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云安全态势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月28日,2017蓝盾股份新产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以“智慧安全 御见未来”为主题,蓝盾股份副董事长兼总裁柯宗贵、高级副总裁韩炜和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揭开未来智慧安全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蓝盾股份将“智慧安全”的理念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中,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研发着力点从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深入到业务应用安全等各个层面,坚持技术创新,深化安全技术内涵,不断打造精品。本次会上,蓝盾AI防火墙、蓝盾态势感知平台、蓝盾云安全产品、蓝盾企业移动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蓝盾S-EMM)、蓝盾新微智慧眼监控雷达(BDS-100智慧眼)、蓝盾业务应用安全审计平台等六款智慧安全重磅产品及解决方案悉数登场亮相,发力信息安全行业最前沿实践。
据悉,蓝盾AI防火墙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快速判定安全威胁的新一代智能防火墙;蓝盾态势感知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实时评估整体网络的安全态势;蓝盾云安全产品可形成完整的云内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蓝盾企业移动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使业务单位能够轻松应对各类应用场景的安全问题;蓝盾新微智慧眼移动目标监控雷达可全天候对目标进行跟踪和识别;蓝盾业务应用安全审计平台实现了对业务操作行为的实时监管、操作留痕,对违规操作的预警预测和追溯倒查。
本次会中亮相的产品,代表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全面诠释了“智慧安全 御见未来”的真谛。同时,本次会是一次全面了解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聆听网络安全从业者洞察c感知的重要良机。
回望2016年,产业沉浮,风云激荡,哪些技术英雄书写下深刻的一笔?《通信产业报》(网)聚焦年度中国信息通信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网上投票,评选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016中国通信产业金紫竹年度技术人物”,10位一线潜行的行业技术创新者成为产业热门技术领域的改革创新表率。
刘晓峰:把Polar码写入5G标准
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革命的风口,5G从研发之初就备受关注。
刘晓峰2009年加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负责3GPP国际标准化推进工作,研究5G NR(新空口)的研究及标准化,重点推进5G NR编码、URLLC设计、帧结构及Numerology、灵活双工设计等技术。
被誉为“通信技术的皇冠”的编码与调制技术,体现着一个国家通信科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实力,我国主推极化码成为5G短码编码标准更是把5G研发再次推向了舆论。
刘晓峰作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负责中国主推的Polar码国际标准化工作。他对Polar、LDPC、Turbo及TBCC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把中国主推的Polar码成功写入3GPP国际标准,对全面推进中国主推5G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5G标准化方面,刘晓峰还主推中国5G国际标准化三驾马车,明确了5G中国国际标准化主推的关键技术,并与国际上达成明确共识。在三驾马车框架下,国内企业对5G关键技术进行了分工与合作,为中国引领5G国际标准化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贡献
作为3GPP国际标准化推进组的重要成员,负责Polar码国际标准化工作把中国主推的Polar码成功写入3GPP国际标准,全面推进中国主推5G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张光辉:推动NB-IoT国际标准化
张光辉作为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在2016年硕果累累。在800M 3G重耕4G方面,牵头完成中国电信800M 3G重耕4G现场试验,解决重耕面临的同异频干扰等众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电信打造国内首个低频4G网络奠定技术基础;与中国联通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并完成了4G现网升级改造RAN共享,并首次成功实现4G共享网与CDMA2000、WCDMA和GSM互操作和与非4G共享网的切换,并解决了共享与非共享边界的切换等业界公认难题。
2016年,张光辉牵头三载波聚合和TDD/FDD载波聚合等4G+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立项,引领4G/4G+技术发展,主导中国电信4G+技术方案和规模落地;主导中国电信频率研究和4G+频率申请,使中国电信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频率使用4G的运营商。
同r,张光辉牵头NB-IoT 3GPP国际立项,解决中国电信部署NB-IoT所面临的NB-IoT和CDMA干扰共存问题,并在国内首个完成面向物联网应用的Cat1技术试验和商用。参与工信部5G推进组的相关工作和测试工作,推进5G相关研究和进展。
技术贡献
为中国电信打造国内首个低频4G网络和摆脱CDMA产业奠定技术基础;主导中国电信频率研究和4G+频率申请,使中国电信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频率使用4G的运营商;牵头NB-IoT 3GPP国际立项,在国内首个完成面向物联网应用的Cat1技术试验和商用。
胡云:让物联网落地
中科大计算机学院本硕博十年的求学经历,为胡云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2011年毕业后,胡云进入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无线研究室任高级工程师,两年以后晋主任高级工程师, 2016年初担任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总监,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工作:全面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整体规划,包括业务规划、网络规划等;负责中国联通NB-IoT/eMTC新技术及业务试点工作;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相关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包括了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研制等;5G方面,参与中国联通5G未来网络架构以及未来新业务及技术研究相关工作。
胡云作为中国联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带头人,完成中国联通物联网技术演进发展战略及规划,《中国联通蜂窝物联网技术白皮书》;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专项规划,指导全国物联网业务发展及网络建设。针对窄带物联网业务(NB-IoT),代领团队从技术标准推动、产品研发、业务培育、应用落地,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和推动;率先实现了上海迪士尼NB-CIoT的试商用,加快标准化的进程;在广州完成国内首个基于标准化的NB-IoT端到端业务的打通,并推进到8个城市业务试点;在福州完成全国首个NB-IoT商用局的开通。
技术贡献
