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媒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

文化传媒产业是生产和传播知识、信息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产业。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文化传媒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传媒企业实现利润目标的关键是盈利模式的合理选择和运用,而盈利模式的选择既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也需关注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问题。

一、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传媒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文化内容等的提供与传播中的垄断地位,文化传媒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传统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采取资讯产品收费和广告相结合的模式。广告收入占了传统媒体利润中的很大比例,而资讯等产品的价格较低,甚至是免费的,因而收益占比也较小,比如不少电视节目就是免费播出,再用广告收入弥补制作成本,进而实现盈利。然而,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二)新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逐步改变了文化传媒产业依赖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除了内容产品付费和广告收入外,平台利润分成、增值服务以及通过衍生品开发获取收入等逐渐成为传媒产业新的盈利模式。可以说,当前文化传媒产业是通过一个系统,而不是单一方式盈利的。[1]比如,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就包括内容销售、广告收入、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而微信的服务基本是免费提供的,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平台利润分成以及游戏收入等来获取。其他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具体可见表1所示。

(三)盈利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应对

首先,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互联网与移动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传统媒体收入下滑明显,而移动内容及增值服务、网络广告以及网游收入等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收入总额。针对此种状况,大多传统媒体都完成了经营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也形成了多样的盈利模式。比如,数字期刊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直接销售、在线销售数字内容以及建立在线数据库和在线信息搜索等增值服务。然而,不少传媒企业并未构建出清晰的盈利模式,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自身优势也并未充分展现。

其次,新盈利模式的创新要更加注重其成长性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互联网世界从不缺少盈利的办法,这些盈利的办法很可能会演变出新的盈利模式。[2]因而传媒企业需要整合好自身拥有的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的内容文化,提高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忠诚度,引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趋势,保持其持续盈利的能力。比如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广告这一盈利模式出现问题,事实上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而且不少新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广告商最为青睐的广告投放方式。

二、文化髅讲业盈利模式构建的原则

在盈利模式创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其盈利模式构建的优势和短板。简单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短板在渠道,而新媒体大多优势在于渠道,内容则是短板。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费群体的规模及依赖性是其盈利模式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在盈利模式的构建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注需求,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消费群体规模的大小及依赖性的强弱是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文化传媒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利润空间的不断拓展,就需要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文化产品。

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专项市场调查来间接掌握市场信息,也可以直接深入市场考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媒产品的需求已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由大众到小众细分的趋势。因此,文化传媒企业需要细分市场,圈定核心目标消费群,研究客户群的消费习惯、消费规律、审美情趣、生活喜好、话语体系等。比如微信的成功就在于其同时满足了使用者与他人保持交流、沟通的需求;信息获取、储存、收藏和传递的需求;自我展示的需求,以及公司的营销、宣传需求等。

(二)强调文化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

内容设计与生产是构成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原创能力和内容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信息提供的数量和速度。

要想将内容生产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首先是要有创意和创新。创意的核心在于开放思维、人才培养与制度激励。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内容的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也很广泛。而凭借着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内容,依靠衍生品盈利的模式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其次,创意内容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是内容为王的关键,也就是说,创意内容的评判者是消费者,因此强调内容需要建立在考察、分析甚至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比如有些大制作的电影,其内容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没有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而相反,有些制作成本很小的电影,却由于作品内容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反而叫座又叫好。

三、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的构建

当前,文化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内容付费、平台利润分成以及衍生品开发等都是较多采用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的选择既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也需要把握自身的资源、要素优势、经营理念、战略布局等。结合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我们将从基于用户价值创造、价值链定位的角度来考察文化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

(一)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

消费者的规模和忠诚度是实现盈利的基础,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全面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来盈利。

1.细分市场,圈定核心消费群体

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需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而要想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首先了解核心目标消费群,通过深入分析核心消费群的消费习惯、信息接收习惯、偏好等,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内容创意过程和价值创造中来。对核心消费群进行有针对的营销,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核心消费群向一般消费群体和边缘消费群、盲从消费群扩散,扩大消费者的规模,逐渐形成一个以核心消费群为中心的消费群体。

2.打造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随着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出现,同质化的文化传媒产品已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将资源集中起来,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比如传统媒体利用其在内容专业化与深度解读方面的优势打造出的栏目或产品就会受到专业人士等消费者的喜爱,这也是诸多新媒体目前无法达到的短板。

3.利用长尾效应,提高持m盈利能力

长尾理论关注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要求企业面向众多的潜在消费者,通过细分市场来整合自身的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消费的小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文化传媒产业的长尾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长尾效应使得非热门的小众栏目、题材、电影、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等获得盈利成为可能,因此,文化传媒企业利用长尾效应,积少成多,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费者规模,提高其持续盈利的能力。

4.做大做强品牌,延伸产业链

在达到一定消费者规模的基础上,文化传媒企业可以采用广告、利润乘数盈利模式和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利用品牌的强大影响力,采用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在某一文化产品中重复获取利润。利润乘数盈利模式是指企业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服务,重复获取利润的模式;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则是指通过增加公众对自己产品的认同、信任和信誉,开发出各种衍生品,延长产业价值链,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的模式。因此,致力于打造知名的文化传媒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已成为文化传媒企业的主要经营策略,也是利润乘数盈利模式、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实现的关键。

(二)基于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

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是指利润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因此将业务集中在这些环节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文化传媒产业的关键盈利点在于内容和渠道环节,因而对文化内容的创意开发和对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的掌握与控制是目前文化传媒企业盈利的根本。

1.以内容为重,增强盈利能力

在文化传媒产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内容能否获得更多关注,是维持企业盈利的核心。比如对于网游而言,游戏的内容与可玩性决定着游戏产品的影响力,后续更新内容的丰富程度更是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再比如报纸的内容生产决定着报纸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决定着其他环节的盈利状况。

有效的利润屏障对采用内容为王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至关重要。为了保护文化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最佳位置和利润,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利润屏障。首先,文化传媒企业应广纳优秀创意人才,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创作氛围和制度保障,鼓励创作自由,实现内容的创新。其次,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为避免内容创新价值的流失,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其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

2.以渠道为重,保持其优势地位

新媒体领域中还存在采用渠道制胜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比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这类文化企业提供的是信息以及交流、分享和互动的平台,其中腾讯为人们提供即时通信平台,百度作为搜素引擎,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帮助,而阿里巴巴则为人们提供商品和交易的相关信息等。[3]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采用渠道制胜盈利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以渠道制胜的文化传媒企业要保持其渠道优势地位,需要对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持久和稳定的渠道关系,同时与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交流,保障内容和渠道的高效结合,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管理,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才能保证文化内容无缝地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内容的深层次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才会成为可能。

3.加强营销环节,促进盈利的实现

目前,文化传媒产品的营销模式有系统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等。除了前面提及的整合营销及品牌营销外,系统营销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系统营销是将文化传媒产业内外的多个产业构成一个互相配合的系统,以产业链的形式整体运作,从而达到规模化、集群化的营销目标。由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文化传媒产品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心理需求,而系统营销正可以通过实施强项带动策略打开局面,然后再从产业链条延伸、产品衍生环节获取利润。

总之,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盈利模式已被多元化、系统化的盈利模式所取代。文化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综合考量和合理配置,才可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利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与共时双重视角下的新型文化业态研究”(批准号:13CGL155);河南社科联项目;郑航青年基金]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张蕊.传统媒体转型中的盈利模式[J].青年记者,2014(8下).

[2]罗永雄:新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之辩[J].当代传播,2016(2).

[3]陈建群.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产业新格局[J].新闻知识,2015(7).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SNS 盈利模式 facebook

2010年3月,年仅25岁的Facebook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以净资产40亿摘取了世界首富头衔。根据美国网络市场调查机构“聪明点击”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前三个月,Facebook的首页在美国用户中的访问量比例为7.07%,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185%。从而使facebook首度超越Google,成为最多网友访问的网站。同年,马克•扎克伯格又当选为戛纳广告节年度媒体人物。这个奖项是颁给那些毕此一生为革新媒体和营销方式作重要贡献的人。上述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网络媒体已经彻底从门户第一代,搜索引擎第二代,过渡到了微博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体。

在维基百科里,对于社交网络的定义是:社交网络服务(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建立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网际网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等。他们通常通过朋友,一传十十传百地把网络展延开去,极其类似树叶的脉络,所以中国大陆上的人们称类似的网站为脉络(人面)网站。我们研究的SNS通常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2.社会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3.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目前我们讨论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第三层含义。本文也是从社交网站这个角度来研究SNS的。

SNS作为新媒体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在alxa全球网站流量排行榜上,facebook紧随google,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应用。如图1,图2所示:

从facebook上线以来,网站的流量排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目前,已经稳定在全球第二名的位置,仅次于搜索引擎google。

下面再来看一下Facebook的用户量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facebook的用户量也处于上升阶段。与此同时,alexa显示,facebook的用户日平均访问时间一直保持在32分钟以上,这说明facebook的用户黏性也是相当不错的。

一切数据表明,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一颗万众瞩目的新星,吸引了众多的网民眼球,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一种模式。但是巨大的流量未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何创造持久有效的网站盈利模式,成为摆在网站运营者面前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2010年7月,曾经获得过3000多万美元的融资的SNS网站“360圈”宣布关闭运营,业内传言它倒闭的原因是:投资中断,现金耗尽。据360圈网前离职员工透露,360圈从2009年第四季度起就没有再拿到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当月15日,真人社区网站蚂蚁网也宣布关站,停止运营,原因同样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这一切,为SNS网站的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那么,SNS网站的可行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笔者重点分析一下四种盈利模式:

