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棉花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现状;监督抽查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受农业部种植业司的委托,自1996年开始,连续20年承担着棉花生产领域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全国15个省市,优质棉基地县、种子公司、科研院(所)、良种棉加工厂、轧花厂、良繁基地、制种基地等进行抽样调查。抽查样品达到3889份,涉及品种560个。通过抽查分析,我国棉花质量总体来说相对较好,年度间有好的发展,但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棉花生产领域质量和纤维品质现状

1.棉花品种多。棉花品种多、乱、杂影响棉花质量。随着棉花市场的放开,市场上的棉花种子种类繁多,农民购种选择范围扩大,但农民在购买时对于种子的认识不够,有些地市县棉花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自育品种较少。有些好的品种棉花更新换代较慢,农民愿意种植自己熟悉的品种,特别是主栽品种一般推广年限多在5年以上。因而,主栽品种退化日趋严重,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有些品种更新较快,新引进的品种由于气候等因素,栽培适应性不强。棉农对品种的认知还不够,种植管理经验不足,新品种的试种摸索着前行,从而会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同时,农民会试探性地种植几个品种,容易导致棉花交售时,在分晒分堆过程中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棉花质量。2.棉花生产面积和销售价格波动较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总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额的四分之一,总产和单产均位于全球产棉大国首位,植棉面积仅次于印度,位2016年1月中国纤检37列全球第二位。我国棉花的遗传品质、生产品质和初加工品质处于全球中上等水平。我国棉花种植区域跨度大,气候与生态类型差异明显,棉纤维品质类型多,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棉争地矛盾突显,多熟种植方式的棉花面积扩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面积萎缩严重,我国棉花主产区呈现“西进、北上和向滨海盐碱地转移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7217万亩,逐步扩大到2007年的8889万亩,此后逐年递减,2014年缩减至6328万亩。原棉总产量从“十五”初期的500万吨左右上升到“十一五”时期的750万吨左右,此后逐步回落至2014年616万吨。同时,原棉进口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我国棉纱年消费量略大于供给量,棉纺织行业每年使用的棉纤维量占整个纺织纤维总量60%以上,国内部分棉纺织企业高价从国外进口棉花,以满足纺高档棉纱的要求。受棉花价格的影响,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在逐渐降低,一些棉农宁可出去打工挣钱也不愿意种植棉花。3.农药的使用和对棉花质量安全的影响。随着棉铃虫、红蜘蛛、枯黄病等病虫害发生,过量用药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调查显示,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病(如立枯病)和枯、黄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黄萎病在两大棉区发病相当普遍,半数以上的棉农都使用了杀菌剂。近年来,化学调控剂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已十分普及,成为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100%的棉农使用化控剂来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使用次数一般为1~3次。新疆棉区化控剂的用量较大,使用次数也多,一般为3~5次。除草剂在棉花生产中也得到广泛使用,而催熟剂在新疆棉区则很少使用,这与新疆棉区棉花收获季节天气晴好、光热资源丰富有关,而山东、河北、江苏约有40%的棉38中国纤检2016年1月催熟剂。棉花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几乎没有限量,杀菌剂、化控剂、除草剂和催熟剂也在棉花生产中普遍使用。如此大量地使用农药,不但使棉花产品上带有农药残留,对生态纺织品带来严重隐患,而且与棉花间作套种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生态环境也会受到污染。在棉花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有一部分会被纤维吸收,成为棉花质量安全的隐患。另外,棉籽饼粕和棉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饲料源和食用油,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影响棉花质量安全,也对棉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大量化学物使用,特别是氮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4.气候变暖影响纤维品质的变化。通过每年的抽查取样及对棉花纤维品质有系统的测试分析可以看出,年度间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通过比较黄河、长江、西北内陆三大流域棉区纤维各指标之间、年度间的纤维品质的差异,分析表明我国生产领域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以中绒28.0mm~30.9mm为主,占77.1%,主要分布在中等档次。棉花纤维的断裂比强度分布在26.0cN/tex~28.9cN/tex的样品占44.5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3~4.9,占49.34%。棉花综合品质年度间逐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西北内陆棉区近几年纤维品质逐步好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从纤维品质的变化趋势看,马克隆值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变化非常明显。总体趋势是: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其中,长江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基本稳定5.1左右,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在5.0左右,但近年来逐年递增,到2013年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超过了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马克隆值明显低于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基本稳定在4.2至4.7之间,但受气候影响,2015年度也表现出历年来的高值。黄河流域马克隆值提高幅度较大,成为马克隆值最高的棉区。马克隆值的变化增高,直接导致纺纱过程中增加疵点。纺纱均匀指数是综合性指数,反映出原棉性能的纺纱能力。西北内陆棉区纺纱均匀性指数明显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整体上,纺纱指数差异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参试品种纺纱均匀性指数的表现,从2005年逐渐增强到2008年的峰值160,可纺80~100的高支纱,而后开始下降。到2014年,降到145,可纺50左右的中等纱支。长江流域棉区2005年纺纱指数在135以下,以后逐渐递增到2011年的峰值148。但长江流域棉花总趋势是逐年递增,近10年来,在品种选育和品种审定上都非常严格。黄河流域棉区纺纱均匀性指数总体趋势是在下降,尤其在2011年以后下滑明显,这可能与近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异常导致马克隆值变粗有很大的关系。5.异性纤维和“白色污染”问题。棉花市场放开后,质量的把控不如计划经济下的严格监督与管理,尤其异性纤维影响棉花的质量。随着棉花拾花用工紧张,对拾花过程要求放松,导致发丝、纤维等混入棉花的几率增加。在追求棉花高产目标的驱动下,由于地膜覆盖的大量推广使用,导致了棉田“白色污染”增加。特别随着机采棉的大面积推广,残膜被卷入棉花纤维中的可能性增加。6.大容量多功能快速测试仪对棉花质量检验起到很大作用。近些年来,国家投资大批经费引进国际上快速大容量多功能纤维测试仪,对棉花质量检验起到很大作用,对加工生产的每一包棉花都标注有一定的质量监控信息,保证棉花在流通过程中信息的安全。

