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太极拳;冠心病;心绞痛;运动;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83-01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项目,集体育锻炼与养生于一体。有很多报道显示长期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而太极拳动作强度低,轻微柔和,是适合于冠心病患者的有氧运动。我们组织老年冠心病人53例进行24式太极拳运动,并每周追踪其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发现坚持锻炼4个月后其整体心绞痛发作得到了改善,与锻炼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53例,其中男性31例,年龄60岁以上,平均年龄(67±1.8)岁,其中高血压患者24人;女性22人,年龄55岁以上,平均年龄(64±2.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0人。
1.2 纳入标准:
1.2.1 经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型,NYHA心功能分级在Ⅰ-Ⅱ级之间,血压服药控制良好。
1.2.2 能够耐受太极拳运动且每个月运动不少于28天,每天不少于60分钟。
1.2.3 测试期间未去医院就诊和增服与锻炼之前不同的药物。
1.3 排除标准
1.3.1 确诊为冠心病但近一个月未发作心绞痛。
1.3.2 于受试期间发病住院或运动中多次诱发心绞痛的受试者。
1.3.3 受试期间因故中断超过3天的受试者。
1.4 研究方法
统计前1个月受试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于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24式太极拳锻炼,30min/次,并配合徒步走与简单肢体活动,至身上微微出汗为宜。生活方面嘱其清淡饮食,调节情绪,规律作息。每周统计受试者心绞痛发作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锻炼前后发作频率的比较用Ridit检验。
2 结果
与运动前比较,第1-3个月心绞痛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个月与运动前相比,其95%CI分别为(0.291-0.400)和(0.424-0.549),R 分别为0.346和0.486,故运动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运动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而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缺血的程度和心脏功能的好坏。而体力活动不足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运动疗法[3]则是心脏病康复治疗最经典、最主要的手段。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武术,集运动与保健于一体。近年来不少报道显示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有益于
一些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康复治疗。郑景启[4]发现经过3个月的太极拳运动队老年冠心病患者舒张压、1分钟心率储备都有明显改善。而Channer等[5]对比太极拳与有氧运动发现太极拳组对舒张压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毛红妮等[6]发现太极拳运动能显著改善NO/ET的失衡,这可能是其改善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针对冠心病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IMA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标记物[7],倪隽等[8]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拳患者IMA降低,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张丹[9]结合中医膳食养生、太极拳锻炼及七情调节干预60例心绞痛患者,发现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本项研究通过53例老年慢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太极拳运动干预,发现经过一段时期坚持太极拳运动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就本次结果来看,早期老年冠心病人进行太极拳运动可能有利于心脏供血能力的改善,从而达到心脏康复治疗目的。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同时监测血压、血脂,以及对于较重的冠心病患者无法纳入研究,不失为一种遗憾。希望通过对太极拳康复治疗作用的研究,能进一步阐明我国这项传统武术的医疗保健作用,有朝一日能让太极拳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医疗保健项目。
参考文献:
[1] 曹正玉.谈有氧运动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2:271.
[2]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 the INTERHEART study) :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 9438) : 937-952.
[3] 杨祖福.心脏康复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 :301-302.
[4] 郑景启.太极拳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中医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29.
[5] Channer KS,Barrow D,Osborne M,et al.Changes in haemodynamic parameters following tai chi chuan and aerobic exercise in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Postgrad Med J,1996, 72(848):349-351.
[6] 毛红妮,沙鹏等.太极拳练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NO/ET平衡性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3):508-509.
[7] Wu AHB.The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biomarker for myocardial ischemia[J]. Medical Laboratory Observer, 2003,35(6):36.
