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1篇

一、铁路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经济效益差是铁路运输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摆脱铁路运输所处的尴尬处境,铁路的经营管理必须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铁路运输管理要坚决克服供给制、“大锅饭”、完成任务不算帐等忽视经济效益的思想,结合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坚决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管理要克服使用基建投资中的盲目性,按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原则,实行综合平衡;要对每条铁路新线可能承担的运量进行科学地预测;考虑投资的回收期限;逐步调整新线旧线之间、机车车辆修配制造之间比例失调的现象。

二、做好铁路财务工作的整顿工作

面对当今日渐激烈的运输领域竞争,铁路运输必须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发挥自我优势,在新形势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了实现铁路运输的转变与发展,整个铁路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整顿,在整个整顿过程中,铁路企业的财务工作必须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整顿。财务工作需要进行四整顿,即整顿思想作风、整顿财经纪律、整顿基础工作、整顿规章制度,在进项财会工作的验收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六条验收标准分期分批验收,不能走过场。

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不断提高客、货运量是铁路运输企业增加收人、扩大积累的主要源泉;此外我国的基本国情,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方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铁路的增产有诸多途径,除了由国家投资进行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以外,铁道部更应该依靠技术革新,依靠改善经营管理,依靠提高活劳动和资金使用效率,来提高生产能力,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走挖潜革新的道路。财务工作要认真推行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权、责、私效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三、建立“运贸一体化”

1.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建立“运贸一体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铁路的优势就在于大宗货物的中长途运输,具有运能大、运价率低的优势。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并运作良好的今天,铁路理应实现货物运输与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机制。铁路运输实施运贸一体化后,铁路局可以与厂矿、企业联营,代销其产品或物资,这样的体制可以充分在销售领域里充分占据成本低、销售频率快、供货及时等优势,铁路运输可以在完成运输任务的同时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这样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铁路运输的合理转型,将铁路产品由单纯的铁路运输引深到销售领域,还可以大大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2.“运贸一体化”的具体方式

“运贸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谋求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可行之举,从总体来看,“运贸一体化”的具体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是本地货物异地销售。铁路部门或者卖家可以把货物买进来,然后借助铁路运输到此种货物最短缺、最容易出手的地方销售出去;第二种是本地货物就地销售。铁路部门或者专门的采购人员采购货物之后将货物卖给买主,然后在按照买主的要求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地点;第三种是双向运销。双向销售可以很好地实现两个铁路部门之间的货物交换,两个铁路局可以将自己的货物卖给对方进行销售,借此达到双方的共赢,也能够便于货物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货物的挤压问题。

3.实施“运贸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人员培养。“运贸一体化”和商品贸易挂钩,要实现贸易利益的最大化,铁道部就需要招收和培养一批精明能干的货物营销人员。销售人员的培养是一门学问,如何实现人员的高效培养,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员培养方案,是铁路局应该思考的问题。培养铁路营销人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员去往车站,加强与货主的交流。车站是市场信息的窗口,货主请车运什么货,运往什么地点,发货数量越多,就说明货物到达站越需要此品名的货物。销售人员跟随货主,多多接触货主,可以在营销实践中学习到可行的营销方法,熟悉和掌握市场行情,可以更好的打开货物的销路。

(2)与其他单位协商,代销物资。为了谋求铁路运输行业的新发展,铁路运输改变以往单纯的货运与客运模式,与厂矿、企业联营,代销其产品或物资。以煤炭为例,煤炭供应量稳定,货源相对固定,而且是各个地区紧缺的物资。铁路局可以在煤炭原产地将煤炭买进,进行煤炭的垄断,然后将买进的煤炭资源运输到其他的地区进行交易,通过赚取差价来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考虑到一次性买进煤炭所需的巨额费用,铁道部可以与代销的煤炭企业进行协商,先将煤炭资源运出销售,然后再将钱款付清。

(3)筹集足够的周转资金。实现整个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贸一体化”需要一批数额巨大的运转资金,为了保障整个铁路运输行业的顺利转型,铁道部需要筹措足够的周转资金,认真贯彻落实铁路运输的“运贸一体化”。筹措周转资金的时候,铁道部可以动用多方的力量,除了铁道部提供资金之外,还可以采取与职工合资经营或向社会发放债券方式,吸引个人资金;或向银行贷款、或以股票上市的方法筹集。铁路运输“运贸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企业的运贸一体化,因此,铁道部需要根据资金积累的增长以及不断发展,逐步扩大运贸一体化的比重,最终实现铁路货源的垄断工作,做到铁路运输全部的运贸一体化。

四、结语

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是在日渐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谋求铁路企业发展的核心,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与不断摸索之下,铁路运输模式会得到改善,铁路企业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运输;运输改革;建议

