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盆底肌的修复方法

盆底肌的修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盆底肌的修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盆底肌的修复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盆底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盆底重建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34-02

盆腔脏器脱垂严重影响着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的手术方式复发率高,且可能使患者丧失生育或性生活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修复、重建的新概念新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修补器材的发明应用,以恢复解剖、功能及微创为主的手术方式疗效好。现将对我院52例盆底脏器脱垂进行盆底重建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52例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盆底重建手术。年龄40岁~78岁,平均55岁,其中55岁以上的39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45例,合并子宫肌瘤的8例,压力性尿失禁(SUI)15例。依照国际化量化分期法(BUMP-POP-Q)〖1〗,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进行POP分度,并常规术前尿动力学等检测,明确有无SUI。

1.2 方法:52例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的47例,同时均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在阴道前壁或后壁置入不可吸收聚丙烯补片(强生公司Gynemesh),15例合并SUI者术中同时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

2 结果

5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5天拔尿管,48例患者恢复排尿,无尿失禁。4例(7.6%)出现排尿困难,测残余尿>100ml,再次予以留置导尿,2d后拔除导尿管,拔管前膀胱内灌入含有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5ml、庆大霉素8万U的冷生理盐水100ml,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排尿,测残余尿正常。盆底血肿2例(3.8%)使用中药后恢复良好,臀部肌肉、会疼痛3例(5.7%)均在术后5天内缓解。术后随访6~8个月发生补片浸蚀2例(3.8%)主要出现在阴道顶端粘膜呈溃疡状,剪除补片边缘并用雌激素治疗后好转,无感染及不能耐受者。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盆腔脏器脱垂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还会产生明显的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和脏器脱垂的严重程度有关。52例病例中有22例(42.3%)患者年龄小于50岁,病程小于10年,脏器脱垂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及尴尬等不良情绪,渴望得到治疗,能及时就医,术前仅需进行一般的行为、心理的健康指导。30例(57.6%)患者年龄>50岁,病程>10年,脏器脱垂程度较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感到自己很脏,有异味会被他人歧视,有罪恶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不敢参加社交活动,有孤独感,影响正常的生活。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我们主动关心、体贴她们,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尊,为其提供舒适、安静及整洁的住院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耐心向患者解释改良的盆底重建术及TVT手术原理、方法及预后,强调该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的特点,演示成功治愈的比例,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术前准备

3.2.1 常规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常规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常规检查及化验:如血、尿、粪常规检查,心、肝、肾、凝血功能。尤其是及时准确留取尿培养标本。术前日备血、麻醉会诊。手术前晚对于情绪不稳定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口服安定,促进睡眠,减少手术并发症。

3.2.2 尿动力学检查: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是直观、量化反映尿路功能较为理想的方法。由于该项检查耗时较长,又需要暴露病人隐私部位,因此,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非常重要,检查者要取得病人合作,及时给予安抚,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3.2.3 饮食肠道准备:术前3d给予无渣饮食,术前2d半流质并冲服番泻叶30g,术前1d流质,手术前一天17: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清肠剂2盒+2000ml温开水一小时内喝完,术晨灌肠1次。术前8h禁食,4h禁饮。

3.2.4 阴道准备:绝经患者术前5d 1%乳酸擦洗阴道,欧维婷涂擦宫颈、穹隆、阴道粘膜及脱垂部分溃疡面,隔日一次,保持脱垂部位的回纳,指导患者避免使用腹压,穿宽松纯棉的内裤,保持会的清洁干燥,待溃疡面愈合后手术;术前2d0.05%碘伏阴道擦洗每日1次。未绝经患者术前3d0.05%碘伏阴道擦洗qd。

3.2.5 皮肤准备:术前确保会清洁干燥,嘱患者勤洗外阴,每日更换内衣,内衣宜选用纯棉制品,术前1d外阴备皮,范围为上至脐孔以下,下至会阴,两侧至大腿上1/3处。

3.3 术后护理

3.3.1 术后监测:病人术后入术后恢复室,予以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低流量持续吸氧;若生命体征平稳,2h后回病房。如心肺功能衰退的患者入ICU持续监测及治疗。

3.3.2 饮食与活动: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平卧两腿屈曲,禁食6h,鼓励进食半流食饮食,强调及早、足量进食,制定术后活动程序:麻醉清醒后开始床上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屈伸运动),6h后床边站立,术后24h内下床行走。协助或指导家属按摩患者下肢,预防血栓形成。

