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1篇

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导空间,因此开放空间设计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联系起来,使商业设计更具合理性。本文将立足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放空间设计

1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

1.1私有性

私有性质,是商业开放空间区别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点,是属于所有者管辖的建设用地,因此商业开放空间属于城市半开放空间,拥有一定的私有性,并受法律保护,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该空间没有办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管理权属于商业所有者,因此政府也应该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激励商业所有者开放空间,减少公众在使用中的限制。

1.2城市性

商业开放空间是面向全体市民的,因此拥有强烈的城市性,为消费者提供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此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作为缓冲调控空间,它扩展了商业区与城市公共区域的接触面,从而增大了消•31•费者的客流量,无形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自然直接的接触机会。此外,商业开放空间还承担着各种城市职能,包括交通职能、绿化职能,使它带有明显的开放性质,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1.3复杂性

不同于城市开放空间,商业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功能复杂性与形式的复杂性。所谓功能的复杂性,是指它承载着许多职能,这些职能又分为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非商业职能不能创造出直接的利益,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交通、休憩地区,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的社会效益。而商业职能,则为商业的商业活动提供舞台的地区,例如临时表演、商业活动等。在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的比例,从而实现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商业开放空间设计原则

2.1序列性原则

序列性原则,要求进行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把握好空间的收放、空间的衔接以及空间的韵律与节奏。将商业内的所有要素,按照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结合起来,这既要考虑到人们的视线要求,还要符合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安排要素时,需要保证开放性空间内的要素形成有起有伏、有主有次的效果。这不仅能够加强商业的节奏感,还能起到沟通商业区的作用,使消费者体验到豁达、舒畅的感觉。

2.2整体统一性的原则

统一性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重要设计原则。首先,可以通过赋予某个主题的方式,使空间形成统一风格,这主要依靠细部处理与专题设计来实现。其次,可以使用主从法,次要空间衬托主体空间,使主体空间的设计效果独特吸引人。还可通过统一色调的方式,暗示空间的统一关系。一般用调和色来表现空间的主从关系,使消费者感到商业空间的整体感。如果色彩太过单调,也会使空间设计略显呆板,如何平衡好色彩的使用,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能否体现出整体性的关键。

2.3空间有效利用原则

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最大作用。因此设计中需要挖掘使用功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手法,是通过空间的多功能化使用,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此外,还可以改变原有空间的层次感,使用飘台、夹层等常规设计要素,增加空间的韵律感,使之互相交叉、交错,从而满足空间有效利用的设计原则。

3商业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3.1交通空间的设计

交通空间设计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重点,分为步行交通空间设计、机动车道交通设计、非机动车道交通空间设计三种。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也可以分为水平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与竖向交通步行设计,商业空间内的消费者步行可以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的,有目的消费者通常选择最短的路线步行,而无目的的消费者通常没有刻意的选择路线,因此步行交通空间设计系统,既要满足有目的步行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路线,也要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坏境,为无目的的消费者创造舒适、流畅的空间。此外,为了区分行车道与人行道,应该采用铺装暗示法等设计,使人车自然的分区,提高机动车道交通设计的安全性。也可使用隔离法,增加隔离要素的多样性,例如栏杆、绿化带,从而使步行交通空间与行车道自然的分开,不仅符合商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2休憩空间设计

休憩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按照休憩活动的属性,可以分为必要性休憩与选择性休憩。必要性休憩主要作用是环节消费者的疲劳,因此设计上通常对环境要求不高,空间设计也主要考虑便利性,满足消费者暂时休憩的需要,可在消费者的行走路线上均匀的布设,也可布设在贩卖食品的场所。而选择性休憩,则要考虑到消费者审美上的需要,在保证消费者得到休息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以视觉上的享受,因此选择性休憩空间,需要保证空间的视野,并且设置沙发,饮料服务,从而提升休憩空间的环境质量。

3.3公众活动空间设计

在公众活动空间设计当中,应该适当的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提升公共空间的商业功能,主动迎合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使用景观界面与商业展示界面的设计方法,将商品自然的展览给消费者,以激发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促进公众活动空间与商业活动的统一,提升公众活动的城市参与感。此外,公众开放空间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开放空间周围进行服务设施的配置,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应当遵守商业空间设计原则,并根据开放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专项的空间设计,如休憩空间设计、交通空间设计以及公众活动空间设计,促使商业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严雯琪.基于老年人与儿童心理需求分析的商业建筑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2]张小玢.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建筑方案设计[J].城市建筑,2009(05):17-20.

