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89-02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强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覆盖广、单位制复杂。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右手定则等;单位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电工基础课程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方法多,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的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知识分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紧密联系是电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电工课程要涉及一些相关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的学生,他们对中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就给职业中专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电工课程的内容烦琐、知识原理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在理解知识上有较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另外,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板书、讲解、习题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节奏恰当的优点,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表明也具有很大的缺陷。电工基础课程本身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理论和计算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传教,势必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是对理论课的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欲望的重要一环,并且还能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技巧。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多而实践操作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没有的现象;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验实作课,但是训练的模块针对性不强、实践和课堂理论相脱节;还有些学校的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导致设备损坏严重而不利于正常开展实验实作。这些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是直接影响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和整体的教学质量的因素。

三、《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运用演示这一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能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就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譬如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出R、L、C的定义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是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改变而改变的,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对比,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3.多媒体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遍运用,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电工基础理论课面广,内容深,要使职高学生较好地掌握其内容,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除了学好必要的基本理论,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用语言不易描述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其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十分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职业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其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课程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它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新教法的过程。

总之《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一、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文化基础差,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招到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被淘汰的,有的初中没有毕业,有的不想学习被父母强迫送来。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2.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中职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但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较多,在学习中表现出不自信是中职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3.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要外出务工养家,关注子女学习的时间很少。

二、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告诉学生,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教学形式应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应是在学生中间,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活动串联各知识点和间接经验,形成直接经验;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或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切不可“一刀切”。只有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

教师不能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而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固然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和谐、自然,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具体帮助,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如何改革创新电工电子实验实践教学

1.加强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电工电子教学更是如此。要解决如何改革创新电工电子实验实践教学这个问题,必须切实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投入。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购置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的设备,规范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同时让学生将校内教学成果带到企业去检验,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做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实践实训。由于农村职业学校长期以来经费不足,设备陈旧、缺乏是普遍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利用好现有设备,给学生创造实训实践的机会。

(4)充分利用虚拟教学软件开展实验实训。我们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步伐,促进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科学合理的认知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电工电子知识理论,全面系统地在实践教学环境下运用到模拟实习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解第6章“常用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系统更清晰地展示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事项。

2.针对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教材,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行业的职业标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力求易教易学,以增强教材的实践性。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数控技术 课程改革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多门课程。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结语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用电路;教学载体;能力目标

【Abstract】with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etting wor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Practical Circuit analysis and test”subject which is the important base of specialty must be reformed.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form’s fact of my college,this article states the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 from the subject’s ability aims and teaching carrier.

【Key words】Practical Circuit;Teaching Carrier;Ability Aims

《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即原来的《电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定律,学会基本的测试方法,是将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理论性比较强。同时,众所周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考人数的逐年降低,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像我们这些主要招北京生源的院校,语数外三门高考成绩大于150的学生就能录取,生源素质可想而知。甚至有很多文科生,已经三四年没学习过物理,要想学好这门课,难度不言而喻。为了使不一入学就吓到学生,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各个高职院校都对这门课进行改革,下面是我们学院对《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教学改革的成果。

1 课程能力目标的确定

《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的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分散性特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关于电学知识的“原始”积累过程,因此,与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过程导向)不同,在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量的知识积累的情况下,难以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开发新课程模式,即很难通过企业调研,找到恰当的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教学载体。

因此,《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课程开发,应该在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后续课程对电路教学内容的要求,抓住重点、认真设计,使课程教学内容既符合专业教学的需要,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并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精心设计一些精品案例(任务),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习的电路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基于以上分析,《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课程开发的依据,应该是实现企业专家参与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DACUM)表中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概括地讲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路具有读图与绘图能力、分析与计算能力、搭接与测试能力、试制与排障能力等。不再是以理论计算为重点,而是以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重点。要想现实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学载体的选择是关键。

2 教学载体的选择

依据学院“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GPTC总体人才培养要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本课程中直接引入复杂的典型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肯定是不现实的,那样非但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在课程教学之初,通过带领学生对典型产品的认识,使其了解电路与测试在电子产品中的作用和地位,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所展望。然后,通过最初级的日用电子产品的解刨、分析,引入电路课程内容的教学。

具体选择什么典型产品为教学载体承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邀请企业专家一同研讨确定,企业专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出该课程的4个项目:

