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台;供应商资质审定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95-01

引言

陕西省人民医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医院现设69个临床医技科室,7个研究所(室),开放床位2000张。随着医院的迅猛发展,日益繁重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使得管理部门必须做出相应改进。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医疗耗材品种繁多,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只有根据临床不同的需求和耗材不同的性质采用相应的采购形式,并认真贯彻《采购法》等相关条例,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条例监督采购的医疗器械,才能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合理合法的进行采购,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可以使耗材供应商资质的审查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市场化,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证实企业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较以往的人为审查,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在准确性方面也得到大大提高。

系统的设计

1、现状

目前多数医疗机构使用的收费系统中,医用耗材部分未能与设备仓联网,设备科使用的耗材代码及名称与收费代码及科室习惯叫法不一致,供货商材料名称和规格的使用混乱。另外,有部分医疗耗材是先使用后付款,比如实物在病区直接验收使用后,供货商没有及时将结算发票送至设备科入库,设备仓库无法及时出库到使用科室,没有及时通知财务科,财务科不能设置收费代码,最后只能由使用科室自己按进货价加成计价。这种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除此以外,由于设备仓库保管人员没有直接接触到实物,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导致实际工作中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例如,入库信息的错误输入使管理者在送达财务部门付款确认时才被发现重新退回供应商处。再或者,有些医用耗材直接由使用部门接收,而仓库保管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医用耗材管理环节上的人为出错、效率低下和推诿扯皮等弊端,医疗物资仓库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2、系统构思与设计

建立“医用消耗材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用消耗材料计算机管理,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采用科学的分类编码,实现医用消耗材料一物一码,使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同时在严格编码的基础上,根据物品的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基础信息编制条形码,对医用消耗材料实行条形码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计划排程系统,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建立便捷的录入或操作系统。条码如同一条纽带,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连接在一起,可以用作跟踪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方便快捷的综合了产品的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利用条码技术可以根据每件物品设置条件查询产地、型号、规格、注册信息等,而对问题产品的不良反应检测、停用、召回以及使用后造成伤害的评价、赔偿责任的确认、辨别产品的真伪都能起到关键作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可以让管理比以往的人为资质审查更加规范和市场化,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证实企业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系统自动审核耗材销售厂家的资质,并对销售到医院的耗材自动生成条形码。提高医用材料的管理水平,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少投入大收益,做到真正维护病人、医院、供应商各方的利益,从而达到共赢。

条形码标签的认证必须由生产厂家、国内总公司出具证明,在证明上必须附有生产厂家、国内总公司制作、认可的条形码标签的样张,其中所显示的字体、格式为固定模式,在以后的产品验收时作为验收标准使用。

3、预计效果

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是对医疗耗材的采购及收费价格的有效监控,医疗物资仓库管理系统对财产物资管理程序管理功能上的有益补充,进一步规范了医疗物资仓库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体现在:一,业务与业务同步化,责任明确化。这一管理方法明确了仓库保管人员在出入库管理每一个环节上的责任,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输入错误,有助于降低由于信息传递错误而延迟入帐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业务与业务在系统中保持同步性。二,信息与业务协同化,在用管理透明化。系统中的入库和出库确认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在用物资,有利于设备采购部门实时监控数据,以便及时提示供应商将相关资料送至设备仓入库,将物资纳入核算范围,实现了信息与业务的协同。除此以外,医疗物资仓库管理不仅仅针对医疗耗材的价格管理,也为医院设备物资仓库内部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方向。按照这种管理模识,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信息部门通过对目前出入库和收费管理的流程再造,使得医用耗材料管理环环相扣,使用和库存物品一目了然。

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资金来源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而合理的运用资金、降低内耗,就可以使医院的资金运转良性进行,其中医疗耗材的采购占用医院经济支出的一大部分,医疗耗材的采购管理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信息技术会在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军,医用高值耗材采购供应流程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48-49

[2]于春华,于京杰,医用高值耗材物流一体化管理和医院设备器材信息管理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65-66

[3]汪为希,张志彬,条形码技术在医用高值耗材中的应用探讨[J]医疗装备,2011,25(1);29-30

[4]关致威,RFID在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4);980-983

[5]鞠萍,高值医用耗材全程跟踪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6);51-55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高值耗材 采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医用消耗材料(简称医用耗材)作为医疗过程在用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种类和用量都日趋增加[1]。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如果不规范,不严格,会给患者在经济上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科学且更加规范的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性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医用耗材的概念及分类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其品种型号繁多,应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

医用耗材是属于医疗器械的一个产品类别,对于他的分类,各个医院众说纷纭,主要是从使用特点进行分类[2]。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分类,药监局制订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该目录包括专科类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类手术器械和耗材、普通诊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类、口腔科耗材、医用卫生材料及耗材、医用缝合类耗材、高分子类耗材等。根据医用耗材的医学性能特性,可以分为植入介入类耗材、医用高分子类耗材、普通材料耗材、手术室常用医用耗材等。根据医用耗材价格水平可以分为低值医用耗材和高值医用耗材。根据医用耗材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可以分为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和可重复使用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的管理现状

我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中,使用科室自行选择所需要的医用耗材,甚至自己选择供货商,通知供应商送货,使用完毕后在每月月底汇总耗材使用情况,到设备科和财务部门办理出入库手续,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医生为了自身利益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购买耗材,供应商的合法性无法保证,商品的价格与品质也无从比较和选择。

