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网络建设项目背景

医院网络建设项目背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院网络建设项目背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院网络建设项目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社会资本;内涵;分类;参与特征

卫生信息化是集先进卫生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投入、创新技术、完善系统和培养队伍的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金、技术、服务资源等。据原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计,2010-2012年间,我国国家层面总投入95.754亿元支持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1]。《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估计,实施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工程,预计需要中央累计投资611亿元,加上地方配套及医疗机构自筹,实际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2]。然而,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信息化的财政投入有限,筹资渠道单一,卫生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运营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卫生信息化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缺乏也造成其对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化后续系统升级和运行维护经费难以到位,卫生行政部门仅靠自身的资源难以满足卫生信息化的需要。因此合理利用社会资本,明确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分类与特征,创新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推动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1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由社会学中的社会和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综合而来。最早提出社会资本一词的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格林•洛瑞(GlennLoury),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促进或帮助获得市场价值中有价值的技能或特点的人之间自然产生的社会关系[3]。随后,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詹姆斯•科尔曼(JamesColeman)、罗伯特•D•普特南(RobertPutnam)等学者将社会资本全面引入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并建立了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4]。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社会资本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中[5]。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的内涵仍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朱炜提出社会资本是除政府资本之外的所有物力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行动力资本的总和[6];我国民间认为社会资本是一个相对于政府投资资本的概念,是指政府投资资金以外的社会资源[7];财政部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将社会资本定位为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8]。本文主要探讨社会资本和政府的合作问题,而社会资本是不同于政府的概念体,将其界定为区别政府资本以外的社会资源,分为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1.2卫生信息化为充分反映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深入分析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就确立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9],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也有学者认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建设、信息化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组织的信息化与业务连续性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10]。2013年,《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数据资源、业务系统、区域平台、基础设施网络等内容[11]。综上所述,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政策、技术和资源三大类。政策包括为规划、促进、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分析、评估和监测;技术包括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需的标准规范、软件系统、硬件设施等条件,根据其技术属性以及与卫生业务的相关程度又可以分为基础工具、核心服务和延伸服务3类,基础工具是指不具备业务特异性,适用于所有卫生信息化服务的建设内容,如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传输介质、标准规范等,核心服务是指与卫生服务紧密相关的业务信息化建设内容,延伸服务是指有别于传统卫生服务的其他卫生服务所需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如健康咨询平台、健康管理服务、就医流程优化服务等新生业态;资源包括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等外部资源。

2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分类

本文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资本物理属性为划分依据,将社会资本分为以下三类。2.1智力资本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咨询机构等提供的各类卫生信息化政策、规划、标准规范、业务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与利用等。这类社会资本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等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和信息利用服务。2.2物力资本包括信息技术类、信息服务类企业提供的各类卫生信息化软件、硬件、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等。这类社会资本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体,通过提供卫生信息系统、信息设施、信息服务等产品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提供实物环境。2.3财力资本包括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社会组织提供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以及相关金融服务。这类社会资本并不直接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与智力资本或物力资本合作提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通过对卫生信息的运营管理、基于卫生信息服务的衍生服务等实现资本的升值。

