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 报业联合网:数字报纸盈利模式新探 中美报业数字化途径及其盈利模式的对比分析 信息免费浪潮中的报业盈利模式 探讨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基于SWOT分析的网络招聘盈利模式选择 论日本手机报纸的盈利模式 携程网的盈利模式分析 《新周刊》的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协同发展的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 基于ESL模型的中国家具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 布局新媒体,报业急需创新盈利模式 “免费”的盈利模式 赵本山的盈利模式 基于网络营销的盈利模式研究 基于财务生命线的企业盈利模式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中国通用航空的盈利模式与发展路径分析 地方性报纸内容的商业化取材及盈利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10,2013-08-27.

[7] 王眉. “撤掉电子版”能拯救纸媒吗?[J]. 中国记者,2012(3):84-85.

[8] 郭全中.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J]. 新闻记者,2012(7):14-19.

[9] 晋雅芬. 2013年报纸广告降幅达8.1%[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29.

[10] 王菲,刘倩伶. 资源的重聚与强化[N]. 中国工商报,2014-01-07.

[11] 张立伟. 撤掉电子版 拯救纸媒[J]. 中国记者,2011(10):79-81.

[12] 余婷. 激进数字化的美国样本――新闻纪事报公司困境分析[J]. 新闻记者,2013(2):37-42.

[13] 李颖. 美国报业的“收割-衰退”螺旋趋势――对皮尤2013年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的报业解读[J]. 中国记者,2013(7):125-127.

[14] [15] [16] 弗莱德瑞克・非鲁科斯,贾金玺. 报纸为什么必须提高价格?[J]. 中国报业,2012(21):68-69.

[17] [25] 丁军杰. 实行颠覆性重构 开启报业未来――从美国报业止跌看纸媒转型方向[J]. 新闻与写作,2013(6):83-84.

[18] 陈季冰. 中国与西方报业经济结构比较――瑞典报业观察与思索[J]. 新闻记者,2004(8):37-41.

[19] [22] [23] 党西民. 网络报纸收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 青年记者,2013(7):32-35,2-35.

[20] 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

[21] 张立伟. 纸媒数字化的五种盈利模式[J]. 新闻记者,2014(2):3-10.

[24] [29] [31] 喻国明,李慧娟. 从“付费墙”到“付费门”:报业数字化的进路与策略――以英国《卫报》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3(7):56-61.

[26] 朱广盛. 地市报“收费墙”之路怎么走?[J]. 中国记者,2013(6):61-62.

[27] 胡泳. 解析《The Daily》之死[J]. 新闻记者,2013(1):8-10.

[28] 郭乐天.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报纸的危机与生机[J]. 新闻实践,2013(6):74-76.

[30] 谨. 收费墙导致"鬼城"网站 微型支付或能拯救报业[EB/OL]. 搜狐IT. /20121120/n358107740.shtml, 2013-09-10.

[32] 朱广盛. 地市报“收费墙”之路怎么走?[J]. 中国记者,2013(6):61-62.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电视节目 现状 发展趋势

    一、民营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

    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

    3.拓宽发行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内电视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滞后和节目市场规则的不成熟,注定在与电视台交易时的不对等地位,民营机构要想拥有自己的播出机构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数字网络电视(IPTV),收费电视,手机电视等越来受到民营影视公司的重视。到2007底我国网络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对于网络电视内容资源的稀缺和重复利用以及二次开发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民营电视商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他们本来做的就是内容提供,所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数字收费电视也为民营影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7月发展至今,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0万,比2004年增长了310%,预计到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640万户。数字收费电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对节目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专业需求量,而目前的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为了保证数字频道的内容质量,解决这一内容瓶颈,电视台必须借助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等外来力量。民营影视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应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衍生产品,谋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都会以演唱会、明信片、DVD碟片、系列丛书等衍生产品来丰富节目的盈利模式。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经营,可以开阔民营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多种营利渠道共存,有利于缓解其资本困境,降低资金风险度。

    参考文献:

    [1]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耕耘.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路在何方?.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03-02

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口号的提出,独立科技媒体作为报道创业、投资以及互联网资讯,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服务的平台,在近五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盈利模式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变革的核心,对独立科技媒体的盈利模式及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产业和新媒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2006年,学者钟瑛从门户网站的竞争、垂直网站的定位、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媒体网站的回归4个方面对互联网竞争格局进行剖析。2013年,郭涛对当下科技博客用户飞涨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科技媒体凭借快速精准的行业消息和产品信息的,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相关资讯和平台服务等功能积累了大量用户的结论。2015年,曹继东提出“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模式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上述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独立科技媒体公司发展进程。

1 独立科技媒体现有盈利模式分析

独立科技媒体公司的盈利根本而言利用的是信息的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独立科技媒体发挥平台优势,连接用户与企业,从而实现资源互通。

