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字:新生儿 窒息 儿科护理

新生儿窒息(asphysia of the newborn)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以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新生儿娩出后无呼吸或呼吸抑制,出生时无窒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也属窒息。是围生期婴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国内的发病率约为5%~10%,病死率2.3%~12.7%不等。下面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病因和发病机理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宫内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能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窒息。

1.1.母亲因素 母亲患糖尿病、严重贫血和心、肾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等产科疾病;吸毒、吸烟;母亲年龄>35岁或

1.2.分娩因素 因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等造成脐带血流中断;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等;产程中麻醉剂等使用不当。

1.3.胎儿因素 各种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有严重先天畸形的新生儿、羊水或胎粪吸入者、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者。

窒息早期,因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导致血流重新分布,胃肠道、肺、肾、肌肉和皮肤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心、脑、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得到保证。若严重窒息,缺氧持续存在时,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全身各重要器官受累,包括呼吸衰竭、循环障碍、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损害以及低血糖等生化和血液改变。同时,可引起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污染羊水,若胎儿因缺氧出现真性呼吸,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2护理评估

2.1.健康史 了解孕母年龄,孕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贫血、心、肾疾病、感染和胎盘异常等;了解患儿出生时是否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有无羊水吸入及羊水是否混浊和Apgar评分结果;母亲产时是否用药、是否有吸毒、吸烟史。

2.2.身体状况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嗜睡、昏迷或兴奋;注意呼吸、心率及肌张力的改变,原始反射是否正常存在,有无惊厥、呼吸暂停、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了解血气分析、血生化及颅脑影像检查结果。

2.3.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父母对本病的病因、性质、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程度;评估家长对本病治疗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3护理诊断

3.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3.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3.体温过低 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4.潜在并发症 缺血缺氧性脑病。

3.5.恐惧(家长)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4护理目标

4.1.使患儿能维持自主呼吸。

4.2.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感染。

4.3.患儿体温保持正常范围。

4.4.患儿不发生并发症(HIE),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

4.5.家长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5护理措施

新生儿娩出后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按ABCDE复苏方案进行。

5.1.A(air way)开放气道 胎头娩出后,不应急于娩肩,而应立即挤尽口、咽、鼻部的黏液。将出生新生儿置于预热的开放式远红外抢救台上,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散热。患儿仰卧,轻度的头低足高位,肩部以毛巾垫肩2~3cm使颈部轻微仰伸,用吸管吸净口腔、鼻及咽喉中的黏液和分泌物,因鼻腔较敏感,受刺激后易触发呼吸,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如羊水混有较多胎粪,第一次呼吸前应立即吸净气道内的胎粪,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钟,保持呼吸道通畅。

5.2.B(breathing)建立呼吸 弹足底或刺激皮肤以引起啼哭、建立呼吸,应在生后20秒内完成。经刺激后若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钟,给予保暖观察。Apgar评分3~7分者,可面罩给氧。若评分在3分以下,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50%,至出现自主呼吸和皮肤转红后拔管。

5.3.C(circulation)维持循环 若心率慢,

5.4.D(drug)用药心 率仍100次/分钟停止用药。同时,根据病情用药以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因母亲在分娩前4小时用麻醉剂而致呼吸抑制的新生儿可用纳洛酮0.1mg/kg静滴或气管滴入。

5.5.E(evaluation)评价 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操作,即评估决定操作再评估再决定再操作,如此循环,直到完成复苏。

5.6.监护 复苏后至少监护3天,注意病情观察,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皮肤颜色和神经系统症状等。并注意喂养、大小便情况、预防感染等问题。

在复苏全过程中注意应做好保暖工作。在呼吸道分泌物未吸净前不要刺激婴儿啼哭或加压给氧。给氧时压力避免过高引起气胸或肺大泡。技术动作要迅速、熟练,且操作须轻柔,避免创伤。

5.7.健康教育 孕妇要定期做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自我监护测数胎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高危孕产妇可转运至复苏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

参考文献

1杨聪玲;新生儿窒息临床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10期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生儿 溶血病 观察 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the Newborn, HDN)在近年来发病率极高,它主要指的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或是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地诊断,那么就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黄疸,严重的时候则会出现水肿、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1,2]。对此,加强新生儿溶血病的观察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确保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在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64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具体的观察以及护理体会特报告如下。

