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平舆;人口老龄化;对策

一.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看,平舆县已经由前10年的“成年型”年龄构成进入到后10年的“老年性”年龄构成。1990年60岁和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和5.5%。到2000年达到9.98%和6.94%,已逼近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14.7%和9.5%,分别超出警戒线(10%、7%)4.7和 2.5个百分点。这标准着平舆人口年龄结构已完全进入“老年型”。

二. 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一)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进程加快。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平舆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8.4万,占总人口比重为9.98%,到201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1万人,占总人口的14.7%,短短十年无论是净增长总量或增长率都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二)城乡老龄化比率差异拉大。受自然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平舆县城乡老龄化比率呈拉大趋势。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量农村年轻人口流出,一方面暂时缓解城区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也加速促进农村人口老龄化趋于严重。

(三)“空巢”家庭现象攀升,老人自养能力不足。无论城市还是乡镇,经济条件越好,生活资源越是能自主分配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的比例就越高。平舆县农村青壮年都纷纷外出打工,这些“空巢”老人从业范围单一,明显自养能力不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同时面临情感缺失,严重的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四)城乡人口迁移加快了人口老龄化进程。据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和2010年平舆县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为7.9万人和23.4万人,分别占当年常住人口的9.6%和31.3%。十年增长1.96倍,而流出人口中以中青年为主,由此可见,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影响了平舆老年人口的比重,加快了老龄化的进程。

三. 人口老龄化对平舆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更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一)社会和家庭负担日益加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老年人口的增加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的人口增加必然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平舆县将呈现为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由养小为主转变为养小和养老比重的现状。

(二)家庭结构和养老模式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型”老人家庭和单身老人家庭迅猛增加,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日渐削弱,并向社会养老转化。从而需要投入大量社会保障费用,给各级财政将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引起消费和服务领域发生变化。不同年龄的人群消费、需求不同。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个群体在消费和服务领域的特殊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必将影响社会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口的社会需求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四)人口老龄化将对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也必须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和老年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人口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和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阶段,如何解决当前的人口问题,充分发挥和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要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对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一)用科学的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化,同时坚持计划生育。21世纪最严重的问题将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及其带来的影响,再其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的同时也应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的计划生育利导机构,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提高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倡导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家庭养老是目前主要养老方式,但子女责任心差,拒不赡养老人是目前在农村养老中普遍现象。因此,倡导“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改变这一局面,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又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不足。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实现老有所医。

(三)重视老年资源利用,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一方面搭建老年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服务平台,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顺应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发展老龄产业。政府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社会各界广泛加入其中。

(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在养老服务机构上,政府应给予其在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中,考虑社会义工和聘任相结合,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人员在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更好的服务老龄人群打下坚实的基层。

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对策选择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一不得不被世人所关注的新课题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了急待研究和妥善解决的日程表上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份报告表明:从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老龄化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年我国将增加598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从这些形势严峻的现象中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缓解和解决这一现象的负面影响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的。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转型,企业的改制,老年人服务业的发展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庞大老年人群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壮大,社会养老的压力增加,国家对在社保、医疗,老年保健和老年服务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总体来说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有以下三点影响:

第一,从人口经济动态模型结果显示: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的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的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快。

第二,老龄化与储蓄率和储蓄水平的关系。利用1978年以来有关人均GDP、储蓄水平、储蓄率、人口年龄变动等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和储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的实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储蓄率与老年人口比重变动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老年人口比重每升高1个百分点,储蓄率可提高0.37个百分点。

第三,老龄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我国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型和老龄化的逐步加深,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将呈一路攀升之势,预计2025年到2030年可超过国民收的10%,占工资总额可达30%左右,逼近或突破上述国际“警戒线”。然而此时距离老龄化峰值的到来尚有20多年的时间,足见问题之严重。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将消费掉大部分劳动产值。可是,我们与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比较落后,物质准备不足。如日本1977年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收入为4522美元,而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收入才800美元。在医疗卫生消费中,老年消费者占到大多数,相关资料显示,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我国老年人口迅速老龄化,造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高速增长,给社会保障支出来带压力。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更加凸显了这些压力。

社会养老机制不健全,老年服务业滞后,老年人生活水平低下;老年人的就业机会较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婚烟、家庭生活等压力诱发老年人对社会的不适应,这些都极有可能诱发老年人犯罪,从而给社会稳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三、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路径选择

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来说是新时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它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既然人口老年化不是可避免,且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利影响,选择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它的负面效应,做一些积极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配套政策,确保所有人年老时都有足够的经济收入保障。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通过制度创新和行政能力培训,努力提高老龄政策制定和贯彻落实的效率。真正解决老龄人口的实际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与时俱进,在深入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改革和完善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制度。

