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区 旅游管理 系统 构建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的深入推进,未来为了实现长足的国家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安全的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能够充分的支持国家实现发展生产的目标。在充分做到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实现能够及时应对危机的措施体现,成为保障整体国家发展的有力途径和基础设施支持。

一、初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节节攀升,国家中各行各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经济的强盛企业的发展并不能有效的减缓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我国在应对安全事故的长久工作中总结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在应急救援工作上却显得力不从心,而应急救援也成为现今我国在处理突发性安全事故中较为薄弱的一项环节,这对于国家的安全生产无疑是一种威胁。面对我国应急措施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建设需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平台,能够充分的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需求,可以实现科技技术信息化的飞速进步。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逐渐成熟,在各个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是在整体的数据收集上,呈现出非常强大的力量,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的数据、信息支持力量都充分的实现了整合。针对不同的需求,可以满足影音的支持力量,充分的根据节令和时间的改变而进行自我调节,实现数据的归纳总结。在立体的方式下,进行数据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能够充分的实现人们对生产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二、探析信息平台的构成

(一)构建生态区工程体系设想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产技术的实施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充分完善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就能够提升生产力,为国家发展奠定有利基础。本着这样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构建生态区工程体系的设想才能成功的建立。完善和扩充有利的生产力以及生产力基础保证,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的构建是生态区工程体系实现的基础力量保证。完善的生产体系,需要完善的工程体系最为保障,以此来实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保护。能够在关键的节点发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充分的保护,才是进步科技的重要体现,才能够保证未来目标的实现,这是构建生态区工程的体系重要设想。

(二)构建生态区内外部体系设想

对于生产生态区的监管是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保证能够支援充足的生产物资,才能维持生产的继续,才能构建稳定的生态区内外部体系。将宏观的调动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工作重点,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分析,解决,并且积极应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内外体系的构建,要保证有良好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救援物资和人力的共同作用,这其中就包含就救援队伍、医疗设备、救援车辆等等。再者需要有良好的监管职能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有健全的分析职能,并且解决问题。在进行指挥救援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建立完整的体系才能到达配合的目的。这是内外部门的职能配合,充分的进行一体化的构建,完善生态区的职能和生产规划。

(三)构建生态区产业价值体系的设想

构建健全、完善的生态区产业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重要的意义。生态区的构建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针对有效的收集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处理相关的生产内容,确保了数据的良好应用。这一平台的建立,能够充分的实现人们对技术的要求,进一步的完善生产的安全指数。再这样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平台的扩展能力,面向大众开放,实现先进的平台展示。这样的生态设施建立,是对生产科技化的确立,能够展现管理的个性化发展和进步。

三、探析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对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的建设,就是要求满足对搭建生态区信用管理以及个性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并且进一步加强并且完善旅游生态区的管理体系,在实现体系完善的前提下,加强风景生态区的地域合作关系。

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案,主要是进行良好的产业服务体系,实现对于信息传递的效率,在流通的平台上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融入,主要是为了实现从前没有的技术交流,为的是展现出传递的作用。在强力有效的信息沟通界面实现信息的交流,要求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可以透过准确的监管展开良好的应急救援。信息平台的构建方案,主要还是为了实现准确的交流,能够完成信息数据转化成影音数据传递的需求。

建立信息平台的构想具体的实施在数据的收集等环节上。首先是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求信息平台能够掌握数据,通过有效的手段传递下去。进行数据收集的时候,严格的把握每个环节,不会错失节点的操作。为了实现安全的目标,要求管理数据的相关节点能够充分的进行数据的交流,实现数据的影音化要求,还能够充分的展现数据的服务特性。

综上分析可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对于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良好的意义。本文将数据收集到信息平台建立的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信息构平台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完善信息平台体系,从而提高我国生产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急症, 具有发病紧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三个特点 ,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节律、深度发生变化, 还有肢体麻木或无力、运动障碍等, 症状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前驱症状。在急性期因呕吐出现窒息或者坠积性肺炎, 更有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河南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1年05月~2012年05月通过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提高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男41例, 女19例;年龄28~75岁;其中并发高血压史28例, 糖尿病14例, 冠心病18例;呼叫出诊原因:头晕、头痛、呕吐、抽搐、失语等24例;昏迷28例;情绪激动8例。经抢救, 现场死亡4例, 抢救成功56例, 均在发病20 min~1 h内得到有效救护并安全转送到院内。

