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推广;要点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075-03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国家面临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传统建筑行业弊端大、耗能高、浪费资源,造成资源短缺现象。同时施工过程中大量排放给环境带来严重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人民幸福感普遍下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解决了传统建筑带来的危害,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污染,释放环境压力。

1对绿色建筑的解读

绿色建筑并不单指“绿色”,而是一种观念和意义上的健康h保象征,它是指在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建造一种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一种新型建筑。这种建筑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危害,给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空间。在绿色建筑过程中,低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污染,对雾霾、全球变暖都有一定积极影响。

2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2.1地理环境、材料选取的设计要求

首先是取址问题。在选址之前,要测定土壤成分,是否存在有毒物质,地下水含量、纯净度,地磁强弱等;其次是材料选取。要尽可能选用天然材料,加工过程少,添加成分少,人工材料要经过检测,确保对人体、环境安全;最后是地理方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考虑地形、地貌、主导风向、正午太阳高度角、水源、绿地、阳光、空气、水等自然资源,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耗能。选址后要进行实地勘探,做好测量,结合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进行分析,避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减少热岛效应的产生。总之,要做到自然和谐,绿色环保,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友好结合。

2.2对建造单体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的形状会影响建筑耗能。进行单体设计要设计好建筑外形,减少外形面积,减少楼层高度(楼层过高易形成热岛效应,不利于污染物的排出);决定门窗走向时要根据通风通光情况而定,室内采光条件好也可以降低耗能(减少光污染,节能环保);外墙要选取节能效果好的材料替代泥土砖,比如导热性好,增加墙内保温材料的使用,冬暖夏凉最佳。注意在单体设计前要做好设计方案,建筑结构和设计要尽可能多,可变性强,弹性空间大。

(1)建筑形状与建筑耗能。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体积比对于建筑的热工性能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曲面建筑的热耗要小于直面建筑的热耗,分散的布局比密集的布局热耗大。表面形状、楼层高度对耗能都有影响,最好采用规则的形式建造。

(2)采光条件与耗能。现代化家居设计对室内明亮度有较高要求,将室内光线调置好会减少对灯光的依赖度。需要注意的是,房屋建造外墙要满足采光、通风良好,减少对家电的依赖,利用墙板采光控制室内温度。

(3)增加设计弹性。增加设计弹性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可通过建筑结构和设备增加灵活性提高住房的可变性。比如在厨房留出充足的管道空间,利于排水或其他设施安装,方便户主入住后的装修;增加楼梯的可生长性,比如预留量、楼板承重、周边预留地等;延长家具的可变性,包括管道空间等。

(4)资源节能设计。多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光能等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煤、石油、天燃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5)科学智能设计。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涌现了大批智能化建筑,其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等情况自动调节空调量,正真做到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2.3建筑户外植被空间的设计要求

前面说到在建造时要考虑到地形地貌等自然综合因素,除了对于建筑物单体的设计外,还要对户外进行一定的勘探考量,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户外土壤要肥沃,有利于大面积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通过植被水分蒸发形成湿润、凉爽的环境。周围增加乔木的种植量,减少路面吸热,提高空气含氧量。目前最常见的环境绿化主要有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对于小区周围,用草坪和石子替代水泥路面,辅之乔木,还原一个原生态住宅区。多数小区采用水泥铺路,其不利于净化空气和雨水排放,渗透性极差。立体绿化是引入“土地空间化”概念,主要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常见的有在强烈阳光直射的墙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通过植物来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持室内温度稳定。丰富的植被有利于净化空气、愉悦身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住户带来亲近自然的享受,尤其对老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

2.4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概念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是指该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它在建筑时不污染和破坏环境。与以往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智能是指该建筑物可以在不借助电力等资源的情况下完成调节室温和室内光线,安全检测和监督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它是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工程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效节约建筑用材,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等。