完成中国联通物联网技术演进发展战略及规划,《中国联通蜂窝物联网技术白皮书》,推动NB-IoT全国多地商用。
唐洪玉:让云更安全
唐洪玉在网络信息安全行业深耕15年,在信息通信安全环境、技术、趋势的不断变革中,提出网络安全领域两大专利,其提出的“云计算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框架”被广泛引用,成为安全领域的事实标准。
身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总工会专家、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理事以及CISSP、PMP、系统分析师,唐洪玉专门负责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安全产品研发及运营。
2016年,他带领核心团队研发中国电信安全帮产品,并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自助、专业、快捷、智能的SaaS云安全服务,涵盖云安全、安全大数据、SDS软件定义安全、威胁情报、态势感知等重要功能,旨在解决企业面临的安全厂商多、安全产品繁、安全投资大、安全人才缺等四大问题,被称为安全领域的“一匹黑马”。
2016年,安全帮产品已为100家企业用户提供自助、专业、快捷、智能的SaaS云安全服务。
特别是其自主研发的SDS调度管理平台,实现了安全设备的云化部署和管理,以及安全能力的封装和业务编排,极大提升了云安全服务效率,为企业解决关键安全问题的同时,实现服务成本降低50%。
2016年,他带领团队研究并了《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站安全报告》,对2016年上半年网站漏洞、威胁情报、攻击安全、安全事件、安全热点问题、安全管理现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网站安全运营管理建议,对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参考和实践指导,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日益复杂和严峻的今天,唐洪玉带领团队把信息安全技术的自主创新落到实处,用新的思维和技术不断改造安全手段,创新安全人才培养,成为信息安全的“守门人”。
技术贡献
2016年,带领团队开发中国电信安全帮产品并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自助、专业、快捷、智能的SaaS云安全服务,解决企业关键安全问题。
胡森标:突破NFV转发性能
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胡森标一直与中国的通信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同步。聚焦柔性网络、SDN和NFV、云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公司产品布局,胡森标多年来奋战在信息通信科技研发一线。
在CT与IT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从2010年起,胡森标积极推进云、SDN/NFV的产业化工作,建立起具有丰富CT和IT经验的产品和开发团队,确立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SDN和NFV的技术体系,并推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2016年,他带领团队以云网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优秀的云计算产品平台,平台基础上开发赛特斯智慧云产品并获得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提名。
在科技创新方面,结合流媒体技术、SDN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创造性地完成了云计算架构下的流媒体业务保障方案,并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奖。
2016年,胡森标带领团队攻关,开发出令业界瞩目的NFV数据转发性能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纯虚拟化平台BRAS设备单CPU 120G转发性能突破瓶颈。
胡森标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公司产品研发定位,以开放的态度和积极的实践来促进构建一个健康良性的生态,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技术贡献
作为国内SDN/NFV的先行者,带领团队以云网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优秀的云计算产品平台。2016年,在技术上带领团队攻关,开发出令业界瞩目的NFV数据转发性能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纯虚拟化平台BRAS设备单CPU 120G转发性能突破瓶颈。
王瑞春:让国产光纤升级
在浙江大学学习材料学出身的王瑞春,是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元老之一。
担任研发中心总经理多年,负责整个长飞公司光纤与预制棒等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平_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
自2002年加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至今,王瑞春先后主持、参与并成功开发了长飞系列主要工艺技术与产品,包括大尺寸G655预制棒产品、200mm大尺寸预制棒、超低损耗G.652光纤、超低损耗G654光纤、G657光纤、VAD及OVD制棒平台以及相关芯棒与预制棒的开发等。其中低水峰光纤的研发使低水峰光纤成为长飞的主导产品;超低损耗G654、G657产品更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更优化的产品选择。
作为项目带头人,王瑞春带领长飞完成了低水峰光纤的大规模生产工艺的研发,并获得成功。
目前低水峰光纤是长飞公司的主导光纤产品,为长飞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开发的G654 及G657类型的光纤,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2014年来所完成的VAD工艺平台以及正在开发的OVD预制棒平台,实现了高效的预制棒制备技术,解决了光纤行业的瓶颈,其中VAD工艺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达到了规模生产的能力并在潜江基地投入生产。
在国产光纤厂商从技术追赶到逐渐获得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期发展道路上,王瑞春带领长飞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技术贡献
作为项目带头人,完成低水峰光纤的大规模生产工艺的研发并发展成为主导光纤产品。其开发的G654及G657类型的光纤,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优化。
刘敏:变现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信息技术正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大数据逐渐对生产、消费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刘敏作为北京盛久盈天科技有限公司(IdataThinker)总经理,一直关注大数据领域,特别是在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下,如何高效利用系统内部数据、专业机构提供的专业数据和互联网全媒体平台的信息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业务模型和业务监测指标,通过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用数据说话,为企业提供增加销售业绩、降低成本、减少运营风险的决策依据和数据参考。
他还联合国内多所高等院校教师和央企技术专家,筹备出版大数据统筹、数据治理以及数据资产评估的一系列丛书。
