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绿化;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1 项目概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有3个校区,其中实训基地校区位于广州新白云机场北工作区内(飞机维修区),紧邻多个民航生产单位。

2 现状分析

本次项目(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用地内的正门广场、培训楼和图书信息中心、教学行政楼周边公共绿地、以及围合空间等其它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面积约为15000m2。本校区建筑以白色调为主,建筑风格为简单的几何体形成组合丰富的建筑空间,校园前两期绿化风格整齐大方,主校道透视效果强烈。

3 规划指导思想

3.1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3.1.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校园绿化景观依据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与环境需求,探求具有本校园独特绿地形式与空间。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面(大块绿化)的有机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环境,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化、花园式、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绿化景观为最终目标。

3.1.2 彰显校园文化内涵的理念。实训基地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设为“奋飞”, 运用红色(彩色)植物和雕塑、铺装点缀其中,起导向及焦点作用。校园总体绿化规划为营造校园户外活动、学习、教育、交流的“大舞台”,实现舒适、怡人的绿化环境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校园功能分区明确,绿化景观设计,无论是局部的,或是整体的,都统一围绕着校园的使用功能和立意展开。绿地规划统一考虑,力求协调一致。结合现有建筑,以建筑为依托,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在满足相关规范及规划指标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创造有民航校园特色、整齐大方、线条明朗的校园环境。

3.1.3 绿化系统网络结构的理念。公共空间绿化体系和景观网络化,通过“苑-园-广场-道路-院-庭”的起承转合,形成校园园林化的景观体系,使自然和人工得以相互结合、渗透,形成丰富的景观视线和连续的景观感受。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既注重对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尺度等功能要求,也充分考虑师生群体的各方面需求和心理感受。

3.1.4 渗透管理的理念。实训基地三期校园绿化系统的规划,需要增加校园环境的识别性,提升学院的形象,形成“广州民航”特质环境,并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实现管理的“潜移默化”,同时促进学院的后勤绿化工作不断进步。

3.2 突显校园绿化景观总体布局的空间系统观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用绿色基质+环绕绿带+绿色廊道+干扰斑块+观节点进行总体布局。

绿色基质:通过连贯性的大面积绿化,确保校园绿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以上,实现绿化的生态功能及相关功能。

环绕绿带:通过校园四周林带的建设,形成校园与周边区域的分割,加强校园边界线和识别性。

绿色廊道:通过主干道和次干道足够宽度的绿化带,贯穿和加强绿色基质,共同形成校园绿化的系统性。

3.3 优化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结构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空间的总体结构,主要满足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体现校园绿化的层次和要求。刚性结构,指绿化规划布局总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如道路绿化,边界绿化,广场庭院绿化,标志性景点建设等。柔性结构,是指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的弹性结构。如预留地的绿化,建筑物周边的绿化,屋顶绿化等。优化结构,可以将近远期校园绿化景观建设,做到有机结合;可以清晰展现校园绿化景观结构内部的个性特色与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实现校园绿化景观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节约型规划设计的要求。

4 方案设计

4.1 各功能区分析

实训基地校园整体建筑风格充满现代感,简洁明了,校园内北区现状绿化自然优美,但缺乏重点点缀和小空间的营造。本设计从结合整体建筑功能和风格、现有绿化配置和强化主入口出发,融入民航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元素,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如图1所示。

4.1.1 主入口区。现主入口广场面积有限,不够开阔。本设计将学校主出入口及东西两建筑主入口形成的前广场作一个整体考虑,运用鲜明、简约、大气的地面铺装和适当的景观绿化设计,并考虑人和车的分流,突出加强主入口的气势效果。

4.1.2 庭院区。包括图书馆、办公楼和实习培训楼形成的庭院空间。分别为求知园(东)和时光园(西)。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浩瀚的知识大门。依据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和风格,营造统一又具浓郁文化氛围的休闲活动空间。

求知园:主要景点有-求知径(问号造型,甲骨文路面雕刻)、勤学台(塑树旱景造景,营造休闲读书、活动平台)、汗水书香水景(水从书本造型构件缓缓流下,寓意求知的艰辛,方可得到知识的回报)。

时光园:平面的造型是一把钥匙,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主要景点有——金匙广场(钥匙造型广场,中央构件小品为进入视线的焦点,并形成一个框景。围绕广场摆设的石质园灯,可摆设模型雕塑,也可作坐凳)、时钟景墙(镂空时钟景墙寓意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到老,学到老)。

4.1.3 道路绿化区。满足人行和车行功能要求达到一定庇荫和审美效果。

5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依据以上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对前两期绿化景观的总结,达到在平面与立体形式上统一协调。如图2所示。

5.1 结合建筑风格、使用功能和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

衬托完美建筑、划分重组建筑空间关系,使绿化和建筑相辅相成,创造宜人的舒适环境。

5.2 植物配置时必须结合场地条件和空间关系,以及朝向通风透光等问题

如庭院内上空为建筑顶板的空间,一般不适宜种植乔灌木(考虑塑树或作功能平台);主干道的树种选择考虑配合现状的绿化种植。

5.3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景观层次感

主要以常绿树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

6 方案在施工中的完善及反馈

根据以上施工放线图,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列植、对称的规则种植布局与学校的学术严谨性相对应,体现出简洁大方的景观效果。结合现实场地的客观因素以及出于使用安全、卫生考虑,对方案内容做出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图3 原用作绿化分隔带的巴西野牡丹的巧妙运用

图4 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列植

6.1 应用艺术、生态等手段,植物与建筑完美结合

培训楼周边停车场取消了车位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延伸了停车场的绿化景观效果。取消了的车位间的绿化分隔带使用的巴西野牡丹移至建筑墙边种植,软化、美化建筑的边缘线,降低墙体硬质观感,增加美化柔和度,增强层次感,见图3。

6.2 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完善

围墙与道路之间及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南边的绿化带增加具有浓郁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进行行道树列植布置,完善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同时,将校园绿化景观规划的内容(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等)与策划的景观亮点相对应,见图4。

6.3 植物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融洽

对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内庭及周边的绿化带进行植物配置优化,应用火焰木与尖叶杜英营造树阵,通过应用天门冬、勒杜鹃、黄榕球、红继木等将内庭院空间、屋顶绿化来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求把有限的空间有效利用营造出更为开阔的效果,见图5。

7 结语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三期绿化景观的营造,是科学的规划指导理念、彰显特色的方案设计、精心切合实际的植物配置以及规范施工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校园绿化景观规划是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景观的巧妙表达,需要全面统筹,更离不开日后绿化管理养护,园林绿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校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沟通信息,将其纳入城市绿化管理范畴,让校园绿化建设成为城市绿化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浅析校园绿化景观特点与规划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2(11)

2 张涛. 垂直绿化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22)

3 杨斯玲.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2篇

1、概况

安徽中铁四局南区大院位于望江路与宿松路交叉口,北临太湖路,占地面积约为18.5万平方米。院内欠缺绿地系统规划,多为零星绿地,缺少大块集中景观空间,且多数绿化用绿篱隔开,绿地中无园路,人们的可参与性较差,使得整个大院内景观架构无层次。院内大树较多,生态效益较好。

