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意义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4

1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1.1 民族发展的基础措施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院长苏力说过:“每个时代都需要愿意为民族献身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有能力为民族献身的人。”的确,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尖端人才的民族才能掌握尖端科技,真正在世界之巅屹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启蒙的初期阶段,其责任之重可想而知。因此着力发展研究教学策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1.2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自“素质教育”口号提出以来,为小学生减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给素质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因此在新时期,研究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集百家之长,发展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当前教育界同仁的重要使命。

1.3 人才启蒙的重要手段

童年时期是人接收和吸收语言最有效的时间段,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大都是在童年时期培养,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发展和研究适合新时期时代背景的教学策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着力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适应时展的要求。

2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1 小学语文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一贯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美国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盖纳尔・罗斯、杰罗姆・布鲁纳等人最早提出这一教学方法,后来欧盟将支架式教学法做出更为深入的释义并广泛运用于欧洲教育中。综合研究中外学者的学说,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指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而是由更有能力的人帮助新入学小学生在解决教学问题。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学习框架并提供必要的、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学习目标,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好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跨越。首先,在幼儿园升小学的过渡阶段,根据不同的层次要求,在研究整体教学目标和幼儿园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其次,在知识框架内,引导学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进入小学语文的学习情境,帮助小学生培养正式、工整的语文表达和语言能力。再次,当小学生进入小学语文学习情境时,教师应该逐步缩小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让小学生逐步脱离教师的帮助,成为正式、独立、自主的语文学习者和语言表达者。

2.2 小学语文词语积累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丰富、多变、生动的语言表达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词语积累上,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完成丰富的词语积累。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选取有其科学性,课文层次适应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词汇积累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词汇,帮助小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书面词语和优美段落,并要求学生在书写和表达时有意识地运用。其次,语文教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和日常积累,因此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范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制定适度的阅读计划和阅读范围,并要求学生定期积累一定数量的课外词汇。

2.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信息时代的新时期新环境对人才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教育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凭借经验教授的固定模式,培养写作策略意识,有意识有套路地为学生制定写作培养计划。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层次,对学生整体情况有宏观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人而异制定写作策略,将自身的写作技巧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

3 结论

新时期新要求新展望,人才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力量,小学教育在新时期扮演了人才启蒙的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成为人才启蒙的关键点,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成为时展的必然。本文提出的几点语文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略尽绵薄之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进一步完善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宏祥.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改创新实践探析[J].神州教育,2013,(4).

[2]陈佳梅.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语数外学习,2012,(3).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学生教育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学习其他拓展性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关键学科。但长久以来由于课程内容的繁多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逐渐走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困境。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立足于教学者和课本。一方面教师主导了课堂,控制着教学的内容和进程,例如老师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就某一课设置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并布置固定性的作业和任务。另一方面将教学局限于书本,按照书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机械性地接收知识。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的重要环节,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因课堂的枯燥和单调而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无法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由此看来,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是指要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纳入教学的主导位置,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前后和教学过程中双方在互动中的调节和平衡来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行为,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课堂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尽可能地在学习中获得思维和价值观念的全面平衡发展。本文即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1.课前准备

在课前准备的环节,主要还是需要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悬念式和开发式的引导,这同时也与老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直接挂钩,需要老师进行认真备课。一方面,老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内容对其背景、作者等进行一个趣味性的介绍。通常来说,与现实生活较为接近的故事性叙述和生动化口语化的讲述是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同时,在讲述中将一两个悬念性的问题留给下一课,将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中老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预习课文而提前设置相关问题,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互相提问和回答来完成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能够更加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交换。

2.课中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2.1互动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际上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互动式教学的重点即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将学生纳入教学行为当中来。这里的互动性即包括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般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将课堂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例如朗读文章、开放提问和相关介绍等。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总结和表达,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成为“老师”,即通过互相问答的方式来达到交流和互动。

2.2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也是最能够提高学生热情的参与方式,这也是语文教学所特有的。这种教学方式即邀请学生通过表演来对故事情况进行还原从而完成对该课程的学习。例如,一些节选的小说或者戏剧就可以直接转换成表演的剧本,甚至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改编。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课文内容本身,而且通过对人物角色的把握、对台词语句的熟悉、对环境氛围的感知、对思想情感的体会,学生会更加记忆深刻并得到更加深入的学习。

