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根据Neer骨折分类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骨质疏松;内固定术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临床治疗中采用保守治疗就能达到较好临床效果,但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且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易发生骨折移位和内固定松动,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在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28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住院患者共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4岁,平均676岁。按照Neer骨折分类标准[1](Ⅲ型和Ⅳ型骨折属于粉碎性骨折):Ⅲ型20例,Ⅳ型8例;全部病例X线摄片或骨密度检查均提示有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改变。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13例。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在伤后3~10 d内行手术治疗,平均时间64 d。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CT重建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

12手术方法术中采用臂丛阻滞,沙滩椅卧位,患肩略垫高,切口由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进入, 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在三角肌内侧缘分离保护头静脉,三角肌拉向外侧,将肱二头肌短头腱和喙肱肌腱牵向内侧,显露肩胛下肌腱,在距肱骨小结节止点1cm处切断并注意保护其下缘的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必要时作三角肌锁骨缘部分切断以增加显露,将头静脉连同少量三角肌束拉向内侧显露肱骨前外侧,骨折近端的组织尽量不要剥离,从而充分保护肱骨头的血运。牵引肱骨远端,肱骨头用大布巾钳或复位钳把持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于有骨缺损患者同时行异体骨或自体骨植骨。经C形臂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当长度的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安置于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接骨板高度不要超过大结节,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 mm左右。钢板下的骨膜不剥离,先用1枚35mm皮质骨螺钉将接骨板临时固定于肱骨干上,安装导向器向肱骨头固定锁定螺钉4枚,注意螺钉长度不应穿过关节面,然后用1把复位钳将肱骨干与钢板固定,取除临时固定螺钉,如果可能,用1枚普通加压螺钉常规行主骨折块间的自动加压,其余的钉孔置入自钻自攻螺钉。术毕C形臂X线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佳,钢板位置良好,近端螺钉未进入关节面。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正常,内固定可靠稳妥。如果有肩袖破裂或撕脱,可用不可吸收线将其缝合在缝合孔上。冲洗止血,放置引流条1根,逐层闭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预防并发症。术后采用三角巾悬吊,术后第1天开始轻度被动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增加被动锻炼,6周后X线证实骨痂出现,开始主动锻炼,可以加大前屈、外旋、内旋和内收锻炼,3个月后开始加强主动锻炼和力量锻炼[1]。所有患者在术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服用我院院内制剂骨康方(由羊藿15 g、补骨脂15 g、黄芪20 g、熟地15 g、白芍10 g、丹参10 g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

14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评价采用Neer评分方法[2],共计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20分,解剖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4周,本组病例术后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肩关节僵硬,1例(Ⅳ型)5个月后发生肱骨头坏死。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28例患者中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

3讨论

31肱骨近端解剖特点及骨折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及肱骨近侧干骺端组成。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结节间沟。肱骨近端骨折常合并肱骨大小结节和肱骨头的骨折及肩关节囊、肩袖的损伤和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可损伤三角肌下滑囊,造成滑囊壁纤维增厚和粘连,从而可影响盂肱关节的活动。青壮年的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遭受严重创伤所致,常表现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盂肱关节脱位;年老患者因肱骨上端骨质疏松,常表现为骨缺损或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分型较通用的为Neer[2]的解剖学4型分型:Ⅰ型为所有移位小于1cm,旋转成角在45°以内的骨折;Ⅱ型为两部分骨折,包括大结节、解剖颈、外科颈骨折和伴肩关节脱位的撕脱骨折;Ⅲ型为三部分骨折;Ⅳ型为四部分骨折。我们根据Neer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3]将Ⅲ、Ⅳ型定位为粉碎性骨折。

32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对粉碎性或移位明显的Ⅲ、Ⅳ型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手术方法互有优缺点。闭合式和开放式克氏针固定,由于固定松散,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且易发生退针,从而导致治疗失败;骨折块间钢丝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对肱骨近端粉碎的骨折是不适宜的,也较难维持复位和固定的效果;三叶形钢板和“T”形钢板,由于螺钉与钢板结构松散,易导致螺钉拔出,特别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形成内固定失效。对于肱骨近端Ⅳ型骨折,肱骨头游离完全失去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许多学者认为应早期行肱骨头置换术,可防止骨不连及肱骨头坏死,其近期疗效好于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也不能回避假体寿命、松动及周围骨折的问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AO将加锁髓内钉技术和外固定架技术融入一个系统,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新的内固定装置——锁定式内固定支架,又称AO锁定加压接骨板。其与普通的T形、三叶形接骨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螺钉与接骨板的角度固定,对骨折端产生了良好的稳定作用[4];(2)锁定接骨板改变了接骨板与骨骼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面间压力降至最低,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3)接骨板与螺钉间无缝隙锁固式结合,使接骨板在使用时不需要严格预弯;(4)肱骨头固定螺钉向不同方向交叉设计,提高了内固定物抗拔出力,特别适合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5)钉板间锁定还可防止螺钉退出和内固定松动;(6)接骨板上端有多个针孔,有利于关节囊及肩袖损伤的修复;(7)AO锁定加压接骨板材质是钛合金,其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因此应力遮挡非常小。