3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社会资本参与的特征分析

3.1各类社会资本已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理念的创新,各类社会资本均已参与到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在智力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如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从2001年依托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长期从事标准信息研究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卫生标准规范研究[12];在物力资本参与方面,如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租用中国电信网络建设卫生系统业务专网[13],崇州市政府引入第三方软件公司共同注资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崇州智慧医疗建设项目[14];在财力资本参与方面,如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引入银行及企业的支持开展市级平台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接入平台建设[15]。3.2社会资本已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领域通过对国内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社会资本参与案例的分析,在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机制设计、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传输介质、标准规范、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均有社会资本参与。在政策机制设计方面主要以智力资本参与为主,主要体现为规划、促进、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分析、评估和监测等;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传输介质、标准规范等方面,以银行、通讯公司等大型国企的物力资本投入为主,如北京怀柔、平谷等试点区县的医疗机构通过与银行合作,为广大居民发放健康就诊卡[16];在各类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部署方面,目前参与主体仍是传统信息技术公司,如国内大多数医院所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主要是购买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成熟产品;在健康咨询平台、健康管理服务、就医流程优化服务等新生业态方面,发展迅速,各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参与其中,如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与第三方公司共同开发的全国首家云医院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的健康管理[17];在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等外部资源方面,参与主体以银行等财力资本为主,大量金融企业通过提供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参与到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实现了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有效补充。3.3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合作的方式多样化目前国内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合作方式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外包模式,即政府卫生部门将其信息化规划、建设、监理、运维和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工作中的部分内容通过市场化机制或授权委托交给专业机构完成,主要包括技术咨询、系统建设及运维、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加工、设备托管、数据备份、业务执行、项目筹资等[18],一般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二是特许经营模式,即根据使用者付费原则,社会资本部分或全部投资卫生信息化建设,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政府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政府根据项目实际收益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项目的资产最终由政府保留,如崇州智慧医疗建设项目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同时,崇州市政府每年拿出上年GDP的2‰购买服务,为合资公司提供盈利渠道[19];三是多元合作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中不仅有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的合作,还可有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的参与,各合作主体以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为目的,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协作模式,如邵逸夫医院、杭州市江干区卫计委和第三方软件公司等联合,共同建设“邵医健康云”平台[20]。3.4新技术应用助推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移动医疗、健康物联网、健康云服务、医疗大数据等新兴概念与技术引起了医疗卫生行业和信息通信行业的普遍关注[21]。如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进行健康管理的理念得到广泛共识,预计在未来5年中,将会产生约200亿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22]。移动医疗产品正在走向智能化、个体化、轻便化和连续化,以“北京健康云”为例,它包括三层架构:底层是“感知设备层”,通过dulife可穿戴设备、百度健康平台等产品,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到自己的健康数据;中间是“健康云平台层”,当健康数据上传到云,健康云平台层负责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计算;上层是“健康服务层”,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如减肥瘦身辅导、健康管理咨询、远程心电监测等[23]。同时,随着居民对生活方式和健康保健的日益重视,互联网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健康保健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各种健康资讯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3.5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在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公私合作模式在各行各业得到推广应用。大力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时代、开放时代的必然选择。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便民惠民、合作共赢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模式”,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在2014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24]。近年来,伴随智慧城市的发展,地方卫生政府也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如浙江《关于促进健康信息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引入社会资本搭建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开发健康信息服务普惠项目、拓展健康信息服务新型业态等。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内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相继开展了多个公私合作项目,参与主体涉及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私合作模式项目公司、信息软件公司、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高校科研单位等,项目的投资金额也屡创新高,如财政部已经公布首批30个PPP示范智慧城市项目,总投资规模约为1800亿[25]。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借助银行及电信运营商,2014年累计引入社会资本3.64亿元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26]。

4结语

医院网络建设项目背景范文第2篇

1、金融云案例——吴江农村商业银行

背景介绍:

“在金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吴江,要赢得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逼得我们要么第一,要么唯一。”吴江农商行董事长陆玉根曾深有感触地说。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全国第一家改制组建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专注“三农”、服务“三农”,以总资产超560亿元居全市15家银行之首,被称为“吴江人自己的银行”;在苏北、安徽、湖北等地的13家分支机构正成为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而也被誉为农村金融的“吴江现象”。

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区域银行在中国不在少数。作为与实体经济接触最为紧密的金融触角,他们担负着将资金血液输送到小微企业部门的重要职责。这些中小银行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很突出。其中,IT成本居高不下是重要原因。这也制约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测算指出,在某些银行贷款类业务中,包括IT在内的操作成本已经达到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10倍以上,这客观上造成了小微企业客户的融资难、融资贵。

建设方案:

通过阿里云的解决方案,吴江农商行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动态管控的智慧IT基础架构。

