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防治措施;病害;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多的病害成为了水产养殖者最大的担忧,但是病害爆发的种类以及频率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极大的冲击了水产养殖业,使得很多水产养殖人员纷纷转业。文章通过对现代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以及最近流行的几种病害进行了分析介绍,并相对的提出了防治病害的措施。

1 病害发展

1.1 种类增加

水产养殖中会产生多种病害,并且病害的发生会随着环境污染以及水体污染,变得愈发严重,每年病害的种类都在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水产养殖病害有鲤鱼出血病以及三代虫病;草鱼的赤皮病以及烂腮病;虾类的寄生虫病以及红腿病和细菌病等等。

1.2 抗药性的增强

病害会随着药物的使用而出现一定的抗药性,这是物种进化的必然结果。但是病害抗药性为防治病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病害公害化,如车轮虫病发展成中华腮病,细菌性肠炎病或者是赤皮病发展到败血症。同样的病害由于产生了抗药性,使得药物的作用时间加大或者用量加大,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实际对于病害的防治要不断的变换药品的种类,但是治疗效果上却不理想。

1.3 破坏范围愈来愈广

由于水体具有流动性,因此,病害会随着水体不断地流动,从而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导致了病害的流行。很多病害的发生都具有季节性,但是由于水体的该种特性导致了季节性病害演变为了多季节性病害或者是全年病害,且流行的时间间隔也愈发短暂。

2 常见类型

2.1 败血症

该种败血症主要讲的是细菌性的败血症,由于区域不同对于这种细菌性的败血症的称谓也不同,但是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单胞菌中的温和气单胞菌以及嗜水汽单胞菌造成,革兰氏杆菌也是引发该种病害的主要因素。主要病理特征为出血性或者是溶血性的腹水病以及腹水病、爆发性的淡水鱼流行病,都是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

2.2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降低鱼类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水中的亚硝酸盐会通过鱼类的呼吸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影响鱼类血液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的载氧力。由于组织缺氧因而鱼类的摄食量就会降低,因而会加重组织缺氧,从鳃部开始发生病变,影响呼吸,同时会对平衡能力造成影响。发生病变的鱼类会出现黑紫色血液以及红褐色血液,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内脏皮膜通透性改变,使得渗透能力下降,造成组织充血,出现类似出血病症状。

2.3 瓜虫病

该类疾病是一种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是在淡水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可以说所有的淡水鱼品种都受到过瓜虫病的侵害。小瓜虫的生长以及寿命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二十至二十五摄氏度或者一摄氏度时最容易感染瓜虫病,而水温超过三十度以后虫体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天发生瓜虫病的几率较小。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在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或者在鳃上出现白点,因此这种病症又被称作白点病。

3 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3.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3.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防治思路以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当下我国的综合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结合水生物防治病害工作上的基本原则,将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主要以预防为中心,进一步实现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资金是防治水生病害发生的主要基础,财政补贴是水产病害防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水产生物的病害预防以及治理中相关技术的研发需要积极的争取资金,并对相关的研发配套设施进行逐步的完善。而病害的防治少不了渔药,因而渔药需要同不断改变,渔药的研发技术需要随着疾病诊断技术的提高而推陈出新。

从养殖技术上的提高上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健康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而养殖技术的推广主要的侧重点为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手段主要通过水体以及自然生物环境中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用以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病害的发生。因而,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养殖首先应当保证养水,这一理念是推广水产养殖的基础理念。其次,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养殖能够很好的对病害预防和治理。诸如在规模化的养殖中,养殖场能够通过申请财政补贴获得病害防治基金,以此积极的去寻找并推广水体养护措施或者是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诸如:对芽孢杆菌制剂的使用推广,EM菌剂的使用和推广(乳酸菌做为菌液主导),这些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消毒剂,成为新兴的水质净化剂,以此,创造出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水产养殖,更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最后,财政还会在病害的治理以及疫苗的使用研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该类工作需要适当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而基地的建立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养殖环境具有代表性。

5 结束语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而病害对于水产养殖企业、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关系着生存、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民众来说是关系到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因此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应当对其发生以及扩散流行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水产的健康,真正实现健康养殖。

参考文献

[1]朱丽娅,普家勇.水产养殖病害综述[J].渔业致富指南,2005(1):49-50.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危害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8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的数量、规模、种类不断的扩增,养殖的面积也不断的扩大,产生的潜在问题就是水产养殖动物一旦出现病害,会波及的范围较大,即造成大面积水体的污染,这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水产养殖的质量大幅的下降,养殖户的收益受损。控制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以及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发展趋势等,以此为基础,能够较为提前的制定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控制的措施以及病害控制的方案,实际的降低水产养殖动物出现病害的可能性,以及际的保证病害的污染影响面积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分析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是影响水产养殖发展以及水产养殖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能够实际的降低水产养殖的整体质量,以及减少水产养殖的数量,造成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水产养殖行业的衰弱,会直接导致市场的结构受到相应的冲击,市场的发展动荡化,以及会间接的导致失业率提升,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较为不利,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具体表现,具体影响等。