1.游戏模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从网络游戏中获取利润成为一种常见的思路。作为拥有5亿用户的SNS网站,Facebook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平台。网络游戏和游戏应用中的虚拟商品(如游戏道具)成为一个巨大的利润来源。据有关资料报道,Facebook从网络游戏道具的销售中获得约30%的提成。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风风火火的社交游戏不久即将灭亡。由于社交游戏具有用户粘性并利用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所以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用户,但是这种游戏缺乏本身实质性的吸引力。国内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目前迅速退潮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这说明社交网站的网络游戏只能吸引短暂的注意力,真正的核心还是需要应用社交网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

2. 移动增值业务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移动增值业务也成为SNS网站可以考虑的一个盈利模式。而且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互联网用户的一些局限,具有显著的优势。

(1)精准营销,定向广告

目前,移动SNS已经逐步掌握用户的详细真实资料。同时,用户的消费行为也更容易挖掘。所以我们不难做到投放定向广告。

(2)虚拟增值服务

通过SNS我们可以方便的销售一些虚拟商品。

(3)流量分成

流量分成是移动SNS一个可行的重要盈利点。移动SNS运营商和第三方业务提供商可以相互合作,实现流量分成。

3G网站开发SNS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手机社交网络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好。

3.广告模式

通常而言,大多数网站会采用先提升网站流量,然后通过大量的流量来获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力图在网站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对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知晓之间建立连接。今年第一季度期间,Facebook显示广告收视次数已超过雅虎。而在未来的几年之间,这个数字还将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传统企业也开始加入这个市场,从而大大拓展了网络广告市场的容量。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eMarketer调研公司的最新调查表明,社交网站用户的广告点击率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网站,其比例为4/10000∶20/10000,也就是说,对广告主而言,在Facebook、Twitter这类社交网站上做广告的效用有限。

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交网站的核心在于人际关系,他们访问人人网或者facebook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交友。

所以,长此以往,广告主是否会抛弃社交网站这个平台,回到搜索引擎等效果更好的广告平台上面,不得而知。而随着SNS的退潮,如果流量的增长不再迅速甚至下降的话,这种广告模式赖以存在的命脉将遭遇危机。

那么,是否在SNS网站广告模式不能成功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几种方案可以探讨。

建立群组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群组由关注于相同主题的人们组成,它需要一名协调员来协调组里事务,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阻止不必要的活动。组可以视为讨论新产品的地方。在这里广告主的产品信息可以通过群组讨论的方式有效的传递给用户。

另一种营销方式是开发品牌粉丝网页。与Facebook组不同,粉丝网页不需要监督。它包括每周新闻、特定的服务、比赛、问答以及投票等。粉丝网页可方便地与博客实现整合。通过组和粉丝网页,一个品牌可以在Facebook中形成跟随者。

还有一种利用口碑营销的方式。在这种广告形式中,用户可以看到哪些好友对广告中的品牌或产品感兴趣。当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担忧,不过采用opt-in的方式可以较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给广告带来更好的效果,通过数据挖掘可以获知顾客的潜在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广告给消费者。基于数据挖掘的行为定向广告就是一个好的选择,通过对目标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广告会更有针对性。

4.电子商务模式

SNS网站无疑不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是电子商务和SNS这种模式的结合,能给网站带来未来更加稳定的盈利。有专家称,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发展的高峰期,这不仅表现在网民数量和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持续增长,更重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传统企业大量进入电子商务市场。

目前,大量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悄然向SNS化发展。无论是B2B,B2C还是C2C网站。阿里巴巴推出了“人脉通”、淘宝网有“淘江湖”。马云还将淘宝的SNS化作为阿里集团今年的三件大事之一。拍拍网也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就是“电子商务+SNS”。亚马逊也把眼光转向了facebook。据有关媒体报道,2010年10月,facebook为亚马逊带来的推介流量同比增长328%,facebook已经成为网络零售商重要的利润来源。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有人群聚集就有消费的可能,而SNS网站的活跃用户大多数在年龄20-30岁之间,属于网络购物的高消费人群,因此,利用SNS丰富自己的营销渠道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上佳选择。

同时,SNS网站也开始布局电子商务。开心网引入电子商务类应用程序,就是一种对于市场需求的回应。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社交网站人人网的千橡集团推出了团购网站―糯米网。上线当天,糯米网推出的成龙影城40元双人套票就吸引了超过15万买家,总计成交额超过600万元。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人人网的人气已经相当有效的转变为糯米网的财气。对于团购这种行为而言,社交网站的特性恰恰可以有效的放大团购的规模和影响。糯米网的推出是依托集团优势进行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

Facebook花了大量的时间实验各种各样适用的电子商务形式。现在,facebook已经正式投入人员研发一种适合SNS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系统,这种系统的作用和paypal类似。一旦研发成功,也许会成为SNS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从中可以获取的利润非常可观。

利用社交网站销售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渠道.笔者认为,未来几年,SNS的电子商务化,将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而这种盈利模式,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SNS盈利模式。借用淘宝官方的说法:当你的店铺掌柜说(淘宝平台上面的店铺掌柜微博)超过100粉丝,你就是社区小卖部,超过10000000,你就是沃尔玛商业帝国。

无论业界如何质疑,SNS网站的前途仍然可以乐观,因为他们基于神奇的六度分隔理论而建立。社会交往是人类永恒的需求,关键是如何找到这种需求和企业的利润之间的一个更好的结合点。无论采用什么盈利模式,用户和企业的双赢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陆绮雯.互联网变革:SNS开讲盈利故事.[N].解放日报. 2010年3月

[2] 艾瑞资讯 省略/

[3] 董昊.手机版SNS社交网络趋向“移动”化.[J].通信世界.2009年27期

[4] 王乐鹏,李春丽,王颖.浅析SNS网站的盈利模式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年5期

[5] 林燕德.聚人气难聚财气?--SNS网站的现状与盈利模式分析.[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年8期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机操作系统IOSAndroid OS

一、IOS和Android OS运营策略和商业模式分析

1、IOS运营策略和商业模式

1.1 IOS运营策略

首先,在开发iPhone之前,Apple公司以时尚和便捷的设计理念著称,使得iPhone一上市即受大量年轻人和忠于时尚人士的追捧,市场份额极快上升。其次,iPhone与运营商之间一改由运营商定制手机的传统,实现了IOS的自主研发与营销,在终端产品的定义上也完全由苹果公司决定。第三,iPhone只在指定运营商的和苹果公司的营业厅及网站上销售,并通过锁网锁卡功能的实现使其只能在指定运营商的网络上使用, 最后,苹果的iPhone OS是市面上最封闭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不开放源代码,不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甚至苹果自己也仅仅推出了五款使用这一操作系统的产品。

1.2 商业模式

IOS仅寄居在iPhone和ipod机上进行生存,并通过手机销售、运营商分成、音乐产品和第三方软件下载及软件插播广告等四个方面获得利润。

首先,iPhone通过与运营商签订协议,在收取用户的购机费用的同时要求运营商支付给客户的高额终端补贴。iPhone从运营商那里得到的iPhone用户套餐的收入分成,构成了这一平台的收入。

其次,通过苹果公司自主研制的iTunes音乐播放及音乐产品下载软件,IOS作为平台整合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商,掌控多媒体分发渠道,成为集内容与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提供商。作为音乐产品供应平台,iTunes收取音乐、视频、新闻服务等的下载费用,其中约10%作为分成来弥补运营费用,形成盈利。同时IOS配备APPstore这一应用程序下载商店,苹果公司收取软件销售收入的30%作为手续费.第三,苹果展示了其移动广告平台iAd。 据悉该平台将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手机应用程序中嵌入广告。apple将负责出售和运营这些广告,第三方开发者则可以获得60% 的收入分成。

2、android os运营策略和商业模式

2.1 运营模式

Google通过复制其在互联网领域形成的免费模式,为客户带来最大利益。一方面,消费者无需为软件平台以及大部分的软件支付费用,因此可以大幅降低手机的购买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各个专注领域的厂商可以在更大的用户规模上发挥自己的长处,与谷歌实现“共赢”。

2.2 商业模式

首先,Android成为Google已有移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补充,通过与全球各地的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结成合作伙伴,开发既有用又有吸引力的移动服务,并推广这些产品。在此基础上,Google主要是通过搜索、邮箱、博客等服务汇集庞大的用户基础,以这些用户为资源发展面向企业客户的广告服务,从而得到更高的广告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谷歌并不在意依靠Android直接获益,而是希望通过Android发挥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通过搜索、地图、导航、音乐等业务及在客户量极大化情况下的广告费用中赚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二、IOS和Android OS比较分析

代码开放程度不同。IOS封锁源代码,仅供Apple的ipod和iPhone使用,Android OS则是在其开放手机联盟内开放元代码,更能符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与运营商的合作方式不同。IOS的所有者Apple公司在终端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方面有绝对的话语权,而Android OS则是由运营商决定产品制造的方向,Google仅提供原代码。

软件商店的运营模式不同。IOS中软件商店中的大部分软件都是收费的,由Apple公司代第三方收取费用,同时保留一部分作为自己的运营收入。而Android OS中大部分软件是免费的。

广告投放点不同。IOS将广告投放在收费软件中,而Android OS则将广告投放在自己的搜索引擎页面上,均可由此得到一部分运营收入。

通过上述对IOS和Android OS的单独剖析和比较分析,可以明确的发现,虽然这两家在手机操作系统行业中起步较晚,但在短期内均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原因如下:

(1)两个操作系统对其拥有者的价值不同。对于Apple公司,完全靠IOS的创新设计和内部系统便捷和全面的操作方式来赢得客户,也就是说,IOS是Apple的武器,它必须通过保护源代码来保住攻击性。而对于Google公司,它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手机终端研发制造商,而是一个搜索引擎及相关应用功能的提供商,因此对它来说,必须采用开放源代码的方式进行运营才能使其大力推广,以便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获得更大的盈利。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4篇

一、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类

所谓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就是通过电子市场反映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是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根据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以及对不同参与者的角色描述以及收益划分,它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产品交易型