1.1 广告投放

新闻传播媒介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内容吸引流量、流量吸引广告商、广告商投放广告带来广告费收入。科技媒体公司的主站、微信平台、App均设有专门的广告报道板块,提供新科技产品以及企业介绍,进行软件、高科技产品的推广,公司从中收取广告费用。

1.2 创新投融资方式

大多数独立科技媒体公司的业务核心聚焦在创业服务领域,通过自身资源与平台,与其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为处于发展初期的项目进行众筹,同时向融资成功的项目收取平台服务费。36氪股权投资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帮助超过50家创业公司成功进行了融资。对于成功通过筛选的公司,36氪采用“领投+跟投”的融资模式。由专业的投资人、投资团队作为“领投人”进行项目股权认购,其他投资者作为“跟投人”进行跟投,36氪对融资公司收取平台费用。极客公园开展“极客加速计划”,投资者在平台注册为投资人后进行投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成功且目标投资人被选择为股权融资项目的投资人后,指定专业人士或机构与目标投资人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做为持有创业公司股权的直接股东,以目标投资人从项目方获得的投资收益的15%作为平台服务费用。

1.3 开展相关延展服务

独立科技媒体公司在注重线上内容报道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关延活动,并从中收取费用。常见的延展服务多为开通VIP用户服务,为VIP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前沿的咨询报道。科技媒体公司也举办在线课程、线下活动,通过收取课程费、门票费的方式获得收益。

目前,36氪已开启收费服务项目“开氪”;极客公园除每年举办GIF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奇点创新者峰会等线下活动并收取门票费用外,还参与其他企业活动策划,收取相关费用;钛媒体在微信、客户端平台创立“钛空仓”板块,提供购物服务。

2 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信息时代,进入新市场的障碍逐渐减少。科技媒体必须在与科技爱好者以及创业者的不断交互中证明自身价值,否则就会被市场抛弃。

1)面临竞争者的威胁,由于创新力不足,众多竞争者为了抢占风口,借助知识溢出效应争相模仿,从而面临因产品同质化而赚不到利润的困难。高质量的内容可以成为科技媒体发展的助力,但并不能成为其取胜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创新力(比如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技术壁垒是目前构建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在创业资源整合方面,科技媒体向创业者提供孵化器、投融资平台、线下活动、付费网课、产品报道和产品开发这六类资源。在场地资源的提供上,政府扶持的孵化平台更有优势;在科技资源的提供上,科技媒体难以与科技公司提供的资源相抗衡;在管理资源的提供上,科技媒体的知识积累不足;提供给创业者的资源限于交流平台和品牌宣传服务。

3)投资人的视角,当科技媒体出现对项目信息报道不实或是审核不严格的情况时,若投资人根据“虚假信息”决策投资,科技媒体公司就会面临信誉危机。由于网络股权众筹平台相对于传统经济市场入门门槛低,具有快速获利的潜力,也可能会因一些投机取巧、盲目趋利者的行为引发市场秩序混乱。

3 完善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政策建议

独立科技媒体要想打破资源的制约,避免信誉危机,应当注重人才和知识管理,与其他企业战略联盟以及明确公司定位。

1)资源整合,积累“智慧资本”。科技媒体可以与高校或研究所合作,帮助新创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提供给新创企业与企业产品相关的科技成果或者提供丰富的管理经验。科技媒体在搭建产学研科技资源平台上取得先占优势,可以提高科技媒体的知名度以及对初创企业入驻的吸引力。当科技媒体积累足够多的企业信息,可将这些信息整合管理形成“智慧资本”。

2)战略联盟,竞争与合作。科技媒体战略联盟与否,要考虑联盟后对自身竞争力(新的产品/服眨┑挠跋欤自身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支撑自己发展这些竞争力,以及达成联盟对市场风险是否起到规避作用。科技媒体公司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在专业化和协作分工上得以深化,从而在现有市场/产品上处于有利位置,成为领导市场发展的前沿,最终使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3)明确定位,言出要必行。科技媒体公司应当明确公司定位,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科技媒体公司多大程度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道德准则,决定公司的声誉,决定对其受众的尊重。科技媒体都会提出自己企业的概念以获得人们认可,不过,每一个价值观的目标可能对其他价值观的实现产生影响,科技媒体公司需要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来平衡各个价值取向从而持正直公立。因此,科技媒体公司明确的自我定位,采用主动、自觉的方法将这些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钟瑛.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竞争格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38-42,94.

[2]麻晓蓉.从公众理解科学看媒体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J].科技传播,2009(1):7-8,10.

[4]曲宝玉.TMT时代的新媒体策略――中国日报新媒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1(7):84-87.

