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1篇

1.1综合治理理念

将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和农村卫生事业进行同等看待,将其列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基本职能当中,还能做到彻底有效纠正在传统的植物保护理念,即摒弃植物保护是打农药,植物保护是农业技术推广等多个方面的片面认识,考虑使用生物技术、物理的以及苗木栽培技术等治理对策,将其作为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例如通过科学栽培方式、品种选育、声光电以及无敌保护等物理措施充分控制好病害、虫害与草害,尽可能多的采用具备综合性的非化学性质的对策,使用最优的组合,将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好的保护效果,与此同时还充分保护了植物的生长环境。

1.2全程监控理念

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不只是关涉到农药的使用,还关联到土壤消毒、植物检疫以及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等,为了更好的开展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可以使用“回溯追踪管理”机制,引入到植物保护工作当中,打造全新监控理念。尤其强调从新型无公害环保药剂的使用到植物保护技术的使用,从植物检疫到植物生长环境的消毒都应该根据农业相关的政策,按照规定办事,贯彻跟踪管理。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都应该通过回溯机制进行查找,便于及时进行修正,确保植物保护工作能够做到科学化、无害化。构建有害生物科学预警机制,掌控好病虫害发展的基本动态,并且充分做好相关病虫害方面的预报工作,还应该通过科研技术,继续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病虫害方面防治的基本方法分为3种,分别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速度快也能做到彻底,但是往往会将物种全部消灭,往往会破坏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应该将采取生物防治为主配合物理防治的防治策略,便能够将对植物保护造成伤害的生物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保持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衡发展。不只是因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能够控制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的产量,更由于其能大大降低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效减少残留药物的留量,使用生物防治再结合其余的防治法方法,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采用农药来进行病虫防治的情况,做到有效降低农药的施用次数,大大降低农业相关成本,为经济与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2构建完善的植物保护队伍

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非常明显,在机构的设置方面一般是单独设置,不应该将农业技术推广、园艺艺术指导与土壤肥料等公益服务机构混成一体。对于县级往上的植物保护机构应该采取公务员管理,尤其是在工作方面给予保障。还应该在镇和村设置相关的植物保护员,并将这些植物保护员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体系中。从当前的植物保护工作人员业务思想素质不断得到加强,工作更为规范,人员的配备上相对来讲比较稳定,这一基础上,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人员,更应该不断提升政治方面的素质与业务素质,以便能适应未来社会主义市场化发展需求。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园改造;植物;保留;优化

1 对原有植物保留在城市公园改造设计中的意义

1.1 传承历史文化

公园内包含的原有植物是城市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意义,是对历史的见证,公园内的植物空间更是市民生活记忆的载体,保留它们就是保护和孕育园内文化景观。

1.2 快速营造优质植物景观

公园建设中原有的植物资源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自然景观效果,看上去恰是一副具有自然气息的画面。保留下的植物在公园整体植物配置中起到了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保留下的植物相对于新移植的植物有很大的优势,一是美观性好,二是场地环境的适应性强。

1.3 节约建设成本

任何工程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都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城市资金压力增大,城市公园景观改造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合理保留原有的植物不仅能够节省很大的人力资源,同时也节约了购买新植物的成本,随之也减少了肥料、农药、水资源的浪费,具有很好的成本节约效果。此外,保留下的植物成活率比较高,有效降低了植物成活率的投资风险。

2 公园改造设计中影响植物保留与优化的主要原因

2.1 没有充分了解植物特征,不具备专业指导

想要有效保护好城市公园的植物,前提是公园建设和设计人员必须对植物的成长习性、自身特点、保护方法以及栽植技术充分了解。可是当前城市公园改造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不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改造设计初期经常出现对公园种植植物了解不透彻、方法较单一、分析不透彻等问题,致使设计考虑不全面、未能高效合理地保留利用原有植物。

2.2 公园改造设计中功能改变,影响原有植物的保留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追求多元化,城市公园景观也逐渐向着这一方向发展,由先期的收费封闭式转变为免费开放式,增加了市民的参与性以及公园游客数量。因此必须保证公园内道路数量的充足,路面的宽广,从而满足广大市民的个性化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导致植物资源被开发利用,部分绿地被商业或游乐设施占用,林下草地被踩踏破损严重,公园绿化率、原有植物生长环境等方面令人担忧。

3 保留和优化植物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公共保护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增强人们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加强对植物保护的资金投资,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和考察,做好后续管理工作,确保植物的存活率和景观效果。

3.2 全面调查分析原有植物资源

在公园改造设计前期,设计者要进行实地考察,对现有植物品种和位置进行核实补充。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可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测量时可使用先进技术。

3.3 因地制宜地保留利用原有植物

首先,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实施相应的保留设计,对公园内存在的古树名木尽量加大保护力度,予以全面保留,其他植物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皆要建立在不消耗过多保护成本的情况下;其次,植物保留的方法。原有植物在公园改造中,主要为原地保留,运用空间划分或对比、韵律等艺术手段将其合理利用;最后,确保道路整改与原有植物的协调性。

3.4 优化植物景观品质

(1)首先要对公园中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全面记录每样个体植物,并通过设置标牌展示给人们;此外,还要优化植物自身的观赏性和生长力,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养护,部分大树安置避雷针,受损植物可以加设支架或围栏等保护设施;三要优化植株根部生长环境,可采用在根部埋树条,埋树条与铺草皮、梯形砖相结合的方法,改善土壤透水性。

(2)有效合理优化植物群落,对公园中的植物群落进行优化时主要是通过对密度、植物种类、景观性等几方面着手进行。对群落植物的生长空间合理安排,按照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抽稀、疏枝。