在架构上,通过专线接入服务实现支付宝、阿里云、吴江农商行的互连互通,使金融业务运行在相对安全封闭的网络环境中,在业务连续性上,通过在青岛建立灾备中心,实现与杭州生产中心应用级灾备,底层数据实时同步,一旦发生故障,随时可以接管业务。

为保障本中心的高可用,可通过SLB构建应用池,将流量分发到不同VM上,在业务高峰期,弹性拓展和升级应用池。另外,阿里云的云盾附加服务可以进行应用、数据库、系统、网络安全护航。

价值所在:

据银监会统计,目前我国拥有2000多家区域银行,持卡用户在2-3亿间,由于规模、成本、技术等因素,多数银行尚未提供提供互联网相关业务。

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用户消费购买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银行拥抱互联网进行转型。阿里云具备快速交付、灵活扩展、成本极低、安全可靠等优势,可以帮助吴江农商行实现与支付宝的快速对接,为其卡用户增加便利的网络支付渠道,增强了卡用户活跃度和粘性。

作为第一批使用阿里云的银行,不仅在业务模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IT技术上也保持与时俱进。通过推出快捷支付,向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使他们有了更好的消费和支付体验,同时,开发和IT成本也有了极大的降低,避免了硬件重复建设和运维难度,而且云计算的弹性优势可以帮银行从容应对IT架构的挑战。

2、政务云案例——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

背景介绍: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国家“十一五”计划着力打造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目标是努力把东营市打造成“数字之城,石油之城,生态之城”。如何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当地石油产业相关业务发展,包括当地的政府服务转型等,一直是东营市政府关注的问题。当今时代,科技引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东营市建设高端产业区和软件园区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为推动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东营市积极推进软件园区的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导力量,同时优化整合技术、人力资源等产业,聚集国内外市场资源,引进和培育信息服务业的知名企业,以东营软件园为中心,逐步形成黄河三角洲多软件园协作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亨,从而建立各个区域的多园区的协作开发,实现各个应用的互相促进与发展,建立省市级的软件发展联盟,形成一个以软件园为中心的信息产业生态发展环境。

随着东营软件园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有大量的软件外包企业进驻,这些企业的规模虽然各不相同,但往往有共同需求,若不能得到统一的资源调配或规划,势必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开发测试成本、效率和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园区的整体发展。因此软件园的建设必须考虑到软件外包企业的共性需求。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降低开发环境的软件购买和维护成本,需要可利用的、灵活的、动态的和安全的研发测试环境。

(2)保障测试环境资源,加强测试规范化和统一管理。

(3)共享、协同和创新的环境需求,需要建立共享、协同和创新的平台,打破以往项目独立和企业独立造成的沟通和协作壁垒,实现园区的所有企业之间成果分享、技术协作、共同创新。

建设方案:

由于黄河三角洲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不仅要为东营软件园企业提供软件升发测试服务,也是东营市的软件发展的核心计算服务平台,在未来还将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拉动黄河三角洲的先进技术的推动力,因此,方案建设内容是在建立云计算架构的同时建立云计算中心平台,再依据项目分期建设的原则,先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开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其中云计算中心平台还要为将来更多的服务平台建立可扩展的基础。

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平台: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平台是开发测试服务平台和未来的各种电子政务、数字化城市、公共医疗、企业OA服务等应用服务的部署平台;还可作为山东省内各个计算中心的上级管理、监控、调度和软件资产管理节点,完成全省运算能力、IT资产等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全省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作为本地信息基础架构资源池,承载软件交付平台、本地管理系统和内外网统一门户等。

未来作为黄河三角洲内各个云计算中心的上级管理节点、监控节点、调度节点和软件资产管理节点,真正实现全省一盘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管理中心可以对其区域内的闲置软件资产进行临时的租借调用,并且在使用完毕后释放对此软件资产的占用。

提供计算能力的全省共享能力。软件企业的工作是周期性的,在特定的周期内将对计算能力有着很大的需求,例如性能测试阶段,所以实现计算能力的全省共享是非常有必要的。

开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是建设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应用交付平台。此平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和园区提供软件设计、编程和测试的实际操作平台;另一方面,将成为对外统一的软件服务界面,在东营软件园的管理下,完成各个软件园区企业之间的协作开发,使遍布在山东省和各个地市的软件园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着力打造软件开发的航母。

