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育意愿;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力资源

本文受高校自主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030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资助(项目编号:G201512026005)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4日

引言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二胎政策落地以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已经启动相关数据测算和评估工作,提请省人大修改《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内容或做出规定,同时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工作,积极推进生育二孩的政策,尽快在辽宁依法组织实施。为了把握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调查目前生育主体的生育意愿,预测政策实施后辽宁省未来10年的人口变化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进而分析辽宁省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一、生育意愿分析

(一)调查情况概述。本文就沈阳市、大连市等部分地区的人群进行生育二胎意愿的抽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回收结果显示72.3%的人群愿意生育二胎,27.7%的人群不愿意生育二胎。经调查,27.7%不愿意生育二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力有限,无暇再照顾第二个孩子;(2)身体条件不适合再生育二胎;(3)经济压力大,生育第二个孩子成本高;(4)第一个孩子不愿意再有兄弟姐妹。此外,就72.3%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人群进一步展开影响生育的因素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顺应父母意愿”、“养儿防老”两项具有直接功利主义倾向的选项累计百分比为29.297%,“让孩子有兄弟姐妹陪伴”共占16.797%。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对生育目的考虑上,家庭的完整性、第一个孩子的意愿占很大比重。“经济允许”、“政策鼓励”占本次调查总量的33.593%。表明现在人们的生活经济压力比较大,经济是人们生育的较为重要的因素,是现在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上述数据分析表明生育孩子的经济保障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首要考量,生育孩子所具有的精神方面与现在的经济状况的考虑成为最重要的目的。

(二)城市、农村生育意愿分析。在走访大连、沈阳的城市、农村地区过程中,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

1、农村人群生育意愿分析

(1)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重要的因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家庭付出很大一笔资金,教育成本是大多数家庭最为重视的。根据《2014辽宁统计年鉴》上的信息显示2013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0,522.7元,而经计算供出一个大学生则平均要花费10万~20万元,虽然随着农民收入的日益增加,但就普遍来说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义务教育政策虽然减轻了一部分家庭对于孩子上学的负担,但上大学的费用相比农民家庭的收入仍然较高。随着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农民家庭在生育二胎之前都会仔细考虑他们的经济实力是否允许供多个孩子上学或者在有一个孩子的前提下能否提供给第二个孩子同等公平的教育环境。因此,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村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2)在很多农村家庭,“养儿防老”的性别偏好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从传统文化上来看,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保守的农村地区依旧存在,并且根深蒂固。就心理上而言,人们往往认为男孩是家庭的一种延续,并且不可避免的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此外,就生理结构而言,男性体格比女性高大强健,男性劳动力更让家庭有安全感,从而使家庭对生育男孩都有着较强烈的欲望。受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在大连一些农村地区不再生育第二个子女,仅仅是因为第一胎已经有了男孩,很自然当第一胎是女孩时,那些家庭便会加大对第二胎的生育欲望。在今天,这种生育观念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已被逐渐淡化,但对目前农村人群的生育意愿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3)其他项中包含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方面也是影响农村地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走访中和问卷中也反映出,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劳动力有限,家里有老人需要赡养,本就沉重的家庭负担无法再负担一个新的生命,也导致二胎政策在很多地区“遇冷”。老人的医疗费用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也使部分农村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有比较多的顾虑。

(4)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经调查,很多家庭表示之前想生育二胎只是因为政策条件不允许就打消了生育二胎的念头,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后,确保了生育二胎的想法实现。此外,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深入,辽宁省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生育二胎的政策优惠力度,以改善人口低增长、负增长的局面,政策扶持也会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

2、城市人群生育意愿分析

(1)让孩子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是影响城市人群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据走访大连市的中山区、高新园区、开发区等一些区域,实地调查后发现在大连生活的城市人群大多数家庭都已经有第一个孩子了,当“全面二胎”政策在辽宁省实施后,对于这一类的城市人群表示想生育二胎。原因更多的是想让孩子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感受家庭的亲情氛围,让孩子能够在父母忙于城市的工作的背景下能够日后相互照应,积极应对城市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多个兄弟姐妹的相互照应能够使父母更加放心。适合生育人群的父母的意愿也表示,自己退休后能帮助儿女照管第二个孙子或孙女,能增加家庭氛围和让自己作为老人也不会孤单。

(2)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是城市人群考虑生育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农村地区,城市人群也避免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给生育意愿带来的限制。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对物质追求的同时,也希望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睦。但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注定会给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在社会飞速发展,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物价也在飞速的上涨。而作为家长,都想要给儿女最优质的教育、最美好的生活。就2015年和2016年的房价数据显示,沈阳市中心地区和平区约9,058元/平方米、沈河区约10,968元/平方米,大连市中心地区中山区约12,600元/平方米、高新园区约11,194元/平方米,从以上数据来看辽宁省房价物价对大部分外来工作者和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个沉重的数字。在成为“房奴”的同时,养育孩子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这也会让许多经济实力单薄的家庭放弃二胎打算。除此之外,城市内快节奏的生活往往会让许多父母失去更多的自由时间,使他们的生育意愿只停留在一个孩子上。

(3)在其他选项中受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影响生育意愿的比重偏高。在城市家庭中,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很多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使许多家庭在生育意愿有了一定的改观。很多城市的年轻人认为生活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应用努力工作来实现完美的人生,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生育儿女已经不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也有很多女性,害怕由于生育造成体型体态上的变化,而害怕生育。甚至在个人生活质量的主导下,有不少城市青年倾向于单身或者丁克,现在“丁克一族”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此外,夫妻二人的工作状态也对他们的生育意愿有很大的影响,是否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地点是否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5%的人表示在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才会考虑是否生育二胎。

(4)养儿防老的思想也是影响城市人群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城市中人群较农村而言所面临的物质压力、生活压力、竞争压力更大,像大连和沈阳这两座城市是辽宁省的核心城市,消费高、收入低尤以大连市较为突出,因此在这两座城市生活的人群对今后与日俱增的生活成本压力的安全感较低,城市人群想趁着政策优惠和现阶段的条件生育二胎,以增加对年老时的赡养保障。

(5)无论是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政策因素都是影响他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普及,很多想要生二胎的家庭由于政策的限制望而却步。但是面对目前日趋严重的中国老龄化现象及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压力的增加、老龄化现象逐渐凸显、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层出不穷,“全面二胎”政策的推行给了符合条件又想要生育二胎的人们予希望,这也注定会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阅读“全面二胎”和“单独二胎”政策可以看出,二者受众的区别就是单独二胎政策是针对独生子女的,少数民族等较为特殊的人群,而全面二胎政策是针对除去上述人群,以高龄夫妇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家庭,前者中的一些家庭要不得不面对已有孩子和兄弟姐妹孩子的年龄与生二胎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困扰,这也会对二胎政策形成阻力,而后者因为养老压力相对较小,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再生一个。假设在政府对生育二胎的人群给予更加优惠的生育政策,如从对医疗护理的优惠、薪酬岗位的福利补贴、购房补贴等方面,预计会提高辽宁省的生育率。