一、煤炭运输改革

煤炭运输检验着铁路的运力。煤运比重一直位居铁路货物运输之首,然而铁路煤炭运输缺口也一直居高不下。为避免和客运高峰叠加,铁路部门常需组织煤炭运输应急行动,全国铁路抢运煤炭大会战多次刷新煤炭运输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有识之士指出,要打破运力瓶颈,根治运输之乱,不能依靠单个部门力量,必须进行一场联合上下游部门的运输改革。仅仅靠铁路部门恐怕难以奏效。要从根本上打破运力瓶颈,消灭倒卖车皮等现象,关键还是扩大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根本解决煤炭运输瓶颈,还是要靠大能力煤运通道的建设。有关煤炭运输专家称,让煤炭企业资本加入铁路建设,或许是煤炭与铁路双赢的一个选择。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山西和新疆,然而铁路干线比较少;东部地区铁路网密集,但煤炭资源紧缺。中西部地区修建铁路,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收益。而很多煤炭企业都有长短不一的自营铁路,自营铁路的赢利甚至不低于煤炭主业。何不让煤炭企业自建铁路进行融资呢?深度分析,铁路改革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产权配属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在所难免。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铁路产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既是有望进行铁路改革的初级行动者,又是必须进行改革的对象。也就是说改革者竟然是被改革者,被改革者也是改革者。因此,这场改革考验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这种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从煤炭运输角度分析当前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1)从运输计划上,当前煤炭运输普遍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的矛盾。这样虽然对于保证重点用户的需求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阻碍了铁路运输市场化的进程。从宏观上考察,统计结果能够直接体现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从微观上考察,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以及小运力大计划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铁路运输计划调整幅度尚不能与供需关系形势发展相适应,制约经济发展对运输增长的合理需求,导致运输企业垄断市场化观念日益加深。(2)铁路运输改革还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特别是合同与计划并列,部分运输环节将铁路计划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不能体现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和规律。铁路运输企业是提供劳务获取用户给予的合理报酬,应该体现市场原则和合同约束性观点。由于现阶段计划与合同并列,合同与计划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依靠铁路自身无法完全摆正。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就出现合同兑现不均衡的问题。正确的车流组织应该体现供需关系,是车流服从货流。但是实际运输过程中,却存在着货流服从车流的问题。(3)实行双重标准。一些铁路企业在合同不能履行,对煤炭供需双方造成的影响时,采取回避的办法。无法改变的现实导致供需双方多年来逆来顺受,甚至对于运输问题造成的合同难以兑现,都顺理成章地接受,这表明铁路垄断运输的影响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在相同性质运输的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铁路企业往往对己不究,而对用户十分严格,违约的永远是用户,制度仅是针对用户的一种手段。许多时间里运输安排缺乏相对均衡性,或车流低于正常需求,或大量车皮涌入,让煤炭企业装车及货源组织措手不及。铁路往往可以十分轻松地取消任何运输计划,对供需双方不作任何合理解释。但是,对于煤矿装车发生延时一向严格处罚。(4)代垫运费现象屡禁不绝。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矿几十年来替铁路代收代垫运输费用,承担很大的呆坏账损失。在企业进入市场以后,这种代垫费用承担风险的做法仍然无法消除。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这种办法实现了经营风险转移,通过垄断手段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煤炭产销双方身上,并替铁路无偿承担运费部分的呆坏账损失。运费在煤炭到站价格构成中占1/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炭行业经常承担的运费达300亿元。这种现象表层显示的是煤炭企业利益损失,深层反映行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三、改革的建议

(1)要有利于运输资源的市场化优化配置和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把有限的运力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促进铁路运输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国家运输结构的协调发展。运能要从政策布局向市场需求布局方向发展。(2)要严格运价管理。主要是国家管理铁路运价体制的落实,实行运输明码标价,参考借鉴其他垄断服务行业由银行代收费用的做法,运用银行联网代收模式收取运输费,同时实现与煤炭企业之间的运输联网调度。一是可以减轻煤矿代收负担;二是可以实现异地付款,提高收费效率;三是能有效降低煤炭企业代收代垫费用的呆坏账风险;四是可以有效实施预防监督,防止乱收费或搭车收费。要转变铁路现行的运输管理和经营观念,以合同和供需关系规范运输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开拓运输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格局。煤炭企业也要以《合同法》为基础,全面调节与运输企业的合作关系,用合同规范供需双方的市场行为。在合同的基础上,车流服务与货流的格局将会逐步形成,运输合同最终将基本能够反映供需关系的真实情况。(3)要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有助于重点物资和重点线路的运输。利用铁路运输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使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配套工程项目发挥作用。从煤炭生产的布局分析,应该有利于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的煤炭运输。从运输中转的角度分析,应该有利于交通部我国煤炭运输七大港口煤炭的运输和中转。从煤炭的消费和需求角度分析,应该重点解决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能源调入地区的煤炭运输需求。(4)要有利于排除行业垄断经营的影响。改革运输垄断的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线路经营与运输经营的完全分离。对铁路多经三产进行资产清理,确立资产关系解除挂靠,使其脱钩自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辅分离。严格执行《煤炭法》,禁止铁路运输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经营煤炭。(5)要有利于市场主体利益的平等,重新确立运费原则。新《合同法》已经明确调节运输企业与托运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运输只能依靠《合同法》,过去的《煤炭送货办法》,其内容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所以,煤炭企业代收代垫铁路运费,必须明确损失处理原则和风险分担原则。(6)要积极引进和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三级管理的效率。煤炭运输合同计划可以采取网上上报,免除煤矿企业的奔波之苦,提高效率。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能否真正适应新的客货运输需求,需要铁路深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的实作能力。(7)要防止产生新的体制壁垒。应该注意新设路局造成的跨局运输计划和资源衔接难的倾向性问题。特别是在煤炭运输紧张、铁路运输垄断等不能消除的情况下,将会提高煤炭运输协作的难度,降低煤炭运输效率,提高煤炭企业特别是消费者的成本。一句话,就是要降低改革的成本而不是让其增加。(8)要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源进行铁路建设。尽快采取铁路股份投资工程试点,提高地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比例,推动其他产业资本与铁路运输资本的兼并融合步伐,通过体制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不同产业资本。

铁路产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既是有望进行铁路改革的初级行动者,又是必须进行改革的对象。也就是说改革者竟然是被改革者,被改革者也是改革者。因此,这场改革考验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这种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郑勇.煤炭运输对铁路运输改革的期望[J].中国煤炭.2005(5)

[2]牛宏军.煤炭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3篇

1.1加强水陆联运。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运输采用的是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两种方式,其中铁路运输占据主要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输已经不能满足煤炭资源运输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需要加大港口运输能力建设,形成铁路运输与水上运输更好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北方,主要有唐山、天津、连云港、青岛、日照、秦皇岛等大型港口。以秦皇岛港口为例,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它以大秦铁路为依托,将山西、内蒙、陕西、宁夏、河北等地煤炭通过海运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东南沿海能源缺乏省市。

1.2加紧港口配套建设。山西是我国产煤大省,但是我国港口建设的现状与晋煤外运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港口布局不合理,运煤港口少,年吞吐量不足。例如在长江口以北的海岸线上,仅有秦皇岛、青岛、连云港、日照四个较为标准的煤炭装运港口,因此,需要加强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港口煤炭运输能力。

2煤炭码头的污染源

煤炭码头的主要污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粉尘污染,主要来自煤炭装卸过程,在遇到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漂浮粉尘;

2.2污水污染,主要有因降雨冲刷形成的含煤废水、港口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几种;

2.3废气污染,进出港口的汽车和船舶产生一定量的尾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

2.4垃圾污染,在港口的生活区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在煤炭装运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垃圾;