1.1 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范围以及影响逐步的扩大,这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较为不利的信号,分析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状就能够实际的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危险性。水产养殖动物危害现状一就是病害根治难,具体表现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存在反复性,尤其是水产动物较容易得的疾病,或者水产动物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存在每年反复出现的情况,导致养殖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无法避开常见动物病害,损失无法避免化,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致命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以及无法控制的主要种类为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以及血液相关疾病等,并且这些疾病的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导致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以及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在这些病害下出现大规模死亡,会直接导致水体中的细菌,病毒滋生,进而导致水无法使用,导致水资源出现进一步的短缺,在抑制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1.2 新病害不断出现

新病害不断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种类不断的增加,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种类也不断的增加,加之水产养殖户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法实现养殖的科学化以及养殖环境的合理化,对于饲料的配比,饲料的投喂规律,以及对于环境条件的控制调整较为随意,导致新品种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不断的出现。并且水产养殖户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不同动物共同养殖,动物养殖的条件存在相应的差异,这进一步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概率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水产养殖动物也呈现全球化趋势,国外水产养殖动物的引进,导致新细菌种类以及病毒种类的引进,进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种类的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失控化。

1.3 养殖环境恶劣

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离不开水环境,水环境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而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也间接的显现以及影响水环境的稳定性。而现今水环境污染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劣化,导致水产养殖的公务病害的出现概率以及出现严重程度不断的增加,在该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就是为有效的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发生以及实现治疗效果,投入大量的药物、药剂,这进一步紊乱水体的体系,以及破坏生态的调整,导致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养殖难度逐步的提升,养殖的水资源逐渐出现匮乏,养殖的环境逐步的受到限制,养殖行业的发展在该环境出现停滞情况。

1.4 养殖条件复杂化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快速进步,导致环境的破坏逐渐的扩大,进而使得气候逐渐恶劣化,持续的雾霾、降雨、高温情况时常出现,同时还存在降酸雨、暴风雨等极端天气,这直接导致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控制难度提升,水产养殖的条件复杂化。同时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清理意识,水产养殖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缺乏,这进一步导致水产养殖的卫生条件下降,水产养殖的细菌,以及水产养殖的病毒快速扩增,导致病害的频发,病害的高发以及病害的快速蔓延。养殖的科学性以及养殖体系的缺乏也是导致养殖条件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养殖户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管理意识的薄弱化都导致养殖过程中的投入物危险系数较高,以及隐患较大,养殖体系的缺乏导致养殖的随意化,养殖对于水污染的不可控制化。

2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探究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措施需要从根源入手,实现治本的效果,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概率低,影响低的目标。

2.1 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具体操作就是对水产养殖户进行规整,实现水产养殖的区域划分明确化,水产养殖的范围固定化,同时对水产养殖户进行养殖知识普及,并且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水产养殖动物操作引导,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交叉,细菌交叉,病毒交叉等,并且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通过饲料投喂的调整以及养殖条件的改善,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概率的降低。并且由水产养殖动物专业人员引导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的清理以及卫生质量的维系,从根本上减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出现的机会,同时能够实际的提升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以及成活率,并且实际的保证养殖环境的可持续性应用。

2.2 水产养殖管理化

水产养殖管理化,即固定的对水产养殖的环境进行观察,确定养殖环境养殖条件的合格性,同时对不允许养殖的区域进行控制,防治出现养殖的泛滥化,以及养殖的不科学化,防止环境被破坏,以及养殖资源的浪费。同时管理养殖户的药物投放、饲料投放情况,防止出现药物的种类多样化,进而导致水质量下滑,动物产生抗药性,进一步加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止的难度,饲料的过度投放,会导致水过营养化,动物饮食不正常化,严重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管理还包括对养殖手段的管理,保证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最佳化,以及水产动物的养殖环境最优化,水产动物的B殖方案科学化,能够实际的实现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养殖的质量提升,养殖的环境逐步往良性的方向行进,养殖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养殖的范围能够在该情况下逐步的扩增,养殖行业的发展受限制因素逐步的减少。

2.3 药物应用

药物应用,通过抗菌药、抗病毒药、免疫提升药、代谢改良药等的合理,少量的投放,实现水产养殖动物抵抗外界的干扰的能力提升,能够适应的环境拓宽化,养殖的难度以及养殖的注意事项减少,能够实际的减少人力的投入,同时能够减少操作的内容,实际的推动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水产养殖动物出现的病害,对于存在感染的病害,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针对性药物,通过饲料混合,实现投喂,保证投入量的科学性,对动物进行定期的观察,对于有好转有效果的情况,采取继续投喂的方式,对于无法挽救的情况,对余下的动物进行检查,保证不存在隐藏病原,避免出现一次性爆发的情况,同时对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确定造成病害的源头,进行及时的解决,实际的保证在病害发生的情况下,损失最小化。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在应用药物的情况下,要保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防止出现药物的错用以及药物的滥用,进而避免生态体系受到破坏,实际的保证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较为不乐观,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的治理以及及时的控制,针对病害出现的原因,分析病害预防的对策,以及病害控制的方式,实现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有效控制,病害的种类减少以及病害的出现概率降低,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水资源的最大化安全利用,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龙强,宋关碧,翟旭亮,等.重庆市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09(3):74-75.

[2]陈昌福.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存在的问题[J].饲料工业,2007,28(10):1-3.

[3]吴灶和,简纪常.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与控制的关键问题探讨[C].全国水产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33-136.

