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55-01静脉输液治疗是新生儿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新生儿静脉管腔小、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弹性差,分支多交错成网,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无主动配合能力等原因易致静脉输液外渗[1]。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会发生皮下组织坏死。我科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采取整体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新生儿室8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新生儿,穿刺部位包括头部静脉51例,手部静脉17例,足部静脉12例。输液后若发现穿刺部位组织肿胀隆起、局部皮肤发红并硬结或穿刺点小渗血,则诊断为输液渗漏。8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肿胀直径3~6cm,大部分局部皮肤已发生苍白样改变。

1.2外渗原因 ①新生儿因素: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决定其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和外渗不适无明显反应;②药物因素:输液中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等刺激血管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管通透性升高;③物理因素:输液速度过快、压力过大等;④护理因素:护理人员选择血管不当,穿刺操作技术生硬,固定不稳,消毒不合格等。

1.3方法 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局部用干棉签轻轻按压至无渗液,同时给予采用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4ml加酚妥拉明2mg进行局封。静脉输液外渗新生儿采用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病情护理:停止输液抽出血管内残留药物,局部按压针眼5min以上,30min后采用硫酸镁局部湿敷,后改用局部湿热敷,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渗出液的吸收,以尽快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1.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新生儿室安静、温馨、舒适,温湿度适宜,墙壁上以壁画的形式布置儿童喜欢的卡通漫画和绘画,悬挂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背景音乐播放儿歌等,给新生儿提供优美的环境。给予新生儿舒适,同时抬高输液部位,促进水肿吸收。

1.3.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新生儿生理特点和病情变化,重视静脉穿刺技术操作,妥善固定,细心护理。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确保操作过程心理沉着、稳定、冷静。

1.3.4加强心理护理:新生儿对外界刺激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对声音、颜色、触觉等刺激发生相应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护理静脉输液外渗时应有意识地给予新生儿皮肤、目光接触、声音和颜色吸引,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展。

1.4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48h后外渗治疗有效率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效果标准:有效:治疗48h内,破溃面积缩小。局部皮肤肿胀消退,皮肤颜色转为正常。无效:湿敷超过48h,破溃面积、红肿范同以及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善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2结果

80例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经治疗护理48h后,有效70例,无效10例,有效率87.50%,10例无效经继续治疗、护理3d后完全好转、痊愈。

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80例,无一例对护理人员服务不满意,满意度为100.00%。

3讨论

新生儿输液外渗是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可导致血管受肿胀组织挤压产生局部皮肤缺血、缺氧,表现为皮肤青紫、坏死等[2]。缺氧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分为可复性损伤和不可复性损伤,在可复性损伤阶段,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此时予以干预,可使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恢复正常。1%普鲁卡因、小剂量地塞米松或酚妥拉明,局部封闭,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降低因缺血而致的局部皮肤坏死。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成为各种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新生儿输液穿刺过程应加强心理安抚,保持新生儿情绪安静,输液期间加强护理[3]。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4]。临床研究显示,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家庭、社会负担,促进病人早日康复[5]。根据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对静脉输液外渗新生儿采用整体护理,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适应性等原则为新生儿提供连续性、整体性、协调的护理服务,不仅有效治疗外渗病情,而且加强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提高了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采用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治疗输液外渗症状,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金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108-109.

[2]周冠蓉.两种方法处理新生儿静脉输液严重外渗效果比较[J].上海护理,2007,7 (6):37-38.

[2]陈晓瑜,陈伟霞.新生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4(7):70-71.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70-01

