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继电保护装置与发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密切关联。继电保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当前,该课程现行教材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表现在:理论教学内容偏多,缺少对各种电力设备保护配置和实际运行与检修方面技术的内容。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已迫在眉睫。在此对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进行探讨,提出解决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都开设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从目前全国发行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看,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保护原理、动作整定来提出要求和进行教材编写,往往忽略了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继电保护配置,忽略了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的介绍。当学生毕业后,面对电厂、变电所中各种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时,不知配置有哪一种保护,感到茫然,体现出教材和教师教学偏离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很难与实际的结合起来,短时间内很难进入工作角色。摆在电专业课教师面前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让学生一走入工作单位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在此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更希望获得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高职培养目标和现行继电保护教材分析 

由于人的认知和观念上的惯性,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是比普高院校低一个层次的学生,这种看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还会在高职教育中充分表现,并将持续较长时间,具体表现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全过程中。虽然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与层次不同的观点,比如姜大源先生提出的“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阐明从人才观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育的根本差别不是水平高低的差别,而是类型的不同。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涉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野的基本问题:是在“层次下谈类型”还是“在类型中谈层次”?他指出:“在谈到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时,是以层次下的类型为基础,还是以类型中的层次为基础,涉及到两类大相径庭的教育观。”基于层次的类型观与基于类型的层次观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类型的层次观给予了各种类型教育自身发展的空间。 

显然,针对人才和教育的层次观而提出的类型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涯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具有空前的建设性。但是,这种人才类型观和教育类型观对于阐明我国确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来说只是提出了清晰的原则,远没有明确和具体地阐明高职学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最根本之点是什么?也没有清楚地勾画出高职院校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学过程怎样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么,有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来规范职业教育活动呢?这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形成全国从事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共同认识和规范教学行为,形成能够托起我国现代化建设高技能劳动大军的合力。 

从人力资源的视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最根本点是要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胜任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必备的胜任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观也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有效地拓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坚实的观念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高职教育可以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具体化为:培养企业(组织)所需要的符合相应胜任力模型要求的、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才,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目标。 

另外,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廓清课程与教材的关系,即弄清教材为本,还是课程为本。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将严重地影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现代意义的教材是以不同的承载媒体、不同的使用主体与不同的装帧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的集合。教材的多样化正是教材特色化的过程,服务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所有教学资源以及教室与企业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开放的教学资源都应反映到教材中来。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采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首先提出继电保护的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其次提出基本电路(各种滤过器)和继电器元件图形符号;最后,按保护对象分别对各种电压输配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保护,并在各章插入微机保护。即使是精品课程教材,也难以突破这一教材编写模式,都还属于精英教育型选用教材,若老师按这样的教材去实施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力,可想而知。对学生而言,他们应该知道:面对各种电气设备时,该设置哪些保护;每一种保护的电路布置;每一种保护在运行和动作时信号显示情况以及根据这些信号对其进行维护;微机保护的实现形式以及动作原理(不用程序流程图)。因此,当前的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教材改革。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套合适的教材、一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和良好的实验实习设施,缺哪一样都会导致学生胜任力打折扣。这里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作一些探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体系重构和教师实践能力培训 

基于对当前广泛采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职业教育专业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和现实学习能力,结合实训试验条件和教师的实际经验,提出对继电保护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具体考虑如下: 

1.教材重构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并达到教学目的的指南,简洁实用的教材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标出发去实现学生职业胜任力。因此,必须对现用教材进行拆分、瘦身、添加和重构教材体系,以便于专业课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1)教材拆分。首先,将各种电压输配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发电机和电动机保护以及微机保护的原理和整定的体系进行拆分,把各种保护的原理从各章节中拆分出来单列一章,专门介绍反应故障保护的大值动作原理、小值动作原理(电压保护、阻抗保护)、气体动作保护原理。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故障物理量的检测电路中的检测设备或原件(ta、tv以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及其保护动作原理和信号显示要求。并在这一章节中增加两天去发电厂和变电所认识ta、tv、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等的安装位置以及继电保护运行信号显示情况。安排两次实验完成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实验。其次,拆分出动作值整定,只介绍整定的原则,不作复杂的理论分析计算,让高职学生从复杂、难懂的窘境中解脱出来,而把主要求精力放在继电保护的实用技术上。最后,拆分出各章节中的微机保护,并单列一章,重点介绍微机保护的实现(从故障分量的检测模数转换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故障判断、指令形成,再到计算机发出控制跳闸指令到现场控制设备执行跳闸的过程)。

(2)瘦身。去掉复杂装置或元器件原理的介绍、整定计算及整定计算实例。教材篇幅减至原来的一半。 

(3)添加。增加各种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增加去发电厂、变电所的生产现场认识实习和学校内的实验,增加对各种事故的案例分析(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 