3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要点对于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过度的软组织剥离是造成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5]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要注意运用微创观念。尽可能地少剥离周围组织及骨折片上的组织,且不需要切开关节囊,不用剥离骨膜,这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接骨板放置的位置要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具体定为肱骨大结节近侧止点头侧5 m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 mm处。接骨板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 mm左右,以保证术后肩关节外展时不发生肩峰撞击[6]。对于有骨缺损患者行植骨是非常必要的,植骨可以填塞空腔、支撑骨折端并促进骨折修复,使骨折内固定更加牢固。

34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应用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肱骨粉碎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本组病例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所用院内制剂骨康方经过多年实验及临床证实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并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一种全新概念的固定器械,既具有操作的简单性,也具有固定的坚固性;既具备普通钢板的一般特性,更具有现代生物学固定的优点。本法适应症广,尤其对老年人中度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其他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不可比拟的稳固性。且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手术操作中微创理念的运用加上其固定的稳固性,可明显减少肱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因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eer C S. 2nd Displaced proxiahumera fracture,II.Treatment of threepart and fourpart displacement[J]. 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1090.

[2]姜保国,傅中国,张殿英.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3(3):133.

[3]李世明,党耕町.临床骨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5.

[4]饶根云,王哲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186.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老年人;腰背疼痛的病因;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aged patients’ back pain and its therapy.Methods The clinial data of 51 c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Feb.2005 to Feb.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Most back pain of aged patients was not caused by traumatic factors but by osteoporosis.Conclusion The back pain of aged patients was mostly caused by osteoporosis.Vertebral compression was usually con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So effective therapy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should include anti-osteoporosis measures.

[Key words] aged;etiology of back pain;osteoporosis;therapy

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原因是由于骨质疏松所造成。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影响骨骼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异常的代谢性疾病。其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或桡骨远端等部位骨折。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骨质疏松被认为是骨量和骨强度下降,不能适应机体运动负荷的要求,在正常活动时可出现自发性骨折和骨痛,主要发生于椎骨[1]。过去传统的对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早期采用抗骨质疏松等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门诊治疗腰背部疼痛老年人51例,男15例,女3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50岁。无外伤史患者29例,男8例,女21例,其中无椎体压缩性骨折者8例,男2例,女6例,合并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者21例,男5例,女16例,其中胸椎8例,腰椎6例,多个椎体7例。有外伤史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合并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者8例,男3例,女5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2例,多个椎体2例。其余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其中腰椎转移瘤2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2例,尿路感染3例,腰椎滑脱症2例。本组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者13例,糖尿病7例,慢支肺气肿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病史最长20年,最短1周。本组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效果良好。

1.2 腰背部疼痛的原因 腰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外伤引起的腰背痛患者有外伤史,腰背部疼痛与外伤有关。老年人往往合并有老年病,肌力减退,平衡功能衰退和视力障碍及对事物的反应调节本能差均会容易造成老年人易跌倒[2]。甚至有的是自身肌肉活动或轻微牵拉动作造成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出现腰痛。根据本组病例分析,更多的老年人腰背痛是没有外伤史,超过半数患者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72.6%),X线片显示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减少,骨皮质变薄。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出现骨量减少而发生骨质疏松。临床上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X线摄片检查不难作出诊断。但骨质疏松早期X线较难发现,一般认为骨量减少达30%X线平片方可显示[3],如有椎体骨折存在时骨量减少已超过30%以上。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易出现在劳累时、坐位或立位 姿势时,而卧床休息常使疼痛症状减轻或缓解。疼痛严重时患者夜间不能入睡,转身及起坐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及日常生活。值得提出的是患者出现明显的腰背痛时,应想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能,应及时拍片明确诊断。当患者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相应椎体棘突及椎旁有明显压痛,胸椎及腰椎X线拍片检查均见椎体骨小梁有不同程度稀疏外,椎体有不同程度的楔形改变。严重者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至胸壁而致侧胸部疼痛,或疼痛沿腰背部脊神经放射致腹壁而致侧腹部疼痛。本组有5例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其中3例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出现胸背部及侧胸部疼痛,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出现腰背部及侧腹部疼痛。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以做出正确鉴别诊断。

1.3 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疗 对于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疗,应结合对因施治才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在有外伤史患者应适当休息及对症治疗,以利腰背部损伤软组织及早恢复。而无外伤史出现腰背部疼痛患者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所引起,采用对症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应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收到满意效果。本组有外伤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及无外伤史腰背部疼痛患者采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结合阿仑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服用固帮者,每天早上服1片,服用福善美者每周1粒(75 mg/粒),均为早上空腹服用,同时服用钙剂,如钙尔奇D每天1~2片(600 mg/片),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每天1片(0.25 μg/粒)或阿法迪三(阿法骨化醇)每天1次,每次2粒。治疗早期因腰背痛明显需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如西乐葆、莫比可或扶他林缓释片,根据身体情况不同而选用其中一种。疼痛减轻或缓解时停服。本组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3个月8例,3~6个月15例,6~12个月9例,1年~1年半者5例。用药3~6个月抽血检查监测血钙浓度,6个月拍摄X线片观察椎体骨密度改善情况。