2、改造目标

从欧文的“新和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工作——生活——自然相和谐的理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和谐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将生产场所与休闲、娱乐及交流场所融为一体,形成地域综合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人与自然亲切友爱的关系,将自然作为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源泉,使人的工作和生活场所交融于自然之中。

本案结合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等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打造花园式的办公场所。

2.1增加景观效应——根据基地的周边环境与地理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处理手法,以增强大院的景观效应,改造后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又一亮点;

2.2增强活动空间的敞开效应——大院现有景观是70、80年代所做,绿地基本为色块植物围合,本次改造将着重增强活动空间的敞开效应,增加居民、上班族的活动空间,改造后使其成为方便大家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需求的乐园;

2.3增强文化效应——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设计中充分结合中铁四局的企业文化,通过改造及以后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丰富大院文化内涵,提升大院品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达到舒适的办公环境、高档小区的目标,增强文化效应。

3、改造原则与理念

3.1、改造原则

3.3.1全局性原则——综合考虑大院内人群的需求,将道路、小品、休闲设施等功能配备齐全,使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相映衬,相匹配;

3.1.2保留性原则——对改造地段具有保留价值的现有大树等尽可能保留,使其最大地发挥生态效益;大树同时也是铁四局生长与荣兴的见证人,是铁四局光荣历史的向征。

3.1.3开放性原则——大院内所有绿地对人们开放,为人们提供室外活动空间,让大家有足够的空间接近自然;

3.1.4相融性原则——使大院内办公楼区绿化与住宅区绿化相互渗透,道路绿化与广场绿化相互渗透,大院绿化与城市道路绿化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3.1.5文化性原则——使大院成为具有一定特色文化气息的文化园林,以传承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铁企业精神。

3.1.6安全性原则——对一些直通道路相应增加减速设施,如红领巾路贯穿南北,穿行车辆对行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2改造理念

通过本次设计改造,以及整个大院今后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营造出恬然的生活空间、舒适的工作空间、优雅的娱乐空间,使大院成为一个集生态园林、文化园林、休闲园林、高档居住区为一体的大院环境,成为和谐自然的大院空间,花园式的办公场所。

4、景观改造划分

将整个大院做为一个“整体”考虑,将景观分为四个等级:等级一为中心绿地,该处做为今后景观中心,总领整个大院的景观系统;等级二包括为两个呼应的组团绿地,在中心绿地设置整块的绿地景观系统,分散中心绿地的人流,减少其压力;等级三包括宅间绿地,是穿插在建筑物周围的绿地,是对整个大院绿地的丰富;等级四为道路绿地。

4.1等级一——中心文化广场,为大院景观中心,总领整个大院的景观系统;

4.1.1 中心文化广场概况

该中心文化广场原为局医院,南侧为会务中心,东侧为文化宫,北侧与西侧拟建住宅楼,广场占地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左右。院内植物丰富杂乱,枝繁叶茂,且大树较多,但缺少层次,花灌木和色叶植物比较少,一些设施陈旧。东西向高差较大。

整个大院缺乏中心景观,现为了增强景观效果,将此处改造为中心文化广场,以满足景观和人们的需求,美化大院。改造中尽量保留大树,保护生态的平衡。

广场景观建成后将成为整个机关大院重点景观与休闲场所。

4.1.2设计风格——现代简约风格

4.1.3设计主题——现代人文+创新思维+深绿色

4.1.4设计目标:将中心文化广场建成为集景观、文化、生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样化、和谐的中心文化广场,丰富大院文化内涵,提升大院的品质,以使其与整个大院景观相映衬,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4.1.5空间划分——一心一轴三区

A、一心——中心景观区:位于中心文化广场的中心,贯穿主轴线,整个景观沿中轴线展开,形成开始-发展-高潮-延续-结尾的序列。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大树的情况下,营造开合自由、舒适宜人的中心文化景观,以突出重中之重。根据保留原有的大树香樟(>30cm)适当剩出空间以围合,抽象的表达中国中铁四局的涵义。硬质铺装中弯曲的绿地抽象出中国的地图。软质与硬质的结合,一软一硬,一阴一阳,均衡和谐。林荫下的座椅、围树椅,空间为入者提供休闲、娱乐。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立体交通、多层次景观体系、户型回路、新古典主义

一、规划篇

1.规划条件:

小区用地东至城市次干道;南至城市支路;西至某单位东墙;北至城市绿化带。规划总用地面积:5982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5523平方米;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4301平方米。

2.规划布局

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景观要素将是本次概念方案设计的主旋律。

本案采用点板结合布局方式,楼座分散布置,每栋楼均可获得良好的景观界面,西侧短板建筑南北错动,可创造更多的端户型。建筑设计南北通透、迎合整体大景观体系,同时,营造大气的内部整体园林,形成区域特色主题景观,使居住在不同区域、不同高度位置的居住者,都可以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恩赐。规划活泼灵动,对外部景观利用率高。北侧采用板式布局,有效屏蔽主干道噪声干扰,保证区域内部环境品质。通过日照分析计算,设计尽量将安置用房布置在现状建筑最小日照影响范围外,同时考虑创造更多的优质景观户型,东南侧安置用房建筑层数尽量减少,降低建筑总高度,保证区域内部十层以上景观通道无遮挡,最大限度提供可见奥运公园的户型。

以人为本,注重高端人群的心理需求,从人的行为体验出发,本案采取台地设计手法,在保证限高要求的前提下,将场地局部抬高两米,与城市在空间上形成分隔,从城市空间到社区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逐层过渡,屏蔽分流不同圈层人群,增强高尚社区私密性,同时有利于降低城市噪声对区域内部的影响,保证社区内部的宁静与安逸。小区步行系统、景观园林系统与台地标高平齐,并结合楼座局部处理成微地形,景观空间层次丰富,更具私密感与趣味性。

立体交通[1],台地设计自然形成人车分流模式,车辆由社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极大提高小区绿化率和内部景观效果,区域空间层次丰富,归家路线漫步在园林之中安全私密。地下车库整体开挖1~2层,采取错层布置方式,在满足绿化覆土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坡道长度及开挖深度,住户就近停车后,可由地下大堂直达私属电梯厅,方便快捷。半地下层结合下沉庭院布局,使得地库也能自然采光和通风,有效提高空间的使用品质。

二、景观篇

多层次景观,规划采用多层次景观体系,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的乐章。一方面考虑对外部景观资源的最大吸纳,一方面考虑区域自身及建筑内部景观的营造。社区内部绿化与下沉庭院结合,景观轴线和节点串联,形成内外景观视线贯通,多重绿化流动的空间感受。

