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认知,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精神病学

分类号 B842

认知神经心理学(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属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分支,它是在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80年代中期以前,神经心理学主要沿着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的道路迈进;80年代以来,神经心理学在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精细实验方法和理论概念之后,开始逐渐沿着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向发展。因此认知神经心理学脱离了临床医学的轨道,转入了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家族。近年来,认知神经心理学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当代神经心理科学研究的前沿。认知神经心理学有自己的学术期刊――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虽然国际上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成千上万个经典案例的积累、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领域近乎空白,相应的,对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诊断、康复也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启动和发展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对认知神经心理学各方面的介绍,以期更多相关学科的工作者和学生能加入到这门学科的研究中来,推动认知神经心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程。

1 什么是认知神经心理学

1.1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方式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认知加工过程的学科,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面孔识别、物体识别、言语、语音理解、阅读、书写、计算、记忆、注意和运动等。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方法除了让正常人完成特定的认知任务,发展认知理论外,还有另一种方法,即通过搜集与理论相关的特定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资料。

■不能认知面孔但能认知其他物体;

■能拼写出动词但不能拼写出名词;

■不能理解口语但能理解环境中其他声音;

■能够理解关于人造物体的词语,而不能认知关于有生命的物体的词语;

■假词能够准确读出,而真词不能;

■能够注意到右半空间的刺激而忽略左半空间的刺激;

■能够模仿动作但不能按命令做出这种动作。

Box 1:选择性较强的认知功能障碍病人

脑损伤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有些脑损伤是大范围的,也有一些是小范围的脑损伤,而这种小范围的脑损伤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强的选择性(Box 1)。通过对这些认知障碍病人的研究可以验证认知理论的正确与否。用这种方法研究的认知心理学便是认知神经心理学。因此,认知神经心理学属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认知神经心理学是以有特定认知过程受损或未能正常获得某些认知能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的学科。它是揭示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的核心研究手段之一。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脑损伤造成的选择性认知功能的障碍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推测正常人大脑的认知机制[1,2]。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特定认知功能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但是来自不同的学科的争议始终存在,这些关于病人特定认知障碍的研究结果是否能够或在多大程度上能为我们提供关于正常人认知加工的理解?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趋于支持这一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3]。

重要的是,要清楚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区别。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心理过程(Mind)规律;认知神经科学是神经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大脑本身(Brain)[1]。两者是不同的但都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大部分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会同时涉及这两个问题。

1.2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其它分支

1.2.1 发展的认知神经心理学

认知功能失常包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获得性认知障碍:以前已经获得的某种认知能力,因为疾病或意外等导致脑损伤后丧失了这种能力;另一种是发展性认知障碍:在发育过程中,某种认知能力没有获得完整的功能体系[4]。而发展的认知神经心理学(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是以发展性认知障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展的认知障碍的研究,更全面地考察儿童如何正常获得某种特定的认知能力的学科。发展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与发育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

1.2.2 认知神经精神医学

认知神经精神医学(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是用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观点研究精神病学状况,包括妄想症(Delusion)、幻觉症(Hallucination)和虚谈症(Confabulation)[5]等,因此它也属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分支。不久前,认知神经精神医学也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期刊――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

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是先从研究阅读过程开始,做了许多细致的研究,之后逐渐发展到研究其它各种各样的心理功能。认知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也一样,从研究妄想症开始,在这方面工作做得相对深入成熟后发展到其它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语言的阅读机制非常有可能存在差异,而妄想症在全世界各类人群中基本上都一样,因此更具有普遍性。这里通过妄想症的一种――单事件妄想症(monothematic delusion)的病例来介绍一下这门学科。

单事件妄想症病人只在某一方面有严重的错觉,而在其他方面都正常。研究者可以与这种病人正常的交谈,这样有利于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是5种不同的单事件妄想症:

(1)替身综合征(Capgras delusion):患者认为其亲友已被假扮者顶替[6~8]。

(2)虚无妄想综合征(Cotard delusion):患者感到自己已不复存在,或是一个没有五脏六腑的空虚躯壳,并认为其他的人,甚至整个世界包括房子、树木都不存在了。

(3)人身变换症(Fregoli delusion):患者认为在其所遇到的人群中有他熟悉的人(往往是他所认为的迫害者),虽然两者之间的外貌并不相像,但确实就是同一个人,如周围的医务人员、亲戚朋友,可能就是某一迫害者的化身,随时改变相貌,企图达到迫害他的目的。

(4)镜像自我确认不能(Mirrored-self mis- identification):我看到镜子里那个人不是自己,是一个看起来跟自己很像的陌生人。

(5)躯体认识不能(Somatagnosia):认为自己的躯体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根据认知神经心理学的逻辑,通过研究这些病人,我们可以了解关于正常的大脑相信自己信念的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会出现上面的症状。研究这种错误信念需要从两方面思考:首先,这种错误信念从哪来;另外,病人表现出在错误被别人告知后仍然不抛弃这种错误信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相同损伤的病人都具有这种症状,所以假说内容与相应损伤之间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然而,报告显示除了与相关症状对应的神经心理的损伤外,几乎所有的妄想症患者都具有右半球的脑损伤(表1)。我们用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思路来解释这些症状:可以假设右脑有一个评估个体已有信念的系统,而右半球的脑损伤导致了信念评估系统的破坏,使病人不能抛弃这种错误信念。因此相关认知机制的损伤导致错误认知的产生,而评估信念的机制的损伤使病人不能拒绝显然不成立的认知假设,这两种机制的共同损伤导致了妄想症[6,9,10]。这种评估系统在正常人中是完好的,这些病人为我们研究正常人的评估系统提供了可能性(表1)。

表1 认知神经精神医学方法对单事件妄想症的解释

1.3 神经心理学的认知障碍评估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评估是一种基于理论模型的评估,通过一些特定模块化的信息处理模型来评估认知功能。认知障碍评估的手段主要是基于认知神经心理学基础上的量表,即根据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建构出来的测评方法,来测评认知障碍的情况。

图1 PALPA测试的阅读模型

这里有两个基于理论模型评估方法的典型例子,一个是PALPA测试(失语症语言加工的心理语言学评估):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去测评脑损伤后的语言障碍的情况;另一个是BORB测试(Birmingham物体认知测试):测评视知觉和视认知障碍。图1是PALPA测试所基于的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型[11~14],普遍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含有几个功能模块。PALPA测量的时候可以分别测得认知障碍病人各个模块损伤或完好的程度。这也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明确的定位[15,16]。当然汉语有很多字节和跟西方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阅读与书写的过程也可能和英语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已有很多研究者在研究汉语的阅读过程,一旦构建出正常人阅读模型的整个框架,我们同样可以探索什么样的测验可以用于评测汉语失语症程度。

2 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典型特点

相较于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视角,认知神经心理学具有其独特的研究理念。

2.1 研究对象不是综合病症而是症状和个案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研究对象不是综合病症(Syndrome)而是一个个单独的症状(Symptom)[1]。综合病症是发生在同一个体身上的一系列症状。比如Broca失语症表现出说话困难且不符合句子语法结构,尤其犯语法功能词和前后缀缺失和移位的错误,是一种典型的综合症。这类综合症不是认知神经心理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这里用Gerstmann综合症的例子说明这一重要特征。Gerstmann综合症表现出书写障碍、计算障碍、从左至右的方向知觉丧失和手指确认不能四种认知障碍。但这意味着存在着一个用于书写、计算、从左到右的知觉和确认手指的单独的认知系统吗?实际上不是,它们分别属于4个不同的认知系统,只是负责这几种认知功能的脑区处在左顶叶的相邻位置上。认知神经心理学家们相信,其它所有综合症都与Gerstmann综合症一样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对综合症的研究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认知系统的信息。

另外,上面图1中的阅读模型也能够说明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的这一特征。该阅读模型由包括方框和箭头的13个部分构成,如果脑损伤能够破坏其中的任何部分,即任何一个或多个方框或箭头,那么会有213-1=4095种可能不同的习得性阅读障碍综合症。而研究者不可能去研究4095种可能的综合症。而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用同一个模型去解释所有的有阅读障碍的表现。通过观察这一模型对解释各种习得性阅读障碍症状的能力来测试模型的正确性。

2.2 单个案例的研究而不是群体研究

与传统神经心理学不同,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是单个案例而不是群体[1]。如上所述,如果有4095种不同的习得性阅读不能综合症,那么几乎每一个病人的病况都是唯一的,很少会同时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阅读损伤模式。因此每一个病例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简单得把他们组合起来,把他们归为一组或取他们平均的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

2.3 强调症状的分离尤其是双向分离

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强调症状的分离而不是相关,因为不同症状的分离通常能比不同症状的相关(同时发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在同一类控制变量下要求患者完成两种不同任务,如果患者在两种任务上均表现出障碍,则这两种任务表现为相关。如果一个病人同时表现出A和B两种症状,那么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单个认知系统X受损,而这一损伤导致了A和B两个症状;但是也可能这样:同时表现出A和B两种症状是由于两个认知系统X和Y受损所致,症状A是由X认知系统的损伤所致,症状B由Y认知系统的损伤所致,那么X和Y都受损伤是因为它们所处在的脑区空间上距离较近,导致两者同时损坏。因此,症状间的相关不能使我们得出对研究认知系统的有力的推论。正如前面Gerstmann综合症的例子,患者有4种认知障碍,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推断它们都属于同一个认知系统。

如果一个病人任务A完成有困难,但任务B正常,我们能根据这种单分离断定这两任务依靠不同的认知系统吗?实际上,这两种任务可能依靠同一认知系统,只是任务A的难度比任务B的难度大,所以当这一认知系统部分受损,表现出任务A困难而任务B正常完成。因此,症状间的单分离也不能使我们得出有关研究认知系统有力的推论。

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个病人X对任务A存在困难但任务B正常,而另一个病人Y任务A正常但任务B困难,这就显示出任务A和任务B的双分离。很明显,它不能被解释为存在一个负责A和B两个任务的认知系统。我们可以强烈支持认为这两个任务依靠两个分离的认知系统的模型。因此,症状间的双分离使我们能够得出对于待研究认知系统的最有力的推论[17]。

2.4 模型是高度模块化的

模块化的观点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最基本的观点和假设。它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成分协同完成的,任何一模块都能因脑损伤导致损坏而其他模块保持完好。这种高度模块化不仅成为心理层面的一个特性[18],同时也是脑运作本身的一个特性。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呢?事实上,多年来认知神经心理学家发现了许多具有高度选择性认知功能损伤,强烈地支持“认知系统确实是高度模块化的”这一结论。

3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思路:一个来自病人AC的病例

病人AC:67岁,男性,澳大利亚人。他早年在公共铁路系统做职员工作,有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史。他中风4天后的CT扫描显示,左侧中部区域的大脑动脉出现一个新的损伤,而两侧脑半球均有许多早期已存在的更小的损伤。虽然病人存在这些脑损伤,但从每天的接触中来看,他的认知功能比我们预测的好得多。但是,研究者在与AC谈话中发现他仍存在认知障碍:

Max:一只牡蛎有几条腿?

AC:一些。

Max:嗯!那么蚂蚁呢?

AC:一些。

Max:一只毛虫呢?

AC:没有腿。

Max:一条蛇呢?

AC:没有腿。

Max:那么一只海鸥呢?

AC:4条腿。

初步诊断说明,AC对这些问题似乎完全不知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接下来,根据需要设计6个正式实验对病人AC进行缜密的认知障碍评估。

实验1 选取18只动物,其中9只有腿,9只没有腿。主试把这些动物的名字依次念给AC,要求AC判断动物是否有腿。结果显示:AC仅正确回答10个(10/18),处于机率水平,说明AC对动物是否有腿完全没有概念。那么,这是因为AC丢失了语义记忆中有关动物的知识吗?

实验2 选取20个人造物体(如桌子、椅子等),10个有腿,10个没腿。主试把这些物体的名字依次念给AC,要求AC回答那个物体是否有腿。结果显示:AC仅正确回答11个(11/20),处于机率水平,说明AC的认知障碍并不仅针对于动物。那么,这种认知障碍是否仅针对于“腿”这个概念呢?

实验3 选取22只动物,11只动物有尾巴,另11只动物没有尾巴。主试把这些动物的名字依次念给AC听,要求AC判断听到的那只动物是否有尾巴。结果显示:AC仅正确回答11个(11/22),处于机率水平,说明AC的认知障碍并不仅针对于动物,也不仅针对“腿”这个概念。那么,这种认知障碍只是针对于对物体组成部分的信息吗?

实验4 包括两种测试题目:这个物体是否是圆形?这个物体是否带颜色?AC对前者回答的情况是:28道题中正确回答15题;对后者回答的情况是:20道题中正确回答12题。两者都处于机率水平,说明AC的认知障碍并不仅针对于动物,也不仅针对于概念“腿”,和对物体组成部分的信息。那么,这个病人是否丢失了关于客体的全部知觉知识呢?

实验5 包括3种非知觉知识的测验。例如:这个动物是否是澳大利亚的?这个动物是否危险?人类是否食用这个动物?AC的回答情况是:对第一种问题他在20道问题中能够正确回答18个;对第二种问题他在20道问题中能够正确回答19个;对第三种问题他在24道问题中能够正确回答23个。全部达到高分数水平,这说明AC的认知障碍针对于关于客体的知觉信息。那么,这种知觉信息受损包括所有感知觉信息还是仅仅指视知觉信息?

实验6 进行两个非视知觉信息的测验:这个物体是否能否发出声音(听觉)这个物体是否有味道(味觉)AC的回答情况是:对于前者他在26道问题中能够正确回答24个;对于后者他在20道题中能够正确回答19个。两者皆达到高分数水平。

以上6个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需要关于客体视觉特性方面信息的所有任务中,AC的表现仅在机率水平;但是在需要关于客体非知觉特性方面信息的所有任务中,或者甚至是那些关于客体非视觉的知觉信息的所有任务中,AC的表现都算得上优异。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病人AC的认知损伤只针对于物体视觉特性的知觉信息。通过这一结论,我们对客体信息的表征过程做以下推断:如果关于客体的所有信息都被表征在一个单一的客体信息系统中,那么不应该出现一种形式的信息(例如,视觉信息)丢失而其它形式的信息完好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客体视觉特性的信息的存储独立于客体其它特性信息的存储。

另外,这些研究也给予我们关于语义记忆组织的提示。客体视觉特性的信息必须独立于客体其它所有特性的信息,存储在语义记忆中。如果视觉特性信息是这样的话,那么听觉信息、触觉信息、嗅觉信息等,其它感觉模态必然也是这样的吗?我们总结如下:客体的语义记忆不是单一的知识储存,而是由关于客体的知觉特性与客体概念(比如非知觉的)分离的知识储存组成的,而客体知觉特性知识的储存又是由各种感觉模块信息分离的知识储存组成。

参考文献

1 Coltheart M, Caramazza A.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twenty years on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006, 23(1): 3~12

2 Coltheart M. Brain imaging, connectionism and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004, 21(1): 21~25

3 Rapp B. The handbook of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What deficits reveal about the human mind. New York, NY, US: Psychology Press, 2001

4 Coltheart M. The genetics of learning to read.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2006, 29(1): 124~132

5 Metcalf K, Coltheart M, Langdon R. Models of confabulation: A critical review and a new framework. 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 2007, 24(1): 23~47

6 Coltheart M. Conscious experience and delusional belief. Philosophy.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2005, 12(2): 153~157

7 Coltheart M, Langdon R, Breen N. Misidentification syndromes and 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97, 1(5): 157~158

8 Breen N, Caine D, Coltheart M. Models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delusional misidentifi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000, 17(1-3): 55~71

9 Coltheart M. Delusional belief.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 57(2): 72~76

10 Davies M, Coltheart M, Langdon R, et al. Monothematic delusions: Towards a two-factor account. Philosophy.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2002, 8(2-3): 133~158

11 Bates T C, Castles A, Coltheart M, et al.. Behaviour genetic analyses of reading and spelling: A component processes approach.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 56(2): 115~126

12 Castles A, Bates T, Coltheart M, et al. Cognitive modelling and the behaviour genetics of read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2006, 29(1): 92~103

13 Coltheart M. Acquired dyslexias and the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of reading.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006, 23(1): 96~109

14 Blazely A, Coltheart M, Casey B. Semantic impairment with and without surface dyslexia: Implications for models of reading.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005, 22(6): 695~717

15 Coltheart M, Bates A, Castles A.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In: Humphreys G.W, Riddoch MJ. (Eds),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1994. 1~15

16 Coltheart M, Brunsdon R, Nickels L.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gnitive-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Halligan P W, Wade D T. (Eds.), The effectiveness of rehabilitation for cognitive defici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1~20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成为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J.O.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从此,现代心理学经历了11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冯特晚年还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J.B.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东西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刺激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在美国的中国早期留学生也产生了影响。例如,郭任远回国后便推行了行为主义,索性要把心理学改名为“行为学”。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B.F.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是一个集体农庄,它有极完善的社会组织,用工分计劳动报酬,完全用行为主义原理来培养训练儿童。在这个社会里没有竞争和剥削,人与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互相友爱,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私和欺诈。这样一个事先设计好的社会体制避免了现代资本主义各种弊病。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中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M.韦特海默、K.科夫卡和W.克勒。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还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克勒观察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奥地利医生S.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其主要兴趣在于探讨人在生活中基本的心理动机。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许多病因都与道德堕落有关,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原则性区别的。沙皇时代的俄国心理学最初也是从西欧国家引进的。但是俄国的一些生理学研究为今天的苏联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И..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В..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接着,И.П.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然而,在苏联对巴甫洛夫学说的学习曾一度出现过绝对化的倾向,排除了对其他先进科学思想的吸收。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不久,苏联心理学者就主张要把心理学建立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之上,试图从反映论的角度来说明心理现象。这种理论认为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反映功能是有主动性的,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劳动和社会交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H.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1921年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张耀翔任会长。1929年中央研究院设立心理研究所,唐钺任所长。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在30年代前后,郭任远的鸟类胚胎行为研究,黄翼的儿童绘画研究,孙国华的新生儿行为研究,艾伟、沈有乾等人的汉字研究,陆志韦、萧孝嵘等人的心理测验研究,卢于道、汪敬熙等人的生理心理学研究,陈立、周先庚等人的工业心理学研究等都做出了成绩。1937年爆发后,北方和沿海地区的多数大学迁到西南,心理学的教学虽然继续进行,但是研究工作几乎停顿。1945年胜利后,各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心理学研究才得以恢复。此时,全国约有10余所大学设有心理学系,其教学与研究主要受美国心理学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便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曹日昌为第一任所长。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当时中国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同时学习苏联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开展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心理学研究。中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源泉。此时,还展开了对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的讨论,以及对西方心理派别的评述。潘菽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60年代初期,中国心理学的重点转向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中国的情况,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方面都进行了探讨。