采用这类模式的主要有两种企业,一种是以制造业为主导,即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把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全面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另一种是以交易业为主导,如各种在线零售商。这类模式其收入来源与传统商业交易的收入来源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实现收入的方式:节省了传统交易中间环节赚取的利润和在中间环节发生的部分费用,企业收入的来源即在于此。

2.服务型

采用这类模式的大都属于服务提供商,他们通过提供与客户的需要相适应的、能够带来难忘的体验的服务来创造价值,获得利润。由于这种服务是独特的,因此该模式的收入方式属于差别化,其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取决于客户的忠诚度,所以划分客户范围并提供有相当差别的服务尤为重要。企业的收入一般来源于服务费、会员费、广告费,以及与运营商合作的业务分成收入。

3.信息交互型

这种盈利模式的企业提供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给买者带来的价值和给卖者带来的价值,如果买卖双方都能感觉到中介商带来的价值,那么中介商就可以获利。而这种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差别,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向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平台而使双方同时得利(降低成本)。利润的来源是参与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的佣金、交易费、租金等,而且其数量的多寡对于盈利与否有着重要影响。

二、常见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考查

按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涉及的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大体可以归纳出五种模式,即B2B、B2C、C2B、C2C以SEO,下面分别论述它们的盈利模式。

1.B2B――企业间电子商务

B2B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目前企业采用的B2B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盈利模式:

(1)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的垂直B2B

垂直B2B可以分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两个方向,主要有以下具体方式:一是通过建立行业网站,提供及时的行业信息,吸引相关人员访问,信息内容则需要收费,收费模式有3种:新闻和信息内容打包向其他网站或媒体销售、用户付费才能浏览网站、用户付费进行数据库查询;二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建设维护推广网站、提供网络基础服务(如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等)、提供网络营销策划和搜索引擎优化的专业顾问、提供在线广告服务等;三是直接销售大公司的网络产品。

(2)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水平B2B

水平B2B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一个交易的机会,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发展付费会员,收取会员费。这其中也包括广告中介,利用广告联盟网站通过给为广告主和站长服务,差价销售广告。

2.B2C――网上商城

B2C即企业通过网上商店这一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将现实中的零售活动移交给互联网来实现。

(1)目前企业B2C盈利模式的类型

目前企业采用的B2C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盈利模式:一是实体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实现在线营销,此种方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在线销售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彩铃和彩信下载、短信发送、电子杂志订阅等电信增值形式的服务,也包括网络游戏运营、虚拟装备和道具买卖等)获得收入;二是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B2C,目前此类B2C网站上出售的商品特征非常明显,仅仅局限于图书、音像制品、数码类产品、鲜花、玩具等一些特殊商品。

(2)B2C盈利模式的改进

作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B2C面临着来自安全认证体系、电子支付体系、上网速度与费用、配送系统等方面的瓶颈限制,需要借鉴传统的销售行业的众多运作模式,这里特别讨论一下收费会员制度和特许加盟在B2C中的运用。

①收费会员制度:能提供与免费会员差异化的服务,其优点在于:一是吸引更多长期客户,由于收费会员可以享受更为优惠的VIP会员价,以及参加各种会员的活动,所以能吸引会员在闲的时候光顾企业的网站;二是具有宣传推广作用,收费会员制度适当的融入积分制度,就可以让会员帮助企业宣传推广;三是售卖会员卡本身就会增加不少的收入。

②加盟连锁制度:一是能形成品牌,轻松地获得潜在客户的信任;二是更好地解决了配送问题,因为加盟店必须负责本地区的产品送货上门;三是为加盟者提供很好的低成本创业机会,只要交一定的加盟费,就可以解决货源,技术,营销策略等等众多问题;四是可以轻松的收取一定的加盟费;五是可以迅速壮大事业。

3.C2B――集体议价

这种模式就是将零散的消费者及其购买需求聚合起来,形成类似集团采购的庞大订单,使得买方定价成为现实:单个消费者通过聚合成为强大采购集团的一分子,充分享受到以大批发商的价格买单件商品的实际利益,而商家也能够从大批量订单中享受到“薄利多销”的好处,从而形成消费者与商家双赢的结果。

4.C2C――网上拍卖

所谓C2C就是消费者本身提供服务或产品给消费者,实质上就是建立一个消费者之间交易的平台,买卖公平并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目前C2C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盈利模式:

(1)特殊传统行业的C2C业务

如保险从业人员为联系客户而创建的C2C网站、出国留学中介人员C2C网站等,此种模式的盈利主要是通过网络咨询来吸引潜在的客户,进而扩大消费者在原有领域的业务量来实现。这种模式可通过电子商务论坛或简单实用的网站实现,进而实现盈利。

(2)为买卖双方搭建平台的C2C业务

目前C2C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典型运作模式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搭建拍卖平台,按比例收取交易费用,或者提供平台方便个人开店铺,以会员制的方式收费,主要包括交易服务费(包括商品登录费、成交手续费、底价设置费、预售设置费、额外交易费、安全支付费、在线店铺费),特色服务费(包括字体功能费、图片功能费、推荐功能费),增值服务费(包括信息费、辅助信息费)以及网络广告等。

5.SEO――搜索引擎营销

电子商务企业也可以通过搜索竞价排名、产品招商、分类网址和信息整合,实现付费推荐和抽成盈利。当用户填入关键词访问搜索列表时,企业不仅出售广告空间盈利,而且希望得到推广的商业网站可以通过购买较前的排序获得更大的访问量,又是一项利润来源。

当然,根据参与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还可以分类为B2G、C2G、G2G模式,但这些模式主要以提供信息、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为主,目前基本不涉及盈利。

三、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新变化

在未来的电子商务世界里,仅依照现有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而不求创新,是不能保证企业生存的,因此综合、创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端倪:

1.复合型的B2B(C)2C模式

这是一种同时具有B2B和B2C经营特征的电子商务企业,它往往是由某种单一B2B或B2C企业拓展而成的,如淘宝网以前是典型的C2C网站,但由于一直免费,没有相关营业收入,由此淘宝推出了品牌商城等新业务,转型为B2C2C;而DELL的企业网站既可以与相关的上、下游商家联系,又可以与个人消费者直接联系,转型为B2B2C。

2.创新的BAB模式

BAB(Business―Agent―Business)是基于B2B提出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该模式把网络提供的技术手段和依靠有信誉的Agent提供保证结合起来,把身份认证、信息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提供统一的、可靠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如中国商务港。

总之,谁拥有最佳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谁就抢到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制高点。如果想做一个有别于其他网站的企业,其“风格”或“原生态文化”是很重要的。其实真正能盈利的企业就要做到把非盈利性放在第一位、把盈利性放在第二位,做成一个专业的特色网站。

参考文献:

[1]郑淑蓉:试论我国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经济问题,2003(7):53~54

[2]叶乃沂: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4(4):108~111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地方性门户网站竞争日趋激烈,网站的经营者该如何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何种运营策略,采用何种赢利模式,都是经营者应该慎重考虑的。文章阐述了地方性门户网站运营策略及目前常见的网站赢利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地方性门户网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门户网站 网站运营 赢利模式 网络受众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激增,地方性门户网站已很普通,而如何运营好地方性门户网站,使其既服务地方、又赢利自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从山东青岛市门户网站―青岛信息港分析入手,探讨地方性门户网站的运营策略及发展前景。

地方门户网站首先是“媒体”

如果说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一种信息载体,那么互联网应该是不同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的“第四媒体”。地方门户网站应该是同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地方广播一样的地方媒体。因此,地方门户网站的运营也可借鉴传统媒体的运营方式,如:新闻资讯采集的方式方法、招商广告的运营模式、自身品牌的推广营销等。但作为新兴媒体的地方门户网站,又有着地方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性。

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的最大特色,地方门户网站应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开发出更多人性化的、实用高效的交互式功能,吸引更多受众,达到最大盈利。如青岛信息港不仅推出了新闻资讯的互动搜索及评论,还设计有在线交友、聊天、在线博客、在线影院等交互特色栏目,在方便受众、聚集人气的同时,也获得盈利。

实时性。网络媒体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网络媒体才真正具备随时的可能,报纸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出版,广播、电视一般要进行制作后在特定栏目时间才播放等,都对实时性有所限制。门户网站的这种实时性正满足受众对资讯要“新”的需求,进而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受众。青岛信息港在“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开通的全运频道,及时跟踪报道全运会期间青岛赛区的赛事报道及金牌情况,受到网民的极大好评。

大容量及多媒体化。报纸版面有限,即使再扩版,还是有限的;广播电视有时间性,即使连续不停地播放,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而网络没有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并能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模式,可以是网状的,让受众自由选择。不仅如此,传统媒体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则是立体媒体,可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从而对某一专栏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宣传。青岛信息港开设的栏目近四十个,而且每一栏目都自成一体,内容详实,多媒体资料丰富,这是其它地方性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易检性。易检性也是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色,各种资讯可全部保存在数据库里,查询以前信息及相关新闻都比较方便。如青岛信息港的房产频道,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同类房子,如:价位、地点等,并可稍作比较,极大地节省用户时间。

根据互联网的这些特性,地方门户网站应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合适的品牌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特色,抢占受众资源,拓宽运营渠道。

地方门户网站应坚持服务地方的策略

地方门户网站的主要受众是地方群众,服务地方、满足地方群众的需求应是地方门户网站始终应坚持的策略。

首先,在网站的栏目设置上,应多考虑地方性。地方受众多,网站才具有更大商业价值。地方门户网站中,地方新闻栏目是了解当地人、当地事的首要途径,一般地方门户网站应考虑设置。资讯多应以本地为主,兼顾其它,决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因为要看其它地方新闻资讯,大可上新浪、搜狐,显不出地方门户网站的地方特色,而且,全国及至国际资讯多而广,挑选、采编精力消耗就会更多,栏目质量也自然会降低。除地方新闻之外,地方群众上网查询最多的是房产信息、人才信息、婚介交友信息、二手信息、本地各类服务机构的电话信息、商户的促销信息等,以及服务本地受众的便民信息,也应该大受本地群众欢迎,如青岛信息港设置的本地天气预报、航空时刻、公交线路、青岛地图等栏目,极大地方便岛城民众的出行;再如青岛信息港设置青岛景点、青岛美食、酒店预订等,方便本地群众的同时,为外地受众提供相交信息,服务了地方经济,提升了网站自身知名度。因此,合理设置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栏目,是网站运营要慎密考虑的问题。