1.观景

点、板结合布局,满足视觉空间的流动性及通透性,形成多景观通道,让建筑更具自然性,可最大化吸收奥林匹克景观资源。

2.造景

园林设计取土地、日、月、岛屿为主题,追求自然共生之理念。

田园、土地为主题的阶梯式庭院,采用绿色线条、小品等处理手段,通过阶梯水景将建筑围绕其中,绿荫的乔木灌木点缀着景观大道。层层落下的池水,给与人们清新爽快之感。

日、光为主题的明亮的热闹广场,设计了列植、现代形式雕塑、露天咖啡厅,池水与建筑交相呼应,体现高尚社区的生活品味与情调。月、夜为主题的宁静庭院,以月水池、艺术品为主要元素,突出体现庭院的静,四周绿树丛荫,犹如镜面般的水池,倒影着星空中的明月,周边的艺术小品在月光的反射下,仿佛有了生命。

岛屿、山为主题的开放的区域,布置山丘、凉亭,使居住者在城市中也能感受自然,放松身心。

3.借景

建筑空间设计注重对外部自然景观的利用,通过景观阳台、景窗、入户花园、景观电梯、下沉庭院等多种手段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空间,使建筑与环境相互交融,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悠悠阳光和森林公园送来的自然清新的空气。

三、建筑篇

1.户型

户型设计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结合总体规划,户型设计主要为“半岛式”豪宅:客厅和主卧的最大景观面南向或东向设置,互不遮挡,户户有景,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既有社区内部景观,同时还可以眺望城市天际线。

设计尊重中国传统居住理念,讲究入户序列。通过玄关引导序列感:十字厅、起居厅与交通空间相结合,从专属电梯厅步入大门,可见空中花园有水有绿,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居住理念进门对景的文化意境。

整体布局回路明晰,双动线互不干扰。服务回路包括工人独立卧房、卫浴、洗衣房,与厨房紧密结合,设有专门出入口,最大限度降低对主人生活的干扰;起居回路,多厅串联,充分满足高端客户社交需求,起居厅、正餐厅、影音室、会议室、收藏空间等串联结合布局;注重多种功能的设计组合,为款待亲朋,展示个性提供多样化空间。卧室回路,分为主卧、次卧和客卧,主卧套系与书房结合紧密,更衣间男女主人分设,强调主卧空间的私密性及功能的完善性。

设计注重居住空间的有效利用及再创造。在满足居住功能合理完善的前提下,一方面,充分利用区域东侧观景优势,将端单元客厅设计成双层挑高,结合弧形景观窗、阳光房等增加居住空间的趣味性,同时挑高空间也可加层,作为画室、书房、客房等功能空间,提高空间使用率;一方面,考虑开发需求,结合不同客群,内部空间可灵活改变,结合任务书,设计将用地西侧端单元布置为130平方米小户型,既可使居住层级适当分离,又为形成合并大户型提供可能性,户型合并后,依然可以保持其景观及卖点,通过功能重新整合,可以满足高端户型需求;另外,本案首层设计为下跃式户型,结合景观每户设计下沉式私家庭院,地下一层布置客房、红酒屋、健身房、家庭厅等,功能空间更加完善,使地下空间得以有效利用,提高产品价值。

2.配套设施

小区会所结合入口广场及绿化布置,主体设在地下1-2层,功能包括游泳、健身、SPA、阅览、棋牌及咖啡吧等,业主可由园区及地下二层方便进入,会所入口简洁大气,与绿化水影相互交融。

地下车库满足每户两辆车的停车需求,其地下一层与台地景观及下沉庭院结合,拥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双大堂设计,尽显豪宅气派。

3.外部形象---新古典主义

风格不仅是我们居住的表象,也是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以“奢侈品”形象出现的豪宅,必须让客户能够真正体验高端人群的尊贵感受。新古典主义风格可以更好的阐释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建筑立面形象设计,体现空前的领袖性、地标性。

建筑外立面采用石材结合玻璃,注重建筑细部近人尺度的材质搭配和刻画,充分利用细节,彰显项目内敛而高贵的品质感,实现建筑风格景观化,从细节体现品质。

4.内部形象

室内设计秉承“人性化”原则,深入而全面研究居住生活的细节,让业主时刻能够感到设计者的用心精细。

四、技术篇

规划充分借助高科技手段指导概念设计,并将分析成果应用于方案优化设计过程之中,以达到提高舒适度,打造与时俱进的高品质居住环境的目的。

1.声景分析:北侧板楼,屏蔽,绿化,台地改善区域内部声环境,提高中心区域环境品质。同时通过建筑构造措施,改善建筑内部声环境

2.污水源热泵:先进环保的采暖制冷技术,机组紧凑,节省建筑空间,可以灵活安装在任何地方,末端亦可做多种选择。

3.家居智能网络平台:将家中的各种设备通过家居智能网络联系到一起,图形化操作界面,方便日常生活的使用。

4.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

5.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建筑物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低压侧与市电并网,给住宅楼内的公共区域供电。

参考文献;

[1] 孙钊,居住小区中复合立体交通体系的运用,《新建筑》,2006(2)

作者姓名:杨琳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4篇

关键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2#地块位于无锡蠡湖新城,东至隐秀路,西至鸿桥路,南至规划道路,北至太湖大道。太湖大道,是一条城市主干道,也是今后该项目的主要城市车流进入方向;鸿桥路往西是规划的沿湖休闲商业步行区域。地块用地平整,交通便捷,可眺蠡湖秀丽山水,自然环境优越。

整个地块总建设用地面积约22.26公顷,被横向的中南西路和纵向的规划道路划分为2-5、2-6、2-7、2-8四个地块。本次建筑设计方案为2-5地块和2-6地块,其中:2-5地块用地面积480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65万平方米;2-6地块用地面积5132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38万平方米。两个地块均分别由6栋高层住宅和1栋会所组成。

二、规划设计

(一)设计构思

1、对称均衡的整体构图

在总体规划中, 2-5地块与2-6地块以规划道路为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规划道路的两侧分别布置了2栋点式高层住宅和1栋两层会所,以强化两地块之间的对称呼应关系。2-5、2-6地块内的建筑也是采取了端庄稳重的对称布局方式,高层住宅分别沿各自所属地块的东西向、南北向轴线展开,这样在整体格局上形成了均衡对应的构图关系。

2、与城市良好过度的总体布局

项目西侧为沿湖休闲商业步行区,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因此,2-7地块布置了多层住宅,2-8地块中西侧沿规划道路也布置了多层公建。为使本项目与城市空间建立良好的过渡,保证规划道路自北向南的统一风格,2-5、2-6地块沿规划道路两侧布置主要出入口及会所,道路两侧的围墙及会所均采用新古典的立面设计,使2-5地块和2-6地块的入口空间成为2-7、2-8地块之间规划道路两侧的城市界面的有机延续。而高层住宅则同样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与2-8地块遥相呼应,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

3、大小尺度结合的庭院景观

在庭院空间处理上,通过建筑自然围合出大尺度的绿化庭院,有机组织绿地、游泳池等内容,景观设计强调对称性和序列感,积极凝聚住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心绿地布置在庭院中心,使得前后两排住宅均可享受到中心绿地的景观;建筑之间的连廊设计和建筑底层的架空设计,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二)交通组织