[4]战文斌,刘洪明,王越,等.水产养殖病害及其药物控制与水产品安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758-760.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永安市农业局,福建 永安 366000)

1网箱养殖特点及脆肉鲩养殖概况

水库网箱养鱼作为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在养殖行业发展相对比较迅速。与其他养殖方式相比,水库网箱养鱼本身具有突出的高密度以及集约化、高产高效等特征优势,是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水库网箱养鱼的养殖密度以及养殖规模在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也导致养殖鱼类的病害问题发生日益严重,对于养殖效益和养殖产业的发展扩大等都有着极为不利的作用和影响,成为养殖产业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脆肉鲩的水库养殖为例提出防治对策,为促进水库网箱养鱼优质高产、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福建省永安市安砂水库在网箱养殖发展中,主要是以脆肉鲩的养殖为主。安砂水库(又名九龙湖)地处闽江支流沙溪上游的九龙溪,是福建省安砂水力发电厂建坝截流汇堰而成的人工湖,湖面山清水秀,水质清沌,自然环境优良,正常水位时总面积3 333 hm2,平均深度34 m,最大水深84 m,蓄水量6.4亿m2,年交换8~12次,是发展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该水库2011年开始发展网箱养殖,目前养殖160个网箱,每箱养殖脆肉鲩鱼1 500尾,年产量500 t。每年的4月底5月初放苗,国庆节前后开始出售成品,全程仅投喂经浸泡后的蚕豆,养出的脆肉鲩鱼因皮爽肉脆、肉质结实极富弹性、清爽脆口鲜美、脊骨坚爽,鱼味鲜甜,口感独特、品质良好而受市场广泛欢迎,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水库网箱养殖基本产量保持在100~200 kg/m2之间,如果水库网箱养殖中每箱的养殖面积达到25 m2,那么,在养殖生产后期,其产量就可能达到2 500~5 000 kg之间,养殖产量非常高。

2水库网箱养鱼常见疾病及防治对策

2.1水库网箱养鱼的常见疾病

水库网箱养鱼由于水环境相对比较好,因此养殖鱼类很少会发生病毒性或者细菌性病害,即使出现细菌性病害,也多是继发性感染的细菌性病害类型为主,其造成的危害影响与池塘养殖相比相对较小。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真菌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一些其他病害类型。

其中,真菌病主要以水霉病为主,主要是由水库水霉或者是绵霉引起的一种鱼类病害,表现为鱼类头部以及躯干等部位的表皮出现损伤,严重情况下会使鱼群狂躁不安,发生死亡。它多发生于刚入箱不久的鱼种,发病时期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份到5月份之间。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的细菌病主要以烂鳃病、罗非鱼综合病、疖疮病为主,其中,烂鳃病主要是由鱼害黏球菌引起的,多发生在每年的6-7月份,鱼一旦发病主要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食量减少或者是不食等症状,主要以继发性感染病害为主;疖疮病则表现为患病鱼皮下肌肉组织出现脓疮,除发生在鱼的皮肤以及肌肉部位外,还会侵入到鱼的血液中,对鱼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此外,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主要以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病害为主,不同病害的发病原因以及时间也不相同。

2.2脆肉鲩养殖中常见疾病的防治对策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一、病害综合预防措施

1.养虾池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淤处理

虾池经过1年或多年使用,池中的淤泥、虾的排泄物、残饵等沉积于池底,形成污泥。这些污泥到了翌年的养成期时,水温升高,便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小龙虾喜欢掘洞,污泥不适宜它掘洞。因此,在放养虾苗前,池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平整池底,除去淤泥。

2.虾苗或虾种放养时进行虾体消毒

由于小龙虾分散繁殖的习性制约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致使养殖户养殖的苗种来自不同的货源,苗种带病原菌成为不可避免。因此,虾苗种在放养前要进行虾体消毒。消毒养殖苗种方法:用3~4%食盐水浸浴10分钟以杀灭可能携带的病原。

3.放养苗种密度要适中

合理的放养苗种密度可以避免虾病的发生或减少虾病的发生。小龙虾合理放养密度应是:春季(2~3月)每667m2投放2~4cm的幼虾3~4万尾;秋季(9~10月)每667m2投放l~2cm左右的幼虾4~5万尾。

4.加强养殖池水质管理,保持水中有充足溶解氧

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水温高和水质差时要多换水,否则少换。定期(一般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方法:生石灰用水化解泼洒,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15g。养殖中后期,每月施用光合细菌l次,每次用量为每立方米池水用5~6g。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池水的pH和Do在安全范围内,使水体中的物质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严禁污水入养殖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对小龙虾养殖池水质污染危害极大。更不能在污水和废水中养殖小龙虾。

5.坚持科学投喂

饲料投喂要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量灵活掌握;饲料要新鲜,决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如有条件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和免疫药剂。动物性鲜饲料,如杂鱼、螺蚌肉、畜内脏等,在投喂前要严格消毒。常用消毒药物有高锰酸钾、土霉素等。

6.搞好防逃设施

进排水口和池埂上要设网片,严禁敌害生物进人养殖池危害龙虾,如发现池中有凶猛鱼类(鳃、乌酸、级、黄鳝等)、泥鳅、水鼠等敌害生物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清除。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黑鳃病

病因:病原属真菌中的半知菌类,同马铃薯、大豆类植物上的马铃薯镰刀菌是一个种。该病是由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

