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颇具影响。但是当前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种不好的阅读现状,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在兴趣的激发下提高阅读质量。

一、明确阅读标准,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图书

纵观当下,很多学生都沉迷于古怪悬疑、武侠争斗之类的书籍,这种阅读观念纯粹是一种消遣式、娱乐性的附庸风雅,白白浪费掉了大量宝贵的阅读时间,有甚者因为中毒太深而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在课堂上还跟上打游击似的偷读,这种阅读不仅对教学无益,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教与学的效率极为低下。为此,除平时的教学时间外,教师也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推荐一些如《语文报》《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报》《读者》《唐诗三百首》等与语文教学密切相连的读物,这些书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再如,也要多推荐一些科普科幻类的读物。当下,各类科普读物与通俗文学向青少年介绍了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多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二、积极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落实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效果

首先,在课前留出三分钟演讲时间。每当上新课时,教师都要抽出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演讲,短短的演讲既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

其次,课后主编活动。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后,教师要适时推荐质地优美的文章。并且还要将这些美文依照不同的主题合理分类整理,打印成册,对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再者,多开展学生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让他们都能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自身的阅读,帮助记忆,提高读书效率,还能积累有用的素材,开拓视野,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问题的激发下产生新的思考、新的问题。也可以将学生做的课外阅读笔记用来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做好课内引导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类文阅读教学实践,从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提炼类似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扩大阅读量。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将主题“心理变化之美”提炼出来,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赏析《被骗》一文;再以“衬托的魅力”为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去赏析《高等教育》与《又是一年粽飘香》以及《拍溅》三篇优秀的文章。这样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以点带面,将学生阅读课外文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来。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子,为终身学习、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肯定都希望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许。为此,教师要定期检查评定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就学生的阅读成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在展示成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欣赏阅读记录。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各种形式,比方说“摘录”“写体会”等及时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记录下来。每周晨读课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小组互评、组内推荐阅读体会等,也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体会文章,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其次,开展交流活动。每周定期上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阅读交流。课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也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等,并谈谈自己对这些课外读物的欣赏心得。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阅读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再者,也可以开展读书心得手抄报评选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活动中,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设计成手抄报并且配以插图,之后,再由班长推选优秀作品进行评奖。这样能将学生的书写绘画水平充分展示出来,拓宽学生阅读渠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好书。

五、进行反思、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多收集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信息,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探究心得写出来,多反思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在提高阅读行为层次的同时,也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得到有效锻炼。

此外,课外阅读方法纷繁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指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2] 李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蒋小飞,杨炼.初探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1(12).

[4] 徐小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J].甘肃教育,2015(19).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 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量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除教材内容外,五级、八级的课外阅读量分别累计达到15万和30万词以上,且首次把“中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纳入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多数地区的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数量不足,质量欠佳且能力低下的现状。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从抽象的交际,到形象的解读,再到意象的升华,是一个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复杂过程。阅读教学的设计,包括课外阅读教学,要符合认知发展规律,要讲究方略和措施,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其个性发展,要“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learn how to learn)”(教育部,2001)。有鉴于此,着眼于实效教学,从摸索和实践中,我们提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方略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得当、得法和得益。

1. 得当(学情了解、目标确立、材料选择和时量分配)

英语课外阅读是扩散性阅读,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认知需求的实际出发,是课外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也是课外阅读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适切的目标,是集挑战性和生成性于一体的,是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体,且是可分解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选用那些能激起学生兴趣、能引发他们自主阅读和自发交流的材料,如一些时文、科普、史地、传记及经典美文等。总之,选材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结构,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课外阅读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遵循一切从效果出发的原则,充分认同学生认知差异的合理性,尊重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实际,适当控制阅读量,在不断积累中,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2. 得法(策略指导、多维问题、监控措施和互动合作)

