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

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地铁运营初期在服务方面面临的问题

1.公司服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与文化是最基本的两种管理手段。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提高服务质量只能成为口头白话,一纸空谈。一套完善的制度,需要建立在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而这两点恰恰是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所不具备的。对于尚处于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而言,初期的制度主要靠借鉴其他公司现有的制度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但是由于经验的欠缺和实际情况的复杂多变,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不得不面对制度跟不上实际的问题。

2.公司员工服务意识薄弱。作为地铁公司的员工,为乘客提供服务是每一位员工的本职工作。对于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而言,其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年轻化,以80后、甚至90后的大学毕业生为主。对大量刚毕业的80、90后员工来说,完成从在学校、在家里的“自己为中心”到工作中的“他人为中心”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服务意识的淡薄就成了阻碍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3.地铁车站硬件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乘客需求。方便、可靠的硬件设施是向乘客提供服务的基础。路面和站内导向标识、站内环境、自动售票系统、自动扶梯及地铁列车准点率等都会对乘客满意度产生很大影响。对于运营初期的地铁而言,各车站的硬件设施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导致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存在不便,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的快速提升。

4.对客流分析不全面。客流分析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不仅包括车站周边环境分析、乘客组成分析、还包括乘客心理分析等方面。但是,做好客流分析也是地铁公司加强运输组织,快速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处于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而言,由于人员经验不足及现场数据的短缺,不能系统全面的进行客流分析,从而影响车站服务质量的提升。

5.自助化服务程度较低。通过对部分新建地铁公司运营初期引进的设备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公司为了便于日后的发展,一次性引进很多自主化程度很好的设备,但是由于乘客对其使用率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自主化服务的优势。因此,自主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也成了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快速提高服务质量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快速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运营初期地铁公司在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方面面临的几个问题可以看出,服务质量的快速提升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

1.完善公司服务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服务管理制度而言,其制定者往往不是执行者,只有从便于管理和易于执行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完善,才能为服务质量的快速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公司员工服务培训。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需要安检、购票、兑零、咨询,与车站员工要进行直接接触,因此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业务知识及服务技能会对乘客的满意度、公司形象及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要快速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强化公司员工服务意识、服务礼仪及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1)强化新员工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特别是对处于角色转换期的新员工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司要利用入司教育的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服务理念培训,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里,对其灌输服务意识、强化其服务意识。先灌输服务意识,再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这样可促进其在以后的岗位上能够充分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以优异的服务质量来满足于广大乘客。(2)提升服务技能。本着“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原则,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服务技能、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规范员工形体语言,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优质服务技能。适当地开展业务技能水平竞赛,以加强员工的积极性,使全站工作人员能够标准、准确、高效、热情地开展服务工作,以“安全、正点、热情、周到”的运营服务理念服务于乘客。

3.加快地铁硬件设施建设。(1)充分利用既有硬件设施,降低设备故障率。对于车站的既有设备来说,降低故障率,减少乘客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带来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服务质量的快速提升。(2)结合车站特点合理部局新增硬件设施。对于一个地铁车站而言,随着周边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布局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乘客需求,此时,需要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及时引进新设备,满足乘客需求。例如,靠近火车站或汽车站的地铁站,因其乘客具有临时乘坐、随身携带行李较多、赶时间等特点,在增设新硬件设施的时候就应扩大通道空间、增加导向标识、提供显示地面车站相关信息的设施,便于乘客及时了解情况。

