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考生心理素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39-03

一、现状分析

要求考生在考试中没有心理压力或没有一点紧张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紧张度,科学家研究和体育活动竞赛的实践证明,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虽然体育考试像体育竞赛,但它没有体育竞赛那样激烈,因此考生无需与他人比高低,只需战胜自我就可以。体育高考的考试过程中,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考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在考试过程中更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结果与分析

心理健康训练是对考生的心理施加影响的控制过程。主要是依靠教练员制定心理训练计划、运用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刺激――接受――反馈――修正――再刺激”循环往复的方式对考生的心理进行控制和训练。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转移注意力训练

考生在考试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生理学的方法,后者虽然在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的情况下,这种体力和脑力是可以自然恢复的,只需保持适当的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够了,但是,考生往往是在紧张剧烈的考试期间,他们却吃不好,睡不好,是不能恢复体力和脑力的,甚至由于心理紧张,在考前,不但不能充分休息以积蓄身心力量,反而会提前消耗体力。根据研究证明,考生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神经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因此,在体育运动中采取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体力、脑力,防止考试前或训练前的心理消耗,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训练方法,为了使考生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让考生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听音乐、看一些文艺频道的电视节目,会见亲人和朋友,安排他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小睡”,使考生很快进入主动性休息状态,进一步做到转移注意力,恢复心理的训练。

(2)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放松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放松训练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被训练者坐在椅子上,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和神经,使肌肉和神经、骨骼系统的生理能量的消耗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作为心理训练的特殊手段放松动作,不同于体育训练后的放松,体育训练后的放松动作是笼统的,是大部分的放松,而心理训练的放松是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臂、腿、脚小部位的逐渐放松,体育运动后的放松是自然进行的,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神经和放松感觉,肌肉、关节和神经的放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放松要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它是进行心理调节的专门手段和方法,不同于运动技术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呼吸调节

呼吸系统的调节能力,是通过系统的训练获得的,在呼吸训练中,首先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一般比胸式呼吸缓慢、吸氧量大,便于人们恢复体力和脑力,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掌握缓慢、均匀、细长和连续呼吸的要领,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但不仅是限于呼吸速度减慢一个方面,有时也需要加快呼吸次数和强度的训练,前者用于恢复过程,后者用于动员过程,两者的作用不同,动作也相反,呼吸的调节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即通过呼吸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和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和考试奠定身心基础。

(4)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言语暗示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通过言语暗示,可以使心理活动水平受到抑制,以便逐步恢复心理和生理能量。当然,言语的暗示作用不限于抑制作用,它也可以起兴奋性的动员作用,为了使考生获得充足的体力和脑力,结合个人的睡觉习惯,可采用卧姿和其它姿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节奏,使考生由被动的自然睡眠变更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恢复身心能量。

2.表象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不单纯是对肌肉、骨骼活动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对大脑和心理机能的训练,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且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某些必要的心理素质、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考生的智力水平,应把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智力与体力活动结合的过程,加强运动表象、想象和思维等在技术动作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意练”、“思维的练”、“内心学习”等表象训练,主要是心理手段训练脑的心理机能,以发挥运动表象、想象和思维在技术形成中的作用,其实在表象训练中不可能只限于某一种心理过程起作用,它们经常是相互联系,又互相补充或修正的。研究证明,有些运动技术的突破,不完全依赖运动场上练习次数的多少,而是与脑中技术动作的形象有关。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不可能脱离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否则,它将成为技术动作形成的内部阻力。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已开始在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即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把回忆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的补充手段,从对技术动作的回忆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形象、要领和精细的肌肉感觉,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使实际练习的时间减少了,但实际效果却提高了,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中进行。具体做法: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的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在回忆中唤起各肌能的兴奋性,以强化动力定型。

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所谓的紧张情绪,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运动技术活动的需要,产生的阻碍作用状态,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与生理的异常变化,它包括考试的动机是否明确,训练参考意识是否强烈,及考生所需的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和生理的紧张反应。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借助第二信号系统,包括表象自我暗示和念动训练等方法,也包括教师正确的语言诱导和对动作的正确分析等。通过第二信号的刺激,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考生在运动过程中盲目的意识减少了。动作的知觉水平相应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情绪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首先,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全,肌纤维较细,含水份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与成人相比,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也少。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不如成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成人差,容易疲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未遵循 青少年生理,心里个性特点,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训练方法、手段过于单调、持续进行无明显节奏的大运动量训练,而当运动员开始出现不良的主观症状时没有给予适当的调整。其次,训练中不注意青少年个体特点,制定目标过高,早期专项化过早,从儿童组转向少年组或由少年组转向成年组训练过急,使得运动负荷量增加过快。再有,竞走比赛频繁 也是造成运动员个体长期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过度紧张,并缺少应有的恢复调整,比赛后又继续从事大运动量训练,从而造成身心负担过重。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制度不合理,学习生活环境欠佳以及精神上的创伤和家庭生活负担过重。是造成青少年产生过度疲劳的原因之一。其它还有由于营养问题,伤病问题也会造成青少年的过度疲劳。

