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室效应现象

温室效应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温室效应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5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起了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网络化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再完全适应现在的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便成为我们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操作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空气本来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为是空瓶,而用另一种也是无色的气体通入瓶中把瓶里的空气挤出来,从而集满一瓶另外的气体。这整个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然过于抽象了。因此有必要使之具体化、直观化,可用计算机对这个过程进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用不同颜色的块表示这两种气体(空气和另一种需收集的气体),通过块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如何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来,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一块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 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又如 :在做“Cu-Zn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二、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可以创设教学情景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新课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去,所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状态。

在教学 “燃烧和灭火”时,用几张代表性图片:做饭、取暖、炼铁、火炬……或一段视频:燃烧的用途等引入课题,学生联想生活中燃烧现象,继而提出问题: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经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后,ppt展示上海11、15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大火的图片场景,提出新问题: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放映一段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片中都采取了哪些逃生的办法。让学生亲历其中,得到体验,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教学“温室效应”时,不是直接、枯燥无味的讲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防治措施,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将形象生动的图片:茂密的森林、生机勃勃的地球、土地沙漠化、森林被销毁,婉转动听的声音:地球之声,学生身临其境的视频: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后果,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调动每一根神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最易被学生接受,能使学生从事物的现象中找出规律,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合乎实际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对人获取知识极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而合乎实际的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促进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化学概念中关于微观概念如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看不到,感性材料也很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很抽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困难。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投影、动画等把这些粒子变成形象的“实体”,使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教材,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供了有效的素材,促进了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如在《物质的微观构成》这一章中,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解释,我们用计算机先模拟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书画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并将学生书写的结果投影出来,加以讨论更正,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成功的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体系;温室效应;电力需求

一、引言

(一)概念介绍

碳排放权,是具有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对于发电行业而言,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是发电企业之间、国家与发电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等碳排放主体为了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所形成的一种碳排放配额。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由相关经济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法买卖碳排放权指标的标准化市场。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碳排放主体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减排程度以及买入和卖出排放权的决策。它包括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苑⒖刹生额外排放权的项目交易市场及排放权相关的各种衍生碳产品交易市场。

(二)碳交易市场的分类

按市场交易主体的意愿,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两类。其中,配额交易市场是指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减排目标的市场;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出发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其目标的市场。具体而言,配额碳交易又可分为基于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交易两类;自愿市场分为炭灰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

(三)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和CO2排放分别下降29.9%和33.8%,如期完成“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指标,成为世界上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大国。2015年,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总量43.0吨,占消费总量的64.0%,其中发电消费增加0.5%,发电消费总量居上。建立发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发电市场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降低发电市场减排成本,促进转变发电市场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在全球市场上,中国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在CDM项目上中国没有自己的定价权,整体处于被动地位,极大地降低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并且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未形成完善的碳交易排放市场体系,严重制约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因此,如何规划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符合国情和电力行业协调发展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关键。

二、国内外碳交易碳交易体系

(一)国内体系

在2009年的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50%。此后,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兴起。为推动实现减排目标,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效应,加快了碳交易市场机制和中介组织的建设,解决我国作为卖方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中介服务严重制约碳交易业务的问题。通过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发展,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引进专业人才等具体举措的落实,不断强化我国市场对碳交易的认识,推动我国从“高碳”向“低碳”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2012年之前,依据《京都议定书》,我国碳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市场进行的交易,即发达国家向我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对我国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获取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明显的到了提高。2014年,中美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元首首次正式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CO2排放峰值,并且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了 《关于改善发电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发电行业减排,让发电企业更积极地参与碳交易。

自2013年,我国已相继启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湖北等“两省五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参与交易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按照发改委的规划,我国碳市场建设分为前期准备阶段(2014―2016年),运行完善阶段(2017―2020年),全面实施阶段(2020年以后)。所以,目前是从前期准备到运行完善阶段重要的转型过渡期。

截至2014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均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总结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工作基础,并结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抓好落实的具体要求;中挪合作“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与自愿减排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建立;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下发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放缓燃煤火电建设步伐,暂缓13 省份、缓建15 省份的一大批煤电项目。