另外,耗材使用量过大,尤其是高值耗材的过多使用,过分追求进口耗材,对耗材的使用没有实行全程网络监管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健全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医疗器械采购小组,主要负责耗材的采购、验收、管理。对于新进耗材的购买,尤其是植入类耗材,必须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新进医用耗材申请论证表”,由分管医疗的领导对该科室开展相关诊疗项目的医务人员的资格和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并对新进医疗耗材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行评定,审核通过后由设备科进行购买。在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的原则,在把好价格关的同时,也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和生产企业的合法关。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经招标确定的供货商应提供的证件: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制造商出具的授权书、营业执照、进口产品应提供商检证明、质量保证书,由厂商法人提供的产品销售委托书及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规范性管理:根据国家颁布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是指无菌、无热源、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根据上月使用情况填报购置申请表,并注明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家,报送至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小组在购置前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更换公司名称和账户的供应商,应要求提供新的证件,证件齐全后方可进行购置。到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由采购和保管联合验收,并作详细登记,登记内容主要有供货商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产品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经营许可证号、合格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以便按此记录能追查到每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进货来源。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发放使用,立即封存,并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及时毁形,保证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并做好毁形后的详细登记,严禁再次出售或随意丢弃。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时,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省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中心。

植入性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手术后长期留在体内或部分留在体内达30天以上的医疗器械,对人体发挥支持、维持生命或帮助修复器官功能的特殊作用,属高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卫生物资的消耗中占很大比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3]。使用科室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填写“植入性耗材购置计划表”,经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报送至设备科统一采购。对于新进的医用耗材,使用科室须填写“新进医用耗材审批表”,经以院领导为首的医疗器械采购小组论证讨论后,通过后才可进入临床,不得未经准予后擅自进入新耗材,以确保植入性耗材管理的规范化和使用的安全性。按照科里制定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必须严把进货关,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对于更换公司信息的供货商在审查合格后要及时更换其档案资料。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要求植入性医疗器械必须具有可追溯性。为此我们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登记制度,实现全程监管,完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可追溯管理体系。由医生和护士填写的主要内容有手术医生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手术日期、住院号、联系方式。由设备科填写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序列号、生产批号、生产商、销售人员、发票号码、入库单号、出库单号、联系方式。设备科应每月对以上信息进行汇总,将清单内容输入微机,建立植入性耗材使用情况卡片,完善了耗材的跟踪管理程序。做好术后不良事件的检测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使用科室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管理小组上报,管理小组根据有关规定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人事伤害。不得再次购入存在不良记录的医疗器械产品,也不得从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公司购入医疗器械。植入性器械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后,会通过手术取出。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植入、介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毁形,不得再次使用。按医院规定的程序消毒后纳入医用废弃物中,由相关科室进行统一处理。

医用耗材的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指借助现有传媒、交通手段,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单元作为存储单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本单元物资存储,极大地提高资金效益[4]。零库存并不是没有库存存储和资金积压,而是在满足医院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尽量把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库存量控制到最少,要求库房存储的时间短,积压资金少,实现最优化管理。零库存管理尤其适用于高值耗材,高值耗材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复杂,很多情况下只有根据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材料的型号,所以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要实行先使用后入库的反物流方式,既可减轻医院的资金压力,又可节省存储场地,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值耗材使用质量,防止因产品积压而发生医疗器械过期的现象。

讨 论

医用耗材种类繁多,规格复杂,专业性强,对医用耗材的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健康。医用耗材的论证管理、采购管理、库房管理和使用后管理,每个环节的改革都牵涉到医院和供应商的多方利益。所以对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要想在工作中真正落实,还需要医院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又不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还能保护医院的利益,同时又从源头上防止了不正之风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丹.器械科(处)领导如何对医用耗材实施有效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1-4.

2 吴敏,汤黎明,于京杰,等.关于医用耗材分类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55-56.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采购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71-03

医疗器械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摸索,笔者所供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模式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真正按照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做好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工作必须抓住各个环节,从源头着手。

一、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

1.明确医疗器械采购与管理制度的范围和职责:医疗器械包括医疗仪器、医疗设备、医疗器具、医用耗材、体外试剂及检验材料。医疗器械的投入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我院在编制全院新一年度设备计划前,设备主管部门需综合全院各科室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进行申报的情况,结合医院发展和社会需要,按批准项目内容进行采购。首先是确保重点学科投入,对科技含量高,能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医疗设备应优先购置。其次是在满足各科室开展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所需的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我院近五年来业务发展很快,住院病人数量急剧增多,在大型医疗设备上及时增添了如64排螺旋CT、大C臂DSA、核磁共振仪、数字化胃肠造影仪等高、新、尖设备,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医院诊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医疗器械的采购方式与权限:我院医用耗材以前的采购模式主要是:临床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议价――正式采购。这种模式缺少了同类产品的比较和竞争,造成医院医疗成本偏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卫生局从2004年开始对常规医用耗材组织医疗机构进行统一招标,参加招标并中标的产品纳入采购目录。我院所需采购的医用耗材均需在中标品种中选用并和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决不允许采购非中标产品。对于中标产品的价格原则上规定一个招标期内不允许上调,使我院医疗成本降低,让患者从中受益。对于新材料的采购,医院采购中心编制了《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申请表》,由临床使用科室对所请购的新材料提出使用理由,并对其先进性、是否为医保产品及价格等进行如实填报,由医务科或护理部审核签字,再由采购中心负责人以及院领导的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使用。这样既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又严格规范了新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采购流程的管理:医院制定强化采购申请单和科室定期申报的制度,对常规医用耗材的购买都必须由临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详细填写《常规物资使用计划表》,并且规定在每周一集中申报使用计划,采购部门每周汇总采购,在满足临床科室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库存,增加资金周转。杜绝了医师直接与厂家销售代表联系,边购进边使用的错误做法,因这样存在着购进验收不严格,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采购、验收行为,要有完整的记录