(3)改造时对建筑周围保留下的植物适当的进行修剪,确保不会遮挡中视线即可;新建构筑物的风格要与该园植物配置方式协调,选址量避让现有植物位置。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S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植物保护是一个面向基层的实践应用型的农学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出入境检疫、商贸、环境保护、食品卫生、防疫、园林绿化、园艺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认知能力,因此,教学实践体系的建设是植物保护专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高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呈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重点农业大学偏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性农业院校则侧重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石河子大学隶属于兵团,办学宗旨定位于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备一定病虫草害识别诊断及防治能力的人才,是植保系培养人才服务于兵团建设的工作目标之一。

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对植保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将相关的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凸显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认知能力的培养。其中,把植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杂草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植物保护专业生产实习整合为综合性的“病虫草害认知实习”体系来建设(表一)。建立一个科学的“病虫草害认知实习”课程体系和合理的实习运作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实习硬件条件的建设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我国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植物保护学科无论在高等农业院校还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有良好的硬件支撑条件(王洪亮 等,2011)。

1.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实验室建设

标本观察需要有良好的仪器,利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病虫草的特点时,只能依靠自制的挂图,或在黑板上自行绘制,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病虫, 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病虫害具体形态特征掌握情况,标本观察特征实时指导,教师还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科研中一些前沿性的成果,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标本实验室建设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昆虫学、病理学、农药学。在昆虫学和病理学的学习中,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标本及实物的认识,才能掌握病虫的特点及发生规律,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标本实验室建设可分为3个层次,即标本保存室、标本形态室和标本博物馆。病虫实验标本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标本保存室:目前植保系有昆虫、植物病理标本保存室,草害标本和农药理化标本实验室尚在建设中。

标本形态室:就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实验室,主要针对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标本和认知标本,需要大量的挂图和一定良好的观察设备,。

标本博物馆:对外开放,用于教学和参观。目前建立了昆虫博物馆和植物标本馆。

3.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实习环境需要一个教学实验基地。目前正规化以大学试验场为依托,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二、 实习软件条件的建设

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还需要配套的软件条件才能支撑硬件工作。(王俊刚 等, 2009; 杨德松 等,2011; 高峰 等,2013)

1.制订病虫草害认知实纲,编写实习指导

病虫草害认知实习是一个渐渐提高,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是由单程课程实习向综合实习到体系实习的深入过程,从学生的简单认知到为使学生对病虫草害综合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完整配套的实习方案及培养手册,才能达到从书本到生产,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认知的统一。

实习本身就是专业课教学的深化环节,需要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与本地区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结合起来。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增加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将以往一般认识性实习向深层次做引伸,通过认识现象、发现问题、研究对象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制订大纲时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之间的层次和深度。它包括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方式等等。此外,还需要一本实习指导,保证学生实习的内容和质量。

2.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确保实习效果

良好的考核C制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识别病、虫、草害的相关特征,而且要求其掌握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实习的考核指标力求灵活、新颖、多样,加大过程考核,同时加大实习成果的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按4个部分进行考核:标本采集的种类及数量20%;标本的整理20%;标本的鉴定35%;考勤纪律10%;专题报告15%。

三、 实习的运作模式

认知体系实习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实习模式,由专业课实验,到专业课教学实习,再到生产认知实习,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这三个实习需要统一规划,明确任务,形成系统。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实习的模式,即全程由指导教师讲解的实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应采用了一套旨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习运作模式。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别标本的方法,而且需要强化学生认识新疆常见的病虫草害。三个层次各有重点,专业课实验:重点掌握各种病虫害识别分类的基本特征;教学实习:重点把握各种病虫草害的基本分类系统;认知体系实习:重点掌握具体病虫草害种类的特征及其习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等确定研究方向、制订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结合相关的调查资料,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实习动员。实习前,通过已制作的“病虫草害认知实习”介绍实习点的生境,标本采集的工具及方法,标本制作的方法以及标本鉴定的方法,使学生对实习的方法步骤及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实习解答。教师补充学生讲解的内容,并讲解常见病虫草害的重要种类及其分布,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病虫草害的种类及其分布。

(3)综合评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指导教师交换意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4)制订计划。根据选题,拟订小组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和指标、组员分工等,学习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

(5)专题调查。按照制定计划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学习病虫草害吮静杉、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物的现场认知。

(6)资料整理。整理资料和调查数据,学习病虫草害标本的制作、分类与鉴定,认知生物,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取舍技能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7)撰写论文。撰写实习报告和实结,受到科技论文写作的训练。

(8)专题报告。组织小型的研讨会,由各组汇报本组的调查或研究结果,同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锻炼学生科学论文的答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俊刚,李亦松,李鲁华.2009.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1):112-114.

[2]王洪亮,王丙丽.2011.对地方本科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7):68-69.

[3]李凯,张志翔,贺伟.2005.林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生物认知实习课程体系建设.中国林业教育,(04):19-21.

[4]高峰,彭小玲,张伟.2013.植物保护专业生产实习管理方法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2):165.

