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茶相关的知识

与茶相关的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1篇

【授课时间】

本节内容为2课时

【授课内容】

《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人文文化”第三节“茶文化”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节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旅游实践工作,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旅游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学概论》和《中国旅游地理》等相关旅游基础方面的知识,并且有在相关旅游酒店已有实际对客服务包括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工作经验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饮茶的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本堂课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重点掌握茶行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和心态文化中茶艺和茶道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我国茶叶主要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体验我国茶文化内涵的能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游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容讲解、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讲解相关知识,再结合课外任务布置,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旅业的情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2、难点与关键: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影视图片展示法

2、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用具(茶及相关品茶工具等)

【教学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联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饮茶实践活动和对客的茶水服务体验,由一个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饮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我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用PPT课件辅助讲解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茶的种类、制作工艺、等。用一段VCD录像展示我国传统的茶艺表演,通过课堂讨论和中外对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课教学的难点: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间穿国主要名茶及饮茶名人的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加深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跟茶有关的物品,包括各类茶叶、茶具及与茶有关的资料、图片。

2、预习与茶相关的知识。

二、课堂问题导入:

1、教师活动

① 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

入课堂知识。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3、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知识

同学回答后,总结“对,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茶有关的文化知识”

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本节课主要知识

知识点一:了解我国茶的种植、饮用历史及茶的功能

教师活动: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茶的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记录,功能还有哪些。 主要内容:

1、茶的历史: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降血压、防癌、保护心血管等)

儿茶素(天然的抗氧化剂,对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作用明显)

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可提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气管及胆管痉挛)

芬芳类物质(芳香开窍,抗毒消炎,利肺排痰)

知识点二:掌握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主要内容:

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

物态文化: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以及茶具、水茶事物件等

制度文化:从古到今,行政管理阶层都对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有明确的标准和律条

行为文化:茶叶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服、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应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联想,对人生价值深层次的顿悟,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礼仪和韵味,以及反映茶叶加工、品饮情趣的文艺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知识点三:掌握茶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名茶

教师活动:结合茶的图片,讲解主要茶的类型,其制作工艺区别,名茶代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浙江省有哪些名茶?

主要内容:

我国茶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1、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2、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3、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4、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知识点四: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联系

教师活动:用VCD播放我国传统茶艺表演,总结茶艺表演的顺序,讲解茶艺、茶道的内涵

学生活动:观赏茶艺表演的VCD,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思考并回答茶艺与茶道之间的联系

主要内容:

茶道: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是陶冶心情的一种方式,是以沏茶、赏茶、饮茶等美心修德传承礼节的和美仪式。

茶艺:制茶、泡茶的表演艺术,是发展个性、顿悟人伦的方式

知识点五:了解其他茶文化

教师活动:用PPT介绍其他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喜爱饮茶的名人、对联、诗歌

学生活动:继续体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总结

教师结合上述教学内容的讲解,总结本节学习要点。

五、课后实践

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继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 茶文化

一、我国茶种植、饮用的历史和茶的功能

1、茶的历史

战国时的《神农本草》

唐,陆羽《茶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儿茶素

咖啡碱

芬芳类物质

二、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茶的物质文化

茶的制度文化

茶的行为文化

茶的心态文化

三、茶的主要种类、制作过程及其代表名茶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黑茶

其他茶(黄茶、白茶、花茶、药茶)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也带动了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业作为提供多个项目的服务性行业,茶室、茶吧、茶馆等茶文化休闲场所在我国高星级酒店中逐渐兴起,因而对懂茶艺的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叶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和出口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文化在酒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2014年3月,我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峨眉山雪芽大酒店在成都正式开业,从软硬件两方面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发扬得淋漓尽致。此外,在酒店中设置茶室、茶吧等服务设施更是常见。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以及泡茶的相关技艺,以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1]。中国茶道的核心是“廉、美、和、敬”,并兼具儒、道、佛三家之美。通过对茶艺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茶文化基础知识、不同茶类的泡茶技法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外塑形象、内修素质的效果。此外,学生还可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增加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以及更好地服务酒店行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客房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酒店管理和服务能力。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酒店行业重要的产品之一。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助于该专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茶艺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茶叶的鉴别、六大茶类的基本泡法、茶艺表演、茶艺馆经营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增强其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茶艺人才的需要[2]。