1.医疗器械的购置必须从大局出发,密切结合临床学科和医院的实际,确实有利于临床学科的发展和医院的发展,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必须索取供货商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我院购进医疗器械前对供货企业进行审核,审核供货企业的合法证件、是否有此类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范围;是否有加盖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购进的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购进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其次,购进医疗器械应有合法票据,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购进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购进人员、购进数量和购货日期。

2.医疗器械入库验收管理:首先,医疗器械验收工作应在与其储存条件相符的待验区或合适的区域进行,验收人员应根据原始凭证,对购进的每一个医疗器械品种进行逐批、逐次的验收。进行验收时应核对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品名、剂型、规格、包装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是否与单据相符;医疗器械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验收工作中发现质量有疑问或资料不全、手续不清的医疗器械,应予以拒收,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包装进行验收:确认大小包装完好、无破损,是否有封装不严等情况。对标识进行验收:和国内生产企业的供应商档案核对,确认内外包装文字标识,与档案内容载明的医疗器械产品名称、注册证号、生产标准、生产厂、地址、联系电话等相符合。进口医疗器械应贴有中文标识,除了应标明名称、规格、注册证号、生产厂外,还应标明商名称、联系方式等。用于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还应标明卫生部消毒灭菌许可批件。验收合格可入库的医疗器械由保管员根据验收结论将医疗器械放置于相应的库区,并做好记录。储存医疗器械的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应完好无缺,数量准确、账物相符。采购和仓库保管人员要加强对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执行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的自觉性,绝不使执行法规流于形式。

三、仓储的管理

1.仓库的分区分类管理:医疗器械应按其温度、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区域中,保管员每天定时两次做好医疗器械储存区温湿度监测记录,发现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温湿度记录做到妥善保存。储存的医疗器械应按用途分类存放,并根据医疗器械的批号及生产日期依次排列。如仓库对医疗器械不分区也不分类存放,就会存在混批使用现象,甚至造成了部分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2.医疗器械养护管理:保管人员应每季度对储存医疗器械的包装质量和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但对下列情况应酌情增加检查次数:①储存时间长的医疗器械;②距离失效期半年(近效期)的医疗器械;③已发现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一般每月检查一次。因所有医疗器械的流动均有完整和详细的记录,管理严格,具备可追溯性,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医院,避免因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

四、医用耗材的管理

1.医用耗材的库存管理:对医用耗材进行集中采购和科学管理必须与库存管理结合起来,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库存量和采购次数的均衡,提高运行效率,维持适量的库存,降低成本。实施“零库存”管理或“二级库房”管理。“零库存”是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存储单元,以最大程度减少物资存储,建立快速供货网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许多高值类耗材只能根据患者术中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型号及规格,具有反向物流的特点,而现代通讯与物流配送为医院高值耗材实行“零库存”管理奠定了基础。对于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确定品种规格的高值及植入性耗材,可在相关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后,采购中心通知供应商将产品直接送到手术室,由手术室器械护士和手术医师共同验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库房对医用耗材库存管理的能力。对一次性卫生耗材根据临床科室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采购计划,对常规耗材设置了高储与低储临界值,进行动态管理。(1)可以使库存量大幅度下降,月平均库存占压资金与全年消耗比也大幅度下降;(2)使得仓储面积减少;(3)降低了库存风险,一次性材料周转周期小于1个月,保证了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日期距出厂日期在一年以内;(4)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作流程的严谨合理和制度化,出入库批次减少,退库次数减少,无积压浪费,物流工作量降低。

2.医用耗材在管理上的尝试:一次性医用耗材已成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的发展,耗材的采购量逐年以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心血管类患者所用的材料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对这类材料的管理有待于依托完善的信息系统,将高值耗材的采购、存储、使用纳入医院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再者,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繁多,分类标准不统一,现常规按用途分为:手术室常用耗材、麻醉类、外周介入、心脏起博器、医用高分子、卫生材料及敷料等十几个大类,这种方法虽然贴近临床医务人员的实际使用,但缺点在于过于杂乱繁多,如能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统一制定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分类,给每个材料定下统一的编码,将繁多的材料逐一编码登记,输入计算机生成结构完整的数据库,将会使产品在名称上统一,采购价格统一,收费项目统一等等方面有更加完善的管理。

五、供应商的管理

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评价供应商的目的在于获得预期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力争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和服务。我院评价工作由采购中心组织,采购部门中处于物流链环节中的工作人员、使用科室代表,以适当的比例组成评价小组。制定评价指标后,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度、数量保证度、时间保证度、信誉保证度、服务保证度、协议执行度等进行评价。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供应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开发有潜质的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对大型精密医疗设备来说,维修保障特别重要。设备的可修性、易修性如何、备件消耗有无保证、使用维修资料和工具是否齐全,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包括售后服务负责单位、服务承诺、保修期、响应时间、备件供应情况、本地维修力量、技术支持等,都是筛选供应商和选购设备时必须予以认真考虑的重要内容。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应用,采购管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采购行为。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工程学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者应熟悉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方法;管理人员应具备物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从事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科研能力,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广大患者的就医安全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起到关键环节的控制作用。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关键词:高值耗材;医疗器械;患者生命; 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19-01

