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1篇

一、管理者应主动转变管理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具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念,就决定了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措施,这直接影响着管理成效的高低。因此,要想在农村小学管理中较好地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需要管理者主动了解这一管理思想的内涵与优点,积极用该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将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管理难度更大,一方面学校管理本就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工程,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多不够完善,管理方法也较为落后,且缺乏民主性。因此,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应重新审视,积极从命令者、控制者转变成领导者,和广大教师站在同等地位,相互尊重,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与主动性,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管理风气,最终促进农村小学健康、快速发展。在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将自己置身于广大教职工队伍中去,与他们一起协商学校管理方案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在制订管理办法和制度时,应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全面征求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耐心倾听广大师生的心声,尽可能站在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广大教职工及学生团结在一起,借助集体的力量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教师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农村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与教学制度是确保学校管理各项目标高质量实现的前提条件。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对教师教学管理应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及业务水平提升的平台与机会,使得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②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应尽可能优化教师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师管理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激发教师的自我管理,才能切实提高管理实效。因此,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应依据教师需求及特点,制订激励制度,最大限度优化教师自我管理的热情。

三、学生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农村小学管理应充分尊重、激励与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体会到他们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也有充分的话语权,并享受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从而使得他们产生主人翁意识,进而更乐意接受并参与学校及班级管理工作,最终逐渐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觉悟与能力。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具有敏感、情感细腻等特点,假如教师管理的过于严格,极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疏远教师,甚至产生较强的对抗情绪,这不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可用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这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对各种管理措施提出意见及建议,从而利用学生的智慧完善管理工作,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管理措施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校长;学校管理;办学理念;校园文化

1.引言

农村中学管理水平提高,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离不开校长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的作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农村中学取得更好发展。然而,当前农村中学校长学校管理存在不足,对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今后需要采取弥补对策。

2.农村中学校长学校管理的不足

2.1办学理念不明确

一些农村中学校长的思想观念落后,办学理念不明确,未能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实际情况,缺乏与时俱进理念。开展学校管理时仍然坚持传统保守理念,难以适应时展需要,或者学校管理措施没有考虑学生基本情况,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素质教学的顺利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2校园文化建设落后

农村中学将工作重心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校先进个人和单位缺乏宣传,难以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2.3自身综合素质较低

一些农村中学校长忽视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思想观念落后,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沿用以前的方式方法。未能注重时代变化发展和素质教育工作需要,所采取的管理对策缺乏时代感,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被重视,制约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农村中学发展。

2.4教学评估不合理

评估中采用单一的方式方法,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忽视教学过程评价,打击任课老师积极性和针对性,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发展。

3.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

3.1明确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学校管理各项工作的看法,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办学规划和教育目标。农村中学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学校行政领导。因此,校长必须明确办学理念,树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农村中学发展要结合素质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树立适合本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加突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突破农村中学的限制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办学思路,促进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另外,要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任课老师的行动准则和理念,加强对任课老师的管理与培训,与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同的教育观,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主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为农村中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各项教学基础设施,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相关制度既要严肃和明确,又要对学生生适当关怀,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样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确保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严肃性,推动学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3.3提高校长综合素质

农村中学校长应该熟悉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农村中学校长应该熟悉教学工作,结合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并且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认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更好地指导广大教职员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中学校长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这样在教职工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和带头作用,促进自身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将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树立学习意识,与时俱进,吸收先M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另外,农村中学校长还要进行教学反思,重视科研工作,吸收和应用先进的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推动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4树立新的评估观念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片面地看学生成绩,而应该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及综合素质等。教师评价应该多元化,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对他们所教学生的分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文化素质等内容进行综合、全面考虑。校长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学比武、进行课堂听课,从而更全面地掌握教学活动基本情况,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农村中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也为教学评估的完善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另外,要实行校务公开,保障学生和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吸收和采纳其中的有益建议。还要让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人员相互监督和进步,推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村中学管理工作水平。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3篇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论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最先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其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激励方法,使人的潜能和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激发,其主要的管理对象和活力资源也是人。更加深刻地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就是将人在管理汇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将人的品质进行提升,促进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遵循关心人和解放人以及发展人的根本原则,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将人作为主体,将学校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进行挖掘,将和学校利益有关的人员进行充分考虑,无论是学校的集体目标,还是个人的目标,都要得到实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思想应该做到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渗透。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1.学校的管理者要走向基层。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首先做出创新,要从办公室内走出来,走向校园。在校园内部认真地进行观察,将学校管理的核心找出来,将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要及时找到对策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对待学校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及时发现,并且要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查访,搜集到更多的有效的反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于那些不良的现象要尽力阻止,找出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得到增强,减少管理盲点的出现。