[3]陶然.深圳前海三、四单元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4]尹楠.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商业典型空间防火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哲学;唯物辩证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启发、引导和指示的作用。马克思强调哲学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生产实践,从而成为实践的哲学。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适应时展需要,从本质上去实现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理念。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将其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能有效的解决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视觉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区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所包涵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功能和外在形式、形式法则中的构成安排等内容,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去利用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

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功能与形式上的设计法则是普遍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的环境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规划时主次明确,层次清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是多元的、复杂的,多元的信息要围绕着主导信息有序地排列组合,否则必会导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主题传达的模糊。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要求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体现,其设计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设计的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思想把握。设计是在使用目的与外观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审美价值的。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空间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诸种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以实现公共空间的和谐统一。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人们对于自用空间的拥有和使用体验,逐渐形成成熟的空间意识,他们必定会更加关心涉及到自身体验感受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合理建议,这些都是实践和使用经验的总结。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实际使用,将民众意向和专家意见结合,充分考虑国内外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设计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进行经济合理、带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调动广大市民的参与社会公共空间设计的积极性,体现出城市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创造出能够体现出地域特点的,更具人文气息的公共空间。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失误,集思广益,综合多方面意见让设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可以使各参与方有合理的途径交换意见,避免设计形式化、程式化。

四、发展的观点是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目标

《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运动,而且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运动的原因,创造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本源动力。现代设计的目的是要不断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而设计形态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

同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综合性,需要设计师拥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任何单一的思维方式都不能解决设计问题,设计思维要求理性和感性、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认识和把握“度”(适当的比例、关系、结构)的范畴也是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的“中庸”反对“过”或“不及”,“过犹不及”即“中庸”之道的真谛。道家的阴阳转换、物极必反规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实际上也就是强调发展的适度与合理,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具体理解为功能种类的适度,规模大小的适宜,形式的变化和冲突适于大众的审美认同等,要求设计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综上所述,哲学的基本特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城市公共空间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应遵循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城市其他元素的融合,既要充分的满足它的功能需求,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认同,以实现人与空间环境、物质与意识的完美和谐为最终的设计追求。

参考文献

[1]吕国欣.哲学原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聂锦芳.哲学原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3]吕红.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4]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钱达.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科技学院,2006.

[6]刘志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6.

[7]李志中.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山西建筑,2003,29(11).

[8]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公共空间是指一个不限于经济和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而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在此工作或来此办公的人可随意进入,在其中进行交流交往、休憩放松等自发社会活动的场所[3]。正如空间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一样,积极的公共空间是指能激发人们驻留、活动、交往互动的场所,消极的公共空间是指由于设计不合理使得空间感不佳,不受人们关注,而成为空间死角,因此,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该注意积极空间的营造。

2高层建筑中公共空间的类型

高层办公中的公共空间根据空间面积大小进行分类可分三类:大型空间、中型空间以及小型空间。其中不同类型对应了不同的功能需求与人的行为模式[4]。大型空间:辐射大部分楼层或整栋建筑,如中庭、架空层和中间层等,适合于多人参与的公共活动及交流休憩的主要场所;中型空间:辐射部分楼层,如露天平台和小型边院,适合某几层人的活动和交流,可与自然结合,成为办公之余的休息场所;小型空间:辐射单层空间,如连廊、景观外廊和交通节点等,该层办公人员方便达到,适合少数人休憩,属小型交流的场所。因此,在高层办公公共空间设计中考虑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定位以及如何与整体建筑结合。以下案例将对具体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3重庆华冠产业园办公项目分析

3.1项目背景

重庆市华冠产业园生产用房项目选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寸滩港区。该项目结合企业形象着重考虑了独特半环绕式外廊、公共景观楼梯、室外连廊和退台露台等公共空间的营造。

3.2景观外廊设计

3.2.1景观外廊的公共性

两栋主体办公楼面朝江面,有着良好的景观,为了规避高层办公的封闭性,设计试图在高层办公空间中更多地融入公共空间与室外景观元素。外部设计半圈环绕景观外廊,使每层员工都有专属的公共空间,通过几步阶梯可轻松到达室外,使之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同时景观外廊兼具工作人员吸烟区和休憩瞭望的功能。使得传统封闭的空间得以改善,人们在办公之余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此属于中型公共空间,辐射部分该层办公人员。

3.2.2景观外廊的视线分析

在传统的高层办公设计中,外廊多会造成视线干扰。为避免这一情况,设计时景观外廊降板800mm,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视线高度为1200mm,形成了2000mm的高差,在外廊活动的人不影响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从而使每层的员工都拥有可看江景的公共室外空间(图3)。景观外廊流畅的曲线设计,形成了立面上的丰富性,因大小空间的不同,形成了交通空间、休憩空间及景观节点,进而打破了单调的条形空间格局,形成富于趣味与美感的公共空间。