4.全面做好客流分析工作。(1)从乘客组成方面分析客流。乘坐地铁的乘客群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群体,从乘客的年龄、身份、居住地点等横向因素和时间、空间等纵向因素交叉分析,得出详细、全面分析报告,将有助于车站员工为同一地方不同的乘客或同一乘客不同的时间提供合适的服务,提高乘客满意度。例如,针对将地铁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白领阶层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大多年轻、工作压力大、乘坐时间为上下班高峰期、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实际情况,在服务的时候采用一些技巧,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不仅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投诉,更有助于树立地铁的良好形象。(2)从乘客心理角度分析客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推断出激发人们行为的动机和其背后的需求,心理分析同样也可以用于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心理学的“需求激发动机”、“动机产生行为”的原理分析用户的外在行为表现,再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推断出用户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动机背后的乘客需求比照目前的服务措施,找出服务差距,进而改善服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3)利用客流分析做好客流组织,提高乘客满意度。无论是从乘客组成的角度分析客流,还是从乘客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客流,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出乘客需求或潜在要求,帮助地铁公司有的放矢的改进服务缺陷,为乘客预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提高乘客满意程度,从而达到帮助运营初期地铁公司快速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5.以乘客为导向,提倡自助服务。我们时常听到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我们也经常听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服务工作中,跳出员工的思想范围,把自己当作一名“纯乘客”,才可以真正从乘客角度看待问题。乘客“进站购票入闸候车乘车下车出闸出站”的整个过程就是我们为乘客提供的服务过程。目前,新兴地铁公司所提供的服务都是一种自助式的服务,从理论上来说,全程服务不需要员工与乘客发生直接接触,一切乘客在乘坐地铁过程中所遇到的不便和由此引起的投诉,都是这个最初的自助服务阶段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将这种自助式的服务发挥到极致,避免与乘客出现直接的接触,是我们所有自助式设施的最高要求。

(1)用乘客的手用。以人为本,方便乘客。自助式的服务考虑的应当是乘客使用的便利性。例如很多乘客不会使用闸机,并且不留意引导标志和车站员工的指导,造成工作中的诸多不便。闸机设计上,需要乘客站在黄线外刷卡,这种设计有利于防止逃票行为。相对于乘客来说,站在闸机内右侧刷卡更为方便,而且当卡感应不灵敏时,也不需要退出闸机就可以再次刷卡。广州地铁为了引导乘客,在出站闸机前张贴黄线引导乘客,通过导向上的指引,抛开我们自己的想法,以乘客为本,将极大地提升服务质量。(2)用乘客的眼看。对于初次乘坐地铁的乘客和对地铁不熟悉的乘客,他们获取地铁信息的方式就是导向标识所能传达的信息。新兴地铁公司在导向的设计上,应结合国标并综合考虑地域乘客特点,从乘客的角度出发设计导向标识,导向颜色鲜艳且清楚明了。导向标识应当设置在乘客所能看到的地方,在导向标识整改前、在车站张贴临时告示牌前,向乘客取经,确定设置的方式。(3)用乘客的耳听。广播,是乘客在地铁站和列车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信息。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播放方式可以为乘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反之则可能成为噪音。地铁公司应从乘客角度考虑,完善各种广播如排队候车广播等,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广播信息服务。

6.加强与轨道交通相对成熟城市的地铁公司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学习交流、汲取经验、取长补短是快速提高服务质量有效的途径。对于处于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而言,派出员工到其他地方学习成熟经验,借鉴他们在服务工作方面好的做法,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进,同样可以快速提高服务质量。

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范文第2篇

摘要: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与民族文化和乘客心理有密切关系,因此,设计中要彰显民族文化,适应乘客的心理感受。在设计选色时,应将乘客心理因素、民族文化与常规工业产品施色理论相结合,使基色与装饰色在色彩属性上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色彩运用应当彰显民族特征,适应乘客的心理需要,做到轻盈而不失稳重,快捷明快而兼具亲和力。在色带划分方面,应依照心理学原则化繁为简,同时符合视觉形式美感原则。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2)04-0061-04

Sensibility in the Change of Direction in the Coating Design for High-speed Trains

——Analysis from the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WANG Hai-xia, DONG Ning, XU Bo-cu

(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high-speed train; coating design; sensibility design; design culture; psychology; national culture; color psychology

Abstract: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coating design for high-speed trains and reveals that national character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shall be highlighted in the design.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coating design and passenger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discuss how to adapt to the passengers psychology. In summary, a set of effective theories for coating design from the aspect of psychology are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hoice of colors and decoration layout plan for high-speed trains.