此外,地方门户网站坚持走地方路线,会让网站更具亲和力与生命力。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互联,用户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匿名或“网名”交流。地方门户网站相比起传统传媒,更为有利,可化咫尺为见面,打破网上网下的距离,多举办线下活动和聚会以及注册商户的促销活动等。在网民的心目中,网站不再是几个字母的组合,而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和纽带。因此网站作为重要的平台、桥梁、纽带,很自然地在受众大脑皮层中建立起稳固的映像点。从这个角度而言,真正具有亲和力的网站,其流量变化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地方门户网站,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可以让广大网站用户参与进来,人人都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和网站内容的分享者,也都是网站内容的接受者。接收、分享、制造,网站的影响力不断扩散,再加以适时的亲和活动,让受众真正融入其中。

地方门户网站的运营应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

网站要生存,肯定需要资金。因此地方门户网站的运营也应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当网站通过合理的栏目吸引力、高质量的互动性、超强的亲和力汇聚起一定数量的受众后,地方门户网站才会有大的发展。然而,这个受众的积累是比较缓慢的,有很多地方门户网站开始有着很好的规划,但是盈利缓慢,运营1-2年后都没有很好的效益,就会丧失经营的兴趣,减少投入。尤其是个人站长运营地方门户,在运营之初一定要仔细计算网站月度最低开支多少、多少时间后收支平衡、多长时间后盈利、多长时间后纯利润达到目标收入,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撑到达到盈利目标的哪一天等?因为这个行业随时随地会诞生出很多竞争对手,如果不能快速实现盈利目标,就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持续发展。

受众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公益性的宣传栏目,真正能产生投资回报的栏目不仅技术含量高,需投入较多人力开发,而且相对资金投入也比较大,因此在这类栏目的投资上,地方门户网站应仔细研究。尽管没有哪个网站功能或栏目可以保证投资稳赚不赔,但是,有一些功能被普遍认为是值得投资的,而另一些功能则是可能会给网站带来消极影响的。

值得投资的功能有:搜索:成本不高,但能帮助客户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从而把客户维系在网站上。博客:这也是一个技术、时间投入都不大的功能。活跃的博客们能给网站带来价值。播客:图片、视频比单独的文字能更吸引人。而如今的数码设备让这一功能越来越便宜。

要谨慎投资的功能有:注册:遇到需要注册时,受众很容易会离开,他们更愿意去那些不需要注册的网站。

音乐:有些用户觉得网站的音乐让人厌烦。因此,提供这一功能前要确信有充足的理由。

多语言支持:看起来提供多语言支持的网站比较专业,但是,如果你的客户根本不需要这样功能,建议节省开支。

地方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分析

首先,作为地方媒体,地方商户加盟费是主要盈利来源。地方商户加盟费,可包含商家联合优惠会员卡销售收入、页面广告费、VIP会员费、频道冠名收入等,其中尤以页面广告费收入最多,网站及商家也最重视。以青岛信息港为例,网站在广告服务宣传栏,根据商家在该信息港主要精品栏目(如首页、房产频道、教育频道、旅游频道、婚庆频道等)投放广告的具置、具体形势、具体版幅及具体价格作了清晰的说明,根据该说明,地方商户便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栏目、相应形式投放广告,这样对商家而言,广告的投放更具针对性,收到的实际效果也最佳。当然,地方商户加盟的数量及费用与网站会员多少及网站知名度、美誉度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供相应的网络技术服务来盈利。地方门户网站不应同于传统的地方媒体,不能单纯地靠企业或商家主动,还应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比如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企业建站、主机托管、域名注册、虚拟业务服务等相关业务,既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收获盈利,又可进一步扩大网站的影响力。青岛信息港依托青岛网通技术力量,开发智能建站系统,根据该系统,已成功开发出艾米儿国际花艺网站、青岛市弘文星现代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网站等,已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常见且实用的盈利模式外,地方门户网站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超越竞争对手,创新是最好的途径。技术上的创新为网站提供新服务、新业务的技术支持,是网站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而盈利思想、盈利模式的创新则是网站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壮大的助推器,本文介绍几种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网站盈利模式,以供借鉴。

信息“Wap push”服务费(短信):这是最有特色的赢利模式,同某一移动运营商合作,将某栏目或某业务的最新资讯链接,通过短信发送到支持Wap push功能的对此内容感兴趣的用户手机上,用户只需要阅读这条短信,打开短信中的链接,就可以直接访问业务了。

移动增值业务:选择优质的SP业务商,通过短信、彩信、彩铃等无线形式,网友可以通过网站平台给自己的亲人点歌等,来获得提成收入。当然,增值业务还有很多,比如企业黄页等,形式多种多样。

电子商务:可借助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网站在线推广一些本地商品,通过B2B(如全球采购123trading.省略)收取相应的利润,而且B2C比较适合企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建立B2C平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市场潜力不小。

3G相关业务:目前3G网络相关业务方兴未艾,地方网络门户要予以关注,一旦某一赢利模式或业务成熟,要积极跟进。

以上是大多地方门户网站的赢利模式:努力挖掘客户设立特色栏目吸引特色人群(集聚效应、口碑相传等营销方式)投入适合该群体的广告及电子商务开发新技术新思想等创新手段,这一赢利模式贯穿网站经营的整个环节。

地方门户网站发展前景

地方门户网站是地方媒体的有效组成部分,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只要认真调研、合理规划、精心操作、持续经营发展,必然能在地方媒体中获得一席之地。但未来地方门户网的经营存在着诸多风险:首先,信息的管控风险。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从技术和政策上,都难以科学地、有效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当控制不力的时候,网站就会面临关闭,这是许多地方门户网站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巨大的投入很可能会因为论坛或其它某篇文章导致被关停。其次,竞争的风险。未来地方门户网站的竞争必然激烈,各大网站的地方分站连锁加盟、地方传统媒体的强势介入、新人新公司的不断进入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各种创新变化,网站经营者都应积极面对。另外,各方面潜在的风险。地方门户网站必然会涉及到地方的人和事,不可避免的会有企业、个人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这些因素,趋利避害,也是网站经营者应仔细考虑的。

综上所述,地方门户网站要想在未来的经营中规避风险,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要立足本地、突出特色、拥抱新技术、创造差异化服务,努力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各个环节,便能站稳脚步,挤掉泡沫,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康峰.商业模式的概念分析[J].江苏商论,2003.5

2.孙学文.我国B2B网站盈利模式创新与发展[J].商业时代,2007.10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内容交易 手机报 收益现值法 定价机制

高涵,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讲师;韩鑫,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

本文得到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KZXB1142)

自新媒体勃然兴起以来,传统的单向、线性、封闭的内容结构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媒介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业态选择,并在融合、开放、合作的原则下,促成了内容交易的变革与演进,集中表现为传媒业报网互动、手机报及iPad模式的迅速发展。对于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传统媒体,其内容已逐渐从单一的产品形态演变为产品与资产双重形态,成为与新媒体议价交易的标的;由于大量的受众信息消费转向新媒体,导致目前新媒体强势、传统媒体式微的业态环境,进而使得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的利益分配中,可能陷入被动,使内容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内容生产的转型。那么应如何合理评估内容资产的交易价格,以确定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中的利益配比?本文以手机报为样本,借助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工具,深入探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交易中,内容资产的价格形成原理与定价机制。

本文研究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研究的启发:

首先是传媒业的无形资本运营。媒体无形资本具有远比有形资产强大的价值增值能力,传媒企业将自身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通过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使其合理流动,以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1]同时,无形资产的交易带有“许可证贸易”的性质。[2]

另有研究者对传媒业的无形资本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传统媒体可将其内容资源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交易。王文杰指出,电视传媒通过对节目库中节目的再次开发和经营可创造出更多价值,由电视传媒自己播出获得广告收益的同时也可转让版权。[3]孙晓东拓展了以上研究,认为报业集团可把拥有著作权的内容资源资产化,将著作权作为商品公开售卖,并进行增值管理,以此实现内容资源的价值,提升报业资产价值和利润水平。[4]郑宇丹概括了内容融资的概念,该理论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须首先确定新型的内容生产模式,即在自产自销基础上,有效利用自身及外部渠道,通过与用户间的内容融入与融出,实现资金的给付。[5]这些研究主要基于传媒业态从宏观层面提出一种新的媒体经营策略,较少涉及内容交易过程利益主体的力量博弈和交易价格的生成机制。

第二个方面是结合内容交易具体实现形式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针对目前业界活跃的手机报、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媒介模式及报网互动3种现象。模式研究注重结构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又从具体的研究对象着手,故此类研究较为深入且成果丰硕。史薇根据Osterwalder提出的商业模式,参考模型分析数字报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为对象,指出我国数字报业商业模式中的收入模型有待完善。[6]倪霞以《纽约时报》网络版为例,提出内容收费是数字报业的创新点和盈利点。[7]

另外,在手机报研究领域,现有分析表明传统媒体在目前的手机报运营模式中处于弱势地位。如鞠宏磊发现,依照目前的手机报收益分配情况,网络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分得了大部分的利益,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的收益,平均只占整个收益的20%。[8]文远竹通过《广州日报》手机报的个案分析,得出目前手机报“经营意识淡薄、盈利模式模糊”的结论。[9]