刘兴泉,冯震,马新颖,刘亚慧.2011.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01):178-179.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1城市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

城市园林植物生活环境恶劣使植物长势不好,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综合症。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往往以景观效果来确定植物的配置方式,忽略了植保,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地方转变为不夜城,特殊的环境诱使许多害虫聚集到园林绿地上,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强度。研究表明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管理宣传力度不够,相对缺乏专业的植物检疫和保护管理机构及人才;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够,采用速绿方式盲目的引进外来植物,忽略植物的生态习性;没有建立整体的园林植物保护意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不合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缺乏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单一;单纯追求植物景观效果,植物配置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等。

2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

2.1乔木类和灌木类植物的养护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乔木和灌木是城市林缘线和植物立体层次构建的主体,合理的搭配,可以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和动态的立体层次感。在实际的养护中要处理乔灌木的肥水管理、树形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主要的做法是:乔木种植三年内,每一年的春夏秋各施肥一次,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且少量;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开挖地穴干施且多,肥料主要以复合肥为主。灌木以浅穴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干液结合,观花观果灌木增加施用磷、钾肥,观叶灌木增施N肥。水分管理方面主要重在幼树,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此外对于园林施工中的大树移栽等情况,应该做到合理安排,考虑天气、苗的质量、土球、浇水是否透等综合因素,以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如国光的松尔树干保温保湿带、撒施型生根剂、根盼生根剂、抑制蒸腾剂等在大树移栽养护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植物保护有重要意义。

2.2花卉类植物的养护

花卉类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美化香化的重要材料,是丰富城市人群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活材料,一般以模纹花坛、盛花花坛、组合花坛、立体花坛及时令花卉等形式出现在一些城市景观的节点处或者大型场所。在实际养护管理中,要认真把控好浇水、施肥、中耕除草、修剪、补植、更换花苗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一些细节要重视,如:球根花卉不能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否则会烂根,施肥时不要污染花和叶,浇水的时间、次数、灌水量应根据气候条件及季节变化而变化,中耕深度要适当,不要损坏花根,补植花苗的品种和规格都要与早期苗一致。

2.3地被植物的养护

城市地被类植物已由常绿型转向多样化,由草皮转向观花型植物,由于大面积栽培的特点,养护方面以粗放式为主。城市造景中运用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景观地被植物、多种开花地被植物与草坪配置形成高山草甸、与假山岩石搭配组成小景、疏 林草地下多种地被配置形成林下花带。在实际养护过程中要做到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肥力、防止平秃、修剪平整等,尤其要注意地被的更新复苏,地被植物绿叶期与观花期的交替及花色的协调,以达到最美观赏期最长的城市地被景观效果。

2.4草坪类植物的养护

城市草坪主要由绿色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这种植被的覆盖度大,形成郁闭的像绿毯一样致密的地面覆盖层。在城市中的运用表现为:游憩草坪、观赏草坪、运动草坪、花坛性质草坪、林下草坪和护坡护岸草坪等。在草坪的使用过程中,在掌握各草坪草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根据气候、土壤、用途和草坪的质量要求,对草坪进行适宜的水肥管理和合理的修剪养护,尤其是对杂草生长的控制,通常使用抑制杂草和防治杂草相结合的办法。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实际的养护过程中,草坪保水剂、湿润剂和生长调节剂的运用技术逐渐成熟,大大的提高草坪草的景观效果。

2.5古树名木类植物的保护

古树名木可以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绿色瑰宝,可以增加城市的古老气氛和映衬着城市的变迁,其管理主要以古树复壮和养护为主。地上部分的外伤,一般用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而后涂上天然桐油或者聚氨酯涂料等保护剂,大风折断的枝条,根据树形和树势来修剪原来的冠径。在地上部分修剪的同时,要松土促进根部的有氧呼吸,同时对于结果的古树和风景区中古树应做支撑保护和设避雷针处理。地下部分复壮的时候,一方面促进古树根系生长,一方面要做好土壤管理和嫁接新根。研究表明,以疏松土壤为目的达到古树名木复壮的措施有:深耕松土、开挖土壤通气孔、在土中埋树枝或者聚苯乙烯发泡和更换污染土壤等。

3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

3.1合理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创造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设计者要充分结合不同植物间的特点,从植物配置的多样化入手,采取乔-灌-地被的复合立体模式,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病虫害的抗性。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适地适树以乡土抗性强的树种为重点’设置合理的栽培密度和配置形式,抓住植物材料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体现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3.2人工保护及外科手术

城市园林植物的人工保护,是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所采取的直接杀死害虫或消除病菌。破坏病虫栖息场所,并及时为对损害的树体进行治疗修复以挽救其寿命的人为防控措施,提高其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主要采取的手段有:病斑的刮治并用杀菌剂涂抹、用毛刷刷枝干或给树干刷白防治越冬的害虫、人工捕挖虫、桥接、吊枝和顶枝、皮伤的治疗和修复、树洞的填补和修复并做好伤口消毒和防腐剂加涂。

3.3物理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机械阻隔、热处理、趋性诱杀、高频电波、激光及电离辐射治虫、红外线灭病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且适用范围广,但是会杀害害虫的天敌和其它有益昆虫,并且使害虫产生抗药,绿化植物保护和养护实践中,采用物理和化学防治结合的办法,结合各种病虫害的生长周期、趋向性和习性,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捕杀诱杀。实施过程中,选用低毒或无毒环保的化学药物并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改进施药技术(改喷雾为涂抹、根施和注射)提高各种化学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各种化学农药的残留,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使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卫生允许的范围内。此外要加强病虫害的测报,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3.4生物防治

城市园林植物的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的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已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的目的,包括利用昆虫天敌以鸟治虫和以虫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以菌治虫、利用有益微生物治虫、利用昆虫激素以激素治虫、以病毒治虫和以菌治病等。该防治方法的优点在于对人和牲畜无危害、对周边环境无污染,并且对病虫害具有长久抑制的功能,而且该方法的成本低,便于操作且效果非常好,可实践性强。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重庆市; 金毛狗;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又名金毛狗脊,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属(Cibotium)的蕨类植物[1]。该种植物不仅是我国典型的单科种植物[2],还是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其根状茎可长年采收入药,具有通血脉、利关节、强腰背、壮筋骨、治顽痒等多种功效[3];而且,因其密被金黄色绒毛的根状茎形似一只活泼可爱的绒毛玩具狗,再加上它有着四季常绿、雅致清新的大型羽状叶,所以又是十分奇特的观赏植物[4]。由于其野生资源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因此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限制出口物种名录[2]。