二、过度疲劳运动员表现出的症状

1.不良心理表现和精神系统状态

早期的过度疲劳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不良心理方面的症状较为突出。譬如:疲惫无力、不想参加训练、失眠多梦、头昏头疼、易醒、精神不振;性情烦躁、容易激动、反应迟钝、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运动有厌烦情绪等,这些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是诊断早期过度疲劳的重要依据。

2.心血管系统出现的症状

气短、胸闷、心慌、并伴有心前去不适、呼吸困难、心悸脉搏明显增快、血压通常升高或有时一异常降低,呼吸性心律不齐并出现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

3.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症状

肺活量和肺通气量下降,呼吸代谢方面的变化为耗氧量增加、摄氧量减少;其次,伴有肠胃机能絮乱,如食物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此外,泌尿系统方面可有尿色异常、尿频、尿液检查出现蛋白尿、红细胞或管型等。女运动员往往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等不良症状。

4.免疫系统方面

通过血液检查表明,过度疲劳的运动员其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白细胞总数增高,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溶菌酶减少。

三、过度疲劳的恢复方法

1.训练方法和恢复

过度疲劳的早期,首先调整运动量、减少运动强度、缩短训练时间,同时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手段、恢复时间及方式、变换轻松有趣的练习内容,改善训练环境尤为重要。此外,还应减少难度较大的动作和剧烈比赛,并进量减少速度和打力量性练习,这样有利于整个机体的恢复。对疲劳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除减少运动量,避免大强度的速度、力量性练习外,必要时可暂停训练。

2.心里恢复

心理恢复疗法手段多样,通常可采用放松练习、呼吸节奏调整练习、自律放松暗示、心理默念调节及催眠放松法等。此外,教练员应很好地安排调整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保持青少年之间的友好、愉快的群体气氛是心理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3.营养恢复

营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机能状态,承受负荷能力,恢复过程都有直接的关系,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内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加之青少年在大运动量的训练时,要消耗身体大量能量,因此训练后必须有足够的营养补充。如果营养不良或缺乏营养必然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不能保证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所以,科学的营养是青少年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也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成分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平时生活中应补充高能量物质、高蛋白、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脂肪的摄取外,还应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等。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障碍,运动员

 

1前言

运动竞赛是在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过分紧张心理、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2.1过分紧张和焦虑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和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成败的社会后果、观众的情绪、比赛胜败的意义、竞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2 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3暴力攻击障碍

暴力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目标。在比赛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未得达到,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或场地器材等。[2]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学生和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3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提高睡眠质量

3.1提高睡眠质量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学生和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3.2回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1]。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

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3.1 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3.3.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3.3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学生或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学生或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6]具体手段要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或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3.4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手段配合进行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与以上三种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相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4 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4.1 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

使学生或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3.4.2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或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3.4.3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1]。具体做法是:学生或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

5总结

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我们的广大教练员要根据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并且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竞赛中运动员心理情况。以达到不出现以上的问题。使的运动员取的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熊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2005(05)

[2]颜军,陈剑锋. 对我国运动员心理咨询模式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7,(02).

[3]曾海, 陈松, 马林. 运动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内涵[J]. 体育学刊,2005

[4]石玉华. 心理咨询师手记:缓解压力有方法[J]. 成才与就业,2005

[5]邱芬,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6]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M].1985

[7]俞竹丽,体育心理学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J]. 体育世界学术.2007[8]李欣,王斌,樊勇,丁维维,张鸿雁,运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伦理评价及“三元评价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07(12)

[9]安彦伟,归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

[10]陈宏,论现代心理研究方法[J]..2006 (05)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

1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4],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病情缓慢进展,女性较男性多见。病理改变有弥漫性的脑萎缩、神经细胞变性及特征性的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早期出现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患者经常丢三拉四、找不到东西、记不住别人的姓名或数字等,逐渐加重为概括、判断、推理及计算能力等智能的全面减退,并在此基础上伴感淡漠或欣快、片断的幻觉妄想、高级意向减退、低级意向亢进,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可伴有失语、失认及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在5~10年后逐渐恶化死于各种并发症。