(4) 教材体系重构。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构成下列几个部分。一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重点介绍电力系统运行及继电保护的概念、主后备保护概念、保护要求、基本元件文字符号认识、保护的实现原理(反应故障保护的大值动作原理、小值动作原理、气体动作保护原理和差动保护原理。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故障物理量检测电路中的检测设备或原件:ta、tv以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保护动作原理和信号显示要求)。二是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介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识读。三是继电保护动作值整定:电流动作值整定(短路动作电流、过电流)、动作时间整定、动作阻抗值整定、差动保护动作电流值整定等。四是微机自适应保护:从故障分量的检测模数转换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故障判断、指令形成,再到计算机发出控制跳闸指令到现场控制设备执行跳闸的过程。五是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收集编制案例,用案例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运行和维护技术的学习。六是实验实习实训,编制去发电厂和变电所认识实习的项目、目的,在校内试验的项目和目的。 

2.加强教师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校企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的规划,分期分批让电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增长教师对专业课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取得可检验的实际效果,学院要求各系专业教研室拟出各批次教师的实习项目、目的和要求等,实习结束后由各教研室统一进行检验。电专业教研室针对继电保护课程教师提出具体目标: 

(1) 必须熟悉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电气运行管理规程与维护、检修的基本技术。 

(2)必须熟悉发电厂、变电所一、二次系统设计,熟悉一、二次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与检修技术。 

(3) 必须熟悉一、二次设备选择、设备的布置等。 

并作出相应的安排和要求如下: 

(1)每年7月18日至8月18日分两组分别去发电厂和变电所实习,同运行人员同吃住,同上班;虚心请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实习目标。 

(2)学院为每名电专业教师配置电气工程相关标准汇编一套。 

(3)要求实习教师了解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气运行情况、绘制电气主接线图、各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图,重点了解实习厂、所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情况,并写出评价报告。 

(4)了解发电厂、变电所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运行情况,作出书面记录。 

(5)实习结束时要求教师请发电厂变电所的技术人员出来座谈和交流。 

实习教师回到学校后,由教研室主任对实习教师的实习资料进行一一检查,签署意见,由系主任核实后,交资料室存档,作为教研室全体教师交流学习材料。 

电专业教师到电力企业,把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实用技能学回来,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电专业教师向着“双师型”师资队伍方向快步前进。 

三、效果 

经过一年的试验和探索,这种重构后的教材对高职学生学习具有明显的好处,他们感觉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是太难的事,保护原理清楚、电路原理图和展开图通过课堂教学和在企业的认识实习也容易掌握,特别是各种设备的保护配置也基本清楚;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在岗前实习中,现在的学生没有往届学生那种茫然感觉。另外,组织教师去电力企业工作实习,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了教师在课堂和实验室以及实训试验中把控能力。学生对教师更有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更有感染力、示范力。由于教师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把握得当,幽默感顿生,语言语气感染力增强,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但不足方面在于:教材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改进,对继电保护运行和维护的实践案例还不够丰富,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总结 

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教师和实验实习教师积极参与才会更深入、到位。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参与这项工作中来,使继电保护课程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 微护 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电气绝缘损坏,操作维护不当或者外力破坏等原因,造成电力设备故障或不正常的运行状态,为维持非故障设备的继续运行,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排除故障点是非常必要的,继电保护的任务即是自动迅速而准确地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非故障设备的继续运行,并防止故障设备继续遭到破坏,及时针对各种不正常的运行状态,自动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得以及时察觉和采取必要的措施,把事故尽可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在供电系统中还采取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等自动装置,通过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相配合,可在输电线路发生暂时性故障时,迅速投入备用电源,即双电源用户的备自投系统,使重要设备继续获得供电,从而提高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及运行维护

1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1 可靠性

是对继电保护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当保护该动作时不应拒动,不该动作时不应误动作,反之,则使保护本身成为事故的根源,造成事故的扩大,其主要原因是由制造安装质量问题以及运行维护管理不当,配置整定不合理等引起的,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技术强,还要熟知其性能。经验证明在满足其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采用较为简单的保护方式。

1.2 灵敏性

是指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异常现象及故障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一般通过被保护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实际参数与保护装置动作参数的比较来确定,即灵敏系数,灵敏系数越高,表明反应能力越强;对不同的保护装置和被保护设备,灵敏系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对灵敏系数的要求均大于1,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程》中明确规定一般不小于1.2。

1.3 快速性

一般要求继电保护快速动作,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将故障与系统切除,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影响,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减轻电弧对故障设备的破坏,加速系统电压的恢复,少受故障影响,防止故障的扩大发展。

但对于只是用来反映电力系统不正常工作状态的保护装置,就不要求快速动作,如过负荷保护等都是具有较长动作时限的。

1.4 选择性

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有选择地切除故障设备,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从而将事故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它通过正确地制定上下级保护的动作时限和电气动作值的大小来达到配合,使下一级开关比上一级开关先动作。

2 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周期和内容:

(1)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能正确动作,对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应定期进行校验和检查。对一般10kV用户的继电保护装置,应每两年进行一次校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以及35KV及以上的用户,一般每年应进行一次校验,此外,在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设备改造、更换、检修后以及在发生事故后,都应对其进行补充校验。

对于变压器的瓦斯保护,应结合变压器大修同时进行校验。对瓦斯继电器,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内部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充气试验。

(2)对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校验:1)对继电器进行机械部分检查及电气特性检验;2)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测量;3)二次通电试验;4)保护装置和整组动作检验。

3 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

(1)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加强监视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2)继电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兵查明原因。恢复送电前,应将所有的掉牌信号全部复归,并记入值班记录及继电保护动作记录中。

(3)检修工作中,如涉及供电部门定期校验的进线保护装置,应与供电部门进行联系。

(4)值班人员对保护装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许接通或断开压板,切换转换开关及卸装保险等工作。

(5)在二次回路上的一切工作,均应遵守《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并有与现场设备符合的图纸作依据。

三、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及措施

1 常见的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

(1)替换法:用完好的元件代替被怀疑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与坏,可以快速缩小故障的查找范围;

(2)参照法:通过对正常设备和非正常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对比,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测试值与预想值有比较大差异的故障。在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换之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的接线。并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果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整定值相差得比较远,此时,不可以轻易做出判断,判断该继电器特性不好,应当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3)短接法: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短接,来进行判断故障是否存在短接线范围内或者其他地方,这样来确定故障范围。此法主要是用在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完好。

2 确保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措施

(1)合理的进行人员配置,使人员调度和协助能顺利进行;明确人员工作目标,以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健全和完善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继电保护设备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定期校验、缺陷处理等档案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管理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实行奖惩;

(3)实行状态检修:对二次设备实行状态监测方法,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是很容易实现继电保护状态监测的。

四、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提高,继电保护也将沿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去发展。我们应不断学习推进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

35KV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applied research

CHEN Jun-hua

(Guangdong Province Shunde Switch Factory Company Limited Guangdong Foshan 528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on the35KV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us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 undertook study an analysis.

【Key words】35KV substation;Relay protection

1.35KV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发展状况

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等级的不断提高,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磁和电磁感应原理的保护存在动作速度慢、灵敏度低、抗震性差以及可动部分有磨损等固有缺点。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也有抗干扰能力差、判据不准确,装置本身的质量不是很稳定等明显的缺点。随着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微机保护开始逐渐趋于实用。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数字处理的方法:

用不同的模块化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及其他相关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在保护功能上,采用不同的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和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功能,不仅如此,利用微处理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能实现过去难以实现的很多保护功能。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微机保护技术使得变电站内的设备功能数字化实现成为可能。

2.35KV变电站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随着继电保护装置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而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快速性、可靠性、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进入计算机时代的今天,这四个要求也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快速性强调的是“一旦发生故障就立即产生动作”,这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最根本要求。快速性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现并排除故障,因为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性随着其时间越长就会发展越大。可靠性主要强调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情况下必须产生可靠动作,绝不能拒动。因为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目前的现状而言,保护装置的拒动的危害性要大大超过误动。另外选择性则强调的是继电保护装置不能误动,即不能发生误操作。灵敏性则要求保护装置反应灵敏并且快速,动作范嗣准确,正确反映故障范同,还能够减少停电面积。因此对于电力部门而言,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求继电保护设备的设置必须是常备的,多样的,可靠的。

3.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动作过程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它的动作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保护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它的“出口回路”是被“启动元件”闭锁的.而启动元件开放闭锁一般比较容易。如用零序元件作启动元件的,或者用过流单元作启动元件的,简单说来,就是选择一种只有在电力系统产生故障的状态下才会有的特征作为启动元件的启动条件。第二阶段判断,当启动元件满足启动条件后,继电保护装置的“主回路”要对这个启动条件进行判断,此时保护装置的“定值”就是评判的标准。如果从电力系统电流回路、电压回路中传来的电流,电压或它们的计算值都达不到所设定的“定值”,则保护装置就不会产生任何动作。而装置的启动元件在启动特征消失后便自动返回。如这些值达到“定值”,则继电保护装置就进人发跳闸命令的最后一个阶段—“闭锁”阶段。第三阶段闭锁,闭锁就是在满足了保护装置的定值要求,而去发跳闸命令之前对一些电力系统的一些附加条件自行判断,如果附加条件也能满足要求,则保护装置就会立即发跳闸信号。

4.35KV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

继电保护系统南于本身所处工作环境的原因,以及对于变电站电力系统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但是一旦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时,这时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系统就开始发挥其再要作用了。

4.1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种类型的保护装置的故障报告提供了故障发生时保护装置记录的状态信息,包括故障发生时刻、重合闸情况、故障类型、故障时各通道模拟量的有效值、断路器跳闸情况、保护元件启动、返回时间等;而故障录波器提供了故障时的电压、电流波形。电力系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记录的信息判断发生故障元件,并且通过对故障波形的分析计算,根据整定值和保护原理验证故障报告提供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判断保护动作行为的正确性。