项目1 LED电筒的试制。如图1所示电路是LED手电筒的原理图。其中LED1、LED2、LED3采用Ф5白光发光二极管,因其电压降UD约为3.2V,故电源用3节5号电池串联为其供电;电阻R1、R2、R3分别是LED1、LED2、LED3的限流电阻。在电路板上焊电路,并自行制作外壳,完成LED手电筒的试制工作。测试结果:闭合开关,LED灯立即亮,断开开关,LED灯立即灭。

项目2 电容延时LED电筒的试制。如图2所示电路是具有延时功能的LED手电筒的原理图。具有延时功能的LED手电筒是由一个电容,三个电阻,一个LED灯(选用Φ5红色),一个开关和一个5V的电源组成的电路。R2是充电(及限流)电阻,R3是辅助放电电阻,目的是让LED放到0。关闭开关S,电容开始充电,LED灯逐渐变亮。稳定后断开开关S,此时电容开始放电为整个电路提供电能,直至储存的电能用完,LED灯逐渐熄灭。这个项目比项目1多一个电容,有一个充放电的过程,测试结果:闭合开关,LED灯逐渐亮直到稳定,在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LED逐渐变暗直到熄灭。

图1 LED手电筒原理图

图2 具有延时功能的LED手电筒原理图

这两个子目都是以试制LED手电筒为载体,用LED搭接各种电路,观察其发光亮度,感知电流大小和电压的高低,分析归纳电路规律,反复测量还可以熟练电工仪表的使用。

项目3 音箱二分频器。如图3所示电路是音箱二分频器电路,它是由高、低音两个通道构成。T型高通滤波器构成的高音通道由只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止低频信号;T型低通滤波器构成的低音通道正好相反,只让低音通过而阻止高频信号。

项目3和4都用扬声器转换信号,听其声音高低,感知信号强弱,分析归纳电路规律,反复测量还可以熟练电工仪表的使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课堂十分生动,一定程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采用项目试制而不是项目制作,意在不断的搭接电路分析测试数据的过程中探索学习,获得知识。在不断的测试过程中,熟练的使用常用电工基本仪器仪表。这个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实现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改革的价值认同与境界提升[J].上海教育科研,2015,2.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会计电算化 课程设计

任务驱动法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逐层对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也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着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一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理论。

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若干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会计电算化》课程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容易沿袭软件设计思路,这会使学生缺乏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的理解,缺少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认知。因此,《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该针对会电工作的职业需求来开设,形成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育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课程体系设计

1.任务提出

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总体学习目标是学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和报表系统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根据这个总体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调研,我们提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系统初始化、账务日常处理、出纳处理、报表编制及报表分析、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期末处理等8大学习领域26项学习任务。

2.任务分析

提出教学“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完成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而应该采取讨论、分析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建立会计账套时,可以把企业成立时所有基础数据作为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分析哪些数据是必须录入的。教师再把建立账套所需参数这个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在任务分析阶段,一定要注意学生是教学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任务的实施

在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实施是核心环节。这一阶段由教师创设一个仿真的“任务情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总体“任务情景”,就是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会计经济业务,在授课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把“任务情景”再进行细分,也就是说“任务”和“情景”之间必须相互对应。

以学习凭证日常处理为例,这个“任务”的“情景”应该是企业会计人员填制每一笔记账凭证的工作。那么在课堂要模拟这个过程,就需要以企业一个月的真实经济数据为蓝本,要求学生站在会计人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进行记录。在实践中,同学们都自觉的以会计身份登录软件,进入账务处理模块后,填制并保存记账凭证。有的同学出于完成“任务”的紧迫感,想要加快录入速度,在填制凭证时还运用到了常用摘要、常用凭证这些快捷功能。通过创设任务情景、模拟业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自己完成任务的时候体现出来。

4.任务评价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应用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账务处理上能力的评价。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一方面应该评价每位同学平时完成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对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由于任务驱动法突出对学生教学态度的评价,因此这部分所占比重提升之50%。另一方面的评价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完成经济业务核算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这需要通过上机模块化考试实现,分数所占比重也是50%。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十分重视以“知识点”构筑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强调对会计核算流程固定模式的训练。所以造成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之后只是掌握了对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而设有形成一名会计电算化人员应该具备的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的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穿插到各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景,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这种方法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不断的对“任务”进行探索和创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之我见. 财会月刊[J],2009(33).