然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曾一度因所谓“生物学化”而受到错误的批判,在“”期间又被作为伪科学而取消,直到70年代初才恢复其科学地位,重新受到重视。

80年代前后,中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系。许多师范大学也成立了心理学专业和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员增至2600余人。1982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陈元晖任会长。在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共创办了十几种刊物,出版了上百种书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断为心理学提出新的任务。可以预见,中国的心理学面临着极为美好的前景。

当代心理学

几十年来,心理科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从参加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和从业者的人数,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课题的数目日益增长便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心理学各派之间的争论已经不再激烈,而是趋向,各家的合理思想被保留下来,使它们之间的区别缩小了。这种在心理学对象、方法问题上争论的减弱表明心理学逐渐走上成熟的道路,心理学家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专门问题的研究,在具体问题上展开学术争鸣。心理学问题被划分得更为精细,以便于更深入地加以探讨。当代心理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跨学科和多学科性质。心理学和一些邻近学科的重叠,已使它们的某些部分难于区别。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分支众多、边界模糊的科学。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一方面,它与生物科学结合,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它伸展到技术科学领域,与计算机科学相联系,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心理学还研究人类个体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关于人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观。另一方面,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现象。时至今日,心理学发展得更加宽广庞杂,这就要求从哲学的高度对它进行理论概括。理论心理学就是从宏观上探讨心理学的思想体系。

由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阔,不同复杂程度的心理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手段,因而当代心理学是把人和动物的复杂心理活动分成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水平上加以研究的。心理学问题概略地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从生理学的水平研究各种心理现象。在早期,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动物的学习活动,提出人的心理活动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现代的生理心理学用神经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来研究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过程,目的是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由于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D.H.休伯尔和T.N.维厄瑟的感受野研究,K.W.斯佩里的割裂脑的研究最为著名。休伯尔和维厄瑟在动物的大脑视觉皮层的细胞上插入微电极,当视网膜的某一部位接受光刺激时,便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产生微弱的电活动,经过放大而被记录在仪器上。他们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有精细的分工,某些细胞感受明暗刺激,另一些细胞感受圆形、尖角、边界等刺激,还有些细胞感受有一定方向的线条刺激等。与这些皮层细胞相联系的不同视网膜部位称为感受野。斯佩里通过割裂两侧大脑半球方法治疗癫痫病人对大脑心理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和思维活动,右半球主要负责图形、音乐知觉和身体的运动。以上两项研究曾在80年代初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记忆方面,人们相信既然经验可以在头脑中长久地保存下来,那么大脑的生理结构必定发生了某种物质变化,或遗留下某种痕迹。人们还设想,在识记时大脑的某些神经通路会不断地传导神经冲动,因而在这条通路上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接触处──突触膜上,必然发生生理的和结构的变化,而降低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阻力。研究发现,在记忆时随着突触的电传导的次数增多,细胞内的核糖核酸也增多,由于突触膜受体的蛋白质合成与核糖核酸的变化有关,于是认为核糖核酸就是要寻找的记忆物质。研究还发现,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可以加速学习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则阻止长时记忆的发展。这些关于记忆的脑化学研究增进了对心理过程的了解。80年代以后,中国心理学家也研究了记忆的大脑机制,以及应激状态下的脑化学变化。

生理心理学主要用动物做实验,有时也结合医疗实践进行临床研究。它采用生物科学的通用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控制条件下实施手术或使用药物的实验法。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不只有心理学家,还有神经生理学家、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家等。生理心理学有时也被列为神经科学的一个分支。

认知心理学这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起的心理学方向。认知心理学是从反对行为主义发端的,同时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前面已经谈过,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不能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这种观点长期阻碍了人们对人的心理过程的了解,使心理学几乎陷于停滞状态。认知心理学突破了这一限制,以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这一点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张。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以外的其他科学对心理学发生影响的典型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特别是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出现,使心理学家看到人类认识过程与通信系统有一定的相似性,于是借用通信工程师描述信息通道的概念来描述人的认识过程。人的认知过程被看成是信息通道的输入、编码、译码、存储、提取、输出等处理信息的过程。另外,行为主义关于语言是条件反射学习的看法,经受不住后来兴起的心理语言学的冲击,以致一败涂地。心理语言学的代表人物N.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某种先天的内在规律,是由遗传决定的。儿童所表现出学习语言的惊人的能力,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研究言语理解和智力操作,无疑扩大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认知心理学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除了应用反应时测量、记忆测验等一般实验心理方法外,还对口语记录进行分析,以了解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认知心理学根据研究结果,建立关于心理活动的认知模型。认知模型只是关于内部过程的一种假设,并不一定代表脑中的真实生理机制。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U.奈瑟写出第一本以《认知心理学》为名的书籍,心理学界以此作为这一新方向的开始。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50~60年代,A.纽厄尔和H.A.西蒙把人类所具有的概念、观念、表征等脑的内部过程看作是物理符号过程。人脑是一个物理系统,脑内的活动是对这些符号的操作。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对磁场的模式或符号的操作。任何物理事件只要能用符号形式表示,就能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人类思维中的概念和符号操作可以比拟一个计算机物理系统对符号的加工处理。这就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这一假设在人脑的思维活动和计算机的信息操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学科。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心理学家开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汉字的学习记忆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李家治等在机器理解汉语的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结果。8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提出认知的平行分布加工模型,可能给人工智能研究带来惊人的突破。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将是会振奋人心的。当然,这不是说对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论就没有争议了。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人的身体和心理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人的发展在量的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高体重会增加,词汇量不断扩大,知识范围越加广阔,这些都是可以计量的。人的发展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就更为复杂,也难于定量测量。人的思维、言语、情绪等心理过程都有发展的阶段性。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并试图找出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例如儿童的言语和技能都有最佳的学习时期,一旦超过一定的年龄阶段,再学习就会更加困难了。青春期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人的心理发展,不论是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的变化,总是受内在生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它是一个前进而不可逆转的过程。

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可以把人的发展分为身体、智力和人格发展三个方面。这种划分是人为的,因为每一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人的发展又有个别差异。总的来看,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性的。J.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智力行为特点。人格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化的过程。这方面的发展更为复杂,主要受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由于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录音和录像记录的使用,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现在认为,儿童在婴幼儿期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如1岁幼儿已有很高的知觉辨认能力,3岁儿童已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人们还发现婴幼儿会进行许多过去认为是不能完成的活动。在长久以来进行的遗传和环境相对重要性的争论上,这些发现无形中造成了对先天遗传因素的重视。中国的儿童发展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从20世纪上半期开始便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近期朱智贤、刘范等结合中国的特点,进行了儿童智力和思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际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也有很大进展,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不仅支配着研究工作的方向,而且在更广阔范围上影响着人们对心理发展的看法。

自从19世纪人们把儿童发展作为一门科学探讨以来,虽然都知道发展是指从胚胎一直到死亡的历程,但是以往的人类发展研究却只局限于研究某一发展阶段,很少着眼于整个生命过程。今天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前一时期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以后的发展。一个称作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新的研究方向正在形成。它从人的生命的全程发展着眼,研究从产前到死亡的全部心理和行为变化。由于许多国家的人口都趋向老年化,老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受到重视。

社会心理学它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变化的规律。社会心理学在两个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即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水平。就个体来说,人从一出生就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环境对儿童产生各种影响。儿童也对环境作出反应。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成为社会的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化过程,包括儿童的交往,言语的发展,伙伴、家庭、居住环境以及学校对人的影响,这些影响以什么规律起作用;在成人个体的交往中,又有什么社会心理规律起作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就是说明在人际交往中,人是如何为某种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归因问题是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人属于一定的团体、阶层、民族、国家。在各种各样的群体中,人相互交往和影响,使其心理活动带有某一群体所特有的倾向性。人在群体生活中所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内部的交往结构、无形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侵犯行为等,都是社会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集体就是成员比较多的一种大群体,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在这种群体中成员间不一定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而是通过某种共同的活动联合在一起的。在大群体中,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对行为发挥着特殊的调节作用。大群体又分为无组织的和稳定的两种。前者是偶然地自发产生的,存在的时间相当短。在一定场合集聚起来的大规模群众动乱,足球比赛场上观众的骚动,都是这一类大群体行为的典型例子。在相当长时期中存在的稳定的群体有职业、社会阶层、民族、种族的群体。它是由具体的社会关系体系决定的,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这两类大群体中的社会行为规律,都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几十年以来心理学一直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它以物理学、生物科学以致技术科学为榜样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倾向。正在这个时期,西方文化中流行的人道主义社会思潮渗入心理学,出现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马斯洛和C.罗杰斯等人反对心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认为传统的走自然科学道路的心理学不足以解决更复杂的人类心理学问题,特别是涉及价值观和信仰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研究意识经验为出发点,探讨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已获得一些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包括友爱、自尊、创造性以及对价值的追求等。这些潜能表现为高级需要,它们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可能成为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的力量。自我实现能使人的这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精神病态是社会环境不良影响使人脱离自我实现的一种异化表现。心理学的任务就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在美德的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动机的作用,它把人的特殊性和人的价值加以拔高,强调发挥人的本性,促成自我实现;然而事实上它所强调的仍然是人性的自然因素的一面,相对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在我们看来,所谓的人性决不是什么脱离社会环境影响的人的内在自发力量。这种心理学是否真正找到了所谓人类自我改善的途径,还是有疑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心理学引上了一条完全人文科学的道路,并不一定能最后解决心理学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所研究的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方面。社会学从比较宏观、概括的水平上研究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则是从比较具体的、微观的水平上研究人际交往活动。由于人的社会生活的极端复杂性,虽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从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出发,必定能总结出人的社会心理学规律。

理论心理学它是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包括讨论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意识的起源和发展,身与心的关系,以及评述心理学的思想体系等。广大的中国心理学家坚持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特别重视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他们试图从宏观上总结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心理学的现况,并引导心理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潘菽对于发展中国的理论心理学作出了贡献。高觉敷等人编写了中国和西方心理学史的著作。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不是物质世界以外的纯精神的活动,也不是某种物质实体。它的实质可以由四个方面去认识:①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或作用,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的组织又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演进和发展的。物质的组织发展到较高级阶段就会出现新的功能。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和演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脑的发展演化密切联系着。人脑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心理功能是在脑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人脑是能够思维的物质。②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主观反映。心理是脑的功能是指产生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而言的。心理活动同时又是由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人便以它特有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应的行为给予回答。没有客观世界中种种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便无从产生。另一方面,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和行为并不是被动的,人是一个积极活动的主体,他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总是受以往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个性特征所制约。③心理活动是一种主观活动,同时它和生理功能一样又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主观和客观的二重性。说它是主观的,首先因为它总是属于一定的主体,没有独立于任何人之外的心理活动。再则,客观事物与它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处在相对地位的。具体的客观事物和它在人头脑中的主观映象确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人们的心理活动又确实具有客观性,因为心理活动终归是人的活动,人又终归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它是客观存在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小孩的心理活动时,他的心理活动就成为我们认识的客观对象了。可见,人的心理活动在同客观事物相对比时是主观的,当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部分时就具有客观性了。④心理活动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心理活动是因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生活实践中,客观事物作用于人、影响着人。人一方面接受这种作用和影响,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客观事物,这就是认识它、变革它。这样,人们便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知觉、思维以及对它们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意图以及行动。可见,人的心理活动对生活实践起着调节和指导的作用,从而使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的心理活动还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受到检验并得到发展。当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指引下从事实践活动时,如果取得成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那就证明这种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反之,行动没有取得成功,则证明很可能是认识有偏差,或者是由于什么别的原因。这时就需要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之符合实际。在这样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得到了发展。正是因为人类有高度发展的心理活动,才有自觉能动性,这是人类区别于并高出于动物而成为“万物之灵”的本质特征所在。

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它对人类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心理学家能参加解决教育、医疗、工业、商业、军事及各种社会问题。下面列举的就是心理学在一些应用领域中所形成的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如语文和数学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它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心理学研究,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致病方面的作用,并研究在医疗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行为特点。医学心理学家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特别是在精神病医院中发挥作用,他们用心理测验诊断病人,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医学心理学还研究精神药物的作用,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病人的康复过程也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目的是调动病人的心理因素,使他尽快恢复健康。医学心理学家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工作,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指导与帮助。医学心理学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较快,心理测验已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目前,全国的精神病医院和部分综合医院都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

工业心理学主要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现代工业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又称人机系统,这是在工程设计中使设备适应人体的活动特点,从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厂的温度、照明和工作条件,航空工业中飞机座舱的仪表显示,车船驾驶系统的合理性都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它还研究工业劳动中,职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职工的选拔、训练、评价、使用等人事组织问题,还研究工作动机、鼓励手段、意见沟通、组织结构、领导行为等心理学问题。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工作气氛和提高工作效率。中国的工业心理学有比较久的历史,近年来在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结合照明、显示器设计、交通信号,以及工业企业的领导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效益。

商业心理学研究商业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有关的行为问题。它包括市场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市场心理学研究市场供求关系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者心理学研究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以及服务行业中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包括购买动机的分析、购买行为的特点等。广告心理学研究商标、包装、广告的设计,其心理效果的评价等。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里很受重视,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待开展。

法律心理学研究人们在司法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法律心理学根据不同的方面,又可分为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等。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的动机及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等问题。侦察心理学研究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所应依循的心理规律。审判心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分析犯人供词及证人证词的可靠程度。法律心理学的另一重要分支是司法鉴定心理学。这是运用临床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对被怀疑有精神障碍的被告或其他诉讼当事人进行心理鉴定,为确定其法律责任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的法律心理学工作者,结合本国实际对犯罪的心理特点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护士进修工作心得1

  通过三个月的进修时间,我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习了许多东西,使自己无论是在业务上水平上还是在与人沟通的技能上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在进修过程中,我在重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虚心向带教老师请教,对于顺产接生中各个关键时期的处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第一产程中对宫口开大的时效在产程图的反映上有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解;在第二产程中,我会更明确胎头拨露直至胎头着冠后对会阴保护的手法和时机,胎头娩出前后的处理手法,能有条不紊的结扎脐带及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及时做好接产心得笔录;第三产程,能够在胎盘剥离后,轻巧、快速、准确地进行会阴缝合。

  在进修期间,我认识到做好分娩过程中孕产妇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在孕妇待产和分娩过程中,我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产妇,并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指导帮助她们,用热情及和善的言行鼓励她们,使得分娩顺利完成。与产妇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感,满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独立与依赖的需求,使她们感到自在与轻松,从中产生自信心。这样,便可保证和促进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在这次难得的进修学习中,我在自己的努力及带教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娴熟的业务水平及以人为本的交流技巧服务于更多孕产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护士进修工作心得2

  我是消化科的一名护士,带着对心理学的热爱与美好的憧憬走进了首届精神科专科护理培训班。转瞬之际培训已接近尾声,这次培训让我结识很多新的朋友并且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医学科这个大家庭,感受到她们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她们的辛苦。

  我在学习中对精神疾病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意识到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有句话说的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首先是对精神病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对精神病护理学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实践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此次授课中,老师们不辞辛苦在百忙之中精心准备了课件,为我们讲授了精神病学、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专科护理及观察要点、正常心理健康及异常心理的区别、发生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讲的案例贴近临床,尤其是精神科病人安全的护理及日常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很大的启发,最让我感动与值得学习的是,她们每一个患者和护士之间的护患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即使出院了在大马路上也能叫出护士的全名,这点非常难得。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家庭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不良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这些情绪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我们之间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这些事情都源于我们对事件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家之间缺乏沟通。

  实践课既有趣又生动,印象也比较深刻,能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和放松,调动激情、活跃气氛,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团队的重要性。比如:公娱治疗里面的放松疗法,能让人真正的融入其中,感觉大自然的美好与舒适,还有团体活动,激发我们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

  虽然这次的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感谢老师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将此次所学知识正确的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去。今后我将会继续关注心理学、继续学习心理学,真正达到学有所用,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护士进修工作心得3

  4月,我有幸来到了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二重症监护进修学习,由于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在来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学习他们的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才不枉此一行,可是来到神经外二以后我才发现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一院的文化和人文理念。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院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周到的职业安全防护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在神经外二重症监护室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

  护士的形象是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们的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卫生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医生在查房时会深切的呼唤:“老李!老李!睁开眼睛!”“张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许,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医患的关系!而护士,查房和更换液体的闲暇时便和家属像亲朋好友的沟通和指导。叮嘱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

  那亲切、温柔的语言就像自家的亲戚。而患者也在这种感知下对待医护的态度也非常热情和感激。护士每次更换液体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离开病床前家属每次都会说一声:谢谢或麻烦你了!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是市里的。也是从各个县的农村转过来的。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承认在领导的要求下我科室的态度已大转变;然而在神经外二的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先进的医疗设备

  在神经外二的设备中有注射微量泵。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

  微量注射泵临床上用于术前、术后的高血压。例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遵医嘱通过微量泵有效的泵入体内。据我观察这种仪器的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可以应用在补钾等疾病。同样也应用与手术室的麻醉和抗癌剂、以及新生儿的营养补给和输血。所以我也建议我院可以引进这种设备,既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也可以为科室增加收入。

  三、休克病人的抢救

  在我科室的抢救中,心三联指的是: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而在神经外二的心三联指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我问那里的护士到底哪种能够有效和快速的抢救患者生命时她们也无从考证。当患者一旦出现休克前兆是医护人员便准备抢救病人,从而有效的争取抢救时机。一旦患者病情或生命体征变化,医护人员时常表现出比家属还要关心和担心的态度。为了使液体快速输入、抗休克、输血,该科室几乎都会采用经颈静脉穿刺PICC和经股静脉穿刺。