2.5噪声污染,船舶、起吊机械及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

3煤炭码头污染的防治措施

3.1防治煤尘污染。一般可采用湿式除尘措施和干式除尘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还可以在港口布置合理的绿化地带,充分利用树林吸尘。

3.2防止废气污染。在各种容易产生废气的机械上安装消烟除尘净化装置,及时更新老旧的机械和车辆。

3.3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合理安排生活区的位置,制定相关的制度,严格控制污水乱倒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后才允许排放。

3.4防治煤污水污染。在降雨过程中,港口堆放煤炭的场地会产生大量的煤污水,对此要采取及时的措施。

3.5防止垃圾污染。在港口组织专门的人员及时清理垃圾,严格控制垃圾产生的来源,并且将垃圾及时运送到处理厂进行处理。

3.6噪声污染防治。噪声主要是由大型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要加强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且要确保生活区与港口工作区之间的距离。

3.7绿化工程。合理布置港口地段中的各个区域,种植树木和花草,起到吸收粉尘和噪音的效果。

3.8环境监测。在港口建立一些监测站,记录港口的环境指标,严格监管港口的环境质量。

4结束语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

矿区铁路是企业自主修建,主要为本企业内部提供运输服务,一般都自备动力,自备车辆,自备人员,在矿区铁路内部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输组织管理模式,对运输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企业方针政策、生产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过程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水平进行剖析和探讨。

1 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矿区铁路是矿产的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桥梁,其运输组织原则是保障矿产资源能够快速安全的运输,运输组织方式与国铁相比较为单一,但由于人员、管理、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1.1 运输设备老化,基础设施不良

大多数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存在运输设备老化,且相当一部分设备年久失修,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站线长、站点多、分布广,其铁路线路多数会贯穿许多村庄和公路,道口较多,加之资金投入有限,造成站场、线路状况不良,给矿区铁路运输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1.2 员工综合素质不高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的员工很多是从矿区其他单位转入,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铁路运输相关知识的学习,且存在人员老化的问题,国铁各个工种都有年龄限制,但矿区铁路运输部门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造成诸如机车司机、调车员等主要技术工种存在很多老职工。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矿区运输部门招收铁路院校毕业生,虽然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缺乏对矿区铁路运输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技术工种培养周期较长,严重阻碍了矿区铁路运输的发展。

1.3 运输组织不正规

矿区铁路服务于厂矿同时也受制于厂矿,车辆取送不及时、重车积压、路车延时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造成其运输组织不正规,随机性很大。同时运输组织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机制,现场作业的组织控制不力,出现作业人员出务不及时、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技术作业,不按规定速度行车、机车车辆运用调配不合理等情况,加之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大大制约了运输组织能力的提高。

1.4 管理机制不健全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仍然存在“粗放型”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一是运输组织管理相关的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二是个别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三是在管理中存在“松、软、散”现象;四是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2 提高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的策略

2.1 加大改善基础设施的投入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致力于改进自身落后的生产设备和作业方式,不断加大投入资金:一是加大对现有站场的改造,在原有基础上根据运输形势的发展进行改、扩建工程,从而满足提高装卸能力和改编能力的需要;二是加大对机车车辆的投入,配备足够的动力和车辆,做好机车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从而满足运输能力提高的需要;三是加大对行车设备升级换代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作业方式,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新设备的优势,从而满足运输效率提高的需要。

2.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在矿区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应当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首先是提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认识到运输组织管理工作对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其次是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与专业技术院校联手,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培训,二是企业内部自己培养优秀的员工。再次是创立自己的培训理念,通过培训工作的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培训理念,通过理念的灌输使员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员工素质的提高将极大的提高矿区铁路运输管理水平和运输生产工作效率。

2.3 加强运输组织,优化运输方案

矿区铁路运输部门要加强内部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方案。

2.3.1 加强调度指挥

矿区铁路调度是矿区运输组织的指挥系统,担负着协调组织运输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协同运作和运输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任务,调度指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输组织的合理与否,因此矿区运输部门要高度重视调度指挥工作,不断提高调度指挥能力:一是要加强与国铁、各厂矿、运销部门的协调联系,及时掌握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和各类信息,保证运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要提高调度指挥水平,调度人员要根据掌握的各类运输信息合理安排机车车辆使用、取送车、接发车和调车作业,正确及时下达阶段作业计划,做到统筹兼顾,保证时效。

2.3.2 强化运输组织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运输组织规章制度,明确各工种岗位职责和技术作业标准,严格按照技术作业时间作业,做好写实分析,定期召开调度分析会,总结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根据企业的需要适时调整,保证运输组织合理有序。其次是要抓好货运管理,各站场货运员要积极配合厂矿做好装卸工作,及时上报装卸信息,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取送作业,充分利用装卸线,从而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运输能力。

2.4 完善并严格执行激励机制

根据矿区铁路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完善相应奖励机制,合理分配运输收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完成运输任务与否与经济效益相挂钩,实行内部市场化,同时要做到严格执行,确保执行到位,不能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随意进行变动,做到按章办事,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刺激运输效率的提高。

2.5 加强监督,严格考核

在运输组织工作中,还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和帮助,各级检查部门在监督安全生产的同时也要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现场作业组织情况及运力情况,加强对现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督促设备的定期维修及更新,协调处理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运行安全、顺畅。严格考核,对发现的人为耽误运输生产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并限期整改,保证运输组织的各个环节紧凑、有序、有条不紊。

3 结束语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是矿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矿业集团正常生产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因此,矿区铁路企业在进行运输组织管理时,要严格遵循运输组织原则,正确对待运输工作,加强运输组织管理,不断探索提高运输组织管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确保矿区运输工作安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贾文生.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2006(09).

[2]余静,卢明银.矿区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设计[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6(3).

[3]卢海明.做好矿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建议[J].企业导报,2011(07).