轨道交通车辆的涂装设计是列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车体选色、确定色块分割形式以及其它装饰图形的布局等。

众所周知,高速列车的造型“形式”更多地受空气动力学的束缚,而车体涂装则通常被认为是表面的、肤浅的设计,常被冠以“技术花纹”。然而近年来席卷世界的“高铁热”以及强烈的民族品牌构建意识将车体涂装设计重新提上日程。特别是面对如今设计界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状,人们强烈呼吁设计的现代感性转向,转向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及心理情感的探索领域,认为唯此才能建立全世界多样化的设计格局,彰显世界各国迥异的璀璨文明。

一、车体涂装设计与民族文化

(一)车体涂装以及设计的感性转向

车体涂装设计是列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涂装对车体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同时从审美功能讲,涂装具有美化车身、烘托造型、突显时代气息、增加乘客安全感及信赖感的增值感。20世纪80年代,感性工学的提出标志着以包豪斯的功能主义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时代开始转向感性、情感化设计,呈现感性显现而理性式微的局面。在2002年清华大学主办的“清华国际设计管理论坛”上,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前景设计部主管拉哈德?莱西克先生的发言重新界定了“德国属性”,他认为德国设计开始进入注重感性的时代,设计过程中感性因素如“感性、有想象力、有趣味、好玩、吸引人或许有一点笨拙、创新的、非传统”逐渐取代诸如“功能性、技术性、透明、清楚、真实、善用材料、长寿命、永恒、理性、酷”等理性因素,成为设计者慎重考虑的重要因子〔1〕。

(二)车体涂装的感性设计之诠释民族性格

在所有感性因素的背后,民族文化基因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产品设计的风格。民族性是指人们在同一地域环境中由于气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同而造就的审美思想及观念意识的类同,是一种民族文化基因。因此,车体涂装设计的选色及装饰色带的划分都应当体现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及民族情怀。如日本的高铁涂装以灰、白色为主,无彩色系贯通始终,装饰色带狭小并施加低彩度、低明度色彩,彰显科技、禅意十足;而一向以浪漫风情著称的法兰西则在其高铁TGV上施以大面积的红、蓝等高饱和度色彩,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

(三)车体涂装的感性设计之彰显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曾经一度风光无限并被奉为经典法则的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的产品设计指导原则在20世纪末遭遇到后现代主义前所未有的猛烈抨击,后者主张设计应具有历史延续性,具有隐喻性并带有强烈的人文特性。至此,文化内涵成为产品设计的最强音。在高速列车车体涂装设计中,由于列车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应努力彰显本民族及运行地域区间的文化内涵及精神风貌。如图1:英国维珍高速列车车体涂装设计彰显了英伦特有的绅士、优雅及前卫的高贵气质〔2〕。

二、车体涂装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

以“移动的建筑”而著称的列车是一个庞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工程设计,从外观到内室以及内室中的诸多细节都直接左右着人的心理感受,特别是列车的涂装设计中选色及色带形式的划分。

关于车体选色,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体验始自一种心理感觉,人类对色彩的反应更多地与情感相联系而与其智力无关〔3〕。在色彩学中,早有理论证明色彩可以左右人的生理及心理。如长时间暴露于红色的灯光下会使人的血压升高、情绪烦躁、焦虑不安;而与此相反,蓝色光则具有镇静及平和情绪的显著疗效。总体而言,人们都是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对色彩做出反应的。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情感定势效应”。因此在车体选色上,应重视色彩对心理的影响作用并仔细揣摩该民族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习俗禁忌,努力体现本民族的情感定势。

关于车体涂装色带形式的划分依据,总体上讲,工业产品的涂装设计由于受工业生产方式、着色的工艺方法、产品的功能和作业环境等因素制约,应以单纯、和谐、简洁并富于装饰性为基本原则。同时现代心理学亦为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依据:人是社会的产物,其对社会的认知活动基于人脑从众多来源中准确地获取并解读信息,因此大脑要承担无比繁杂的信息处理任务。在杂乱无章的偶然刺激中建立秩序是人类智力的基本功能。为了便于控制和理解不断涌入的信息,必须将事物加以分类,如从A到Z,逐一增加的数字、数据或尺寸等。因此,在车体涂装设计中,有序均匀的条带状布局可增加秩序感及韵律感,便于眼睛和大脑的认知,从而对乘客心理产生正面的情绪影响。