  四、医护的协作关系

  无论患者对包床医生的任何疑问和顾虑,作为护士她们都能够完善的沟通和安抚。例如患者家属担心患者的病情或恢复程度慢时,护士会说:脑外伤本身就恢复慢,是个花钱的病。但是你放心,您的包床医生很优秀、非常负责任。是个心细的人,真是,您能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那唠家常的语句像是熟人的嘱托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炫耀。假若我们能够为医生在患者面前把话说到位,可以消除患者对县级医院的不信任、减少转院率。

  五、严谨的医疗作风

  护士输完液体后便推治疗车给每个患者主动更换液体。护士也没有聚众聊天、大声喧哗的现象。对待每个人都谦卑和礼让,那种修养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护士每天八点开晨会交接班,然后进行业务学习。由一名护士念教科书,每天早晨学习15分钟。夜班护士会在每个患者床头交接班。即使到了九点不交接清也绝对不会离开。每个患者撤离心电监护、吸痰、气垫床等设备时,当班护士主动清洗和整理。没有人监督和罚款来做条件,尤其是心电监护,一旦撤除护士便会自觉用抹布把仪器和电线擦洗干净。用测血压的袖带把所有电线捆绑一起,既干净利索又方便下次使用。每个工作细节处处体现了自觉、责任、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抱怨的态度。假如我们都拥有这种素质我相信无论从工作效率或工作氛围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中医理论体系中原本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医学理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精神医学。但从现存各类史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不仅存在许多关于精神疾病的记载,而且对精神疾病也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不同于西方和现代医学。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确立于《内经》时期,“五脏藏神”和“七情致病”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强调整体观念,建立了唯物的形神一体观,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内经》还确立了以气血为生理基础的唯物论,《灵枢·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此后,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无不以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来辨证论治,判断气血、脏腑的病理变化对形与神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

人的心理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特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异常表现,而且是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患者的感知、行为、幻觉、妄想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1]。文化甚至是形成人心理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受相同文化影响的社会成员有着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是文化传统之源泉和灵魂,其思想能最集中地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特征。儒道释思想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成为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世界、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不仅给出了对人内心生活的理论说明,而且给出了提升精神境界的修养方式[2]。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引下,中国人对挫折、逆境有着天然的承受力和消化力。但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应激源,导致各种心理障碍,譬如儒学中一些压抑、束缚人性及苛求完美的东西又是导致精神疾病的病因。本文仅讨论儒道佛对心理世界的积极影响。

3中国古代哲学对精神医学体系的两点影响

3.1中国古代哲学语境下的“心主神明”论中国哲学中的心有多重意义,或以心为思维器官,或指思想、性情、本性。而西方人所谓之心,与灵魂离为两物,只指肉体心之一种机能而言。西方人认为超肉体者只有灵魂,中国人所谓之心,则已包容西方人灵魂观念之一部分。中国人舍弃人的灵魂而直言心,便舍弃了人生之前世与来生,而就此现实世界,从人类心理之本原与终极的大同处来建立一切人生观与宇宙观[3]。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模拟社会政治礼制秩序建构了“心主神明”的特殊理论,《荀子》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这一观点被中医学吸纳并发展,如《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类经·藏象类》中说:“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

3.2中国哲学一元人生观对心身观的影响东方人认为心身不对立,对世界并无精神界与物质界之分。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一元人生观。心虽为人身肉体之一机能,而其境界则可以超乎肉体。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身是相互影响的,是统一的,从未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进行严格区分,自《黄帝内经》以降的中国古代医学,其生理上的五脏五志说、病理上的内伤七情说等都表现了心身一元观。这种相沿至今的中医学的心身理论,并没有经过二元的分裂,而是由对早期心身朴素同一的认识直接深化而来,因而也就不可能完成对心身混沌同一的彻底分化[4]。中国古代哲学及医学传统中始终贯穿着形神合

一、形质神用的心身一元论思想,没有以二元论的思想把生理同心理的东西区别开来。而西方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总体说是二元的,即认为在肉体生命之外另有一个灵魂生命,因此有所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分别。尽管古典二元论带有贬低肉体、抬高心灵的错误倾向,但却因为有了二元分立的思想基础,才有了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明确的区别对待,于是西方渐渐产生了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而中医对心理及精神疾病始终没有产生区别于脏腑病证的系统认识。

4儒道释—安抚心灵的良药

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道、释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调节心身的方法。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在《三松堂自序》中将其称之为“意义”哲学。儒家通过发挥个人主体性来正面应对心理冲突或困惑,用“命”来化解重大挫折和不利的人生境遇;道家采用退让、弃智守朴来处理遇到的困境;佛教则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以超脱轮回来解决人的困境和问题[5]。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中有句诗说得好:“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

4.1儒家的修身正心之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人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心理冲突的必要条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原则。儒家提倡的中庸是一种在严酷现实中的安身立命之道,要求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理平衡、适中,做人不狂不狷,处事无过亦无不及,态度温而不厉,情绪乐而不,哀而不伤。儒家还赋予“心”以伦理和道德的色彩,孔子把心看作主体的道德修养,说:“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尽心知性”是儒家的重要修养方法。孟子的“存心、养性”、《大学》的“正心”、《中庸》的“慎独”以及宋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惩忿窒欲”等,无不强调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对情感的调节[6]。理学思想被宋以后医家用以讨论养生学,朱丹溪主张养生要正心、收心、养心。张介宾认为养生必寡欲保精,才能气盛神全。李认为“心静则万病息,心动则万病生,延年不老,心静而已”。这些养生法则往往与养德并论,可见中国古代医学中之伦理色调,正如《医源》所说:“如能清心寡欲,则情不妄发,致中致和,不但可却病延年,而圣贤正心,诚意,修身俟命亦在于此。”

4.2道家的修心养性之术道家崇尚幽居的田园生活,以求抛弃一切俗念和争执,超旷出世、知足保和等思想提供了在命运多舛的现实中自我调节的方法。林语堂说过:“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养生处世之道[7]。不争就要知足,庄子反对心为物役,《金丹大要》也提出寡欲的养心之术:“夫圣人之养心,莫善于寡欲。”道家追求心灵的安静、祥和,《庄子·天道》说过:“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道家哲学提倡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力图把情感从现实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超脱世俗之纠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教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三十七·道林养性》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志错昏乱”,均是对道家追求心灵宁静的践行。极私多欲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与躯体劳累,使人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者导致精神崩溃,而儒道思想倡导的清心寡欲就是保持平稳的心态,使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疾病防范术。

4.3禅宗对尘世困惑的超越禅学是一门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人生艺术,它始终不渝追求完整的个性化人格,可以说是一门近乎心理分析和治疗的学问[8]。禅学是生命哲学、心灵超越法。精神病学者贝诺瓦说:“禅非宗教,而是一种为实践而成立的睿智,一种当代文明可用作范例,以摆脱焦虑而达到和谐平静生活的体系。”佛教思想及修持方法的心理治疗作用主要有破我执,除妄念,破法执,空世界。我执即对我的执著,佛教认为我执是万恶之本,痛苦之源。只有破除我执,人才能消除烦恼,达到解脱。佛教宣扬“三界唯心”,“一切皆空”。佛教认为,只有认识空性,达成空观,才不会产生种种贪爱执著情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得到解脱[9]。禅宗亦重视心的修持,提出“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的心性修养命题。佛家教人们面对大千世界,做到心净、心空、目空一切,从而得到心灵的平静。解脱与超越是禅学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果报。佛教认为苦是人生的本质,人的生命过程就是苦,生存就是苦。因此,佛教的人生理想就在于断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以求得解脱,即所谓成佛。尽管它是虚妄的,但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虚,构筑了对来世的企盼。《冷庐医话·卷一·慎疾》记载了一个以佛家“静”、“空”治愈心病的例子:“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诸病如失。……观此知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5小结

中医学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受心身一元哲学观的影响,“心身合一”及“形神合一”论成为中医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心”的概念在中医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中几乎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存观和疾病观。中医养生学即强调养心、养性、修身,在临床治疗上也体现了以心治身和身心兼治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内省方式来引导人的内心生活,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提升人的心灵境界。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和生活态度,而传统文化强调的内省即指出了个体内求超越的心灵发展道路及个体与世界相和谐的心理生活道路[10]。杨德森等创立的精神超脱心理治疗即以道家处世养生原则为指导思想,日本森田正马受中国禅宗文化理论影响,开创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方法。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模塑下的本土心理学在现代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医精神医学虽然先天薄弱,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其与文化的相关性也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梦与睡眠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鲁迅

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睡觉,梦便在睡眠中悄然而来。古老的印第安人会在床头挂一张网,用来捕捉每晚的梦,在他们看来,梦是人在夜幕下去往灵魂国度的旅程。总体而言,我们生命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每个人一生大约要做10万个梦。

人类对睡眠认识的突破,是从1929年德国神经生理学家汉斯・柏格研究脑电波(brain wave)开始的。可以说,他开启了梦的实验心理学大门。几十年来的研究揭示出,睡眠是由两个迥然不同的类型交替出现构成的: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这两种睡眠互相交替,每一次循环从70分钟到110分钟不等,平均时间是90分钟。

非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的初始阶段就会出现,它也常常被称为“平静睡眠”,其主要特征是呼吸有规律地变慢,身体和大脑趋于平静,睡者失去了对环境的感知。在这个阶段被唤醒的当事人,只有10%的人报告说有梦,而且这些梦稀松平常。

非快速眼动睡眠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快速眼动睡眠随之到来。睡者的脑电波会突然变化,全身肌肉彻底放松,近乎瘫痪,双眼在眼皮下快速移动,看起来像是马上就要醒来,连脑电波的形态也类似于清醒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唤醒当事人,会有高达90%的人报告有梦,而且这些梦活跃而离奇。科学家由此认定,快速眼动睡眠是人的做梦状态。

婴儿每天睡眠长达16~18个小时,其中50%的时间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可以说,婴儿也会做梦。但他们的梦是什么样的,却没有人能够回答。三四岁的幼儿才开始谈论梦,在此之前,他们分不清哪些是梦,哪些是清醒意识。当睡眠结束之后,我们有可能记住梦中的一些情节,也可能全部忘记。虽然很多情况下睡眠者报告说整个睡眠过程没有做梦,但是梦确实可能发生了。只要你有足够的睡眠,就一定会做梦,哪怕盲者也不例外。

在梦境中,我们的大脑会向肌肉发出运动的信息。幸亏肌肉是彻底瘫痪的,信息在脊髓层次上得到了抑制,否则,我们有可能会立刻付诸行动。不仅是人类,动物也会有快速眼动睡眠,因此可以肯定,动物也会做梦。有趣的是,法国科学家米切尔・卢薇特利用一种特殊技巧,消除了正在REM的猫的肌肉瘫痪。REM中的猫突然站立起来,似乎开始追逐猎物,然后大肆咀嚼,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梦游。

梦游通常是很有趣的谈资和影视题材,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人会在睡眠中下床行动,甚至上街游走,有时还能做出一些复杂动作,比如躲避对面开来的汽车,进行简单对话。不过,如果需要规范定义的话,“梦游”和“梦话”应该叫做“睡中行走”和“睡中说话”,它们都发生在NREM睡眠阶段,实际上和做梦无关。它们的起因迄今尚不清楚,不过梦游有遗传特征,这点已经被心理学界注意到。你可能发现过别人梦游,甚至被告知自己曾经梦游,不过大可不必为此焦虑。梦游被归入睡眠障碍,与日间情绪无关,而且多发生于儿童阶段,成年后大部分可自愈。

还有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梦者感觉到自己已经醒来,能看到东西,听见周围的声音,甚至有触觉(有的可能是幻觉),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让身体动一动。这种超常睡眠状态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叫做“睡眠麻痹”,通常它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

梦之种种

清醒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可是在睡梦中,人们都离开了这个共同的世界,各自走向自己的世界。

――赫拉克利特

白天,我们感受、观察着同一个世界,并将之称作现实。夜晚,我们沉睡之际,我们以另一种存在形式苏醒了。我们做梦,我们经历了一些从没发生过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现实中也许没有任何先例,我们梦见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现实中绝不能同时发生,我们瞬间到达一个遥远的地方,或者同时身处两地,我们能使一个人突然变成另一个人……这些对在梦里的我们来说,易如反掌。在梦中,我们是那个世界的创造者,现实中的时空法则都无法再起作用。然而当我们醒来后,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经历都消失了,我们轻而易举地忘记了梦的绝大部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从记忆中消失了。

研究表明,我们通常能够回忆起来的梦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突然产生的,实际上只用了几秒钟(梦里的时间知觉并不与我们在觉醒状态下的时间知觉相对应),就像我们的电脑下载信息一样。只有在下载之后,我们才可以打开并“阅读”信息。这样的梦统称为“瞬间梦”,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大都有清楚的故事情节,有时间线索,有时还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感受,无论我们“个人”是否卷入梦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我们很可能会在这些梦之后醒来。通常情况下,心理学家把这些梦作为研究对象。

另一方面,我们还有更多难以识别和记忆的梦境体验,它们没有清晰的故事情节和线索,更像是随机安排的画面,几乎找不到任何意义,就像我们电脑的屏保一样,很快出现,又很快消失。这种“屏保梦”可以发生在我们睡眠的任何阶段。

非常奇怪,虽然现实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但通常状况下的梦是没有颜色的,或者说,梦者没有注意到梦中的色彩。一般情况下,理性比较强的人容易做黑白的梦,感性色彩浓重的人容易做彩色的梦。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文・霍尔收集了上千例梦境,只有29%的梦是彩色的。大量证据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梦境有很大区别,女性的梦境家庭的背景比较多,男性则更偏向在户外。

人们有可能重复做同一个梦,有些逻辑思维缜密的人,还会在接连几个夜晚做情节不断发展的梦,就像收看电视连续剧。有趣的是,人们还能够在梦中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这样的梦被称为“清醒梦”(lucid dreaming)。约有60%的人报告说,自己至少做过一次清醒梦。更为有趣的是,人们一旦断定自己在做梦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梦的发展,比如当你在梦中需要一个勺子的时候,勺子就已经在手中了,一切就像自编自演自赏的话剧。经过反复训练,做梦者对梦的控制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心理学家埃尔韦・圣得尼从12岁开始到逝世为止,记录了大约2000篇梦日记。他主要研究清醒梦,提出“用清醒去克服梦中的恐惧”。也有少数心理学家反对这种训练,认为这将歪曲做梦的自然过程。

梦的创造能力不可低估,“遇到问题先睡一觉再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心理学证实,饱受精神压力的人群需要更多的做梦时间。历史上有许多梦中顿悟的佳话,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化学家凯库勒发现了苯的分子结构。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比如工业缝纫机也是梦中得到的启发。

普通的缝衣针,针眼开在与针尖相反的一头,先是针穿过布料,然后线才穿过。这对手工缝纫来说没什么问题,但工业化的缝纫却需要让线先穿过布料。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埃利亚斯・豪把全部身家都投资到了发明缝纫机上,却迟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有天晚上他梦见一帮野蛮人要把他煮了吃,他拼命地想爬出锅,但被野人们用长矛恐吓着,这时他看到矛尖上有一个小洞,突然明白过来:原来针眼应该开在针尖上。他立马醒来,才凌晨3点就赶往工作室,当太阳升起时,他完成了第一台缝纫机的设计雏形。

梦的解析

每一个梦都有其含义,未被解释的梦,就像没有打开的信。

――埃里希・弗罗姆

有多少个释梦者,就有多少种释梦的理论。第一个对梦提出系统理论诠释的人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他的专著《梦的解析》把释梦从宗教活动中挽救出来,给予心理学的解释,这本书被后人誉为“改变历史的重要书籍之一”。

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一不小心成为了对人类思想影响重大的人物。有人打趣说,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打击人类自尊的过程。第一位是哥白尼,他将人类拉出了宇宙的中心;第二位是达尔文,他摧毁了“人类是万物之灵”的骄傲;第三位就是弗洛伊德,他让人们知道控制我们日常行为的不是意识和道德,而是深深隐藏的“潜意识”(本我驱动力)。

在弗洛依德看来,我们的意识只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隐藏在海面之下,“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人们平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诸多欲望,都会在梦中通过伪装出现。如果大家看过美国电影《盗梦空间》,对此理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6篇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B.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2.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

A.

欧文

B.圣西门

C.赫尔姆霍兹

D.卢梭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4.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

A.乌申斯基

B.杜威

C.皮亚杰

D.布鲁纳

5.一种理论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种理论是否反映了(

),以及对其反映的充分程度。

A.真理

B.科学

C.自然世界

D.阶级矛盾.

6.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

A.科林伍德

B.克罗齐

C.鲁滨逊

D.布罗代尔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

)。

A.

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D.一种生理心理学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

)。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

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

D.自我实现

11.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

A.

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2.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庞德

B.哈特

C.富勒

D.罗尔斯

13.与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

A.孔德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14.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许多哲学流派主动与“融合”,出现了若干被统称为“(

)”的思潮和流派。

A.弗洛伊德主义的

B.存在主义的

C.西方

D.社会批判理论

1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1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正以(

)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A.客体论

B.价值论

C.方法论

D.主体论

17.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A.冯特

B.弗洛伊德

C.格式塔

D.华生

18.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19.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培根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20.(

)是介于社会学和教育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对教育进行社会分析的交叉学科。

A.教育政治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社会学

D.比较教育学

21.我国把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

A.

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边缘学科

C.交叉学科

D.专业学科

2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23.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

A.

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24.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

A.

英国剑桥学派

B.德国兰克学派

C.美国新史学派

D.法国年鉴学派

25.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26.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27.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28.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9.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

B.洛克发表《教育漫话》

C.卢梭发表《爱弥尔》

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3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时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

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31.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起飞”的主要信号是(

)。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B.DNA重组

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

32.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33.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于“全球问题”的是(

)。

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

B.裁减军备、防止核战争、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

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传播问题

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34.

