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1篇

在任夔州、和州刺史期间,刘禹锡治政之余,凭吊三国、六朝之遗迹,创作了近二十首咏史诗。这些作品抒发沧桑之感,极富哲人意兴,成为怀古咏史诗中的名篇。如《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前四句写刘备创业盛德,后四句写刘禅守成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创业难,守成更难。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君主对于国家兴亡的作用和责任。又如《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贞一斋诗说》有云:“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这首诗前两联不囿于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即天险不足恃,兴亡在人事,亦即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该诗颈联化出。晚唐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李商隐《隋宫》中的“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便脱胎于该诗尾联,由此可见该诗影响之深远。再如《西塞山怀古》:

王氵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关于此诗的写作,《唐诗纪事》有如此一段佳话:“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韦楚客同会(白)乐天舍,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诗。刘满引一杯,饮已即成,曰‘王氵睿楼船下益州……’白公览诗,曰:‘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于是罢唱。”清代屈复在《唐诗成法》中评这首诗说“前四句只就一事言,只以‘几回’二字括过六朝,繁简得宜,此法甚妙。”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可见后人对该诗研究之精和推重之切。这首诗于纵横开阖、酣畅淋漓的风调之中,重申“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之旨,指出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定会结束,国家终归统一。含而不露,融贯古今,有意在言外之妙。

还有《金陵五题》。它们分别是《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这组诗之前有诗人自序云“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城》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颇为自许。事实也的确如此。这组诗中的《石头城》与《乌衣巷》堪称怀古咏史诗之绝唱,是无可企及的高峰。其诗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这两首诗都是借描写金陵六朝遗迹而抒发人世兴亡之感,熔铸着诗人故国萧条、繁华不再的深切感伤,蕴藉含蓄,情味浓郁。《石头城》第一句写群山仍旧环拥着已废弃二百年、久已成为空城的故都,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第二句写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叹息着默默退去。“寂寞回”既形容潮水一涌一退的动态,也表现了潮水从拍打时的有声到退落时的无声,这单调的动态的声音,不断地反复,依稀传达出无穷的寂寞。三四句再把这种情味深化,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意象:“旧时月”仍如旧时,夜深照样升起,把清光洒向无人迹的空城;而这旧时月又曾照见过往昔多少繁华与风流!多情的夜月,传送给我们的是六朝如梦、盛时不再的信息。《乌衣巷》首句描述昔日车水马龙、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的荒凉冷落。第二句点出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荒僻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日薄西山的夕阳残照之中;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寞惨淡的氛围之中。三四句以燕子寻旧巢而写出昔日豪华的贵族府邸如今已是一片平民住宅。这其中蕴含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令人回味不已。后人受这首诗的影响和启示,再赋新篇。如元萨都剌的《念奴娇》中的“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通篇化用其诗意。

由于刘禹锡的始作俑,金陵怀古到后来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时,更成为历代关心时事、一心入世的诗人词客常取的题材。不能不说这是刘禹锡对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亦是对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大贡献。

刘禹锡的另外一些咏史诗,虽不及前述之作有名,但也与诗人怀古伤时的思想一脉相承,只是多了一分个人身世际遇的寄托。如《咏史二首》: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第一首借西汉任安不愿依附日益得势的霍去病,却留在势力渐微的卫青门下不肯离去的史实,歌颂了不肯降心辱志的志士;第二首指出即使是在汉文帝那样的所谓明君治下,正道亦难行,志士才人不得其位、不得其用,而曲邪小人却可安享富贵。这首诗直接启示了晚唐李商隐,使之写出了有名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又如《韩信庙》: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透过韩信功高震主而见诛的命运,不禁令人想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古训,顿生“伴君如伴虎”的喟叹。