症状:小龙虾的鳃先由微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而后逐渐变成黑色,引起鳃部萎缩,功能逐渐退化。患病的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行动缓慢呆滞,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①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②确保池水清新,溶氧充足,并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和杂物;③采用菌毒净全池泼洒消毒。④发病期间,施用1克/米3浓度漂白粉、底改宝、速效底改全池泼洒,即可达到防病效果。

2.烂鳃病

病因:由丝状细菌引起。

症状:细菌附生在病虾鳃上并大量繁殖,阻塞鳃部的血液流通,妨碍呼吸,严重的鳃丝发黑、霉烂。

防治方法:①定期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②使用水博士、复合芽孢杆菌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出血病

病因:由产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红肿,一旦染病,很快就会死亡。

防治方法:①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并对虾池水体整体消毒,用菌毒净25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最好每月泼洒一次;②内服药物用菌克拌料投喂,连喂5天。

4.水霉病

病因:由水霉菌所致。因小龙虾肢体受伤感染。

症状:患水霉病的小龙虾伤口处的肌肉组织长满长短不等的菌丝,该处组织细胞逐渐坏死。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降低,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放养的虾池要彻底消毒;②在捕捞、搬运过程中,要仔细小心,避免虾体损伤;拉网要选在晴天,切忌雨雪天进行,避免冻伤;③越冬或放养的水体必须经过清整消毒,杀死敌害、寄生虫和病原体,以减少水霉菌入侵的机会;④药物治疗:用水霉净或菌毒净全池泼洒。

5.纤毛虫病

病因:由钟形虫、斜管虫和累枝虫寄生所引起。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7021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80210);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2011-YS1)。

作者简介:熊占山(1963-),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网箱养殖及渔业水域生态。E-mail:xzs1963@126.com

摘要:鱼病防治对网箱养鲤的养殖成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网箱养殖科研成果和出口商品鱼的生产实际,明确了网箱养鲤的鱼病防治原则为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中西结合、内服为主、外用为辅,阐述了网箱养鲤的选药、给药及防治方法,提供了网箱养鲤鱼病防治的中、西药组方和使用方法,认为采用“挂袋法”防治网箱养殖鱼病值得商榷,供网箱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 :网箱养鲤;鱼病防治;用药方法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直接决定网箱养殖效果的好坏甚至成败。纵观各地水产养殖户,无不为鱼病防治所困扰,全国每年因鱼病所造成的损失数以几十亿计。2005年我国淡水养殖中水产病害损失达43.5亿,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1]。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网箱养殖框鳞镜鲤亦损失惨重。2002年,辽宁某网箱养殖场,一个月内,因病死亡框鳞镜鲤100多万kg,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水丰水库网箱养殖区,已有近10个养殖户因连年鱼病困扰而被迫停产[2]。2007年,辽宁桓仁某水库一个月内,因病死亡框鳞镜鲤50多万kg,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0多万元。2007-2008年,吉林省三江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水产品养殖基地每年因病死亡框鳞镜鲤在5万kg以上,每年的损失在70万元以上。因此,鱼病防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结合近几年作者的网箱养殖科研成果及“三江渔业”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的生产实际,总结了网箱养鲤的鱼病防治和用药方法,供网箱养殖者参考。

1防治原则

由于网箱养殖处在开放的水域中,水交换量大、水域条件不可控,使鱼病防治更加困难。根据几年的网箱养殖的鱼病防治经验,确定以下基本原则: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中西结合、内服为主、外用为辅。

2环境处理

2.1环境选择

网箱的设置环境,水质、水温、流速、透明度、溶解氧等水质指标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决不能在污染区设置网箱。所需饵料、渔药等物资及用后的包装物要妥善处置,避免各种垃圾污染环境。

2.2环境消毒

定期对网衣、网箱过道、渔具、解剖工具等进行清洗并用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妥善处置检验病料。

3渔药选择原则

①非国家禁用渔药,可选用替代渔药[3];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所生产;③容易购买;④疗效确切,价格适中;⑤休药期较短,代谢快,残留少;⑥病原培养、药敏试验后选择药物[4-5];⑦经销者最好是了解药理药效、能进行鱼病诊治的单位或个人。

4给药方法

4.1外用

将渔药用水稀释后泼洒在运输或养殖水体内,使水体呈一定的药物浓度进行鱼病防治。

4.1.1小规格(12m×6m×4m及以下)网箱外用药方法

泼洒法:将鱼赶至网箱一角,泼洒药物,这种方法效果较差[6]。用药剂量为常量的2~4倍[7]。

药浸法:紧贴网箱外部,用塑料布、彩条布等连鱼带水兜起,向兜内泼洒渔药同时充氧,既不增加药量,又可延长用药时间,增强防治效果。

4.1.2大规格(18m×9m×6m及以上)网箱外用药方法

围帐法:用塑料布或彩条布,在网箱外部紧贴网箱将网箱围起形成筒状,塑料布或彩条布上边吊在网箱架的内轨上,底边绑鹅卵石等沉子垂下,向箱内泼洒或喷洒渔药,泼药后将塑料布收起吊于箱架内轨上;也可不围塑料布、彩条布,在喂鱼时向鱼体直接泼洒、喷洒渔药,时间和次数与喂鱼同步。用药剂量为常量的1.5~2倍[7]。