二、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是指通过使用科学且先进的技术方法为建筑提供了大方面的服务功能,即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高效性。它为人们在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下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满足了人们更高的功能需求。绿色则使建筑成本降低,使建筑材料更环保,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1.高度结合的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信息等集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关联的系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绿色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别。

2.节能减排传统建筑中是通过空调,灯光照明等达到调节室内气温和亮度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如现在的贸易大楼内全营业时间都需要照明,夏季与冬季也需要空调来调节室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智能建筑则是通过借助自然光和自然风来达到调节室温和室内亮度的目的。

3.节省维修系统的费用据统计,一座大厦从建成到使用寿命结束,它的运营费用和系统维修费用是它建造成本的三倍。可见,传统建筑中系统维修费用之大。而智能建筑技术是完全借助自然光来满足顾客需求,大大降低了成本。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世界绿色组织和我国绿色组织的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建筑标准,评估它是否符合绿色智能建筑的方法,在哪些方面评估,评估指标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各有其特色。但基本上,这些国家的目标都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能力,让人们生活更健康舒适。在我国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每年建筑项目的增多,我国人民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减排必将是以后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世界的其他国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在他们所在的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保障。同样,在我国要想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发展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重视,从思想上认可。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的依据和保障。

2.加强经济发展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做基础,所以想要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我们首先要发展我国的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来为技术发展提供条件,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雄厚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要经济跟得上,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虽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便利,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很多人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没有想要去了解或居住的欲望。人们对他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环保绿色方面,对它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制造财富这一点上并没有得到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所以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优点,其对环境的好处,对人类生存环境所达到的舒适程度健康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通过宣传技术知识,将强文化教育,激励人们去接受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增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欲望。

4.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本身的限制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航海航空各个领域的建造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新技术以及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是有所欠缺。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不一致,人才分布较不易集中,在技术方面的人才不易寻找,因此集中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是我们应在技术上实现的突破。

5.缺乏系统的支持及推广机制发达国家在三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研究,从提出研究到现在已有了大量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也有了对应的推广机制。在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提出相对较晚,因此现阶段技术不算成熟,再加上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推广机制。因此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制约。

6.能源种类不合理在我国,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一些大公司大厂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也随处可见。

五、结语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钢结构制造的异军突起在当今建筑工业化发展大潮中恰逢其时,必将引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数字化是钢结构制造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是大型全产业链钢结构专业集团企业。公司在总结近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钢结构行业的管理思路,多次进行不同范围的需求调研和思路分析,提出了钢结构全生命期的工位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把传统的项目管理转变为工位管理,做到管理重心的下沉和精细化,并配套地建立了明晰的钢结构生产制造管理流程,赋予完整的、可追踪的编码系统,为实现数字化钢构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的实现需要在基础硬件方面——特别是在自动化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加大投入。公司通过新设备的引进(如引进了数控三维钻床、数控切割机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数控设备),对已有设备的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措施,具备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数字化加工条件和能力。同时开展了数控机床联网管理的研究,逐渐由单一的程序传输演变为集数据管理、生产信息监控等功能的扩展体系,实现了多个工序协同、连续作业,自动采集制造数据等管理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数控设备的利用率,而且促进了诸如智能制造等先进管理模式的发展.对多样性、复杂性构件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公司立项了焊接机器人研究、构件自动转运传输等一系列科技创新课题,通过自主创新进行设备和技术改良。并分别在广州东塔、天津现代城等项目进行了焊接机器人试验,在华东制造基地进行了自动变位运输装置试验等,为下一步自动化设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传统管理难题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成为钢结构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之一。

信息化是钢结构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面对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钢结构建造过程中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管理层,跨区域、跨阶段、跨部门的集成管理能否实现,直接影响了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是衡量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中建钢构通过主营业务、办公管理两个角度,分制度流程规范、信息化落地实施、智能化集成管理三个方面来进行两化融合建设。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系统的流程再造工作,打造了一套适应公司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的新版管理制度,以分类分级分层的原则做指导,对公司各职能模块制度流程进行了修编梳理。并进一步根据新版制度流程的实施情况及公司发展需求,开展了信息化落地及集成管理工作,促进公司持续向管理数字化、产品工业化迈进。同时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构建自动控制生产线、搭建业务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解决钢结构建造过程中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的问题。

