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信息化 烟草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57-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日益加剧,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与此同时,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气息,本文从信息化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与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占领市场的最根本竞争元素, 一切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应基于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能够实现企业通过业务达到比自身竞争对手相对来说较高的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入所属行业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它不是作为单个的技术能力或者相关的技术而存在的,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一系列的能够互补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与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它具体的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明显的用户价值;不局限在企业的某一领域或者部门,具有发散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商机;是企业特有的,具有独特性与不可交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综合体是可变的,其价值也具有可变性。
1.2 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所处行业的区别,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应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及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自身的企业核心力的构成要素。烟草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1)运行能力;(2)制度能力。运行能力指的是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能力;制度能力指的是企业从事核心经营活动的范围,与企业的成本效率联系密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构成因素有企业战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及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其行业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市场经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内外部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以及资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2 烟草企业信息化现状
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指引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逐步实现数据集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数字烟草建设,有力支撑了“卷烟上水平”。
随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烟草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效显著。(1)编制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确定了行业信息化要切实抓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并通过推进行业重点工程项目加以落实,行业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物流网;以卷烟营销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营销网;以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政务网。(3)行业商业、工业、烟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较好地支撑了行业的“三个转变”。(4)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显现。可以说,行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推进有力,成果丰硕。目前,烟草企业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企业的财务、烟叶、人力资源、领导决策与产品销售等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必然结果。目前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时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3.1 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足
我国的一些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错误认识。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生产的信息化,忽视了信息所具有的管理及营销方面的诸多其他功能。同时有的烟草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于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烟草企业的领导,对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重视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也较差。从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范围来看,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企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以及企业经营的信息化方方面面。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才能在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上,真正的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2 对信息化应用规划不足
烟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极其广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才能真正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从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从我国目前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来看,信息来源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划处理。同时有的企业不同部门间采用的是不同的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说明烟草企业信息应用规划存在着不足。
在烟草企业的信息应用规划中还存在着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这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外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是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集成问题上还存在着应用规划不足的问题。
3.3 信息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来看,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存在着问题,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其经营管理的内外部诸多个方面。但是有的企业却急于求成,没有从经营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策略,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规划,因而不能将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除以上问题外,信息化人才的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力量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
4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理念的指导,才能克服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将科学技术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对于信息化的作用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要将信息化在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烟草企业真正明确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从理念上确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只有在良好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才能真正让企业从中受益。针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4.1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入点
在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创新发展方式,不仅是技术应用创新,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等。要依据先进的理念,依托先进的技术,找准创新的切入点,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来变化,最终成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亮点。比如,专卖体制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专卖管理水平,提高市场控制力等。
4.2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要有效果、出成果、出效益。在这个层面,行业的工商企业既有共性,又各有侧重。共性主要是企业资源管理的精细化。侧重主要是工业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突出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商业要围绕“精准营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支撑等。
4.3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在内在质量上求突破,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基础性、系统性、安全性三个核心要素。(1)要切实做实信息化基础性工作。没有标准,不能持续发展;标准水平不高,不能支撑“卷烟上水平”。信息化的标准工作也是如此。高水平的信息化标准要够用、好用、管用。(2)要切实做强信息化系统性工作。当前,行业的工作仍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决策需求也要不断发展变化。为此,要更加重视体系架构建设。通过架构设计,要解决全面性、整体性、一致性问题,同时要解决随需应变的问题,确保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行业的总体技术要求、应用系统、数据中心都要形成体系架构。(3)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安全性工作。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价值的同时,处理不好也会给我们带来安全的隐患。因此,必须把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有用、适用、管用的安全管控体系,促进和保障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烟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或者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及评价方式。通过完善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重新确立企业的管理经营方式,从而有效的发挥信息化这一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效益。同时还可以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有效的推进烟草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简而言之,烟草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各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
上文从实施步骤的角度论述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5.1 做好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
要不断的强化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包括财务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等等企业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研究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2 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
从烟草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其自身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应该是紧密结合的。随着信息化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也应关注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通过这种整合在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式的促进下,烟草企业实现企业业务和功能信息化间的整合应用。在信息化过程中,以烟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较好的进行融合,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加强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中还强调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目前较常见的对外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即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通过该网络共享技术,减少成本,发挥出各自的核心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网上交易平台的方式来对外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5.4 通过企业信息化应用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说到底就是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这里面提高素质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1)提高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素质;(2)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实现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素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离不了人,其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5.5 强调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企业文化是烟草企业的灵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文化的培育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烟草企业有必要关注企业文化的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通过企业诸多方式的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理念,不断的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在烟草企业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助力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加大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有效的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信息化先进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了新的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波.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潘建跃.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9(10).