0 前言

新生儿在无陪护病房中容易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恐惧和抗拒,出现哭闹和躁动等情况,在身心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母爱替代护理是一种从新生儿身心特点出发的人性化护理模式,侧重于像母亲一样为新生儿提供各方面的护理干预[1]。本次研究探究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母爱替代护理法的运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新生儿科2017 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无陪护新生儿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研究,胎龄31~40周,平均38周,均未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对入组新生儿实施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爱替代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爱替代护理,具体方法为:在新生儿进入无陪护病房之后,护理人员要注意及时的、轻柔的握住新生儿双手,给予语言上的交流,并抚摸新生儿脸颊和胸部,使新生儿对自身产生信任,让新生儿认为自己是安全的。同时,对室内的噪音进行控制,创造出安静的医疗环境。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常啼哭和身体扭动等大多与自己的一些心理和生理需求相关。为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一旦其出现啼哭等情况,要立即查看,分析新生儿的需求,并实施针对性处理,包括及时喂奶和更换尿布等。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护理人员均要注意利用轻柔的语言和充满爱意的目光对新生儿进行一定的安抚,并通过适当的抚摸帮助新生儿保持平静的状态,增加其安全感。另外,结合不同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母爱替代护理。对于需要接受蓝光或者暖箱治疗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注意轻轻的握住新生儿的双手,适当抚摸其背部等,并帮助新生儿熟悉周围的治疗环境,增强其安全感,避免其因恐惧等产生哭闹。分别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以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评估,并对统计结果予以统计处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合新生儿手脚乱动情况和啼哭情况等进行护理质量评估。若新生儿啼哭时间较短,睡眠平稳、呼吸均匀,手掌呈现展开状态,且未出现手脚乱动、身体抖动等情况,则护理质量为优;若新生儿出现一定的啼哭现象,睡眠平稳、呼吸均匀,偶尔出现一定的身体抖动、手脚抖动等情况,则护理质量为良;若新生儿出现较长时间的啼哭,呼吸不均匀,并出现手脚乱动,明显的身体躁动等情况,则护理质量为差。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和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与基本满意均计入总满意率中,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统一使用SPSS 17.00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例(百分比),组间比较实施x2检验,P值小于0.05为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与比较 对两组新生儿的平均胎龄、出生体质量等进行组件比较均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估与比较 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可得观察组评为优的有41例,良7例,总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

2.3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统计与比较 调查统计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可得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P

3 讨论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4-02

新生儿科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的康复起着延续性的推动作用,大多数新爸爸新妈妈,面对宝宝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许多经验是靠亲属的指点,并不科学。如何帮助新生儿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安全护理,我们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个别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 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印发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防病育儿的小册子。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彩色图片,下面配以适合的文字说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疗和护理知识等。

1.3 行为教育 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导一位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让其他母亲模仿学习。沐浴时让亲属观看,并讲解沐浴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4 入院宣教 接收患儿后,对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亲属发放防病育儿知识小册子,介绍主管医师,介绍科室的治疗护理程序,告知亲属探视时间、电话咨询时间及电话号码、医院规章制度、出院时注意事项,并指导母亲如何保持泌乳。视孩子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信任我科医生护士能治疗并照顾好孩子。

1.5 住院期间宣教 亲属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视,护士先向他们发放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在探视前做好基础护理,亲属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洁、舒适,就会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这对培养亲属的遵医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对每位亲属询问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对一些懂医学知识的亲属提出的详细疑问要耐心解答。对于问的很笼统的亲属,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的整体情况。亲属对某些治疗护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输液已完而头上仍有留置针时;用呼吸机全身插满管道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这些管道,对此情况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管道对孩子是利远远大于弊,自然接受。对收费有疑问的逐一解释。

1.6 出院指导 进入新生儿科的孩子有的是刚出生,有的是父母刚带了几天就住院,亲属都缺乏护理经验,担心出院以后难以胜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几天。根据这些情况出院时指导亲属如何护理婴儿,疾病康复知识,出院带药,定期复查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新生儿大多来自产房,也有部分来自外院转入。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儿科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新生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 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3 指导家长认识特有的生理现象 护士要告知家长什么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是怎么回事,何为假月经,哪些属于正常反射等,指导家长如何辨别正常与异常现象,使家长护理孩子时充满自信,避免惊慌失措。

2.4 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点: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护理不周,即可擦烂、感染。接触孩子要洗手,患感冒、腹泻、皮肤感染者不要接触孩子。喂养时注意卫生,奶具、用具应定时消毒。新生儿衣着应柔软、宽大、舒适。尿布及时换,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做好脐部、口腔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洗澡时注意水温,动作轻柔,防止水溅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时擦干皮肤,防止着凉。护士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抚触,以确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个正确的护理,促进孩子的正常发育。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9-01