2 救护措施

2. 1 明确院前急救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从对患者病情评估到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患者途中的监护等几个方面加强护理管理, 强调挽救生命和减少并发症的救治目的, 要求急诊护士在现场救治与转运途中, 能够积极协助医生迅速进行各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

2.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 2. 1 现场患者病情评估 接到120通知, 快速出车, 同时电话联系家属了解患者情况, 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如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尤为患者的头部, 神志不清伴呕吐者,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呼吸道阻塞, 影响呼吸, 引起窒息。到达现场后, 协助医生立即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严密监测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等)以及脑疝的前驱症状。

2. 2. 2 急性脑出血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或头部抬高15°~20°, 以减轻脑水肿或预防脑水肿发生。在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 注意保护固定好患者头部, 脑出血患者由于的改变可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脑血管、呼吸中枢,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因此安全舒适的非常重要。

2. 2.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脑出血患者多有缺氧、呼吸不规则、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常伴有呕吐, 会有气道阻塞等。在急性脑出血的院前救治中, 解除气道阻塞,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问题。开放气道, 解开衣扣, 呼吸平稳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 对舌后坠的患者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 呼吸道异物阻塞者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 有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及气管分泌物, 吸痰管可经鼻腔插入15~20 cm, 经口10~15 cm, 每次吸痰约10 s。呼吸35次/min均提示呼吸功能障碍, 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

2. 2. 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急诊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后, 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 选用大号蓝色的静脉留置针, 优点在于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不易穿破血管, 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药液, 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在院前紧急抢救时医生一般下达口头医嘱, 护士执行时要复述一遍, 即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确定无误后快速用药。对于有颅内高压或有脑疝先兆症状者, 及时快速输入降颅压药物, 如20%甘露醇。

3 转运及途中监护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尽量不要搬动或减少搬动, 尤其是患者的头部, 因早期的移动可使脑出血加重, 压迫心跳、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另外还可诱发脑疝的形成。若患者危重, 就地抢救。但院前急救受医疗条件及现场环境的限制, 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 尽量不改变患者的, 积极将患者快速转送至医院,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救治。60例全部在现场紧急救治的同时在15~60 min转到院内救治。

3. 1 转运方法 一般采取现场三人将患者平搬上担架, 其中一人专门保护固定好头部, 轻轻抬高头部15°, 减少脑水肿。急救车上担架的摆放及患者的要做到:患者头部靠近车头并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吸。同时固定好担架, 不能在转送途中来回的摆动。

3. 2 转运途中监护 急诊护士在转运的途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肢体活动情况, 车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 吸氧, 保证液体输入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如患者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浅慢或深大呼吸多提示呼吸中枢受压, 预示有脑疝形成, 协助医生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为患者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同时安慰患者, 保持冷静, 解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急诊工作人员应用通讯设备通知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在救护车转送途中急诊科医生要向患者家属或随车人员告知病情及途中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 并签字, 取得理解配合。本组患者除6例现场死亡外, 54例均安全护送至医院。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主要问题;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57-02

作为一种现场急救,院前急救的迅速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拯救患者生命及减少治疗前期患者的伤残率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能力与公共福利的重要指标[1]。它居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也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特别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深入改革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有较大改进,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 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层面

1.1.1 急诊体系不健全,规范性有待加强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往往流动性大、随机性强、患者病情危急、病种病因复杂、学科交叉性强,加之急救环境相对较差,对救护人员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给急救管理工作给来很大难度,造成急诊工作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其中出诊不及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有独立型、联动型、指挥型、依托型及综合型等5种院前急救模式,但均有急诊时间反应过长的问题,难以在抢救黄金时间内抵达现场,贻误重症、猝死患者的抢救时机[2]。