价值所在:

2010年8月,东营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己经实施完成后正式上线,在此基础上,东营市还将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吸引国内外知名外包企业在东营软件园建立分包中心和承接基地,全面提升软件园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将有力地推动东营当地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进而构建起基地化、集群化、生态化的区域发展格局,成为环渤海最具活力的高端产业板。

东营市副市长李金昆指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国家策略为东营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东营市与IBM合作的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是东营探索创新途径、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积极尝试。IBM所提出的‘智慧城市’正是力图实现并不断完善的新城市愿景,东营期待在云计算的助力下建立起真正的“数字之城”。

3、教育云案例——北京工业大学科教云

背景介绍: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和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高性能计算平台,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网格的基础设施,是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对于北京工业大学来说,建立高性能计算平台,并不仅仅是搭建一台高性能计算机这么简单,学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水平、低成本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给用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服务,将高性能计算送到校园用户的桌面上,成为学校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北京市和教育部也要求学校建设一个开放的公共计算平台,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为企业研发以及市政项目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通过建设一个传统的高性能计算环境,无法达到上述的目标。根据对北京工业大学现有lT环境的分析和了解,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传统高性能计算环境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单一,应用软件受限制严重,难以满足校内各个院所不同领域的研究需求。

(2)原有校内IT资源匾乏,对于很多需要IT资源支持的学科教学和科研带来了限制,无法为学生、老师提供足够的实验和教学环境。

(3)原有校内IT资源分散、孤立,跨院系、跨专业科研合作和资源利用困难重重。

(4)利用政府对院校的大量科研投入而搭建的科研平台,服务对象局限于校内,需要能够提供一种便利的服务模式,为政府以及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科研投入和产业结合。

建设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采用IBM云计算的技术和方案来搭建新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统一管理软硬件资源,以虚拟化和自动化的方式动态部署资源,用来统一提供服务,从而提供良好的扩展性,支持按需变化的运算模式。北京工业大学云计算平台提供3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服务教学科研,支撑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和重点科研的,北京市的重点“973”项目,高性能计算等;二是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学生和教师开放,支持教学和科研;三是支撑服务北京,对北京市的企业和政府开放,提供IT资源支撑,建立电子政务的试点,为相关政府部门服务。

IBM云计算解决方案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立的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将计算、存储资源以及数据和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给用户提供灵活、个性化、多元和简单的应用和服务,从而满足北京工业大学对计算平台的需求。

价值所在:

IBM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建设,带来了如下价值。

(1)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计算资源集中化管理,使得对校内IT资源的管理智能化,可实现校内各个院系、各个专业的IT资源整合,由云计算来进行集中的自动化调度,为各个用户动态分配和回收计算资源。

(2)通过云计算可以提供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北京工业大学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以并行计算课程来说,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化的并行环境进行实验、开发和测试,可以开展校内、校外的高性能计算竞赛。云计算实验平台的建立,也为交叉学科的研究带来了好处,不懂计算机的其他研究领域人员,可以和计算机专家在云计算平台上合作开发新的科研应用,从而促进科研的进步。

(3)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学习云计算这一目前业界流行的技术,理解新技术的价值所在,而学校则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开展相关的课程,如虚拟化、自动化和服务管理等。

(4)北京工业大学云计算平台还有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校外的客户,比如其计算生物类应用、工程应用和防震减灾应用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对外提供服务;利用该平台为北京市的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电子政务支持。

4、教育云案例——广州区域教育

背景介绍:

广州市下辖10区2县级市,全市有1600余所公立中小学,156万中小学生。其中不仅有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培正中学这样座落在越秀区、荔湾区的百年名校,也有座落在从化山区、增城乡镇的农村学校。如何才能让它们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这是摆在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广州市教育局因此在2011年4月启动了“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提出了“3年左右的时间,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实现“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等4大具体目标。