2康复护理概述

康复护理[5]是指在康复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综合运用护理理论和康复技术,帮助康复对象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专业化护理。康复护理内容[6]:①继发性残障的预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②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③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有关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使患者具备"自我护理"能力;④心理护理。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的目的[2]是延缓和阻止痴呆的进展,减轻痴呆严重程度和改善认知功能、抑制痴呆病理改变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寿命。

3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方法

国内外学者采取多种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3.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饮食,大小便,生活起居,个人卫生,身体的移动等动作[7]。

张彩华、徐奕等[8]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计了序贯护理训练模块进行训练。序贯护理包括4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自理能力;第二模块是行走能力;第三模块是平衡能力锻炼;第四模块是生活处理能力。经过6个月的训练,得出序贯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适应能力及协调性,体力活动明显增加,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减到最低。

王颖[9]对40 例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4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她得出的结果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程,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徐红[10]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要依据痴呆的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对轻度患者,鼓励其自己完成日常生活和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对中重度患者,训练过程中强调尽量让患者自己完成,护理人员应给予帮助、也可适当的协助完成,尽可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时动作应简单到复杂,强度应从弱到强,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范秀娟[11]对66 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得出:训练后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比较明显,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也有统计学意义,总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得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朱红霞,张彩华[12]通过对85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9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得出:轻度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中度患者无明显好转但也无恶化。

3.2认知功能训练 包括定向、思维、记忆等的训练 康海华、马莉[13]对3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予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及缅怀训练,训练4 w后进行自身对照,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地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维持并一定程度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水平。

伍力,王燕,余发春等[14]对3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智力训练(下棋、拼图、认字、写字、读报等);瞬时记忆训练(强化日期、时间、重复电话号码);推理能力训练(一年有多少天、简单算数运算)。得出,目前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效果不佳时,开展认知功能训练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方法。

陈玉花[15]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智能康复训练:包括 ①顺序记忆训练;②瞬时记忆训练;③短时记忆训练;④智力锻炼。她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训练越早效果越显著,早期明显诊断就应该进行效果最好。

李红梅[16]对50例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鲍蕾,何敏慧[17]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早期识别认知障碍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认知功能训练和护理,尽可能地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进展。

3.3娱乐活动 听音乐、做游戏、唱歌、讲故事、集体舞、老歌回放、钓鱼、套圈等。古秀容、丁佑萍[18]将40例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研究组辅以为期3个月的音乐体育活动、文化学习、种植和饲养小动物等娱乐活动。结果显示对痴呆症状有所改善和延缓, 其作用得到肯定。

郑福妹[19]认为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宣泄内心情感。吸引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大脑的智力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3.4运动干预 林晓莉、王君俏[3]等对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小组运动锻炼,包括坐位运动,颈部运动训练,上肢运动训练,腰部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运动训练等。她们通过痴呆心境量表的统计,表明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境状况,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梁月冰、黎雪松、邓瑞娟[20]等对80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计划的进行体能训练。体疗室内设有站立器、步行器、固定的脚踏车、扭腰器、手拉器,跑步机、按摩床等。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锻炼,以帮助他们减少肢体关节僵硬及退行性变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3.5心理护理 王丽萍[21]对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尊敬老人,主动关心和帮助老人,非原则之事,尽力满足其要求。同时鼓励家人及亲人关心老人,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掌握每个老人的心理变化,因人施护,实施最有效的心理护理达到良好的效果。

杜滨、陈丽娜等[22]对3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方法,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护理计划中,给予患者更多的重视和关怀,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3.6综合康复护理 任宪芳[23]对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健康教育、作业疗法、心理健康、生活技能训练等。得出的结论是:综合康复技能训练,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都是有利的, 是值得推广的。

袁燕、邢红霞、李静[24]对2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方法包括强化心理护理、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生活能力训练、体能训练及认知训练。

4康复护理评估常用工具

4.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25](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DL量表共有20项,包括行走、穿衣、洗澡等。评分标准为每项1~4分,1分为自己完全可以做,4分为自己根本无法完成。标准分值在20~80分,得分20分者完全正确,>20分开始出现功能下降,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得80分者最差。

4.2改良 Barthel指数[26] Barthel指数是1965年由美国Barthel发表,是用来测量个体基本生活能力的工具。Barthel指数包括饮食、大小便控制、个人卫生、生活起居等10项内容。标准分0~100分,5分为1个等级,分值越低生活自理能力越差,0分最差,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00分为满分,生活完全自理。0~20分生活完全靠他人照料;21~40分生活重度依赖;41~60分生活中度依赖;>60分生活部分依赖。