防治效果表明:外用药防治网箱鱼病,药量大,效果差;易复发,费用高。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只要箱鱼发病达到治疗的程度,都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资料检索发现,许多作者认同“挂袋法”防治网箱养殖鱼病[7-14]。笔者认为,“挂袋法”防治网箱养殖鱼病值得商榷,理由是:

①本能的回避反应,使鱼类不可能长时间滞留在挂袋药物所能达到的水域内,而瞬间经过药效不大,又不可能将药袋布满箱内所有水层。②长时间的药物刺激有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耐药或产生变异从而加大治疗难度。③挂袋时间短收效甚微,长时间大面积挂袋所付出的药费难以承受,且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008年,我们在集安市渭源水库“三江渔业”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采用挂袋法治疗框鳞镜鲤三代虫病,规格为18m×9m×6m的网箱,一昼夜使用90瓶400g装晶体敌百虫,镜检观察,药效甚微,药费难以承受。

4.2内服

将渔药加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进行鱼病防治。药饵可以买商品药饵,最好是请有关技术人员对病鱼诊断、药敏试验后,委托饲料厂家或自行加工,按说明投喂。应急情况下,可将适用渔药倍量用水稀释后,拌匀或喷洒在颗粒饵料上晒干后,投喂病鱼。

5网箱养鲤的易发病

资料检索[15-16]和生产实践表明,网箱养鲤易发且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如下。

5.1真菌类

水霉病、鳃霉病等。

5.2寄生虫类

三代虫病、粘孢子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等,危害最大的是三代虫病。

5.3细菌性

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腐皮病、白云病等。危害最大的是烂鳃病。

5.4病毒病

锦鲤疱疹病毒(Koiherpesvirus,KHV)病。2007-2010年在辽宁、吉林两地网箱养殖框鳞镜鲤大面积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践证明:以上鱼病很少单独发病,大多情况是并发症。尤其是高温季节,由于机械损伤或寄生虫蛀嗜等原因导致体表或鳃丝破损,使细菌、病毒侵入体内引起继发性感染,造成鱼体免疫系统崩溃,最后合并败血症而死。

6网箱养鲤的鱼病防治

参阅相关资料[17-21]结合自身的科研和生产实际,总结如下。

6.1网箱的处理

放鱼前7~10d对养殖网箱进行处理。新网箱将其放入水中,以便让水中的浮游植物附着在网衣上,防止鱼种入箱网衣刮伤体表发生水霉病和其它细菌性病的感染。旧网箱在检查网衣有无破损的同时,将网衣进行浸洗消毒,采用2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min,杀灭网衣上的真菌、寄生虫和细菌等。

6.2鱼种的检疫消毒

入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且无病无伤;鱼病检疫在肉眼观察后,还要对其体表、鳃、内脏等进行镜检。有细菌性病症和孢子虫病的鱼不允许入箱。对体表和鳃丝上有少量寄生虫的鱼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鱼种消毒。消毒用药选择毒性小、安全的药物,可选用4%~5%食盐浸洗20~30min或20g/m3高锰酸钾浸洗20~30min。

6.3药物防治

进鱼前必须准备好所需渔药,尤其是药饵,进鱼后的第二天就要投喂。

6.3.1蠕虫类疾病的防治危害严重的是指环虫和三代虫。用高锰酸钾按15~20g/m3浓度浸洗20~30min。

6.3.2病毒病的防治目前只能通过减少应激反应和鱼体擦伤,科学喂养和管理等方法增强鱼体免疫力来预防病毒病发生,一旦发病很难治愈,国内未见治愈网箱养鲤病毒病的报道。发生病毒病时,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

6.3.3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最好以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给药。若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可参考下述方法防治。

①运输和养殖过程中,小心仔细操作,尽量避免鱼体擦伤,尤其不能伤及鱼鳃。

②鱼种运至卸鱼地点前30min,鱼篓内按4%~5%食盐或20g/m3高锰酸钾浸洗。

③5月上旬、水温15℃左右,鱼种入箱后,10%的氟苯尼考按3‰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同时,每次喂鱼时,用稀释30倍的百毒威3号(季铵盐碘复合物)向鱼体泼洒,泼洒量视箱鱼量按说明而定。

④5月底前、水温20℃左右,用驱虫清按5‰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

⑤6月中旬、水温22℃左右,用5%的克血威(复合诺氟沙星)按5‰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

⑥7月初、水温25℃左右,用驱虫清按5‰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将“三亩灵”(复合二氧化氯)按说明兑好、稀释30倍向鱼体泼洒,泼洒量视箱鱼量而定。

⑦7月中旬,10%的氟笨尼考按3‰、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

⑧8月上旬,5%的克血威(复合诺氟沙星)按5‰、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

⑨8月底,用10%的氟苯尼考按3‰、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量做药饵,连喂3~5d。

9月20日以后,过了休药期,药残检测合格后,出箱上市。

这是正常的防治程序,如发生严重病情,视具体情况而定。按此方法,如不发生病毒病等特大疫情,至10月1日前出箱时,框鳞镜鲤的成活率在80%左右,建鲤的成活率在90%左右,野鲤的成活率在95%以上。如果箱鱼越冬,在9月底或10月初加喂一次驱虫药饵。

7小结

本文结合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总结的网箱养鲤的鱼病防治和给药方法,应用于出口水产品的网箱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已出口韩国商品鱼50多万kg。但是,在病原体、环境影响、给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深入,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在以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继续解决,敬请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

[1]