3.3外廊连接

的室外景观楼梯传统的消防楼梯间封闭且没有采光,极少人会以消防楼梯作为交通空间,而该项目将室外景观外廊与室外楼梯层层串接。传统高层办公每层均为单独封闭的环境,而此案利用串接的外廊使不同层的交流成为可能,也使得楼层较低的使用者可通过室外楼梯到达办公室,达到健身和放松的双重目的。可观江景,接触自然,在立面上极具现代感的玻璃幕墙也能遮挡风雨。

3.4绿色生态办公与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的外廊作为公共空间在生态节能性上是有积极作用的。夏季可以一定程度上阻隔阳光的直射,加上外廊上的绿色植物可以对调节微气候有着积极作用;而冬季则可以使冷辐射对室内的影响降低,形成良好自然的生态型立面。绿色办公可与公共空间结合设置,提升办公品质和人性化要求。

4重庆博建中心项目分析

4.1重庆博建中心简介

博建设计中心用地位于重庆北部新区的一块山体公园,取重庆吊脚楼为特色,蜿蜒的坡道、庭院、中庭、架空层和绿化等形成丰富的公共空间。

4.2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与绿化系统

博建中心依据地形高差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室外空间关系,由首层的开放式架空层,结合台阶、绿化和水面形成环境良好的首层公共空间,使员工享受亲近自然的大厅,同时提供了特殊事件,如画展及开幕会等场地。在每层办公空间中利用连廊、庭院和边庭方便各层员工不同使用需求。屋顶露台创造了积极的室外空间。由此整栋办公楼就形成了多层次成体系的公共空间。绿化体系从立面垂直绿化到屋顶大面积绿化,从各层小型绿化到外廊的连续绿化,在整体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将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让整座办公楼成为可呼吸的建筑,绿化不再是在公共空间摆放绿植,而是绿化系统整个介入建筑体。

4.3室外楼梯体系

根据场地地形的变化,将办公的室外楼梯设计为流畅整体的楼梯体系,创造性地使楼梯与建筑形体变化相契合,环绕建筑,使其成为一条健身步道,再结合楼梯侧边的绿化设计,营造出人与自然结合的空间。

4.4屋顶院落

屋顶丰富的盒子空间,使室内外相互交融,交通空间串联起每个盒子与盒子间的院落空间,屋顶办公人员可使用院落空间以及景观良好的交通空间作为公共空间。

4.5中庭空间

建筑内部中庭不仅能带动整座建筑的自然通风,同时也是人们交流的中心,不同楼层间的人在外廊上行走或停驻都能与其他层间的人视线交流,可达性强,同时围绕中庭外廊布置小型的休憩空间,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环境。高层建筑公共空间比例变化趋势高层建筑的空间比例分配主要是办公空间、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三个部分。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知,在过去,主要是将交通空间和办公空间,且交通空间与疏散空间面积控制到最低;在现阶段公共空间的面积比例增加,整体空间品质和人性化程度都相应提高;而未来的高层建筑,公共空间面积进一步增加,同时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的界线模糊,成为灵活可变的空间,办公更加人性化。因而公共空间的变化最终导致工作模式的变化和改善,或是两者相互促进发展[5]。

5高层办公的公共空间设计对比研究

(1)公共空间的设计:根据不同类型的空间属性及功能要求,结合不同公共空间的特点,考虑整体办公空间设计,才能使公共空间的作用在办公空间中充分发挥[6]。(2)公共空间绿色生态策略:首先,绿色设计应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包含公共空间的每个类型,从而共同构建绿色公共空间体系;其次,应因地制宜与地域环境结合,充分尊重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设计;第三,绿色设计的功能应多元化,不仅改善气候环境,同时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6结语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空间设计;特点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提高,高层建筑其内部的空间,主要包括内部的公共空间以及住户套型空间。在当前我国的住宅市场中,套型空间其主要功能的设计越来越成熟,人们对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越高。作为高层建筑的设计者,要认清使用者的需要,提高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行性。

1 高层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高效性

进行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住宅的平面布局以及户型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流程要合理紧凑,并能够进行功能的转换,提高空间设计良好的适应性。在这一基础上,怎样更好的开发空间,将空间设计有限的面积,设计出最舒适的效果,成为提高高层空间设计实用度的关键。所以为了提升空间设计的实际使用比例,要最大程度上减少室内专用走廊的面积,可以通过将走道与餐厅或客厅合为一体,将走道扩展为特定的功能空间;厨房可以划分成围合小面积的有烟区、以及开放较大面积的无烟区,这就使得厨房的大部分面积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设计成餐厅,餐厅也可以与客厅组合,设计成流动的空间,进而有效的扩大了厅的使用面积;在进行卫生间设计的时候,为了提高使用率,可以把洗、浴、厕进行分室设置,实现了在相同的时间同时使用各个功能,为只有一个卫生间的空间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了有效的提高套内使用面积,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公摊面积,要深入的分析不同类型住宅的最优梯户比例,将所要公摊的面积降低到最小。这样以来,高层空间设计的套内面积实际使用率就提高了。