1 基础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在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64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38例,女性患儿为26例。年龄为12天—13个月,平均出生年龄为(4.9±2.5)月;体重为2.4—11.2kg,平均体重为(6.3±1.3)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上述新生儿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1例、17例、16例。

1.2 方法

1.2.1 实际方法

将于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64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a)患儿在入住医院的时候,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b)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c)对患儿皮肤发生黄染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染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d)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2)护理对策。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b)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光照疗法护理保持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裸露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7~37.2℃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治愈63名患儿,死亡1例,治愈率为98.43%。其中2例由于全身重度黄染,用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换血疗法,由于家庭因素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the Newborn, HDN)在近年来发病率极高,它主要指的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或是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其进行仔细地临床观察及护理。根据如上统计的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一条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科学、全面地观察与护理,非常利于溶血病新生儿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郑磊,张鹏,王前,等.ABO血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现状及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49-551.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妊娠;贫血;原因分析

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则较为少见。临床认为,妊娠期贫血多与孕妇营养状态、细菌或原虫感染、遗传异常等因素有关,由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提高对妊娠期合并贫血的重视,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通过对140例孕妇妊娠期合并贫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妊娠期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5±5.7)岁,患者孕周为12-40周,平均孕妇周为(27.5±10.1)周。选择同期收治的140例妊娠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

血液病,根据张之南《血液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轻度:75×109/L;中度,74-50×109/L;重度,49-2.5×109/L;极重度

1.3 方法 检测患者Hb及血清铁蛋白,检验是否有血液性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 结 果

对观察组患者贫血原因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全部为血液系统疾病引发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比较高,共计78例,占比55.7%,其次为巨幼细胞贫血,为39例,占比27.9%,再生障碍性贫血,共计14例,占比10.0%,血小板减少及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分别为3例、2例,分别占比2.9%,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为1例,占比0.7%,详见表1。

3 讨 论

妊娠是胚胎与胎儿在母体发育成长的过程。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目前在发达国家发生率为10%-20%,我国为20%-60%。

临床认为,有血液性疾病患者更易引起贫血,本组通过对1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患有妊娠期合并贫血因素中,缺铁性贫血占比较高,占半数以上。研究指出,缺铁性贫血孕妇细胞体积均明显下降,其原因主要为妊娠期时,胎儿及孕妇所需铁量均取决于孕妇对铁的摄入,如孕妇营养不均衡,铁摄入不足,且孕晚期胎儿不仅需铁量来满足自身需求,且需更多铁储存于体内以供出生后消耗,这样易导致孕妇,尤其是孕晚期孕妇对铁的需求增加,如供不应求,易造成缺铁性贫血[2]。通过给予一定剂量铁元素本症状得到有效纠正。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也易造成患者贫血症状,孕期是胎儿、胎盘及脐带生长发育,也是妊娠期雌激素增高,嘌呤代谢加快,促使叶酸、维生素B12利用增加,因此孕中期患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需求增加,如摄入不足,极易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在妊娠中晚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

本组研究发现,妊娠期合并贫血更易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症状,对孕妇而言,易引起妊高征、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症状。母体贫血,胎盘供氧不足,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低体重儿、早产儿增加;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增高,胎死宫内发生率增加;临床易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增多,易造成死胎;胎儿、新生儿缺乏叶酸易引起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等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易造成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巨幼细胞贫血是造成流产、胎盘早剥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妊高征的重要原因[4];重度缺铁性贫血易引起心肌缺氧,严重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质与量发生异常,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对孕妇及围生儿影响不大,但需密切观察[5]。

总之,妊娠期患者如发现合并贫血,应行常规检查病因,对症治疗,及早进行干预,采取措施有效纠正贫血症状,以降低贫血对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给药的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循证医学治疗,做到有章循,避免过量补充铁剂引起危害;同时加强对孕妇进行宣教,提高认识,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优生优育率。

参考文献

[1] 陈美,张银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产妇分娩期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2(2):122-123.

[2] 张金花,尹西燕.妊娠合并贫血321例妊娠分娩结局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19):3657-3658.