二、保证棉花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2篇

摘要:**县纺织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资金状况的研究,找出制约纺织业综合水平提升的“瓶颈”,提出促进**县纺织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建议,从而提升县域纺织业发展水平。

近几年来,**县纺织业在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给纺织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对纺织行业也采取了审慎营销的调控政策,纺织业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使**纺织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并找到应对良策,对**县经济发展致关重要。

一、**县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纺织业属**县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底**县共有45家纺织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5%,其中资金需求基本满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棉纺、**纺织等7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元一经编等4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设备老化的企业有三源纺织等6家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支纱为主的有28家企业。20xx年全县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实现利润13561万元,实缴税金3200万元,占全县的所有企业纳税的21%,纺织企业出口总额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8%,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工业人数的35%。

(一)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稳定增长

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有所扩大,各项行业经济指标,主要表现在资产总额、产品产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其各项指标为:

企业 企业个数

资产总额

产量

总产值

利税

(万元) (吨/年) (万元)(万元)

04年 35

43000 38000 60000 5100

05年 38

58000 51500 91000 10374

06年 45

89000 87000 151000 16761

20xx年**县共有纺纱厂34家,经编厂11家,印染有元一经编和**针织两家染整车间,床上用品加工生产有宝宇家纺有限公司,纺织行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生产的高、中、低支纱占比为3:4:3,近几年**县高支纱发展速度较快,高支纱生产主要有**纺织、**纺织、西施纺织等企业。

(二)纺织企业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

有90%以上的纺织企业集中在槐阳镇、东张乡等乡镇,有大小纺织厂40家。纺织品批发销售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其中**纺织品合线、手套、澡巾在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三)部分优势企业产品实现了定单生产

从**棉纺、**纺织等企业调查看,生产的纱线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用于合线、手套、澡巾生产,主要供应**县梨村、东正、北岩、大陈庄等地纺织企业使用,从元一经编、**针织等经编企业来看,以生产化纤布为主,面料尺寸多样,产成品有2/3销往我国广东、江苏、渐江等地,有1/3的产成品通过河北省纺织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纺织品供需双方常年进行业务往来,企业之间签有购销合同并在外地设有若干个销售点,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销售渠道畅通。

(四)纺织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

**县**棉纺、元一经编、**纺织、西施纺织、**针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 5家企业资产总额2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241万元,占地318亩,员工2029人, 20xx年销售收入24718万元,利税1658万元,已发展成为**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纺织企业融资状况及特点

为搞清**县纺织企业融资状况以及融资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棉纺、元一经编、三源纺织等10家较大的纺织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在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企业以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847万元,增长24%,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796万元,增长37%,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长45%。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融资总额的98.7%;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072万元,增长11%,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552万元,增长19%,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减少42万元,降低26%,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 融资总额的99%,贷款及自筹资金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集资及民间借贷等其他方面融资很少。

10家企业 融资总额 金融机构贷款 自筹资金 其他

20xx年 9902

7616  2174  112

20xx年 12595

9463  2970  162

20xx年 14177

10535  3522  120

(二)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面临融资方面困难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能源、工资等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企业不得不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盈利水平,如**县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元一经编有限公司20xx-20xx年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衬布整理车间,引进先进的韩国定型机和台湾染机,20xx年投产,生产的衬布质量和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由于企业大规模扩张,新上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缺口大,20xx年企业需要资金600万元上一套新设备。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县纺织厂改制过来的旧企业,企业机器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盈利水平低,纺织品主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市,近几年企业从联社贷款100万元作为经常性周转资金,20xx年企业计划利用现有厂房,筹集资金投资4000万元增上2万精梳纱锭和对现有1万纱锭进行更新改造,从目前县域情况看资金筹措很难到位。有20余家小规模私营纺织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困难。

(三)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

20xx-20xx年10家企业中有7家进行了设备投资, 20xx年设备投资4153万元,较上年增加1860万元,增长81%, 20xx年设备投资3777万元,较上年减少376万元,降低9%。7家企业设备投资到位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60%,高于自筹资金占比2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20xx年企业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比20xx年增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20xx年降低了29个百分点。

(四)设备投资的总体水平较高,投资意愿与融资难矛盾突出

7家投资设备的纺织企业中,购买设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一般水平的占20%,购买的国产设备占53%,进口设备占47%。设备投资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增添产品品种和设备更新上。7家企业反映设备投资比较顺利的有6家,其中有5家企业开始批量生产,2家企业处于在建阶段。7家企业均看好设备投资项目前景,设备项目竣工后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有60%的企业预计提升30%以上。