刘禹锡的咏史诗作,是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历史观的形象反映。他在自己的哲学论文《天论》中,继承了荀况“人定胜天”的思想,用朴素的唯物论阐述了天人关系,明确指出“人之所能,治万物也”,天“非有预乎治乱”,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在天人关系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人自有其主观能动性;天并不能决定一切,也就不能决定各个朝代的兴亡交替,帝王对于治乱兴亡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可贵的是刘禹锡没有把其诗当成自己思想的传声筒――简单的宣传工具,而是化抽象为具体,寓思想于形象之中,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具体的史迹来刺激和调动读者的想象和欣赏能力,在审美的愉悦中来感受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亦是成功之处。

诚然,任何文学内涵的扩大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偶然。咏史诗到刘禹锡手里成为其情感宣泄的重要手段和得心应手的工具,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刘禹锡自云“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这种陈子昂式的幽默――“前不见古人”――并不是说没有古人,只是没有看见,或故意说没有看见,抑或看见了但不屑一顾罢了。

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且有诗为证的咏史诗人首推西晋诗人左思。他的《咏史》诗八首中的个别篇目抒写了自己旷达豪迈的怀抱,融古于今,猛烈地抨击了压抑人才的门阀制度。如其二:“郁郁涧底松”就是用“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之史实来喻今“世胄蹑主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

继左思的空谷足音之后,陈子昂高蹈而上。他的《感遇三十八首》中亦有个别篇章借古讽今。如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诗人拈出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借乐羊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做成的肉羹和秦西巴擅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的史实,“刺武后宠用酷吏刑以逞也”;是一首有感而发,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喻诗。《燕昭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借燕昭王修碣石宫、黄金台招揽天下奇士并取得政绩的史实,寄托诗人对现实和个人遭遇的强烈不满。

大诗人李白在咏史领域也有涉猎。他的《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全篇咏秦始皇之成败得失,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古风》之十五(“燕昭延郭隗”)“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承陈子昂《燕昭王》之余韵,前四句咏史以寄托理想,次四句借成语以慨叹现实,末两句借历史写明出路,全诗寄托了怀才不遇的强烈感慨。《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则借吴宫荒来托讽唐玄宗沉溺声色、迷恋杨妃。这些诗借用历史人物和事迹,讽刺现实,宣泄内心的不满,寄托对理想的追求,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杜甫亦偶有咏史之作,他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在惋惜诸葛亮大业未成之时,渗透了诗人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另有《咏怀古迹五首》,借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怀念前人之风流业绩,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然而以上诸位的咏史诗,皆属不经意状态下的偶尔之作。这一方面表现在数量上与其作品总量的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诗作中没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基础,因而其诗作尚停留在以历史为比兴的方法论的水准上。其诗作无论是咏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迹,都只是把历史作为借古喻今的工具,借历史之箭来射现实之“的”,借古人之酒杯来浇个人之块垒。而这种功利性的实用目的,又表现得那样急切与显露,以致没能拉开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审美距离;而咏史诗又只有拉开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淡化掺杂个人功利性的创作意识,让欣赏者对其审美愉悦的同时得出对历史和现实都具有普遍参照意义的经验和教训。这种艺术上的自觉,这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意义上的咏史诗,使刘禹锡在怀古咏史领域卓然而成大家。

到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时代,唐朝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安史之乱前,社会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发展的;尽管也有不如意,但那只是个别的、暂时的、局部性的,因而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陈迹时,诗人们发出的联想与感慨也必然是个人和局部性的,这是时代的遗憾。这种时代的局限注定诗人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但到刘禹锡之时,社会衰颓已成定局,败象纷呈,民不聊生,加之其“二十三年弃置身”的经历,对江河日下的社会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更兼其有思想家的深度,因而当他接触到历史和古迹时,便产生了有别于前人的苍凉之感和超前人的对历代兴亡教训的无限感慨。这是时代对诗人的馈赠。

总之,刘禹锡的怀古咏史诗成就高,影响大,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很高地位,使刘禹锡成为中唐大诗人之一。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2篇