[5]郭涛.科技博客走热 盈利前景待观望[N].中国文化报,2013-11-15(006).

[6]李玮.加强互动,互惠双赢――浅谈科技媒体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模式[J].科技传播,2014(2):35,7.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频网站;乐视网;网络视频版权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101-02

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于此同时,视频网站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01亿,用户使用率为62.1%,与去年年底相比,用户增长率为6.1%[1]。网络视频服务虽然是使用最多的服务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版权成本和带宽成本较高,而视频广告价格较低、收费模式难以建立。在中国视频网站发展过程中,不少网络视频公司都曾经做出尝试,对产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乐视网是其中代表之一。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影视剧视频网站的代表,乐视网是中国较为领先的3G手机电视服务商和互联网电视服务提供商。其网站盈利在同行中处于优势地位,于2010年8月12日在A股上市,成为首家上市的视频网站。

一、业务内容

乐视网业务内容主要分为收费、广告、版权、内容平台建设、乐视TV、投资制作发行影片几大板块。下面重点介绍下其盈利比重较大的三大业务。

1.收费业务(主要盈利业务)。乐视网从成立之初一直坚持收费,注重付费用户的培养。2004年,乐视网成立,因收费模式导致规模小,知名度低。当时用户用BT下载居多,业界对版权认识低,购买版权的价格很低,使乐视网能以低成本开始运营。2005~2006年,土豆、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兴起,版权问题严重,乐视坚持收费。2009年被称为网络视频行业的版权元年,乐视网在版权上的优势得以体现,正版资源多,质量较优,版权分销成为一大盈利点。乐视网多种付费方式,其中手机支付占90%,是唯一三家运营商都有付费通道的视频网站。到现在付费用户每月40万,收费包月30元,单片2~5元:一部电影比如月初1号上院线,至少15日后,可网络放映,乐视网开始单片点播;至少30日后,开始收费(720P)+免费(640P)平台播放。免费业,2008年开始,起步较晚,流量较少,网友粘性、社区性弱。

2.广告业务。乐视网广告业务分为企业电视台、高清广告、贴片广告三种。企业、站长电视台:通过P2P技术,企业能够可以申请独立域名,成立一个电视台,作为企业宣传的一个平台,分布产品广告,推广企业活动。1080P的高清广告:乐视网独家首次推出中国视频行业内的1080P超清广告,投放于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上,满足对广告质量要求非常高的知名品牌,给收看广告的用户更清晰直观的感受,目前广州本田已经成为第一家在互联网上投放1080P超清广告的企业。贴片广告:乐视网最主要的广告形式就是贴片广告,指内置于视频并随之一起分销给合作伙伴的广告,如视频片头片尾播放的广告,以及角标广告等等,作为最早的网络视频营销方式,贴片广告不仅是电视广告的延伸,更重要的是能根据不同时间、地域、视频内容做定向投放。另外的广告形式还有:种子视频广告(专为某些企业做一些广告产品通过其他网站、微博等播放)、网页广告、弹窗广告。

3.版权分销。独家版权分销业务是支撑乐视网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盈利模式。如2008年电视剧《潜伏》未热播前,乐视网以几千元一集的价格获得独家版权。在热播后,分销时就不止这个价了,不算收费就已经收回了购买该剧的成本。如今,独家版权的电视剧一集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几十万。

二、创新战略

1.云视频战略。乐视云视频战略是乐视网最新的业务整合战略。“它通过云计算技术理念构建统一的云视频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中心完成资源整合,为不同类型互联网终端用户提供正版、海量、高清的精彩视频内容”[2]。“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乐视特有的云处理平台是开放的平台。任何公司及个人都可根据乐视的内容接入标准分享视频,也可根据用户终端的接入标准在任何终端上播放视频。乐视在云视频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丰富多彩的应用。“依托云视频平台,目前乐视已率先实现在PC、手机、pad等‘多屏联动体验’”[3]。比如在旅途中用手机看了一半的视频,到家里可以接着播放。现在海信公司成为乐视TV版战略合作伙伴,使用户通过高清电视也能接收乐视的云视频服务。

2.创新合作。海信公司是乐视TV版首家战略合作伙伴,乐视网TV版已登陆海信新款的智能电视机。通过使用搭载乐视网TV版的海信终端产品,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高清电视所呈现的丰富网络视频内容。据乐视网工作人员介绍,事实上就是乐视在海信上做了一个客户端,重新打造了一个版本,就像一个应用程序。超清机是连接电视与网络的传送设备。一端接互联网,一端接高清电视,将互联网上无限、海量的视频呈现在高清电视上。用户不必被动的接受电视广告以及其中穿插的节目,而是可以主动的在互联网上点播想要的影视剧。其中S11机型配备一块1T内置硬盘,可提供45部1080P高清影片,并提供下载服务。作为首家与家电企业联手进军该领域的企业,乐视将开启互联网智能多媒体终端的应用阶段,并由此拉开电视网络化时代的序曲。