按照项目规划,2012年就要实现全市中小学电脑生机比达6:1以上;电脑师机比达80%以上;多媒体教育平台与班级数的比例达90%以上,其中农村中小学达80%以上的目标。而现状是全市中小学PC机20余万台(含教师用),每年折旧淘汰6万余台,仅仅是PC机的缺口,全市就高达十几万台,实现目标的成本非常巨大。

即使能解决硬件上的资源问题,城乡间的教育信息化不平衡依然很严重,因为优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学校,仅仅靠Email、U盘这些碎片式的手段,无法有效传播到更大的区域,难以在广州市教育系统的大范围内共享,自然也无法实现广州市教育局“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简单而言,广州市教育局需要比PC机成本低得多的终端去为巨大的PC机投资减负,还要建设一个信息资源总量达80TB,涵盖广州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多层次、多功能的“标准、开放、交互、协作、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州“数字教育城”。广州市教育局当然很清楚面临的种种困难,但他们依然只给自己3年时间去实现目标,是云计算的全新信息化架构,给了他们信心。

建设方案:

华为公司的“教育云”解决方案为广州市教育局提供了教育云平台,实现了全市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广州教育城域网,把中心城区的百年名校与偏远的乡村中学接入到同一个教育资源平台中,首先在信息流上做到了从化、增城的孩子们也能共享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具备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

另外,用瘦客户机替代传统PC,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终端成本,令中国教育界看到了解决长期困扰乡村学校电脑普及问题的曙光,而且也大大扩展了教学终端的范围,为最基础的教学办公,以及多媒体教学、3D课件教学、高清视频教学、移动教学等各种不同场景提供了多种形态的终端,满足不同条件用户的教育资源需求。

价值所在:

引入云计算构建“教育云”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从第一批学校迁移到“教育云”的数据来看,教育硬件资源利用率由不足8%提升到70%。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在2011年11月4日召开了广州“教育云”应用实验启动大会,向全市12个区县级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电教站站长、项目实验校校长、骨干教师进行了动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更多的乡村学校迁移到“教育云”上,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将为实现广州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5、电信云案例——贵州移动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

背景介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1日独立运营。围绕“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和“服务与业务领先”的战略目标,贵州移动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只争朝夕、艰苦创业、团队合作”,无论是在业务营收还是用户规模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传统电信业务市场饱和、竟争加剧,电信服务利润减少、收益降低。如何依托核心竞争力,构建服务交付平台,联合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电信增值服务拓宽市场,以及在3G时代与互联网应用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增值服务生态系统,是众多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共识,也是贵州移动重要的业务发展战略之一。面对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增多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贵州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人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随之带来了设备与管理成本逐渐增大和IT架构的日趋复杂。

建设方案:

通过IBM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贵州移动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动态管控的智慧IT基础架构。

(1)建立云计算管理平台,实现服务的快速交付和应用的快速部署。

(2)通过XIV的虚拟化网格架构,零管理,高效自愈的云计算环境为客户简化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价值所在:

贵州移动云计算增值平台建成后,新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比传统模式降低了40%的成本投入,缩短了70%的建设周期,资源使用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耗明显减少。

(1)极大缩短行业信息化应用上线周期。

(2)整个系统采用弹性架构,按需自动分配计算资源,满足贵州移动业务快速变化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3)实现所有lT设备和虚拟设备的自动化集中统一监控管理,减少了贵州移动系统管理的工作量。

(4)极大提高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资源利用效率。

(5)多个业务系统部署在少数几台服务器上,减少了机房空间、能耗和空调的开销,有助于贵州移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6)实现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7)通过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池的构建,实现贵州移动IT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分配,避免孤岛现象,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最充分利用,极大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全业务运营商转变是未来发展的战略与目标,而大力发展ICT服务,为行业客户实现信息化提供综合性IT和系统集成服务等,是各个运营商实施转型的重要方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云计算将会成为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利用云计算实现加速的业务转型:从单纯地提供通信服务,转型为把应用、软件、IT作为一种服务,实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贵州移动通过云计算增值平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在云计算领域勇于实践和探索,通过云计算增值平台的建设推动业务的快速上线与发展,加速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对中国的电信行业实施云计算项目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6、智慧城市案例——银川