用地周边均为城市干道,交通便捷。机动车主要出入口分设于地块两侧的中南西路和地块之间的规划道路上。机动车出入口均采用短进入的方式,将车流就近引入地下车库,不进入组团内部庭院。组团内部的消防车道只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这样的交通组织使得组团庭院免受汽车干扰,享受最大限度的步行空间。

(三)消防和人防

1、本工程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场地,住宅内每个单元至少配置一部消防电梯,地下室按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具体见消防专篇。

2、本工程按人防要求设置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在地下二层。2-5地块人防工程建筑总面积约为5473㎡,2-6地块人防工程建筑总面积约为4770㎡。具体见人防专篇。

三、建筑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项目地处蠡湖新城,西侧空间开阔,可眺望蠡湖及外太湖。为将景观最大化,高层建筑选择玻璃幕墙外饰面的现代风格,强调自然空间的开阔感。多层公建及连廊则考虑采用石材的新古典风格,强调庭院空间的舒适感。

(二)建筑细部及材料

高层住宅立面细部强调挺拔清透的外观效果,外墙主要运用了低反射、蓝灰色的玻璃、石材和铝合金装饰面等材料。以简洁的形体结合细腻典雅的细节设计,强调建筑形体的同时丰富了立面的层次感。

多层公建立面细部以新古典建筑为蓝本,强调细部的和谐与整体的比例,近黄金比例的洞口尺寸,配以柱式和线脚的点缀与装饰,在近人尺度上增加了建筑的丰富性。在建筑色彩上,建筑主体以米黄色的天然石材为主,强调整体的稳定感,辅以深色的铝合金窗档,整体色彩细腻典雅。

(三)功能设置

本工程由12栋高层住宅以及2栋会所组成。

1、住宅部分:31~40层,每栋底层局部设单元门厅、局部架空,架空部分结合景观设计,每单元配置不少于2部电梯。其中,2-6地块5#楼底部设置大堂、泳池更衣、物业用房等小区配套设施。住宅每个单元的楼梯、电梯均通达地下室。

2、公共部分:两层小区会所对称地布置在地块之间规划道路两侧,作为两个地块东西向轴线的主要出入口。

3、建筑高度:2-5地块中,5-1#和5-4#楼为40层,建筑高度为140.9米;5-2#楼为33层,建筑高度为117.8米;5-3#和5-6#楼为31层,建筑高度为111.2米;5-5#楼为39层,建筑高度为131.9米。2-6地块中,6-1#楼为36层,建筑高度为127.7米;6-2#楼为35层,建筑高度为119.3米;6-3#和6-6#楼为40层,建筑高度为140.9米;6-4#楼为38层,建筑高度为134.3米;6-5#楼为39层,建筑高度为131.9米。

泳池设计:2-5地块将游泳池布置在东西轴线上,位于地块最西面,游泳池的配套更衣间,设在游泳池与中心绿地见的连廊中央,作为地块东西轴线的对景和结点,同时与连廊一起,对整个庭院进行适当的分隔,形成一个以中心绿地为主的大庭院和一个以游泳池景观为主的小庭院。2-6地块将游泳池布置在了其南北轴线上,与位于南侧的2-8地块形成轴线上的呼应,形成统一整体。

5、地下室:2-5地块和2-6地块均设置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内主要布置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及各设备辅助用房。每个地块设置三个机动车坡道作为出入口。地下室均按当地要求配置机动车停车位和自行车位(公建的自行车考虑沿地块西侧地上停放)。

6、户型设计上,考虑到工程地段的优越性,结合对当地市场的调研,大户型采用了单独入户的设计处理,从而使住户的尊贵感得到提升。所有户型都充分考虑周边的景观朝向,做到户型结构合理的同时争取最大的景观视角。

(四)无障碍设计

1、建筑入口均按规范设置无障碍坡道。

2、电梯轿厢、候梯厅、公共卫生间等按无障碍规范设置。

3、住宅户型有改造为无障碍户型的可能,可根据用户需要改造为无障碍住

宅。

4、小区道路、公共绿地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具体做法详景观设计。

5、公建按无障碍建筑设计。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化设计 居住小区 庭园景观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f afforestation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for greening detail design provides a rich modelling and change, it helps designers. In landscape of the layout of the idea, to create more novel green landscap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idential village green is a comprehensive strong engineering, virescence workers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to make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scheme based on the green space science reasonable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green development vision objectives and vision green scale, reasonable cultivating tree spec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north of the existence of greening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f afforestation several gimmick. And put forward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garden of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Keywords: greening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中图分类号: S7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北方住宅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气温在0 ℃以下,一些树种与花草在北方不能生存,因此适合北方过冬的植物与其它地区相比相对较少,再加上冬季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新植树木的死亡率较高。

2.住宅小区在植物种植方面缺少经验,在树种、花草的配置,树种的特性等没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出现了树种不适合或搭配不得当等问题。

3.有些住宅小区绿地覆盖率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大多数居住小区绿地覆盖率偏低,有些开发商采取不正当的经营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当人们购房入住之后,在草坪上,又建起了新的建筑,出现了容积率过大,日照间距不满足要求等问题。

4.对于小区中的景观缺少设计细部,绿化与景观设计协调性差,没有很好地做到依“地”就势,层次分明,没有达到景观与观景的双重效果。

二、绿化与景观设计手法

1.住宅区所在环境总是有它的特点,首先,在环境优美的地段,要尽可能多地布置房屋面向绿地美景,错落布局,尽可能避免房屋之间的遮挡,要采用绿地沟通的手法,用绿地、道路和风景很自然地导向景区。小区内的植物可做主景,并可创造出各种主题的植物景观。植物也可作背景,应根据前景的尺度形式、质感和色彩等决定背景植物的高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对比和衬托作用。例如:威尼斯花园位于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南湖岸边,其地形坡度较大,规划设计依地就势,利用地形和水体,考虑住宅的视野景观效果,采用低层、多层、高层适当分区,绿地系统则以中心绿地和社区活动中心为中心,各个组团中心绿地,面向湖上美景,充分利用了地形环境优势。

2.选址位于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让人们享用自然赋予的“美景”,达到最佳效果。沿水系布置绿地,形成带状和块状相连贯的花园绿地。在绿化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要避免过多地整形式修剪。在许多人工化规整的居住区空间中,规则式种植是十分适宜的。

3.植物配植应综合考虑植物材料间的形态和生长习性,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要保证能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与设计主题和环境一致。一般来说,庄严宁静的环境配植宜简洁规整;自由活泼环境配植应富于变化;有个性的环境配植应以烘托为主;平淡的环境配植宜用色彩、形状等对比较强烈的配置。对不同绿地光照条件应分别选择喜阴、半耐荫、喜阳等植物种类。喜阳植物宜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果是群体种植,应将喜阳的植物安排在上层,耐荫的植物宜种植在林内、树荫下、墙的北面。