奇观和人类文明遗迹吸引着无数探险者、旅行者们为之痴迷。埃及金字塔群及狮身人面像、古玛雅文明遗址前都留下一波又一波访客的足迹,而传说中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美轮美奂的胜景让人无限遐想,这一胜景终于在今天同一纬度范围内的以色列海法市巴哈伊花园内得以再现。 巴比伦空中花园,一个美丽的传说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留给人类的幻想奇景。据希腊历史学家描述,空中花园建造在宫殿之中,是一个四角锥体建筑,每层平台皆被奇花异草覆盖,幽静的山间小道穿过每层台阶,小道旁是潺潺流水。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远远看,就像悬吊在空中一般,美丽而壮观。越是不复存在的景观,越是能吸引人们的猜想,空中花园的背后还被赋予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传说。2600多年前,古代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王为了一解爱妃思念家乡四季花草葱郁的烦忧,下令建造空中花园,美丽的花园赢来了爱妃绽放的笑容,让路经巴比伦城的朝拜者与商旅们为之惊叹,却也引来了沙漠之敌波斯王国的觊觎。在花园建成后不到100 年,巴比伦王朝被波斯帝国消灭,空中花园也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 巴哈伊花园,再现空中花园奇迹

空中花园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它的真实面目却始终隐藏在历史迷雾之中。虽有历史学家考证,巴比伦空中花园的遗迹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百公里之外,但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记载中尚未找到确切的信息。然而,2000 年之后,在以色列海法市,美丽而典雅的巴哈伊花园的兴建,让人们感慨着空中花园的今日重现。

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面积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是以色列工商业和贸易的重要阵地。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抵达这座城市,不似特拉维夫的时尚,也没有耶路撒冷的凝重,海法是一座安静的地中海海滨之城。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和游客们来到这里大多是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巴哈伊花园。 巴哈伊花园位于有着“上帝之山”

盛名的卡梅尔山上,这里是巴哈伊教的圣地,也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陵寝。整个花园围绕金色穹顶的巴孛陵寝而建,一级又一级,共建有19 级花坛平台,形成层次交叠但是完美对称的阶梯花园。 从这个自度可以感受一级一级阶梯设计理念

整座花园的风格沿袭了经典波斯花园的设计准则:苍翠、简洁、细致和对称,同时吸收了欧洲古典花园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传统。19 层花坛被长长的台阶串联起来,每一层平台上的草坪被修剪得平平整整,种植的花卉组成对称的图案,喷泉池、石雕花盆也都彼此对映,花园各处装点的雕塑工艺精湛。最神奇的是,整座花园从山顶到山脚绵延近一公里,远远望去,如同凌空而建,也难怪被誉为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完美再现。 巴哈伊花园,延续的建筑智慧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3篇

春风不度,夜夜相思,今天我终于和朋友一起来到了想念已久的雅尔丹。敦煌是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3.12万平方公里神奇的大地上汇集了众多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和自然奇观。就在敦煌西北约180公里的大漠深处,分布着一大片大自然巧夺天工、刻意雕塑的天下奇观――敦煌雅丹地貌。

同行的导游小姐用半生普通话给我们介绍:雅丹是维吾尔族语“雅尔丹”的变音,意为险峻陡峭的沙土丘,地质学上是干旱地区风蚀地貌的统称。雅丹因其奇特诡秘、怪诞的地貌,道路无法辨认,地势低洼地磁强大,罗盘无法正常使用和夜间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风声,当地人俗称为“魔鬼城”。雅丹地貌的生成在30~70万年间,它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

雅尔丹多美的名字啊,怎么会同魔鬼城等同起来呀?