高值耗材,顾名思义就是单价高昂、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医疗机构通常称的“医用高值耗材”,主要分布在植入和介入材料中。科室类别有“骨科、心血管、眼科、介入、麻醉”等。价格在2000-50000元不等。一般都在万元左右。

“医用高值耗材“由于具有单价高、定价虚高、科技含量高、进口产品居多、一次性使用、材料特殊,专业性强、医院和患者使用被动(相对于科室或医生)、销售价格难以控制、容易诱生贿赂和腐败等特点,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卫生部去年就组织了8省联合,对高值耗材进行了统一招标采购,并出台文件规范高值耗材的使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管理难度大,任务仍然艰巨。

1 手术高值耗材的管理现状

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管理事关病患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的好坏也是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成为每个医院追求的目标。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目前我国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体系和模式还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管理水平还处低端[1]。

1.1 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高值耗材管理仍采用,手工登记出入库高值耗材,许多重要信息容易丢失。比如某些高值耗材的使用说明书涉及到的保存条件和保养知识一旦丢失,意味着这些耗材的失效,一旦这些信息的丢失将导致病患的误用,后果十分严重。再比如,登记的信息不够完整,对高值耗材质量和患者信息难以跟踪,有的只能从病历资料中手工查找,效率及准确性都较低。

1.2 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各个手术科室自行购买、收货、保管、使用、到采购中心报销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确存在着隐患和漏洞。各手术科室多由护士长、总务护士或手术医生收货,缺少验收入库和专业人员的审核把关;部分科室把高值耗材和普通物品一起存放于文件柜或病区库房,容易发生丢失、挪用等情况;病区至手术室间来回携带,容易造成高值耗材的破损和丢失,安全性缺乏保证;有的医生对高值耗材实物清楚,但对其在收费系统中的条形码不清楚,会发生收错费或依赖供应商协助收费。

1.3 医院管理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医院的高值耗材一般与基本耗材一起存放,医院管理人员对耗材管理重视不够,并未对高值耗材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方法。高值耗材的管理人员也基本由库管员管理,这些人员知识水平及本身素养并不足以对高值耗材进行有效管理,有些人员甚至连耗材的英文名称都不认识,这势必对高值耗材的管理造成很多盲区和隐患。

2 手术高值耗材管理的新模式

2.1 管理的信息化:使用HIS来管理患者住院系统,使用ERP现代化医院管理系统来管理医用耗材的信息流、物流及相关信息成为未来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趋势[2]。医院的高值耗材管理从中受益。患者收费在HIS系统,高值耗材供应在ERP系统,关键在于条形码管理两者对接,打个比方,杯子在ERP系统称杯子,而在HIS系统就称一次性纸杯或玻璃杯或供水系统,也就是说,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问题,必须理清关系,一一对接无缝。

手术用高值耗材超市化条形码管理正式上线[3],首先选择在用材复杂、抢救多的胸心外科、脑外科试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和科室磨合,不断改进完善,如库房电脑增加了出库、入库明细表,耗材计费出库报表,耗材统计汇总表,每天可以查对、跟踪;根据急诊手术需要,在手术室设立了急诊柜,将所需高值耗材备齐,与夜班手术护士班班交接,使用后补申请等等。

高值耗材的的信息化管理成为未来医院管理的新方向。

2.2 管理的制度化:加强对高值耗材采购、保管、发放、使用、效果评价、不良事件报告等环节的控制,鼓励临床合理使用高值耗材,形成高值医用耗材从准入直至临床安全使用的可追溯性全过程综合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4]。各医院可以指定更具可行性的高值耗材管理制度,从采购到发放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喜欢管理,最终实现高值医疗耗材的制度化管理。比如从高值耗材的采购开始实现严格的申购制度,遵循高值耗材采购原则:以满足临床要求、保证质量为前提,选择技术先进、价格优惠、注重服务、讲究信誉的产品和供应商,最大限度地维护医院和患者利益。规定手术高值耗材的申购、采购、二级库房管理、出入库管理、再评价管理流程。

2.3 管理的专业化:手术高值耗材的专业化管理。首先要聘任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库房管理。其次高值耗材实现以专柜管理、专人申请、专人管理的“三专”管理模式,提高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降低医患风险。

3 总结

目前我国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体现在管理模式的落后,管理手段的缺乏,管理水平的低下及管理层的重视度不够。实现高值耗材的创新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降低医患风险成为各个医院的首要目标。许多医院在高值耗材的管理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比如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比如实行专人专柜的“三专”管理制度等。这些管理模式和方法确保了安全,规范了医疗行为,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财务收支实时结算和零库存精益管理,做到了保管者不使用,使用者不保管,避免了角色重叠难以监管到位,既确保高值耗材质量,又方便了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郝梅, 闫华, 刘帆.论医院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5:35-39

