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外贸英语 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外贸英语函电是对外经贸活动中使用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外贸英语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成功运用商务知识、发挥才能、顺利开展经贸活动的钥匙。

一、何为对外经贸中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语法、心理、社会文化和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该理论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新一代的语言学家,扩展了语言研究视野,引发了一股强大的外语交际教学法趋势。交际能力的含义现在发展为: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随着各国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化,为满足特殊的交际需要,产生了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课程。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ESP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以特定的语言交际功能和学习者交际需要而确定的。它以学习者的目的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用性,使学习者的专业或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外贸英语函电就是一门ESP课程,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是成功教学的核心。

二、外贸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1.交际能力的需求分析

Munby的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的观点,外贸英语课程学习者主要是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的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学中英语用于写作符合规范的外贸信件。使用环境涉及对外贸易的公司、企业或招商局。学习者要学会如何与买方、卖方或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就贸易中具体环节进行咨询、协商或洽谈。外贸英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外贸英语中展现外贸业务中各环节,涉及许多交际事件,如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付款、装船和索赔等。交际过程中要掌握清晰简洁、礼貌貌周到等原则和对方本位的立场。

2.培养兴趣

要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的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和引导他们喜爱该课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热情、亲切、幽默、开明、宽容的教师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和喜欢。对老师的喜爱会逐渐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课堂话题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商贸领域生动鲜活的事例或其他领域的话题,只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都可以选择来讨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也可以加以运用,以便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机会,同时建立一个全面而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进步予以及时的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

近年来外语交际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尤其是ESP教学。交际教学法认为教学材料是影响课堂交际和语言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能促进交际性语言使用。常用教学材料有以篇章味基础的材料,以任务为基础的材料和以及实物教具。函电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前两种。课本提供了大量的经贸信函。教师还可以补充些其他的语言材料。如讲到装船一章时,可以上网搜索国内外海运公司网站,查阅真实素材。即使是中文材料也可以给予学生很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推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

4.开展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

根据交际教学法,外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用语言去学”,交际能力的获得依赖具体的交际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精心设计相关的情景活动。任务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抓重点。学生基本掌握该单元信函的特点后,单元中的其他信可由学生课后自习,可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形式可采用演示文稿,分析各信函中的交际事件、交际手段、写作特色、语言重点;或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表演,生动展示交际事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评点,并把学生的作品与课文中相关的范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实践,认知到其中的差距和优势,能发现各自应获取的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进行适度的文化导入。讲解翻译练习时,通过对比突现英汉语言结构与文化间的异同,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可通过学生喜爱的讨论方式进行文化导入。

5.抓好校外实践工作,增强商务交际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提高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平台。外语的学习毕竟是不同于母语的学习,它需要有一个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在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锻炼,可以让语言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简化了就业环节。许多院校在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在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互利互惠的合同,逐步建立合作、协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成为应用型人才。

6.加大师资培育力度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外贸英语教学的质量。外贸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主动钻研教学理论、学科知识,还应联系企业、海关等相关单位,做到多请教、多实践、多总结,借此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

参考文献:

[1]龚琳: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界定;特点;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88-03

一、商务英语的起源与发展

商务英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但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门类出现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它是一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的日益加强,随着英语成为国际经贸交往中的通用语言,人们因商务交流需要而学习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商务英语由此应运而生,并作为一种新的语言门类而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商务英语如今已超越科技英语成为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专门用途英语(ESP)之一。世界上无论英语国家还是非英语国家都广泛开设了各种商务英语课程,商务英语教学已成规模和体系。(陈准民、王立非,2009)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实践始于50年代对外贸人才培训,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已有超过800所院校设立了各种本专科商务英语专业或课程,商务英语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并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商务英语的概念层次及其界定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们认为商务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只在于与商务相关的词汇和专业术语,(Ellis&Johnson,2002)社会和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商务英语的认识也随着时代变化和商务英语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变化和趋于完善。众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对商务英语和商务学科从性质、属性、理论依据、研究范畴、学科体系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不仅有利于商务英语学科地位的确立和科学体系的形成,而且促进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1.商务英语概念含义层次及其关系。商务英语概念在实际使用中含义指向并不确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情况,或四种不同的含义层次:(1)一种应用英语,ESP的一个分支;(2)商务英语课程;(3)商务英语学科;(4)商务英语专业。例如当我们讨论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时通常指的是商务英语这门课程,探讨其学科定位和体系时显而易见是第三个含义,涉及其课程设置时则是把它当作人才培养中的一门专业,而分析商务英语的性质、特点时才是基于一个特定语言分支的含义。显然,商务英语概念的四个含义层次反应了商务英语研究的四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紧密相关,构成了商务英语这个有机整体。

如图所示,商务英语的语言学研究是一切有关商务英语研究的基础,商务英语的界定、性质、特点决定或直接影响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学科研究和专业设置的研究,而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的研究又决定或直接影响了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取决于对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解同时又直接影响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厘清商务英语概念的不同含义层次,可以有效避免在界定商务英语时的含糊和使用该概念时的不确定性。理解其不同含义层次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商务英语的研究范畴及相互关系。

