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干旱灌溉型;土壤;分布;改良措施;河南安阳

中图分类号 S15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31-01

1 安阳市干旱灌溉型土壤分布情况及基本属性

调查表明,安阳市有耕地面积40.87万hm2,中低产田面积23.21万hm2,其中干旱灌溉型耕地13.04万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1.9%,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56.2%。安阳市干旱灌溉型耕地主要分布在安阳县、汤阴县、林州市、滑县和龙安区,其中安阳县4.67万hm2,汤阴县约1.27万hm2,林州市约2.67万hm2,滑县3.77万hm2,龙安区约0.67万hm2。

安阳县、汤阴县、林州市、龙安区干旱灌溉型耕地土壤类型为褐土,土壤质地以壤质洪积石灰性褐土、多砾石中层钙质褐土性土为主。壤质洪积石灰性褐土母质为次生黄土,土层深厚,通体疏松,土壤发生层次不明显,土壤易受干旱。土壤表层颜色较浅,为浅黄色,厚度18~20 cm。通体中壤或轻壤,全剖面碳酸钙含量无明显差异,一般为5%。此类土壤干旱缺水及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无保证。多砾石中层钙质褐土土层薄厚不一,没有明显发生层次,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地因不同土壤类型,差异较大。通体含有砾石,一般有石灰反应,有的无石灰反应,此类土壤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养分利用率低[1-2]。

滑县干旱灌溉型耕地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质地以砂壤土、轻壤土为主,2类土土质松散,宜耕期长,耕性好,土温上升快,但保水保肥性差[3]。

全市干旱灌溉型耕地剖面构型有:1 m以内无障碍层次;0.5~1.0 m内有夹沙、夹砾、砂姜;0.5 m内有夹沙、夹砾、砂姜层,程度较轻。

全市干旱灌溉型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质地偏轻,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养分含量低,灌溉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易遭受干旱威胁,是安阳市面积最大的中低产田类型。此类耕地水利设施不够完善,种植制度为典型的一年二熟制,一般种植小麦—玉米或小麦—花生,粮食年平均单产为4.5~12.0 t/hm2。

2 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培肥的主要措施

2.1 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

广辟肥源,充分利用沼液、沼渣、人畜粪便、堆肥、沤肥、饼肥等,以培肥地力为主,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调节和缓冲土壤的酸碱性;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的保肥性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从而能改善土壤的松紧度、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热状况,对于调节土壤肥力的水、肥、气、热状况均有良好的作用[4]。

2.2 平衡施用化肥

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科学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以及用地、养地相结合,按照适当施用氮素化肥,多施有机肥,稳定磷、钾肥的路子,防止因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而对作物产生毒害,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如施氮过量会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钼失绿;钾过多会降低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

2.3 秸秆还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推广麦秸麦糠盖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不仅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更肥沃,耕性更好,丰产性能更持久,还能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水、肥、气、热得以很好的协调,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涝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秸秆还田一般采用机械粉碎还田,作物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

2.4 矫正施肥

对于通透性好,养分转化快,但保肥力弱,养分容易流失的土壤,施用化肥一次用量不宜过大,要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施用有机肥,要适当深施,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使有机物的矿质化和腐殖化作用协调进行;重壤和黏土地,土粒细,胶体数量多,保水肥力强,但通透性差,养分转化慢。此类土壤化肥施用量可以加大,有机肥的施用要与深耕相结合,既能增加土壤养分,又能改善土壤性质。

2.5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技术

由于干旱灌溉型耕地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易遭干旱威胁,因此,应提高机井配套能力,发展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应放在打井配套、埋设节水管道、提高单井效益上,有条件的可发展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5]。

2.5.1 渠道防渗技术。采用混凝土护面、浆砌石衬砌、塑料薄膜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渗处理,与土渠相比,渠道防渗可减少渗漏损失60%~90%,并加快输水速度。

2.5.2 管道输水技术。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输配水的利用率可达95%。另外还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减少渠道占地。

2.5.3 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省劳、节地、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增产10%~30%。

2.5.4 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包括微喷和滴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水同时可兼施肥,灌溉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

3 改良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土壤的改良及合理利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应用,还有以下几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一是土壤改良技术宣传还不到位。需要加大土壤改良技术的宣传,农业部门需要联合水利、林业等部门共同努力,使农民认识到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必要性,使改良技术深入人心。二是目前土壤改良主要靠农民自筹资金进行,建议政府部门在土壤改良与合理利用方面多投入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增施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多种障碍土壤,鼓励农民多施用有机肥,对有机肥实行补贴政策。

4 参考文献

[1] 王密.大旱警示:农业节水刻不容缓[N].昆明日报,2010-02-25(T7).