在课外阅读教学的设计上,不能忽视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如有的材料,内容简单,结构明晰,只需浏览,掌握提要,采用略读或跳读的教法即可;有的材料,内容丰富,涵义隽永,则需要师生潜心去精读、去思索、去推敲、去内化、去品味。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组织教学的核心,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它要求所设问题体现多维度(坡度、深度、高度和力度),并具有适切性、挑战性和生成性。同时,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监控措施要及时合理,即教师要形成涵盖学生自我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监视、检查、认识和评价的控制机制,不能放任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阅读。“它包括注意监控、理解监控等策略。理解监控是指把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监视和调整,包括明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检验是否达到理解的目的、找出理解的不足和错误并加以改正并制定新的策略。 注意监控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信息上,防止其它非重要信息的干扰。”(宗兆宏,2009)互动合作,应该贯穿于课外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正如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所言,“积极有效是一堂好的英语课的本质特征”,“新的和旧的知识、技能、能力也只有相互联结、迁移、互动的动态发展中,才能更快地螺旋式上升,形成和拓展成更广的、新的知识结构”, 一堂好的英语课应该有“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应该有“情真意切的双主体心灵交融活动。”(章兼中,2008)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对相关语篇的阅读和体验中,理顺结构,加工信息,去思考、讨论和实践,进行合作化学习和探究,形成感悟和体会,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3. 得益(适时反馈、多元评价、动态生成和成果分享)

“没有反馈过程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反馈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它贯穿于课前准备、课中施行和课后反思的教学流程中。”(魏玉平,2010)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应具有普遍性,要以篇章的框架和要点为主,还要兼顾班情和学情。要在充分认同学生认知差异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时的反馈。当然,有效的反馈一定离不开合理的评价。适中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一剂良药,也是一注催化剂。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涵学生自评(self-assessment)、学生互评(peer assessment)和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呈现(成果输出或展示)的评价,要坚持三者兼顾的原则,采用“纵向表扬(评价)与横向表扬(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魏玉平,靳贺良,2006)。我们提倡:要在预设目标及互动讲评的基础上,机智地处理突发性的或意想不到的问题、话题和情景,通过发散式思维,动态生成新的内涵。我们发现,在英语教学的诸多活动中,学生们非常喜欢参与集体或小组之间的互动,如互评、“合作纠错”(魏玉平,2010)等。 这类活动,可以让他们彼此之间了解过程性学习的进展状况,在分享成果的喜悦的同时,反思失败的教训,积累经验,再比照自我,激发内驱,促进自身完善,为他们今后人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二、 例探

2010年4月19日,南京市六十六中(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周化光老师在高一年级开了一堂自主设题、设练的课外阅读市级公开课,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且实效的尝试。

他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挑战性和生成性。其教学过程,基于学情实际,凸现了基础教育专家邓可清“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位育”(余慧娟,2010)的理念。其贴近生活的选材和互动的课堂氛围,活化且趣化了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

在总结课堂要点时,周老师用3个建议 (tips)More reading,More thinking,and More questioning 对学生们提出了切实的学法指导。这其实也是老师对学生待人处世的殷切期望,实现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协调与统一。周老师精心选材,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他还对学生在阅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前瞻性地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他的设问多元而又灵巧,设练方式多样。他借助“师生互动”和“伙伴互动”,在实现一个个微格目标的同时,巧妙地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教育揉和在一起,在螺旋式发展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三、 启示

1. 问题设计(question designing)

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参与程度的多少是决定其阅读活动成败的关键。阅读教学是多向的交流(读者和作者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交流等)。多向交流的会合与碰撞,会不断发现和涌现问题,所以,问题设计的精当与否就成了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设问(教师根据材料预设的问题)、导问(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情境中生成的问题)和提问(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提出的问题或疑惑)。我们认为:设问要有微妙且适度的切入点,要有坡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能拓展学生的思路,体现灵活性、激励性、发散性和开放性。导问要能从学生的角度和高度出发,因人施问,要源于学生,且略高于学生,要能打破思维定势,通过灵巧地设疑启智,使学生内心产生疑窦,引发积极的思考,唤起沉睡的潜能,体现启发性、层次性和多元性。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要精心创设切实合理的问题情境,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探究。针对学生的提问,老师要有接受和宽容的胸襟,要认同学生能力差异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尤其要关注内向型学生、困难学生和问题学生,要为他们创设机会,架设阶梯,树立其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进而实现大面积丰收的预期。