3.3.3 疼痛观察:疼痛作为第五项生命体征观察日益受到重视,一般各类盆底重建术后疼痛不剧,仅自觉下腹隐痛、不适、尚能忍受,取舒适半卧位,给予适宜镇静镇痛治疗,使患者无痛舒适。注意有无会剧痛、患者骚动,警惕阴道内切口血肿。

3.3.4 观察阴道流血流液:术后24h~36h阴道内有纱条填塞一般可见淡血性液体流出,要注意有无异味及颜色加深量增多的现象;如阴道内放置负压引流管,要注意管道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无菌、观察引流液性状、记录引流量。

3.3.5 排尿观察及护理:留置尿管期内,妥善固定尿管并随时保持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尿色及尿量。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保持尿袋在会阴水平下方,防止尿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尿管夹放后认真及时记录好排尿日志,锻炼膀胱功能,一般留置尿管开放2d,q3h夹放一次,3d后拔管。拔除尿管后,第1次有尿意时尽快排尿,以免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麻痹,影响排尿功能,拔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液的生成、刺激排尿反射,进一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了解膀胱恢复情况,如残余尿

3.3.6 骨盆肌训练:骨盆肌训练可以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所以,术后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提高盆底肌力。方法:有意识地做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部肌肉)5-10S,放松5S,重复10次,然后快速缩放10次,每日3次〖2〗,站、坐、卧均可进行锻炼。

3.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3.4.1 排尿困难、尿潴留患者的护理:TVT术后出现膀胱排空困难多系手术后早期尿道黏膜及尿道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明显,排尿阻力增加,或因排尿时会酸痛明显,患者憋尿致膀胱过度充盈而出现排尿困难,出现膀胱排空困难患者多需再次留置导尿,本组有4例需再次留置导尿,1d后拔除导尿管,拔管前膀胱内灌入含有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5ml、庆大霉素8万U的冷生理盐水100ml,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排尿,测残余尿正常。

3.4.2 盆底血肿及会疼痛的护理:TVT术虽无髂血管的损伤,但穿刺不当,也可能造成出血和血肿。注意病人主诉、观察体温、血压、腹部症状体征。一般疼痛症状1周内自然缓解,对于疼痛比较显著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如有血肿者可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3.4.3 网片暴露和侵蚀的护理:网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侵蚀和感染〖3〗,表现为出血、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性生活障碍、局部异物感、膀胱阴道瘘。注意病人有无里急后重感、疼痛、血便、会疼痛等症状体征、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术后5d鼓励高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及使用腹压,使网片尽快与周围组织相容。

3.5 出院指导:出院后,休息2~3个月,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各回访1次;指导盆底肌肉锻炼。指导患者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可及时防治呼吸道疾病,避免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术后4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同时提醒患者将来如怀孕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尿失禁复发。

4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的修复重建手术日益增多并受到重视。盆底支持结构的整体理论和吊床理论引入了关于盆底支持结构修补的新概念,从纵向将盆底支持结构分为3个层面,同时也提出了盆底手术的三R原则〖4〗。改良的盆底重建手术是应用补片进行盆底3个层面进行全盆重建,真正完成盆底解剖结构的复位从而达到功能的恢复,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患者耐受性好,52例患者无1例盆腔脏器再脱垂及SUI的复发。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后排尿情况的观察和护理以及盆底肌的功能锻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3-344

