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篇

王果(1988—),男,汉族,河南浙川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10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现阶段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是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要条件。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我国新农村、新风尚、新社会,将我国建设成和谐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水利工程 环境问题 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因此,搞好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在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利项目虽然重要,但保护我国生态坏境也是避不可免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淹没了成片的森林草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生物多样性被定义为对所有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异 的生态系统。水利建设太快的发展,使得一片片草地森林造成破坏,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研究对策,在我们想家园索取的同时要想到回报家园,否则等待我们的只有大自然家园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报复。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于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下游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继而生物种类减少,使得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链遭到破坏。其次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水利水电建设还对河流水质产生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改善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我们应尽最大努力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中去。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绿色环保材料。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且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丰富其他人们的旅游生活。所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防止和缓解了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总结

用科学的发展来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环境的影响,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上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水利工程师们出师的基本前提,水利水电工程师们须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水利;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8102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对其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长期的使用和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修建水库导致水流下游断水,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源物种减少,严重的会导致地下水变质、减少等等。环境污染严重,恢复困难,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是不利于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为此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水利工程的设计,也正是基于此,生态水利工程广泛走进公众的视野,本文将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1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如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和科技文明也有了长久的进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进步,基础设施建设被广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占了很大比重。虽然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通航、水利供电、供水以及其他水利资源的服务,但是严重影响了水体本身的质量以及超负荷的生态环境。水体污染严重,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下降,水源生物减少以至于影响到生物链接的循环,地下水的日益减少,荒漠化等等生态问题日益明显。幸运的是,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采取相关的补救和自救措施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在环保实践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水利工程队生态环境的影响初见改观,但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

1.1地域性差异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够明确

我国幅员广阔,地域性差异广泛存在,每个不同地区都会有复杂而多样的地理环境,由此导致水利工程的具体设计也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的差异性做出一系列的改变,以符合具体的实践标准,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很大的任意性。作为一个复杂而灵活的系统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工程学力学和生态学理论等等,将这些专业知识统一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会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地区条件的差异性,在对每个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和地理环境,如多雨易导致洪水,少雨易导致干旱,多雪易导致水流冰冻等等。根据不同地区当地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考察规划,并以此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性和安全性、经济性,最终保证水利工程的可行性,以不至于自影响生态环境。

1.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缺少对维系生态环境的认识

自古代开始,兴修水利等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的工程项目,在长期的操作中,我国的水利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生态水利工程我们介入较晚,缺乏相关的经验,水利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缺乏作业经验,同时这些技术人员与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遇到问题时缺乏沟通。另一方面,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多数注重经济性和安全性,忽略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而一些工作还不够完善和规范,这样片面的思维习惯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完整设计。最后,环境影响和评价制度在我国不够完善,体系还不够健全,具体的设计方案还比较滞后,这些都使得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存在问题。

1.3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协调运作不充分

生态水利工程在构建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协调,还要考虑其带来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将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协调运作。但是现实实践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不重视生态环境,使得生态效益和水利功能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服务目的与作用没有很好的结合。

1.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缺少生态水文测验资料

水文测试资料是设计和修建水利系统的的基础参数,只要掌握了准确的数据,才能设计建造出适合的水利系统。而现在我国关于水文测试的工作不够完善,所拥有的数据和参数还不能完全应用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去,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收集可靠的水文测试资料,以辅助生态水利工程的更好建设。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关于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需要的基础上,同时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保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凯斯密河及密苏里河的环境恢复设计开始,大型河流的整体符合工程开始进入实践阶段。几十年来,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日益认识到生态学的重要性,由此产生出河流治理的新理念,即生态水利工程,其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还要满足生态工程的设计理念,只要将两者合理的结合,才能带来良好的收益,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应当符合以下原则才能长远发展。

2.1安全经济原则

可以说,安全经济原则是所有原则里最重要 的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离开安全原则范畴,其他原则也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和具体的实施人员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认真考察当地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考虑多方利益来达到安全可靠和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收入,避免材料的浪费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双效益的实现。