[3]陈昊雯,杨一端,陆振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12).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有句话如是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其意义在于:一是企业要找寻自己与上流企业的差距,二是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在相近水平的企业中发展自己的优势,即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1]。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特有性、价值型、持久性、整体性、外延性、普遍模糊性等特点。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规模小、产品单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开发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必要性。
二、制约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一)战略意识薄弱
大多数中小企业只看重短期利益,或者盲目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走一步看一步,市场流行什么企业就做什么,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决策随意性大。最后既没有自己的定位,更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市场稍有不确定性,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技术创新能力匮乏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能力强,企业能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或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中小企业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技术创新能力匮乏而被淘汰。而技术创新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创新意识的不足;二是鼓励创新的法律不完善,企业从政策中没有看到创新带来的利益;三是创新条件不足,中小企业融资本就困难,又缺乏人力、信息、政策的支持,没有条件进行创新。
(三)人力资源缺乏
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其管理层大多数是最初的创业班子甚至是其近亲,因此,他们通常只招聘生产技术性工人而非未来的管理人员,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即便是招聘进优秀人才,由于管理层不重视,不能给予其发展上升的空间,也造成留不住人才的现象。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对其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造成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企业是由人来管理运营的,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就不能较好地发展,也就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部分中小企业重技术、重指标、轻管理,片面追求企业绩效,忽视了管理及人员对企业效益的重要作用;管理层管理理念落后,仅凭自己的经验或临近企业的情况作出决策,没有运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没有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权责利划分不清楚,导致人浮于事或舞弊等一系列管理问题。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也不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外部环境制约
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国家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各种审批手续繁多、审批时间过长,使得中小企业错过好的市场机会。另外,对于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更是受到大型公司、地方保护主义的挤压,中小企业没有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关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获得,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地域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还可以根据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经营的业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企业才能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中小企业应增强技术创新意识,抓住技术创新的时机,但同时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能力以及外部环境。要充分论证技术创新的可行性及盈利空间,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其技术创新的重点,一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对新推出技术的模仿,二是与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人力资源,应首先提高最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家应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及较强的管理能力,掌握好企业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布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经营思想,提高机遇意识。其次,中小企业应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改善人才利用机制,使得优秀人才有发挥能力的空间,并积极对其进行奖励。另外,企业应建立培训机制,授予员工以新技术和新思想,带动企业的创造力及活力,才能为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人力基础。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层应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并为企业探究合适的管理模式,要善于利用具有科学性、信息化的管理工具;要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建立责权利制度;要尝试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刻板的规章制度,而是员工对企业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改善外部环境
改善外部环境主要通过政府进行。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只有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充足,中小企业才能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市场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要想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就要做好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首先,应改善融资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简化审批手续,为中小企业建立快捷通道;另外,应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平台,使其优势得以发挥。
四、总结
中小企业只有克服其固有的弊端,努力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对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利用,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部分特色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如大竹苎麻、渠县黄花、通川灯影牛肉、万源旧院黑鸡和富硒茶等等。但达州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21世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达州市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走出达州、四川,走向全国、全世界。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至今已有20余年,企业经营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也应与时俱进,前面的概念阐述就有不尽完善之处。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所独有的,能在长时间内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企业有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之分,一般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如营销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对手在短期内无法模仿的并且企业长久拥有的,处在核心地位、影响全局的竞争力,对一般竞争力具有统驭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与持续性。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就是要整合企业“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发展要素,重视对企业核心能力中“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积累,尤其是对那些隐性知识的整合,使其成为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支点,并建立持续的创新机制,同时还应考虑借用外力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不仅要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有培育未来的核心能力,企业才会永保活力。