4.2故障信息的分层诊断

电力系统为了有效的提高诊断速度和灵敏性,将得到的故障信息进行分层处理:第一层为在任何SCADA系统中都能保证快速且准确的获取开关变位的遥感信息;第二层为保护动作信息:第三层为故障录波信息。先利用开关动作信息来判断故障区域,如果可以确定唯一的故障解则诊断结束。否则,再利用收集到的保护动作信息进行诊断,如果能确定唯一的故障解则诊断结束。否则,利用录波信息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并且确定故障类型、故障相别、故障地点等,并结合波形对保护、开关和重合闸动作情况进行分析。

4.3故障信息的处理

当变电站出现故障时,变电站监控系统可以获取到大量的故障信息,包括时间顺序记录、开关动作信息、保护带有的故障录波功能所记录的故障前后电气量波形信息、保护动作信息等。在这些故障信息中先将装置动作的开关、保护继电器作为诊断的依据,通过在提示框中输入这些可能发生故障的设备的编号,利用变电站专家系统的正向推理方法,即在软件知识库中搜索与之相对应的规则来确定发生故障元件和产生故障的原因。当得出多种诊断结果时,再利用信息系统的反向推理方法,在得到的可疑故障电力设备中,利用故障录波信息,根据所采用的微机保护算法和设备所装设的保护原理来判断继电保护是否应该有所动作。从而对诊断结果范围的进一步缩小,并对开关和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判断,这样使发现故障线路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在诊断完成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诊断结果进行保存,便于以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不断完善知识库。

5.结语

本文主要是论述了继电保护系统在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发展历程,当代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的简要介绍,着重讲述了继电保护的故障信息处理系统。这也是当今电力系统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领域,相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今后的继电保护装置必定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误差;继电保护装置;影响

1.继电保护的概念及类型

1.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供电系统中用来对一次系统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自动装置。它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其基本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另外,它还能反映出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1.2继电保护的类型

在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产生电流急剧增大,电压急剧下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以上述物理量的变化为基础,利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各物理量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 反映电流变化的电流继电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等,反映电压变化的电压保护,有过电压保护和低电压保护,既反映电流变化又反映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角变化的方向过电流保护,用于反应系统中频率变化的周波保护,专门反映变压器温度变化的温度保护等。

2.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这几个特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元件的继电保护。

2.1可靠性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制造质量、保护回路的连接和运行维护的水平。一般而言,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质量越高、回路接线越简单,保护的工作就越可靠。同时,正确地调试、整定,良好地运行维护以及丰富的运行经验,对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的误动和举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然而,提高不误动的安全性措施与提高不拒动的信赖性的措施是相矛盾的。由于不同的电力系统结构不同,电力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不同,误动和拒动的危害程度不同,因而提高保护安全性和信赖性的侧重点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因此,要在保证防止误动的同时,要充分防止拒动;反之亦然。

2.2选择性

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这种选择性的保证,除利用一定的延时使本线路的后备保护与主保护正确配合外,还必须注意相邻元件后备保护之间的正确配合。

2.3速动性

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置速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2.4灵敏性

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该是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在系统任意的运行条件下,无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当发生断路时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评价和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要根据被保护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使以上四个基本要求在所配置的保护中得到统一。

3.微机保护的特点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正确动作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正确率很高,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它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间隔内部和间隔间以及间隔同站级间的通信用少量的光纤总线实现,取消传统的硬线连接。总体来说,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的缺陷,给变电所自动化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代表了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

4.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措施

(1)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改定值、改定值区、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网。电流回路升流、电压回路升压试验,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最后进行。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在检验完成后或是设备进人热备状态,或是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测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的。

(2)定值区问题:微机保护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有多个定值区,这极大方便了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是还必须注意的是定值区的错误对继电工作来说是一大忌,必须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采取的措施是,在修改完定值后,必须打印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注意日期、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编号,避免定值区出错。

(3)一般性检查:不论何种保护,一般性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场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应该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机械特性等。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搬运,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在现场就位以后,必须认认真真、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否则就是保护拒动、误动的隐患。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检查一遍,将所有的芯片按紧,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还必须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4)接地问题: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大致分以下两点:①保护屏的各装置机箱、屏障等的接地问题,必须接在屏内的铜排上,一般生产厂家已做得较好,只需认真检查。最重要的是,保护屏内的铜排是否能可靠地接入地网,应该用较大截面的铜鞭或导线可靠紧固在接地网上,并且用绝缘表测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②电流、电压回路的接地也存在可靠性问题,如接地在端子箱,那么端子箱的接地是否可靠,也需要认真检验。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5篇

1.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

(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度继电保护理论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此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未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继压补偿方式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我国从70年代未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