2. 词块学习(chunk learning)

“词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统一体。”(严海燕,2009)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词块的学习和巩固,注重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对学生语汇语用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发现,在处理课本语篇和课外阅读材料时,不少老师没有把词块教学列入课堂教学目标中,一味地探求对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识记、理会和掌握材料中的词块部分。这是一种“欲速则不达”的极不可取的做法。因为语言知识的积累是理解力形成的基石,没有积累的课外阅读教学是空洞和低效的。鉴于此,我们建议:在阅读教学的材料处理上,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趣化词块教学,强化词汇储备,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搭建词汇网络,以减少或避免其阅读心理上不必要的生疏和焦虑。日积月累的词块学习,从细胞到分子,从局部到整体,绝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在迁移基础上的生成和互动语境中的识记。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语感和积淀,才能做到水到渠成,达到自由阅读的上佳境界。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材料;问题;方法

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方法。反思英语教学,教师尽管花了很多精力,但是阅读教学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阅读策略刻不容缓。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理念存在偏差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着两种错误实践,一方面,由于保险阅读心理的影响,教师总是将课堂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词汇知识的讲解方面,英语阅读课成了词汇处理课,教师讲授词汇用法,学生忙于记录情形屡见不鲜,这种所谓扫清阅读障碍的做法使得学生最终学会的只是单一的词汇、单独的语法,而非对语篇结构的整体理解;另外一方面,由于盲目乐观心理的影响,教师过于突出阅读技巧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理解有干扰、甚至深入阅读起障碍生词进行必要的处理,造成学生由于较多生词的影响而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学生理解时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情形不乏少见。

2.阅读材料难易不均

阅读材料是学生进行阅读的载体,好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有经验的英语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材料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反思英语阅读教学,有些教师由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特别对于不同阶段学生阅读水平缺乏有效的评估,布置的阅读材料要么超出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造成学生阅读不流畅、甚至被迫中断情形;要么阅读材料过于浅显,教师所设置的阅读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脱口回答,致使学生阅读时心不在焉,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不能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热情,诸如,教师往往不安排阅读热身活动,学生由于缺乏阅读语境的熏陶而没有深入阅读的欲望,学生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在任务驱动下进行阅读,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阅读检查方式单调,往往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形式,学生不仅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由于思维方式简单,学生难以形成聚合及发散思维能力;教师为节省教学时间,往往在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基础上,就对学生提问,而且总是提供优秀学生更多回答机会,其它学生则经常被边缘化,造成学生英语素质发展的不均衡。

4.阅读后活动明显匮乏

阅读后活动是教师检查学生能否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举措。阅读后活动由于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它使得众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见解,亦或对他人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因此,阅读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英语阅读教学,教师阅读活动缺乏系统性,尤其由于教师没有在文本阅读后布置合适的阅读后活动,即,没有安排阅读延伸活动,从而没有基于阅读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其它阅读技能,学生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培养,相反,有些学生则养成了被动阅读习惯,其危害不言而喻。

二、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

1.体现整体阅读思想

阅读教学应该体现整体阅读思想,而不应拘泥于一词一句的肢体式理解。英语阅读文章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往往通过文章的不同段落阐述或者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同时,作者也经常通过巧妙构思并结合自己创作风格进行内容的布局,因此,学生只有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弄清文章的脉搏。诚然,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文本信息的获得方法,而非对于个别词句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抛开一词一句的教学方式,通过整篇文章设置阅读活动,包括,基于整篇文章基础上主要内容的预测;通过段落标题句弄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2.重视阅读铺垫工作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认真研读文本,既要重视文本显性因素,更要挖掘教材深层次因素,科学确定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教师组织学生正式阅读之前,对于学生理解难度大的文章,必须做好背景知识铺垫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信息消化和吸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潜能。事实上,教师通过对阅读文章文化背景的处理,不仅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工作,也帮助学生做好了阅读心理准确工作,这有利于教师充分激活学生思维,确保学生紧跟教师阅读教学节奏。