[3] 李晓玲.妊娠中期补铁预防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95-96.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生儿;肺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22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42-02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部大量出血,至少影响到两个大叶,本症发生在许多严重原发疾病的晚期,常是临终前的表现,病情重,病死率很高。在基层缺乏机械通气条件下,早期发现,及早气管插管、简易CPAP治疗肺出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10月~2002年5月收治新生儿肺出血38例急救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患儿中,男31例,女7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13例,出生体重36℃5例,发生肺出血日龄,-24h20例,-48h10例,-72h3例,>7d5例,最早1例生后1h发生,最迟1例生后15d发生。出血量10mL28例。原发病有围生期窒息31例(其中青紫窒息19例,苍白窒息12例),RDS、硬肿症各3例,重症肺炎、颅内出血、胎粪吸入各2例,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部分为2种或2种以上疾病。均按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进行。

1.2治疗方法与结果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②立即给予气管插管、CPAP给氧治疗。③气道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及立止血,止血、纠酸、强心、利尿、保温、改善微循环、贫血严重者输新鲜全血、血浆。④控制血糖及液体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5例在综合医疗的同时应用简易CPAP治疗。38例患儿中治愈3例,死亡35例,病死率92.1%。

2护理体会

2.1密切观察、早期发现

对存在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早产、窒息、低体温、硬肿症、颅内出血及感染[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阿氏评分越低,肺出血机率越大。生后1~2d是肺出血高发日龄之一,本组30例,占78.9%,与文献资料一致[1]。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应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肺出血成功治疗的关键[2]。

2.2肺出血早期临床表现特点

根据肺出血的发病特点,对于有高危因素患儿置重症监护室,应用心电监护仪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进行监测。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如下:①精神反应低下,皮肤颜色紫绀加重,TcSaO2下降。②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浅快不规则,出现呼吸暂停、,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或减慢。③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穿刺点出血等出血倾向。④肺部出现细湿罗音或湿性罗音增加。⑤气管内吸引吸出血性液体。是早期确诊肺出血的重要依据。⑥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改善,床边胸部X线摄片见各肺叶大片或斑片状阴影,或肺血管淤血影和心脏普遍增大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3]。

2.3预防护理

①保温:一般采用温箱、开放式暖床、温水浴等复温,根据体温调节床温,逐渐恢复体温,防止低温损伤及复温过快诱发肺出血。②供氧;根据胎龄及病情选择给氧浓度、给氧方式及给氧时间,防止氧中毒发生。③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微量手指血糖,选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及控制滴速。液体进入量不宜过多,约80~100mL/(kg・d),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3]。④贫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全血。⑤做好消毒隔离:病室用空气净化器消毒空气6次/d,1h/次,温箱每3天更换1次,彻底消毒,本组早产儿25例,因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4气管插管与简易CPAP护理

①早发现,早插管。根据胎龄及体重选择不同型号导管,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和立止血,皮囊加压数秒,半小时后可重复,有止血作用[4]。②CPAP给氧时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可行简易鼻塞给氧或与气管插管相连。③经常检查,严防插管扭曲、折叠或脱出,观察肺部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④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不宜拍背、吸痰,以免加重肺出血。⑤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逐渐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后,方可拔管和停用CPAP治疗。

2.5急救用药

肺出血病情发展快,适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在护理上,及时备齐急救药物,提高了抢救速度,羸得了抢救时间,常备药物如5%碳酸氢钠及时纠正酸中毒是阻断继续出血的重要环节,保持正常心脏功能,可常规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阻断缺氧所引起的心输出量下降,肺水肿等,现认识到新生儿肺出血并非是单纯的出血,而是出血性肺水肿[5]。必要时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等。

通过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急救,我们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综合治疗同时,应备齐急救药物及抢救用物,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对早期发现肺出血患儿予及早插管,CPAP给氧,急救药物等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最后大量出血不需很长时间,往往数十分钟之内。若待口鼻大量溢血则难以存活,故对抢救时各个护理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 实用新生儿指南[M].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陈克正. 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3] 许植之,陈自励.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31-333.

