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1篇

职业计划书范文一在人生的路途上大学就是一个转折点,只要把握好了人生的船舵,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好的人生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好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我们就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发向上,有目标,就有动力;下面来谈谈我的职业规划书。

自我盘点

一、个人兴趣爱好

业余爱好:文学类书籍,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打羽毛球、长跑;喜欢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喜欢的歌曲:《爱拼才会赢》、《义勇军进行曲》;心中的偶像:比尔盖茨、刘谦。

二、个人优缺点

1、本人做事情很有恒心,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在心中早就有了理想,有了理想必定有了追求的方向;对事业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很有原则,处事沉稳,考虑问题全面周到;面对问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点内向,交际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它使我少一分张扬,多一点内敛,但最好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少一分沉默、怯场。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本人是学初等教育英语专业的,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很端正,

职业环境分析

根据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能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走的路,什么时候开展规划计划书、怎样发展自己的规划书,评估环境因素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不能脱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下我周围的环境因素。

一、家庭环境

本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是一般,并不富裕,并且经济状况也是不稳定,对于我这个专的费用来说还刚刚好能支撑得起,生活过得一般,

二、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费用不多,生活学习的环境还算好,学习的氛围还算行,教学的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对于学习英语课来说,上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偶尔看看英文版的电影,教学师资力量还算强。

三、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来讲已经是普及全国了,并且也将近饱和状态了,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

四、职业环境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讲,形势虽然还是可以的,但是挑战不断,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满足了,因此对子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的十分可观了;其次,英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它不仅仅适合小学儿童,同样也适合青少年、中年、老年等等,因此发展空间巨大;再次,商业界的各行业也要依赖于英语知识,这样一来英语专业的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结论

1、 目标

估摸自己的实力,量力而为地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和个人强项来做,努力成为一位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2、 路径

自己先在学校学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职业规划方案

一、短期计划

首先,在校期间,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普通话要拿二甲、计算机要过一级,所有的证件拿到,最重要的目的是拿教师资格证书,有可能的话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好拿个英语六级。

其次,能很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见习、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再次,暑假期间,可以当家教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多接累经验。

最后,如果在毕业时成绩优秀的话,就打算考研。

二、长期计划

在学业结束后,去外面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小学教师做起,积累经验,借用学校这个很好的平台来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逐步来实现我的目标计划:先当小学教师,再当中学教师,一层一层往上爬。

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放眼未来找准位置

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本人特对未来五至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a)、20xx-20xx2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

b)、20xx2-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 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毕业前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考虑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硕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计算机一级、二级过关,英语四、六级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普通话过级、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意志人格的进一步配培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加强沟通,虚心求教,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对身边复杂的社会以及人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敢于坚持自我但要学会先听取别人意见。能够坚持正义,坚持自己的原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还有必要的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如积极参加救助贫困人群的捐助活动,献血活动等等。

c)、20xx-2059年: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在自己的热爱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尽忠职守于自己的岗位,拥有很多莫逆之交,怀有感恩社会的情感去回报祖国人民的厚爱,拥有能和我顺境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且逆境时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可爱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样生活美满的亲人朋友。

结束语

我的整个职业规划计划书固然完美,但更主要的是看重自己的具体实践和最后的成效。无论事情,如果只说不做的话,到头来都会是空忙一场。什么都没得到。但是,现实生活是变化多样的,谁也料不到半路会有什么绊脚石,自己拟定的规划书必须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变,不能顽固不化,也不能要求非常完美,并且要求头脑清醒。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印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抱负;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抱着成功的收获。

人生道路上,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十足的勇气,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拼搏、奋斗。那么,目标就离你不远。当你成功时,你会会心的一笑。再回想下一路的走来,一路的困难都踩在自己的脚下,很有成就感。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职业计划书范文二目录

总论(引言)

第一章 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4.职业价值观

5.胜任能力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第三章 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第四章 评估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正文

总论(引言)

第一章 认识自我

结合相关的人才测评报告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 型(分)、 型(分)和 型(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能够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 能力得分较高(分), 能力得分较低(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 取向(分)、 取向(分)和 取向(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5.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本人的影响

2.学校环境分析

如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

3.社会环境分析

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

4.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职业分析

(如 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发展前景)

(3)企业分析

(如 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

(4)地域分析

(如 工作城市的发展前景、文化特点、气候水土、人际关系等,人城匹配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第三章 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综合第一部分(自我分析)及第二部分(职业生涯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得出本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弱势因素(W)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威胁因素(T)

分析

结论:职业目标将来从事( 行业的) 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 类型的组织(到 地区发展)

职业发展路径走专家路线(管理路线等)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把职业目标分成三个规划期,即: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并对各个规划期及其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

职业生涯规划总表

计划名称 时间跨度 总目标 分目标 计划内容 策略和措施 备注

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20xx年20 年 如大学毕业时要达到 如:大一要达到大二要达到或在方面要达到 如专业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实践计划等 如大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大二以专业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为主,或为了实现 目标我要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

中期计划(毕业后五年的计划) 20年20年计划 如毕业后第五年时要达到如毕业后第一年要第二年要或在方面要达到 如职场适应、三脉积累(知脉、人脉、金脉)、岗位转换及升迁等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

长期计划(毕业后十年或以上计划) 20年20年计划 如退休时要达到 如毕业十年要达到二十年要达到 如事业发展,工作、生活关系,健康,心灵成长,子女教育,慈善等 方向性规划

第四章 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假如一直那么我将

(2)职业路径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当出现的时候,我就

(3)实施策略评估。(是否需要改变行动策略?)如果我就

(4)其他因素评估。(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的及时评估。)

2.评估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电算会计岗位; 职业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22 . 038