(二)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老年人服务机构。完善养老院、援助中心等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由社区统一管理和服务。加强老年护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社区缺乏老年人护理的专业人员,应该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聘用,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生产力,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普遍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贫困老年救助制度,努力减少老年人的贫困,尤其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群体的贫困问题。提高对“五保户”经济供养水平,做到未雨绸缪。

(四)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倡导家庭养老和老年人的自我供养。广泛宣传中国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保护老年人的自尊心。在城市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在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养老尊老意识。

(五)注重对老龄化理论的研究,提高老龄问题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实际,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努力培养政策意识和政策思维能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要始终坚持社会、经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经济、社会、人口三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陶立群.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EB/OL].中国城市发展网,2007-7-5.

[2] 张应立.人口老年化进程中的老年犯罪问题初探[J].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日本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对策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有关报告的定义,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比重的7%以上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跨入老龄化社会,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特别是在日本的农村,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一方面日本国民寿命的增长,出现了大量的高龄农村人口;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地涌入东京、大阪等繁华城市,给日本农村社会生活及农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5%。而到了1970年,这一比例的增长超过了7%,1994年则进一步增长到14%。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资料显示,截止至2011年10月,日本人口总数为1亿2780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为297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3.3%。与2010年(23%)相比,增加了0.3%。其中,男性老龄化人数为1268万人(平均寿命84.19岁),女性为1707万人(平均寿命90.93岁)。

三、日本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平均寿命的增长而导致65岁以上人口数量的增加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日本的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均寿命大幅增长。以平均寿命为例,2011年,日本男性国民的平均寿命为84.19岁,女性国民的平均寿命为90.93岁。

二是由于出生率降低而导致的青年人口数量的减少

与日本社会高龄化的增长趋势相反,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却是在逐年下降。1956年人口出生率为2.22%,1975年降至1.91-2.00%,1993年为1.46-1.50%,2005年则降至历史最低点1.26%。今年虽然略有回升,但仍然只能达到1.39%的水平。

四、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996年11月15日,日本内阁颁布了《高龄化社会对策基本法》,从雇佣、养老金、医疗、福祉、教育、社会参与、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着手,依靠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地域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携手努力,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其主要体现为:

1.增加高龄人口的就业机会,提高高龄人口的收入,并加强稳定社会养老金制度。

2.通过加强高龄国民的健康管理、支援社会护理服务体系的发展、改革高龄者医疗制度,以实现高龄者健康寿命的延长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3.为了促进高龄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鼓励高龄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社会活动参与意识。

4.从生活环境方面进行改善,比如在城镇规划建设、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增加投入,来确保形成适合高龄者生活的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社会老龄化对策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成果。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上,通过确立老龄化对策的相关法律,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参与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构筑从政府到地方、企业、家庭、个人的全局性的老龄化社会对应体系,是日本老龄化对策的核心。这一点,对于我国所面对的日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日本内阁.平成25年版 高龄化社会白书[R].2013年.

[2]日本内阁.平成25年版 高龄化社会对策大纲[R].2012年.

[3]任保平.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演变及其评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谢蔼.日本的老人看护保险制度[J].现代日本经济,2001年03期

[5]李通屏.发达国家开拓老年市场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人口,2000年04期

[6]李一.当代中、日、韩养老模式变迁比较[J].西北人口,2000年04期

[7]王力军,王小明.简介日本的老龄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8]王桂新.中日两国的人口转变与人口增长[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04期

[9]翟卫平.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10]李新伟.中日人口老龄化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2年03期

[11]焦怡雪.公众参与:日本川越市一番街历史地段保护范例[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2期

[12]王桂新.中日两国人口分布、迁移与城市化之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3]高晓霞,钱再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师,2003年11期

[14]马玉珍,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及政府对策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00年03期

[15]吴少勇.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02期

[16]孙健夫,张.中日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17]田雪原.论东方结构型养老保障─―来自日本、中国的启示[J].日本学刊,1994年05期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人口老龄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C9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22-01

21世纪的今天,全球已进入“老龄化世纪”。东亚的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也在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大相似性,日本在老龄化社会中采取的积极对策,对我国有较强的借鉴性。