[2] 张金凯.我省节水农业的技术体系与发展思路[J].山西水利科技,2003(4):47-50.

[3] 苏占山.浅论节水灌溉及其技术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394.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2篇

    1.1土壤质地影响

    土壤形成成分是由不同尺寸的颗粒与各种比例。根据各种土壤结实率,土壤质地分为沙、沙壤土、壤土和粘土。纹理比重计法测定稻草,在野外与交付方法可以在实验室中确定森林土壤质地影响土壤含水量、养分和水、保肥性能和通风、透气性和温度的变化。因此密切相关的质感和树木的生长要求要具有相应的土壤。南部的低丘陵林地土壤粘土,节点承载接近,容易板结、通透性差、生育能力强的特性,但其容易引起土壤侵蚀的现象造成了林业生产的不足,这种特质是不利于中国杉木生长的,同时对于竹子繁殖、生长特别不利。在密集的森林管理应更加注重在研究土壤质地,在施用有机肥的快速增长和高收益的森林培育或间作绿肥,和,加强幼树阶段土壤管理,增加土壤除草倍。黄河冲积平原森林土土或壤土,透气性,杨树,泡桐的增长是合适的,但是,由于土壤保水性能差,降水少,土壤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生育能力发挥的主要障碍。该区域土地沙埋的土壤改良措施的落叶,施用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取胶粘剂的改性砂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质地。

    1.2土层厚度

    土壤厚度是指可用于森林根系生长活动的土壤的厚度。它关系到土壤湿度,风量和森林养分所需的存储空间,而且还影响根系舒展,林风的阻力降低性能。土壤厚度是特别重要的,在山上,山森林中的岩石,土层薄,土壤土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适合造林的土地。

    1.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条件(水分)的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显着抑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水在土壤中的各种力量,分为重力水,水,土壤水与膜的水。重力水的重力影响容易泄漏或丢失,和很少使用的森林。吸湿水和膜水强烈吸附到土壤颗粒,很难将树木吸收。毛细管水久在土壤孔隙被困,可以充分吸收根,树水类型。

    1.4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基本构成物质是森林生物提供生长资源的关键,森林的生命活动中所必需营养素约20%碳,氢,氧和其他元素的空气和水,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对土壤供应。氮、磷、钾、钙、镁、铁和其他器官在森林中的含量,土壤中含量也较丰富,称为主要元素。硫、锰、铜、锌、硼在森林和土壤含量小,称为微量元素。树木各器官的含氮为0.1%~0.3%,施氮量,它的根,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森林土壤氮含量为0.1%~0.3%,速效氮少。森林组织0.1%~磷0.2%,生长停滞,干形发展差异。森林土壤磷的含量在0.02%~0.10%,速效磷含量0.5~50毫克/公斤。树的组织0.3%~2%含有钾,钾对树木生理学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缺乏短时间会严重削弱抵抗树。森林土壤全钾含量为2.5%~5%,速效钾含量20~20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20~200毫克/公斤。微量元素在树体内酶,维生素和生长激素成分,并直接参与代谢过程,不是缺乏树木正常生长。土壤中这些元素含量较低,但它能满足需要的森林。

    2森林土壤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森林土壤是一门以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土壤和土壤成分的学科,也是对于土壤进行综合管理的学科。发展林业,提高森林生产力是林业工作中的重点,是以森林土壤为科学的指导,加以采用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生产的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的关系。目前造林,森林管理和森林做法的主要在于对林业土壤的研究与观察。

    2.1在造林中的应用

    从树和人工造林和速生丰产林培育者(适合树)分析,造林前整地、施肥和灌溉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的植树活动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善土壤特性。对于以网状为类型的基本单位在工作中主要应用在山区和平原绿化工作中,并对于树木的栽植是以土壤性质为基础决定的。