陈昌福,简勇,刘孝富.我国鱼病的发生现状及渔用药物的科学使用(上)[J].渔业致富指南,2006(12):92

[2]常淑芳,刘长有,张大彪,等.网箱养鱼疾病防治新论[J].河北渔业,2014(4):61,63

[3]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养殖禁用渔药及其替代药物[J].农家顾问,2012(6):48-49

[4]仲崇艳.药敏试验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水产科技,2014(2):15-16

[5]周静芳.水库网箱养鱼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对策[J].河北渔业,2014(8):40,42

[6]周路,李道友,骆忠明,等.网箱养鱼防病中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报务,200926(10):66,83

[7]郑金其.水库网箱养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7(22):58-60

[8]麻韶霖.网箱养鱼常用药物使用方法[J].内陆水产,2009(11):40-41

[9]袁珍仙.如何提高网箱养鱼用药效果[J].科学养鱼,2009(9):53

[10]董伟.鱼病防治中不同的给药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13(4):59-60

[11]王俊恒.淡水养殖鱼病防治施药技术要点[J].河南水产,2013(2):25-26

[12]南农.提高网箱养鱼用药的效果[J].中国渔业报/2013年/10月/28日/第B02版

[13]杨小兵.提高网箱养鱼用药效果的方法[J].山西科技报/2009年/11月/9日/第007版

[14]陈新国,李欣.鱼病防治施药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3(18):57-58

[15]吴莉芳,张东鸣,黄权,等.网箱养鲤的主要疾病及防治[J].淡水渔业,1999,29(9):29-30

[16]王玉珮,王云祥,李秀梅,等.天津地区网箱养鲤主要鱼病调查[J].水产养殖,1992(4):12-15

[17]张君.食盐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4(24):50

[18]周明满.鱼病防治中常见的外用药物[J].养鱼技术顾问,2012(5):268

[19]王卫东.中西药结合防治网箱养鲤暴发性出血病[J].科学养鱼,1998(1):24

[20]郭旭升,胡志华,黄勇.网箱养鲤三代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症的防治[J].河南水产,1995(4):24-25

[21]富丽静,李文宽,王伟昆,等.网箱养鲤烂鳃病防治技术[J].淡水渔业,2000,30(7):27

PreventionFishDiseaseandMedicationinCarpCageCulture

XIONGZhanshan

(Jilin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JilinChangchun103300)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无公害防治;常见鱼病

昭阳区主要水产养殖区域地处海拔1950-3320m,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决定了水产养殖品种单一,产量低,鱼类病害少,污染小。笔者通过分析水产养殖状况,常见鱼病症,应用中草药防治水产鱼类疾病,生产无药物残留、健康、安全、优质的水产品,满足当代消费者需求,提高高原地区水产养殖效益,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昭阳区水产养殖状况

1.淡水养殖资源丰富,水质清新,污染少

昭阳区有大小型水库56个,面积40825亩,库容4.29亿m3、池塘2060亩、河沟1513亩、水田21500亩。境内主要有昭通烟厂、华新水泥厂、昭通水泥厂和威力淀粉厂等,地处水库及河流的下游,其污物排放是经环保局评审合格排放,城市废水也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排放,污染较小。

2.水产养殖鱼类品种单一,产量低

水产养殖鱼类主要品种是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2011年昭阳区水产品产量2455t,居历年最高,主要水产养殖面积水库24200亩,产量1602t,亩均产量66.2kg,池塘、坝塘2060亩,产量661t,亩均产量321kg。

二、昭阳区水产养殖主要常见鱼病的危害

1.鱼类病害少

区内海拔高,日照紫外线照射较强,对水体具有较好的消毒杀菌作用,水产养殖鱼类病害少,常见主要鱼病是烂鳍病、烂尾病、打印病、白头白嘴病、肠炎、水霉病、腮霉病、白点病、鱼虱病、锚头鳋等,病毒性鱼类病全区未监测到。

2.危害程度

2011年是开展鱼病无公害综合第五年,水生动物病害监测结果,池塘、坝塘养殖面积2060亩,病害发病面积103亩,病害发病率5%。

3.常见主要鱼病典型症状

(1)细菌性疾病

①烂鳍病、烂尾病,由细菌、霉菌所引起的疾病。症状:鱼鳍变白,病变部位分泌粘液,尾鳍与背鳍、腹鳍均可见到腐烂,并有血斑点产生。当病情恶化时,腐烂的鳍和尾会脱离鱼体,严重时导致死亡。

②打印病 又称腐皮病,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细胞菌的点状亚种,属革兰氏阴性菌。症状:在附近或是尾柄上皮肤和肌肉发炎象脓包一样。肌肉会逐渐烂掉形成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病灶。好像打了一个烙印一样。

③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是粘球菌的一种,类似于烂腮病的病原体。症状:病鱼的额部和嘴的周围细胞坏死,变白,发生溃疡,有时会带有灰白色的绒毛状物,鱼体瘦黑。发病极快、传染迅速。多见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④肠炎 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摄入不洁净或过量的食物,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症状:病鱼呆滞,停留在池塘边、角不动,红肿充血。

(2)真菌性疾病

①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全年均可发生。症状: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②腮霉病 病原体为腮霉属的真菌,症状:发现鱼表现为呼吸困难时,打开其腮部会发现菌丝。