目前,公司百余个项目的施工数据采集、传递、存储、处理等需要新的思维和技术:一方面,商业智能的普及,让企业对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另 方面,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打破了企业原有价值链的围墙,需要借助大数据战略了解更为全面的运营及运营环境全景图。而云计算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存储空间,使实时在线处理成为可能。

近两年来,公司依托钢结构工位信息化管理理念,自主开发了国际首个全过程SD管理平台——钢结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平台。其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解决钢结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问题,在增强管控力度的同时大幅降低管理成本,起到倒逼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数据采集层下放的各个工序,利用条码标签解决方案实现施工信息的提取,经过采集、传递、处理、展现等,从事不同岗位的工程管理员可以从BIM模型中获取各自需要的信息,既能指导实际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成果更新到模型中,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共享,建立起了一整套钢结构施工无线传感系统解决方案和全方位追溯管理体系,智能化工程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实现了可视化的工程管理。也是将工业化的管理理念首次应用于钢结构工程领域的管理成果。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强项目管控力度,为企业运营以及决策提供支持服务,提升钢结构工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能制造是钢结构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钢结构企业是典型的面向订单工程型企业,产品具有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生产重复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变更频繁等特点。并且一般是多项目同时运作,产品制造处于多项目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大增加。而在“工业4.0”的概念下,将以智慧工厂为依托,建立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人、系统、设备、数据等的联网和集成,使得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感知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全部信息,构建信息集成的全新产业模式则是钢结构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建筑能耗;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中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因此,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要把节能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因此,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应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1、设计方案影响工程建造直接能源消耗

在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对建筑的直接能耗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

2、设计方案影响建成后使用的能耗

建筑是牵涉到很多专业的复合体,并且完整的建筑节能工作包括了从最初的规划、方案到设计、施工,以及多年的运营使用,直至最后拆除重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但以往只注重直接建造成本的降低,轻运营阶段能耗的使用情况。从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例如,在空调与采暖设备的市场上,各种品牌各种型号使消费者眼花缭乱。空调设备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风机盘管、地板采暖、辐射制冷、采暖系统、户室中央空调、变频机组、水系统、冷媒系统等等。这些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大不相同,那么通过模拟量化,计算出初投资的费用、每年的耗能量、能源费用,消费者或者项目开发者就可以很容易地作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北京的一些奥运场馆中,为减少能耗,设计者没有采用普通的新风系统和空调系统,而是经过多次优化设计,寻找最佳节能方案。为实现自然通风和改善室内环境,采用了智能电动窗,很好的解决了新风问题;在场馆空调设计中(包括“水立方”和“鸟巢”)都采用了由美国联合技术开利公司设计的节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通过热回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节能率为10%。该系统在冷水机组上加装了热回收装置,在空气处理机中采用了新型热管热回收装置,可以回收场馆排放总热量的50%,回收的热能一部分用于加热游泳池水和生活用水,另一部分用于加热新风。

二、现阶段推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对设计节能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仅仅是一些新材料或空间布置的一些规定。缺乏对方案的节能性方面的系统审查要求。建筑节能设计首先是一个系统设计问题,它绝不是多项节能技术或者节能设备的简单累加,它需要定量化。例如,人们在市场上可以买到节能空调、节能玻璃、节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墙体保温材料等等,但是这些材料与设备如何使用、使用哪种型号、用量多少、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就需要通过量化整合来完成。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影响因素出发,以最低的投资、最佳的手段完成并达到节能设计目标。所以建设主管部门监管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节能成果进行量化全面审查。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直接投资环节上,而对建成后使用运营成本及节能优化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选择一个优秀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一个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意识。