尽管有关金毛狗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多集中在化学成分分析、遗传多样性、配子体发育和产品开发方面[5~8],有关濒危原因探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给进一步做好该物种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我们对重庆市金毛狗的濒危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1 调查方法

1.1 资料收集与分析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不仅可以了解金毛狗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还可以了解整个重庆市的金毛狗分布概况,从而为调查地点的确定提供相应的依据。

1.2 访谈调查通过访谈调查主要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调查地点落实到具体的村社、或林场的工区(小班);二是了解当地金毛狗分布的历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主要是当地的中草药采集和销售人士、林业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的生物教师。

1.3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时,我们就根据资料分析与访谈调查所确定的地点范围进行仔细搜索,发现金毛狗后,就逐一调查并记录它们的植株数量、生活环境、更新情况和保护状况等相应的数据和资料。

1.4 实验总结为了更全面和准确了解金毛狗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我们对其进行了3年多的引种驯化对比实验和生长发育观察,从中获得了许多直接的资料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毛狗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实地观察和资料分析可以知道,金毛狗为多年生灌木状的大型蕨类植物,植株高度可达2~3m,其根状茎平卧、粗大,端部上翘而露出地面;在根状茎上密布着较为纤细的须状不定根,成熟的根状茎上还能产生数量很少的孽芽(习惯上称为“旁孽”);大型三回羽状叶簇生于根状茎顶端,叶柄长可达1.2m,幼叶拳卷,密被金色绒毛,极为美观;它的孢子囊群生于末回裂片背面边缘,囊群盖由坚硬的两瓣组成,孢子成熟时囊群盖开裂,形如蚌壳,蚌壳蕨科因此得名;金毛狗的自然繁殖有孢子繁殖和旁孽繁殖两种方式。

2.2 金毛狗在重庆市的分布概况及变化趋势根据访谈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我们了解了金毛狗在重庆市的分布概况及变化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因“大办钢铁”而大面积毁坏森林以前,现属重庆市范围的各个区、县中,除主城区外的其他区、县在当时都有或多或少的金毛狗分布;后来随着大面积森林的破坏,金毛狗的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金毛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了需求量越大价格就越高、价格越高就导致私挖乱采的人越多、私挖乱采的人越多金毛狗数量就越少、金毛狗数量越少价格就更高、私挖乱采的人又会更多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结果不仅导致重庆市大多数区、县的金毛狗已经销声匿迹,就是残存下来的数量很少的金毛狗种群也随时都有惨遭挖掘的危险,这也是导致金毛狗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金毛狗的种群组成与生活环境根据实地调查结果,重庆市金毛狗的种群组成与生活环境概况如表1所示。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10个金毛狗种群中,只有3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在10株以上,但最大的种群也只有28株,最小的种群则只有两株。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它们的种群规模普遍较小,其自然生存的时间很难超过50年[9]。再从各个种群的更新情况来看,尽管金毛狗的自然繁殖方式有孢子繁殖和旁孽繁殖两种方式,但由于孢子繁殖在经历配子体和孢子体两个阶段时,容易受到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繁殖失败[10];同时,金毛狗自然产生的旁孽数量也是很少的,并且,旁孽繁殖的本质只是无性系遗传物质的转移而不能产生有益变异[11]。因此,这些金毛狗种群的自然更新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样的结果就必然会给种群的延续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也是造成金毛狗濒危的原因之一。

从生活环境来看,在10个调查种群中,全部都生长在溪边或沟边的以阔叶植物或慈竹(其中一个种群为方竹)成分为主的杂木林中。因为这些杂木林不仅可以给金毛狗提供荫蔽、湿润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其丰富多样的枯落物保证了土壤腐殖质的原料来源。再从土壤条件来看,10个调查种群都是富含腐殖质的轻壤土或沙壤土,这样的土壤是综合性能最好的土壤之一,说明金毛狗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是很高的。由于金毛狗赖以生存的杂木林属于经济效益低下的“低效林”,是被改造为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的人工林的对象,因此,当这些杂木林都被改造为人工林后,依附其中的金毛狗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再从人为环境来看,10个调查种群中,只有1个处于交通方便、但保护状况很好的保护区中,其余都处于交通不便、甚至于人迹罕至的地方。这就说明:原来那些交通方便的金毛狗种群已经被挖掘殆尽,只有那些交通不便或保护严密而挖掘成本太高的种群才得以侥幸保存下来,但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被挖掘的命运也将不可避免。表1 重庆市金毛狗的种群组成与生活环境概况

2.4 金毛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金毛狗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大小也决定着它们的生存能力。通过引种对比实验是了解它们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12]。本次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金毛狗引种驯化对比实验结果从表2结果来看,金毛狗对土壤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只有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和遮阴60%以上的光照条件下才能生存;尽管对空气湿度的适应能力比土壤和光照条件稍强,但随着空气湿度的减小,其引种成活率和生长状况都明显下降和变差。

2.5 濒危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导致重庆市金毛狗濒危的主要原因可以初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5.1 植株根系不发达由于金毛狗是树状蕨类植物,其地上部分比普通蕨类植物要高大得多,因而需要消耗的水分和无机营养也比普通蕨类植物要多得多,而担负植株水分和无机营养供给的地下部分却和普通蕨类植物一样,是柔软纤细、入土很浅的不定根,这种根系的吸收和运输能力都十分有限,它们对金毛狗植株的生存能力显然是一种先天的限制。