[4]于承尧.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上海铁道科技,2011(3).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结构;货物运输市场;市场监测;互联互通

按照国家提出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的要求,截至2019年年底,铁路积极进行运输结构调整。在借鉴运输结构调整相关研究[1-3]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调研,分析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等品类运输结构调整进展,分析运输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提出铁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对策,为运输结构调整推进提供支撑。

1我国货物运输市场结构现状

1.1货物运输市场分析

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019年471亿t,货物运输周转量199290亿tkm,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较2018年均有所下降。目前,我国货物运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占比高达75%以上,并保持波动上涨的态势。2017年、2018年公路货运量增幅分别为9.4%和7.4%,2019年受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影响,下降了约13.2%。铁路货运量2017年之前呈现下降的趋势,2017年降本增效、2018年和2019年运输结构调整等国家政策的影响下,铁路货运量占全国货运总量的比重有所提高,分别增长了10.1%,9.2%,7.2%,但占总量比例仍然不到10%,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全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43.18亿t,同比增长7.3%,其中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t,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8%[4]。尽管运输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交通运输部2019年初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明确,2019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目标为较2018年的40.25亿t增长3.5亿t,即达43.75亿t。2020年铁路货运增量压力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5]。

1.2铁路运输结构调整分析

(1)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2019年9月,为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重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的高效联通和无缝衔接,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清单,并从新线建设规划、专用线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通过简化接轨条件、压缩办理时限、创新运维模式、优化运输服务等方面优化政策环境。(2)发展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运输。货运增量的关键是大宗物资。铁路通过采取加大运力供给、提升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等措施,完成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中“2018年底前,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的要求,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初见成效。(3)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发展多式联运、实现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6]。近年来,铁路部门及企业大力推广应用35t集装箱、45ft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等,研制经济实用的集装箱轻型小型吊具,推进公铁联运驮背运输专用车和运用考核,开通装备许可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4)信息互联互通建设。针对当前多式联运中涉及到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交换体系不健全、交换标准不统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薄弱、决策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铁路企业积极参与筹建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平台,主动与港口或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个性化应用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实施[7]。

1.3运输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1)地方政府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一是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有待提高。运输结构调整涉及政府部门、多个运输企业,单纯依靠铁路运输企业难度较大,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协调相关企业。二是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由于运输结构调整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有可能增加企业调整运输结构的运营成本,因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推动和促进企业积极主动调整运输结构。(2)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运输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能力与运输需求间的不匹配成为制约运输结构调整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港口铁路集疏能力有待提升。“公转铁”要求港口铁路专用线的运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部分港区专用线的线路、调车机、接轨站等基础设施设备陈旧,集疏运能力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货运量。二是港口铁路装卸车设施有待升级。部分港口铁路装卸车设施设备陈旧,设施设备数量和作业效率均不能满足货运需求,成为制约运输结构调整运量任务的瓶颈。三是企业专用线建设和改造升级有待推进。“公转铁”使矿石等大宗货物利用铁路进行疏运至钢厂等企业,部分企业并未建设专用线,导致末端还需要公路的短接驳,增加了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3)铁路运价水平和调整规则竞争力有待加强。铁路运价相对公路竞争力不强,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运输结构调整前港口的集装箱集港主要通过公路集卡,回空时往往运价相对较低,采用铁路疏港时价格竞争力不如公路;二是虽然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后,推行了运价的浮动机制,但是不同浮动比例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手续。目前铁路运价较高的多是小批量、不稳定货源,铁路运价的竞争力仍需提高。(4)运输方式之间的运输组织协调有待提高。一是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组织协调有待提高。目前,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专用载运机具等方面还相对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运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铁路与港口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待提升,铁路现车、装卸车、货物在途、到达预确报以及港口装卸、货物堆存、船舶进出港、船期舱位预定等铁水联运信息尚未实现互联共享。二是铁路系统内组织协调有待提高。港区集疏港的铁路专用线和地方铁路与国铁的干线铁路之间的衔接有待提升;国铁集团系统内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组织协调有待提升。(5)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政策保障力度有待提升。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推进“公转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路运量向铁路和水运转移。但是存在少数地区对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不够,部分政策未能充分落实的情况[8]。

2铁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2.1加强组织协调和市场监测

运输结构调整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组织协调政府部门、多个运输企业,铁路企业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摸清运输结构调整的需求,细化铁路货运量增量方案并推进实施,对运输结构调整能力进行有效保障,最大限度提高运输能力和生产效率,兑现增量目标。此外,铁路部门及企业还应研究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铁路运价市场化变动机制,做好市场监测,发挥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货运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采用精细化,差异化策略动态调整。加强铁路货运收费管理,清理无用环节和收费,与全社会物流市场规则有机衔接,有效推动物流成本的降低,从而进一步促进运输结构的有益调整。

2.2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升级

针对运输结构调整出现的基础设施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升级。一是铁路企业应对影响港区铁路集疏的瓶颈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港口铁路的集疏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货运量;推进企业专用线建设和改造升级,针对矿石等大宗货物疏运末端“最后一公里”,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强与省市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接,全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二是政府部门需要加快制定支持政策,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优化专用线设计方案,简化专用线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优化专用线与既有路网接轨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全力为专用线接轨建设提供便利。三是港口部门应对运输结构调整过程口内不同品类货物铁路装卸车情况进行分析,对运量增长稳定但装卸车设施能力不足的设施设备,增加设施设备数量,提高作业效率,消除制约运量增长的瓶颈。

2.3有效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质量

在运输结构调整的攻坚战中,铁路企业应努力用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一是补短板。针对部分运能紧张的干支线路和枢纽场站,加快设施建设、运力调配、运输组织优化等工作,通过调整运行图、调整客货列车比例等途径,深入挖掘运输潜力,为铁路运输结构调整增量行动提供可靠的运力保障,确保“公转铁”能“接得了、运得好、可持续”。二是优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体验。着力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推动铁路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提升全程物流服务水平;针对附加值高、时效性强的白货,研究打造不同种类等级的快运班列体系,满足货主的需要。三是强协同。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货主、物流企业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公转铁”举措,提高运力调配和运输组织的针对性、时效性。对于同一家企业到达的原材料和发运的产成品,实施物流总包,通过整体打包、量价捆绑、两端让利等措施,降低客户物流成本,同时增加铁路竞争力,进一步降低企业客户两端物流成本。