[8] 倪隽,沈光宇等.长期太极拳练习对冠心病患者缺血修饰清蛋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3):320-322.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2周的心脏功能。 结果:实验组经过运动康复,其心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应用效果;护理.Care given to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Lv YulanNanchuan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Nanchuan 408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es the failure to giv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are. Methods: 9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care, sports rehabilitation care given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2 week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rdiac function. Results: The recovery after exercise, the heart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words】 Heart failur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pplication results; Care
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患者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1]。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扩血管、利尿,并给予强心剂,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心力衰竭,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其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2]。我院为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了运动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平均(58.64±7.19)岁。心功能分级:III级28例,IV级19例。实验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平均(58.18±7.06)岁。心功能分级:III级31例,IV级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运动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2周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中每搏心输出量SV(ml)、心输出量CO(L/min)、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心脏做功指数CI(L/min・)。心脏做功指数(L/min・)=[ 心率×每搏指数(ml/)]/1000。
运动护理: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先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每日3次,每次5min,以充分地调动其膈肌和腹肌等。帮助患者变换,给予其各关节的活动,每日两次。逐渐增加患者的主动活动量,直至患者能够在协助下坐直,每日3次,每次10min。随后锻炼患者床上坐起、进食、洗漱等日常活动。当患者心功能恢复后,可进行室内的简单活动,如床上站立、移动、步行,每日2次,每次10min左右。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步行较稳后,可协助患者在走廊步行,上下楼梯、如厕和沐浴等。当心功能恢复到II级,可锻炼患者室外活动,每日2次,每次250米左右。直至患者生活能够自理。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实验组经过运动康复,其心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比较3 讨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是临床工作的关键部分。运动康复护理,是帮助患者进行运动、体力活动等尽快恢复的方法,通过这种护理干预,能够增加其心脏的排出量和每搏输出量,进而提高心脏的储备功能。此外,运动还可提高骨骼肌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有氧代谢,增加肺部功能。
关键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等;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安装单腔、双腔起博器,而我科采用安装双腔、三腔及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及心力衰竭的患者解除疾苦,也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在患者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后,如果进行了不正确的活动,就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进而对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对患者治疗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安装人工起搏器后,对患者分段康复指导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署了知情书。其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龄51.4岁~88.5岁,平均年龄为(74.5±2.4)岁。在此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7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3例,病程0.6年~11.6年,平均患病年数为(7.8±1.4)年。
1.2方法
1.2.1术后康复 完成手术以后,患者绝对卧床7d,前3d绝对平卧于病床,除了进行轻微下肢活动或调整角度之外,严禁右侧卧或右上肢外延伸展以及剧烈翻身。在绝对卧床期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床上排泄,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自身活动。为了防止出现褥疮,每天按摩受压部位,并利用温热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翻身时尽可能不移动上身。拆线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1.2.2生活指导 在患者出院以后,可以从事轻体力家务劳动,但心功能不佳者应依照实际情况选择劳动强度。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情绪,按时睡眠。注意防寒防暑,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但严禁行剧烈运动,本文将患者运动禁忌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①深度弯腰:由于受到血液动力学和电极重力的影响,弯腰过深会令起搏器在牵拉作用下,发生电极和导线漂浮现象。②暴力撞击与高处跳落:如患者遭受或进行该项行为,会增加导线脱落风险。③手臂过度上举:该动作对于患者来讲非常危险,这样极易导致导线绝缘层断裂,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肌肉与导线长时间摩擦。④迅速转身或外展运动:这种情况会导致电极意外脱出。
可以选择如太极拳,钓鱼,散步,种花等请运动,杜绝从高处跳落。年龄小且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者可正常过夫妻生活,老年患者在此方面应量力而行。
1.2.3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侧手臂不宜用力上举,严禁对起搏器部位皮肤用力按摩或摩擦,杜绝尖锐物体接触起搏器;患者禁止进入到强磁场,雷达地区或发射站等磁场强的场所;每天携带起搏器登记卡;因其他疾病到医院接受检查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严禁进行影响起搏器功能的影像检查和治疗方式,例如MRI,除颤术,电磁治疗,电热治疗,骨扫描,放射治疗等等;出院30d后到院复查,6个月内每2个月复诊1次,后每6个月复诊1次。
1.2.4心理康复 医护人员利用有效方式,令患者知晓心脏起搏器的志勇原则,同时了解自身工作性质和生活活动潜力,并结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饱满的心态去享受生活。
2结果
经过我院医生的起搏治疗以后,患者因过缓性心率失常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我院在患者出院后,开展了为期0.5~2年的随访工作,无1例失访。16例患者生活功能完全恢复,占总数的80%,3例患者生活自理,占总数的15%,1例患者部分生活能力恢复,占总数的5%。
3讨论