当前10家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设备利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以前设备投资较为理想,同时预示着设备更新的紧迫性。在10家企业中计划未来2年中进行设备投资的企业有8家,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其投资主要动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占80%、看好行业前景占60%。这种强烈的投资意愿是在企业融资紧张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有80%的投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难以满足需求,仅有20%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

与10家县域规模企业相比,绝大多数县域小型纺织企业设备投资受资金来源渠道的限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主要依靠现有的设备条件,所投资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三、**县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需求、政策、国际环境、原料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一是需求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接近10%,内需扩大拉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刺激了纺织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 。二是政策因素。国家实行的银行加息政策对纺织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2次下调使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因素。今年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案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影响了纺织品的出口;四是原料、能源等综合因素。受市场棉花、原油、煤、水、电、运输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综合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产品价格无法与成本同步提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今年棉花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每吨上涨了约1500元,达到目前的每吨14000多元。

纺织业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另一方面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与成本同步提高反而下降,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原料涨价、成品降价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上半年西施纺织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了67%,利润同比下降了24%。

(二)一些纺织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如**县规模企业三元纺织企业机器设备与国内高水平的纺织企业设备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无法实现优产、高产、自动化,只能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纺织品品种局限性较大。

(三)企业投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处于竞争激烈的纺织企业设备投资需求特别强烈,调查有80%的企业设备投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少企业存在设备老化与资金短缺并存现象,企业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筹集和银行贷款,两项占全部投资资金的90%以上,投资渠道单一,来自社会集资等外援性资金很少,未来县域设备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也越来越慎重。金融机构虽然对纺织企业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放重点是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70%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槐中纺纱厂、东方纺纱厂及梨村一些小纺纱厂等企业由于贷款不及时经营资金不足错失了发展机会。

(四)大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无参加职工保险

目前除**棉纺、**纺织、元一纺织等几家规模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个工艺流程基本上靠工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整日和机器、成品、半成品在同一环境下运转,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简陋,车间工人没有戴口罩、工作帽、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具。从调查情况看,除三元纺织等少数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以外,大部分企业或因职工流动性大,或因保险意识差,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财务出纳人员往往是同一家庭成员,家庭式经营管理占比大,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从事纺织行业多年,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决策随意性大,缺乏长远总体规划,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结构薄弱,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状况复杂,企业信誉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六)纺织企业技术工人较为紧缺

调查企业反映,纺织企业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技术工人较紧缺,已成为县域纺织企业发展的隐忧。为招到技术工人,企业你争我夺、互相挖人,形成恶性竞争。

四、发展**县纺织业的对策措施

**县纺织业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调配合,上下互动,实现双赢。

(一)政府部门措施

1、要严格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搞好项目管理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和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先进设备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如对使用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税务部门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工商、环保部门减收管理费和环保费,对使用高耗能设备的企业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给予遏止和处罚,以提高设备投资的总体质量。

2、在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纺织行业预警系统,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实现行业自律,避免出现盲目扩大产能,企业外销纺织品受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的报复。

3、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金融、企业、纺织行业专家等人员参加的纺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督、价格协调、工人报酬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额度、贷款手续、贷款利率、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政府相关部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必要的职工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快**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桥梁,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加快**方中、梨村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向园区集聚,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整顿规范,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和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6、培育发展**县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扶大带小,扶持一批大企业,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企业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纺织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二)金融方面措施

1、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性,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信息网络优势,多方捕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多提出一些有指导性、建设性的建议。同时,积极做好政、银、企三方的综合协调工作,利用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将县域纺织业的发展动态、资金需求信息及国内国外纺织业发展状况等向企业与金融机构,使企业、金融机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安全化。

2、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纺织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开展纺织业贷款专项检查,掌握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总额及还本付息情况,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的集中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纺织业贷款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和加强纺织业信贷风险管理。

3、金融机构要坚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县域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研究纺织业市场供求状况,对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突出的纺织企业,在信贷资金以及信用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研究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品牌铸造、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增强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信贷措施和金融服务促使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差异性的产品,提高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等,对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要求时效性特别强的企业,利用“即时通”“一站式”服务等金融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三)企业方面措施

1、纺织企业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注重创新,注重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树立知名品牌,注重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3篇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eatures and design distinctiveness of knitted sweaters and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1针织毛衫概述

针织毛衫是用纱支较粗的毛纱、毛型化纤或棉线等编制成的针织服装,是具有毛型感的针织服装的统称,属于针织服装系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现今的针织毛衫除以羊毛作为原料外,还广泛采用羊绒、驼绒、兔毛、毛型腈纶等各种动物纤维及化学纤维,品种极为丰富,款式、色彩、装饰常随季节及时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现代的毛衫集时装与日常服为一体,穿着日趋广泛,就连礼服这样的领域也开始应用了。