三、将来的前景和发展

乐视将来的发展应该是非常乐观,但是也有不少的隐忧。

1.前景。第一,乐视网抓住了三网融合的趋势。三网融合对应的终端是网络、电话、电视。将来,用户可以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而其中,电视的网络化、智能化将会形成一个主流。海信和乐视强强联手,推动了互联网视频产业和家电产业的共同革新。第二,符合现在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其中的表现就是乐视网的云视频战略。它构建出统一的云视频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中心完成资源整合,为不同类型互联网终端用户提供海量、正版、高清的精彩视频内容,从而让用户以最简单的方式享受到最高品质的视频生活。第三,版权准垄断铸就竞争优势。“经过6年多的积累,乐视网已拥有50000多集电视剧和超过4000部电影的网络版权,几乎覆盖了全国电视台所有热播剧网络版权,此外,乐视网已获得2011年70%全国热播电视剧独家网络版权”[4]。在电影的发行上,乐视网也是首个实现与院线准同步上映电影的视频网站。乐视网TV版海量、高清的内容无疑是赢得同质竞争的基础。

2.忧虑。乐视网的一大忧虑为乐视TV版的牌照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规定要求厂商如果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等电子产品,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现在国内共有六家机构取得牌照: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杭州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百视通、南广传媒(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根据规定,电视机厂商开发智能电视必须在线授权。海信已被授权,所用的平台是华数的,然而海信拿乐视网的内容放在上面。“严格来讲,乐视网也应该有这方面的牌照,才完全符合规定。现在属于打了个球。乐视和华数为合作关系,华数不追究就没有问题。”同时,区别于同类视频网站,乐视网一直主张正版、高清的影视剧播放模式,主要收入来自于付费包年用户、影视版权分销和视频广告收入。从2010年财报来看,在这三项收入中,来自付费用户的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近50%,影视、版权分销和视频广告收入则分别占20%~30%左右。付费用户是乐视网目前最大的利润来源。但这一目前看来成功的模式,也存在着隐忧。受一直以来消费习惯的影响,网上付费看影视剧在中国尚未形成真正市场,目前大部分视频网站仍采用免费模式,这无疑分流了乐视网的用户。而对于每月的花费,多数用户也易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额度,如何突破用户饱和极限对乐视网来说是不小的难题。此外,版权成本持续走高。尽管乐视网曾多次表示版权费用不算成本,收支基本可以达到平衡。然而这只是美好的展望。近年来,版权费随着视频行业的火热一路水涨船高。而从乐视网收入比例来看,版权分销并未获得相应利润。2010年财报显示,乐视网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76.62%,版权成本,运营成本整体趋势将都呈上扬态势。

四、总 结

1.对乐视网的总结。作为视频行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乐视网凭借快速增长的业绩备受市场关注。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开启了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新思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乐视网抓住了三网融合的趋势,与家电企业合作,开启了网络电视化时代,并实现了网络终端多屏联动体验,十分符合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然而乐视网在发展道路上也存在几点隐忧。乐视网并没有法规规定的网络提供电视内容所需的牌照。现在只是借合作伙伴的牌照打了个法律球,不利于长期发展。同时,如何突破用户饱和极限,如何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增收点都是乐视在今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2.对中国视频网站产业的展望。乐视作为中国视频网站产业的典型代表,给中国视频网站公司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启示。首先,目前中国视频网站处于发展平缓期,众家视频网站依然难以解决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盈利模式难以突破。乐视与家电企业的联合提示我们视频网站的内容服务应超越终端限制,不应拘泥于笔记本电脑,而应多屏联动,寻求全面的媒介融合,实现同步。这将直接帮助视频网站业务拓宽,内容服务增值。其次,视频网站的提供内容是赢得竞争的基础。乐视网通过与影视公司、互联网版权持有方、电视台等各方进行合作,希望树立竞争的内容优势。这是所有视频网站的必备因素。同时,网络视频应该跨越转播模式的约束,不局限于影视剧版权的购买,开展网络首播剧业务,以自制网络剧、节目为主,提供真正意义上独家内容。内容加硬件的模式才是未来互联网多媒体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最后,乐视的困境同时也是其他视频网站普遍面临的难题――即盈利模式的瓶颈和版权成本的攀升。虽然版权分销的方式缓解了成本上升的压力,然而仍旧难以达到收支相抵。而网络电视化的发展凭网站单方努力也难以达到普及,这需要国家政府、机关各部门、政策法律法规等相互配合,赢得国家、社会对整个网络视频产业的支持是关键因素。尽管我国公开表示会支持技术上的信息社会发展,但对于网络视频传播监管依旧非常严格,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而言,依旧是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1]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CNNIC, 2011-07-19.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媒业;影响;契机;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我国的传媒业采取了与西方传媒业相似的运营模式,即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创造广告收益、兼营其他项目的一种产业化运营模式。但二者的性质不同,我国的传媒业是事业性质。因此,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创造契机。