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电子医疗设备,虽说有一定的抗干扰性特征,但对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者应该避免进入到强磁场环境中,如果进入到该地域,患者会出现非常强烈的不适感,如果及时撤出,患者的不适感就会消除,起搏器的功能也会恢复[1]。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非一劳永逸,远方必须定期对患者开展随访活动,在根本上将起搏器的功能和状态加以全面了解[2]。
在置入心脏起搏器半年内,应该每个月到医院复诊,这样能够准确估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起搏器使用情况,检查起搏器是否存在电极移位等不良现象,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院方视情况对患者安排随访,调节心脏起搏器参数,检查设备性能,令其保证最佳工作状态[3]。
当估计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时, 应该强化随访工作力度,结束后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寿命和相关参数的设置联系密切,为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告知患者起搏器电池耗竭状况,指导患者平时多自测脉搏,详细记录。如果发现心率过缓现象,应该及时就诊。
绝大多数的家用电器对于起搏器的功能无严重影响,但患者在触碰或使用家用电器的时候,距离不能太近,在安装永久起搏器3d内,导管顶端和心肌组织尚未粘牢,此时非常容易出现导管脱落的现象,因此在术后3d内患者应该绝对卧床。在安装好永久起搏器以后,患者的心率和以往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起搏器生理性的起搏能够维持患者正常心率,进而改善心脑血管系统供血情况。在出院后,患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参与轻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这对于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本研究结果在根本上证明,对于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能够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安装了永久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能力可以基本恢复,但对一些体力劳动仍应量力而行。日常必须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每日外出携带登记卡,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他人救助。
参考文献:
[1]周静,徐静,朱艳华,等.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蚌埠医学报学报,2011,36(1):76-78.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健康教育;康复知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7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常用手段, 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 使患者心肌功能得以恢复, 因行PCI术并不会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需要术后予以心脏康复, 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现选取本院2014年6~12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12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术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38例, 女32例;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59.7±8.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 高中及中专27例, 大专及以上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 均接受PCI术, 对于患有严重脏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存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 其中心肌梗死22例, 心绞痛36例, 高血压46例, 糖尿病25例, 高脂血症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等, 健康教育内容以用药指导为主, 并向患者讲解术后饮食、活动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严格按照康复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知识方面的教育, 先对参与健康教育的医师、护师和营养师进行系统培训, 在由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讲授, 共分为四个阶段, 具体如下:①第1阶段。从术后第1天开始, 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早期康复教育, 使其对心脏康复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在术后第1天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并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第2天由健康教育人员讲解有关冠心病及合并症的一些基础知识, 并对患者术后饮食和活动进行指导;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完成药物使用、自我管理、运动锻炼、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在出院之前, 应强化康复指导内容, 向患者发放心脏康复日记本, 指导患者填写用药、饮食、运动、检查项目指标等各项内容。②第2阶段。在患者出院的第1~2周, 定期通知患者来院复诊, 并对康复教育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估, 对相关内容做出调整, 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脏康复方案。③第3阶段。出院后第3~6周, 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督促其记录康复日记, 坚持心脏康复治疗计划。④第4阶段。患者出院6周后已经进入持续心脏康复阶段, 应根据康复日记对现执行的康复计划进行调整, 通过持续性的介入, 保证患者能够长期坚持心脏康复, 提高术后二级预防能力[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自行设计康复知识问卷调查表, 对患者各方面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 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做出评价, 得分越高, 表明效果越为理想;并对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比较 研究组干预前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分别为(62.4±7.6)、(22.3±7.3)、(79.5±20.4)分, 干预后各项评分分别为(82.4±6.2)、(32.1±6.4)、(110.4±15.8)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血压达标16例(占45.7%), 吸烟17例(占48.6%), 干预后血压达标29例(占82.9%), 吸烟3例(占8.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PCI术后予以心脏康复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经PCI术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且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因此, 有必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康复模式,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脏康复举措及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进行评估, 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3]。本研究将康复路径教育引入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 干预后结果显示, 干预后两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吸烟率以及血压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康复路径教育可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知识及危险因素控制水平, 改善二级预防行为, 是PCI术后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心脏康复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春芳, 朱林锋, 沈磊.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3):1641-1642.