[4] 程佩萱.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窒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长见,为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尤为多见。其预后差,部分幸存患儿常留下永久性轻重不等的精神神经损害,故应积极预防。

病 因

内因:新生儿生后1周内凝血功能尚不够健全,加之血管弹力纤维发育不够完善,血管壁脆弱,因而易有出血倾向。窒息或产伤更易致颅内出血。早产儿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更加低下,血管壁更为脆弱,出血倾向远较足月儿大。

外因:①缺氧:凡能引起胎儿缺氧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出血。常见缺氧原因为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脐带打结、脱垂等,均可引起从胎盘经脐到胎儿在血液循环通路发生障碍而导致缺氧;孕妇患心脏病、血液病、子痫、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胎儿缺氧;产程中滥用催产素或吗啡类镇静剂等可使胎儿呼吸中枢受抑制而产生窒息缺氧。②产伤: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受挤压、牵拉,头颅变形过度而引起颅内血管破裂。

病 理

根据颅内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下列几型:①硬脑膜下出血:常因挤压、牵拉使颅骨变形所致;②硬脑膜外出血:常为过度牵拉胎头,负压吸引颅骨外伤者,出血发生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③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浅血管破裂,出血至蛛网膜下腔。血液不仅积聚在脑底部,也分布到大脑、小脑凸面,而产生临床症状。④脑室出血:以侧脑室与第四脑室出血多见。⑤脑实质出血:出血均在脑实质的小血管周围,呈点状或局灶性出血,故称之脑紫癜,主要因缺氧所致,以早产儿多见。⑥混合型出血:同时发生于上述部位中的2处或多处。出血量较多,增加了颅腔的容积及内压,又因缺氧造成脑细胞充血水肿,颅内压更高,生命中枢受影响而致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以呼吸障碍(窒息、阵发性呼吸暂停)与神经兴奋(痉挛)或抑制状态相继出现为特征。一般根据出血部位与出血量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及凶险程度也各异,主要分为二大类:①小脑幕上出血:患儿多为痉挛状态,因呼吸中枢影响尚少,青紫窒息发生较少,预后较好。②小脑幕下出血:症状多为抑制状态,并因呼吸中枢受损出现苍白窒息,阵发性呼吸暂停等,因出血常涉及脑室及延脑,影响生命中枢,故出血量多时,预后欠佳。早期病情尚轻,多为兴奋状态,如烦躁不安、突然尖叫(脑性尖叫)或生后易激惹,拥抱反射亢进、呕吐、拒奶、局部或全身痉挛,下颌震颤伴有流涎,亦为痉挛表现之一。病重者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呈现不正常姿势,有时两眼呆看远处,面部呈恐怖表情,称为脑性面容。若病情较重,进入晚期,则出现抑制状态,如嗜睡、拒食、全身肌肉呈松弛性瘫痪,面色苍白,呼吸变慢,心音微弱,四肢冷,觅食反射与拥抱反射消失,甚至在昏迷中死亡。其临床表现可有前囟饱满,眼球震颤或斜视,眼睑下垂,巩膜上有小出血点,体温不规则。若颅内出血量多,患儿呈贫血面容。硬脑膜下血肿形成常在生后数周或数月才出现呕吐、头颅扩大及痉挛等症状。

诊断及辅助检查

详细了解孕妇健康情况,异常分娩史及产时有否产伤或窒息。生后即应严密观察有否烦躁不安、拒食、嗜睡或脑性尖叫等,若有前囟饱满、颅缝增宽、反射消失等即应考虑本病。颅内出血量多时验血有贫血现象。脑脊液检查因实际诊断价值不大,而腰椎穿刺减低颅内压后,有加重出血的可能,偶有引起脑疝的发生,故一般不作。近年来采用计算机断层摄影(CT)对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高。

辅助检查:①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细胞比容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处长,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气分析呈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②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脑脊液呈血性,镜检可见皱缩红细胞。③CT可精确了解病变类型、部位、出血程度,对预后做出评估。

预 防

胎儿期须做好孕妇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医疗质量,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处理孕妇慢性病,降低早产儿发生率,产程中不可滥用催产素或中枢抑制剂(如吗啡类)。对早产儿、难产儿、手术取出、产时曾有窒息的新生儿采取早期防治措施、细心护理、肌注维生素K等。严格掌握新生儿出院标准及定期随访。

治 疗

护理:必须保持安静,护理与治疗措施尽量集中,以减少扰动,而避免加重出血。头位抬高并右侧卧,以防唾液吸入气道。注意保暖,耐心喂养,稳定6小时即喂给10%葡萄糖水60~80ml/(kg•日),一般情状好转后再喂奶。呕吐严重者可给含钠液。缺氧时可间歇性给氧。止血:可用维生素K1 1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维生素C 100~300mg口服或肌注,改善血管壁营养,促进全身代谢。其他止血药有安洛血、止血敏和立止血等。出血量多时可用小量多次输血(10ml/kg)。口服取5%氯化钙5ml左右。