对于iPad模式的研究,学界还处于论争其是否能推动传统媒体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矛盾集中于iPad版报纸的盈利问题。王卫新认为,全面迁移到iPad模式会面临产业链风险和政治风险,在使用时应先考虑营收问题,即要不要收费、收多少。[10]而石长顺、景义新则提出iPad版报纸已形成独特的盈利模式,在付费阅读收入和报纸广告收入中,苹果公司作为平台提供商从中也获得一定比例分成,但具体的利益分成方案需重新考量,这将是报纸媒体与苹果公司双方的一次博弈。[11]针对报网互动现象的研究,曾培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报网互动的运作方式,但其研究并未将交易费用具体化,进行价格生成层面的解读。[12]

与本文相关的最后一类启示性研究是数字内容交易体系方面的成果,这些研究从理论和技术上建构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内容交易管理系统。黄升民、王薇提出了内容银行的理论框架,认为基于海量内容建立起来的开放式内容交易和管理的系统平台,核心功能是基于统一交易标准的内容交易。[13]这就对支撑技术提出了需求,陆睿、刘卉、廖志成、廖旭辉基于数字产业特点,提出了DCIS EBS系统,用以提供交易服务、管理和产业服务支持平台。[14]

以上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从运营方式或盈利模式上分析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中所处的地位,而本文关注的是通过合理评估内容资产的价值,以确定交易各方在内容交易中的利益分配,核心在于建立数字内容交易的定价模型。需说明的是,现阶段传统媒体的内容交易还存在版权经济与法律问题,尤其是作品的初始著作权在内容交易中的价值贡献与所有者补偿问题,笔者希望另文具体讨论,以免分化本文的任务焦点。

一、内容交易主客体界定

1. 如何界定内容交易中的“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一词,源于出版媒体业,多指书报杂志、唱片影碟中的创作,而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以及越来越多可供媒体游弋的便利移动终端的出现,内容的形式早已突破了数据、文档、信息的范畴,更多表现为数字内容,即“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本、图像、声音等内容”。[15]2009年,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刊发表的Networking Name Content,提出未来的互联网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实现对数字内容的准确定位、分发和获取。[16]在这样的环境变迁中,传统媒体也逐渐从服务于单一终端的文字+图片的内容生产,向服务于多元终端的内容生产转型。本文分析的内容交易,主要是基于数字内容这一形式展开的。

在传媒业聚合中,内容的流变与创新,既来自于外部受众的需求,也是在新形势下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消费方式快速变迁,受众希望在多功能的数字平台上获取优质的内容资源,尤其以网络终端和移动终端为重心,由此促成了数字内容的供给,在此基础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展开了频繁的数字内容产品交易。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内容价值实现,通过发行和广告收益体现出来,由于采用广告补偿的发行方式,广告收入成为其核心收入来源。而现在,新媒体分流了广告主的广告预算,对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构成直接威胁。面对广告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传统媒体必须把握产业融合的浪潮,将内容资产所蕴涵的价值,拓展到整个产业链,以数字内容作为融资、投资的砝码,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长久发展。

2. 内容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是以内容而不是以渠道和技术见长的媒介,因此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确定新型的内容资产运营方式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在自产自销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利用自身及外部渠道,在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形成内容融入与融出的互动过程,[17]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承担内容卖方角色,以内容资产吸引资金,并通过内容互动巩固受众黏度。在这一内容融资模式中,传统媒体以其部分内容数据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交易中的议价基础与对手谈判,最终获取内容资源的价值回报,同时换取在线业务的不断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内容融资”,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媒体资本运作上市融资或以内容资产入股组建传媒企业,而是指在交易中传统媒体以内容为标的物获取现金流的过程。

媒介融合格局下,互联网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逐渐向传媒业渗透,其中电信网拥有强大的技术平台,但没有很好的内容平台,如果不能和强大的内容平台形成联合关系,电信就很难进一步去开发媒体平台和广告平台,从中赚取利润。基于这样的考虑,电信业开始大幅投资于内容,与传统媒体开展内容交易。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手机报。而在互联网行业,虽然目前传统媒体内容面临互联网的巨大挑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需看到,互联网上的内容产业也存在问题。互联网上的内容海量却芜杂,受限于成本与能力,个人上传的内容不可能全都精良,使得少量的高品质内容,淹没于大量缺乏价值的内容中,如此一来,“劣币驱逐良币”,[18]用户更不愿意为这样的内容付费,长此以往导致互联网难以在内容板块实现盈利。由此,互联网公司逐步开放其平台,与传统媒体建立合作联盟,成为内容投资商。在这一领域,腾讯网与地方优势报团合作而成的一系列以“大”命名的报网合作区域网站,正逐渐成形。

二、内容交易中的给价与要价驱动

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交易的本质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19]而价格的形成,既取决于交易中买卖双方的合作模式,也取决于双方对交易标的的价值判断与议价能力。

1. 内容交易中的合作模式

新媒体产生后,分化受众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交易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新媒体这一中介,把精耕细作的内容打包销售给受众,不断建立与受众之间的相关性,稳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广告价值。基于上述逻辑,本文在探讨内容交易中交易双方的合作模式之前,先按照传统媒体的内容在到达受众时是否经过中介,对内容交易的范畴作出清晰界定。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大抵可归为以下两类:其一是内容不经过中介,直接到达受众,即图1中的路径1。这类尝试主要包括报网互动中报纸与其网络版和自建网站的互动,如《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尽管相对于网络版,网站具有了独立于主报的运作姿态,但其实质依旧是母报的延伸,二者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的交易关系。此外还包括“多媒一网”模式,如2000年由《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等多家传统媒体发起并创办的千龙网,其只涉及传统媒体内部的利益分割问题,也不在本文所探讨内容交易的范畴中。其二则是传统媒体先将生产制作完成的数字内容提供给中介,再经由中介将内容传递给受众,即图1中的路径2。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交易即在传统媒体与这些中介之间展开,其中包含与渠道提供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形成的手机报,与内容集成商之间进行文本销售、版面销售、数据库营销等,如报纸、期刊等内容提供商与中国知网合作达成的网络出版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在iPad商业模式中,传统媒体与苹果公司的交易是其选择iPad这一终端作为替代纸张发行方式的技术(或平台)成本支付,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依托苹果公司已有的App Store收费平台,只需在应用商店iPad版报纸应用程序并及时更新,iPad用户在应用商店通过付费(或免费)方式下载该应用程序,就意味着iPad版报纸发行工作的完成,且下载该应用程序的用户越多,就意味着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由于在内容交易中,渠道提供商等通常在其行业中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故为了方便研究,这里提到的“可能的合作替代者”,仅针对传统媒体。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可根据交易双方在各自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做出具体调整。因此,二者间的交易,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合作,而非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交易。而如果用户仅仅将iPad当做移动网络终端,仍通过中介性网络平台的转载或链接获取报纸的内容资源,则其中涉及的利益主体――传统媒体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交易,只是建立在iPad这样一个“富有吸引力而规范化的媒体交易平台”之上,[20]其实质仍以内容为标的物进行的交易,内含于上述第二种情况(路径2)。

2. 内容交易中的给价与要价驱动

经过前文对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分析可知,在本文所探讨的数字内容交易产业链条中,信息是由传统媒体先向中介集中,再流向受众,而资金流则反向运动,由用户流向中介,后经中介支付给传统媒体,在此结构中,信息流和资金流都是以中介为中心运转的。以手机报为例,传统媒体的收益平均只占整个收益的20%左右。[21]因此,在明确了内容交易的几种典型合作模式后,客观评估供方与买方的投入贡献,分析内容资产在交易中的要价或给价驱动机理,对决定双方利益分配方案的最终定价机制进行科学性、操作性的分析至关重要。

迈克尔・波特提出:供方的议价实力、买方的议价实力以及可能的合作替代者,是驱动产业竞争的主要力量。[22]内容交易中,最终的利益分成同样是在供方(传统媒体)要价与买方(中介)给价的博弈中形成的,与潜在合作替代者的同类产品的比较,则成为双方较量的重要筹码。如广州移动公司在与《羊城晚报》开展手机报业务合作时,与《南方都市报》的同类内容比较就成了影响《羊城晚报》内容交易价格的重要因素。下文将以手机报中的利益主体――报纸和渠道提供商为例,分析各自的价格驱动机理。

按照上述资金流的方向,首先以成本收益法讨论渠道提供商在收取手机报用户费用后,愿意支付给传统媒体的价格,即给价的形成过程。无形资产评估理论认为,投资者投资购买资产时一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其预计的内部回报率超过评估的折现率时,才可能支付货币以取得该项资产。由于折现率通常以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准,[23]也就意味着对手机报运营商来说,只有报纸的内容能带来比较性的超额收益时,它才愿意与报纸进行内容交易,支付该内容成本。公式表示为:

内容给价=总收入-内容之外的成本×(1+利润率)

(1)

其中,现阶段手机报总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彩信定制用户缴纳的包月订阅费,对WAP网站浏览用户收取的计时费用所占份额很小。[24]假定只有包月订阅费,“总收入”应该等于包月订阅费乘以手机报用户数。“内容之外的成本”主要指技术设备与运营费用,包括为提供信息渠道所投入的活劳动消耗量,即人工费用,按其实耗工时与现行费用标准的乘积计算;实际发生的物化劳动量,即机器、设备投入,以物料直接耗用量与市场价格的乘积计入成本;此外还包括其他间接成本。公式中的利润率一般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因此,渠道提供商的给价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公式:

给价=包月订阅费×用户数-(技术费用+Σ物料直接耗用量×现时单价+Σ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其他费用)×(1+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 (2)