刘敏带领公司先后研发并生产出了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并取得了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技术,主要有《盈科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盈科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盈科云计算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刘导的《基于定向搜索技术的大数据应用产品和服务》项目已获得北京市科委重点扶植项目。
技术贡献
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IdataThinker大数据平台,并在其上建立了按照行业分类的经济运行的算法库和模型库,利用此平台公司承接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等国家部委、银行和数个大型企业的项目。
肖力:定义云安全
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的肖力,是阿里巴巴第一位安全工程师,如今已经成为阿里云云计算安全事业部资深总监。从2009年阿里云成立的第一天起,肖力加入阿里云计算公司,组建与管理集团的首批安全技术团队,构建集团最初的安全体系。
领导阿里云安全团队,专注于战略方向、人才管理和行业投资,定义云计算时代的安全本质。
传统IDC要求用户对所有安全问题负责。肖力认为,到了云上,安全迎来责任共担的新时代,安全问题变成厂商与用户共同解决。在云环境下,云的服务提供商拥有更强壮的基础设施的安全,以及更强大的安全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应急响应能力。
肖力带领安全团队帮助用户处理每天访问量超过2亿次的密码暴力破解和攻击,每天帮助用户防御2000次的DDoS的攻击。2016年上半年,累计帮助用户修复了47万高危漏洞。
“更好地帮助用户在云上解决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多年来,肖力带领阿里云安全团队坚守初衷。
技术贡献
领导阿里云安全团队,引领阿里巴巴、淘宝等整个安全防御体系的建设以及安全技术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王龙村:创新行业物联网
王龙村2000年加入脉科技,作为国脉科技的技术领军人物,本年度带领团队共同完成公司从运营商的通信服务商到ICT综合集成商的角色转变。
从单一的服务厂商,发展成为与ICT领域众多厂商形成战略合作,从依托运营商,发展成为拥有自己的行业(区域)合作伙伴,在交通、教育、医疗、公安领域形成完整的ICT解决方案,特别是ICT技术在车联网及医联网中的应用。
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国脉车联网解决方案,利用全球领先的汽车路由技术,抢占车联网入口先机。有望形成全国最大的物联网平台,带动万亿元产值的车联网产业集群,推动汽车电商、二手车交易、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环保监测、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维修、后汽车市场应用软件开发等相关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国脉云健康平台,利用最先进的低功耗物联网组网技术,打造融合生命医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前沿技术的国脉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技术贡献
作为国脉科技的技术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共同完成公司从运营商的通信服务商到ICT综合集成商的角色转变。研究重点是传统产业的ICT化,在交通、教育、医疗、公安领域形成完整的ICT解决方案,特别是ICT技术在车联网及医联网中的应用。
刘锦潮:首创激光跟踪仪
刘锦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开展激光跟踪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持有激光测量系统的多项专利,是世界公认的激光跟踪干涉技术之父。
在自主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刘锦潮于1987年创建爱佩仪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威尔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生产六维激光跟踪仪和六维激光干涉仪的厂家,并推出了国际上第一台商业化激光跟踪仪。
在刘锦潮的带领下,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机械制造领域精密测量仪器和高性能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先进制造领域,并在坐标测量和机床性能测试的高精度标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爱佩仪激光干涉仪已经连续三年获得美国年度25种最新产品奖、年度新产品最重要技术奖和商业技术奖。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使其在国际精密测量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随着威胁的数量和复杂度逐日攀升,以及处理它们的时间和资源不断减少,安全从业者必须改进自己的方法。自2015 年推出威胁防御生命周期战略以来,英特尔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使用户能够以较少的资源更快速地应对不断涌现的威胁。英特尔安全事业部的安全解决方案覆盖整个威胁防御生命周期,包括终端防护、网络安全、数据保护、Web 安全、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 (SIEM),以及数据中心和云安全解决方案。
作为一项技术合作计划,英特尔安全创新联盟旨在加快互相关联的安全产品的开发,简化这些产品与复杂的客户环境的集成。英特尔相信开放和集成的系统最能让各个组织有效阻止威胁,确定损害,并加快补救。截止到目前,SIA 在全球已有 150多家合作伙伴,此次签约,标志着华为成为该联盟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合作伙伴。
华为安全业务覆盖网络安全、云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等多个领域,并建有独立的安全能力中心。华为安全对外销售的产品类型丰富,包括高中低端下一代防火墙、入侵检测及防御系统、DDoS防御系统、虚拟综合业务网关、APT防御系统、大数据智能安全分析系统、企业移动安全等产品,以及相应的针对传统威胁和未知威胁的解决方案。华为在安全战略上,构建安全的全联接网络,并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产品和方案。
英特尔和华为将在多个安全领域开展技术整合,其中之一是将华为的大数据智能安全技术和英特尔业界领先的终端安全技术进行整合,提供针对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s,简称APT)的防护、检测和自动化响应解决方案。
APT攻击具有持m时间长、分多个阶段攻击等特点。华为大数据智能安全解决方案能够在APT渗透、命令与控制外联、内部扩散、文件外发等网络层面的多个阶段进行检测和阻断;而英特尔的终端方案能够在终端检测恶意文件注入、扩散等行为,分析出原始感染主机和所有受感染的终端主机。两种方案进行联合,能够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全攻击链的APT检测防御能力;帮助企业将从发现威胁到清除威胁的平均响应时间,由传统的几天时间提高到分钟内完成,大大提高APT威胁防御的时效性。
大数据安全标准化研究进展
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概述
物联网安全参考架构研究
无线网络的中间人攻击研究
国内外云计算安全标准研究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综述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安全研究
融合的世界需要安全模式的创新
美国网络威慑战略解析及启示
物理空间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综述
可见光信息隐蔽传输与检测技术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APT防御方法
面向大数据安全的密码技术研究
数据安全重删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
恶意URL多层过滤检测模型策略研究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无线通信调制信号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恶意USB设备攻击与防护技术研究