3.讲授阅读学习技巧

好的阅读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前首先理解文章后面所附问题,这样可以缩小判断范围,有利于学生短时间内弄清文章的重点。再如,结合学生英语阅读时的心理运行规律,以及初中学生思维日渐深刻、英语学习策略逐步改善的实际,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默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应对英语阅读不断提高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加工要求,事实上,默读是学生直接获取书面意义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力保障了学生思维、联想以及归纳的运行过程,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确定的阅读材料往往是教科书和相应辅导用书上现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由于考虑到教学基础性要求,内容本身相对浅显。因此,除了加强课内阅读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优秀篇章,学生只有通过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才能获得最大的阅读实践量。毋庸置疑,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思维的意识,使学生在长期课外阅读过程中自主领悟默读、跳读等阅读技巧;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陌生词汇,从而养成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意义和特定语境猜测生词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理解篇章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否帮助学生真正巩固所学语言,能否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红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 2011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1、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2、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1.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甚至主体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对主题进行导入后,就以带领学生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的模式进行课文讲解。在这种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学习主体的地位被忽视,且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被充分激发。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不少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教学模式,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帮助学生通过课外补充阅读来学习教材内课文知识的重要性,对英语阅读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内容。并且一些英语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学生通过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来提升英语学习综合能力,实施的课外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阅读训练,完成练习题。而这种课外英语阅读指导的缺失状况,导致学生不能在初中英语学习期间养成自主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1.3 词汇教学缺乏新意

词汇的积累是初中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基本内容。然而,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词汇教学依然停留在之前“录音带读――教师讲解――学生读背――单词听写”的旧模式上几乎不存在教学创新。在这类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单词的形式通常是死板、固定的,故而不能在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与理解,实践能力较差。

2. 优化人教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措施

2.1 尊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进行英语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主体依然是学生,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得到尊重,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主体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体现出来。例如,笔者在帮助与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的初步阅读之后,会询问学生想通过此篇课文学习到什么,进而根据学生意愿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可以采用略读、通读、详读、分层次阅读、喜欢的词句重点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实现与课本教材的互动;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问自答、分组学习不同段落并分组教授重点内容或写作手法等形式进行互动。但在种种形式的互动中,必须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课外补充,丰富阅读

除了需要完成文后练习题的课外阅读,教师需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单纯以英语阅读为目的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例如,笔者会针对近期的时政、民生热点确定阅读主题,并事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课外单词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阅读更顺畅。在课下让学生借助图书馆、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平台通过自主阅读来了解相关事件,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同时开阔视野。

2.3 多种方式掌握单词

学生学习单词最终是为了在阅读、写作、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具体情景中理解、运用单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也应该是从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单词。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学习、应用单词创设情景。例如,对动词或表情词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名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这个单词,其它学生猜测是哪个英文单词,加深并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在《课程标准》中,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中学英语教师在阅读学习课标之后,需对自身英语阅读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反思,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些创新与突破,以更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英语阅读实际应用能力,进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与交际奠定基础。

[1] 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层阅读;立德树人;教学探索

课堂是教师育人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既是职责使然,又是对《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落实。语文阅读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方法,还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路径[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双丰收,这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立德树人是深层阅读教学的目标

1.践行育人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教学活动以高考为指挥棒,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有些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高考得分,甚至出现了“重知识,轻品德”的想法。但真正的教育是将知识学习与道德培养融为一体,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富学识,明礼义”的有志之才,而绝不能使学生道德缺失。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深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价值和内涵,从而陶冶情操,滋润心灵,提升道德素养,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

2.提升道德素养,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学生的道德素养以道德认知和情感升华为基础,而立德树人理念在深层阅读教学中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做到宽容友爱,在问题面前勇于担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成为国家栋梁。