(二)国外主要体系

1、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也是欧盟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而于2005年建立的气候政策体系。它是欧盟气候政策的核心部分,以限额交易为基础,提供了一种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减排的方式。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欧盟气候政策的中心组成部分,以限额交易为基础,提供了一种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减排的方式,是世界上首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覆盖了11000个主要能源消费和排放行业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内部磋商谈判和苦心经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配额交易总额也位居全球首位,并且适时的结算方式提出无需与美元挂钩,交易直接以欧元标价结算。目前,世界碳排放交易市场主要由欧洲主导。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进入了实施的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2、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为减少温室气体而设立的区域强制性的减排计划,通过竞拍方式出售碳排放限额,以达到区域内碳总量减少10%的目标。美国的这种配额方式在市场主体间自由交易,截至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虽然目前RGGI仍处于发展期,但美国所提出的这种市场化的机制很适合中国学习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在能源结构转型期,国内一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的理论分析方面上。为了建立“共同而有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正义准则,丁仲礼等人强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计算,以“人均累计排放指标”度量各国排放权,并针对应得配额、实际排放量、排放水平、排放增速四个客观指标具体对各国提出了公平合理的排放权方案。在全球碳排放权激烈的争夺战中,碳排放责任的认定和碳减排义务分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博弈主体间争论的焦点。张为付在《调整》一书,研究分析了世界各国碳交易市场的博弈现状,分析中国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低碳经济下我国国际分工在贸易战略、引资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的调整方案以及政府的职责。基于碳排放和政府初始分配的交易背景,宋瑶等人建立了优化制造商产品组合的三维模型,讨论政府分配、碳排放价格敏感因子和技术效率对最优产量的影响。另一部分的学者们将发电行业与碳排放权交易相结合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国外碳排放交易机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骆跃军等人对碳排放总量管理下发电排放所属问题和不同配额分配方案对发电生产企业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法”碳排放配额方式模拟并分析发电企业的碳排放交易,来实现各机组所得配额均相对公平合理,保证企业顺利履约,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控制目标。何崇恺等人以发电行业为例研究影响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认为影响发电行业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发电市场结构。陈逸等人从碳排放交易价格和成交量变化趋势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分析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趋势,认为人力资源培养和发展对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将企业的硬件实力和软性人才培养相结合,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发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并且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国情。

四、数据分析

从宏观角度而言,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发电量、当期发电量呈稳步递增趋势。截止2015年12月,累计发电量大56183.7亿千瓦时,当期发电量最高时为2015年8月5155.3亿千瓦时。火力发电的同比增长幅度呈负增长的趋势较为明显,降幅最大时为-11.8%;而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低耗能的新能源发电同比增长整体呈现正增长的趋势。其中风力发电的当期发电量占比最多,当期同比增幅平均值为25.9%。如下图所示。

从微观角度而言,中国一共有5家大型发电企业: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随着碳市场的建立,各家陆续建立自己的碳资产公司,搭建碳资产运营管理框架,管理制定碳资产交易。制度。以中国华能集团为例,如下图所示。2011年―2015年,华电的装机总容量、供电总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8.90%、6.25%,碳排放总量平均增幅3.09%。在保证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实现了碳排放量的增长率大幅低于装机电量、供电量的增长率。“十二五”期间,华电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通过电源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等措施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 亿吨。其中,结构调整的碳减排贡献度最为显著,共计减 排二氧化碳1.5 亿吨,贡献度为 73%;节能降耗减排二氧化碳 5482 万吨,贡献度为 27%。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华电继续发展清洁能源和调整电力结构,持续节能低耗,以降低CO2的排放。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受传统工业结构的影响,中国能源结构目前仍然主要依赖于火力发电,并且火力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比最多。但由于近几年工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对气候的逐步关注,总体而言,中国已积极投入到全球的节能减排行动中,参与碳交易并自愿在交易市场交易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一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环境政策,碳排放权交易被证明在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提高,不但会大大减少CO2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的外部负效应,也会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政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新目标是进一步加强碳排放强度约束控制,实现大气资源的可持续、公平、有效的利用。但是,当前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能源结构改革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发电行业的未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从短期而言,目前中国的低碳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规划时间短,工作量大,无法制定出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达到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的目的;许多发电企业正面临着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好碳交易市场,无疑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大量缺乏专业人才、企业减排意识不足等个问题导致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很迟缓。从长期而言,随着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短期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发电企业会更加注重对新能源发电的投资,减少火力发电,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了保障建设和维持更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发电企业应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方式,提前做好发电规划,避免出现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推进市场化建设,鼓励企业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低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其他经济政策相协调,建立完善的日常监管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爽 碳市场的经济分析[J]- 中国能源 2007(9)

[2] 李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5.