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架构研究
面向网络搜索日志的方法研究
基于数字签名的QR码水印认证系统
大数据安全形势下电商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声信道的隐蔽信息传输关键技术
应急资源大数据云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渗透测试之信息搜集的研究与漏洞防范
一种新型的RSA密码体制模数分解算法
基于WinHex手机图片信息的恢复与取证
光纤通信的光信息获取及防护技术研究
基于Web日志的Webshell检测方法研究
国内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研究
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标准化研究及进展
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保障评价体系研究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侧抓包分析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基于系统调用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研究
安全通论——“非盲对抗”之“童趣游戏”
应对高级网络威胁建立新型网络防御系统
基于人工免疫的移动恶意代码检测模型
乌克兰电力系统遭受攻击事件综合分析
一种实时网络风险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实现
电商大数据服务与监管时代的机遇与合作
更快、更高、更强:DT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
信息设备电磁泄漏还原图像的文本识别研究
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核心要素的自主之路
网络安全标准是“牛鼻子”促进标准实施应用
Windows7下USB存储设备接入痕迹的证据提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信基础网安全态势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前行、大踏步的前进,虚拟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取得了喜人的进步,社会也走入了信息化大爆炸的时期。IBM 公司于 2007 年底宣布了虚拟云计算计划,虚拟云计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虚拟云计算技术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导兵,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想在其中大展身手,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想在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获取巨额经济利益,使之成为了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虚拟云;虚拟云实训室;虚拟云架构
引言
科技文明像车轮一样带动现实社会不断前行,虚拟计算机网络搭载这列火车也走出自己前行的轨迹,放射出大量信息引发人们心灵的震动。在这其中,虚拟云计算技术又借助当今网络服务平台的东风,将网络应用发扬光大,进而也为计算机网络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1、虚拟云计算技术的综述
IBM公司于2007年底宣布了虚拟云计算计划,“云计算一词既可以描述某一系统平台又或者是某种类型的应用程序。所谓“云”计算技术,其实是能够将网络、互联网、软件联合使用的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法,在云计算平台核心是服务器,它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虚拟的。高级的虚拟云计算通常包括一些常见的计算资源,例如存储区域网络,网络设备,防火墙等其他安全设备。虚拟云计算在定义应用方面,它描述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Internet进行访问的可扩充的应用程序。“云应用”使用大数据中心或者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互联网接入装置或者标准的浏览器来访问一个云计算应用程序。一个虚拟云计算的平台按用户需求进行实时部署、按需配置、更新配置以及撤销服务等。
首先,在虚拟云计算中的各种云都被看做是一种能够并行的分布形式,硬件是网络环境中的独立运行的计算机,支配和调度计算机中的软件和应用;其次虚拟云计算是有待探索的多技术体,一般情况下,当今计算机软件技术与虚拟云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获利,其侧重点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应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特点;最后是广大多网民用户群体,已经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需要花费人财物,直接接入云应用畅游,既解决了计算机技术人员对网络资源库的负荷超载的烦恼,也解决了用户资源浪费的困扰。虚拟云计算具备规模大,安全性高以及虚拟性等等特点,虚拟云计算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及用户之所需,智能分析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意想不到的资料来源,为用户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让用户对虚拟云欲罢不能,深深陷入对云灵活方便强大实用的依赖。
2、虚拟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以虚拟云计算技术的适用范围、技术特点、功能指标以及其他要素,能够将虚拟云计算技术划分成各种相应类型。从其服务的用户的角色、用户对云的渴望来看,可以将虚拟云计算技术分为公共云和订制云。所谓订制云是说,以用户个人对云的依赖程度本身为切入点,为客户量身打造一个私人空间,完全实现私人定制,包括私有的应用设计,建立的私有平台等,一般这样的私有空间部署在用户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用户的数据安全、私密性和各种服务都得到最大化的有效控制;而公有云是指一些用户的使用不足以创建订制云,自身对云的需要有其局限性,开发一些适应普遍大众需求的公共云资源。一般来说,在公共云和订制云的分类上,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首先,不间断的服务。一般来说,社会大众对公共云的服务参与程度非常之高,影响非常之大,造成公有云的崩溃,甚至是停止服务,反而订制云建立在用户内部无需考虑这方面的困扰;其次是数据安全方面。如同公共场所的安全性和私人宅邸的私密性无法比拟一样;再其次是成本费用。订制云为了保证提供不间断服务和超高的数据安全私密,数据的稳固,就要以付出成本为代价,公共云在这个方面的费用成本相对较低;最后是监测能力。公共云因为有广大的用户群体,与生俱来的具有非常强大的受测能力,获取信息之后进行有效快速的分析,实时提供给用户。
3、虚拟云计算技术的实现
目前是按三个层次来划分计算机系统,也就是系统前期构建过程,以及系统功能实现、后期维护过程,目标是使得系统的整个处理过程变得更加简洁明了。过程不同,阶段各异,在系统实现中也有着不同处理方法和实现手段,贯彻这种分层理念、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系统设计人员能够顺利的将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发挥和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简单形象也随之实现,意味着用户操作简便易用,是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的前提。信息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虚拟云计算技术当之无愧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角。一般来说,虚拟云计算技术的实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软件应用程序的使用,将企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管理程序放置在公共云中,企业利用接入端口获得专属信息,既满足了企业对虚拟云技术的使用又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其次是网络服务,这也和软件应用程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主要的使用方法是招募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的软件程序研发者投身到虚拟云计算技术实际应用的开发;最后是提供管理服务,这是虚拟云计算技术最原始最初期最成熟的使用形式,和软件应用程序使用和网络服务相对比,其提供的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信息技术服务,譬如系统瘫痪等等。