(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在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形式的微机保护装置。

(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处落地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经进入了微机保护时代。

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任何电力设备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220K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级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

(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

(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备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具有具体规定。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速定实现。

(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的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3.继电保护的内容

(1)过电流保护。它是按照躲过被保护设备或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如大电机启动电流(短时)和穿越性短路电流之类的非故障性电流,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为使上,下级过电流保护能获得选择性,在时限上设有一个相应的级差。

(2)电流速断保护。这是按照被保护设备或线路未端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或变压器二次侧发生三相短路电流而整定的,速断保护动作,理论上电流束灾民保护没有时限,即以零秒及以下时限动作来切断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常配合使用,以作为设备或线路的主保护和相邻线路的备用保护。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在正常运行中,被保护线路上流过最大负荷电流时,电流继电器不应动作,而本线线路发生故障时,电流继电器应可靠动作,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由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三元件组成;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动作时间是恒定的。

4.电压保护

(1)过电压保护。防止电压升高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损坏而装设的。10KV开闭所端头,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开关设备,变压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是用来防止雷电波由低至低压侧侵入而击穿变压器绝缘而设的。

(2)欠电压保护。防止电压突然降低致使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受损而设的。

(3)零序电压保护。为防止变压器一相绝缘破坏造成单相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主要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点绝缘。

5.瓦斯保护

油浸式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弧使变压器油和其它绝缘物产生分解,并产生气体,利用气体压力或冲力使气体继电器动作,故障性质可分为轻瓦斯和重乞讨期,当故障严重时气体继电器触点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并发出报警信号,轻瓦斯动作信号一般只有信号报警而不发出跳闸动作。

(1)差动保护。这是一种按照电力系统中,被保护设备发生短路故障,在保护中产生的差电流而动作的一种保护装置,常用做主变压器,发电机和并联电容器的保护装置,按其装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横联差动保护。常用作发电机的短路保护和并联电容器的保护,一般设备的每相均为双绕组或双母线时,采用这种差动保护。B、纵联差动保护。一般常用作主变压器的保护,是专门保护变压器内部和外部故障的主保护。

(2)高频保护。这是一种作为主系统,高压长线路的高可靠性的继电保护装置。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多条500KV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就要求使用这种可行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动作迅速的保护装置,高频保护分为相差高频保护,方向高频保护。相差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是比较两端电流的相位的保护,规定电流方向由线线流向线路为正,从线路流向母线为负。这就是说,当线路内部故障时,两侧电流同相位而外部故障时,两侧电流相应差线路内部故障时,两侧电流同相位而外部故障时,两侧电流相位差180度,方向高频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比较被保护线路两端的功率方向,来判别输电线路的内部或外部故障的一种保护装置。

6.继电保护的发展及新趋势

微机保护经过近20年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其未来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7.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我国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将更为强大。

【参考文献】

[1]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李火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63-164.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系统;自动化策略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电力的要求日益扩大和提升,因此给人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十分重要的。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可以说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电网的稳定运作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和可靠性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旦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这不仅仅影响到对人们和企业的供电,同时还给电网和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其重要性,电力行业一直以来对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逐渐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逐渐走向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在继电保护技术方面、设备方面以及人才队伍方面都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形成了从研究到设计、由制造设备到生产运行及维护、由管理到培养人才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2 继电保护自动化相关阐述

2.1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其产品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使得自动化设备的性价比也日益上升,进而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及运用。尤其是单片机技术的运用,更是促进了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以前,我国电力行业的继电保护自动设备还不太普及,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电力系统在很大范围技术上得到了升级和优化,仅仅几年的时间,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设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运用,电力系统几乎实现了继电保护的自动化。

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是技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在自动化设备不断被运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不断地积累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新要求。

2.2 继电保护自动化的作用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电力系统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工作的网络系统,需要有专门的保护装置以及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其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安全性。继电保护的最根本的职能就是当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或者发生故障的时候,便会实施保护措施,并且将故障带来的损失最小化,以防电力系统的不断恶化。继电保护自动化在实施保护措施的时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继电系统便会及时的做出保护措施,并将隔离发生故障和其他设备之间的联系,最大可能地降低故障对其他正常设备的不利影响,防止故障的蔓延,将经济损失最小化。

其次,如果故障已经发生,继电保护装置将会积极发出警告信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的调整设备。假如故障过于严重,必须停止整个电力系统的全部工作,进一步实施全方面检查,及时更换有安全隐患的设备或者相关零件,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且安全运行,进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而继电保护系统会解决这些微小问题,有效的避免电力系统发生相当较大的安全事故。