二、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达州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仍能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的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原有优势已逐步消失,在新的形势下普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目前,达州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乐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水平低下,创新意识不强。与大型知名企业相比,达州市中小企业很多都是手工作坊,传统工艺,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技术人员匮乏等,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根本无法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无法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营销策略上注重不够。达州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照适宜,气候温和,适宜动植物生长,部分特色农副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万源市,很多动植物含有天然的硒,已开发出茶叶、黑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但由于营销策略重视不够,知名度并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
第三,信息化程度低。当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达州市中小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化、财务信息化不到20%,信息化程度低制约作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四,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贷款,由于信贷紧缩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达州市中小企业1000多家,但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较少,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的仅有400余家。银行也是一个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贷款企业破产了,贷款不能收回来,银行当然就会选择不贷。银行宁愿贷款给大型企业、也不贷给小企业,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还有采信与监督成本,中小企业的采信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8倍。
第五,管理落后,人才匮乏。达州市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决策权往往集中于家族企业中的长辈或家族的主要成员。家族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管理,便于有效地调配资源,在企业发展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中小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管理落后,尤其是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于达州市处于四川边远山区,高等院校仅一所,高级管理人才较少,大多中小企业尤其缺乏战略决策、营销等企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这就导致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也无法获得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支持而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竞争优势。这就势必导致达州市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三、提升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第一,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产品。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没有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是不稳定的。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如达州市开江的橄榄油基地就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学院在开发与深加工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达州市的万源,位于大巴山深处,山清水秀,丰富的硒含量就是农产品一个最大的特色。这里“旧院黑鸡”、“巴山雀舌”等为代表的大巴山品牌富硒农产品,作为“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应在规模上下功夫,集约化经营,发挥独特优势,才能逐步走出深山,享誉全国。
第二,加大营销管理,塑造品牌策略。大型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战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而达州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营销策略,甚至连营销部门都没有。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建设,重塑品牌形象,才能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除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还要借助于大众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如达州的灯影牛肉,有上百年的历史,也只有达州人才知道。但经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栏目正式向全国观众推荐,汪涵、李斯羽等主持人与商家互动,汪涵品尝后对达州灯影牛肉赞不绝口,现四川省通州灯影牛肉厂生产的达州牌灯影牛肉在全国销售火爆。
第三,强化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使信息量化、简化和网络化,要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达州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资源转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中高端产品。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有促进作用。
第四,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扶持力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长期以来都被政府所忽视。对于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拉动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比例。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用机制,缺乏抵押物,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诚信档案。
第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优势的保障。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企业必须要培养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既能够进行经验管理又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一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着眼参与国际竞争,引进企业急需技术的研究攻关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其他高端人才。二是借助高校优势,与高校合作,增设与我市产业相关的学科,为我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三是坚持自我培养、聘用多渠道并举,培养和打造企业的人才团队。四是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五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六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于多年在企业工作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性。
四川省达州市作为秦巴地区的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中小企业众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身的优势。每个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才能加速达州经济的腾飞,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子夫.浅谈如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大众科技,2006(1).
2、杨浩,戴月明.企业核心专长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软科学,2002(3).