3、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缺少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与企业和公众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使得节能工作缺少内在经济利益推动力,政府部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还存在体制不顺、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国家政策不配套,缺乏激励机制和工作力度。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节能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政府主管部门不仅需在技术法规与标准相结合方面做出努力,而且还需要政府以技术法规的形式提出必须严格控制的最基本的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功能要求,可以导则、指南、技术标准等标准类技术文件予以体现。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建筑节能技术新规范逐步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新建建筑必须出具建造耗材经济指标、采暖需要能量、建筑能耗核心值和建筑热损失计算结果,特别是建筑结构热损失计算结果。建筑能耗总量(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和建造能耗值只有满足其对应的节能标准才被允许开工及竣工验收。在竣工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相关部门的一份“能源消耗证明”,证明清楚地列出了该住宅每年的能耗,及节能等级。以上措施,必须逐步实施,特别是国有投资项目要先于执行。

2、以政策扶持拉动建筑节能优化设计

国家制定节能政策,并要求以多样化的经济激励等扶持举措,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推进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推广。对建造节能建筑产品的要根据优化设计后节能程度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并可建立评价机制,对因建造节能建筑而超支部分资金,国家应给予无偿免息贷款或奖励机制,使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3、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

建筑节能政策要取得理想的实施效果,重在宣传引导。不但政府职能部门对节能政策的推行不遗余力,而且有关企业也应加入到宣传节能政策的行列。政府职能部门应免费对社会公众提供节能政策咨询、进行节能知识宣传和相关培训,以及进行节能技术、产品的展示、讲解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力争实现多方参与节能政策的宣传引导,大大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和对节能知识、技术的认知、把握能力,从而使节能政策得到有力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建筑功能;建筑造型;建筑节能;建筑材料

人类的建筑物建造能力发展迅速,建造建筑物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活居住,更多趋向于多功能的复合型建筑群。为了满足建筑物居住者的生活需要及实现建筑群的各种功能,建筑建造过程中安装了各种各样的建筑设备。这些建筑设备为了满足建筑施工者的生活、生产、服务、娱乐、休闲、养生等功能。因此,有必要对建筑设备与建筑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了解建筑设备的重要性和关系,可以更好的完善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各种功能,充分体现建筑物建造的价值。

1、建筑设备与建筑功能的关系

一个成熟的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物设计之前,要充分的了解分析建筑物建造的目的、使用的功能。不了解或者部分了解建筑的设计功能,只会给建筑物建造完毕投入使用之后增加不必要的遗憾和缺陷。因此,在考虑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时,还要考虑各种设备的安装设计。

1.1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必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的建筑物,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功能如何,都离不开电灯、供排水设备、通信设备、防护设备等。对建筑物的使用者和开发者来说,已不能仅仅注意建筑的建造质量,还应该加强建筑物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要保证建筑物投入使用过程中,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就必须在建筑设计初期和施工前期,对建筑物的设备使用和安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交底,并按照建筑设计要求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设备。民用建筑如此,高档建筑和特殊功能的建筑物,如豪华写字楼、商业住宅、商业组合宾馆、医院、消防、学校等建筑物更加需要多种建筑设备的安装,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多种设备系统示意图

1.2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备

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不发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建筑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各种产业功能建筑不断聚集。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建筑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导致建筑物形式和功能的淘汰速度过快,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致使人们购买建筑面积的同时更加注重房地产投入使用后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小空间实现大功能,建筑物已经不是单一的要满足人们的住宿和温暖问题,更加趋向于服务行业;特别是建筑群中已经不是单一功能的建筑,而是具有复杂组合、应用广泛的功能性建筑。如果没有能够实现小面积多功能的设备、没有多功能设备集聚的建筑群、没有建筑设备实现人们购买建筑预期实现的各种欲望,那么建筑的设计者也许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客户。因此,功能齐全的建筑设备是实现建筑物安全、服务、物业、网络、通信等各种功能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客户购买欲望的一种重要手段。