三、感性转向思潮下的高速列车表面涂装设计方法论思考

综合上述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与文化、与人们心理的关系,无疑,在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中要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特征,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因此,车体涂装设计应着重考虑乘客心理、民族文化、视觉美感等因素。

(一)选色时将心理因素、民族文化与常规工业产品施色理论相结合

1.顺应乘客的心理需求,基色与装饰色应在色彩属性上形成鲜明对照

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人眼在观看事物时似乎总试图寻找“图”与“底”的关系,这样可以使事物更具层次性,更加生动。因此,在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中应顺应这一心理原则,使车体基色与装饰色在色相、明度及饱和度上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图底关系。另外,小面积高饱和度的彩色装饰色带可有效去除车体的单调乏味感,带给乘客以视觉跳跃的心理愉悦感。

2.充分考虑色彩的民族性,彰显民族文化

在车体选色搭配的总体原则下,还应考虑色彩的民族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设计色彩导论》论及色彩除了具有自身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社会、人文属性。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的迥异,对同一颜色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纯洁的白色在印度却是表示追悼的颜色。另外,在车体涂装设计中,人文、传统、历史等本民族共同基因的运用可以唤起人们与生俱来的熟悉亲近感,使列车具有亲和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们喜欢与熟悉的人打交道,对童年的旧物及能唤起过去美好时光的事物易产生好感,然而过度的熟悉又会徒增单调乏味之感,无法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唯有处于中间地带的设计堪称好的设计”〔4〕。由此可见,色彩的文化内涵根深蒂固,且潜藏于人类的潜意识记忆之中。因此在涂装选色时应谨记这一原则,努力迎合该民族的色彩观,这将有助于塑造别具韵味的民族特色高速列车视觉新形象。

如图2所示,荷兰高速列车的涂装设计选用了荷兰国花的橙色为主色调。荷兰的国民对郁金香喜爱有加,关于郁金香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它是美好、庄严、华贵和成功的象征,而这些文化内涵和心理暗示恐怕只有熟悉荷兰历史的人或是本国国民才能深刻体会到。

图2 荷兰国徽与其高速列车涂装设计

3.充分考虑色彩心理与情感

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往往可通过视觉对人的心理间接产生影响从而诱发心理联想,使色彩仿佛具有拟人的情感倾向。如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明与忧郁感、兴奋感与沉静感、华丽感与朴素感等〔5〕。在高速列车车体涂装设计中,应善于利用这一原则营造轻盈而不失稳重、快捷明快而兼具亲和力的列车形象。

第一,轻盈而不失稳重。通常大型交通车、货车及高速运行的重型卡车由于形体庞大,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威慑感,这时可通过产品形体转折变换及巧妙的布色来增加视觉稳重感,其重要意义在于稳重感是对服务主体“人”诱发安全感的前提。因此,在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中宜选用大面积的低饱和度高明度的无彩色系如白、浅灰色作为车体的基色,同时辅以高明度高饱和度的彩带作为车体装饰,这是车体涂装选色搭配的基本原则。

此外,如何布色亦将影响乘客的心理感受,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予重视。其一,利用色彩的轻重强弱对比,达到视觉上的均衡与稳定。如图3所示,配置明色在上,暗色在下则给人以稳重、安全的心理暗示,反之将诱发不安定的心理因素。其二,暗色的位置经营及其色带所占总面积的比重同样影响列车的稳重感。如图4所示,从德国高速列车ICE车体涂装可见,明度相对较低的红色装饰色带位于车底下部约1/3处,色带处高度与整车高度刚好形成黄金分割比,这样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视觉稳重感与形式美感。

第二,快捷、明快且具亲和力。快捷、高效是广大乘客对高铁的心理期待。总体来说,在高速列车车体转折处巧妙地布置带状高明度并与基色形成强烈对比的高饱和度色彩可给乘客以明快、简洁的心理感受,这种随车体流线形体而因势利导的布局设计仿佛一种强大的心理力场,会为高速列车平添几分生气与生命的韵律之美。