19世纪形成、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35.语言学已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现代语言学的正式

开端是(

)。

A.普通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36.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7.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

A.欧文

B.圣西门

C.赫尔姆霍兹

D.卢梭

3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9.“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

A.洛克

B.笛卡儿

C.斯宾塞

D.培根

40.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

B.洛克发表《教育漫话》

C.卢梭发表《爱弥尔》

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4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42.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4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44.

19世纪形成、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45.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46.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47.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48.与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

A.孔德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49.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发掘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

A.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B.,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50.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51.“计算机十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

A.美国

B.韩国

C.泰国

D.日本

52.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53.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

A.完全参与观察

B.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抽样调查

54.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55.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56.

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

A.科学哲学

B.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结构主义哲学

57.“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A.科林伍德

B.克罗齐

C.鲁滨逊

D.布罗代尔

58.与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

A.孔德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59.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

A.欧文

B.圣西门

C.赫尔姆霍兹

D.卢梭

6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直觉:是指认识主体在尚不清晰的事实材料中察觉真理的能力,灵感顿悟是这种认识能力的重要表现。

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5.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6.哲学: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教育学: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8.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9.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0.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以系统论为中心,同时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比如一般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并强调开放性等,不仅对自然科学,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1.实证主义思潮:在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12.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13.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14.语言与言语: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15.时代主题: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三、简答题

1.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8分)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7分)

2.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5分)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5分)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5分)

3.

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4分)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4分)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分)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3分)

4.

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5分)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5分)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5分)

5.

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4分);(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4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分);(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3分)。

6.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4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4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4分);四是乌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3分)。

7.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四个发展方向?

答:(1)行为主义:其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寻求预测和监控行为的途径。(4分)

(2)格式塔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突出了整体的综合的研究。(4分)

(3)精神分析:核心概念是人类行为的本能以及“无意识”。(4分)

(4)前苏联在背景和巴甫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3分)

8.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4分)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4分)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4分)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3分)

9.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5分)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5分)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5分)

10.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4分)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3分)

11.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3分)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3分)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2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2分)

1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3分)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分)(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2分)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2分)

1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4分)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3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答: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5分)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5分)

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5分)

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5分)

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5分)

(本题要求具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占5分)

2.当前世界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尤其最近我国关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热议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潮。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答:(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12分)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12分)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6分)

3.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亲艰苦的努力,好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高兴极了,开学前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的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可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

小姑娘回家后突然嚷着下星期再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有位小学校长讲述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58分,在教师办公室呆着不肯回家。他对老师说,分数单上挂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老师不作声,又说:老师,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我一定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进步,还了2分,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游。

试就这两件事,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试与命运抗争)。(1-5)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15分)

4.试以某一具体学科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答:比如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就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这个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1)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0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之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物质一社会一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并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

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可以说,管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体发展特点的缩影。(10分)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7篇

什么是人格?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许多概念一样,人格也是一个存在着很大分歧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人格一词的理解也就不同。阿尔波特G(.w.AlPlor)t曾对人格定义做过一个系统研究,他罗列了约50多种不同的人格定义,并对这些定义进行了归类,其中心理学领域下的定义可以分为6种,这类定义把一个人所有的特质的总和称为人格,其实质是把特质不分大小,一律相加;②综合性定义(integrativeandconfiUgrationdefinition),强调人格是人各方面特征所组成的一个整体:③等级性定义,这类定义将人的各方面的特征分为不同的等级层次,其最高层次的特征对其它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④适应性定义(definitionintermsofadjustment),这类定义强调人格的功能在于适应社会;@区别性定义(definitionintermsofdistinctiveness),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独有的特征:⑥本质性定义(definitinonitemrsoftheeSS。nec。fhtePerosn):此类定义认为人格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而且更是个体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特征。当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人格是支持个人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既包含了人先天的基因因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后天的生活经验。尽管学者们对人格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于人格特点的理解却有着基本接近的观点。第一,人格具有统一性。统一性有两层含义:首先人格是一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交互作用的面貌展示,认知、情感或行为的单方面特点都不能代表人格本身;其次,人格所包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变化具有连带性,也就是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它方面的变化。第二,人格具有稳定性。稳定性意味着人格是跨时间、跨情景和跨场合的,人们可以通过个体在某一个时间、情景或场合卜的人格特点来推断其在其它时问、情景或场合下的人格特点。但人格的这种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是永久的、不可改变的,人格是可塑造的也是可培养的。因为人格本身包含有个体的生活经历,当个体的生活经历本身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时,个体的人格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过,人格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它·般滞后于生活事件的变化。第二人格具有复杂性.复杂性是这个世界的特性之一,世界上的许多事物、现象都具有复杂性,但人格的这种复杂性却有其本身的特点.首先,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它是对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因而这种复杂性就既具有结构上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功能上的特征。其次,这种复杂性还体现在人格的“变”与“不变”上,从本质上说,人格的“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这就意味着人们总是要在运动和变化中来把握人格。再次,人格经常会受现象或情景的影响,它的展现经常会被情景性事件所掩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人格本身就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第四,人格具有独特性。独特性是指每一个人的人格面貌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的知、情、行是以特有的方式相结合,又以特有的方式去展现。人格的独特性一直是心理学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对于人格独特性的把握,现在·般是通过人格的特质维度来进行。从古代始人们就一直对人格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丛于人都有一种强烈的真正了解他人的愿望。很明显,我们不能只靠别人的言语、动作、行为等来了解·个人,因为这些很可能是假象,是一种欺骗。有鉴于此,人们很早就开始运用一些专门的手段、技术等来对一个人的人格做出鉴定,这种鉴定甚至可以追溯到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如公元前10世纪,古巴比伦的占星家们就根据一个人出生时行星所处的位置来判定一个人的人格和命运。到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段,通过相面来对一个人的人格做出判定,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前额大者偏呆板,前额小者用情不专,天庭阔者好激动,天庭突者易发脾气。现代医学、生理学和行为科学等早己证明这是一种迷信的无稽之谈,但这种观点到现在似乎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特别是一些风景名胜的地方我们仍然会看到这种看面相、看手相的情景.到了十九世纪,由于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人又发展了一门新的鉴定人格的学科—颅相学(Phernology,也称骨相学),它根据人头骨的大小、形状等来判定一个人的人格。当时的德国解剖学家加尔(Gal)l是颅相学积极提倡者。他在大量观察了监狱

和疯人院的许多人的基础上,把人的颅骨划分为37个区域,并对每一个区域的特征与人心理的关系进行了分类,如,加尔认为头骨隆起的人具有扒手的人格特征。当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之后,心理学家们又在人格研究中出现了新的争论,主要是遗传论和学习论的争论。遗传论者—女一高尔敦(Galton)、格达德(Goddard)、推孟(Terman)等人认为:人格主要是遗传的,只不过这种遗传是以一种回归的方式出现,人们不易从现象中直接发现,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统计测量手段。他们拿出了许多的调查数据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其中最典型的是“名人的后代更可能成为名人”的统计资料,高尔敦甚至还写了一本书来说明他的这种观点,书名就叫《遗传的天才》H(erdeitaryGenius)。现在看来,高尔敦的心理遗传理论虽然有失偏颇,但它的真实性也许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荒唐。至少目前的许多事实(如利用家族图谱分析法、双生子比较法等获得的事实)己经能够证明人心理的很多方面都是来自于遗传,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学习论者—如巴甫洛夫(Pavlov)、华生(watson)、斯金(skinner)等人(主要是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人格是由后天的学习而来,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状况,这-部分心理学家用了很多的实证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到目前为止,这种争论仍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继续着,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这种遗传论与学习论在今天己演化成为另外两种相对立的人格理论,一种是实体论(entitytheory),另一种是渐变论(inerementaltheory)。实体论(Mueller,&Dweck,1998)认为人格特性是固定不变的,它华本上不受人后天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一个人的努力程度、行为动机和特定的情景等。实体论者相信人格是由人格特质构成的,人格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一个人的行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特质的外显过程,人格特质和行为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实体论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具跨情景性、跨文化性和跨时间性,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了某种人格特质,那么他不管在什么条件卜都会具有和这个特质相对应的行为。当然实体论也承认外界环境和情景的影响作用,但他们认为外界的环境和情景条件只是起着一种表层装饰作用,它只能影响人格特质活动的具体方式,而不能改变其所导致的行为的性质。因此,环境和情景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附加在心理系统上的随机千扰,受环境和情景条件干扰的行为也一定最终可以还原为个体所具有的潜在特质。在实体论者的心月中,人的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可变性,心理学学家只要考察行为本身就能准确地把握到一个人的真实的人格特质。实体论的这种关于人格特质的不变性信念因其比较符合科学主义的精神而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推崇,在许多人看来,心理学的根本日的就是要寻找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规律,并希望最好还能把这种规律还原到个休的生理机制上。和实体论相对的另一种人格理论是渐变论。渐变论者坚信人格是可塑的,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一人的行为与人格是可以分离的。在这里渐变论主要有两个观点:首先,尽管人先天的神经构造对个体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人格主要还是受一个人后天的努力、动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格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同时又会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其次,人的许多行为尽管受到人格的影响,但也可能随环境或情景条件的变化而显示一定的意义变化,人格与行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渐变论坚信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动态中的平衡,因此对人格的认识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对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如需要、动机、认知、情绪等动态性的研究(尽可能多的了解对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的心理过程与行为表现之的关系),才能真正准确把握或解释个体的人格。不过,渐变论者也经常使用人格特质这个心理学专业术语,但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和实体论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渐变论者主要把特质当作是个体行为的一种社会性概括,也就是说,渐变论在使用特质这个词时更主要是突出其在一定时间、一定情景一F的社会意义,而实体论者则更强调特质的生物属性意义,强调其跨时间、跨情景的一致性。关于实体论和渐变论的心理模型的具体比较我们可以参阅下面的。 第二节积极心理学关于人格的基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是以反思和批判传统心理学关于人格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不管是实质论还是渐变论,它们都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分强调了人格的独特性而忽视了人格的共同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世界土也似乎不存在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二是传统的人格心理学有着消极的特性,即过分关注了问题人格,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到现在比较流行的特质人格理论,它们的最终归属点都无一例外地落实到了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上.

一、积极心理学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在个体水平上对人格进行了研究,从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理论还不尽完善,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主张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观点:

(一)提倡研究积极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大的心愿是试图以少数荃本类型来对整个人类进行分类,这当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是一个可作为的尝试,现代心理学流行的方法是通过特质纬度来对人格进行分类.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不作严格区分,也可以将特质理解为性格特征。”(黄希庭,1991,p.672)也就是说,一种特质可以归结为一个人以相对长久和一贯的方式而表现出与别人的不同(有文化的差异),是个体的一种持久性的性格特征,它和具体的生活情景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或他人进行描述时,我们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形容词,如“好争斗的”、“聪明的”、“易激动的”、“少耐心的”、“谨慎的”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特质术语的使用过程。特质是从一个人具体的行为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特质作为原因而回到这个人的行为本身。如我们说某人是一个好争斗的人,但如果这个人在一次活动中无故地殴打了他人,我们不能说这是因为他有好争斗的特质使他这样争斗。积极心理学同样也采用特质纬度来对人格进行研究,在这方面,积极心理学秉承了它的一贯做法,主张人格研究不仅要研究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良好人格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是·种积极的人格理论.人格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特质理论是“大五”人格理论,所谓“大五”是指形容人格的五大因素(关于到底是几大因素,目前心理学界还有争论,如艾森克认为只要三个因素就行了,而卡特尔则认为要有16个囚素等),这瓦人因素是从所有描写人格的形容词「!,运川囚素分析法而抽取出来的,它们分别是神经质(neuroti。ism)、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尽责性(eonseientiousness)。这五个词本身都是川来描写人面对外部事件时的表现,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价值意义,是一种中性词,如神经质指人在面对外部事件时的表现是有勇气还是焦虑、是平静还是生气、是快乐还是消沉、是自我控制还是冲动等;外倾性指人在面对外部事件时的表现是好交际的还是自我封闭的、待人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是活跃的还是保守的等;开放性指人在面对审美、情感、价值观、行为等时是好幻想的还是墨守成规的;宜人性指人在面对外部事件时的表现是信任的还是怀疑的、乐于助人的还是不合作的;尽责性指人在而对外部事件时的表现是自我约束的还是放任的、是讲秩序还是混乱的、是精心计划还是一时冲动等。所以从“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的本质来看,人格心理学相信在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最。一股力最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喜悦、快、福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心、‘慷慨、真理、忠贞和幸福等。这两股力量谁都可能战胜谁,关键是看每一个个体自身到底在给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更适宜的生存心理环境。在第只章中我们曾经把积极体验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官偷悦,主要由感觉器官的满足而带来的体验;另一种是心理享受,它是由于个体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

自我的积极力量时(大多数情况「伴随着取得某种实现或成就)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个体自我的积极力量具有性格类特征,它在促使人获得积极验的同时,也对人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Peterson和Seli叨an(petesron&seli脚an,2001)曾做过一个积极)]量的行为分类评价(theValuesinAetionClassifieationofStrengths)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良好品德(智慧、勇气等)是核心,而培养性格类积极力量则是确保个体能获得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具体见表5一1),表5一l中所列的24种性格类积极力量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24种主要积极人格特质。如果一项性格类特征是积极人格特质(也就是性格类积极力量)的话,它一般要满足二个方面的标准:第一,“是特质类的、和幸福生活的实现相联系、满足道德价值、不会损害其它人的利益、受到公众社会的肯定、在社会角色中有较高的价值意义、可以被有杰出成就的人作为自己之所以成才的例证。(AlnaCarr,2004,p.51)”第二,除了以上这些标准之外,积极人格特质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即和每一条积极人格特质涵义相反的性格类力量不应同样具有的积极价值意义。如“灵活性”的反义词是“坚定性”,坚定性在社会生活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灵活性就不属于积极人格特质。后来Peterson和Selimgan又把这两条标准细化为12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普遍存在性(在不同文化中都存在)、满足感(有助于自我实现感、满意感、幸福感的产生)、道德性价值(有自己的社会价值意义)、不影响他人的成长(能被他从敬仰或崇敬)、对立面具有消极意义、特质类(具有相对稳定性)、可测量、独特性(和其它积极力量没有共同的地方)、个体性(和个体的生活相联系)、惊奇性(可成为年轻人或孩子学习的榜样)、选择性缺少(不是姆个人身上都能表现出来)、社会性(是社会行为或各种仪式要培养的目标)(Selimgna,etl,2005,p.411)。当然一个人要想获得良好的品德,并不是说就一定要具有一项美德所包含的全部积极人格特质,许多时候一个人只要具有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也许就够了。同时这也少补不表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这24条积极人格特质,就·定能形成这6大美德。事实上,个体良好品德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如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文化等。顺便说明一卜,表5一l中所列的6大美德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生存价值意义的心理机制,它们己经具有了某些生物性特征。人格心理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过分关注了问题人格或人格的问题方面,这使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不平衡:即一方面解决各种人格问题的技能、技巧日益成熟,而另一方而却对良好人格的形成或发展一无所知。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人内心所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如果人格心理学仅仅只是以帮助人们消除问题人格或人格中所存在的消极方面为中心,那么,即使当人所有的问题都被消除后,人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也不可能得到自然的增长,

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自我实现的人。当然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积极人格并不意

味着人格心理学就是要忽视或放弃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它只不过是强调人格心理学要成为一

种平衡的人格心理学,要在既研究消除各种人格问题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研究助长良好人格

的积极方面。

(二)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首先,积极心理学承认个体特定的生理机制会产生与它相应的行为模式,但这种生理机制对行为模式的影响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更不是持久的。也就是说,“人不是按照由基因图谱规定的固定路径来发展自己的,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内在因素、外部行为、社会文化环境三者是交互作用的。”(CPaaarr&Cevrone,2003,p.62)如Magnusson在研究中发现,生理成熟较早的女孩子,其发育早期常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行为,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生理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但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后发现,这一现象其实并不完全是由先天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同一年龄组的女孩实际上生理成熟相差很大,这就意味着那些成熟早的女孩和其他同年龄的女孩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动机和需要(Mganusosn,1992,PP.119一138).这种动机和需要使得她们会去追求和同龄人比起来有明显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这种人际交往关系主要是由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决定的),但社会却不考虑这个问题,仍然把她们和其他女孩一样对待,这就导致了她们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行为。也就是说,正是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决定了她们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从而导致了她们的不良行为方式—问题行为。事实上,当这些女孩子在后期改变了她们早先的人际关系后,她们和其他一般孩子的行为也就没有什么差异了。Mganusson等人的这一研究说明生理机制既对人格产生着重大影响,但又不完全决定着人格的发展模式,人格应是生理机制、外在行为和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影响的一个合金。其次,积极心理学认为外在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生理机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的功能、结构等。积极心理学的这一观点己被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所证实,Gott11eb(1998,P.79一802)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就发现,当人面临一个全新的行为方式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显示出相应的可塑性和变化性,期间人的荷尔蒙水平和细胞质均会发生·定的变化。而日.敏新的REP实验研究也表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条件「学习的个体,其同一种知识在大脑中的脑定位也可能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等人的研究就显示,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在学习英语时,他们的英语知识在大脑中的定位位置是不同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个体现有的生理机制既是生物体属性本身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个体行为和社会环境起作用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虽然也不忽视先天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更强调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在个体的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只者的交互作用中,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体内化其外在活动的结果,正如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htamJmaes,1842一1910)所说的,如果你播一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在外在的社会活动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积极体验则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请参阅本章后面部分的相关内容)。

转贴于 (三)强调人的能力及潜力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前流行的人格心理学是在过分强调人的局限性而忽视了人的潜力的框架内进行的,在一些观点看来,人格由一些在不同生活情景中较少发生变化的先天遗传特质倾向所构成;另外一些观点则认为,即使环境影响能改变人己有生理机制的激活阑限,但人格总是由那些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结构和功能都不变的、主要由进化而形成的特定领域的机制所组成.”(叩arar&Cevrnoe,2003,.P62)其实,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毕因力量早已和人的某些行为功能相结合而成为了一种受主体控制的能力(或者是潜在能力)。因此,忽视了人的能力和人的潜力在个体人格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忽视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或说是忽视了人的主体性)。积极心理学之所以强调人格是由人的内部生理机制、人的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理论观点: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人格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时也应研究人的积极力量,也就是研究影响人积极人格的成长因素。因为,既然良好的行为和外部环境是积极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人在自己人格的建构过程中又具有主动性,那么我们就能通过发展人的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达到建构或改善个体的格。而要发展人的良好行为和建构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则又可以通过发展人的主动的积极行为能力,因为当个体具有了主动的积极行为能力之