新生儿疼痛,多年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错误的认为新生儿的疼痛敏感度差,忽视了疼痛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给新生儿带来一系列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生儿160例,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下,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不采取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观察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在疼痛后的不同时间内的NFCS,结果,在新生儿的疼痛护理中,给予恰当的缓解疼痛护理干预,尽可能的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生儿160例,其中,男婴92例,女婴68例;胎龄35周-42周,平均37.5±3.7周;平均体重2.8±1.5Kg;足月儿122例,早产儿38例。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下,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不采取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观察组80例,在医疗操作的疼痛过程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有,用药护理,非营养性吸吮,适当的时机,,抚触,甜味觉安抚,嗅觉安抚,母乳喂养等干预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160例新生儿均是第一次采取微量足跟血时致痛,用测微量血糖时的取血笔致痛,使针刺的力度及深度保持一致。由专人在新生儿疼痛的1分钟和5分钟分别观察新生儿的面部疼痛表情。

1.3评定标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有10项指标: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用于评估早产儿的)伸舌。以上各项各为1分,总共10分。0-4分的为轻度疼痛,5-7分的为中度疼痛,8-10分的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在疼痛1min的NFCS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新生儿在轻度疼痛1min,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

2.2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在疼痛5min的NFCS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新生儿在轻度疼痛5min,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但在中度疼痛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

3讨论

用药护理:在临床上常采用有一定副作用的吗啡,芬太尼,乙酞氨基酚等给新生儿全身镇痛。在使用药物是必须密切监视新生儿的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使用。

非用药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的疼痛干预中非用药干预疗法的有效性越来越得到证实。具有安全,风险小的特点。

非营养性吸吮:将安慰放在新生儿嘴中,让其吸允,当吸允频率在30次/分钟时,就可以起到止痛作用[2]。

选择合适时机及方法:新生儿在吃饱睡眠时疼痛程度敏感性最低。在足跟采血时,斜刺手法可以减轻疼痛。

疗法:使新生儿的头部及双脚保持屈曲,可以降低疼痛名感性。同时鸟巢式的使疼痛减轻。

袋鼠式抚触护理:将新生儿直立抱拢与父母亲胸口可以给新生儿温暖和安全,可以缓解疼痛感;通过肌肤接触,按摩,拥抱等抚触给新生儿安全减轻疼痛感。

母乳喂养:新生儿在采足跟血时母乳吸允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减少应激,降低不良影响。

甜味觉安抚:用25%的葡萄糖水1滴刺激新生儿的甜味觉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的哭声和NFCS,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3]。

嗅觉安抚:在新生儿头部放置滴有香兰素混合液的白色纱布可以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哭闹,减轻疼痛的敏感度。

重视分娩方式和出生日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胎龄等在疼痛评分中影响不大,但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和出生日龄对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影响,护理时要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的疼痛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新生儿的疼痛,给予恰当的缓解疼痛护理干预,尽可能的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晓萍.180例新生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3):141-142.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①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家属耐心讲解新生儿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协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完成整个护理过程。②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新生儿具有积极的影响。护理人员保证新生儿的病房清洁而且安静,温度和湿度适宜。③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衣着整洁,服务新生儿时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面部表情要温和,给新生儿及其家属足够的亲和力。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①心理护理:新生儿非常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和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家属由于担心新生儿也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因此为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新生儿和家属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调整。护理人员在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柔,对于病情较稳定的新生儿给予抚触,让新生儿感受家人般的,对医护人员不发生抵触情绪,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快速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对于哭闹不安的患儿给予适当的拥抱,可以让新生儿得到极大的心里满足。②就医环境:医院要营造一个适合新生儿就医的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维持在50%~60%,室内装修要以暖色系为主要格调,墙面上可以粘贴受儿童喜爱的动画片里面人物的图片,在护理站可以放置一些小动物的玩具,例如小鸭子、小狗熊或者芭比娃娃等儿童喜爱的玩具,同时也可以在输液室安装彩电,放一些儿歌或者动画片,通过欢快的声音帮助新生儿消除心理压力,缓解由于对医院不熟悉引起的紧张和对输液治疗的恐惧

。③合理喂养:新生儿最好采用母乳喂养,可以进食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比较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具有高能量的食物,适当的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④对症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措施进行干预,高热的新生儿常规给予物理降温,例如温水擦浴,冷水枕,对于体温持续不退的新生儿遵医嘱给予合理剂量的退热药物治疗,并观察降温效果。⑤定时探视:对于无法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开放探视时间,解答家属疑,让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问通过录像了解新生儿的生活动态。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调查表对满意度进行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3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非常满意13例,满意34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率为78.33%,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7.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哭闹。因为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中枢神经活动的过程较弱,所以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他们都处在睡眠中。在他们哭闹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是生理性哭闹,还是病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饥饿。此外,口渴、睡眠不足、衣着不适、尿布湿等,这类哭闹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精神状态和面色正常。病理性哭闹大多数是由于婴儿身体某部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和不适所致。其特点是突然剧哭,哭声尖锐,呈惊恐状,四肢屈曲,两手握拳,额部皮肤皱起,虽经喂奶或将其抱起,婴儿仍哭闹不止,哭闹间歇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哭声低微、尖叫,若出现上述情况,均应引起注意。

