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教育 教师素质

Teachers’ diathesis is the first for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n the young person

Chu Jie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engineer of the anthropic spirit. Their diathesis will be relative directly to the success or faith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young person. Therefore, as the teachers under the new century, we not only need to know how to love students, but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elf learning and science knowledge and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idea.

【Keywords】Education on young personTeacher’s diathesis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是用人格培养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的特殊劳动。为人师表可谓书坛古训。教师的素质如何,小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大到对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都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重任。如何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难课题。我想在这场双边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这场教育活动的成败。因此,要达成新世纪对教师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1.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很多年来,教育拥有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词汇,它可以通过教育使许多不懂得爱的人去懂得爱,不会爱的人学会爱。教育如同一首诗、一首歌,让我们的教育在心中畅想。作为一名教师,诚然传授教育知识是我们的职责,但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我们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爱洒向学生,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以我们的师德和灵魂去培养学生们的品德和灵魂。我们要像春雨润物那样,言传身教,让每个学生年轻的心灵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明辨是非,让他们知道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感受到有爱的知识价值是无限的。21世纪的教师应像梅花一样带去知识,带去一缕清香以驱散冬日的忧郁,将爱洒向学生。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2.不断加强学习,增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教师是引导学生走入科学殿堂和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主导者。我们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实行科学的育人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对新时期下中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精神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之中育人,在育人之中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和修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通过我们教师潜移默化的感染来熏陶他们;对于困难的学生,就需要我们付出百般的努力和爱去帮助引导他们。洋思精神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就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创出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而开拓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首先,我们教师应适应新时期新要求,主动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教育思想的落后,教育观念的保守,是当前制约我们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一大思想障碍。目前,许多教师仍旧使用旧的教学方法、育人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吗?因此,我们应大胆的改革创新,改变教学育人的方法及模式。以广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面向社会,面向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医护技能人才。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教育环境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与布局,建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价值。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2、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

3、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要求的,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存社会文化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

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经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

3、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以他们的活泼向上、纯朴刻苦、助人为乐等展示了新时期学生的美好心灵。一所学校,这样的优秀学生越多,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就越好。其次,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教师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对人生观、价值观均未确立或正在确立的学校生来说,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建设好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关建国.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 2004,(11).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3篇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也刻不容缓。重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建议和提案,呼吁重庆市率先制定国家教育考试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规范国家教育考试行为,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国家教育考试公正有序进行,维护参加国家教育考试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的法律法规,我市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进行地方性立法的有益探索,也为国家立法积累和提供了经验。

国家教育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提高公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争取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自身发展,同时也起着改变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分流、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平等竞争”是考试制度的灵魂,“公平、公开和公正”是考试制度的核心理念。

命题是国家教育考试的核心环节。国家教育考试命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人才选拔的准确性,也影响到国家教育考试的信度,尤其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摆脱为单纯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对高校选拔优秀人才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试题应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公平性、创新性,注重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华网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上,参加听证的人员以及在线的广大网民就考试加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认为加分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考生家长及考生所关注的问题。《草案》应当对加分问题进行规范。目前我国的教育考试加分政策有利有弊:弊在如果暗箱操作,考试成绩有失公允,助长社会作弊,毒害学子纯洁的心灵;利在素质教育方针将得到贯彻,可以平衡地区差异,实现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4篇

关键字: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54-01

人类的思维经历过漫长岁月的磨练,预示着新世纪的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一切创新都依赖于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逐步克服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是语文界的一致呼声。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三方面立体意识教育观念

有传统观念的语文教师,一拿起教科书,想到的是对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和背景的简介、课文重点字句的分析等。虽然这是老一套,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语文是对人生社会的感悟,是人性美、理性和情感的综合体,语文课堂少不了思想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理信念的火把第一颗火花。”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这种教学境界,是思想感情的完美体验。这是三维立体意识之一的思想方面。

语文素质教育还包括人格完善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尊重他人的成果,学会明辨是非和创造。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教师主导性原则之下的。教师的人格力量可以折射到学生的心灵之处,让学生懂得理解和想象,挖掘内在潜力。这是三维立体意识的另一方面,即人格。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持续发展,全面提高的内因。新的教育观念是,要让学生丛“学会”过渡到“会学”,过渡阶段需要教师来帮助。

二、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学习语文束手无策,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学,甚至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学习成绩进步不大,教学效率极低。为了扭转固定局势.必须要改变师生关系,营造愉悦气氛。过去教学是以“教师爷”的面孔出现于课堂,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应以平等的心态来相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想象,主动发挥,教师辅以正确引导。课堂教学,不能仅用单一的方法,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诱导学生,激活他们的情趣。如:列表法、点面结合法、比较分析法等,依据课文的类型采取不同方法,让学生久学不厌,让学生感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好。

激活课堂气氛,还应注意联系生活向课外进一步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以便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在思想上辨认真、善、美的本质。这要求教师在课文分析时,应用审美观点来引导,以便使学生心灵能得到美的潜移默化。

三、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还在于精心设计学生各种听、说、读、写的能力练习。为学生提高训练能力,我对课堂教学的体会。