2.5.2 自然更新效率低根据前面“2.2”项中的结果和分析可以知道,自然更新效率低下也是金毛狗主要的濒危原因之一。

2.5.3 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从自然分布区域来看,由于金毛狗属于广布种,因此其对温度条件的适应能力应该是较强的。但由于其对土壤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它们对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尽管金毛狗分布范围广,但种群却少而小,且零星分散、相互隔离。而这样的分布格局是不利于种群生存和繁衍的[9]。

2.5.4 适生环境受破坏虽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金毛狗的生存和繁衍存在一定的威胁,但和人类对其适生环境的破坏相比,其威胁程度又要轻微得多。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不仅只是威胁着这些适应能力较差的野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而且连适应能力无比强大的人类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也受到了相应的威胁。因此,它对金毛狗生存和繁衍所存在的威胁作用是无法估量和巨大无比的。

2.5.5 人类对植株的私挖乱采在前面的“2.3”项中已经述及,由于金毛狗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再加上相应的宣传、保护和管理等工作明显滞后,从而导致其极易遭受私挖乱采的严重破坏,这也是造成金毛狗濒危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3 保护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重庆市金毛狗濒危的主要原因,除了本身的内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类对其自然资源的掠夺性采掘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肆意破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对策。

3.1 加强宣传,增强意识由于金毛狗大多分布于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林区或山区,当地百姓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往往会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它们进行肆意采掘或破坏其生存环境。为了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广泛发动、加强宣传,增强当地百姓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打牢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群众基础,真正发挥广大群众在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2 加大投入,强化保护一方面是增强普通百姓对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让每个百姓都具备这样的自觉性。因此,在加强宣传、增强意识的同时,加大投入、强化保护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3 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是辨证统一的,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它们的可持续利用[13]。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引导市场消费、扩大资源再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途径把植物保护和资源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对珍稀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

3.4 严格执法,惩前毖后由于自然空间的开放性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差异性,在重庆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发生肆意破坏珍稀濒危植物的违法事件是在所难免的。这时,为了惩前毖后、警示后人,相关管理部门对这类事件就应该严格执法、依法重处。

参考文献

[1] 马洪菊,何 平,陈建民,等.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933.

[2] 易思荣,黄 娅,肖 波,等.重庆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战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4):61.

[3] 孙启时.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57.

[4] 曾汉元.我国的观赏蕨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生物学通报,2008,43(5):9.

[5] 吴 琦,杨秀伟.金毛狗脊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2):240.

[6] 伍 莲,邓洪平.金毛狗居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68.

[7] 邓洪平,刘光华.重点保护药用植物金毛狗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 32(18):1850.

[8] 王玉香,黄红英.金毛狗脊口服液制备工艺初探[J].时珍国药研究,1995,6(2):35.

[9] 邓亚妮,成 晓,焦 瑜,等.中国特有濒危植物扇蕨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濒危机制初探[J].生物多样性,2009,17(1):62.

[10] 程治英,陶国芝,许寻富.桫椤濒危原因的探讨[J].云南植物研究,1999,12(2):186.

[11] Riggs LA.Conserving genetic resources on-site in forest ecosystem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0,35:45.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园林建设;现状;趋势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the city ha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eautify the city's function. Because our country is in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city day up tall buildings, month XinSha monarch, all kinds of landscape green space is diverted, business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poured on, together with the unit enclosure, disorderly factories covers an area by lying. Natural ecological has been greatly upset, biological species has very scarce, in this city space, urban landscape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生存空间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众多城市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园林绿化规划、人性化的设计、绿化树种配置及其功能作用、栽培技术的研究都需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接轨。

1.园林建设的现状

1.1植物种植设计

在繁华的城市现代园林建设背后出现了不科学、不理性的现象,甚至盲目的“跟风”、“模仿”,使得植物景观的民族性、地域性、独创性缺失,人为割裂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在一些城市园林建设项目上继续单纯地延续着追求形式美,不讲科学性的“大树热”、“草坪热”,大兴“形象树”、“功利树”,或选植名贵树种,或求大求洋,只顾形式上的视觉冲击,片面追求植物种植“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植物附属于城市园林建设而成为“装饰品”,随挖随种或南北随行,“千园一面”。对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认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的重视,而植物景观所固有的科学属性,为追随时尚或理想化的景观形式,盲目放大了植物的观赏功能,忽视了植物本身的环境适应性、种类多样性。

1.2人才匮乏,研究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年的努力,目前,风景园林已和城市规划、建筑学并列为人居环境学科的三大分支之一,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风景园林学专业。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所院校能够包含完整学科体系。由于在园林教育方面的滞后,导致中国的园林设计专业的人才奇缺。岭南地区最早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专门从事岭南园林教育研究、人才培养的专家学者更是凤毛麟角。另一种现象就是,高校为迎合市场需要,盲目上马园林专业,学生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后就匆促上马,此举,对岭南园林的发展来说无疑饮鸠止渴。教育、研究的滞后必然导致设计者、设计单位的良莠不齐。很多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

1.3生产品种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赚钱我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种热一阵风。两年前,杨树新品种热,家家户户育杨树苗。杨树苗过剩之后,又出现了金丝垂柳热、黄金槐热、美国红栌热等象闪电一样,新的品种一眨眼过去。其次,常规苗木随风倒。近两年法桐、白蜡大规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较大,于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发展法桐、绒毛白蜡。眼下已到法桐、白蜡定植培养大苗的时候,结果很多小苗积压存圃、卖不动。再次,各苗圃生产品种雷同,缺乏特色。苗圃面积虽然大小不一,但经营品种别无他样,雪松、桧柏、杨、柳、法桐、国槐、冬青、红叶小檗等,你有我也有,比比皆是。