[2] 郑淑梅, 杨秀兰, 吕烨辉, 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2(4): 297-300.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6-01
肺源性心脏病又被称为肺心病,对是由胸廓、肺廓或肺动脉病变引起的右心室扩大、肥厚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右心室衰竭。临床认为,慢性慢阻肺疾病是引起老年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病情复杂、发作频率大且住院时间长,为此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1]。我院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接收的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为57-79岁,平均年龄为(63.8±4.7)岁;病程为2-12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3±2.0)年。27例合并慢性支气管感染,23例合并慢支肺气肿;心功能分级:15例Ⅱ级,17例Ⅲ级,18例Ⅳ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层次、疾病类型、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a)常规护理:①保持病房安静,床单整洁、干净,病房温度控制在25℃左右,定期开窗、消毒,防止对流风;②叮嘱患者摄入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类食物,不宜过饱;③及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b)心理护理:老年肺心病属慢性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性、迁延性强、病程延续时间长以及发病缓慢等特点,再加上气急、胸闷、失眠等症状,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失望等不良心理,为此医务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增强对肺源性心脏病的正确认识,并获取家属的信任,共同促使患者自主配合治疗,必要时可列举出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c)呼吸道护理:①痰液难以咳出且分泌物黏稠的患者行呼吸道超声雾化吸入或氧气湿化,促进痰液排出;②震动叩击患者背部,促使支气管壁或肺泡周围的痰液松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呼气2/3时咳嗽,自主排痰,重复多次;③指导患者做慢而深的腹式呼吸,经鼻吸气、经口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④教会患者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与训练心脏功能的方法,如上述腹式呼吸法与缩唇呼气法等。(d)健康教育:①提醒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早起早睡,减少人员密集区的活动率,适度参加体育锻炼;②提醒患者家属加强监督,详细告知其注意事项,必要时可针对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普及,促使其多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来感染患者;③叮嘱患者及时监测血压、血糖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来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测量,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2]。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性、迁延性强、病程延续时间长以及发病缓慢等特点,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活困扰,进而到生活质量[3]。为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策略,以促进康复进程,为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关注病情发展,找出患者出现不适的原因,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尽早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有的放矢的施加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干预策略,以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缩短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表明整体护理在慢性支气管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整体护理后,可促进康复进程,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继吉.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9,23(25):1936-1937.
[2] 彭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21(18):1504-1505.
[3] 杨一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吉林医学,2012,22(02):156-158.