(一)金融危机给传媒业造成的消极影响。

第一,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陷入低迷状态,发展滞后,传媒投资融资也因此严重受挫。金融危机导致那些主要依靠银行投资或者是海外投资进行运作的传媒企业资金紧张。同时,动荡的国内外股市使20多家上市的新媒体公司的股价下跌,众多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纳斯达克大盘影响,损失严重。国内的一些传媒机构由于资金短缺,将“超市”分时传媒、迅雷网络、展架媒体、易取传媒等上市融资计划纷纷搁浅。但由于中国的传媒企业较少,并且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市场化程度,因此在市场方面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传媒产业的媒体广告收入逐渐减少。一些企业由于对市场没有充足的信心,在经营和销售上也面临很多难题,从而减少了广告的投放费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房地产、汽车、通讯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而传媒业的广告主要在于这些行业,同时中国媒体广告收入占据了比西方媒体更大的行业比例,因此媒体广告收入逐渐减少,给中国传媒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传媒业以广告为主,经营模式单一,势必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中国报业重新洗牌,随着媒体广告收入的逐渐减少,媒体竞争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使美国纸质涨价,而中国是从美国进口废报纸的,又加上广告收入减少,因此传媒业中的报业在竞争中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影响。为应对报价的提升、减少经费开支,不少报纸发行总量萎缩,还相应地减少了报纸版面,导致报纸信息量也随之减少了,中国报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金融危机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第一,重视新媒体。传统媒体过度依赖广告,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将广告投放转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以此来缓解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在技术和运营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具有比以往更加强烈的信息需求,对信息的及时性的要求更高。而新媒体凭借其及时、便捷的优势,满足了人们在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因此,金融危机给新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娱乐产业发展迅速。尽管部分电视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娱乐产业的总体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影行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仍然迅速,电影产值首次排在全球前十名之列。电影票房稳居全球之首,连续两年增幅至26%以上。以往的经验表明,人们在金融危机时期往往不会过分追求收入和物质,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娱乐业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娱乐和放松,还能调节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紧张的情绪。通过正确把握危机时期人们的心理特点来创作出优秀的、符合人们期望的作品,娱乐业定会在金融危机时期获得巨大的发展。因此,金融危机给娱乐产业提供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加速媒体的重组与并购。由于金融危机,媒体的广告收入逐渐减少,但是媒体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11月18日举行了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获得92.5627亿元的招标总额,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2.3299亿元,增幅大约为18%。因此,虽然广告市场发生萎缩,但这并没有影响强势媒体的广告投放。相对来说,一些中小媒体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有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甚至出现破产或被兼并的情况。弱势媒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的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而强势媒体却能在顶住金融危机压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强势,这恰恰推动了媒体之间的并购与重组。强势媒体通过兼并那些竞争力较差的弱势媒体使自己变得更强,从而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合理的重组与并购适应了媒体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媒体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传媒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从美国波及到了中国,虽然对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中国传媒人必须提出有效策略应对此次危机。

(一)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传媒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美国政府一直都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同时还及时修改和推出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传媒产业的顺利发展。因此美国的传媒业能够如此发达,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在各个方面影响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在政策上对传媒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抓住机遇,努力促进传媒业的发展。此外,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此次金融危使中国媒体的资金匮乏问题愈加严重。据统计,政府对影视产业的投入较少,产业获得的社会资金也不多,其融资来源大部分是自有资金。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多具有事业化的性质,其中的民营企业也只占较小的比例。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传媒业开始出现重组与合并的现象,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如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会等,适当地为资金紧张的传媒企业或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风险融资,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改变经营理念。

中国传媒业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抗风险能力较低,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媒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与西方的盈利模式有很大不同。

西方传媒业的经营采取多元化模式,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其中的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经济用途并不相同。多元化经营在积累资本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企业的抗风险的能力,在传媒业核心业务发展中有效利用多元经营的资本。美国传媒业由于采用这种多层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因此在发展中打造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他们主要依靠影碟出版、度假区、电影、主题公园以及制作与销售文化衍生产品等业务来获得收入。比如电影,好莱坞的电影更多地依靠dvd、网络版权、衍生产品授权等电影后产品开发获得经济效益,而不是过多地依赖票房。而中国的电影产业则主要是靠票房获得收益。好莱坞每一部影片的制作都进行了包括市场分析和调研、效果跟踪、媒体广告等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以美国的电影《哈利·波特》为例,不仅包括影片发行,还包括一系列产品的销售,如图书、dvd、服装、玩具及家居产品等。而我国则主要采取广告和宣传的方式来进行电影营销,其收入也主要在于票房。后期的产业链不够成熟,盈利模式相对单一……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传媒业应在扩大产业链的基础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媒体业间与行业间的合作。