[2] 李民, 薛恬, 曹阳.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再造[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08:4883-4884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集团化 医院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08-02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通常有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集权制,即财务控制权集中在中心院区,仅在中心院区设置财务部门,其他分院区不设置财务人员或仅设置会计初审人员;二是分权制,即在各个分院区设置财务部门并配备财务负责人,各院区财务负责人(即财务部门副职)对本院区财务结算、报销具有签字权。

Q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业务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省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四个院区:市南院区、崂山院区、黄岛院区、市北院区。四个院区实行统一领导,不同院区做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Q医院财务管理实行集权化管理,即在市南院区设置财务部门,财务下设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劳资核算、物价管理及经济管理科室全部设置在市南院区。其他分院区的财务报销、会计核算等均需要在市南院区完成。

一、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跨区域财务报销不便利。集团医院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的院区,集权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下,各个院区的报销仅在设置财务部门的院区完成,给其他分院区的报销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存在发票户头、金额有误或报销事项不符合财务规定等情况,报销人可能要频繁往返于财务部门与院领导办公室,若分管院长与财务部门不在同一院区,报销人则要在不同院区之间奔波,给临床一线医护职工带来极大不便利,降低工作效率。

2.资产管理存在很大风险。医院的资产主要分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含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及维修物资等。固定资产主要是医院的房屋建筑物、医用S蒙璞浮办公设备等。

(1)医院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分属不同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药品管理分属药学部、耗材属卫生材料办公室管理、医用器械属医学设备部管理。药品、耗材、器械同属医院的流动资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盘点也都分属各自部门管理,月度终了将本月物资出入库明细及盘存表上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直接管理该类物资,仅从报表上了解该类物资的出入库及盘存情况。不同部门间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物资出入医院总库及出入科室二级库没有全程地进行信息化跟踪,物资管理存在漏洞,医院总库出库数与科室二级库盘存及消耗量不配比。

(2)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应在每年度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排查固定资产使用、闲置等情况,对全医院的固定资产摸底。集团化医院各个院区分散,有很多学科在每个院区都配置,相应的科室专用医疗固定资产均需要在各个院区配置,有刚成立的新院区或该学科比较弱的院区,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医院为了整体的学科优势,不定期进行学科调整,存在学科之间的合并或分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并未做转移、报废等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账卡不符。

3.预算管理不到位。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目前集团化医院预算编制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的编制不能适用医院发展战略需求。医院编制预算要适应医院长期发展战略需求,预算的编制要为医院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服务,预算的编制要从医院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医院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各院区、各学科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集团医院的总体目标,医院的预算管理要从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出发,充分保障集团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部分集团医院预算的编制,仅从医院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为基准点,以下一会计年度为参照点编制预算,不能宏观地、战略地研究医院发展战略,不能从全局出发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

(2)预算编制效果欠佳。集团化医院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院区,而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下,医院财务部门仅在本部院区设置,其他分院区不设财务人员或仅仅设置会计核算初审人员。临床医疗、护理、医技、科研实验室等科室对预算的理解不到位,对预算的收入、支出的填报不能满足预算编制的细化要求,财务部门仅在本部院区设置,不能很好地指导所有院区的科室进行填报。集团化医院涉及两个及以上院区,每个院区都设置了不少的学科,这就导致了各科室预算填报的水平参差不齐。

(3)预算执行考核不到位。医院编制预算,在年度终了,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考核,将各科室、各院区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分析并评价各科室年度预算执行的效果,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将预算执行纳入年度考核,并与科室的绩效分配挂钩。目前,医院的预算执行,各科室仅停留在预算填报工作层面,后续的预算执行、执行情况分析、预算的考核等都未纳入科室管理,从而造成了各科室不重视预算工作,应付了事,临时调整变更预算的情况时常发生。

4.成本控制薄弱。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成本控制措施,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降低医疗业务活动的成本支出,有效地控制费用。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一般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但是很多医院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层面,项目核算及单病种核算并未启动。科室成本核算要综合考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后勤行政科室等分摊的顺序与项目,而不是简单地按照人数或面积进行分摊。特定科室的成本分摊要计入收益科室,而不是在全员科室间分摊。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工作不细化、成本分摊对象不明确等问题。

二、提升集F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办公一体化。集团化医院跨院区报销给临床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实行OA集成网络办公,可实现各个分院区与总部院区信息一致、对称。各院区报销单据,可交与各院区的会计初审人员进行初审,审核发票单据符合财务报销规定后,进行单据的扫描上传。扫描成功的单据会按照审批的程序先由经办人出传送至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长、院长、财务负责人等领导的OA待办事宜,实现医院办公的便捷化。

2.构建现代化物流中心,统一管理医用药品、耗材、办公用品等流动资产。药品、耗材、办公用品同属医院的流动资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盘点也都分属各自部门管理,各分部门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了医院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中心,将流动资产的管理纳入一个部门管辖,采取统一标准、模式,实现同质化管理,流动资产的入库、出库、盘点均在统一框架下完成。