[3] 李布.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J].中国发展观察,2010,(1):55-58.

[4]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2009,39(8)

[5] 杨辰晨,何伦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与政策[J].2015,09(002)

[6] 刘志彪.低碳: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约束[J]南京社会科学.2016,03(022)

[7] 曾鸣,姚进,赵晓丽.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行业的影响[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5)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积温 种子 产量

积温是种子的生命线,种子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链条,也是世界绿色农业竞争的对象,随着20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气候变暖趋势加速发展,我省积温带变化非常明显,从1961-1990积温带与1976-2005年积温带进行比较,我省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和东扩,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我省气象部门2012年3月12日从新划分我省6个积温带,本文以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二积温带加以论述。

第二积温带2500-2700℃:包括:巴彦、呼兰、五常、木兰、方正、绥化市、庆安东部、兰西、青岗、安达、大庆南部、齐齐哈尔市北部、林甸、富裕、甘南、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宁安、鸡西市恒山区、城子河区、密山、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佳木斯市、汤原、依兰、香兰、桦川、桦南南部、七台河市西部、勃利。

从温度界限看比前30年增长100℃(前30年2400-2600℃),从区域看向东明显扩展。从观测资料对比变化更为突出,积温很有潜在挖掘利用价值。取样本资料方正县气象局资料为例。

方正县是我省重点绿色水稻生产研究发展基地,省农科院新品种培育基地,早在80年代初,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将寒地稀植引进我省,在方正试验扎根推广到东北三省。方正属于西部浅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区,位于松花江南岸。前30年平均积温为2585.1℃,后30年平均积温为2739.5℃,升高154.4℃。

从表一中可见;近30年平均变化更为明显,90年代初比80年代上升105.8℃,2000年比90年代上升49.6℃。为保守起见农业应用有效自然积温降低100~(2,该县区域农业应积温为2600℃。人工提升积温:水稻育苗大棚温室效应提升积温,水稻苗棚生长一个月终霜结束移栽,累计积温约250℃。水稻”选种”积温=农业应用有效积温+水稻苗棚累计积温.即2600℃+250℃=2850℃。我县应选用>2700~℃的品种,也就是目前品种审定所划积温带的晚熟品种。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选种所需热量于实际积温应用热量相差悬殊,严重浪费热量资源,为了不浪费热量,二积温带的其他市县区域参考当地观测资料选好种子,培育新的适应品种提高增产增收。

积温对产量的影响

1、品种的对比:稻花香红遍大江南北,米质好,口感好,产量高,价格高于普通米的40%,二积温带的市县只是小面积试探性的种植,不敢大面积推广,实际稻花香所需积温为2650℃,与自然积温和人工提升积温相比非常有余。大面积种植产量差距也很大,稻花香亩产130斤,稻花香2号(2550-2600℃早熟品种)亩产1200斤略上。

2、种籽退化:早中熟移入高积温区种植基因突变作物早熟,长时间播种,种质退化产量降低,米质结构退化改变,质量差,口感降低。种子抗疫性减弱,易诱发病虫害。

3、水稻早穗:近几年有效积温在不断提高,而品种审定的积温却在下降,从而造成部分感温品种出现大量早穗现象,在浪费积温的同时,对产量也影响很大。

4、早衰:由于品种熟期过早,在秋季过早成熟,根系迅速衰败,造成早衰,早衰的品种米质下降,倒伏严重。如垦稻12,近几年近90%出现早衰倒伏。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调结构;空调防爆;防爆设计

新型环保制冷剂如R32、R290等,这些新型环保型冷煤存在“易燃易爆”的缺点,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器发生制冷剂泄露时,一旦达到其可燃浓度下限,并且遇到点火源,就有可能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1 空调的发展