2.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满足水体生态系统自我恢复

从生态系统的特征来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的这些特征,利用实践去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才具有可行性。生态学理论是一种具有指导性质的理论知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形成合理的结构才能实现其价值性。同时对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以及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挽救和补偿,这一原则充分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意识的活动,促进了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生态水利工程构建规划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从整体的结构系统掌握治理污染水源的综合方法。对水源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难度的,需要掌握各种数据和资料,并加以研究和整理,由此得出水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对污染的环境系统监测和预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整体性原则解决了片面的治理环境和追求经济利益的问题,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还要考虑到外界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流,这样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不是单一的建设了,反而有了整体的筹划和规制。

2.4恢复和保持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研究发现,非生物环境空间和生物群体之间存在正相关,他们反映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当某个地区的空间异质性越强,表明环境的类别越复杂,越多的物种可以生存进化。相反,当空间异质性越低,环境系统也越单调,群体生物也会减少,由此而导致生物物种的退化。河流的适应系统也是如此,我们要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使得河流的净化系统得到回升和完善,这样更有利于水利系统的建设,以至于不再继续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水利工程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实际了,我们需要的是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虽然现在的我们的技术还不够完善,但是在实践中的步步摸索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实践说明这样的生态水利工程才能真正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阎世忠.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硅谷,2009,(18).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世界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世界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问题。我国也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经济发展和环境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虽然短时内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开发利用程度。自觉地遵守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发展比例,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2环境工程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

2.1环境工程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互相制约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加以开发利用,因此环境开发利用程度越大,那么经济发展速度就会越快。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而环境工程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从以上角度看,环境工程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互相制约。

2.2环境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环境工程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在这一条件下,环境工程就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证,使得经济发展能够拥有比较可靠的自然环境基础,从而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2.3经济发展为环境工程的实现提供了发展基础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依靠经济发展的力量加以开展工作,只有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高了,才能够在环境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提供有力的发展环境,使得环境工程的开展和实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支持,有利于环境工程的发展。

3浅谈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环境工程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但是又相互制约,因此准确的把握两者的之间,充分认识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3.1环境工程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全球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提出了环境工程概念,在环境工程发展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发展手段,使得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实现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所以说环境工程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3.2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工程手段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环境工程的实施和开展,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改善效果。充分满足了环境保护的需要,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改善,为经济实现良好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

3.3环境工程的实施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的开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控制管理,另一方面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满足了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哲学;未来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分析及未来工程师的培养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2日

一、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分析

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建造一个新的存在物,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可以说,没有工程建设所做出的贡献,现代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工程建设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引发的对水生物影响问题、水库淹没土地的损失问题、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水质污染问题,等等。这种问题有技术的、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人文的和生态的。从纯技术、纯经济的观点去看待工程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时展对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要我们对工程进行哲学思考,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导航;需要我们从哲学视角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现代工程的特点,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程与环境、生态、社会和人文协调发展。

(一)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元化的现代工程――工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工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古长城、京杭大运河、埃及金字塔……到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现代化工厂建设、高层智能建筑、高速交通网络、机场、海底隧道、神州八号、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等等。虽然古代已经开始有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了,但只是到了近代,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才日益增多,并成为工程活动的主体。此外,现代工程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社会、信息、文化、自然、审美、伦理等多元异质因素,而且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广泛且密切的联系,并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多重互动,形成复杂的集成系统。同时,为了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生态、审美等方面多种多样的需要,人们在规划、设计、建造工程中必须设定多元的价值目标。社会需求的强大动力和基础,在工程实践中的反映就是工程目标的多元化。

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元化的现代工程要求我们用系统思维、系统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工程和思考工程。系统思维主张从整个系统出发,始终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同时,也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复杂的大型工程。诸如工程干系人之间竞争与协作的关系,质量、投资与进度的互动关系,关键活动和非关键活动,工程与周边环境、工程与人的关系,等等。工程建设中许多事情关系到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考,需运用哲学的智慧去把握和处理。

