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1篇

微课药剂学微课设计微课制作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微课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广泛收到关注。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资源类型,又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根据药剂学学科特点,我院已逐步开展微课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本文对药剂学的微课课程改革和创新包括微课在内容上的选择、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及实际开展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广义上可翻译为Minicourse(迷你课程)、Microlesson(微型课程)、Microlecture(微课程)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其含义已有区别。我国由胡铁生教授首先从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着重于授课总时长较传统课程短,近年则更加突出了每课时长尽量短小,在大学的授课内容上达不到1分钟的简短程度,但约10分钟的长度清晰明了的概括一个知识点,明显有别于传统授课时长在半小时以上的做法。

微课有别于传统视频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其主要的优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景真实;(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的创作具有多元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于实现,可补充在课堂上授课的一些不足,同时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内容的选择

微课教学是网络上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至关重要,要精炼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课课程。我们选取药剂学教学大纲中不易理解,但又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为制作微课的重点如片剂的制备。片剂是现代药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在教学中也是讲解的重点内容。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片剂制备过程难于理解特别是湿法制粒中的制软材,我们常认为“握之成团,触之即散”作为判断制备颗粒的标准,但对学生来说很难体会。所以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将片剂的制备中重点内容为二个部分,即湿颗粒的制备(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压片(片重计算、压片过程)。配合颗粒制备和压片过程的视频,在5~10分钟内将所有重点内容呈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微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有别于传统视频对教师、实验室等真实课堂教学情景的拍摄,这种教学视频本身缺乏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视频表现形式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包含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但微课的设计要重点突出、内容简介,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同时,微课的设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组织教师和一些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共同确定药剂学的知识点谱系,征求意见后统一归纳总结并有针对性的开发和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教学活动强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微课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型、启发型、演示型、讲授型、自主学习型等。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微课的形式以讲授型和自主学习型为主。

微课的制作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包含图、文、声等多种信息为表现形式,在短时间内能呈现某一知识点。微课的制作过程具体步骤为选择教学主题、细化知识点、微课内容设计和修改、微课视频的制作。下面制作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为例,首先,选题的内容为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知识点的选择包括脂质体的定义和结构(以图片和声音呈现)、脂质体材料(以PPT呈现)、两种常用的制备技术(以视频为表现形式)、选择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已上市脂质体的品种(以图片和声音呈现)。其次,在制作微课时,以简短的导入式进入微课来制作视频,通过修改和后期的剪辑完成微课的制作。最后,上传至网页供师生共同使用。

3.微课在教学中的困境

微课有别于传统教学录像,但在实际开发中微课的制作只是把冗长的视频进行剪辑缩短教学实践,使得微课的资源主题不鲜明、内容不紧凑、特色不突出等缺点,没能真正体现微课的形象生动和其艺术性。微课不是课堂教学也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微课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目前来看,微课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目的是在课后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在课下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时环境,所以我们不能将课堂上的内容搬到微课中,否则这种教学信息化的资源就失去了它本身开发和创作的意义。

微课仍处在草根化研究,我校还停留在观念认识层面而在实践操作中举步维艰;缺乏专业性教师来制作微课,使教师对微课的理解有偏差,一些教师对微课的特点认识不足,使一些教师仅是将课堂的片段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微课当成是将传统的课件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后的小视频,使得微课的内容主题不明、缺少实用性及学生学习兴趣等不足。除此之外,学生基于资源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还远未普遍形成,相当多学生甚至还不知道、也没有时间、更不愿意使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以上为现今微课资源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为更好地制作网络教学信息做好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

三、小结

我国的教育已开始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但在大学的教学手段中还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并未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微课的出现,是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制作精品的微型课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区[J].电化教育研究,2011,222(10):61-65.