2 结果

在有外伤史5例患者中,经过2~3周对症治疗腰背痛逐渐恢复。2例腰椎转移瘤患者及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及3例尿路感染患者经过抗感染、解痉及排石利尿治疗症状缓解。其余37例患者经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13例在治疗2周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开始减轻,11例在治疗3个月后腰背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8例在治疗6个月后腰背痛逐渐缓解。5例腰背部疼痛严重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者来诊时需坐轮椅或在家人扶持下就诊,经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可以放弃轮椅慢行,经抗骨质疏松治疗12~18个月能正常行走,生活自理,随访2~3年腰背疼痛症状无复发。有4例在服药3个月停药6个月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复发,再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4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另有5例在劳累后易出现腰部及四肢肌肉酸痛,后经对症治疗及物理治疗症状随之缓解。所有病例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骨折现象,抗骨质疏松治疗期间抽血检查监测血钙浓度均在正常范围。6个月拍摄X线片检查胸椎及腰椎正侧位片观察显示椎体骨小梁增多变粗,骨小梁分支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者显示椎体骨小梁增多,椎体骨皮质增厚。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效果良好。

3 讨论

腰背部疼痛是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本组51例患者中29例无外伤史(占56.9%),其中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者21例(占72.4%)。有外伤史13例(占25.5%),其中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占61.5%),其余9例(占17.7%),超过半数患者腰背痛的原因与外伤无关。而在本组患者中,椎体压缩性骨折率占患者总数的72.6%,由于日常自身肌肉活动或轻微牵拉动作而出现腰背痛,在骨质疏松严重的情况下,行轻微的运动或提物时,可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以致腰背痛加重,这显然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关,防治骨质疏松应引起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复杂的,现在普遍认为绝经后雌激素的丧失,钙调节激素的失衡和种种危险因子为骨质疏松的病因。骨质疏松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老年妇女发病率高,这可能与随着增龄、性腺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形成减少和骨量丢失有关。亦与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营养要素摄入量减少,尤其是户外运动减少,易造成吸收钙和维生素D减少,使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有关。国内有报道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高达40%以上[4],结果与本文相符。结合近年来人口普查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97%,认为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5]。本组在51例患者中,女36例(占70.6%),男15例(占29.4%)。合并椎体骨折者24例,占该组患者64.9%,支持妇女绝经后易患骨质疏松及易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见老年人特别是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除了无外伤史患者腰背痛由于骨质疏松造成外,本组有1/4患者腰背痛是由于外伤引起(占25.5%)。可见外伤是造成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肌力减退,平衡能力差,视力模糊或由于合并老年疾病、老年人应变能力差,易造成腰部损伤或易跌倒,跌倒时易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6]或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7,8],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老年人防止跌倒,亦是防止骨折的有效措施。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疗应结合病因的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外伤史引起者应多休息有助身体损伤恢复,有效对症治疗能进一步缓解疼痛。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有明显骨质疏松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者应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标本兼治的目的。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治疗,单纯应用止痛药及物理治疗效果欠佳。应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早期我们常同时采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和阿仑膦酸盐类药物,并同时服用钙剂,待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缓解后再逐渐停服镇痛药物。阿仑膦酸盐有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临床应用证实可增加骨量,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防止再骨折有明显作用,目前是用于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一般主张服用时间最短应为3个月,根据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而延长服用时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提倡服药6~12个月,甚至1年以上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疼痛症状缓解及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后停药。停药后建议最好再间歇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临床疗效。总之,对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及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存在时,应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Frost HM.Defining osteopenias and osteoporoses:another view (with insight from a new paradigm).Bone,1997,20(2):385-391.

2 韦正超,蔡道章,戎利民,等.老年髋部骨折的病因与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的关系:243例回顾性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10-7111.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72-1086.

4 李军民,汤逊.腰椎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1):66-67.

5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病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4.

6 韦正超,蔡道章,戎利民,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增刊):130-132.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

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现象,因此极易出现桡骨远端骨折等,其中伸直型桡骨远端占据较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石膏固定及手法复位 夹板等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然而患者恢复期间常出现桡骨短缩、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1]。掌侧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是近几年临床逐渐推广使用的新型治疗方法,为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将我院收治的24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收治的24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68±4.13)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未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均经X线、CT及三维重建诊断,均为伸直型,患者均在肿胀减退后接受治疗。