二、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对辽宁省人口结构的影响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口结构是一直存在并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反映在性别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两个方面上,2013年我国人口结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矛盾日益显现。同样,辽宁省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与矛盾,《辽宁省2013年度卫生计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更是高达19.1%。其中,沈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大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虽然均高于全省平均值,但老龄化现象相比全省更加严重。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尖锐问题也在影响着辽宁省的发展。《辽宁省适度人口容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一文对2015~2030年辽宁省的年末人口数量进行预测,预测到2020年辽宁省年末总人口达到4,538.7万人,到2030年辽宁省年末总人口达到4,605.7万人。根据本文生育调查结果显示72.3%的人群表示愿意生育二胎,由这一小部分人的意愿加之结合《辽宁省适度人口容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一文的调查结果,预计在未来十年内,随着“全面二胎”政策在辽宁省内的深入发展,人口增长率会有所提高,婴儿潮可能会出现,辽宁省人口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一)“全面二胎”政策对新生儿人口数量、性别结构的影响。从全国人口的大环境为背景来分析人口状况,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国家实施“全面二胎”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二胎增加人口总量,经历时间周期后渐渐延缓人口低增长局面。根据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生育二胎的人群目前仍只有小部分,但随着政策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长期来看,经历生育周期后人口数量会有一个小幅度的生育回潮,但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有限,人口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新生育政策使出生人口数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超低生育水平以及未来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有利于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从性别结构看,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是133,972.4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8,685.26万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3万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是105.20。而辽宁省的男女比例大致处于均衡的状态,但在14岁以下的孩子中,男女比例失调,性别比例更是达到110。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性别倾向问卷样本300份,回收有效样本223份。据调查结果表明,二胎政策实施后,多数家庭希望的家庭构成是一儿一女。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深入,新生儿逐渐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缓解辽宁省性别比例失调的状况,逐步促进辽宁省人口健康发展。

(二)“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人口的低增长使得我国劳动力快速下降,而生育政策调整将使新增人口一定程度上补充劳动年龄的人口规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7%,而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43,746,323人)的比重为10.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1.43个百分点。目前启动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近期虽不会影响老年人口总量,但新增人口的增多相对的就会逐渐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预测“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辽宁省未来10年人口老龄化百分数将有一定小幅的下降。

(三)“全面二胎”实施对家庭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可以改变当今传统的三口之家结构,将一部分三口之家变为四口之家。虽在短期内可能会加大家庭开销,增加经济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四口之家的家庭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孩子身心发育。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出于对医疗保险体系的担忧,家庭积极储蓄,不敢增加消费支出,是现在中年人的普遍心态。由此紧接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四口之家”的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未来养老等生活问题上的压力,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三、“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人力资源的影响

(一)“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辽宁省人口外流、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同第五次全国普查相比,全国人口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0.57%。辽宁省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年平均增长率0.32%,远低于全国平均值。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导致的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程度加剧,城市失去活力,从而促使人口外移。继2014年辽宁省以5.8%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更加寒意袭人,工业大省辽宁以1.9%的超低同比增速位列全国最末,这更加剧了人口的大量外移。其中大部分外移人口为青壮年,怀揣“出去闯”、“更有发展前途”的想法去到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地方。这直接导致了辽宁省人才的大量流失,经济增速减缓,并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由此,人力资源的储备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新增人口多,为劳动力资源提供人才储备,逐渐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对辽宁省人才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二)“全面二胎”政策一定程度上带动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对一些行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辽宁省的重工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石化和冶金工业,但在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辽宁省主动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加大了辽宁省对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2014年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数据显示,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行业,分别占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总需求的27.06%、17.5%、13.68%和10.26%,合计占总需求的68.5%。而“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首先对幼儿、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托管等行业影响较大,新生儿的增多加大了对这一类教育、陪护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对母婴市场、家政服务行业、保姆行业、房地产行业、乳制品保健品、餐饮行业、玩具等行业的影响较大,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服务人员的需求。

(三)实施“全面二胎”政策给相关行业的人员就业、用工带来的影响。分析如下:基于辽宁省实际,从长远看,“全面二胎”对改善辽宁省人口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比例、延长人口红利期等具有积极意义,但短期影响不大。针对这一劳动力短缺、人才资源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短期内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需求加大、用工成本增加的消极影响,基于生育条件、生育意愿的因素,加之人口的孕育周期和新生儿的生命成长周期的客观条件,“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短期内作用不太明显。而且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因开放二胎,用人单位加重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就女性从事的比较多的行业如教师、医生、护士等一些行业而言,当这些女性进入哺乳期、适孕适育期时,其所在的行业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同等技能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这些职位的空缺,也会造成用人单位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对于这种局面提出的应对措施有:合理合法地调薪调岗、合理修改用工合同福利、延长退休时间等等,将客观的女性生育问题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相协调。同时,“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可能会带来女性集中岗位的招工难,甚至会带动男性进入女性传统职业(幼儿园老师、护士、服务性行业等)的趋势。其实许多“粉色职业”,比如洗碗工、保洁的难度并不大,往往基本要求只是身体素质好、踏实稳定,男性在这方面的优势甚至更强一些。因为招工难而带来的薪资上涨很可能会吸引许多男性抛弃成见,从事到“粉色职业”当中。从一胎变二胎也使得产假增加,短时间可能会导致人力资源下降,用工成本增高,加剧辽宁省人力资源动力不足的局面。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无疑是促进辽宁省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促进生育率的增长,在时间周期下新生儿成为新的人力资源,为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输入人才动力,以人才驱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主要有经济条件、性别偏好、健康状况、养老保障、生活质量、思想观念、政策因素等,其中经济条件是最主要的因素。“全面二胎”政策短期内对人口结构、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短期会加剧辽宁省人力资源紧张状况,但就长期而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辽宁省新增人口增加,逐步改善家庭人口结构、延缓老龄化进程,为辽宁省人力资源提供后备动力,有利于辽宁省未来人口的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福林.生育意愿及其度量指标研究[J].统计教育,2005.10.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2篇

目前,中航工业沈飞集团相关人士表示,暂时没有信息透露。媒体评论认为,这是继歼20之后中国第二款第五代隐形战机,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同时研制两种第五代战机的国家。

《飞行国际》杂志的专家指出,此次试飞的歼-31安装了两台俄制RD-93发动机。采用该型发动机的还有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JF-17轻型战斗机。至于该机今后是否会换装矢量推力发动机还不得而知,同时,短距(垂直)起降能力同样也未知。

中国智库建议

有计划开放二胎政策

日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了《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集结了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成果。报告指出,中国应该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胎政策,2015年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在报告中,专家建议,我国先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胎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同时,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20年之后的高度老龄化局面,并再次获得人口红利。