2.商务英语的界定。商务英语是什么?这是商务英语研究的起点和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学界从不同的角度,或根据不同的理论,做出了各种不同的界定。Pickett认为商务英语是“中介性语言”(mediating language),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twilight zone),是一种“工作语言”(ergolect),几乎不涉及语法层次。Mark Ellis & Christine Johnson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它具有所有ESP所共有的重要因子(improtant elements),与其他ESP一样,商务英语意味着一个特殊的语料库以及特定环境中的特有的交流方式。(Ellis&Johnson,2002)陈淮民、王立非把商务英语概括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具体包括贸易、管理、金融、营销、旅游、新闻、法律等。(陈准民、王立非,2009)张佐成和王彦给商务英语下的定义是“商务英语是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张佐成、王彦,2002)学者关于商务英语的界定各抒己见,以上是笔者认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大体上而言,各种观点并没有错误和正确之分,其不同的定义主要源于不同的时代和商务英语的发展阶段,基于不同的理论以及从不同侧面的理解。简单地把商务英语概括为商务环境中使用的英语虽然明确了商务英语的范畴,指出了这一语言种类的共同语域特征,但并没有揭示商务英语的本质。商务英语是ESP大树上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英语的功能变体,它具有ESP的共同特性,但是ESP本质上是一种教学途径和教学理念,“把商务英语视为专门用途英语实际上解决的是教学方式的问题,并没有回答英语是如何在商务领域和活动中使用的这个核心问题”。(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2006)相比较而言,张、王的定义高度概括地揭示了商务英语范畴、特点、使用及本质,应当是当前对商务英语比较全面和准确的界定。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商务英语看成是一种语言变体,也不是英语与商务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商务活动为内容,以商务交流为目的的交际系统,它包含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并具有自身鲜明的意识形态、礼貌体制和话语形式。(张佐成、王彦,2002)也有学者是从学科的层面界定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正在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存在有其现实和理论的基础。在商务英语学科的界定上,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具有交叉性、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特点。其学科根基主要是语言学,为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如:咸修斌、唐文龙,2005;陈建平、聂利亚,2009;)学科角度的界定不仅是商务英语学科构建的基础,还有利于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和维度出发,对商务英语进行整体的把握与认识以及系统地思考。(李朝、万玲,2011)

三、商务英语的基本特点

与通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无论是在使用的目的和内容上,还是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都有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从整体角度而言,商务英语具有以下最基本的特点。

1.综合性(或复合性)。商务英语是从字面上看英语与商务的结合,但它不等于简单的“英语+商务”,商务英语是商务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跨文化操作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学习商务英语不是记忆商务词汇术语和掌握一些基本句型文体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习者能够在了解商务流程和惯例、本域和异域文化的基础上,娴熟地运用语言策略和商务技能,进行有效商务交际和沟通,从而达到特定商务目的。可以说,商务英语的综合性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

2.广泛性。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所使用的英语,商务的广泛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超越任何其他一门ESP。从WTO、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到企业管理、金融、贸易、工程、物流、旅游、会计、广告,从抽象商务理论到具体商务技能,凡是和商务有关的内容,都涵盖在商务英语的范畴之内,都是商务英语必然包含或可能涉及的领域。尽管有学者认为,过于宽泛地划定不利于商务英语研究和教学,但这些却都是商务英语无法割离的构成因素。涉及范围的广泛性是商务英语区别于其他任何专门用途英语的显著特点。

3.目的性。任何商务活动归根结底都是要商业利益,商务活动本身的强烈目的性导致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无论是商务英语的运用,还是商务英语的学习,都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性特点。目的性(或实用性)是商务英语广为认可的重要的特点之一。(如:Ellis&Johnson,2002)

四、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原则

基于以上对商务英语基本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教学应当遵循三项最基本的原则。

1.商务英语教学应以需求分析为起点。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ESP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是ESP课程设置、大纲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教学设计及测试与评估的基础。其理据是ESP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目的是教学满足学习者的动机和目的。Hutchinson & Waters认为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分析(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具体课程需求,教师要分析的不仅仅是学习者的主观动机和现实的客观需要。(Hutchinson & Waters,2002)从上文关于商务英语概念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所有对于商务英语语言、学科、专业研究的落脚点最终归于商务英语教学,也就是说,任何具体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讨论,都应基于对商务英语本身的特点、学科体系理解、人才培养的层次与目标、社会人才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环境以及对学习者等诸多因素了解的基础上。举例而言,商务英语课程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既有为商务从业者提供的培训课程,也有针对学生开设的院校课程,既有本科商务英语也有专科商务英语课程,既有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课程,也有针对非专业的商务英语选修课程,还有针对商科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课程;既有一般用途商务英语课程,也有专门用途商务课程(如金融英语、文秘英语等);既有商务英语综合课程,也有商务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课程。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的选择,还要考虑该班级课程设置,从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可以说,每一个不同的商务课程,甚至是不同班级,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存在或显著或轻微的差别。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保证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是商务英语教学的起点。

2.商务英语教学以应用能力为目标。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是一门应用语言,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商务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当围绕如何提高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明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重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综合运用案例、情景、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教学应坚持两个结合。商务英语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课程,更不是通过英语学习商务的课程,商务英语的综合性决定了商务英语课程要以语言为中心的前提下,必然要融合商务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英语、商务、跨文化交际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对语言的认知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它影响甚至决定了语言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商务英语及其特点,可以有效地指导商务英语教学。在确立商务英语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同的商务英语课程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Mark Ellis & Christine 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陈建平,聂利亚.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的构建[J].外语教学,2009,(5).

[4]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改革论坛,2006.

[5]李朝,万玲.商务英语作为学科的属性及其范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

[6]陈准民,王立非.解读(试行)[J].改革论坛,2009.

[7]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2005,(2).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进出口企业;外语外贸;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56-03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更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以各种形式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业务。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外语外贸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新形势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实际应用型人才。针对这样的形势,作为高等院校,应当如何确定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准确对接岗位群,服务于社会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因此,有必要深入外向型企业,具体了解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外贸人才培养的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各国经济逐渐连接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整体。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已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多边交流、合作与援助逐渐增多,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趋势,打破了高等院校原有的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校企合作是联系外语院校与知名企业的桥梁,高等院校外语系应作为英语人才合作培养基地,为其联系的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其运作模式是“按工作需求培训语言技能+专业职业角色扮演+户外实践教学+外语人才市场媒介”。这个模式有利于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实用型的外语人才,并将在今后的合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中国进出口企业对于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有实际经验的人才

在对30家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人才的方法进行调查时,其中选择依托社会的人才市场招聘的企业为13家,占所调查企业数量的86.6%;选择接受高校毕业生的企业为5家,占所调查企业数量的30%,通过熟人推荐的企业为2家,仅占企业总数的 6.6%,选择自己在工作中培养的企业为8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53.3%。由于人才市场的充分发育,人才流动性的增强,企业更愿意在人才市场上寻找自己满意的人才,选择自己培养人才的企业为53.3%,低于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寻找人才的比例,这说明中国的很多外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去培养自己的人才,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值得关注的是在这30家外贸企业中,仅有30%的企业愿意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人才,这表明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还不能直接满足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对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调查中,95%的企业认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践能力薄弱,72%的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46%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对于外贸业务流程不熟悉,仅有8%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薄弱。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高薪的关键 [1]。