1.4城市环境适宜病虫害滋生

现在城市建设密集,人口众多,卫生条件差,通风不好,很容易形成局部闷热。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植物自身的抵抗力,也使得病虫害得到了滋生的环境保障。比如像蚜虫等躲在树木或是建筑物上,加上太阳的作用,这种环境是最方便于这类病虫害的繁殖。而树木一旦受到损伤,那么病菌就很容易经过伤口进入,造成腐烂。

1.5园林建设中选用植物不科学

园林建设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工程,一定考虑方方面面的联系,不可以只是一味的追求漂亮、新奇,要充分认识到植物是否适宜生长,与其他植物是否可以共存。咱们在这个选择中,一定依照科学,有依有据,让有经验的专家反复论证,最后拿出方案(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

1.6高科技本领应用缺乏

科技会带来质的飞跃(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园林植物保护也是同样的。咱们拿数据库来说,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有很多,每种的特征、生长环境、防治方法都各不相同,要收集汇总这些有害生物的资料是一个很费时费劲的工作。可是计算机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技术使得咱们可以共享处理研究这些数据,而此中数据库技术是有害生物集中办理的可行方法。应用数据库技术对绿化有害生物相关资料进行集中统计办理和查询,将大大提升植物保护的效率。所以,咱们要充实应用现代科技本领,使得咱们的植保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2对未来园林建设展望

2.1确立绿量指标,优化植物种植结构

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滞尘埃,调节小气候环境温度、湿度,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等多种生态功能,且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因此园林绿地中物质及能量流动大小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从而决定其产生生态效益的总量大小。因此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因素。将绿化量作为衡量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指标,重视绿化结构,改善现有绿地种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性。

2.2合理配置,促进生态园林实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且依据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等基本国情,植物种植设计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发展模式。在当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园林日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生态园林的概念很多,普遍认可的是: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从而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园林建设的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建设生态园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物链结构,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等类型。如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进行配植。

2.3体现延续性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植物种植设计的思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现代建筑拥有宽敞的空间、流动的空气、明亮的光环境以及稳定的温湿度,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光照、温度、水肥等条件,这些极大地促进了植物景观的空间使用范围。从在室内陈设植物到现在的可在建筑底层、中间层、屋顶种植植物,既可增加绿地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可美化、软化生硬的、没有生机的建筑空间,为人们创造愉悦身心的空间环境。

3.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强调人工园林和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景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野生地被植物园林绿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前言:

野生地被植物如今在园林的绿化中早已被完全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园林的绿化中,野生地被植物的使用会使园林体现的更加自然,更加的能展现地万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在园林绿化中,还是一般的城市绿化当中,都要看重野生地被植物的使用效果。

第一方面我们先讲野生地被植物以下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它的种类和作用。

首先是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地被植物具有生存能力,且这一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可以融入每种环境,能够组成多种多样的自然地被格调。现实生活中比较容易见到的就是建筑物旁边植物,这些植物起到装饰作用。如今我国对大部分野生地被植物的优良性征在认识上还相当的缺乏,在我们国家地被植物的认识空缺上来说,野生地被植物的开发以及应用是一个不错的补充,犹如我国关于优良草坪稀少这一问题就能够经过人工的驯化良种,选择培育草种等方法来扩大和增多草的品种,推动草坪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通常的地被植物一般有适应性好的优良特征,在其生存能力相对较强也就可以展现出它的极限效益。适应性强是野生的植物一般都具有的共同特点,气候还有土壤条件是不能限制这些特点的,也不像许多的室内植物那样需要给他们制造特别的成长环境。接着就是野生的地被植物品种相当的多,正由于它多样性的种类也就使野生植物产生了多样性,并且可以给大家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有社会、生态方面的效益。

接着讲讲野生地被植物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更加的看重文化,在内涵上也更加的注重,原因是这些可以展现一个都市的特色。在建筑的设计上如果可以展现出这个城市的文化气韵,才可以让我们记住这个城市的特色,才会让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加容易。野生的地被植物其实也是有着它的地域特性,也是表彰着独特的含义,甚至一些植被还拥有自己的故事。当看到一种植物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把它和一座城市或一个故事结合在一块,因此大力的挖掘野生地被植物的地域特点,城市的景观特征和地域特色会很好的得到突现。

如今的城市环境中处处都是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空气污染在城市中也是相当的厉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自然植被的数量在都市中比较来说还是相对稀少的,在这么缺少绿色植物的都市中,大家是很渴望贴近大自然的。因而说野生地被植物用在城市的绿化中可以带给大家泥土的气息、自然的风味,可以给全天生活在高度压力下的我们带来欢乐,同时能够改善环境状况。大部分绿色植被可以吸收有毒的气体,同时野生植物全部不需要特殊的照顾,去除化肥农药的辅助作用他们也是可以坚强的生长,就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如此以来就很好的保护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二我们说说野生地被植物的现状,还有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这两方面的介绍如下。

首先是野生地被植物日益凸显重视的发展趋势,这些年来人们很是注意环境的绿化,“疏木草地”的做法在大部分地区得到了采用。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当中,草坪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就有了了不合理发展草坪、不照顾环境因素和生态效应就盲目发展草坪的问题。发展草坪固然是一个很重要且很有意义的事,但是没有目的发展就会违背生态林园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在当代的园林绿化中,草坪、灌草、乔草、还有乔灌草四大类模式是植物的主要配置种类,比如单纯的只有草坪的话,生态效益不会有那么的好,只是视野上的开阔而已,另外的三种其观赏的层次比较强。

但是因为许多植被有遮阴的特点,这一特点会让周边出现秃裸的现象,这一绿化植被不是很完美。由于我国如今正处在一个经济进展的阶段,经济比较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不现买的是想要大面积的买来别国的高档地被植物,这也就使得我们国家的园林绿化受到了实际条件的影响,野生的地被植物价格实惠,品种优良,因而野生地被植物大批的被使用是进步的必然走向。