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问题,如: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环保问题、能源问题、恶性犯罪事件的增加等问题,给城市管理者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巨大压力。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目的是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进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银川市被列为试点城市,“智慧城市”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之后的更为高级的城市发展阶段,是智慧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机制,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解决方式。

作为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银川市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思路上,选择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打造智慧银川,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缺乏、智慧度不高等难题。

银川市政府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注资成立中兴(银川)智慧产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智慧城市”。从商业模式上看,智慧银川建设率先引入了财政部主推的PPP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破解资金难题,实现政府、企业互利共赢。

建设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层次。

感知层:利用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传感器,采集听、视、触、嗅、行的各类信息,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快捷、直接、有效的信息;

网络层:以通讯网络为主,建设方式可以无线+有线互为补充,建设一张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无线:采用先进的4G无线通信技术,构造一张政务专网,实现最后一公里的信息接入,并且可在该网络上承载多种数据业务;有线:租用运营商现有的光纤资源,保证各种数据的接入,汇聚到应用层。

平台层: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搭建城市数据中心,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服务;消除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调度,降低了TCO,增强运维能力,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高,获取服务更加便捷,提供开放开发平台,助力创新。

应用层:具备定制开发和第三方集成能力,使得各种应用的部署更加灵活和快捷。

基于总体架构,提供维稳定、保民生、促增长三大体系的业务应用

价值所在:

智慧银川建设将最大限度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共享,提高政府行政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水平。

智慧银川将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环保等项目,打造名副其实的智慧城市,并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衍生出新的产业链,带动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教育、医疗模式创新和社区养老产业的升级。通过企云通系统集成,还将形成虚拟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全方位服务。

智慧银川还将构建“一云、一网、一图”网络架构,即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全城8000G全光网络、城市空间地理GIS系统,依据政府、企业、个人需求,超宽带安全网络自动适配,大数据业务云端快速生成,城市空间地理三维图形化直观展示,实现智慧银川的全景展现。

7、媒体云案例——首个商业化数字出版云平台

背景介绍:

日前,上海引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某大型控股集团提供了数字出版整体解决方案,推出了国内首个商业化数字出版云平台,助力该集团为国内电子出版业提供云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该集团于1986年投资创办,拥有对中国IT、医疗医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已快速成长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信息产业前三强的大型控股集团,并承担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给全媒体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并产生数千亿的经济效益。该集团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以及正在筹办上市的证券公司,下设遍布海内外的独资、合资企业80多家,员工3万人。该集团占据中国校办科技企业盈利能力近70%的份额,为国家首批6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统计数字,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规模达1051.79亿元,相比于2009年的799.4亿增长了31.57%。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表明,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要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该集团致力于数字出版平台的搭建和运营,力图通过该平台,聚合云出版内容,面向出版产业链上的内容提供商、销售商和渠道商,提供所需的内容、功能、形态、渠道等数字出版服务。不同商家可借助不同的平台,选择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渠道,面向终端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建设方案:

引跑科技为该集团成功部署了基于AppOne、MasterOne、EngineOne三款产品的数字出版云平台。接入该平台后,出版单位、渠道商、读者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并形成了一套新的商业服务模式,出版单位可随时掌握读者动态和销售情况,从而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建立了数字版权销售平台和发行渠道;解决了数字版权内容交易和运营核心问题;统一协调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出版单位、渠道商、读者等之间的关系;多租户模式、按需付费;大大减少出版单位和渠道商的IT投资。

价值所在:

自部署了引跑科技的数字出版云平台后,该集团已与全国500多家出版商,300多家报社和报业集团联手合作,为全球的8000多家包括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政府、企业、军队等用户提供了数字资源服务。

8、物流云案例——广西柳州医药物流园

背景介绍:

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院销售为主,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并重发展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柳州医药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3亿,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是柳州乃至全广西地区医药运输和配送的重要物流中心之一。

在新物流中心,如何利用无线网络提升物流环节的生产效能是物流园网络建设核心问题。但仓库环境复杂,对无线网络部署提出挑战:

仓储区:近6000平米的仓库区域货架林立,堆满玻璃及液体货物后,扫描枪因无线信号遮挡无法正常工作,同时仓库内移动扫描需要无线信号不停切换漫游,影响效率。如何解决货架遮挡,并让扫描枪移动中也不掉线呢?