4、虚拟云计算技术在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操作型应用人才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操作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室建设,目前实训室普遍使用还原卡对实训教室进行管理,虽然还原卡对计算机环境进行了保护,但是也导致防毒软件不能及时升级,教学需要的资料不能及时保存,教学所需要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不能及时更新,现在计算机更新换代迅速,实训室建设成本增加,面对这些问题,将虚拟云计算技术用于调配高职高专实训室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对高职高专信息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虚拟云计算技术在现有硬件环境上分区设置不同的虚拟云,适应不同的专业学科实验环境需求,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与性能。完全改变了以前的实训教室管理人员在实训教室的每台物理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的麻烦,既方便了实训教室的维护,又节约了时间与成本。
有了虚拟云实训室,各学科实验数据、软件与人员等信息都可以放心大胆地交给虚拟云来维护管理,在虚拟云计算系统中存放着所有学生的相关实验数据,学生进入虚拟云实训室,动动手指登陆自己的用户帐号遨游在云计算系统中,即可按部就班获取实验数据,按照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完成后,再将实验数据保存到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同时,虚拟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数据保存提供安全安心之所。
通过虚拟云计算平台还有利于对实验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实训教室的硬件与软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将现有机器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极限。虚拟云计算管理系统具有动态合理地分配登录用户数量与使用限制,每个资源节点的负载均衡情况以及资源的性能特点对学生而言是透明的,学生只需知道满足其进行实验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虚拟云计算技术实验平台的架构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共分4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硬件层、虚拟云设置层、云管理层与云终端应用层,基础硬件层主要是看得几摸得着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设备、机房管理设备等。物理硬件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互联网络设备,全部实现物理上的网络连通。
虚拟云设置层主要是每个高校都可以根据学院的学科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去分配设置虚拟机,根据学院物理基础的配置的不同,按需分配物理设施的虚拟云环境,根据实验项目的需求、虚拟环境的性能等因素的需要,在虚拟化的计算机上安装不同的操作平台,在配套的操作平台上搭载安装实验所需的工具软件。所创建的虚拟化计算机建成一个或者多个虚拟计算机集群系统,由虚拟机管理系统来管理与维护。
云管理层主要包括云平台资源管理系统、云实验管理系统、动态用户管理系统、云安全保障系统与云数据中心系统,云平台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云计算中虚拟机资源动态智能的管理,这个管理包括对于长期闲置的资源进行清理,长时间空闲的做到删除,监测到比较繁忙的资源分配更大的虚拟空间,对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源及时更新,保障用户永远使用的是最新版本,出现故障的资源及时维护,添加新增软件。动态用户管理系统主要是负责云环境中的各个云资源节点使用分配是否平衡,使用动态分配策略管理、对于流量偏大的节点进行流量控制、对登录用户进行分流或者限制某节点登录数量等,云安全保障系统主要是负责对云计算平台上的系统安全方面的管理,最简单的安全手段是验证用户名、密码、设置用户保密级别、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手段管理用户访问、数据等。云数据中心系统主要是对虚拟云计算平台系统中的学生实验数据、用户登陆数据、软件操作数据、资源更新数据以及系统维护数据等相关数据的保存与维护。
云终端应用层主要是在物理PC机终端中只需要安装一个登录软件即可,登录软件安装在物理PC机的操作系统,使用形式上作为一个应用软件来进行安装,这样,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物理PC机终端上通过该软件登录到实验云平台系统中。
5、虚拟云计算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我们在享受云给我们的各种体验和惊喜的同时,也要关注到虚拟云计算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云中数据能否保密,能否丢失,是否安全是用户最最关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浏览器接入云端是虚拟云计算技术使用的普遍形式,而浏览器作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多少有些不让人放心,用户的电子证书,以及电子认证秘钥很容易由于浏览器的安全漏洞让黑客们得手;其次是在云端中,不同的应用都要经过身份、级别的认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认证机制的高效安全又如何得到保证;再其次是在虚拟云计算技术服务提供层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技术来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最后是在虚拟云计算技术物理基础层中,如何确保数据的不透明,不释放和不更改都是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性。
6、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虚拟云计算技术仍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刚发芽的小树,但是由于它的方便实用迅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人们纷纷尝试这一新生技术,给人们的感觉是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精彩,同时在目前许多领域的应用都有明显的成效。另外,虚拟云计算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技术的指路明灯,很多发达国家和先进企业想在这一方向上作出成绩获得利益,逐渐加大在虚拟云计算技术的投入和研究,使之成为了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 软件学报,2009,5:1337-1339.
[2] 矫玉勋. 元计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分析及发展策略[D].吉林大学,2013,5(24):15-22.