2.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不断得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程度,对学校管理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十分有效的办法来完成。学校可以组织具体的科研活动,让所有的教师进行观看,或者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这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起到影响。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得到创新就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理念。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存在距离感,激发出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这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问题;措施

一、现阶段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

从管理对象方面来看,将学生作为管理的重点,忽视教师这一教学关键因素的管控。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给学生设立了相对严格的管理规范,而对教师管理则依靠教研组和教师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2 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提高

在管理的重点上,往往将学校硬件建设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校文化层面、师生精神层面的管控。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2]。

1.3 重强制管控,轻沟通交流

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学校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管理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加剧了相互之间关系的紧张。

二、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对策分析

学校管理工作作为连接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桥梁,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上下都应当将提高学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指令式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将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为教师服务,认真听取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积极为学生服务,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真正将学生的位置突出出来;三是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真正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3]。

2.2 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

深入领会新课改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突出出来。一是转变教师观念,特别是一些担任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教师,要加强其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物质保障、奖惩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在管理工作中,在教师培养、课程安排、教学保障等方面,多给予关注,从而提高相关教学活动的质量;三是营造创新进取的教学理念。素质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吸纳学生的意见建议,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真正使学校变为学生的学校。在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热情和谐的集体中,教师之间关系亲切、感情融洽,一人有难,大家帮忙。

2.3 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是履行岗位职责、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必须列入每周工作日程,务求落实。然而,时下有的中、小学校长,由于以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不到位,本末倒置,天天忙“外事”,无暇主顾,一个学期不听一节课,不参加一次教研活动[1]。长此以往,怎么担当起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呢?行家们都清楚,教学是学校工作大局,是贯彻教育方针,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动脉和必由之路。身为一校之长,如果不深入教学第一线,不遵循教学规律管理教学,就不能全面完整地履行其职责,是失职。事实说明,校长只有深入第一线,才能了解情况,正确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向素质教育转变。

2.4 加强教师的管理力度

突出教师管理重点。一是加强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对新技术的应用,教师的能力高低对教学活动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二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听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密切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三是构建教师教学的网络平台。构建学校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校管理的时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4]。

2.5 加强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机构人员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形成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除了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外,还要在情境上开创一个以淡化硬性规定为前提的人格化管理模式。人格化管理的主题就是确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学校领导要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在管理中做到爱心、真心、关心,增加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交融,从而干群才会同心和贴心。

三、总结

科学化管理强调一切管理行为和管理措施应以管理规律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学校管理实际中,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由于人的行为的复杂性、随机性和偶然性所涉及的情感、意志、习惯、机会等大量非逻辑因素,这些是很难进行定量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追求学校管理最佳化,以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学校组织整体功能,以获取最大可能的产出,开创学校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武丙顺。 试论改革完善学校管理机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7)。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中小学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很多成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学校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学生的活动仅仅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需要与外界社会进行接触,那么要让学生和谐发展和健康发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不断有人提出家校合作的概念,这样的合作能够很好的促进学校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1.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学校管理的改进

1.1 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很复杂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接触社会和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也更加多元化。而网络具有两面性,不仅对学生发展有好处,但存在很大的弊端隐患。如果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的好处,那么能够促进其发展,但是沉迷于坏处,就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破坏。学校的管理在校时能够发挥起其作用,但是在校外,就需要家长对学生动态进行关注,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校和家庭共创和谐教育。

1.2 家庭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是忽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尽到管理学生的全责,故而家庭教育失调,而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迅速发育和变化的过程,家长如果不注重对其教育,那么很可能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悲剧。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宣传和倡导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家长可以从学生的变化和表现反应到学习,学校也会改变其管理教育模式,家长也可以从学校学的教育方式,提高其教育素养。这样学校和家长能够合作教育,互相促进提高。

1.3 学校发展需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教育。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有利于学生走出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出课堂。其实很多教育是学校给不了的,但是家长能够在家庭或者学生生活中很好的完成教育。因此,家校合作需要遵从“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原则,学校通过家长建议丰富学校教育,家长能够将学校教育引导孩子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这样的教育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向素质化发展,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家校合作对学校管理改进的措施