3 继电保护的基本标准和应用

3.1 继电保护装置的标准

首先,灵敏性;当设备在保护范围之中出现故障或者运行不稳定的时候,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而其反应能力一般通过灵敏系数来进行评估,且两者之间是正比关系。因此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灵敏系数,因为灵敏因素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只有高灵敏度的保护装置才能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方可及时切断问题和整个系统的联系,最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可靠性;可靠性对继电保护装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保护装置缺乏可靠性,如果系统出现问题,保护装置并没有做出反应,不能将信息进行下一步传递,其后果便会扩大故障的范围,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这将直接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再次,选择性;选择性就是指当故障发生后,继电保护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出现的位置并切除问题源头。当然此切除并不是整个系统或者大范围的切除,只有选择性的切除才能保证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最后,快速性;快速性就是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继电保护能够迅速及时的切断出现故障设备和系统之间的联系,以防扩大故障的范围。另外,快速性不仅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迅速的排解问题,同时还应该使得设备能够快速恢复使用状态。

3.2 保护装置的有效应用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使用范围特别广泛,主要应用范围有供电系统和变电站等等,一般多用于保护高压供电系统线路、电容器保护等等。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通常包括:首先是线路保护:通常使用三段式的电流保护,其一是电流速断保护,其二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是过电流保护。其次是母联保护,同时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然后是电容器保护:主要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失压保护。自动化保护装置目前还不算成熟,不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各单位有着不同的工艺水平,但是尽管方式不一样,但是却拥有者共同的目标,最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

4 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研究

4.1 结合计算机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继电保护自动化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真正实现保护装置的自动化,就需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基本保护能力和故障清除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继电保护的综合工作能力。由于计算机已经逐渐向微型化、高速储存量的方向发展,也就决定了继电保护自动化必须结合计算机,才能保证保护装置的稳定进行。

4.2 集合控制、检测和保护数据通信为一体

继电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包含很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故障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将所取得的数据和信息传输给网络控制中心。随着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控制、检测和保护数据通信一体化,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给电力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5 总结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力系统也实现了技术上的改革,继电保护技术也逐渐从数字化管理走向了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顺利生产和运行。加上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继电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保护装置自动化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更加安全精确的运转。

参考文献:

[1]董长江.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J].广东科技,2013(4).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中继 频率

一、系统频率为动态

负荷损失或失步继电器的动作如上述原因所描述,不匹配的负载和发电的电力系统或电力的一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发电机来说,它们必须被保护,才能达到危险低的工作速度,这可能会导致故障的涡轮叶片特别是那些对低压蒸汽涡轮机的一部分。这些叶片的机械共振频率接近至系统的正常频率。对于60赫兹涡轮发电机系统中,一个共振可能存在大约57赫兹,并应在发电机频率接近这个值严重损坏涡轮叶片可能的结果。站辅助系统,电机也可以通过破坏继续操作减少次数。因此,当务之急是频率衰减一个孤立的系统被发电机保护装置从系统中隔离开厂前,并进一步加剧的严峻局面。它是欠频减载继电器功能的检测衰变的系统频率,并流下的系统负载的适当的量,以便产生和负载是再次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在电力系统可以返回到正常工作频率,无需断开系统的所有发电机。切负荷计划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在今天的系统中,有一个缺乏足够的旋转备用容量,以及联络线容量不足,以弥补失去的一代通过输入功率大块的互连。对于甩负荷(选策略已通过多项电力工程社区的运营委员会,界定这种作为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考虑一个孤岛系统,它有一个多余的负载,并且其开始于与平衡通常接近标称工作频率负载和发电在频率之间60赫兹。该系统由许多发电机,以及暂态稳定振荡后有死了,所有的发电机的频率可被假定为相等。

二、电力系统现象中中继的考虑

从历史上看,继电器已应用于保护特定的设备,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等,这样一来通过删除有针对性的器件中,它们出现故障时,该系统的好处就消除了应力对系统本身和防止进一步损坏设备和任何相关的昂贵和漫长的维修。另外,通过该系统的好处不会被迫进入一个临时的异常状态。当然,系统必须是强健的,足以承受去除任何元件,但有一个限制到何种程度的保护设置可以预见的应力的程度。系统可以通过操作超出正常预期将被迫强调,计划的情况下,例如重于预期的负荷,计划内或计划外的设备故障或人为错误。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广域停电严重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本章将探讨该系统的现象,可能导致这样的干扰。

三、串联电容器和电抗器

串联电容被施加以提高稳定性,提高功率传输能力,降低损耗和电压降,并提供并行传送的线路更好的负载划分。它们可以是安装在管道的一端、两端或在中间。串联的阻抗值电容器通常是线路阻抗的25-75%。电容过压保护是一部分制造商提供的保护和通常由并联功率间隙或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 ),它的目的是将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限制在故障或负载电流产生的电压高到足以损坏电容器。旁路断路器也适用为保护和经营的灵活性。对其他继电器系列电容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特别地,距离继电器由不连续都不利影响电容引入的线路阻抗。其他中继方案必须考虑到的电力缺口或MOV的可能性失败,非对称缝隙闪烁或MOV传导。电流差动或相位比较计划将正常工作用系列电容器,因为在串联电路比较不会改变。传输线的充电电流和电流在两端的相位关系线必须加以考虑。