(二)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强的现代工程――工程创新思维。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工程的发展。如果说古代工程的典型形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造物活动,近代工程的典型形态是一种资金密集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造物活动的话,那么现代工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将创意与高科技相融合,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工程往往依赖于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科技进步成为现代工程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引擎,科技进步对现代工程的贡献越来越大。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强的现代工程说明现代工程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拼凑,不是复杂技术的简单移植,其灵魂必须是创新。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和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主战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活动以“可重复性”为基本特征,其社会评价规范是只承认“首创性”,而工程活动却以“唯一性”和“当时当地性”为基本特征,这就使创新思维必然成为工程活动的内在要求。

(三)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深远的现代工程――工程生态思维和责任思维。工程作为一种造物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它不仅要在一定的自然生态范围内实施,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且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工程的建设运行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古代也有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但受制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低,工程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尚未超出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所以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特别是20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工程活动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不断下降。

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深远的现代工程要求我们拥有生态思维和责任思维。生态思维就是尊重自然,承认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在工程活动中把工程作为自然生态循环的一个环节。对于习惯了的技术路线不可以采取盲目的乐观态度,在选择和开发技术时,对使用的技术的合理性必须进行生态化,尽可能使工程活动在技术环节上就注重和体现生态循环的价值。责任思维要求工程在工程受益者的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之间、环境现状和环境优化之间进行权衡,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解决工程与生态环境优化问题的出路。

二、工程师需要哲学思维

工程实践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影响着工程发展,因而未来工程师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工程特点对工程师的观察视野、知识范围、实践能力等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工程造物的哲学思辨,研究人类改变客观世界活动的哲学思维,是作为工程实践主体的工程师所必备的工程素养和哲学智慧,反映了当代工程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叉融合、协调建构的新趋势。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多次强调:“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我们应该把对工程的认识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要提高工程师的哲学思维水平。”北美著名技术哲学家米切姆指出:“工程师是后现代世界的未被承认的哲学家”,“全世界的工程师,要用哲学武装起来”。工程师要想从深层次上把握工程的本质内涵并真正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就需要将对工程的理解与对科学、环境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把哲学研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三、未来工程师的培养

当前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中缺乏具有一定哲学素养的工程师,在未来工程师教育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例如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就事论事、就局部论局部、缺乏认知和创新能力、忽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的教育等,应该从哲学的高度和角度研究未来工程师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一)打破学科壁垒,优化未来工程师知识结构,重视工程知识系统性教育。未来工程师具备厚实、广博、集成的知识结构,成为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多面手”,是现代工程特点决定的,是现代工程的基本要求。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对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即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未来工程师培养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再还原为一个整体,以解决复杂的大工程问题。因此,未来工程师教育要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美学、环境等基础知识都整合进来;不能盲目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虽然许多院校采取了改革措施,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到位,在解决知识融通性的问题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学生的学习还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学生没有较多自由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因此,要避免过早实施文理分科,致使学生文化素质训练欠缺,全面素质培养不够,给大学教育带来文化局限。要继续完善专业拓宽,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主辅修、第二学位制等措施,同时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原则。

(二)重视未来工程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仅是现代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涉及未来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问题。传统工程师关注的多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活动,更注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现代工程师更注重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艺术手法、管理手段、经济效益、环境伦理、文化价值进行整合的能力、集成创新的能力;善于在工程干系人的多种不同利益、工程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多个目标、实现目标的多条途径中做出选择。因此,在未来工程师的培养中,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教育,更要根据工程创新的特点,注重培养求异思维、整体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各相关专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开展自主集成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其能从整体和系统的高度把握现代工程,能在工程创新中促进工程各种功能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达到人类、技术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三)强化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工程是人类改变自然,使自然服务于人类目的的产物。与其他活动相比,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最大。如果工程与自然不和谐共处,不顺应和服从生态循环规律,自然会反过来报复人类。工程师在关心、保护和拯救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英国萨里大学的Roland Clift教授指出:“工程师不仅要会分析工程,还要对其行为承担责任。他们既是一名技术专家,更是一名社会行动者”。现代工程中,非科学技术方面的挑战是工程师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工程师必须要有在工程决策和实施阶段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伦理关怀的德行,能从以往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反思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要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规划和实施工程,使工程成为真正的绿色工程,使工程能历代受益,接收历史的考验。要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和谐工程等思想贯穿于未来工程师的教育和培养中。要培养未来工程师生态思维和责任思维,以及运用哲学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伦理分析和工程价值判断能力,使未来工程师认识到,如果工程与社会、环境不协调,就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能源短缺等自然生态危机。

