1):9.

[4] 吴宇黎, 陶坤, 吴海山, 等. 综合手术方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观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3):218.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指导

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手术、术后优良率大于90%的一种手术[1],然而膝关节置换术后常出现关节腔出血,造成肢体尤其是膝关节肿胀、疼痛,进而使膝关节粘连挛缩,丧失部分功能。所以通过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实施TKA手术的30例病人,采取术前功能训练及术后持续被动活动、主动锻炼、综合锻炼以及冷热疗法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收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共30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男9例,女6例;年龄48~77岁,平均(58.4±10.01)岁;病程32~62个月,平均(46.1±15.6)个月。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51~72岁,平均(57.8±10.35)岁;病程29~67个月,平均(48.1±16.3)个月。两组之间在年龄、病程、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术前进行踝泵收缩以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的等长收缩动作,增强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训练。练习转换,教患者扶拐用3点或4点步态走路。膝关节置换术后均给予抗炎、抗凝、支持和对症等治疗的同时,在当日开始使用CPM机行功能锻炼,每次15min-20min,每天4次或5次,连续进行10天,CPM角度逐渐增加;进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等长收缩活动,加冷热疗法处理,在做膝关节伸屈活动前,先进行由患肢远端向近心端的患肢按摩,并将热水袋置于膝关节上热敷30min,以软化组织、松弛肌肉;练习后进行由患肢末梢向近心端的温水擦浴,并将冰袋置于膝关节上冷敷30min,以减轻疲劳、局部炎症性反应及疼痛。对照组单纯参照治疗组的术后功能锻炼。

1.3疗效评估

对2组病人术后3d、7d、10d膝关节的活动度采用统一量角器进行测量。对2组病人的疗效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比较[2]: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范围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根据HSS评分体系,将临床疗效分为4级,优(80-100),良(70-79),可(60-69),差(0-59)。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组在HSS项目中,治疗组在疼痛、行走功能、肌力及稳定性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the total kneereplacement,TKR)是较好治疗膝关节退变及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之一,人工全膝关节包括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有些还包括髌骨假体。其中,股骨髁、胫骨托由金属制成,而胫骨垫和髌骨假体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用上述人工假体治疗已被严重损坏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膝关节,达到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功能的目的[3],目前全球已有60余万人接受了该治疗[4],膝关节置换虽有诸多好处,但是术后关节腔出血,造成肢体尤其是膝关节肿胀、疼痛,进而使膝关节粘连挛缩,丧失部分功,所以全面的功能锻炼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好坏。

功能锻炼可以分为术前和术后锻炼,其中术前的踝泵收缩以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的等长收缩等训练,有助于加强关节周围各肌群的协同收缩,增强机体的术后康复能力,对术后功能的恢复有极大的作用,术后早期主动锻炼对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尤为重要。但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最为强烈,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所以术后镇痛在康复训练中也显得至关重要,术后康复训练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从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等长和等张兼顾。CPM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小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调节新生胶原组织的方向和生长速度,减少膝关节的瘢痕增生及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但其也存在增加术后出血和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的弊端,而早期综合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如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还可以弥补CPM功能锻炼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增加肌肉的做功;并可改善膝关节周围肌力及软组织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性,对维持术后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5]。在综合锻炼的基础上应用冷热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加速致痛物质的运动,并能软化组织,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而患肢按摩具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增强配合功能锻炼的信心。

所以术前及术后行积极主动的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亦璁.膝关节外科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

[2]吕厚山.现代临床医学丛书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0.