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在全世界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景区分南北两大区,地面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总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其形成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造型精美密集且内容多彩堪称世界第一。

远看雅丹魔鬼城,宛如中世纪的古城堡,其城郊建筑较为稀疏,进入城区渐为繁华。这座独特的城堡有城墙街道,有雕塑广场,有高楼教堂。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在人类最为珍贵的遗产中,有四种文化自成体系,光芒四射,它们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而就在这里,四种文化曾迷人的交汇过,并留下了灿烂的遗迹。尤其是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此找到它的缩影,如北京的天坛、的布达拉宫、阿拉伯的清真寺、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狼烟未尽的烽火台、南国石林,应有尽有。置身其间如进入一个宏大的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雅丹不愧是天公的杰作,它给后人留下了飞越千载的想象的空间。走进雅丹魔鬼城,宛如进入一个神奇迷人的艺术世界,一座座沙丘隆集荒原,峰回路转,面对这些风蚀的沙丘,会使你浮想联翩:憨态可掬的熊猫、顽皮的山猴、出海的金龟,展翅欲飞的孔雀、跋涉的骆驼,仰天长嘶的雄狮,久经沧桑的西部伟人、戎边的将士、高傲的雅丹公主、娇艳的鸡冠花……所有大千世界的景象都能在这里寻找到他们的影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走进雅丹魔鬼城,放眼满目雄浑壮阔的景象,才能体会行走在天地间的感觉。徜徉其间,大量留存的千百年伫立不变的自然景观,记忆着魔鬼城周而复始的风声,时光的步履是那么真实清晰的落在苍苍茫茫的戈壁之上。如不身临其境没有人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没有人能告诉你这魔鬼城的历史有多久,有的只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万象奇观的赞叹,有的只是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匪夷所思,有的只是对古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奇壮丽的大漠风光描述的无限感慨!

落日的余晖印照在神秘而美丽的雅丹。

好美的名字――雅尔丹。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4篇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着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5篇

如果看过,你一定记得美丽帅气的萝拉,从一道苍苔满布、树根缠绕的废墟石门走出来,那就是吴哥窟的“塔普伦寺”。一个名叫阇耶跋摩的国王,为了纪念他母亲所盖的庙宇。

刚到塔普伦寺,我和所有游客一样,失声惊叫出来!

眼花缭乱,端着相机的我,傻傻地站在那里激动发呆——眼前,遍地是雄伟的建筑、崩落的巨石、参天的古木与精美的石雕缠绕一起、几棵老树纠结的树根,狠狠插入庙宇墙垣的画面,深深锁住每个游客的眼光。

古树、巨石,就像两座定格的化石,正在永恒的摔跤,没有谁赢,也没有谁输。历史,在静谧地穿透它们的生命,固执地咬合着沧桑与浪漫,让人坠入无可自拔的遥远时空……

吴哥窟塔普伦寺的建筑玲珑精雅,全是女性风格,廊柱壁间的浮雕,也都温柔端庄,雕刻中,仙女静静地微笑着,仿佛对眼前景象早已透澈,了然于胸;雕刻中,一排排正在演奏乐音的古代宫女神情愉悦,仿佛赞叹着伟大国家的繁荣,全然没想到这里有朝一日,将为丛林巨木吞没。

有人认为,一些美丽的仙女浮雕,就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母亲的面容雕刻的,这样的孝顺,更带有了非凡的美感。中国有句话: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而我直到今天,还在为她古木缠绕、幽寺深锁的静谧,为她浑沌中的脱世、孤寂中的惆怅,久久失魂……

塔普伦寺只是吴哥窟600余座庙宇中较小的一座,被世人列为“东方四大奇迹”的吴哥窟 ,和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尼的婆罗浮屠,比肩同高挺立在地表上。今天,这里仅仅一百多座对游客开放,就已经让我目眩神迷。当年法国人初次见到吴哥窟时,感慨地说:即使古希腊、古罗马遗迹,在她的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事实上,吴哥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庙宇,法国人感慨点出“东南亚文明超越欧洲文明”的历史事实。

哦,这就是个场景!美国电影《古墓奇兵》中,女主角从这棵空澜树根下走出,令人印象深刻。眼前的石墙顶上,狠狠拉下两茎粗壮盘缠的树根,直抵地面,形成一道拱门。每每游客至此,便会情不自禁地将快门按个不停,我也情急地上前排队等候,想挤到两茎树根中间,与岁月合照。

