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1篇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总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要求,努力把我校办成市、省、国家级“绿色学校”。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和要求

1、“绿色学校”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2、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3、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

4、全校师生人人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5、通过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师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要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的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6、以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懂环保、爱环境,塑良好形象的养成教育,让绿色的“种子”在更多的孩子们心理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7、综合以上各项目标要求,真正把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辅导、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之中,使之形成全方位的一体化工程,最终实现“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环境”、“绿化育人”、“绿色活动”的学校特色。

8、全校上下共同做好创建“绿色学校”的各项过程管理,抓出成效,争取进入市、省、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行列。

三、计划实施时间和工作进度安排:

(一)2002年3月,学校做出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启动创建工程,成立领导机构。

《吉铁二小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指出: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管理之中,形成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并在争创中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向着更高目标,向着省级、国家级“绿色学校”迈进。

(二)制定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1、为了计划切实可行,学校在计划前对照“绿色学校”创建指南及评估标准对学校内部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具体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了解情况,分析调查结果,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根据调查结果,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在人力、经费有保障的条件下,从课程渗透、课外和校外以及社区活动,学校环境管理,校园绿化、美化四方面来考虑制定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

(三)实施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1、制定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吉铁二小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在此方案指导下,从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环境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创建“绿色教室”标准》《环保活动小组章程》《环保知识十知道》等多项制度要求,真正把创建活动纳入制度化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来抓实抓好。

2、组织培训:教职工是环境教育的推动者,教职工的环境知识和能力直接涉及到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效。因此,学校将积极为教职工提供各种环境教育培训的机会。具体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培训: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绿色学校”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按各自职责分工学习和掌握应会的理论知识,以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的义务。

3、开发校本课程,定期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环保专题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环保基础知识,自身与环保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达到亲和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灵的目的。

4、结合有关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如植树节、爱鸟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环保意识,主动为环保做贡献。

5、利用班队会、晨会、广播等,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信息。通过收集、自编、创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受到教育和陶冶,发挥自身的能量为环保尽责出力。并设立以环保为话题的讨论活动,利用每天早上的晨会时间进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理,提高环保道德,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办环保小报”、设“环保之声”广播栏目、办“我们身边的环保”电视节目,写“环保征文、儿歌”、“自创环保标语”、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废物”、“变废为宝”以及冬夏令营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中成长,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7、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切入点,抓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一月一个好习惯”的活动,建立“我们承诺好习惯”评比机制,评比板,对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到有考核、有评比,采取自评、班评的办法,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班级采用“星级中队”制,激励各中队向“绿色中队”迈进。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8、设立“环保监督员”、“环保检查组”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做到日检查、周小结评比、期末总结表彰,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我为环保做贡献”的好公民意识。

9、开辟环境教育阵地,创建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和具有人文性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环境设施的特点。创造高品位、充满寓意的校园文化,让墙壁活起来,让它成为一个无声的老师、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0、搞好校园的美化绿化,让学校绿起来,起到环境陶冶人的作用,让校园靓起来,为学生创造雅洁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幸福健康的成长、长大。

四、经费预算及分配: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所需要的资料及设备必须得到充分地保证。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筹措和划拨资金,充分更新教学资源,具体在以下方面保证投入。

1、环境类资料内容购置投入:

①书籍、报纸、期刊投入4000元。

②幻灯片、录像带、专题教学资料或教学资源库(光盘、挂图、标本、计算机、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等项投入:280000元。

2、环境改造建设内容投入:

①活动场所建设器材投入:198000元。

②校园环境改善及布置:426000元。

通过以上的投入,充分开发校园条件、资源,开展环境教育,最大限度的保证“绿色学校”创办活动有效开展。

3、信息交流和工作宣传投入:15000元。

五、检查考核的方法和要求: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日常工作按照学校《环境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网络》分工进行检查督导,评价创建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具体要求过程管理严、细、实,主管人员要认真留下督导工作纪实,活动轨迹,掌握评价的第一手材料,以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真实可信。

2、按照《创建“绿色教室”标准》的5项条件量化打分,每学期评选出各年级的“绿色教室”和教职工“绿色办公室”,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办公环境。

3、按照《环境保护制度》中“五要”和“六不”要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规范孩子们的环保行为,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以典型带动全体队员自觉环保,积极上进。

4、在教师中评选环保知识“勤奋好学标兵”和渗透环境教育“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调动教师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进行环境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学科育人新方法。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61-02

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依据

(一)推进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战略功能发挥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新时期的发展蓝图上处于重要地位,进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备生态意识、知识等的新型生态人才,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国家先进发展理念传播的主阵地,应积极遵循生态规律,寻求生态建设的途径,给力绿色崛起。张文雄曾提出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四个高地的期望,指出高校要率先成为“传播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高地”“倡导绿色消费的高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高地”等。[1]这四个高地的期望揭示了高校在生态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具体教育实践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二)推进高校培养生态型复合社会人才的需要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明社会是我国一直致力构建的新型和谐社会的蓝图。高校作为庞大的社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细胞,作为生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培养的对象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数目庞大的群体,大学生会迅速成为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建设活动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意识的高低密切关系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构建进程。因此,在高校率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率先接受系统的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其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得到提高,如此一来,不仅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培养出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社会工作者,有助于生态型社会的构建。