(四)突出实践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工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工程特点,要求工程师应该具备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生态思维、责任思维等哲学思维;要求工程师应该具备工程规划与决策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多维能力。在校期间工程实践训练和工作后实践锻炼是工程师深刻领会工程哲学思想、获得和掌握相关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未来工程师培养和教育必须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源于工程实践也归于工程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目前未来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着教育与产业脱离、学校与企业脱离、教学与实践脱离、学生与实际脱离的状况。因此,必须突出实践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在未来工程师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拉近工程师培养教育与工程的距离,培养和训练未来工程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大量重大工程投入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工程时代。工程建设的关键在教育、在人才,未来工程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现代工程的发展,以及呈现的新特点,要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关注,要求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生态思维、责任思维等哲学思维武装未来工程师,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现代工程活动及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作用机制,为未来工程实践导航。

主要参考文献:

[1]陆佑楣.水坝工程的社会责任[J].中国三峡建设,2005.5.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5篇

(1)对气候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特别是水库的建设,由于蒸发量增多,在大气循环中,增加了该区域的降水量,也导致雾霾天气的增多,也增加了该区域极端天气的出现。

(2)对水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水循环速度减慢,导致污染物扩散迁移能力和水汽交换速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该区域的水质,甚至会造成严重的金属污染。

(3)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从一些大型水库来看,由于水流较缓且水面较宽,导致特殊水温结构的形成,蓄水水温会高于天然河道的水温,导致某些低温生物生长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正常生长。(4)对陆地植被的破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栖息在该区域的生物也受到影响。加之污染物排放速度较慢,造成该区域内的动物、植物迁移,甚至是灭亡。

(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虽然能避免农田大范围淹没,但改变了土壤的热状况和养分,降低土壤自身的肥力和酸碱性,导致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程度加剧。同时水库水位的波动容易造成滑坡、崩岸等灾害,不仅造成环境破坏,还对沿途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6)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涉及到移民安置问题。移民对环境等的影响非常大。在移民安置中,应减少毁林开荒政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移民安置过程而言,将库区居民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本身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包括工程建设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等对库区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应该包括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破坏。

2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措施分析

为了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2.1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路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如何趋利避害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从工程建设的情况出发,以环境科学的经济价值理论对工程建设的价值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工程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社会生态等变化情况,包括有形、无形变化两种,立足现状,但也应注重长远的利益。

2.2根据生态环境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风险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建设立体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如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中,以扶助放养的措施,使原处于濒危状态的中华鲟能够顺利繁衍,从而摆脱了物种灭绝危机。再以青铜峡水库为例,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淤积形成了大范围的湿地和农田,大大改善了该区生态环境。长江三峡建设过程中,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善了长江沿岸的污水处理能力,保证了长江的水质。

2.3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移民政策的完善,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虽然高额的移民安置费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本,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等的实际意义,但也应认识到,人才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从目前来看,可以将房屋、土地等有偿设施作为股本,参与到水电开发建设中。

3结语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6篇

1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下列环境问题:

2.1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2.3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2.4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5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2.6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

2.7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因改变河流的水力条件,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的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2.8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2.9库区的文物古迹可能被淹没。