4、徐仲昆.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关键词:战略联盟;培育;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隐性知识、升值潜力和管理体系等,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成长的动力源泉。而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经营战略,则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有效的方式。联盟中的合作使企业间优势互补,同时竞争使企业产生不断创新的动力。在竞争中寻求有力的合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的法宝,战略联盟成为了企业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工具。
一、企业战略联盟概述
战略联盟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战略联盟指在规模和战略目标上相匹配的两家或以上企业,基于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及人才等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合资、短期协议、定牌生产、特许经营和相互持股等方式形成的一种合作模式,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壮大实力的目标。
联盟企业之间各取所需,形成合作关系。但是由于相互间的竞争关系,各联盟企业还要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防止合作伙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成为竞争对手。这就要求企业要以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首要,处理好联盟中的关系,保证自身的生存发展。
二、企业战略联盟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主要有外部购买、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发展核心能力和组成战略联盟。其中外部购买风险较大,且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对于第二种方法,技术上的瓶颈、人才资源的匮乏,甚至是政治法律因素,都会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障碍。相比之下,战略联盟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建立战略联盟,进行技术合作。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是为了技术合作,联盟为企业间的互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联盟企业在共同研究、合作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对方的专有技术等很多独自经营无法学习到的知识,并进一步整合、消化、创新、融入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
2.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多元化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具体来说,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与拥有某种互补能力的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非核心经营环节的精力投放,把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倾注在核心产品和业务上,实现多元化经营。
3.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低成本、高效率。企业联盟突破了企业能力对规模的限制,避免了由于超过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的规模扩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4.建立战略联盟,实现速度经济。速度经济是指企业因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完成研究生产等环节的工作,将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从而比竞争对手更早更高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联盟企业间通过专业的分工与合作,相互间的交流,形成一套对市场动向监督的体系,第一时间把握住市场需求提出应对方案。
三、实施联盟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的精髓,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长和突破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合理且高效的战略联盟。
1.做好前期调查准备,正确选择联盟企业
建立战略联盟,首先要选择适当的企业,这是决定联盟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匹配性和相容性的原则。因此我们要明确知道本企业需要什么,什么样的企业能与本企业在核心优势上互补,并能帮助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建立联盟。
2.选择恰当的形式建立联盟
企业选择好联盟伙伴达成共识之后,就应该从自身需要、企业实力、战略目标等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联盟。按照双方合作的正式程度,可以选择实体联盟和虚拟联盟;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可以选择股权式联盟和契约式联盟;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则主要有横向、纵向和混合三种形式的联盟。在联盟过程中,企业双方应对容易忽略的细节进行完善,并要有明确的约定做依据。
3.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
战略联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迅速壮大企业的实力,也可能因为过多地把自己的核心优势分享给联盟伙伴而带来灾难。因此,在分享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联盟过程中,企业间的关系就是一场博弈,联盟双方都明白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态度可能会引起对方什么样的反应,权衡利弊都会选择一种最稳定的、双赢的方式相处,所以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战略联盟的优势作用。(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丁见,李宝强.企业战略联盟组织结构模式分析[J].商业时代,2011,(21).
[2]黄明山,常喜斌.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态博弈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10).
[3]陈晓敏.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浅析[J].中国商贸,2011,(15).
[4]左卫华.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张小兰.论企业战略联盟[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03.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企业信用
由于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日益高级化,竞争强度也日趋激烈。所以,当今包括国有企业在内所有中国企业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培育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企业文化
第一,企业文化的概述。一般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所有成员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企业生存氛围和企业规范的总和,涉及到了公关宣传、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营销、生产、人才、制度、规范、企业战略等诸多方面。企业文化是以公共关系、利益分配、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和企业战略为参照物,其特点是非功利的、非管理的、非经营的、非制度的和非决策的,指向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问题是其主要目标,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员工的内部对一种活泼和谐、积极健康的精神氛围进行营造和倡导。
我国的企业当今在面临国内同行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和国外企业,甚至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因为组织是企业的内涵,所以也能够把企业文化称为“组织文化”。文化对组织的影响和意义十分重要,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都在深层次上受着文化修养的影响,故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主宰。
第二,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一个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以及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是很难模仿和移植的,而制度可以制定,尖端技术也可以学习或引进,所以,在最终意义上企业文化才具有了第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观念形态,企业信用、企业商誉和企业伦理就应该是其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所以企业必须在企业文化上下工夫,才能够发展壮大,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企业唯有诚信至上,才可以百年不衰”这一真理。
第三,企业文化的分析。从构成企业文化的层和核心层来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层就是指企业员工的行为模式。就企业内部的管理而言,以人的能力为主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的凝聚力、创新力、实施力和向心力等的基础和依靠。如中国“海尔”、美国的思科和IBM公司发展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结论:在这些企业中,团队精神、企业内部群体的配合与协作以及员工队伍的素质才是企业活力的真正源头,而员工的行为模式只是价值观念和企业理念的外在体现。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企业信用