二、立德树人导向下深层阅读教学探索

1.构建激趣情境,为深层阅读造势铺路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或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或引导学生立身处世,或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这些优秀的篇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来构建阅读情境,或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或下载名家朗诵视频,或搜集名家评论……引导学生体会并挖掘其中的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来展开教学,播放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呈现了“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震撼人心的画面,在如此阅读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立志救国、胸怀天下的豪迈情怀,以及“指点江山”“谁主沉浮”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将的《七律·》与该文进行对比阅读,在反复吟咏中感受一心为国的伟大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2.鼓励学生反思与质疑,深入挖掘文章价值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喜欢简单地浏览文章,这看似效率高,实际上对文章的内涵掌握得并不深刻。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对作品进行认真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已日趋成熟,教师可以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度剖析、挖掘内涵[2]。在学习《赤壁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未选入教科书的《后赤壁赋》进行阅读。这样,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教科书选入的《前赤壁赋》对后人的影响更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学生可以在讨论与反思中感受苏轼被贬后的豁达心态以及“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又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学生会质疑:“史铁生正值壮年时遭受厄运,意志一度消沉,‘死’对他来说难道不是种解脱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敬畏生命”“什么是生命的厚度”。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勇于提出质疑,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高道德素养。

3.联系社会热点,在品评分析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观

“生活处处皆语文”。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例如,媒体的文章、同龄人的真实故事、普通人的光荣事迹,甚至是一首歌曲或一句广告语,这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将有助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对这些素材的阅读与品析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活”书,关注社会生活。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如张桂梅校长将一生的爱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病痛缠身却全然不顾;救火英雄王锋,三次冲入火海救人,邻居无一伤亡,自己全身烧伤面积达98%;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仍阻击敌人,他们被冻死时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冰雕”一般;河南特大洪涝灾害,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与时间赛跑,抢救被困群众,助力灾后重建……学生品读着,感动着,震撼着。同时,担当与奉献的精神已在他们心中悄悄扎根。

4.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功课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1)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本着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为大家介绍一本好书”的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轮流推荐、分享自己喜爱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或读书感悟。这样,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就更具有针对性,阅读效率会更高。在学生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喜欢采取浏览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容易遗忘作品内容或者对文章的理解止于表层。对于课内、课外阅读,教师应适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做到心有所感,手有所记,并逐渐养成习惯,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帮助学生汲取作品的精华,让学生体会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3)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读很多的课外书,但他们的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解读作品,从而碰撞出思维火花,丰富阅读体验。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体会,身体力行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

学生是璞玉,经过雕琢方成精品;学生是生铁,通过淬炼方成好刚。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又要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既体现了人文情怀,又提高了深层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媛媛.关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读与写,2020,17(21):80.

[2]郑忠明.高中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践与体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1139.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9-02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阅读作为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能力,开始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伴随着社会各界关注程度的提高,陈旧阅读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教学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与总结,结论虽然略有偏差,但是却都指出:如今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目前的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首先是阅读教学目标偏离,忽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其次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关于简化,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再次,教学方式太过单一,语文教师拘泥于教材,局限于考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针对这三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就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绝对无法产生良好的学习效率与效果,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才能够产生较高的阅读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阅读范围、阅读内容、阅读角度等方面开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大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虽然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作为阅读教学来说,课堂阅读却只是基础,课外阅读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优秀作品等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等,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互相分享阅读的乐趣与收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是由于学生的实际参与,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3.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力营造一种阅读的积极氛围,运用氛围的力量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最终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即将面对高考,压力巨大,故而其阅读往往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单纯依靠个性化阅读很难实现学生高考考好的愿望,还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的层次,进行探究性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培养探究的方法与习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阅读范围内,运用自己个性化阅读的经验与习惯,培养对各种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感悟与认知的能力。

