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云安全管理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InforGuard在研发中,考虑到互联网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在遵循ISO27001国际规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容灾备份、安全监控等多种科学方法,深入分析通信网络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和风险的基础,通过事先落实有针对性的技术防护和管理措施,强化监督检查,提高防范水平。
为保证门户网站及业务系统的内容安全性,Web应用安全套件InforGuard从信息交互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传统安全设施优势互补,共同构成更加完善的安全体系,为电信级、企业级用户提供包括威胁防御、应急管理和风险评估在内的纵深防御能力,充分体现了“分布布署、集中监管”的特点,产品均通过安全中间件服务进行信息交互,并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进行远程策略管理、监控管理及生命周期管理。
应用套件产品中的应用网页防篡改系统WebShield,可对Web应用相关实体文件提供监控保护、备份恢复、动态攻击防护等主要保护能力;Web应用防火墙系统WebWall,可为Web应用提供SQL注入防护、跨站攻击防护、危险命令防护、网站挂马防护、扫描攻击阻断和非法内容过滤等核心防御功能;数据库审计系统DBAudit全面监控Web相关数据库的检索、修改、增加等操作,对访问过程和数据信息进行基于会话的全程跟踪记录、分析和过滤,保护数据库安全,统一威胁监管平台UTMP为高端企业组织提供全网络安全事件监控与态势分析、风险分析与评估决策、攻击回放与定位等关键能力,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撑平台。
在上述核心安全功能之外,根据管理维护需要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告警预警、策略管理、用户管理、信息审计和统一安全监管等全方位的管理能力。
中创软件Web应用安全套件InforGuard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其技术方面的前瞻性和领导力,主要体现为四个先进性:即遵循先进规范,保证了系统的环境普适性和接口开放性;基于先进架构,在服务、管理两个方面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对产品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依赖先进中间件产品,对系统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保证产品技术领导力的突出表现,也是产品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合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企业运营以及个人生活中来。云化、虚拟化、可视化、移动化、平台化,以及开源、社交化等等,在近两年中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冒出来,围绕着大家。可是,如何把这些技术融入到你的企业?引入企业的信息系统?引入到企业运营当中?IT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纠结不清的问题。纠结主要在三方面:
一是这些技术真的能为企业带来资源的聚合吗?二是我们面临数据爆炸的挑战,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安全合规、隐私的保护也是一种挑战。
云计算的趋势和变化
有人说云计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人说云计算是第三次科技浪潮,可是还有人说云计算在过去几年发展中,历尽努力已经沦为IT大老们跑马圈地的炒作,这里面最为纠结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就是如何解决企业资源的聚合,如何解决数据的挖掘,数据的爆炸。如果不能解决这三个问题,云计算就无法真正落地,就会成为概念的炒作。那么,在云计算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如何应用相应的技术,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呢?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华胜天成提出从客户的战略和业务挑战出发,关注云业务的基础架构、业务应用、数据管理、安全合规,以及运营运维这五个方面的重点要素,运用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上三个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在云计算领域,华胜天成经历了五年的探索,形成了华胜天成深厚的积淀。经过了总结、提炼、演绎、归纳、升华,今天的华胜天成在云计算领域有更成熟的方法论和商业模式,有更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乘云计划
9月,在华胜天成2012中国IT服务峰会暨云战略及产品方案会上,华胜天成了新的云战略计划—“乘云计划”,这是在“凌云计划”、“揽胜行动”之后,华胜天成第三次以“云”为主题的企业战略。“华胜天成的云战略可以归纳为一个‘T’字,” 华胜天成总裁王维航形象地指出,“我们从客户的战略和业务挑战出发,关注云业务的基础架构、业务应用、数据管理、安全合规,以及运营运维等五方面的重点要素。通过基础架构驱动服务,以及业务应用驱动服务,为客户构建有效率的云,提供随时应变和敏捷的云计算服务。”
“基础架构服务”驱动:利用云计算使IT更好地服务于业务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更为灵活、敏捷、可靠和安全的基础架构是最为必要的条件,华胜天成以实现客户的云价值为导向,融合产业链智慧、强化自主研发、创新云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的基础架构服务,成为客户云战略可信赖的使能者。其特点是:
·以业务为核心:聚焦客户的战略和业务需求,不以纯技术平台“就绪”为目标,而是交付与业务服务适配的“云业务基础架构”,高效支持业务服务的虚拟化、伸缩性、弹性计算和按需服务。
·跨平台支撑:实现已有设备和系统的充分利旧,不以大量采购新设备为目标,构建高性价比云平台。
·安全合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考虑云安全特征,将安全技术与服务应用深度融合,提供以身份为核心的应用级一体化嵌入式安全。
·“有效益”的云平台:充分总结最佳实践,阅察业界技术发展趋势,理解客户业务需求,构建务实的“有效益”的云平台。
“业务应用服务”驱动:华胜天成以帮助客户实现云价值为导向,融合云计算业界最佳实践,向客户交付跨越全生命周期、覆盖全业务战略的应用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资源与数据的智能化、业务与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客户云计算应用价值。其特点是:
·理解需求,敏捷交付:充分理解客户的战略、需求和挑战,结合最佳实践经验,严格遵循业务应用云化过程步骤,标准规范科学务实的实现业务应用服务的敏捷交付。
·发掘价值,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在流程管理、大数据管理、运维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分析和应用,发掘数据价值,形成创新的业务服务。变纯粹的技术服务为业务服务 。
·技术融合,嵌入安全:将成熟的技术手段在云化过程中嵌入到业务应用中,实现客户可控的以身份为核心的应用级一体化嵌入式安全,确保用户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乘云计划”之具体行动计划包括:
·继续深化“揽胜行动”战略思想,不断完善“基础架构服务”和“业务应用服务”双驱动体系,融合产业链,向客户交付“绿色、安全、标准化、自动化”的云产品及解决方案;
·基于“基础架构服务”驱动与“业务应用服务”驱动的方向,推出“天成云机、e维融通、天成云泰、云悦服务、i维数据”等几大云产品及方案;
·持续强化自主研发,完善华胜天成“天成云”产品线,实践云计算交付的最佳模型;
·推动中国云计算标准制定,并深入执行;
·积极推进国家三部委的云计算试点;
·向大型企业交付以业务战略为核心的云计算平台;
·向中小企业交付创新型云计算产品及服务。
华胜天成五大“云”产品
根据自身的云战略,华胜天成对外了自主研发的云计算五大产品:天成云机、e维融通、天成云泰、i维数据、云悦服务。这五大产品以“天成云”(Teamsun-Cloud)为品牌架构,并从客户战略、业务和挑战出发,关注其云业务基础架构、业务应用、数据管理、安全合规和运营运维等重点要素。
天成云机:天成云机T-Rack集计算、存储、虚拟化、云平台于一身,通过简单的部署即可让企业快速体验云计算带来的收益。它不仅集成了华胜天成自主研发的iVSC虚拟化平台和“天成云”IaaS管理平台,而且用户只需连通网络和电源,经过简单的配置即可完成云资源的部署。
e维融通:让IT和财务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IT资产在企业里面是支撑性、服务性的资产,怎么样让IT资产在企业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企业的CFO、CEO关注这部分资产,让这部分资产变活?e维融通服务能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
天成云泰:把安全和业务管理软件结合到一体机里,结合到云里,一整套产品和服务,是针对企业特别是非结构化需求方面,利用云部署的产品和方案、服务。结合运营中,结合集中式的管理和运营。
I维数据:作为内容管理,华胜天成对内容对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存储、审核、、转换、迁移、版本、归档一直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都管理起来。
1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风险
国内用户访问国外的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主要有3种:①专线访问,即利用数据库出版商提供的免费专线直接访问远程服务器;②国际网访问,即利用数据库出版商提供常规的Internet数据库访问服务直接访问,但需要支付国际通讯流量;③本地访问,即通过数据库出版商授权,建立镜像服务器或本地存储服务器,用户进行本地访问,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二次文献数据库,如文摘索引类数据库。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1个或多个镜像站点[2]。由以上访问途径可以看出,国内的图书馆、科研机构引进学术资源的使用大多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外的服务器和存储,存在“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1.1资源的“可用性”存在风险
国内用户使用国外数据库,尤其是全文数据库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外的服务器和存储,相对来说,对国外互联网的依赖性更大一些,一旦访问国外网络出现问题,大部分基于互联网的检索都将失效,所以说资源的可用性存在风险。这里的“可用性”是指美国可以随时“影响”我国的学术研究。尽管现在网络很发达,但实际上支撑这个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的数量仍相当有限。现在全世界一共有13台DNS根服务器。其中1台是主根服务器,12台是副根服务器。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台副根服务器当中9台设在美国,剩下的1台在英国、1台在瑞典、1台在日本。这些DNS根服务器的管理者都是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ICANN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从技术上讲,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或删除,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了[3]。
1.2资源的“可持续性”存在风险
引进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单位大多是公共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存在和发展拥有相应的资金、物质和人员保障,相对稳定。但是数字资源提供商是企业,其经营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一旦出现资源提供商公司倒闭、订购合同到期、版权纠纷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资源被停止使用,进而造成某一部分资源的不连续,影响研究人员对资源的获取,也影响到各个研究机构、图书馆对读者的正常服务。
2国内外现有的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学术信息资源面临的可用性方面的安全风险,国内外学者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式来解决。欧洲各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
2.1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