1.1针织毛衫的分类

针织毛衫的花色品种繁多,通常可以按原料、织物组织、成形方式和纺纱工艺等几种分类方式分类。

按原料分类:纯毛类、混纺类、纯化纤类(包括化纤混纺类)和交织类等 4 大类。

按织物组织分类:平针毛衫、罗纹毛衫、双反面毛衫、提花毛衫、集圈毛衫、添纱毛衫以及多种组织编织的毛 衫等。

按成形方式分类:裁剪缝合、全成形和织可穿等 3 大类。

按纺纱工艺分类:精梳类、粗梳类、花式纱毛衫等 3 大类。

1.2针织毛衫的特点

针织毛衫是针织服装中最具特色的门类,相对于其他针织服装和机织服装而言,由于其纬向线圈串套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整体外观风格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设计方法、设计元素、工艺设计方面都有其独自的体系。

针织毛衫可使用的原料范围比较广,有羊毛、羊绒、羊仔毛、兔毛、驼毛、马海毛、牦牛毛和化学纤维以及各种混纺纱等。因针织毛衫的原料性能以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回缩性、保暖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等特点。视觉上,外观雅致、色彩饱满、光泽亮丽,且悬垂贴身,有适度的变形感,平展而有层次;触觉上,蓬松而有体积感,柔软而有身骨,有良好的回弹性,细腻、轻薄而不乏丰满,穿着贴体、舒适、无束缚感,经久耐穿。如今,针织毛衫款式新颖、色泽鲜艳、花色品种繁多,既可内穿也可当作外衣穿用,并且男女老幼皆宜,且穿着美观大方,因此针织毛衫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可谓市场前景广阔。

2针织毛衫的设计特点

针织毛衫设计既是工艺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带有艺术设计的特点,强调灵感和突破。了解针织毛衫的设计特点与规律,对于提高设计师的针织毛衫设计水平非常重要。针织毛衫设计是针对于针织面料或编织纱线的设计,具有多样性、面料特殊性和学科交叉性 3 大特征。

2.1针织毛衫设计具有多样性特征

服装设计师在设计针织毛衫时,可以先有设计构思、再选择相应的针织面料制作服装来实现其设计,或者根据市场上新出现的针织面料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展示其面料风格特征、发挥其相应性能优势的针织毛衫。同时还可以先有设计构思、再选择相应的纱线(包括花式线、普通纱线和新型纱线等)编织毛衫来实现其设计。更可以根据市场上新出现的针织纱线,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展示其纱线外观风格、发挥其相应的性能优势的针织毛衫。而且针织毛衫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针织机械进行工业化生产,还可以针对毛衫的特殊设计进行手工编织,体现了针织毛衫设计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2.2针织毛衫设计要重视针织面料特殊性的特征

毛衫设计与机织服装设计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关于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色彩配色与造型美的原则等;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本区别在于毛衫面料与机织面料的纱线形态不同,在组织结构、外观风格特征、织物性能和服装的设计、缝制工艺等方面有所区别。针织毛衫是用纱支较粗的毛纱、毛型化纤或棉线等编制而成,其特有的一些性质就决定了毛衫设计、加工工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款式设计的简洁性,款式变化的因素转向局部和面料的花色风格上,同时面料的性质也决定了毛衫独特的外观效果和色彩风格,充分体现了针织毛衫设计必须重视针织面料特殊性的特征。

2.3针织毛衫设计理论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特征

针织毛衫是针织服装系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的发展、流行顺应了人们追求个性、舒适和随意自然的时尚,体现了休闲时代的特征。几乎所有最新的纤维材料都可以用于针织毛衫的生产,同样毛衫的产品也涉足于各种服装种类。针织毛衫的设计和生产从来就离不开针织工艺、针织设备等因素,如电脑辅助设计、先进的编织设备的采用可使毛衫质地改变得如夏季面料一样薄、露、透,带来了毛衫着装和设计概念的改变,使毛衫变得更加时装化。针织毛衫设计必须是将服装设计艺术与针织工艺技术完美结合并贯穿始终,针织毛衫设计理论是针织专业和服装专业的交叉学科,体现了学科交叉性的特征。

3针织毛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1针织毛衫的现状分析

针织服装具有良好的生产性和适应性,特别是功能性等方面的突出优点为机织服装所不能代替,使针织服装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针织服装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服装领域呈现出向针织服装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针织毛衫作为针织服装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如同一匹黑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由于针织毛织物既有针织服装的一般共性,又有特有的个性,以其柔软、舒适、贴体又富有弹性的优良性能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别是进入90年代,针织毛衫的休闲化、时装化顺应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在现代服装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人着装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广阔得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衣着消费需求从保暖向装饰和美化延伸,加之国内外市场对针织毛衫需求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国内针织毛衫需求的稳步增长,针织毛衫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虽然从产品数量来说我国是毛衫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行业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水平不高,设备还比较落后,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行业标准制定与出台相对滞后,对服装设计重视不够,设计力量薄弱,国内知名品牌太少等。

3.221世纪针织毛衫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利用毛织物优越的舒适性能,把它作为针织内衣的原料和衬衣的原料,并对其固有的特性进行改造,致力于开发新的毛织物整理工艺,如机械耐洗羊毛整理、冷色系干燥凉爽羊毛整理、柔软有光羊毛整理,更加优化了羊毛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多种服装的需要。目前,毛衫服装正呈现出向外衣化、时装化、民族艺术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图 1)。

3.2.1针织毛衫外衣化

如今,针织毛衫业正在进入一个多功能、时尚化的阶段,针织外衣是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针织毛衫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能满足人体各部位的弯曲、伸展需求,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束缚感,并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同时,针织面料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组织和花纹, 完全能够满足外衣化生产的需求。不同的针织外衣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纱线来生产,以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和服用性能。