另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室内各个门窗的安装位置、开门的方向、各种管道线路的布置、家用电器的摆放位置等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精准的计算,提高空间设计的经济实用度,也为装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在户型的规划上要最大程度上争取朝向与景观面向的同时,在平面设计上也要全面的遵循这一原则,按照在有限的室内空间,创造无限的空间意境的原则,通过客厅餐厅并用,完成室内各个空间的相互渗透。通过使用落地窗等来增加室内空间的有效使用妙计,也可以通过把室外的蓝天、白云、数目等景观引进室内,提高空间设计的空间合理使用度。

2 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灵活多变性

住宅作为人们长期使用的消费品,在长期的使用当中,很可能会由于家庭规模或者结构的变动,以及使用者的爱好变化,而使得住宅的使用功能产生变化。所以,要求房屋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使用者改变各个功能分区的需要。在建筑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为了更合理的进行结构空间的设计,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为使用者提供调整或者更新的余地,空间设计的灵活性提升为其可变性,形成室内空间的不同功能的分区。

在进行高层住宅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对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主要包括:居住的舒适性,从技术层面上看,要满足光照、通风、安静等基本环境条件的设计,这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在住区设计中从整体规划到单体的平面设计的合理性上。同样,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应当做到这一点。使用者的安全感与领域感,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二个层次。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Oskia.Nemun在其著作中指出,可防卫的空间是清晰的划分出界线的,根据功能的不同要求进行领域层次的划分,产生空间序列,发挥其安全防卫的功能。高层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多数情况下是很难通过领域感与安全感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因此对室内空间安全感的设计,要借助于空间的使用率、自然采光效果、人工采光等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灵活性更强的空间设计,将显得更加富有竞争力。居住使用作为个人的概念,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可以将户型打造成什么样。空间设计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居住空间的情趣与使用功能上,能够有效的把使用者家庭的个性体现在使用空间的划分上。在高层建筑空间设计时候,可以通过对居住人口结构的变化,来进行不同使用空间形态的划分。

3 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针对性

高层中小户型的针对性,指的是空间满足使用者实际使用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要求使用功能要方便合理,面积要合适,各类功能区的设置,要最大程度上保证使用者各种需求的满足。此外,不同的使用者他的生活需要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画家对书房的要求较高,而艺术家则需要隔音效果好的音乐使用空间,而会客多的因为需要经常的会客,所以,对客厅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针对性是按照使用者的交往等特点所决定的。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每个房间要间隔方正,最大程度上减少金角银边,特别是减少多边多角的钻石房的产生。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室内不同功能区的分配上,室内空间的流线的合理设置。因为当前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把客厅节省出来的空间,分摊到餐厅、卫生间等生活功能区。如果高层建筑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相对较小,可以使用大面积的落地凸窗等形式,增加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与层次感,主卧室或是客厅附带的附带的观景阳台在北方封闭使用后是可以纳入室内使用面积之中,超值、实用。高层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多数情况下是很难通过领域感与安全感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因此对室内空间安全感的设计,要借助于空间的使用率、自然采光效果、人工采光等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4 结语

使用者社会交往的需要,由于不同的空间大小、居住人数多少的住区形态一样,使用者的交际范围会产生层次不同的交际圈子,例如邻里交际圈、生活交际圈和居住交际圈,相互之间接触的频率也慢慢的增强。本文所指的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领域,居住者相互之间的交往,就属于高或者较高频率的交往。在进行这一层次需求空间设计的时候,首先要遵循的设计方法应当是,怎样实现建筑公共性和私密性的一种平衡,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在这种空间不同的需求。实际的操作中,可通过科学地进行邻里单元的划分,增设专用的交往空间,在交通节点增设促进交往的环境等措施来达成,从而实现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 峰,住宅公用部位优化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李 鹏.高层住宅内部公共交通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1.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5篇

1.缺乏人性化的交流空间

现有的艺术类高等教育空间没有为师生预留足够的公共空间和交流场所,教学基本上在课堂完成。学生要向老师讨教问题,一般也是在讲台上进行,或者随着老师穿过楼道进行简短的交谈,这样的设计缺乏对人的尊重和对交流的鼓励,更像是一个模块化的工厂。

2.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艺术类学科发展趋势

在多数整体式教学楼中,对艺术教学的针对性不够,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专业学科不断变化,当前艺术类高等教育空间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适应现代艺术的教学与实践,适应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及今后不断调整、发展等方面的要求。而一幢教学楼的使用时间是长久的,这使得艺术类高教教育空间设计面临挑战。