3.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高值医疗设备的出入库、使用、维保、位置和能耗等数据,整合高值医用设备的经济数据、医疗使用数据、供应商和维保商数据等,实时监控高值医用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高值医用设备的使用效率与效益,杜绝浪费与闲置。对高值医用设备的监控、追踪管理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资产的利用率,还能从设备的运行数据中分析资产的使用寿命与经济运行情况等关联度,为医院高值医用设备的购置、维修、报废等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4.加强医院预算管理,适应医院发展战略。加强预算管理,首先,要落实集团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比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医院的预算政策。好的预算能给医院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利的支撑,而不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因为预算的限制而停滞不前。其次,要加强对临床一线科室的预算指导,详细地指导预算收入、支出等指标分解,开展下临床、进医疗一线的活动,主动帮助医护、医技科室进行预算的编报,从基础层面提升医院预算的准确度。再次,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素养与能力。财务部门要在全体财务人员间开展医院预算的重要性学习活动,并培训财务人员如何进行预算填报工作,使财务工作人员都能很好地了解、理解预算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一线医护科室服务。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预算的分析不能流于形式,要加强考核力度。各科室的年度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要作为年度绩效、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此为导向推进预算工作的高质高效完成。

集团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有一般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存在集团化发展的特性问题,为适应医改及经济的发展,集团医院的财务管理要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成本管理及医院内部控制,树立新观念,以创新的精神与方法解决医院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余平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5,340(8):59-61.

[2] 高亚超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95-96.

[3] 郑明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集团化财务管理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2(12):38-39.

[4] 邵文欢.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7):61-62.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3)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流通企业;供应链;数据共享

前言

我院现库房发票的入库方式是从1996年启用计算机管理库房时开始使用的,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的采购量不断增多,入库单据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今年7月份入库单据数量已经达到2055张。手工录入单据,除了的工作量大以外,还很容易出错,当同一种产品有不同的品名、有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包装或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出现时,很容易被录入者忽视而造成错误录入,从而导致后续的一系列的错误出现。这样可以看出现在的手工录入单据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此项工作的改变也显得尤为突出。基于这个现状我们就和一些相关的流通企业探讨,能否将我们医院的信息系统与其供应链平台对接来实现直接调用发票信息和数据,而不需要用手工重复再次输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准确性。

1 流通企业供应链模式

1.1 什么是流通企业供应链模式

流通企业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企业。其供应链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上游采购成品开始到把成品送到下游最终用户手中的整个网络结构。

1.2 如何选择流通企业

流通企业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模式实施的成败,为此我们考虑先从已经和我院有业务往来的流通企业中进行选择。选择一个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诚信的合作伙伴。首先,对流通企业自身的现状、历史、资金、所品的种类、售后服务、物流情况、仓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然后,了解企业在我院所有产品中所占份额和种类、年销售额、过住账目、服务态度、信誉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最后,提交医院领导班子审阅,签订合作协议。

2 初步设想(如图1所示)

以下的流通企业我们也称为供应商:

2.1 工作流程

我们将流通企业的供应链平台和我院的信息系统相对接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我院的采购订单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医院的订单按照实际产品的库存数成生送货单直接发到企业的仓储部门进行配货,与订单数量不符的产品发到企业的采购部门进行处理。企业的仓储部门根据送货单的内容直接进行配送,医院的库房根据产品上的条码进行扫码收货,完成收货确认后就可以批量导出入库单。

2.2 具体方法

(1)医院采购部门在医院电脑的采购界面上直接点击订购后,出现“订单制作页面”,输入已经签订过的产品合同代码,自动成生供货企业,点击产品名称及规格格不入,自动成生产品的价格、计量单位、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号等信息,然后,填写所需数量及订购要求等内容,如所需数量不足,系统会显示“催交”的字样。制单完成后点击确认,企业的销售部门立即就能看到并进行处理。(2)企业销售部门根据医院的订单直接就生成该企业的出货单并发到企业仓库直接配货。对于缺货的产品系统根据产品编号和数量,自动与库存对照,成生产品的采购单自动转入企业的采购部门进行处理。以上的信息交换都是系统自动完成,同时在“流程追踪”里面有记录,并且标明了时间点的状态。(3)医院库房根据供应商所配送货物的条码,用条码枪或手持终端进行验收。当条码的信息与送货单的信息一致时,系统会出现入库确定的选项,点击入库,完成入库。当条码的信息与送货单的信息不一致时,系统会出现提示音,直接点击撤销。这样一批的产品的入库单就自动生成,需要的时候就可批量导出,供应商就可以从供应链平台上根据我院的入库数据直接导出发票作为双方做帐凭证。

这样就实现了在流通企业的供应链平台上,从预测、订单、确认、发货、收货、发票、退货各环节的全程可视,从而完成了双方数据的共享。

3 工作的关键点

3.1 规范产品名称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和医用设备的名称都没有统一,同一种产品会有不同的称呼,导致在计算机系统中就会出现同一种产品有不同的账页。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在新的数据录入前就需要规定所有的产品必须以注册证的名称为准。

3.2 规范产品品种

在确保医疗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少产品的规格品种。因为每个产品的规格都有一个编码,规格减少相对管理成本就会降低。

3.3 统一产品的编码

给每种规格的产品编制一个唯一的编码,编码的信息要体现产品的类别、供应商的代码、产品的合同号、产品的信息和价格。即要有产品的类别(四位字母)+供应商代码(三位字母)+合同号(四位数字)+产品编码(N位字符)。而且编码规则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随便更改。

4 工作的难点

(1)常规库存产品的前期代码的编制和录入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编码数据需要一个一个的按规则进行编制,然后又一个一个的输入系统,并且要一项一项的确认。每个环节都要不同的人去完成,从而每个人之间的合作就显得相当重要。