[中图分类号]f23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22- 0079 - 03中国论文联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信息化后的电算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在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别。如何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下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000年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理论界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从本质上看,“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在系统地位、目标、功能范围、层次、技术手段、信息输入输出、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在口号或名词上的推敲,关键是一种观念的倡导,真正体现了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转变。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一) 促使会计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更加方便和简洁,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可以由会计软件全部或部分完成。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杂、单调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发挥会计的决策、管理、控制职能。

(二) 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不管是在手工还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等。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深入到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由手工记账转变为计算机记账,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转变为以会计数据分析为主,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由制造会计信息变为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工作。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三) 对会计工作岗位分工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因此组织分工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届时,企业会计组织内部的岗位职责都需要重新定义和组合。

二、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

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数据的来源与和方式、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工作流程与手工会计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必须对原有的手工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岗位工作制度。信息化下的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信息化后的会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手工会计岗位分工已不能完全适应电算化工作的要求。根据电算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应由传统的以账务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电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检查各操作员操作日志记载情况。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账。进行银行对账工作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完成账务处理系统的期末处理及结账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及时输出打印会计凭证和有关会计数据。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每天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由于系统操作员的工作内容较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操作员岗位并进行权限设置和分工。

数据审核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时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交系统操作员输入计算机。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输入后、登账前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凭证、各种账表。

数据分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的各种报表、账簿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应通过历史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详实、准确、有理有据的事前预测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有关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如进度、成本、费用等)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后,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总结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环境下的基本会计岗位并不是完全分离独立的,除了某些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出纳和数据审核员),由不同的人担任外,电算会计岗位和基本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三、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作岗位,我们可以构建出电算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框架(见表1)。

四、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 明确会计信息化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不同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的高校应根据所在省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信息化水平,选择恰当的培养目标。以广东省的地方高校为例,由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8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因此可以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一批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当的会计软件实操能力和系统实施能力的学生。中国论文联盟

(二)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的,追求的是以“学科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能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应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电算会计的工作流程,以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以“工作过程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3部分组成。整个课程体系要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而专业核心课应该是基于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开发出来的。表2是根据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框架开发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上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在传统的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基础课可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除了讲授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外,还应讲授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会计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数据库应用技术、病毒防护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为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再如成本会计实务可以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erp系统中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模块的内容,把手工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核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 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确定了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后,还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明显不利于学生电算会计技能的培养,会计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不断变革课程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电算会计技能,可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实验中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各课程开课之前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其中案例的取得可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例如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教师可设计一个大案例,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设计一个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基于手工会计工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货币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筹资、投资业务等会计核算工作。然后在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中,以同样的经济业务,基于电算会计工作过程,上机操作初始化设置、建账、凭证处理、记账、结账、报表输出等项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对比,让抽象、难懂的会计知识变得易理解、易掌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承担会计工作。例如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可以根据电算会计下的不同岗位: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设置对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这种仿真的角色体验、真实的财务软件操作,营造出仿真度高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电算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工作过程导向法

工作过程导向法即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的过程设置教学顺序和内容。例如“成本会计实务”,可按照“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按顺序开展课程教学,每一个工作过程设置一个小案例,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把抽象概念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实际会计工作技能。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4. 设错教学法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尽力避免学生的操作出现错误,使学生在理想的实验操作环境下按照老师的指导,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种方法看起来能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但学生一旦遇到实际工作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电算会计技能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设错教学法。教师可有意在学生经常出错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设置一些问题案例。鼓励他们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探索和分析,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自行设计纠正错误的方案,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中国论文联盟

5. 实战演练教学法

在每门课程实验环节或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中都可以应用实战演练教学法。如校内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可借助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创建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

(四) 制定电算会计技能考核标准

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不够重视。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电算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在手工会计下,即使总账和明细账对账不平衡,会计人员仍可进行期末结账,但在电算化环境下,如果总账和明细账的对账结果不平衡,系统将会拒绝用户的结账操作,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软件内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调整错账后才能正常结账,这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只对理论知识考核而忽略对电算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审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个电算会计技能考核的标准,可根据表1的电算会计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整的电算会计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由老师自行命题考核,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课程实验作品并结合口头答辩的方式,还可采用让学生在课后参加面向社会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如鼓励学生课外学习考取用友及金蝶erp财务管理专家认证、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证,参加各级会计职称考试等。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论文联盟

[1] 王振东.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j].山东经济,2006(5): 112-115.

[2] 赵建新. 高职会计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9):163-165.

[3] 蒋永根.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企业会计 教学设计

一、高职院校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突出表现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方面。这势必会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

1.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性质要求与教学模式。建筑企业会计课程不仅是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2007年以来,我们按照浙江省教育厅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和要求,设计开发了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探索该课程基于网络环境下“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学生适应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高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建筑企业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企业会计是会计行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领域。他不同于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企业会计实行公司委派制。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这种核算形式有利于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配,避免了机构的臃肿,又能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级施工单位管理的积极性,加强现场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独特,要求单独计算每项工程的成本。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单件性特点,每件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千差万别,每项工程的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施工工期长短等也交错参差,因此,遵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必须按每项工程从开工至竣工分别归集生产成本,并充分估计售后服务的复杂性,便于将每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收入进行对比分析、考核和控制。

第三,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独特。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造价高等特点,占用资金量大,有时还需要垫支工程款,因而建筑产品除特殊约定以外,一般都是按已完工程量,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分次收取和结算工程价款,在竣工后再作竣工决算。同时,由于施工周期长,建筑企业一般每月要根据工程的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分别计算和确认各期的结算收入和工程施工费用,以确定各期的经营成果。