    2.2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森林地变薄是造成林业影响最为严重的环节,在工作中通过利用成熟的森林来进行天然改造自然林的土壤,同时对这些地区加以控制和管理。天然林是以大面积的森林为主的林业分布情况,同时在这种林业现象中土壤条件各不相同,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应根据土壤性质来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而进行适宜的植树活动,以增加森林的成活率。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低产田;障碍因素;改良措施;辽宁沈阳;苏家屯区

中图分类号S6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97-02

ObstacleFactorAnalysisofMiddle-low-yieldLandinSujiatunDistrictofShenyangCityandItsImprovementMeasures

YU Guo-Feng

(Sujiatun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ds Centre in Shenyang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Liaoning 110101)

AbstractMiddle-low-yield land improvement is the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The obstacle factors were analyzed which inflenced the yield of middle-low-yield land in Sujiatun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The amelirates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and improve the soil high and stable yields ability.

Key wordsmiddle-low-yield land;obstacle factor;ameliorates measure;Shenyang Liaoning;Sujiatun District

中低产田一般是指那些环境条件不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不力、农作物全部生活因素的配合不协调、产量水平不高的农田。针对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苏家屯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南郊,土地条件较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低山地带,西部浑河沿岸也有少量分布[1-3]。

1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1.1中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磷肥的大量施用,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苏家屯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缺磷已不是生产障碍性因素,而土壤质地对产量的影响日益凸显。

淹育型水稻土中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的草甸土田(如黏质淤黑草甸土田),由于通体土质黏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质冷凉,不发小苗,属水稻土中的中产田。

黄土状棕壤主要分布在土质丘陵上部,垦后地面,极易造成片蚀和沟蚀,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多为耕地,部分为果园。

耕型黏质草甸土由于土壤质地过于黏重,通透性较差,犁底层较厚,影响着作物根系的生长和伸展。部分地块地下水位高,在生产上表现冷浆,不发小苗,适耕期短。入伏后土温升高,土壤有效养分转化较快,有后劲,在施肥和管理不当时往往会造成贪青晚熟。早春土壤有效磷偏低,出现红苗现象,个别地块雨季内涝较重[4-5]。

1.2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分布于石质丘陵顶部或中上坡的酸性岩类棕壤性土通透性良好,土性热,发小苗,土体松散,耕性较好。但垦后养分迅速分解矿化,土壤肥力低;土体混有石砾,无结构,跑水跑肥;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于河谷地带的耕型沙地固定风沙土有明显的耕作层,通体沙质,无结构。土质瘠薄,并存在风蚀危害。这种土壤易于耕作,通气透水性好,疏松热潮,但易受风蚀,常出现作物幼苗被风吹刮或掩埋现象。土壤保水力极差,渗水快,土壤水分经常缺乏,易遭旱灾。土壤有机质易分解,养分含量低,并易流失,导致作物生长后期易脱肥而减产。除适种花生、地瓜、芝麻、香瓜等油料和经济作物外,应加强田间防护林网建设,控制风蚀,培肥土壤,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6]。

2土壤改良措施

2.1东部低山棕壤性土低产区

主要分布于白清、姚千、陈相、大沟等街道。对土体厚度<50 cm、坡度>15°的耕地应实施退耕还林或退牧,营造农田防护林或护坡林,发展林果业,加强水土保持;要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在缓坡地修筑水平梯田或过渡式梯田,在窄河谷地要闸沟筑防,拦截泥沙,稳定沟谷。

2.1.1工程措施。针对那些坡度在5°左右的地块,平整地块,尽可能缩小南北势差;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需实行等高耕作,修筑梯田,防止地表径流、表土流失。对沙化和黏重的土壤实行人工客土,人工客入黑土和河泥等黏性土或有机土,以改良沙土中沙粒过多、黏性过少、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等不良理化性状,人工客入沙土以改良过黏滞水土壤,改善其通透性,保证植株良好的根系生长土壤环境。修筑水平梯田,稳定沟谷;营造沟头、沟坡林,做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

2.1.2生物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推广生物肥、生物有机肥和抗旱作物品种:①施用有机粪肥不少于22.5 t/hm2或商品有机肥4.5 t/hm2。②种植绿肥,选用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草木犀等品种,适时收割还田,通过深翻耕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③有效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剂、保水剂、抗旱剂等产品,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④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治理荒山秃岭,采取修筑水平梯田,挖撩壕鱼鳞坑,实行穴状、袋状、全面整地,植树造林,提高成活率。