1.2方法

患者均局部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取仰卧;采用气囊止血带包扎臂近端,切口均取桡骨前侧,在前臂远端掌侧面做纵行切口,长度约为8cm,自桡骨远端至腕横纹处。分离桡 侧腕屈肌及肱桡肌,期间注意对桡动静脉的保护,将桡动静脉及肱桡肌向桡侧拉,桡侧腕屈肌、正中神经向尺侧牵拉,将旋前方肌切开,保证骨折端的充分暴露,掌曲、尺偏及骨剥撬拨复位骨折,桡骨茎突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C臂机上对桡骨远端的掌倾角、长度及尺偏角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效果满意后可采用斜T型锁定接骨板中滑动孔普通钉固定,保证接骨板与骨面紧密贴合,完成后采用C臂机进行透视,将接骨板位置调整至满意位置,分别采用锁定钉对骨折远近端进行固定,针对骨缺损及骨折粉碎患者,可植入人工骨,将旋前方肌缝合,缝合切口,内质高真空负压引流。患者术后1-2天内将引流管拔出,术后3天内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第2天接受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的屈伸功能训练,患者出院后定期接受X片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采用Dienst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随访期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2.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mL-63mL,平均(30.25±3.26)mL;患者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3%;患者随访期间出现2例内固定物移位、1例骨折延迟、1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Dienst功能评价显示:优11例(45.8%),良12例(50%),中1例(4.2%),差0例,优良率为95.8%。

3.讨论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多为摔倒伤,患者着地时腕关节背伸、前壁旋前、手掌先着地引起,骨折远端出现明显移位,进而导致桡骨远端关节面正常尺偏角及掌倾角消失,引起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畸形愈合、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等症状,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2]。掌侧斜 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近年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逐渐推广,采用 H e n r y 切 口,术中同时能够对正中神经等进行保护,有效减少了其支配区域麻痹现象,同时上接 骨板压迫明显减轻;手术由偏外侧入路,桡骨茎 突充分暴露,内固定位置摆放及复位等均更加准确,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更好[3]。在对严重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时,笔者将人工骨植入,有效减少了关节面塌陷、桡骨远端长度短缩等现象,有利于患者手功能早日恢复。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5.8%,由此可知,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能够实现手功能的良好恢复,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康复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辉.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1):55-56.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许多人认为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病不可避免,我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延缓和减轻。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近年医学的新发展使无数病例得到康复,证明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逆转。

下面让我们从多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防治的主要对策。

性激素不能少

骨骼有两种主要细胞,即造骨细胞(亦称成骨细胞,其功能为生长骨头)和破骨细胞(其作用是溶解骨头)。正常情况下,男性酮以及女性雌激素均可强力激活造骨细胞繁殖并制造大量骨胶原和维生素D,同时提高骨头对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在35岁以前,人体内性激素比较旺盛,因此造骨功能强大,骨头生长越来越长、越多、越细密、越结实;从40岁开始,男女的性激素开始减少,男性产生的酮(雄激素)和女性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大量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其雌激素合成量至少减少70%,造骨细胞的功能大大减弱,骨头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钙、磷和其他骨矿物质;与此同时,破骨细胞的功能被异常激活,释放出大量骨盐溶解酶,溶解骨胶原和钙、磷等物质,使它们流失,骨头就出现孔隙和空洞,一遇意外就容易断裂。总之,由于人体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不断流失,最终造成了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SD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防治骨质疏松的首要措施是增加性激素,才能促使造骨细胞再生繁殖。增加性激素的常用药物有雄激素、雌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但这些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会引发不少副作用(如出现中老年肢端肥大症或对肝、肾、心肌的损害),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在增加性激素、强化造骨细胞的同时,破骨细胞就会受到抑制;抑制破骨细胞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维生素D和异丙氧黄酮等,其中有些药物(如雌激素及异丙氧黄酮)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女性使用后罹患子宫颈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机率较高。

中医学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主张“肾主骨”,认为骨骼与肾脏有密切关系,因而骨科的治疗着眼于补肾。补肾有两重意义:一是增加性荷尔蒙;二是提高肾功能。因为骨质的生长和巩固主要受肾功能的控制,经研究发现人的缺钙是人体对于钙的留存能力低,因而补钙弥补不了钙的代谢和排出,提高肾机能就能改善钙的留存、减少排出和重新吸收。中医和西医对肾的概念差异很大,但在性荷尔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上可以说殊途同归,走到一起来了。中医用于补肾的中药如羊藿、补骨脂、蛇床子、肉苁蓉、菟丝子、鹿角胶、骨碎补等都含有性荷尔蒙,这些中药能补肾填精、强筋壮骨、调理阴阳,副作用也极少。为了防治骨质疏松,求助于中医药,早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食物也可以补充性荷尔蒙。来自大豆的异黄酮类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物质。大豆异黄酮属“植物雌激素”类,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植物雌激素有二十多种,其结构分属于异黄酮、皂甙、木酚素(木脂素)、香豆精、植物甾醇与雷锁酸脂等,其中以豆科植物大豆所含植物雌激素最多;其他食物如小麦(麦麸)、大米(米糠)、燕麦、荞麦、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土豆、大枣、部分水果(如苹果、樱桃、石榴等)以及亚麻子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因此,大豆及其制品、粗杂粮以及上述蔬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天然良药。