文/国际财经日报年内北京5家医院试行医药分开

为了解决“到大医院看不起病”的问题,今年7月1日,友谊医院首先试点“医药分开”政策,取消药品加成,收取医事服务费。此举不仅给患者省了钱,还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今年9月,朝阳医院成为第二家医药分开试点医院。两家医院试点后的统计数据表明,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自付费用均下降;而百姓满意度、服务质量、医院收益全部三提升。医管局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医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0.2%,88.4%的患者认为专家门诊的交流和解释时间比以前增加了。

下一步,北京要从12月1日开始在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儿童、妇产等医院也在筹备中。明年,全市22家市属大医院均将试行“医药分开”模式。

苹果Siri中文版

屏蔽“涉黄”词汇还不彻底

近日,网友爆料苹果iPhone手机的语音对话软件Siri中文版可以提供“”场所信息。对此,苹果公司回应称,Siri不能进行关键词屏蔽设置,但专家指出,苹果具有对敏感词进行特殊处理的设计,只是并未将上述内容列入屏蔽名单。

据悉,Siri是苹果公司在其产品iPhone4S及iPhone5上应用的一项语音控制功能软件,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人机对话、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介绍餐厅、设置闹钟等。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3篇

时至今日。真人秀节目已经被过度消费。而《二胎时代》仍能引来火爆收视无疑为电视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那就是要紧贴时代脉搏、结合社会热点、启发社会思考。“综艺节目+社会话题”的成功嫁接让观众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他们在看过节目后不是一笑而过。而是引发了深层次探讨:“对二胎。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为此。本报特别策划并采访了本期话题。通过节目主创、百姓观众的现身说法。共话“二胎”这个新的家庭模式带来的新思考。

主创说――《二胎时代》是这样烁成的

作为国内首档关注“二孩”的节目。《二胎时代》以“二胎家庭幸福养成记”为创作理念。以“全面二孩”为社会政策背景。通过四组明星家庭和四组“二胎宝宝”的互动,模拟二胎家庭的生活形式。直面新型亲子关系引发的家庭变化。作为北京卫视2016年的首档大型季播综艺。《二胎时代》以暖心治愈节目风格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在一个收视火爆的节目背后却有着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日前联系到了《二胎时代》的总导演武怀宝。也了解到了很多幕后工作人员的艰辛。

“社会话题+综艺节目”的首次嫁接

《二胎时代》并不是一档常规综艺节目。它以真实新闻采访为由头开启,选取社会大众对于“二孩问题”的不同看法,直面新型亲子关系对社会人群带来的改变和震动。用总导演武怀宝的话说,更是一次“社会热点话题――综艺节目”的首次嫁接结合。

据介绍,该节目的筹备时间很短,从确立主题到第一期节目的拍摄之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首先这是个社会各个阶层都非常关心的话题,热度高、关注度高。在那段时间里,它成了千家万户都在考虑的问题――到底要不要生二胎?所以,我们在策划时专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通过甄选出来的社会新闻,从中梳理出了一些焦点话题。在节目拍摄中,我们想办法把这些都用到情景设置中。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这样的工作为节目后期内容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之前很多真人秀都借鉴了国外类似节目的套路。但是武导却表示,《二胎时代》绝对是原创。“这几年,亲子类节目已经被消费得很过度了,观众对于户外体验式的真人秀已经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说有点腻了。而《二胎时代》并没有参考之前那些。它是热点社会话题和综艺节目的首度结合,这是它最大的亮点。它的基础是从社会新闻中来,再结合上明星家庭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来吸引观众的。”

对于将“素人宝贝”作为二宝空降到“明星家庭”的节目形式,武导表示也是一个创新。“我们当时也考虑过直接去拍摄有两个孩子的现成明星家庭。但是感觉这样的话,戏剧冲突不够强烈,混乱程度和接纳程度不如现在的强烈。另外,如果只是纯粹去表现明星家庭,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又不太接地气。所以我们加入了‘素人宝贝’的元素。现在看来,星素结合的方式明显给《二胎时代》带来了不少人气。”

首期节目播出后,电视、网络、报纸上针对《二胎时代》的讨论量骤然增加。节目组也在密切关注着来自各媒体的动向。“我们发现,大家探讨最多的是父母教育的方式。之前网上流行很多大宝欺负二宝的搞笑视频,其实这是二胎家庭面临的普遍问题。对于二宝来说挑战小一些,因为他从一出生就面对的是稳定的家庭关系。而对于大宝来说,如何做好心理引导和建设,如何让他能接纳二宝就是很重要的问题。观众这方面的讨论也是最多的。比如说夏克立家庭在引导孩子的方法上很与众不同,还有杨云对待小妹妹Eva的教育上很多观众认为有问题。这些争论都特别好,这也正是我们制作节目的初衷。”

120个隐蔽摄像头不够用

与寻常的节目不同,《二胎时代》不预先设置环节、不抗拒冲突、不提倡演绎,节目开创全新观察式拍摄模式,以明星家庭的自然感情线路发展为准,由120台摄像机全方位记录,自然真实地展现每个家庭的反应。而这也是吸引很多明星参与进来的卖点。曹颖在接受采访时就坦率地表示,自从儿子出生后,自己就寸步不离,也拍摄下很多孩子的可爱瞬间。但是这和节目中24小时全程跟拍根本没法相比。“播出前,我去节目组看了一次拍摄素材,太好玩了。我强烈要求,即便是有些素材没有被剪进节目中,也一定要一起给我。这是太难得的宝贵资料了。”

节目组又是如何实现24小时不间断拍摄的呢?

据介绍,《二胎时代》的拍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察室的拍摄,也就是说在家里固定地方装上隐蔽摄像机,24小时全程拍摄家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另一种是户外拍摄,用武导的话来说就是“把《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结合起来的拍摄方式”。

对于“120个隐蔽摄像头”这个数字,武导表示“不够用”。“要拍摄四个家庭,就要有四个导演组,所有的配置都是四套人马。隐蔽摄像头每家30个不够用啊。比如杨威家就有四层,每层都要安装。隐蔽摄像头有的是无人的,有的是有人的,还有遥控的,挂满房间的每个角落里。另外,我们在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小型的导播间,也叫CC房,里面装配的都是演播室系统。每个机位布置好后,拍摄出的信号都会甩回到CC房,进行编辑。别看CC房很小,但是里面人头攒动,聚集着包括编剧、导演、录音、灯光、摄像在内的七八个人。”如此零距离拍摄势必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曹颖也曾说过,在家里经常忘记了房间里摄像头的存在。但武导表示,他们在布置机位的时候也要避免隐私。“像卫生间这样的地方肯定是要回避的。我们是很保护被拍摄者的个人隐私的。”