1.1.2 急救指挥中心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急救反应速度延迟部分程度上与急救指挥中心运转不力有关。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1)调度不佳,导致出诊不及时。一方面,120热线占线、忙线现象时有发生,浪费居民呼救时间。另一方面拨入调度中心后,有些接线员经验不足,未能详细询问呼救具体地址、联系方式、发病时间、病情病况,导致错派、救护车路向不清。(2)指挥中心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晚班时间过长,无形中增加了调度员的心理压力。

1.1.3 急救医疗资源利用率不高,人力不足 院前急救工作业务范围广、工作环境复杂、待遇与成就感相对较低、从业医护人员面临压力大,临床医护人员多不愿意待在院前,造成急救医护人员资源紧张,急救全科医生缺乏,这也是制约急诊医疗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急救人力资源不足,在配置上也有所欠妥,造成医疗资源利用率低下。比如:将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人员和设备集中在医院,不能满足现场救护工作的需要;约有20%~30%的出诊并不真正需要进行现场救护;救护车放空率过高,造成医护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紧张,影响其他急诊救护工作。

1.2 社会层面

1.2.1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急救意识不强 院前急救对象的病情一般较为危急,需要尽快得到救治,但由于交通堵塞、出行困难等影响,救护车可能无法在黄金救护时间内到达,此时如果公众了解一定的自救知识,那么无疑能为急诊患者争取更多救护时间[3]。急救知识宣传薄弱、公众急救知识匮乏,导致急救前期护理工作不当,是影响院前急救效果的一大因素。

1.2.2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较少,医院急救风险增大 急救中心一般隶属于医院,进行前院救治要收取一定费用,经费不足、欠费问题屡见不鲜,影响救护工作正常进行。尤其,近年来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普及,医疗保险比例不断扩大,但目前并未实现完全覆盖,加之我国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三无人员增多,病史不清,医疗风险增加,给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1.3 医护层面

1.3.1 急救技术不熟练,没有形成一批专业急救队伍 院前急救一般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以及丰富的急救知识,以便迅速诊断病情,适应各种突发危急情况。当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人员整体不足,专业急救人员尤为紧缺,一些急诊随车医护并不专门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而是从各科临时抽调过来的,对某些跨科病情并不能合理处置,延误患者病情。还有一部分医生护士未受过专业急救知识训练,急救技术不熟练,容易出现医疗事故[4]。

1.3.2 急救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 “时间就是生命”正是院前急救的写照,然而有些急救人员思想麻木、漠视生命、未能恪尽职守,出现急诊不主动、抢救药品和设备准备不充分、与中心信息联系不通畅等问题。

1.3.3 医患沟通不畅,纠纷频发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没有医学背景,易出现失控、急躁、猜疑等负面情绪,影响救护顺利进行。此时如果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不畅,就可能影响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可能会出现医患纠纷问题。

1.4 病患层面

1.4.1 医学常识有限,病情描述不清 在拨打120急救热线时,由于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匮乏,在描述病情时含混不清,这给急救中心合理派送医护人员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出诊医生心理负担,使其难以做到心中有数。

1.4.2 自救能力不足,影响急救成功率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安全,120急救热线广泛深入人心,但由于急救知识不足,人们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往往只是被动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耽误了诊治时机,致使病情加重。

2 优化对策

2.1 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规范120急救工作管理

作为当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院前急救工作的改进对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影响重大。推动院前急救向规范性发展,形成良好的院前急救体系是固本之举。为此,首先要构建科学的院前急救模式,简化中间环节,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和出诊效率。具体是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调度中心,通过提高120接线员双向沟通能力以及升级相关硬件设施,确保120急救热线能够及时接通,并能准确及时的传送给最近的急救中心。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按就近原则进行院前急救[5]。其次要加强120急救电话管理,严肃处理各类骚扰电话,使民众认识到120急救热线的重要性,勿事不要随便乱播,以免造成占线,甚至医护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再者要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关怀120急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