现在,几乎已经达到了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足迹的地步。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数字的标识符与关键的信息,甚至是婴儿的心跳信息。数据在云计算产生之前就存在,甚至每个人出生之时就有了数据和信息。因此,我们必须习惯这一切。
如今,新的市场因素正在推动企业重新思考他们的整个业务战略,并想方设法采用智能来调整其IT环境。
有了这一切,让我们来看看2016年影响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的五大趋势。
物联网规模越来越大
物联网设备的爆发将轰动业界,其应用范围从汽车和家电到消费电子产品。人们将会看到房屋、建筑,甚至整个城市都会成为云和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医疗保健正在使用更多的“智能”设备,它有助于监测患者,并提供实时的健康服务选项。
思科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说,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创造的一切设备的数据,2019年将达到507.5ZB(每月42.3ZB),而2014年物联网产生的数据为134.5ZB(11.2ZB每月)。IOE(分别指IBM、Oracle和EMC三家)设备传送到数据中心,2019年所产生的数据将是2015年的269倍;从终端用户设备到总数据中心流量,2019年将是2015年的49倍。无论人们处在什么行业,IOE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人们的业务活动产生影响。
软件定义网络SDN规模
越来越大
人们意识到服务器虚拟化有着非常实在的好处,网络是下一个。围绕如今网络生态系统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资源的复杂性和分布性。组织面临着管理政策、控制管理权限和资源分配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采用设备和传输更多的数据,这个挑战将继续增长。
调查机构Gartner最近指出,到2016年年底,在全球范围将超过10000家企业在他们的网络中部署SDN,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0倍。据IDC最新预测,全球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段SDN市场将从2014年9.6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80多亿美元,将以89.4%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
“SDN是网络的一些创新方法,特别是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兴起所带来第三平台的网络挑战,”IDC网络基础设施副总裁罗希特・梅赫拉表示,“随着SDN在数据中心云部署的日益增长,企业的IT部门开始看到延伸到广域网以及校园的、采用更加灵活办法的SDN在网络架构、配置和操作需求等方面潜在的价值。”
今天,SDN的应用实际上比以前更加容易。人们身边有商品的技术选项,集成SDN虚拟机管理程序,甚至在硬件层部署了SDN选项。具体来说,你现在可以将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直接进入所需要的服务。只是要确保知道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要知道,数据中心已经在研究和采用SDN和NFV技术。最新AFCOM关于数据中心调查的报告指出,83%的受访者表示,从现在起到2016年,他们将实现或部署SDN或者某种NFV,并准备好采用一个更加灵活和虚拟化网络。
下一代高级持续性威胁
(APT)将继续发展
如今,在整个黑客社区,对于经济化和工业化有着一个非常现实的想法。目前,有国家、个人和整个团队工作来获取别人的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安全将不再有尚方宝剑。随着下一代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发展,人们的物理和逻辑工作和业务,甚至威胁到各个数据中心。黑客们瞄准了非常具体的薄弱环节和各种服务,他们尝试利用这些来获取利益。JuniperResearch公司最近指出,全球范围内消费者的生活和企业记录的快速数字化将增加数据泄露的成本,到2019年其成本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2015年的4倍。
甚至还有网络和安全厂商在系统中处理自己漏洞的情况。展望未来,企业将需要检查整个攻击连续性,并确保他们拥有智能安全服务涵盖其整个数据中心和云计算。
新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有助于加密和保障数据中心和云生态系统之间的新型通信安全。因为,你的数据很可能是下一个目标。考虑到这一点,创建一个安全架构,可以锁定特定的数据点,能够与你的数据中心的各种技术进行整合。最重要的是,你的网络将成为安全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和业务流程
将被人们更为采用
下一代云环境各不相同。现在许多自动化工具将管理和先进的政策控制直接转化为产品。先进的技术让云计算管理员控制他们的云安全方面获得相当的知名度。除了能够控制周围的资源利用成本,这种类型的平台创建了一个非常有活力的自动化云平台。业务流程,甚至多云控制都是建立在这个云平台上。这里有很酷的部分:人们的云自动化平台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自动化和分析工作,人们能够为其云计算基础设施实现可视化,并预测其要求。业务、工作流程、数据中心业务流程/自动化技术将有助于组织控制资源,甚至优化整体用户体验。记住,人们正在创造一个能够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此外,人们还可以控制资源和数据中心管理的成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使得管理员可以专注于不断增长的业务,而不是持续的处理麻烦。当人们查看业务流程和自动化技术时,如今可以在云中查看。这种完全云生工具让人们整合各种云计算以及数据中心资源点。所有这一切,使企业能够让他们的关键IT生态系统更加灵活。
建筑融合将改变数据中心的经济性
资源锁定在孤岛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人们面临的挑战是失去资源、管理资源的挑战,并控制用户的体验。这就是融合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当人们定义更多的技术在推动融合的基础设施向前迈进时,有些厂商会销售其物理融合的平台,其他人将采用hyperconvergence工作,其实是能够聚集所有资源的虚拟设备。无论如何,融合的基础设施可以帮助数据中心管理者创造更高层次的租赁和资源控制。
3月18日,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面向会员《可信计算体系结构规范v1.0》、《可信平台控制模块规范v1.0》、《可信软件基规范v1.0》和《可信服务器平台规范v1.0》。此外,《可信存储系统架构规范v1.0》和《可信计算机评估规范v1.0》也将于近期面向会员。
可信计算作为一种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具有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是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核心关键技术,现已成为网络空间国际竞争的焦点。
我国的可信计算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现了军民融合、规模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自主创新体系。但是,相关的技术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信计算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国家各级主管机关对联盟标准高度重视。此次的联盟标准对于完善可信计算标准体系,推进可信计算标准化工作,保护可信计算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联盟将大力推动联盟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使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安全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四大规范先行
据记者了解,参与制定本次的规范的6个联盟标准工作组成立于2015年11月,牵头单位分别是华大半导体(TPCM)、可信华泰(TSB)、浪潮(可信服务器)、中安(可信存储)、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体系结构)和北京工业大学(评估)。参加标准工作组的会员单位有40余个,实际参与编写人员超过100人。
各工作组在牵头单位的带领下,基于前期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信安标委)下达的北京工业大学的“可信计算关键标准研究”项目,并结合近年来可信计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对现有成果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经过近4个月的反复论证,并征求了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等有关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了联盟标准草案。后续,联盟将组织相关企业不断对规范版本进行迭代和完善,推动企业按照联盟标准落实产品研发,并积极争取尽早将联盟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以指导我国可信计算产业的发展。
可信计算是指在计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扰。可以说,可信计算就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它具有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可以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排斥进入机体内的有害物质。