尽管拍摄镜头深入家庭的每个角落,但CC房里的工作人员却不会直接发号施令或者任务给大家。“这也是我们和另外几档真人秀不同的地方,他们是直接任务,而我们是给限定性的条件。”武导解释说,“开拍前,导演组对每个明星家庭做一次深入调研,让他们填写一个表格,包括每天的生活规律、家人的生活习惯等等。比如曹颖每天把孩子接回来,都要开始先写字。基于这个调研,在拍摄前会有一个框架式的台本。但是具体内容会随时调整。比如说有一次王子不听话,导演组就会有意识提醒曹颖一下,让她鼓励、夸奖一下二宝,借此刺激一下王子。这种做法基本上还是保护了家庭生活的原生态,避免刻意制造的痕迹。”

四个明星家庭是这样选出来的

在《二胎时代》中,观众多方位展示了中国式家庭的温馨之情:即便在“鸡翅大战”中产生摩擦,但甜甜的“二宝妹妹”给杨威家庭带来了更多甜蜜。不仅杨威画风秒变,魔性笑容让人忍俊不禁,杨阳洋也一改霸气高冷范儿化身小绅士主动关心妹妹;面对仨宝,姥爷潘长江虽然累的够呛,但当孩子们懂事收拾玩具、乖乖听姥爷讲故事时,姥爷也收获了更多幸福;曹颖也一样,王子和二宝随时随地的“秀甜蜜”,更击中了无数网友内心,让不少网友直叹,“多一个二宝果然不一样,整个家庭气氛都变甜蜜了,看到他们这么和谐,我也好想生个二宝。”

不只是内容定调,从节目嘉宾的选择上,也涵盖了多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如潘长江一家,展现的是儿孙满堂老人的家庭生活;夏克立一家,偏向自由教育适合新时代年轻父母;曹颖家,母慈父严是寻常中国家庭的模板;而杨威一家中,杨阳洋的个性特征敏感不善言辞,他的成长最能体现二宝带来的影响……四组明星家庭共同组成了一个真实家庭的缩影。导演武怀宝告诉记者,这四个家庭的选择上他们还颇费了些心思。

“因为我们的筹备时间很短,所以在明星家庭的选择上也难度很大。很多合适的家庭都已经被过去一些节目消费过了。但是我们选了杨威和夏克立两个之前在真人秀出现过的成熟家庭,一方面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我们在节目中所呈现的是熟识的家庭面临新问题的态度。对于潘长江家庭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隔代亲情。他家里面基本上是潘长江、潘阳和小石头,事实上我们也拍了潘长江的父母。这样错综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对于二胎兄弟不同的对待方式特别有看点。而曹颖自从当了妈妈之后很久没露面了。她家的教育方式跟其他家庭也是有区别的。可以看出来,我们尽量从不同的维度去选择不同的家庭,其中也考虑到了差异化和不同年龄的代际关系。”

最大的欣慰是得到观众共鸣

《二胎时代》播出后引发了观众很多争议。有观众认为节目残酷,尤其是对于新来的孩子。“人家在自己家也是小公主小王子。跑到明星家庭里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无论对于大宝还是二宝都有些残酷。”

对此,武怀宝导演表示:“我们做节目时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护素人宝贝。毕竟人家是初来乍到,被送到一个新环境,难免会有各种不适应。其实我们现实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到朋友家里去偶尔住一天,也会受到很多照顾的。换个角度来说,其实素人家庭也是很期待看到孩子不同的反应。比如去到潘长江家里的小豌豆,她妈妈其实已经怀了二胎,她也希望豌豆能通过这个节目做一次实习姐姐,为将来的生活来一次预演。”

这几个孩子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动机,看看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们能观察到什么。比方说我们这次潘长江里小豌豆,他妈妈其实已经怀了二胎了,她希望豌豆能做个实习姐姐。尽量保护素人宝贝。毕竟是初来乍到。现实中也经常会遇到,送到一个环境,本质上并没有伤害到这些孩子的做法。还是很适应。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4篇

穆光宗给出了答案:放开二胎。

有人力挺穆光宗,同时追随穆光宗开始审视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有人反对穆光宗,认为放开二胎的观点“没有长远眼光,不负责任”。

一场计划生育政策走向的激辩由此展开。虽然穆光宗的观点基于多年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但他对自己观点的陈述依然很慎重。因为“一旦人口政策出了问题,将会给全社会乃至全民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论”

“大量高风险的家庭必定会造成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穆光宗的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论提出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

从1985年开始,穆光宗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后开始从事人口学研究,对人口问题、人口理论、人口政策和人口战略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

强制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伊始,穆光宗到各地进行调研时,发现的问题让他触目惊心。

2003年元旦去甘肃酒泉调研,穆光宗发现,这里曾经有12个妇女,因为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二胎生育间隔,因大月份流产而亡,强制性计划生育的做法也屡见不鲜。

这项政策关系到所有中国民众的幸福,但是,它给民众到底带来了什么?穆光宗痛苦的思考却没有答案。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穆光宗走访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夭亡家庭,考察这些家庭的生活状况。困难不仅仅是来自于失去孩子的父母极度悲伤而拒绝配合调查,当地一些政府因为调查内容跟基本国策相左,也派人全程“陪同”。

然而一次实地调研改变了当地政府的态度。那次,穆光宗来到四川的一个独生子女无后家庭,退伍的儿子次年骑摩托车出了车祸身亡,年仅22岁。那位母亲的痛苦溢于言表。面对一个深陷失子之痛的母亲,现场的“陪同”人员也无不动容。

2004年。经过多年研究的穆光宗在《人口研究》杂志上提出了著名的“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论”,提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大龄独生子女家庭实质上是高风险家庭”这一观点,社会反响强烈,媒体纷纷转载。

“实行这么多年计划生育,这种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大量高风险的家庭必定会造成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穆光宗说。

然而,穆光宗提出二胎政策的原因不仅仅如此。

如何老有所养?

“生育两个孩子,应该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取向。”穆光宗说。

在学生眼里,穆光宗博学深思而富社会责任感。做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他面对学生总会强调,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时必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供养,二是精神赡养,三是生活照料。特别是精神赡养危机为穆光宗所关注。

目前,中国的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日渐凸显。

在穆光宗看来,生育率快速下降所导致的未富先老和未备而老,特别是独子老龄化和无后老龄化所带来的“孤独终老”问题,将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社会化养老尚未完全成熟。谁来养老?这个问题摆到了成千上万的独生子女家庭面前,也摆到了独生子女入口占主体的社会面前。

“生育两个孩子,应该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取向。”基于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对世界其它国家的观察和分析,穆光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有这样,独生子女家庭的才能够规避风险,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也能缓解,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也将得到部分解决。”

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放开独生子女夫妇生二胎,穆光宗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人口问题,具有长周期性,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船大要早掉头。”穆光宗坚信这一点。

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

每1000个孩子,成长到25岁之间,大概5%的人会夭折,到55岁之前,有12%的人会死亡,

CCN: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注意到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

穆光宗:2002年,我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专题调查组一起到浙江、四川等地,调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类别和成因,准备对他们进行救助。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计划生育家庭出现孩子夭折的意外。

CCN,这种夭折的孩子占计划生育家庭的比例有多少?