由于建筑企业会计的特殊性,网络环境下的“建筑企业会计”的教学资料和技术建设内容不同于常见的财务会计网络环境课程建设,因此,这一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研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实现过程的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和定向的功能,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的好坏。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总体上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以学生为主体,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分化执行中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设计的目标。首先,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突出以“学”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本课程是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的,所以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上岗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总之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鼓励个人强项智能的充分发展。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作为高职网络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其教学设计应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作为设计导向,通过对网络媒体和网络课程特点的分析,对本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成果如下:(1)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教学课程,不是培养研究、设计型人才,反映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就要求从“知识目标”转变到“能力目标”上来。本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设置体现“五会”,即会建账,会填凭证,会登账,会编报告,会整理档案,学生以“五会”目标作为衡量其是否具备建筑企业会计职业能力以及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2)教学内容的设计: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教科书,而是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针对高职建筑经济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使学生能够按照各自的需求选择知识模块进行学习,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知识结构,以满足他们不同的能力需求。(3)教学策略的设计:学生的学习风格互不相同,课程内容的认知层次也深浅不一,建筑企业会计网络课程需要研发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与学指导策略(主要针对教师和辅导者)等。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清醒认识、对学习方法的灵活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自主调控。(4)教学评价的设计:除了上述各方面内容的设计以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也是本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鼓励或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学习设计、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修正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三、网络环境下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内容,我们探索研究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主题选择—小组分工—任务完成—展示与评价”自主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以网络资源为支撑,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规律和方法。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高职建筑经济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项技能模块内容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利用网络资源导入案例,提出专项技能的任务;第二环节: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学生小组结合案例进行操作,分析讨论形成成果,上传到评论区;第四环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价操作成果;第五环节: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专项技能的操作方法;第六环节: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第七环节:教师观察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在第一和第二这两个环节之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是否设置教师重点讲授环节;第二环节学生可浏览教学网站上的文字教案、课件、资源网站的资源、学生作品等素材;第三环节教师重点观察讨论中反映出的学生理解性的错误与不足,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第四环节教师针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建筑企业会计专项实务操作能力;第七环节教师观察在线测试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

2.“主题选择—小组分工—任务完成—展示与评价”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高职建筑经济管理的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内容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第一环节:综合技能实训主题介绍,操作方法指导;第二环节:小组选题,操作方案设计、分工;第三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分组操作,完成综合实训任务;第四环节:操作成果上传展示;第五环节:学生自我评价。第六环节:教师评价总结。其中,第一环节将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的课题内容介绍给学生,供学生选择;第二环节小组可在老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也可以依据教师的指导自选另外课题;第三环节学生角色分工操作,教师全程跟踪观察,及时指导;第五环节各小组成员预评价,课堂评价时,小组发言人简单介绍综合技能实训成果,接受指导老师、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和评价。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采取组织、启发、引导等教学策略,旨在着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扮演好课程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种角色。据此完善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筑企业会计自主协作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

四、网络环境下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我院建筑企业会计的网络课程建设曾获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教师软件评比二等奖,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资源保证,网络课程从其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已经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目标,为“以网络资源为支撑,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做出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实践尝试,取得的具体实际效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进度提出问题、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各取所需,真正实现了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提高教学效率。网络课程通过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综合、灵活地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4篇

一、传统企业会计岗位设置

(一)传统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原理。手工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的原理可追溯到18世纪亚当・史密斯的“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巧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以制造业为例描述了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效益,并得出结论:生产过程的分解导致原料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后来企业的职能分工以及岗位设置也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从而实现生产操作的专业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手工会计岗位设置是以机器大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彻底贯彻执行最高管理层的权力意志来获得组织效率为目的,通过工作分工和权力分工形成横向管理部门和纵向指挥链,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详细的规则和严格的纪律为手段,以稳定的环境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

在电算化环境下,支撑企业的新技术雏形日益突现,科层组织赖以生存的初始条件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应用,科层组织结构在不断修补中日趋动荡,出现了“矩阵组织”、“超事业部组织”等企业组织形式。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趋于成熟,其在企业组织的全方位应用,产生了CAD、CIM、FMS、MIS等新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以手工会计组织结构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重新设计的组织流程和岗位。

(二)传统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现状。在我国会计岗位设置演变中,存在着手工会计岗位设置和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由于电算化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手工会计的模拟和仿真,二者的岗位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通性,但在具体的各个职能岗位设置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手工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调:“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因此,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等具体情况,按照会计业务内容设置会计岗位,一般大中型企业设置有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和稽核等会计岗位。小型企业因业务量较少,适当合并和减少岗位设置,设有出纳、总账报表和明细分类核算等会计岗位。

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应用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标志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开始,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部门。随着八十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部门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手工环境下依据会计业务内容设置的会计岗位也发生了变革,在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岗位设置主要依据数据形态不同构建。如《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组织变革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就必须同时进行变革。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产品技术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快速的技术变革与全球化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在ERP系统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体现为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和边界模糊化等几个方面。

(一)扁平化趋势。企业组织的扁平化是指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企业结构形态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圆筒形转化。在传统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层级组织体系,层级越来越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要经过若干环节,致使整个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成为组织发展的累赘,甚至会阻碍更为有效的信息流通与传递,降低了组织的运作效率,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减少企业的层级数,对传统组织层级尤其是中层进行削减和瘦形也就成为组织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通过这种削减和瘦形,将会使传统组织中高耸的金字塔结构扁平化,使企业的高层能够更接近生产和销售的现场,减少信息的失真,增加组织的灵活性。