金融危机不仅使媒体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也减弱了单一的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媒体间应积极利用这个契机进行并购与重组。媒体间的相互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另外,从传媒资本的方面考虑,中国传媒明显加快了市场化改革进程,国家有关政策也出现了松动,不再严格控制传媒业进入市场,开始允许其有限制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政府还应积极鼓励传媒业拓展其他领域,将区域及行业的限制打破。我国传媒业要做到不仅经营核心业务,还要尝试涉足音乐、音像、动漫、游戏、电影、通信及体育等其他领域,对文化及创意产品进行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传媒业的综合竞争力,还可以使领军式企业做强做大。

(四)不断进行内容创新,积极扩大市场。

金融危机使经济陷入低迷状态,人们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在这种状态下降低。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困难的问题,有的甚至面临倒闭,这种局面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在过去发生经济危机时,人们在物质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去追求精神消费,在精神文化产品中寻求心理安慰。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们在特殊时期往往通过去电影院看电影来使自己忘却烦恼,使紧张的情绪压力得到缓解。鉴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此次危机使媒体获得了精神文化产品开发、促进文化消费发展的机会。我国传媒业者要善于掌握危机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电视电影剧本的编写,开发适应观众需求的电视栏目,争取广大的受众。另外,人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急于知道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动态及信息。在图书销售市场上,《货币战争》、《次贷危机》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畅销书籍。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各类电视、报纸、杂志及网站的经济类信息的频道及栏目。因此,传媒业者应再进一步深度挖掘及开发经济类的节目,使广大受众在特殊时期的需求得到满足。总之,目前我们还无法预期此次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以及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在这次危机中,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中国传媒人应积极研究对策,将危机转化成为机遇,使中国传媒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6篇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7篇

1.发展靠下指标,营销模式单一

目前,手机报营销途径单一,主要依靠运营商运用自身资源推动发展。例如,运营商对各省下达考核指标,省公司再向各市加压。这些营销方式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大量被“圈进来”和被“绑进来”的用户到期后不再额外花钱订阅,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2.收入靠订阅费,盈利模式单一

手机报营利主要依赖用户订阅费用。在收入分配方面,在运营商掌握着用户和平台资源的前提下,以传统媒体集团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获利有限。这种局面存在巨大缺陷,也为手机媒体发展碰到瓶颈埋下隐患。

3.广告发展处于讳莫如深阶段

媒体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内容,二是广告。手机报媒体运营和盈利模式直接导致手机报“瘸腿”,内容提供商想发展手机报广告却很难得到运营商支持,运营商想发展广告却怕广告泛滥影响其品牌形象。

手机报广告处境尴尬

1.广告规则混乱

运营商为改变前几年因短信内容不规范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对手机报内容提供商提出严格限制和要求,并制定明确细则,其中一条即为不能随意发送广告信息。运营商还对用户超过10万的手机报进行审核把关,一旦内容提供商广告信息,立即驳回并采取处罚措施,这在客观上封死了内容提供商对手机报广告的话语权。

2.广告商对手机报传播效果尚存疑虑

以回报率作为投放标准的广告商还心存顾忌。一是广告商不能获得手机报用户的确切数字,很多内容提供商都将用户数视为商业机密,与广告商洽谈时要么夸大其词,要么遮遮掩掩。其次,作为一种新传媒,手机报的广告效果如何,广告商更多处于了解阶段。

3.手机报的阅读特点限制广告发展

手机的阅读方式是用户拨动手机键盘逐帧阅读,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一种强制阅读的局面,手机广告夹杂其中,易引起用户反感,甚至会有部分用户选择退订手机报。

手机报广告的发展之道

1.制定完善的手机报广告规则

例如,由内容提供商招揽广告,运营商对广告质量、频次、在手机报中的位置等进行严格把关,根据广告商要求,在运营商旗下的手机报用户群中寻找合适对象进行,广告收入则由广告招揽方、运营商、具体内容方根据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也可由运营商指定唯一的广告商,全权手机报广告。

2.整合传媒集团的广告资源,迅速发展手机报广告

传媒集团拥有一批稳定广告客户,并能深入了解广告客户需求,完全可以把这些资源优化整合,充分挖掘客户需求,为广告客户提供传统媒体和手机报套餐让客户更多了解手机报广告。

3.探寻优化的手机报广告形式

手机报广告开展之初,可以以“企业冠名”方式规避风险。

此外,手机报广告也可借鉴一些团购网的模式,可让用户凭借手机报广告,享受到商家独有的折扣活动,让手机报成为享受实惠的唯一途径,既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又会对用户产生长效影响。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8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using the Internet video is increasing from observing the mobile terminal, many different video websites are taking efficient measures to appeal more users to gain more profit, and in order to occupy a larger market share. In this article, it just discusses the trend of mobile video in the future from the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mobile video, the operation of mainstream video sites and som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video.