2.3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已经基本普及。色彩、图画、声音等多种多样的效果是激发学生热情、凝聚学生的注意力的有利手段。不同于板书的枯燥和费时,老师可以提前做好PPT来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课程相关的影片等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3.课后引导

课堂的结束就等于学习的结束吗?当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会通过布置一些课堂作业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想要让学生走出书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老师应该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来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范围,提升文学素养。另外,写作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老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后布置作文任务来完成,但单一的作文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倦甚至厌烦情绪。所以在写作方面,老师更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鼓励各种体裁和主题的创作并进行有利引导。比如学生可以自愿朗读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将自己的故事进行改编或者表演出来等等。这不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信,也是促进思维活跃的有益方法。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意义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关键时候,这一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对个人的成长道路具有长远影响。这里的兴趣不仅包括对我们民族的语文和文学的兴趣,更包括阅读的兴趣、创作的兴趣、思考的兴趣。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就业 中职语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31-01

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率不断提升,使中职教学真正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促进充分就业是当今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从中职语文教学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要结合促进学生就业这一目标,有效地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教育目标,教育层次、教育手段,乃至是教师层面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不断的完善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真正以就业为指导。从目前来看,中职语文教学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 完善教材改革

教材作为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着连接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中职学生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的教材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突出就业导向的过程中,语文教材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中职语文教材可以结合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并结合中职学生迈入职场后所需要应用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相应的辅导,在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上结合实际情况,在教材的编排上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材的编排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空间。

2 提高教师素质

在整个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引导者,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效果的体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这种引导的作用,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适应社会对重视语文教学不同层次的要求。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具有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语文内涵和修养。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需要在自己的行为品德上树立榜样,使中职语文教师成为学生道德理念的标杆。

3 体现“人性化”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今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尊重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自主能力,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的不断落实,几乎每一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从小在相对自我的环境中成长,因此,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可程度比较强。而这种自我价值的认可和体现正是当今职场所迫切需要的。对此,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中职生的这样一个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汇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同时,当今中职学校的学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总是过分的夸大自身的价值,甚至在夸大自身价值的同时忽视了其他个体的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的比较明显。针对这一问题,中职语文教学还要适当的抑制他们的个性,使他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在集体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4 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对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实践为基础,进行理论教学。在当今社会中,实践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仅凭借知识来进行就业是难以与社会要求接轨的。面对社会对中职学生提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中职学校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那么,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来说,要想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进行相应教学方式的创新。比如,说中职语文教学可以更加侧重于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说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等,使他们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归宿和落脚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同时,教学方式需要与社会职场要求相结合,让学生在中职语文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职场的压力与竞争力,使其适应职场,在完成学业之后踏入社会之时能够适应职场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比较贴近生活,能容易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学习,开放学生的思维。因此,对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适应当今社会要求,符合社会环境,迎合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能更好的提升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实际结合,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5 活化教学组织

合作与沟通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必然交流方式,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尽心必要的交流,以便了解分工部署,从而更好的与实践接轨。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生自身的素质,只有学生具备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促进中职学生的就业。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组织的时候就要更为灵活化,突出教学组织中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切实感觉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中职语文教学组织上,要突出合作,真正的实现分组合作,也可以适当的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在课前布置出相应的任务,从任务层面出发,使学生之间能够拥有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学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所既定的任务,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同时,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还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智慧的结晶,并获得一定的荣誉感。通过活化教学组织模式更有利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突出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社会属性和生活属性,使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社会接轨,为学生构建一个的社会与学校之间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这一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那么,中指语文教学就要结合这一现实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不断的提升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紧密度,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实现质的飞跃,最终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6-10.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质量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语文课取得成效的基础。学生只有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接受教育内容,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从而产生渴望学习语文的精神动力,并把这种精神动力积极地落实到日常行为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准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根据三维目标融汇贯通的要求,明确教材编排意图,吃透文本,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方式,把握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实际需求,然后选择合适的教法及策略,进行合乎学情的目标预设。

有效教学就是让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认识由浅入深、逐渐丰富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二、以学为本,以教为辅