(三)推进高校建设生态绿色校园的需要

高校作为先进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生态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是符合时代要求,构建内涵更丰富的新型高校的选择。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要求人、自然、社会各要素全面协调发展,不可忽视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场所,其中有主体要素如高校师生、流动的社会人员等存在,还有客体要素如内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性质的要素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就要求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明意识和自律精神,不仅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更能引导相关人员进行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不仅注重物质层面的生态绿色校园的建设,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构建。而在这一绿色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师生不仅是践行者还是受益者,一方面通过亲身参与生态的建设与维护对生态内涵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所创建的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氛围对其日常学习工作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使高校成为对外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场所。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学生的主体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目前大学生的生态认知水平较差,生态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仅仅浮于表象,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当前大学校园废旧书籍循环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就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一个缩影。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多数高校学生在期末时期和毕业季面,对大量的有利用价值的废旧书籍选择直接丢弃或把其当废纸低价出售,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废弃书籍被当做废纸直接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对环保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高校的废旧书籍(如:专业课书籍、考研书籍等)有较高的循环利用价值,它们被直接丢弃造成了书本知识循环的中断,使文化得不到较好的传承,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内外部客观环境的非生态化构建。21世纪的高校校园内部客观环境的建设,着重体现现代化、科技化、个性化,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行走在大学校园我们会发现校园绿地率较低。大学校园是对外相对开放型的场所,因此,学校周边外部环境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生态意识的确立有密切影响。而高校的建立与扩张势必带动周边各个经济体的发展,但面对一些经济行为存在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和执法力度较弱的情况,使得大学生成为了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路边商贩的主要消费群体,导致在校园周边随处可见大量的塑料、食品等类型的废弃物,缺乏监管的外部环境导致高校学生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态文明理念偏差。

生态文明建设运行体制尚不完善。目前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生态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生较为成熟的、全面的生态教育机制和对其相关行为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的机制。多数大学生在高校内外部非生态化理论构建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对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认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极大的破坏影响。而这种薄弱的认知正是由于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尚不完整,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没有对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符合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监管和倡导的结果。

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选择

(一)加强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渗透

让生态教育课程走进公共课堂。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涉及伦理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门类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型学科。同时高校现存的文科与理、工科的学科类属割裂的现状,也极大的阻碍了生态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开展生态知识理论宣传教育的进行。因此,应该跨越学科、专业的限制将生态教育课程列为公共课程,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成为可能,引发其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和深入的思考。可借助构建生态教育网志平台等信息化辅助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之间关于生态教育问题的交流与思索。

更新培养生态人才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理论指出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意义。因此,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丰富其内涵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开展生态文明周等的学习,不断研究和总结中央政府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意见,将其与高校学生培养计划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讨论和思考,将相关理念渗透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意识的将自己培养为生态型复合人才。

(二)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运行、保障机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绿色发展的评估考察体系。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有其自身内在体系的工程,相关的实施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应面对高校全体师生根据简明科学性原则建立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的绿色发展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教师原有的以学术和教学成果为主的评价机制,将教师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践行成果纳入老师的工作考评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变革学生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主的考核机制,丰富德育内涵,将学生参与校园生态建设活动的绩点纳入期末综合测评考量之中。

建立校园内有关破坏生态的严惩机制。有效的监督避免权利的滥用和对相关制度体制的践踏,面对高校全体师生建立起约束其不符合校园生态建设行为的具体规章制度和严惩机制有利于保障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的开展。[2]

(三)加强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寓教于乐,寓知于行,大学社团是将生态建设理念具化为实际行动的良好平台,是引导高校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观的学生组织。借助于社团组织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例如:推进大学校园废旧书籍循环利用,在高校建立废旧书籍循环利用的平台,高校废旧书籍循环使用,单从其实物形态上看,是书籍资源本身的循环,节约了纸张,减少了生产纸张的林木等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回收利用废旧书籍这一举动对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提升其生态道德素养,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书籍循环平台的构建使高校学生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生态为主题的创新比赛活动。拓展学生生态思维,创新激励机制,开展一系列以生态为主题的活动,深入推进高校生态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大学成为先进生态发展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积极遵循生态规律,寻求生态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3篇

为落实全市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推进会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六大提升,不断实现教育事业的向善、向好、向上,培养造就更多有品质、有气质、有素质的好老师、好学生,根据章丘市教体局和刁镇教育办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实施"幸福教育",促进内涵提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全市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推进会的要求,按照镇教育办教育改革工作部署,坚持章丘教育"1123"工作思路,狠抓学校管理内涵提升,以创建民主、文明、健康、安全、和谐的幸福校园为目标,以"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幸福师生"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幸福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二、工作思路:

1、坚持校园精细化管理,向常规要质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精心育人、精心管理、打造精致品牌的管理策略;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综合评价,突出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坚持"严、细、实、恒、"的教学管理运转机制。

2、打造特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幸福校园。加大育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多方面探索实践,提高办学品位,提升师生幸福品质。

3、关注教师成长,成就幸福教师。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身心健康方面,增强教师成就感,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4、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幸福学生。从习惯养成、德育品质、减负增效和阳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改革评价方式,创建幸福班级。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确立幸福的生活理念,营造幸福的生活氛围,创设幸福的生活关系,组织幸福的生活实践,让班级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园。

6、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幸福课堂".加快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进分层教学,加强教学设计,创新作业设置;强化先进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具体内容

(一)加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幸福校园"

1、开展校园卫生净化活动,共建美丽校园。

以养成教育为契机,加大学校校园卫生的清理整顿力度,积极开展争做校园小卫士活动,扎实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处处无杂草"的活动,做好学校净化工作,做到各室摆放整齐、地面无任何灰尘纸屑,校园无任何卫生死角。

2、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共建文化校园

(1)开展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①室外环境布置。利用宣传栏、活动宣传牌等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校及教师的师德承诺、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师生表彰等内容呈现出来,展示学校师生的风采。

②班级环境布置。将班级名片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口,室内布置教室黑板正上方统一设置各具特色的班训。教室两侧和其他各个角落,在各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个性化、人文化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③各办公室、功能室文化建设。根据各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文雅特色名称和室内标语,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师德承诺、温馨提示、名人名言等张贴在相应位置,既提示师生工作学习,又体现温馨理念。

④文化长廊展现特色。结合打造书海校园的文化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定位与全面建设。 "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国学经典、文言警句,寓诗文、讲解、绘画于一体,在历史文化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中华美德深入人心……体现"在阳光下幸福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

(2)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②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③创建校园之声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④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举办"五节"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⑥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田福小学的"星光大道".

(二)让教师幸福地成长

1、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成就感。

第一,学习提升增内涵。学校制定教师读书计划,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优秀教育书籍、给每一位老师订一本教育杂志;老师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学校设立"教师书吧",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营造一个人文的校园环境。

第二,名师引领享经验。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与名师的互动,教师们快捷地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使学校教师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高远的追求。

第三,搭建平台促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培训及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各类业务技能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助推教师成长,让教师享受成长和收获教育成果带来的喜悦和幸福。让教师在看待工作时有了新的角度,帮助教师找到职业幸福感,在奉献的同时推动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

2、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1)关心教师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舒适工作条件。

学校为办公室安装空调,为教师设立读书吧,给教师订阅报刊杂志以及各类教学资料,为教师提供休息宿舍等,以良好的绿色、低碳、环保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良好风气,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2)关心教职工的精神需求,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开诚布公,学校利用教代会、教师会,让教师表达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让教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情感上倍加关怀,老师们过生日时,送去蛋糕和祝福,老师生病住院,学校去看望;老师家中有困难,尽力去帮助……关注每一位教师,体贴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使每位教师获得十分愉悦的心理体验,引感共鸣,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3)关注教师身体健康。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每年开展教师健康体检活动;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设立体育活动室等教室,为教师配备羽毛球、篮球、跳绳、呼啦圈等健身器材,组织教师举行踢毽子、乒乓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打造健康体魄。使每名教师都能以健康的体魄,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让学生幸福快乐成长

1、严抓养成教育。从细节入手,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言行举止、文明礼仪、衣着打扮、安全教育、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养成,扎实上好礼仪课,抓实学生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学期开展星级少年评比,金牌班级评比,树立班级、学生优秀典型;通过"文明礼仪在心中"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进行养成教育规范。

2、减轻学业负担。科学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作业量和禁止有偿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加学生休息和休闲时间。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开展五节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学生兴趣小组、特色社团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利用教育基地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进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和异地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四)改革评价方式,创建幸福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继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确立快乐的生活理念,营造快乐的生活氛围,创设快乐的生活关系,组织快乐的生活实践,让班级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园。

(五)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幸福课堂".