镇静:有烦躁不安或惊厥时可用镇静剂,如安定0.1~0.3mg/kg,肌肉注射。肌内注射苯巴比妥5~10mg/(kg•次),肌肉注射,或冬眠灵2mg/(kg•次),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应用。各药可交替应用,惊厥控制后停止。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护理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45

在对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时, 换血疗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溶血病通过换血疗法能快速换出致敏和抗体红细胞, 使血清胆红素降低, 溶血减轻, 对核黄疸进行有效预防, 而且还能对贫血进行纠正, 对心力衰竭进行预防[1]。要让换血全过程有效实施和完成, 就需要加强换血期间的临床护理。本院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应用循证护理,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例, 全部患儿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光疗失败;并排除治疗期间发生拒奶表现和死亡的患儿。全部患儿中男11例, 女9例;早产儿6例, 足月儿14例;胎龄30~37周, 平均胎龄(35.7±3.6)周;体重1.6~4.0 kg, 平均体重(2.5±0.9)kg。将全部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的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 对护理计划进行制定, 禁食, 术中对患儿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等。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确定问题 对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 并全面评估,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 对患儿及其家属的要求进行了解, 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 并根据临床医生的治疗计划找出询证问题:动脉置管失败、动脉留置针置管滑脱、动脉通路不长、血液内环境和生命体征改变、呕吐等。

1. 2. 2 证据收集 结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 查找实证。文献检索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全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疗法、护理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良反应等。

1. 2. 3 分析和评价检索结果 通过检索对新生儿换血方面的经验和研究进行综合查找, 对检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级, 并评价和分析证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根据患儿的临床具体情况和患儿家属的实际需求, 制定护理措施。

1. 2. 4 具体实施 ①准备环境, 严格执行病房的相关消毒制度, 患儿放置在辐射保温台上面, 同时要在辐射保温台上铺设无菌治疗巾, 将患儿的皮肤温度设定为36.5℃, 并加强监护。②对多功能监护仪进行连接, 患儿的体温、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和心率等进行记录, 15~30 min记录1次, 血糖30 min测量1次, 在换血前、换血中和换血后要留取血液标本来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 换血期间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反应、肤色、输排血通路状况等进行仔细观察[2]。③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对泵速进行调节, 尽量在2~3 h内完成换血;患儿在换血的整个过程中都应给予常规喂养, 术前和术后不禁食。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重新置管情况和换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术中给予常规喂养, 患儿表现安静, 并没有出现留置针脱落引起重新置管的情况;对照组患儿术中出现比较严重的哭闹、呕吐现象, 有3例患儿出现导管脱落需要进行重新置管;实验组患儿的重新置管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利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 换血时间非常关键, 如果换血时间较短, 那么胆红素降低的速度也就越快, 污染血液的几率也就越低。在换血期间如果患儿四肢乱动、烦躁或者哭闹, 就可能引起管路扭曲或者留置针脱出, 进而导致重复穿刺, 延误换血时间, 而且也会对患儿造成疼痛刺激[3, 4]。循证护理的基础是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并结合患儿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儿给予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的常规护理, 换血前4 h和术中患儿禁食, 术后仅进食1次, 而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循证护理, 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喂养[5, 6]。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表现安静, 并没有出现留置针脱落引起重新置管的情况;而对照组患儿术中出现比较严重的哭闹、呕吐现象, 有3例患儿出现导管脱落需要进行重新置管;实验组患儿的重新置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应用循证护理, 能有效降低重新置管率, 缩短换血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敏, 芦玮玮, 张晓兰.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效果观察及护理.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55-56, 72.

[2] 陈开永, 刘照平, 代红燕, 等.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中外医疗, 2014(18):158-159.

[3] 杨艳红.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1(7):742-743.

[4] 曲颖波, 张敏 .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0):3648-3650.