教是为了学,所以,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效呢? 一些名家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崔云宏老师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既没有用课件,也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也没有让学生表演,却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几个朗读课文的孩子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二是学生在教师范读引导下不断进步不断入境的课文诵读,三是教师对关键词语处理的时机和准确把握的度。从崔老师的教学中不难看出,高水平的课不是依赖花样翻新的游戏和表演,不是凭借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课件,也不是借助包 治 百病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上出高质量的课,教师就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读说写背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生成。

三、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

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设计合适。

合适的目标如郑桂华老师所说:“规划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六个维度:①范围:它们必须足够广泛到包括所有值得向往的,可能与知识、技能和价值相关的一切结果。②连续:结果必须互相关联,反映同样的价值倾向。③适合:目标必须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④有效:目标必须反映和说明我们对它们的定义。⑤弹性: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的。⑥具体:目标不能模棱两可,而要用词准确。

我们在通盘考虑这六个维度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标准是:目标是弹性的,目标是具体的,目标是集中的,目标是连续的。所谓的弹性是说学生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教学的契机是不一样的。目标是具体的,因为只有具体下来,目标才是明晰,才是可达成的,才是可检测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制定的目标常常很模糊。数项具体目标的关联和融合;教学内容逐步扩展、深化、提高;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结果必须互相关联,反映同样的价值倾向。

四、多样化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可谓翻天覆地,近年来,利用电教设备教学收效良好。如老师在讲解地震中亲情时,可以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播放了一首歌曲《感恩的心》,然后出示一组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灾难中的感人画面和场景,以此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实的让学生体验地震的破坏性和摧毁性。可以让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了如何感受、认知和面对灾难与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与目的。类似一节课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策略

一、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必要的人文涵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对语文课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了。因此,需要将职高教育中的语文课教育教学摆到相对重要的位置。

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首先,它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位职高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语文具有人文性,学习语文,能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人文陶冶,有助于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使学生的思维和文化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新。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着思想与情感,承载着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语文伴随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

二、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学习兴趣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强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上语文课就是老师分析字、次、句、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老师要求急的记住、背的背下,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术”,习惯于老师“领着走”,毫无主动性,一时难以适应,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教学远离了生活,使原来活泼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单调使本来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语文远离了生活。

(二)重专业,轻语文,语文无用论

职高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失利的考生,他们大多选择五年制高职实属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他们自认为是学习上的失败者,未考上高中,对未来缺乏信心,失去自信。因此学习主动性不强,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学会一技之长就行了,对于语文,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就业单位只看技术,不看语文,语文对就业没什么影响。

(三)基础薄弱,课外阅读少,没有生活积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职高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时中等偏下的学生,是升普高无望的学生,基础差、文化素养低,知识储备不足,对于语文语文习惯和阅读技能培养的缺失。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升学压力,没时间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没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文学鉴赏能力较低,更谈不上好的阅读方法,到了职高阶段,没了升学压力,,虽然作业少,平时时间多,但因为没有好的阅读习惯,课余时间去玩,阅读很少,生活积累也就少。

(四)语文教学忽视了独有的职业性

目前大部分职高语文课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及作品本身的分析,没有突出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很多老师认为职高语文特别要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但却忽视语文教学的“职”字特色。

三、职高语文教学对策

根据职高学生特点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职高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逐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老师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处在一种独白的地位。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其主动性、创造性被忽视。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自愿、自立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具体适当目标,知道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努力,从而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愿学、乐学、爱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进而实现学生自我全面提升。教师的角色则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转变为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平等对话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高扬,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业。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没有兴趣,很难学好语文。其次,注重积累。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积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十分重视积累,日积月累,方能滴水穿石。再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你就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了,该会的内容都会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简直就是第二天性,好的习惯是朋友,让你受益;坏的习惯是恶人,使你受害。第四,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态度往往影响学习效果。《尚书》里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自满受损,谦虚得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强调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二)因材施教,注重沟通

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与学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教学参考》。同时,才可以按照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小部分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标准去备课、授课。要做到“知彼”,必须课前多作调查、摸底,课后多注意信息收集,多和学生交流。做到“知彼”之后,还要做到“知己”。包括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自我估价;备课中教案的设计、提问问题的设计,力求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素质作为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职高教育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应用型人才则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中渗入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如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发挥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效,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评价和思考,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锻造品格、提升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功效能否在阅读主体上得以体现,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相当的人文素养才可能进一步形成必需的职业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职业素质的提升,在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中的人文性上升到职业素质上来。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渗入职业素质教育。作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新精神在语文学习中的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职高学生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之外,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行写作。学生亲身经历了真实的场景,那么在写作中就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当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人记事、抒情议论时,他们对职业素质就开始有了感悟,职业素质的内涵就会慢慢地渗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

首先,开展语文兴趣活动,如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其次,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社会调查,这不仅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沟通,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一条适应需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书杰、张谷凭《语文应用基础》

[2]夏孟丽.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分析[J].内江科技,2008.157.