一、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日本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齐心协力采取了很多独特的解决方法,主要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国民皆年金的制度老年人收入保障系统。日本的养老保障制度也称为年金制度,包含三重含义,即养老保障、对因事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保障及一家之主死亡后对其被抚养人的保障,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养老保障。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靠三大支柱构建而成,一是公共年养老金制度,二是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三是私有养老金制度。体现出安度晚年要靠公助、互助和自助。但三大支柱中,公共年金制度又居主导地位,不但是三大支柱的中坚,更是老人和老人家庭赖以为生的主要财源。其目的在于国民之间依靠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原则来防止因长期丧失劳动能力而影响生活的稳定,维护和提高国民的正常生活。(二)实施高龄雇佣对策。日本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已经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因此,进行适当的雇佣结构和雇佣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和活用老龄劳动者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和社会负担加重的问题。首先,政府鼓励和促进各企业将退休年龄延长,成立具体的老龄指导小组,对推迟退休年龄段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给以建议,积极运用推迟退休年龄奖励金制度。同时,建立老年就业体系,政府设置就业促进指导官和雇佣指导官等专职干部,对老龄求职者的就业进行具体指导。其次,企业的对策主要是推迟退休年龄,充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除了推迟退休年龄,日本不少企业还实行延长工作年限制度和再就业制度。(三)健全完善的老年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对策。在日本,社会福利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和一个领域。老人保健制度包括医疗和保健两大部分,医疗是针对70岁以上者,及65岁以上至70岁卧病不起者实施的医疗费保障(如支付医疗费或特定疗养费等);而保健是针对40岁以上,即从壮年期开始,实施防病与身体功能恢复训练。此外,还有老人保健设施的应用等内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己经摸索出了一套具有日本特点的服务制度,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立老人病院,其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对老人疾病的治疗护理进行研究开发。二是实施出诊看护制度,这是对已经出院的患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病人,医院和看护派遣所派护士到病人家里出诊,根据医生的意见和诊断,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治疗和看护指导。与此同时,壮年时期的防病和健康管理是维持老年健康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以市、镇、村为主对本地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广泛的保健事业,从消极的医药治疗转向积极的预防保健是老人保健中推行的一个主要方针。(四)提倡居家养老,继续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虽然日本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由于国家财政连年赤字的压力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提倡居家养老、继续发展家庭的养老功能。老年人除了需要经济保障外,还需要心理慰藉和生活的护理,而居家养老则可以满足老年人的这些需要。为了使居家养老成为可能,继续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日本政府采取了有利的措施,一是在税收、贷款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不仅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本身扣除一部分收入所得税和居民税,而且对于抚养老人的亲属,也可以扣除一部分收入所得税和居民税。二是提倡三代同堂和子女尽抚养老人的义务。为推行家庭养老,日本还实行与之相配套的在家福利对策。一是推行“老年人家访看护制”为住在家中的60岁以上老人服务。服务内容有家庭帮助服务,疾病防护,事务咨询,精神陪护等。日本除了维系老龄者的亲缘关系,还要维系老龄者的地缘关系,这就是注重社区内的养老互助,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二、对制定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策的启示

与日本完善的人口老龄化对策相比,我国在老龄化对策方面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对照日本的老龄化对策,依据国情,在制定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养老保障的立法工作。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社会化问题,它需要通过立法,使社会保障措施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日本在实施任何一项保障制度时,都能做到先立法,后实施,使所有的养老保障措施都有了法律基础。而我国在老年人口保障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政府只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日本虽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远高于我们,但面对庞大的养老保险支出,也常常捉襟见肘。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又要扩大保障覆盖面,所以不能求快,只能求稳。应向日本那样明确国家只能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水准,将养老保障的风险分散给其他社会机构和成员,并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调整其负担份额。(三)发扬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且我国的老人在精神上都有精神慰籍的强烈需要。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宜将老人全部推向社会。日本在家庭养老方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四)积极开展社区的养老、护老工作。养老保障工作既是一项社会工作,也是一项经济工作。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我们要想使老年人口得到切实的社会保障,又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我们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未雨绸缪,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廓清道路。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作者简介:王娇(1988-),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东北财经大学0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商务日语。

参考文献:

[1]高增杰.日本养老金制度[N].人民日报,1996-3-29(7)

[2]谢蔼.日本的老人看护保险制度[J].现代日本经济,2001,(3)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5篇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农村老龄化加速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2年到200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过渡阶段

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从2020年到205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增大会给经济发展、产业结合、文化心态、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成为21世纪中国必须认真对待,认真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

(五)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社会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但我们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庞大的老年群体,可以形成可观的消费市场。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是要以积极的姿态和正确的措施去应付,要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创造一个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对策

安老、养老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责任。面向21世纪的中国老龄工作,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改革创新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特殊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的承受能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三个安全网。

家庭保障安全网

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模式,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47-1.5