4.尽量保存现有植被,只要实际可行,建筑物设计要适当调整到自然植被之间,这样一来景观的连续性和风景质量就能得以保证,小区场地的种植工作和维护费用会大大降低。相比之下,建筑物、草坪和铺装反而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5.选择的每一种植物既要符合预期功能,又要满足北方气候的要求,有经验的设计师首先构思绘制粗略的概念种植示意图,用来帮助进行植物的选

择。例如:这儿需要树荫,遮挡不雅的广告牌,在墙上投射树木的阴影,强调驶入车道的弧线,保护体育场地看台免受强光的影响,为比赛场充当维护和屏障等等。概念图越完整,进行植被越容易,最后的结果就越理想。

(6) 在低层地面上种植地被植物,可以保持水分,界定道路和利用区,以及在需要的地带布置草坪,它们就像是铺于地面之上的一层地毯。对于所有大面积的种植,应选出一种基调树种,3 ―5 种辅助树种,以及若干补充树种,以备特殊条件和特殊效果之用。

(7) 小区内的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它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绿化带的设置,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感,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三、住宅小区中的绿化设计

在住宅小区中绿化反映了大多数居民的不同爱好与生活习惯,在不同的地理气候、传统习惯与环境条件下,庭院可分几大类型:树木型、花园型、草坪型、棚架型、篱笆型、园艺型等。根据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国情,近期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建设水平,但在现有生活水平的条件下,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还是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居住小区庭院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以绿化为主,各种小品点缀为辅;美观舒适、内外结合;各种植物尺度适宜、风格统一协调。

1.私家庭院是住宅小区环境中的室外“大厅”。当一系列的外部空间组织在一起构成庭院外部空间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行走路线,选择道路两侧的花草配置。不同的院落,服务人口数、规模大小不同,在内容上也完全不同,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使得环境清新,能改造小气候,减轻尘埃和噪声污染,创造优美的景观,给小区带来自然舒畅、活泼、轻松的环境。绿化占据庭院的主要面积和空间,是最主要的空间要素。草地旷,灌木低矮柔和的围合,乔木半透明的空间构图,是庭院绿化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规模小的居住区一般有千户左右,规模较大的居住区要达到2000 ―3000户。提供给人们的中心庭院,面积可达1000 ―4000m2以上,是小区的“大厅堂”中心庭院,既是大家的活动场所,又是观赏性景点,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更加重视。

2.小区空间常以两种空间形态存在,一种是流动不定的空间,另一种是静止的为界定空间。如何为人们提供静止的空间,一般来说,树荫遮盖的地方、半开敞的空间、空间的焦点、围合的空间等都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场所。因此,庭园植物的高矮、冠的形状和疏密、种植的方式决定了空间围合的质量。分枝点高于常规视线高度的乔木,围合的空间空透;灌木分层的空间较封闭,在种植间距小、冠较密的情况下围合的空间较封闭,人们喜爱在这里观赏休息,能给人以安全感。

3.小区内私家庭院设计由于空间相对较小,绿化配置与水石点缀应采用小尺度的布置手法,以取得小巧精致的效果。长春市富豪花园是国家级优秀住宅小区,它占地面积不大,但在绿化方面却独具匠心,建筑群被良好的绿化环境包围,并自然地形成运动区、娱乐区和庭院区。庭院内,小桥流水,植物造景,既注重功能、形式、设计个性与风格、技术与工程,同时也没有忽视使用者价值观和行为需要,使庭院内更具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结论

住宅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已是社会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绿化为建筑创造了有益的生态环境,被人们称作“有生命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师我们就有权利和义务,用这种“新型材料”,创造有益于百姓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6篇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打造绿色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识字,还可以促进儿童的阅读,从而使识字和阅读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绿色的环境中自然地识字、轻松地阅读,使学生在识字和和阅读上不仅达到了量的积累,也达到了质的提高。

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小学景观绿化设计的分析,研究当今社会中小学校内的景观绿化设计的目标和达到的生态环境。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利用植物的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使校园环境具有层次和空间感,从而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关键词: 苏苑小学 校园绿地 景观设计 植物配植

1、 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文化处于校园文化的表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因此,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将校园的地面景观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观赏性、活动性、教育性相结合的特征,形成动态的校园景观文化更是体现一种尊重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2、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要点

现代的教育理念为“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特殊场所,不仅仅需要特定的、蕴涵着思想性、教育性的景观,更需要学生可以有兴趣参与的景观文化。

优良的校园环境也是创造孩子们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活跃气氛,增强体质。由于游戏和锻炼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因此,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机智勇敢,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间游戏于一体。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生态性的表现是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为了实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校园景观文化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学校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在校园景观文化创造中,利用自然植物生态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整体完善的生态校园景观文化系统。通过对校园绿化的栽植,丰富校园的植被,从而改善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认知自然,能够简单认识常用的乡土植物树种,丰富科普教育知识。

3、校园景现设计实例

3.1 地块概括

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南邻宝带东路,西邻月浜街,东侧为一条河道,隔河对岸为居住区,北侧为居住建筑。小学总占地面积约35亩地,景观绿化用地面积仅为7000平米左右。

该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同时又闹中取静,是教学建筑的理想用地。该学校总占地面积为23400平方米,绿化率为30%,计7077平方米。

3.2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3.2.1生态优先的原则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以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植物的功能性配置,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特色树种为主的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点缀、增加层次、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3.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环境空间对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激励学习的校园环境,以环境的精神特质去潜移默化的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完善人的品质,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3.2.3就地取材的原则

由于苏苑小学是换址新建的学校,在原有旧校区内保留了一部分较好的湖石、雕塑及树木。在设计时本着“经济”的前提,我们在旧址校区内寻找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尽量降低投资和维护等管理运营方面的投资。我们利用现有学校内具有一定特色的雕塑、景石、植物等,通过合理点缀,加上特色造景植物,丰富新校区整体环境。

3.2.4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校园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4、景区分析

4.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长等候区,另一部分为校园入口景观区。家长等候区主要是以毛面花岗岩广场为主,灰白色花岗岩广场中镶嵌着流线形米黄色的花岗岩铺地,整个广场显得非常简洁而又干净。在广场上设置了一排木制座凳,为早到的家长们提供了休息设施。

校园入口区是整个校园环境的重点部分,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地块。在入口的两侧,安排了树高分别为8米和9米的红叶榉木和朴树。两棵苍劲有力的古树配合独特造型的主题雕塑和具有深远含义的风化石“追远”,把整个校园的氛围提升到了最高点。在广场上,两棵枝繁叶茂、树型优美的香樟(胸径48cm)点缀于围椅花坛中,不仅丰富了整个入口广场的绿化层次,而且给学生们提供了一处课间休息的好去处。流线型的绿地分割边界给空间带来了活泼、动感;而广场内以直线为主的花岗岩线条却又意味着严谨、规矩的态度。

4.2 庭院一

庭院是南北教学楼围合一个区域,由于光照的因素,使得在庭院中不能种植过高过大的植物。庭院一用简单的几何构图元素――方形和长方形,组成大小不一的绿地和小场地,并设置富有现代气息的玻璃亭和树池座凳,既可以作为庭院内的观赏点又可以给学生们看书、休憩,也为学生们课余活动和游戏提供平台;同时在庭院绿地内点缀具有一定特色的湖石和风化石。