(3)寄生虫疾病

①白点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多在在缺乏光照、低温秋季连阴雨天易发生。症状: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② 鱼虱病 鱼虱是一种小型甲壳类水中害虫,外形似臭虫,俗称水臭虫。鱼虱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是附着在鱼体表的一种寄生虫引起鱼常见多发病。症状:该病在低温季节极易流行,致使鱼体瘦弱,影响生长,鱼虱能在鱼体表面自由爬行,给鱼造成很多伤口,又使鱼体发炎溃疡,并发细菌性疾病。寄生在鳃及体表,肉眼可见。鱼体有鱼虱寄生时,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现象,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③ 中华鱼蚤病 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草鱼。症状: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状,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病鱼因极度消瘦死亡。

④锚头鳋 感染率高、流行范围广、流行时间长。锚头鳋在水温12-33℃可繁殖,对各龄鱼都会产生危害。症状:锚头鳋寄生在鲢、鳙等鳞片细小的鱼体表面时,引起寄生部位周围红肿、发炎,形成明显的红斑。当寄生在鲤、鲫等鳞片较大的鱼体表面时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一个缺口,形成充血红斑,寄生部位红肿、发炎、化脓;病鱼烦躁不安,在水中乱窜。寄生1-2个就可以使鱼种生长发育受阻,鱼体瘦弱,产生畸形,当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有时会并发水霉病等其他病症,病鱼严重消瘦直至死亡。

三、鱼病无公害综合防治办法

1.池塘清淤消毒杀菌

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然后曝晒池底,注水后至水深1m时每亩用生石灰125kg~150kg,加水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间隔15d后才能投放鱼苗。

2.鱼种消毒

鱼苗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5~10mim或用10g/ m3的漂白粉浸洗鱼种10~15mim,可预防细菌性的疾病。

3.中草药防治鱼病方法

(1)常用中草药。大黄、黄芩、黄柏、大蒜、五倍子、百部、菖蒲、青篙、槟榔、苦楝皮等。

(2)使用方法。单选用一位中药或配伍方剂碾成细粉末拌饵投喂,制成汤剂全池泼洒二种方法,水面宽适合选用拌饵投喂法。

① 防治细菌性疾病 水深1m的池塘每亩用五倍子450g、大黄450g、黄芩350g、黄柏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留用药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兑水全池泼洒,每剂反复使用3次,或磨成粉拌饵投喂,每千克鱼用2-3g,连用三次,每天1次。

② 防治真菌性疾病 连阴雨天,水深1m的池塘每亩用5kg生石灰装入竹篮,用迁引绳迁竹篮在水面反复划行,间隔7日,用菖蒲450g、槟榔450g、青篙350g、大黄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留用药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兑水全池泼洒,每剂反复使用3次。可防治真菌、细菌性疾病。

③寄生虫疾病 水深1m的池塘每亩用苦楝皮450g、百部450、青篙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药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兑水全池泼洒,每剂反复使用3次。

四、防治效果评价

2006年是水产养殖业由昭阳区水利局划转昭阳区农业局第二年,2011年开展鱼病无公害综合第五年,2006年与2011年相比较,池塘、坝塘水产养殖面积2060亩不变,鱼类水产养殖产量从2006年的351t增加到2011年的661t,增310t,亩均产量从170kg增加到321kg,增长幅度达47%。病害发病面积从2006年的577亩减少到2011年103亩,下降了474亩,病害发病率由28%下降到5%,下降了23个百分点,开展鱼病无公害综防治效果明显。

五、分析与体会

1.防治鱼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分析

现代中药学报道:大黄有效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衍生物。黄芩含黄芩甙、黄芩甙元、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柏含小蘖碱。大黄、黄芩、黄柏有广谱抑菌作用强,用于烂鳃病、出血病、肠炎、打印病及白头白嘴病等。苦楝皮 含川楝素、生物碱、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车轮虫等。五倍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病、白皮病、赤皮病等。菖蒲,有抑菌、抗真菌作用,可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赤皮、烂鳃和水霉病等。槟榔,含生物碱有驱虫、抗病毒、真菌的作用。青蒿,含青蒿酮等有驱虫、杀菌功效,用于防治细菌、真菌性鱼病和蠕虫类寄生虫病。

2.体会

传统使用防治鱼病的的抗菌药和杀虫剂化学药品、农药等对防治鱼病害虽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带来病原体的抗药性和水产品的药残、药害和对水质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等问题,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品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历史悠久,中草药作为绿色药物,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残留性、无抗药性等诸多优点,可以解决鱼病防治中因使用化学药物、抗生素等而引发的抗药性等问题,且来源广,成本低,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笔者结合昭阳区水产养殖实际,探索出鱼病的防治办法,对水产养殖有一定作用,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组委会,全国中草药汇编〔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

[2] 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2006(2)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鱼塘养殖污染;概念;原因;防治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一味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沉积物过多,造成鱼塘自身养殖污染(亦称鱼塘老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池塘水体中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理功能紊乱、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并严重感染鱼类疾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了养殖鱼类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1鱼塘养殖污染(老化)的概念

养殖鱼塘由于多年使用而不干塘,池塘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使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养殖鱼类发病频率高,生长缓慢,单位体积鱼产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鱼塘养殖污染(即老化)。