2.1.3技术措施。一是大量施用农家肥,改良沙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二是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三是深层翻土,深耕深松,加厚耕层的活土层,实行机械熟化。

2.2中东部丘陵棕壤中产区

主要分布于陈相、大沟、姚千、沙河、佟沟等街道。

2.2.1土壤改良措施。一是实施增肥改土技术,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量不低于15 t/hm2,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提高低产田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通透和耕作性能。二是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土层瘠薄、干旱的荒丘,应选栽刺槐,发展薪炭林;土质条件较好的山坡,选栽落叶松、杏条等,以保丘护土,防止冲毁坡耕地。三是增肥改土,深耕打破淀积层,掺砂改良黏性,合理倒茬,调节地力。四是增施农肥,玉米实行高留茬、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还田等,建设高产农田。五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平衡施肥,实现土壤养分均衡。

2.2.2抗旱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农田灌溉设施和充分利用土壤水。农田灌溉设施以打水井及其灌溉配套设施为主,保证干旱季节有水可灌;选择抗旱品种,采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有效减少地面蒸发;适时播种及时镇压,大力推广免耕法。

2.2.3施肥模式及方法。在这一区域内以玉米为主栽作物,除土壤的原因外,多数农民存在施肥不合理情况,比如底肥量不足、追肥量过大、追肥时期提前、营养成分不均衡等现象,土壤不同程度缺锌,“花白苗”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产量的限制因子。

对于土壤肥力较低地块,应该在前期施足底肥,并且使氮、磷、钾配比合理,后期追肥时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大、一般追尿素375 kg/hm2左右。如果氮肥量偏高,磷钾肥偏低,配比不合理,则易使玉米前期徒长,后期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发生病害,玉米秸秆倒伏严重,影响产量。而如果用配方施肥应注重前期底肥用量,可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量,氮磷钾比例适中,增施微量元素锌,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配方肥中增加了磷的含量,是因为春季地温较低,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施用磷肥来解决。苏家屯地区玉米生产在肥料投入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稳氮、增磷、固钾、补锌”的原则,使养分平衡,做到配方施肥才能使作物增产增收。

2.3西部平原渍涝水稻土中产区

主要分布于临湖、八一、王纲、永乐、红菱、林盛、沙河等街道土壤质地黏重地块。改良措施: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配套田间排灌等基础设施,加强地力培肥和土壤肥力与墒情监测,解决农田漫灌、串排串灌和土壤养分非均衡化等问题。

在改良利用上,由于土质黏重,水、肥、气、热相互制约,水多气少,热量不足,潜在肥力高,速效养分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应重点以改土为主,增施热性、腐熟的优质农肥和秸秆还田,并有计划地进行铺砂压黏的改土工作,改善表土土壤结构,增加通透性能。在耕作上采取深、浅交替和深松措施,打破犁底层。加强农田建设,排除内洪外涝,提高抗灾能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消除障碍因素,充分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

3参考文献

[1] 苏雅萍,李月梅,张杰敏.义县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及其改良措施[J].现代商业,2011(9):61.

[2] 邵靖霞,宁凤荣.彰武县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及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94,307.

[3] 张增艺.青海省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及改良措施[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9-70,79.

[4] 樊润威,崔志祥,张三粉,等.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3):5-9.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4篇

相对于一般的蔬菜种植,有机蔬菜的种植对于土壤的要求要高得多。在不使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保证土壤的肥力达到有机蔬菜的栽种要求,对培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有机蔬菜生产健康土壤的评价指标

(1)土层要深厚。土层深厚才能为植物良好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充分的水分和营养。

(2)土壤三相比例适当。一般土壤中固相为40%,液相为20%~40%,气相为15%~37%。

(3)土壤质地要疏松。土壤的质地关系到土壤的温度、通气性、透水性以及保水、保肥性能等。

(4)土壤温度要适宜。土壤温度直接影响到植物根系的牛长活动和土壤生物的生存。

(5)土壤酸碱度要适中。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同。多数作物适应的土壤pH值为6.5~7.5。

(6)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代表土壤供肥的潜力及稳产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指标,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潜力大,抗逆性强。土壤有机质大于2%为肥沃土壤,1%左右为中等肥力土壤,小于0.5%为贫瘠地。