(二)教学思路。茶叶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遵循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于服务技能的培养,如茶艺表演、茶艺冲泡和茶水服务等,使学生掌握茶事接待服务知识、岗位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并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提高专业技能。另外,还应注重茶文化以及茶叶知识的介绍,以更好地为客人提供茶事服务。此外,还可通过以赛促学、以考证促学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参加茶艺技能大赛和争取获得中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特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茶艺与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会议茶水服务等服务项目相融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共计48学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茶文化概述。主要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茶道与茶艺、民族茶俗等内容。第二,茶叶知识。主要介绍茶叶的分类、加工、贮存、鉴别以及中国十大名茶。其重点在于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掌握六大基本茶类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别,以便于日后为客人介绍茶叶。第三,茶叶基本冲泡。本章在掌握茶艺礼仪的基础上,学习茶具知识、用水知识以及泡茶的相关技法和程序,以期学生能学会依茶类挑选茶具、泡茶用水、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以及冲泡次数等,并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的泡茶技艺。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实操为主,课时约15个。第四,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在掌握基本茶艺冲泡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和茶席设计的创作,使学生在自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茶艺。第五,茶与健康。主要介绍茶的主要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如何科学饮茶,通过学习可以在今后的茶事服务中为客人解惑答疑、推荐合适的茶叶。第六,茶艺馆服务与管理。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艺馆的类型、茶艺馆的经营与创新、茶艺馆的服务流程及操作规范等。

(四)教学方法。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课程内容较为精简,可操作性强。课程的茶文化概述、茶与健康、茶艺馆服务与管理三个项目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而茶叶知识、茶叶基本冲泡以及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三部分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主要以教师示范法、学生小组练习法为主,强调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在茶艺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环境的营造,辅以茶艺音乐、插花、焚香、服装等方面进行相互配合。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资料等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快捷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茶艺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茶艺冲泡技能比赛,并进行茶艺表演以及茶席设计自创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活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茶馆、茶叶店、茶厂等,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制作、茶叶冲泡以及茶馆经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与考核。作业与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茶艺课程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自己设计一次下午茶、自创调饮茶、以小组为单位自创茶艺表演、以小组为单位的茶席创意设计等,主要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面,采取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日常考核主要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主要巩固学生所学,同时检测其学习效果。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占总分数的40%,主要检测学生对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考核占60%,主要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基础茶类的冲泡演示,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识茶、泡茶和品茶。

作者:黄素云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参考文献: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3篇

国际上,对地理标志与原产地的命名制度起源于法国,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1]。地理标志主要是针对传统名优特产(一般为广义的特产,如酒类、工艺品、食品、纺织品、农产品等)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1-8]。桂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兼备观赏、实用功能的名贵园林树种[10-11]。咸宁市是桂花之乡,桂花资源优势较为明显。我国现仅有2种桂花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浦城桂花、潢川金桂。因此,对咸宁市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进行探讨。

1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概况

1.1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0年1月31日,绍兴酒成为我国第1种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地理标志产品。此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国内先后实施保护的产品达957种,涉及15个大类,包括酒类、水产品、工艺品、食用油、饮料、蔬菜、调味品、牲畜、果品、中药材、家禽、粮食、茶类、纺织品、花卉等,其保护范围分布于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四川、广东、湖北等3个省份地理标志产品种数分列前3名。

湖北有73种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咸宁市仅2种:羊楼洞砖茶(洞茶)、赤壁猕猴桃。羊楼洞砖茶(洞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是咸宁市的赤壁市赵李桥镇、新店镇、茶庵岭镇、神山镇、余家桥乡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赤壁猕猴桃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咸宁市的赤壁市现辖行政区域。此外,我国批准对产自法国、西班牙、英国的9种欧洲特产(干邑、孔泰奶酪、洛克福奶酪、阿让李子干、马吉那山脉橄榄油、布列高科尔多瓦橄榄油、苏格兰威士忌、西乡农场切德奶酪、苏格兰养殖三文鱼)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