串联电抗器通常应用于更好的负载划分平行的路径上或限制故障电流。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保护,因为某些内部故障可能无法检测到由线路的继电器。这种保障通常包括差分和距离继电器。串联电抗器可以绕过一个电路开关或其它开关器件。继电器设置的变化通常会需要时,反应器被绕过。这样可以完成与一个自适应继电器系统。

独立电力生产商或重新调节后期的出现让企业家自己的力量生产设施和连接到现有的公用传输线,通常是在分配水平。被称为独立电力生产商(独立发电商)或者公用事业的生产(猪兔),这些实体的目的以提供额外的容量和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显著的为消费者省钱。结果从来没有完全实现,因为住宅的消费者犹豫不决连接到非公用事业的服务。然而,独立电力生产商也吸引工业和商业负载,常与设施承包远离当地电力公司的服务区。

尽管关于这一概念,直接影响的最终优势的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是显著。一般情况下,非用事业资代上配电系统引入了几个问题。一代没有直接派出由实用控制中心,并因此不容易包含在生成/负载时刻表。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利润,服务质量成为一个次要问题。其结果是,严格合同义务强加允许调度程序以实现可靠的操作议程。一个有前途的解决这个问题是由许多实用工具来实现。这是在配电系统中创建的。这样的网格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岛屿其中生成和负载匹配。在患难中的配电系统中事件微电网是被自动调用,维护服务的广大客户。除了调度问题有重要的引进中继的问题。同发电机分散在整个配电系统的故障电流的方向变得不可预知。更换延时或瞬时过流继电器具有定向继电器的地方的方向性存在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在一个显著成本。此外,它是必不可少的该IPP和实用性充分合作,以确保该故障的贡献的大小是已知的,并且在安装的时间是已知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一个必须覆盖合同,是在第一个迹象跳闸的权限分布式发电机故障之前,分配继电器可以操作。这可以通过本地中继或传送跳闸进行方案涉及的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林海雪.电力系统电压波动和闪变标准介绍,电网技术,2003,11(1):24~29

继电保护的最根本要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验收

变电站设备验收是保证整个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年限重要举措,因此需要严格按变电站设备验收管理标准和相关规范加以实施,以保证投运后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质量。特别是继电保护部分更应该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通过相关的检查和必要的试验来判断继电保护设备是否具备投入运行的条件。在此笔者主要从实践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压回路

经控制室零相小母线(N600)连通的几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只应在控制室将N600一点接地,各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在开关场地接地点应断开;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感器地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断路器或接触器等。

当N600分别在开关场地接地和控制室接地时,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变电站地网将流过大故障电流,这时N600两端会出现电位差,它将造成中性点的电压相位偏移,进而影响相电压与零序电压的幅值与相位。从而可能导致距离保护、零序方向保护拒动或误动作。如果N600接触不良,也会造成中性点的电压相位偏移,所以各电压互感器地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断路器或接触器,在控制室的PT转接屏上,二次绕组的接地必须各自引线接到屏柜的接地铜排上,而不能采用串接的方法。

已在控制室一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如认为必要,可采取在开关场将二次绕组中性点经氧化锌避雷器接地的方法避免一次过电压入侵二次回路与设备。

来自开关场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A、B、c、N)4根引入线和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的(L、N)2根引入线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不得公用,使三次绕组的接线不影响二次绕组电压回路。

以往传统电压互感器的传统接线是将二次绕组的中性线与三次绕组的N线合用一芯电缆并接地。这样当线路出口发生单相(如A相)短路接地时,二次绕组电压IJa应为O伏,但实际不为零,如当三次侧负载阻抗较小时,加上3U0的电压较高,那么在三次绕组中流过电流也大,则N线上会产生电压降,使ua不为零,直接后果影响保护的正确测量。另外二次绕组的中性线与三次绕组的N线合用一电缆芯,在现场的保护接线时也容易把3u。的N与L错接,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

另外,对于3u。构成的保护的测试,有以下要求:

不能以检查3u。回路是否有不平衡电压的方法来确认3u。回路是否良好;不能单独依靠六角图测试方法确认3u。构成的方向保护的极性关系正确;可以包括电流cT、PT及其二次回路联接与方向元件等综合组成的整体进行试验来确认整组方向保护的极性正确;最根本的办法是查清cT、PT极性,所有由互感器端子到继电保护屏的联线和屏上零序方向继电器的极性,作出综合的正确判断。

2 电流回路

在继电保护装置交流电流回路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置及反措文件的要求,进行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选型和配置,防止出现保护死区。在继电保护装置和电流互感器的安装、调试、验收过程中,应做好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正确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配置合理性、继电保护装置交流电流回路接线正确性检查。