穆光宗:有相关数据表明,每1000个孩子,成长到25岁之间,大概5%的人会夭折,到55岁之前,有12%的人会死亡,这是有规律性的。有学者估计,中国大陆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有一亿四千万之多,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群体。

根据有代表性的调研相互印证,独生子女夭折家庭的比例大概在0.4%。新华社的报道说,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上万名孩子(其中主要是学生)遇难,其中8000多个是独生子女家庭。

CCN:除了夭折的风险外,你的理论中还提到“成人风险”、“成材风险”、“婚姻风险”、“养老风险”等9个风险,由此判定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

穆光宗:是的。这九个方面构成了无法挣脱的风险锁链,就好像生态学讲的“蝴蝶效应”,其连锁反响是非常大的。

应该承认,风险本身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继续鼓励独生的导向下,风险必然会被放大。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家庭的种种风险其实都会以各种途径转化为社会的风险和政府的责任。

CCN:你随后发表了著名的独生子女风险论,社会上反响很大,政府对此有什么反应?

穆光宗: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反应,但是政府对人口安全和人口风险开始重视。政府开始注意到生育率不是越低越好,少生不等于独生,计划生育好不等于独生子女好。一些地方开始不再鼓励放弃政策内二胎的做法,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开始关注独生子女伤病残亡家庭的社会救助和制度保障。

事前规避才能化解风险

“政策导向就隐含着男女不一样的信息,也是对男女不平等事实的默认,我觉得男女平等要高于国策。”

CCN:你认为怎么才能化解这种独生子女家庭风险?

穆光宗: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事先规避,一是在现有政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资源。对独生子女的家庭要有优惠政策,围绕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救助;优惠政策的目标始终围绕改善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二是城乡一起放开二胎,这个才是同题的根本。

第二种方式是事后补偿,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很多家庭,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实际上受打击最大的是父母的精神。所以物质补偿根本解决不了精神问题。

CCN:是这些促使你反思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

穆光宗:其实原因不仅仅如此,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谁来赡养老人?这是计划生育家庭和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反思现在的政策,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第一胎是女

儿的可以生育第二胎,但是第一胎是儿子的却不能再生,这种政策导向就隐含着男女不一样的信息,也是对男女不平等事实的默认。所以,我认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要高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要用性别平等来引领人口政策的完善之路。

要尊重民意和民权

现在城乡二元、两性有别的人口生育政策违背了起码的社会公平性,可能诱发人口素质逆淘汰。

CCN:你觉得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该如何调整?

穆光宗:人口生育政策要尊重民意和民权。生育权是私权,然后才是公权。至于生一个还是两个以及什么时候生育,这是私权范围内的事,个人、夫妇和家庭应有选择的权力与自由,国家不应干涉。

政府的计划生育公权应该和私权相互扶持,而不是对立。政府行使的生育公权在文明社会里只能理解为生育的服务保障权。造福于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要维护人口发展的结构安全性,坚持人口控制的底线伦理。

结构决定功能,如果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那么一个以独生子女人口为主体的社会本质上就是风险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不需要比现在更多的独生子女和风险家庭细胞。

同时也要通过适时补偿、关怀民生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建设来消除人口控制的弊端。

现在城乡二元、两性有别的人口生育政策违背了起码的社会公平性,可能诱发人口素质逆淘汰,也可能加剧性别发展不平等。

很多研究都指出:我国形势严峻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与现行生育政策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我得到的数据是现在中国的生育率不到1.3,比世界的平均生育率要低。低生育率并不意味着人口问题的终结,伴随着人口问题的转型,我们更要关注结构性的人口问题,特别是政策性人口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总结起来,我认为应该是“城乡对等,性别平等;适度生育,鼓励二胎;投资人口,优化人口。

人口投资比人口控制重要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认为,最后的资源就是蕴藏在广大人口身上的脑力资源和智力资源。

CCN:你为什么说人口投资比人口控制重要?

穆光宗: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说过,人类的最后资源就是广大人口身上的脑力资源和智力资源。13亿中国人有13亿中国脑,这些脑力资源开发出来,所谓的人口问题将逐步消解,中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很大的动力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看似负担的“生育成本”概念完全可以理解为有预期回报的“人口投资”概念,从投资而非“成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就树立了积极的人口观。中国人口是不能不控制的,但是仅仅控制人口并不足以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所以我说人口投资比人口控制重要。

赋权于民 还权于民

中国需要更多结构和功能健全的“健康家庭”而不是“风险家庭”,同时需要呼吁性别公正条件下的“男女平衡”而不是“男女失调”。

CCN:你认为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穆光宗:中国需要全力推行的人本主义的人口发展战略。人口问题在根本上是对人的投资的不足和失败所导致的,只有加大对公共卫生和教育的投资,我们才能有望打破疾病与贫困这一恶性循环。

我认为未来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要实现风险最小化、潜能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要赋权于民,投资于民,发展于民。要以人为核心。中国人口发展需要确立凸显入的全面发展主导价值取向的战略大思路,比如说,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CN: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大吗?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5篇

从政策层面,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是否应该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在每年的两会上,就不断有代表委员呼吁二胎政策在全国推广。

而引起大范围讨论的是在2012 年7 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葛延风、喻东、张冰子三位专家在媒体发表文章《完善社会政策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提出要尽快调整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文章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按户籍人口计算则出现了低于1 的超低水平。建议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否则,越晚越被动。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吁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赞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十一五”时期调整人口政策的条件就已经成熟。现在已经进入了“十二五”时期,改变限制生育的人口政策的条件应该说更加成熟。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虽然有可能会引起生育水平的波动,但并不会引起大幅度全面反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认为,由于中国长期的严厉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未来数十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形成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型结构,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上的少子老龄化与性别结构上婚配男女严重失衡还会相互叠加,这是人类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重叠失衡现象,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人口挑战。

持反对意见的也不乏其人,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从中国的未来,从中国种群的未来出发,从有尊严的生活角度出发,优生优育包括计划生育必须实行。她认为,如果放松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更致命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受到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束缚。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龄化所产生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用工荒”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不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是用工方式的问题。“放开二胎政策,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当前公共服务措施不先行、不到位,即便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不敢生。”

在2012 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半年工作会议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王侠明确表示,我国仍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个根本不动摇,切实把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首要任务抓紧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坚持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12 月19 日,王侠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再次强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这表明,短时间内大范围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可能性极低。