[2]崔永艳.浅谈高职教学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 科技资讯[J],2010(28).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7篇

(76199部队,株洲 412005)

(Unit 76199 of PLA,Zhuzhou 412005,China)

摘要: 专业实行鉴定机制不仅为学生日后上岗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也给专业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本文阐述在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Abstract: Specialty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not only provides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work in the future, but also requires higher skill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 authent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关键词 : 鉴定;问题;对策

Key words: authenti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73-02

0 引言

2010年伊始,油料专业实行全新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标志着这项工作已进入实质的鉴定考核阶段,对单位保障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行鉴定机制四年来,依据鉴定大纲、鉴定要素和专业工种评定标准,笔者所在单位每年组织鉴定油库司泵、油库安全、油库焊工等11个工种,鉴定人数600多人,通过率仅为40.3%。作为一名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评员①,笔者感到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陋见,以供商榷。

1 油料专业实行鉴定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鉴定大纲难度较大 工种鉴定的难度由该工种的鉴定大纲决定,鉴定大纲难度越大,工种鉴定难度就大。油料专业制定鉴定大纲时,为了重点突出该工种实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单个工种的组题要求,在建试题库时,加大了相关专业教材选取范围,增加了一些鉴定点数量,造成了单个工种鉴定难度较大,有些甚至超过了同一国家鉴定工种。仅以油库钳工(初级工)为例,其大纲要求选用《油料专业基础知识》、《油库专工基础知识》、《油库钳工》和《油库电工》四本教材,理论鉴定点达300个,鉴定试题库中理论题达1046道,而国家要求鉴定的钳工(初级工)鉴定只选用《钳工》(2005年8月第一版)一本教材,本书试题库的题量只有315道。相比较,油库钳工(初级工)的鉴定难度大得多。

1.2 考务系统维护困难 考务系统建成后,鉴定站②考务人员熟练掌握编程开发、熟练进行故障排除的能力较弱,缺乏维护经验。单位也存在着“重建轻管”少数现象,停留在“简单应用”层面,平时用得少,鉴定才启用;上传下载速度慢,更新换代少;鉴定题库题量大,检校时间长,劳动强度强,“纠错补漏”困难。

1.3 考评队伍良莠不齐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办法》中要求考评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操作技能水平,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或者高级技能等级以上资格,熟悉了解相关工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相应的考评经验;高级考评员必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资格,并取得考评员资格一年以上。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考评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油料专业考评员都是由培训学校的教员兼任,在教学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形下,要想成为一名理论和技能俱佳的高水准考评员,一时难以如愿。造成考评员队伍良莠不齐的原因:

①实践知识“储量”不足。大多数油料专业的考评员大都从院校毕业,理论基础全面、扎实,但受所训院校条件制约,实践知识的积累明显不够。②专业素养“储备”不够。院校学习时,实训时间相对较少,难以达到中级以上专业技能,部分考评员专业素养先天不足,影响了技能鉴定质量。③进阶培训难以完成。各级对考评员的理论知识更新比较重视,但对技能水平的提高放任“自流”。鉴定站进行自训,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培训程序和培训手段,缺少必需的经费支持,技能进阶较难实现。④考评员来源单一,流动性大。考评员大都由担任各种油料技术任务的人员兼职,来源少,人员流动快,容易造成考评员队伍“断层”。

1.4 鉴定与培训衔接结合不够 油料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大纲要求:单个工种等级鉴定内容囊括四至五门课程,鉴定点数最少200个以上,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而油料专业培训期限只有三、四个月,不能把全部鉴定点内容教给学生,只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结合上岗需求,突出重点,精讲基本内容,精练基本操作。而在培训期末对学生的技能鉴定时必须按鉴定大纲内容进行鉴定。因此,鉴定和培训存在很大地差异性,使得鉴定培训结合不够紧密。

2 主要对策措施

2.1 着眼专业实际,量“身”定做鉴定大纲 鉴定大纲要求被鉴定者独立完成一种职业功能,实现职业活动项目。油料专业工种多,单个工种又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应对其进行性分析,量“身”定制鉴定大纲。