1.2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1995年国家工商总局开始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迄今为止,该总局注册了32个省、市、自治区地理标志商标1 004件(含台湾省的1件),其中浙江、山东、福建等3个省地理标志商标件数,分列前3名。这些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商品涉及16个大类分别为茶类、纺织品、果品、酒类、牲畜、饮料、蔬菜、粮食、调味品、水产品、工艺品、家禽、花卉、食用油、中药材、烟草等。湖北省现有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达42件,咸宁市目前还没有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此外,国家工商总局还注册了来自其他8个国家的36件地理标志商标,包括泰国、墨西哥、牙买加、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韩国等。

1.3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2008年,农业部才开始农产品的地理标志登记工作。迄今为止,农业部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先后登记了各地的特产农产品地理标志966种。这些标志分布于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四川、山东、黑龙江等3个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种数位于全国的前3名,而海南与天津等省、市,迄今尚未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这些产品种类仅为14个大类,包括粮食、花卉、烟草、食用油、蔬菜、纺织原料、牲畜、家禽、果品、中药材、水产品、茶类、饮料、调味品等,其中以蔬菜、中药材、果品、粮食、水产品、牲畜、茶类为主。湖北省现有35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咸宁市仅有1种:通城猪。通城猪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是咸宁市的通城县隽水镇、石南镇、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沙堆镇、关刀镇、麦市镇、塘湖镇、大坪乡、四庄乡等11个乡镇,167个行政村,4个国营林场。

2我国桂花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我国对桂花资源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较晚。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批准对浦城桂花、潢川金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因此,浦城桂花、潢川金桂分别成了全国第697种、第77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浦城桂花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浦城县现辖行政区域;潢川金桂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潢川县卜塔集镇、春申街道办事处、白店乡、传流店乡、仁和镇、弋阳街道办事处、魏岗乡、老城街道办事处、隆古乡、付店镇、双柳树镇、江家集镇、踅孜镇、来龙乡、上油岗乡、谈店乡、定城街道办事处、张集乡、桃林铺镇、黄寺岗镇、伞陂寺镇、黄湖农场等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现辖行政区域。然而,我国桂花资源均尚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也还未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3咸宁市桂花资源优势

咸宁市栽培桂花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市写下了赞美桂花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目前,咸安市还存有少量的千年古桂。咸宁市于1963年、1983年先后分别被国家命名为“桂花之乡”;2000年,国家再次将咸宁市咸安区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的桂花资源位于全国第1位,“桂乡”美名享誉全国。该市桂花品种的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的产量、桂花品质等资源指标始终在全国保持领先。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有近30个桂花品种,银桂、金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资源非常丰富。

4咸宁市桂花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对策

4.1申请对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

众所周知,地理标志保护对传统特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对桂花之乡咸宁市的桂花资源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咸宁市桂花及其相关特产(咸宁桂花茶、咸宁桂花蜂蜜、咸宁桂花酒、咸宁桂花蜜酒、咸宁桂花糕、咸宁桂花糖等)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同时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这些特产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还可向农业部登记咸宁市桂花、咸宁桂花茶、咸宁桂花蜂蜜等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4.2深入研究桂花资源的地理标志特征

地理标志(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特产,产自特定的地域,所具有的声誉、质量或其他特性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产地的2种因素,即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因此,应加强对咸宁市桂花及其相关资源的2种因素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其地理标志特征的揭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等提供参考。

4.3挖掘与整理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拉开了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序幕[12-13]。2005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中国蓬勃开展,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12-16],并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登录制度[13]。目前我国有34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挖掘与整理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刚传说、咸宁桂花茶制作技艺、咸宁桂花糕制作技艺、咸宁桂花酒酿制技艺等),并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以此丰富传统桂花特产的文化内涵、传承该类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遗产。

4.4实施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

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特产,产于特定区域地区,且其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本质上取决于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和)人为因素[17-18]。可见,有些传统特产,具有地理标志特性,并包含有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的共同载体。如:羊楼洞砖茶(洞茶)是国家地理标志特产,其制作工艺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名称”羊楼洞砖茶(洞茶)”本身就是工农业品牌类非物质遗产。因此,对咸宁市桂花及其相关特产资源,应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双重保护。

5结语

我国对桂花资源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较晚,现仅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浦城桂花、潢川金桂,然而桂花及其相关特产尚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也还未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应深入研究桂花资源的地理标志特征;申请对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挖掘与整理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

6参考文献

[1] 王笑冰.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60.