[2] 杨俊玲,谢丽,张培莲,等.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36-437

盆底肌的修复方法范文第2篇

由于切除肝内六个肿物,该患者被切除了一半多的肝组织。由于原有肿物的压迫,或是手术之中的碰触,以及手术创面形成的瘢痕都可能使门脉系统仍然不能完全通畅,因而使肝肠循环不能完全开通,下肢静脉受阻,而形成腹水,下肢水肿,与脾大;由于肝肿物切除之后,肝组织内遗有较大的空腔,加上局部很可能产生炎症,因而使肝内,右肺下渗出物不断。由于较大的创伤,局部的渗出,及腹水造成大量的蛋白质丢失,而形成了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使渗透压下降,腹水越发增加,如不及时纠正,可形成恶性循环;自身蛋白分解,而使体重减轻;体质全面下降,使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情绪低落,便滞失眠,以至闭经。在这种情况下,只等待病人自然的自身恢复,其恢复能力是有限的,恢复速度也是很慢的;如不能尽快恢复,从此进一步的恶化,而形成代谢性酸中毒,继而休克,出现脏器衰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手术就是失败的。就是顾虑到有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以前的专家才不愿意冒风险,为这个患者手术。第一阶段,应用黄芪补血汤与五苓散急救脾气,疏利积水。给予超常剂量的黄芪30g,与人参精口服液扶助正气;当归养血育阴;五苓散之桂枝、茯苓通阳利水,用葶苈子换泽泻取其重驱肺底郁水之功;厚朴、枳实行气通腹,神曲、山楂振奋胃气,炙甘草合胃以调和诸药。服药之后,由于患者的食欲渐好,代谢增快,体质迅速改善,低蛋白血症得以纠正。因而,引流的渗出,腹水,与下肢水肿开始明显减退。第二阶段,改用小柴胡汤与五味消毒饮;因大邪已祛,所以改用小柴胡方以平调表里。用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理气清热,半夏,黄芩辛开苦降,化淤散结;金银花,蒲公英解毒驱邪,猪苓仍清余留之积液;黄芪(已改常量)辅助脾胃之正气;因而,残余的炎症得以清除,全身体质继续得以增强;该患者是在益气健脾为主,利湿化瘀为辅的第三阶段的治疗下,获得彻底痊愈的。方改香砂六君与五苓散,在香附,砂仁,黄芪,当归,(黄芪当归补血汤以换党参)白术,茯苓,加强了健脾扶正的功用;山楂,炒麦芽和胃醒脾,枳壳行气通腹;桂枝通阳化淤,薏苡仁利湿健脾,炙甘草和胃以调和诸药。由此病例的治愈可以看到,手术后应用中药,可以通过增强体质,而促进病患的自身修复能力,而治愈由于创伤过大,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低而造成的并发症。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上腹痛

患者,女,53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右上腹持续性疼痛3个月来诊。该患者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嗳气,胃脘胀闷,经B型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2009年初(就诊前3个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一期愈合,但是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仍在。患者适逢围绝经期,常感潮热、盗汗、眠差、疲惫乏力、便秘,焦虑、压抑、情绪低落。因此上腹疼痛造成的困扰十分突出。全科医生给予复方可待因,但会使便秘更甚,故求诊于余。刻诊:右上腹压痛,质软,无反跳痛,无黄疸,莫非氏征阳性,腹部胀满,轻压痛,肠鸣音弱。舌红苔白,脉弦尺弱。诊断:(1)右上腹痛待查(胆囊窝残留炎症,胃及十二指肠炎不除外?);(2)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肝郁脾滞、腹气不通。治法:疏肝通腹、清热解毒。治疗针药结合。针灸百会、上脘、天枢、足三里、内庭、阳陵泉、足临泣、外关、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合谷。针灸每周1次。中药以大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茵陈10g、栀子10g、大黄后下10g、枳壳10g、川楝子10g、赤芍10g、元胡10g、黄柏10g、知母10g、砂仁10g、甘草5g。以上药水煎服,每天1剂,两次分服。两周以后,腹痛大减,潮热消失,便排规律,睡眠好转。治疗调整如下:针灸每周1次,治法与穴位同前;中药煎剂改为中成药大柴胡汤丸(浓缩水丸,下同)15粒,每天2次。知柏地黄丸15粒,每天2次。再两周之后,腹痛全消,且睡眠好,情绪稳定,更年期症状也得到改善。分析:针对该患者的中医治疗,既关注消除残余炎症治疗又考虑并发症。手术切除之后的残余炎症,是手术之后病痛仍然存在的常见原因,应用中药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周围组织的炎症。本案用中药大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加减。柴胡疏利肝胆之郁滞;茵陈蒿汤之茵陈、栀子、大黄,加川楝子清解荡涤肝胆湿热;枳壳行气通腹;赤芍、元胡柔肝化瘀;黄柏、知母清下焦湿热;砂仁、甘草调胃和药。用以上方消除胆囊窝的残余炎症,与可能的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炎症是成功的。应用中药同时对患者施行针灸,促进整体的自愈功能,也是促其尽快见效的重要因素。针灸的选穴与中药组方为同一原则,重在疏肝利胆、和胃健脾。百会配八脉交汇之外关、足临泣、阳陵泉通调肝胆、腹部及一身之气;上脘、天枢和胃通腹;足三里、内庭穴健脾通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育阴;太溪祛湿益肾,太冲疏肝利胆,合谷涤肠和胃。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治疗肝胆残余炎症的同时注重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治,也是使肝胆病症尽快痊愈的重要因素。该患者适逢更年期,体质状态较差,可能正是促使其产生并发症的个体因素。因此整体治疗,就会产生较好、较快的治疗效果。由此病例的治效可以看到:手术后应用中药对残余炎症、慢性炎症,尤其是多器官并存的炎症,是较好的选择。