关于雄激素,很多食物含量丰富,如牛羊的、雄鸡、雄鸽、麻雀、虾、蚕蛹等,蔬菜中的韭菜和洋葱,亦能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促使内分泌腺体产生雄激素。

除了性激素,其他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骨骼生长)、甲状旁腺素(加速维生素D的活化)、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生长、变长、变粗)、降钙素(使血中钙向骨骼沉积、促使新骨形成)等对骨骼的生长和抑制骨吸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补充营养

合成骨基质的原料缺乏或不足是骨质疏松的第二个原因,这些原料包括胶原蛋白(构建骨基质的网,犹如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网,对粘附钙质和增强骨头的韧性均起作用)、钙(需要量最大,犹如钢筋混凝土的石子)、磷(犹如钢筋混凝土的沙子)、镁(相当于水泥,是强力粘合剂,帮助钙、磷等矿物质粘合在骨基质的网上)、锌(其作用是促使造骨细胞的繁殖和再生)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硫、铜、锰、硒、硅;维生素D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举足轻重;维生素C能进一步影响骨胶原的生物合成,也能延长造骨细胞的寿命。所有这些原料都是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全面补充骨骼的营养最好从食物中摄取。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价高的有海参、鱼翅、鱼肚,普通的有猪皮、鸡皮、鸭皮、猪蹄、牛筋、鸡脚和各种禽畜的皮和软骨。动物的肉皮含饱和脂肪较多,一定要设法处理掉,否则对人体不利。骨基质的主要原料――钙,每人每天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的丰富来源有虾皮、小鱼、芝麻、海带、羊肉、大豆和绿叶蔬菜等等;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认为补钙要多喝骨头汤,其实动物骨头里的钙很难溶于水,喝骨头汤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喝进大量骨内脂肪,对健康不利。许多专家和营养师推荐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这个建议值得商榷,因为最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世界上牛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新西兰、瑞典、芬兰、英国、荷兰都是罹患骨质疏松和股骨骨折最严重的国家。关于钙制剂,种类不少:氯化钙、乳酸钙、醋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碳酸氢钙以及氨基酸螯合钙,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可达40%),吸收率高、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钙及氨基酸螯合钙。钙的摄取量每人每天不应超过1500毫克,过量补钙对骨骼无益,如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或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磷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800毫克,其最佳来源有腰果、开心果、蚕豆、玉米、燕麦、大麦等。镁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500毫克,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腰果、海参、海带、绿豆等。锌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25毫克,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羊肉、甲鱼、鱿鱼等。其他微量元素需要量极少,只要注意膳食平衡,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是重要的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通过晒太阳,人体可以自行合成,长期在室内活动的人可以补充一些保健制剂。维生素C也是很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猕猴桃和大枣。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山楂和橄榄含大量山楂酸,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应注意摄取。

加强运动锻炼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利用脉冲电磁场输入人体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它采用脉冲电磁改变人体生物静电与改善生物场这一原理作用于成骨细胞,促使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成骨细胞的增生来治疗骨质疏松。医学研究证明,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电刺激确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据国外资料记载这一治疗方法比普通药物治疗,其功效高8~10倍。目前北京骨质疏松治疗中心已采取该疗法治疗骨质疏松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是,使人体产生压电效应和生物电的最佳办法不是被动地输入电流,而是加强自身的运动锻炼,通过运动使人体给自己“充电”,自身产生的生物有机电流对人体更为有利。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是产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运动锻炼时,肌肉对骨头所产生的牵拉力也是一种压电效应,可激活和大大提高造骨细胞的造骨功能。如果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少,肌肉对骨头的牵拉力减弱,造骨细胞的功能就会衰退,而破骨细胞则转趋活跃并开始溶解骨头。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促使胶原蛋白、钙及磷等沉着和粘附于骨骼上。经常运动的人,因骨头得到强力刺激,可增强骨的韧性和提高骨密度(如跳跃运动,地面的冲击力就能激发新骨的形成)。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即规律性反复性的慢速轻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游泳等项目,如能选择户外阳光下和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运动锻炼,更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利骨营养的吸收。每天的运动应有两次,每次半小时;运动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年人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项目,激烈运动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健康不利。

饮食清淡平衡

高蛋白(动物蛋白)饮食要适可而止,因为它经过代谢会变为酸性物质,增加尿酸,使钙质流失,同时富含高半胱氨酸,侵蚀血管,对健康不利;油腻食物影响消化,妨碍有利骨质的各种营养的补充;高糖会影响钙的吸收;高盐则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饮食必须讲究清淡。

体内酸碱平衡十分重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产生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就是碱性物质(带正电的阳离子),大部分蔬菜水果、根茎类粮食和部分坚果(杏仁、栗子、榛子)属于这一类;如产生氯、氮、硫、磷等元素就是酸性物质(带负电的阴离子),鱼、肉、蛋、奶、糖类、啤酒、汽水、大部分粮食和坚果属于这一类。