[2]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217(4):15-18.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要把握好时间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课后小结要快捷。如果是要求真实上一节课的,把中间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提示一下就可以,尽量做到简洁。记得在一次教师微型课大赛中,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倾听歌曲的旋律,把一首歌曲从头放到尾,用时3分钟多。这在8分钟的微型课赛讲中,足足占用了将近一半,那又如何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呢?因此在讲微课中,教师展示的内容呈现即可,没必要把所有的课文都读完、把小黑板上准备的字全读一遍、“你说,你说”“你来回答”的语言一定要适当,不宜过多。对于板书字数多过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全写,适度地贴一下事先写好的纸板书也是可以的。许多教师抓不住重点,讲得面面俱到,在简短的时间内,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没有讲清楚。在讲微型时,一般有不同的规定时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要学会取舍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时间。

二、要做好课前准备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牟淮蛭拮急钢仗,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展现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讲课者要广泛地查阅资料,上网看一下其他教师讲此课的方式方法;看一下教材与教参把教案准备的内容在自己脑子中过过电影;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并在课堂上灵活应用;课前反思一下自己“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分几个教学步骤来完成,哪里是突出重点的地方,我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另外,即使走进讲课现场,看一下粉笔与板擦是否有,课件播放是否顺畅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编写的,是现成的教学经验,对备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备课的时候可广采博纳,取其精华,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只有做好了物质准备、知识准备,讲任何课型都会成功的。

三、要注意环节要清

首先要弄清楚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微型课是一堂浓缩的课堂教学,教者既是教师又是学生,自问自答,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省去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解释你每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而说课是你就所设计的一堂课教学解释你选用了什么样的教法,教学过程中每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所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微型课也是课,其各相关的教学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根据微型课的特点,要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课题的中心上,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上。但“新课导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不可或缺。

四、要心中有学生

在微型课的上课现场虽没有学生,但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它需要教师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例如,圆的面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教师在课上直接这样讲述“把圆沿直径分割成无限多份小的扇形,由于很小所以每一份都可以近似看成一个三角形,把这些三角形再拼起来就近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可以这样推导……”这看上去推理得很好,但他只是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来推理,并没有展示出来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过程。微型课的现场没有学生,上课教师眼里看不到学生,但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要“无中生有”。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虽然学生的活动现场并没有发生,但教师的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此外,在讲微型课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紧张、注意语言的流畅、注意一些教具的恰当选用、在穿着上要注意大方得体、英语课教学要使用英语教学、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3篇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杂志”“微访谈”“微电影”等,以其短小、精悍、快捷、高效、开放、共享的优势迅速崛起,“微”时代悄然来临。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学校的一线教师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急切盼望能有种“短、平、快”的教学方式出现,使教学活动变得轻松高效。在这种背景下,“微课”应运而生,并且已经逐渐运用在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教研资源共享、解决学习疑惑上,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工具。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及定位

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同时,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专家点评(微点评)、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教学内容。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优势

1. 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比较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章节、课时划分,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多且不易理解,教师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微课不是以课堂章节为划分标准,而是以教学中的重难点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学词典中的词条为单位实施积木化教学,其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问题聚焦性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技能或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学生易于接受。这不仅打破了教学内容冗长繁杂的瓶颈,还可根据学生信息水平差异调整教学进度,实施分层教学。因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尤显得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2. 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视频相比较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微时代”下的衍变。与传统教学视频相比,微课除了同样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外,还具有开放性的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词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微课的资源要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修改而日臻完善,同时还突破了信息技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教材版本的束缚,既不受制于教材,又能融入教材,适用性更加广泛。而传统教学视频资源结构紧密、固化封闭,难以扩充和修改,且有相当大的教材版本局限性。

3. 与其他学科使用微课相比较

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其主要终端还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其课堂教学环境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在微课制作视频和后期剪辑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更有优势。因而,无论是学科、硬件还是环境,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视频来说,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适合于打造主动学习者,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程和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分层高效学习。

四、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微课应用

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因此,在微课开发与制作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发挥微课的最大效用。

(一)常见的微课类型

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微课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任务活动型、解题推理型,等等。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微课的应用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为例,微课在教材的各个教学模块中,对促进有效教学方面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如操作任务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使用操作演示型和任务活动型的微课既可以传授新知,又能对知识强化巩固、查漏补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三)微课应用案例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宁波)八(上)第七课《Photoshop 文本编辑》为例,简要介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过程。

教学片断:

1. 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校园海报,体会文字在图片中的作用:文字能让海报及其他图像的主题更突出和明确,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指出本课任务是为校园海报画龙点睛。

2. 探究新知

(1)添加文字。学生利用教师下发的微课资料(包括以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为核心内容的操作演示型微课视频一、课件、练习素材),自主学习探究,选择素材添加文字,并设置文字属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字的位置摆放、字体字号设置、颜色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突出图像的主题进行。