(7)土壤生物指标。利用生物指标可以监测土壤被污染的程度,反映土地的种植制度和土壤管理耕作水平。

2 根据蔬菜的种类及其生长规律培肥

不同的蔬菜对土壤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施肥过程中要因菜而异。比如说茎叶类蔬菜对氮类的营养需求比较多,豆类蔬菜虽然通过固氮作用来获取氮素,但是对于磷、钾、钙、钼等元素相对于氮类元素需求更多。即便是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也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蔬菜苗期对营养的需求比较少,进入生长期以后,对于各种营养的需求则比较多。要根据有机蔬菜具体的生长情况,将固态有机肥与速效有机肥有效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进行培肥,这样才能满足有机蔬菜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

3 提高土壤自身的培肥能力

现代有机蔬菜的栽种都是采用轮作的形式,简单地说就是轮番进行种植,以实现栽种价值的最大化。但是,要保证合理的轮作复种种类及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栽种的多样性,均衡土壤当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培育和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就需要在栽种的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有机蔬菜栽种计划,合理安排栽种的种类、时间,以及土壤培肥的措施,保证养地与用地的协调,使土壤具有持久的肥力。在种植计划当中,每一年都要种植不同的蔬菜,这样就会避免连年种植导致土壤当中某养分大量地减少,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导致再次栽种此类作物的时候营养不足,影响到这种蔬菜的产量。

4 土壤培肥技术方法

4.1 施用堆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施用有机堆肥,能使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同时堆肥颜色较深,可提高土温,适宜露地早熟栽培。另外土壤中有机质有缓冲力,能防止有害物质对蔬菜作物的伤害,土壤理化性质好,可使根系向纵深发展。腐熟的有机堆肥在制作过程中,要调整好碳素及氮素比例,一般农田的C/N维持在10:1左右,堆肥制作时其材料C/N应调整为30~40:1左右,以利于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堆肥材料水分含量在60%较适当。水分不足,微生物繁殖缓慢,水分过多,则氧气不足,影响堆肥发酵。有机堆肥腐熟所需时间,一般木质素材料为6个月,稻草2个月左右。

动物的粪便不宜直接施用,需要经过发酵制作才能施入大田,否则,会给农产品带来污染。目前国内不少厂家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已制成了袋装的有机肥料,如有机专用肥、有机专用复合肥等等。

4.2土地整治,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田间土地整治工作是很重要的。应根据蔬菜作物生态环境要求进行整地。明沟暗渠,沟渠配套,做到能灌能排;耕作层较浅的田块,通过深耕,打破硬土层,排水通气,以促进根系向下伸长;对酸性强的土壤,施用适量石灰调整pH值,以平衡土壤养分;对盐碱重的土壤,可采取挖沟深埋法,亦可用灌水洗盐法。

4.3地面覆盖,防冲刷,保水,保肥

整地筑畦以后,用塑料布或稻草覆盖畦面,降雨时既能防冲刷又能增加渗入量,干旱时可以保湿,寒冷季节还能增温防冻。

4.4 掺土法

根据不同种类的土壤,用掺和的方法改良土壤质地。如粘性土壤透气性差,空气、水分比例失当,可加入适量的砂土;反之砂性土壤可加入适量粘土。

4.5 种植绿肥作物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胡萝卜;高产;栽培

1、选地、整地

1.1选地要求:从胡萝卜的特性和生长条件来看:它属根菜类蔬菜,肉质根的大小、品质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因此,要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质地酥松、有机质含量高的粉壤土或沙质壤土上种植。如在质地较粘重的土壤上种植时,要增加农家肥的用量,或在翻耕时施入一定量的砻糠灰,此外,起垄栽培也是一种防止偏湿、土壤质地粘重的有效措施,可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1.2整地施肥:土地翻耕深度掌握在25-30厘米,最好于冬前畜力深翻。播种前结合施基肥再翻耕一次;基肥用量为:每亩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要求均匀地埋入距表土6厘米以下土层。畦宽110-130厘米,畦高30厘米,略呈龟背型。对排水稍差、土壤质地较粘重的地块,可实行起垄栽培。起垄栽培有以下优点: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避免渍害;增加土壤透气性,能使胡萝卜优质高产,裂根减少。

2、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冬性强的品种,如新黑田五寸、改良五寸人参、夏时五寸、超级黑田五寸、向阳五寸、烟台五寸等。种子发芽率应在70%以上,种子质量应符合GB8079中2级以上要求。