放开还是坚持原有政策,各方的博弈仍将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口政策的适度调整已变得非常迫切。诚如中国社科院专家张车伟所警示的,人口红利消失和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将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而深刻的影响。相信我们的决策层不会忽视这个考量。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6篇

如果不是意外怀孕,我和老公可能不会主动选择生二孩。再生一个孩子意味着打破家庭现有的平衡:父母健康,儿子刚上幼儿园,工作顺心,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难说破坏平衡是好是坏,但初期注定让人恼火,而这种恼火很可能因为两个孩子的成长而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公婆很高兴,他们用半辈子的经验鼓励我们:“活到我们这个年龄,过日子就是过人呢。”娘家妈出于心疼女儿,态度坚决:“刚熬出头见点亮,干吗又重新过一遍喂奶换尿布的日子?要是不生老二,这小日子不是都飞起来了吗?”至于我和老公,对这个没打招呼就登门造访的小生命,舍不得放弃,接受起来却又不那么心甘情愿。我们小时候都看过“只生一个好”的标语,长大了却也羡慕过有兄弟姐妹的同学朋友,可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得付出双份的精力和资金来养孩子。我和老公都不属于精力能像自来水拧开就哗哗流淌的人,不愿意累着自己,更不愿意累着父母。

唯一欣慰的是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符合国家双独二胎政策,不必为多生一个孩子的户口操心。假如我和老公不符合国家政策,恐怕我们就不会纠结了,违着法,挨着累,图什么?多半是放弃。

我有一个表姐,军婚,孩子6岁,还想再生一个。已近40岁的姐夫有个亲姐,尤其憧憬,他太清楚有个亲姐姐的好。双方老人健康,经济条件不错,可惜当时单独二胎不允许。军人绝不能违反国家政策,无奈之下,迫切的姐夫甚至试图说服表姐先怀孕,然后假离婚。表姐当然不同意。好不容易等到政策放开,怀孕三个月的表姐准备在今年春节宣布喜讯时,毫无征兆地流产了。听到养好身体再生的安慰,表姐就会掉眼泪,“哪有那么容易呢。”

环境污染、电脑手机辐射、饮食不健康,种种原因让怀孕变得不容易。经济压力、人手不足让许多想生二胎的人犹豫。而符合或不符合政策对资源丰富、意愿强烈的夫妻来说,恐怕又都不构成限制。

我做了一下自我分析,符合政策,资源不够丰富但好在老人全在,意愿虽不强烈,但也不排斥。可我仍然纠结,很想停止,却没有百分百的信心面对。

巧的是,在医院检查时偶遇一同事,小我两岁,刚刚结婚,忍不住跟她倾诉,她笑嘻嘻地说挺好啊。之后给我发了个短信:要了可能后悔,不要肯定后悔!

我不想后悔。二胎,我决定生。

四根顶梁柱

在下定决心生二胎之后不久,生活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我父亲病了,刚开始是高烧,CT显示肺部有阴影。常年吸烟的父亲总是咳嗽,多次劝说无果,这次害怕了。从县城坐火车到沈阳来治病。本应该忙前跑后的我,此刻因为止不住的孕吐只能在家卧床,加上胸科医院属于传染病医院,孕妇抵抗力低不宜出入,老公单位实在脱不开身。全程都是公婆陪着,挂号排队,看病确诊(肺结核)直到住院。

父亲住在胸科医院,从我家坐公交不到两站地。公婆没有直说,只提醒我在家休息,父亲则更坚决,叮嘱母亲一定不能让我去医院看他。正值炎热7月,胃里的翻江倒海让我看起来很憔悴,惦念父亲加上帮不上任何忙,不光胃酸,心也酸极了。

母亲住在我家,公婆偶尔会过来看看。一大早,母亲先把我儿子送去幼儿园,然后做饭, 吃完饭后去医院给父亲送饭,中午再回来给我做饭,再折回医院照顾父亲,到点了又去接我儿子放学,再做晚饭。老公下班吃晚饭,再去医院送饭。

母亲的脚因为走路太多,磨破了皮。我以为当初反对我生二胎的她此刻会抱怨,谁料她竟只字未提。我就愈发觉得对不起他们了。

原本的计划是双方老人轮流来我家帮忙,有负责做饭的,通常是公公或我父亲,有负责打扫卫生和带孩子的,通常是婆婆或我母亲,因为我和老公还要工作,毕竟那个未出生的仍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但现在因为父亲住院,母亲一个人承担的就多起来。虽然公婆有时也来,母亲仍然不轻松。我有点不敢想象,孩子出生后,双方老人中哪怕有一个身体不适,日子都会一团糟。

于是第一次产检做B超时,我竟然有个邪恶的想法,如果胚胎发育不好……怦、怦、怦,是胎心吗?时隔4年我又听到了这熟悉的声音,没有曾经的激动,平静地跟医生说了谢谢。

老公懂我的心事,再次动摇,“还生吗?”公婆说尊重我们的意愿。我问:“再生一个会不会给咱们家带来欢乐?”婆婆说:“那肯定啊。我们全力以赴。”“那就生吧。”听我这样说,公公眼圈有点红,“看你这么遭罪,我们心里真挺不好受。”

现实很骨感

父亲的病逐渐好转,但因为怕传染,始终没进我家门,甚至看外孙都是远远地。回家时,他又带着新任务,到社区及计生部门开证明,证明我是独生女,他和母亲是初婚。这些简单事实需要政府部门出具手续证明时,就不简单了。跑了几个地方总算把章盖齐了。加上公婆那边的证明,我和老公退独生子女光荣证等一系列手续,好不容易拿到了二胎准生证。

接下来面对的是更实际的问题――房子。公婆准备卖掉他们的房子,搬到我们小区。恰巧相中了一个三居室,但对方需要一次付清。东挪西借,凑足了钱去签合同,没想到人家已经卖出去了。“这个房子也不是特别好,以后再说吧。”老公安慰的时候心里也清楚,这个房子的性价比很高,恐怕再难遇到。就这样,婆婆住我家,公公晚上做完饭离开。他们确实全力以赴,可我们内心却不安,为了下一代的下一代,他们竟然无暇照顾彼此。甚至二宝出生后,婆婆为了伺候月子,公公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都是一个人去的医院。

因为公公患病与二宝出生几乎同时,我父母就成了伺候月子的主力,婆婆白天照顾孩子,晚上回家照顾公公,即便如此,日子竟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混乱和忙碌,许是有些经验吧。大宝很喜欢二宝,只是时刻要求有人陪他玩。晚上睡觉讲书的任务交给了他爸,偶尔会赖在我身边,说要和妈妈妹妹一起睡。