2.2 呼吁相关部门重视,加快院前急救事业建设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是院前急救事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并给予其必要帮助,尤其对三无人员群体,更要给予其一定的医疗补贴,减轻该弱势群体的就医压力以及救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医院、社会与政府三方要适当增加投资力度,重视院前急救事业的建设,为后者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优秀医学人才加入院前急救事业。

2.3 强化急救人员培训工作,组建专业急救队伍

院前急救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救人员执业能力,做好急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可谓重中之重,其心理素质、职业技能、新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都应纳入岗位培训的范畴。其一要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心理督导,提高其抗压能力;加强对急救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敦促其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加强对急救人员的法律指导,强化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其二要优化急救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端正服务态度,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形成团结配合的工作作风、和谐有序的急救氛围,为救护工作创造良好的人为环境。其三要强化急救知识与技术训练,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效率高、质量过硬的急救队伍体系,整体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在理论学习上,要熟练掌握急救急诊制度、急救流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能够积极学习最新急救知识,娴熟应用现代急救设备;在技术训练上,要熟练操作徒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静脉穿刺等常见急救技术;在实践上,要系统回顾抢救过程,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急救能力。此外,医院在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时,可选派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负责培训工作。

2.4 加强急救知识宣传,全民普及急救知识

尽管医院可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但仍有一些不可消除的客观因素,比如距离、时间等等不可抗力,这就需要民众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避免发生一些能够避免的悲剧。为此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宜的急救知识宣传策略,在民众间最大程度上普及急救知识。一般,对普通民众,可过举办公益讲座、印制急救手册等途径开展常见急救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增强一般民众的自救及互救能力,提高日常防范意识。比如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属应该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并清楚可能并发症状,在拨打求救热线的同时适当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为急救争取更多时间。对社区门诊或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应当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等较高层次的急救培训,形成社区门诊、乡镇医院与120急救系统的良性互动关系,增加急救成功概率[6]。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与人们的广泛关注。改进当前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加强院前急救质量管理,提高院前急救事业建设水平,形成专业、高效的急救急救队伍对促进整体急救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华,曲俊杰.浅谈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3,10(9):77-78.

[2]郑进.建立我国院前急救新模式的构想与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3):369-371.

[3]周毕军,张岳.面向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课程构建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139-140.

[4]马艳艳.浅谈院前急救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7):152.

[5]杨丽娟,鲁玲玲,糜庆.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36-137.

[6]谢萍.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2.

[7]陈海华,毛观赐,陈子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08-109.

[8]鲍俊霞.院前急救工作中造成空车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405-2407.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加大在岗培训力度,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

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西医为用”方针,要贯彻以“中医为体。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

9.院前急救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急救培训 高中 体育课堂

浙江省普通高中的课程深化改革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普通体育课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体育课授课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中学生享受到了运动乐趣,提高了体质水平,增进了身体健康。但随之而来的运动伤害也不断增加,因此中学生急需掌握更多的基本急救知识,以减少运动意外伤害带来的不良影响。掌握了系统、正确的急救知识和能力,也将为中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音。