4.3简易智力状态量表[2](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该量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量表,由Folstein于1975年编制。MMSE共有时间、空间、简单的算术等30个项目,每项得分是0分和1分。标准分是0~3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评价标准:0分无自知力,得分≤9分者重度认知功能缺损,10~16分中度认知功能缺损,17~24分轻度认知功能缺损。

4.4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2] HDS-R由日本学者长谷川和夫编制于1974年,量表的主要用途是在老人或可疑痴呆人群中筛选出可能有痴呆的对象,80年代引入我国。总分在0~32.5分,

4.5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2] 该量表是目前常用于对阿尔茨海默患者痴呆程度评定的量表,对患者的个人、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的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等17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分值为0分、0.5分、1分、2分、3分5个级差。评定标准为0~51分,0分为无痴呆,得分越高痴呆症状越严重。

4.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7]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最普遍使用于有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程度的评定表。该量表共24项,每项0~4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总分0~8分没有抑郁症状,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症患者。

4.7中文版痴呆心境评估量表(Dementia Mood Assessment Scale DMAS)[28] 此量表包含17个条目,用于评定心境,最高得分是102,得分越高,表明心境越恶劣。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6,1代表在正常范围内,此量表是针对痴呆人群的,而且包含较好的心理测量部分,所以经常用于痴呆心境的测量。

4.8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QOL-AD)[29] 由Logsdon等编制,一共有13个项,包括生理、心理、生活、家庭、经济等13个方面的内容。用于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目前生活质量的评定。目前已被许多国家使用,现被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适合中文使用的修订,原量表内容保持不变的,13个项目采用5分计分法,标准分值为13~65分,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好,5分表示很好。

5结论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国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主要集中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音乐治疗、运动训练、心理护理等,国外还有灯光疗法,但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干预效果的评价,多局限于MMSE、HDS、CDR和ADL等客观能力指标,较少关注患者的情绪(HAMD),心境(DMAS),生活质量(QOL-AD)。近来有的研究也注意到了患者的情绪、心境等问题,但研究的方法不够严谨,缺少随机对照,仅仅为自身前后对比。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呈现大脑皮层的全面衰退,患者本身具有的各种能力逐渐下降,而且是不可逆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护理模式。HABILITATION模式是美国近年用于对痴呆患者进行专业护理的,这一模式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根本的治疗和护理并不是去复建和恢复痴呆患者已经失去的功能,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现有的潜能,尽可能的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

近几年,国内逐渐开始采取综合康复干预方案,综合康复技能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单项康复干预,可提高轻中度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持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轻中度A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 但由于工作量大、时间长,难度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我们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同时需要得到全社会共同支持,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活动氛围,最终达到改善痴呆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0.

[2]马永兴,俞卓伟.现代痴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97-403.

[3]林晓莉,王君俏.老年期痴呆患者实行小组活动套餐项目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2011,46(9):875-876.

[4]胡佩诚.宁燕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22-123.

[5]黄永禧.王宁华.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7.

[6]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1-163,104.

[7]沈珍华.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增刊2):181-184.

[8]序贯护理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30-33.

[9]王颖.康复护理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77-78.

[10]徐红.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处理能力与认知功能的训练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5):3705-3106.

[11]范秀娟.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5):129-130.

[12]朱红霞,张彩华.日常生活训练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自理能力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3):33-35.

[13]康海华,马莉.认知功能训练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8,15(9):33-35.

[14]伍力,王燕,余发春,等.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老年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2-1794.

[15]陈玉花.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7):4416.

[16]李红梅.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90-91.

[17]鲍蕾,何敏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9(增刊2):243-246

[18]古秀容,丁佑萍.行为疗法对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康复疗效[J].当代护士,2008,3(专科版):35-36.

[19]郑福妹.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探讨[J].当代医学,2008,6:105-106.

[20]梁月冰,黎雪松,邓瑞娟,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11):1-3.

[21]王丽萍. 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814-815.

[22]杜滨,陈丽娜,等.人文护理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0-12.

[23]任宪芳.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8,6(专科版):51-52.

[24]袁燕,邢红霞,李静.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心理行为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5.

[25]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

[26]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03.