二、中国进出口企业对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一专多长

在对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注重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98%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强化外语,95%的企业认为应该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实务,76% 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这说明当今企业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外语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贸易的能力,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进出口企业认为贸易人才还应该熟悉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贸易纠纷也不断增加,这需要外贸人才要具备国际贸易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在对“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你认为学校应该安排哪些考证培训”这个项目调查时,62%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关员证书,48%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检员证书,32%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物流师证书,这表明当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人才,要对贸易相关的行业充分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有很强的适应性,才能为企业贡献更多的利益。从表面上看,现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企业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对于相关的业务完全可以委托给他人办理,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更愿意自己的员工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加节约成本,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加游刃有余[2]。

三、中国进出口企业对外语外贸人才的具体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在调查中,企业都谈到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鉴于国际贸易业务的特殊性,企业非常强调毕业生的个人诚信观、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道德修养,甚至于大部分企业将职业道德的要求放在了首要考虑的位子。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

2.对外语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由于国际商务活动必须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同时要使用外语处理各种繁杂的单证,因此,聘用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能熟练运用某一种外语处理实际工作成为了所有外贸企业对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3.掌握计算机技术,具备从事函电处理与单证制作与管理的能力。外贸工作离不开大量的文件处理和单证处理,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处理各种往来函电,制作单证,甚至进行经营核算是外贸单位对聘用人员的期望。

4.期望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能直接对接外贸各岗位。企业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较之学历更注重聘用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企业普遍反映不太在乎所聘用人员有多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关注是否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缺乏人员的岗位,更是需要受聘者直接就能胜任工作。据调查资料反映,拥有各种岗位证书的人受到企业的青睐。

5.希望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企业,尤其是新拥有外贸经营权的民营企业,非常希望所聘用的人员不仅具有沟通、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还能够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

6.要求具备沟通协调和开拓创新的综合能力。外贸业务涉及商检、海关、物流货运、生产供货、外汇管理、出口退税、银行结算等方方面面,需要沟通协调的环节众多,因而需要聘用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顺利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同时,外贸业务针对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个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外贸企业要求所聘用的人员必须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善于思考、分析、解决国际商务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具备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以及开拓创新业务的能力 [3]。

四、外贸方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交际能力的需求分析。Munby的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的观点,外贸英语课程学习者主要是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的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学中英语用于写作符合规范的外贸信件。使用环境涉及对外贸易的公司、企业或招商局。学习者要学会如何与买方、卖方或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就贸易中具体环节进行咨询、协商或洽谈。外贸英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外贸英语中展现外贸业务中各环节,涉及许多交际事件,如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付款、装船和索赔等。交际过程中要掌握清晰简洁、礼貌周到等原则和对方本位的立场。

2.培养兴趣。要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和引导他们喜爱该课程。教师的人格魅 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热情、亲切、幽默、开明、宽容的教师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和喜欢。对老师的喜爱会逐渐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课堂话题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商贸领域生动鲜活的事例或其他领域的话题,只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都可以选择来讨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也可以加以运用,以便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机会,同时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进步予以及时的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近年来外语交际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尤其是ESP教学。交际教学法认为教学材料是影响课堂交际和语言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能促进交际性语言使用。常用教学材料有以篇章为基础的材料,以任务为基础的材料和以及实物教具。函电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前两种。课本提供了大量的经贸信函。教师还可以补充些其他的语言材料。如讲到装船一章时,可以上网搜索国内外海运公司网站,查阅真实素材。即使是中文材料也可以给予学生很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推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

4.开展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根据交际教学法,外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用语言去学”,交际能力的获得依赖具体的交际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精心设计相关的情景活动。任务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抓重点。“社会心理表征左右语言使用的过程,它作为认知语境的一部分影响语用推理的过程,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形成的心理表征,可以导致推理的种种变体。”[4] 学生基本掌握该单元信函的特点后,单元中的其他信函可由学生课后自习,可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形式可采用演示文稿,分析各信函中的交际事件、交际手段、写作特色、语言重点;或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表演,生动展示交际事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评点,并把学生的作品与课文中相关的范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实践,认知到其中的差距和优势,能发现各自应获取的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进行适度的文化导入。讲解翻译练习时,通过对比突现英汉语言结构与文化间的异同,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可通过学生喜爱的讨论方式进行文化导入。

5.抓好校外实践工作,增强商务交际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提高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平台。外语的学习毕竟是不同于母语的学习,它需要有一 个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在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锻炼,可以让语言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简化了就业环节。许多院校在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在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互利互惠的合同,逐步建立合作、协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成为应用型人才。

6.加大师资培育力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外贸英语教学的质量。外贸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主动钻研教学理论、学科知识,还应联系企业、海关等相关单位,做到多请教、多实践、多总结,借此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

五、加强培养外语外贸人才的出口判断力

外贸出口销售,商品是关键。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然,现在女的也一样怕入错行,男的也怕河东狮,这是时代不同。但是,从古代到现在,对商品的鉴赏和市场把握能力,却始终是外贸人的核心素养。说白了,就是看你会不会看市,判断一个商品能否通过你出口,赚取利润。这个看商品可是学问大了去了,有的人能够一眼看出商品好不好,有的即便把真假两个商品摆在面前也分不开[5]。

要锻炼出这种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判断出口地区的市场需求从报纸、当地企业、政府宣传等方面判断出口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

2.摸清同行业的整体状况。行业的整体状况反映着整体需求状况,可以从报刊的广告得到大概印象,通过同行之间的聊天、会议沟通得到细节。

3.联想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的复合型人才,往往都是大脑高度发达的,而且更加身体力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是基础,联想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从战争联想到医药、从医药联想到纱布等等。

4.江湖实践。外贸人就是跑江湖的,一定要从江湖中来,到江湖中去。其实就是要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凡事多个心眼。比如,我们到高档商场逛,可以看看老外的购物行为,并有机会沟通,想想商品到底哪一点打动顾客。哪一种商品你感到能够赚钱?哪一种商品你愿意去生产它、卖它?再比如,参加展会。展会上一般会有业务人员和市场人员,有的可能是技术专家。最好找到恰当的人,你就能够摸清楚所有的情况了。