(2)对特殊产品的编码处理,由于实行的是统一编码,一个产品由几个部件组成,而数量又不一致,就需要将这个产品的编码拆分为几个部件,每个部件需要多少数量需要人工输入。如医院骨科使用的6孔接骨钢板,常规配置是一块钢板6颗钉,而在实际使用时,每个病人所用螺钉数量是不同的,@就需要将6孔接骨钢板的编码进行拆分。

(3)刚开始使用时系统会不稳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操作人员也不熟悉,也会出现许多人为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接受变化。

(4)重视互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安全:主要从树立网络安全的观念、加强网络数据的管理、严格执行网络管理制度、访问控制和身份鉴别等方面入手。

当前,许多医疗机构的供应链整合不足,医疗机构与流通企业之间的产品、库存和供应流程的管理各自相互独立,资源不能共享、沟通相当有限,整个运作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鉴于我院也处于这样的管理状况,如果能借助互联网系统实现相互之间的无缝衔接、快速响应、数据共享那就能有效控制验收差错,提高库管员的工作效率。使库房的工作逐渐从单纯的供应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巍,高延鹏,孙佳.基于现代流通企业供应链模式的供应商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0(9):47-70.

[2]韩春雷,袁 .高值耗材供应链管理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J].中国医疗设备,2010(8):61-64.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物价管理

物价管理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关系着医院的社会声u和经济效益。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收入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医院管理也走上内涵建设的道路。顺应改革形势,适时拓展医院物价管理工作,提升物价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一、背景

2009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0日02版)报道,截至2012年底,参加全国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4亿,已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六统一”。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医保管理服务实现一体化。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要求: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医疗改革形势倒逼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定位、手段、职能急需改变。

二、目前公立医院物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1.物价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较低,构成单一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也亟需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中,补偿医院的服务成本,保证广大群众得到最新医疗技术的惠及。但由于大多数医院物价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专业或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对一些医疗项目和收费标准的范围界定不能正确理解,而工作中遇到的特殊医用材料与临床适应症相对应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如何提升专职物价管理人员工作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医学知识,保证医院收费行为规范,患者经济利益得到保障,是当前医院和主管部门应切实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医院物价与医保管理工作出现交叉重叠,造成工作效率低及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随着医改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医院服务的对象将全部成为医保患者,医保资金已成为医院医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目前医保与物价的管理对象存在交叉重叠,而大多数物价与医保办公室分属不同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物价办公室负责医疗服务项目及药品、耗材的价格管理,医保办公室负责医保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医保的结算政策又是根据物价局的收费文件制定。日常工作中涉及物价方面的医保工作或涉及医保方面的物价工作,都必须经过这两个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沟通协调。由于两个部门管理角度和考核要求不同,对临床科室的工作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及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医院物价管理手段未能与医院运营管理及信息化程度同步发展

物价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有机组成,关系到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公立医院物价管理的日常工作是监督收费行为,更多表现在事后的监督。目前,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已从事后的反映监督,发展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全过程。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延伸至医院的各个角落。只有进一步完善物价管理的对象,采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才能跟上医院整体发展的脚步。

4.医院物价管理未能紧密结合临床、医技等科室业务,实现物价管理与临床业务管理的融合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不仅是价格政策的执行者,还要对临床科室进行指导与监督,起着联系协调、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更是新兴医学技术在临床迅速发展的推动者。如何将物价管理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医院临床,服务于广大患者,使价格政策更加符合医院实际情况,需要将物价管理的控制点嵌入到临床相关业务流程中,实现物价管理工作流程与临床相关业务的融合。

5.医用耗材管理缺乏统一的网络平台

目前大部分医院物资管理采用信息管理系统,但只覆盖物资出入库管理,而物资管理系统并没有与HIS收费系统联网集成,使物价管理与物资采购部门只能依靠手工单据传递,工作效率低。物价管理、物资采购和临床科室三者之间在医用耗材的领用与消耗方面也未建立统一的共享网络平台,医用耗材领用后的使用情况未得到物价部门全方位的监控,出现管理盲区。

三、顺应医改,积极举措

1.物价专职人员应适当吸纳医学专业人员,迅速提高医院物价管理的医学专业水平

优化医院物价管理人员结构,适当增加医学专业人员,尤其是熟悉临床业务的医务人员,能够提升物价管理人员的医学专业水平,规范医院收费行为,更好地促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使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2.整合医院内设机构职能,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医保管理流程

按照大多数医院物价管理的三层级组织架构,医院成立物价医保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或一名主管院领导统筹安排,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职能部门则应将医保与物价部门合二为一,成立物价医保办公室,合并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医院内部价格、医保管理的日常工作;临床医技科室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本科室的物价医保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价与医保相互兼顾的组织体系。

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将原有医保与物价管理的流程进行并轨;重新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物价医保管理制度,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加快医院物价信息化建设,实现物价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随着医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医院信息管理基本上都实现了系y化,包括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HIS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多个运行系统,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医院的收费项目字典库为物价管理工作基础,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医院多个系统数据共享,从而促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为医院申报新技术新项目和提高物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注重医院物价人员的理念更新,积极尝试物价与医疗管理的业务融合,转变角色定位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物价管理必须紧密配合临床管理,物价人员也要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不但要坚持对医学、护理、财务会计、管理知识的更新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还要分析医改、价格、社保各政策的调整对医院运营、科室发展的影响,由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到临床业务工作中,如单病种成本测算及临床路径的设计与执行等相关工作,对新开展的诊疗技术进行成本效益评价,制定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避免价格昂贵、效果不佳的治疗方法,真正发挥好临床路径的管理效能。

5.整合优化医院供应链流程,实现网络平台管理,将物价管理嵌入到供应链流程中

充分借助网络化平台,依靠信息管理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实现院内物价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方医用耗材的信息共享,确保物价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用耗材的库存及消耗情况,及时维护更新价格数据库,提高材料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便于物价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追踪监管,及时指导干预使用情况。

随着新一轮医改政策的落地,物价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只有不断加强价格管理工作,发挥价格管理在临床诊疗行为中的调动作用,在降低成本中的导向作用,才能保障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钦海,潘小亮.大型公立医院医保与物价统一管理模式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11):50-51.