3.2.2针织毛衫时装化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针织服装的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近几年来,针织毛衫以它独特的织物风格特性在流行服饰中的比例不断上升,针织毛衫时装化的程度也不断加大。

3.2.3针织毛衫民族艺术化

随着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服装的“全球化”和“民族化”趋势也日渐突出。针织毛衫的民族艺术化并不是指某种民族服装款式,而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毛衫服装,例如法国时装、意大利时装等。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历史悠久,花鸟印花、图腾刺绣、盘扣滚边等装饰艺术,都是针织毛衫款式、色彩以及图案设计值得借鉴的东西。

3.2.4针织毛衫生态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服装消费者崇尚回归自然的潮流,对休闲、舒适、绿色、环保和安全等越来越重视。人们新的着装理念,为针织毛衫拓展市场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国际贸易中安全、环保的新贸易规则对针织毛衫环保、安全的高度重视,为针织毛衫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科学技术、功能性及环保性纤维材料在针织毛衫上的广泛应用,使得针织毛衫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可能。因此,针织毛衫企业要能够游刃有余于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之中,就一定要重视生态生产,即新时期人们的着装需求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对产品的影响,切实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学及时进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针织毛衫的高质化、时尚化、生态化,从而有广阔的市场占有率。

3.2.5针织毛衫品牌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针织毛衫业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知识密集型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优化转变。虽然我国针织服装的产量和消费均居世界第 1 位,但却没有形成真正能与意大利的米索尼(Missoni),法国的索尼娅・里基尔(Sonia Rykiel)等相提并论的世界著名品牌,而是以代加工为主,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与世界级大师相比有很大差距,针织毛衫的品牌附加值也比较低。面对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针织毛衫品牌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针织毛衫的品牌路线将日渐凸现。

4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着装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过去传统的注重结实耐穿、防寒保暖转变为需求轻爽柔软,富有弹性、延伸性和悬垂性好,透气性好,并且舒适合体,款式新颖,强调随意自然又色泽鲜艳的服装。由于这些需求正是毛衫服装的优越性所在,因此毛衫服装在整个服装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沈雷,吴艳,罗志刚. 针织毛衫设计创意与技巧[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 宋晓霞. 针织服装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 郭凤芝. 针织服装设计基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标准;现状;问题;策略

一、提高生态纺织品标准水平的必要性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 世界各国纷纷呼吁推出自然、健康的环保纺织品。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纺织品环保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欧洲纺织检测机构共同组成的国际环保纺织品协会制定的Oeko-Tex-Standard 100《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入世后我国制定了与其等同的《生态纺织品》HJBZ30——2000标准, 以及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强制性标准, 都表明了国家对纺织品环保问题的重视。同时,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也是重在协助企业建立一套环境标志产品的保障体系, 从原、辅材料抓起, 包括染料选用、染整过程、成品检验到信息反馈等各方面, 对起因、过程、结果全程负责。据有关资料显示, 仅因不符合环保要求, 我国每年有几十亿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因此, 迅速建立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 加强生态纺织品标准化管理工作, 提高我国纺织品质量水平, 对打破国际“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 促进我国外贸发展,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 我国在生态纺织品体系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标准,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是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控制技术和监测方法研究的进程远远滞后于国外标准, 而且我国仍有不少项目的检测方法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如果不加快研究纺织品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性, 与国际化标准靠拢, 不仅我们的纺织品出口会受到重创, 而且国外的不合格产品也会进来。为此, 我们应从不同方面对纺织品的健康、安全和环保性进行研究, 迅速提高我国纺织品标准水平。

二、我国纺织品标准现状

(一)、从纺织材料、纱线到服装的标准,已形成体系和规模。近年来, 我国纺织行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单纯产品标准过渡到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相适应的纺织品商业标准、检测标准及质量认证标准体系, 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环保标准, 增强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加快了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步伐。截至2003年8月, 我国共有纺织品、服装标准1359项, 其中国家标准近422项, 纺织行业标准937项, 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体, 以基础标准相配套的纺织标准体系, 包括术语符号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物质标准和产品标准4类, 涉及纤维生产、纺纱、织造、印染前处理、印染后整理和成衣制作等方面, 从数量、覆盖面上基本满足了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及贸易需要。

(二)、纺织品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较高, 基础标准与国际接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对国际标准的平均采标率为44%, 而纺织品的采标率达80%。ISO 中有关纺织品和服装的280多个标准基本都被采用, 同时也很重视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标准。我国纺织品标准中的基础、通用的术语标准和方法标准基本都借鉴、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纺织品国家标准达到了国际标准水平。

(三)、各类标准发挥作用巨大与国际接轨的基础标准对统一纺织工业科技术语、纺织材料和产品的检测手段、规范产品的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特别是依据这些检测方法试验的数据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而且得到国外纺织业认可, 对纺品贸易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各类纺织品标准的制定适应了产品的发展需要, 解决了无标生产的问题, 为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依据。

(四)、企业的标准化理念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从1989年《标准化法》实施以来,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 参与标准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这无疑对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标准化工作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

三、我国纺织标准体系存在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只是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强制要求, 导致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是被动执行该标准, 甚至钻标准的空子, 而不是积极地向标准靠拢, 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产品, 未认识到标准的建立与实施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需要。