体内酸性或碱性指的是组织液的酸碱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那些血管外空间的酸碱度。正常酸碱度为pH7.35~pH7.45之间,高于此数值为碱性,低于此数值为酸性;酸性或碱性过度对健康均不利,理想的体内酸碱度为弱碱性,即pH平均值为7.4。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出现酸碱不平衡。如果吃进酸性物质过多,体质变酸性。为了酸碱平衡,人体会自动从骨头里分泌出钙质,以中和酸性,如不注意调节饮食,骨头里的钙质长期不断流失,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因此,必须注意均衡饮食,使体质保持弱碱性,才不会招致骨质疏松。

戒香烟限嗜品

主要是戒烟和限制酒、咖啡与浓茶等嗜好品。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骨质疏松来说吸烟会令钙质大量流失,据检测吸烟者的骨折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必须戒烟,越早越好。酒精可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而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质溶解;酗酒成性的人,即使年未满四十,也会因严重骨质疏松而随时可能发生骨折。因此,要戒饮高度酒,低度酒(如红葡萄酒、米酒、山楂酒、啤酒等)也要限量,一天不要超过100毫升。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会使钙质大量流失而引致骨质疏松,因此饮咖啡也要限量,每天不应超过两杯,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口可乐也应少饮;饮茶以清淡为宜,浓茶影响胶原蛋白和钙质的吸收,不宜多饮。

用药谨慎适当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除了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口服剂罗盖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等,目前新型的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羟乙磷酸盐、帕米磷酸盐、氯甲二磷酸盐、替鲁磷酸盐、利塞磷酸盐和阿仑磷酸盐等应用很多,其中阿仑磷酸盐(又名福善美Fosamax),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发生的骨质疏松,常常是医生的首选;但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告双磷酸盐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发现一些患者有骨骼肌、食道和肾功能受损害的副作用,因而要求慎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0月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皮牵引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皮牵引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例,30例痊愈,6例好转,2例迁延不愈合,治愈率94.74%。平均住院(28.7±6.2)d,3个月~0.5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对照组治愈率78.95%。

结论:动静结合,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对疾病的恢复非常有效。从多方面,全方位做好皮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尽早的愈合,患者早日康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髋部骨折皮牵引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3-02

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大,能做屈伸、内收、外旋、内旋、外旋、环转等动作。髋臼窝内富有移动性脂肪组织,随着关节内的压力改变而时出时入,以维持关节内压力的平衡。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比较坚实稳固,故伤筋的发生率比较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髋部骨折后,通常按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骨折类型采用非手术治疗(皮牵引)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或嵌顿性骨折,此类骨折相对较稳定,可通过下肢皮牵引或穿丁字鞋维持骨折的原始位置,等待愈合。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0月以来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采用皮牵引术,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0月以来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60~78岁。

1.2治疗方法。首先用棉垫包裹患肢大腿及小腿部,包裹时棉垫的起点从腿的上部开始,先将边缘反折向上,以防牵引套边缘棱角对皮肤的压迫,在粘牵引套时,牵引套的松紧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但不下滑为宜,以足背动脉搏动有力为准,粘牵引套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粘,以防过紧造成患肢端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肿胀不适,粘贴后将露出牵引套的棉垫反折,也利于观察周边皮肤。外展型无明显移位或有嵌插的髋部骨折,用持续皮肤牵引及对症治疗。用药原则:髋部骨折的患者,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活血生新、接骨续骨,后期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1.3疗效评价痊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已愈合,功能完全恢复。好转:骨折对位固定良好,位置满意,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骨的不愈合影响关节功能。

2结果

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例,30例痊愈,6例好转,2例迁延不愈合,治愈率94.74%。平均住院(28.7±6.2)d,3个月~0.5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对照组治愈率78.95%,两者对比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病因骨质疏松是引起髋部骨折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活动相对较男性少,故即便创伤较轻微,也会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年轻人髋部骨折多为严重创伤所致,造成髋部骨折的暴力多较大,暴力沿股骨干直接向上传导,常伴软组织损伤,骨折也常发生粉碎[2]。