2剖腹产术后切口延裂,腹膜炎致下腹痛

患者,女,29岁,剖腹产术后右下腹痛两个月。初次妊娠。因胎儿过大,母亲过瘦,骨盆过窄,至足月而胎头仍未完全入盆,遂行剖腹产。手术顺利,创面一期愈合。胎儿健康,五日之后出院。因自己喂养胎儿,又要操持家务,故术后过早活动。术后1周,渐觉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纳差,便常。家庭医生给予强力止痛药,服后使便秘,故求诊于余。就诊所见:腹部平软,右下腹明显压痛,部位固定于手术斑痕右侧下部;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下腹少许不适,轻腹胀,肠鸣音存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1)剖腹产术后刀口延裂;(2)轻微局部腹膜炎。中医辨证:腹气不利,脾湿血瘀。治法:祛湿清热,通腹化瘀。针刺百会,天枢,足三里、内庭、阳陵泉、足临泣、外关、阴陵泉、三阴交。针灸每周1次。中药以阑尾清化汤加减:柴胡10g、茵陈10g、川楝子10g、牡丹皮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0g、枳壳10g、厚朴10g、元胡10g、大黄后下10g、赤芍10g、甘草5g。上药水煎服,1天2次。1周以后复诊,大便已通畅,右下腹疼痛明显减轻,眠稍安。以上穴位再针,以上方再服1周,改为中成药大柴胡汤丸15粒,每天2次;五味消毒饮15粒,每天2次。经用针灸每周1次,以及中成药继续服4周,腹痛全消,二便通畅,眠好,气力有增。仍自己喂养婴儿,且返回工作岗位。分析:剖腹产术后,创口尚未完全恢复时,由于过早活动,造成手术的刀口延裂、渗出,形成局部的轻微炎症,而产生腹痛。用中药阑尾清化汤加减:柴胡、茵陈、川楝子疏肝清热、理气通瘀;枳壳、厚朴、大黄通肠涤腹,牡丹皮、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元胡、赤芍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该方疏肝理气,解毒化瘀,可以达到消炎抗菌,同时调整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自身的康复过程。针灸选用百会,加八脉交汇之外关,足临泣通调腹部及一身之郁气;天枢行气通腹,足三里、内庭健脾理气,阳陵泉通调阳经之郁气;阴陵泉、三阴交养育阴血之不足。规律性的针灸,以促自体对炎症的吸收,及痊愈。对此类手术之后的小的创伤炎症,针药结合可以迅速取效。尤其对于伴有脏器功能紊乱者,中药的全面综合调理的功能,更为突出。