1.1 空调的发展起源

空气的调节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定频空调,其缺点是在打开或者关闭的时候,会为压缩机带来很大的耗损,而且其噪音与温度的浮动相对比较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变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摆脱了传统定频定速空调器的调节模式,开发出性能更为优良的变频空调器[1]。

1.2 空调制冷剂的发展现状

制冷剂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人工合成的制冷剂;第二类为天然制冷剂。在第一类别中,原来应用范围较广的制冷剂CFCs,HCFCs,HFCs等已经逐步被淘汰。R1234yf与HFO/HFC是研发种类较新的制冷剂,并且已经开始进行试验使用。在第二类制冷剂中,自然工质具有GWP等于0或很低的优点,但或者在常规空调工况下能效值低或者具有毒性、易燃等特点(R717, R290, R1270)[2]。现在基本上利用R134a与R410A两种制冷剂作为替代品,但是这两者的GWP值相对比较高。

1.3 普通空调的结构

空调器主要包含压缩机、节流部件、蒸发器与冷凝器;与此同时,它还可包括加热和通风装置。而空调器的室外机主要包含机壳、散热风机、冷凝器、压缩机、伴热带、温度传感器、换向电磁阀 [2]。它的室内机则主要包含机壳、室内风机、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显示/接收/操作面板(电路板)、送风摆叶电机、辅助加热器组成[1]。

2 空调防爆的结构设计

2.1 空调的防爆形式

空调的防爆形式为防爆压缩机,它是空调的核心部件。它的外壳是由钢板密封焊接制成的压力容器,内装压缩机驱动电机、压缩机组件、压力保护装置、温度保护装置等部件,导线采用密封方式与外壳融为一体,外部仅留出连接插头,保证外壳密封性,其正常工作压力为0.4~2.0MPa[1]。在防爆压缩机运作的时候,它利用吸与排的接口和管路等其它部分相连,共同构成密闭的空间。此空间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并利用熔焊工艺增强其气密性,防止外面的空气深入到内腔中,这样,危险的介质无法触碰到可燃部位,防爆功能便展现出来了。第二,防爆室外与室内风机的设计。室外风机可以依据GB3836.2-2010对该电动机进行隔爆型设计,或者依据GB3836.3-2010进行增安型设计,还可以依据GB3836.8-2003进行nA型设计[2]。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扇叶进行保护。室内风机可以按照GB3836.2-2010设计防爆功能。

2.2 零部件的防爆设计

首先,对室外机的控制电路进行防爆设计。对电路的防爆主要是在各个部件上安装上具有防爆性能的外壳。还可以采用防爆元器件,比如常规的继电器会留有孔用于散热,防爆继电器会把孔堵住,并优化内部结构,使其与可燃制冷剂隔离。其次,对防爆换向电磁阀进行防爆设计。它是一个具有冷暖双功能的部件。依照不同用户的选择,可以通过它进行制冷剂流向的控制,因而实现冷暖功能的交替。可以按照GB3836.8-2003进行nC型设计,当然如果要求保护等级较高,还可以依据GB3836.9-2006对该部件进行浇封型设计[3]。

2.3 整体防爆设计

空调器在线路布置和安装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GB 3836115-2000的要求进行。空调机组和外部电源以及室内外机之间的连接电缆选用铜芯电缆,电缆芯线截面积应至少大于115mm2[3]。本质安全电路具有防爆防燃的功能,在出现线路故障的时候,它可以保持能量不超出范围,因而避免引燃现象。因此,必须避免其整体的性能受到其他电源的作用,保证它处于被隔离状态。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的端子间隔距离应该大于50mm;它们的导线也应该被分开捆绑并分流走线;连接它们的插接件之间不可以互相交换使用。空调机组所含有的全部装备和其整体都必须配备安全、可靠的接地,且接地线必须使用大于4mm2的铜芯线。为防止静电放电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机体外壳选用表面绝缘电阻值不超过1GΩ的材料[3]。另外,空调器整体防爆还可以用阻挡方式把有可能泄露的可燃制冷剂与点火源隔离开。EN60335-2-40以及GB4706.32-2012规定,凡是折弯角度大于90°的铜管均具有泄露可能,因此空调室内机、室外机可以采用阻挡方式把铜管与电控盒隔离开来,比如在室内蒸发器右端可以增加防护端罩,室外机采用密封电控盒等,可以有效阻止因泄露而进入电控盒内的可燃制冷剂,防止可燃制冷剂点燃和爆炸发生。