接着是讲野生的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野生的地被植物是经常能见到的,因为它们现在已经被使用在了许多的地方,在公园的设计上、室内花卉的摆设上、花境栽植上等方面都可以找到野生地被植物的影子。依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北方地区的野生地被植物品种中有许多叶形比较优美的,且姿态不一样的植物。同时如今已经有人把这些野生的地被植物与本地特色的植物结合在一起,培育出风格优雅同时比较有情趣的花,它们早已在花境培育中被普遍的使用了。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比较喜欢贴近大自然,因此公园中一般比较多的利用花草进行装饰。对花园的设计中最合适的是用野生的地被植物,第一个原因是野生的植被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熟识花草、喜欢花草,它们可以让人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主要是在森林主题公园和植物园以及生态园的建设装饰中。在景区空旷的区域、林下、山坡或在小道的边上的亭子旁边种上一些比如白头翁、白屈菜、展枝唐松草、裂叶牵牛、落新妇、牛萎、地肤等的野生地被植物,能够制造出自然美感,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效果,我国发展比较快的是室内花卉,在客厅、卧室还有办公室都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花卉,像是金盏花、仙人球等。在室内养这类的野生植物,首先可以让空气清新,另外可以舒缓心情,比较的适合盆栽有金盏花、蝙蝠葛、玉答等种类,当中的很多植物种类比较适合插花用,合理的安排可以建造出人们心理以及生理上更加需求的合适花卉。

第三展望一下野生地被植物的探讨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植物大国,寒、温、热三带在我国都有体现,蜿蜒山岭,条条大川,能够当园林绿化用的地被植物品种很多,比如蔷薇科类的有栒子属、火棘属、棣棠属、蔷薇属等,豆科的云实属,虎耳草科的八仙花属,桑科的榕属,小檗科的小檗属,红豆杉科的红豆杉属等。所说的这些植被许多种枝叶繁茂、观赏价值很高、适应性能很强,可以引种、驯化,一步步的选育成合适的当地园林地被植物。另外值得深入研究的是很多优良观花地被植物的野生种质资源,让我国的园林地被植物种类更加丰富,建立合适的各具特点的绿地景色,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达到城市园林景观的每种规定下,让本土野生地被生态、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增强城市的景观效果,快速的建设稳定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与此同时,加大推广优良地被植物种类栽培管理水平和生产经验的力度,加大野生地被生产的规模化。也就是对本土野生地被资源的精细管理和大力推广。

2.对多年生草本观花、观叶地被植物的研究,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已展开了一些多年生的草本地被植物的探究,意识到并认识到了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观赏期较长、管理便易等特点。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仅仅是限于普通性描述,对它的生理、生态的要求,配置方式、手段等探讨仍是少的。

3.对木本矮生地被植物的探讨,一些木本地被植物叶形很是奇特、叶色比较鲜艳、扩张的能力快速、抗逆性能很强,合适在特殊的小生境前提下成长,一次种植可以多年的观赏,比如倭海棠、匍地栀子、桃叶珊瑚等等。对这类植物的探究应主要是对优良种的引种、找出观赏性价值更高的地被植物。

【结语】:

野生类的地被植物不光有观赏价值,还有许多的植物是可以当做药物来使用的,这类植物用在生产上的同时治疗效果极佳,比如董草的花朵、莽菜的叶子,另外还有马齿览的全株都可以食用,因此地被植物真的需要我们去珍惜,是我们值得去发现和利用的,可以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与效益。尽管野生地被植物的数量相当得多,但是目前被发现和使用的却是很少,民众要增强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开发与研究,但要记住一边开发一边也要增大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2]王志红.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 2001(S1)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语言文化 民族文化 生态安全

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人类对周围独特生态环境的经验,负载着一种特质文化,这造就了语言的多样性。正因为多样性的存在,人类才能生活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如今,由于语言的不安全,这种多样性正受到威胁,语言文化和自然生态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语言多样性受损

每种语言都在以独有的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但在全球化的趋势中,随着合作的深化和不公平竞争的加剧,强势语言群体向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使人文生态环境恶化,对语言多样性构成威胁。

从世界语言发展史来看,语言的数量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09年2月21日(国际母语日)前夕推出的世界濒危语言图谱的电子版,呈现了世界上 2500 多种濒危语言的信息。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80 种语言消失,数千种正处在消亡边缘。新版图谱将全球濒危语言按照危险程度的不同分为不安全到灭绝 5个类别。其数据表明:在目前存世的 6000 多种语言中,607 种不安全,632 种危险,502 种非常危险,538 种情况危急,200 多种语言已在最近三代人的期间内灭绝(不再存在讲这种语言的人)。图谱还显示,印度、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这些语言非常多样的国家,同时也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1]。亚马逊河流域的探险使人们新发现了那里的许多语言,但是当地原住民在占优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包围和蚕食下,他们使用的这些语言又很快走向消亡。《中国的语言》一书中收集了129种语言,大多数已经濒危或正在走向濒危。其中已经濒危的21种,迈入濒危的64种,临近濒危的24种。满语、赫哲语、苏龙语、仙岛语等使用人数都不足百人,都属于“濒危语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截至2013年,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超过很多动物的灭绝速度。

二、语言、文化与自然生态安全遭遇威胁

1988年在巴西贝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人种学大会上,与会者们首次提出了语言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是一种“解不开的结”。每一种语言都透露出独特的文化和生态信息,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为人类将对周围环境的了解汇入了自己特有的语言,而这些信息包含他们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方式。