通过新课程改革,积极创造理想的幸福课堂。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进分层教学,加强教学设计,创新作业设置;强化先进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孩子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懂得爱己爱人,让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的动态建构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能以更幸福的生活的人生追求上。总之,师生之间应该幸福地存在课堂之中,追求幸福的课堂生活。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制定本校"幸福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开展舆论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阶段:不断完善,逐步展开(2015年1月-2015年5月)

根据方案全面展开工作。要切实做到有目标、有举措、有考核、有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将工作细化、量化,边建设边总结,边总结边整改,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加强过程监控和督促,定期组织过程性检查和指导,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年度督查(2015年6月-7月)

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总结经验和做法,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形成机制、广泛推进(2015年8月)

创造性地开展"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建设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巩固创建成果,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幸福教育"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督促指导,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幸福学校"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落实。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分解任务,分头并进,保障实效。

2、明确责任。各处室、班主任、各教师明确为什么建设"幸福学校"、如何建设"幸福学校"、怎样建设"幸福学校"等关键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4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发展品位,全面完成《XXXXXXX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覆盖率85%以上,幼儿及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55%以上,3~6周岁幼儿入园率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99.9%、9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9%,巩固率99%以上;高中普及率98%以上。

2.学校创建目标:争创镇江市现代化小学和初中20所、镇江市优质幼儿园1所,创建江苏盛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6所、镇江市级以上绿色学校30~40所、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8所,100%初中学校创建成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领衔学校10所以上。

3.教育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检测和监控,促进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矗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抓规范中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规范校务管理,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增强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专项督导和问责力度,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自查、梳理、整改中规范办学行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办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面向全体进行班级均衡化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维护教育的公益性。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工作,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加强控流工作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休学、复学手续,建立完善的电子学籍档案,各初中创建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通过努力,逐步达到小学每班35以内,初中每班4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25人左右。

2.规范教育管理,建设文明校园。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德育队伍建设水平,完善片级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德育协作共同体的整体联动功能,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命教育,将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有机整合,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活动,丰富幼儿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建设合格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尊师爱生、仪礼文明”系列活动。推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持之以恒地抓好养成教育的细节管理、常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3.规范教学管理,减负增效。严格执行课程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尤其要重视非考试学科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和市教育局“五项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规范双休日、假期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落实“教学五认真”,踩实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减负与提质同步,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同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实施“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全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方案》文件精神,指导各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争创“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做好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整改的有关工作。

4.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实施策略,注重专业引领、加强区域交流,务求改革创新、形成课改成果。加强校本建设,从“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出发,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确立的五大课改专题,分专题召开推进会进行研讨,消除盲点,寻求突破。要坚守课堂教学核心阵地,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关注课堂,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具体操作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召开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的工作指导,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为建成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作出努力。高中阶段,根据《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落实“五严规定”,积极应对,在薄弱环节和盲点上寻求突破。合理安排高中三年课程计划,组织力量开展研讨。创造条件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继续开展课改先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5.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XX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开齐、上足、上好体育课程,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继续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建立学生体质测试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加强专项调研和督查,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真正使体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 1”工程,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系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认真组织好高中学校参加镇江市田径运动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全市田径运动会,进一步完善2011年中考体育方案。落实艺术教育课程,加强艺术教育设施建设,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认真举办好小学生文艺会演。认真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重视科技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以抓好中小学生爱眼、用眼、护眼知识普及为重点,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确保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学生缺课监测工作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查、登记和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卫生防疫机制和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免疫工作、应急机制),加强卫生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抓改革中不断创新,注重教育内涵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6.改革幼教体制,推进幼教发展。在积极理顺幼儿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园的运行效益和办园水平。加强优质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入园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活动,提高亲子教育活动率和亲子活动家长受教育率,适时召开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开展幼托一体化教学研讨。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积极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活力。加快幼教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我市幼教事业发展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省民间艺术青少年培训中心丹阳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整合研究。

7.改革评价制度,把握政策导向。初步建立适合于当前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首先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广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引导学校更新办学理念,确立“绿色质量”观,坚持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式评价和增长性评价,加强对小班化教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的跟踪研究和联系性评价,并适时举行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促进各学段之间的良性衔接和持续发展。

8.改革招生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镇江市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大力推进中招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均衡教育的要求,继续扩大省丹中统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尊重志愿,兼顾区域”的高中招生政策,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城乡高中生源,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提高高中普及率,维护丹阳教育持续发展根本利益。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和城区学校招生工作的调控,促进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学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考查以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改革举措,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施教区调整后调查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招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努力取得招生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绩,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特色建设,在抓创建中铸就品牌,实现事业整体优化,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9.以质量促发展,以发展求出路。创建校本特色是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也是做强区域教育品牌的基本支撑。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品牌建设,集中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意愿,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之路。要在狠抓“活力课堂”、打造“名师团队”、建设“特色项目”的同时,立足“校本”,做强“校本”。配合做好第三次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照镇江市现代化学校的评价标准,努力改善条件,努力改进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内涵、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上求突破,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学校数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高中学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层,立足课堂求效益,突出重点求突破,为我市高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5篇

大家好!