首批的《可信计算体系结构规范v1.0》、《可信平台控制模块规范v1.0》、《可信软件基规范v1.0》和《可信服务器平台规范v1.0》这4个规范是可信计算标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目前,可信计算标准体系框架共有9个规范,包括1项基础规范、4项主体规范和4项配套规范。我国对于可信计算标准体系的研究开始于2005年。从2005年到2009年,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全国信安标委分别下达可信计算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任务,由沈昌祥院士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完成了9项标准的研究制定任务,其中3项为国家标准,其他6项形成了规范草案。
此次联盟组织会员单位对6项规范草案进行了重新研究,针对近年来可信计算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草案文本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因为体系结构、TPCM、TSB和服务器规范相对比较成熟,所以率先这4项规范,存储和评估规范也将陆续。
以《可信计算体系结构规范v1.0》为例,它是可信计算的总体标准,规范了可信计算的技术体系结构和标准体系结构,同时还阐述了运算和防御并行的可信计算基本原理,规范其体系结构、核心组成部件和相互关系、组成可信信息系统中的关键可信节点特征,以及可信计算标准体系等内容。该规范可以为其他可信计算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修订提供方向性指导。
目前,联盟正在组织存储和评估规范工作组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和验证工作,一旦条件成熟,就会正式存储和评估规范,作为联盟标准。这6个联盟标准和已经的3个国家标准(密码、主板、网络连接)将构成一套基本完善的可信计算标准体系。
不过,可信计算的标准化工作绝不仅仅如此,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上述9个规范只是搭建起了一个基本框架,后续联盟还会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细化的标准编研工作。
标准先行 指导产品开发
可信计算在云安全方面有用武之地。《可信服务器平台规范v1.0》和《可信存储系统架构规范v1.0》本身就是可信云计算规范的基础。此外,联盟已经把可信云架构的规范的编研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早在2014年,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就完成了中国工程院的重大咨询课题――可信云构架。2015年,联盟组织了可信云架构高级研修班,邀请沈昌祥院士亲自为成员单位的核心技术骨干深入讲解了可信云架构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这些都为研究可信云构架规范做好了技术储备。2016年,联盟将正式启动可信云架构规范的研究工作。
联盟标准的对于可信计算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联盟成员参照规范开展产品研发,将大幅度地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大家遵循共同的标准,便于实现产品的互连互通和集成适配。另外,参照标准开展产品研发,依照标准进行可信性评估,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用户对可信计算产品的认知、认可和信任程度。从这个角度讲,联盟标准将在助力会员企业拓展可信计算市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这些项规范还都是1.0版本。对于何时能够升级到2.0版本,联盟方面表示,这需要由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态势和其他信息技术的进展情况来决定。随着可信计算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联盟标准的版本会持续更新,在相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之后,会推出2.0版本。
实际上,在联盟标准之前,已经有核心成员将标准内容用于产品研发。比如,华大半导体的TPCM芯片、可信华泰的白细胞。反过来讲,标准内容提前应用于产品研发也是对联盟标准科学性的有效验证。
五大突破
2016年是联盟的发展之年。今年,联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可信计算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健全联盟标准的管理机制,同时开展更多细化联盟标准的研究工作;二是组织编写可信计算技术白皮书和产业报告;三是进一步完善会员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人才专委会,重组投融资专委会,盘活人才和资本两个市场,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成立自主可控专委会,在联盟平台上依托自主可控处理器,以可信计算为纽带,打造自主可控的生态链;五是打造可信计算双创平台。
链接 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了目前主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一些大的企业开发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私有云或混合云作为一种共享服务架构为其业务处理提供支持。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一系列敏感和机密数据,所以云技术的采用需要对数据和应用安全要求严格。本文通过定量研究现有文献和专业实践,致力于发掘云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潜力,给出了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中云技术SWOT分析。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云计算;SWOT分析;共享服务
一、绪论
目前,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深远及变革性的影响。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了目前主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一些大的企业甚至开发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私有云或混合云作为一种共享服务架构为其业务处理提供支持。共享的服务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具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商业的发展是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同步。就技术和云服务而言,新的尝试引领了商业模型形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商务运营策略,包括企业商务运行方法,硬件软件的定义,通信基础信息的建立,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等。
SaaS(Software-as-a-Service),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PaaS(Platform-as-a-Serviceand Business),BPaaS (Process-as-a-Service)都是现今广泛使用的新的云服务商业模式。同时,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应用也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云计算已经成为热门的科技检索词汇。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架构,云技术在外部和内部组织两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系统。考虑到云技术对现今商务处理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关注怎么样将这些技术运用于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持久性。同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SWOT分析。
二、文献综述
在史海燕,等的研究中,对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云计算的各种应用形式,并指出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推进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易用性、安全性、低成本、可靠和共享协作性。云计算服务通常涉及以下内容: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物理存储空间,处理能力,虚拟CPU和数据库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 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意思是平台即服务。PaaS是托管在服务供应商基础设施之上的有关开发、测试和部署的一系列软件或产品开发工具。通过使用基于Internet的供应商平台,软件开发者可以创建各种应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在云会计学院的基准研究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管理是目前云解决方案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在准备采用SaaS 方案的管理者,74%管理者的目标是财务会计软件管理方案。