一、普通高中意外伤害现状

1.普通高中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与运动相关的意外最为常见

现在社会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高,不仅是社会,还有高校和中学也尤其多,其原因很多,关键是中学生身体状况近于成年,年轻力壮,活泼好动,是各种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那些速度快、强度大、技术难度大的活动,更是中学生的最爱,但也因参与这些运动,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增高。如近几年宜昌四中13岁中学生在运动中猝死,延安四中高三学生在寝室中猝死,哈尔滨一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猝死,山东泰安两名中学生课间操猝死,东莞某初中学生在早操中猝死等。国内有学者对学生的猝死原因也做过调查,自2001―2007年,体育课、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8例,军训中3例,学习、实验、考试(体育以外)中4例,日常活动中3例,头部受到球击2例,旧疾病急性发作3例,其他2例。34例猝死病例中,在军事训练、体育考试或比赛发生的猝死有11例(约占总数的1/3),可见运动负荷是猝死的高危诱因。还有3例是在白天一般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这些学生除有少数可归于过度劳累、紧张等,大部分诱因难以确定,所以,做好急救工作至关重要。廉才曾调查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高一、二部分酷爱运动和本校各运动队的200名学生,年龄在16―19岁,男生179人,女生21人。其中有运动损伤达到100%,急性损伤192例,占96%,慢性损伤8例,占4%。对抗性越强的项目,受损伤的人数越多,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从这些调查中可见,运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较高,因此运动创伤急救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2.中学生自救意识缺少,急救技能偏低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在人体出现意外伤害时,能迅速进行操作以减轻伤者病情、保全生命的医疗技术。意外发生时,在场的目击者如能拥有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即刻对伤者施与救助,那么对某些严重的伤者来说就意味着生命能得以延续。但常常是当意外发生在身边,目击者不是被吓呆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什么也做不了。有学者调查发现,紧急情况下,如患者无意识后的救护措施、中暑、灼烫伤、创伤出血、骨折、手外伤、急性扭伤、暴力伤、高空坠落伤、游泳时腿部抽筋、游泳时呛水等,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自救及互救正确率均较低。魏穗霞等调查了体育专业学生的三种急救能力――基本急救能力、运动性疾病急救能力、意外伤害事故急救能力,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这三种急救能力都很低,特别是后两种。从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在碰到意外时都没有较高的自救意识和必要的急救技能,更不用说中学生。在荷兰,10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曹若湘等对北京市549名中学生进行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急救培训后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83.3%的学生急救知识正确率和培训前相比都有所提高,接近50%的培训对象认为培训内容难易适中,表明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说明中学生参与式急救培训效果显著。这与参与式教学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让中学生在参与中使其身体、认知、情感、思想等方面卷入群体活动,通过表达和交流、合作与探究,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理解体会新知识是分不开的,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不论学生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的运动意外急救能力都急需提高,所以在我们高中的体育课程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急救能力会明显提高。

3.中学生实施急救的意愿需要教育来提高

虽然有调查表明95%的受调查大中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急救知识,但张军根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不会有所提高。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学生缺乏急救知识,缺乏实践机会,不敢实施救援,也不能准确判断救援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第二,固有的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急救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由多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这一技术复杂且技术性强,是快速、有效挽救生命的好方法。但任何技术只有在熟练掌握后才会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实施,更何况是这种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人于危难的技术,没有十分的把握,肯定不会有人愿意贸然行事。而要想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并正确运用,必须有专业培训、反复练习。从这个角度可知,建立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是相当必要的。其次,“男女授受不亲”、“不出头”、“不惹事”等落后观念,也是横在学生心里不易逾越的障碍。所以加强急救的科学性、重要性宣传也是推广急救技术不可少的工作。其实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如果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急救培训过程中运用车祸、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等伤害事件作为实例进行讲授,一定成效显著。试想有谁能在看完汶川地震中援救人员有效运用急救知识挽救同胞的生命而仍然觉得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是难为情的事呢!

二、高中体育课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及优势

1.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但由于普通人群对意外伤害存有侥幸心理,自救互救观念缺失,把自己孤立在抢救病患的人群以外,很多可挽救的生命错失了最佳救援期而离开人世。每次这种情况的发生都让人心痛不已。中学生作为运动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特别是运动导致的意外伤害,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救护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教育改革一再提出要提高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目的,但是高中体育课仍然重运动技术、项目水平的提高,忽略了体育本质――体育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对学生终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增强体育的本质教育,加强体育的实用性,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所以将急救培训引入体育课中,可以扩大体育课的知识范围,加强实用技能培养,让体育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高中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课程的优势

(1)教学资源保障

高中的教学资源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讲较为完善和先进,尤其是我省的课程深化改革中,课程的大面积开设以及走班教学的实施,全面配备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还有就是教育系统红十字会每年举行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了充足的设备资源,大大提高了实践的机会。

(2)师资保障

在现在的普通高中教师配备中,对于体育课堂中引入急救培训,体育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现在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都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的学习经历,是教育的专业人员。其二,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都系统地学习过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其三,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其四,高中体育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年限,遇到的运动意外较多,对运动损伤的处理经验较为丰富。其五,经数据统计,学校派出进行急救培训的老师当中有80%的是体育教师。因此,由体育教师来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如何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