2.10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2.11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3对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3.1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设计过鱼的建筑物等设施,研究设计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研究设计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眷水或排水工程,研究设计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施,研究设计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

3.2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修建多功能的水量调节工程,增加枯水流量,保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等,研究设计水体增氧的建筑物;

3.3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

3.4研究设计水利工程,防治疾病发生和流行以及防治病虫害。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 环境 建设 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的认识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必然要人们保护意识不强、相关的保护措施力度不够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做了大量的尝试,但见效甚微,生态环境仍然呈现结构型、复合型以及压缩型的特点,这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全国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为: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荒漠化等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位下降,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水患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益虫益鸟益兽种群数量减少,自然生态系统日趋脆弱;农药、化肥、农膜使用不当,秸秆焚烧和养殖业污染严重,农村生态恶化呈加剧趋势;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红树林破坏和海岸侵蚀等海洋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近些年,扬沙、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给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与日俱增。

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监理进站后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2.1要加强对承包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始终贯穿于全过程,每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下一道工序。因此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应抓承包人的内部管理,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定期对其质保体系进行审核。现场生态环境建设监理还应不定期地对承包商的质保体系及工作情况进行审核,条件不满足的要求补充完善,以利监督。在开工前,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工程师还应要求所监理地区的旗(县)、苏木(乡)的施工单位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由各苏木(乡)的领导或是总技术负责人牵头负责,从苏木(乡)到施工队、作业班、组逐级明确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的质保体系要求对施工中的各道工序如落实地块整地栽植播种抚育管理后期管护等,要有具体实施的保证措施和内容。开工后要求施工单位、作业点按其制定的质保体系运转,督促各施工单位或作业点把好自身的质量关(工序关)。对每一施工队、作业点都要求派有相应的技术员,并担任专职质量自检人员。凡工序检查、交验等质量工作均要求先自检,合格后再抽查(必要时可共同检查)。但现场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工程师不可代替施工单位自检,以免让施工单位产生依赖性,这样就形成了一套由上到下的管理体制。

2.2抓主要工序、抓基础数据

要确保生态建设工程质量,要对国家负责,原始山头、地块的复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当设计部门拿出设计后,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承包商(施工单位)尽快复测。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则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查,且将所检查验收的小班,现地勾绘到大于或等于1:25000的地形图上。当现地勾绘的小班与施工设计图或验收图位置、形状基本一致或是在允许误差内时则认可,否则以现地调绘求算的为准。当抽检的地块合格率未达到合格要求时,则应及时全部返工,且逐级上报,并要找出原因。要使生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必须要抓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选用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苗木生长发育状况及苗木分级等)。对造林种苗、苗木、种子要求“一签两证”(标签、检验证、检疫证)齐全,质量要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因此在承包商进场后,要求立即寻找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苗圃、种子基地。对于生态工程拟用的苗木、种子应对其来源进行认真的考察,且要求场家提供相应的合格证和出场证明。场家提供的样品与用于生态建设工程的苗木、种子要求一致。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要按照规范频率对各种苗木(草)、种子进行抽检试验,同时督促施工单位自检。通过自检、抽检加强对苗木(草)、种子的管理。对那些“无证、无签”的苗木(草)、种子及不合格的苗木(草)、种子坚决清除出场,以确保用于生态建设工程的所有苗木(草)、种子和完成的生态工程都是合格的。其目的就是凭数据说话,靠标准化控制工程质量。

三、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加强领导

依法治档,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意识。各建设项目法人及相关单位都应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纳入项目质量领导责任制中,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健全制度,统筹安排档案工作经费,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坚持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

具体做到“三同步”:一是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就应及时建立档案工作。现阶段,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档案工作也应纳入合同管理,在签订建设工程有关合同、协议时,就对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在检查落实建设项目实施及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要同时检查落实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三是在进行项目成果鉴定和工程重要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时,要同时审查、验收项目档案的内容与质量,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