过这道墙,景致更惊人!真是小巫见大巫,刚才我使劲儿拍照的树根,只是大树的另一面细根,它的正面是一条更粗大的树根,宛如长蛇般,扭动着,沿着回廊屋顶,一路盘衍伸展,回廊有多长,树根就有多长。这树根,因为岁月的滋养,强狠粗壮,野蛮地挤压着回廊,寺庙屋顶已被撑裂,但树根依然无视这一切,继续往前蔓延。吴哥人称这种树为“蛇树”,非常贴切。

没有人知道这株树根还能长多长,还要长多长。这时的我特别遗憾懊恼,出门时为了旅行方便,只背来傻瓜相机,镜头广角不足,无法拍下全貌。

乱石、树根、丛林、古刹,这就是塔普伦寺特有的浪漫。迈入的任何游人,都会被里面的景象深深吸引,不忍将脚步再往前移,觉得自己仿如当日的考古学家般,探险中,第一次发现了吴哥窟的美丽原貌。

当初,法国考古学家作出一个决定:在吴哥窟古迹中,唯独保留塔普伦寺发现时的状态。这样的决定,让一座小庙足以和巴扬寺、班蒂斯蕾寺等大著名景点媲美。这点,阇耶跋摩七世一定始料未及,800年后,人们对这里的喜爱,已不是他要求工匠雕琢的细致美丽,而是岁月摧残的粗粝之美。

当初考古学家决定保存原貌,也是另一种“保存”,因为若将巨树铲除,精美的古迹就会崩塌。

让古树依附墙垣,两者都保存了下来,没有生,也没有死。

非有非无。

这里只有一种静谧的美丽,在穿透时光……

旅游小贴士

气候:柬埔寨全年只分干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4月均为干季,其他月份为雨季,全年平均气温26至32摄氏度,白天紫外线较强,最佳旅游时间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

衣着:最好带一些防晒物品,为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进入吴哥寺庙不要穿暴露服装,尽量穿长衣长裤。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6篇

韩国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与儒学有关的遗迹,如纪念孔子的“大成殿”、专修儒学的“明伦堂”等等。在汉城的成均馆,至今每年春秋都举行隆重的“释奠大祭”,祭奠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韩国的儒学大师。这项祭孔活动被韩国政府注册为韩国国家级的“第85号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成均馆大学教授林鹤璇还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整理出17种古代祭孔舞谱,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祭孔舞蹈―文庙佾舞,使成均馆的祭孔仪式更具有一层尊圣的含义。

儒家的“克己复礼”和“忠孝”思想,给韩国文化留下深刻印迹。在韩国,长幼之间礼节很多。长辈要抽烟时,小辈应当趋前递烟点火,显示恭谨。小辈与长辈同桌饮酒时,小辈要给长辈斟酒敬酒,自己喝时则要转头往后“悄悄地”喝。小辈见长辈,下级遇上级,都要鞠躬为礼。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大节,小辈向长辈敬大礼、赐祝福,至今是韩国民间流行的礼节。

韩国已没有帝王,不必再忠君,但子女仍要对父辈尽“孝道”,听从父母之命、长辈之言。在儒家思想影响下,韩国人重血统、讲亲情,努力维系以血缘为中心的大家族。很多韩国年轻人认为,离开父母自己去过小家庭生活是不道德的。进城谋生的成年人,周末或节假日也会返回老家看望年迈双亲,以尽“孝道”。

不过,韩国的男尊女卑现象比较严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另一种影响。韩国的中高级女性官员和女性企业家凤毛麟角,各种重要岗位绝大多数为男性所占据。很多做丈夫的一下班就下馆子饮酒,妻子却得做家务和教育子女。韩国大家族中的长媳过年过节时要为全家人做饭、刷锅洗碗。