2.4推进海铁联运

铁路运输企业应完善路港合作机制,按照“一港一策”的原则,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加以落实,全力拓展海铁联运市场份额,逐港、逐企制定铁路运输解决方案,努力降低全程物流成本,达到运输能力的提升。通过在运费政策、运营模式、技术创新等层面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发展。一是给予运费优惠的政策支持;二是开辟无轨站或无水港,将铁路运输网络与港口航线网络组网,以水铁联运模式建设铁路绿色物流通道;三是积极研发铁海联运、铁水联运项目,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港口、海运等优势资源,将铁路集装箱集港班列纳入基本运行图,固定发到时刻、固定运行径路和编组,保证铁路、海运的运力和时限,配套发到端优质汽运短驳服务等,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铁路运输企业还应因地制宜,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逐企制定铁路运输解决方案,采取多种不同措施,推动煤炭、矿石、钢铁等大型工矿企业提升铁路运量。一是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实现互惠共赢方面。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与辖区内大型工矿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或运量互保协议,客户降低物流成本,铁路增运增收,实现互惠共赢。二是挖掘客户潜在物流需求,全力为战略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可综合采取细分到达车流、优化停时考核、加大堆场能力等手段,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在价格优惠上,享受适度下浮政策;在运费结算上,提供银行承兑支持,进一步加深路企合作。

2.5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

针对多式联运中涉及到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交换体系不健全、交换标准不统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薄弱、决策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应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一是积极参与筹建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平台,主动与港口或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可以通过构建铁路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优势,推进个性化应用开发,为客户提供需求受理、在线查询、订单实时跟踪、在线评价等增值服务,拓展业务范围,开发敞顶箱和通用箱等专用箱的接取送达业务。二是不断开发扩展铁路货运统功能,上线“铁路物资配送”“物流基地仓配一体化”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公铁联运体系建设。三是积极与机场集团公司、航空公司、邮政快递公司等物流示范企业开展合作,成立“铁公空海”多式联运企业联盟,打造多式联运“一体化”平台,探索实施公铁联运“一票制”、“一条龙”综合服务供应链,推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深度融合。四是对于特种货物,应不断加强与特货公司的沟通协调力度,提前掌握保温车计划到达时间,并与企业共享信息,及时组织上货,确保快速装运,减少货物在站停留时间。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铁路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路线及处于不同阶层的路网,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分别具有的功能和目标只有彼此联系,才能实现铁路网整体的共同目标。区域铁路网规划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区域资源分布情况和产业布局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区域运输需求的分析预测,在统筹考虑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以及与相关行业街接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的过程。

随着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加快推,铁路运输发展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命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铁路网规划已经成为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铁路长期以来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规划、建设和发展,受规划理论体系的制约,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2004年编制完成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国家批复铁路行业关于全国铁路发展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铁路建设项目审批的主要依据。

1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历史及规划目的

1.1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历史

我国铁路行业针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及建设论证大致可分为下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建设项目的论证缺乏对区域铁路网规划布局的统筹考虑,在项目层次论证项目,铁路的建设缺乏区域铁路网规划的指导。第二阶段为90年代初至中后期,国家及一些省市开始进行区域内铁路网布局及建设时序研究,根据区域铁路网规划指导区域铁路的建设。但受规划理论及技术手段的制约,区域铁路网的规划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分析,研究过程缺乏先进的分析技术,使得规划的稳定性和实施性相对较弱。第三阶段为2000年以后,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编制不断融入新的规划发展理念,并统筹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以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编制技术手段和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完成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研究报告》在规划编制上运用了全新编制手段和规划技术路线。运用“逐层展开法为主、单因素分析法为辅”的路网布局方法,通过在基础物理网络上叠加各种因素形成概念性网络,最终确定路网布局。运用“干线网补充、系统网完善”的铁路网布局方法,将干线网补充与国家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结合,增加区际通道和重要的区内通道;系统网完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子系统网进行扫描,并逐一优化完善。

1.2区域铁路网规划目的

区域铁路网规划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区域资源分布情况和产业布局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区域运输需求的分析预测,在统筹考虑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以及与相关行业衔接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的过程。因此,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目标应当包括:最大限度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适应、支撑和带动区域产业布局;解决当前铁路运输“瓶颈”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瓶颈”;科学合理地安排区域铁路网的分阶段建设。

2总体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

2.1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特点

铁路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路线及处于不同阶层的路网,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分别具有的功能和目标只有彼此联系,才能实现铁路网整体的共同目标。因此,在进行区域铁路网规划时必须树立“系统优化、综合协调”的理念,综合考虑系统内各种相关元素的变化,并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以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确定最佳路网布局方案,使整体系统达到最优效果。

2.2总体规划方法、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区域铁路网规划采用以运输需求分析为基础的“多模块层次分析”方法,主要特点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近期与远景相结合”。区域铁路网规划体系包含规划背景研究、运输需求分析、布局方案研究、规划效果评价和规划实施方案5个主要部分。

2.2.1规划背景研究

规划背景研究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前提。主要内容为:详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面临的发展形势,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发展政策,提炼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铁路网规划目标及规划原则。

2.2.2运输需求分析

运输需求分析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基础。主要内容为:系统分析区域客货运输的特点,研究区域客货运输对铁路的需求,确定铁路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分析规划区域现状及历史年度客货运输情况,把握区域运输需求发展规律;其次根据区域经济及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规划年度区域客货运输需求及铁路在客货运输市场中所承担的合理运量;最后,将铁路承担的运量分配到相关通道。

2.2.5布局方案研究

布局方案研究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核心。主要内容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需求的特性,依靠主要支配因素展开区域铁路网布局。路网布局的同时考虑与既有铁路网的结合,与国家铁路网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形成区域最终铁路网布局方案,提出区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规划项目。

2.2.4规划效果评价

规划效果评价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检验。主要内容为:选取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区域铁路网规划布局进行评价,并与区域铁路网规划总体目标进行对照,检验是否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2.2.5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实施方案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深化。主要内容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铁路网规划总体目标,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及各阶段建设目标。根据项目建设的迫切程度及资金筹措情况,提出各项目实施的建设时序安排。区域铁路网规划总体技术路线见图l。

3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趋势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完成后,各省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特点,制定各自区域内铁路网发展规划,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衔接。

3.1更加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区域铁路网规划更加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这些规划主要包括:交通行业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港口发展规划、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民航发展规划,其他行业发展规划,如能源发展规划、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将研究区域置于国家大的背景下,使区域铁路网规划能够满足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铁路网布局的需求,并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更加注重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结合

区域铁路网规划更加注重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结合,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逐步融入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当中。在区域铁路网布局过程中,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以及环境约束等条件,更好地处理了铁路建设与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关系。