在电流互感器安装调试时应进行电流互感器出线端子标志检验,核实每个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实际排列位置与电流互感器铭牌上的标志、施工设计图纸是否一致,防止电流互感器绕组图实不符引起的接线错误。新投产的工程应认真检查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配置是否合理,防止存在保护动作死区。保护人员应结合电流互感器一次升流试验,检查每套保护装置使用的二次绕组和整个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为防止主保护存在动作死区,两个相邻设备保护之间的保护范围应完全交叉;同时应注意避免当一套保护停用时,出现被保护区内故障时的保护动作死区。

为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内部故障时,本断路器跳闸后故障仍无法切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因无法感受到故障电流而拒动,断路器保护使用的二次绕组应位于两个相邻设备保护装置使用的二次绕组之间。

典型的正确配置如下:

3 交直流回路

控制电源与保护电源直流供电回路必须分开。每一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开关供电。

控制电源与保护电源直流供电回路分开后,若保护电源供电回路发生异常时,控制电源仍可供电,此时若发生故障开关可由手跳或手合回路控制;双重化配置后,若主I保护检修时,只需断开主I保护的供电电源,两路控制电源仍可正常运行,可提高如母差保护等跳两组跳圈的保护的可靠性。

信号回路的直流供电电源必须与保护电源、操作电源独立,不得混用造成寄生回路。

在验收中,可采用分别拉开每一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及保护装置的熔断器的方法,然后根据图纸,在空气开关之后的回路中量电位,确保无寄生回路或与另一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及保护回路有电的联系。

如下图,某220kV变电站运行人员在检查信号装置时,按下复归按钮sB,由于该站操作回路和信号回路电源混用,而恰好信号负电源熔断器FU4烧断,导致信号正电窜入控制回路,进而引起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事故。

操作与信号电源混用引起的寄生回路图

严禁交、直流回路共用一条电缆。这是因为交、直流系统都是独立系统,直流回路是绝缘系统,而交流系统是接地系统。若共用一条电缆,两者之间一旦发生短路就会造成直流接地,同时影响交、直流两个系统。平时也容易互相干扰,还有可能降低直流回路的绝缘电阻。

在验收工作中,对这一问题一定要严格把关。要重点抽查,既要审核设计图纸,又要在现场检查核对。

4 开关防跳回路

为防止开关跳跃,每个断路器都应投入防跳回路。防跳回路可由开关本体实现也可由操作箱实现,但对于在开关本体与操作箱同时设计了防跳回路的,只应投入一套。同时投入两套防跳回路时,可能导致跳合闸回路监视异常,甚至导致跳合闸回路异常。

若同时装设了两套防跳回路,其中一套在操作箱内,一套在开关内。此时应保证两套防跳回路均可投退,并修订相应的规程,确保当其中一套投入时,另一套应退出运行。

开关防跳回路应现场模拟试验。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4.1断路器在合闸状态,将控制开关KK置于合闸位置,此时,短接出口继电器BCJ触点,断路器跳闸,防跳继电器动作,断路器不应再合闸;

4.2用手按住跳闸保持继电器TBJ,使其动作,此时进行合闸操作,断路器应不能合闸;

4.3将断路器常开触点DL短接,再短接TBIJ常开触点,TBJ应可靠自保持(传动时应快,以防将跳闸线圈烧坏)。

同时,应结合设计图纸对照现场认真检查,防止寄生回路出现,保证开关的正确可靠运行。

5 二次接地

变电站应铺设二次接地网,以尽量使各接地点等电位,减少对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该接地网全网均由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排构成,分为室内和室外二次接地网。

5.1沿二次电缆沟道敷设专用铜排,贯穿主控室、保护室至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机构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的所有二次电缆沟,形成室外二次接地网。同时在室外场地二次电缆沟内,该接地网各末梢处分别用截面不小于50 mm。的铜缆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

5.2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首末端连接的专用铜排,形成保护室内的二次接地网。保护室内的二次接地网经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缆在控制室电缆夹层处一点与变电站主地网引下线可靠连接。

对高频电缆具体要求如下:(1)高频电缆屏蔽层应在两端分别接地,并且高频电缆要紧靠不小于100mm铜导线敷设;(2)在开关场侧,高频电缆的屏蔽层要与结合滤波器的二次接地端子连接,并用大于10mm2的绝缘导线连通引下,焊接在不小于50mm2的分支铜导线上;(3)在控制室内,高频电缆的屏蔽层要用2.5mm2的多股铜导线直接接于保护屏接地铜排。

若变电站不铺设地网,变电站内各处电压不可能完全平衡,当线路出口等处发生故障时,由于跨步电压效应,各处压差将进一步增大,此压差必然在电缆屏蔽层中形成环流,容易引起设备误动。

值得注意的是,室外二次接地网不可以首尾相连,否则当一次发生故障或者其他干扰侵入时,二次接地网中容易形成环流,从而对连接在整个二次接地网上的设备产生长时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