1.内容的选择

在高中,可把最基本的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作为急救培训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是向成年人的过渡点,对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经趋于成年人,所以要让中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术,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减少伤害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另一方面,可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组织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优秀的参赛队员。具体内容见表一(参照国内已有课程设置[8]以及国外EMT培训内容和国内有关公众自救培训内容):

内 容 授课(课时) 实践(课时)

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1 2

四大技术操作 2 4

常见危重病初级救生 0.5

2.教学手段

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零星急救知识是从电视、书本和他人教导等多途径获得的,内容大部分不规范、不全面。急救课程的设立应将所有内容配以丰富的照片、图形、表格及声音资料,制作成教学PPT、教学视频。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又满足了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也能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实践操作

要将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所观看的PPT、视频内容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外科四大技术的止血、包扎、固定等重要的操作技术在实践课上要作为重点掌握内容加强训练,让最重要、最常用的急救技能在高中学生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桂玲 江苏省民办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40-42。

[2]康才 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3-194。

[3]吕旺盛 张克明 林冰 等 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的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07,(8),1269-1271。

[4]魏穗霞 徐小华 邓春梅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9),109-111。

[5]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4。

[6]曹若湘 等 北京市549名中学生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4,4,(31),415―418。

[7]张军根 等 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意愿的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2008,10,1111-1113。

[8]费国忠 蔡晓峰 刘艺林 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11),676-677。

[9]Zeumer H1Fibrinolysi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In: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 endovascular therap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w York:Raven,1992,1411.

[10]包和《急救护理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0-260。

急救技术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论文摘 要:消防通信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消防部队信息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为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前言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警察和消防员未建立统一的通信手段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凸现出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合理规划和部署消防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执勤备战和灾害救助中全面发挥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 

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 

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以下将从基础通信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几个消防规划中涉及的重点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1 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是消防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是消防通信规划的重点。目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公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信网络体系,以下归纳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网等几部分介绍。 

3.1.1 计算机通信网 

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承担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消防综合信息管理等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并可实现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应用。为保证调度指挥等重要信息的可靠传递,部分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按照当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自身信息通信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需求,合理规划消防计算机通信网,确保网络的全面接入和可靠畅通。 

3.1.2 有线通信网 

有线通信网包括报警电话接入和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指挥调度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等通信网络,是城市各级消防队站获知灾害事故发生和传递调度指挥命令的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其中报警电话接入专线是用于接受公用电话网的报警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火警信号及相关信息的通信线路。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是用于获取报警电话的位置、装机人身份等信息的数据专线。指挥调度专线是用于连接火警受理终端、各消防站以及各相关联动单位的通信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是消防部队内部各级部门之间和与公安机关之间通信的办公电话网。有线通信网是传统的消防通信基础网络,目前各城市基本完成了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建设,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以未来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改进及发展等内容为主,确保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完备可靠,保证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快速响应和出动调集命令的有效传达。 

3.1.3 无线通信网 

无线通信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展开和进行过程中用于灾害现场信息传递的主要通信方式。目前各级消防部队普遍配备了用于现场通信的350mhz超短波无线常规通信设备,并利用转信台扩展网络覆盖的范围。大部分城市还依托当地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建立了消防集群通信网,北京、上海等地还建设了具备网络容量大、通话质量高、应用功能多等特点的数字集群通信网。消防部队以超短波无线通信为基础构成了由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网、现场指挥网和灭火救援战斗网组成的三级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利用gprs、cdma、3g等公众移动通信技术以及超短波、微波数传设备等多种手段建立无线数据通信网,用于传输灭火救援现场的图像和数据信息。此外公众移动电话网也是消防部队重要的辅助通信手段。合理规划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构建可靠的无线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战斗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 