我叫X,现担任牛场中学校长。今天满怀信心来竞聘实验中学校长职位。

在这里,我将客观阐明对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展示自己所具备的应聘能力,全面论述管理实验中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并且,将心悦诚服地接受各位领导和评委的评判。

我今天的演讲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对X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另一个是如何管理好实验中学。

首先我谈谈对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

X县实验中学是20*年*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原X师范学校和X县第二中学合并组建的一所完全中学(目前第二中学已经分开)。实验中学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X教育的重视与关怀,充分体现了教育局党委“管理创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办学质量”的办学思路,非常符合X县情。

为了参加这次竞聘,本人通过走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深入学校实地调查,结合本人平时对实验中学的了解,在此向在场的各位谈一下对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两年来,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此文章来自于学生界的关心支持下,实验中学开好了头,起好了步,造就了与众不同的优势,凸显出了示范性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校总体目标具有“实验中学”的特点。

学校创办时提出的总体目标是:教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素质学者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校园环境人文化。这个目标既符合X实际,又充分体现“实验”中学的特色。

第二、学校封闭式管理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又有利于创建平安校园。在创业初期,学校引进外资1600万,修建学生公寓、食堂、超市,为创建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思想纯洁,作风端正,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这也是实验中学今后更进一步发展的首要条件。

第四、学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些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值得借鉴。管理制度方面,如学校率先实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率先推行教师月考核制度,率先实行学科带头人周末专题讲座制,实行领导联系班级制,建立了毕业班激励机制等等;激励机制方面,如:对成绩优异的特困生减免学费或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对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给与10000元的奖金等等学生。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活力不断增强。

第五、学校有畅通的办学渠道。与国家级示范高中四川简阳中学和宜宾三中联合办学,双方互派教师,交流学习。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到简阳中学和宜宾三中就读,学校帮助办理有关手续。这些,都利于教师对外信息的吸纳,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就读渠道的畅通。

第六、学校拥有全县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环境。有教学大楼2栋共49间,配备有多媒体室、远程教育室、语音室、音乐室、理化生实验室及标准运动场等,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优美的校园环境,为环境育人和创建绿色校园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验中学是有优势、有特色、有品位、有活力、有前途的,这就是我要参加实验中学校长竞聘的最大理由。

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尤其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困难。实验中学在发展中,同样伴随着困难和问题。我在走访中了解到,对实验中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共同的看法有三点。

第一、学生公寓收费标准偏高。

据了解,每生每期500元,学生反映较高。我曾经对乌峰等4个乡镇的9个学生进行调查,9个学生中,有特困生、有贫困生、有富裕生,他们一致认为收费较高,希望能降低一点。一些学生认为,如果收费不降,他们将离开学校,在校外租房寄读,这将给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带来困难。一些学生认为,如果读书成本过高,家庭负担会加重,这势必会使少数学生辍学。

第二、学生伙食受到垄断。

主要表现在,目前学生食堂由一个人经营,导致数量少、质量差、不卫生。在了解当中,一群学生以为我是新闻记者,围上来纷纷向我反映。有个学生说:“在汤中吃出蚯蚓来”,有个学生说:“4块钱的饭吃不饱”,有个学生说:“洋芋也当晕菜,里面只有几片肉”,有的学生说:“食堂的菜全是川味,我们吃不习惯”……这个问题,师生反响比较强烈。而且引起了学生和食堂方的冲突,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社会反响较大。

第三、学校为了谋求发展,欠下了一定的债务。

为了扩建、新修教学楼、装修老教学楼、修学生公寓等欠了债,目前,学校想一时化解债务还能力有限,也不现实。

各位,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粗浅地谈谈我对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实验中学的优势和特色是其他学校没有的,而它的困难和问题则是很多完全中学都存在的。我现在作为一名完全中学的校长,我遇到过,解决过。面对实验中学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对干好实验中学,我底气很足!面对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我同样充满着接受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下面,我具体谈谈如何管理好实验中学:

作为一名实验中学的校长,应该有鲜明的思想、明确的思路、可行的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一名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我将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办学策略开展工作,确定我的理念、思路、措施。

我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科研、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为学生一辈子负责,促使每个学生最优发展。

我的工作思路是: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标准建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我的措施是:管理上“以人为本”;教育上“人人管理”;教学上“均衡可持续发展”;科研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校园网站,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后勤上实行“服务社会化”,安全上“综合治理”。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安全工作、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等常规工作,学校现在就做得很好,我只有巩固和传承,受时间限制,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我要说的是,在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只想有创新的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三全”学生管理网络。

“三全”指的是全员、全程、全方位。

全员指的是全体教职工都参与管理,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管理的对象。每个教职工除了做好教学本质工作外,还要承担具体的管理任务,对每个学生要分工到人,全力转化,实现没有管理盲区;

全程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实验中学封闭式的管理,就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应该这样来管理学生。无论在学生吃饭、住宿、学习、就医、锻炼等各个时段、地段等都有教师负责;

全方位指的是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管理网络,建立教师、学校定期与家长的联系制度,教师或者学校一学期中至少与每个家长通信或会谈一次。聘请司法、社会成功人士等定期讲座等形成制度。从各方面营造一个广阔的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接受熏陶。