关键词: 移动视频;发展现状;趋势

Key words: mobile video;present situation;trend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50-02

1 国内移动视频发展现状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视频形成的品牌影响力,移动视频观众的增长速度也令人备受关注,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据《2013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就已达4.2亿,环比增长10.3%,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达到5250台,同比增长75.3%,同时,通过手机观看网络视频的人数也持续增长,截止2012年底手机视频用户达到1.3亿,占整个手机网民的32.0%,较上年增长了9.5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中72.0%的用户选择使用平板电脑来观看视频。另据《中国网络视频蓝皮书》的数据,移动终端视频用户周观看时长分别为:智能手机7.2小时,平板电脑8.3小时。由此可见,用户对移动视频的观看更加碎片化,移动视频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随着电视开机率的大幅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观看网络视频来填补碎片化时间,而更由于手机、平板电脑具有易携带的特性,使得网民更青睐于通过移动终端观看视频,这使得视频行业入口之争延伸至移动终端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通过独立发展或者兼并收购,各大视频都使劲浑身解数来获得更多的用户、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优酷土豆作为视频网站的龙头老大,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是视频网站移动化的领导者,十分看好在移动终端的广告投放;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并与旗下子公司爱奇艺进行资源整合以加强爱奇艺的竞争力,最终达到提高用户购买及产品试用转化率的目的;搜狐视频与联通合作推出的流量包则通过降低播放成本吸引重要客户,事实上这种合作为搜狐视频带来的直接收益可能体现在与运营商的分成收入上;乐视网凭借移动客户端技术创新和广告创意实现了移动广告的精准投放,它提供的互动类广告在移动端具有先天优势,用户不只是单向观看,还可以“试用”和“体验”,目前乐视也已开通了针对北京联通3G用户包月视频服务;PPTV聚力的广告品牌主要集中于奢侈品、汽车、高档化妆品、3C数码等领域,并已获得上述领域半数以上的投放份额,PPTV网站在移动领域不论客户质量、数量还是收入均已领跑行业。

移动视频广告由于效果可精确评估,广告内容也可随时进行更换,这使得很多广告主将视野投射到了移动视频这一新兴领域。

2 国内典型移动视频网站分析

2.1 优酷+土豆 随着视频网站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网络视频的并购整合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优酷土豆的合并有利于实现自身在网络视频行业的差异化发展。据优酷土豆集团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优酷移动端日视频播放量达到1.7亿,已经牢牢占据了移动领域的头把交椅;并且集团已于2013年4月底上线了移动端广告系统,为开启多屏整合营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集团还将与多家权威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移动视频用户广告观看行为专项研究、移动视频广告效果研究及移动视频广告SDK监测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

笔者认为在视频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优酷土豆应该加速差异化发展的策略,比如通过制作多样化的自制剧、自制综艺节目并制定良好的广告策略来吸引用户以及广告主的关注,最终实现盈利,快速发展。

2.2 爱奇艺+PPS 百度收购PPS视频业务的动机很清晰,其子公司爱奇艺的优势在于流量和内容,此次收购将可以利用PPS补充爱奇艺在客户端方面的短板。有关数据显示,PPS在PC端的用户量累计超过5亿,在iPad以及iPhone平台上的视频类客户端中PPS下载量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一位。与PPS的资源整合可以加强爱奇艺的竞争力,爱奇艺和PPS的整合具有高度互补性。爱奇艺依托百度推出的精准广告产品——“一搜百映”通过挖掘百度搜索引擎海量数据来优化视频广告服务,加速其广告变现能力,目前已有三星、路虎、戴尔、芬达等20余家广告主采用“一搜百映”进行广告投放。

秉承“悦享品质”的品牌理念,爱奇艺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内容、营销等全方位创新,爱奇艺移动客户端出品了《爱奇艺早班机》、《娱乐猛回头》、《综艺大嘴巴》、《以德服人》、《头号人物》、《帕帕帮》等多档王牌自制节目。

笔者认为,爱奇艺依托百度与PPS的合并弥补了在移动客户端上的短板,大力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爱奇艺未来在移动客户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爱奇艺未来应不断在移动广告盈利方面实现突破。