(1)欧洲包括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挪威等国都先后开启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研究,并通过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联盟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高效存取模式[4]。①德国通过Nestor推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意识、构建长期保存战略与政策解决德国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通过KOPAL项目着力研究存储系统的测试和存取技术的共享。②英国的CEDARS项目研究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战略框架和具体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分布式的长期存储系统。另外,CAMiLEON项目和FAIR项目分别从仿真技术和资源获取的角度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策略。③瑞典、挪威和荷兰分别建立了Kulturarw、Paradigma和e-Depot等保存项目。④由荷兰国家图书馆牵头,欧洲7个国家图书馆(荷、法、挪威、德、葡萄牙、瑞士、意)以及3个主要出版社参与的NEDLIB项目,以合作项目形式研究长期保存基础结构,建立了1种电子出版物长期存储系统模型。⑤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长期保存项目还包括DE-LOS、ERPANET、PRESTO、SEPIA等项目,从保存资源的选择性、联合保存的战略政策、联合保存的系统技术等方面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进行了研究,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获取劳动,获得了区域之间的最大利益化。⑥2013年2月1日,由欧盟委员会出资180万欧元赞助的Succeed项目正式启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欧洲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保存领域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公司的研究结果的整合,并通过组织数字化领域的专家会议、开展评估技术的竞赛,以及召开技术会议来传播其成果,利用网上平台来演示评估工具,以达到整合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最新技术工具的目的。⑦2013年2月1日,欧盟启动了4C项目,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13所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来探究其在数据保管和长期保存上的投入所能获得的回报,实现效益最大化。(2)美国是最早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并作为国家战略考虑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各知名大学图书馆、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等主要机构带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5]。①NDIIPP项目,即“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是由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政府拨款实施的国家级数字资源保存策略,目标是对分散环境下非纸质电子资源的长期保存构建保存体系、开发保存技术、制定保存政策。②由斯坦福大学牵头开展的LOCKSS项目通过建立出版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平台,实现了电子资源的永久保存。目前已加入LOCKSS项目的机构包括20多个国家的180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200多家出版机构。③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PRISM项目,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DigCCurt项目、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eScholarship项目、麻省理工大学与剑桥大学图书馆联合协作的Dspace项目,这些项目为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于1996年启动了保护和存取澳大利亚网络信息资源PANDORA项目,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澳大利亚电子资源保存系统,并为电子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使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另外9家澳大利亚图书馆及文化机构联合建设,通过对可用网络资源的价值评估选择具有长效使用价值的联机出版物和网站进行保存[5]。(4)日本的WARP项目,是由日本国立国家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有选择性地收集信息资源,重点收集有关政策和学术方面的数字资源。日本还制订了NDL元数据标准,规范了信息收集的工作流程,同时针对数字信息资源修改了缴送法和著作权法等[5]。
2.2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与实践
2.2.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张晓林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团队在2004年就对中科院数字图书馆外购数字文献提出了长期保存的策略。2008年,对国家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比较丰富的部分省市公共图书馆、985高校图书馆、主要国家级专业图书馆进行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指出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的现实紧迫性已经不言而喻。同时,这个团队从国家层面出发,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机制、战略、技术、实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同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进行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实践,但到2013年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长期保存系统已存档10种国外数据库的资源,如Springer、VIPJournal、RSCJournal、NatureJournal、IOPJour-nal、BioMedCentral、RSC-ebook等,其中英文期刊约2500种,不到引进外刊的6%,外文电子书仅有约16000种[6]。