(二)、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建设跟不上发达国家的要求和变化。我国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与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相比, O eko——Tex——Standard 100 标准目前已经实行2006年1月最新推出的版本, 而我国的纺织品技术要求还停留在旧版本上。

(三)、许多企业只能进行传统项目检测, 还不能进行强制性标准指标的检测。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试验装备, 只能检测简单的传统项目,一些强制性的检验指标还无法独立完成。

(四)、现行的标准体制造成各行业间的标准缺乏沟通, 标准的审查、修订工作滞后。现行的标准体系是以原料和加工工艺划分的, 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由各个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进行管理, 有棉纺、毛纺、绢纺、麻纺、印染、色织、针织、服装等10多个标准归口单位, 各行业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 并没有充分考虑行业间标准存在着某些共性及前后道工序间标准的关联性。

(五)、由于市场的开放, 出口纺织品数量的增加, 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产品质量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大多数合资和独资企业以及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 采用协议标准, 按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来考核验收产品。而习惯依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 声称没有标准参考, 制约了企业的产品开发。

四、加强我国纺织标准体系的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纺织品标准体系在制定及执行纺织品强制性标准时, 应根据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发展变化, 及时调整、完善标准体系, 使之成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利器。事实上, 各国制定相应法规、标准时, 对生态纺织品监控项目的确定并不完全统一, 这里面涉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的最终用途、检测方法的成熟程度以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等问题。在执行纺织品强制性标准相关配套的方法标准时, 应根据纺织品的不同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二)、提高检测水平,严把进口关进一步重视对进口纺织产品的检测, 以标准为依据,把好进口关,尽快提高检测水平,加强实验室建设。除了添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争取与其他国家检测机构之间的相互认可。

(三)、提高我国纺织企业自身检测能力,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 建立实验室, 确定检测项目, 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最终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将检测数据作为宝贵资源,与专业检测机构及外商进行交流, 并在今后的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

五、结束语

纺织标准体系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切实加强纺织品标准化管理工作, 支持纺织企业的战略发展, 提高我国纺织品生态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企;改革;现状;对策

一、我国中小国企改革现状及成效

党的十四大指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随着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国企也迈开改革步伐,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征程,改革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坚持“立足实际,一厂一策,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国有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

例如,河南省周口市共有中小国有企业152户,已完成改制147户,其中,整体出让31户,股份制改造56户,破产53户,其它形式的7户;改制企业涉及职工67360人,资产25.9亿元,改制后安置上岗43570人,并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全部退出。

通过改制,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初步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也发生了转变。改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例如周口市安装公司、沈丘县广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分别维护和晋升为国家一级资质安装企业和国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扩大了职工就业。周口市棉纺织印染厂破产重组后的新企业周口鑫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推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及分配机制,抓住变革机遇,瞄准国内外市场,以生产高支高密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织物为主导产品打造公司品牌。投资3.5个多亿人民币,完成了原有15万锭设备的技术改造并设计、购进、安装堪称国际、国内一流的2套清钢联、20台新型村田自动络筒、5套高档精梳机以及最新问世的立达转杯纺纱机设备。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已发展成为周口市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完成棉纱产量10625吨,同比增长9%;棉布产量1200万米,同比增长4.5%;实现销售收入27800万元,同比增长12%;上缴税金895万元,同比增长8%。

国有企业改革,职工的身份得到转变,经营者的责任得到加强,科学管理,制度管人,在企业经营中得到了体现。员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进一步增强,学习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企业改制后,“国退民进”,企业发展真正成为广大股东自己的事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实成为股东最强烈的愿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已成为周口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莲花味精在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得到恢复性发展,组建形成了年产30万吨味精、30万吨高级面粉、4万吨谷朊粉、20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2008年,莲花股份公司累计实现各类产品销售收入25.19亿元,实现税收6240万元。

郸城县化工厂、郸城县热电厂、郸城县铁合金二厂、郸城县液糖、周口地区中药厂、周口地区啤酒厂麦芽车间等8个改制前处于停产、半停产、关闭壮态的企业,改制后组建河南财鑫集团,通过技术改造,加大投资,上大项目,目前已拥有资产24.254亿元,职工4065名,年经营收入34.6468亿元,创税利3.2032亿元。产品已涵盖有色金属、生物、化工、热电、液糖、制药、印刷、皮革、园林等行业,成为河南省百强企业之。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收购郸城县生物化工厂、周口地区搪瓷厂后,通过技术创新上项目,目前已拥有资产5.6亿元,职工867名,年经营收入5.8亿元,创税利1.1亿元,是全国乳酸行业的龙头老大,亚洲第一。

二、中小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国企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中小国有企业的职工的认识和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落后

个别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改革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畏难情绪,怕触及矛盾,工作上缺乏责任感、紧迫感,致使有些国有企业丧失了改制的最佳时机。有些企业职工思想保守,对一下子解除全民工身份不能完接受,企业一旦对外转让,上访人员随之增加,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改革资金不足

有些企业存量资产是靠银行贷款积累形成的,况且存量资产质量较差,很多企业资不抵债,现有的资产还不能足以偿还银行债务,造成不能按劳动政策及时缴纳“两金”,没有资产来置换职工的身份,安置职工困难,例如:河南省淮阳县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9亿元,而安置职工最低成本就要3.2亿元,缺口达1.3亿元。有些企业采取企业之间相互借贷的方式缓解困难,结果造成恶性循环链,致使改革困难。