3.3更加注重交通规划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编制更加注重规划理论的应用。运输需求分析中采用多种预测模型综合分析,铁路网布局采用大背景分析方法,引入交通区位理论进行布局,规划评价中选用多目标评价体系等等,使得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理论性和稳定性逐步增强。

4区域铁路网规划焦点问题探讨

4.1公共通道资源的利用问题

公共通道的资源利用问题是近年来区域铁路网规划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该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煤炭能源输出大省和煤炭分布集中地市。由于能源市场煤炭紧缺,主要能源企业蜂拥进驻,提出众多为煤炭开发配套的铁路项目。这类铁路项目的运量往往具有点到点特性,基本不承担路网功能,企业特性明显,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作用较小,但已经提前占用公共通道资源。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蒙西地区,包神铁路、大准铁路等企业铁路基本以承担所属企业的矿区煤炭运输为主,仅承运少量地方煤炭和其他物资,且该类铁路基本不承担旅客运输。铁路作为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主要运输方式,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建议区域铁路网规划中铁路部门应当提前控制该类公共通道资源,将这种能源线路纳入国家层次的铁路网规划,统筹考虑路网的统一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投融资可采用多元化方式,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建设。

4.2区域铁路网布局的侧重问题

在区域铁路网规划的评估审查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拉动地方经济的考虑,提出一些地方开发性线路,这些线路里程短,往往仅途经一两个县城,有些甚至与区域铁路干线呈“三角形”布局。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高速公路网功能为“覆盖”和“便捷连通”;铁路具备低成本、大能力的技术经济优势,因此在网络布局方面,更应注重综合运输走廊、区际和重要区内通道的构建和强化,重点解决大宗客货流的中长途调运;同时应在高强度客流的快捷输送、煤炭运输、港口和口岸集疏运等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建议对该类铁路的布局要站在综合交通运输的角度区别对待,如果该地区经济发展常年受交通条件限制,从拉动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考虑纳入区域铁路网规划。如果仅仅为了考虑铁路的覆盖问题,则需要结合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详细斟酌其建设必要性。

4。3高标准客运铁路的布局问题

在区域铁路网规划过程中,一些西部地区省市提出需要规划修建300km/h的高标准客运专线与经济、政治中心快速连接。该问题的分析需要统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的规划原则为覆盖所有第一层次城市和第二层次中的大部分城市,是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研究区域中心城市从人口、gdp等方面是否属于我国第一、第二层次城市范畴。第二,300km/h以上标准的客运专线票价为0。40元/人.km,预测区段客流密度近期基本达到3500万人以上,因此需要考虑居民收入水平、沿线客流强度是否能够支撑该类标准的客运专线。建议快速客运线路的布局应当考虑沿线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客流水平、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选择300km/h客运专线、200km/h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三个层次标准进行规划。

4.4内陆省份的出海需求问题

目前,我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迅速,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内陆省份提出了出海通道的规划问题,以加强与沿海经济区域及世界其他城市的交流。根据梯度经济发展理论,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逐步转移。因此,我国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建设出海铁路通道的构想。如江西提出修建的向莆铁路,内蒙古规划修建的锡林浩特一曹妃甸铁路等。建议出海通道的规划应当详细分析区域货运量的流量、流向及货运量构成,如果存在出海需求,应当考虑通过与我国铁路主要通道衔接,形成大能力出区达海通道,实现与沿海港口的连接,带动内陆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

4。5口岸铁路的布局问题

口岸是区域乃至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口岸铁路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国家问经济文化往来、保障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域铁路网规划评估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考虑,纷纷要求规划各自行政区范围内的口岸铁路,有些口岸甚至出现了腹地资源完全相同的局面。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各地市均提出近期实施各自范围内的口岸铁路需求,通过调查分析,部分口岸铁路吸引范围内获取资源的前景并不看好,且各口岸分布距离不均,部分口岸吸引邻国资源范围重叠。建议口岸铁路的布局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两国双边关系发展及贸易发展前景;口岸吸引范围内资源的可靠性以及邻国的态度;邻国口岸铁路的建设进度;口岸数量不宜过多,布局应有所侧重,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做大做强。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7篇

铁路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年代,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过程来看,现在的公路、航空、水运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且在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过去的运输难题很快得到解决,逐渐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铁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开始认识到开发铁路带来的好处,就像当前我国包(头)神(木)铁路,是为开发内蒙古东胜煤田和陕西省神府煤田而修建的一条运煤专线。沿乌兰木伦河而下,进入陕西省境内的石圪台。到达神木县的大柳塔。正线全长171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17.5公里。这条铁路在路网上将成为包头至西安干线的一部分。对于这样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是铁路现代化的新突破,在许多成功经验的启示下,纷纷掀起人力资源开发的。如在煤炭铁路运输岗位的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参加过一定的技术知识培训,而且要通过国家技术资格考试。

2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看铁路企业人事管理发展

当前,在铁路行业中出现事和人分离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管理过程,注重对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注重人性化的管制,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企业而言,是最佳的社会和经济共赢的状态。一些身处在煤炭运输行业中的职工,没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是完全与铁路运输相违背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引导与开发并重的发展模式。不能在煤炭运输管理中,只注重职能管理,要从职工的知识素养上着手,而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核心在于有一定的人员配置,而且都是经过层层考验后,在铁路行业里发挥主要带头作用的技术性人才。这些要侧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3铁路企业进行煤炭运输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3.1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需要职工增进知识的了解,一方面是铁路行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职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位置,煤炭铁路运输,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包(头)神(木)铁路而言,都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实质上是职工的工作内在本性,如何在铁路运输竞争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在煤炭铁路运输的发展中,只有让员工掌握更为先进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和需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效能和竞争力。

3.2培训是提升员工技能水准有效途径在煤炭铁路运输行业中,加强煤炭职工技术培训,要从具体的培训内容着手,一些岗位的需求是特殊设立的,依据当前的实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追求培训的质量,针对每一个职工的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当前在包神铁路上从事煤炭工作的职工要形成一定培训教育理念,通过参加这些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完善在煤炭运输工作中的技能,从而更加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3.3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对于职工的技术性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投入,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形式。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对于职工的培训作用是很大的,通过培训后的职工能在工作岗位上比过去更加熟练操作,这种鼓励是暂时的,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提升空间。