①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定制鉴定大纲。国家职业标准是一种国家级的工作标准,是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依据国家工作标准定制鉴定大纲,不能随意“超”标和扩大范围。②根据工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定制鉴定大纲。油料专业工种技术性强,参数繁杂,精度要求高;动用设备仪器多,操作程序复杂。例如,油库电工参数呈“隐”性,“看不见,摸不着”;油料化验参数呈“显”性,主观性较强,易累积视值误差和操作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精密度;油库专工工艺复杂繁杂,要求被鉴定者职业素养较高。因此,从工种“个性”出发,定制出符合油料专业特征的大纲。③按工种工作内容或工作程序定制鉴定大纲。确定单个工种鉴定大纲内容时,应按该工种的国家工作标准,将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和要求熟练掌握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相关规范等编进大纲,合理区分“要素”分类,划分等级区域,科学分配占分比例,量“身”定制出适用的大纲。

2.2 着重系统维护,提高“善管真用”能力 鉴定站考务人员是考务系统的使用管理者,良好的驾驭考务系统能力是确保完成鉴定工作的关键,鉴定站要把提高考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当作重点任务来抓。①加强培训,为考务人员增“能”。鉴定站本着“立足自训、增加送训”的原则,采取自学、送学的形式,提高考务的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②明确责任,为考务人员立“制”。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规定》、《职业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评审规定》等规章制度,建立考务人员职责,明确目标分工,健全激励机制,丰富完善管理制度,正规考务人员管理。③定期维护,为考务人员定“规”。依据《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运行管理规定》,督促考务人员定时运行使用,定期维护排查,定期升级更新。

2.3 着力转变思路,确立前瞻式培养理念 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考评员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必须确立起与考评员队伍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建设良性循环。①考评员培养要立足长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油料专业实质性开展时间短,鉴定工种多、参数精度高、操作步骤繁琐和技术含量高。各级应把考评员队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用前瞻式开放眼光,制定长远培养规划,使“同步教育”和“超前教育”、“近期适应”和“长远需求”协调一致,实现考评员队伍高素质跨越式发展。②考评员使用要注重长远。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主体力量,决定着专业工种鉴定工作水平和质量。对考评员使用管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定》,结合鉴定站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使用计划,扩大考评员选才范围,采用动态、外聘和内聘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出走一批,补充一批,确保高水准专业考评员队伍稳定。③考评员培训要务求实效。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谋求考评员培养的最大效益。采用“订单式”培训、请专家讲课和单位自训的方法,增加实践知识“储量”,不断提高考评员队伍的专业素养。

2.4 着手考评体系,加大培训鉴定衔接力度 从工作需求出发,运用模块化[1]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兵动手能力,建立完善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评体系[2],促进培训鉴定经常化,加强培训鉴定对接。①培训紧跟鉴定科目。按照油料专业鉴定要求进行科目实训,达到培训鉴定同步。②考核接轨鉴定内容。以油料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加大鉴定科目考核的力度,考核鉴定内容,促进训练鉴定衔接。

注释:

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指在规定的工种(专业)、等级和类别范围内对职业技能鉴定对象进行考核和评审的人员。

②鉴定站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参考文献:

[1]柴学宝. 模块化实训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咨询 指导

笔者从事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在此以机电专业2010级某班的龚某为例,谈谈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基本情况分析

龚某:男,17岁,2010级,进入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成绩中等。2010年6月中考后,成绩未达普高录取分数线,父母都在某机电设备企业工作,所居住的乡镇周围兴起不少机电类企业,因而服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我校机电专业就读。由于自己对未来比较迷惘,入学后第一年的职校生活没有找寻到目标,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但他本人又不甘就此荒废光阴,希望能尽快走出迷途,确定人生目标,选择好人生方向,练好内功,做好就业准备。

二、咨询方法和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与指导――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龚某性格及其爱好,我们先安排龚某填写生涯问卷,了解到:龚某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有所了解,但并不全面;他对目前所就读的专业不确定是否十分满意;对未来没有清晰目标,但认为该专业较有前途;毕业后打算直接工作,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的发展;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理论和方法,渴望得到这方面的建议,对本人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

在此次咨询辅导中,笔者告知龚某,职业生涯规划是制订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六个步骤:自我分析、内外环境分析、职业(岗位)选择、生涯目标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具体计划与措施、生涯规划实施、规划评估与调整。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因此首先要求龚某认识自己,告诉他可以运用360度评估法,通过询问老师、亲人、朋友、同学来了解自己人际交往、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第二次咨询与指导――自我认知

在第二次咨询中,龚某讲述了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评价以及自我的评价:平时与人友好相处,人缘较好;关爱亲人、朋友、教师,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缺乏毅力、恒心,以致一直不能成为优秀生;有时多愁善感,犹豫不决,觉得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