(三)资产变现难

由于多数企业设备陈旧,产品落后,甚至有的已停产多年,区位优势不明显,造成企业资产变现时缺乏吸引力,资产难以变现。还有不少企业因为破产清算多年不能终结,造成资产迟迟不能变现,极大地增加了改制成本。

(四)职工利益保障难

大多数企业资产变现后,由于资金不足,职工利益很难保证,存在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三金等现象。例如,周口市2003年以来,改制企业共拖欠职工经济补偿金38141万元,工资和社保费53436万元,其他费用20988万元。

(五)改制程序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一些改制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存在有低估土地价格低估实物资产现象;有些改制企业在资产转让环节,暗箱操作,不公开拍卖,私下采取协议转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解决我国中小国企改革问题的对策

要保证中小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就要不断进行总结、进行探索,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就是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提高思想认识。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各级部门应做好领导组织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协调组织工作。如周口市太康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土地、劳动、人事、国资、工商等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工作的进行,为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其次,依法规范操作,确保改制质量。坚持拟定企业改制形式,确定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经过职工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批准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特别是对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企业改制办公室选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介入,并接受职工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企业要明确改制思路和目标。通过开放推进改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参与中小企业改制,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把国企改革变成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过程,通过企业改制引进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营销理念,引进产品技术和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要坚持改一个做大一个、改一个搞活一个、改一个稳定一个的目标,确保改制工作实现新突破。

第四,要多渠道解决好改革资金问题。解决企业改制资金的思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拍卖改制企业的土地解决一部分。有关部门要将国企改革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将改制企业土地尽量规划为商住用地,以便提高拍卖收入,用于支付改革费用。二是对一些资产质量好的企业通过改制回收一部分资金。三是财政部门安排部分资金,补充国企改革专项资金。重点解决那些既无资产又无土地拍卖的企业和一些非生产性的小企业的改制。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纺设计;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传统染织艺术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中国终于进入WTO,这给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家纺行业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中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毕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容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仿。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提高 配电网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310-02

前言:

西华县电业局成立于1973年2月,属国有中二型企业,下设19个职能部室,20个供电所,13个变电站,1个多经公司。境内有13座变电站,其中11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3台,总容量111.5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11座,主变18台,总容量91.15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15条,总长141.303千米;10千伏线路74条,总长1229.602千米;配电变电压器2026台,总容量180.927兆伏安。

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种全电力行业的全面安全和全面质量管理,它反应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电网状况、供电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西华县电业局始终把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今年是我局建设省级一流供电企业的考核年,我们不断加大可靠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每月定期召开指标分析会议,组织、指导、总结、分析可靠性管理工作。制订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计划,保证供电可靠性管理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分析、有措施、年终有总结。同时制订《供电可靠性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在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和职责,充分发挥各单位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供电可靠性目标的实现。

一、西华电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西华县现有乡(镇)19个,35千伏变电站有11座,一座35千伏变电站带有多个乡(镇),如:庞集站供有西华营、聂堆、东夏、田口四个乡镇;王金庄站供有大王庄、李大庄两个乡镇;清河驿站供有清河驿、皮营、东夏、田口四个乡镇。导致10千伏供电半径长、线损高、电压质量差等问题出现。近期西华县工业电力大中用户猛增,随着县委、政府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投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再加上大广、商周、永登三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东有大广、西有京珠、北有永登、南有商周的交通网络,西华县的地理优势逐渐凸显。富士康集团、大用集团一些大宗型企业已落户西华,南关板厂二期逐步投产,面粉厂、纺纱厂在西华星罗棋布。2012-2014年间将是西华经济高速发展期,电力需求更加旺盛。

调度运行中心作为完成供电可靠性目标重要执行部门,面对西华电网结构发展缓慢,网架结构薄弱,部分导线线径小、分段不合理。而且电源点少,分布不均匀,单挑线路供电半径长、负荷重,线路故障造成停电用户多、面积大,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因此对计划停电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安排运行方式为我们完成供电可靠性目标主要手段。

一)转变观念,遵循确保安全前提下能不停电作业的项目不安排停电

近几年,由于农网改造,计划停电次数较多,时间较长,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1)各单位凡涉及供电可靠率指标的各种停电工作,由生产技术部于每月22日将各检修单位申报的下月检修计划向调度运行中心报送,调度运行中心运方人员根据年度计划、当月系统用电情况、供电单位上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平衡,于每月24日编制出下月调度检修计划,在局月度生产例会上讨论,生产技术部报请局主管生产局长批准后下达执行。