3.无法承载学校、城市的人文底蕴

只讲工具性的空间、技术性的条件、数字化的成果,但忽略了内在的东西。艺术当随时代,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文特色,但目前很多艺术类高等教育空间脱离其所处的环境,甚至照搬西方的设计,光鲜亮丽的外壳之下缺乏人文沉淀,更妄谈承载深厚的人文底蕴。

二、艺术类高等教育空间设计发展方向

1.注重艺术类高等教学空间多样性设计

由于艺术类教学的特点,并非只有教室才是教学的唯一选择,宽大的走廊、开阔的中庭、教学楼旁的草坪、走廊、平台、大厅也是实际功能意义的空间,都是可以供学生讨论、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具体来说,首先要有一个较大的交流空间,这个也是整个艺术楼的中心汇合处,这个空间较大,可安排咖啡厅、座椅、电话、书刊、布告栏等简单交流设施。其次,可在同层或不同层人们经常碰面的地点设立讨论区,如楼梯口可给予学生停留、交谈、娱乐相对独立的空间,可摆放一些桌椅;最后,走廊也是休息与交流的好地方,在不影响走廊宽度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一些长椅、展览框,或者自动售卖机,供来往学生休息、观赏和使用。这样,在不增加面积或减少面积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此外,通过绿色植物的绿化、艺术作品或座椅的摆放作为隔断,将交流空间进行划分,这样增加交流区域的节奏感,形成开放和半开放、单独和群体、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节奏感,更有利于学生交流,也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整体上,通过节奏、排序、光线、渗透及层次划分,避免单调,形成变化效果,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

2.以人为本,鼓励交流

我们可以联想到西南联合大学,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创造出令人羡慕的成绩,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大师云集、自由之学风等,还有被人忽视的一点——因为身处暂时简陋的校舍条件,恰恰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密集的交流环境。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和老师共处一个院落,“住也在那里,上课也在那里”。处在同一空间中的师生就会产生社会往,相互照面并体验到他人的生活感受,由此因灵感和激情的碰撞而共同创造出一个愉快、积极的交往空间。因此,未来艺术类高教空间,应该以人为本,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为主线,营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应该打破以往的、原有的以老师为中心的静态、单调的教学布局模式,更多地放入互动的教学布局模式。建筑大师约翰•波特曼对公共空间的成功运用给我们的艺术类高教空间设计以启迪,他在建筑理论上提出“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的设计指导思想,值得深思,使我们在未来的艺术类高教空间设计中的考虑要更多地从人出发,建立更多的鼓励交流的公共空间。比如,在课堂空间布局设计中应多考虑师生互动和学生间分组讨论等,使之成为适合师生进行各种交流的场所。课余活动聚会、联谊交流等可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延伸。所以,现代教学空间应该把聚会、展览、展示、课程设计、交流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共享的空间。设计大小不同的空间,私密和半私密的空间,自修和讨论的空间,教学和休息的空间等。而采用完全开放式的结构,将艺术展馆融入到教学设施中来,改变目前艺术展馆和教学楼相分离的局面,也不失为以人为本,鼓励交流的创举。

3.注重艺术类高教空间设计的效用和可变性

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艺术类高教空间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其功用性中来,而不是仅将其视作增加教学设施的审美格调。首先要满足教学空间的需要,立足艺术类高教的特点,更大程度上满足讨论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对空间的要求;其次要满足展示的需要,比如与城市建设衔接,建立公益性文化展示平台、艺术场馆等。最后,要满足学习、交流的需要,如设立小型艺术类图书馆,提供阅读空间,引进商业化的咖啡吧,提供交流讨论区。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艺术类高教空间设计的可变性。建筑的使用年限动辄几十年,但对建筑的使用却常随时代而变,教学楼的设计应以“可变功能”的概念代替“固定功能”概念,使建筑最大程度上接近其最高使用价值。在现代整体式教学楼中,艺术类高等教育空间的灵活性问题尤为重要,未来艺术类专业学科不断变化,艺术类高等教育空间应具有灵活性、通用性,如减少隔墙、扩大空间,以适应学科间的不断调整、发展、更新等方面的要求。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是在以群楼的方式来适应未来多学科的分院独立教学管理方式。

4.注重艺术类高教空间设计的人文精神传达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商务酒店;公共空间;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hotel industry present a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 the emergence of business hotel, better social needs to provide the most advantageous resources service. In business hotel on design requirements also more and more strictly, business customers by hotel demand as the main body, including five stars, four star, samsung and all kinds of economic business hotel, either from the business guests or tourism guests or meeting guest, individual and so on various consideration, more show business hotel public space desig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while business hote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hotel and business hotel the concept of public space and elements, understand the modern business hotel public space desig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hotel, mainly for business hotel public space in the reception space, meeting space, catering and entertainment space in design,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quirement,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business hotel; Public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空间是属于商务酒店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务酒店空公共空间在整体酒店空间中占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在客户美感度的感受、公共休息的舒适度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材料选择、色彩搭配、节能减排、装修形式、摆设方法、照明构成等都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设计点,从不同的原则上去把握,全面实现商务酒店公共空间的服务舒适感、立体感受等一些综合因素,更能促进商务酒店的客源,并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简述商务酒店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基本功能