[3]于长隆主编。骨科康复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6-689.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关节周围形成骨刺[1]。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重度骨关节炎患者,P节功能极差,往往出现关节内、外翻畸形导致行走困难[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已成为中晚期KOA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4]。然而术后如何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疼痛,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本院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术后康复方案,通过在临床上使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KO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62~78岁,平均(73.16±4.41)岁;病程7~22年,中位数16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72.83±4.81)岁;病程5~21年,中位数1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编定的《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5]。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风湿性关节炎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精神病患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关节置换术,使用相同假体并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对照组给予CPM机被动锻炼,术后嘱患者抬高术肢,垫枕调至适当高度,使术肢高于心脏水平,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CPM机锻炼,机器的初始角度设为30°[6],以后每日增加5°,每次30 min,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有计划的康复功能锻炼。患者于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早、中、晚各100次,每次收缩10 s,放松10 s。术后第2天在上述锻炼基础上嘱患者抬高下肢,足底蹬弹力绷带,在双手辅助抓持下尝试抬高术肢。术后第3天在股四头肌锻炼基础上嘱患者双手辅助抓持弹力绷带抬高下肢,初始以抬高5°为宜,坚持5 s,早、中、晚各100次,并嘱患者尝试在床上坐起。术后第4天在上述锻炼基础上,嘱患者坐于床边行膝关节屈曲练习,每次30 min,每日2次。术后第5天继续上述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下床的时机。

2.2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使用大号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7]。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第1,2,3,7天,治疗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比较

术后第1天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2天及第3天,治疗组关节功能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 < 0.05)。在HSS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KOA患者逐年增加[8]。关节置换的目的在于恢复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置换术后及时进行锻炼,有助于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能预防关节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关节功能。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管理极为重要,采用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价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HSS评分可以全面评价髌股关节及股胫关节的运动情况,尤其适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比较[9],能较系统地反映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关节置换术后一般采用CPM机锻炼,该锻炼属于被动锻炼,虽能促进肌力恢复,但同时会增加关节囊、滑膜、韧带等组织的渗出[10]。现代医学认为,中医骨伤治疗要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原则。CPM机锻炼过程为肌肉的被动拉伸,尚未充分发挥肌肉主动作用,通过患者康复锻炼与CPM机锻炼的结合,有利于患者肌肉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功能的恢复,肌肉功能及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能辅助骨性结构发挥支架作用,减少人工关节处的应力,有利于减少损伤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肉组织的炎性渗出,减轻患肢的疼痛及肿胀。因此,康复功能锻炼结合CPM机锻炼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孔超,张建福,李旭河.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小针刀及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4):52-53.

[2] 郭珂珂,李无阴.舒筋活血祛痛膏对Kellgren-Lawrence分级中Ⅰ级和Ⅱ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2):30-31.

[3] 孙艳,陈立忠,王海燕,等.增液润节汤和美洛昔康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4,26(1):21-23.

[4] 侯德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J].中医正骨,2014,26(1):3-5.

[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419.

[6] 韩宗昌,李无,王战朝,等.中药熏洗联合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0):24-26.

[7] Instill JN,Ranawat CS,Aglietti P,et al.A comparison of four models of total knee-replacement prostheses[J].J Bone Joint Surg Am,1976,58(6):754-765.

[8] 沈陵,罗漫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4):76-77.

[9] 辛雷,苏佳灿.膝关节功能评分:现状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39):7367-7370.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7篇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重度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例,并对有随访的49例(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28例)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0个月~9年(平均1.7年),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39例,Ⅲ型6例,Ⅵ型4例。骨折均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韧带损伤的治疗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21例,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9例,差1例。手术治疗组28例,Ⅰ期修复19例:优17例,良2例。Ⅱ期修复9例:优5例,良3例,差1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Ⅰ期修复效果理想。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韧带损伤; 诊断; 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10年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病人483例,明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52例,发生率为10.8%,与其他文献报道接近[1]。随访49例,男36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砸伤11例,坠落摔伤9例。本组均为闭合损伤,合并脑外伤3例,合并胸腹联合伤1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39例,Ⅲ型6例,Ⅳ型4例。骨折均切开复位内固定。

1.2 合并其他损伤情况及治疗(表1)

表1 其他损伤情况及治疗(略)