(2)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二了解文字图层有关概念,掌握使用图层样式对文字作进一步美化的操作技能。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加工,表述设计思路。教师适当评价。

(3)栅格化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三,掌握使用栅格化文字图层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方法,以使用形变和滤镜等效果。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对比分析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字图层与普通图层的区别,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合适时机。

3. 拓展升华

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学生通过任务活动型微课视频四及微素材,选择一张校园海报添加合适的文字并合理美化,把文字图层栅格化后保存。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实现智慧碰撞。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的浓缩,不是传统课堂的删减版,也不是压缩版,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片段,而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类似于片段教学。“微课”的课程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教师教授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课程内容来分主要有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从课程性质来分主要有说课类、班会课、实践课、活动课类等几大类。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具体方面来分析,“微课”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时间短。“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45分钟课堂,而是以浓缩精华著称。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引导学生有效率地学习。

2.内容精。由于课程时长短,要求“微课”必须集中于教学难点或者教学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须慎重考虑,选择学生平时有疑问、很难掌握的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它不同于“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学习课程的课堂实录模式,而是针对性的选点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时空限制小。“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三、“微课”在我校电力拖动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与拆装》为例来阐述笔者是如何把微课应用于本专业电力拖动实际教学当中的。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与拆装》是电力拖动课实训课的第一个学习情境,是为了学习以后电动机控制线路打下基础的一课。教师如果在课堂的讲台上演示拆装电动机,这样势必会导致坐在后面和两边的学生看不清楚整个拆装的过程。而电动机的内部机构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拆装顺序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看一遍并不能记清楚拆装的顺序,所以必须要把它做成微课。利用上课前通过QQ或邮箱的形式把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在家里观看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产生一定感性认识。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也可把微课通过投影播放给学生看,可以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资讯”部分。

选择“规范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一切入点首先是因为这一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本节课的特色所在。再次,电动机的拆装顺序的讲解分析可以让学生见微知著,推及联想到其它元器件的拆装顺序。最后,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拆装元器件的方法,在今后的机床和设备维修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与拆装》是本校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力拖动》校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情境。校本教材的教学大纲提出:电力拖动训练应使学生“熟练正确地对元器件进行拆装,从拆装中掌握了解元器件的内部结构。”

本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较差,感知能力不强,不喜欢学习单纯的理论讲解;对实操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但观察和做事不够认真细致。基于学生这一系列特点下,由于电动机拆装顺序搞反会损坏电动机,所以本微课着重于电动机拆装的正确顺序这一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识读铭牌、识别主要零部件;

(2)能叙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2.能力目标

(1)能规范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并完成质量检验;

(2)通过对项目的评估与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基于这一系列的教学目标,笔者会在微课的开头给学生创建一个工厂中经常发生的情景“假如你已经工作了,在你的车间里有一台电动机在转动时忽然停转,经检查确定需要更换内部零件,请你按照技术规范,正确地拆装电动机。”通过微课的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拆装的过程中笔者会一边拆装,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拆装,如果不这样拆装会引起什么后果?”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拆卸完成后,笔者会把零件整齐排好放在桌子上,给学生们一一介绍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从而达到本次课的知识目标,而不是一开始就对着书本讲理论,讲结构,这样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四)教学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对于突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这一重点,笔者在微课中是采取任务引领的方法。对于突破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这一难点,笔者在微课中是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

另外,笔者在微课中还专门录了一个学生错误操作示范的视频,让学生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大家来找茬”,通过对比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学生的错误示范来突出本节课电动机拆装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在突破难点方面,笔者颠覆了先讲理论后实操、先讲结构后拆装这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先在微课演示出拆装实操步骤,先让学生拆装,拆完后在让学生拿着主要零部件来讲解零部件的结构和作用。

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与拆装》的“微课”教学设计来看,“微课”教学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选点要小,“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面面俱到,而是将一个重点问题讲深讲透,最好是讲出新意。一般的知识点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基本掌握,同时“微课”依赖于网络视频,如果毫无新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微课”教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第二,“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程序都一一具备,它的教学目标也是三维目标,它是一个完整的微型课堂,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微课”的导入要快,要精心设计达到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5篇

一、微课与录播课的不同之处

1.