后.他就可以对自己的心理体验、行为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有意识地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人格建构.这样,一个人的现实能力(包括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能力、制定日标的能力、实现目标的计划能力等所有涉及到行为形成的能力)就被纳入到了人格的建构之中,并且成为了影响人格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如此,这种交互作用的观点也使人的潜力也被纳入到了个体的人格建成构之中,因为潜力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和其它事物发生关联时就能被人意识到(也即上述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就必定使个体的内在潜力得到表现),而个体的潜力一旦被意识到后,它就会表现出与现实能力同等的作用。正如Kagan在1998年时曾讲到,一块躺在湖底的大石头被人称为潜在的危险,但这一危险的意义并不是它本身固有的,也不是在它孤立时所能表现出来的,但当它在和其它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发生联系时,它就开始显示其危险的意义。因此人类在积极人格的建设过程中就不仅要关注人的外在能力,也要关注人的内在潜力。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眼中的人格心理学已不仅仅只是对个体的差异做出描述,或者利用其理论来对某些人的人格问题进行纠正,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对人格的分析来唤起心理学对积极力量的关注,并以这种积极力量来帮助所有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一种积极的人格观。

二、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分类

积极心理学是以解释风格为标准来分类人格的,这种分类在心理学历史上还是第·次所谓解释风格就是指人们对发生于自己身上的事(也就是外在的刺激)的理由所做出的一种持续一贯性的解释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不同的人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外在刺激事件的理由,而这种解释又是相对稳定的或持续一贯的。解释风格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塞里格曼提出的,它是从60年代的“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一)习得性无助理论和归因控制点理论

前面第二章中我们曾提到塞里格曼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的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习得性助”现象,在发现这一现象之后,塞里格曼随后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系列的“习得性无助”实验。他们先把一些狗一只只轮流拴在有电击的笼子里,让它们分别受到多次电击(让它们学会习得性无助)。然后,再把这些狗和其它几只没有受过先前电击的正常狗关进同·个笼子,装狗的笼子里有一只电灯不时打开,电灯亮后10秒钟给予一次电击。这样几次之后,笼子里所有的狗都形成了把灯光和电击联系在一起的条件反射。这时突然打开电灯,所有没有经过前面单独处理的狗在笼子里挤作·团,到处乱窜,它们很快跑到笼子的另·端而逃避电击。而所有经过前面单独处理过的狗则呆在原地,不知道做出任何努力去逃避。依据这个发现,塞里格曼对人类做出了大胆的假设,他认为许多人存在的诸如压抑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也是具有了“习得性无助”—对现实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信念,而不是他们真的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但这个理论一提出来就遭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们的反对,他们用许多的生活事实和临实证明了这种推论的不可靠。在这种情况「,塞里格曼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寻找另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解释人类的这种心理压抑,他们于是把“习得性无助”理论和罗推尔(Rotte)r的归因控制点理论相结合。罗推尔在上世纪50年代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既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又是一位实验主义心理学家。尽管总的来说他是一位行为主义者,但他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经验却让他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他发现,许多病人的生活态度通常是由、些关键性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而一旦形成了某种态度,这种态度则会泛化到他其它的一切行为上。罗推尔和他的研究生做’f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些卡片,这些卡片上有正方形或圆形图案,但他只是把没有图案的一面呈现出,他让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些本科生猜测卡片上的图案到底是什么?他告诉这些本科生说这是一个超感觉实验,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用来掩盖实验的真正日的。当这些被试猜测之后,由实验者来说是对或错,也就是说不管被试猜测的真实状况如何,实验者才真正决定着被试的对或错。当他进行了一组10次之后(分别根据需要给被试以不同的强化,目的是让其中的有些人具有相信自己真的有某种超感觉的信念),他让被试自己估计他在后面的一组中会猜对几个,并说明理由。这时就出现了差异,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在后面会做得很差,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是凭运气猜中的;而另·此学生则认为自己下次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猜中是由于自己有超感方面的技巧,而且这种技巧会随着练习而更加熟练。在对这个实验进行分析整理的同时,罗推尔还发现他督导培训的一个名叫费里的心理治疗师有一个病人很有趣。这位病人是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总是抱怨自己没有社交能力,但在费里的敦促一「,他参加了一个免费的校园舞会,在舞会上,这位病人和好几位女孩子跳了舞。可当费里事后跟他谈论这些时,他却说:“这完全是运气,这样的事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当罗推尔把以上两件事联系起来后,他一下子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这种新想法就是我们今天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归因控制点理论”。归因控制点理论认为,人在血临·定的生活事件时时,要么把其原因归咎一J几外部川段,如运气、机遇、命运或者其它人的力量等,要么把其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内部力量,如智力勤奋或者其它一些个人的特征等.前一种人的归因控制点在外部,具有外部控制点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对外在事件无能为力;后一种人的归因控制点在内部,具有内部控制点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自己能控制事件的发生或发展。依据这一思想,罗推尔还编制了一个归因控制点的测验量表,这个量表共有29条项目,每项题目都有2个不同的答案可供选择,我们选择其中的几条作一个说明。如:

2、()a人生不幸多是运气不好所致;

()b人生不幸多是人自己所犯错误的结果。

4、()a天长日久,人总会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尊敬:

()b很不幸的是一个人的价值经常会被埋没,不管你自己多么的努力。

11、()a成功是努力工作的必然结果,它与运气无关;

()b得到一份好工作主要取决于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地点。

25、()a我经常感到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无能为力;

()b我几乎不相信运气会在我的生活中起什么重要的作用。

在以上项目中,如果你选择2a、b4、1b1和25a时,你就是一个外部控制点的人,你就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或成功归因于运气、命运或其它人的力量,这些都不是个人自己所能控制的;反之,你就是一个内部控制点的人,人就倾向于会把自己的失败或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智力、勤奋或其它个人的特质,这些都是个人自己所能控制的。 (二)“乐观型解释风格”与“悲观型解释风格”

塞里格曼发现自己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和归因控制点理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就说,个体在不同的外界条件的作用’一F,会习得不同的归因控制点,个体的心理压抑等问题的出现更主要是由于习得了归因外部控制点。这一理论在土世纪七十年代未提出以后,受到了许多心理学研究(包括心理学调查和心理学实验)的确认。到了八十年代,塞里格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其理论进行了修改和扩展,他把修改和扩展后的理论命名为“解释风格”理论。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这一理论莫定了积极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基础,同时它还直接导致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的产生—认知疗法(通过归因的改变来改变一个人的解释风格)。塞里格曼认为,在面临失败和挫折时,所有人都会自我去寻找其原因。“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长期的或永久的原因、具有普遍性、是由自己内在原因引起的,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它事。而在面临成功和成就时,人们也会去自我寻找原因,但“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这时会认为成功和成就是自我的内在原因所致,而且是长期的,并会泛化到自己的其它活动中去;反之,“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外在的原因,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只限于此情此景.因此,具有“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就容易形成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随后的一些心理学家(Peterosnet!a.,2002)做了许多的调查研究,结果都证实了塞里格曼的这一观点.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塞里格曼的这些观点和他的积极心理学主张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过,尽管赛里格曼是由习得性无助而提出其“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理论的,但有调查显示,有些孩子虽然生活在恶劣的消极环境下,但他们也会形成乐观型的解释风格。这说明个体所具有的解释风格不仅仅只是学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个体的一些先天因素的影响.Schulman、keiht和Selinglan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但同卵双生子解释风格之间的相关要远远大于异卵双生子,前者之间的相关最低为0.48,而后者之l’de的最低相关则为0(S。hulman,keith&Seligman,1993)。但这二情况也并不意味着人就有一种解释风格的丛因存在,事实上墓因也许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毕因很可能首先影响到一个人的外表长相或智力状况,而相貌和智力等因素则在一个人后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也许才是真正影响·个人解释风格的直接因素。从人生活的实际来看,一个人解释风格的形成应该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丛因囚素之外,其它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父母的教养方式、老师的教育风格、个体自身的生活经历、社会媒体等。父母的归因风格—尤其是母亲的归因风格和的归因风格有着一定的相关,但己有的研究表明,母亲的归因风格绝不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且在这方面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一部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母亲的归因风格和其子女的归因风格有影响,如No1en一Hoeksema、ParsonS、Adler和Seli叨an等人的研究而另一部分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则认为母亲的归因风格和其子女的归因风格没有影响,如Holloway、Hess、Kaslow、Turk和Ymaauehi等人的研究(Pet。r、on&St。en,。对于父亲的归因风格,一般认为它对孩子的归因风格基本没有影响,但这个结论有可能是不完全的,因为现在心理学尚没有就子女与父亲、子女与母亲的接触时间长度、谈话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性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教师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引路人,他的教育态度、风格等对儿童解释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形响。如有研究农明,老师的教育方式一一特别是反馈方式对儿童的解释风格影响很大,老师经常性的表扬对儿童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即使是表扬,如果其针对儿童的不同方面,这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当儿童在面临困难或挫折时,那些经常被老师在智力纬度方面表扬的儿童要比那些经常被老师在努力纬度方面表扬的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习得性无助的态度(Dweck,一999,p,78一79)。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展,社会媒体己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心理学家(Gerbner&Gross,一976)就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如果电视节目老是播放有关暴力事件的节日,而且不管这些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这都会引起儿童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将严重影响儿童产生稳定的自信心。中国的媒体目前正出现一股不好的风气:热播涉案性暴力电视剧,许多电视台是一播再播。而月.制作人在这方面毫不吝尚自己的才华,大肆渲染夸张,想象出的细节比真实的细节更“真实”,以致一个涉案电视剧要连续播上好几天,有些甚至要连续播上几周的时问。同样些报刊杂志也热衷于刊登一些暴力案件的细节,记者们为了所谓的更全面的报导,常常从各个角度来全方位地展示案件的全过程,其中一些专业人士也参与到其中。要知道从解释风格的角度来看,展示暴力的过程比展示暴力的结果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更深刻,因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观看人心理活动的暗示,甚至是一种“榜样”。个体自身的生活经历无疑是影响个体解释风格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参阅本章“积极人格形成的主要途径”方面的有关内容),其中尤以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创伤对其解释风格的影响最大。有人(Bunce、Laerne&Peetsrno,1995)曾以大学生为被试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和那些正常的大学生比,那些经历过重大心理创伤(如父母的死亡、被或家庭)的大学生的解释风格更具有悲观型的特点。对女性进行性暴力侵害一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体伤害,它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理伤害,如Gold(1986,pp.471并75)就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受到犯的女性在生活中更容易形成悲观型的解释风格。除了上述这些程度较大的心理创伤之外,其它一些程度较小的消极生活体验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解释风格,如父母的离婚、家长的长期责骂、老师长期的故意冷落等都会使对象形成悲观型解释风格。父母的教养方式、老师的教育风格和社会媒体等都是外在因素,而个体的先天生理因素和自身的生活经历等则是内在因素,那么这些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又是怎样被个体整合成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呢?这一整合或转化过程的主要动力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自我决定理论(se一-rdetemrination由eo砂,简称snT)进行了很好的回答。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和人的其它各方面的发展一样,人格的发展也需要某种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动机—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我们都知道,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做出某种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特定目标的心理向或动力,而这种动力的荃础就是需要。从严格意义上说,自我决定理论是根据有机体元理论(。grnasimcimetahtocyr)的观点,利用传统的实证方法来研究人行为或活动过程中动机所起的作用。有机体元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墓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假设人类是一种天生就具有 积极倾向的生物(为了保持自己或所在种族的存在),具有将自我的生活和实践经验整合为一个整体并进而促进心理的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功能。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这一积极倾向并不是自动的,它需要外在社会条件的支持,外在社会条件既可能助长、也可能抑制这种倾向的成长和发展。这正如语言能力是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天生的倾向,但人的这种天生倾向如果没有外在条件的支持的话,它就不会得到任何的发展。有机体元理论比较注重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先天内部资源在人格发展和行为的自我调节中的作用.它常常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特别是对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类的各种行为及心理进行广泛的调查,然后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并最终从有机体进化的角度来形成某种结论。从一定程度上说,有机体元理论既是一种心理学观点,也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它在当代进化心理学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多。如嫉妒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被看作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但有机体元理论认为,嫉妒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这种机制最初是为了保持个体具有良好和稳定的伴侣关系,也即是为了保持伴侣的忠诚而形成的,因此,嫉妒是保持良好婚姻关系的原动力。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人固有的发展倾向和先天的心理需要的重要性,它假定每个人都有争取自由和不受压制并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力量和能力的愿望,主张通过研究人心理需要的满足来说明各种动机在人格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关注个体为什么会在某一时刻选择某些信息而不选择另外一些信息作为自己人格材料的一部分。在这方面,SDT理论首先研究了内在动机在个体积极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转贴于 一、内在动机

所谓内在动机,就是指活动的动机是出于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满足活动者的需要。狄赛(Dec)i和雷扬(Ryna)曾概括了内在动机的四个特征:没有任何明显的外在奖励、由个体自身的兴趣引起、满足个体内在心理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其先天的需要和积极的倾向紧密联系,因此,人的内在动机就能反映出人本性中一些积极的潜力,如好问、好奇和好动等,这样,由内在动机支配的行为不仅容易成为个体人格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能增进主体的幸福感。有机体元理论认为,人固有的发展倾向和先天的心理需要是个体自我动机、人格整合以及促进这些积极心理加工过程的外在条件。一些心理学家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三种先天心理需要,它们分别是胜任的需要(hteneedsofreo娜etenee)、自主的需要(theneedsofrautonomy)和交往的需要(hteneedsofrerlatendes)s.这三种需要的满足既是个体内在动形成的荃础,也是自尊人格形成的直接动力,同时它更是建构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说明和解释一些外在相关因素在个体内部动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狄赛(Deci)和雷扬(砌阴)在1955年提出了一个认知评价理论(co即itiveevaluationtheo叮)作为自我决定理论的亚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明外在的相关条件、人先天的内在需要满足程度与人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涉及到人的两种最基本需要:胜任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这一理论认为,在某一个行为过程中,如果社会情景事件或外在行为方式(如反馈、交流和报酬等外在条件)能导致行为者产生胜任感,则这些情景事件就能增强个体在这一行为过程中的内在动机,因此,快乐的挑战、让人愉快的反馈等都被发现有助于增强人的内在动机。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的胜任感都有助于增强行为者的内在动机,只有那些和行为者内在的认知归因点相一致的胜任感才能真正增强行为者的内在动机。这也就是说,行为者一方面必须要有胜任的体验,但同时另一方面,行为者又必须从内心深处坚信这种胜任完全是因为自己个人的自主决定而不是由于其它外力的帮助或胁迫,这时候的胜任感才能增强行为者的内在动机。而反过来,如果胜任的体验被行为者归咎于外在的认知归因点时,则这种胜任的体验非但不会增强、反而会减弱行为者的内在动机。比如: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能力所致,则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就会被进一步的增强;但如果他总认为自己的这些成绩主要是在家长的帮助下或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才取得的,那么,这个学生的这种学习胜任感就会降低—至少不会增强—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学习动机。由此可见,认知评价的全过程主要有二个子过程组成:首先,个体在行为上必须被认知评价为胜任,只有被认知评价为胜任的行为,才能增强行为者的内在动机;其次,个体的行为应被评价为是自主的(自己能够主宰的)而不是受控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控的(受他人、外在事件的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如奖励等),那么即使这种行为是胜任的,它也不能增强行为者的内在行为动机。根据认知评价理论的这种特点,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环境事件对人的内在动机的影响时,更多地从环境事件本身的特性来分析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也即是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环境事件本身的特性上—是自主性还是受控性。一般说来,凡是在具体的外在物质奖励条下或在外界的威胁、期限限制或压力性评价条件下完成的行为,都有另外强加的行为目的,不论这些外在行为目的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它们都能促使行为者把自己的行为胜任归咎于外在认知归因点,因而,这些行为大多减弱了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与此相对的是,自由选择、给予充分的自主机会、对活动本身的兴趣等这些因素大多有利于增强行为者的内部动机,这些因素不仅仅使行为者体验到了自主的需要,而且它还能促使行为者把自己的行为胜任归咎于内在认知归因控制点。根据以上这一原理,一些心理学家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如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性支持条件(如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就能很好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好奇心和接受挑战的愿望:而如果只给学生提供控制性支持条件(如严格规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则学生不但会失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其学习的效率也不会高,尤其是在创造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差。钊‘对这一‘假设,狄赛(Deei)、内扎莱克(Nezlek)、谢尔曼(sheimnan)、,di’扬(助an)、格洛尔尼克(Gornlikc)和犹它曼(Utmna)等许多心理学家都做了相应的4沂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最终都证实了这种假设(助na&Deci,2000)。尽管胜任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对个体的内在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人们也通常认为,一个具有强烈内在动机的人,他会更偏爱独处的环境,更愿意单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也有研究表明,交往的需要也对个体的内在动机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如美国研究幼儿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波尔比(Bowbl,yJ.)在1979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幼儿在和其母亲的交往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安全的心态,在这种安全的心态条件下,幼儿就会产生去探索外在世界的内在动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需要就促进了儿童探索环境的内在愿望。“对各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一旦他们感到安全,他们就会离开所依恋的人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但当遭到警告,感到焦虑、疲倦或者不情愿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渴望亲近的愿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全的丛础上探索构成了儿童和父母间典型的交往方式。只要父母在身边并月.能够对孩子的需要做反应,每一个健康的孩子都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B(。wbl,y1979,.P3)弗洛第等人(Fordietal.,1985)在一个相关的研究中也发现:如果母亲在早期幼儿的抚养中能给一予幼儿较多的自主性母爱支持,则幼儿不仅会具有安全的心态,而且其行为方式也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拓性,表现出更多的内在行为动机倾向。所谓自主性母爱支持是指母亲对幼儿的爱是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幼儿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可以任意有自己的行为自由,母亲只是对幼儿的自主行为给予母爱支持。这种母爱不是刻板性的和固定模式的,更不是用某种爱的方式来诱导或限制幼儿的行为。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sron)等人的实验研究发现,当一个幼儿在做着自己很喜欢的活动时,这时候如果一个故意用非友好方式和该幼儿进行交流的陌生人出现在旁时,则该幼儿的内在动机就立即会呈现显著下降。许多教师(包括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哪些内在学机较低的学生总是会把教师与他们的交往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抱怨内容,如这些学生经常会抱怨教师对待他们太冷淡或不关心等。也许以上的这些研究并不足以说明交往需要能像胜任需要和自主需要那样直接导致个体内在动机的形成,但这些研究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那就交往本身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态,而不同的心态则能助长或削弱个体己有在内在动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良好的交往关系会给内在动机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安全而宁静的心态条件下人的内在动机会得到增强,人在这种心态条件「也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幸福感;反之,紧张而恼人的心态条件则能降低人的内在动机,并能使人产生孤独感和烦躁感。