半月板损伤除2例因损伤严重术中切除外其余均Ⅰ期修补,交叉韧带损伤均术中Ⅰ期修复,胫后动脉损伤予术中吻合。

1.3 获得修复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部位(表2)。

表2 获得修复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部位(略)

1.4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28例,其中Ⅰ期修复19例例,Ⅱ期修复9例。

1.5 治疗方法

1.5.1 保守治疗 石膏应力内翻位固定4周后,使用可屈伸支具。

1.5.2 Ⅰ期修复 对内侧副韧带在附着点撕脱的病例,在韧带撕脱处凿一浅骨槽,并在前后缘处各钻1孔,用可吸收粗丝线经过钻孔固定缝合,并用骨膜缝合覆盖。对内侧副韧带撕裂广泛伴关节囊韧带断裂时,在完成修复后其支持作用仍很脆弱,可取半腱肌1/2宽度的肌腱缝于内侧副韧带上加强修补。

1.5.3 Ⅱ期修复 9例病例中,缝匠肌动力修复7例,髂胫束静力修复1例,髂胫束加1/2半腱肌静力修复1例。

2 评定标准[2]

优:膝关节无疼痛,活动稳定性好,屈伸活动功能正常,侧方挤压试验阴性;良:剧烈运动时轻度疼痛,休息后缓解,关节稳定性好,活动功能正常,Bhler试验阳性,股四头肌轻度萎缩试验阳性;差:膝关节一般活动时有疼痛,行走时关节明显不稳定,容易跪跌,Bhler试验阳性,股四头肌明显萎缩。

3 结果(表3)。

表3 不同治疗方式膝关节功能的随访结果(略)

4 讨论

4.1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分类方法

Ⅰ度是少量韧带纤维断裂,膝关节的创伤反应及功能影响都小,分离试验稳定性好。X线平片示膝内侧间隙无明显增宽。Ⅱ度是较多韧带组织断裂,关节的软组织反应较大,稳定性受影响,出现小腿外展松动,膝内侧间隙增宽5 mm。这种分类方法综合资料较全面,利于指导临床治疗。但针对于平台骨折所合并的侧副韧带损伤有它的局限性,仅能在骨折复位固定后方能以此作为参考指导。

4.2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评估困难原因分析

4.2.1 胫骨平台骨折由于临近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肌肉的保护性痉挛及骨折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使具有针对性的膝关节物理学检查无法进行。膝关节内骨折所致的关节积血也使“B超”、“MRI”在确定侧副韧带损伤方面失去特异性。

4.2.2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可直视下探查,极少有遗漏。除非直接探查,否则在骨折复位前很难判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程度。

4.2.3 内侧副韧带为膜状结构,愈合能力极强,且愈合后有挛缩趋势,Ⅰ度损伤和多数的Ⅱ度损伤在骨折制动愈合过程中,韧带本身也自行愈合。这在某种意义上容易使临床医生忽略该损伤。

4.3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修复

4.3.1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必要性 膝关节的稳定主要靠骨、韧带、关节囊、半月板和有关肌肉的完整性,其中以韧带最为重要。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如在松弛状态下愈合,膝关节伸直时周围肌群失去韧带神经反射刺激而不收缩,影响关节的稳定[3]。陈斌等认为对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后产生明显的关节不稳,特别是年轻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4.3.2 严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方法 Ⅰ期修复的取膝内侧“S”形切口,逐层进行仔细检查,并探查有无半月板损伤。用可吸收线缝合,必要时取半腱肌腱条加强修复。Ⅱ期修复时应将己松弛形成瘢痕的韧带切断收紧后,用可吸收线缝合并用逢匠肌动力修复。本组用髂胫束静力修复1例,用1/2半腱肌静力修复1例,术后效果均不理想。

4.4 康复训练与指导

膝关节屈曲30°~45°时,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大部分处于松弛状态,韧带断端可靠近。因此术后采用下肢长腿石膏外固定,将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可使膝关节周围韧带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韧带的完全修复。石膏固定期间,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4周后去除石膏[4],带可屈伸支具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宋文奇,陆男吉,罗从风,等.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102-1104.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缝合锚钉;内侧副韧带,膝;治疗结果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on third-degree acute injury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 of knee joint