考虑到庭院面积不是很大,而在冬天及春天孩子们需要更多的阳光,因此树池花坛内种植落叶乔木―白玉兰,白玉兰树干挺拔,先花后叶,开花时满树盛开,非常漂亮。树池穴内种植各种桂花,桂花枝叶茂密,终年翠绿,开花时正在中秋,香气浓郁。因此该庭院被命名为“金玉满棠”。

4.3 庭院二

庭院二的构图形式以弧线和直线交错,局部运用次轴线衍生出的斜线元素,它们共同组成开放式的铺装场地。红、黄、蓝三原色景墙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绿地里三色景墙的存在给该庭院提供了竖向的视觉焦点,并为整个庭院丰富了色彩。在沿走廊一侧,将“名人雕像”的浮雕(此浮雕是采用原址中的)外挂于红色景墙之上;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雷峰头像雕塑也置于两景墙之间,让同学们在此感受到雷峰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植物上该庭院中主要以各种海棠为主,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以及木瓜海棠,不同品种的海棠种植于此,既延长了花期上也丰富了花色,给庭院带来不少生气。海棠也是先花后叶,簇生枝间,鲜艳美丽,而到秋天,又有黄色、芳香的硕果,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因此该庭院被命名为“海棠春坞”。

4.4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上由于受结构层的影响,不能放置过重过大的小品景点。结合该区的两个出入口的位置,用一条蜿蜒曲折的花岗岩小径将两端的木平台和面包砖小场地结合起来,中间围合成一个阳光草地。木平台上可设计成品桌椅,可观可赏可坐。 面包砖场地上可以根据学校需求添置几盆造型独特的造型盆景。沿小径一侧,放置一黑色螺旋雕塑小品取名为“积累”,下面铺之白色砂砾,寓意折叠的书本向上生长,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再者,我们借综合楼边一个狭窄空间中种植的整齐排列的刚竹林,由于刚竹枝干挺拔,设计植株高度超过6米,因而刚竹上部的1/3枝叶就出现在屋顶花园上了。这样,使得原本较小的屋顶花园就显得有较大空间了。

5、种植设计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为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我在校内适当点缀一些果树,如石榴、桔树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1、适地适树:校园主干道是整个校园的骨架。在此安排了三角枫、果石榴、造型松等,一株80年的凌宵依附于精品湖石上,且从洞中透出,此小景造型极佳,并被校长誉名为“天合之作”。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节颜色。考虑到四季的变化,最忌枝叶光秃,根据植物的性状,形成春花烂漫、夏季浓郁、秋季绚丽、冬季苍翠的景观。在植物品种上可作为代表的分别有玉兰、山茶、海棠、紫薇、凌霄、桂花、红叶李、棕榈、杜英等。

3、垂直绿化:在特定的区域内,我们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层次,创造宜人环境。

4、针对小学内的孩子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在校园的绿化选择上我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少毛、无毒、无刺、无污染并尽量采用形态美和色彩美或气味美的植物。

5、在我们的校园中,识字和阅读活动可以在课外时间内随时进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识字和阅读。现在,只要进入我们的校园,花开四季,林木茂盛,小“朋友” 们(各种石块、雕塑等)也在自由地嬉戏。走近再看,在各种植物和小“朋友”的旁边,还配有相应的标示牌。标示牌里的内容丰富,包含有石块、植物的名称、科目类别、生活习性。学生无论是带着书本在林下漫读,还是在花下伫足小憩,都能随时进行识字和阅读,并且使这种认字和阅读达到一种于无声处见真功的效果。

6、结语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7篇

1.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

根据本地的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养老院内的植物多以耐风耐寒的植物为主,乔木主要是以极具青岛特色的雪松、黑松、龙柏等松柏为主,同时配以五角枫、鸡爪槭、紫叶李、樱花等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灌木的选择以红叶石楠、地龙柏、龟甲冬青、红叶小檗和瓜子黄杨等常绿灌木为主,同时搭配紫薇、紫荆、连翘等颜色明亮鲜艳的灌木。这种搭配方式不仅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充分体现了植物的色彩美。在建筑的周围也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种植。公寓的阳面种植樱花,紫叶李等喜阳的植物,公寓的阴面和主要的风口种植松柏类和竹子等。

2.依据植物的生态属性

根据青岛社会福利院养老院靠山面海的地理位置和坡度大风力强的现实条件,多选择能够防风固沙的松柏类植物,此外还通过灌木丛密植的方法来控制风速,减少水土流失。

3.依据植物的特殊属性

本着对老年人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养老院的植物选择要尽量避免选择带刺或者有毒的植物,带刺的玫瑰、火棘、蔷薇和有毒的夹竹桃。另外,为避免老年人因视线看不清发生摔倒事件,分隔空间引导视线的小灌木丛的高度至少要高于250mm。青岛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种植了白蜡等能够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硫和空气粉尘的树木,对于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和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嗅觉和视觉可以使老年人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度,对其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同时鲜艳的色彩可以给老年人温暖的感觉,增强他们的对于家归属感。所以养老院中多选择紫薇、丁香、紫荆、连翘、鸡爪槭这些气味芳香和颜色鲜亮的植物,同时配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实现四季常绿、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二、青岛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的植物景观配置

1.入口接待区的植物景观

入口接待区的植物以乔木的列植为主,同时配以群植的灌木。列植的道行树形成整齐的景观效果,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入口花坛的灌木采取丛植的方式,主要以红叶小檗、瓜子黄杨和龟甲冬青为主,颜色丰富多彩,层次清晰明确,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2.生活区的植物景观

生活区的植物配置与建筑结合密切,因为养老院的公寓建筑大都不高,一般为3至4层建筑,所以生活区的乔木的高度一般不大,枝叶不是非常茂密,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阳光照进室内。生活区阳面的植物以樱花、连翘、石楠和冬青球为主,色彩变化丰富。生活区阴面的植物主要因松柏类植物为主,可以起到防风防尘的作用。

3.休闲健身区的植物景观

休闲健身区的植物配置不是十分理想。草坪覆盖率低,景观座椅与植物的搭配不是很合理,植物疏于修剪影响人的活动,孤植的可以庇荫的大乔木下也没有设置可供老年人休息谈话的围树椅,也没有群植的植物可供欣赏。但是健身休闲区的灌木丛还是很好的起到空间的划分作用和视线的引导作用。并且这里的树木起到了基本的遮荫、防晒、通风的功能。

4.康复治疗区

康复治疗区的植物配置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是合理的。此区域的植物主要以气味芳香的紫薇、丁香和颜色鲜亮的樱花、连翘、紫荆、紫藤萝为主,从嗅觉和视觉上帮助老年人恢复身心健康。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嗅觉型保健植物在这个地方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让老人们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倍感亲切。并且还可以让病人吸入这些香味,经过一系列的接触,有利于肺部健康,增强药物治疗带来的效果。