第一,缺失企业信用所引发的问题。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秩序运行中已经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造成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社会创伤,已经导致社会信用水平开始整体下降,正在成为导致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顽固急症,在深层次成为我国企业运用和适应WTO新规则的问题。
第二,企业信用对企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海尔”提出的企业信用理念是“真诚到永远”,将信用的作用和影响发挥到了极至;摩托罗拉公司要求企业的每个员工和经理人要对人永远尊重,保持高尚的操守,以“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核心理念;上述这些公司提出的理念更注重的是一种诚信对待员工和用户的理念,似乎和自身的商业利润没有什么关联。在他们看来,不管是法律制度、权力、还是金钱,皆不可能给人们提供持续长久的力量源泉。你如果把成功建立在自身员工对权势或金钱的暂时屈从上,就不可能从屈从中得到对企业的长远忠诚和真正的创造力。企业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的价值公理中获得持续增长的力量,企业短期的繁荣却能够通过很多方式得到,但不会长久。
因此,作为企业文化内涵中深层理念上的重要因素,信用和诚实早已成为了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第三,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信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法制,建立和健全有权威保护的市场主体,即仲裁、检查、监督机构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权益的机构,要想有效的对企业的各种“反经济信用行为”进行约束,对损害和欺骗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制裁,就必须严格依法治市,进一步地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
其次,要建立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和企业的信用管理系统。国外名企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金融风险发生的防范、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信用意识的强化而言,采用系统化的企业信用管理,对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系统进行实施,意义重大。
再次,企业要积极的参与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中,从自身开始做起,对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坚持不懈的打击,坚决与逃汇骗汇和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活动作斗争,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的联合行动要继续深入的开展。
最后,以构筑企业信用体系为基础,狠抓全社会信用文化的观念建设。要使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经理人都充分意识到:企业只要讲信用、讲商誉,就可以带给自身更多的效益,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另外,只要对企业的信用和商誉高度重视,就能够赢取更多客户的支持和信赖。
三、结束语
不断地完善和推进企业信用和文化建设,一定能让我国企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础,才能够使良好的道德、信誉和信用等社会文化因素成为调整和界定所有利益相关者和企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且最后能够形成有效和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以及对法制以外和客观经济规律的企业行为进行制约。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了这一概念,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某种组织中的一种集体性的学习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对各种技能协调并运用到某种生产中,同时还要将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一体化的处理。一些国外的杂志将核心竞争力这样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行为,属于企业发展的一种阶段性的产物,而其竞争的对手是无法效仿或实现完全的交易行为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十分鲜明,例如无法超越性、关联性以及延展性等。其核心价值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那些能够起到知识的协调和技能整合的因素才能政治属于核心的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区域性,除此之外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还具有一定的区别性特征,这与其所处的企业主体、区域以及行业等不同而不尽相同,这些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其市场关联度的不同。由于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视察角度和追求,其企业的领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追求也所区别,不同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其追求的企业核心价值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以及战略能力层面上。
二、关于企业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市场利益驱动机制
一个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这些因素对于具有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优化和激励导向效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质资源来展开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经营行为。
科技创新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其市场效益驱动机制主要体现在其非宏观的领域,涵盖了科技创新体系中关于核心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在构建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吸收大量的具有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从而营造出一种具有较好创新环境的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为这些优秀人才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不断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外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人才,实现企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最大效能。
(二)科技创新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动力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企业内部的转化,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运用这些核心技术企业可以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从而赢得自身的市场和新的技术产业,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赢得市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经营机制,科学构建法人机构,不断优化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
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是当前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种基本方式,内部开发的方式是企业通过内部科技创新形成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体系,这种科技创新方式以企业自身为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属于一种常规的科技创新模式。企业在实施内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深入地分解和整合企业现有的技术体系,对于企业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和分类,明确技术特点,在这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和支撑,加大对那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投入和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和巩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收购、联盟等方式进行技术引进。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核心技术需求,对那些具有某种技术的企业采取直接收购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方式最为快捷有效。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其他企业或科研院所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以学习知识为立足点的战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内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和能力不足等困难。