【Abstract】Obj 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on third-degree acute injury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 of knee joint.MethodsTwenty-onepatients (14 males, 7females) with third degree acute injury of MCL of knee joint were treated with suture anchors from March 2007 to March 2010. The time of injury to operation was 6-15 days, averaged 8 days.Results The mean ( range) followed up for nine mont hs (6 - 18) . Showed 21 patient s regained, the good rate was 90.47%Conclusion Acute injury of MCL of knee joint can be repaired with suture anchors,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small in tissue dissection, simple in procedure, and good in fixation.

【Keywords】Suture anchor;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knee; Treatment outcome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约占46.2%,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如治疗不当可造成内侧松弛或不稳定,继发性关节内结构损害,远期可继发骨性关节炎导致功能障碍[1]。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断裂损伤应进行手术治疗,现已取得共识。我科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采用缝合锚钉治疗急性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1例取得可靠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有21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年龄20~65 岁,平均38岁。全部在伤后3~14 d 内手术。膝关节应力位X线平片关节面分离移位5~15mm,平均7 mm,均有膝关节结构的损伤。MRI检查示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并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

1.2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或全麻麻醉,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关节镜探查,合并其他损伤先关节镜下处理完毕。行膝关节内侧纵“S”形切口,已关节间隙为中心,逐层切开,淤血所在部位提示韧带断裂处。首先找到韧带损伤的断端并处理,术中见韧带断裂部位:胫骨髁部附着点7例,股骨髁部附着点14例。修整韧带断端待用。将韧带附着点处骨面打磨成新鲜粗糙面,把缝合锚钉垂直骨面完全拧入骨中,使锚钉尾埋入孔内约2 mm ,牵拉附着在锚钉上的缝线,确定锚钉固定牢固,用锚钉尾部Ethibond 2号缝合线与侧副韧带断端做褥式(双线交叉) 缝合,使韧带与骨面紧密结合。术中2例病人骨附着点处有撕脱骨折,但骨折片体积小并且不累及关节面,无法直接固定,遂将骨折片去除,余手术操作相同。

1.3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膝关节活动支具膝关节屈曲15°~30°位固定4周,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4周后在膝关节活动支具保护下开始膝关节伸屈活动。该支具仅允许膝关节在30°~60°范围内屈伸活动,不能侧方移动。第8周去除活动支具,开始在医师和康复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练习患膝的屈伸活动。

2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膝关节纤维性僵直。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体检膝关节稳定好,在伸直0°和屈曲30°时外翻应力试验19例均为阴性,2例膝外翻应力试验仍呈阳性,但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无明显酸痛。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30°(125~140°),X 线片均未见缝合锚钉松动、脱落。Lysholm 评分平均为90分,其中优15例,良4例,中2例。

3讨论

MCL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膝内侧副韧带上端起自股骨内收肌结节前下方股骨内上髁,向下分为前后两部分(束) :前束纤维较长,垂直向下止于胫骨内侧面相当于胫骨粗隆水平;后束纤维较短,在关节水平呈扇形向后下止于关节囊、半月板,并与斜韧带起点相连。另外,还可将膝内侧副韧带分为浅、深、斜三部分。MCL深层与内侧半月板相连,对内侧半月板起着固定作用。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膝内侧副韧带始终有一部分纤维处于紧张状态,以保持系关节的稳定,是股-胫骨不能远离,从而将膝关节的活动度有效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