录制的方式不同。

微课主要借助电脑上的录屏软件进行录制,目前应用较多的录屏软件是Camtasia Studio。录制的时候打开电脑中的录屏软件和相关课件,点播录制,然后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解,即可录制成微课。也可以用视频录制设备,录制一个生物实验的过程。微课录制对硬件要求很低,在用录屏软件录制的时候,电脑上只要有麦克风即可进行录制,也可通过电脑摄像头呈现出讲解者,但大多微课中不出现讲解者。

录播课录制的硬件要求则较高,以前是通过专业的摄像机进行课堂录制,近两年许多学校投资建立了录播教室,不仅可以进行课堂全方位、多角度的便捷录制,还可以网上直播。

2.参与录制的对象不同。

微课一般录制的是声音和电脑屏幕展示的内容,只要教师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学生参与。而录播课是课堂实录,它录制的是完整的一节课的全过程,需要有专业的录制人,还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

3.录制的内容不同。

微课之所以“微”,是因为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可以说微课录制的是一个“微小主题”的讲解内容。比如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中,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增添、缺失、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录制成8个微课,即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而如果是录播课就是录制整节课的内容。所以,微课的内容少,而录播课的内容多。

4.适用的学习方式不同。

对学生而言,微课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导。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媒体(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兴起了一种视频化的自主学习载体,图文声并茂,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点播观看。学生可以方便地选择观看其中某一个知识点的微课,实现了学习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比如“染色体变异”一节中,学习的难点是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点播这些内容的微课以解决自己的困惑。

对教师而言,录播课更适合呈现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而现在则可以把这些教学设计视频化呈现,那么微课和录播课就是课堂视频化的好形式。比如高中生物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就可以制作成“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几个微课,各个微课都是独立的,而录播课在体现内容的完整性、整体性和各个内容的联系与衔接上更有优势。

二、微课和录播课的相同之处

1.扩大了听课的途径与范围。

听课是教师工作中的常见活动,可以起到相互交流与借鉴的作用。传统的听课需要实时、实地,错过了只能遗憾,将课堂的演绎过程制作成微课和录播课则不需要担心时间与距离。现在的录播教室,除了可以实现录制和储存外,还可以网上直播。如果你暂时错过了,也没关系,等你有空时再点播。

而一些名师的课可以被更广大的教师听到,实现名师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好学的教师也可以听到更多的课,广泛借鉴,对一些好课还可以反复地观看。同时,可以让教师轻松地实现“同课异构”;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可参照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

2.开创了教研的新方式。

不管是微课还是录播课,都记录了知识处理、教师教学的风格与技巧。教研活动中,可以就其展开研讨。可以是本校教师的,也可以是外校教师的;可以就某一环节选择性地观看或反复回看,细致观察;也可以把几个微课或录播课中的类似环节集中一起观看,在比较中实现了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3.便于自我观察与反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自己的问题可能自己注意不到。有了微课和录播课后,教师就可以观看、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换一个视角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比如自己原来有这些口头禅,太着急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等等。

不管是微课,还是录播课,都是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将能更方便地储存和传播,将会由图文向影视化方向发展,这给我们的学习、教学、教研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变革。我们要善于研究,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变革中发现和把握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中学数学;优势;步骤

信息爆炸时代,各种高新技术应运而生,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让更多人更方便地进行社会交流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近年来,“微课”的出现使得传统授课模式得以丰富和发展,“微课”也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追捧,并且也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微课的内涵

顾名思义,“微课”就是微型课堂,时间短、容量小是这一新兴教学模式的特有优势。中学数学中有不少抽象概念需要教师进行演示,这一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在平面黑板展示多维空间本身就有较高难度。“微课”教学的出现使得这类类似问题迎刃而解。另外,“微课”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中的重难点自行制作的讲解视频,视频时间短、涵盖知识点针对性强。因此,中学数学教材附带的教学课件并不属于“微课”范畴。“微课”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微课视频介入的时机,根据教学目的安排合理的教学步骤,尽可能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