3 空调防爆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3.1 空调器中的加热器往往无法达到防爆设计要求

虽然空调机对风量有相应的标准值,但是在加热器的外部达到的最高温度仍然比较高。如果利用降低其工作功率来防止此现象,则空调器的制热性能进会相应的减弱,这是空调防爆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使用热管技术,由于其使用时间比较短,投入费用比较高,所需空间比较大,则在空调器安装的时候会遇到许多问题。很多学者对改善空调器的辅助电加热设备做了很多的试验,并拥有很多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如若妥善利用则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3.2 可燃制冷剂替代问题

在人工合成制冷剂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HFCs物质,它的使用时限很长,但是不容易被降解,即使分解之后也会产生许多其他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它的GWP值都很高,当人们不断的使用此物质的时候,会在生活环境中积累很多此物质,因而导致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R290、R32及R161等可燃制冷剂是较为理想的CFCs及HCFCs替代物,但由于其可燃性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目前仅在充装量比较小的电冰箱上使用[3]。

3.3 制冷剂管理不当

由于制冷剂泄漏会导致爆炸现象,因为其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空调冷冻装置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常规泄漏、不规范的维修及回收过程造成的泄漏是制冷剂直接排放的主要因素[2]。在很多厂商制造空调机的过程中添加的制冷剂量比较多,因而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所以使用一些高效换热器技术来减轻此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要在安装及维修过程中要加强其再回收与利用的工作,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的培训。

4 结语

为了提高空调器的环保性能,新型制冷剂已开始普及使用,比如日本大金、富士通等企业已经在其国内及国际市场采用了R32制冷剂。但是其易燃易爆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空调的防爆性能便应运而生。必须从各部件到整体进行防爆处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其安全性。(下转第272页)

【参考文献】

[1]王利,何小渝.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替代策略的思考[J].制冷与空调,2011,1(11):95-100.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

一节具体的化学课,就是一个个真实情景的衔接、转换与推进。从一节课的导入新课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奇、趣、新,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究性价值。教师要改变传统式课堂单一乏味,缺乏实质性关系的转换模式,使初中化学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目的是尽快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利用化学实验导课是化学教师常常创设的教学情境。

例如:展示雪碧和可乐两瓶饮料。问学生:大家对这两瓶饮料很熟悉吧?打开瓶塞会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气体?现在我把瓶盖换成带导管的橡皮塞。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做下面的实验――分别将两瓶饮料里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逐步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以上现象说明饮料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我们早在哪部分学过这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利用此反应现象检验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光盘、课件、录像、投影、图片、录音机等),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新的学习内容的导课方式。

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录像、图片作为开场导入新课。例如,播放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奥运会:采集、传递、点燃圣火,以及人类使用火的图片。设问:假如没有火,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从古至今人类生活与生产离不开火,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社会就不会发展。本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7.1燃烧和灭火》。

3.引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时比教材上课题的导语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兴奋,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为什么我们经过饭店会闻到菜香,经过鲜花旁闻到花香,经过加油站会闻到汽油味?为什么洒在地面上的水一会儿就没了?……我们学完新课《分子和原子》,你就能解释以上生活现象了。

4.利用文学导入。

格言、诗词、广告语或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关联的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格言、诗词、广告语、小故事等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既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用王安石的“咏梅”诗句导入《分子和原子》;用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导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5.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导入。

“疑问”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能促使学生的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及时改变。创设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档案材料为何要用墨汁书写?(2)古代画家、书法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为何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3)木棒烧焦后为何不易腐烂?

二、创设教学情境,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生成的新课堂形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情景,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1.创设问题的实验情景。

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教学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入。

(1)设问: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不能燃烧?

(2)设问:是不是只要有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呢?还需要其它条件吗?