快捷、高效主要体现在高速列车涂装的速度感上,速度感可以赋予列车畅通、快捷、便利的心理暗示。因此高速列车表面涂装应以大面积主色调以及随列车造型走势而布置的导向性线条为主,这些线条的色彩通常与主色调形成强烈对比以突显醒目并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还需考虑线条的连续性,确保整体车身连贯呼应、畅快淋漓。

关于“线条”,著名的抽象主义代表大师康定斯基在其《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指出:“线条的简单与复杂变化在于作用力的不同方向的变化,就决定了线的内在声音必然表现为张力和方向。他所说的内在声音是抽象符号的张力、方向与视听觉作用所唤起的主观精神。”〔6〕由此可见,线条具有张力和方向的天然属性,是表现速度感的最佳形式,如图5。

图5 法国TGV高速列车造型设计

(二)色带划分方式应依照心理学原则化繁为简,做到简明、有序并与车主体造型相映成趣,符合视觉形式美感原则

1.简化、和谐、一体化

如上文所述,基于高效的初衷,人脑倾向于将杂乱无章的信息序列化、规整化。在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上,应将装饰色域简化为条、带状,并使其贯穿车体始终,形成首尾呼应的视觉和谐一体化效应。另外装饰色带亦可作为功能分区的标识,起到指示作用,如图2,这种划分方式将车窗与色带组合一体化,使列车车身划分为几个大的块面关系,整齐划一,顿生粗犷而豁达之感。

2.视觉形式美感以乘客心理为参照系

传统的视觉形式美感法则包括: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众所周知,人类自诞生起便产生了基于心理的认知活动,而通常这一活动以人自身为参照系,毕达哥拉斯的人体黄金分割率正是最好的佐证。因此,在高速列车涂装设计的色带划分与布局中,应在传统的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增加“人”这一参考坐标,引入乘客的心理因素及情感因子。

综上,承载文化内涵及审美心理的高速列车涂装设计是一个全新的感性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今时代全世界都在比拼软实力的情况下,设计转向文化及传统将是打造民族品牌、形成设计风格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成败最终取决于谁能够拨动消费者的心弦,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切入设计将是解决问题的崭新视角,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汤凌洁.感性工学方法之考察〔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2008:1-2.

〔2〕省略/about-us./(2009-09-07)〔2011-06-26〕.

〔3〕霍尔兹科.设计色彩导论〔M〕.李慧娟,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0.

〔4〕格列高里.视觉心理学〔M〕.彭聃龄,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20.

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激励;教师积极性;心理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31-03

一、高校教师心理要素和需求分析

高校教师是年青大学生的辛勤园丁,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行为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而且还用自己的心灵和道德价值观陶冶着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学校所有工作均体现在教师工作中,没有教师、没有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成效就无从评估和量化。教师,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自己的工作特点与心理状态,年龄结构、知识基础、理论水平、能力大小、教学方法、教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效果不尽相同,作为高校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有了解教师的这些基本停息,方能依靠、使用和引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以人为本,尊重和理解教师,切实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人类心理活动的动力取决于三大因素: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和事物本身的吸引力。这三种动力同时作用一个对象,并且方向一致时,才会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内在动力。对教师来讲,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和品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责任感,构成了教师深遂的、持久的内在动力。兴趣和积极性,常使人的心理活动处于活跃状态,并在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教师积极性,是教师自身的心向和潜能适时的转化为能动的外部行为过程,其中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生活情况等影响较为明显。期望学生成人成才,是一般教师共同的心理特点。教师积极性,是以教师的需要为基础。人们为了生活、工作、交际等,必须满足各个个体需要。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和高级社会需要。这两种需要主要体现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当人们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往往高于物质需要,普遍表现为求知需要.美的需要.工作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入党需要.出国深造需要.参与集体活动需要等等。教师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满足需要的方式及强度不同。在社会注意条件下,国家的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是统一的。但由于需要的多样新和复杂性的缘故,教师的需要也会与国家的人民的需要相冲突。识大体.顾大局是教师积极性的一种表现。情感的兴奋性是教师积极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可以视其情感兴奋性的程度,判断出积极性的高低。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以其真诚情感去影响和引领学生。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情感的感染者。师生朝夕相处,与同学同欢乐共忧虑产生积极情感的交流。这样,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推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多方面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渴望学生成人成才,是他们的心愿和工作动力。尽管这种期望常带有无把握性,但是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都备感欣慰。教师以个体劳动为主,但很多时候教学成果又是集体的。因而,相互之间交流沟通、通力合作是必要和必须的。教师尊重和理解别人,同样也需要他人尊重和理解自己,从而同事和师生产生浓厚的真诚的友情。教师在课堂环境管理中必须应用科学方法与自己的实践既是一个积极参加者,又要变成客观的科学的观察者。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积极性的教师常常很自觉地按照上述要求去做,并做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虽遇到种种困难,但是他们都能以冷静、坚定和热情的态度战胜困难,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个性的适应性是教师积极性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就目前现状看,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个性表现有三种类型。服从型——要我教书,不得不教,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满足于“过得去”,这样的教师,只有当激励因素出现时才表现积极,积极性具有偶发性。自尊型——没有献身教育的境界,但不甘落人后、有较强的自尊心与荣誉感,力求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上级要求。这样的积极性常常是波浪式。事业型——热爱教育事业,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整个身心扑在教育工作上。有如春蚕红烛,不惜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其积极性是持久而稳定的。我们认为,人民教师的职业能量包括各种个性特长的发挥。教师积极性是促进学校学校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教师的潜在静态的积极性及时地转化为良好地外部行为。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教师求知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应采取有力措施在教学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给教师创造更好条件,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无数实践证明,培育大学文化,增强教师凝聚力,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较好的求知条件,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责。