二、微课的独特优势

(一)各地区学生能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

微课的一大特点就是使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有需要,任何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因此,一个学校的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可以供全校师生参考学习,优秀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可以传送至各个地区进行教学演示。由于信息传输的高速、高效,优秀微课视频可以在各地区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即使教育落后的地区也可以使用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另外,微课视频一旦制作完成便可永久存在,学生在课堂上不懂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学习,也可作为自行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不仅减轻了教师在学校进行疑惑解答、反复讲解的负担,也方便了学生进行随时学习,减少浪费因提问人数过多需要排队等待的时间,对每位同学来说也更加公平。

(二)授课方式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由于微课视频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录制的,能够借助各种技术手段生动地演示各种抽象的概念或者复杂的图形,尽善尽美地使每一个动画演示逼真形象、每个概念详尽透彻。例如在人教版中学数学教材中有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的立体图形认识部分,在平面黑板呈现多维立体图形难度过大,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电脑制作,尽可能呈现立体感强的标准空间几何图形。在进行课堂演示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和结构,对解答难题很有帮助。另外,动画演示更容易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日后解题。

(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观看教师讲解视频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重点和难点时播放提前制作的讲解视频,让学生通过自行观看了解视频讲解内容,以及方便其课后进行复习巩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还“学”的权利于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课后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为中学生的升学学习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并且,微课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新颖、创新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汲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三、进行微课教学的主要步骤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新课导入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和总结方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教学过程,下面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

(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进度向学生展示二维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带领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基本知识进行回顾。然后提出在空间转换后图形发生的变化等问题,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并在黑板留白处写下问题便于学生观看。

(二)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在学生经过简单思考后教师应该播放提前录制的微课视频,首先展示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过程以及图形的变化,最后展示成型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通过视频讲解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的特征、概念等。几分钟的视频讲解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印象,并在脑海中刻画出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第一步中教师在学生进行思考时写在黑板左右留白处的问题需要学生在观看视频结束后自行解答,教师可以单独提问也可以带领全班学生齐声回答,问题包括立体图形与平面的区别、立体图形的棱数以及面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等。

(四)教师做点评总结

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后就对这一知识点有了基本了解,由于中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有限,所以在最后一步中还需要教师的及时总结。只有经过教师的系统总结和讲解中学生才能完整地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并且针对学生回答有偏差的问题要注重点评和讲解,更正学生有偏差的思维印象,减少学生独立解题失误的发生。

四、结束语

微课是教育事业顺应时展、引入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日常解惑的负担,还可以让学生更公平地享受学校的教育资源。此外,由于微课模式的趣味性以及讲解方式的生动形象性,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在推行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安排教学任务,灵活掌握使用“微课”的时机。相信“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为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带来重要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7.

[2]胡运红,杨建雅,王鹏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数学微课探究———以线性代数的某知识点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5,(03):1-3.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学科教学;应用

大数据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领域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挑战,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微课作为当前热门的一种教学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关注。而“微课”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结果。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其中,不仅包含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二、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传统课堂教学也运用各种音像影视资源,有些老师在不了解微课的情况下,易将二者混淆,认为微课就是一段短的教学视频资源。那么微课与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不只是视频资源,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任务、教学互动、教学反思,测试、学生反馈、评价等的教学支持资源在内的一个微型的课堂。微课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可以随时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与更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

三、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1.加深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师从对微课进行选题开始,以及后续的微课教学设计、上课、教学反思等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精细工作,其中对知识的理解是重中之重,在几分钟将一个问题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描述并解释清楚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首先检查了教师对授课专业的掌握程度,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思维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再次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自我专业训练的过程。

2.加深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

教师从一开始了解微课概念就慢慢内化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对微课建设的重要性,随后在亲自着手微课设计制作时从生疏到熟练地逐渐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处理的能力、图像音视频的深加工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是时代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而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时培养了这些能力。

3.加深了教师拓展教学资源的意识。

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挑战性要求的一个关键点是教师要在自己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能“捕捉”到合适的资源能为自己所用。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制作,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处理将思想和知识结合起来生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这无疑对教师来讲是莫大的鼓舞。

4.加深了教师对知识讲解和总结的逻辑性程度。

微课强调的是几分钟之内生动清晰解决掉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高度聚集浓缩的“课”里展现的必定也是生动精彩的“剧情”,所以就要求教师以非常简练的语句话语来讲解可能很“晦涩”的内容,而且表达的还要求是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样使得学生对该“晦涩”内容较轻松地“消化”掉。