2.以影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所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史等方面的影像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学习保护空气、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知识时,教师也应该通过播放有关的影像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以最近新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时充分利用当今的一些高科技应用来创设情景;再如,教师可以“乙醇汽油”的应用为背景材料,推进酒精知识内容的教学。

4.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场景作为课堂情境。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走进工厂、农村,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带学生到化工厂了解污水处理原理;带学生到县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生产过程;带学生到农村测定土壤的酸碱度,让学生提出改良土壤的方案。

“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维。教师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晨,高守祥.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6篇

【摘 要】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非常复杂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是看着那些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瓶瓶罐罐的新奇心理,另一方面却又是对化学物质和一门陌生学科的望而生畏,如何让学生顺利的迈进化学的殿堂,能否打开门很重要,而这把开门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如果能让学生在第一节化学上感受到奇妙,悬疑,探究和欲罢不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觉得化学入门不难却又不能掉以轻心,那便是成功的叩开了化学的大门,下面尽可带着学生一路领略化学的奇妙。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也不能缺少正确的引领,教师还要充当好“舵手”的作用。

关键词 激发;兴趣;入门

第一步——把化学书当成漫画书去翻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奇怪的问题所深深吸引。教师要预留5~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翻阅和讨论,下面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提出问题,例如:化肥怎么无缘无故不见了呢?小偷偷了吗?学生摇头、疑惑时,教师自顾继续提问道:蜡烛旁边怎么会有一缕白烟呢?学生心里积聚了无数个问题,但是却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教师创造的这种情境容易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

第二步——设计趣味实验,吊足学生胃口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几个趣味性比较大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的爱好,设计几个有明显现象的实验如“镁条的燃烧”、“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实验过程中耀眼的白光,大火中完好无损的手帕,白纸上红花绿叶魔术般奇幻的显现,凭空生出的白烟带来的奇景会让学生的热情和兴奋达到顶点,他们会跃跃欲试,可是一窍不通的他们又害怕这些实验会不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这时教师要充当好一个引领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把握好全局,目的是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此时可以适时对这些实验给予一些简单的讲解,消除学生的部分疑问,以平息一下他们已经有些过分膨胀的好奇心。

第三步——细数化学的成就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是模糊的,这时需要列举一些实例让他们看到化学的实质性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比如列举我国的一些化学成就:侯氏制碱法将制碱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运用化学方法合成和有机药物生产方面结束了我国基本上不能生产药物的历史;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化肥和农药结束了我们饥饿的年代;我们的化工产品如硫酸、化肥、石油制品、水泥、陶瓷、化纤等化工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同时给学生们灌输运用化学知识还能帮我们解开生活中的一些不解之谜的思想,如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温室效应带来的冰川融化,土地荒漠等景像。还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一些化学事故,如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这些事例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第四步——学好化学,亮出要求

怎么样才能学好化学呢?前面所有的铺垫到这里应该是画龙点睛了,对初接触化学的学生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化学,化学的重难点在哪儿,哪些是一定要记得的,在他们心里要有谱儿了,否则不说清楚容易造成学生重难点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有的学生没有方向干脆眉毛胡子全不抓,大致有如下几点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东西:

首先,要记清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有些概念,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其次,要记住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告诉学生像记忆26个英文字母那样记住常见常用化学元素符号,大小写要记得区分,再则记住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数字为下标,最后记住由化学式组成的化学方程式,记住这些后,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尤其是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最后还要要求学生看实验不能光看热闹,得记住几个常见实验的化学反应的现象以及这个现象的反应实质。课本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这几个步奏的引领,激发,夯实巩固,我想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 初中化学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01-01

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社会生活等领域几乎是无处不在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核心学科的地位,初中化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作为化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以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个性观念、人性观念、终身观念、未来观念,并将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科学素养。

1.将“创新观念”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教育重传统,重规范,重共性,唯书唯上,形成了思维的惰性,而应试教育更是忽略创新和个性潜能的开发。面对新世纪,教育要创新,民族要创新,创新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最高体现。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应当由单纯的讲授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变为设计、组织、建议、指导、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地、有目的性地对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详细深入有序的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能独立地根据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验路线、完成实验过程并最终解决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初中化学课本,而应该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手段接受各种化学新概念、新方法、新思想的熏陶,树立全面的化学观点,利用这些观点从新的角度观察、解释实际问题和生活中各种现象,对涉及到的化学问题有创新的分析解决能力。