骨折分型根据骨折发生机制分型:①外展型骨折:股骨颈外展型骨折是在股骨干急骤外展及内收肌的牵引下发生的。股骨头多在外展位。骨折线自内下斜向外上。骨折多比较稳定,是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移位很少的嵌插骨折。关节囊血运破坏较少,愈合率较高,预后较好。②内收型骨折:股骨颈内收型骨折是在股骨干急骤内收及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牵引下发生的。股骨头呈内收,或先内收以后因远骨折端向上移位时牵拉而外展。骨折线自内上斜向外下。骨折断端极少嵌插。骨折远段因外展肌群收缩牵引多向上移位,又因下肢重量而外旋,故关节囊血运破坏较大。因而愈合率比外展型骨折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对于骨折的治疗,中医讲究早期行气活血、化瘀生新,后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而这些过激的情志变化,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可使本已筋伤骨折的血瘀气滞程度加重,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濡养,延缓骨折愈合。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不易消除,还可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导致依从性下降,影响骨折治疗的延续性,甚至中断治疗,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同时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持续牵引复位,一般多采用骨牵引,儿童少年病人或体弱病人,也可采用皮牵引。一般先在麻醉下做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根据病人年龄,体重和肌力等具体情况,决定牵引重量,一般为4~8公斤。患肢牵引方向,也应对准股骨头的方向。牵引2~3天后,拍X线正侧位片,如骨折远段已降下,则将牵引改为中立位或外展位,使患肢外旋改为内旋,纠正骨折向前成角,使复位的骨折断端紧紧相扣。当还没有牵引复位时,则应调整牵引的角度和重量,直到复位满意为止,一般绝大多数可在一周内获得满意复位[3]。皮牵引治疗是老年髋部骨折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因患肢皮牵引痛苦较小,患者容易接受,但行牵引术后,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生活不能自理,又加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而延长牵引术治疗时间及效果。同时应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解除牵引后,全面锻炼关节和肌肉,逐渐下床活动。注意锻炼应循序渐进,力度由小到大,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实际上就是指导老年人运动,因为过度的静止反而使患者恢复慢、身体活动能力差、思维能力低下,动静结合,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对疾病的恢复非常有效。从多方面,全方位做好皮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尽早的愈合,患者早日康复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方秀统,张新,王博,丰景斌,高鹏.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07:112-113

[2]陆晓生,彭昊.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8.01:80-82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被证明是治疗包括股骨头坏死等在内的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解除疼痛,同时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关节置换术的关键问题在于,关节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根据临床研究,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5~20年。所以,一般来说,临床上倾向于为60岁以上的人群选用人工关节置换。当然,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假体设计和材料学的进步,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些相对年轻的患者,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此外,对于年纪较轻股骨头坏死程度却较重,股骨头已经塌陷变形形成严重关节炎症状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或其他保髋的治疗仍存在严重问题时,临床上也会选择采用这种治疗方式。

与以往相比,髋关节置换术有了显著的进步,逐渐向成熟化、精细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即通过微小的切口、较少的损伤及出血,完成髋关节置换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输血(部分患者不再输血),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发症逐渐减少。患者从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条件允许,手术后第二天即可坐于床沿、站立,甚至在辅助下行走;完全恢复可能需到手术后3~6个月,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方式及康复训练的进展情况。

施行髋关节置换的费用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患者入院后检查、床位、诊疗、手术、麻醉费及药品费用,一般需要人民币1万~1.5万元左右;另一部分为材料费(即关节假体的费用),材料的不同,其价格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如年龄、身体状况、有无骨质疏松等进行选择,提出手术方案,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结合自身经济状况来选择不同费用的假体。 按照国家卫生部组织对进口材料统一招标价格,以目前常用的关节为例,生物型陶瓷髋关节为人民币4万~6万元左右,生物型钴合金-高分子聚乙烯头臼髋关节为人民币2.5万~3万元左右、双极人工股骨头为人民币2万元左右。由此可见,髋关节置换的总体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患者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防旋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支架、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等。本次临床实验对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5±1.3)岁,受伤到手术之间的时间2~12 d,平均为(4.5±0.5)d,其中20例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患者的AO骨折分型为:A3型10例,A2型16例,A1型4例。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0例,平常生活受伤20例。

1.2 手术方法 13例患者行全身麻醉,17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以平卧位行床上牵引,患肢取中立位,屈膝屈髋外展健肢,将患肢内收10°~15°。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在股骨大粗隆处行约5 cm的纵向手术切口,使大粗隆顶部骨质充分暴露,将大转子顶点外侧前方选为进针点。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导针插入股骨髓腔中,保证髓腔内导针空心钻开口器开口后,在髓腔插入直径适合的PFNA主钉,通常无需扩髓,将导针拔出后,将瞄准器的前倾角调至15°左右。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螺旋刀片的螺纹导针置入操作部位,明确螺纹导针位置适当后,对螺旋刀片长度进行测定,敲入合适的螺旋刀片,将螺旋刀片锁定,将远端同定螺钉拧进瞄准器内,取出瞄准器。在保证PFNA位置适当后,将手术切口逐层闭合。

1.3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即可开始接受肌肉按摩;手术1~2 d待疼痛症状逐渐减轻后,可开始实施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以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手术7 d后可不负重下地站立;手术3~4周后开始扶拐进行轻量的负重行走;手术1、3、5、7、9、12个月后,到医院接受复诊,行X线摄片检查,同时全面开展身体功能锻炼,待患者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后可开始完全的负重行走。

2 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6~12个月不等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骨折完全愈合率为100%,平均手术输血量为(170.0±12.2)ml,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0±13.5)ml,手术时间在5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5.4±8.5)min,且无一例患者发生患肢收缩、螺旋刀片退出或切割、下肢深静脉血栓、颈干角丢失、术后感染等临床并发症,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的术后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为:良5例,优25例。