[2] 冯寿波.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以TRIPS协议为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61.

[3] 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385.

[4] 宋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341.

[5] 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0-22.

[6] 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6):117-121.

[7] 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广东茶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对策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202-204.

[8]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浙江茶类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1(3):467-471.

[9] 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等.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19-523.

[10] 黄莹,邓荣艳.中国桂花栽培与鉴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186.

[11]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407.

[12] 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25-34.

[13]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38.

[14] 孙志国,王树婷, 钟学斌,等.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1-163,174.

[15]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13.

[16] 孙志国,钟学斌,王树婷,等.地理标志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6-38.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洱茶;专利;创新;茶具包装

1研究背景

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一般茶类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普洱茶被称为“养生之妙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截至2015年普洱市拥有茶园面积达159万亩,年产茶10万吨。在普洱茶的制茶发展起源上,它的技术起点与巴蜀及江南制茶发展处于一个时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地处边疆,交通不便,普洱茶区因缺乏与中国主流茶文化的交流而逐渐停滞不前,茶叶加工制造技术、茶文化发展渐渐落后于其他茶区。近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外来信息的注入,包装和贮藏条件的改善,运输时间的改善,使普洱茶在老百姓中普及开来。[1]普洱茶的不断升温,人们也更深入地去研究,使得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更多地被人们认识,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专利信息是产业发展的宏观表现形式,同样也是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战略性分析情报资源。研究表明,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缩短 60%的科研周期和节约 40%的研发经费。[2]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相关专利信息内容,对于加快科技创新研发、节约研发成本、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的使用及发明专利数量质量的上升,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创新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指标。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知识产权工作则是科研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备受瞩目的焦点。普洱茶产业是一个传统、健康的产业,专利信息对于茶产业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日益凸显,只有纳入专利保护,才能取得市场独占权,使从传统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步入研发的良性循环。

2研究内容

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及对专利信息重视程度的标准之一,整个行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团队综合实力可以初步评估产区或企业的资源优势。如表1、2、3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987―2015年间普洱茶功能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从1987年的2件到2015年的857件,普洱茶功能专利的增长预示着传统产业开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普洱茶包装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包装,近年来,普洱茶外包装的改良已经成为普洱茶企业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

将普洱茶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并加入新时代新元素,这是现代茶企业、茶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的新思路。从表3可以看出,1999―2015年间普洱茶文化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专利年增长率并不稳定,专利申请总量年成长率出现4次负增长。

3结论

普洱茶产业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在时间上出现明显增长趋势,专利技术相对集中分布的企业代表着在普洱茶业内拥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对普洱茶行业内的关键性专利技术掌握较多,科研技术垄断性强,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不同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关键点和创新领域有所不同,企业如果能收集整理其相关领域内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学习,并将自己同类的技术进行创新优化,逐步改进成为符合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专利技术,这将大大缩短科技研发时间并有助于短期内取得突破。具体可根据茶企业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或准备开发的科研项目以确定需要引进的新技术或弥补企业传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漏洞,得到启示并取得技术创新。

4建议

41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地方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普洱茶产业相关专利保护体系及奖励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专利技术主体利益。

(2)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全面落实“13111”工程,缩小区域间创新差距加强对创新发展落后地区的培训宣传教育,组建科技服务小组走向基层服务老百姓,除了提高专利意识外,还可采取宏观指导、加大资助、设立重点示范项目等措施,全面提升普洱市茶叶加工水平。

(3)完善机构建设,促进茶产业标准化生产,使普洱茶生产从原料到加工、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依。