第二、建立实验中学互联网站。

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信息“高速路”时代,不走上信息高速路则意味着落后。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实验中学互联网站。

通过学校自己的网站,一方面向全社会展示X教育,宣传和推广X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管理理论,让社会了解X教育,了解实验中学;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网站查询招考信息、报名信息。提供另一个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上面做作业,可以随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一方面,通过网站可以吸收新鲜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理论,可以作为社会参与监督和管理学校的窗口,也可以作为学校向社会调查研究的窗口,可以提高学校办学品味和增强学校活力。

总之,通过学校互联网站,可以让学校走进社会,让社会认识学校,让学校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进学校,通过“小窗口”看到“大世界”!

第三、着力解决实验中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前面提到关于实验中学存在的三个问题,在此谈谈我的做法。

关于学生公寓收费较高和食堂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投资方与学校及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投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取利超出当地市场价,学生接受不了,收费太低又失去自己投资的目的。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学校到底是站在学生方,还是站在投资方?我坚定地说,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主,兼顾业主利益,在重市场规律、重价值规律、重X县情、重微利多销的原则下,与投资方协调,达成“互利双赢”的共识,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

对收费高的问题,学校要和投资方协商,再找有关部门重新核定收费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对那些实在交不起食宿费的特困生,学校除给予一定的补助外,还将多渠道引入公益机制,比如寻找投资商的支持,寻找企业家的赞助及全社会的关心等;

对食堂的问题,学校从管理的角度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一家垄断变为几家竞争,建立食堂管理的奖惩制度。比如,把现在一家人经营三层楼变为一层楼一家人经营,确保学生伙食色香味俱全,确保学生伙食有营养。如果发现伙食不卫生质量差,轻者处以罚款,重者可以根据协议取消其经营资格,带来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安心,家长才能放心。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6篇

摘要: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而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笔者以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校园消费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为切入点,针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在观念意识、制度、资金、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路径对策。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制约因素;措施

一、节约型校园的科学内涵

“节约”一词在《辞海》中的定义是节省、节俭、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而在日常行为中指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减少,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所谓节约型校园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教育成本为目的,充分体现出学校节地、节能、节材、保护环境的运行管理方法和节约教育的思想,形成节约型校园文化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节约型校园的内涵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节约型校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办学层面上,高校应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和可能的发展,准确把握学校能够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的学术支撑、人才培养的能力,以确定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二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节约型高校应当是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满足社会要求,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节约型高校主要表现在学校办学资源配置方面。高校办学资源包括物质条件、师资人力资源、学科专业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节约型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占用和消耗,合理分配设备资源,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使高校获得最大价值的产出。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节约型高校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应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通过各种相关实践活动将这种意识升华为学生个人的道德情感;二是应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制度贯穿于整个校园管理中,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这些制度以多种形式在校园传播,使其成为一种道德规范来约束广大师生的行为。

二、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的制约因素

1.师生的消费观念不健康,节约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作为社会成员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而言,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更加让人堪忧。从消费心理方面来看,攀比心理始终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占主导地位,追求时尚、引领社会消费潮流。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过度消费,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消费结构来看,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以勤俭节约、享受低碳生活为目的的理性消费降低,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消费比重上升;从消费方式来看,许多高校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注重商品包装,甚至追求稀有物种,正是由于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另外,随着当前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制定出统一的节约管理制度不一定符合每个学院实际情况。因此,学校的节约管理制度也很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造成学校与各个学院的脱节现象,使上级的政策不能贯彻实施,师生由此长期形成习惯,节约意识淡薄。同时对无形的教育资源缺乏认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追求办学升级,实质上是只追求办学资源的数量,忽视其质量,从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节约制度不健全,贯彻落实力度不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也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积极完善的制度建设能够保障事务顺利开展,而消极不完善的制度会阻碍工作地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也是如此,需要完善的制度来维持。

当前各高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节约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资源能源浪费显而易见。例如:由于学校成本预算制度的缺失,造成学校水、电、器材等的浪费严重;考核、评价体系缺失,使节约工作的得失无法量化,不能准确制定工作重难点;不充分的激励机制,使得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思路流于形式,不能调动广大师生构建节约型校园的积极性;缺乏竞争机制,使得日常管理工作粗放等等。由此可见制度的不健全在学校管理层面上造成资源浪费。

部分高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把建设工作看作是后勤部门的工作,学校没有设专门的节能工作部门,不能对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进行合理的能源规划,导致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不科学,贯彻落实力度不够,使得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仅限于宣传教育的表面工作,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节能规划,从而影响着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工作的进程。