5.进一步加深了教师的教学反思。

一节“华丽且完美”的微课应该是教师个人和学生都向往的,但是往往由于知识陈述讲解地不够“熟透”、“夹生饭”或者后期技术处理加工的不完善,都会使得完美中带有些许的瑕疵,所以这就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这样的反思是促使微课建设更加完善的坚实基础。教师在摸索中循序渐进式的、螺旋上升式的前行,从而使得教学和研究能力和水平都不断提升。

四、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举偶

1.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应用的地方,例如,在引入压强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微课形式为新知识学习做铺垫:从压力与压强的角度来讲,人背书包,由于书包背带宽窄不一,同样重量的书包给人不同的“压力”体验,本质是压强在起作用,压强较大,给人感觉很不舒服。在进行压强课堂的小结拓展时,可以从压强的概念出发,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制作微课教学材料,通过Flas进行压强相关知识点的发散和总结。事实上,微课在物理课前复习、新课引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和小结拓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运用,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

2.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领会课文的深层意蕴,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时,就可以利用微课播放音频、画面等,向学生直接展示出这首诗的意境:辽阔的大海,皎洁的明月,一望无际的原野,袅袅的雾气,月光下迷蒙美丽的春花,江畔踽踽独行的诗人,闺中无比幽怨的思妇……诗中的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实景和虚景均能以流动的视频画面一一展现;典雅优美的配乐加上低沉婉转深情的朗诵能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其意境。使学生既看到美丽的画面,又悟到款款的深情和深邃的哲理。

五、结语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薄弱学校;高考复习;微专题;复习模式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7C0023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从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情况质检的考试结果来看,近两年我市有近二十所薄弱校平均得分率不到0.4。转变复习低效的状况,探索总复习模式和策略,提高复习实效是教育教学研究要面对的问题。

1 薄弱校的高考化学复习现状及弊端

多年以来,笔者所在地区薄弱校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大都以如下的传统模式、按内容专题来组织复习。

除学生课前练习外,复习课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复习模式效果很差,现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复习教学为例做简要说明。

(1)课前练习。在复习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辅资料编写的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练习题。教师全盘按教辅资料布置大量练习,不加筛选、改造,大部分作业是综合运用知识的习题,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很大。学生基础差,又没有先复习课本,相当多的学生只能抄答案或胡乱应付,练习完成的质量低。

(2)知识梳理。讲述本节的复习内容,做知识梳理和例题分析讲解。例如,提问什么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能否列举一些实例?学生回答后,教师放映教辅书的配套PPT文稿,讲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等。而后讲评教辅书上的相关练习。由于专题内容多,过多知识整合于一起讲解,学生平时没有学好,再让学生“吃压缩饼干”,更消化不了,理解更加困难,复习效果差。

(3)讲评练习。教师讲评课前学生完成的教辅书配套练习,一般按教辅书编排的题目顺序讲解,简单的题目讲得较快,复杂的题目讲得详细一些。由于课时短,内容多,只能一节课讲知识,一节课讲题,知识复习和相关练习截然分开,不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水平。而且学生作业完成不好,错漏多,要讲评练习作业量很大。为完成进度,教师只能讲解答过程、答案,无暇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对于综合题,难度大,教师即使花了很多时间讲解,学生理解还是很困难,很难达到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应用水平的目的。

(4)布置作业。按教辅书再布置有关作业,数量约十几题,有的是重复练习,有的难度比课前布置的更大。由于复习课收效不大,学生缺少兴趣和信心完成作业。而且学生有时还要应付下节内容的课前作业,时间不足,有的根本没有做。

总之,这样的复习模式对于基础薄弱生,复习的知识没接收多少,对于每节课落下的知识,他们不会再花时间弥补;再加上知识的遗忘,最后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们却很委屈:“都复习过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

2 微专题复习模式的设计和组织

2.1 微专题复习模式的提出

针对薄弱校学生,要使课堂复习有效,必须减少复习内容,降低习题难度;应该讲练结合,促进知识理解运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落实任务完成;注重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反思,逐步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注意控制作业布置的量和难度,确保完成。尤其要注意抓住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强调复习知识当堂过关。有效复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听懂了多少,收获了多少。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师讲得滴水不漏,舍不得让出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只顾“教”、不顾“学”,导致复习低效的现状。