二、外在动机

尽管内在动机在积极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积极人格形成的唯一动力源,人在做出某种自我决定时,他还经常受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动机的影响,这就是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由活动的外在因素或追求活动之外的某种日标所引起的动机,这种动机在成年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当个体成年以后,他的许多行为都是迫于外在的社会压力和社会责任感。许多人常把内在动机行为和外在动机行为完全对立起来,把前者看作是自主性行为,把后者看作是非自主性行为。其实不然,外在动机性行为有时也能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如:一个孩子在理解了他现在的学习和他将来的工作的意义后,他的学习就可能是自主性的,这种学习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几乎和内在动机行为没有任何区别。为了具体地说明不同的外在动机行为的性质特点,狄赛(Deci)和雷扬(Ryna)在sDT理论框架内提出了一个sTD的子理论—有机整合理论(Ryna&Dec,2000)。有机整合理论根据自我在外在动机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或说是调节风格的不同)而把外在动机行为分成了四种:外部调节行为、内摄调节行为、认同调节行为、整合调节行为(具体参见附图5一1)。在这些外在动机行为中,自我投入得越多,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有机整合理论还特别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内化和整合来具体说明自我在这些行为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内化是指个体接受了某种外在价值观或某种外在调节意义,整合是指个体己把某种外部价值观或某种外在调节的意义转化为了个体自我的一部分,它有时也常被称为同化。外在调节是第一种外在动机行为,这是一种明显缺乏自主性特征的行为。它和内在动机行为完全相对立,其归因认知点在外部。个体的外在调节行为完全是为了满足外在需要和外在奖励,受外在压力和外部因素的严格控制和调节.如: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要就是属于此类。

第二种外在动机行为被称为内摄调节,内摄调节行为中的主体己接受了活动的外在要求,但这些外在的活动要求并没有全部融入个体的思想,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只是服从和遵从了这些外在要求,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同化的程度。如:因为害怕犯罪、希望逃避焦虑或为了将来获得某种利益而做某种行为等。这种行为一方可点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Ego)行为,“自我”的行为要受“伊底”(Id)能的驱使,同时还要受“超我”(superEng)的约束和监督。另一方而这种动机行为更像罗杰斯和其他一些动力心理学家们的思想,强调内部的压力感和内疚感。尽管内摄调节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内在驱动特征,但它仍然属于外部归因认知点行为,自我这一主体在这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自我投入.附图5一1自我决连续体中的各类动机(Ryan&Dec1.2000,p.70)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第8篇

《数控编程技术》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目1

下列叙述中,(

)是数控编程的基本步骤之一。

选择一项:

a.

对刀

b.

零件图设计

c.

传输零件加工程序

d.

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题目2

程序字由地址码+数字构成,在下列各字中,属于尺寸字的是(

)。

选择一项:

a.

D02

b.

F150.0

c.

U-18.25

d.

H05

题目3

在下列代码中,属于非模态代码的是(

)。

选择一项:

a.

M08

b.

G04

c.

F120

d.

S300

题目4

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的作用是(

)。

选择一项:

a.

检验切削参数设置是否优化

b.

检验程序是否正确及零件的加工精度是否满足图纸要求

c.

提高加工质量

d.

检查机床是否正常

题目5

在数控系统中,用于控制机床或系统开关功能的指令是(

)。

选择一项:

a.

M代码

b.

T代码

c.

F代码

d.

G代码

题目6

程序段G00

G01

G03

G02

X20.0

Y40.0

R12.0

F160;最终执行(

)指令。

选择一项:

a.

G01

b.

G02

c.

G00

d.

G03

题目7

图1为孔系加工的两种刀具路径,对加工路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孔系加工路线方案比较

选择一项:

a.

运行时间a

b.

定位误差a

c.

生产效率a>b

d.

行程总量a

题目8

在编程时,当选定了刀具及切削速度以后,应根据(

)确定主轴转速。

选择一项:

a.

n=1000vC/πD

b.

n=1000πD

/vC

c.

n

=1000

/πvC

D

d.

n

=vCπD

/1000

题目9

采用恒线速度进行车削控制,已知工件的直径是Φ80

mm,若切削时的线速度为200

m/min,则这时的主轴转速约为(

)r/min。

选择一项:

a.

490

b.

796

c.

683

d.

80

题目10

若在某实体钢质材料加工4-Φ12H7的孔系,孔深18

mm,较好的用刀方案是(

)。

选择一项:

a.

中心钻、Φ11.0钻头、Φ12立铣刀

b.

中心钻、Φ10钻头、Φ12钻头

c.

中心钻、Φ12钻头、Φ12镗刀

d.

中心钻、Φ11.8钻头、Φ12铰刀

题目11

在螺纹加工中,设定引入距离δ1和超越距离δ2的目的是(

)。

选择一项:

a.

保证螺纹牙型深度

b.

提高加工效率

c.

保证螺距精度

d.

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题目12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原则的是(

)。

选择一项:

a.

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效率较高

b.

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c.

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段,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d.

尽量采用工序集中,先孔后面的顺序

题目13

下列数学处理中,用手工方法编制加工程序时,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选择一项:

a.

根据切削速度计算主轴转速

b.

计算节点坐标

c.

计算辅助坐标点位置(进刀、退刀点等)

d.

基点坐标计算

题目14

若在一个厚度为20mm的钢质实体材料上,加工2个Φ10H7的通孔,下列刀具中用不上的是(

)。

选择一项:

a.

铰刀

b.

中心钻

c.

微调镗刀

d.

钻头

题目15

通过控制刀具的刀位点来形成刀具轨迹,下列对刀位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轮廓车刀的刀尖圆弧中心

b.

钻头的钻尖

c.

球头刀的球心

d.

柄铣刀的底面外圆切点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目16

当某一续效代码在多个程序段连续使用时,第2个程序段后该代码可以省略。

选择一项:

题目17

非模态代码只在当前程序段中有效,如G04、M02等。

选择一项:

题目18

数控机床旋转轴之一的B轴是绕Z轴旋转的轴。

选择一项:

题目19

在FANUC数控系统的代码表中,00组的代码为非续效代码。

选择一项:

题目20

G53、G54、G55属于同组G代码。

选择一项:

题目21

在允许误差不变的情况下,若非圆曲线的长度一定,则曲率越大逼近线段的数量越多。

选择一项:

题目22

无论数控车床的刀具类型如何变化,刀具的刀位点总是不变的。

选择一项:

题目23

当孔系间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单向趋近的工艺路线安排各孔的加工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孔的定位精度。

选择一项:

题目24

用若干直线段或圆弧来逼近给定的非圆曲线,逼近线段的交点称为基点。

选择一项:

题目25

在手工编程时,有些基点的坐标值是无法计算的,必须用计算机完成。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2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目1

只有当操作面板上的“选择停”按钮按下时,才能生效的M代码是(

)。

选择一项:

a.

M01

b.

M02

c.

M05

d.

M00

题目2

下列M指令中,不能对程序进行控制的是(

)。

选择一项:

a.

M08

b.

M02

c.

M30

d.

M01

题目3

对程序段:…;N40

G96

S200

M03;N45

G50

S1200;…

解释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主轴恒线速度控制,以线速度200

mm/r正转,最高主轴转速限制为1200

r/min

b.

主轴恒转速控制,以线速度1200

mm/min、转速200

r/min正转

c.

主轴恒线速度控制,以线速度200

m/min正转,最高主轴转速限制为1200

r/min

d.

主轴恒线速度控制,线速度为1200

m/min,且主轴正转

题目4

若主轴采用v

=

215

m/min恒线速度控制,最高主轴转速小于1300r/min,正确的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96

S215

M03;

G50

S1300;

b.

G96

S215

M04;G97

S1300;

c.

G96

S215

M03;

G54

S1300;

d.

G97

S215

M03;

G96

S1300;

题目5

在FANUC数控系统中,程序段G04

X3.0

表示的含义是(

)。

选择一项:

a.

进给轴暂停3s

b.

主轴暂停3ms

c.

沿X坐标轴方向移动3mm

d.

主轴暂停3s

题目6

采用半径编程方法编写圆弧插补程序时,当其圆弧所对圆心角(

)180°时,该半径R取负值。

选择一项:

a.

小于

b.

大于或等于

c.

小于或等于

d.

大于

题目7

刀具在X、Y平面从点(50,100)快速移动到(50,60),下列用增量坐标表示正确的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91

G00

X50.0

Y160.0

b.

G91

G00

X-40.0

Y0

c.

G00

U0

V-40.0

d.

G00

V0

W-40.0

题目8

在卧式车床中,刀具的运动平面为XZ平面,若用向量表示圆弧插补时的圆心坐标,应采用的向量是(

)。

选择一项:

a.

J、K

b.

U、W

c.

I、K

d.

I、J

题目9

切一个Φ40mm的整圆工件,刀具起点在(-40,0),法向切入(-20,0)点,并法向切出返回(-40,0)点。根据图2.1所示的刀具轨迹,加工圆弧的程序段为(

)。

图2

圆弧加工刀具轨迹

选择一项:

a.

G02

X-20.0

Y0

I20.0

J0

b.

G02

X-20.0

Y0

I0

J20.0

c.

G02

X-20.0

Y0

I-20.0

J0

d.

G03

X-20.0

Y0

R-20.0

题目10

设H02=2

mm,则执行G91

G44

G01

Z-20.0

H02

F150后,刀具的实际移动距离是(

)。

选择一项:

a.

18

mm

b.

20

mm

c.

22

mm

d.

-20

mm

题目11

执行程序段“G90

G03

X60.0

Y50.0

I-30.0

J40.0

F120.0”时,被加工圆弧的半径R是(

)mm。

选择一项:

a.

50.0

b.

60.0

c.

30.0

d.

40.0

题目12

执行程序段“G91

G03

X60.0

Y80.0

I-30.0

J40.0

F120.0”时,刀具的加工轨迹是(

)。

选择一项:

a.

半径为50.0的二分之一圆弧

b.

半径为50.0的整圆

c.

半径为50.0的四分之三圆弧

d.

半径为50.0的四分之一圆弧

题目13

某加工中心执行程序段:

G90

G56

G00

X20.0

Y0

S2200

M03

T03,不能完成的工作是(

)。

选择一项:

a.

主轴以2200r/min转速正转

b.

建立工件坐标系

c.

指定绝对坐标尺寸模式

d.

换3号刀

题目14

若X轴与Y轴的快速移动速度均设定为3000mm/min,若一指令G91

G00

X50.0

Y10.0,则其路径为

(

)进刀。

选择一项:

a.

先沿水平方向,再沿垂直方向

b.

先沿45度方向,再沿水平方向

c.

先沿45度方向,再沿垂直方向

d.

先沿垂直方向,再沿水平方向

题目15

在编程时,建立刀具偏置(补偿)时,必须指定刀具参数寄存器号,下列语句中刀具补偿无效的是(

)。

选择一项:

a.

G01

G42

X35.0

Y22.0

D0

F120.0

b.

G01

G41

X20.0

Z3.0

D3

F160.0

c.

T0304

d.

G00

G43

Z20.0

H04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目16

刀具功能称为T功能,它是进行刀具路径选择和进行换刀操作的功能。

选择一项:

题目17

换刀指令M06可以和T指令编程在同一程序段,也可以在不同的程序段编程。

选择一项:

题目18

若某数控车床的刀架为8工位,编程刀具功能时,T后面表示刀号的数字应小于8。

选择一项:

题目19

当用向量表示圆弧圆心坐标时,定义向量的方向为圆弧圆心指向圆弧终点。

选择一项:

题目20

在进行内轮廓铣削时,若采用顺铣,则用G42指令进行刀具半径左补偿编程。

选择一项:

题目21

在使用G54~G59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时,就不再用G92/G50指令了。

选择一项:

题目22

在FANUC数控系统中,G04

P2000语句的含义是暂停进给2S。

选择一项:

题目23

在用G00进行快速定位时,刀具的路线一定为直线,不仅移动速度快,而且定位准确,安全、高效。

选择一项:

题目24

对于同一G代码而言,不同的数控系统所代表的含义不完全一样;但对于同一功能指令(如公制/英制尺寸转换、直线/旋转进给转换等),则与数控系统无关。

选择一项:

题目25

车削加工时,刀具在工件坐标系中(X130,Z80)位置,若以此点建立工件坐标系,FANUC系统正确的编程语句是G50

X130.0

Z80.0。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3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题目1

在现代数控系统中都有子程序功能,并且子程序(

)嵌套。

选择一项:

a.

可以有限层

b.

只能有一层

c.

不能

d.

可以无限层

题目2

在使用子程序时,(

)的用法不正确。

选择一项:

a.

交叉嵌套

b.

用M98调用、

M99

返回

c.

返回到用P指定的顺序号n程序段

d.

进行有限层的嵌套

题目3

FANUC数控系统中,能够正确调用子程序的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M98

P2001

b.

M99

P0050

c.

G98

P0003

d.

G99

P1002

题目4

有些零件需要在不同的位置上重复加工同样的轮廓形状,可采用(

)。

选择一项:

a.

旋转功能

b.

镜像加工功能

c.

比例缩放加工功能

d.

子程序调用

题目5

对盘类零件进行车削加工时,通常其径向尺寸大于轴向尺寸,若车床采用FANUC

0i数控系统,应选用(

)固定循环指令进行粗车加工。

选择一项:

a.

G74

b.

G73

c.

G72

d.

G71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题目6

FANUC车削固定循环的G73指令,用于径向吃刀、轴向走刀的粗加工编程。

选择一项:

题目7

程序段N30

G33

X23.2

Z-34.0

F1.5,与程序段N30

G92

X23.2

Z-34.0

F1.5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螺纹加工固定循环,应用时没有什么差别。

选择一项:

题目8

在选择车削加工刀具时,若用一把刀既能加工台阶轴的外圆又能加工端面,则车刀的主偏角应大于90º。

选择一项:

题目9

在车削加工盘类零件中,特别是加工端面时,选用恒线速度控制功能进行编程。

选择一项:

三、综合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被加工零件如图3.1所示。毛坯为60×80mm的45#钢棒料,56尺寸及左端各尺寸已加工完毕。现二次装夹工件左端,径向以40外圆定位,轴向以B面定位,加工零件的右端各要素,加工内容包括外轮廓粗车和精车、切槽、螺纹切削。工件坐标系原点设定在零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处。

请仔细阅读图纸和给定的程序,完成下列试题。其中10至19题为单选题、20至25题为判断题。

题目10

若粗加工时的工艺条件是:吃刀深度2mm,单边余量为0.25

mm,进給速度为0.3mm/r。采用FANUC数控系统的双行编程格式,则程序段N10(1)的正确语句为(

)。

选择一项:

a.

G71

P12

Q30

U0.25

W2.0

F0.3

b.

G71

P12

Q30

U0.5

W0.25

F0.3

c.

G71

P12

Q30

U0.25

W0.25

F0.3

d.

G71

P12

Q30

U2.0

W0.25

F0.3

题目11

程序段N12

G00

G42

X16.0

Z2.0准确的解释是(

)。

选择一项:

a.

快速定位到螺纹加工的起点(X16.0

Z2.0)位置,同时建立刀具半径右补偿

b.

快速定位到固定循环的起点(X16.0

Z2.0)位置,同时建立刀具半径右补偿

c.

快速移动到精加工起刀点位置(螺纹倒角的延长线上),同时建立刀具半径右补偿

d.

以上提法均不正确

题目12

程序段N16(3)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1

X24.0

Z-16.0

b.

Z-16.0

c.

Z-19.0

d.

G01

X24.0

Z-16.0

F0.1

题目13

程序段N20(4)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1

X56.633

Z-39.0

F0.1

b.

X55.833

Z-52.0

c.

G01

X55.833

Z-39.0

F0.3

d.

X55.833

Z-39.0

题目14

程序段N24(5)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3

X46.0

Z-41.0

I0,K-2.0

b.

G02X46.0

Z-39.0

R2.0

c.

G02X46.0

Z-41.0

R2.0

d.

G03

X46.0

Z-41.0

I-2.0,K0

题目15

程序段N30

X58.0

Z-54.0

的加工内容是(

)。

选择一项:

a.

直径为56mm的轴肩右侧倒角,延长至(58.0,-54.0)位置

b.

加工7:24的锥度

c.

倒角C1

两个

d.

以上解释均不正确

题目16

程序段N32(7)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70

P12

Q30

b.

G70

P10

Q30

c.

G72

P12

Q30

d.

G73

P12

Q30

题目17

程序段N48(8)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4

X500

b.

G04

P2

c.

G04

P1200

d.

G04

X30

题目18

程序段N62(9)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92

X22.6

Z-17.5

F1.5

b.

X22.6

c.

Z-17.5

d.

X22.6

Z-19.0

题目19

仔细阅读了该零件的加工程序,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换刀点位置在(X100.0,Z80.0)

b.