[2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59.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艾君怡自立自强少年事迹材料

(原创:深谷幽兰)两根木棍,一个地垫,一个书桌,这是陪伴艾君怡同学日常生活的几大必需品。今年九岁的他,从练习双手扶物站立,到扶着栏杆向前挪移,再到拄着木棍向前行走,他用自己的坚持“走”出了不一样的童年。

艰难求医路    父母用慰儿子坎坷童年

2011年的“六一”,对艾君怡家来说,是一个高兴、难忘而又纠心的日子。这一天,全家人带着兴奋的心情欢迎着小生命的到来,可是,这种兴奋却未能持续多久。出生时,没有听到盼望已久的哭声,却看到了一张憋得通红的小脸。医生说早产缺氧导致生命体征不正常,全家人的心瞬间跌至谷底。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心跳几度成了一条直线,手持病危通知书的父母,却不肯放弃,一心盼望奇迹的出现。终于,这个让全家人呼吸都紧张的小生命顽强地挺了过来,在保温箱里待了半个月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全家人高兴地把他迎回家。

在母亲记忆中,医院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当别人的孩子学坐、学爬、学走、学说话快乐成长时,夫妻俩只能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从地方医院到外面的大医院,只要听到哪里有治疗的希望就去哪里看。几经辗转,一岁多时,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不适宜手术,目前只能做康复训练,以缓解异常肌张力。

脑瘫孩子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母亲毅然辞掉工作,和奶奶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每天用小轮椅推着去医院,风雨无阻。她们一边陪孩子,一边向康复师学习训练方法,每天早晚,再按照康复师教的方法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训练。

渐渐懂事的君怡同学知道了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慢慢地开始要求主动训练。每当医生给他做训练时,都会关心地问他疼不?每次他都会说:“阿姨,没事,我还忍得住。”看着他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医生们都不停地夸赞。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以前无法坐起到能扶着物体站立,再到能扶着物体踮着脚尖,艰难挪动步子,已经五岁了。

漫漫复健路    虎儿圆了独立行走梦

终于,盼到孩子六岁了,可以手术了,2017年,君怡在父母陪同下,去北京对足跟腱、大腿、胳膊等部位做了手术。母亲说:“治疗的过程很顺利,但是恢复的过程却出现了问题,由于皮肤和缝合线融合不了,外面的缝合线拆除之后,里面的缝合线就开始发炎红肿,一直到里面的缝合线完全烂出来后伤口才愈合,这整整经历了五个月,然而又错过了术后最佳的康复训练时间。”

于是,伤口稍微转好后,又开始了艰难的康复训练。因为手术缝合处溃烂刚好,还没完全愈合,加上他肌张力高,双腿几乎不能分开,需要做分腿的方法来降低肌张力,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却十分困难。母亲回忆说:“一开始,双腿只能勉强分开30度的夹角,再往两边施力时,孩子就会喊‘妈妈,疼’”,想起这些,母亲眼眶都红了:“看到他那样,我也很心疼,但是只能在旁边给他鼓励,直到坚持不住了才停下,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肌肉拉伤,腿上青紫一大片。”

妈妈的熏陶和鼓励,使君怡同学越来越懂事,尽管知道训练的过程很痛很苦,但是他还是主动要求做训练,他说:“妈妈,我要坚持,我要学会自己走路,我要走出去看看别的地方。”

看到懂事的儿子,妈妈既辛酸,又高兴,为了帮助儿子快速学会走路,母亲自订了一套魔鬼训练:每隔一小时,扶物站十分钟,再扶物向前走十分钟,要求全脚掌落地。每当孩子要吃东西喝水时,妈妈就把东西放到一边儿,让孩子远远的站在另一边儿,并抽掉些沿途的辅助物。此时,君怡要想满足愿望,就需要远远地从客厅这一头,走到客厅那一头,倘若遇有沙发桌椅,孩子可得到些许辅助,倘若没有,孩子就要自己尝试着往前走了。为了吃到一点儿自己喜欢的零食,君怡要经历无数痛苦,一次次站起来,又一次次摔倒了。

直到两年后的一天,君怡笑着对母亲说:“我不需要扶着沙发栏杆走了,妈妈,给我准备两根棍子试试吧。”那一刻,看到儿子可以不用扶着物体,只需拄着两根棍子,站起来走路的时候,夫妻俩兴奋不已,抱头痛哭。

心酸求学路    意志坚韧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都说,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君怡同学有很好的记忆力,对知识也有极高的渴望。幼儿时期的他,看到同龄小朋友都上学去了,而自己只能留在家里,失落又显现到君怡的脸上。可是疾病阻挡不了他求知的步伐。多年来,他坚持学识字,背三字经和古诗词。从没上过学的他,六岁那年,就能认识五百多个汉字,背诵二十多首古诗,还常常考父母及小伙伴们“十万个为什么”。