2.1 明确教育责任和共同教育

学校要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具体的方式可以是采取家长会的形式,或者班级家长聚会,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方式理念告知家长,提出不足,并向家长灌输共同教育的理念,教育是学校和家长共同责任。通过沟通和交流,学校能够及时从家长那里获得学在校外的表现,同时,家长也能够获得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这是一个双向互利的过程,是对教育效果的检验,还是对教育的一种推进,改善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教育,家校合作能让中小学教育更加完善和全面。

2.2 强化监督管理和评价标准

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家校合作体系和方式,成为一套有用的具有真实效果的指导体系。这样就能够保证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在不影响家长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和模式制定,对学校教育和对中小学生的管理提出建议和指导,综合学校教学,改进学校管理。具体的实施可以分配到每个班主任和代课教师的手中,让家校合作实质开展,有效促进学校管理。

2.3 家校合作促进师资专业化

家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监督,家长通过学生课业能力、实践能和思想教育的表现评判学校教育,在这种监督下,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上会更加伤心和负责任,有时候,家长的监督是最有效的。学校可以适当考虑让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进行考察,将家长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对中小学管理的改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2.4 丰富教育管理内容拓宽途径

目前在很大范围内,学校和家长都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课业的能力,忽略学生时间自理的发展,忽略学生全面发展。家校合作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合作,扩大合作,拓展学生发展管理指导途径。学校和家长在思维和认识上应该有所提高,利用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教育规划,学校在学生课业提高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家长辅助合作,增加学校管理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也根据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具体表现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推进、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而法制化、民主化的不断发展也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实现程序化、法制化。因此,各高校必须改变旧有的高校管理制度,打破阻碍高校管理模式发展的“瓶颈”,推动高校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从而推动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落实。

一、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主化、法制化观念深入人心。我国各高校逐渐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公民受教育权逐渐受到重视、高校行使的教育权不断体现服务化性质,因此,各高校应当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改变旧有的高校教师管理为主、忽视学生管理主动性的僵化模式,而应当以保障学生受教育权为前提,对学生管理层面的权限、程序等要素给予明晰和扩大。然而,反观现如今某些高校,为了方便学生的管理,在出台一系列本校的《校园管理准则》中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义务性条款,而对应的学生的权利性条款则故意模糊化甚至淡化,这种行为不仅会阻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责任感,以至于使得高校脱离正常发展的轨道,阻碍高校的发展道路。因此,各高校应当切实保障学生权利,建立起民主、合法的学生管理规范,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学校管理。

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措施

(一)革除旧观念、深入依法治国方略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民主化、法制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这也使得社会上的微观主体,小到学生群体、大到学校主体的指导思想、行为方式发生转变。如今针对于各高校衍生出了依法治校理念,这是一个由依法治国延伸而来的新观念、新思维,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各高校应当主动接受依法治校理念,革除旧有的“人治”为主的管理方式,以“法治”来取代“人治”。应当顺应我国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适当减少教师的管理参与实践,让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起“管理”作用,从而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校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法律为准,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各高校的学生管理条文应当与国家有关法律条文同步,达到与社会发展进步与时俱进的目的。然而,当前的各高校的管理制度中仍旧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管理条文遏制人性、阻碍学生自由发展、甚至与国家法律条款相冲突等特点。例如,前几年北京大学出台的校园管理规定中禁止学生在学校中摆摊规定、最近安徽师范大学针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的管理方针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上述高校行为也压制了大学生发展的自由,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融入社会。因此,各高校应当要以法律为准绳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彻底规范和清理,还应当在制定法规时考虑学生的个性自由、人身自由等等权利,而绝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与学生的自由发展权利相违背。

(三)完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新模式要求权衡学校官方和学生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制度建设我有一下几点建议:

1.建立学生听证制度:将学生融入到学校管理的核心层面,当学校要制定有关于学生利益的制度时,要积极听取学生建议、接受学生监督。学校的听证会成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学生代表、各班班长、学生会主席以及有关部长和干事、各社团负责人等,从而集思广益、听取各方意见,切实制定出符合学生利益的规定。