轮廓粗精加工使用同一把刀,只是刀具路径不同

c.

螺纹加工采用的是固定循环格式编程

d.

轮廓粗精加工使用同一把刀,只是进给速度不同

题目20

在上述加工程序中,执行程序段N6

G54

G00

X65.0

Z5.0

M08后,刀具快速移动到粗车固定循环的起点位置。

选择一项:

题目21

从切槽的加工程序可以判断,切槽刀的宽度为3mm,且切槽刀的刀位点在远离机床卡盘一侧的刀尖圆弧中心。

选择一项:

题目22

加工M24×1.5的螺纹时,螺纹的牙型深度应为0.975

mm。

选择一项:

题目23

在零件图3.1中,注明未注圆角小于等于0.5,若使用刀具圆弧半径为0.8的精车刀加工,零件就不合格了。

选择一项:

题目24

若零件3.1

的螺纹改成M24×1.0,只需要将N60

G92

X23.2

Z-17.5

F1.5修改成N60

G92

X23.2

Z-17.5

F1.0即可,其他语句都不用变了。

选择一项:

题目25

就数控车削加工而言,

对图3.1所示零件的结构稍作修改,就可以省去用切槽刀加工退刀槽了。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4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题目1

加工中心编程与数控铣床编程的主要区别(

)。

选择一项:

a.

进给方式

b.

换刀程序

c.

主轴指令

d.

宏程序

题目2

用配置FANUC数控系统的数控铣床进行孔加工,当被加工材料不易排屑(如铸铁)时,应选择(

)孔加工固定循环指令进行编程。

选择一项:

a.

G73

b.

G82

c.

G81

d.

G83

题目3

在FANUC数控系统中,下列代码可以实现宏程序非模态调用的是(

)。

选择一项:

a.

G55

b.

G65

c.

G85

d.

M50

题目4

FANUC数控系统中,#25属于(

)。

选择一项:

a.

局部变量

b.

常量

c.

公共变量

d.

系统变量

题目5

FANUC数控系统中,#110属于(

)。

选择一项:

a.

常量

b.

公共变量

c.

局部变量

d.

系统变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目6

程序段:G21

G17

G40

G80

G49的作用是对机床(程序)初始化,刀具没有移动。

选择一项:

题目7

在轮廓铣削加工中,若采用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编程,刀补的建立与取消应在轮廓上进行,这样的程序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选择一项:

题目8

执行程序段G98

G83

X4.0

Y5.0

Z-20.0

R3.0

Q5.0

F200后,刀具返回刀初始平面。

选择一项:

题目9

在铣削固定循环中,如果孔系加工需要越障,须在参考平面中进行。

选择一项:

题目10

用面铣刀加工平面时,约按铣刀直径的80%编排实际切削宽度,加工效果好。

选择一项:

题目11

用配置FANUC数控系统的数控铣床进行锪孔加工时,应选择G82

固定循环指令进行编程。

选择一项:

题目12

欲加工Φ6H7深20mm的孔,用刀顺序应该是中心钻、Φ6.0麻花钻、Φ6H7铰刀。

选择一项:

题目13

在铣削加工编程时,通常把从快进转为工进的平面称为R平面。

选择一项:

题目14

指令G73

用于不易断屑的深孔加工,指令G83

用于不易排屑的深孔加工。

选择一项:

题目15

利用IF[

]

,GOTO语句可以实现无条件转移功能。

选择一项:

三、综合题1(每小题4分,共20分)

被加工零件如图4.1,零件外形四周的60×80尺寸、上下表面已加工完毕。现使用配置FANUC数控系统的立式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用平口精密台钳装夹工件,加工凸台外轮廓。工件坐标系原点X0、Y0定义在零件的左下角,Z0在工件的上表面。

仔细阅读图纸及给定条件,完成下列试题(均为单选题)。

题目16

对程序段G43

Z3.0

H02解释全面的是(

)。

选择一项:

a.

刀具沿Z轴按给定速度下刀,建立刀具长度正补偿功能,

b.

刀具长度补偿建立,Z轴移动,补偿参数放在2号寄存器

c.

快速下刀到Z

3.0位置,移动中建立刀具长度正补偿,补偿参数放在H02寄存器

d.

先建立刀具长度补偿功能,然后移动刀具到指定位置,编程刀具参数

题目17

程序段(2)处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1

Z-8.0

F300

M08

b.

G00

Z6.0

M08

c.

G01

Z-6.0

F500

M08

d.

G01

Z6.0

F500

M08

题目18

补齐

(3)

处的空缺程序,完整的程序段为(

)。

选择一项:

a.

G01

G42

Y0

D01

F200

b.

G42

Y0

D01

F200

c.

G01

Y0

D01

F200

d.

G41

Y0

D01

F200

题目19

程序段(4)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X24.0

Y50.0

b.

X20.0

Y54.0

c.

X—20.0

Y—54.0

d.

G01

X20.0

Y—54.0

F200

题目20

程序段(5)的正确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X74.0

Y54.0

b.

X74.0

c.

G01

X74.0

d.

G01

X74.0

Y48.0

四、综合题2(每小题4分,共20分)

被加工零件如图4.2所示。零件外形四周的60×80尺寸、上下表面已加工完毕,准备加工孔,采用f10钻头和f16锪钻,工件坐标系原点X0、Y0定义在零件的左下角,Z0在工件的上表面。

仔细阅读图纸及给定程序,完成下列试题(均为单选题)。

题目21

加工Φ10孔1时,在程序段G99

G81

(1)

处需要补齐的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Z-16.0

R5.0

F150.0

b.

Z-16.0

R3.0

F150.0

c.

Z-4.0

R3.0

F100.0

d.

Z-22.0

R3.0

F150.0

题目22

紧接着加工Φ10孔2,正确的编程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98

G82

Y60.0

b.

G99

Y60.0

c.

G98

Y60.0

d.

G99

G81

Y60.0

题目23

在程序段所缺的语句(3)应为(

)。

选择一项:

a.

G91

G00

X35.0

Y20.0

b.

G90

G00

X29.0

Y20.0

c.

G90

G00

X35.0

Y20.0

d.

G91

G00

X29.0

Y60.0

题目24

程序段G99

G82

(4)

R3.0

P500

F150.0中;应补齐的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Z-4.0

b.

Z-16.0

c.

Z-10.0

d.

Z-22.0

题目25

对程序段G00

G49

Z100.0

M09解释全面的是(

)。

选择一项:

a.

返回运动,刀具回原点,取消刀具长度补偿,冷却液关闭

b.

刀具从安全平面沿Z向快速移动到Z100位置,取消刀具长度补偿,冷却液关闭

c.

刀具从孔中快速抬刀,到Z100位置,取消刀具长度补偿,冷却液关闭

d.

刀具快速退刀后,取消刀具长度补偿,关冷却液

《医护心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最早提出心理护理的护理科学的先驱是( )。

选择一项:

A.

罗杰斯

B.

南丁格尔

C.

斯金纳

D.

马斯洛

E.

艾宾浩斯

题目2

提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是( )。

选择一项:

A.

詹姆士

B.

华生

C.

魏特默

D.

皮亚杰

E.

冯特

题目3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观点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身统一的观点

B.

社会影响的观点

C.

情绪作用的观点

D.

主动调节的观点

E.

自我评价的观点

题目4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年代为( )。

选择一项:

A.

1879年

B.

1959年

C.

1899年

D.

1919年

E.

1939年

题目5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心理评估手段在护理中的作用

B.

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疾病的作用

C.

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艺的运用

D.

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达到护理的目的

E.

运用心理学加强医院管理

题目6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是( )。

选择一项:

A.

完型主义

B.

人本主义

C.

构造主义

D.

行为主义

E.

精神分析

题目7

提出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是( )。

选择一项:

A.

弗洛伊德

B.

斯金纳

C.

华生

D.

罗杰斯

E.

艾宾浩斯

题目8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选择一项:

A.

理解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选择性

E.

恒常性

题目9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称为

选择一项:

A.

强迫观念

B.

关系妄想

C.

钟情妄想

D.

罪恶妄想

E.

被害妄想

题目10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指的是一种现象为

选择一项:

A.

作用

B.

联觉

C.

对比

D.

补偿

E.

适应

题目11

人的外部感觉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机体觉

B.

触觉

C.

温度觉

D.

痛觉

E.

味觉

题目12

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知觉

B.

感觉

C.

思维

D.

想象

E.

记忆

题目1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知觉

B.

幻觉

C.

记忆

D.

感觉

E.

思维

题目14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发现问题

B.

整理问题

C.

提出假设

D.

检验假设

E.

分析问题

题目15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A.

作用

B.

补偿

C.

对比

D.

联觉

E.

适应

题目16

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称为

选择一项:

A.

幻觉

B.

感觉

C.

思维

D.

知觉

E.

记忆

题目17

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A.

感觉作用

B.

感觉补偿

C.

感觉对比

D.

感觉适应

E.

联觉作用

题目18

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称为

选择一项:

A.

功能固着

B.

知觉特点

C.

暗示

D.

定势

E.

迁移

题目19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想象

B.

思维

C.

记忆

D.

感觉

E.

知觉

题目20

在人际交往中,与彼此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A.

人际体验

B.

人际关系

C.

人际状态

D.

人际情绪

E.

人际情感

题目21

心境低落、兴趣和愉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下降的可能诊断为( )。

选择一项:

A.

强迫障碍

B.

焦虑障碍

C.

认知障碍

D.

抑郁障碍

E.

恐惧障碍

题目22

对于复杂的工作要提高学习效率应保持的情绪状态一般为( )。

选择一项:

A.

较高焦虑

B.

很低焦虑

C.

较低焦虑

D.

很高焦虑

E.

中等焦虑

题目23

情绪带有的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短暂性

B.

社会性

C.

不稳定性

D.

外部性

E.

情境性

题目24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激情

B.

应激

C.

感情

D.

感觉

E.

心境

题目25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A.

感觉

B.

思维

C.

知觉

D.

记忆

E.

情绪

题目26

一般说来,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的焦虑状态为( )。

选择一项:

A.

非常高的焦虑

B.

适度的焦虑

C.

很低的焦虑

D.

较低的焦虑

E.

高的焦虑

题目27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感情

B.

应激

C.

激情

D.

感觉

E.

心境

题目28

人在动物园中看到狮子,丝毫不会有害怕的感觉,但看到迎面跑来一头狮子时会惊恐万分,引起这种情绪反应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A.

刺激

B.

生理

C.

认知

D.

环境

E.

病理

题目29

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A.

思维

B.

认知

C.

行为

D.

情感

E.

情绪

题目30

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的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A.

认知

B.

思维

C.

情感

D.

情绪

E.

行为

题目31

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应激

B.

感情

C.

感觉

D.

心境

E.

激情

题目32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为( )。

选择一项:

A.

归属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自尊需要

E.

自我实现

题目33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人格的独特性

B.

人格的倾向性

C.

人格的整体性

D.

人格的社会性

E.

人格的稳定性

题目34

人格形成的标志为( )。

选择一项:

A.

自我成长与教育

B.

自我意识与社会化

C.

遗传素质与环境

D.

共同经验与社会化

E.

独立经验与道德化

题目35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低层次为( )。

选择一项:

A.

生理需要

B.

自我实现

C.

归属需要

D.

安全需要

E.

自尊需要

题目36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

选择一项:

A.

感觉

B.

性格

C.

情绪

D.

人格

E.

知觉

题目37

食、色,性也

指的是人的需要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生理需要

B.

精神需要

C.

文明需要

D.

道德需要

E.

社会需要

题目38

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念活动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想象

B.

认知

C.

情绪

D.

思维

E.

动机

题目39

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色彩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性格

B.

情绪

C.

意志

D.

能力

E.

气质

题目40

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能力

B.

性格

C.

情绪

D.

气质

E.

意志

题目1

认为万物以人为贵,也就是

“人为万物之灵、人定胜天”的理论称为( )。

选择一项:

A.

形神论

B.

性习论

C.

知行论

D.

人贵论

E.

题目2

提出人本主义学派的学者是( )。

选择一项:

A.

弗洛伊德

B.

罗杰斯

C.

斯金纳

D.

华生

E.

艾宾浩斯

题目3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运用心理学加强医院管理

B.

心理评估手段在护理中的作用

C.

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艺的运用

D.

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达到护理的目的

E.

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疾病的作用

题目4

提出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是( )。

选择一项:

A.

艾宾浩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罗杰斯

E.

华生

题目5

提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是( )。

选择一项:

A.

魏特默

B.

皮亚杰

C.

冯特

D.

华生

E.

詹姆士

题目6

最早提出心理护理的护理科学的先驱是( )。

选择一项:

A.

艾宾浩斯

B.

斯金纳

C.

罗杰斯

D.

南丁格尔

E.

马斯洛

题目7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观点称为( )。

选择一项:

A.

社会影响的观点

B.

主动调节的观点

C.

情绪作用的观点

D.

自我评价的观点

E.

心身统一的观点

题目8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A.

感觉补偿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对比

D.

感觉作用

E.

联觉作用

题目9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

选择一项:

A.

差别感受性

B.

感觉阈限

C.

绝对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阈限

E.

感受性

题目10

根据内容,记忆的种类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情绪记忆

B.

逻辑记忆

C.

运动记忆

D.

机械记忆

E.

形象记忆

题目11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选择一项: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E.

稳定性

题目12

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称为

选择一项:

A.

定势

B.

暗示

C.

功能固着

D.

知觉特点

E.

迁移

题目1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思维

B.

知觉

C.

感觉

D.

幻觉

E.

记忆

题目14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称为

选择一项:

A.

强迫观念

B.

罪恶妄想

C.

钟情妄想

D.

关系妄想

E.

被害妄想

题目15

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感觉

B.

想象

C.

记忆

D.

思维

E.

知觉

题目16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检验假设

B.

整理问题

C.

发现问题

D.

分析问题

E.

提出假设

题目17

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补偿

D.

感觉作用

E.

联觉作用

题目18

人的外部感觉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痛觉

B.

触觉

C.

味觉

D.

温度觉

E.

机体觉

题目1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指的是一种现象为

选择一项:

A.

补偿

B.

作用

C.

对比

D.

适应

E.

联觉

题目20

情绪出现问题后的调节方法不应采取的为( )。

选择一项:

A.

音乐疗法

B.

放松训练

C.

自我暗示

D.

适度活动

E.

不停宣泄

题目21

情绪与情感均具有的特性为( )。

选择一项:

A.

外部性

B.

稳定性

C.

爆发性

D.

冲动型

E.

两极性

题目22

对于简单的工作要提高学习效率应保持的情绪状态一般为( )。

选择一项:

A.

较高焦虑

B.

很低焦虑

C.

较低焦虑

D.

很高焦虑

E.

中等焦虑

题目23

人在动物园中看到狮子,丝毫不会有害怕的感觉,但看到迎面跑来一头狮子时会惊恐万分,引起这种情绪反应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A.

刺激

B.

认知

C.

病理

D.

生理

E.

环境

题目24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A.

思维

B.

知觉

C.

感觉

D.

情绪

E.

记忆

题目25

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应激

B.

激情

C.

感情

D.

心境

E.

感觉

题目26

心境低落、兴趣和愉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下降的可能诊断为( )。

选择一项:

A.

焦虑障碍

B.

强迫障碍

C.

恐惧障碍

D.

认知障碍

E.

抑郁障碍

题目27

情绪带有的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外部性

B.

社会性

C.

不稳定性

D.

短暂性

E.

情境性

题目28

一般说来,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的焦虑状态为( )。

选择一项:

A.

非常高的焦虑

B.

高的焦虑

C.

较低的焦虑

D.

很低的焦虑

E.

适度的焦虑

题目29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激情

B.

应激

C.

心境

D.

感情

E.

感觉

题目30

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的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A.

行为

B.

思维

C.

情绪

D.

情感

E.

认知

题目31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境

B.

感觉

C.

激情

D.

应激

E.

感情

题目32

人格的特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稳定性

B.

独特性

C.

外倾性

D.

社会性

E.

整体性

题目3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情绪

B.

思维

C.

能力

D.

情感

E.

认知

题目34

食、色,性也

指的是人的需要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精神需要

B.

道德需要

C.

文明需要

D.

生理需要

E.

社会需要

题目35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低层次为( )。

选择一项:

A.

自尊需要

B.

生理需要

C.

安全需要

D.

自我实现

E.

归属需要

题目36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

选择一项:

A.

知觉

B.

情绪

C.

感觉

D.

人格

E.

性格

题目37

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意志

B.

性格

C.

能力

D.

情绪

E.

气质

题目38

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色彩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情绪

B.

能力

C.

意志

D.

性格

E.

气质

题目39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人格的独特性

B.

人格的社会性

C.

人格的稳定性

D.

人格的倾向性

E.

人格的整体性

题目40

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念活动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思维

B.

动机

C.

情绪

D.

想象

E.

认知

形考任务2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生物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糖尿病

B.

遗传倾向

C.

高血压

D.

生活变故

E.

肥胖

题目2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是指(

)。

选择一项:

A.

躯体疾病

B.

精神疾病

C.

慢性疾病

D.

传染疾病

E.

心身疾病

题目3

以下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选择一项:

A.

肺炎

B.

骨折

C.

肺结核

D.

艾滋病

E.

冠心病

题目4

因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心理应激的刺激或情景,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文化性应激源

B.

心理性应激源

C.

环境性应激源

D.

社会性应激源

E.

躯体性应激源

题目5

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概念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应对

B.

压力

C.

应激

D.

反馈

E.

反应

题目6

心身疾病的心理学诊断包括(

)。

选择一项:

A.

病人的业余生活

B.

病人的兴趣爱好

C.

病人的人格特点

D.

病人的人际关系

E.

病人的家族病史

题目7

塞里对应激的研究提出了包含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征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警戒期、阻抗期、康复期

B.

兴奋期、平台期、衰竭期

C.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D.

兴奋期、阻抗期、衰竭期

E.

警戒期、平台期、衰竭期

题目8

心身疾病的治疗特别应重视的是(

)。

选择一项:

A.

心理治疗

B.

康复治疗

C.

药物治疗

D.

物理治疗

E.