在初步了解后,笔者分别运用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GATB)对龚某的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进行测评。通过测评了解到:

1.性格方面:龚某的性格属于外倾感觉思维判断(ESTJ)。根据测评结果分析,龚某做事细致,踏实稳重,诚实可靠,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善于独立思考,也喜欢与人交往,善于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

2.职业兴趣方面:龚某属于社会现实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他喜欢实在的工作,乐于使用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适合研究、技术性的职业,适合从事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

3.职业能力方面:测评结果显示,龚某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能专心地办理一件事情并将其做到最好,做重复的事情不会觉得厌烦,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对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方面的探索和分析,龚某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他本人也认为比较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认为有发展空间。但这个专业所涉及的就业方向有很多,如生产自动机(自动线)的操作与维修技术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安装与维修技术员,数控机床编程员与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员,CAD绘图员及机电产品营销业务员,电工,产品质量检查员等。龚某不知道具体应往哪个方向发展。笔者在第二次咨询结束后布置龚某完成下一个任务:通过人物访谈、网络搜索等方式进行内外环境分析和职业调查。

(三)第三次咨询与指导――确定目标职业及职业生涯路线

在龚某完成了内外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安排了第三次咨询与指导。通过调查,龚某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发现,近几年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迅速,自己所在乡镇的机电类企业达5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机电技术人员尤其是机电设备维护人员的大量需求。他将自己的目标职业定位为企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员,并能成为企业骨干,工作内容是电路维修、电路设计、编程等专业工作。要胜任这个职业,他认识到必须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掌握机械工艺装备与电器设备的调试与维修技能,具有编制机械工艺规程,设计一般工艺装备和电气设备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环境、自我和职业的探索分析,龚某不再迷惘,他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在此基础上,让龚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抉择,并且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一条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龚某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为自己制订了短期目标(2年顺利毕业)、中期目标(5年优秀员工)、长期目标(10年企业骨干);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所处环境,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技术员――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技术部主管。

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发展路线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实现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因此笔者告诉龚某如何为自己的目标制订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并让龚某经过认真思考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

(四)第四次咨询与指导――制订计划与措施

在第四次指导中,笔者给龚某一张表格,让他将思考好的计划与措施等相应的内容填入,并一起进行适当调整。(见下表)

根据目标,龚某继续为自己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措施。规划并未到此结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和措施实施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它们会影响到计划和措施的实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路线、计划和措施是动态的,是随着变化而变化的。当遇到变化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稍作调整。笔者还建议龚某根据这几次的咨询所掌握的知识为自己再制订一份备选方案,以便更好地主动把握人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职场世界。

(五)第五次咨询与指导――反馈与调整

由于有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龚某在第二年刻苦学习,练习技能,顺利通过了维修电工中级考核。如今龚某已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在本市一家机电企业工作,他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技能,迅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2012年10月获得了维修电工上岗证,提前实现目标。工作表现好,也深得师傅的称赞,这些都令他信心大增。

2013年3月回校时,龚某与笔者交流了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他的想法也越来越成熟,志向也越来越大。他说现在的企业既要技能又要学历,因此他会继续在提高技能和学历方面努力。但他还有更大的梦想――创业,结合他本人的爱好与实际,他对生涯规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提升学历的时间与途径不变,但将获取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计划提前,准备在2021年获得高级技师资格有了一定管理知识后开始着手创业。笔者告诉他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以运用360度评估反馈来进一步审视自己,每一目标实现后要对下一步的主客观环境、条件做调查,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合理地定位职业生涯的方向。

经过规划的龚某已由一个当初懵懂、迷惘的青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目标清晰的有志青年,他对未来更加充满激情与斗志。他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但是他不再彷徨、犹豫,只要目标确定,他相信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除的。笔者也衷心祝愿他早日实现梦想。

三、案例启示

(一)中职学生迫切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中职学校,像龚某这样的懵懂少年有很多,他们初中毕业就面临着专业的选择,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职业认知,专业选择大多是服从父母,因此他们带着好奇或是无奈进入了第一年的学习。如果这时忽略了对他们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他们将会虚度这三年时光,三年后仍然是带着一片茫然踏上社会,影响到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中考的失败者,不想在就业上再失败一次,因此需要老师为他们指点迷津,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