回顾韩国30多年来的经济腾飞历程,虽然将大量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制度为我所用,但其根基仍然深植于儒家文化之中,这突出表现在尊敬上级、忠于集体、团队精神、家长式领导等韩国企业文化理念上。此外,韩国企业文化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儒家“中庸之道”的特点:个人主义让位于集体努力;极端手段让位于协商妥协;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高于生硬的条条框框;个人之间的感情沟通胜于公事公办的理性说教……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7篇

摘要:作为一部通俗的市民小说,《水浒传》"讯滥百家,贯串三教","至于战法阵图,人情土俗,百工技艺,无所不有,真搜罗殆尽,无所遗漏者也"。容与堂刻本的这些评论充分说明了《水浒传》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种风貌。笔者根据自身的解读,将其中的环境描写略说一二。

关键词:水浒传环境

一、酒家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映衬

人物形象在酒家环境中的鲜明表现,与人物的个性和人物的遭遇有关,同时也与酒家环境对人物的映衬有密切的联系。《水浒传》中的酒家环境,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映衬。

1.周边环境的映衬

《水浒传》中的每一处酒家,各有各的周边环境特色。环境可以引发遐想,激发人物的情感。宋江在浔阳楼酒家看到“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辑。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击花骢”的壮阔苍茫的景色,感目伤怀,于是在酒店的白粉壁上写下了一首《西江月》词和一首七绝诗。七绝诗中说胸怀“凌云志”,可见其抱负非凡。宋江在平时虽然慷慨豪爽,扶危济困,结交好汉,但是并没有表露出自己远大的志向。正是由于浔阳江壮丽景色的激发,宋江才将积压在心头的胸怀志向吐露出来,展示出了志向远大的形象风采。

2.历史文化的映衬

历史古迹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有欣赏和旅游的价值。一些酒家往往利用古迹来吸引顾客。唐朝白居易写了一首《琵琶行》,据说他曾经在浔阳江边的琵琶亭送过客。因此琵琶亭便成了一个有名的古迹,江州的琵琶亭酒馆就利用这一古迹的特点做生意。《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中,戴宗对宋江和李逵提议说:“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我们去亭上酌三杯,就观江景则个。”宋江在琵琶亭酒馆看到“云外远山耸翠,江边远水翻浪”的壮丽美景,心头便涌起“昔日乐天声价重,当年司马泪痕多”的感慨。此处虽未写到宋江即兴赋诗,却为后来他在浔阳楼酒家的酒后写诗,进一步展现其个性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二、回目中出现的意象

《水浒传》的回目中出现了大量涉及情节背景环境的意象,这在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是比较独特的现象;这些回目中的意象作为一种提点笼罩全文,在小说中起到烘托人物和情节气氛的作用,并参与了小说的叙事;水浒传》回目中的环境氛围渲染与《水浒传》所处白话长篇小说初始阶段以及回目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水浒传》回目中三种主要意象,在各自的回内正是起到这种勾连作品与读者再创作的功能,在情节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烘托上起到作用。

关于“夜”意象《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夜”意象,代表了神秘不可测、让人产生畏惧不安心理暗示的主题。

小说情节所需要的,一定是符合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所要求的环境渲染。如被金圣叹改了回目的第三十六回,叙船火儿夜闹浔阳江,真正让读者悬心的,却是宋江及两个公人的命运。回中除了“狗脸张爷爷”独具个性的语言外,关键还是整个故事在黑夜环境渲染下,在月光、星光与火把火光的铺垫下渲染出来的紧张气氛。作者利用黑夜有的环境道具,把这场惊心动魄的情节煽动得一波三折。一开始,宋江三个“趁月光之下”,慌不择路,来到浔阳江边:

(宋江)只听得背后喊叫,火把乱明,吹风胡哨赶将来,宋江只叫得苦道:“上苍救一救则个!”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底,在芦苇里撞。