首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能力。练习应该有一定难度,要内引外联;既要兼顾课文相关知识,又要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适当时,还应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他们能感兴趣,不会不做。

其次,设计练习应采取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采用朗读、叙述、答问、讨论等方式。为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以采用缩写、扩写、改写、日记等方式。要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设计练习,必须把握好“度”。练习要适量,切勿搞题海战术。练习少了,会使学生“吃不饱”,练习太多,使学生盲目,失去兴趣。练习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提高质量,控制数量,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重复。

参考文献

[1]王子祥.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学理科(综合)2007(8).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5篇

素质教育不止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注重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曾经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味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我国的学校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综合培养。21世纪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它对人才的要求不囿于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还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求人才德、能、勤、才兼收并蓄。因此,实施和强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教学内容老化单一,以专业为中心,忽视人文教育,学生不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应强调多样化、现代化、规范化,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培养综合素质所需的课程,不同学科之间要相互交叉渗透,课程的内容要注意及时更新,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取得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不仅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我们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教”的活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育家叶圣陶一再强调:“‘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提供‘黄金’,而是通过‘黄金’教他们‘点金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构建素质教育评价制度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对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目前的评价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尽人意: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记忆知识的多少和准确率为最主要标志,而忽视了对学生消化吸收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以单一的考试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记忆力,忽视了多种可选择的考核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学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应包括:在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特长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评价方式上,应将知识考试和创造力考核相结合,以体现知识素质是基础、创新能力是目的教育思想。评价的方式应摆脱传统考试以“笔试、闭卷”为特征的单一模式,实现考试方法的多样化、应用化,从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不仅有背、写、听、读、讲方面的测试,还应包括分析、演绎、综合、创新、实际操作等方面能力的测试。

四、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知识和德行的传授者。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师本身素质教育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应当完成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与加强,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教师就是这个灵魂的寄托,只用把握住教师这一环节,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6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2

一、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尊重主体能动性、注重智能开发、培养个性特征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提倡认知、实践、共处、生存,反映情感先导、能力续进、知识支撑的教育价值取向。从内容上说,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教育。

二、钢琴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人的内在品格和修养。它不仅促使人的身心与性格和谐发展,也让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个性得以展示。而作为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钢琴教学,不仅能够开发人的智力、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人的审美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塑造人的真善美的优秀品质。钢琴教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钢琴教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钢琴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硬件优势

钢琴有着其他乐器所没有的优势。首先,它的音域宽广,共 88 个键,表现力极其丰富,音色、力度、和弦的变化能够使不同的情绪和乐思得以很好地表达。其次,钢琴用不仅可以独奏,也可以协奏,既可以用于表演艺术的伴奏,也可用于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其实用性很强。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首先干钢琴教育能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钢琴教学通过对于钢琴曲目的欣赏和学习,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钢琴曲目中的一些优美旋律也有利于舒缓学生的紧张感和烦躁感,使他们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其次钢琴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品评中外曲目的过程中,对曲目的人文背景和内涵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作品艺术成就方面理解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人文观念,感受到不同的人生境界,从而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然后,钢琴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一些钢琴作曲家的优良品性和人格,会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有利于他们塑造相对完美的人格。

(三)钢琴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优越性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使众多乐器中最难学的,它对人的眼、耳、手、口、脑、身,甚至是脚的协作能力要求非常高。钢琴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听觉力、想象力、节奏感、表现力和情商的特殊技能教育,它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也能提高儿童的记忆力,此外对儿童智力的开发也起到很大作用,使钢琴受教育者受益匪浅。

(四)钢琴能够陶冶性情,有益于人的气质培养

钢琴教育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不但可以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人的道德素养得以升华,而且它能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形象陶冶人的情操,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其次,在钢琴教学中对听力、读谱、背奏、旋律、节奏、速度、情感、理解力以及表现力等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能够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学生要学好钢琴必须去挖掘和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人文内涵和作曲家的生平作品,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能提升他们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素质。

三、在素质教育中发展钢琴教学的探索

钢琴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钢琴的教学。加强钢琴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钢琴艺术因其传承和学习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认知体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学校钢琴教育中,钢琴技能训练只是培养钢琴素质的必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2.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的钢琴教学。钢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商、情商等能力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性的加强。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适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样学得更快,学得更精。

3.改善钢琴教学的方法。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作为21世纪高校钢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时代。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加强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要引导教师转变钢琴教育的落后观念,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去对待钢琴教学。