5.分享交流。往往,知识不用就会生锈,和朋友们交流,就会让知识增值,提升自身,利益他人。

六、加强外贸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考证”指导和理论与联系实践相结合

从本次调研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随着中国外贸量的增长,对持证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的需求极大。目前在中国,进企业招聘人员时除了相关工作经验外,普遍都要求具备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英语四级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才能上岗工作,“考证”基本是成为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进入国贸行业的“敲门砖”。另一方面,我们还了解到,国家去年正式启动跟单员考证,由于跟单员现在还没要求持证上岗,在职跟单员的素质普遍偏低,预计在今后几年内,能取得跟单员证的毕业生的求职前景会比较好。同时,我们还了解到,随着外贸业务的增长,其外销员、航空货代员的需求大为增长并有着较大缺口,高校外语外贸毕业生在此方面也可有所作为。鉴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考证几乎成为对口上岗的前提,而其可供选择考取的资格证较多,学生不可能每一个证都报考,而每一个证所对应的岗位有一定区别,如何组织学生有选择的报考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考证的指导工作。为发挥学生这个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应设置柔性化专业方向模块,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成为有用之才。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模拟教学手段,使学生直接在实验室局域网上进行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和会计模拟做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理论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我们制订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两种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做贸易和解决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将充分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引进的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软件(Teach Me Trade)软件和教育部推荐会计模拟操作软件CAIAS提高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发素质拓展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缩短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也缩短学生读书与就业的距离[6]。

参考文献:

[1]孙华平,咸越,佳.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8).

[2]赵崎.从外贸企业调研结果谈对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建议[J].商情:教育版,2008,(35).

[3]彭侠.浅谈对外经贸与外贸英语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34).

[4]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作馆藏 资源共享 经济政策 产业情报 信息交流

[分类号]G252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两岸三通”以及相关经贸合作协议下,的经贸往来势必更加频繁,这就需要搜集、分析与使用两岸的产业讯息。在此需求面上,信息服务机构将顺应时势、逐步发展:①两地的产业讯息汇集(两地共同发展寄存、数位化与知识管理的合作);②两地的产业资料整理(识别不同可信度、专业度、影响程度与质量等级的资料);③建立两地的产业研究基地(让两地专家学者能够方便的获取、交流、共享信息)等机制。

合作馆藏建设是发展特色馆藏、馆际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界各有不少相关研究。例如:张秋比较台湾地区的藏书发展政策;索传军和袁静研究电子馆藏发展政策;罗莹研究非资金购买的高校文库发展策略;邱子恒研究文献使用率在馆藏经费的案例;吴明德建议除了加强馆际间的资源共享也要提升彼此支援能力;林巧敏和陈雪华梳理了电子资源馆藏的5个发展方面。这些研究不仅使得作者产生上述需求面与供给面可能交会在合作馆藏的想法,也为本文进行了大量理论奠基工作。

但是,目前两地合作存在许多实践难题:①有合作意愿与需要的双方缺乏彼此认识;②可供参考的两地合作经验较少;③上述两项原因使得合作模式较难建立。针对上述困难,本文提出:使用文献汁量法来了解双方供需而;在第三地的非营利和非官方机构进行合作(例如: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从馆藏建没与信息服务,逐步发展两地合作模式的方法。

在传播学中,有所谓“内容分析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针对新闻进行词语的量化分析,在图书馆学中,有所谓“文献计量法”,主要是针对图书和文章进行作者数量、词频统计、引文数量等分析和模型验证(关于文献计量、信息计量、科学计量的定义和区分,请参考Tague--Sutcliffe J相关论述)。在信息交流学中,为求理解传播者、被传播者、信息、噪音和环境等信息交流五要素的目的,这两种方法被用作文本挖掘(text mining)的最基本手段。

本研究原先计划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基于引文分析的领域可视化研究所衍生出来的新学科,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科学文献,对科技交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一些特殊方法,科学计量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测量科学进步与科学家行为的研究中。然而,目前的科学计量学尚未有针对没有引文数据库的灰色文献进行内容评量和分析,采用科学计量法并不能满足本研究欲达成合作馆藏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故此,本文对“中华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CI-ER”),这一对台湾地区经济政策发展提供研究报告之一的情报机构,进行其研究计划报告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图书馆与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共建共享馆藏计划。使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来促进馆藏发展的过程,可以作为其他图书情报工作的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CIER的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偏重:①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②台湾重大经济与产业政策的议题倡导;③台湾产业发展策略的知识与分析。

2.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是根据元数据格式,对其元数据内容的描述统计分析,其研究范围为特定数据库或特定文献表格。CIER的研究计划清单,即研究范围,在CIER研究计划清单中的计划编号、所、计划名称、委托单位、出版年、空白栏位(备注)等,即元数据。元数据下方所标示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即元数据内容,亦即本项文献计量的分析单位;而内容分析则着重对关键词语的抽取和统计。

2.3 研究过程

按照研究目的,对CIER的研究计划清单先进行文献分析(量化分析),再对网络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最后进行合作案建议。研究步骤如下:①数据收集,对网络上已有的CIER研究计划清单下载;②数据清理,在网络上一一核对1232项元数据内容,并补充“备注”栏位;③数据分析,对CIER研究计划清单和已公开报告,进行分析;④图表生成,对分析结果用直方图描绘,并予以解释;⑤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合作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但研究定位是案例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系统与cI,ER的研究计划报告)。另,数据源(http://cier.edu.tw/sp.asp?xdurl=publish/web/plan―list,asp&ctNode=99)是支持Open Access的机构网址。数据采集日期为2009年9月24日,最后访问日期为2010年1月lO日,后续研究人员可重复验证。

3 结果

根据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分述如下:

3.1 累计30年来的文献增长

根据CIER所提供的网络资料,经过计算后,有几项值得注意的结果。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讨论合作计划的思考点,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最近10年CIER的研究报告,每年大约生产120篇左右,因此未来合作计划中可以注意每年120篇的工作量和预算。