(二)柔性化趋势。客户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形成的微利时代,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快速地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高品质、低成本、个性化的产品,将是确立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柔性生产模式就是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要求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对产品的品种与产量能做到快速调整,提高对不可预测变化因素迅速重构的能力,以适应当代和未来的市场环境。企业柔性生产模式指的是整体可变性,它是企业从组织管理到技术系统和支撑环境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重构能力的表现。

(三)网络化趋势。企业外联网和内联网的建设为企业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网络化组织的建立成为可能。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转变,强调组织内部的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以及它们与组织环境的关键成分之间相互依赖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在网络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形式的命令链被知识网络化形式的沟通所取代,由传统的命令沟通方式变为协商式的沟通方式,从而使企业的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和管理效率的极大提高。

(四)模糊化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了组织机构之间、组织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不但在横向和纵向上将企业组织内部的层级机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加强了企业组织本身同外部机构和个人间的联系,处于这个纵横交错的密集信息网络中的人、组织机构和组织本身,虽然有责、权、利的划分,但其工作已通过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互相交织在一起,其相互间的边界模糊,组织内部职能部门间的界线、组织间的界线淡化。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

由于财务系统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及其业绩的全部信息,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岗位设置应突出整个财务系统的设置,而不是传统的单一账务系统设置。会计岗位设置不再像手工会计以及传统电算化会计中的岗位设置,不再面向具体职能而设岗,而是面向企业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等流程性因素来设置岗位。

(一)预测与决策岗位。预测与决策岗位的设置可具体分解为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销售与利润、经济效率等岗位。在传统的会计职能岗位设置中,是岗位设置为组织而定,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则要从组织决定流程转向流程决定组织。通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流程中建立总的预测与决策程序来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的会计组织,提高运作效率。

(二)计划与控制岗位。计划与控制岗位的设置可具体分解为财务、成本、利润计划、现金流量、存货等岗位,实现对企业现金流、物流、成本的集成实时控制。相对以往岗位设置中单一仓库保管员依据出、入库单据来反映物流,往来账会计员依据采购、销售发票反映现金流,将更具控制效力。通过现金流、物流的数据集成,更有利于企业对其成本实施控制。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5篇

然而,从2001年以来,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和默克制药等一大批著名国际公司发生了一系列财务会计丑闻;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进行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导致巨额亏损,缘起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英国《泰晤士报》网站2007年2月24曰报道:三洋股价暴跌因为账目调查使人们担心出现“曰本版安然事件”。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银行没有严格按照房屋贷款的要求来贷款,信用评级出现了问题,而这正与内部控制与监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008年初,法国兴业银行因交易丑闻导致49亿欧元的巨额损失陆续见诸新闻媒体。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合约上巨亏147亿港元被披露,其中原因之一是中信泰富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公司内部监控制度存在严重失职行为。2010年3月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某高管携款出走,涉案金额估计逾亿,直接揭露出该公司对高管进行关联业务中饱私囊未能进行及时监管的内控失败。2010年4月20曰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至今仍未消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劣影响,则进一步暴露出该公司因为‘几乎不可能发生事故”而未准备“遏制深水石油泄漏的设备”这一内控漏洞……上述种种事件的发生,使得内部控制能否防范与人有关的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看到,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进入成熟期的大型公司的内控失效案例之影响,大大超过我们观察到的、处于内部控制建设萌芽阶段的民营企业。这不禁引起我们思考:不同的组织特征,是否就意味着控制环境有差异,并会导致不同的控制效果他们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可以认为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一个操作层面)真的存在显著区别吗本文以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数据为依据,解释组织特征、控制环境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

一、组织特征、控制环境及内部会计控制的界定及假设的提出

权变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认为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都应保持一致性。权变理论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采用多变量分析技末确定不同变量的组合所产生的特定结果。权变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为研究组织特征、控制环境及控制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的支撑。

事实上,企业的组织特征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根据组织系统专家科尔曼的观点,最基本的系统是由两种元素组成:行动者和资源;它们按照一定方法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行动者和资源之间的控制关系和利益关系。企业的组织特征应当包含了这些关系的各种组合。本研究选择了企业注册类型、所处行业、企业发展阶段、家族控股程度、关键岗位家族成员比重、企业组织结构及战略类型,作为对企业组织特征的表述。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组织氛围,它影响组织成员对于控制的意识,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它是内部控制所有其他部分(要素)的基础,提供纲领和结构。本研究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为控制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类。“内部环境”具体包括:道德和价值观、管理理念与领导风格、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能力匹配、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企业组织结构、授权与职责等具体方面。“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所处的企业外部影响因素的综合判断和评价,包括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约束和规范、政府部门对企业行为的行政影响、市场完善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影响等方面。本研究设计了72个题项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进行测量。这部分题项全部采用1~5分的李克特量表,分数越低说明相应的衡量变量越差或实现程度越低,分数越高则相应的变量越好或实现程度越高。各控制环境要素的得分,系将该要素相关题项得分算术平均而得,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系将上述所有题项的分值算术平均计算而来。

作为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控制活动是实现控制目标的手段。根据2008年6月28曰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界定,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在控制方法运用上,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这些控制措施都围绕着会计信息的产生和运用,包含了许多典型的会计控制方法。这意味着,会计控制方法成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核心手段。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2001)的相关内容,本研究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批准、会计系统、实物(资产)保护、全面预算、风险防范、内部报告、电算化系统、内部审计九种类型,被调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九种内部会计控制活动进行多重选择。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控制活动应当根据企业运行的组织背景而定,一个能使控制系统和组织内外环境权变变量相互匹配的模式能够导致个体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同时,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研究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与逻辑起点。这意味着,控制活动的选择(本文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将受到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及企业组织特征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关于组织特征、控制环境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假设:

H1不同组织特征的民营企业,在控制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

H2:不同组织特征的民营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H3:不同控制环境的民营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研究采取社会网络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样本来源于温州大学部分师生完成的包括温州、杭州、宁波、金华、台州、湖州等地的众多企业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493份,回收问卷433份,有效问卷354份,有效回收率为72%。样本涉及机械、电子电气、化工、纺织服装等13个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中,制造业253家,占样本数的71.1%,非制造业占22.5个人独资企业40家(11.2%)、合伙制企业38家(10.7%)、有限责任公司194家(54.5%)、股份制公司59家(16.6%)在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进行了检验,其中内部控制环境题项Cronbacha值为0.959具有较高的信度。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问卷兼顾聚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有较好的建构效度(数据略)。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内部控制环境的维度。在初步测试中,测试结果表明具体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存在多维性。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归根据因子分析的成分矩阵,对6个因子所包含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各因子的相关含义,因子1表明人力资源政策对员工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及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子2表示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及内审人员对内控任务的适应性,因子3表示企业道德与价值观的构建情况,因子4表示外部环境公平性状况,因子5表示企业内部的规范性与外部竞争性、合规性,因子6表明地域文化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程度及管理者自身对管理任务的适应性。这六个因子的代表性(解释能力)有63.216%(数据略)各题项归入的因子与最初的设计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是各要素间高度相关和存在交叉重叠的原因所致。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

1.被调查企业不同组织特征分布及控制环境整体状况(见表1)上表显示了不同组织特征的民营企业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内部控制环境上的均值等相关情况。可以看到,其内部控制环境的得分介于1.83-4.95之间,均值介于3.2440—3.6088之间(由于不同分类情况下数据缺失不同)整体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控制环境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被调查企业会计控制方法运用整体运用状况(见表2)

表2数据显示,74.9%的被调查企业运用会计系统进行控制,是所有9种会计控制方法中运用比例最高的,其次是授权批准制,为56.5%。调查中发现,风险防范、内部审计的控制方法在民营企业中运用得最低,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缺乏足够的了解,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相对缺乏,内审机构流于形式,尚不能对高管层面进行有效地监管。对实物(资产)的保护、电算化系统的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和内部报告流程也相对较低,这反映了民营企业在基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运用上的单一,也说明民营企业由于控制方法使用上存在问题,导致企业潜在风险比较大。

从响应百分比来看,9种会计控制方法使用情况的排序由高至低分别为会计系统、授权批准、全面预算、内部报告、实物保护、电算系统、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审计、风险防范。这反映了本研究所选取浙江民营企业样本在会计控制方法选择上的顺序,也说明了其对于不同控制手段的偏好。

3.不同组织特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的多响应分析

本研究对不同组织特征的民营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的情况,采用多响应交叉制表进行分析比较(限于篇幅,相关数据略)

从所处不同行业看,制造业企业会计控制方法运用的优先顺序,由高至低为会计系统、授权批准、全面预算、实物保护、内部报告、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审计、电算会计、风险防范。对非制造业而言,排序为会计系统、电算系统、授权批准、内部报告、全面预算、不相容职务分离、风险防范、内部审计和实物保护。反映出非制造业企业在电算系统使用上要优于制造企业,在实物保护方面则是制造业要优于非制造业,这与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方面相对更为复杂的特点有关。其他控制方法的运用的排序上,两类企业基本相同。

从注册类型看,个人独资企业运用风险防范方法的比例最低,运用授权批准和会计系统控制方法的比例最高。有限责任公司运用会计系统控制方法的比例最高,但内部报告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方法的运用相对较低,其余方法运用的情况基本相当。

从家族成员持股比例看,100%家族成员持股的企业在风险防范方法的运用上依然是相对最低的,而家族成员持股80%时在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报告和内部审计方法上的运用保持较低比例。家族成员持股比例越低,越重视不相容职务分离,其运用比例越高。

从家族成员在中高层岗位的任职比例看,当中高层管理岗位全部由家族成员担任时,企业对全面预算和风险防范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在授权批准、实物保护、内部报告和电算系统方法上的运用情况大致相同;当家族成员较少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时,企业最注重使用会计系统和授权批准方法,但在内部审计方法的运用上相对较低。

从组织结构类型看,采用职能型结构的民营企业在会计控制方法的运用方面,对会计系统方法的依赖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构类型的企业,但会计系统并非全部采取电算化操作;授权批准的方法比较常用,而其他方法的运用情况大致相同,响应者占此类企业的40%左右。其他组织结构的企业在会计控制方法的运用比例的排序上与职能型企业基本一致。

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看,对初创期民营企业而言,常用的方法包括会计系统、实物保护和授权批准,风险防范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报告的方法选用比例较低,这与初创期企业的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初创期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往往通过在关键岗位安排家族成员的方式,来实行对资产(如现金、存货)的保护,依赖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的忠诚来实行控制,并不注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专业的风险防范方法对初创期民营企业而言并不现实,家族企业所有者并不认为专门的风险防范方法能有效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不一定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因而不会采用专门的风险防范措施。对成长期的民营企业而言,会计系统、授权审批依然是比较常用的控制方法,同时,对不相同职务分离、全面预算、内部报告和风险方法的运用比例要明显高于初创期企业。这说明企业在成长阶段已经有了更强烈的内部控制需求,从而选用更多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控制方法。到了成熟期,企业对会计系统、授权批准方法的选择依然是最高的,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更为普及,在其他控制方法的选择上较为平衡。在蜕变期,企业对内部审计、内部报告的重视和运用要高于其他阶段,这与蜕变期企业可能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处境有关。