2017年秋季,君怡终于圆了多年的上学梦,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接收了他。于是每天早上八点多,我们就可以看到佝偻着身子的君怡在奶奶的搀扶下,拖着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教室……不到100米的路程,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对脑瘫孩子来说,学走路艰难,学写字同样艰难,由于手部精细动作欠缺,开始写字时,控制不好力度和运笔方向,不是把本子戳破,就是写到了格子外面,然而,老师没有放弃,父母没有放弃,君怡自己更没有放弃,从临摹到仿写,从大格子本到小字本,从写简单的笔画到写简单的汉字,不停地重复。有时,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座位上练习写字。在握笔器的帮助下,他克服了其他同学难以克服的困难,教师节时,他画了一幅画,并认真地写上“老师,节日快乐!艾君怡。”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6篇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智障儿童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在语文课上对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1、看图、看动画听课文内容。2、看图、看动画讲课文内容。3、讲课文内容。语言缺陷矫正训练要和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相结合,要有耐心,使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关键词:智障儿童 语言训练 思维发展

智障儿童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如口吃、语言不连贯、吐字不清、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等等,语言障碍和缺陷,常常成为智障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适的练习进行语言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我所教学的班级是一个高年级的班级,下面就涉及练习,加强语言训练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1、 看图、看动画听课文内容。

学生不了解课文的内容就不能表述出课文的内容,看图听课文内容,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利用电脑课件以及一些Flas,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内容,让智障儿童在视觉上被吸引住,引起对我所讲课文内容的兴趣,延长智障儿童注意的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从心理上引起他们的共鸣,使课文内容在他们的心里扎根,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学生在学习古诗《春晓》的时候,我就下载了这首古诗的Flas,让学生观看了,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古诗的内容,而且巧合的是,在学习古诗《春晓》的同时,正赶上下了一场春雨,学校院子里的桃树开花,在一夜风雨后,桃花落了满地,正合诗句的意境,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看完Flas,就领他们到操场上,观看落花,用心去体会诗句的意思,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且学会背诵古诗。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因为有这首歌,我就在讲课以前,给学生反复播放这首歌,让他们先听、跟唱,熟悉了以后再学习课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看图、看动画讲课文内容。

看图、动画听课文内容已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这样让他们产生了要讲课文内容的愿望,我就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讲课文内容,只要课文内容主线没有讲错,智障儿童可以凭借自身理解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展开想象,丰富表象思维,提高口语水平。

为了加强语言训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理解转化为具有个性的语言,以提高他们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一些物品和场景,到网站上去查了一些资料,制作了一个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课件。学生的反应比较好,除了认真观看课件,动脑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我们热情互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让学生把课文当成故事一样讲述下来,在学生说话之前,教师要进行示范,在学生说话时要及时鼓励并纠正某些缺陷,内容和要求由易到难,有浅到深,讲故事的结果与我想象的大致相同,三个小组的同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个步骤的达成,使我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3、 讲课文内容。

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课文内容需要智障儿童自己进行组织、润色。因为智障儿童的记忆力很差,记不住细节部分,只能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需要智障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开始的时候,这么做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常常会把语言组织得颠三倒四,但是时间长了,渐渐地会把语言组织得通顺、流利,更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让课文成为故事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呈现一种形象的思维过程,再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萃取精华,形成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不看图、不看动画和课件,表述出来,这样做比较难,但是这是我们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做的,这就是要上说话课。上好说话课,我们要让每一个智障儿童都有说话的机会。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让他们说话。有的学生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课文内容,还能够有所发挥;有的学生就只能按照课文内容大致地讲解下来;还有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时地提示。即使是这样,每一个学生和他们自己相比,都有较大的进步,一组的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以后,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会续编故事或者添枝加叶了;二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进步,和他说话,他能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三组学生从简单的字词表述向简单的句子发展。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智障儿童积极要求说话,看学生对什么方面有兴趣,在练习那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求他多说多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智障儿童的说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要求一致,让他就跟他自己来比较,比以前说话强了,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还要多说话的愿望。及时纠正智障儿童语言中的缺陷,例如:口吃的儿童,应该告诉他们在说话前把要说的话想好,并且安静片刻,使情绪和肌肉放松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在说话的时候,语句不完整,往往没有主语跟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注意把话说完整,然后要求学生也要这样来做把话说完整,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步更快。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进行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多数都和他们的智力发展落后相联系,因此语言缺陷矫正训练要和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入学的智障儿童大都已经超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缺陷矫正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要有耐心,不要急躁,以免“欲速则不达”,使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前列腺电切术;膀胱痉挛;心理负担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4-02 