1、公共空间的设计概念。商务酒店商务酒店根据自身客观情况做好定位,根据不同的商务人群层次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在经济型酒店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的业态,具备品位、舒适、时尚,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从商务酒店的整体上来看,公共空间的设计主要从商务酒店的从进口、出口、休息空间、茶座、会议厅、接待厅、娱乐空间、健身设备及空间等多方面来考虑,是能为商务酒店下榻的旅客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把握这样基本的要素,是构建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2、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商务酒店基本上有接待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商务会议空间等主要要素组成的,包括一些具体的空间设计点。譬如入口空间、大堂空间、中庭空间、走廊空间等一些基本的空间组成,具体的位置运用上就是包括有会议室、餐厅、酒吧、KTV、健身房、游泳池等一些集商务、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商务中心,从室外运动场、商场、商务中心、总服务台、行李寄存台、卫生间、酒吧、电梯、餐饮、职工通道、客房等多方面的空间组成要素。

3商务酒店公共空间的基本功能。从商务酒店公共空间的整体效能来看,既有基本功能,也有延伸功能,在全面把握商务酒店空共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能更好的把握好商务酒店发展的脉络。一是日常的生活服务功能,包括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各种消费空间,简单地说就是餐厅等生活服务区;接待功能,这是对客户进入酒店以及在酒店消费其间的接待,主要体现在等待厅、大堂吧、咖啡厅、茶馆等一些空共空间;三是文化功能,商务酒店通过一定文化的形式体现,客户领略到独有的文化气息。

二、概述商务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1、自然和谐的空间美感

商务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要突出舒适、美感、体现自然和谐的空间应用。在突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情况下,商务酒店的公共空间设计也要体现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将使用者的需求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客户感到舒适和美感度更高。

2、以人为本的总体把握

商务酒店集中的是人的活动,包括会议、餐饮、宾馆住户、健身训练等都是人高度集中的活动场所,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客户创造一个安心入住的环境。在突出人整体感觉的情况下,实现商务酒店在公共空间多样性、美感性、人文性等综合因素的统一。

三、细述商务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要素及附属要素

1、公共空间企业文化的要素体现。

现代商务酒店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酒店入口、大堂、中庭、楼梯、电梯走廊、屋顶花园等诸多要素,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构建一个整体的节能设计理念,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考虑节能设计,尤其是在照明的运用上,可以融入艺术的特色,让每一个灯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使用一些节能性强、美感感受强、欣赏力度强的照明设施,让设计从大堂一直延伸到客房,渗透到整体公共空间的每一个细节,凸显出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譬如,葫芦岛海上海商务酒店,欧式风格的建筑,时尚典雅,浪漫温馨。酒店大堂宽敞明快,设有商务中心、贵宾休息区。同时以“友谊、和谐、欢乐、安全”为服务理念,形成了集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整体发展亮点。

2、心理需求的温馨亮点结合及展示。商务酒店公共空间是客户进行各项活动的场所,包括餐饮聚会、休闲娱乐等一些活动,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可以突出一个亮点突出某一个公共空间点。比如在大厅、前台等一些公共空间摆设一些具有古香古色的老家具或者古董,从一个点上形成文化、知识、趣味上的共鸣。可以选择公共空间的一个点,比如中餐厅、客房、大堂一些公共空间较大的地方[3],进行一些有艺术性、创造性的图画、耳目一新的温馨提示语、诙谐幽默的趣味故事等一些亮点,让客户有消费的兴奋点,这样比全盘的改造设计要在效果上好得多。譬如,广州的白天鹅商务酒店,在大堂的中央设计了一处中国式园林,假山上有三个大字:“故乡水”,这一设计让很多踏上故土的海外侨胞非常感动,立刻体验到了回家的感觉。

3、构建附属要素精准的设计比例。在商务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全盘考虑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图纸,在确定了商务酒店的营运性质、客源、档次之后,就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房间设计的功能布局,应该合理规划客房、餐饮厅、会议厅、休闲游乐厅等和公共区域的面积设计,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适当的布置对客户服务项目、交通流程项目、物流、员工通道项目、厨房到餐厅的交通等一些综合性的项目,更好地实现商务酒店在公共空空间上的合理比例控制。在入口空间的设计上,准确完成外部环境到内部空间的过渡,在大堂空间设置上,构建登记、服务、交通组织、休息等候等空间要素[5],在楼梯、走廊的空间设计上,不宜太追求经济上的利用,减少空间就会带来拥挤、不畅等一些不良的反响,这些空间的有效设计可以更好地为客户对商务酒店的整体印象打上更高的分数,营造更好的经营空间。