[5] 王素琴, 孟小芸, 常琳, 等 . 新生儿原发性免疫缺陷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护理.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 24(1):78.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7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其它年龄组复杂,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损害,应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早期干预。为了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并探讨临床治疗的方法,我院儿科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黄疸住院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诊断依据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足月儿73例,早产儿7例,发病日龄≤7d52例,>7d者28例,出生时体质量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病因分布情况见表1。

l.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未停止母乳喂养,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纠正合并症。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①供给白蛋白1g/( kg・d);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③用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8mg/( kg・d),分3次口服,可酌情增减至乳儿呼醒能吃奶为宜;④原发病治疗;⑤换血疗法:血浆25 ml,每日1次,疗程酌情;⑥严格卧床休息、合理饮食、忌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等,必要时应用中医中药治疗。⑦其他治疗,如防止低血糖、低体温,贫血和心力衰竭。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光照疗法:采用国产戴维公司生产的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进行光疗。连续双面光疗法,上下箱灯管距婴儿均为30cm,每例均光照>12 h,光疗开始前和结束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当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00 mol/L左右时停止光疗,并观察患儿的精神、食欲、体温以及皮肤颜色和大小便情况[2]。治疗期间均每天测定经皮胆红素( TCB) -次。

1.3 疗效标准 ①治愈:黄疸消退,血胆红素趋于正常;②好转:黄疸逐渐消退,血胆红素接近正常;③无效:黄疸不消退,血胆红素无下降。

1.4 统计学分析 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国内资料表明,其在生后第1周内发生率为40%―65%。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种临床症状,此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亦可以是病理性的。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大多数预后良好,仅个别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3]。

新生儿黄疸由多种病因所致,关于其病因探讨目前报道不一,从表1可看出,新生儿黄疸病因前3位依次是感染( 32.5%)、母乳性黄疸(21. 25%)、围产因素(17.5%)。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黄疸以重症肺炎和败血症为主,其发生机制是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升高,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近年来,随着大力推广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上升,其原因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因生后早期奶量不足,肠蠕动慢,使肠肝循环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加;晚发性是因母乳中含有较高的β( -葡萄糖醛酸苷酶,其分解结合胆红素,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所致[4]。围产因素,以窒息和早产多见,窒息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高碳酸血症、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可抑制肝脏葡萄糖醛转换酶的活力,影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所致的新生儿黄疸全部在早期发病(出生后3d内发病),而感染因素导致的黄疸多在出生3d后出现。曾有报道认为窒息并不能使黄疸发生增加,相反窒息越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低,黄疸程度越轻。窒息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新生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透过,而窒息缺氧、感染及低蛋白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增加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故对生后7d内发病及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干预应积极[5]病例通过光照疗法,并给予输注白蛋白,用肝酶诱导剂等综合处理,同时治疗原发病,取得良好疗效。从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达到了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采用光疗+药物治疗,效果好,花钱少,可行性强。但在夏季应注意调整日光浴时间,避免暴晒,注意保护眼睛。冬季注意室内温度。同时用中医中药治疗,增加肝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脱氢酶活性,仲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血胆红素[6]。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固然重要,预防却显得更为必要。首先要阻止孕期一切高危因素,并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的管理,从而降低早产儿等高危儿出生率;同时改进分娩措施,合理用药,对高危儿娩出后进行胆红素监测,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和防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以感染因素、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为主,但还应注意母乳性黄疸和病毒性肝炎的可能。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应尽早作临床实验检查,有条件可开展多种细菌方法检查,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8.

[2] 程海枝.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14.

[3] 张剑,廖正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2例病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44 -45.

[4] 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0.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围手术期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4-72-03

Investigation of value and measures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pregnant outcome of 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

CHEN Yin PANG Shiquan WANG Zhiqin HAO Yanhua

Baoa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pregnant outcome of 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 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group.The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given regular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amount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pregnant outcom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neonatal asphyxia,the rate of panhysterectomy,the rate of infection and the rate of anem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0,13.04%,13.04% and 8.70%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ing to 17.39%,39.13%,43.48%,34.78%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Pregnant outcome;Measures

凶险性前置胎盘即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时胎盘于原子宫切口部位附着,易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1]。目前临床上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以剖宫产术为主,但仍然存在较高产后出血、并发症多等问题,威胁母婴安全[2]。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对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围手术管理,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B超等检查证实,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8.6±1.2)岁,孕周32~39周,平均(36.5±2.5)周,剖宫产次数1~3次,平均(1.5±0.5)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4~10年,平均(6.4±1.0)年。其中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2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比两组孕周、剖宫产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主要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确诊后积极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等。观察组患者则行围手术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术前准备 (1)期待治疗。治疗前告知患者治疗的作用及必要性,提高其依从性。期待治疗主要包括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营养支持疗法等,增强患者手术耐受性。(2)手术时机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医疗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建议36或37周前择期手术终止妊娠,需根据胎儿发育成熟、患者产前出血风险等选择最佳手术时机。(3)术前准备。手术者必须清楚了解胎盘附着位置及范围,是否可能存在植入性胎盘,行中心静脉置管,取膀胱截石位行宫颈钳夹并收集阴道流血量。做好血源、输血准备工作,同时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并将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结合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3]。另外准备随时抢救,由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科室主任组成抢救小组。