一年多来,我们在薄弱学校,探索运用微专题设计和组织高三化学复习课。要求教师不要机械地按教辅组织复习课、布置练习作业。要在了解、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考情,合理选择内容、复习方法和例题练习。将要复习的核心知识分解成小单元,以微型知识点,做针对性复习,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认识盲点[1]。同时注意围绕主干知识,选择和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基础的例题、习题,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强调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在课堂上,将焦点瞄准学生的“学”,释疑解惑,力求在小单元复习课上当堂完成复习任务,澄清模糊认识,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2 微专题复习模式的教学程序

针对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流程如下图2所示。

相对于传统的专题复习模式,微专题模式多了教师情境创设、学生练习讲题、交流反思、错题记录以及效果检测环节。只有设置这些环节才能有效调动薄弱生复习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改变其低参与、低效率的课堂状态,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情况,课前可先布置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明确复习课目标,了解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使复习课更有目的性,增加复习兴趣,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课前任务如阅读相关教材,整理知识的关系图等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个专题可以设计成两个微专题进行复习。第一个微专题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第二个微专题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第一个微专题的复习过程如下:

(1)情境创设。针对专题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是实验,也可以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等等。这个环节起到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0mL 0.5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将5g形状相同的镁条分别放入相同气球中,然后将气球分别套在锥形瓶上,同时将镁条倒入锥形瓶,观察比较气球的膨胀快慢以及最后膨胀程度。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从醋酸与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而氢离子浓度不同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感受在反应过程中,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这不但有利于基础薄弱生复习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观察分析等能力。

(2)知识梳理。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学生处在“愤”“悱”状态,将微专题的知识内容结合情境梳理复习,教师的讲解要精彩到位,力图讲透知识点、规律和方法。

提问:回顾复习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气球膨胀的速率相同吗?为什么不同?最终气球膨胀一样大吗?为什么?结合实验现象从定义、电离程度、电离过程、电离方程式、溶液中存在的微粒等方面小结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

在实验成功使得学生情绪较为高涨时师生共同小结,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本质区别复习到位。由于有情境创设做铺垫,学生复习的积极性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接受效果比旧模式要好得多。

(3)例题精析。针对所复习的微专题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例题进行讲解,强化记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例题贴合专题内容,难度不宜过大,讲解与互动要有效。

投影、分析讲解:列表对比①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②相同pH的盐酸与醋酸溶液的c(H+)、pH、中和碱的能力、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同等稀释pH变化情况。

利用习题进一步认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训练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基本解题方法。通过习题循序渐进地将同离子浓度和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强弱电解质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4)练习讲题。选择难度适中的习题让学生完成。习题的选择要在上一环节例题基础上适当变式,不仅让学生巩固复习的知识,而且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程度。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讲题。教师在一旁提醒、纠正、补充。学生讲题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生只有理解清楚,才能讲;会讲,才能真正会做;会做,才算复习到位[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醋酸是弱电解质,液态时能导电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C. 0.01 mol・L-1 BOH pH=2,则BOH为强电解质

D. 0.1 mol・L-1的HF pH=2,则该溶液中c(H+)>c(HF)

2.在一定温度下,关于盐酸、硫酸、醋酸溶液:

①写出硫酸、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H2SO4: ,

CH3COOH: ;

②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醋酸,pH:盐酸 醋酸(用“>、=、

③取相同体积,pH=1的盐酸、醋酸两种酸分别加入蒸馏水稀释到pH=3,需水的体积:盐酸

醋酸;

④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分别放入足量的、完全相同的锌,相同状况下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题目围绕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变换问题情境,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动手完成,检查自己对复习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学生上台讲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复习理解,而且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模式,调动全体薄弱生听课的积极性。

(5)反思交流。虽然经过上述复习,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基础薄弱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一知半解。让学生自主回顾知识内容,审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强弱电解质面对外来变化,如稀释或化学反应,变化程度不同,有什么规律?若要使pH的变化相同,稀释的程度又有何区别?最终产生氢气的量是由什么决定的?等等。