3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双足感觉运动障碍

患者,女,26岁。手术摘除突出椎间盘后,腰痛仍在,且双足面感觉运动障碍4个月来诊。因为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疼痛难以缓解,且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下肢压迫症,于2009年8月手术去除第四、五腰椎的椎间盘。术后遗腰骶痛,且双足外侧缘麻木、冰冷、无力。同时月经不规律,周期30~90天,行经5~15天,无痛经,就诊时月经已两个月未来潮;颜面痤疮。刻诊所见:跛行明显,双足无力抬起,五趾不能向上背曲,外侧小趾尤甚;双足冰冷,触摸无知觉;腰部可见5公分的手术斑痕,手术部位无痛,压痛主要在手术创面以下的腰骶部;坐骨神经区及下肢无压痛,膝窝以下无痛,但麻木,不温;腹部不温,无明显压痛;颜面多处结节样痤疮;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诊断:(1)腰椎间盘手术后并发症(腰骶神经压迫尚未解除);(2)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待除外?)中医辨证:肾虚血瘀,湿邪阻络。治法:驱湿通络,补肾化瘀。针灸:百会、肝俞、肾俞、上髎、中髎、会阳、秩边、委中、承山、昆仑、申脉、束骨、阴谷、太溪、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临泣、侠溪。以上相应穴位给予电针;腰骶部艾灸,每周1次。中药以二仙、三妙与桃红四物汤加减:阳藿20g、仙茅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黄15g、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3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3g、益母草15g。上药水煎服,每天1剂,两次分服,每周服6剂。以上针药联合应用1个月,双下肢自觉明显改善,双腿双足渐温,但双足尤其右足趾仍然上举难,使其跛行;腰骶痛去,月经复至,且颜面日渐清爽,痤疹减消。但稍停药,或改为中成药,则月经复闭,痤疮复生。故以上针药,持续应用3个月,诸症好转。分析:此病例虽经手术切除了压迫神经的椎间盘,但是在手术之前,椎间盘对相应神经、血管及组织的压迫,手术之后尚未能完全解除,或许神经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手术之后尽早接受针灸以及中医治疗是必要的。不论神经受压迫程度如何,用针灸都可以通过改善局部供氧,增加微循环,有效地促进神经的康复或血管的再生,消除或改善局部的压迫症状。该患者出现的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结节性痤疮,在中医来看都属于肾虚血瘀。故对该患者统筹考虑,合而治之。该患者以神经的受损为主症,故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百会和神调气,肝俞、肾俞平肝益肾,上廖、中廖、会阳、秩边通淤行滞,委中、承山、昆仑、申脉、束骨均为疏筋柔肌,阴谷、太溪、照海养肾阴滋筋骨,阴陵泉、三阴交健脾以助后天,足临泣、侠溪疏肝利胆。肝经、胆经,膀胱经诸穴也正是肌肉麻木萎软的部位,对这些穴位的治疗也是对损伤神经的局部治疗。神阙艾灸,局部加用电针都是加强温补肾阳,增加针灸刺激强度的方法。中药阳藿、仙茅补肾温阳,生地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化淤养血、调经通络,苍术、黄柏、薏苡仁清下焦湿热,桂枝温经通络,益母草化淤散结。当患者下肢的麻木,患足的萎软,下垂逐步得到改善之时,月经也恢复了。总之,但凡手术之后尚未完全消除的病症,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中药和针灸继续治疗,让病人获得更多的康复机会。

4中医在英国应用的特点

由于英国的医疗体制与中国不同,在这里中医作为补充医学多在私人的补充医学诊所内开展,因而诊治取效的模式应有一些特点:

4.1中药针灸联合选用,以求中医整体疗效根据在英国的中医针灸治疗的模式,一般是一周或两周针灸一次。在其他西方国家,也大都如此。由于针灸,中医在这里属于补充医学,病人是需要自费的,因而很难有人能够承付像在中国一样的每日,或隔日一次的针灸频率。就是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承保太多的治疗频率。针灸在这样的治疗频率下,对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症,显得治效不够,因而用中药与之相合,就形成了既有足够的疗效,病人又可以承付的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案。像这四个成功的案例都是综合应用中药与针灸,而取得良好的功效的。

4.2主病兼症全面诊治,更显中医整体观念病人来诊就希望解决所有不适,而按照中医的整体观念,主病与兼症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是应该有密切的关联的。像例2,胆囊残余炎症的产生与时值围绝经期有关,对围绝经期综合症同时治疗,取得了改善胆囊残余炎症最快的疗效。像例4,联系患者的月经稀发和痤疮,可能提示患者体内雌激素不足。椎间盘摘除术后神经损伤,久而不能自愈也可能和患者雌激素不足有关。因而,中药温补肾阳,调经通络的治法,使月经复至,有可能通过调整患者内分泌水平,也加速了残损神经,麻痹肌肉的恢复。对这些兼症与主病同在的状况,在选穴、选药、组方时都给予了综合考虑。

4.3辨证准确选药择精,避免大方杂方在国外行中医,要求准确辨证,择精用药,要做到既要治病,还不要处方太贵。病人要能够承付,才可以保持就诊,直至痊愈。所以笔者的药方,一般不超过12味;常选用经方,尊其方意,取其最精之味,尽量以精少之方组获取优异的疗效。汤药常短期应用,取其最佳疗效之后,改换相同方义的中成药以维持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