2、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人再美丽再健壮,但是没有思维不能做出任何功能性反映,是多么大的遗憾。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不论它外形是多么的美观、结构是多么的坚固,没有建筑设备,就没有建筑整体功能的实现,就不可能实现施工、设计的更多功能。一座坚固的、美丽的建筑物只能给人带来外在的视觉效果,无法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各种功能的享受。如果建筑物建造将建筑设备充分安装到适当需要的地方,不仅可以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如果应该存在的建筑设备没能在建筑物中设计并使用,会给使用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2.1管道的布置

一个完善的优质的建筑物必然是集中造型、结构、水、暖、电等设备的统一体。建筑物工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但不能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安全,而且要避免设备间的管线的错综复杂,减少因管线的错综复杂、杂乱无章,致使后期建筑物设备管线维修的不必要麻烦。

2.2管道井的设置

管道井主要存在于旅馆、公寓、商业楼等高层建筑内,其功能在于将建筑物上下联通的水暖电管线隐藏在建筑的管道井内,实现建筑物内部美观。很显然,建筑的设计者和施工者都希望管道井的设置越小越好,但是,管道井的大小设置不仅仅要满足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而且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

2.3机电设备的设置

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公用机电设备,如电梯、水源增压泵、无线网络终端发射器、电表室以及红外线防火防烟探头等设备。这些设备均属于机电设备范畴,在建筑设计时,要加强建筑物功能分析,将机电设备安置在安全、便捷、稳定的地方,实现机电设备的更大更强的作用。

3、建筑设备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根据网络和相关报道,我国建筑能源损耗惊人,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间接损耗到全社会总能耗近一半。高于其他国家水平的30%左右。因此,我国现阶段提出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建筑。

建筑电气设备,特别是建筑物电梯、通风、空调、照明等机电设备的使用能耗较大,占据了总体能源损耗的近80%以上。因此,建筑设备的使用是实现建筑节能、实现绿色环保建筑的主要控制指标。为了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就必须在建筑物外墙保温、内墙护砌、管线埋设、通风、供水、供暖、照明设备上下大功夫(如图2所示)。建筑设备选取方案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太阳能和光辐射能量。使用太阳能可以供给地下车库、隐式楼道等的照明;用户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光热能辐射实现热水转换。

②选用节能灯具。与传统照明用具相比,如今的照明灯具无论是功能设计还是能耗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进,因此,在建筑节能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要使用技能灯具设计。

③电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制定电梯使用办法,实施分段分层使用,降低电梯停靠次数产生的无效能耗。

图2建筑设备与建筑节能的关系图

4、总结

如今的建筑物建设,已不是仅仅满足居住,还要完成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各种功能。在功能复杂的建筑物中,不可以缺少的就是建筑物的各种设备。这些设备要同建筑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工作,才能发挥建筑设备设计的最终目的。新时期下的建筑设计建造理念,朝着“群体化”、“综合化”、“功能化”方向迅速发展。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水、暖、电以及结构施工要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各个专业间的关系,顺利实现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建造出不仅外形结构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建造出更多以人为本、功能强大、节能环保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 张彩霞.有关智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6)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日本;工匠精神;建筑

1 概述

说到工匠精神,最近成了热门话题。尤其以学习德国、日本匠人精神的风潮为烈。那么这些国家在建筑类产品上到底如何下功夫呢?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2015年6月,我们有幸对同处亚洲的日本国进行了考察访问,对日本的几个典型项目做了系列考察,将心得分享给大家,虽属管窥,但求对大家有些启发:

2 考察项目所见、所思

本次考察甄选了日本颇具代表性的项目:综合性居住区(1个)、高层公寓(1个)、城市综合体(2个)、养老设施(2个)、建材及产品展馆(4个)、公司造访(2个)。所在城市区域:东京都及周边、大阪。总体特点:项目均是日本颇具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养老设施及综合型居住区,设计理念超前,技术先进,体现人性关怀。造访公司为日本较知名的电器建材厂商、房地产公司和设计机构,展现了日本最具技术创新前沿的水平。