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企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企业科技创新不单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核心技术的驱使下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尤其是核心技术的产品转化,使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从而形成多米诺效应,相同的技术在不同产品的应用,使得不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从而形成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广泛使用,从而使得这些技术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链,企业业务在获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巩固着企业科学技术水平,这样互补的过程,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更加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可以拥有具有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和功能优化层面上的效应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还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素养,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能够获得投入和产出的非常规变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同时还可以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树立高度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以自主创新为企业的战略基点,依据企业的区位特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抓住重点,努力突破技术创新难点,消除企业科技创新的一切障碍。
(二)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其科研机构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建设自身的科研机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在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优化外部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产品技术科研环节的重视程度
针对那些具有较大关联度和较强带动作用的高科技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工艺要持续跟进,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核心技术体系。
(四)企业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传统企业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求逐步淘汰一些相对落后的产能,实现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那些对资源和能耗具有较高依赖性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的经济附加值,实现单位产品耗能和资源消耗符合国内先进标准。
(五)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其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
进一步行业领导阶层的带头领军作用,注重对新兴人才的培养,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地吸引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创新性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欲望。
参考文献
[1]刘常勇.科技创新与竞争力:建构自主创新能力[M].科学出版社,2006.
[2]赵愚,蔡剑英,罗荣桂.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1,1: 94-97.
[3]樊昕.电子商务助农增收初探[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12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human resource is the enterprise all resource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and how to effectively play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for competitio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Enterprise to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continuous, healthy development, must reduce the cos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Human resources is to produ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key factor, improve and promot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functions and levels, optimiza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strengthen enterprise resources rationally develop and utilize, entrepreneurs of the most attention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what is the core competitive force of the enterprise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教育是基础人才的培养,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包括品德的修养。从现代竞争意义上讲,教育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与方法的建立和灌输。因此,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便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和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1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1.1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技术实践、管理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培育起来的。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企业能力的概念不同,前者突出价值链上特有的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后者更为广泛地涵盖了整个价值链,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计施力与组织活动与规则等。
(2)持久性和不易模仿或替代性。持久性是由企业多种能力、技术和产品长时间累积形成的,其形成周期较长,比单一能力具有更长的存续时限。不易模仿或替代性是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补体系,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个人资源密不可分,既包含企业独有的技术设备与操作技能,也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尚未编码的经验、学识和智慧,难以为外界所了解、探知并被模仿与移植,即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超越。
(3)整体性。单一的产品或能力很难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横跨和综合各部门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结果,方可成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与环境保持平衡的结构复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
(4)价值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既能使企业在某一领域获得较高的利润,也能延展到相关领域,使企业进入多个市场与产业,进而获得竞争优势。
1.2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1.2.1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
人首先是一种生物。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命的“活”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带有某些生物性的特征。在管理中,首先要了解人的自然属性,根据人的自然属性与生理特征进行符合人性的管理。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特有,因此具有不可剥夺性。这是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性。
(2)人力资源的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人力资源的形成与作用效率要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个人,其生命是有周期的,每个人都要经历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时间是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其各个时期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尊重人力资源的时限性特点,做到适时开发、及时利用、讲究时效,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力资源的产出,延长其发挥作用的时间。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人力资源也具有再生性,它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人口总体内个体的不断更替和“劳动力耗费――劳动力生产――劳动力再次耗费――劳动力再次生产”的过程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持续开发,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