对报纸,即内容供方,要价形成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成本法,并辅之以市场比较法。如前文所界定,本文所指内容交易的内容在形式上界定为数字内容,从法律和经济层面上分析,传统媒体与合作者的交易标的,并非是将内容的初始著作权作为零散的商品进行交易,而是在不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传统媒体将其生产(或获得)的内容打包进行资产化后进行交易。基于以上定义考虑报纸与渠道提供商进行交易的内容,其总成本首先包括了报纸向非职工作者购买内容(外购无形资产)时,为其著作权支付的稿费,以及编辑人员对此类内容的编辑加工费用,此外还应包括报纸为其内部采编人员采写的内容支付的薪酬,以及管理费、电话费、交通费、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他成本。这些总体上表现为内容生产成本,同时考虑到该报纸自创的商誉。虽然在未产生整体性资产交易时不能评估入账,但客观上影响其内容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其未来的获利能力,决定了其在内容交易中的利益分配大小。所以在成本法之外,以市场比较法作为内容要价的参考。具体来说,报纸在进行内容交易时,要将其提供的内容资产与市场上其他报纸的类似内容进行横向比较,要求内容购买方不仅补偿内容生产成本,还要支付报纸商誉产生的溢价贡献,这正是内容购买方愿意与该报纸而非其他报纸进行合作的动因。[25]用公式表示为:

要价=(外购内容稿费与加工费+自创内容人工薪酬+与内容生产相关的其他费用)×(1+利润率)±报纸商誉溢价 (3)

需要注意的是,在内容交易之前,由于为报纸核心价值作贡献的采编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全部从发行收入中获得成本补偿和利润,广告是其最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内容交易,报纸在向渠道提供商输出内容的同时,实质上将依附于内容的广告价值,一并转让给了渠道提供商,自身无法再以广告获得补偿,因此,渠道提供商应全部承担报纸内容生产的总成本,公正地体现报纸的经营成果。

在内容交易利益分配中,供方的要价与买方的给价应给予同等考虑,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议价能力强的一方撬动价格杠杆。在手机报中,渠道提供商的议价能力,是凭借其强大的通信渠道绑定的众多用户,而报纸的议价能力,是其经年累月地在广大受众中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由此发现,最终双方博弈的焦点在对受众的争取上,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要在内容交易的价格谈判中处于上风,就需着眼于内容价值的提升,使受众黏着于内容,而非黏着于渠道或平台。

三、内容交易中的资产定价模型

传统媒体的内容资产具有收益与成本的弱对应性,而其收益完全取决于市场状况。现实中,具完全可比性的市场案例不易得到,站在公允的价值评估角度,这限制了成本法运用的合理性与市场比较法运用的可操作性。回到内容交易的原始驱动,买卖双方的合作实际上以合作产生的预期收益为基础。因此,选择无形资产评估的另外一种方法――收益现值法(超额收益还原法),对合作后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以割差法算内容本身的收益额,并加以现值化,作为内容定价的基本原理。割差法是资产评估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收益法对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再用成本法和市场法分别评估出单项资产的价值,两者相减,其余值即为商誉评估值。下面笔者将继续以手机报为例,结合前文得出的要价、给价公式,建立内容交易中内容资产的定价模型。

如果以P代表手机报包月订阅费,以Q代表订户数量,以C1表示渠道提供商运营手机报耗费的总成本,C2表示报纸生产手机报内容耗费的总成本,R表示手机报运营与内容生产合为一体进行计算的总利润,则有总利润R为:

(4)

以i1表示渠道提供商本行业的折现率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i2表示报纸本行业的折现率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则该报纸应得利润R2为:

(5)

这里得到的报纸利润R2即为内容资产的理论价格,R2≥C2即内容资产价格应至少等于报纸生产内容耗费的总成本,使报纸在内容交易中获得公平、合理的收益。除此以外,内容资产的价值评估还有第二个衡量指标,评估标的的生产者――报纸在内容生产经营与内容交易中获得的利润率r:

(6)

计算求得的r应不低于报纸本行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i2,才是对报纸内容资产的合理评估,才能满足报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在得到内容资产在交易中的定价水平后,需确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建立长期动态模型,由于报业内容资产实际能带来利益的期限,目前还难以准确认定,这里假定某报纸与渠道合作商的内容交易协议为10年,同时考虑到手机报在近10年的发展中,收益额基本呈稳定状态,[26]则可选用有限期间收益法评估模型确定内容资产价格,计算公式为:

[37] (7)

式中,P为报业内容资产的收益现值,R0为期末收益(假定内容交易标的在合同期满后,还有合同允许的再开发价值),i为报业折现率,t为收益期限序号,A表示10年内每年平均年收益额。如此,将手机报中报业内容资产未来10年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得到的价值更符合报业与渠道提供商中长期合作的现实情况。

关于式中重要参数――报纸内容资产折现率的确定,计算公式为:

[38] (8)

其中Rg为无风险报酬率,Rr为风险报酬率。操作中无风险报酬率可按3年期国库券利率作为Rg,报纸所在企业在未来经营过程中要面临许多风险,包括通货膨胀、行业风险、交易对象自身的风险等。而既然选择了承担风险,就要获得相应的补偿。限于文章的讨论重点,笔者不再就这一问题作深入展开,但这一点是内容资产定价模型落于实际操作层面所必须重视的。

需要强调的是,建立在割差法基础上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是有基本条件要求的。首先,需收集交易双方生产经营内容产品的真实财务数据,进行成本计算和盈利分析,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建立自己的内容资产管理系统,统计每件作品的采编、购买成本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费用。其次,收集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等指标。此外,使用割差法计算出的超额收益,并不完全是内容资产本身带来的,而是一种包含内容生产者商誉贡献在内的组合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

内容资产定价机制的延展性分析:

出于建构资产定价模型的需要,本文对内容交易的合作模式做出了较为严格的界定,重点讨论了传统媒体纯粹以内容输出的形式进行内容资产运作,并以手机报为标本设计定价模型。事实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内容交易合作模式,虽表现为多种样态,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交易中始终凭借内容议价并获利。接下来将对本文中建立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作进一步扩展性分析。

以“腾讯网与地方都市优势报团合作而成的一系列以‘大’命名的报网合作区域网站”为例,其实质是传统媒体以内容生产的形式进行内容交易。如其中的大渝网,网站运作由腾讯负责,内容运作则交给《重庆商报》,统一于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重庆腾汇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控股51%,《重庆商报》控股49%。[27]这一合作模式中,传统媒体不再向新媒体直接售卖内容换取收益,而是以人才输出替代内容输出,并通过控股子公司获利。传统媒体的人才输出,其实是一种编辑和记者在空间上的位移,本质上仍是内容输出。在此合作模式下,纸媒虽然能够依靠其内容资源和品牌价值分获一部分收益,但其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大量人才流向互联网,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及其用户谈判时议价能力的下降。这是我国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和内容交易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对其内容资产价值的评估,同样应纳入本文的定价模型。沿上述思路重新考量前文中暂时搁置的“报纸与其自建网站之间的内容交易”问题,其实质也是一种母子公司间基于内容资源开展的内部交易。长期以来,鉴于内部交易活动的非公开性,对其分别核算难度很大,但随着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传媒集团在内部管理上更加注重对子公司的绩效考评,而运用本文中提出的内容资产定价机制合理评估其子公司,也即网站生产的内容价值,则为量化考核指标提供了可能性。

所以本文中基于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得出的内容资产定价机制,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文中所界定的内容交易合作模式,而应普遍适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内容合作。一方面要在现已成熟的内容交易(如手机报等)中,重新评估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的收益;另一方面,目前网站只需支付少量签约费,就可重复使用传统媒体内容,二者之间的内容交易显然是不对等的,网站未能给予传统媒体的内容资产公平的偿付,因此,也需借助内容资产定价机制,引导其回到公平的交易秩序中,以促进传媒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之所以形成传统媒体为新媒体打工的格局,有着深刻的历史和体制原因。首先,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因此在新闻门户网站兴起之初,对其发展态度宽容,形成网站无偿转载新闻,受众免费浏览新闻的使用习惯。其次,法律对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界定不够清晰,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在经济上要求获得合理偿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 语

本文关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频繁开展的内容交易,研究内容交易中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内容交易的典型合作模式――手机报为样本,首先主要以成本法探讨了内容卖方(传统媒体)与内容买方(新媒体)各自的价格驱动机理,得出了要价和给价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无形资产评估收益现值法建立了内容资产的定价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分析出在内容交易中传统媒体实现其内容资产价值所要满足的条件。归纳起来,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理论上,内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需要均衡考量供方要价与买方给价,而要价和给价的底线,是要能补偿传统媒体生产内容的成本与新媒体运营内容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内容价格最终由交易双方的议价实力对比所决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价能力均体现在其受众(用户)群的数量上,因此传统媒体需用力于提升内容价值,以高质量的内容争取受众,才可能在价格谈判中更有优势。第二,在内容交易中,传统媒体内容资产的合理定价应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内容资产的交易价格要大于等于生产内容耗费的总成本,其二是传统媒体生产内容进行交易获得的利润率应不低于该传统媒体所在行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最后,延展性分析反映出本文得出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具有一般性,可普遍适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合作。

本文希望为内容交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并进一步为传媒业无形资产量化操作做出努力。当然,本研究结论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局限性。目前,传统媒体的内容成本与收益补偿,除文中谈到的内容交易外,还有其仍保留运行的传统路径,换言之,传统媒体花费一定成本制作的内容,可实现一次生产、多次交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内容价值中完全体现传统媒体生产内容所耗费的总成本,是不完全合适的,合理的做法应以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中产生的边际成本为基础,评估内容资产价格。但也应认识到,囿于边际成本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传统媒体拥有选择,是否将其内容资产售卖给新媒体的主动权,文中建构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使用的总成本,理应成为传统媒体内容价值的底线。且在传统媒体日益将其重心转向网络、手机、iPad等多元终端的趋势下,在可预见的未来,其内容成本和收益补偿将主要由内容合作实现,故以内容生产的总成本来评估传统媒体的内容资产,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未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延伸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耕耘. 传媒资本运营[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17-235.