我家是两居室,之前父母来住北屋,现在大宝和母亲睡,父亲就只能睡沙发了。半夜我醒来给二宝喂奶时,看着父亲蜷缩在沙发上,心里不是滋味。如果不是为了照顾我们,父母的晚年应该轻松得多吧。又或者如果我们有更多的钱,可以换个大房子,可以雇保姆。然而这些假设都不能成立了。政策不允许生二胎,我们没得选择;政策允许,我们也是慎而又慎才选择了再生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二胎政策 食用品行业 二胎政策 浙江婴童市场

随着二胎政策落地生效,预计到2020年,中国孕婴童市场将达到两万亿元以上的容量,每年还将以20%到25%的速率增长。在中央经济会议上,供给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提出恰好响应了婴童市场需求不断扩张的现象。

浙江省作为经济、创新、创业大省,其影响力不容忽视,结合供给侧改革,客观的分析判断婴儿潮带来的商机和挑战,对浙江及全省孕婴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极为重要。

一、“供给侧改革”的概述

供给侧改革将发展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婴童产业作为二胎政策下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与政策需求不谋而合。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概述

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供需不匹配和产能过剩两方面,以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源、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二)供o侧结构性改革意义概述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在改变原有的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其转化为以高品质、高标准、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强调的“改革和创新”,“新的增长动力”无一不是此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二、孕婴童市场概述

(一)孕婴童的定义

孕婴童产业是以商品和服务为主题的市场体系。现如今,孕婴童产业已演变为一个叠加型市场,不单单以孕妇及0-14岁婴童人群的商品消费、教育娱乐、医疗卫生等为基础,更关注于女性健康和女性消费的衍生市场。

(二)孕婴童市场的整体现状概述

截至14年6月底,全国婴童用品生产企业总数增加到2420家,市场竞争压力迅速增大,且以中小企业居多。2010年后,各色品牌的出现不断的冲击着市场。

此后,电商的出现如同海绵一样稀释了整个婴童市场,以2014年“双十二”为例,婴童耐用品在网上销售量占此年总销售量的32%。

(1)食用品市场的现状。作为第二大孕婴童生产品大国,我国孕婴童产品在生产、销售上已经形成一个相对较完善的体系,然而我国的食用品市场却始存在成分不达标、安全度不过关等问题。此外,据了解,目前食用品市场处于瓶颈期,尚未能有效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市场份额。

(2)教育市场的现状。育婴教育主要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目前,我国育婴教育落后,对于专门研究育婴教育的机构也少之又少。因此,准妈妈们只能从前一辈人的口中或者指导书籍内获得相关的经验。

虽然有专门的早教机构提供相应的早教服务,但这些往往仅集中于某一方面,婴童产品的生产企业也只是将焦点放在产品质量和市场的问题上,还没有将注意力转移至,通过育婴教育的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产品的购买和选择上。

(三)孕婴童市场的问题概述

(1)消费群体行为习惯变化。如今,我国孕婴童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80、90后的父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父母,网购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关注产品的质量,也注重商品的品牌效应以及用户的体验感。与实体店相比,网购信息交互能力远远高于实体店。此外,80、90后父母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经济水平相对较好,并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因此在孕婴童的教育及食品支出上都愿意支付较高的成本,据报道,如今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

(2)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全国婴童用品生产企业总数增加到2420家,市场竞争压力迅速增大。且孕婴童行业仍以中小企业居多,成立时间短,零售商占领着市场的半壁见山。虽然孕婴童行业对市场的发展早作准备,但由于产业散、小、乱等特征引起的服务差、品质低、国产品牌弱、育婴教育落后等现象突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升,选择维度不断加大,孕婴童产业高速度与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政策对浙江孕婴童市场的影响概述

(一)二胎政策拓宽浙江孕婴童市场的影响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人口结构的改变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尤其对婴童产业影响极为深远。

(1)二胎政策放开,二孩正在拓宽浙江孕婴童市场。从去年1月1号实施二孩计划开始,据浙江省卫计委统计,2016年1-9月,按照计划生育报表统计,全省户籍出生人口数是36.78万人,而根据卫计委的预计,全年出生人口数55万左右,比2015年要增加13万。全面二胎政策之后,那些处于生育末班车的35岁以上的高龄妈妈们蠢蠢欲动,2016年,我省高危孕妇数量较2015年预计增强13%。这也是导致我省人口突然激增的原因。按每个婴儿年均消费水平在1.2万算,至少每年增加66万以上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孕婴童行业更是提升了13%左右的增长。

(2)二胎政策带来的新的挑战,浙江孕婴童行业有待转型。根据行业结构数据分析,不同城市级别的母亲,消费观念侧重也不同。一线城市的妈妈多位知识派,育儿等方面也多是依靠书本,因此用户更依赖线下购买。二线的消费水平与一线类似,三线城市在奶粉、洗护、喂养用品的花费倾向四五六线城市。

四线以下城市中的母亲更注重硬件上的消费,特别是童车童床、童装的花费线上购买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这也反映婴童行业下沉上有很大潜力。

(二)“供给侧改革”下孕婴童市场的转型升级概述

市场经济是“按意愿生产,按利润分配”,企业之间出现恶性削价,刺激消费的现象,且着重依赖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对于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偏低,导致企业横向发展,低端产品积压、资源耗费严重。

然而,供给侧改革以消费需求为基点,国内需求为要,降低出口和投资,用两条腿走路,协同政府改革,加快科技、加速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拓宽信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孕婴童市场的转型升级举措概述

(一)食用品企业的转型升级举措概述

(1)结合供给和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供给侧结构新改革旨在调节经济结构,将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浙江玩具企业可将从劳动力出发,雇佣高级工人,提升劳动效率,减少用工人数。结合结构性改革,将企业发展为高新科技企业,以最优质的创新能力,进入高新科技园区,共享土地资源,提升玩具竞争力。以下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2)依托供给侧改革,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孕婴童企业要加快玩具出口的步伐,就必须坚强玩具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高科技的人才,将高新技术融入玩具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迅速兴起,目前,浙江省已经建立了6个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浙江孕婴童企业依托高新科技产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的高新科技,与产业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共同创造一个和谐、互利、共同发展的科技生态圈。

(3)发挥市场作用,提供有效供给。在市场逐u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孕婴童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国外法律法规以及出口标准,并把@这些标准落实到生产与经营中,通过改良提升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加快企业的有效出口的步伐,避免贸易壁垒的窘境。同时,时刻了解国外对玩具市场的需求,及时对玩具进行更新改良。将动漫产业及中国文化融入玩具中,加强浙江玩具与世界的接轨,提升企业出口的质量。

(4)树立品牌意识,深化改革创造。供给侧改革中进一步强调新的增长动力,企业需要有主体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打造品牌企业,过硬的企业,创造出新的增长动力,逐步转变浙江省文具“价低、质劣”的观点。以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赢得国际的认可,提升国际地位。

(三)教育企业的转型升级举措概述

(1)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水平。通过人才资源交换、企业互助共利、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了我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开阔了国民的眼界。随着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加快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资源的共享。同时,提升了年轻人及高端人才的就业机会,降低人才流失。

(2)改变教育资本配置结构,提升教育水平。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合理配合资源,通过引入民间资本的形式,兴办高等教育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机制。利用互联网平台,以教育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将国内教育优势地区的名师、名校资源集合,为孕婴童产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五、总结

我国孕婴童市场正处于市场转型时期,行业“散、乱、小、差”等问题严重,需要结合国内新型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二胎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加大孕婴童产品的出口。二胎政策拓展了孕婴童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和需求端着手,从根本上提升孕婴童市场的升级和转型。

参考文献:

[1]孙艳君. 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J]. 青年日报,2017.