二、激励教师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1.了解教师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个体的实际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称之需要。人要想生活的更好,工作的更出色必须考虑他所在群体与社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为人所反映,成为一种动因,就会转化为人的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常伴随着一种需要。应该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合理需要。从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固然有物质待遇方面的渴求,但教师在精神、思想、价值和事业上的追求也非常强烈。“对我国不同单位职工的需要结构的调查研究表明,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的职工,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需要结构中居于首位”。领导者只有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方可掌握教师的需要产生及发展的规律,有效的激励教师积极性,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对教师的需要,不予理睬,一味让老师顾“大局”,讲“风格”。只能使教师积极性受到挫伤。反之如果对个别教师的不当要求,不抵制,不批评,一味迁就,也会造成学校中“有人,无工作,或有工作无人做”的局面。因此,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主动了解教师的需要,切实地满足其合理诉求。

2.将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的目标统一起来。目标具有诱发、激励行为的功能。所以,当人们选择目标时,必须依据目标对需要满足的意义或效用进行分析和判断。目标价值的高低是选择的重要标准。由于每一位教师的需要、能力、理想的不同,形成的个人目标不一定与学校的目标一致。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如果不能处理好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关系,那么教师就会丧失责任感,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育事业心。整个学校,会形成人际关系淡漠,纪律涣散,集体意志弱化。所以不鼓励老师有个人目标,或者没有明确的学校目标,都是错误的。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是统一的,只有把个人目标融合与学校目标之中,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作为高校领导者要保持持续不断的奋斗目标。总之,通过正确的领导,把学校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这是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联系的最佳形式,每个学校领导者应充分认识这一点。

3.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各项政策的制订,获得参与和认同的心理认知。教师对学校目标认同,是培养和激励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是对教师当家作主的庄严权力的尊重,对教师中所蕴藏的无穷的智慧和才能应大力挖掘和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就是充分调动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研究,制订学校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这样,教师就可以获得心理投入的体验,从而产生心理认同。形成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互相关心、支持、谅解、配合默契的心理气氛。使学校成员体验到归属感、关切感、亲近感,增进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追求上进的心理动力。“职工只有具备成就感、被认可等激励因素,才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学校领导缺乏民主作风,习惯于等级森严的决策形式方法,只能使教师产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从此下去,上下级之间容易产生隔膜,不合作,甚至对立,谈不上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4.开展评奖评优活动,推动学校的工作。人得一切行为都会因受到激励而产生持久力。有组织、有领导、有成效的评比能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并不是所有的评比活动,都能引起积极作用,这主要视其评比的目的是否明确,评比的方法是否可行;评比的结果是否可信等等。有的学校很注重各种评奖评优选活动,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和申报项目和课题,想通过此举推动学校的工作。但是,有的时候适得其反,给教师的积极性泼了凉水,给学校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原因何在?其根源是学校里领导,没有明确评比目的,评比前不能充分发动群众,评比中以人划线个人说了算、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做个人交易。或者把评比看作“恩赐”,看作“还债”,结果人们只能从消极方面来比较和竞争,整个学校的人际关系紧张,不服气的比较时时出现。要使学校里的评比活动收到积极效果,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要注意典型引路确保评比的民主性和群众性。在一般情况下要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使教师获得物质与精神实惠。