         二、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1.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3.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4.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5.注意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新生儿进食后喜入睡,一些残奶易留在口腔内,如时间过长,易产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因此,在进食后给新生儿喂食少量白开水,可去除口腔内的残奶,以防口腔炎的发生。如发现有口腔炎,即给予1%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洗口腔时,动作宜轻柔,以防损婴儿的口腔黏膜。

         6. 注意新生儿的卧位。一般情况下,婴儿宜取平枕卧位,头侧一边,以防婴儿呕吐时,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但要注意定时更换。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44-01

新生儿黄疸由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与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在新生儿期临床症状中较常见,以巩膜、黏膜、皮肤黄疸为特征,可损伤神经系统。因病情迁延,严重病理性黄疸可诱导核黄疸,增加新生儿死亡风险,对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选择有效方案,在早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环节[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平均出生体重(3400±21)g。Apgar评分≥8分,出生时无Rh、ABO等溶血疾病,无感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窒息及产伤,产妇无异常产程和妊娠合并症。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应用新生儿科常规方案护理,包括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粪便、尿液量、色、性质等记录;喂奶量记录,经皮胆红素水平早期动态监测,光疗干预等,均重视母婴早接触,并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安排母婴同时。观察组:本组在上术方案应用的同时,重视早期综合护理的开展,具体如下:(1)排便干预:对新生儿排胎便量、色、时间是否正常进行观察,若较晚,可用刺激法、按摩促进排便;(2)照射阳光:在出生第2d,向家长适当强调照射阳光的优点,并督促和指导;(3)日常照护:就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及沐浴、抚触、游泳、喂养方法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提高日常护理质量;(4)喂养干预:就新生儿饮水、喂奶情况进行记录,若母乳量不足,可取配方奶添加,与母乳配合应用;(5)用药干预:加用微生态制剂、苯巴比妥等药物,微生态制剂含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平衡有促进作用,为正常菌群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促进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及结合胆红素还原。苯巴比妥可使胆红素结合点增强,加速胆汁分泌及排泄,药效在用药3d后即可发挥[2]。另外,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取婴儿葡萄糖口服,以使胆红素排泄增加,黄疸指数降低。(6)光疗干预:新生儿出生48h内,若血清胆红素检查示为250μmol/L,可行光疗治疗,但为防视网膜受损,需遮挡双眼[3]。(7)健康指导:采用举办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健康处方等待方式,就各种护理常识进行演示和指导,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照护要点、母乳喂养技巧、产后康复指导等内容。(8)心理干预:理解家属心理,并给予关爱,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帮助产妇克服焦虑情绪,防范产后抑郁症[4-5]。

1.3 指标观察 记录并比较两组干预后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黄疸指数(经皮黄疸仪测定)。应用医院自制量表,对家长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h内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诱导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此外,如宫内窘迫、酸中毒、胎儿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均对肝酶活性产生抑制,使肝脏功能降低,若胆红素未及时处理,也会引发新生儿黄疸。研究显示,因新生儿血脑屏障具较高通透性,血清中浓度相对偏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易于穿过,可诱导核黄疸,对脑细胞造成损害,进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且具不可逆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早期行排便干预、阳光照射、日常照护技巧指导、喂养及用药指导、家长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提示可促进新生儿病情好转,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新生儿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佳娥.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6(18):145.

[2] 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2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3] 李萍.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6-27.