[2]王晓易.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意何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第8篇

“单独”生二胎这段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三口之家开始计划升为“四口之家”。不过,面对随人口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压力,一些想生二胎的夫妇“纠结”了。那么该如何规划生育二胎的理财计划,以便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呢?

二胎比头胎的生育成本低

有媒体调查显示,就全国来看,约有五至六成的“单独”家庭愿意生二胎,其中大城市意愿比较弱,中小城市比较强,生育成本正是阻碍大城市生二胎意愿的首要因素。

那么,生二胎的成本究竟多少?是否单纯是生一个小孩的两倍那么简单呢?记者采访了几家有两个小孩的家庭,让他们简单地为您算算“二胎账”。

网友U妈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大女儿6岁,小儿子2岁。她觉得生二胎的成本相较于生第一个小孩来说是有所降低的,养两个并不会多出一倍的开支。U妈的家庭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她举例说,每月两个小孩的开支在3500元左右,若以后小儿子要上幼儿园则会再多出2000元左右的开支,到时每个月两个小孩的总开支在5500元,年支出在6万多元,占家庭收入的1/6,并不会造成压迫性的生活经济压力。

U妈说,老二的生养成本明显比老大时降低了,特别在有了第一胎的经验之后,生二胎时就懂得了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因此,尽管在饮食、教育等开支上的确是两倍的费用,但仍然有一些开支可以节省。她举例说,养一个小孩请一个保姆,养两个还是只需请一个保姆。而一些婴儿用品不再追求最贵,而是有经验地只买合适的;老大的一些玩具,老二可以接着玩;另外,由于老大小时候看病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到老二的时候就有了经验,一般的小儿科病都能自己搞定,也节省了不少费用。

养育成本在逐年增加

不过,专家提醒,养育成本具体而言还是因人而异。平安保险的理财师陈琼表示,综合来看,养育小孩的成本是在逐年增加的。

考虑到近年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陈琼认为第二个孩子的饮食成本也会随之有所增加。此外,养育两个小孩需要的房屋居住条件也不同。

如今,不少父母在子女身上投入太大,从小就开始各种高昂的投资,如上早教班,各种课外学习,在吃、穿、用上都舍得买贵的。如果采用此般较为“奢侈”的子女投资,那么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或将达到百万元。另外,尽管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公立学校的收费并不高,但一些课外学习的费用则不低,以早教班而言,10次1小时的课程就可以达到上千元。

因此,生育二胎无疑会对家庭的经济产生更大的压力。

想生二胎的家庭如何理财?

那么,该如何规划生育二胎的理财计划,以便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呢?

高先生37岁,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做销售经理,月收入15000元。高太太34岁,在一家私营企业做行政,月收入5000元。夫妇俩有一个5岁的儿子,已上幼儿园。父母已退休,家境比较宽裕,支援高先生买了房,无贷款,有车。目前,该家庭有定期存款50万元、活期存款20万元,投资股票、基金、黄金等领域25万元。支出方面:家庭月支出7000元左右。

高先生夫妇都是独生子女,计划再要个女孩。高先生表示,如果生二胎,他希望太太辞职,做全职太太,安心在家照顾孩子。但如果再要一个孩子,会大大增加家庭支出。在此情况下,高先生该怎么理财才能维持家庭财务平衡?

资产配置需更合理

陈琼表示,高先生的家庭处于成长期,目前,该家庭资产相对丰厚,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生二胎,高太太又辞职在家,高先生一个人的收入要支付全家的开支,面临的风险将是“单支柱盈利”的家庭模式,尽管对目前的生活品质暂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将来的生活一定会产生风险和压力。所以,生二胎的话,资产配置一定要充分考虑长期规划问题。

高先生夫妇都是独生子女,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如果要第二个孩子,意味着家庭支出要增大。从高先生现阶段家庭资产和负债情况看,投资理财结构不够合理。该家庭总资产为95万元,没有负债,负债比率为零。但闲置的定期、活期资金占比太多,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另外,其家庭每月支出7000元左右,占夫妇二人收入的1/3。建议该家庭在保证合理支出的同时,增大长期稳定、固定受益类产品的投入。

适当增加投资力度

陈琼表示,高先生家庭目前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积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放在活期和定期里面,过于保守,明显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建议高先生留够5万元左右的生活开支费用,另外15万元活期资金可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既保证流动性,又可以获得5%左右的年化利率,避免资产缩水贬值。类理财债券基金存期非常短,自动滚存还能实现复利收益。

另外,建议高先生可以拿出30万-50万元定期存款购买小额信托,按照平均8%的年化利率计算,可获得不错的增值收益。陈琼表示,高先生目前投资于股票、基金和黄金里面的25万元可继续持有,由于黄金走势与股市无太大的相关性,高先生可进行黄金或白银的T+D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相对于股票投资,对黄金的投资力度可适当增加。在股票投资方面,高先生夫妇不是投资专业,加上目前股市动荡,个股分化严重,最好谨慎入市。

用基金定投的方式筹备教育基金

就高先生家庭资产目前状态来说,如果不出现重大投资损失的话,现有的资产和年收入足以保持不错的生活品质,但如果第二个宝宝出生的话,支出无疑会大幅增加。而且为了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两个孩子的教育基金问题也需要提前规划。陈琼表示,目前,高先生的儿子5岁,如果高先生在一年后要第二个宝宝的话,按照北京中等收费的学校估算,两个孩子完成大学教育需要现值200万元左右。

筹备教育基金方面,陈琼建议,高先生可以通过基金定额定投的方式,每月从工资里面拿出1000元,定投平衡型或债券型基金,以比较保守的年5%的投资回报率预测,可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拿出一笔可观的资金,如果配置得当,收益率有望更高,这样可能缩短教育基金的储备期。而且,目前是市场的相对低位,以定投分批进仓、份额累加的方式投资,既分散了风险,还能获得长期收益。在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学时,可以部分或全部取出作为教育基金。

购置保障类型的商业保险

陈琼表示,像高先生这种家庭正处在成长阶段,收入较为单一,最好是以稳健投资为主,树立好明确的理财目标,将前期积累的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子女养老、父母赡养、家庭开支等各个方面的支出,并经过合理配置起到良好的规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