2.建立学生申诉制度:此制度设定的目的是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改变学生面对高校处分只能够被动接受的局面。建立学生申诉制度,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想法以及提供证据的平台,从而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建立学校监督机制:学校在积极听取各方建议后可以制定师生年终考核评优条件、建立绩效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且将有关条件和有关制度给予公示,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平等,让师生树立责任感,监督自身行为。

(四)树立探索精神、不断探索适应本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途径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因此高校应当树立探索精神、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学生管理措施,跟上时展脚步。例如现如今我国社会不断的民主化、法制化,未来社会也更加的强调个人的自由,因此新模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出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自由的管理模式,呵护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总结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7篇

一、努力向公正去接近

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公正不过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是人性里善的一面,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无法指望在现实的学校中找到绝对的公正,但我们可以努力向公正去接近,去满足大家这种愿望和期待,这就叫以人为本。如果学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就要寻找政策为依据,努力向公正去接近。比如学校在教师的考核制度、班级的评比制度等等,应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建议,尽量达到公平层面。

二、倡导务实工作作风

形式主义会搞坏人的心情,搞坏学校的作风,还会教你种田不收谷,教人夸夸其谈不干活,教人欺上瞒下不是人,更难以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学校工作应立足实际,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言过其实,贪大好功,坚决反对浮夸和浮躁,倡导求真和务实。例如,在评课教研活动中要求各个教师从实际出发,从帮助别人找问题出发,多给其他老师提意见;其次,每次例会上也要求各个教师给学校提建议和问题,给领导提建议和问题,给其他教师提建议和问题,就事论事,当面就解决掉一些问题,事事从实际出发,也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途径;第三,鉴于学校的实际,在教代会上,学校领导应针对教职员工提出的问题给教师一个真实的答案,比如待遇问题、发展问题,让教师心中有数;最后,不管是什么职位,还是什么领导,都要经常深入到教学、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一方面能够得到最真实的情况,二是在广大师生中更有领导的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

三、按教育规律办事

教学有教学的规律,管理有管理的规律,人的成长有人的成长的规律……。不按规律办事,或事与愿违或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如揠苗助长。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以研究的心态,探索本岗位规律,并按其规律进行工作,那样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增强我们对工作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更会进一步激活我们自身工作的潜能,来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职责制度,从值日、上课、学生管理、活动组织等各个方面入手,让每个教师知道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达到效果。

四、努力为教师谋福利

学校应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发展直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让教师在获得实惠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间密切关系。学校始终把握住在重视教师物质福利的基础上同等重视精神福利,统筹好教师物质福利与学校基础建设之间的关系,让教师认同并接纳学校的做法,支持学校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从而使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能够达成。这具体体现为“约束与调动”。怎样辨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强调“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所以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五、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作为发展中的学校,首先需要良好的校园秩序,良好的秩序应使人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又不以压制或阻碍人的潜能发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现有秩序进行诊断和分析,打破旧有的或不合适宜的秩序,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进一步激活人的创造力。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倚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一个服从与协调的关系问题,规章制度不仅有约束和规范功能,更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规章不仅可以规范个别素质不高的师生的行为,保护大多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愉快、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家长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准。乱堂或低效课堂是教师最大的不道德,创造高效益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我们对一位不受学生欢迎,达不到家长满意的教师无原则的包容,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就是对学校发展的不负责任或对多数教师的不负责任,不但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甚至是不人道。学校应始终把规范二字放在首位,突出抓课堂教学规范,就是让教师的职责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学生身上。

六、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建立各种机制,形成人和校园的和谐共处。如开展班风班貌评比,进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实行任课教师共建文明班级制度,坚持不懈的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开展校园卫生清扫与保洁等工作,都能达成人与校园和谐共处的目标。人际环境是学校最重要的环境,它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质量,关系到优秀校园文化的塑造,关系到学校发展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校将积极倡导:学生间“团结友爱,诚信互助”,教师间“理解、尊重、互助”,师生间 “民主、平等、合作”,管理与被管理间“理解、尊重、包容、合作”。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好的人际环境是自己最大的精神福利”的意识。努力形成“团结协作、敬业创新”为每个人谋福祉的战斗集体。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激励机制;学校管理;渗透实践