新生儿的护理特点范文第8篇

【摘要】探讨新生儿尿潴留的临床特点,护理观察要点及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我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住院患儿中27例尿潴留患儿的临床特点,试验室资料,护理动态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出新生儿尿潴留的特点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得出新生儿时期有使用过镇静剂的患儿发生尿潴留的几率较高,早产儿的发生率比足月儿的发生率高,且早产儿发生尿潴留的时间比足月儿时间长。结论:本文通过对过去一年中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尿潴留症状的27例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及护理动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尿储留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可以不伴腹痛等表现(患儿通常安静)换尿片时发现无尿是唯一确诊的方法,可以通过腹部按压,腹部热敷,会阴冲洗,少量回流灌肠或开赛露纳肛来刺激膀胱收缩,引起排尿,无效者可以通过导尿来解除尿储留,并记录储留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尿潴留;原因;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新生儿尿储留的患儿为2008年年6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男17例、女10例,出生1天至7天的9例,7-14天的11例,大于14天的7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18例,过期产儿1例,顺产21例,剖宫产6例,产钳助产1例。本组病例中入院诊断为:早产儿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吸入性肺炎的共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病理性黄疸的1例:新生儿腹泻病的1例。其中13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与鲁米那镇静剂的使用,9例有窒息史,2例因原发病太重,最终死亡,1例最终确诊为尿道畸形转新生儿外科,1例早产体重1100克且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自动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住院期间发生尿潴留至解除尿潴留的平均时间为0.5-3天,无一例发生尿路感染。现将对1年来临床资料齐全的27例新生儿尿储留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作回顾性的介绍。

2 方法

我科对住院期间的新生儿进行常规磅体重和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常规护理工作,为疾病的变化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于6小时无尿的患儿实行出入量小结。尤其对危重患儿早产儿,腹泻患儿的病情变化提供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对于腹泻患儿补液时提供补钾的依据。

3 结果

新生儿时期患儿对排尿的恐惧尚不存在。排除先天性泌尿道畸形外,对于新生儿尿储潴留都采取腹部按压、开塞露纳刚肛、会冲洗或少量温热生理盐水回流灌肠等方法处理。结果效果满意,26例患儿无一例使用导尿管进行导尿,大大减少了患儿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另随机抽取2009以前的29例新生儿尿储留的患儿作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或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上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性。对照组29例患儿发生尿储留时使用传统的腹部按压或直接导尿法进行处理,对照组29人中有9人使用了导尿术,平均尿潴留发生时间为1-5.5天,观察组排除一例泌尿道畸形外无一例无效使用导尿术。经X2检验,X2=5.67,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组数例数有效例数使用导尿术例数使用导尿术所占百分比 有效率(%)

观察组 26 26 00100

对照组 29 20 9 31 100

4 发生原因

新生儿时期患儿对排尿的恐惧尚不存在,引起新生儿尿潴留的原因只能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新生儿的膀胱收缩功能受到抑制,或先天性的泌尿系统畸形。对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只能通过外科治疗。通过以上病例资料分析,发生尿潴留有48%使用过镇静剂;有66%患儿为早产儿,一例为严重腹泻,新生儿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新生儿时期使用镇静剂和早产有关,(对于此结论尚无确切的数据支持)。

5 护理措施

5.1 一般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为早产儿做好保暖工作,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有镇静剂使用使的患儿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磅体重,如果有出入量不平衡患儿每小时尿量少于1-2毫升,或者患儿出现腹胀现象,体重增加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查找原因,检查患儿腹部有无包块,检查时沿患儿耻骨联合上沿由轻至重逐渐往里往下探查。如果探查到有包块,判断为尿渚留。需要立即采取排尿措施,解除患儿的痛苦。

5.2 特异性护理措施:恢复患儿的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首要任务[1],对于新生儿患者,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如果对发生尿潴留的患儿实行反复导尿,容易导致患儿尿路感染,加重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采用新生儿尿潴留的特异性护理方法,可以训练患儿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机率,同时也能有效解除患儿的尿潴留。

对新生儿诱导排尿,不是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而是通过对患儿膀胱的刺激,使患儿的膀胱收缩,负压增高从而排出尿液,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腹部热敷,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腹部按压,使尿液排出。或采用会阴冲洗,开塞露纳肛或温热生理盐水回流灌肠等方法刺激排尿,这几种方法可以同时或交替使用。采用开塞露纳肛或回流灌肠是刺激排便,是利用甘油的高渗作用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及正常人直肠对压力刺激相当敏感,当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即引起便意。开塞露刺激排大便,诱导排尿时利用人体大小便都是人体反射过程、其反射都有神经参与/反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的腰骶段,因此排大便一定伴有排尿。[2]

6 讨论

表1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留置导尿术与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