从法国巴黎郊外蔓延至全国的社会骚乱,再到美国公交车工人圣诞罢工事件,这些因人口老龄化而引发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似乎都是遥远的图景——数十年来,人口太多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显现,引发了一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使得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21世纪所面临的又一大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较2010年上升了2.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较2000年上升了1.91%。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总量超过4亿。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近年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老年人数量增加,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201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3岁,比2000年的71.4岁增长了2.24%,比1985年的68.9岁增长了5.95%。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比2000年增长了58.38%,比1990年增长了近147%。

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直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中心。20世纪末,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由计划生育初期的总和生育率6%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更替水平之下的1.8%左右。少儿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城镇劳动力不足,使得农村地区的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促使农村、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趋向老龄化。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劳动适龄人口的内部结构上看,人口老龄化将造成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这可能会影响劳动力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正在改变抚养人口和被抚养人口、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影响。首先,人口老龄化会使养老金支出占社会保障费用的比重快速提高,可能会出现社会保障资金入不敷出的局面。其次,人口老龄化促使社会医疗保障的中心向老年人口方面转移,必将促使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以及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最后,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并且伴随着老年人家庭不断空巢变化的趋势,对老年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老年人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退休金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问题、生病就医缺乏保障问题以及老年人精神生活如何充实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结构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家庭规模正在不断缩小,空巢老年人家庭和单身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势必引起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成为必然。

五、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

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虽然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控制人口增长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但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要比经济规律铁得多。韩国的经历使我们不得不吸取教训,我国应逐步放宽生育控制政策,避免人为地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的进程。

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所享有的人口红利将在未来10-20年内逐步消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一种客观需求,这方面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我国能否成功地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此,我国应把人口政策的重点切实放到提高人口素质上来,逐步用人口素质优势取代人口数量优势。

鼓励老年人口就业,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老年人有着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继续参加工作对社会仍将做出很大贡献,同时也可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充实老年生活。政府应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以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是几千年来人们美好的追求,我国政府应积极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服务设施不足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使得老年人能有一个安稳快乐的晚年。

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家庭亲情关怀。空巢老年人家庭的不断增加使老年人的晚年更加寂寞,政府应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全社会应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老龄政策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即指老年人口在人口总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称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的数量比其它年龄组的人数增加得更快,从而使老年人口系数增大的一个过程。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①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围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1.5%,2030年将为15.7%,2040年为21.3%,2050年则达到22.6%,到2030年时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见下表。

资料来源: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New York,1999

(二)造成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70年代初期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和严厉的控制措施,从而迅速使全国性的高生育率水平转向低生育率水平,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对养老、医疗保健事业的影响

现在实行职工养老保险,就是企业的职工交养老保险,占劳动者的比例不到20%。我们是属于未富先老,每年退休的人员以6%的速度增长,养老需要国家财政来弥补,是很沉重的负担。另外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需求率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成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老年期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根据卫生部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老年群体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新的冲击

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个福利单位,表现在养老机制中的作用是天然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是“天经地义”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养儿防老”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家庭保障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了“4-2-1”小型化家庭结构,一对夫妻不仅要抚养小孩,而且要供养四个老人,其精力和财力均难维持家庭养老正常运转,家庭养老功能将日趋枯竭,这无疑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使愈来愈多劳动者体力出现衰退,对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体力劳动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次,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劳动力老龄化,将不断扩大劳动力质量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也将对劳动力的健康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老化对总体生产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将产生消极负面影响。

三、针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老龄问题的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美好的老年人生存环境

加强老龄问题的宣传力度目的是让全社会了解我国日益突出并快速发展的老龄问题,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影响。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关注老龄问题,重视老龄工作,支持并参与老龄事业的发展,为最终解决老龄问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老龄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关心和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要积极提倡中青年人为老年人服务,动员全社会都投身参与老龄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二)改革和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各类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一体化;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步伐,力争全部农村人口养老和医疗保障应保尽保;切实做好民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扩面;整体推进实现城乡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确保城乡人民在年老以后的养老和医疗的社会保障。

(三)鼓励延缓退休,适度后移法定劳动年龄

为了保持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近几年来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制定了提高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的计划,其中美国每年提高2个月,计划到2010年提高到67岁,日本也争取在2025年前后把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提高到70岁。目前,我国平均法定退休年龄是56岁,但是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都还处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状态之下。适度后移法定劳动年龄,除特殊部门之外,法定劳动年限应适当后移,以避免过早地将富于工作经验和体力的人员推入养老的行列中去。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选择的,但人们在人类老龄化面前也绝不是无能为力、绝不是被动适应的。人类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采取适当的对策来缓解矛盾化解困难,可以积极地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注释:

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04-28

参考文献:

[1]王字飞,郑怡.我国农村老龄化现状及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3).