3.资金资产管理环节薄弱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资金资产的管理工作问题重重,如资金缺口大,资金资产使用效率低、资金预算不合理、资金管理工作薄弱等,造成资金资产的闲置或浪费现象严重,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存在资金预算管理不严问题,资金预算是学校控制收入和支出的依据,预算管理是否到位,体现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而高校普遍存在资金预算管理不严问题:一是资金监管不到位,使预算目标难以实现,有限资金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资金预算内容不全面,高校的收入除了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外,还有教学科研等其他形式的收入,但有些高校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纳入预算,使其难以发挥效率。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非常薄弱,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工作不精细的问题,在资金资产的管理方面沿用着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支出费用增加,造成资产浪费。

4.设备技术落后,节能水平低

由于大多数高校成立的年代较早,学校的建筑设施、教学及其相应的设备等都比较古老,技术水平落后,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的话,成本高,学校难以负担,那么就只能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资源。但是目前来看,在校园资源节约方面的创新技术比较少。另外,许多高校也不愿意在节约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这些都不利于高校进行节约型校园建设。

三、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的路径选择

1.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

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需要广大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针对广大师生不健康的消费理念,学校应该加以教育和引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树立健康、安全、和谐的理财观,倡导绿色消费,使师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节约行为习惯纳入素质教育中,深入挖掘学科中有关节约教育的内容,让节约意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浪费。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原则。首先,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办公、用车、公务接待等方面坚持戒奢从简的原则,为广大师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从日常小事入手,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如节约用电,杜绝长明灯和白昼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节约用水,减少滴漏的现象,提倡水的循环使用;节约用纸,提高纸张的利用率;节约用餐,无论是在校园食堂还是在饭店都要适量点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等等。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健全校园节约制度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完善的制度能够弥补各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所以,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离不开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来维护。要健全和完善有关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科学、民主的决策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节约成本资源。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前景等科学决策,防止建设性的失误。

(2)要建立强而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建设节约型校园关系到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学校要加强领导,权责明确,学校成立由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3)建立健全规范的后勤管理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后勤部门的宏观调控,有效降低后勤的运行成本。

(4)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它主要体现在财务、审核、监督等各个工作部门中,主要是把握好资金流动的方向,及时发现和处理超额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地方。同时还要发扬民主、倾听民意,调动广大师生参与高校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5)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和领导问责制。建设节约型校园要表彰节约资源的优秀个人与单位,对于严重浪费资源的个人和单位,要加以重罚。学校领导机构人员要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追究其责任,建立领导问责制。

3.完善和优化资金资产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近年来资金资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针对高校资金资产管理工作薄弱问题,各高校要强化财务控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作为高校财务的管理部门,财务处要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树立节约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严格执行财务经费审批程序。对于机关部门公用经费实行量化,合理安排各学院的支出;对后勤运行经费进行控制,避免由学校大包大揽、吃大锅饭的现象,实施节约奖励、浪费惩罚的奖惩制度。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严肃性是最大的节约,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避免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对预算申报材料加强审核,避免谎报、瞒报预算事件的发生;加强对预算的绩效考核,对预算是否按计划执行等进行考核。

(3)实行资金统一管理方式,树立成本意识。对于高校资金管理分散,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很有必要实行资金统管。由学校财务部成立资金管理机构,以统一管理学校的对外资金业务,可以减少其它单位的银行账户,减少银行贷款,节约财务费用。

(4)探索多元化合法融资渠道。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建设集约型社会的一部分,尽管存在资金上的缺口,但各高校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了依靠自筹资金、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以及市场融资以外,同时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如设立专项资金作为节能示范的资金,引导其他资金进入,申请科研经费,作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资源。

4.改进设备,提高技术,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有着雄厚的高新技术研发力量,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同时结合社会的最新节能成果,对于推进节约型校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高校依托科研优势,寻找技术支撑。节约型校园建设已经不再限于后勤的水电管理,涉及工程建设、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高校可以依靠科研、学科等优势寻找技术支撑。

(2)因地制宜,改进节能技术。各个高校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节水节能新技术;二、采用的技术要成熟可靠,保证不是淘汰技术,要有前瞻性。

(3)建立节能监管系统平台。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内网,通过这个平台,实施对校园各个地方的能耗实行远程监控,对改造项目的结果进行预测,全面实行分类计量或计时管理,强化执行标准的全程监管。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能源,作为高校的一名学生,应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为建设节约型高校校园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过伟敏.建筑空间的更新设计与再利用.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2002-11.

[2]沈祖芸.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一年能省出1200万元.中国教育报,2006-12-21.

[3]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09.

[4]余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王兴胜.对沈阳高校创建节约型学校活动的思考[R].2007-01-22.