化学治疗

题目9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心理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性格特点

B.

生活变故

C.

生活方式

D.

性别年龄

E.

不爱体力活动

题目10

应激的调节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适度采用防御机制

B.

学会放松技术

C.

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D.

不间断的宣泄

E.

提高社会支持

题目11

直接作用于人的躯体、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在应激现象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理性应激源

B.

社会性应激源

C.

环境性应激源

D.

文化性应激源

E.

躯体性应激源

题目12

以心身疾病下不作为的疾病是(

)。

选择一项:

A.

哮喘

B.

消化性溃疡

C.

冠心病

D.

功血

E.

肺结核

题目13

高温、低温,辐射、电击,强噪声,损伤、微生物和疾病等对人造成损害时属于(

)。

选择一项:

A.

心理性应激源

B.

躯体性应激源

C.

环境性应激源

D.

文化性应激源

E.

社会性应激源

题目14

社会动荡、战争、灾难、重大事故、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应激源

B.

文化性应激源

C.

心理性应激源

D.

躯体性应激源

E.

环境性应激源

题目15

下列反应中常见的急性应激反应是(

)。

选择一项:

A.

急性支气管炎

B.

急性焦虑反应

C.

急性呼吸道感染

D.

急性胃肠反应

E.

急性过敏反应

题目16

借助各种问卷、调查表和晤谈等方式,向了解被评估者的人了解情况,据此评估被评估者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评估方法是(

)。

选择一项:

A.

作品分析法

B.

调查法

C.

会谈法

D.

实验法

E.

观察法

题目17

评估者通过对被评估者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这种心理评估方法是(

)。

选择一项:

A.

实验法

B.

会谈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E.

作品分析法

题目18

可以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称为(

)。

选择一项:

A.

信度

B.

误差

C.

效度

D.

常模

E.

方差

题目19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有代表性常模

B.

有严谨的测验指导手册

C.

有良好的信度

D.

测验指导语因人而异

E.

有良好的效度

题目20

患者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反馈

B.

反移情

C.

移情

D.

迁移

E.

投射

题目21

心理治疗的发生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社会环境

B.

对自身状况的理解

C.

情绪的释放

D.

对治疗的期待

E.

治疗关系

题目22

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时的困境的技术称为(

)。

选择一项:

A.

共情

B.

一般化

C.

解释

D.

对峙

E.

自我表露

题目23

心理治疗的原则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计划原则

B.

长期原则

C.

真诚原则

D.

中立原则

E.

保密原则

题目24

关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医患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维持治疗联盟,是非常重要的

B.

目标在于改善症状,另外维持、重建自尊或提高自信、自我功能和适应技能

C.

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对话式会谈是互动性的,治疗师不但要关心和接纳患者,还要通过对患者做出反应来给患者一些东西

D.

支持性的关系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E.

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表扬、保证、鼓励、合理化和重构等

题目25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的原则为(

)。

选择一项:

A.

中立原则

B.

真诚原则

C.

保密原则

D.

计划原则

E.

回避原则

题目26

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理治疗

B.

心理保健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干预

E.

心理督导

题目27

让患者打消--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承诺对谈话内容保密,鼓励患者按自己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有意加以修改的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

选择一项:

A.

放松训练

B.

暗示治疗

C.

梦的解析

D.

认知治疗

E.

自由联想

题目28

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封闭式提问

B.

例外提问

C.

奇迹提问

D.

循环提问

E.

开放式提问

题目29

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言,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思考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循环提问

B.

奇迹提问

C.

封闭式提问

D.

例外提问

E.

预设性提问

题目30

目前我国常用的心理咨询的方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微信心理咨询

B.

专题心理咨询

C.

信函心理咨询

D.

门诊心理咨询

E.

电话心理咨询

题目1

过度换气综合征可能是下列问题的反应形式(

)。

选择一项:

A.

慢性应激反应

B.

急性休克反应

C.

下消化道出血

D.

上消化道出血

E.

急性应激反应

题目2

血管迷走反应可能是下列问题的反应形式(

)。

选择一项:

A.

上消化道出血

B.

急性休克反应

C.

急性应激反应

D.

下消化道出血

E.

慢性应激反应

题目3

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情绪反应的冲突和挫折等应激的生活事件,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应激源

B.

心理性应激源

C.

文化性应激源

D.

躯体性应激源

E.

环境性应激源

题目4

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概念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应对

B.

应激

C.

反应

D.

压力

E.

反馈

题目5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是指(

)。

选择一项:

A.

慢性疾病

B.

传染疾病

C.

心身疾病

D.

精神疾病

E.

躯体疾病

题目6

心身疾病的心理学诊断包括(

)。

选择一项:

A.

病人的兴趣爱好

B.

病人的人格特点

C.

病人的人际关系

D.

病人的家族病史

E.

病人的业余生活

题目7

高温、低温,辐射、电击,强噪声,损伤、微生物和疾病等对人造成损害时属于(

)。

选择一项:

A.

环境性应激源

B.

文化性应激源

C.

心理性应激源

D.

躯体性应激源

E.

社会性应激源

题目8

以下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选择一项:

A.

骨折

B.

肺炎

C.

肺结核

D.

艾滋病

E.

冠心病

题目9

应激的调节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B.

提高社会支持

C.

适度采用防御机制

D.

不间断的宣泄

E.

学会放松技术

题目10

社会动荡、战争、灾难、重大事故、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文化性应激源

B.

躯体性应激源

C.

心理性应激源

D.

社会性应激源

E.

环境性应激源

题目11

塞里对应激的研究提出了包含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征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警戒期、平台期、衰竭期

B.

兴奋期、平台期、衰竭期

C.

警戒期、阻抗期、康复期

D.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E.

兴奋期、阻抗期、衰竭期

题目12

以心身疾病下不作为的疾病是(

)。

选择一项:

A.

功血

B.

消化性溃疡

C.

肺结核

D.

哮喘

E.

冠心病

题目13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生物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肥胖

B.

高血压

C.

遗传倾向

D.

糖尿病

E.

生活变故

题目14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心理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性格特点

B.

生活变故

C.

性别年龄

D.

生活方式

E.

不爱体力活动

题目15

因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心理应激的刺激或情景,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躯体性应激源

B.

环境性应激源

C.

文化性应激源

D.

心理性应激源

E.

社会性应激源

题目16

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实验法

B.

会谈法

C.

调查法

D.

作品分析法

E.

观察法

题目17

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估计称为(

)。

选择一项:

A.

方差

B.

信度

C.

常模

D.

效度

E.

误差

题目18

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包括(

)。

选择一项:

A.

标准化原则

B.

时限原则

C.

中立原则

D.

关系原则

E.

真诚原则

题目19

关于心理测验选择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适合测验目标人群的特点

B.

符合测验的目的

C.

有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

D.

可以直接使用国外的测验工具

E.

标准化程度高

题目20

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心理保健

B.

心理干预

C.

心理督导

D.

心理治疗

E.

心理咨询

题目21

治疗师采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请患者想象,他寻求帮助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奇迹提问

B.

循环提问

C.

封闭式提问

D.

例外提问

E.

开放式提问

题目22

关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医患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维持治疗联盟,是非常重要的

B.

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对话式会谈是互动性的,治疗师不但要关心和接纳患者,还要通过对患者做出反应来给患者一些东西

C.

目标在于改善症状,另外维持、重建自尊或提高自信、自我功能和适应技能

D.

支持性的关系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E.

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表扬、保证、鼓励、合理化和重构等

题目23

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时的困境的技术称为(

)。

选择一项:

A.

对峙

B.

一般化

C.

解释

D.

自我表露

E.

共情

题目24

心理治疗的原则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计划原则

B.

保密原则

C.

长期原则

D.

中立原则

E.

真诚原则

题目25

心理治疗的发生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对治疗的期待

B.

对自身状况的理解

C.

情绪的释放

D.

治疗关系

E.

社会环境

题目26

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奇迹提问

B.

开放式提问

C.

例外提问

D.

循环提问

E.

封闭式提问

题目27

让患者打消--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承诺对谈话内容保密,鼓励患者按自己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有意加以修改的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

选择一项:

A.

认知治疗

B.

梦的解析

C.

自由联想

D.

放松训练

E.

暗示治疗

题目28

目前我国常用的心理咨询的方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门诊心理咨询

B.

微信心理咨询

C.

电话心理咨询

D.

信函心理咨询

E.

专题心理咨询

题目29

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理咨询

B.

心理干预

C.

心理治疗

D.

心理督导

E.

心理保健

题目30

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言,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思考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例外提问

B.

循环提问

C.

奇迹提问

D.

预设性提问

E.

封闭式提问

形考任务3

题目1

护患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选择一项:

A.

护理教育制度不健全

B.

医院健康教育的缺失

C.

法制不健全的结果

D.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目标存在冲突

E.

医院管理工作的混乱

题目2

为患者做某事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指导—合作型

B.

主动—被动型

C.

共同参与型

D.

权威指导型

E.

权威教育型

题目3

护患关系的特点包括(

)。

选择一项:

A.

具有一定时效性

B.

病人处于主动地位

C.

互利互惠的关系

D.

长期稳定的关系

E.

护士处于被动地位

题目4

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在于(

)。

选择一项:

A.

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B.

治疗患者抑郁

C.

消除应激源

D.

互利互惠

E.

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题目5

护理人员与休克患者的护患关系为(

)。

选择一项:

A.

共同参与型

B.

指导—合作型

C.

主动—主动型

D.

权威指导型

E.

主动—被动型

题目6

护士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会常常会导致的结果是(

)。

选择一项:

A.

对健康教育的缺失

B.

医院管理的混乱

C.

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

D.

医院经济收益下滑

E.

人们对医院功能的怀疑

题目7

护患交往的两个水平包括(

)。

选择一项:

A.

高技术与低技术水平

B.

语言与非语言水平

C.

职业与非职业水平

D.

专业与非专业水平

E.

技术与非技术水平

题目8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的人际关系称为(

)。

选择一项:

A.

医患关系

B.

联盟关系

C.

利弊关系

D.

护患关系

E.

互动关系

题目9

护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包括(

)。

选择一项:

A.

语言与非语言形式

B.

技术与非技术形式

C.

专业与非专业形式

D.

职业与非职业形式

E.

高技术与低技术形式

题目10

社交距离的大小为(

)。

选择一项:

A.

6.2~7.5m

B.

5.2~6.5m

C.

1.2~3.5m

D.

4.2~5.5m

E.

3.2~4.5m

题目11

沟通双方不断地将自己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提供给对方,这个回馈的过程称为(

)。

选择一项:

A.

人际

B.

信息源

C.

信息

D.

通道

E.

反馈

题目12

在人所获得的信息总量中,面部语言的信息大约占了(

)。

选择一项:

A.

85%左右

B.

65%左右

C.

55%左右

D.

95%左右

E.

75%左右

题目13

信息源试图传递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称为(

)。

选择一项:

A.

人际

B.

反馈

C.

信息源

D.

通道

E.

信息

题目14

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

选择一项:

A.

人际

B.

通道

C.

信息源

D.

反馈

E.

信息

题目15

非语言沟通技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多进行身体接触

B.

保持目光接触

C.

通过面部表情沟通

D.

有效利用副语言

E.

运用身段表达沟通

题目16

仪表、动作、手势与表情属于(

)。

选择一项:

A.

非语言形式交往

B.

非技术形式交往

C.

专业形式交往

D.

技术形式交往

E.

语言形式交往

题目17

护患冲突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医疗纠纷的一种形式

B.

健康教育的不足问题

C.

医院管理的缺失问题

D.

法制不健全的表现

E.

人员素质不高的形式

题目18

护士要求扎实的专业素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护理学科的基本技能

B.

敏锐的观察能力

C.

高度的同情心

D.

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

E.

护理相关的人文知识

题目19

心理护理的方法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自由联想

B.

帮助适应环境

C.

情绪调节

D.

认知调节

E.

行为评估

题目20

儿童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加强与患儿父母的沟通

B.

病房环境轻松活泼

C.

重视对患儿自尊心保护

D.

应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E.

用冲击法缓解患儿恐惧

题目21

老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对老人保持态度尊重

B.

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

C.

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

D.

指导老年人调节不良情绪

E.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题目22

心理护理的程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评估实施效果

B.

挖掘病人潜意识

C.

巩固效果阶段

D.

标明问题行为

E.

实施行为干预

题目23

临终关怀的实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关注护理

B.

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C.

注重生命质量

D.

积极治疗

E.

尊重生命

题目24

青年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治疗过程中易失望与悲观

B.

容易急躁和焦虑

C.

治疗期间易感到寂寞与孤独

D.

挫折感不强

E.

难以接受疾病

题目25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常有内疚

B.

易感悲观

C.

常有抑郁

D.

长期焦虑

E.

不易绝望

题目26

青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注意激发患者的自我价值感

B.

鼓励患者适当参与活动

C.

多运用正性鼓励的态度

D.

持续采用认知调整

E.

鼓励青年患者进行人际交往

题目27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保护其隐私

B.

健康教育与咨询

C.

尊重患者

D.

指导患者家庭的支持

E.

持续提供认知治疗

题目28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经历压力

B.

巨大悲伤

C.

情感波动

D.

易生幻觉

E.

情绪低落

题目29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否认期

B.

接受期

C.

偏执期

D.

抑郁期

E.

愤怒期

题目30

中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以合作的方式与患者交流

B.

开展适合的健康教育

C.

关心工作对患者的影响

D.

治疗抑郁的情绪障碍

E.

关心家庭对患者的影响

题目1

患者的执行医嘱率又称为(

)。

选择一项:

A.

康复率

B.

治愈率

C.

求医率

D.

依从性

E.

有效率

题目2

护士要求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尊重患者

B.

艺术美感

C.

公正对待患者

D.

具有责任心

E.

奉献精神

题目3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积极向上

B.

政治敏感

C.

有进取心

D.

稳定的情绪

E.

丰富的情感

题目4

指导--合作型护患关系模式常见于的疾病为(

)。

选择一项:

A.

急危重症

B.

慢性疾病

C.

癫痫

D.

休克

E.

昏迷

题目5

护患间的信息不对等的原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经验太缺乏

B.

时间任务紧

C.

没有足够的时间

D.

工作强度大

E.

没有足够的精力

题目6

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常见于的疾病为(

)。

选择一项:

A.

慢性躯体疾病

B.

休克

C.

昏迷病人

D.

急性病

E.

精神分裂的急性发作

题目7

护患交往中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明确的政治方向

B.

良好的心理素质

C.

优良的沟通技巧

D.

扎实的专业素质

E.

高尚的职业道德

题目8

告诉患者做什么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主动—被动型

B.

权威教育型

C.

权威指导型

D.

指导—合作型

E.

共同参与型

题目9

护士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会常常会导致的结果是(

)。

选择一项:

A.

医院经济收益下滑

B.

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

C.

对健康教育的缺失

D.

医院管理的混乱

E.

人们对医院功能的怀疑

题目10

言语沟通技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认真倾听

B.

注意沟通的完整性

C.

多使用专业术语

D.

多采用开放式谈话

E.

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题目11

公众距离的大小为(

)。

选择一项:

A.

3.5~7m

B.

7.5~9m

C.

11.5~13m

D.

9.5~11m

E.

13.5~17m

题目12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称为(

)。

选择一项:

A.

来往距离

B.

互动距离

C.

空间距离

D.

人际距离

E.

相互距离

题目13

正确的沟通态度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展现适当的身体语言

B.

注意力要集中

C.

使用一般性礼貌用语

D.

与患者紧密目光接触

E.

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

题目14

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反馈

B.

信息

C.

信息源

D.

人际

E.

通道

题目15

非语言沟通技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运用身段表达沟通

B.

多进行身体接触

C.

有效利用副语言

D.

保持目光接触

E.

通过面部表情沟通

题目16

为患者做某事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主动—被动型

B.

权威教育型

C.

权威指导型

D.

共同参与型

E.

指导—合作型

题目17

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在于(

)。

选择一项:

A.

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B.

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C.

消除应激源

D.

治疗患者抑郁

E.

互利互惠

题目18

护患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选择一项:

A.

法制不健全的结果

B.

医院健康教育的缺失

C.

医院管理工作的混乱

D.

护理教育制度不健全

E.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目标存在冲突

题目19

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情绪易波动

B.

认知能力低

C.

不易产生焦虑

D.

易产生困惑

E.

自理能力差

题目20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情绪多变

B.

不易激惹

C.

易感孤独

D.

生活单调

E.

容易悲观

题目21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应对睡眠等身心问题

B.

教授放松训练方法

C.

重视患者家人对患者的作用

D.

不孕不育知识的系统教育

E.

帮助患者调节负性情绪

题目22

临终关怀的护理目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帮助患者尽可能完成未竟的愿望

B.

使患者临终前感到人生无憾,并获得满足感

C.

让患者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D.

使患者尽可能享受最后的时光,与亲人相伴

E.

采取一切措施消除患者的疼痛

题目23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方法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理咨询

B.

心理矫治

C.

心理护理

D.

心理康复

E.

心理治疗

题目24

心理护理的基本目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协助患者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

B.

治疗抑郁等消极情绪

C.

了解和分析患者的不同需要

D.

协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

E.

采取措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题目25

儿童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用冲击法缓解患儿恐惧

B.

应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C.

重视对患儿自尊心保护

D.

病房环境轻松活泼

E.

加强与患儿父母的沟通

题目26

中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开展适合的健康教育

B.

治疗抑郁的情绪障碍

C.

关心工作对患者的影响

D.

关心家庭对患者的影响

E.

以合作的方式与患者交流

题目27

青年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治疗过程中易失望与悲观

B.

治疗期间易感到寂寞与孤独

C.

难以接受疾病

D.

容易急躁和焦虑

E.

挫折感不强

题目28

心理护理的程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评估实施效果

B.

挖掘病人潜意识

C.

巩固效果阶段

D.

标明问题行为

E.

实施行为干预

题目29

临终关怀的实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关注护理

B.

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C.

注重生命质量

D.

积极治疗

E.

尊重生命

题目30

心理护理的方法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情绪调节

B.

自由联想

C.

行为评估

D.

帮助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