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的小知识

心理学的小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兴趣 老师 学生

语文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占主要地位。但不难看出,对学习语文心存侥幸的学生却不是少数。由于它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漫长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学好,因而使许多学生产生恐惧感,特别是在写作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形成了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从而失去了学好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那么如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呢?

一、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所谓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了较高的威信,使学生对教师的有了好感后而产生的一种希望与教师共同活动的心理愿望。因而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较高的威信呢?

1.教师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行举止,都要落落大方,热情诚恳,让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你,觉得你是一位可亲可近可信的人。

2.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教师讲过的话,说过的事情,简直就像“圣旨”一般。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育人服务,不能随随便便我行我素,对学生必须做到决不说空话,要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给学生留下可以依靠,值得依赖的印象。

3.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学生同游戏,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有利手法。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尽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增加情感的投入和爱心的付出,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友爱的桥梁。

二、让学生对语言感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中最频繁的事情。但我们不可忽视。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1.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乐学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情感的交流过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兴致勃勃,积极向上的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和谐可亲,自然幽默。第三,根据学生喜欢表扬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做到的表扬多鼓励,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同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保证。

2.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理。学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不再适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意这一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自主发挥,驰骋想象。例如教师要尽量避免说一些结论性的话,应提出一些判断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体会,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课堂 教学过程 参与意识 培养

课堂一直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很多教育学家提出,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笔者在长期的高校教学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跃起来,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个性也能得到充分展现。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意义

根据现行教育体制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最终培养目标。为体现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维护,应加强两者之间语言的沟通,使教师能够有效获取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其树立追求知识的观念,则能达到知识传递更为简单、高效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重视,往往上课期间,人在心不在。要提高课堂效率,活跃教学气氛,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更加集中注意力接受课堂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策略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光靠“教”是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也无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管控者,应该通过研究学生学习的变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的情感因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其自主进行学习活动。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思考问题并探索未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前,可以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小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入日常生活,用生活常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既能让学生感觉贴近生活,有亲切感,又能将枯燥、繁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题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实现学生探索新知的活动;积极筹备相关知识学习的竞赛或情景设置,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激励,让学生感受对问题解决的愉悦,长期这样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重视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的形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将课堂将要讲解的知识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搜集感性材料,全身心的感受材料中的表象,进而将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融入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在课堂中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知识的提问、练习和情景演练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家认为,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前提下,为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认真严谨的态度、朴实大方的教态、渊博的知识水平、生动有趣的授课风格,自由平等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运用自身的号召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进程。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努力掌握适合自己的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活动,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只有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需要方法,“学”也注重方式方法,“教”与“学”的方法统一,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激发,才会实现教学结果的举一反三。那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就不能忽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就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近,通过适合的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悟性。比如,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适时的调整达到学习反思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在大学教育质量工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唱主角”、“见书不见人”、“中评不中用”的课中走出来,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进程,在课堂教学这个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场所,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坚持以学生为主,让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同的学习进步场所。通过教学改革,有效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研究实践和求知探索,让课堂真正转变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积极创造的场所。

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学生特点;课堂教学;循序渐进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极其艰巨而又尤为重要的工作,后进生转化的成功与否也是衡量老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方面。那么,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和转化呢?笔者现就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把握学生特点,用爱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因他们对成功的体验较少,失败的体验较多,久而久之就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强。要做好此类学生的转化,教师必须要有爱心,教师要用爱心树立起他们的自信。

夏尊先生说:“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在语言上、行动上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就会像对待我们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后进生,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肯定。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家庭走访、师生了解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中间要对他们的优点要大加赞扬,不妨放大他们的优点,时时赞扬,对其一点点进步要及时肯定,树立其自信心。如,我班学生冯xx,性格孤僻,好争斗,爱打骂人,同学都不愿与其坐同桌和交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常以没带作业为借口,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但该生汉字书写整齐、美观,记忆力好。在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后,我号召全班同学在写作业时都要向冯xx学习,做到书写工整,冯xx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但书写更认真了,而且拖欠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对布置的要背诵的课文常常是第一个背会,对此我及时肯定和表扬,这更加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称赞和对学生真诚的赞赏,所起的教育效果比反复的说教和批评好得多,因为教师的赞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容易接受教师的心理暗示,会尽量按教师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克服缺点,努力上进。

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学生内在的需求所决定的认知兴趣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是持久而强烈的。因此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惊奇感、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让课堂生动新颖,还课堂主体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依据后进生基础差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针对他们设计一些简单的、一些他们所擅长的问题,在他们回答正确之后对其进行赞扬,即使是一个小小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

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困生往往较孤僻,不大合群,不太愿意与他人合作,这时老师要做好搭配,让他们学会探究,对于他们所探究出来的“新知”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全新的,也可能并不新,而对他们自己却是新的。要时时鼓励他们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知的尝试。

三、坚持循序渐进,用耐心引导后进生不断进步

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一、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心理特点

(1)记忆特点。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智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认知水平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资料的系统分析、加工及整理归纳的能力,和与记忆相适应的认知结构。其记忆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研究表示,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并且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较无意识记快;②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一般来,学前儿童及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采取意义识记比较多,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意义识记也是逐步发展的,最后占主导地位;③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活动较多,对于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关的事物具体形象记忆较深。