2.将“个性观念”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是现代社会急需人才必备的素质,而创造性和个性是密不可分的。中学教育只有重视个性的培养,才能造就出具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作为中学教育具体的实施者中的一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每个学生在认识到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尊重他人的个性,真正形成个性群体的结构化、多样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具体特点,在授课时融入“个性观念”,在新课标要求的课时内精选课程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删减、增加或重点讲解。初中化学教师在讲授溶液形成部分时将洗涤剂、冰激淋、人体体液等做为例子,把授课重点放在溶液及其基本特性、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等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内容上,但不过多涉及悬浊液和乳浊液等内容。

3.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正在以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创造着新的世界并继续在未来发挥其中心学科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臭的污水、讨厌的烟尘、难以处置的废物和各种各样的毒物,这些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积极倡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增值,提倡文明适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有关的知识,例如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止温室效应等,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学之中是中学化学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开展绿色化学、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化学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化学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4.在化学课堂贯穿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

对学生实验,新教材 都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作为实验个体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近几年,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损失惨重。如2000年洛阳“东都大火”;江西多起“鞭炮爆炸”事故;山西小煤窑"瓦斯爆炸"接二连三。这就要我们教师从小就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我充分利用化学课堂不失时机地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在做白磷的燃烧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在做燃烧硫验证氧气性质等实验时在通风橱里进行,并强调在通风橱里进行这些实验的原由。在实验室制氧气药品的选用上,从安全角度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好选用何药品。在讲述氢氧化钠使用时特别强调应防止溅到眼睛里。对于课本中的消防安全标志应重点讲解等等。通过以上诸如此类的贯穿于课堂始终的安全教育,使学生懂得关注安全就是珍爱生命。

总之,做为一名中学教师,只有具备了现代教育思想,才能指导学生在动手能力、指导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从更高的水准上重塑自己,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的人才。同时教育思想现代化也是教育者育人成功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者成为名师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处.人民教育出版社

温室效应现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翻译;英汉文化差异;文化适应

电影集文化和商业化为一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片名是影片的招牌,起宣传导视促销的作用;而外语电影的译名更是肩负着帮助观众理解影片、了解异域文化的重任。优秀的译名如,洞房花烛夜/Wedding Night、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似是故人来/Summersby等,既传递了主题,又富含东方文化的韵味,唤起人们的美感想象和观看欲望,不仅为影片赢得观众和市场,还有效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但好的片名并非一蹴而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思维、社会经济、价值取向及其审美心理,“翻译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文化信息的把握和翻译的处理”,译者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和文化之间切换时,还要考虑文化适应问题,因为译名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引发观看行为或影响其价值观。笔者通过对大量译名实例的解读,透彻分析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现象,旨在引起大家对文化适应的重视,避免文化误读,有效把握和处理文化因素,提高翻译质量。

整体上论,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伦;重分析,描写力求准确、着眼于局部或要素,以“实”为美。而中国文化属人文文化,重人伦、轻器物,重综合归纳;语言上重暗示象征,以“虚”为美。反映在电影片名上,它们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

名词/词组在英语片名中占主导地位;而汉语片名却以动记词/词组为主导。在1928―2000年W斯卡62部最佳影片中,就有50部片名为名词/词组。英语重逻辑分析,善于表达概念。名词主导性促使了英语片名大量使用人名、地名、事件名,如Hilaty and Jackie/她比烟花寂寞,PearHarbor/珍珠港等。而汉语更习惯使用动词/词组,强调动感,片名充满动感和张力,如《求求你,表扬我》、《霸王别姬》等。基于这个特点,翻译时往往将表达概念的名词性英语片名译成富于动感的汉译名,前提是忠实于原名的信息。例如:Intolerance/党同伐异;Miles from Home/拥抱激情;Hidden Desir/我为卿狂。

二、理性分析思维与形象综合思维

西方文化重分析、重局部,习惯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地点、时间作片名。如,shrek/怪物史莱克,Grand Hotel/大饭店;英语片名大都平铺直叙,语言平实(如:The others/小岛惊魂,I,Robert/机械公敌);定题随意,短则一个词,长到一个句子(如Every-thing You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Afraid toAsk/宝典),部分原因是西方电影在宣传方面比较完善发达,观众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影片的情况,而不是仅靠一个特别的片名来吸引观众。