四、总结

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酒店在时展中不断细化,商务酒店作为酒店类的一种特有分支,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优势。而商务酒店公共区域又起到了整体商务酒店属性的直接因素,因此对于一个商务酒店公共区域的合理安排,面积比例,空间运用,信息交流,文化传达以配合其形酒店的基础功能才能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简便、快捷、高效、舒适、有侧重同时又多元化的商务型酒店。

【参考文献】

[1]袁媛;许俊萍;;高校教学组团公共空间设计浅析;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2]蔡晓梅;商务客人的酒店需求特征及其在酒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旅游科学;2005年第2期

[3]蔡中开;酒店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27).

[4]蔡益燕;胡天兵;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建筑钢结构进展;2003年第4期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室内空间;设计

1 我国的室内设计的不足

室内设计如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老板、盲目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随着我国室内装饰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设计师应对已知的设计因素和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视觉效果,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设计师都应心中有数。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范畴,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开拓新的材料来源。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结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出现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古代建筑样式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说明我们缺乏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建筑文化素养。其具体原因是:其一,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建筑环境意识观念。其二,社会整体建筑文化发展的落后(或称繁荣中的危机)。其三,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机制不完善。

2 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关键

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为了满足人们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而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那么,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满足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空间环境。影响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因素很多,诸如空间的尺寸、空间结构的潜能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因素;室内空间的具体用途,是作为工作或休闲、娱乐或礼拜还是康体或学习;室内空间的内涵----要考虑它的重点。现场环境的实用性考虑,比如出入方便、照明数量、声学效果、座位数以及储存和摆放东西的空间;健康和安全的因素;还有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等等——设计要素包括视觉(颜色、灯光、形状)、触觉(表面、形态、质地)以及听觉(噪声、回音)。设计师必须对上述要素具备美学、适用性和技术上可行的欣赏能力,设计师必须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上述元素以及做出何种反映,不仅仅要了解单一要素,而且要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3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别墅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得最好的,因为有最多的机会创造丰富多变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同时由于空间的复杂,别墅室内外过渡空间也是最难于处理的一种类型。

由于很多别墅规划设计中的脱节,规划、建筑、景观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师来完成,就形成了一些盲点、一些空白。比如在建筑和室外相交接的地方,那些露台、平台、阳台、建筑入口处、门斗、雨罩等位置的细节设计,经常是既不属于建筑师的工作,又不属于园林师的工作。因而缺乏深入的设计处理。而这些位置对于业主的生活体验又构成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中表明,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逗留,这样他可以既有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又能看到外面人群或自然中的各种活动,如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在窗内向窗外看等。好的过渡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空间的可利用性与灵活性。过渡空间越充分,越有余地,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强,也越少外界干扰,同时也越有助于体现业主的身份地位和尊严,当然也就越能体现其居住价值。

4 室内设计的要点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4.1 光线的设计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能制造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空间形状大小、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影响采光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气候、景观、室外环境等,另外不仅要考虑直射光,而且还有漫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

4.2 色彩设计

色和光不能分离,色彩作为空间设计的一种手段,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只有把色彩与室内空间、采光、室内陈设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色彩设计才算是成功的。

4.3 材质的选用

公共建筑室内界的饰面材料,应同时具有使用功能和人们的心理感受两方面要求。除了考虑室内的视觉效果以外,还应注意人通过触摸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美感,例如坚硬平滑的大理石、花岗岩、金属,轻柔、细软的室内织物,以及自然亲切木制材料等等,应根据空间的不同需求来综合考虑。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已厌倦了钢筋混凝土的生活空间,人们对公共建筑室内界面材质要求逐渐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很多天然材料开始受到设计师和大众的宠爱。

4.4 声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声环境亦同样不可忽视,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为例“,故乡水”瀑布就是较好地把自然景观和声音引入室内空间,使整个室内空间增色不少,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在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将形、色、声、质最终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7~551

[2]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轻轨;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轻轨的建设已经并不罕见。轻轨空间范围半径与城市规模、出行人口数量、站点需求、城市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相关,在设计上也应体现出人性化,避免由于设计不当造成人们出行受到影响[1-2]。当前,武汉市地铁交通网由轻轨1号线(2004年7月28日开通)、地铁2号线(2012年12月28日开通)、地铁4号线(2013年12月28日开通)及地铁3号线组成(2015年12月28日开通)。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方案较多,对于初次乘坐者而言必须依靠导向图。本文以城市p轨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计为主线,探讨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一、人性化设计需求分析