金圣叹评语将宋江面前的浔阳江称为“第一逼”,而在“火把乱明”和“火把渐近”处分别评为“第二逼”和“第三逼”。因为在黑夜的环境中,四面黑茫茫一片,横亘在面前的是大江绝境,只有火把代表的追杀者在隐隐地向自己移动。“火把”代表危险的步步紧逼。“黑夜”加上“火把”两种意象的组合虽然简单,却极容易在读者心中连构成画面,而恐怖的气氛和宋江三人此时紧张的心情,也在此两句中点染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叙写梢夫拒绝穆家兄弟的要求,宋江自以为得救:三个人在舱里望岸上时,火把也自去芦苇中明亮。

关于“月”意象“月”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主要也有两种审美内涵。其一是象征美好的情感,寄托相思,更多是对恋人、亲人的思念。如前所举的“春江花月夜”,另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胜枚举;另一种则是失意的寄托,由月的清辉、清冷引出主体的孤独寂寞,常见有“孤月”、“冷月”等,比如苏轼的“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红楼梦》中的“冷月葬诗魂”等等。《水浒传》中的“月”意象大多属于后者。

第十九回,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亦是一个英雄夜走的故事。刘唐奉晁盖之命送金于宋江,宋江闻之大惊――

贤弟,我不敢留你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停搁。

金圣叹在旁批曰:“话是吃惊语”,表明这里是用宋江的神色言语说明刘唐送金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

三、地理环境的描写

《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发生在东昌府(即今聊城)境内。施耐庵先生对于东昌府、阳谷和景阳冈等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元末明初或宋代聊城地理的若干大致风貌和社会、人文景观。

位于阳谷县城东南方向的传说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名扬海内外,但是十几年前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游客的感言:“这么大的名气,不看是个遗憾,但看了更遗憾!”景阳冈,既然称之为“冈”,至少应该是一座高大的土山,在施耐庵先生的笔下还生长着一片乱树林,乱树林也能够藏得住“大虫”,但景阳冈旅游区建设之前所谓“冈”已不存在,只有平川旷野、阡陌村庄。一切说明,人口的增加和生存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或描写有的可能纯属虚构,但洞微探幽总会发现作者写作时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如今与水浒故事有关的一些历史遗迹已经成为聊城的优秀旅游资源,但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严峻的事实,必须引起青少年一代的警醒。

参考文献:

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范文第8篇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2011年高考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再次成为命题热点,全国有8套试卷直接考查。笔者选取相关试题解析如下:

全国Ⅰ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从诗歌题目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交代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内容――怀古。怀古诗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凭吊古迹,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诗歌前两联写近景,后两联写远景,融情于景。作者选择了诸多带有伤感意味的意象来抒发哀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担忧。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全国Ⅱ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解析】词的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晴渐向暝”一句点明了词人羁旅在外的季节是秋季,傍晚时天气时晴时阴,满庭的凄凉,这几句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这寒声秋意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让人想到,词人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信的鸿雁,然而只闻哀鸿长鸣,不见孤鸿形影。这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下片写深夜的羁愁,“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时间的推移。地点也由庭院转入室内,夜深只身独处室内,与孤灯形影相吊。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作者主要笔墨是写环境, 却意在写心情,上阕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下阕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3.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春天到来,冰雪消融,山谷中的溪水暴涨,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游客们纷纷乘兴渡过琅琊溪,穿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去欣赏美景。第三句作者展开想象:不知这琅琊溪的源头出自哪里?距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末句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令人想象山中繁花盛开的美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4.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第三联写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春天树”和“日暮云”也带上思念的色彩。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⑵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解析】首先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山泉来表达个人的胸怀心志。接着对诗歌内容进行一个整体解读:山中有一股泉水,无人知道它的名字,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诗人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广东卷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6.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根据以上对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解题策略:

一、分析诗歌题目,抓住题材和题眼,揣测诗歌的思想情感指向。(初步感知)

诗歌题目包含了最丰富的信息,往往包含创作诗歌时间、地点、题材等要素。

诗歌题材体现一定感情倾向,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类型,如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等。

二、细读注释,知人论世,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辅助理解)

在注意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一些生平经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玩味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等等。(关键把握)

要明确诗歌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要抒发怎样的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要特别注意扣紧议论抒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