采用SaaS 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益处有三个:简化软件管理、降低资本和运营成本、易于实现。
采用SaaS 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关注点是:安全问题、与其它应用的集成问题、总成本的投入以及应用程序的性能。
集成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减少重复数据的输入,生成实时报告进而改进管理决策。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云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进行讨论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因素、风险与安全因素、财务会计因素、企业战略因素。
我们制订了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来分析云计算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采样包括了商业领域云计算技术最新的文献和研究。
四、结果讨论
本研究结果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将讨论用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其次,给出了使用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影响的SWOT分析。
1.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1)技术因素
①在实施交付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资源规划(erp)中使用SaaS 解决方案效果最为显著。云服务提供商使用SaaS 模式,在企业共享服务体系结构内提供ERP服务。在SaaS模式下,企业租用一个ERP方案,大多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交易和报告都会托管在云体系结构中。比如:SAP, Netsuite, Oracle ERP Cloud Services,Microsoft Dynamics ERP cloud-based等。
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PaaS 模式来开发有关于财务流程,会计,市场和人力资源等通用模块和应用(例如SAP HANA 云平台)。如果在会计信息系统中,SaaS只提供标准的ERP解决方案,那么通过使用开发平台工具,PaaS将能够拓展制定这些解决方案。
③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IaaS 模式,可以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备份解决方案。IaaS模式提供了较大的存储能力和金融信息的数据处理能力。
总之,云技术能够创建一个集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同公司企业在一个云端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相同的ERP,这也使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更简单快捷。
(2)风险与安全因素
在多数研究中,风险与安全是云技术的最关键问题。尽管一些研究者认为迁移到云在安全层面是一种改善,但许多许多风险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云服务提供商都会采用有力的安全解决方案,以应对企业转向云服务时带来的安全问题。
在云服务中影响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①财务会计数据丢失。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和存放的数据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总账,工资数据库,销售数据库等)。它们是企业所有报告和分析的基础。将数据和信息存储在外部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SaaS或者IaaS)中,无疑将增加数据泄露丢失的风险。因为,企业只拥有数据,而基础设施由云服务商管理,致使企业无法控制和验证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②隐私权。当企业采用云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时,隐私权是普遍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敏感数据和机密信息(如员工数据,客户数据和财务数据等),这些都涉及到隐私权问题。
③法律和监管问题。
④知识产权盗窃。
为了提高使用云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补丁管理。拥有一个集中的整体的架构,能够对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进行高效及时的补丁管理。
②灾难恢复和备份程序。云服务提供商应该拥有先进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
③持久的监督和安全管理。云服务提供商应设置专门处理的部门或团队,确保基础设施安全。
对于云安全,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信息系统审计的保障服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了云技术的企业将被强制要求对云基础设施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服务。在这种情形下云技术的持续审计将尤为重要。
(3)财务会计因素
采用云技术涉及的消耗,在云决策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云技术,将会大大减少企业在维护和管理基础设施时软件和硬件的投入成本。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投资实现云技术,拥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为云服务采用按需付费和按租用时间付费,所以在企业中采用云服务,将降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ERP 等)的资金投入,降低现金流需求。这也是采用云服务带来的积极的财务影响。
(4)企业战略因素
在企业中采用云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战略也会有直接影响。这些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商务经营方式。对于大多数使用云或汇合云技术的大企业,将在共享服务架构下组织业务。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另一个影响是在企业的每一个业务战略中使用和开发外包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些突显了云模式在业务战略中的作用。2.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的SWOT分析
五、结论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相关技术作为其商业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迁移到这些技术同样对会计信息系统有重大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我们致力于找出使用云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很多的文献和研究强调了在业务开发中使用云技术的积极作用。这些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扩展能力,机动能力并降低了维护成本。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一系列敏感和机密数据,所以云技术的采用需要对数据和应用安全做严格的分析。因此,着重强调了云技术信息系统审计服务的重要性。由于成本低,搞扩展性和互联网的持久连接等因素,云技术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和大公司将被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史海燕,锅艳玲.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2(12) .
[2]Cloud Accounting Institute, 2013. Cloud Solutions BestPractices: 2013 Benchmark Study, retrieved from: amllp.com/documents/WhitePaper_BenchmarkStudy_2013.pdf.
[3]吴卫华.“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05).
[4]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04).
[5]ISACA, 2012c.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for 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Vision Series White Paper.
[6]邓仲华,朱秀芹. 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初探[J]. 图书与情报,2010(04).
[7]林小勇. 云服务下信息用户隐私权保护[J]. 图书馆学研究,2010(13).
[8]周昕.“云计算”时代的法律意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对策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9]KPMG, 2010. Cloud Computing - A Compelling BusinessMode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Update – April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