3 讨论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征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人是该疾病最为主要的发患者群,且通常为低能损伤,而中青年则通常表现为高能量损伤。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发生了显著的提高。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通常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因而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其他临床并发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并降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固定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较多,通常包括髓内系统有PFNA、Gamma钉,髓外系统DHS等。髓内固定系统PFNA,需要将2枚动力螺钉打入股骨颈内,从而对股骨头的血供造成破坏,进而提高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对术中股骨头颈部螺钉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显著延长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难度。

3.3 PFNA特征 第一,在大部分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具有成角稳定性和抗旋转。PFNA螺旋刀片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芯直径逐渐增加且表面积较为宽大,打入时通过嵌压附近骨质,能够为理想的锚合力和最大程度的嵌压提供保证,进而提高成角稳定性,避免发生髋内翻。即使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症,也具有更好的抗切割能力,且自动锁定设备能够避免股骨头和刀片旋转问题[1]。第二,完全解剖型设计、空心主钉设计和解剖型外翻夹角设计,能够为髓内钉顺利插入股骨近端髓腔提供保障[2]。第三,非扩髓型髓内固定。非扩髓操作使用直径为12 mm、11 mm、10 mm和9 mm的髓内钉,因而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手术操作过程更加简便。第四,选择动静态远端交锁。可依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交锁方式。第五,可屈性远端设计。PFNA的尖端相对柔韧且顶端细长杆状设计,能够有效防止骨局部的集中应力的发生,插入髓内钉更加顺利,进而有效避免了股骨干骨折问题,使手术更加简单易行,同时,能够将局部股骨头颈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3]。

3.4 PFNA手术适应证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技术适用于多数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病理性骨折,股骨干合并粗隆部骨折,低位转子下骨折,高位转子下骨折,基底部股骨颈骨折,以及31—A3、31—A2和31—A1等粗隆间骨折,但不应应用于颈部和股骨头的骨折[4—5]。

3.5 并发症 PFNA术后的并发症类型较少,且发生率较低。由于螺旋刀片会逐渐向股骨头部位移动,且趋势较为明显,因而患者术后有发生二次外伤,并导致螺旋刀片穿刺股骨头的风险[6]。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等显著的优势,且治疗效果十分理想,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患者耐受性更好,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加阳.PFNA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5—7.

[2] 吴景冬.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36—37.

[3] 罗狄鑫.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76—77.

[4] 王云.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37—38.

[5] 刘涛,潘展鹏,章洪喜,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33—134.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手法复位;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疾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活血化瘀汤与手法复位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相关实践调查发现,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1]。现本文主要是以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析二者联合使用的临床治疗效果,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一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和活血化瘀汤与手法复位治疗方法。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和28例.对照组中,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41.3岁。研究组中,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为42.7岁。对于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均意识清晰,且自愿参加研究。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经过医护人员的仔细分析和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背景、学历、病情、文化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活血化瘀汤与手法复位治疗联合治疗方法,详细过程如下:①口服活血化瘀汤,药方:,地鳖虫、枳实、车前草、乳香、没药、乌药各6g;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苏木各12g;②手法复位方法:要求患者俯卧位,并使用针抽取10%盐酸普鲁卡因30ml于伤椎两侧进行注射。当实施麻醉之后,在患者上半身和下半身使用助手架对抗牵引,使胸腹部比床面高出大约5cm,5min后开始进行复位。若复位过程中,患者脊椎后突畸形消失,则可让其改变卧位。在患者伤椎位置垫枕抬高5~10cm,并卧床休息1w,当疼痛减轻过后加强对腰痛肌功能的锻炼。2~3w过后以枕、两足支撑的五点进行过伸训练,4~5w后开始进行三点法过伸训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步增加幅度和次数。6w过后开始进行拱桥式过伸训练,100~200次/d为宜,并适当下床行走,但加强对腰部的保护,同时重复进行双手撑腰、挺胸以及停服动作训练。8w过后进行腰部活动,防止腰部负荷过重,10w后可逐步加大活动量[2]。

1.3效果评价 最终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护理效果可分为治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30×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22.2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x±s)用以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用以表示计数,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

2.2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

3 讨论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石膏进行固定并单纯进行复拉,这种方法导致腰背肌肉无法得到锻炼,且长期使用石膏固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软组织出现黏连以及无力等现象,最终导致腰背出现疼痛等后遗症。采用腰围保护腰部,除了根据腰围大小调节腰围松紧度,还可方便打开,有利于腰背活动[3]。

除了西医外,中医也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本次所采用的活血化瘀汤,汤剂中的药物成分有消退水肿以及舒通筋络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吸收血肿,还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4]。在7d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在复位过程中,可多人合作进行牵拉以及牵引,以此提高复位率。若患者为椎体压缩1/3 以下的稳定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叮嘱其卧床并垫枕,逐步进行复位,而一次性手法复位可一次就可复位成功。对于胸腰椎骨折来说,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手法复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患者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无其他相关伤痛、仅脊椎前柱扭伤、椎弓根、椎板以及关节不突出患者。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来说,采用活血化瘀汤与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治疗总体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日新,张健生,赵军.手法复位配合功能锻炼治疗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亚太传统医药,2012(07).

[2]蒋耀辉.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