3.4职工培训可以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培训,能够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成本得以节约。这种节约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优化生产经方式,加大安全知识培训,有利于企业走上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道路,职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后,能够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对于企业的未来规划和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4当前铁路职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培训的专职教师短缺,高素质的教师少培训的专职教师出现了短缺,而且高素质的教师几乎没有,这对于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难题,为了增进与其他企业建立联谊交流工作机制,目前,铁路行业更应该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让高素质的人才逐步走进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课堂,从而把铁路职工培训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纪律管好工人,对于有实际经验的专业知识的队伍人才培养很重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吸引人才进入铁路行业,通常这些人才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热心奉献于铁路教育,可是,对于教学与工作的双重任务,很难让热心的教师在具体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中坚持到底,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与职工的教育培训出现脱节,从而不利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整体质量。

4.2培训机制不完善,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看上去是一种教育培训的形式,其实对于铁路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培训是提高铁路职工的技术能力,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可是,由于当前铁路行业自身的观念局限,没有站在未来企业发展的高度上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导致积极性不高,培训一批后,需要的人力、物力都相当地大,往往一些铁路部门只是缓解一时的急需,没有正真坚持教育培训的可持续性,出现了偃旗息鼓的现象,在铁路运输煤炭过程中,职工的技术都是经验的支撑,没有很好的技术力量作为铁路行业发展的规划需要,这对于铁路职工技术教育培训是一个走形式的模式。当前,铁路职工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已陷入盲目、混沌的状态,这些在铁路行业工作的职工,开始不太重视技术资格认定,也不会积极主动去参加知识业务培训,面对着空谈的培训形式,只有从转变职工的教育培训观念入手,让铁路职工有信心去学习,为他们创造条件,才是最重要的。

4.3专业培训方式落后,内容单一对于铁路职工而言,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用,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而且铁路部门也不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职工的技术力量,这就造成了培训搁置的状态,即使有培训的时间,一些被聘请来的教师,只是为了赚钱,而没有热心投入到具体的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当前的铁路工人,而且内容太深,不容易理解,铁路职工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当中运用得很少,导致培训的结果效益很差。

5对策

5.1树立思想、转变观念在铁路职工教育观念上,有不少人认为应该负责任的是铁路部门的领导,针对运用铁路从事煤炭运输的行业来讲,需要的是对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观念的转变,把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提高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从提高培训质量抓起,做好宣传工作,使之在铁路行业中从上到下,高度重视。

5.2细化日常培训工作一是重视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深入开展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动员大会,建立起铁路职工“人人重视培训、人人需要培训”的知识理念。铁路主管部门应该注重从深入调查了解入手,分析当前铁路职工需要哪些文化知识,做到对症下药。而且还要注重受培训的职工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开展一些有益于职工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创造机会去外地学习,做到“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发展观。在培训手段上,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电化教学等,课堂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内网、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要根据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同时教材要有针对性,既要有适合各类人员的统一的安全、业务等教材,又要有按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岗位编写的分类教材,从而能够分层次、分对象培训。

5.3引入师资力量,发展外向型人才流动机制通常,在铁路部门会聘请一些内部知名人士,作为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老师,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是内部的人员,毕竟是靠一定的实践经验来传授知识,不可否认会有许多不适合现展的需要,所以要兼顾到外来人才的引进作用,当前的煤炭运输可以借鉴外国的铁路运输发展力量,也可以向外国学习,聘请外国专家来进行专业知识实践讲座,这样解决了铁路运输技术的短板,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煤炭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5.4转变职工培训模式,增进相互了解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应抓好层次性、接受能力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训要一步一步的落实,对于不同层次性的职工,要有辨别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要摸清一线、二线的职工工作情况,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做到实事求是。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高级员工培训中级员工,中级员工培训初级员工,通过层层传授与交流,逐步提高整个铁路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

5.5创新培训结构,发挥骨干带头,狠抓培训落实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要以调动职工学习文化技术的积极性为主线,依靠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建立一支铁路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并且完善工作奖励机制,对于在铁路工作中业绩优秀的,给予嘉奖,从而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帮扶教育活动,在一个部门内的职工要开展学习交流,对好的经验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难以掌握的技术要大家一起酝酿解决的办法,开展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从而提升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采取吸引职工参与铁路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铁路职工中形成良好的你争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把培训落到实处。

5.6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创新培训形式及方法企业要重视培训,从初期的需求分析,制定培训的内容,培训的人员,完善培训的教学方法。从对铁路发展的规划中去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第一,积极开展与铁路职工的交流和帮扶,了解他们的生活动向,发挥好培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知识技能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向铁路主管部门反映实情。第二,确定培训师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编写不同的培训方案、培训的侧重点。第三,对学员的培训结果作出评估,尽快作出信息反馈。一方面是从铁路运输管理方面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从培训人员来看,他们的技能是否有所提升,对他们的技能进行检测,收集他们的学习心得,开展在铁路运输部门的工作轮换、现场传授、模拟操作、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研讨法无不是培训的好形式。只有发挥好铁路职工标兵的示范性,才能让铁路职工有信心去参加培训,有信心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能力。

5.7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和人才库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培训范围的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责任人,将培训责任予以明确,形成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模式;同时,合理授权,将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培训实施制度规则,进行学习管理系统建设,要有学习奖惩制度加以激励与约束;同时,将培训体系与人事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如将培训与激励相结合,建立培训监督激励考核机制。此外,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稳定、科学发展的关键,人才库能够展现人才培养的成果,人才才能尽其能力为铁路事业做出很好的贡献。

6结束语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第8篇

当前,在铁路行业中出现事和人分离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管理过程,注重对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注重人性化的管制,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企业而言,是最佳的社会和经济共赢的状态。一些身处在煤炭运输行业中的职工,没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是完全与铁路运输相违背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引导与开发并重的发展模式。不能在煤炭运输管理中,只注重职能管理,要从职工的知识素养上着手,而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核心在于有一定的人员配置,而且都是经过层层考验后,在铁路行业里发挥主要带头作用的技术性人才。这些要侧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2铁路企业进行煤炭运输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2.1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需要

职工增进知识的了解,一方面是铁路行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职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位置,煤炭铁路运输,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包(头)神(木)铁路而言,都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实质上是职工的工作内在本性,如何在铁路运输竞争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在煤炭铁路运输的发展中,只有让员工掌握更为先进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和需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效能和竞争力。