从战略类型看,单一行业发展的民营企业在会计系统运用上的比例要高于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而在其他控制方法运用上没有特别的偏好,占响应者比例约为30^40%之间。对非相关多元化民营企业而言,对会计系统的运用依然是最多的,其次分别为授权批准、全面预算和内部报告。相关多元化民营企业在电算系统、风险防范的运用比例上高于其他战略类型的企业。

(三)统计分析

1.企业各组织特征要素与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对民营企业行业特征与内部控制环境关系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结果见表3。分析数据说明,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与民营企业所处行业无关。

表3民营企业行业特征与内部控制环境独立样本检验对民营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关键岗位家族成员任职比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类型与内部控制环境关系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相关结果显示,上述4个组织特征与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差异性不显著(数据限于篇幅略)

对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与内部控制环境关系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相关结果显示,不同发展阶段在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LSD多重比较分析可知,成长期与成熟期在控制环境状况上差异显著,其他发展阶段之间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上的差异不显著(数据限于篇幅略)

2.企业各组织特征要素与内部会计控制运用的相关性分析

对民营企业所处行业、企业注册类型、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关键岗位家族成员任职比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类型、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与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见表5)显示,企业所处行业、注册类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类型与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家族持股比例、关键岗位家族成员任职比例、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与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3.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如前所述,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部控制环境要素进行了提取,得到了6个因子。对这些因子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以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分类(见表6)数据显示,可以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为两类一环境较好类和环境一般类。聚类结果的类别间距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值小于0.0001,聚类效果好。聚类后环境好的企业样本数为129环境一般的企业样本数为165。控制环境较好的企业,其环境因子分值前三位为企业道德与价值观的构建情况、企业内部的规范性与外部竞争性和合规性、外部环境公平性状况;控制环境较好的企业,其环境因子分值前三位为外部环境公平性状况、企业道德与价值观的构建情况、人力资源政策对员工能力提升的程度及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可以看到两类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上的差异是存在的,且在各环境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采用卡方检验,判定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上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其显著性概率为0.941,表明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方法运用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后不同控制环境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法运用上的基本情况见表7

三、研究的简要结论

总体上看,浙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介于1.83—4.95之间,均值为3.5037(最高值为5)情况不很理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组织特征的民营企业在控制环境状况上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对民营企业而言,不同组织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的影响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企业所处行业、家族持股比例、关键岗位家族成员任职比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类型,在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的差异并不显著;换句话说,这些变量并不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不同企业注册类型、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在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上差异性显著,这两个因素会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产生影响。

不同组织特征的民营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在控制方法和手段运用上比较单一。会计控制方法选择的百分比,反映了本研究所选取浙江民营企业样本在会计控制方法选择上的顺序。而不同组织特征企业在会计控制方法上的多响应分析,则反映出不同类型企业对于不同控制手段的偏好。同时,民营企业由于控制方法使用上存在比较单一的问题,导致企业潜在风险比较大。从相关性看,只有家族持股比例、关键岗位家族成员任职比例、企业所处发展阶段这几个组织特征,与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运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设计;目标任务;情境创设;活动组织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被人们所理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教学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目前这类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分析、构造自主学习策略方面。因此,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当前,多媒体教室在高校已经普及,教师在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怎么样来开展教学,尤其以突出培养动手能力为特点的高职院校,又该怎样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基础课程教学,突显高职本色的多媒体环境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探讨的话题。本文依据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要求,系统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清晰勾勒出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它包括:

1、学习目标描述

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组成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亲自动手组装计算机;能够按照要求,通过邮箱提交DIY计算机的配置方案,并能简单说明配置理由。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原理掌握能力与组装计算机的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组装计算机与评价所装计算机的整机性能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借助媒体、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分析评价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书,是由学院自编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针对职教院校学生使用,学院建有“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提供各类计算机配件,供学生动手组装并通电检测结果。本设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本设计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演示、小组讨论、动手组装电脑以及对配置的计算机方案的填写和评价,运用已有知识和硬件网站资源对计算机配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有关计算机性能的评价方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五年制高职以及三年制高职学生,经过以往计算机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和长期媒体、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对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已有初步的认识,能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计算机硬件,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学生的年龄在16-20岁之间,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的选择探究能力。学生对于网上收集资源,动手操作,分析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感兴趣。

三、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设计一是通过多媒体教室环境,演示该多媒体教学光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引出并讲解新课内容。二是教师当面拆开一台电脑的主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所讲理论知识进行演示、验证。三是在展示并介绍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时,引出本课实践性教学任务。四是学生分组动手装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电验证安装成功,以增强信心。五是采用分组协同学习方式,由小组间进行评价辩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六是分组完成装机方案的设计,并准备好采用该方案的理由。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及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各类课件:指自行开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教学光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课件等。

计算机配件及工具:计算机组装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配件、工具,专业网站:中关村在线:(zj.zol.com.cn/),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com.cn)。提供电脑各配件的性能测试及计算机配置方案评价,它的自助装机板块非常有利于学生填写计算机配置方案。多媒体资源库:包括光盘、计算机各种配件的图解,详细参数等。网络课程:开发网络课程以利于学生在线上传作业,发表学习心得及评论。

五、学习活动组织

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均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六、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应尽可能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1、测试形式与工具;2、测试内容:动手组装电脑的速度与装机心得体会;按要求完成装机配置方案;各小组的代表陈述的装机配置方案理由。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账务中,用计算机替代人脑和手工进行账务处理的一种现代方式,它使账务处理的便捷性、准确性、规范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加快了会计由单一的核算职能向融合分析、预测、决策、控制的管理职能转变的进程。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软件的开发也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至关重要,但要让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几个问题。下面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必须正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强化电算的作用,弱化对人的管理