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研究

4.1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效益评价的首要工作是建立一套能客观、准确、全面并定量化反映工程效果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两类:即效益指标体系和结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效果的内涵和外延。效益指标体系反映工程在一定时期可达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及三者的综合效益,它是在结构指标评价基础上,对生态工程的各种效益进行计算与评价。结构指标体系是生态结构、水土保持措施结构及经济技术结构。它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特征,揭示生态工程各种措施及土地利用形势、经济结构及其各层次技术是否协调,决定着生态工程总体的功效水平。

4.2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效益评价方法

定性与数值形式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每个评价指标定出评价的等级,并用分值(0~10)表示。将评价指标所得分值采用加权法累计得工程效益总得分值,按总分大小排序,以决定对象的优劣。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计算,而且反映了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但个别因子对效益的影响反映不敏感,这是因为在指标权重分配较均衡和指标较多时,加权和掩盖某些真实现象,漏掉了某些重要信息。(2)加乘综合指数法:首先计算各类指标子因素的评分值之和,然后将各类指标分值连乘得总评分值,并按分数多少排序,确定优劣。

五、关于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优化空气质量。绿色植物是自然的氧吧,只要有阳光就可以持续产生02,同时也可以持续消耗c02,所以园林绿化可以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比重,起到清洁空气,优化空气质量的作用。据研究显示,阔叶林、白桦林、刺槐林、夹竹桃、桂香柳和美洲械还可以消耗空气中的HF、N02、醛、酮等有害气体。(2)美化环境,修养身心。我国的园林绿化历史十分悠久,很多描写园林美景的美好诗篇流传于世。每当春季来临人们都有踏青的喜好,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城市中进行园林绿化不仅点缀了城市风景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游玩观赏的好地方。种植的一些古树名木更可以增添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文明程度。

六、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公德工程,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目前,国家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工程在我省实施了近3年,并将继续进行,各地都在认真总结过去单打一治理模式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经验。根据我们近3年来参加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实践,体会到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只有通过优化配置各项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生态环境建设有序开展,加快取得成果,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早日实现山川秀美。

参考文献:

[1]夏媛.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造价控制[J]. 东北水利水电,2014,05:57-58.

[2]李双.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4:181.

[3]刘军. 关于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 吉林农业,2013,02:235.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工程;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工程施工;生态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度也在日益增强,因此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基本上在规划和设计时就开始应用了环境因素,把施工期间可能会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影响降低,从而将一个低耗、健康、无害的空间为人们创设出来。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这方面进行了解,文章通过下文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究。

1论述分析绿色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为在一定程度完成预期所拟定的目标,而更好利用资源且在系统管理下,对整个工程进行过程控制。但是更高层次的绿色工程管理还需在整体工程管理中融入绿色观念,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去对环境开展保护,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对传统的工程管理来说,绿色工程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在过程中要追求更多的生态保护,同时让生态环境得以不断完善。工程施工不单会涉及到社会,还会涉及到自然,所以会间接造成工程管理任务增加一定复杂性,因为在过程中不可能只片面追求社会效益,还必须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让其共同发展。通常来讲,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和了解绿色工程的含义,然而更深入一些,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部分:

1.1绿色工程具有导向功能的生态目标

一般而言,应该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此类管理的指导,将生态目标本身的导向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将以生态工程为核心的价值观构建起来,所以就绿色工程管理来讲,一定要有效地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实实在在地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

1.2绿色工程重视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多重目标

针对整个建设工程而言,它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绿色工程一定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所以在管理绿色工程时,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计算经济价值来决定它的管理目标,而是需要把社会环境因素划入到考虑范围当中,保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1.3进行绿色工程时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质量和工期进行有效的控制

针对绿色工程管理来讲,成本、工程质量和工期等方面的控制力度是几大要素,而且更凸显出除了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也需要高度地重视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才能将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绿色工程管理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带来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如何做好工程管理也成为了工程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1共同参与和打造完美的绿色工程