2.2培训是提升员工技能水准有效途径

在煤炭铁路运输行业中,加强煤炭职工技术培训,要从具体的培训内容着手,一些岗位的需求是特殊设立的,依据当前的实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追求培训的质量,针对每一个职工的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当前在包神铁路上从事煤炭工作的职工要形成一定培训教育理念,通过参加这些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完善在煤炭运输工作中的技能,从而更加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2.3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对于职工的技术性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投入,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形式。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对于职工的培训作用是很大的,通过培训后的职工能在工作岗位上比过去更加熟练操作,这种鼓励是暂时的,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提升空间。

2.4职工培训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培训,能够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成本得以节约。这种节约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优化生产经方式,加大安全知识培训,有利于企业走上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道路,职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后,能够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对于企业的未来规划和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3当前铁路职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培训的专职教师短缺,高素质的教师少

培训的专职教师出现了短缺,而且高素质的教师几乎没有,这对于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难题,为了增进与其他企业建立联谊交流工作机制,目前,铁路行业更应该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让高素质的人才逐步走进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课堂,从而把铁路职工培训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纪律管好工人,对于有实际经验的专业知识的队伍人才培养很重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吸引人才进入铁路行业,通常这些人才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热心奉献于铁路教育,可是,对于教学与工作的双重任务,很难让热心的教师在具体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中坚持到底,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与职工的教育培训出现脱节,从而不利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整体质量。

3.2培训机制不完善,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看上去是一种教育培训的形式,其实对于铁路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培训是提高铁路职工的技术能力,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可是,由于当前铁路行业自身的观念局限,没有站在未来企业发展的高度上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导致积极性不高,培训一批后,需要的人力、物力都相当地大,往往一些铁路部门只是缓解一时的急需,没有正真坚持教育培训的可持续性,出现了偃旗息鼓的现象,在铁路运输煤炭过程中,职工的技术都是经验的支撑,没有很好的技术力量作为铁路行业发展的规划需要,这对于铁路职工技术教育培训是一个走形式的模式。当前,铁路职工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已陷入盲目、混沌的状态,这些在铁路行业工作的职工,开始不太重视技术资格认定,也不会积极主动去参加知识业务培训,面对着空谈的培训形式,只有从转变职工的教育培训观念入手,让铁路职工有信心去学习,为他们创造条件,才是最重要的。

3.3专业培训方式落后,内容单一

对于铁路职工而言,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用,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而且铁路部门也不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职工的技术力量,这就造成了培训搁置的状态,即使有培训的时间,一些被聘请来的教师,只是为了赚钱,而没有热心投入到具体的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当前的铁路工人,而且内容太深,不容易理解,铁路职工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当中运用得很少,导致培训的结果效益很差。

4对策

4.1树立思想、转变观念

在铁路职工教育观念上,有不少人认为应该负责任的是铁路部门的领导,针对运用铁路从事煤炭运输的行业来讲,需要的是对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观念的转变,把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提高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从提高培训质量抓起,做好宣传工作,使之在铁路行业中从上到下,高度重视。

4.2细化日常培训工作

一是重视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深入开展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动员大会,建立起铁路职工“人人重视培训、人人需要培训”的知识理念。铁路主管部门应该注重从深入调查了解入手,分析当前铁路职工需要哪些文化知识,做到对症下药。而且还要注重受培训的职工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开展一些有益于职工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创造机会去外地学习,做到“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发展观。在培训手段上,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电化教学等,课堂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内网、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要根据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同时教材要有针对性,既要有适合各类人员的统一的安全、业务等教材,又要有按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岗位编写的分类教材,从而能够分层次、分对象培训。

4.3引入师资力量,发展外向型人才流动机制

通常,在铁路部门会聘请一些内部知名人士,作为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老师,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是内部的人员,毕竟是靠一定的实践经验来传授知识,不可否认会有许多不适合现展的需要,所以要兼顾到外来人才的引进作用,当前的煤炭运输可以借鉴外国的铁路运输发展力量,也可以向外国学习,聘请外国专家来进行专业知识实践讲座,这样解决了铁路运输技术的短板,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煤炭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4.4转变职工培训模式,增进相互了解

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应抓好层次性、接受能力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训要一步一步的落实,对于不同层次性的职工,要有辨别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要摸清一线、二线的职工工作情况,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做到实事求是。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高级员工培训中级员工,中级员工培训初级员工,通过层层传授与交流,逐步提高整个铁路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

4.5创新培训结构,发挥骨干带头,狠抓培训落实

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要以调动职工学习文化技术的积极性为主线,依靠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建立一支铁路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并且完善工作奖励机制,对于在铁路工作中业绩优秀的,给予嘉奖,从而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帮扶教育活动,在一个部门内的职工要开展学习交流,对好的经验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难以掌握的技术要大家一起酝酿解决的办法,开展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从而提升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采取吸引职工参与铁路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铁路职工中形成良好的你争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把培训落到实处。

4.6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创新培训形式及方法

企业要重视培训,从初期的需求分析,制定培训的内容,培训的人员,完善培训的教学方法。从对铁路发展的规划中去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第一,积极开展与铁路职工的交流和帮扶,了解他们的生活动向,发挥好培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知识技能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向铁路主管部门反映实情。第二,确定培训师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编写不同的培训方案、培训的侧重点。第三,对学员的培训结果作出评估,尽快作出信息反馈。一方面是从铁路运输管理方面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从培训人员来看,他们的技能是否有所提升,对他们的技能进行检测,收集他们的学习心得,开展在铁路运输部门的工作轮换、现场传授、模拟操作、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研讨法无不是培训的好形式。只有发挥好铁路职工标兵的示范性,才能让铁路职工有信心去参加培训,有信心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能力。

4.7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和人才库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培训范围的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责任人,将培训责任予以明确,形成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模式;同时,合理授权,将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培训实施制度规则,进行学习管理系统建设,要有学习奖惩制度加以激励与约束;同时,将培训体系与人事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如将培训与激励相结合,建立培训监督激励考核机制。此外,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稳定、科学发展的关键,人才库能够展现人才培养的成果,人才才能尽其能力为铁路事业做出很好的贡献。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