利用反思交流机会学生可以互相启发理解,使模糊知识点能够清晰,而懂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入。学生也可询问教师,教师对其进行个别点拨,效果更好。利用该环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进合作,既能使知识缺漏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提升学生交流反思的能力。

(6)错题记录。让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本,将上述环节中的错误和要点记录下来,追根溯源以防再错。错题记录有利于巩固复习反思成果,也用于今后滚动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7)效果检测。选择针对性强的试题进行检测,确保学生的知识复习到位。效果检测能有效迅速调动薄弱校学生的状态,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动手动脑、更高效地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同时有利于师生及时了解复习中的知识缺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过后批改或当场讲评检测试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知识薄弱点,有的放矢寻找机会再进行强化。

例如,设计选择如下习题,帮助学生检查是否能运用电离的知识,定性、定量地分析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pH和氢离子的总量。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均填序号)

①氨气②醋酸铵③氢氧化铜④氢气⑤二氧化碳⑥硫酸溶液⑦氧化铁

2.在一定温度下,有盐酸、硫酸、醋酸三种酸溶液:

①若三者c(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中和同体积、同浓度的NaOH,需要同浓度的三种酸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③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8)巩固提高。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布置复习和练习作业来完成。针对基础薄弱生,课堂上的习题强调帮助学生复习课本的基础知识,整理知识系统,将基础知识复习到位。布置少量高考试题或模拟题,通过练习以提升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布置试题,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试题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经过挑选、拆分、调整、重组,降低坡度编制试题[3]。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依据教师的复习,在课后读书,整理知识内容,学生题量不宜过多,一般就三至四题,确保学生愿意并有能力能够完成。

1.(2013福建高考改编)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其溶液的pH 13(用“>、=、

C.用HNO3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后,溶液显性。

2.(2010全国高考II)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微专题复习模式的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情境创设为知识梳理做铺垫,有利于知识复习;例题精析为学生做题讲题提供借鉴;效果检测可以敦促学生进行有效反思交流;反思交流又能提高效果检测的结果。当然环节的设置和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根据不同专题内容灵活调整、合理安排。但该模式强调复习情境的创设;强调通过学生讲题、反思交流、错题记录让学生充分理解消化。这样的模式贴合薄弱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重点和练习巩固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力求微专题知识复习过关。

2.3 微专题复习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1)微专题复习模式的实施要把控好内容的广度和难度,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要确保专题内容在课堂上能够完成,微专题知识梳理尽量控制在前20分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教师尤其要改变“不讲不放心”的心态,如果挑选太多内容,将会重蹈传统复习模式的覆辙。

(2)科学合理地选择或编制好习题是专题复习任务完成的核心,这直接影响复习效果。注意对题目进行变式,减少低水平无意义的重复,力求通过练习强化记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对于教辅书上难度过大、综合性过强的题目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删除或改造。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教学策略的使用,比如类比策略、追问策略等。教师要能转变单纯讲授为设疑启发、挖掘学生潜力,切不可一味机械灌输,做到复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针对薄弱校学生,除了复习知识,激励、唤醒、鼓舞是相当重要的。

该复习模式不仅适用于薄弱校的学生,对于一些好学校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尝试使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复习中要更多的关注积极性、注意力的调动,想法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适当变式重复,落实练习完成,确保知识复习到位。

3 成效与反思

笔者在2014届高三年学科会上首次提出强调当堂过关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为验证微专题复习模式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视导中重点关注了三所学校。近年来,这三所学校生源状况基本稳定,但在2013年省质检的理综化学成绩均不太理想。运用微专题复习模式后,省质检考试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4年省质检试题的难度显然比2013年要大得多,而这三所学校均能在2014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说明微专题复习模式在薄弱校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有了初步的效果。我们将有信心在更多的薄弱校推行该复习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提升情况。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微专题选择的复习内容有限,有教师反映这将无法保证按时完成全部内容的复习;选择使用的教辅大都是按专题编写,若按微专题复习,将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备课量,需要研究如何分工合作编制新学案;薄弱校也有个别尖子生,复习过程如何兼顾尖子生;基础薄弱生的知识遗忘率特别高,如何重复滚动,巩固复习成果等等,这些将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亮.高考化学复习模式的探索――以“晶胞结构”为例谈高三化学微型专题复习[J].新教育,201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