3.2 累计30年来每月出版量

CIER累计30年每月出版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报告截止日(同时也是提交CIER图书室的日期)集中在6月、7月与12月,未来合作计划可以考虑在每年2月和8月进行报告寄存的工作。

3.3 主题类别及其政策建议模式

根据CIER的特性:对照不同类别的研究所可将研究主体划分区域类别,对照经济类别的分类可将研究主题划分为主题类别,对照研究方法可将研究主题划分为报告形式,对照委托单位的性质可将研究主体划分为若干其他政策。

结果显示,CIER交付的报告中,区域类别依次为:台湾、大陆、美国、日韩、亚太、欧盟和中美洲等。主题类别依次为:贸易、税、农业、服务、能源、科技、国际经贸、技术、创新、金融证券、信息、电力、电子、商业、绿色环保等。报告形式依次为:XX研究、XX计划、XX的影响、XX分析、XX政策、XX策略、XX评估、XX调查、XX措施、对XX的探讨、XX专案、对XX的对策等。其他政策有:产业、中小企业、WTO、台商、外商、知识经济、产值、海关、国营事业等。

按照清单上的计划名称进行分析,获得如上结果。数量和累积数量的排名,虽不能全然代表CIER的研究方向与方式,但可反映若干类别与偏好,本项分析值得

作为图书馆导航的参考,以利学者使用此类文件。

3.4 研究所报告占有率及其研究价值

根据清单上的研究所代号:0-院方名义、1-第一研究所、2-第二研究所、3-第三研究所、4-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曾废止,近年复设立)、5-经济展望中心、6-财经策略中心、7-日本中心、w-台湾WTO中心。计算1214笔报告如表3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所显示的报告数量比重依次为: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所、第一研究所与台湾WTO中心。第三经济研究所是以台湾地区的总体经济、货币金融、财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福利等为主。第二经济研究所是台湾及中国大陆以外世界各地区的区域研究。第一经济研究所是大陆地区的经济研究、学术活动与经济信息服务。

相对于1981年所成立的三个研究所,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台湾WTO中心始自2003年9月,受经济部委托办理“国际经贸事务研究及培训中心(简称WTO中心)”计划,其报告数量近5年来大幅增长,也反映了台湾近年来所关心的对外经贸政策走向。

此项排名虽不能代表台湾经济政策的优先顺序,但可反映若干台湾经济政策的偏好,本项分析值得作为图书馆导航的参考,以利学者使用此类文件。

3.5 计划主持人及其研究方向

研究计划报告的合作,需要研究人员的同意,在此需要主要研究人员的资料和对个别分析其影响力,因此针对计划主持人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主持研究计划超过20篇报告产量的-作者依序是:王建全、刘大年、吴惠林、王素弯、陈信宏、顾莹华、萧代基、杨雅惠、温丽琪、刘孟俊、杜巧霞、王京明、王俪容、连文荣、史惠慈、陈章真、欧阳承新、温蓓章,这18位学者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4 讨论

综上所述,合作案的建立有助于获得CIER优质文献:①台湾区域经济的发展;②台湾产业政策的制定;③两岸经贸政策的走向;④台湾对美日韩的研究;⑤台湾参与国际上经济贸易组织的评估与策略。

根据产业讯息汇集、产业资料整理及产业研究基地的行动目标,拟定3个步骤与9个细节,分述如下:

步骤一:两地出版品交付。包括:①整理历年研究报告的文献记录(作者、出版日期、主题、关键字、专桉编号、摘要、密级时间);②标示文献的使用对象限制和推荐;③分阶段地传送文献。

步骤二:出版品数字化建档。包括:①编辑文献数据与使用权限数据(文献数据包括:作者、出版日期、主题、关键字、专桉编号、摘要;使用权限数据包括:密级、密级时问、允许存取号码);②扫描、建档、保护、保存、监督和检查;③数子化档案交付和信息系统规划。

步骤三:两地信息系统管理。包括:①抽查数字化档案的完整性(是否缺页扫描、扫描不清楚、输入档名错误、输入档名不完整、新增条目的用语统一、条目的正确性);②开发检索和流览系统;③同时启用并妥善保管。

未来研究,建议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①完成纸本研究报告的数字出版品典藏;②完成文献及检索系统建置;③完成数据库的更新与使用规范。使得双方共同达到出版品异地寄存、数字资源典藏、资料库建档与管理。

5 结语

如上文所述,信息传播学是图书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透过量化的信息分析,来解读传播5要素的本质。

在本研究中包括:合作双方,即指传播主体(CI―ER)和客体(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内容(研究报告);情境(合作馆藏的共识);噪音(合作馆藏的障碍)。传播主体与客体双方,相隔两地,需要先从表面的了解,挖掘可能存在的现象,再进一步洽谈合作,并据此发展属于双方相互信任的友谊关系。

欲从传播客体的角度消除传播情境中的噪音,达成传播内容的有效互动,需要从客体(哲学中又称之为“他者”)理解主体和传播内容。

CTER台湾著名智库,集聚许多学者专家,名声显著。但是鲜少有人对它进行深度研究,而且因为其神秘感,甚至被误解为间谍机构;其实不然,它是一间汇聚众多资深学者(这些学者往往是大学教授和企业家)的研究机构。其成员在台湾社会里并非隐而不显,反而经常出席各种研讨会,在各种学术性、政策性、公共服务性的公开场合均可与这些学者直接交流。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5篇