(4)重视科技研究,鼓励创新性产品。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产品,推动普洱茶产业的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加快普洱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为知识创新、技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42对茶企业的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单靠传统“加工”是远远不够的,明确茶企业发展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全面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知识产权文化,合理利用专利信息,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成果、轻专利的传统观念。茶产业科技创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专利情报工作和专利信息的利用应该贯穿其中,将专利情报工作合理运用到新产品开发、产业资料收集、对市场竞争情况分析等方面。

(3)企业应建立健全专利管理机构,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团队,由相关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对企业发展有益专利信息,制定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高度集中、高效能和稳定地指挥科研发展。

(4)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资金和实施能力,便于将知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经济利益,是传统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加强对科研单位、高校等外部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曾忠禄专利情报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与技术[J].情报杂志,2006(3):55-57

[2]王嘉,沈金波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究,2006(11):2-3

[3]陆勤虎基于专利分析方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王衍专利分析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探索,2012(1):58-61

[5]岑明专利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BA公司为例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许玲玲运用专利分析进行竞争对手跟踪[J].情报科学,2005(8):1271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5篇

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当然也是国学百花园里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想要深入掌握这其中的内涵,需要我们长期的文化积累和人生积淀。

感谢xx区青少年宫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接触茶文化、了解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的机会,学生们在兴趣盎然地学习了茶文化相关知识之后,踊跃地参与报名,并拿出了各项目优秀的作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传统茶文化教育为载体,在青少年群体中通过开展茶文化大赛的方式传播传统茶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展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成果,拟决定开展“2017xx市xx区学生首届茶文化创新大赛”。

二、活动人员:xx市实验小学师生

三、活动过程:

1、学习了解茶文化相关知识

2、用心感受茶文化,参加茶文化青少年创新大赛:

(1)、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故事大会

(2)、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文化作文大赛

(3)、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文化创意书画大赛

(4)、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席设计大赛

(5)、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包装创意设计大赛

四、时间安排:

2017年5月3日前为各单位初赛阶段。

四、活动效果: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6篇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设立饮茶室、茶馆、茶叶店的酒店越来越多。餐厅、酒店等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套手艺,茶艺师是具有专业的茶叶鉴赏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和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茶业人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茶叶技艺师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特有职业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各个高校应将茶艺课程安排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知识技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茶学优秀服务人员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将中级茶技师的技能培养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技师的职业能力。

1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

1.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古到今,茶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茶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也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良好的精神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喝茶不仅是因为茶水能解渴,更是因为茶馆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放松心灵、陶冶性情,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消费。在茶的泡制过程中,人们从茶叶的选择、茶具的摆放、茶室的布置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四溢的茶香,还会体会到精神境界上的宁静悠远。茶文化不仅传达了慢生活的理念,更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对处于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另外,茶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相关研究发现,茶叶中具有咖啡因、茶多酚、生物碱、维生素等几百种化学有益物质,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饮料。喝茶能使人兴奋,有利于消除疲劳,还能加速尼古丁、酒精等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分解速度;能有效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同时,茶叶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茶艺培训能够丰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技能和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中,茶艺是茶文化最有效的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时展的特色之一。与其他的礼仪培养训练不同,茶艺是一种独特的礼仪。茶艺服务要求古典高雅,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服装、所用的茶具、相关的动作等都要求尽量与环境融为一体,以展现茶的优雅。同时,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要求服务者庄重且姿势优美。一般来说,茶艺师应该有一双纤细柔软、不佩戴任何首饰的手,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不断升华自己,提高自身的气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烫壶、温杯、分茶,置水、分汤、嗅味等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水质、水温、茶水比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仔细观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加入茶艺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也能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就业。

1.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仁义礼智信”,赞美正义、诚信和智慧,茶艺训练能够有效地传达这一理念。酒店管理行业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种,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容易使年轻人产生自傲、甚至自私的心理。通过茶艺课程,可以教导学生放下名利之心,平静淡泊,处事从容,以此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

1.4茶艺在酒店管理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茶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在一些餐饮、休闲场所、俱乐部等部门服务,而且可以独立运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茶技师已经成为一些高级酒店急需的人才。大学生通过茶叶学习,不仅需要对茶叶制作过程有清楚的了解,而且对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文化、健康知识等方面都需要有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途径[1]。