(4)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
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劳动者自身的疾病和衰老是有形磨损,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是无形磨损。
(5)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人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人力资源的形成、配置、利用、开发是通过社会分工来完成的,是以社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此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6)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所在。其他资源在被开发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人力资源则不同,它在被开发的过程中,有思维与情感,能对自身行为做出抉择,能够主动学习与自主地选择职业,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其他资源进行生产,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7)人力资源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两重性
人力资源既是投资的结果,又能创造财富,或者说,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具有角色两重性。人力资源的投资来源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包括教育培训、卫生健康等。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投资的程度。人力资源投资是一种消费行为,并且这种消费行为是必需的、先于人力资本的收益。
(8)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生性的特点,而且其再生过程也是一种增值的过程。人力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1.2.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企业拥有三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和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力和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形成最优的配置,进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中的员工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使他们乐于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聪明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处理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三方面的关系,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钻研业务,不断改进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有利于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
经济效益是指进行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和所耗费的差额。减少劳动耗费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合理组织劳动力,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保值增值,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充分而有效地把握和应用一流现代化技术,创造出一流的产品。不具备优秀的管理者和劳动者,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只会付诸东流。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可见,注重和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搞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转变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5)有利于建立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
2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包括体制、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厂房、设备、资金,但你只要给我留住人,五年后我仍是一个钢铁大王”。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由普拉哈德和哈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可知,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内部一组技术和知识的组合,是企业的各种独特能力的集合,因此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企业能力的网络结构图,而这张网络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网络节点上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发挥大小以及各个人力资源能力的相互匹配和整合效果。因为这些技术和知识都依附于人的身上,换句话说,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没有了人力资源这个载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会是无源之水。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基础。从根本上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大小,均取决于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管理现状。如果企业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无从谈起。
由此,我们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3.1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1)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决策层面、战略层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规划性、辅助决策功能。
(2)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职能。
(3)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控制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协调职能。
(4)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3.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武器和分析工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装备和水平,增强选人、用人、育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技术。包括组织和岗位的设计技术,分析技术,评价技术,定额定员技术等。引入线性和回归分析、现代工效学及工业工程(IE)技术等。
(2)选人用人技术。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出相应的选人用人技术,诸如笔试、面试技术、心理测验技术、情景模拟技术、评价中心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及现代考核技术等等。通过这些技术集散地应用,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出人才的知识技能、个性、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适应性等,发掘出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合理的配置人才。
(3)考评技术。考评技术设计的关键在于标准的确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实施考评。同时,将考评结果与使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绩效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薪酬设计技术。企业在薪酬设计上,要努力实现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对成本具有控制性,体现岗位、技能、责任、劳动强度的差别,体现薪酬的保障、激励、调节等功能,体现市场需求,使薪酬既能起到激励员工热情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5)培训与开发技术。引入各种直接传授、实践培训、参与培训、网上培训、虚拟培训等方式方法,摸索出有效的技术组合。
(6)劳动关系管理技术。引入现代沟通处理技术、调查技术、统计技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现代谈判技术和预警机制等,确保信息流通顺畅,通过整合协调,以达到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效果。
3.2普及现代人力资源意识,培养造就“准人力资源经理”管理团队
首先,重点向部门经理和主管灌输现代人力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确:绩效考评、人员配置、教育培养造就员工等等人力资源相关责任,不单纯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到组织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影响到公司整体战略的实现。
其次,明确划分直线部门或职能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事管理职责。