3.1.4 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 

在地震、泥石流等大型自然灾害救援或野外应急救援中,依赖中继站的常规无线通信网往往会受到传输距离和范围、电力供给、极端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消防部队信息通信的需要,此时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等应急通信方式成为救援现场最有效的信息通信手段。目前公安部消防局已对消防卫星通信体系做出总体的规划和部署,并推进消防卫星通信网的建设,一些城市的消防部队先后配备了“动中通”卫星通信设备、便携卫星站、短波电台等应急通信装备,在玉树地震和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救助和部分大型跨区灭火应急救援中显现出极强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消防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是应急通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有效抵御极端灾害的基础保障设施。

3.2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消防部队信息通信和作战指挥的中枢,具有受理报警、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信息情报支持等功能,负责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接处警受理和消防救援力量的调度指挥。按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均已设置了包括治安、交通、消防在内的接处警指挥中心,建立了统一的集中受理和多部门联动的接处警平台,一些城市还进一步将医疗救护、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相关的领域纳入其中,并形成城市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部分通信指挥中心还具备使用手机定位技术和gis技术确定报警人的位置、使用短信平台受理报警、即时监控救援力量的行动状态、通过图像监控系统获取灾害发生区域的现场状况和交通状况等功能。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确定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建设发展方案。 

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设置在专门的通信指挥车中并集成了消防通信指挥相关功能的移动指挥平台,通常包括调度指挥台、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多种无线通信系统、火场图像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广播、供电及照明等其他辅助设备,是众多救援力量参与的复杂灾害事故处置现场中通信指挥的关键因素。按照城市规模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配置不同功能组件和不同移动及通信能力的消防通信指挥车是消防通信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3.3 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是包括了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消防公众服务等多种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集成,是消防通信中应用软件的主要部分。按照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各级消防部队将逐步推广和应用包括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消防公共服务平台及各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部分的一体化业务平台。目前各地统一按照公安部消防局部署方案的要求,逐步开展了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公众服务等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而对于消防基础信息平台、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等面向灭火救援指挥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因受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局限,各地的应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火灾风险信息、危险源信息、水、电、生产、医疗救护信息等内容的城市应急救援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按照城市应急救援的具体需求开展消防指挥调度系统、消防指挥决策系统、重大危险源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等系统的应用纳入到消防通信规划中重点建设。 

 

4、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高性能的通信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消防通信领域中,不断推进消防通信的发展。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将成为消防通信体系中高质量传输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硬件设备的发展,使信息通信装备的通信性能和移动性能不断提升,设备成本将更加低廉,未来随着多媒体单兵信息装备的深入应用,使灾害救援现场各级指战员具备强大的信息通信能力,数字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数据通信等通信设备也将广泛装备到各级消防部队中,逐步成为普遍配备的常规通信手段。随着城市灾害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可以智能感知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并及时获取相关灾情信息,极大的提高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响应能力。此外物联网、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ad hoc网络等应用于消防领域,可以即时、全面、深入的获得灭火和应急救援现场的灾情状况和救援实力状况,实现天空地一体的消防通信体系和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结合未来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合理规划和部署城市消防通信建设。 

 

5、问题和建议 

消防通信的发展应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及相关领域的具体情况协调统一。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较高,消防通信规划编制中应准确预见未来城市消防通信的需求,在首先确立适合消防通信发展总体框架基础上灵活的选择兼容性好、生命力强并具备开放和统一标准的技术和设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并尽量降低系统升级换代和改造的成本。发展中还应重视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切忌盲目追求新技术和热点技术。可靠度和抗灾能力是消防通信系统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应急状况下缺乏电源供给、设备损坏、大量用户占用等特殊情况的系统运行,合理划分系统中紧急与非紧急应用的分工、采取冗余和备份设计、增设应急状态的专用模式等手段提高系统可靠程度和对灾害的抗击能力。此外消防通信系统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公安网、公众话务网、政务网等多个独立通信网络中各种系统间数据的融通,设计中应尽量将系统各具体应用建立在统一的平台和网络中,并采用一些安全稳妥的连接手段,共享和交换各网络间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 gb50313.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s]. 

[2] 张昊.论重特大灾害消防应急通信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2):132-136 

[3] 莫晓漪.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8):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