只有把学生自主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引导点拨相结合,去探究性地阅读,才能够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考的理想,才是真正的探究性阅读。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各种游戏的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探究的尝试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习惯,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状;启示;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管教材与大纲如何发展,阅读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大量事实证明,有了读写的基础,一旦到了真实的语境,听和说的能力很快就能提高。因此,阅读能力应该是英语作为外语的最重要和根本的技能”(束定芳,2004)。在考试中,阅读也一直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黄远振,2004)。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主要的能力。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中对有效信息处理的能力,它不是读者认识文章每一个单词,看到每一个句子的低层次理解,而是跨出句子平面,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即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评价性理解(即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的看法)。

目前的阅读教学关注的主要是词汇、速度、理解,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词汇与阅读的关系、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等。因此教学中大都十分重视词汇教学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如猜测词义、掠读、跳读、预测、概括与归纳、推断、综合判断等。

一般来说,阅读的目的有二,一是消遣,二是获取信息,如英语知识、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新闻、资料等。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试获得高分,真正为了消遣娱乐,或纯粹为了获取信息的还较少。即使是阅读技能的教学,也主要是围绕考试进行。

二、新课程实验理念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实验要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英语课程标准》也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标准》提出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是:

1.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以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阅读技能,指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阅读活动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阅读教学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阅读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它的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情感,即喜欢阅读、乐于阅读的情感,以及对阅读的自信心和稳定积极的阅读动机。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任务。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外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只有发展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阅读教学才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学生的一生,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3.阅读教学必须具有灵活性。灵活性制的是不同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合适的阅读辅助材料。灵活性还体现在帮助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此外,学生的学习速度是有差别的,因此,不能用过于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而应关注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以新课程实验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1、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阅读技能,培养积极的阅读情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很难达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十分重要。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增加阅读的输入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使学生能真正为获取信息或为消遣娱乐而阅读,接触更加生活化真实性的材料,很重要的一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尝试运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课外阅读可以从二个方面来开展:1)同步阅读材料。这种材料一般与课文的话题有关,可以加深对话题的理解。2)报纸、杂志。这类材料贴近生活,且较时新,学生一般较为兴趣。目前,教师对课堂教学较为关注,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要使课外阅读真正有效果,教师要重视过程的管理。可以通过检测、阅读简报等方式来监控课外阅读。

2、技能训练与情感态度的关系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学家普遍认为,阅读需要一定的技能。DAVIS提出阅读的四种技能:识别词义、推理、识别作者的技巧、写作意图和风格以及寻找有关答案。刘道义提出了七种阅读技能是:1)掌握基本事实的技能;2)获取中心思想的技能;3)进行推测判断的技能;4)了解时空顺序的技能;5)读懂图示图表的技能;6)了解作者语气心绪的技能;7)评价文章的技能(转引自黄远振,2003)。

阅读技能无疑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从新课程角度来说,目前的阅读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长期以来,新课程另外两个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有密切关系。在新课程实验的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开展形成性评价,并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教学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渠道,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呢?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对形成性评价关注不够。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形成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指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目标达成情况,

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就阅读来说,教师可以评价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及运用情况,阅读策略的优劣,并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反思,以便做相应的调整。自我评价本身就是一项技能,它帮助学生学会反思。首先要建立一套自评的方法并掌握自评的技巧。如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做如下的评价:我的阅读量是否达到要求?我是否喜欢阅读?我的阅读速度是否比以前有所提高?我是否懂得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阅读笔记、阅读报告、阅读日记。教师应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阅读报告或阅读日记。这种做法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批阅、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来保证这项活动的开展。

单元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定期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进步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观察、座谈、建立学习档案等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法。

4、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教材(主要是教科书)直到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从课程资源以及时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不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此外,目前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他们开发的课程在内在的学术性品质上可能是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教师乃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英语教科书是学生阅读的重要来源,但是,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还要拓宽阅读的渠道。就英语科来说,阅读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英语原著、中学生阅读教材(如《书虫系列》、牛津分级读物、剑桥分级读物等)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都可以提供广泛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0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社;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200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2003,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