3、播种

3.1适期播种

当10cm地温稳定在7~8℃时播种。

3.2播种方法

有平畦条播和高垄条播2种。畦播是传统方法,多用于分散的小面积种植。其缺点是根际土壤因多次浇水而变得紧实,透气和持水能力下降,不利于肉质根发育。垄播是一种便于灌水、排水且能保持根际土壤疏松、适合大面积种植采用的改良方式。方法是:起垄宽45-50厘米、高10-15厘米、垄距65-70厘米,垄上开浅沟条播2行,种后有灌溉条件的地浇一二水可出苗,无灌溉条件的在土壤潮湿时播种,种后用碾子压平土壤可促进出苗。

4、田间管理

4.1间苗。一般在幼苗期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间苗在1-2片真叶时进行,苗距2-3cm,第二次间苗在3-4片真叶时进行,苗距5-6cm,第三次间苗在4-5片真叶时进行,此时可进行定苗,定苗的距离撒播的为12-15cm见方,条播的为13-15cm。在间苗、定苗的同时,应结合锄草,条播的还应进行中耕松土。

4.2浇水。胡萝卜种子不易吸水,不同季节播种,土壤干旱会推迟出苗,并造成缺苗断垄,播种至出苗连续浇水2―3次,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胡萝卜比较怕涝,所以下雨后要及时排水。胡萝卜长到手指粗即肉质根膨大期,是对水分需求最多时期,应及时浇水防止肉质根中心木质化。一般10-15天浇一次水,防止水分忽多忽少。适时适量浇水对提高胡萝卜的品质和产量,阻止形成裂根与歧根十分重要。

4.3防止抽薹。进入叶旺盛生长时期,应适当控制水肥用量,进行中期蹲苗,以防止叶部徒长,造成抽薹、大头小尾等现象。基发生叶部徒长,应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控制长势。若发生抽薹,应及时摘除,防止肉质根本质影响品质。

4.4追肥。播种时第667m2随播随施三元复合肥5-8kg,肉质根生长前期,667m2追硫酸钾20kg,定苗后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含量150mg/kg以上。

4.5除草。中耕除草,封行前中耕除草要浅,同时注意不伤苗、不伤根。也可于播种后出苗前地面均匀喷施乙草胺(50―70ml/667m2)、60%丁草胺(120ml/667m2)、72%都尔(80-100ml/667m2)等除草剂防除杂草,都可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4.6病虫害防治

4.6.1胡萝卜病害

主要有黑腐病、黑斑病、细菌性软腐病、病毒病等。主要通过清园减少田间菌源基数或避免将菌源带入田间;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进行倒茬轮作等,减少病害发生。黑腐病和黑斑病在播种前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75%百菌清、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细菌性软腐病于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病毒病的防治要及时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6.2 胡萝卜虫害

主要有小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龟子、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蚜虫。地下害虫不但会造成死苗断垄现象,而且还能增加胡萝卜畸形根的数量,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小地老虎、蝼蛄等害虫成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小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用毒饵进行诱杀,即用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 kg,配以90%敌百虫200 g,加水拌湿,撒于幼苗根系附近诱杀幼虫;蚜虫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7 500倍液喷雾防治。

5、适时收获

春季胡萝卜从出苗到采收要经过90DD120天。可根据市场需要,肉质根达到商品成熟后分批收获上市。通常在大棚生产的在5月左右就可以上市,小拱棚生产的在5月下旬左右上市,露地生产的在6月中下旬开始上市。如果温度到25℃的时候,不宜胡萝卜的肉质根的膨大,当温度到达30℃的时候,更会抑制肉质根的膨大而影响到品质。当胡萝卜在成熟之后遇到了雨水天气会出现烂根的情况,因此要及时收获上市。夏季上市的胡萝卜不能采用塑料袋包装,而是在收获之后要放在通风低温的地方,防止温度过高出现腐烂。秋季胡萝卜在多数植株心叶变黄、外叶枯黄时采收。

6、及时贮藏

贮藏方法有沟藏和窖藏,目前生产上多用窑藏。窖深应大于冻土层深度,一般深2米、宽3米、长度不限,窖盖用秸秆或木料作材料,上覆40厘米的厚土。装袋的胡萝卜码成1米高的长垛,盖好窖口。并留好通气孔。胡萝卜的肉直根肥大,当叶子变黄的时候是最佳的收获期,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前上市。在进行胡萝卜的贮藏的时候,最好保证1℃的低温和相对湿度在90%~95%的条件下,这样能够保持5DD6个月。