2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

茶艺培训顺利达成的前提是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但学生没有专门的茶艺室去自己动手实践,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述理论知识,有些学校的茶艺培训室设备简单,只有少量的茶具、简单的装饰,茶具的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茶室装扮简陋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茶艺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为促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和加强茶艺课程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2]。

2.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新兴的发展方向,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足够的有专业茶艺知识的教师资源,尤其是那些不是茶叶主产区的地方的院校。茶艺教学一般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学科的老师讲授,这些老师没有深入地学习茶艺知识,只对茶文化有表面的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们传递茶艺的精神。缺乏专业教师是茶艺课程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培养专业茶艺老师、提高茶艺教师专业技能刻不容缓。

2.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

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科学的课程安排。课程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教学方向错误、教学实践出现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所以有些高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足够的经验,因而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由此制定的教学计划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向已有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其他高校学习,潜心研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茶艺教学体系。

3发展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建议

3.1使茶文化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相当合适的。茶艺是茶文化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可谓风头正劲。在当代,茶艺服务业可以横跨多种行业,高级的茶艺师受到高端酒店的大力推崇。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泡茶的过程,还要求学生懂得如何生产茶、掌握大量与茶有关的习俗、文化、诗歌等引申内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茶艺师资格认证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获得就业机会。因此,将茶艺课程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3]。

3.2编制实践性较强的茶艺技能教材

与酒店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不同,茶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需要奢华艳丽,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编写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编写教材时,需要对茶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理解的老师以及专业的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茶文化研究学者和高级酒店茶艺从业人员,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与酒店管理职业的特点相符合。

3.3聘请专业的酒店茶艺工作者做现场演示

与学校的教师相比,专业的酒店茶艺师除了具备深厚的茶学知识以外,还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学会茶艺可能是件容易的事,学好茶艺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要想掌握茶艺这门艺术,就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而长期处于这个工作岗位的酒店茶艺师显然拥有深厚的茶艺实践经验。学校聘请专业的茶技师来到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茶艺是一门修身养性的技艺,茶艺工作者优雅的气质也会让学生爱上这个课程。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的高消费水平顾客在娱乐消费和用餐喜好上越来越追求绿色时尚、回归自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融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而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和谐、宁静、忘我、奉献”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本真生活的追求,使生活快节奏的现代人获得心灵上的平静。随着“饮茶时尚”这一消费观念的出现,酒店管理专业对具备茶学知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是该专业长远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光辉.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福建茶业,2016(3):136-137.

与茶相关的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制茶实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06-02

据估计2014年,我国茶叶产量将达195万吨,居世界首位,茶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高职茶学教育是我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层次,茶叶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是培养高职茶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是供销社举办的学校,茶叶一直以来就是供销社系统的传统产业,目前该专业的成立,主动面向全国以及长三角地区、杭州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的茶叶相关产业群、相关行业,尤其是供销系统内部的职业岗位群,培养学生掌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等功能性成分深加工技术,产品质量控制和茶制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知识,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茶文化推广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同时倡导“茶为国饮”,弘扬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将“绿色、健康、和谐”的茶文化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促进产业跨越发展。

制茶实训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主要茶类的加工技术,了解国内外制茶工艺的科学技术动向,通过与茶叶品质化学、茶叶审评技术、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茶制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等有关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分析和思考茶叶生产实际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以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茶树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茶叶加工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在开设制茶实训课程时必须考虑茶叶生产和加工的特殊性,其课程开设时间必须根据茶叶生产的季节性来合理安排,既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制茶的全过程,包括采茶、制茶等,通过学生手工制茶来深切理解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又不影响校外实训基地正常的茶叶生产与加工,因此本专业选择春末夏秋时节集中一段时间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制茶实训。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通过实践加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在课程教学上实现了制茶工艺和实训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浙江省开设茶叶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条件建设和实训教学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为此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设,近几年以来本专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除了与生物专业群共有的农产品加工教学车间(配备茶叶中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干燥所需设备及小型的中试设备)、分析检测等实训室外,目前已建设完成了茶叶审评实训室和茶文化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培养本专业学生从事茶叶产品加工岗位、品质控制岗位、茶艺展示岗位等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同时具备了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环节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我校地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校园周边缺少茶园,因此无法保证从茶叶鲜叶的采摘要求到茶叶生产加工等全程现场实际教学,而制茶实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必须具备茶园、茶叶初、精制加工实训车间等教学条件才能保证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和系部相关领导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广泛加强与社会上的各家茶叶加工企业和浙江大学潘板茶学试验基地的联系,建立了多个互惠共利、校企合作“双赢”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等需要。