2)安排年度检修和月度检修计划时,尽量做到开关与线路检修同步,一次设备检修与二次设备检修同步,变电站电源进线开关与该站其它的检修、消缺、清扫工作同步,避免重复停电现象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实现计划停电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3)编制月度检修计划要统筹兼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今最大努力提高供电可靠性,我们采取“一小、一少、一短”停电原则。

a)“一小”即停电范围小:如线路检修,根据检修地点选择配合停电的线路开关(对单电源辐射式的农网线路,按照负荷分布情况,在主干线路上装设2 3台开关,在大支线首端安装线路开关,将线路分为若干段),可缩小停电范围。如出线开关保护整定调试工作,过去为了工作方便,停一段母线扩大了停电范围。如今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制定计划时采取分路停电,这样就缩小了停电范围。同时也减少了停电时间。

b)“一少”即停电次数少:对于任务单一、可以推迟停电的工作要缓停以便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处工作”,优化停电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停电、缩短计划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c)“一短”,即停电时间短:统筹安排设备计划停运,几个施工任务能配合的单个不予停电审批原则,对计划停电时间实行精细化管理和严格控制,编制计划时要严把时间关,对时间较长的工作要向检修单位询问清楚,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加强停电计划的合理性、周密性。各基层单位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坚持计划停电“先算后停”;另外,在停电计划申请批准后,能够转移负荷的应预先制订安全、可靠地转供电调度预案,以减少停电造成的缺供电量。同时,对重复性、临时检修、超时检修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核,使可靠性考核力度大大提高。

4)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和临时停电,认真执行《临时停电管理制度》,原则上不允许临时停电,如遇非停不可任务,申请单位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生产技术部调运运行中心主管局长层层审批方可进行,且无论何种原因,都将根据考核奖惩办法对申请单位给予处罚,维护了《停电检修计划》的严肃性,有力遏制了随意进行非计划和临时停电的势头。

二)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2010年初,我们对西华电网的线路、变压器等主要设备、10kV线路的柱上开关和刀闸进行详细的核实和统计,以西电文件下发了《关于重新命名西华电网输配电线路名称和10kV线路开关和刀闸名称的通知》,对西华电网的输配电线路、10kV线路柱上开关重新进行了命名,出台了10kV线路柱上开关操作及管理办法,有效地遏制了私拉线路开关的行为。

三)加强线路巡视,进行配网设备评级管理,能尽早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消除,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另一条途径,也是配电运行部门日常进行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编制了西华县电业局设备评级管理办法,对10kV线路及10kV配电设备、配电变压器、台架进行评级。评级周期为一季度一次,每季度初对上季度进行设备评级工作,先由运行单位进行自评,向后向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农电管理中心、市场营销部、供电所、配网中心联合评定,对于农村低压电力设施(配电室、低压线路、下户线、表箱),评级周期为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夏季事故高发期进行,由运行单位自评后,再向配网中心、农电管理中心上报,并由安全监察部、配网中心、农电管理中心、市场营销部、供电所联合评定。

四)不断提高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

我局在近几年的电网改造中,逐步将变电站35KV油断路器更换为SF6或真空断路器,10KV断路器全部更换为真空断路器,并在新增的10KV线路分段开关中普遍采用真空开关,减少了维护次数。同时根据避雷器试验周期短的特点,将变电站10KV出线避雷器全部更换为可投切式避雷器,更改了以前避雷器试验必须对线路进行停电的历史。

二、提高对供电可靠性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重点突出“严、细、实”,严格管理、细化责任。为减少停电时间,严格规定了临时停电审批手续,加大考核,严格落实“零点工程管理办法”。在严格执行“操作五制的同时加快倒闸操作速度,对停电检修工作时间进行控制,也是减少实际停电时间的有效手段。为此,调度、变电值班人员提前准备,严格按照计划时间操作,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缩短线路停电操作与许可工作中的间隔时间。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迅速向调度部门汇报工作终结,调度员在接到工作终结汇报后,尽快安排恢复送电。目前已实施的:线路工作应在工作负责人在现场验电接地后方能许可工作,送电前半小时提前通知操作人员到达操作现场,以便减少为外停电时间等措施经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专人分析当月的可靠性完成情况,既分析供电可靠性指标、计划检修、协调停电、故障停电和重复性停电晴况,又分析故障原因,故障设备以及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后交由生产技术部统一协调处理。

三、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完善

为编制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相关生产管理措施提供详实、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西华电网可靠性评估提供计算依据。

四、重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可靠性管理不是单独一两个部门的工作,要广泛参与到配电管理、新增用户送电方案审批、停电计划会签与审核、计划外停电的批准、城农网改造设计等各项工作中去。

五、开好电网安全分析会及时汇总并把好的建议上报主管领导

例:1、针对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更换绝缘导线;2、在变电站装设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查询时间;3、积极进行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培训,提供职工事故处理的水平;4、为城区重要10kV线路的符合调整提供变更方案等。5、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输、配、变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状态检修。

六、积极配合市公司、局生产技术部对西华电网结构进行优化改造。提供运行灵活性。

1)2011年12月,西华110千伏田口变电站投运后,解决了西华东工业园区聚集地的加速建设和大项目的陆续进驻,特别大用集团、景兴制衣、凯鸿鞋业、富士康等项目的相继人驻后现有供需矛盾,大大缓解了该区域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供电压力,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35KV庞集、叶埠口变电站扩容改造工程于今年9月底完工,该工程对庞2#扩容改造,庞2#变由3150KVA扩容为10000KVA,叶埠口变电站新增一台容量为6300KVA主变,由原来的单台主变改造为两台主变,由原来3150KVA扩容为9450KVA,进一步提高了西华电网东北区域和西南区域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3)度夏前及时修复城网柱上开关、刀闸,工作期间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前期进行负荷转移,确保改造期间对用户的可靠供电。