综上所述,激励教师积极性,是提高高校工作效率,衡量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新环境下探讨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措施,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作为高校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以更大的热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承认教师的价值,尊重教师的创造,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以识才之眼光、惜才之爱心、聚才之本领、容才之雅量、用才之良策,构建起师资队伍建设的竞争机制,让付出劳动和智慧的教师有尊严、有地位、有实惠。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明,等.导师负责制与研究生德育工作[J].研究生教育,2007,(6).

[2]何刚.重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4,(3).

[3]徐兆栋.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9).

[4]彭国华,许昌敏.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5]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卷)(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3.

[6]熊川武.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7.

[7]徐联仓,等.管理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7,42.

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地铁中转站;火灾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引言

火灾是地铁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地铁以其快捷、高效、运输量大、污染少、占用地上面积少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地铁人流集中,一旦发生各种事故,人员疏散和扑救工作非常困难,极易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对地铁火灾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地铁火灾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为减小和避免地铁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地铁火灾研究的重要性

公共交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地铁又是诸多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城市地铁具有节省土地,降低市区内噪音,减少路面线路干扰以及节能减排的优点,在许多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中已经担负起主要客流输运的任务。但是城市地铁站一般埋于地下,一旦发生火灾后,其人员疏散环境要远比地上更恶劣。因此,城市地铁火灾环境下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是城市公共安全和消防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20 世纪初期,人们就开始对地铁突发火灾时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一些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人员在火灾环境下的行动特点和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火灾安全疏散的研究扩展到人群疏散行动能力、疏散应急措施和火灾下人的行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城市地铁中转站火灾风险分析

(一)、点火源

在地铁中,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地铁列车内部都布置了大量的电气系统、电气设备和电缆。为了检修维护的需要,有些电气设备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操作,比如1 500 V 直流电,检修时需要经常性的切断。电气设备和电缆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要求(比如对散热的要求、环境湿度的要求),还有一些电气设备的操作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顺序。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火灾技术鉴定中心的资料表明,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短路、漏电、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在地铁中,设置这些电器设备的危险场所主要有: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 +35 kV开关柜室、400 V 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和一些电缆夹层。用火不慎是地铁火灾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地铁在日常运营中,电气系统每日都需要进行巡检和维修,有些维修作业需要电焊和气割,要动用明火。[1]

(二)、人为原因

地铁输运的人员形形,乘客的素质也高低不一。根据北京市劳动保护所的调查研究结果,在城市地铁的乘客中,不知道车厢内安装有报警系统的占20%; 不了解安全黄线作用的占 15%; 接受过地铁安全培训的人员不足 30%。地铁中有人抽烟时,会阻止的人占25%。一些乘客无视车站管理要求,携带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物品,很容易在列车内造成事故的发生。另外,烟头也是一个重要的点火源,乘客在候车过程中随处吸烟,就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三、城市地铁中转站安全措施

(一)、点火源管理

全面分析地铁火灾中的点火源,对比较常见的易引发火灾的点火源要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进行重点管理。①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耐火、阻燃电线电缆,合格的电器设备。②要制定电器火灾危险场所的管理措施。出入登记、设置警示牌、设备操作规程。这些危险场所包括: 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 +35 kV 开关柜室、400 V 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等。③要制定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严格动火作业前的审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灭火措施。④要对便利店进行重点管理,明确店内加热器具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营业员在每日营业后要消除火种、热源。[2]