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侧重研究国际货物贸易以外的其他国际经济业务与交往方式,核心内容是探讨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国际流动的具体形式、原因和效应。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广泛性与关联性我国对国际经济合作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规模的扩大和形式的增加,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日趋庞杂,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投资合作(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国际技术合作、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国际租赁、国际经济援助、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与操作方法,及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和国际经济合作主体权利的法律保护。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导致课堂教学存在两大难点:一是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多数开课为每周2学时)如何深入讲授庞杂的课程知识点,课程重难点如何突出;二是如何解决课程知识点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重复问题,如国际直接与间接投资内容属于国际投资学,国际技术贸易、跨国公司内容在某些院校已经单设课程讲授。关联性是指国际经济合作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目前在信息化与全球化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要素国际间转移与重新配置多数情况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一揽子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与配置。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本身就涉及可行性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租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二)时效性与实践性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生产要素种类不断增加,在传统的资本、技术和劳务的基础上发展出许多新的内容,如土地、信息、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成为国际经济合作新的内容。此外,中国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案例日益丰富。时效性要求授课教师随时关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尽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涉及要素流动的基本理论,但其理论没有严格的体系,多数理论是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课程相关理论的归纳,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实务,特别是各种经济合作方式的操作程序与环节,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租赁、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二、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整合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定位是整合教学内容的前提。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将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明确定位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将来的工作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关于国际经济合作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特别是掌握重点概念与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方式的实际操作,把握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发展的新趋势与动态。目前,多数高校国际经济合作教学采用的是对外经贸大学卢进勇教授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合作》,笔者以此教材的框架体系为基础,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遵循应用性、时效性与重点性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1.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界定、类型与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理论。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形式与发展趋势;国际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概述;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国际直接投资环境。3.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或者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国利用FDI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与作用;中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中国利用FDI的政策法律规定。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内涵与必要性;中国境外FDI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融合。5.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影响因素;国际债券投资;国际股票投资;中国对外间接投资。6.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的含义、内容;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国际技术贸易价格;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7.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承包概述;国际工程承包招投标程序;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特点与问题。8.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劳务合作的含义、本质与主要形式;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国际劳务合同的基本条款;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与特点。9.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概述;国际租赁的主要形式;国际租赁合同;租金的计算。10.国际发展援助。概述;国际发展援助机构;中国与国际发展援助。11.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的含义、阶段、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项目评估的概念、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12.特色专题:浙江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多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1.主体参与教学。主要做法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充当教师讲授部分教学内容,如国际直接投资章节中的国际投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查询数据与资料、EXCELL图表制作与归纳能力,如要求学生上网检索世界投资报告(英文版)并将其主要观点翻译成中文、要求学生到国家统计局下载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利用数据绘制图表并归纳观点,并将过程当众演示;要求学生上网检索《国际经济合作》杂志,围绕某一个主题阅读文献20篇,并撰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大纲与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教师包揽一切、学生消极应付的被动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如直观启发、视频启发、语言启发、图示启发、对比启发等。如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效应,可先摆出现象或事实,启发学生进行归纳,然后结合相关理论进一步深化;国际技术贸易章节的教学可适当拓展,利用数据、案例、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BOT投资方式的含义与特点由教师讲解比较枯燥,可采用通过相关视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提问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如雅戈尔集团与吉利走出去的案例,启发学生思索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教训。3.项目规划教学。项目规划教学是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项目,从程序上将项目设计、实施与结束的全过程设置一系列的操作环节,从时间上更关注项目的未来发展。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项目,首先由教师在学期初设计若干子项目;再根据全班人数分成若干执行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员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市场分析,有的负责投资环境,有的负责财务分析等;教师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并根据小组要求提供必要帮助,安排组长每2周汇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完成后要求学生制作PPT,并邀请部分教师对报告进行现场评比,评比结果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6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经济领域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改变社会经济结构,打破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同时,对会计行业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而分析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新形势 会计人员 知识结构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经济形势日益呈现出复杂态势,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计人员继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要求对于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一)会计工作理念需要转变

传统的会计工作形式受到当时计划经济及企业观念的影响,对于会计工作的定性局限在一些数据的核算上,将会计工作简单化、机械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大企业的自主性和多元性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会计工作也应当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决策者对于了解掌握企业经济运作、资料评估、资金融通和投资管理方面的需求。

(二)对法规准则的重视更加跟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重视法律与规则的社会,这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会计人员,在严格遵守《会计法》相关规定的同时,更应提高自身对于会计行业准则的把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尽快熟悉国际结算法规和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三)对从业人员各项素质要求提高

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得会计人员提升自身各项综合素质成为必然。当前会计工作涉及到了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领域,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各类知识,以不断增加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技能,配合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二、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一)道德与理念素养

会计人员作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提高其自身道德与理念素养的必要性,这也是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中最应具备的一项。一方面,道德素养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高度,一个人才道德的高尚决定了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一个人才道德的缺失决定了他对社会的危害,作为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高低深刻影响着自身的行业作风。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理念决定着其业务能力和水平,创新的理念、学习理念、开放理念等都是会计人员的必修课。

(二)专业知识素养

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进行一系列工作的前提条件,专业基础不扎实,会计工作也不会有所起色。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既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做到深与广的有机结合。另外,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加强的,许多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工作作风也非常的认真细致,但是由于当前会计业务的记录方式、存储方式以及办公软件的转变,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会计工作的开展。

(三)一定的管理素养

当今时代,企业中的会计不仅要进行简单的核算,还可能会成为企业的管理会计,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所以新形势下,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素养,从而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决策。

(四)其他相关素养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中,除了专业知识素养外,相关的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开展来说至关重要。第一,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会计工作的任务繁重,有时需要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没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难以胜任。第二,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良好的财务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信息时代的信息是一种资源,对信息的获取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之后做出快速判断的能力更加重要。

三、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建议

针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上述知识框架,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思考,对于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国家角度

国家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规范与提升。首先,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对于这些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好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工作。其次,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严格会计资格考试制度,确保会计人员拥有真实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再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给与其指导。

(二)用人单位角度

用人单位作为会计人员的使用者与管理者,应当在专业知识培训与各种理念对其进行教育。用人单位应该不失时机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实践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另外,用人单位应加强对于会计人员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给与其参与企业具体决策的机会,发挥其能力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从业人员自身

作为会计人员自身,更应严格要求自己。第一,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好英语、计算机等技能,并通过这些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水平。第二,要不断更新理念,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自身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跟进而不落伍。第三,不断加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实现自身的价值的不断拓展。此外,从业人员自身应该多了解所在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管理状况,并不断学习,扩展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以企业为己任,在做好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之后,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四、结束语

会计人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左右,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应当根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对其加强业务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小雪.现代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初探.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7篇