再次,定期对各部门经理和主管培训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特别是有关绩效考评、人员配置、定员定额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4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构筑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支撑人力资源的整体运作,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雷蒙德•A•诺伊 、约翰•R•霍伦贝克、巴里•格哈特、帕特里克•M•赖特,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姜国祥,《核心竞争力》,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03。
[3]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一、家族企业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概述
(一)家族企业的本质内涵
对于家族企业,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着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其名着《看得见的手》中对家族企业下的定义就是: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家族成员)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拔方面。甘德安等则将家族企业定义为:由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网络、两权没有完全分离、企业生命周期与创业者和家族周期息息相关、决策常以集中的方式由财产所有人作出、企业的重要职位通常由家族成员担任的,一个开放的、非稳定的系统。台湾学者叶银华根据以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以临界控制持股比率将个别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差异性与家族的控制程度纳入家族控股集团的认定认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可认定为家族企业:(1)、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2)、家族成员或其二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3)、家族成员或其三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这个定义从股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角度把家族企业看成是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到拥有多数控制权再到临界控制权,都是家族企业。一旦突破了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就演变为公众公司。
因此从学者们对家族企业的定义看,作者认为从企业资本所有权的角度界定家族企业更合理,对此家族企业大致具有以下主要内涵:(1)、家族企业的组织成员结构以血缘关系为核心;(2)、家族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家族利益最大化;(3)、家族企业所有权由家族成员掌握,企业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4)、家族企业的治理原则基本上都实行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模式,与其相对应,企业内部主要以人治方式进行管理。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竞争情报以来,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国外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流的知识。【1】美国着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总结了长期的实践经验后,指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组织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我国包昌火等学者在分析各种观点后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有机融合和独特优势,具有效益性、独特性、扩展性和企业占有性的特点。然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
对此在结合其他学者的思想后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包括:(1)、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组织中的人,而不在于技术或产品;(2)、核心竞争力在于人的知识和想象力,而知识和想象力的获取在于员工快速学习的能力:(3)、提供他人难以模仿的独占性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竞争的最有效武器;(4)、企业要获得明显优势的能力,就必须成为“新思维模式的拓荒者”。
二、家族企业发展中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上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制度转型没有对原有计划体制实行“休克疗法”,而是在计划体制外发展新的经济形式,为制度转型创造条件。这使得至今市场仍未在资源配置(特别是金融、土地等资源)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从而使发育中市场经济的新矛盾和原有体制转型中的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着家族企业的正常演化和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观念和认识上仍然滞后,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持怀疑态度。二是对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政策环境仍然不平等,在市场准入、资源获得方面都受到程度不等的歧视,私营企业财产权得不到法律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名誉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政府没有建立起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对私营经济的鼓励、支持、引导政策和规范工作还难以到位。四是家族企业发展缺乏外部资本市场的支持,家族企业向银行间接融资难。上市直接融资更难。
(二)微观上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明确的发展战略。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未来竞争中能够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因此,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我国许多家族企业的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学习能力不强,不具备企业家应有的素质。同时,这些创业者在企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往往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固步自封,缺乏创新,造成整个企业学风不盛,这是制约我国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虽然具有明确的发展日标和行动方案,但这只是创业者个人经验的表现,缺乏长期规划和理性思考,随着企业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创业者逐渐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日标丧失准确的认识和判断。由于缺乏发展战略或制订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不少家族企业失败。
2、管理体制落后,缺乏科学决策。
我国家族企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产权结构单一,投资主体没有实现多元化,很难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与其相对应,家族企业基本上都实行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很少有人敢向老板的权威提出挑战,企业经营管理基本全凭企业主的个人经验,决策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决策。
3、人力资源限制。这是家族企业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人”为企业之本,“才”为发展之源。企业要做大,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专业化和规范化,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核心层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但家族企业的关键岗位均由家族核心成员掌控,这就堵死了优秀人才加盟的通路。另外,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人力资本引进,其所独有的“排外性”又使得经理人员缺乏信任感,由此产生了企业与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这样就很难同舟共济。
4、家族文化的局限性。
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家族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亲情为基础、缺乏制度意识的文化。没有原则立场,赏罚不明,以人情代替制度,同时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这些局限性在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阻力,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及经营者与员工的矛盾就会引发企业危机。
5、治理结构限制。
家族企业奉行集权化管理模式,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于专断,导致企业对业主过分依赖。同时,企业内部主要以人治方式进行管理,人言大于制度,主观随意性大。这种治理结构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创业型企业主的能力与意识滞后于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