[2]王莉燕,马泳,刘凡娜.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物价管理面临的“解惑”之道[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6):392-394.

[3]蔡欣芸,但秀娟,苑萍,王晓京.医用耗材价格管理在物价政策执行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2012,(5):60-62.

[4]余佳妍,金俊娇,王东.浅谈医院价格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9):876-877.

[5]史高松,许凤娟,韩君.大型综合性医院提高物价管理质量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1,(9):55-57.

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后勤资产 医院信息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现代化医院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不断发展,各医院所需的后勤资产品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面临的管理模式也日趋复杂,如何实现高效监管?是摆在各医院领导面前的难题。当下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医院的管理水平档次不断提升,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极大,一方面大量人、财、物的投入,一方面管理效果却并不理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人才队伍却并不足,医院缺少与临床的结合,人员无法对微机功能模块提出建设性的需求,只能硬着头皮去适应公司提供的功能模块,造成与医院的实际管理需求脱节。国家缺乏政策指导,造成公司在对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时不规范。医院的LIS、财务、病房、PACS、门诊间的管理互相分离,无法形成数据流。对前端数据进行采集时,表现出较低的自动化,院长所需信息需经过人为处理,信息数据无法动态呈现。后勤资产管理科室、库房、效能科、财务间数据源不一致。

二、后勤资产必备管理模块

后勤资产管理应包含以下模块:申请管理、档案管理、账目管理、维修维护管理、出入库管理、报废管理、卡片管理、转移管理、质控管理及计量检定。

1、申请管理。申请时依据后勤资产的价格,设计不同的申请电子表格,表格中说明是新增或更新,经济效益说明(维修和耗材支出),安装时是否符合条件等。2、档案管理。所有的后勤资产资料,能够通过扫描或厂家提供电子版资料,生成PDF文档,后勤资产档案管理功能是微机管理的必须模块,在微机管理时,能够直接快速查询查阅到所需的后勤资产档案资料。3、账目管理。组建微机系统包含查询、登记、统计、数据导入、打印报表、导出等功能,建立院内总账及各科分户帐。微机管理后勤资产要包含基本信息,至少直内容量括:名称、型号、使用日期、保管人员、数量、金额、联系人、供应公司、购入方式及联系电话等。通过微机账目实现后勤资产管理,即通过后勤资产账目对其档案查询和统计。4、后勤资产转移。由于后勤资产归属科室产生变化,必须及时对账目进行调整,先填好后勤资产转移电子申请表,然后通过微机进行调账。5、固定资产报废。根据国资委相关规定,公立性医院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任何的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进行处理,必须由国资委处理,报废后资金及时上交财政。通过微机系统管理,相当于后勤资产实现了身份管理,无论人员如何变动,无论多长时间,只要到报废时,通过微机系统办理报废销账时,后勤资产实现全部对应。6、卡片式管理。后勤资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同型号资产在科室不只一台,就需要给后勤资产进行身份管理,在后勤资产上贴条形码,包括后勤资产的基本信息:名称、品牌、型号、保管人等,无论后勤资产如何转移但身份唯一,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后勤资产身份标示也可以做成射频ID,但是造价相对较高。

三、后勤资产实施微机管理

后勤资产的微机管理目标不仅仅是摸清家底,关键能够为医院提供决策,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出。后勤资产计算机管理牵涉到后勤资产折旧、医院成本核算、后勤资产效益的统计分析等。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关联医院的各个系统,通过每台后勤资产设定固定条码,微机系统就可自动采集后勤资产的效益情况和使用率等相关信息,能够方便的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基础库建立

为了方便微机管理,需建立科室代码库、后勤资产类型库、后勤资产名称库、管理人员信息库等,为了方便查寻,建议选择采用树状型结构。

五、后勤资产管理流程

后勤资产库房归资产保障部门管理,软件使用时要求与财务软件保持一致,实现数据共享。为了保证安全级别,资产保障部门与财务科间可设定不同级别的权限,无论哪个科室的数据发生变更,账目总能保持一致。否则资产保障部门和财务科的账目间难以同步且胀胀相符,资产保障部门与财务科使用同一软件,是规范化微机管理的前提。

六、结论

我们医院实施微机系统管理后,在临床各科设置了分户账的管理人员或联络员,为后勤资产管理工作展开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应用微机管理系统,资产保障部门能够非常便捷的进行物资管理,微机系统分户账与临床各科的分户账进行高效核对,每年至少2次,同时配合实物的现场勘查;微机系统分户账与财务的固定资产帐高效核对,每年至少2次,通过微机系统对后勤资产的管理,我院完全实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达到了精细化管理后勤资产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