当然,在住院期间由于病情严重,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那么出院后是否需要继续康复锻炼呢?回答是肯定的。患者出院后只有坚持进行康复锻炼,才能真正恢复健康。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锻炼不同于正常人的体育锻炼,既要让心脏受到一定的锻炼,又不能让它负担过重。如何正确掌握这个尺度呢?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心率。康复锻炼心率值的计算方法是:出院时先在医生的监测下作一次低水平的运动试验,或登1~2层楼,测出最大耐受量的心率值(称峰值心率)。康复锻炼心率值=(峰值心率-休息心率)×60%或70%+休息心率。比如,峰值心率为160次/分,休息心率为60次/分,那么,康复锻炼心率值=(160-60)×60%或70%+60=120~130次 / 分。这位患者在康复锻炼中应尽量达到这一心率值。
康复锻炼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开始时先采用运动量小的活动,如自理生活、养花种草、家务杂活、气功站桩等,逐步进展到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打网球、慢跑、轻体力劳动等。活动项目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体力及环境条件自行决定,只要能达到康复锻炼心率值即可。
在锻炼过程中还应注意:
1.康复活动后不应感到疲劳。患者应学会自我评定锻炼后的感觉,如果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没有关节与小腿的疼痛,以及失眠等现象,说明活动量是合适的。否则就要减少活动量。
2.每次康复锻炼前后,都要进行8~10分钟的准备活动和还原活动,方可正式开始锻炼或休息。准备活动和还原活动可采取一般速度的步行或弯腰伸臂等活动。
3.学会在10~15秒内计算出1分钟的心率,以防活动时心率超过康复锻炼心率值。锻炼后,必须充分休息15分钟以上才可进餐或洗澡。
4.每次进餐以八九成饱为好。忌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酒、咖啡、浓茶等。夜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8~10小时),中午适当午休。衣服要宽松易于穿脱,保持不冷不热。鞋宜软底,或垫以厚软垫。
5.遇有天气变化,过冷或过热、下雨潮湿等,都会额外增加体力的消耗,需适当减少活动量。如遇感冒发热等,应暂停活动,待痊愈后再根据体力情况进行活动。身体特别衰弱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由低水平活动量开始。
6.消除不利因素,如戒烟,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7.定期去医院检查,经常取得医生指导,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调整康复锻炼的活动量,以便获得最好的效果,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间休息15~30 分钟, 10~15组为1个循环。③放松训练。入静(气功):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者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13]。庞妙玲等对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指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有些病人担心康复训练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要求病人有坚强的毅力[14~15]。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逢锦波、逄晓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病人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病人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病人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病人角色的适应[16]。男、女心脏病病人的真正应激源不同,护士应找出这些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减轻或清除[1];庞妙玲等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
1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2 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笔者查阅资料,选取某院收治的35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4.5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2.2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除进行常规护理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因脑梗塞疾病的特殊性,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瞳孔及瘫痪程度,以便及时了解生命中枢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判断病情轻重及进展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征,鉴于脑梗塞疾病的特殊性,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理;
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关键头本组35例脑梗塞患者经过治疗.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大都留下偏瘫、失语,记忆力障碍、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等后遗症,使患者心理也发生相应变化,本组35例患者中除1例较乐观外,其余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包袱而对康复和生活失去信心。这样的心理障碍情况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锻炼的实施。因此我们在护理上首先作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特点及配合治疗与积极配合锻炼的重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一点在整个恢复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②口腔、肺、肢体与皮肤护理。急性脑梗死偏瘫或全瘫患者,感觉减退,行动受障碍,因此对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时密切观察皮肤受压及血运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动作要轻柔,并经常更换,避免皮肤擦伤,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浴,保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清洁,避免发生褥疮等皮肤感染。在进食时针对3例病情较重的患者给予鼻饲进食;其余32例患者在进食、进水时均缓慢,以防止呛咳,呕吐时迅速清除呕吐物,本组35例患者均在进食后给予口腔清洁,以防止残余食物引起呛咳造成肺部感染等。
③早期必要的功能锻炼护理。功能锻炼是脑梗塞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患者发病24小时内就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初期小范围的帮助患者活动肩、臀部等,本组35例患者均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必要的功能训练计划,对5例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从一个个单字、单词练起;脑梗塞患者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在护理中经常陪患者聊天,帮助患者回忆过去等都能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在活动能力上,早期即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基础锻炼;训练方法是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因小关节易发生强直,因此,肢体的小关节如肘、指、躁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要求患者按规定多做运动。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开始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加大难度,以保证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针灸、按摩等辅助手段,以利舒通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利于康复。
④饮食及排便的护理。脑梗塞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运动量少,导致患者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如果出现便秘,患者排便过于用力则可能会引起血压增高,还会引发脑出血,心脏功能差的患者还可能引起急性心力衰蝎等。因此对脑梗塞患者的排便护理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干预,多吃清淡易消化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多饮水,多做腹部按摩,以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及时服用通便灵或使用开塞露等药物帮助排便。叮嘱患者不可硬性排便。
2结果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35例脑梗塞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褥疮、口腔溃疡、心理障碍等问题,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4.29% 。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