而中国人偏好整体抽象思维,注重概括性,讲究“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喜用片名概括内容或点明要旨(如《黑炮事件》、《秋菊打官司》);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讲究意境,片名善用比喻象征或富有诗意的文题,如《像雾像雨又像风》、《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汉语还善于修饰,以突出意境,如英语电影Speed/生死时速,特意添加“生死”来修饰“速度”,渲染惊险刺激气氛,充满悬念。同样Blood and sand/碧血黄沙,音美、形美、意境美。“碧血”一词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茂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很好地切合了影片的主题:碧血丹心,黄沙万里,斗牛士战死在斗牛场上,可谓悲壮。

三、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深入人心。他们崇尚人性独立、人格完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力图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许多影片都直接以具有鲜明个性的普通人物命名(如,Nico and Dani/西班牙,Billy Elliot/舞动人生);而汉民族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服从集体,重整体轻个体,以谦虚为美德,因此,电影除了著名人物外,很少以普通人命名。

对这方面差异的处理,大量优秀的翻译作品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Tarsan/人猿泰山(增补+谐音,意寓像泰山一样高大),Forest Gump/阿甘正传(套用《阿Q正传》),Erin Brockovich/伊人当自强(借用成语“男儿当自强”),Hamlet/王子复仇记(套用“石头记”)等。可见,译者多采用归化手段,舍弃原名,另起炉灶,确定一个既符合影片内容和风格,又适应中国文化的译名。

四、电影的娱乐化倾向与教化倾向

中西方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电影片名的功能有不同的侧重。英美社会受自由经济意识的影响,注重经济效益,追求商业价值,电影偏重娱乐性,片名特别强调“祈使功能”。策略上并不完全在文字涵义上下功夫,而更追求直接的视觉效果,想尽办法抓住行人的眼球,例如,电影Seven的片名:数字7显目地插在英文字母中:突兀、怪异,令人不得不好奇地多看几眼,有“视觉暴力”之嫌。

而中国长期受国家主流政治影响,电影偏重教化功能。在遣词造句上,特别喜用形象词汇;片名讲究寓意深刻、韵味无穷,偏重对内容的介绍,往往借片名直接回答what的问题,侧重片名的“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例如,《人到中年》、《疯狂的石头》等。

由此,一些国外强档片在中国发行时,译者往往会对片名进行润色加工,使之符合“大片”的噱头。如灾难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描绘了一个温室效应给地球带来了灭顶之灾的未来世界,译名《末日浩劫》就比语焉不详的直译《后天》好,因为交待了主要情节,烘托了灾难气氛,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兼得。

五、宗教、文学典故和习语方面的差异

片名引用习语、典故具有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效果,但是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历史、宗教、文学和风俗,英语电影可以取材于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和莎士比亚;而汉语电影可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以及民间传说中获取灵感。由于源语观众和译语受众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一个让母语观众心领神会的片名,却往往会令外国人费解或误解。例如,影片Ramboo:First Blood长期被国人理解为《第一滴血》、实际上first blood是英语习语,意为“首战告捷”。同样,影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字面意思是“飞越杜鹃窝”,令人费解。岂不知Cuckoo也是“疯子”的俗语,译成“飞越疯人院”才真正契合主题。

宗教背景的片名承载着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译者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意识,就冲破不了源片名的真实含义,更谈不上翻译了,例如,Seven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影片: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为上帝,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电影里“7”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犯罪时间定在第七天的午后七时,“7”预示宿命的罪与罚……数字“7”在基督教文化里有神秘的暗示:上帝在七天里完成了创造世界的工作,“他”取男人(Adam)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女人(Eve),魔鬼撒旦的原身是有着7个头的火龙。人生来便有7大原罪等等。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圣经,没有类似文化联想,片名会失去“导视”作用。而译名《七宗罪》既传达了原名的宗教文化内涵,紧扣主题,又迎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罪”字的添加定位影片类型(惊悚悬疑片),渲染了气氛,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