如傣族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贝叶文化和佛寺文化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作用[2];彝族的图腾文化对云南紫溪山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保护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还有侗族的糯禾文化、民族医药、传统生活方式等对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糯稻遗传多样性有保护作用[4]。据一份来自国际跨学科研究小组对南美洲部落考察的结论显示:一些居民知道如何组合多种植物,让它们一起生长,而习惯与单一作物打交道的现代农艺家在这方面几乎一无所知。卡亚波人能分辨出250种不同类型的痢疾,每一类型各有一种治疗方法。关于某些草药的知识只保存在某些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只有懂这个民族的语言,才能知道这些草药的名字。除非语言学家或其他有兴趣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对这些草药的知识进行了记录,否则,一旦一种语言或文化消失了,人类关于这些草药的名字和药效的知识就随之消失了,可能失去对未来的一个选择。如今,对抗疟疾最有力的两种药物金鸡纳霜和青蒿素,就是古老的语言文化送给现代人的最好礼物。

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博士认为“文化语种消亡与物种灭绝一样可怕”[5]。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多种智慧和多种文明的经验来支持,正是这些不同的生存智慧使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失去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失去人类好几个世纪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成果,从而削弱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如今,语言趋同所导致的文化趋同直接湮灭了很多丰富的生态智慧及技能,使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理解渐趋单一,进而引发生态安全隐患。在人类过去200年的历史中,单一的工业化使人们对资源无休止地开发利用,人、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植被面积锐减,动植物品种下降,水资源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紧密相连,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语言文化多样性也很难幸免,因为语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已遭破坏。人类对自然的盲目开发破坏了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使其民族语言文化遭受同化、破坏乃至消失;强势文化的扩张反过来导致某些物种不为人知甚至消亡:环境恶化同语言文化消失恶性循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疑是对人类的社会结构、人类文化宝库及人类知识总和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使人类安全受威胁。

1994 年,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发表了主题为“人类安全的新领域”的《人类发展报告》, 首次提出了“人类安全”的概念。所谓人类安全,就是指整个人类免于受威胁的状态,尤指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对人类整体的威胁[6]。其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安全超越了目前的政治或地域的差异,把整个人类作为安全的主体。地球生命体系的无比复杂性,要求人类社会以多元的资源利用方式和途径,获得食物和能源。但是随着语言的濒危、灭绝使语言文化生态平衡被打破,人们文化、生活渐趋一致,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美国人类学博士吉姆・ 麦里曼明确指出:“随着许多人和他们的语言的消失,很多人类经验也随之消失……简单地说,当我们失去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也牺牲了我们的后人在未来的适应能力。在破坏其他各类的同时,我们也实际上宣告了我们自己的死亡。”[7]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生态安全问题就是人类生存安全问题。

三、对策

语言文化生态安全问题是比较隐形的,但又在不断扩展、延伸。应尽快采取对策,做好“见于未萌,禁于未发”的工作。

(一)激发对语言的保护意识。

2015年“国际母语保护日”的主题是:进一步推广语言保护意识。公众应了解到语言的危机即文化的危机,文化的问题攸关民族乃至人类的存亡,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事,人人都有责任来维护,它呼唤着每个人的良知与责任心。保卫语言在更深的意义上,其实是在保卫语言背后的文化,这种保卫源自对整个人类文化的自觉尊重和爱惜。

新闻媒体、文化艺术及教育等领域,应在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引导人们珍惜民族语言文化遗产,继承民族的人文传统。当然,在全球化时代,应融入国际社会,而不是回避、远离国际社会。英语、法语等世界通用工作语言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它为接受新的观念、新的文化、新的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需要。要注重培养高端的专业外语人才,任何倾向一端的做法都是无益的,也是不现实的。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倡“和为贵”。

1993年美国“霸权主义”代表亨廷顿曾说:“维护世界的安全则需要接受全球的多元文化样。”[8]维护民族平等和多样性,承认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这些都是全球化时代和网络时代和平与和谐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共同体或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上必须以其他共同体或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中国讲究“礼之用,和为贵”,“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要在不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和对话,,达到“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交往的理想状态。

捍卫文化的多样性与尊重人的尊严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应成为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理念,共同推动世界进步和发展。

(三)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为了维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人类制定了很多法律和规定,如野生动物保护法、植物保护法等,这是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做的必要工作。应对语言生态危机,改善语言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亦应如此。濒危语言资料的抢救和保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专家学者和有关机构的学术支持和人力参与,而且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政府应在保护和支持多民族语言方面起主导作用。不仅要在教学和使用上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也要给予“倾斜”,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各地濒危语言,记录、描写、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文字、声像资料,尽量延缓它们的流失。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应着力培养大量的语言数据技术人才,建设语言电子超结构数据库,加大语言数据技术研发的力度和速度[9]。

全球化和人类生活信息化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人类社会显出更脆弱的一面。人们在追随经济浪潮的行程中无暇看清语言多样性受损会带来多么严重的民族文化问题,甚至是生态安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语言作为医学、生态、经济等资源的价值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语言的保护绝不仅仅是语言学的问题,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来考虑,在保护民族语言文化、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间寻找平衡点,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http:///zh. [DB/OL].

[2]许再富,刘宏茂.西双版纳傣族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J].生物多样性,1995,(3):174-179.

[3]龙春林,张方玉,裴盛基,陈三阳.云南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1999,7(3):245-249.

[4] 王艳杰,薛达元 . 论侗族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贵州社会科学 ,2015,(2):95-99

[5]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Second Edition[J]. Business English, 2003, 35(4):605-606.

[6]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7.

[7]吉姆・麦里曼,尹铁超.人类学与部落民族研究:过去的经验及未来的模式[J].满语研究,2001,(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