收发货区:收发货区货品临时堆放会遮挡信号,通常有有30-50人进行条码扫描且经常移动,存在设备信号干扰及漫游问题。

建设方案:

根据客户仓库场景需求,锐捷为客户推荐了仓储物流无线解决方案,将“1分48零漫游技术”引入仓库货架高立的场景:通过智分基站和智分单元,将48个无线天线均匀分布在仓库区顶部,每根天线的实际覆盖半径7-8米空间。方案既可以确保在货架林立的场景下信号覆盖,又可以让终端在各个天线之间零漫游,数据连接不中断,很好的解决了仓库场景的问题。

针对收发货区的场景需求,锐捷推荐使用了仓储物流无线解决方案的“同频组网技术”。10台AP进行同频组网,使用相同的SSID、MAC地址和信道,很好的解决了高密度布放情况下的信号干扰问题;而由于10台AP“长得完全一样”,扫描枪认为是工作在同一个AP下,扫描枪不会自主进行AP间的切换,实际切换过程由AC控制完成,这使得扫描枪感知不到AP的切换,实现了信号的零漫游。

价值所在:

锐捷深入物流行业,针对物流仓储仓库、收发货区不同环境及业务需求,创新性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无线网络高效、稳定,提升了柳州医药物流园的物流环节生产效能。

9、交通云案例——南京智慧交通云平台

背景介绍:

为提升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公安信息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公安机关指挥疏导交通、防范交通事故、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实现对重点车辆的自动比对和动态管控、对异常车辆行踪的自动研判预警、对特定车辆行车轨迹的自动生成、对重要节点道路交通信息的远程再现、对基层单位和执勤民警的勤务实施管理等建设目标,为交通管理、治安管控、侦查破案、巡逻防范、反恐处突等各项公安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南京市公安局开展图像资源库和道路监控综合应用系统建置项目。

建设方案:

cProc将海量数据分解到由大量X86架构计算机构成的低成本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实时处理,依靠分布式云处理软件进行容错,从而提升智慧交通云平台海量数据分析的实时性和性价比。

智慧交通云平台是一个处于交管数据采集与交管数据监测应用之间的系统。从系统基本组成与构架上来看,该共享平台由7个主要部分组成:历史数据汇总处理系统,上报数据上报系统,实时数据入库系统,交管数据存储系统,交管数据查询分析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以及系统管理。

在基础设施构架上,该平台将架构将构建在公安云计算平台之上,利用公安所提供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作为智慧交通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交管数据通过cProc提供的数据写入接口,实时写入数据信息到云处理平台。通过提供的查询接口,可以高效、快速、准确的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基于以上基本的系统组成和功能构架,系统的详细总体构架和功能模块设计自底向上分为五个层面。最下层是硬件平台层,将使用市公安局云计算中心所提供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从系统处理系统的角度看,这一层主要包括云存储计算集群,此外还包括接口和管理服务器、包括用于实现客户端访问的Web服务器。

第二层是系统软件层,包括移动的云存储系统软件,综合分析云计算软件平台,以及Web服务软件等。云存储系统将提供基于Sybase ASE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存储访问能力,以及基于HDFS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访问能力,分别提供基于JDBC/SQL的数据库访问接口以及HDFS访问接口。综合分析云计算软件平台可提供对HDFS、Hbase数据的访问,并提供MapReduce编程模型和接口、以及非MapReduce模型的编程接口,以及用于实现并行计算任务负载均衡和服务器单点失效恢复的Zookeeper。