前列腺切除术是泌尿外科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疾病发病率的增高,需进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前列腺切除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患者术后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100%[1]。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不能控制的强烈尿意,尿道及耻骨区疼痛难忍,膀胱痉挛的发生不仅增加术后疼痛感,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漏尿、泌尿系感染、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对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现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术前均经相关检查确诊;③无手术禁忌症,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④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⑤无凝血功能障碍、贫血及恶液质;⑥无需持续导尿及膀胱造瘘;⑦无神经源性膀胱病史;⑧可配合完成相关指标的调查。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感染;②前列腺及其他系统肿瘤者;③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④严重的心、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⑤精神病、神经病史,听力障碍;⑥术后昏迷。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5.2±17.5)岁;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15~27分,平均(22.5±4.2)分;病程4个月至6年,平均(4.2±2.3)年。术前,前列腺分度为:Ⅰ度增生、Ⅱ度增生、Ⅲ度增生、Ⅳ度增生分别有10例、12例、11例、7例。对照组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6.0±18.2)岁;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15~26分,平均(22.1±5.4)分;病程3个月~7年,平均(4.5±2.5)年;前列腺分度为:Ⅰ度增生、Ⅱ度增生、Ⅲ度增生、Ⅳ度增生分别有12例、11例、12例、5例。两组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两组术前护理方法相同,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术前准备等,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 

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以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其他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内容如下。 

1.2.1 加强认知干预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膀胱痉挛的相关知识介绍,内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等,告知患者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增生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认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嘱患者一旦出现膀胱痉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免症状加重。当患者术后出现腹坠胀,便意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嘱患者全身放松,做深呼吸,减轻腹压。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讲解不良情绪对膀胱痉挛的影响,告知患者注意控制自己,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教会患者心理调节和自我放松的方法[2],以免情绪过度紧张引起膀胱痉挛。术后,加强对患者自我监测、饮食、用药及膀胱训练的重点宣教,由于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差,特别注意对老年人进行耐心、多次、反复的讲解,以提高其自护的能力。 

1.2.2 干预 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干预内容,术后当天,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告知患者不宜过早坐起,下肢外展15°~30°。嘱患者术后不宜频繁更换,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翻身时注意不宜过猛、过快。术后3d内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但应避免久坐以减少出血。3d后,视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运动指导,可离床活进行做小活动量的短暂步行[3]。 

1.2.3 膀胱功能训练 ①向患者讲解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简单介绍盆底肌训练和排尿中断训练的基本方法。告知患者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是减少膀胱痉挛,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收缩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提高膀胱功能训练的依从性。术后1d,发放相关健康宣传资料,再次进行简单讲解后指导患者训练,训练前将膀胱排空,嘱患者自然放松,让患者选择舒适的,期间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训练的次数。②具体的训练方法:排尿中断训练方法:嘱患者排尿时有意中断2~3次,以增强膀胱的收缩和舒张的能力。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术后,每间隔10s主动收缩1次,收缩结束后放松10s继续收缩,连续30次为1组,每天训练3~5次。训练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肯定患者的付出,提高患者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训练结束后,由护士检查训练效果并及时反馈给患者。 

1.2.4 按摩 术后1d,取患者的足三里、三阴交进行穴位按摩。手法为按法,按压的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以酸、麻、胀、痛感觉为度,每次按压5min,每天按压 6次。为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将取穴方法告知。 

1.3 观察指标 ①膀胱痉挛。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3]。无:未发生膀胱痉挛;轻度:导尿管周围未溢出血性尿液,冲洗液颜色未出现明显变化,有膀胱痉挛出现,程度较轻,每天出现5~6次;中度:导尿管周围有血性尿液外溢,冲洗液不滴,患者伴有下腹胀痛,多呈阵发性,膀胱有憋胀感,但不严重,膀胱痉挛的出现频率为1~2次/d;重度:导尿管周围血色明显加深,冲洗液不滴,出现反流,患者排尿感急迫,下腹部严重疼痛,不断屏气,膀胱痉挛数分钟出现1次。②心理状态[4]。对患者术后3d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该调查表共包括24个项目,分数为24~82分,分为焦虑SAI、特质焦虑TAI,将所属项目的得分相加。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进行测评[5],尺上有10个刻度,最左端为0分,最右端为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强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膀胱痉挛发生比较 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的发作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1d、2d的VAS评分,术后3d的SAI、T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 严重影响。膀胱痉挛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膀胱三角区较为敏感,受到压力、温度和机械性刺激激活钙离子通道,导致逼尿肌不稳定兴奋收缩。另有研究显示,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因素、留置气囊导管、导尿管堵塞及固定不当、冲洗液的温度与速度不当、膀胱引流不畅都有可能导致膀胱痉挛[6]。膀胱痉挛为阵发性,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痉挛性疼痛等,发作时间不一,同时,伴有继发性出血、引流不畅、尿管周围溢尿、冲洗液反流等[7]。膀胱痉挛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迟了患者的康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重膀胱痉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出现也是导致患者对临床疗效和护理工作不满的重要原因。 