总之,在进行胡萝卜的种植过程中,要重视各环节的作业要点,为胡萝卜的生产提供必要的保证,也为胡萝卜的高产提供保障。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老菜田次生 盐渍化土壤改良

耕作多年的老菜田,尤其是具有保护设施的棚室菜田,由于多年连续种植高产蔬菜作物,甚至一年四季都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作物,耕地得不到休闲养护,养分的输出大于补偿。为了获得当季作物的高产,过量施用无机化学肥料,导致土壤耕作层内盐分积累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增高,呈现出次生盐渍化现象,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盐渍土壤状况表现

当土壤盐分浓度升高到0.5%~1.0%时,表现为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表土板结并出现较坚硬的盐化层。灌水时,水向下渗透速度慢,表土层一经干燥就多呈现白色结晶,尤其是前茬作物收获后,休闲期土壤表层出现的白色结晶更为明显。这就说明前茬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较严重的表土呈现青霉现象,严重的地块还出现红霉现象。

2.盐渍化土壤引发蔬菜作物生理病害

当土壤溶液浓度达到0.3%~0.4%时,多数蔬菜作物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已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性生理病害。根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气温稍高时,有些高稞作物植株发生萎蔫,增加灌水量也不能缓解,植株体生长衰弱,抵抗力降低,易引发其他病害;当土壤盐分浓度达到0.5%~1.0%时,多数蔬菜作物均表现出生理病害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叶小并萎缩,叶色深绿,叶缘翻卷,生长点处叶缘黄化并卷缩,中部叶片边缘出现坏死斑,严重时连成片,并呈现似镶金边的症状,根系发黄,不发新根。在土壤并不缺水的情况下,植株白天有时也表现萎蔫。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及吸收能力所致。尤其茄果类蔬菜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3.土壤盐渍化产生的原因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无机化学肥料用量过大,而且多年连续施用。由于无机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除部分被作物吸收外,剩余部分与土壤中的其它离子结合成各种盐,导致耕作层土壤含盐量不断增加,土壤溶液浓度增高,若偏施硝酸铵、销酸钾、氯化钾等易引起pH值降低,更易使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在棚室作物浇水时,为防止棚室内湿度增大和地温下降,常采用“小水勤浇”的灌水方式。由于灌水量少,灌水次数多,不但没有把多余的盐分带到土壤深层,还易造成土壤板结,增加盐分在表层的积累。另外,土壤表层水分蒸发,使深层水分不断通过耕层土壤毛细管作用上移,将土壤深层中的盐分带到表层聚集。土壤耕层中未腐熟的有机肥挥发分解后,残留的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也易造成土壤盐渍化。蔬菜大棚和温室常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中,雨水不能直接把表土层的盐分淋洗到田外或地下,也是造成土壤表层盐分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综合改良措施

4.1深翻整地作物收获后,深翻耕地30cm左右,把含盐量较少的深层土翻到上层或与表层土混合均匀,并适量掺沙,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4.2增施优质有机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养分缓冲能力,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延缓土壤盐渍化进程。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7篇

1.灌区简介

五家子灌区总面积56.82万亩。区内地势东南以岗地为主,高程在138~139m之间,西北部地势低平,高程在136~137m之间,以甸地为主。该区为半干旱温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4.4℃,最热为7月份,日平均气温为23.5℃,最冷为1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7.4℃,日照时数为2933.1小时, 平均降水量377.1mm,夏季4~9月间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3.2%左右,≥八级的大风年平均14.6次,最多的年份32次,最少年份4次。区内大部分土地为旱田,少部为甸地,其植被组成有羊草、小叶樟,地榆、三棱草、马皮草、蒿类等,植被生长茂盛,表层有机质大多在1.1%以上。在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区内,可见盐性草原类植物,并与湿草原型植物混合分布,构成该区的主要植物有:羊草、碱草、芦苇、虎尾草、三棱草、碱蓬等,在盐斑多的区域常见不生草的光板地和碱蓬。