[3]徐莉莉,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问2012.8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语文教师,笔者深感现阶段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教学走出“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已成为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几点拙见以供讨论。

一、改变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法革新

职校学生多处在15~18周岁年龄段,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重视和理解,一方面又个性鲜明,不善于接纳他人,往往是我行我素;他们接受模仿能力强,却又学习劲头不足,知识面窄,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教学中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转变观念,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教法革新。

1.树立教学民主思想,努力搭建沟通的平台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正如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所说:“如果真正实行民主,就可以获得许许多多的助手,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比较大的效果。”

2.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当前学生所表现出的底子薄、理解能力差,却擅长模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仅有的课桌书本式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必要时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街道、商场等,让学生在实地参与中得到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事教学活动,已逐渐成为当前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应用文教学中,过去我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方法和要求的理论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除常见的写作问题外,更多的是文体格式的不规范,这说明还是练习不够。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勿需对学生灌输太多高深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写,尽可能的避免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的现象。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中职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中职语文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

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在所教班中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面对中职学生免试入学的新形势,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来看待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正确分析,冷静对待,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寻找到一条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目标相适应的发展之路,形成中职语文教学独有的风格和特点,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学校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在中职教育中显示出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而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资源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将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恰当地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祥林嫂能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柳妈没有给祥林嫂讲那些‘大道理’,祥林嫂有没有可能避免最后悲惨的结局?”等问题后,为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妇女的事例,让学生们讨论“因车祸而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生活会怎样?失去儿子后她有没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对不同时代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的悲剧进行对比,明白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女性的悲剧只是社会的偶然现象,而祥林嫂的悲剧则是当时时代下必然的产物,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加深到旧社会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促使语文教育资源的生活化。

二、创设生活情景,生活化教学过程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促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语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改变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局面,有效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如在学习《蜀道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蜀道的图片及一些时代背景,促使学生对蜀道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直观印象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描述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了解作品的思想价值,在《琵琶行》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琵琶古曲,增加课堂意境,通过设置逼真的场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会到语文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如学习《等待戈多》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后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增加语文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此外,在课堂提问中,可多设置一些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需要设置的情境中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生活化教学过程。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将学生的视野带入到生活的空间,将生活与语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改变以往作业布置方法,多给学生设计与日常生活、学生身边实际相关的实践型作业,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对本地文化进行调查,促使学生去关注自己生活的世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内外连接在一起,促使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由于高中生课业繁重,课外时间较少,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时应把握好适度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除了开展研究性的课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促使生活“语文化”,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并写下自身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利用班级活动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如班委选举时让学生写自荐书,在学校开展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时让学生就感兴趣的热门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等,既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语:

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挖掘生活,将生活中与学生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的方法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合理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语文化,促使语文与生活相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素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48-01

一、善于运用生活素材,丰富学生学习感知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语文科目的最终教学目标。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文知识源于日常生活,同时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素材与语文学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生活资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生活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生活元素进行引入运用,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微妙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父母肩头的日子,再联系现在自己的身高体重,通过回忆让学生认识到时光飞逝、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重视开展课外学习,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著名的教育专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放大教材的作用、忽略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那么是无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图书杂志、时事报刊都要有所涉及,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课外知识作为铺垫,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大家详述自己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体会、不同的阅读感知,相互交换阅读内容,逐渐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获取途径,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渠道。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民谚、俗语、歇后语,例如关于天气的“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一阵黑”,例如关于生活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拓展来丰富学生对于汉字文化的综合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广博,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善于创新语文活动,关注学生感知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价值实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学习感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反馈改进教学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善,学习认知能力不足,往往记得快、忘得快,学习效率较低。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创新语文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例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分组教学,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能够不断的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也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度,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四、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巩固学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