[7]田军,刘德发,夏庆森.绥化学院学报,2001(2).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第8篇

一、目标引动系统

目标引动就是目标激励。美国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于1967年最早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和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在目标引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高中生身心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三个年级不同的特点,可以分年级提出三个目标。

高一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处于过渡期,呈现出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冷漠化现象突出,责任意识淡薄。据此,我们可以从遵守常规入手,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确立“以礼立身”的目标。此目标旨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责任意识,从而实现“礼仪”和“责任”的双赢。

高二年级学生,心理正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独立思考意识增强,但繁忙的学习压力及自我管理、约束的弱化,使他们明显表现出责任行为与责任认知的不协调。据此,我们可以确立“以行明责”的目标,实施责任行为训练,让学生在践行责任过程中感受责任,学会负责。

高三年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升学和就业压力增大,明显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不协调。据此,我们可确立“以心励志”的目标,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此外,各年级根据教育主题,还可制定详细的目标要求。我校从学校自身教育实际现状出发,制定了《责任教育规划指南》。

二、环境驱动系统

环境驱动系统是通过有形的、无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师生通过树立以责任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获得对责任感的全面体验,进而形成责任感和责任行动系统。责任教育环境驱动系统的构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校园里营造“负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校园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和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开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绿色消费”“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手乱扔垃圾”“节能、节水、节电,从我做起”“争做环境小卫士,爱美爱绿、保护生态、净化校园”等宣传实践活动。

其次,每学期都开展以“责任”为主题的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使学校形成“班班谈责任、班班树责任、班班担责任,人人知责任,人人有责任,人人践责任”的文化氛围。

最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责任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孩子最终的归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不可低估。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等渠道,通过与革命烈士陵园、军烈属光荣院、公园、社区医院等单位签订《学生社会责任实践基地协议》,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开发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将学校责任教育的成果在家庭、社会中巩固和延伸。

三、活动运作系统

活动是指一种相互使主、客体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教育和活动二者是有机统一体,责任教育要时刻体现在活动中。学校的责任教育活动,主要着力点应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浸润活动。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课堂互动始终是实施责任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校很早就要求各学科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探索责任教育的因素,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并拟定各学科《责任教育纲要》。

以语文学科为例,中学语文教科书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精华。所以,教师应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入作者简介之中,用作者对国家、社会、家庭等的强烈责任感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育。例如,讲授杜甫的诗,应该先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了解他对国家命运、广大百姓生活的关心。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窘境中,诗人关心的不是自己风烛残年的病体、艰难凄苦的生活,让他“凭轩涕泗流”的是“戎马关山北”这样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

2.角色体验活动。

责任是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关系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学生的责任感,是从他对自己角色的确认开始的。换言之,学生只有认可了自己的某种角色,才可能自觉践行该角色的责任。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最有效方法是角色训练法。实践中,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角色体验活动,让他们成为角色,参与角色活动,体验角色行为,感悟角色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自觉。

我校的角色体验活动是通过开展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的。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当一天医院护工,做一天清洁工,做一天小学教师,扮演一次交警,做一次心理调节,等等。通过实践,学生感受到每一种角色应具有的责任,并在行动中领会、升华,形成自己的责任自觉。

3.榜样引领活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这种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实施责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树立责任典型,大张旗鼓地表扬典型、学习典型,让学生耳濡目染,利用榜样的引领和辐射功能影响学生的责任心理,促进学生模仿担当责任的行为。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树立榜样。

一是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成为大家的学习楷模,学生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

二是从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楷模中寻找榜样。从“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孟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到“铁肩担道义”的,再到“中国的航母不能启航,我便不能休息”的罗阳,这些精神楷模无不对学生心灵产生触动,使学生萌发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是注重发现、培养学生中的榜样。同学中的榜样,学生易于接受。如,开展“最具责任心青年”“学雷锋标兵”“文明礼仪标兵”“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最具孝心青年”等优秀学生评选活动,是最好的树立榜样的方法。

四、管理调控系统

1.加强队伍建设。

要想更好地实施责任教育,就要构建责任教育管理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以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的责任教育建设领导小组。学校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积极营造联动的氛围。依据“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体制,实现责任教育从班主任向全体教职工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形成全员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责任教育工作格局。

2.坚持制度导向。

建立责任评价体系,将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日常化、生活化,制定具体化、规范化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内容,确定奖惩标准,将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内在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管理上做到定性与定量、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如入学培训制度、新生军训制度、学生每日常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学生仪表管理制度、升旗承诺制度等。各年级还根据《责任教育规划指南》制定《学生责任量化评分细则》,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估。此外,我校还制定了《责任优秀学生评选制度》,在学生中开展“责任之星”竞赛,“星级寝室”“守规范标兵”评比,“最具孝心青年”“最具爱心青年”“自强学生”评选,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宣传栏和校园网上大力宣传,为广大学生树立了对自己负责的良好榜样,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3.注重常态管理。

首先,把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作为责任教育的起点。学生每天进入校园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必须遵守学校规范,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一言一行符合学生身份。

其次,利用好每一个教育机会,把责任教育推向全方位。结合节假日、主题日、活动月(日)开展好“责任”主题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报、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将责任意识植心入脑,使责任教育形成常态,做到全方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