4.审美教育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传授演奏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钢琴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它的本质是艺术,而审美是艺术的本质,所以理应把提高审美品位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部分。心灵的净化和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才是钢琴艺术音乐存在的价值所在,同时也使得素质教育得以实现。因此在曲目演奏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去用心感悟音乐美。每一部曲目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绪。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演绎来引导学生去体味和想象,增加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一味的寻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采取“灌输式”教学,却忽略了授课时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标准,但只追求成绩的钢琴教学模式也是畸形的,应当果断摈弃。钢琴教学的发展需要寻求成绩和能力平衡基础上的相得益彰。钢琴教学应做到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提高能力促进成绩的更进一步提高,做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钢琴教学的一大宗旨,而全面发展又依托多元化的培养。钢琴教学的多元化指在钢琴教学环节中,融入多方面的音乐元素,即专业化水平和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程度。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对中外曲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使自身的音乐知识得以丰富,也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7篇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从素质教育的功能来看,教学过程是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教学的价值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造就一代具有创造力的新人。素质教育目标下的中学物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立体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养德、开智、健体、审美的功能。一.养德-----素质教育之灵魂"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物理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物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史养德即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介绍与学习相关知识直接联系的物理学史,既可激发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求实、进取、奉献精神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的极好素材。如火箭专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使我国跨入一箭多星的世界前列;邓稼先搞原子弹、氢弹,在科技界"销声匿迹"直止逝世等等。他们的爱国与献身精神,是一曲曲人类美好的赞歌。以题养德即要挖掘习题训练中的养德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也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善思、勤钻、品德优良的学生注重培养,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响和带动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二.开智-----素质教育之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物理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物理学中起指导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物理必不可少。其三是解决个别类型问题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纷繁复杂,如隔离分析法、等效变换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分析法、近似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用,但没有反映出物理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也不宜将它们归为物理学方法的范畴。其四是具体的科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六种。

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应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励组合提出设想解决问题(设疑)(诱导)(释疑)(辩论)(解疑)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学习。根据一定的需要、依据必然规律,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鼓励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方法,设想虚拟大前提,并且学会联想和利用看起来并非相关因素的时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基础上,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其发散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为主线。设疑引趣、夯实四基、过程教学、思想方法、启发创新是物理教学中开智的重要途径。①设疑引趣促智。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前提.爱学才能会学,会学才能学好。②夯实四基益智。抓好"四基"--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开智的关键。从基本事实出发,诱导学生明辩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条件,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则要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从而形成概念,总结发现规律,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过程教学开智。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放在教学首位,使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和最佳知识结构是开智的重要途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充分挖掘其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因素,突出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揭示和挖掘知识本身的方法教育功能。④思想方法育智。善于渗透物理思想,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是形成能力的桥梁。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不仅能轻松学好功课,还能自学新知,开阔视野,受益终生。⑤启发创新养智。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学、创新意识,学会学习,是开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智的中心任务.三.健体-----素质教育之源泉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秩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的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四.审美-----素质教育之神韵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的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物理科学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力.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物理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科学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起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一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提高审美鉴赏力.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奥妙的过程中,始终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努力形成的物理理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放射着美的光辉.简洁、对称、和谐是物理科学美的主要特征.各种物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变复杂为简单,简洁而合理地概括了物质与运动的某种特性,体现出物理理论整体简洁美、方法简洁之美。时空对称、数学对称、抽象对称均能给人以对称美的体验。自冾和谐、对应和谐、互利和谐、多样统一美无不体现在物理学科之中。激发审美创造力.物理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上、内容上、结构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而且体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上.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物理学家的人性之美、至善之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产生"需要"的感觉,并进而引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并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产生创造欲望,进而爆发创造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并展示教学过程的形式、结构、内容、表达美.教师作为物理学科美育的组织和施行者,在物理美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物理美育的成效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使学生在自觉地学习中发展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识别能力,促进智能全面发展。总之,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养德、开智、健体、审美"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养德是魂,开智为心,健体是本,审美为韵。共同构成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它既符合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只有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或教育过程的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的创新性人才.参考书目:1。查有梁《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殷传宗《物理教育学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年3.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 素质 艺术教育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创新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艺术素质教育成为大众教育项目之一,一方面是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艺术教育特殊要求的忽视。僵化的招生模式催生了应试性培训机构的繁荣,对基础文化素质要求过低使学习美术、考入美术院校成为了各地高中追求升学率的“避风港”,生源火爆的背后是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进而使高校美术教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逐渐趋向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无法保证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材、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素质教育。

从传统教育转向创新教育,必须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绝对不是可以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育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以弘扬“创新”的主旨,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才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教育急需振奋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谋求“创新”功能的最大发挥,针对根深蒂固的“五式”现象,必须大张旗鼓地倡导并坚定不移地追求教育的“民主”、“开放”与“创新”,以期改变“双重力量”对比的现有格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创新教育就是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些新措施;创新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因此,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就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要努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又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少数尖子学生。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

三、创新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

创新艺术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也指出,艺术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思维是产生于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产生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本护照”中的“事业心与开拓精神”或彼德•圣吉“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境界。

创新艺术素质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可以说,创新性艺术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创新艺术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有必要对现有的艺术学科设置进行改良,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要明确具体地适应专业方向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除此之外,应将下列内容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当中,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始终贯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1.把教授艺术规律、审美理想、审美要求以及课堂里本来要先传授的所谓技巧、技法等教学内容放在发现、挖掘和培养学生个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之中进行。

2.在最初的基础教学的开始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尊重自己心灵的感受,逐步学会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自觉自愿地投入基本技能和基础技法的学习和探索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提倡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把创作贯穿在整个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课程当中,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以创作带动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一个具有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娟.教育与高校美术教学[J]. 开封大学学报, 2OO3,(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