五家子灌区岗地多为林网控制下的规则旱田,低平甸子地多为草地,间夹有少量零散旱田。纵观全灌区,低平甸子地上的草地及盐碱化草地面积为17.70万亩,占总面积的31.16%,盐渍化较轻或被人工围拦的草地草被长势较好,而多数未被围拦的开放草地因土壤盐渍化或过度放牧,草被长势不良。旱田耕地面积为33.34万亩,占总面积的58.68%,多分布于微高平坦岗地上,且无盐化危害,具有较高的农业利用价值。

2.灌区各盐渍土复区现状

2.1非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34.85万亩,大部分为旱田,少部分为林地及草地,土壤类型以栗钙土、淡黑钙土、草甸淡黑钙土等非盐化土壤为主。土壤可溶盐含量大多在0.1%以下,该区分地势相对高,分布面积较大。

2.2微度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1.17万亩,面积较小,分布零散,大部分为旱田,少部分为草地和林地,土壤可溶盐含量大多在0.1%以上,轻盐化土壤居数,地势相对低,是可开发水田的区域。

2.3轻度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6.40万亩,分布于灌区西部,盐碱土与盐化草甸土交错分布,盐碱土占2%~15%左右,盐化草甸土占多数。主要植被构成有羊草,杂有萎菱、蒲公英、刷头草等,局部稍低的盐斑上稀有盐蒿及碱蓬。旱田穿插于盐化程度较轻地段。

2.4中度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10.06万亩,主要分布于灌区北部,地势低平,植被构成为羊草及刷头并杂有狗尾草和盐蒿及碱蓬。

3.各盐渍土复区种植水稻适宜程度

决定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是土壤可溶盐的含量。区内非盐渍土复区和微度盐渍土复区均适宜水稻种植与正常生长发育。土壤含盐量在0.3%的情况下,水稻生长不良。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水稻正常生长。在研究土壤含盐量与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关系的同时,根据灌区盐渍土与非盐渍土以不同比例关系呈复区分布的特点,将灌区具有盐渍特征的土壤划分出若干复区,并测算出不同复区适宜种植水稻的面积比例。

3.1 灌溉适宜利用区 本区面积为41.43万亩,多为旱田及草场,分布于灌区的岗地、低平地。其土壤类型构成为淡黑钙土、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盐碱土,盐斑较少,中度以上盐渍土面积在15%以下,区内植被长势尚好,适宜开垦水田的面积在75%以上,大部分为轻盐化土壤和非盐化土壤,适宜灌溉利用。

3.2洗盐利用区 本区面积为11.05万亩。主要为荒草地,分布于灌区西北部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上。其土壤类型构成为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及一定数量的盐碱土,大部分为轻盐化土壤,盐斑占15%~40%,土壤质地多为中壤,部分区域土壤为中壤或重壤,植被生长较差,适宜开垦水田的面积占50%~70%左右,采取改良措施,以水洗盐,开发水田。其中盐化土壤1.0m 深度内,种植水稻4年后,pH值由10.0降至7.5。在轻度以上盐渍土分布地段,土壤可溶盐含量经过3年以上的自流灌溉冲洗,可降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程度。研究表明,轻度和中度盐渍土在灌溉及结合施用有机肥种稻确可降低土壤含盐量。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范文第8篇

1大棚内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1.1棚室的环境相对封闭,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长期没有雨水淋洗土壤,使得肥料不能随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层,而残留在耕作层;同时棚室内温度高,土壤水份蒸发量大,又会使土壤深层的盐分上升到表层。

1.2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

1_3地势低洼,土壤温度大,土壤表层积聚大量的盐分,使土壤板结,盐渍化。

1.4化肥施用量过多,使土壤含盐量增加,特别是硝酸铵等化学肥料施用量过大,更容易造成大棚内土壤盐渍化、板结,使大棚内的土壤通透性下降。

1.5生施人畜粪尿。由于大棚内的温度高,人畜粪尿迅速挥发分解后,大量的氨被挥发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内土壤板结、盐渍化。

2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2.1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大棚内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采取深播的办法,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量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可大大减轻盐害。并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温。

2.2增施有机肥料。最好是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肥力,既利于大棚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2.3撤膜淋雨灌水。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夏熟蔬菜收获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10天可不盖膜,日晒夜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有显著效果;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温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这样不仅可以洗盐,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与地下害虫,有利下茬蔬菜高产稳产。

2.4基肥深施,追肥限量。用化肥作基肥时要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最好是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翻耕,追肥应严格控制每次施用量,宁可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要,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