强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指通过设定的护理目标而制定的一组护理干预措施。为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我科对4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加强膀胱痉挛的健康教育以及干预、膀胱功能训练及按摩等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发作程度、焦虑情绪、疼痛感觉均优于对照组。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健康宣教。增加了患者对膀胱痉挛的认知和预防能力,增加了患者对膀胱痉挛时的心理准备。②护理干预。通过指导患者术后严格卧床,协助患者翻身,减少频繁改变,以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③膀胱功能训练。是训练病者控制自己膀胱的方法,以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以减少和减轻膀胱痉挛。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肌肉张力,提高对尿道关闭的控制能力,使尿道的阻力大于膀胱内压的阻力,阻止或减少尿急的症状[8]。而且,膀胱功能训练通过相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加速会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前列腺周围的肿胀程度,加快炎症消退,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而且,膀胱功能训练已经证实能够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发生[9-10]。④按摩护理。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医护理内容,其本身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按摩三阴交能够调肝补肾、健脾益血;按摩足三里能够补中益气、扶正祛邪[11-12]。以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利用捆绑式的护理方案来提高护理效果,有效减少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膀胱痉挛发生和痉挛的发作程度,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娟.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0):3190-3191. 

[2]田文华,钱洁,姚宏燕,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2):141-142. 

[3]苏凤菊.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B):659-660.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38- 241. 

[5]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J]. 疼痛学杂志,1994,2(4):153. 

[6]邵惠弟,王灵红.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2-53. 

[7]钟霞,朱珍玲.舒适护理在TURP术后膀胱痉挛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68-69. 

[8]张艳,吴静,朱红梅,等.护理干预在改善膀胱痉挛性疼痛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88-89,93. 

[9]方银娥.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552-554. 

[10]郭明,陈艳.个性化膀胱功能锻炼在预防膀胱造瘘术后痉挛的护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2):138-140.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8篇

结果: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责心理、孤独、悲观以及依赖性强,在护理中护士人员应根据老年病人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老年病人心理问题。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寿命逐渐增长,受到年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我院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病人164例,男86例,女78例,平均年龄(69±4.5)岁,病人来自各个科室。

1.2 方法。整理并分析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听觉、视觉以及记忆力方面,还容易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很大部分老年病人会存在恐惧心理,惧怕死亡,渴望人们进行关心和照顾。

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疾病的了解一般仅仅局限在疾病症状方面,对于治疗并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多虑、焦躁的特点,不配合治疗。有些老年人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自制能力非常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听觉障碍老年人疾病思想顽固,容易出现畏缩心理。

老年人易出现烦躁情绪,这种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保证以及护理保障的担忧方面,不少老年病人病情一旦有所好转就急着出院,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而丧失治疗信息,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老年病人为尽快的治疗疾病,乱服用药物,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病加重的病情的治疗。人到老年自然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老人一旦得病这种心理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老年病人并没有求生欲望,在治疗中不配合治疗,这种悲观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病人中。

老年病人对医院环境非常陌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煎熬,没有亲人在身边,社会交往急剧减少,老年病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在治疗中出现孤独感以及失落感。老年病人有时也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害怕失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2.2 护理措施。针对有恐惧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病人,叮嘱老年病人家属多多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言行要谨慎,不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消除老年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进行照顾,在采取语言中需要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病人的要求,并尽量给予,消除掉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

针对存在紧张以及焦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担老年病人的的痛苦,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多加询问,并耐心的回答,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采用亲切的语言消除老年病人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烦躁情绪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病人的年龄、经济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上的护理,耐心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关心老年病人病情治疗进展。

针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语言的使用,避免伤害到老年病人的自尊心,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关心、支持和鼓励,护士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配合,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为老年病人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老年病人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对老年病人讲述病情变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悲观情绪。

针对在治疗中存在孤独感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采取解释、支持和放松的训练方法,这类患者内心感情很丰富,不善于交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除了癌症患者以及病情恶化患者),增加老年病人在治疗中的安全感,采取安慰鼓励的语言与老年病人进行交流,使老年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针对依赖性心理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病人勇敢面对疾病,也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不仅需要采用语言性的沟通患者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注意非言语性沟通,采用行动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在患病后经常把精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处在烦闷状态,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卫生教育等,患者患者出现的焦虑情况,还可以组件病人阅览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病人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进行一些列的活动来吸引老年病人的目光,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