三、立足浙江省的名优茶生产实际,突出教学重点和实用性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产区广阔,茶叶生产的地域性强,由于各地生产茶类不同,传统制茶习惯也不同,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地方实际。茶树品种及栽培技术不同,生产的茶类加工技术不同,尤其是传统名优茶的加工技术更为独特。如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是我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其炒制工艺独特,品质优异,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因此制茶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地域实际。

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浙江省的主要生产茶类――绿茶加工技术为主,特别注重加强我国名优绿茶西湖龙井的手工炒制和校外实习基地余杭潘板地区的径山茶的机械加工技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龙井茶的手工炒制过程,其加工工艺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增香(辉锅),通过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工序对绿茶滋味品质的影响。在鲜叶摊放过程中,酯型儿茶素水解为非酯型儿茶素,蛋白质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多糖水解为可溶性糖,从而茶多酚含量适当减少,氨基酸含量增加,降低了酚氨比,减轻了绿茶茶汤苦涩味,增进了茶汤的鲜醇度和浓度。摊放时间以鲜叶含水量在70%左右最为合适,此时茶叶中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最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较为适当,因此绿茶的滋味品质最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制茶技能的实际训练,掌握绿茶加工技术特别是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技能考核方案,考核指标包括出勤率、每天鲜叶采摘量,干茶量、制茶茶样评比、实训总结等多个方面。

制茶实训课程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也根据学生生源地范围和实习基地余杭潘板地区的浙江省名优绿茶,注意讲授余杭径山茶、红茶等其他茶类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其他茶类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讲述不同茶类在加工工艺技术上的有效结合丰富茶叶产品类型,使茶叶这一传统产品时时焕发新的魅力。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服务地方经济。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制茶实训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成立了茶产业科技服务团队,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开发与服务,给当地茶农及茶企业开展现代农民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参与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深入校外实训基地参加茶叶加工的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杭州茶文化的底蕴相当深厚,专业教师通过带领专业全体学生参观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叶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国际茶叶深加工产品展会、杭州茶博会等,聆听科技、市场前沿专家报告,增加学生对专业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部分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实践部分由余杭潘板浙大茶学试验基地等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及加工能手担任,企业教师主要指导制茶技术,专职教师在负责学生管理的同时,利用知识小课堂,解决学生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1.教材建设与规划。制茶工艺影响茶叶品质,我国传统的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六大茶类由于制茶工艺不同,色、香、味、形均不同。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加工在保持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加工技术被应用到茶叶加工中,不仅丰富了产品类型,而且提升了茶叶产品质量。例如为了改进绿茶的香型品质,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对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在绿茶加工中,部分地引入红茶或乌龙茶的萎凋、晒青或做青工艺,对绿茶香气改进有明显效果,在实际生产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利用多茶类加工工艺的结合,可以将乌龙茶的做青工艺自然形成的特有花香品质溶入到绿茶等各类茶中,为创造新型茶产品提供了可能。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实训教材,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应结合地方实际,符合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及时添加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加强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由于制茶实训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各种茶类的加工技术并不实际,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制作制茶实训的“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了解实训中没有接触过的其他茶类的加工技术。同时校图书馆订阅了大量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方便地查阅各种资料。

制茶实训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专业教师通过上述几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在课程教学上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生产实训”的一体化,实现了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零距离的贴近,保证学生获得了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近,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得了真正的工作体验和职业训练,学生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陆松侯,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