学生学业评价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评价应更加注重多样性、有效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结合语言优势和商务知识的特色专业,其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应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已远远超越了单一的考试形式,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优化课程设置是保障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建立的前提,专业课程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建立的基础,全面、深入开展过程性评估工作是完善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的关键,因此学生学业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意义重大。

[关键词]

学业评价;过程性评估;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专业

学生学业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随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学生评价也应做出相应的改革,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改革的目标

学生学业评价体制应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评价内容应注重多样性、发展性,评价方法应注重多元化发展,评价形式应过程化、多样化发展,评价主体应面向多元化发展。

二、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改革的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评价应以实践能力评价为导向,研究科学的学业评价方法,突出过程性、发展性和个性化评价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拓宽学生成才渠道。

(一)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保障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建立的前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科规律,立足实际工作情景,为培养适应社会和时展需求的具备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服务。1.教学大纲在充分把握专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商务英语类或商务英语特色课程教学大纲,跟随学科时展前沿,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广泛参照同类型院校同类课程大纲,逐步修改、完善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2.教学内容。商务英语类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是商务环境下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全方位培养,课程内容应注重专业性、时效性、应用性。教学内容应涵盖与商务知识相关的不同板块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内外活动,在传授语言和国际商务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科领域范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坚持有用性、实践性、和延续性原则,立足多样化、专业性、个性化培养,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相结合,各有侧重。第一、二学年课程设置主要侧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具体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写作、泛读、口语、语音、听力、语法、综合英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专业四级测试、英语国家概况等,通过两年的语言学习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技能。第三、第四学年课程设置主要侧重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具体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视听说、国际商法概况、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实务、经贸应用文写作、管理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学基础、英汉互译、听译训练等。在高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同时兼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为学生学习多样性、个性化创造良好条件。4.教材选用。商务英语类课程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求,因此要不断研究新形势,对于教材的选取要具备前瞻眼光,力求实际有效,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国家级规划类教材,这些都由国内知名的外语类出版社出版,经过全国上百所高等院校多年教学实践检验,备受好评的优质教材,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全球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而更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大数据时代下资源共享的便利,敢于并善于在教材选用及课程安排上进行不断革新。只有当课程设置做到科学、规范、实用、有效,学生学业评价才能做到有据可依,才可能真正对所学知识和相关能力培养进行合理的评估,也才可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专业课程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建立的基础1.课堂教学活动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针对专业特色,商务英语类课程中在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课堂活动应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模式,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应用培养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有的多种课堂活动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微演讲、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这些形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不拘泥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面授机宜,而将专业教学立体化、纵深化拓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弥补了书本知识平面化的缺憾,力争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真实的商务环境,做到所学即所用。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网络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能打破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环节的界限,学生可以进行远程学习和相互协作学习,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化。课下的网络自主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授课教师都会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型网站,提供大量的音、视频材料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使用;并通过公共邮箱、微信、QQ等其它多种线上联系平台,保持课堂的延续性,为同学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彰显专业特色,利用实践式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将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工作场景不可或缺。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势在必行。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科规律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知识体系结构,大量参阅教辅材料和实践教学案例,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讲解商务活动中实际的操作流程和实务,分享经验。企业中担任不同职位的职场精英包括生产经理、销售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总裁助理、财务专员等就他们所负责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为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地理解书本内容,将书本知识立体化,教学效果明显。在“请进来”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实习、见习、培训等活动,开阔视野,培养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般的交际礼仪常识;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决策判断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全面、深入开展过程化评估工作是完善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的关键1.过程化评价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它重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具备全面、及时、深入、灵活、可持续性等诸多优点,已在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广泛应用。每门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都根据自身课程特点开发出一系列过程性评估办法,任课教师将平时多种形式的考评纳入期末总评,化整为零,有效地形成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监管,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近距离的交流,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化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有背诵课文、对话、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电影配音、翻译练习、手抄报制作、电子杂志制作、读书报告、听写等,任课教师会将评价形式具体量化为等级或分数记录在册,为期末总评提供数据支持,过程性评估反馈出的问题也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源头动力。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证书考试,提高语言专业水平和实际社会竞争力。除传统的语言类证书考试(如英语专业四级TEM-4、英语专业八级TEM-8,大学英语四级CET-4,大学英语六级CET-6)之外,还向学生推荐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其它类别资格证书考试,如:BEC,ETTBL,CNBECT等。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网络自主学习成绩评定是教学辅助教学的重要补充。现有的网络自主学习主要依托朗文在线学习系统,包括商务联系和商务洽谈两个版块,商务洽谈和商务联系分别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中使用,两种平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语言学习与商务环境有机结合,结合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完成任务式学习,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网络平台是句酷批改网。学生可以反复提交修改作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这种做法帮助学生构建了实行自我监控、评价、修改和提高的学习环境,使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4.积极拓展实习、见习、实践、就业等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逐步建立学生学业社会评价体系。立足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将课程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结语

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已经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应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熟悉对外经贸和商务活动知识、技能的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未来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而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工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科研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丹倩.商科院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师资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李海红.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廖素清.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8).

[4]王立非.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外语教育,2015(2).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外贸电商;发展;最新态势;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传统线下外贸业务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受到诸如技术、法律及语言壁垒、国际政治经济及市场形势多变等等诸多阻碍。对于外贸产业而言,想要获得进一步的飞跃,就必须寻求新的变化与突破。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外贸电商打破了传统外贸所遭受的重重壁垒,逐渐成为全球跨境贸易的主要力量之一。时至今日,外贸电商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集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以及风险控制营销等等一套成熟产业链。仅以中国为例,借助外贸电商平台,中国制造的产品可以迅速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几万个城市。

一、外贸电商的发展阶段和最新趋势

(一)外贸电商的发展阶段

外贸电商就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这其中主要涉及如下参与者:商品供应商,外贸电商平台,第三方营销咨询服务商,国际快运及海运公司,西联汇款、美国运通等支付服务商,以及海关等政府机构等。 从第一代以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等为代表的网上展示、线下交易为主的大额B2B交易,到以敦煌网为代表的主要满足小额交易的,可以真正实现在线交易和配送等一体化服务的第二代B2B电商交易平台,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外贸B2C,外贸电商发展至今可以说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是把过去传统的广交会变成365天的广交会,实际上跟传统的贸易方式差别不大,主要的功能在于信息提供及企业和产品展示,订单交易量比较大,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