在传统手工记账中对于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财会人员的分工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财会人员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能形成相互的监督和制约,而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领导者只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减轻了账务处理人员的工作量的优势,忽略了会计电算化虽然是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忽略的结果就是放松了对财务机构设置和财会人员分工的控制,有些单位甚至因为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而减少了财会人员的数量,导致记账、复核、结账均为同一人,这就使原本应该存在的相互间的监督和制约不复存在,轻的随意记账、结账和调账,造成账务混乱,重的利用管理的漏洞虚列账、列假账,从中牟利,致使单位的钱财遭受很大损失。

2.强化核算的功能,弱化管理的功能

在我们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会计电算化主要强调的是记账、结账、报表等基本工作,只局限在财务会计范畴,也就是主要应用于事后的核算,不能够真正的参与进入管理决策的制定。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而真正的会计电算化强调的是管理和决策职能,也就是要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功能,例如对“三公”经费即公务招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经费的能够做详细分析,“三公”经费是否超标,超标多少,占经费比例是多少,能够更直观的在软件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帮助单位借助更加准确的财务指标做出正确决策,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强化账务的便捷性,弱化账务的安全性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同时会计电算化要求每个会计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身份代号或者权限设置,并且各自的口令都应是保密的,但是有的操作员对权限管理比较松懈,为了方便账务软件的进出只设置“123”、“666”等简单口令,有的操作员甚至不设置口令,有的一个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并进行不同的操作,这些都对账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解决制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措施

1.建立能够约束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的基本素质,完善会计机构及财会人员的配置结构,来实现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不能因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放松了应有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更不能随意减少财务人员。另外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引导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强化依法理财、遵章守纪、廉洁奉公的意识。

2.更全面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由于会计电算化不仅仅要实行传统会计的职能,更有分析能力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提升软件的管理层级,丰富软件分析模块,软件要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功能;二是要把软件分析能力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要熟练运用软件的各个功能。如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通过升级财务软件增加了很多管理、决策的功能,财会软件操作人员一定要弄懂弄透,帮助单位借助更加准确的财务指标做出正确决策,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注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从外部来看,需要会计软件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新软件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保护模块的研究;从内部来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加强财务安全意识。一是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三是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四是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手段,同时也是一门科学体系,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发挥其优势,提升其分析、预测、控制功能,同时正视、剖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能够约束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人的管理,注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才能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菊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2]兰卓飞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决策与信息》 2009年12期

[3]李卫连 会计电算化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年11期

计算机职业环境分析小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中小企业;管理会计;预算管理

在2002年初,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一要求被正式明确提出,随后在经济浪潮的推动和国内企业竞争压力的促进下,全面预算这一概念开始在国内企业管理中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也开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和保障企业达成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已然经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中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自20世纪20年代年在美国的诞生后,很快被广泛应用开来,成为各大工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标准作业程序。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中的一部分,主要通过系统的方法合理优化企业各种资源配置,并将企业的各种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和量化,以保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可以细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其管理范围涵盖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现代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保障企业达成战略目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分解和量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精细化把控,保证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预算的方式将战略指标分配给各个部门,并及时对实际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把控和调整,使企业整体发展朝着符合战略目标的方向前进。通过制定预算的方法,企业管理者可以提前预测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并提前制定规避方法,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添保障。

(二)协调资源合理分配

中小型企业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紧张的资源进行统筹优化配置,让每一份资源被分配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联动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开源节流,部门相关人员在完成收入指标的同时,会全面地考虑每一笔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当前企业的生存形式日渐严峻,能否有效利用企业的各种有限资源,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成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长久稳定发展的关键。[1]

(三)帮助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中的每一个个体紧密地连接起来,根据合理的标准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目标,让每一位职工都发挥其“螺丝钉”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还为不同职能的业务部门提供了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通过比对预算与实际的数量偏差,可以有效评价各业务、各岗位的完成效率和效益。再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内每一个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用每一个子目标的达成来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主要面临的难题

虽然我国已经正式提出了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但其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分布在预算管理活动前、中、后,使得整个管理活动难以有效顺利进行,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让不少中小的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成了无用功。

(一)战略目标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的成立时间通常比较短,大部分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企业管理者缺少预算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在日益严峻的企业生存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与执行都要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为准绳,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建全,缺少对内外环境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战略制定不严谨或者没有战略,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偏离目标的情况,或者决策随意,目标一日三变,不能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自身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发挥其统筹全局的作用,导致预算目标不接地气,管理人员对目标不认同,没有可执行性,最后结果使预算流于形式。在实际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是面对突变的外部环境,决策者不能及时做出战略目标调整,盲目自信,最终导致目标落空,企业受损。最后,在中小企业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缺少连续性,经常是来一位新的管理人就制定一份新的管理制度,但“蜜月期”一过,又会全部推倒重来,使得管理制度和目标没有连续性,给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造成了困难。同时职业经理素养需要提高。[2]

(二)公司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中小企业往往存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企业内部没有设立的预算管理职能部门,而是将这些工作全部划分给财务部门,没有引起公司整体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认识不足大部分人员都认为编制各部门预算是财务部的职责范围,与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关系。业务部门认为预算不仅不能为自己带来业绩,还会影响部门后续业务的展开,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配合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管理活动。2.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企业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缺少预算过程管控。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如果缺乏执行力度会使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的预算管理执行程序,很难引起企业各方面人员的重视。最后导致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两张皮”现象。3.缺少内部沟通最后,企业往往忽略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两个字,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有所帮助,可以有效改变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的局面,使得整个公司的员工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如果将预算管理交给财务部门,就与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初背道而驰,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会计人员跟不上全面预算管理节奏