(一)情感需求

轻轨属于公共空间,在设计方面要想人性化,必须遵从人们的主要情感,在设计上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搭乘需求,还需调查人们对轻轨空间的希望,通过人性化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化设计等提升轻轨空间的现代感与文化感[3]。目前,新的设计领域以及设计理念必须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特色息息相关、与时俱进,达到长远发展状态。

(二)基本需求

对于轻轨空间及设施的设计而言,首先必须满足人们搭乘的基本需求。现阶段,我国轻轨的设计主要以火车为参照目标,虽然能够解决基本出行问题,但在电梯设计、等待空间设计、搭乘安全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弊端[4]。因此在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需真正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升轻轨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三)城市建设需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轻轨的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城市发展需求,在设计初期考虑到将来作为中转站的站点在空间设计上的特殊性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性,避免后期加设站点时造成大面积开挖。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人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对于经常乘坐轻轨的上班族而言,轻轨的密闭空间可能加重其疲惫及烦躁程度。因此在设施设计上也应考虑到乘坐者心理上的人性化,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控制长时间乘坐轻轨过程中的心理不适感。

二、人性化理念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空间导向设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庞大,人们在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常需标志图加以引导。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合理分析人们在换乘过程中的路线图,尽量缩短换乘之间的步行线路与转乘次数,达到换乘的快捷性。在交通导向系统图示设计方面必须人性化,以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例,让乘客能够快速找到换乘区域。

目前我国轻轨公共空间设计不乏商业广告,尤其是人流量较大的轻轨站,商业广告以及商业设施并不罕见。人们在寻找交通导向图示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墙上广告色彩、质感、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有效信息的筛选上降低效率。另外,由于轻轨与地铁之间的换乘为不同线路,因此在导向图的设计上可将不同线路用颜色加以区分,让乘客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所处位置,分析最佳的换乘方案。因此在导向系统设计上需加入人性化原则,关心人们需求重点,放大导向图,提升导向有效性。

(二)公共设施设计

对于较大型的轻轨站而言,首先需在设计上综合分析乘客的必要需求,例如卫生间、哺乳间、休息椅等。卫生间的设置首先应区分男女,同时加入残疾人卫生间,方便不同性别以及不同需求的人们正确使用卫生间。需注意的是,残疾人卫生间的设计不应设计楼梯,可采用斜坡取代楼梯,并注意洗手池的空间占用,方便残疾人轻松使用洗手池。哺乳间的设计是目前人性化设计的趋势,需为哺乳期妇女提供隐蔽、卫生、安静的空间。这类设计在空间上可具有温馨感,让使用者能够感受到和谐、美好,提升心理上的美感。休息椅的设计则可根据城市形象、城市特点、现代化理念等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休息椅,以提升轻轨公共空间的视觉美感。但需要注意设计以的数量控制,避免休息椅数量过少出现不足情况,或休息椅过多造成空间占用。

(三)车内空间设计

轻轨的车内空间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轻轨空间设计较为稳定,在布局上以乘坐更多的乘客为基准。人性化设计需要设计者了解人与人之间空间密度的临界点,由于轻轨乘客来自各个地域,因此若距离较近可能引起不舒适感,也会影响到个人空间的维护。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轻轨中乘坐者的站姿、坐姿所占用的空间位置,设计座椅宽度、长度以及座椅空间,在扶手的设计上也许考虑扶手密度以及扶手高度。同时还应考虑到残疾人乘坐轻轨的便捷性,需在车厢中设置残疾人位置,方便轮椅的摆放,该位置是安装扶手。另外,目前多数轻轨中安装了可视屏幕,让原本沉闷的轻轨空间氛围活跃化,在屏幕的设计上也需考虑到屏幕大小以及屏幕高度,应确保多数乘坐者可看到屏幕上的画面。

(四)等候区域设计

城市轻轨公共空间中等候区域的设计尤为重要,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有序上下轻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轻轨乘坐的安全性。在等候区域的设计中,可在公共区域中间位置设置休息椅,避免休息椅响到排队人群。在排队等候区域使用栏杆或黄色警示线划分等号区域,帮助等候者正常排队。另外,在等候区域应采用较大屏幕告知排队等候者轻轨的下站到达时间,采用倒计时方式,旁边可播放商业广告或公共宣传广告。

三、结束语

随着轻轨建设规模以及数量的不断庞大,人性化设计理念对轻轨公共空间及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轻轨使用的基本需求,还需为乘坐者创造便利、舒适的公共环境以及乘坐体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与建设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嵘.城市轻轨公共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以无锡城市轻轨项目建设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No.130 04:159-164.

[2]杨吟兵,方凯伦.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6,v.37;No.328 10:90-93.

[3]郑建楠,沈宏,胡晓丽.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以燕郊地区公共设施为例[J].艺术科技,2012,v.25 02:124+126.

[4]岳翔.柏林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通用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v.29;No.166 06:26-2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