2.2.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以下简称CALIS)探索利用“本地存档服务模式”来保存国外的数据库资源,在CALIS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设了3个镜像站,存档6个数据库(Kluwer、IOP、RSC、Nature、PQDD等)的资源,目前,由于经费等问题已经停止。CALIS还采用“外商本地镜像服务模式”建立26个数据库的本地镜像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云计算带来的冲击,近4年26个数据库全部撤离了中国,改为远程服务方式[7]。国内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的还有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等单位。
2.3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对比分析
国内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比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情况,认为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有明显的共性和值得借鉴之处[8-9]:2.3.1政策推动一些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相关保存机构作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组织者,自主制定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并且在各自的数字资源保存项目中实施。如美国2005年的“OCLC数字存档长期保存政策”反映了数字内容管理新形成的标准、最优化实践协议和一系列的支持性文件。OCLC在2000-2005年进行的PREMIS项目就是在此政策下实施的一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除此之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作为保存项目的有力后盾。2.3.2资金支持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需要巨额费用的支持。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有的得到了政府拨款的经费资助,如美国的NDIIPP项目、荷兰国家图书馆的项目、澳大利亚的PANDORA项目等。有一些是由各种基金会、协会等资助的,如英国CEDARS项目由JISC资助建成,NEDLIB、ERPANET、PRESTO项目由欧洲委员会资助。2.3.3政府机构主导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尤其是区域合作的项目大多是由政府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主导,大学图书馆、出版机构以及掌握大量数字资源和先进技术的部门或某个行业的公益部门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如澳大利亚、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图书馆不论是在政策的制定上还是项目的实施上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对本国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起到了推动作用。2.3.4注重交流合作由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涉及的方向比较广泛,所以单一的机构很难独自完成一个项目,多方合作是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模式。合作方可能是同一个国家的多个机构,也有可能是国与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如DELOS项目的成员来自13个国家,欧盟4C项目的成员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13所机构等等。实践证明,多方合作的项目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工作的重复;另一方面在项目进行中通过沟通,可以使项目的成果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2.4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在解决学术资源信息安全问题上的不足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象不仅包括原来就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由传统形式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文献资源,国外学术信息资源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象之一。但在解决国外学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问题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解决了资源在“可用性”方面的风险,但是在解决资源“可持续性”风险上还有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所需的经费、技术、人力成本高,单一机构难以保证长期投入。利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解决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在基础设施、技术和人员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一个长期性和持续性项目,不仅要求有前期的固定成本投入,在后期数字资源维护上也需要长期和持续的成本投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个长期投入的项目,单一的机构难以保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保证不了长期和持续性的投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就难以解决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面临的“可持续性”方面的风险。
3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