内侧副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美国医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根据韧带损伤程度不同分为三度 [3]。Ⅰ度是少量韧带纤维断裂,对膝关节的创伤反应及功能影响小,局部压痛但无关节不稳,分离试验稳定性好,X 线平片示膝内侧间隙无明显增宽;Ⅱ度是较多韧带组织断裂,关节的软组织反应较大,稳定性受影响,出现小腿外展松动,膝内侧间隙增宽小于5 mm ; Ⅲ度损伤是韧带完全断裂,膝关节肿胀明显,松动失稳,X线片见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大于5 mm。对I、II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对III 度损伤的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Abramowitch 等[4] 证实非手术修复的韧带最大张力负荷只能达到正常韧带的40%~60%,手术修复其愈合过程更加有序,炎症反应阶段时间也会缩短,可加快愈合。

内侧副韧带损伤修复方法包括止点深埋法、经骨道解剖重建、带齿垫螺钉固定和缝合锚钉解剖重建等。止点深埋法是在撕裂部凿一带蒂骨瓣,将韧带断端埋于骨瓣下用螺钉固定,在螺钉拧入过程可因骨瓣碎裂导致固定失效。经骨道解剖重建法[5]是在韧带止点处钻2个骨道,用钢丝或不可吸收缝线编织缝合韧带后穿过骨道固定,该方法存在钢丝或缝线线切割使骨道骨折,术后活动致骨道扩大的缺点,牢度不确切本院在使用锚钉固定前多用该法。带齿垫螺钉固定是将断端复位以带齿垫螺钉直接压住断端固定,过紧可发生压迫坏死,植入位置不佳可影响膝关节屈伸运动过程中内侧副韧带的前后移动。这些方法均要对附着处进行骨骼操作,手术相对繁琐,创伤较大。缝合锚钉作为修复腱骨连接部位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自从1985年Goble首次在临床应用以来,目前在肩袖损伤、肩关节Bankart损伤、肩关节不稳等修复中广泛应用,取得很好疗效[6]。笔者采用缝合锚钉对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III度损伤进行修复,效果良好。

缝合锚钉系钛合金成份材料,具有孔眼设计、双重缝线、自钻孔等优点。使用其重建膝内侧副韧带附着点处的断裂具有以下优点: ①能简便地完成韧带与骨紧密接触固定缝合,手术步骤简单,只需暴露侧副韧带止点断裂部位,手术时间短,承受拉力大,固定牢固; ②能在撕脱处定点固定, 韧带修复后与骨面连接紧密,能更好地恢复侧副韧带解剖连续性;③手术创伤小,手术剥离范围小,软组织损伤轻; ④避免了对骨骼进行过多操作所带来的可能并发症,如骨折等。

手术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因缝合锚钉要拧入骨质中,必须要有足够的骨量骨强度,以保证锚钉能够牢固固定,所以严重骨质疏松及韧带附着点有较大骨折的病人因有锚钉拔出的危险故不适合使用; ②要对附着点处骨面进行处理,去除其上多余的软组织,并将骨面处理成粗糙面,以利于韧带的愈合; ③拧入锚钉要完全,锚钉一般要没入骨面约2 mm ,否则可能导致锚钉脱出。

笔者认为采用缝合锚钉修复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剥离范围小,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的优势;直视下在韧带附着点拧入缝合锚钉,可获得更加准确的植入位置,以达到等长重建目的;缝合锚钉直径小,可完全植入骨质,减少了进入到关节腔可能性,另外锚钉不需二次手术取出,综上所述, 采取缝合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是修复内侧副韧带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作为常规术式使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Fanelli GC, Harris JD.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medic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posteromedial corner injuries of the knee [J]. Sports Med Arthrosc,2006,14:78-83. [2]张燕,魏焕萍,单云官,等. 膝内侧副韧带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J ] . 解剖与临床, 2005 ,10 (2) :1672168.

[3]Hughston JC,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sterior oblique ligment with and without an associated rupure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ligment: Results of long-term follow-up[J]. 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9):1328-1344.

[4]Abramowitch SD, Yagi M, Tsuda E, et al. The healing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following a combined anterior cruciate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following injury-a biomechanical study in a goat model [J]. J Orthop Res,2003,21(6):11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