三、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对现有状况提出可行修改建议

美国的林恩布鲁克持续关爱老年社区,为最大程度上保证老年人户外交往的空间,为他们保障身心健康提供机会,创造设计了多个“户外居室”。“户外居室”主要是通过花园中庭和新建绿地广场来实现的。通过在两座公寓之间用植物景观围和成优美的中庭花园,为老年人的交互活动提供了庇护和私密感;成荫的绿树和遮盖的座位区为老年人提供了漫步、休憩和交流的空间。美国的威斯敏斯特持续关爱老年社区的植物造景十分讲究,它不仅注重植物本身的搭配设计,而且重视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在植物的搭配上,注重常绿树木和季相性花卉的色彩搭配;注重植物高低疏密的层次变化。在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上,它巧妙的把植物与石景结合起来,把绿色的植物和散落的碎石融合在一起。日本的横滨太阳城公寓式的植物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和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笔者认为这两个案例对于青岛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植物景观设计中缺乏植物造景和与其他景观要素结合的缺点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设计中不能把植物设计孤立起来,应该把它和石景,铺装和景观设施结合起来进行设计。美国谢南多厄瓦利-持续关爱老年社区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特征和风情特色,在它的独立庭院的设计中,把温彻斯特旧城温馨熟悉的街景引入到社区中。此外,无论是日本的横滨太阳城公寓还是美国的威斯敏斯特持续关爱老年社区都在设计中运用大片的草坪作为软质铺装。这对于我国养老院植物景观设计的建议和启示是不言而喻的。

四、结语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第8篇

1校园道路空间组织与道路景观格局

校园道路是校园生活的动脉。我们认知校园通常由路径进入节点,由节点访问区域。校园中的人车动线系统是校园重要的路径,构成校园的骨架空间。校园道路交汇处的节点(包括起始点或转换点),通常位于校园道路景观轴线上。在校园线性景观空间组织中,通常有规则式和自然式的艺术构图和形式美学,轴线是联系和组织空间的骨架。在美国大学校园,一般呈方格网状或者方格网加放射状的道路布局形态,校园景观通过网格状道路系统进行组织。针对校园活动的需要,倡导“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的准则,创造了安全完整的、可供遮荫避雨的人行步道系统或行人徒步区。校园结合道路形成轴线式组织方式,注重步行系统结合建筑、广场、绿化和水体构建公共空间轴线序列景观。在校园重要的中心区(核心区),以宽阔的景观大道或林荫道形成的绿轴构成校园最富特色的绿色景观走廊,沿着轴线布置开放型或围合型的空间肌理,以线串点、由线带面,将钟塔、图书馆、大礼堂、博物馆、中心广场、放射状休闲小径、拱廊、多重院落等建筑要素串联,塑造了逻辑关系严谨,布局富有秩序、形象独具一格的道路景观,富于校园的人文特质和场所精神。例如,芝加哥大学采用轴线式组织方式,形成南北和东西轴向标志性景观带,以强化校园中心徒步区。从北至南依次由约瑟夫•雷根斯坦图书馆(TheJosephRegensteinLibrary)、绿篱拱门、小广场、中心大草坪、哈珀四合院(HarperQuadrangle)、哈珀纪念图书馆(HarperMemorialLibrary)构成校园南北人文景观主轴线。中央大草坪加强校园东西两个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横贯东西的景观绿轴,成为校园东西自然景观次轴线。哈珀四合院是一个由建筑群组限定出的呈对称均衡格局的方形广场,成为师生聚会、聊天、休憩的互动场所。通过轴线的设计突出学府风范和人文气息,创造了整体有序的校园绿色人文景观形象(图1)。又如,哥伦比亚大学主校区,由办公大楼(UniversityHall)、洛氏纪念图书馆(LowMemorialLibrary)、巴特勒图书馆(ButlerLibrary)、学院走廊(CollegeWalk)、智慧女神像(AlmaMater)、大理石台阶、南区大草坪(SouthField)形成南北轴向核心景观区。洛氏图书馆正面设计体现19世纪晚期新古典主义风格,其前方洛氏台阶(LowSteps)的中心是手持权杖的智慧女神座像,台阶下方的广场铺地由红砖和青石板镶嵌呈“回”字形图案,两侧是圆形喷泉和方形草坪。经过百老汇大道(Broadway)和阿姆斯特丹大道(AmsterdamAvenue)之间的“学院走廊”到达南区大草坪及巴特勒图书馆,形成赋予节奏感和序列感的景观轴线,为师生聚会、休闲以及举行表演、典礼、艺术节等活动提供舒适与宽敞的户外空间,成为校园可阅读的、可记忆的重要场所(图2)。然而,也有一些大学校园,道路选线充分顺应自然地形和地势,呈曲线自由式的空间组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校园,空间布局注重与起伏的地形相呼应,按照校园的自然地形原貌设计其道路,通过弧线形主次干道和步行系统,结合广场、绿化、水系,连接行政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建筑物以最优方式与地形融为一体。绿地系统成为校园的基质,柔和的草坪缓坡、高耸的钟塔(萨瑟塔,SatherTower)、繁茂的树丛、弯曲的小径、悠远的青山等要素编织在和谐的秩序之中,为师生营造简约、优美、宜人的学习与生活、交往与休憩的校园环境。

2道路与自然环境融合,塑造和谐的绿色景观

在美国大学校园,道路是校园重要的线性景观,标志性林荫大道、林荫步行道、绿化休闲散步道等成为校园线状的景观形态。以线串点、由线带面,连接校园的各个特色功能区域,使各个空间层次的景观形成序列严谨的结构,塑造了校园道路交通环境特色。在校园出入口,主要道路两旁的行道树绿化形成了连续流动的入口林荫道景观。在校园中心区(核心区),形成标志性景观大道,道路景观强调生态脉络和文化脉络这两条主线的布局设计思想,一方面,通过绿化完善道路空间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另一方面,赋予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在校园中,不论是景观大道、林荫道、休闲散步道、步行小径,道路绿化,展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美和韵律美,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的高低、疏密、色彩的搭配,呈现出地域性和多样性浓郁的植被文化特征和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由于校园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特征,道路绿化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生态斑块,借城市山体、水系、绿地、森林等自然和人工风景,构建复合功能的校园绿色生态网络,结合植物高耸或平缓的林冠线形成校园的绿色廊道和景观视线通廊,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景观和生态效应。在斯坦福大学校园中心区,历史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和宽阔恢弘的草坪空间共同构成校园的主轴线。由斯坦福大学教工俱乐部(TheStanfordFacultyClub)等建筑群为开端,经过杜安步行道(DuenaStreet)、纪念教堂(MemorialChurch)及主庭院(MainQuad)、放射状小径的纪念庭院(MemorialCourt)、到达曲线模纹花卉的椭圆形大草坪(TheOvalPark),这条轴线一直延伸并融入到城市悠闲、雅致、宽阔的棕榈大道。在这里,人们更好地去感悟校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图3)。又如,芝加哥大学南北校区之间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形成了学校和城市共享的生态绿轴。这条宽阔的绿道即中央皮亚琴察公园(MidwayPlaisancePark),不仅连接校园南北两区,而且连系四条城市东西向交通干道。高挺的行道树、庇荫的小径、矩形的溜冰场(IceRink)、幽静的步行道、平缓的草坡、木质的座椅、多样的植被,创造了明快、动感、有序的绿色道路景观。不仅自然景观得以丰富,在塑造城市道路景观的同时,也为生物提供更广阔的生境场所。在哈佛大学校园,庭院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而且环境审美艺术完善。庭院大多为简洁明快的绿草地,放射状的步行小径贯穿其间,色彩斑斓的座椅点缀其中,错落有致的植栽散置庭中(图4)。庭院周边是植草镶边的幽美的休闲步道,以流畅动感的弧线连系不同风格的院系建筑和广场,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校园景观。