第三层是智慧交通云平台中的数据层,包括原始交管数据、索引数据、用于分析的中间数据、以及系统配置数据等。其中,原始交管数据、索引数据等海量数据将存储在公安局云存储系统的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用HDFS接口进行存储和访问处理;而其它用于分析的中间数据等数据量不大、但处理响应性能要求较高的数据,将存储在云存储系统的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用JDBC/SQL进行存储和访问处理。

第四层是交管数据处理软件层,主要完成智慧交通云平台所需要提供的诸多功能,包括实时监控、报警监控、车辆轨迹查询与回放、电子地图、报警管理、布控管理、设备管理、事件检测报警、流量统计和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

最上层是客户端用户界面软件,主要供用户查询和监视相关的数据信息,除了事件检测报警不需要用户界面外,其它部分都需要实现对应的用户界面。

价值所在:

在该项目中,cProc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系统提供7×24不间断的服务,保证可靠性;特定车辆行车轨迹的自动生成、重要节点道路交通信息的远程再现;实现对重点车辆的自动比对和动态管控、对异常车辆行踪的自动研判预警。

10、农业云案例——相思葡萄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

背景介绍:

地处中国南疆的广西,是适宜葡萄生长的特殊区域,依靠独特的“一年两收”技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依旧可以品尝到新鲜的优质葡萄。然而,要掌握好“一年两收”的种植技术可不简单,因为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掌握周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变化信息,并对高温、低温、高湿、弱光等特殊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在广西众多的葡萄种植企业中,南宁相思葡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公司的宗旨是打造广西最好最大的精品葡萄观光果园,引领全民健康、时尚的葡萄观光采摘消费,全面带动广西精品葡萄产业的发展。相思葡萄目前拥有自建葡萄园五处,南宁、武鸣、柳州、海南、桂林,共占地面积500多亩。相思葡萄以“技术至上”为理念,积极与全国各地高校、实验室学习交流,并且于2012年正式在各大园区投入使用慧云“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升级传统葡萄种植技术,保证葡萄的品质。

此前,为了保证一年两收葡萄的高品质,公司技术人员经常奔走于广西以及海南的各生产基地,详细采集记录各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变化情况,观察葡萄的生长情况,并且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电脑,进行人工统计分析。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严重影响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园区分散,给企业管理者对园区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建设方案:

慧云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立足现代农业,融入国际领先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借助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对大棚、温室的灌溉、通风、降温、增温等农业设施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结合视频直播、智能预警等强大功能,系统可帮助广大农业工作者随时随地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趋势,为用户提供一套高效便捷、功能强大的农业监控解决方案。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报表中心、任务中心。

随时了解农业现场数据:在监控中心可结合园区平面图直观显示农业生产现场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以及各种农机设备运行状态。

视频图像实时监控:可通过360°视频监控设备以及高清照相机对农业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远程查看。同时可根据设定,对视频进行录像,随时回放。

远程自动控制:采用全智能化设计的远程控制系统,用户设定监控条件后,可完全自动化运行,远程控制生产现场的各种农用设施和农机设备,快速实现自动化灌溉,以及智能化温室大棚建设。

智能自动报警:根据作物种植所需环境条件,对系统进行预警设置。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系统将自动向管理员手机发送警报,如高温预警、低温预警、高湿预警等。预警条件触发后,系统可自动对农业生产现场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以处理异常情况,或由管理员干预解除异常。

价值所在:

云端模式,随时随地管理:通过使用“智能种植监控系统”,相思葡萄在各生产基地大棚内搭建起无线传感网络,安装传感器,控制器,智能相机等监控设备,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以及园区设备的运行记录、运行状态等数据均通过布置在现场的物联网设备采集上传至云端。技术人员不用在多个园区之间频繁来往,只需要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陆智能种植监控系统,就能轻松对分散各地的五个园区进行管理。系统对数据的采集精准度高,并且数据具有实时性。数据采集上传之后,在云平台中进行分析统计计算,自动生成各种报表。技术人员可便捷参考各项数据,为葡萄种植管理做精准快速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