第二代外贸电子商务是把第一代的B2B方式更推进了一步,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展示,也把物流、支付、客户关系管理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相较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是在线交易平台,要求卖家标示价格、支持第三方担保支付以及国际快递发货,适合支持国际快递的中小订单交易。相比较第一代,这一代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

第三代外贸电子商务是独立外贸B2C,也就是企业自建网站,自己组织供应链,借助于廉价的国际航空小包和国际快递,直接做海外零售。

(二)特点和优势

1.增加更多贸易机会。在传统贸易方式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外贸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算、汇款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另外现在有不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直接把中国的生产或出口企业和国外的进口商的供求信息整合在网上,让他们在网上直接交易,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中国的出口企业和国外的进口商都得到了实惠。

3.显著提高交易效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不受时间限制,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人工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明显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4.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传统贸易的运作格局以单向物流为主,而电子商务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把、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把进出口货物所需的主要流程如市场调研、国际营销、仓储报关、商检等引入计算机网络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不仅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的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三)最新发展动态

2013年7月,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与支付平台eBay了《商务3.0:在亚太地区创造更多商机》报告,该报告显示:借助eBay平台,外贸电商能够获得的成长速度与机遇都在大幅提升。

1.成长快速,外贸电商跑赢线下企业

来自eBay平台的数据表明,eBay平台新进驻卖家市场份额占比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线下卖家:从2006年到2010年,eBay上新进卖家的得到快速发展,线上卖家市场总份额所占比例高达22%,远高于线下的13%。

除此之外,线上卖家成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它们在短短数年内,就能成长为成熟卖家。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注册的新卖家经过五年的发展,市场总份额已占到了8%,与成熟卖家相比差距仅为2%。而在亚太地区,2010年注册的新卖家已占有将近15%的市场总份额。

2.机遇增多:新卖家份额显著提升

令人惊讶的是,与线下新卖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的情况不同,2006年至2010年间,eBay平台上的新卖家所占市场总份额有了显著提升,高达22%,远高线下卖家的13%。

3.外贸电商模式的演变速度惊人

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1)平台模式(marketplace):出现了敦煌网和速卖通和eBay中国服务这样的平台,直接使数十万国内商家受益。华东和华南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开始利用平台实现出口。(2)B2C模式(独立平台):出现了light the box 等独立B2C平台,这种自有团队运作模式直接对接海外终端消费者。但如何让广大中小企业受惠,还有待观察。(3)代运营模式(第三方服务)。中小企业从事外贸电子商务,最大的障碍是人才、语言文化和电子商务技能的缺乏,造成他们有货不会卖。所以我们认为代运营服务是一个外贸电子商务领域蓄势待发的部分。

二、我国外贸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外贸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重视力度不够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处于转型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上网企业少、信息化程度低、手段落后,这些现象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应用难以普及

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信用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是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体系与市场机制还不规范,不完善,法制环境建设滞后,社会信用道德系统残缺,欺骗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制度缺失、法律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外贸电商的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先后对有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方面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条款,另一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如2005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是,由干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现有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各种标准欠缺,贸易纠纷不能很好加以解决,缺乏完整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四)高级人才缺乏,外贸电商发展后发优势不足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人才是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运用和发展的关键。精通IT技术、经济、营销、金融、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外贸企业急需的。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原因,多数高等学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过于侧重技术方面的培养,这与一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重技术、轻应用,没有凸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比较优势,这与外贸电子商务实际需求的人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后发优势不足。

三、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政府视角

1.政府要净化外贸企业电予商务发展的环境

首先,政府要倡导诚信体系的构建。一是消费者视角,应建立、完善消费者信用档案、信用评估体系、约束和制裁机制等。二是企业视角,企业方面最重要的是构建电子商务参与者评估体系,设置企业进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其次,政府一方面应该尽快推出可具操作性的电子商务等法律和相关电子商务运行的涉及买卖双方市场规范与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要考虑我国电子商务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没有形成模式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除了要得到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等的配合之外,还要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取得外贸企业的支持,使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与企业相适应,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2.政府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电子商务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全面推动和发展的阶段,政府必须继续大力加强电子商务的綦础设施建设,如公共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信息传输设备和实用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必须的硬件实施的建设等。要加大对鼓励外贸企业运用、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系统的扶持力度,降低电子商务运用与开展的门槛,促使更多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系统。

3.加快物流等市场中介的发展

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要加快物流等市场中介的发展。如我国现在的物流行业,堪比战国争雄的时代,诸侯并起,群雄争霸,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管理混乱。这种现象导致物流业服务差、效率低、成本高、安全差。这些都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导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误解,不再信任,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要加快物流等市场中介的快速、健康发展,要改变以往市场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要整合各种优质资源,要促使市场中介组织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的进程,要促使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从各个方面促进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视角

1.外贸企业要转变观念,加快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建立自已的英文网站。建立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英文网站是企业的营销手段,是吸引和开发海外客户的重要手段,是推介产品赢取订单的重要手段。其次,建立自己的品牌。现在市场的竞争已发展到品牌的竞争,即“品牌核心优势的竞争”,着力塑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是进出口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关键。

2.外贸企业要正确选择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首先,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外贸企业要根据企业商务需求和技术手段,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计划,即经营目标、发展瓶颈、进入时间、模式选择、业务顺序、实施方案、赢利模式等基本问题。另外,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定要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统一规划下进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运作摸式。要在技术借鉴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开发的力度,即研究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来构建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切记不能照抄照搬,以免水土不服。再次,创新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许多外贸公司仍认为电子商务仅限于网上信息,网上获取订单,而忽视了电子商务真正带来的优势——通过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集聚后发优势

首先,政府要科学制定“电子商务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规划,从国家的高度与层面推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阵地作用,构建科学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集聚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赵书晓.浅论电子商务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

[2]叶佳丽.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0(4).

[3]包渊.略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探索,2011(4).

[4]谭逢贵.浅谈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运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1(7).

[5]刘秀华.论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

[6]崔范华,杜世风.谈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与策略选择[J].集团经济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