2.1 松下藤泽生态城

最有感触/启发的项目细节描述:精湛的建造工艺(工匠精神),精细化建造,从外墙面细部处理、施工现场管理及工艺,都能有所反映。

居安思危的生活理念,时刻应对紧急事件,做好准备。如可转换成炉灶的室外座椅,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连廊等。

对人的细致关怀,体现在每一个角落,甚至雨水箅子也要防滑处理;房前屋后利用一切空间栽植花木,营造自然景观环境给我们的启发:对于城市远郊项目,引入便捷生活、健康居住的IT技术、建筑技术,形成住区内的自循环生态圈,减少对大市政/公共服务配套的依赖。建成以居住地为旅游目的地(占有稀缺环境资源)的“旅居”生活区。

尤其关注能源解决方案和能源管理模式,突出低碳节能理念。打通绿色环境、智能安防、健康服务配套等几个关键点。

建造过程中,体现“住民积极参与”,发挥居住者创造性,共建家园。

对于体量较小的独立入户式住宅(比如藁城、天津项目的联排或独栋别墅),可尝试运用工业化建造的方式,选择轻钢结构、木结构、PC外墙挂板等工业化部件,工厂定制,现场拼装。保证质量,缩短工期,加速周转。

2.2 三井高级公寓样板房

细节描述:投影沙盘、微电影、三维全息视频的综合展示手段应用,使客户增强了感性认识,生动的体验认知。

重视室内功能效果的细节处理,如带锁扣的门吸、空调套管等,体现了追求极致的设计精神。

虽是样板间,但注重实楼观景效果的展现,将实际照片张贴于外窗处,使客户能够直观地看到入住后的效果。

给我们的启发:要重视客户体验的真实感、现场感,接近100%的逼真效果会打动客户。

公寓功能平面的综合设计,除了注重户内空间,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

2.3 Cocofump

细节描述:室内设施的选用,将老年人的使用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推拉门设阻尼器防夹;软/弹性地面使走路舒适等。

功能性、实用性第一,物尽其用,没有过多无当的设施。

启发:常规项目,实用性第一,充分发掘优势条件,提高利用率。

2.4 六本森-六本木新城

项目细节描述:屋顶绿化的充分利用,营造“都市田园”的效果(甚至能看到稻田青蛙)。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比如在商场顶面设计风雨连廊,并标示健身行走方向和距离。

全方位的立体交通,客流、车流分离又相互联系,交通节点密集恰到好处,四通八达。

启发:尤其重视“多业态融合”的理念,尝试将公寓、酒店、商场、零售商业、文体娱乐等多设施整合集中使用。不仅局限于高层、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集中商业都可以借鉴其开发经营理念。

交通体系的融会贯通运用,对我们开发新地标综合体、大体量项目有借鉴意义。

2.5 日本设计-虎门hills

最有感触的项目细节:公共大堂给残障人士设置的专用电梯,色彩区分明显的台阶踏步,细致入微的设计。

干线道路上架平台,设置玻璃栏杆,观景、交通两不误。

卡通形象小品,成为综合体的一张名片,活泼、增添情趣。

启发:依靠技术手段,实现“功能复合”,多种使用功能(办公、会议、公寓、酒店等)在同一建筑物内实现。

善于发现问题解决方案,把不利因素转化成亮点。

2.6 松下香里园养老院

最有感触/启发的项目细节: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层退式露台,强调和谐自然)。

对老人作品的展示,体现对老人参与的认可,使老人充分感受到存在感。

注重安防智能、无障碍、空气处理、微景观等设施的使用,增强项目品质感。

启发:对项目的高端化开发、做精品公寓产品有很强的参照性。

室内设施的选用,将老年人的使用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推拉门设阻尼器防夹;软/弹性地面使走路舒适等,充分体现对老人的关怀。