[2] 张晓群. 传媒集团的无形资产运营[J]. 当代传播,2005(6).

[3] 王文杰. 电视传媒无形资产评估[J]. 视听界,2005(5).

[4] 孙晓东. 报业内容资源资产化探讨[J]. 青年记者,2011(3).

[5] [17] 郑宇丹. 报纸数字化的内容融资策略. 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36):71-80.

[6] 史薇. 中国数字报业商业模式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8.

[7] 倪霞.“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探寻[D].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8] [21] 鞠宏磊. 手机报盈利模式探究[J]. 当代传播,2008(1):77-78.

[9] [24] 文远竹. 手机报盈利模式分析――以广州日报手机报为例[J]. 新闻战线,2009(2):27-28.

[10] 王卫新. iPad模式是传统报业的掘墓人还是救世主?.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25):63-67.

[11] 石长顺,景义新. 中国报业的iPad生存[J].现代传播,2012(5):99-100.

[12] 曾培伦.“报网交易”:我国“报网互动”演进历程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新闻大学,2012(4):85-91.

[13] [18] 黄升民,王薇. 内容银行: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36):62-70.

[14] [15] 陆睿,刘卉,廖志成.一个数字内容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8):135-136.

[16] 刁毅刚.《纽约时报》的内容数据开放和新闻客户端战略[J]. 中国记者,2012(2):120-121.

[19] Ai WU. The Mechanism of Transaction: Value Equilibrium Model of A Bargaining Game Between Two Rational Agents,NO.12-14 Oct. 2008.

[20] 范东升. iPad是什么.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25):55-62.

[22] [美]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4-5.

[23] 沈品发,赵斌,白玉.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3-69.

[25] 高涵.媒体无形资产中商誉的合理评估[J]. 中国记者[J]. 2004(12).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数字出版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6-0013-03

[Abstract] Features and contradiction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the field of basic educa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ser requirement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sector, profit pattern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education was sorted out to create competitive educ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products.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Digital publishing Profit pattern

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以及人类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都为数字化教育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出版社的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形成有竞争力的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产品,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正成为传统出版社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以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出版产品开发为例,梳理常见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

1 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出版的特点与矛盾

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服务具有成本低、交流方便、资源丰富等优点,基础教育数字出版充分发挥编辑把关优势,对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能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但是,在实际推动过程中,数字出版产品与传统教育、出版业务的融合还存在一些矛盾。

(1)互联网的开放性与海量资源泛滥的矛盾。开放是互联网能够持续兴盛的原动力,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递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也丰富了日常教学实践。但是,过多的未经把关的知识传播,也带来海量资源的泛滥。如何帮助用户精选优质的内容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正成为基础教育数字出版成败的核心因素。

(2)基础教育领域的用户体验与自主学习的效率问题。网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基于网络的师资力量也空前壮大,课本还可以以图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可大大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日常时间比较紧张,对优秀资源要求比较高;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自主性比较差,行政规划性比较强。如何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用户高效学习,是一个有待突破的难题。

(3)资源共享与基础教育竞争的矛盾。在基础教育领域,由于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关键考试的原因,学校或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学校并不愿意共享本校的优质资源。但是,从单个学校或区域信息化角度来看,在学校内部或区域内部又迫切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学校个体或区域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如何通过数字出版服务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内部资源交流和外部资源共享之间的平衡,也是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产品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4)行业价值链参与者的不同诉求。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教育主管部门、教学机构、教学人群、受教育机构、教育消费人群组成的价值链,每个环节对信息化具有不同的诉求。如教育主管部门侧重于通过信息手段加强管理,教学机构侧重于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侧重于教学资源使用、师生群体交流,家长侧重于与校内师生交流、与学生通信等。如何给不同的用户创造超值的体验,并将其吸引到平台上?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顺畅的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价值链,做好细分用户的需求分析,开辟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出版蓝海。

学习是一个过程。无论是纯粹的在线学习,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都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要让学习者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切实提高学习效果。面向基础教育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也是要整合已有的课程资源、专家资源以及学习平台,面向精准的用户群体,在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获取价值回报。

2 盈利模式的突围

要想找到面向基础教育的“蓝海”,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已有的优势以及行业特点,充分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形成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下面,结合基础教育领域的特点,从平台的提供、内容的整合以及产品的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高质量数字课程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原创内容。课程的形式包括:视频讲座,PPT课件,音频材料等。其来源包括:通过激励机制,在一线教师等专家群体中,征集试题试卷等课件,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视频讲座等。在项目发展初期,还可以直接购买内容提供商的版权等。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通过灵活的机制设计,充分发挥编辑的把关作用,整合传统教辅资源及优质的第三方资源,为用户提供数字化课程服务。

传统培训机构的专长在于课程内容的开发,但在平台的建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为此,数字出版机构可以快速发挥技术整合的作用,通过建立网校分支机构、培训机构主页、学校主页等形式,建立网络营销渠道。例如,针对部分优质内容和关键信息,只允许付费会员浏览查询;与技术公司合作,搭建依据国家资源标准建设的资源库管理系统。典型模式有:学科网、101网站、新东方在线等。

在数字出版课程服务中,针对课程的付费问题始终是一个难题。在一般的运营模式中,可以按照提供的内容进行收费。比较直接的方法是建立大量的机构,通过来发展业务。这种模式对平台的用户体验、对营销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在实际运营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他渠道的优势。例如,与运营商合作,由教师推荐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手机报订阅服务。在这种模式中,优质的内容,必须贯穿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与班级、学习环节保持密切联系。在学习体验上,除了发挥网络海量内容存储、精准内容检索、网络便捷交流的优势,还要注重地面服务的跟进。比如,通过线下一对一的交流与咨询服务,建立与学员的信任;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效果。

2.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

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最终是为了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成本。因此,针对教师、学生网络学习时间少的情况,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进行产品体验的纵向功能优化。针对目标对象的不同,这种学习服务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拓展:在教师网络研修业务系统中,形成常态化组织及组织管理机制;通过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测试,实现个性化指导和个性化学习;给家长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课程。

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可以打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尤其要注重与地面环境相结合。通过线下学习中心的建设,增强地面学习的体验,集中学员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由教师、助学者、学习者等角色参与,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以面向高中的教师网络数字化学习为例,可以在这种整合过程中,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此,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程信息采集系统和基于网络搭建的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提升学习者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从本质上讲,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应用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针对高中教师参与学习时间少、学习枯燥的特点,可以就近建设地面学习中心。在地面学习中心中,通过终端收看、集中讨论、课后答疑等方式,提供一整套的高效课程服务。

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是评价网络学习的重要标准。数字出版技术的运用,也是为了增强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在人的学习过程中,反馈、强化的过程极为重要。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段来加强这些过程,如在线反馈互动、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内容强化。而在线下使用这些技术来增强学习效果,也是对当前学习体验的优化。在具体的产品形式上,还可以设计一些虚拟反馈产品,如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做游戏学习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盈利方向。

2.3 借助工具打通资源价值链,营造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交换模式

随着海量课程的不断形成,可以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交易平台。这里销售的不是实体商品,而是碎片化的知识内容。通过数字出版平台提供一系列交易平台和服务。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由于升学压力,许多学校对本校资源的共享会有一定顾虑。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打造基于学校局域网、区县教育网内的资源交换模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授课专家来自校内,也可以从外面聘请一部分专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上,可以借助于数字出版服务平台,积累优质课程资源。在这种资源价值链的打造过程中,要避免在校内环境进行循环,必须注重引入校外优质课程资源,注重教师的激励和学生的评价,让优秀的课程能够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和本区域的学校构成资源联盟,和区域内外优秀学校“结对子”,适当引入第三方优质课程。

工具的强化,也会有助于盈利模式的成熟。以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为例,2012年,该公司推出了章节分享(ChapterShare)应用。通过这种应用,能够让书摘分享体验更舒适,实现在Facebook页面上的高质量、无缝式阅读体验。除了可以阅读书中的章节节选,读者还能在阅读之后立即提前预购该书,让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这种运营经验也可以在基础教育行业中进行推广。通过便利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帮助教师更容易获取资源。随着教育资源、目标客户的不断积累,为了更好地打通资源价值链,还可以为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招生宣传服务,与教育机构进行利润分成。在用户认知度增强的基础上,还可以鼓励用户原创内容,对相关课程进行评价,吸引教育机构投放广告甚至进行战略合作。

2.4 优化学习过程,注重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在传统教育出版模式下,比较常见的业务形式是出售教材,再配套出售一本习题集或学生参考书,同时制作测试题给教师,很少提供“课外辅导”服务。数字出版使信息呈现方式多元化,大规模的数据挖掘技术也使个人教学信息定制成为可能。Connect产品就是麦格劳·希尔对传统出版的一种尝试,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首先,在学习内容的获取上,学生可以便捷搜索任何感兴趣的教科书资料、参考课件、视频课程。然后,根据学习进度,自行进入测试环节,并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判断哪些知识点比较薄弱,从而继续复习提高。从整个流程来看,它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

从国内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传统数字出版企业在内容和渠道的整合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技术开发、产品运营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材教辅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尽管参与各方在内容上不断优化,但与一线终端用户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距离。

借鉴麦格劳·希尔的经验,传统出版社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价值链,延伸产品和服务。尤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一线教师建立联系,提供教材教辅推广服务。如通过有计划、成系列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通过海量答疑,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具体的服务形式上,可以提供直播、点播和自主探究等形式。例如,在直播中,可以通过以接受性学习培训、线上交流为主;在点播模式中,通过发送通知、征集愿景、答疑、编辑加工资源等服务,指导学员参与学习;在平台自主探究模式中,提供自学服务体系,帮助学员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培训。