财务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是核心部门,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执行及绩效考评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往往存在不足。首先会计人员与业务脱节,不了解、不熟悉业务,这样会造成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以及绩效考评工作中不能做出职业分析和判断,最终全面预算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其次在企业中,很多会计在日常工作中仍发挥着算账、报账和“管家”三项传统会计职能,缺少管理会计理念,没有掌握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内部核算薄弱,不能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3]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规模小、底子薄,信息系统建设往往比较落后,尤其是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得不到重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具备健全的企业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没有打通,取数困难,数据口径不一,比较复杂的各种数据都需要人力进行测算,业务部门的各种数据都需要财务部门来提供,而财务部门的软件只能提供财务数据,不能进一步地分析和处理业务数据。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数据都不能满足于一个电子表格,需要重新进行数据加工和数据分析,而缺乏一个专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导致这些数据处理的不准性有所增加,也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效共享。就拿全面预算管理来说,如果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系统,前期制定预算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就需要人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编制完预算后也不能做到各部门数据互通,在外边环境发生改变导致企业战略目标发生改变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对预算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些因素随后会进一步地影响到绩效考评的合理性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无形之中降低了全面预算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增加了企业资源的了资源浪费。

(五)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企业中预算考核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企业能否顺利使各项预算指标达成一个令人满意地完成度。中小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往往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具体有以下几点问题:1.绩效考核制指标存在缺陷部分中小企业绩效指标存在缺陷,比如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考核指标设置繁杂、指标指重错位等。也有一些中小企业花“重金”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做绩效制度设计,部分企业出现成效,也企业因第三方咨询公司不深入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做出一套“高、大、上”的考核指标和制度,最终不能落地变成废纸。企业与被考核人员对业绩指标认同不一,但又“被迫”签字或“不好意思”不签;这就从源头上基本决定了绩效考评制的失败命运。2.业绩考核制度多变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业绩考核的探索期,绩效考核制度在一个考核周期内多次改变,导致被考核人对业绩考核制度失去信任,从而达不到激励的效果。3.绩效奖励发放不及时部分中小企业绩效奖励兑现不及时,有的超过考核周期超过一年没有发放,导致被考核人对绩效考核制度信心不足。有的企业因绩效金额设置不合理或不科学,导致存在业绩考核目标达成后不兑现的情况。

三、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管理人员战略目标管理意识

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明确清晰且坚定的企业战略目标是有效全面管理的前提。中小企业尤其要清楚自身定位,为自己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各阶段性目标。在国内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时期,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分析其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市场变化情况,科学精准地制定企业战略目标。首先,中小企业决策者要培养自身的战略管理意识,认识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加强学习,系统的理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掌握制定战略目略的工具和方法,提高战略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面对多化的市场环境和诱惑,决策者即要保持一定的定力,又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做出战略部署,这极大考虑决策者的智慧。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决策者与管理人员的沟通,大家对战略目标一致认同,为全面预算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全面预算的重视

首先,提高企业全体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的关键。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不仅包括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等日常经营活动,也包括在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首先,企业管理团队应加强自身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其次,企业应该积极展开学习和宣导工作,为企业的员工科普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整体未来发展的意义,以及与他们每一个人的联系,让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大家意识到企业全面管理在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与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有关。只有让全体员工了解并认可全面预算管理,他们才能在后续的管理活动中更加配合,积极主动地完成自身的子目标,保证管理政策得到有力的执行。[4]最后,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的流程与职责,从组织和制度上为全面预算的推进做好保障。

(三)会计人员职能转变

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会计人员处于中间核心环节,会计人员是推动全面预算的基础。中小企业要想推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传统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向外,管理会计要内外兼顾;会计人员要了解业务、熟悉业务,学习管理会计框架理论,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做到业财一体化,不仅关注财务信息,同时也要关注非财务信息,将会计信息传递给管理人员。同时,根据全面预算及管理会计要求,建立管理会计核算体系,为预算编制、预算管控、预算分析、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财务会计信息。

(四)逐步完善信息化水平建设

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信息化的建设需大额资金的投入,中小企业往往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首先要有全面信息系统规划,在实施上,先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先建设核心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租用或外包方式建立辅信息系统。[5]各信息系统间要把关键信息打通,一是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能有效地规范数据口径统一。当前的财务信息系统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都能低成本整合ERP、OA、HR、CRM等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从这个方向进行准备。

(五)适合自身的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设计是最思量的工作,不但涉及核心业务流程,也涉及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最复杂的是多方面的沟通。中小企业人力有限,往往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绩效考评建议如下:第一,是企业根自身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设置简单的业绩指标考核体系,主要指标不要超过三个,辅助指标不要超过五个,考核指标不要过于繁杂,且口径清晰,目标明了。第二,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对考核目标值的一致认同,且经过充分沟通。绩效额度的设置要科学、合理,且经过充分沟通;绩效额的发放不要超过整个考核周期结束后的三个月。第三,绩效考核制度经签批生效后,除非重大环境因素变化,一般不要轻易调整,更切忌随意调整。中小企业在做绩效设计外包时,一定要仔细考察合作方的资质和业务能力;如确认合作方后,一定要坦诚沟通,确保绩效考核方案落地。

四、结语

全面预算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业务上涉及整体运营,运用上要求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管理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但中小企业有自身的特有优势,如规模小转型快,创新能力强,业务流程简洁,决策效率高等优势。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各个行业,且个体差异大,在全面管理预算运用方面,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稳步推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小步快走,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和方法,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优。

参考文献

[1]王亚华.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认识[J].科学教研,2007(5).

[2]倪珺.浅析预算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经济,2021(11).

[3]陈恩.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分析[J].经营管理,2019(10).

[4]王敏.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