绿色工程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力度建设绿色工程,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帮助。所以在管理绿色工程时,应该将工程绿色环保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此外也应该积极地引导人们加入到绿色工程监督环节中来。就管理人员而言,个人需要确立绿色环保的理念,不仅要打造环保工程,而且要确保人民群众都能够切实地认识到绿色环保工程的重要性,从而将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减少民众和环保的利益冲突,构建统一、高效的绿色环保价值观,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理解绿色工程、加入工程建设、监督工程中去,从而更好地促进绿色工程的发展。

2.2打造完善的绿色工程管理制度

第一,国家政策的扶持是确保绿色工程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打破传统工程管理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工程保障制度和标准。统筹不同部门体制管理下的建设目标、规划目标,不断打造完善的绿色工程体系,实行统一环保、统一规划标准,才可以更好地促进绿色工程的发展;第二,为绿色工程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对比传统工程,展现造福后代的生态工序,凸显绿色工程的重要作用。但是,仅仅在前期施工的过程中,加大相关设备与生态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但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且需要很多年以后才能显示出工程投资效果,资金回报率不高影响商业吸引力,进而影响建设效果,所以为了提升绿色工程发展速度,首先要将工程实施的优惠政策平台搭建起来,将有益于进行绿色工程管理的政策创造出来,例如生态补偿等扶持政策就比较有效,确保在绿色环保工程建设中,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加入进来,从而充分地结合起国家、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3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绿色工程管理意识

这种工程的管理意识指的是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生态学知识、伦理学知识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高度统一,所以有关的管理人员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其他相关学科,此外,还要锻炼和培养自身的环境保护使命感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加大力度构建绿色工程的过程中,要积极地组织和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工作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提升其综合素质,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促进绿色工程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3剖析绿色工程管理中的工程价值观

有关绿色工程管理中的工程价值观,我们可以从实际情况分析和探究,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有关绿色工程管理中的工程价值观的分析

第一,在绿色工程管理期间工程价值观所展现出的全新要求。通常,新要求的实际表现可以归纳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自然生态进行有效的管理,然后向施工中渗透,就是要有效节约资源,将资源本身的应用效率提升,而且,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策略尽最大努力减轻它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新规定中,实则是有机地结合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换言之,就是在保证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第二,有关绿色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通常而言,经济性和客观性、系统性、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就这几个原则而言,因为每个施工企业和工作人员都有所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文章主要对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原则进行重点分析。该项原则指的是在管理期间,有效地把控工程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经济性当作管理的重要目标,将实用性作为重要的保证,将先进性当作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而将工程管理力度全面提升。

3.2通过工程价值观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

评价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需要构建绿色工程价值观与绿色工程管理的评价体系,将对工程的评价从合理性、完整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正常情况下,在对具体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综合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工程时,一定要把评价指标当作有机的整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研究工程管理在环境生态中的实际价值,从而将项目的具体情形反映出来;第二,可操作性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不断简化工程评价体系,保证能够方便地、快捷地完成各种不同的操作;第三,科学性原则。它规定施工企业在管理工程项目时,一定要在科学分析层面上来完成,然后将种种衡量指标挖掘出来,全面挖掘和加快定量、定性、微观和宏观等方面的结合度。

4结语

近年来,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杂乱,所以建筑行业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污染问题。并且随着全球对经济环保型社会构建理念的不断提升,也对打造绿色环保工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绿色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这也是新型工程管理与传统工程管理的要求,此外也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步。有关绿色工程管理,尽管我们国家还处于一个尝试与发展的阶段,有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强化与提高,然而其具体的价值观已经慢慢形成,并且呈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那么为了更好地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认识和了解,文章通过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究,从而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廷,李迎迎,肖忠钰.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8).

[2]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3]郝亮.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2,(15).

[4]建绿色工程创绿色佳绩——妇女积极开展生态建设[J].国土绿化,2011,(6).

[5]薄卫彪,周明.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应用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1).

[6]胡桂祥,张建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实施动力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

[7]王建廷,李迎迎.我国住宅产业化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