2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

2.1养殖池塘长年不干塘,底部淤泥积累

池塘既是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又是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场所,由于养殖生产过程中大量进行投饲后,残饵及水生生物的粪便、尸体、死亡藻类不断增加而又无法排出池外,沉积于池底,在池塘底部形成1层黑色淤泥。淤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不利于鱼类及水生生物生长的物质,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硫醇、低级胺类等,这些物质不仅直接危害养殖鱼类及水生生物,而且会使整个池塘环境的水质恶化,pH值降低,从而影响养殖品种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导致饲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甚至引起养殖品种中毒死亡和泛塘,对养殖周期的经济效益造成具大损失[1]。

2.2过多施用药物

随着养殖的水环境日益恶化,鱼病发生的频率较高,施药治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些药物对鱼类疾病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有些药物也有相应的药物残留及负作用,造成鱼类在用药过多的水环境中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自身抵抗能力下降而极易生病,更加导致各种疾病的频繁发生。另外,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也大量应用兽药中的抗生素、激素类药物,虽然对治疗疾病起到一定的作用,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水环境和养殖对象体内的微生物生态平衡,使养殖对象失去了一些正常的菌群屏障及生物拮抗作用,从而导致各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性增强,更进一步引发细菌性疾病。

2.3残饵过多造成饲料污染

由于投饲量、排泄粪便过多,投饲方法不当或饲料质量较差造成残饵过多而引起饲料污染,农村传统池塘养殖追求高产高效,放养密度较大,投饲量也普遍偏大;并且多数人工投喂植物性青饲料为主,饲料营养不全面,所投饲料在池塘水体中流失、腐烂较多,利用率降低,增加了水体有机物质的污染量,更进一步造成鱼塘养殖污染。

3防治技术

3.1彻底清塘和消毒

苗种池塘必须1年干塘1次,成鱼塘至少3年干塘1次,一般采用年底干塘,进行曝晒、消毒、清除池塘底部过剩的淤泥,通过干塘使沉积于池底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氧化成硫酸根、硝酸根,分解为无害物质,并作为植物生长的很好肥料,改善了水质和底质条件[2]。池塘淤泥清除后,有害物质和致病因子减少,是健康、无公害、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前提。

3.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采用生物治理措施

养殖生产者必须认真钻研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牢牢掌握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关键。在鱼病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对疾病诊断要准确无误,对症下药,用药时要以鱼塘实际水深准确计算用药量,不能或多或少,以免影响鱼病的治疗,或造成药物污染水体。在养殖鱼塘中,区域性种植莲藕、睡莲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高等植物,养殖水体和底质中的无机氮和磷直接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将池塘中的有机物质从养殖水体中去除,降解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程度[3]。

3.3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和自动投喂方式

改变以往投饲性品种为主的养殖特点,采取多品种结构搭配的养殖模式。减少投料性养殖品种的放养量,搭配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鲢鳙鱼和底栖食性的鲤鲫等鱼类,使饲料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转换被鲢鳙鱼类直接利用,使沉积于池底的残饵被底层鲤、鲫等鱼类直接利用,减少了水体中饲料污染物质,维护了水体生态平衡,而不影响单位面积养殖产量,甚至综合利用后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产量。改变投喂方式,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为减少残饵对池塘水体的污染程度,在养殖鱼塘中选择底质较硬的位置作为食场,采用自动喷料投饵机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残饵过剩造成的水体污染。

3.4采用微生物调控方法

生物处理养殖水体污染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改善水质,微生物是降解废物、废水的主力军,利用经过遗传改造的微生物将成为治理水环境污染、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如光合细菌能够利用水体中残留有机物(或H2S、NH3等)作为氢的供体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分解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起到改善水质、相对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作用,养殖水体中只要有5g/m3的光合细菌,3h内就能将池底不断产生的氮离子和有机物质初始分解除去,使水质恢复正常;硝化细菌可以去碳、去氮、杀灭病毒、降解农药、絮凝水体重金属及有机碎屑,能将硝酸盐反硝化成二氧化氮和氮气,它在消解碳、氮等有机污染时,也可消解有机污泥。因此,适时直接向水体中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可以将水体或底泥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而无害的物质,有些可直接被养殖鱼类吸收利用,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消除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4]。

4参考文献

[1] 刘新宇,刘革,王桂芹.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06(12):81-82.

[2] 王光全,朱志强.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J].齐鲁渔业,2009(10):51.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比如,规定水产养殖必须具备养殖许可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渔药、饲料以及水域环境的管理等等。

1 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和类型

1.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1 病害种类多。水产养殖中的病害有许多种,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出血病、三代虫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红腿病等。

1.1.2 耐药性强。耐药性的增加给病害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会加大鱼病防治的公害化程度。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相同的病害,由于具有了耐药性,而导致用药量加大、用药时间长,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换药品,然而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1.1.3 流行范围广。由于水是流动的,所以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导致流行范围非常广泛。许多病害从过去的季节性流行演变成了多季节性甚至是全年性的病害,而且流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1.2 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1.2.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1.2.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1.2.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2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2.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2.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3.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3.1.1 溶解氧(DO)下降。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

3.1.2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T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3.1.2 化学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 1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优秀;当BOD5 在2~3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良好;当BOD5 >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3.2 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4 治理措施

4.1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4.2 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是治理水域环境重要的举措,它具有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获得良好水域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最具价值的生物工程技术。

4.3 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它给水域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不符合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真正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品的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缺乏对水产养殖的监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