3 思考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推广

1.绿色建筑的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图1 某处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特点

2.1设计理念

包括:(1)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4)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2.2建造特点

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3.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3.1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2)加强环境绿化。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②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3.2注重应用科学的建筑单体设计方法策略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3.3科学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①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开始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②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调而言,通过使用绝热维护材料,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节能50-80%。③绿色建筑主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4.绿色建筑在市场中的误区

4.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4.2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业内专家提出“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节能化;推动;发展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动员全社会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而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尤其在各个城市规划当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全社会都意识到建筑行业必须由传统的高能耗模式全面转向绿色节能的发展模式,而智能化更为绿色建筑节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在给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生活人居空间的同时,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从而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为构建我国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行业力量[1。

2绿色建筑理念与发展

2.1绿色建筑基本理念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它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空间的同时,可以保证建筑在生命周期内高效利用各种类型的资源,其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处于最低限度以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保三方面效益,降低了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在工程规划阶段,要首先了解建筑工程开发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特征及建筑开发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现场环境的把握[2],充分利用工程开发区域的资源,降低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

2.2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建筑师提出利用海洋节约土地,到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发达国家都推出了强制性的节能措施,各种类型的绿色建筑概念、活动开始在全世界不断出现。1992年在巴西,各国达成一致,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采取保护环境措施。在2007年的国际建筑展览会上,推出多种绿色建筑材料、产品,给人们提供了建筑建设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基础,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提升人类生存质量。2017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17年3月21日、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技成果、发展趋势、成功案例,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

2.3国内绿色建筑发展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环境保护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关注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节能化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数量增长很快,尤其是中高等级的三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长幅度很高,我国绿色建筑已经逐步开发推广开来,让人民群众能够认知、熟悉,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可以有效地形成“互联网+绿色建筑”的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新型材料、工艺、技术建设智能化的绿色建筑网络,建成更加生态友好、更人性化的绿色建筑系统。

3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节能化

3.1绿色建筑的智能化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把绿色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在绿色建筑的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通信、设备、办公、安保、消防系统的自动化,来共同构建出完整的智能化绿色建筑。

3.2绿色建筑的节能化

绿色建筑的节能化主要是通过考虑相应的气候环境进行设计,实现节能的基本方法,对绿色建筑的分区、单体与群体、朝向、间距、日光辐射、风向、外部环境等进行研究,综合以上因素进行设计建造,这种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实现了节能化[3]。

3.3智能建筑的绿色节能

由于智能型的绿色建筑的节能结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且相较于普通建筑的节能更为复杂,不但要考虑普通的建筑节能,还要考虑到智能化系统的节能。普通的建筑节能重点仅在材料、设备、内部配置方面,但是智能化绿色建筑自身的复杂性决定要用一种更为开阔的思路来进行考虑,不但是针对内部建筑系统的节能,同时还要关注智能系统自身的节能问题。现阶段智能绿色建筑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已经建成的智能绿色建筑使用的技术、建造的水平都非常好,但是在投入使用过后,其开通率非常低,大量的智能化系统闲置,不能进行有效利用;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甚至不会操作,完全依靠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失去了建筑智能化的作用。针对我国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应该以国家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总则,从设计阶段就定位好绿色、智能、节能的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设,后期投入使用、维护阶段要保证科学管理;充分发展智能化建筑所需要的通信、设备、办公、安保、消防系统的自动化、国产化,这些作为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基础,直接制约着绿色建筑的智能化水平。现阶段更多的要靠国外公司的相关服务,给后期智能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工作造成障碍;同时,要提高智能建筑维保人员的技术素质,保证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而节能部分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建筑软硬件,才能为绿色建筑的节能化提供条件。总体来说,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节能化仍旧有赖于国民经济、素质的发展,虽说现阶段建筑智能化、节能化的综合性能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具体的规划,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节能化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