[2]李林晋.老龄化问题初探[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近1/4,老年人照料问题更加突出。目前,中国老龄化的问题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各方面引起重视,积极应对。

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人口老龄化主要指的就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从国际通行标准来看,过了60岁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于10%,或者过了65岁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于7%,即为人口老龄化。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涉及到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为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财富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老化速度,经济发展会背负沉重的负担;老龄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分布上,老龄化程度在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比较明显,如上海市、北京市,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等特征。

2.1 财富增长速度落后于老龄化的速度

2.1.1 未富先老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以往都快,财富增长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这样的发展速度依然落后于人口老化速度,有数据显示,世界历史预期寿命从40岁到70岁,发达国家用了约100年,中国只用了不到50年;生育率下降也只用了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

2.1.2 未富先老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会给公共财政转移、养老、医疗、家庭都带来压力

无论是世界经济发展,还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财富增长并不会一直呈上升趋势或是保持一个势头强进增长,金融风暴、通货膨胀等问题总会给经济的增长带来消极影响,然而人口老化的脚步却不会随之停下来,过快的老化速度势必会拖后经济发展的步伐,因为国家要拿出更多的资金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和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人口的老化速度加快,庞大的老龄人口费用支出也会占据整个社会收入的相当大的比例,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相应的,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投入会受到限制,社会公众的期望值越高,但政府所做的事情无法满足高期望,势必会让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给党的执政带来影响。

2.2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是时间和速度的问题,如何在这个时期到来的时候能够妥善处理并积极应对,使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富裕,也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从生育率的变小中也可以看出健康和医疗的进步。我们当下要解决的不是怎样维持这个老龄社会,而是怎样让社会幸福、更安全。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在严重老龄化的条件下实现崛起是不太可能的。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这个现实,还要尽一切努力改变这个现实,再过20年,中国一定不会是10%的增长率,最高大约在5%。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体系,老龄社会能够满足基本的住房、医疗、老年人服务。全民的教育、医疗保障要做到位,建立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人们就不会一味的存很多钱用于养老。老龄社会的幸福指数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实现社会的真正富裕。

据相关的经济学家预测,大约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将不会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但是,如果中国生育率依然较低的话,到本世纪中叶,就无法实现这个预测,美国或印度将会是世界经济总量居最高的国家,因为那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会很高,性别比严重不平衡。美国现在的生育率仍然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结构比较合理,并且一直吸纳外国移民,使美国的人口数量的增长比较稳定。印度没有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结构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在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中国将赶不上印度。

3 建议及对策

3.1 应放开独生子女政策

独生子女政策是政府为当时经济发展考虑而制定的应对政策,30年前,为了缓解这种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政府出生子女政策,因为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然而经过30年的发展,这个政策受到了未富先老的挑战,我们是继续坚持这个政策,还是要有所改变,人口政策要何去何从?如果放开独生子女政策,是否会带来人口井喷?据调查,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中的实行效果非常明显,即使现在放开这个政策,大部分的城市夫妇仍然不会选择生两个孩子。原因很简单,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非常高,一对夫妇养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双方的父母,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选择晚婚晚育,还有一些夫妇选择不要孩子,丁克、单身人群比例会越来越高;再加上环境的影响,不孕不育的概率明显提高,这些都造成了生育率降低。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继续恶化,国家要放宽这种政策,保障绝对的生育自由,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生育自由,目的是改革整个经济制度和城市规划模式,提高分配率,降低民生成本,重建生育文化,鼓励一些能养得起三个孩子的富裕家庭愿意生。

3.2 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不少国家都是在考虑怎样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和适宜的养老方式的同时,努力完善现有的养老方式。欧洲和美国的养老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养老院养老,而是社区养老,这样将会很大程度上消除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感、封闭感。

我国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文件中也强调统筹各类业态发展,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

3.3 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少农村,因为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子女数量也越来越少了,很多的青壮年都开始走向城市,农村将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因为农村有很多的老人,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所以从主体上来看,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加强自我养老意识。农村中那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子女来养老的老人,要通过“五保”制度给予他们帮助,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3.4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要求有更多的老龄产业出现。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和服务人员还很有限;还没有足够健全的、完善的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的保健机构比较少,我们通过设置这些服务产业和岗位,还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减轻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老年消费市场来分析,我们发现:老年人总是不容易买到适合自己的服装鞋帽,老年食品也不多,缺少对老年药品、老年保健护理用品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的供应。

参考文献:

[1]《国际先驱导报》假如中国不停止计划生育就没办法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