小学是教育活动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树立基本的道德理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是保证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根本所在,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强管理,确保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在相关制度规范的约束下切实展开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单纯依靠制度进行管理已经显得落后,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机制这种新颖的理念方法对教师和相关工作者进行管理,最大程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一、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机制,其实质内涵就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以及管理机制,将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承诺实现最大化,同时促进员工自身的潜力被最大化挖掘,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首先,工作分配要适宜,即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分配适量的工作,超出其能力范围会打压工作积极性,分配过少又会造成人浮于事的问题。其次,激励要论功行赏,即要依照每个员工的实际表现和贡献给予对应的激励,不能受到个人情感或私交的影响,保证激励的公平性。第三,要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激励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其还需要实现员工个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第四,环境和条件的优化。要对员工实现激励,工作环境和福利条件的优化是必须的,只有这些硬件条件得以改善,员工才能得到真正的驱动。最后,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激励的过程中,要淡化领导管理的角色,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自利,使其能够更容易接受管理激励。

二、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样化的,尤其实现对激励机制的渗透这一块,更是出现了各不相同的问题,导致学校管理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导致学校的教育活动发展较为迟缓,逐渐脱离时代步伐。首先,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存在较大分歧。个体激励是针对个人的激励,团体激励是针对团队的激励,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这两个方面的激励往往是分开的。这样的做法存在的最大误区,就是对个人与团体的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个人属于团体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没有个人,就没有团体,个人的进步和荣誉,与团体是分不开的。但是将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分开的做法,使得团体中的个体更加重视对个人激励的争取,进而造成团体内部的松散不和,使得对个人激励的追求阻碍了团队的进步发展。其次,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互脱离。外部激励主要是通过一些外部因素对教师和相关工作者进行激励,如物质激励。内部激励则更多倾向于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满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偏向于外部激励,对内部激励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两个方面出现了相互脱离的情况。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和相关工作者更加重视对外部物质的追求,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思想建设,进而在自觉性、积极性等方面出现衰退,表现出逐利性等不良作风。最后,激励机制落实的公平性与协调性不足。公平性是指激励措施的实施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条件下进行,这和激励机制实施的五项原则是一致的。协调性是指激励机制的落实要在各个方面实现协调,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目前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措施的落实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即对于教师的评判往往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客观公正的做出判断,这必然会对部分教师造成冲击。

三、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渗透实践

(一)统一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个体是团体中的一部分,因此个体的发展进步和团体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激励上,也应该加强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统一,避免因为追求个体激励而损害团体利益的情况出现。具体来说,实现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统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合理确定个体共享与团体贡献之间的关系。贡献值是激励机制实施的一个主要考量指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照个人或是团体做出的实际贡献给予一定的激励。因此,要统一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就需要将个体和团体贡献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由此得出一个比例,作为考量个体激励的指标。第二,明确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主次关系。以往的学校管理都是将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摆在同等的位置,分别进行。因此要改变这一模式,将团体激励作为主体,个体激励作为从属,如此可以强化教师及相关工作的团体观念,增强其合作意识。第三,激励比例要适当分配。对于个体和团体的激励,在具体的激励内容上要实现适当分配,重主轻次,进一步提升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的团体精神。(二)同步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脱离,造成了部分教师和工作者逐利化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将两者同步起来,加强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激励,让教师和相关工作者能够更多的从心里层面获得满足与激励,实现自身素养的升华。具体来说,首先,学校管理上可以适当减少物质方面的激励,将其转化为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以往对于先进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奖金激励,那么现在可以减少奖金数量,用事迹宣传的方式进行激励,即将教师的介绍以及经典教案等在宣传栏上公开展示,以此树立榜样典型,也可以实现心理上的激励。其次,要引导教师自身加强情感体验和精神激励,感受获得工作成果的喜悦。(三)加强激励公平性与协调性在公平性方面,学校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在实施管理时严格按照激励机制展开工作,切实做到该罚则罚、该奖则奖、赏罚适度、奖惩分明。首先,激励手段要公开,尤其是在物质激励上必须明确具体的物质数额。其次,考评标准要明确,并且知悉每一个教师和相关工作者。最后,激励的执行应该公正严格,依据相关制度全面展开,避免出现违规情况。在协调性方面,主要是应该加强对物质和精神、个人与集体这两个方面的协调,进一步提升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让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切实在激励措施下提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道德素养,并且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学校管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因此在进行小学学校管理中,应该将激励机制渗透其中,统一个体和团体激励、同步外部和内部激励、加强公平性和协调性,最大程度提高学校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蒋劲松.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03):98.

[2]陈维孝.论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科教文汇,2012,(0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