(二)、火场侦察

消防队伍指挥人员到场后,应立即与地铁站工作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及脱险群众取得联系,迅速了解起火站点内部基本情况、起火部位及物品、人员被困位置及可能的救援途径。派出多个侦察小组,从不同方位深入内部,查明火场态势、被困人员方位、固定消防设施位置及所起作用,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疏散救人

采取一切措施,积极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是灭火救援的关键。当初期火灾发生时,车站工作人员要立即放下防火卷帘,将商业场所与站台分离,启动应急广播,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调度通过该站的地铁列车不在该站停留,直接驶离。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通过站台通往站厅的楼梯及扶梯疏散至站厅层,然后通过站厅闸机疏散到站厅出入口,最后到达地面安全区域。当行驶到站的列车发生火灾时,着火列车一侧的屏蔽门全部打开,列车上的乘客通过屏蔽门疏散到站台,与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一起通过站台通往站厅的楼梯及扶梯疏散至站厅层,然后通过站厅闸机疏散到站厅出入口,到达地面安全区域。消防队伍到场后,应立即组织精干力量选择在进风口,用喷雾或开花射流降温并驱散烟雾,携带破拆器材和救生照明器材(救生照明线、呼救器等)进入地下建筑内部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四)、消防系统建立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英文简写ENCS为在我国地铁中将其规范成为BAS。主要完成对车站内部相关机电设备实时监控;环境控制质量的实时调控等。确保车站的安全,以及环境的舒适。

火灾报警系统(FAS)具有自己的网络结构和布线系统,以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系统都可以独立的操作、运行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火灾报警系统已具有同楼宇管理系统(BMS)联网的能力,并提供楼宇自控系统、综合保安管理系统、广播系统以及有线/无线通讯系统等在发生火灾时提供相应的联动功能。[3]

消火栓灭火系统 消火栓灭火系统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一直是地铁消防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消火栓用水量、安装位置以及数量等要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灭火能力强等优点,是城市地铁消防安全设计中一种具有前景的方式。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火灾作出反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隧道内扑救困难的问题。

防排烟系统 车站的防火分区以及防火卷帘的设计都要满足要求。由于烟气中毒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城市地铁系统的防排烟设计非常重要。车站大厅、站台和管理室内排烟量按 1 m3/( min・m2) 设计,隧道内部按烟的流速大于 2 m/s 计,且不超过11 m/s,以免影响人员疏散。安全疏散系统。地铁系统的防灾广播要设置为最高优先权,确保车站内的乘客在6 min 内完成疏散。

气体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 在地铁的电气设备房间通常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或者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进行保护。首先,气体灭火系统是和自动报警系统相连的。当自动报警系统收到二级报警(同时收到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就叫二级报警)的时候,就会发一个信号给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盘。此外,灭火指令和火灾报警亦可由人目测后人为发出。灭火指令下达后一般延迟0~30s(可调)才启动灭火系统,目的是让人们有时间撤离即将实施灭火的区域。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是纯物理灭火系统,通过水从液态常温到高温蒸发变成气态的物理作用,达到吸收火场能量的目的。水蒸气快速膨胀还能降低火场氧气浓度,无污染,绝对环保。此系统通过高压和喷嘴将通过管道的水雾化成具有高动能的100 μm 以下的毛细水珠。在火场中,毛细水珠庞大的接触表面积能够快速充分地吸收火源附近的能量,通过毛细水珠在火场中从液态到气态的蒸发,置换火场中的氧气,达到使火源窒息的作用。同时,此系统具有高加速度的毛细水珠可实现对火场的全淹没,并可以用于遮挡和受阻空间的火灾; 此外,毛细水珠气化所产生的水蒸气还可以吸附烟尘粒子,而较大的水雾作用面积则可对有毒烟气进行过滤和降解。[4]

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的时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铁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协作。社会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吸取历史火灾事故的教训,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地铁消防安全社会化的管理体系,让地铁真正成为安全、快捷、绿色、舒适的出行方式。

参考文献

[1]余丽.城市地铁火灾环境下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1:12-14.

[2]徐群荣.地铁车辆火灾乘客逃生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