1.2.2 大出血抢救 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引发大出血,特别是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为此术前需制定大出血急救预案,包括启动大量输血方案、氧气、急救药品(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次切手术准备等。

1.2.3 术后管理 (1)病情观察。胎儿娩出后24h内是产妇出血的高危时段,为此需给予产妇24h动态心电监护,对产妇呼吸、心率、血红蛋白、阴道流血等全面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大出血倾向,马上通知医生并启动抢救预备方案。(2)预防感染。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易发生感染,为此需严密观察患者体温、恶露量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加强切口管理,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量、妊娠结局(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全子宫切除)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录入分析上述数据,计数资料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mL)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围手术期出血量 输血量

观察组 23 952.47±245.78 1190.54±324.65 963.12±387.31

对照组 23 1264.54±500.21 1886.02±536.85 1850.40±665.47

t 2.69 5.32 5.53

P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全子宫切除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n(%)]

组别 n 早产儿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死亡 全子宫切除

观察组 23 10(43.48) 0 0 3(13.04)

对照组 23 12(52.17) 4(17.39) 3(13.04) 9(39.13)

x2 0.35 4.38 0.21 4.06

P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感染、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羊水栓塞 感染 贫血

观察组 23 2(8.70) 3(13.04) 2(8.70)

对照组 23 5(21.74) 10(43.48) 8(34.78)

x2 1.52 5.25 4.60

P >0.05

3 讨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其发病率近年来在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形势下逐年增多,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威胁因素。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凶险性前置胎盘可能合并胎盘植入,增加产后大出血发生几率[5]。其原因为:剖宫产术后对患者子宫内膜产生损害,加上切口存在瘢痕愈合不良现象,导致胎盘易侵入肌层(甚至到浆膜层),进而形成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且剖宫产次数越多,内膜损伤越严重,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发生率越高[6-7]。为此早期诊治凶险性前置胎盘至关重要。

围手术期管理即从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期待治疗、手术方案制定、产后出血抢救、术后监护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管理,做好围手术期各环节工作,以改善母婴妊娠结局。其中早期诊断需借助MRI、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早期诊出率,便于早期治疗[8]。对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来说,积极给予硫酸镁、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期待治疗,以预防或纠正孕期贫血,增加胎儿体重,进而提高围生儿成活率[9-10]。另外大出血是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严重并发症,Allahdin S等[11]研究发现凶险性前置胎盘引发产妇死亡率为7%左右,且产妇出血量平均至少2000mL,90%以上患者需输血,其中40%患者输血量高达10单位以上。为此做好大出血抢救准备、制定抢救预案十分必要。Tan等[12]认为术前准备、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多学科参与救治能有效降低产妇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行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及相关准备)、大出血抢救、术后管理(病情观察、感染预防)等,与常规管理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提示围手术期管理能明显减少出血量。表2中可知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全子宫切除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提示围手术期管理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另外,陶晓琴等[13]认为术前充分重视、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快速抢救等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后出血率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加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能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全子宫切除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雅岑,叶彩眉,梁b,等.5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55-456.

[2] 赵先兰,王宁.凶险性前置胎盘48例临床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4):566-567,568.

[3] 周春燕.凶险型前置胎盘3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31-32.

[4] 宋天蓉,陈敦金.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管理[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3,2(1):9-13.

[5] 杨迪琼,徐利平,王伟玲,等.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2-253.

[6] 喻妃.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术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11.

[7] 严小丽,陈诚,常青,等.凶险性前置胎盘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9):704-707.

[8] 朱乃芬.6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行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96-798.

[9] 张艳丽,陈晓丹.前置胎盘期待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42-1243.

[10] 张丽,杨孜.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36-137.

[11] Allahdin S,Voigt S,Htwe TT.Management of placenta praevia and accreta[J].J Obstet Gynaecol,2011,31(1):1-6.

[12] Tan SG,Jobling TW,Wallace EM,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placenta accreta:a 10-year experience[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3,92(4): 4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