对于教育数字出版运营商而言,可以依靠已有的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和编辑团队资源,整合第三方技术厂商,推出个性化的学习咨询服务。例如,在开发基础教育教材时,可以与电信等运营商合作,推出类似手机的学习辅导服务,通过点读笔功能、作业答疑功能、学生自动定位功能等,解决家长最关心的一些问题;还可以结合教材教辅实施家庭作业管理,即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在线做功课,然后得到老师的即时反馈。这既可在课堂使用,也可以直接链接给学生使用。

对于参与数字出版运营的第三方厂商,可以通过广告、品牌合作等形式,实现用户的价值转换。在广告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从logo、导航栏等细节塑造专业形象,使用户在到达网站后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和使用体验。在运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的互动,增强目标用户对学习品牌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细节的不断优化,为客户(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创造超值体验。例如,在细分的高三年级学生用户基础上,通过信息推送、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展留学招生、体艺特长生培训等业务,打造增值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实用SEO技术,加强产品推广,获得更好的口碑。此外,利用已经形成的庞大的网络平台用户的优势,在线下一些与既有用户需求高度一致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也是将产业链盈利范围合理拓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面向基础教育行业的数字出版,本质上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它的渠道运营不同于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传统营销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模式,把握关注用户最关注的内容,帮助用户减轻学习负担,实现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钊.网络教育行业盈利模式分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8(6)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粉丝经济 兴起原因 盈利模式 问题分析 发展趋势 发展建议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通过媒体平台聚集形成现代新型社群,在社群中,人们相互沟通交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粉丝经济正是具有典型的社群体系特征。因为拥有相同的追随对象和强烈的情感共鸣,粉丝们聚合成群并产生一致的文化消费行为,最终催生了粉丝经济产业链。粉丝群体从最初的娱乐演艺圈溢出,渗透到文化、体育、科技、政治等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并在消费主义与媒介合谋的体系下促生了新的文化经济形态――粉丝经济。

一、“粉丝经济”兴起的原因分析

第一,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孕育偶像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加,这就为粉丝经济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过去传统的粉丝经济营销模式下,艺人要想成为偶像的途径十分有限。而在当今时代,偶像的孕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公司、唱片公司和影视制作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各类综艺节目、真人秀、网剧、数字专辑等方式来实现。艺人们其后再通过线上或线下开展各类运营活动来提升自己在粉丝中的影响力,巩固偶像地位。

第二,艺人的职业化培养和标准化包装。各大经纪公司纷纷利用化妆技术和先进的PS技术对艺人进行包装,并为其设定粉丝群体所喜欢的言行风格,以方便“二次售卖”获得广告收益。而当明星作为消费型偶像成为人们所崇拜的主要对象时,作为其忠实拥护者的粉丝也就出现了,由此催生了粉丝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粉丝群的专业化经营。一些粉丝组织(分地域、分职业或分年龄段),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时刻在主流媒体平台上偶像消息,为其他粉丝提供信息交流、情感传递和明星八卦的平台。这种分工明确的粉丝组织在一定程度激发了粉丝热情,即使偶像不在宣传期也能为其保持一定的曝光度,促进粉丝经济的发展。

第四,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是粉丝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它给大众提供了解偶像、亲近偶像的平台,它使得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粉丝可以通过百度贴吧、微博、QQ群等新媒体虚拟平台来共同讨论偶像消息、与偶像进行常态互动。同时,在互联网r代,网民们已养成了良好的付费习惯,愿意为自己的审美、为自己内心的追捧付费,为心仪的偶像买单,向自己的情绪代言人打赏。而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的兴起,为这些线上付费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二、“粉丝经济”的盈利模式分析

第一,在粉丝经济时代,生产者可以通过传统的营销模式获利,比如售卖影视专辑、向粉丝推送偶像周边产品和获取广告收入等途径,不断挖掘和培养消费者认同的偶像、借助线上线下宣传的方式扩大偶像影响力和粉丝群基数,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实行粉丝会员制。在相关网络平台上推行付费会员模式,粉丝需要通过付费的方式才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所喜爱的偶像进行各方面的支持,获得平台提供给会员的额外服务。

第三,通讯流量收入分成。包括粉丝观看网络视频、下载软件等产生的数据流量,生产者均可以与通讯运营商分成以获得收入。

第四,售卖粉丝信息的收益。影音视频网站向粉丝收取的费用远远低于视频拍摄等成本,但是他们会将粉丝的相关数据和资源卖给广告商,从中赚取广告费用。当偶像的人气越高时,粉丝数据溢价也就越高。

第五,售卖获得情感溢价的周边产品。粉丝是对自己所关注的偶像有深入了解的群体,这种熟悉感与认知感逐步转化为一种情感资本,它是实现最终产品增值的关键。张蔷把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因此粉丝经济中的周边产品都有一份情感溢价,这种情感溢价提高了商家的盈利空间。

三、“粉丝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第一,粉丝的盲目跟风、过度消费,不利于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形态的形成。粉丝的消费是以“越多越好”为标准的无度消费,甚至有人鼓吹“不花钱的粉丝就是没价值的粉丝”。粉丝们无度的消费行为不仅表现在购买与明星相关的产品上的“馆藏式消费”,而且还表现在重复消费等追星行为上。

第二,数据的弄虚作假。在粉丝经济中数据的弄虚作假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微博中的粉丝数,另一个是短信投票环节的投票数。由于粉丝数是衡量微博是否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网上开始出现买卖粉丝的名为“微博服务”的淘宝店铺,对僵尸粉明码标价;还有的投票公司在选秀节目中对投票数据弄虚作假,拉高自身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的粉丝支持率。这些现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数据方面的问题,而是牵连到一个社会道德的诚信问题。

第三,资金的监管缺失。目前我国粉丝市场上的歌友会、歌迷会、粉丝团等粉丝组织还处在自发阶段,其资金主要是通过发起人进行自律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这些组织的资金来源除了会费、年费,还有会服、荧光棒、条幅、展板等收益,这其中不乏存在经济诈骗行为,亟需进行有效监管。

四、“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偶像从娱乐产业逐步扩展到其他传统行业。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多为影视明星,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粉丝经济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少商人、金融行业的分析师等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也开始涉足网络成为偶像,并且有了自己的粉丝生态圈,享受到了粉丝经济的巨大收益。以小米为例,雷军凭借其个人魅力,时刻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互动,扩大与用户间的交集,增加彼此间的亲切感,最终将消费者转化为小米粉丝,进而又把粉丝变为小米新产品的消费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小米手机所形成的广大“米粉”不乏雷军的忠实崇拜者,而这批粉丝又充当了义务宣传员,为企业的盈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粉丝有望成为一种职业。不少公司招募粉丝,专门为某产品、某活动、某明星等进行拉海报、高声呐喊以及在网上发帖子等捧场造势的活动,并且为这类职业粉丝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这些职业粉丝有两种来源:一N是年轻大学生兼职,主要进行拉海报、网上发帖、建立话题及评论等工作,可获得比较可观的收入;另一种是有一批可提供专业粉丝服务的公司,为某经纪公司、电视台、或活动策划公司进行系列线上线下的专业粉丝支持服务。在粉丝职业化下,他们将对偶像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第三,专业粉丝网站平台从偶像明星扩展到有影响力的企业。许多互联网公司建立线上互动平台让偶像与粉丝建立联系,最早的是百度贴吧,后来有粉丝网、直播APP等。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百度也邀请了数千家知名品牌入驻建立官方吧,其中包括神舟电脑、网易游戏、中信银行、天猫、京东等知名品牌。从目前的发展分析,专业粉丝网站平台主要在打造粉丝社区,推出一系列的服务内容,通过广告收入、娱乐增值服务提供线上虚拟社区获得利润。

五、推动“粉丝经济”良性发展的建议

第一,应倡导与培育健康的粉丝文化,防止粉丝将对偶像的过度迷恋转变为不切实际的狂热消费行为。粉丝文化原本是粉丝们寻求社会归属感的一种文化,而今,在社会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广泛流传着“不为偶像花钱的粉丝不是真爱粉”之类的言论,使得很多粉丝被动地成为了商业化捆绑的工具,在为自己偶像掏钱的过程中越陷越深,出现了很多不理性的消费行为。针对过度消费问题,社会和主流媒体应培育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品味,积极倡导回归粉丝本真的追求,表达自己的文化偏好和见解,即构建一种以寻求身份认同及情感共鸣为基础的亚文化体系。同时,大力提倡粉丝文化中对发展文化产业大有裨益的“关注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文化,创新社会文化的自觉与热情。”在粉丝文化中塑造自身健康人格、建构社群,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粉丝的不切实际的盲目的迷狂型病态追星。

第二,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对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管。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市场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相关的运营机构也应积极地配合监管部门,共同抵制这种违背社会诚信的暗箱操作行为。比如,微博运营机构应该加强对假粉丝现象的治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经营的投票公司进行及时的查处等等。

第三,要加强监管,引入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防止粉丝团体内部出现经济欺骗活动。对于有健全组织结构的粉丝组织而言,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及分配。而对于那些组织结构尚不健全的粉丝团而言,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金管理风险,因此它们的成员在交纳会费、年费等费用时,也应有一个类似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管理平台,并且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对资金的事后运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以防止出现组织者出于个人利益诉求而对资金擅自挪用的问题。

第四,企业应充分塑造人性化的品牌,强化品牌情怀,放下身段抱着为顾客解决问题、做朋友的心态,搭建起品牌与粉丝、粉丝与粉丝间的网状交流平台,充分调动粉丝的积极性,以实现共赢。同时,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出一个与其核心产品相关的粉丝经济链条,用来实现粉丝群体的更多要求。这个链条可以将更多的服务、周边产品和某个社区结合起来,为粉丝提供多方位、更全面的一体化服务,从而更好地发展粉丝经济。

参考文献

[1]刘芳鸣.打造“粉丝经济”促进“粉丝产业”健康发展[J].经济师,2008,05:60-61.

[2]张红.粉丝经济中的创业行为与可持续性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2:119.

[3]向阳.论粉丝经济[J].经济,2014,0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