3构建完善的步道连接系统,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美国大学校园除了小汽车、自行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车行道路交通路径外,注重结合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设计多样化的人行步道系统。一些传统大学校园建筑底部多采用柱廊式风格的设计,保持与邻接空间的衔接与融合。建筑室内的公共廊道空间一般设置咖啡桌椅、展览区等公共活动内容,创造休息和展示的场所。建筑室内外过渡的灰空间,多以架空层、天桥、平台、楼梯(台阶)、拱门(门洞)、连廊(柱廊)、花架等建筑元素强化建筑内外空间的连续感,并成为连接不同功能区域之间重要的交通通道。注重建立地面(林荫道、散步道、人行横道、步行廊道、步行街、自动扶梯)、地上(台阶步道、人行天桥、高架平台、过街廊)和地下(地下通道)步道连接系统,构成立体的、有序的、安全的校园步行道路交通体系,为师生创造良好行走的道路交通环境品质(图5)。此外,校园也重视无障碍设计,在建筑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处设置盲道和缘石坡道,在过街人行天桥和高架平台处设置符合轮椅安全通行的垂直电梯,体现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例如,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仿造欧洲早期修道院建筑建造方形庭院和回廊式花园,建筑拱门(门洞)、建筑底层连廊(柱廊)组成具有标志意义的庭院入口,并将庭院空间与邻接空间之间分割和连系,引导人们沿着放射状步行小径前往其他功能区和建筑(图6)。又如,加州伯克利大学校园斯坦利大楼(StanleyHall)与多勒实验室大楼(DonnerLaboratory)之间结合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升起,在两栋建筑之间设置一条由红砖铺砌的台地步道,顺着台阶、沿着步道交错布置花坛、点缀座椅,直至地势较高的格雷路(GayleyRoad),创造了一个紧密亲切的校园步道空间(图7)。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校区,横跨阿姆斯特丹大道(AmsterdamAvenue)的高架过街平台加强了主校区与东校区之间的步行交通联系,平台上布置花坛、雕塑和座椅,创造了一种闹中取静的交流、休息的场所。

4设置道路交通环境设施,传递校园空间环境信息

校园道路交通环境设施包括导引解说系统(标识牌、指示牌)、照明系统(灯具)、装置系统(地面铺装)、交通管制设施(护栏、护柱),以及坡道、盲道等残疾人无障碍专用设施,等等。这些环境设施以整体性、艺术性、文化性的形象出现在美国大学校园的道路、广场、绿地、公交站点等公共场所,赋予空间环境的使用性与识别性,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载体与投射。下面以校园标识和铺地为例说明。校园标识作为一种实用的图形、文字和符号景观,包括信息标识(校园地图)、指路标识(交通导向标志)、停车标识、管制标识等类型。美国大学校园道路注重从其功能、位置和风格进行标识设计,结合校园入口处、道路交汇地、建筑物、广场、公交车站设置,满足校园信息的传达和导向。例如,南加州大学校园入口处地图信息标识牌(图8)。校园地面铺装是校园重要的装置艺术,校园的车行道、步行道、散步道、人行横道、停车场车位限定线、残疾人通道、广场、庭院等,根据功能使用不同的地面铺装。在美国大学校园,地面表层通常由彩色混凝土砖、石材、水泥预制块、木块、卵石、沙砾等材料铺砌而成,通过不同的铺砌材质、形状、颜色、图案的和谐搭配标明和限定不同的空间特征。校园停车场一般使用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石材、砖石等铺装材料。在一些广场、街道等地面使用马赛克、彩绘瓷砖等材质镶嵌构成信息块铺装形式,诸如交通指引标识、校园图腾等内容,传递校园交通和文化信息。例如,南加州大学校园中心主轴线上,由反映历史题材的主题雕塑(TommyTrojan)和花瓣造型的喷泉水池形成了哈恩中央广场(HahnCentralPlaza),广场铺地由红砖和青石板镶嵌组成,构成具有韵律节奏的方格状和放射状的几何构图,成为师生和游览者交谈、休憩、就餐等重要聚集场所(图9)。

5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构筑开放互动的校园形象

美国大学校园一般呈现开放性的空间特征,就校园与城市的关系而言,校园布局注重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彼此的互动与融合。校园的道路交通不仅融于城市空间,而且纳入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一些大学校园的主干道既承担学校的主要交通,同时也承担着部分城市交通。这样,校园的机动车流既能分散到城市中去,也可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适当地分流。例如,哥伦比亚大学主校区的百老汇大道(Broadway)和阿姆斯特丹大道(AmsterdamAvenue)除了密切联系校园交通外,还承担着校园所在街区的交通。在一些占地规模较大的校园,形成了步行、校园巴士、自行车、公交车和地面有轨电车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系统。校园设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车站,方便师生中远距离的出行需要。其中,轨道交通不仅提高校园沿线的可达性,而且与校园的重要公共设施、标志性建筑、广场、绿地所在的公共空间,共同塑造了校园的活力与特色。在波特兰州立大学校园,地面有轨电车行驶穿梭于校园与城市之间,不仅为师生提供方便的换乘需要,也让游览者更好地欣赏校园美景。特别的是,邻近城市街道的城市与公共事务学院(CollegeofUrban&PublicAffairs)和学术及学生活动中心(Academic&StudentRecreationCenter)两座大楼之间的城市广场(UrbanPlaza),在广场周边设置银行、餐厅、咖啡屋、便利商店以及书店等商业、文化和餐饮建筑,通过台阶、花坛、雕塑、水池、纪念喷泉、纪念钟塔创造了凝聚人气的公共场所,成为师生和游客聚会、休闲、就餐、观景的标志性空间。广场上的地面有轨电车及车站加强了校园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关联和共融,为师生提供便捷通达的交通服务(图10)。此外,注重校园商业街和城市街道有机整合,让城市生活融入校园。在哈佛大学校园,银行、餐馆、咖啡屋、书店、休闲广场、信息亭等设施被巧妙地组合与安排在街道两侧,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空间氛围,以吸引师生和游客前往聚会、就餐、娱乐、休憩以及漫步。为师生和游客创造了良好的行走和停驻的街道环境品质。

6启示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