(2)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直观的行动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主要是遵循“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认知过程。此外,小学生对于自己直接看到的、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容易接受,而且理解也较快;相反,对于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接收得较慢。

(3)情感特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小学数学的学习也与学生的情感因素有着较大的联系,如学习数学的动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价值的认可、学习的焦虑、成功体验、自信心等,不同小学生的情感不一样,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4)注意特点。小学生的注意逐渐由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向以有意注意为主发展。在课堂氛围比较生动、有趣,并且教学内容富有吸引力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比较高,学生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表明学生已经有了有意注意。小学生比较好动,思维不具有持久性,因此在听讲的时候也是断断续续的,其注意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也容易转移,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注意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

2.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师引导和自主探索两种,其中教师的引导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还比较有限,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时,必须依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进行引导学习,从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接受性。另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后,学生可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摸索学习,进而再次发现、创造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即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索性。

3.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偏逻辑性和抽象性思维的学科,其内容主要有各种数量关系及空间形态的计算、推导等。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对不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掌握后简单的进行运用。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学习内容都是比较生动化和形象化的,以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

4.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一般来说,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递进性,每一个知识之间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即一个大知识点里面包含很多个小知识点;在学习的时候也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例如:都是先学加减法,然后是乘除法,再然后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先学习点、线、面,再学习三边形、四边形,再然后就是学习学习多面体、空间形态等。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分析

1.小学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对教学的影响较为明显,也很大。小学数学是一门偏逻辑、抽象思维的学科,很多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理解、掌握的,但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对知识的记忆也不够系统、全面,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此外,小学生的对新事物的新鲜度及兴趣并不是持久的,其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逻辑、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和形象化,还要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通过小游戏来进行教学――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最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突出教学主题。这样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接受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的进行分类,进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比例性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让同学们做“竹竿”实验自主进行探索,将规格相同的竹竿放于太阳底下,记录不同时刻竹竿及其影子的长度,最后可发现,同一时刻竹竿与其影子的长度之比相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比例性质概念的了解,也使得其更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既形象也抽象,但形象的内容占绝大多数,因此给教学任务的安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首先,教师应对课本上抽象性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然后化抽象为具体,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时,可先讲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用笔画出平行四边形,最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最后便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空间形态的认识能力,还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系统、连贯、递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传授知识的连贯性,从而合理安排教学。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应先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开始,然后将长方形分解为梯形和三角形进行计算,最后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样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对新知识的具体化解析。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其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内容以及过程等不同方面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寻求最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学燕,李晓红.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

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分类号】G633.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出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学习兴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数学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数学也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数学学习情况是,很多高中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存在畏惧的心理,不愿意去学习,觉得高中数学知识过于抽象,不好理解,这样的状况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总体成绩,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状况都存在影响,为了改善当前的这种局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阐述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内涵,然后提出培养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的英语表示是“Interest in learning”,一般意义下学习兴趣指的是一种对待学习的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是一种内心上的体验,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喜悦和困惑等等。根据学习的状态,可以将学习兴趣划分为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浅层次的学习兴趣,浅层次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认识一种新的事物,感觉到好奇,或者对于某一位教师有好感,逐渐的转移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来,这种学习兴趣是一种不稳定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因为某一个因素而转变或者消失。第二种是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兴趣,能够持久的存在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旦深层次的学习兴趣确立了,就会转化为学习的有力工具,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为了培养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持久、愉快的学习数学。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根据本文作者总结的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并通过网络查找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得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在进行:

(1)扩展学科边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任何学科都可以与数学联系上来,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扩展学科的边缘,将高中数学课本知识与其它学科交叉,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钻研数学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研究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公式的时候,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同时给学生们讲解这个公式的由来,是怎么发现了,中间有什么样的故事,高中数学公式本身是枯燥的,但是扩展了这样的一些小知识,学生们学习起来就会觉得很生动,不但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记忆,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渊博的知识,也能够使学生们折服,从而来激发学习兴趣。

(2)巧用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时候创新思维就像是黑夜里面的一颗明星,显得特别耀眼,能够吸引目光,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创新思维可以从解题和讲授两个方面来进行,在解题的过程中,一道数学题可能会有很多种解题的方式,但是学生们一般由于做例题做得比较多,思维上逐渐的形成了思维定势,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给学生们讲解,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在讲解一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不要直接讲述,而是通过多向思维逐渐的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爱上学习数学。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就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与成就感相互联系。特别是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并运用这种数学方法成功的解出数学题的时候,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相反而言,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听不懂,课下不会做题,则学习的热情就会逐渐的消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有层次的布置数学题目,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尖子生,在布置数学作业题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体型,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成功解出一道难题,成就感就产生了。对于数学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高中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习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题型,让这部分学生能够体验到解题的成就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精彩的课堂总结,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每一次课堂教学结束前的一次小结,是对本次课程的高度总结,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全部的知识,也是学生讲课堂教学与课下复习结合的桥梁,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在下课前进行一次精彩的课堂总结,学生们带着疑问和喜悦的情绪结束这堂课,就会在课下进一步的开始自主探究,不由自主的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学生们带着学习兴趣来开展学习,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在课堂上有效的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高中数学的学习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培养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提出的几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为高中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玉芬.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56-57.

[2] 季小明.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3] 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