2.3 PPTV 据艾瑞咨询的网络视频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日均用户覆盖以及有效使用时长的排行中,PPTV目前均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其移动营销价值居行业前列。PPTV网站移动终端的广告品牌集中于奢侈品、汽车、高档化妆品、3C数码等领域,并已获得上述领域半数以上的投放份额。作为行业唯一一家获得LV、Dior、Chanel、Gucci等多个奢侈品牌广告投放的视频企业,PPTV网站在移动领域不论客户质量、数量还是收入均已领跑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聚力传媒更加注重移动终端内容的“差异化”。除了已上线的体育直播、娱乐节目及自制等题材外,聚力传媒还率先推出移动终端专业财经视频内容,并于2013年4月在iPad及iPhone客户端强势上线。笔者认为,PPTV目前在移动视频广告收入相当可观,是移动视频行业的典范。未来PPTV可推到移动视频社交化进程,争取获得更多的流量及市场份额,并尝试开启付费视频模式。

3 制约移动视频盈利的因素

3.1 盈利模式单一 目前网络视频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网络视频广告收入,另一种是视频付费服务以及版权内容销售。而网络视频广告收入作为网络视频的主要盈利方式,相比之下视频付费服务以及版权内容销售这一方式贡献的盈利就极其微弱。由于广大网民已经养成了免费观看视频的习惯,这使得视频付费模式的形成任重而道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其他的盈利模式就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3.2 网络覆盖范围和资费问题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为移动视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用户主要通过流量和无线网接入互联网,而流量的资费较贵使得用户更加青睐于通过无线局域网接入。然而目前我国的WI-FI覆盖的范围还很小,主要覆盖区包括大学校园、飞机场、快餐厅等一些公共WIFI和家庭WIFI,而在其他位置用户会比较担心资费的问题,影响了移动视频业务的发展。

3.3 内容同质化严重 移动视频终端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受众群体会忽略对移动终端的选择。各个终端应,注重差异化的发展。差异化的定位有助于在特定受众群众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优酷与土豆、爱奇艺与PPS等视频网站的联盟后,导致了媒体内容的愈加同质化。为了争取更全面的用户覆盖,保证正版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各移动视频终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 我国移动视频的发展趋势

4.1 盈利模式新探 移动视频要想更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保证其盈利。而目前各个移动视频终端主要采取的盈利方式是投放广告获得收益和视频的付费业务。广告带来的收益相对于视频付费业务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移动视频的未来势必走上付费的道路。付费视频未来将成为各个视频公司发展布局的重点。目前,国外已有多家视频网站提供付费订阅义务,即用户观看视频需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是通过付费下载,进行离线观看;而国内付费视频目前龟速前进,长期养成的用户习惯难以改变,付费视频的发展还有漫长的道路。

4.2 移动视频内容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实现 移动视频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各大视频网站已经意识到依靠购买影视版权成本过高,必须采取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眼球,以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各视频网站在经历多番探索之后,逐渐形成了以“自制剧+定制剧+微视频+自制综艺节目”为主线的自制内容战略主线。拥有独特的品牌特征才能够获得更忠诚的受众,产生品牌溢价。因此,在市场的驱动下,各家媒体都要寻求差异化才能够生存发展。视频网站必须突破目前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才有望收获更大的市场份额。笔者认为移动视频也应当走差异化路线,采取针对化的视频策略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做专业的视频网站。

4.3 移动视频社交化 在各大视频网站抢占移动终端市场时,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的结合将会改变现有视频网站的格局。国外社交化视频分享和体验的模式已经日渐成熟,而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有56网投入到移动视频社交化的建设,而国内其他视频网站尚未进入移动视频社交化的开发中,这主要是各大公司之间利弊权衡的结果。移动视频社交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整合式营销,视频营销未来势必需要通过社交网站找到突破口。而社交网站可以为视频网站带来更多的用户播放量,且用户花费在社交网站上的碎片化时间可以帮助移动视频实现最大程度的用户覆盖。

5 结论

目前移动视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制约其成长的因素还很多,移动视频要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视频的前景不容小觑。我们有理由相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填补制约移动视频发展的不利因素;付费视频模式下人们观念的随之改变也会大力促进移动视频的发展,移动视频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一颗璀璨的“新星”。

参考文献:

[1]张元欢.论中国影视类移动终端应用的盈利模式——以奇艺影视、乐视影视、优酷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13年2月.

[2]刘熠.浅谈视频分享网站的广告盈利模式分析[J].新闻知识,2009年2月.

[3]董亚卫.优酷土豆移动视频商业化元年到来[J].成功营销,2013年3月.

[4]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网络视频蓝皮书[R].2012年4月.

[5]张守信.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移动化路径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